靈感範文站

中班科學教案(熱門53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53篇《中班科學教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中班科學教案》相關的範文。

中班科學教案(熱門53篇)

篇1:中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猜測探索得知在瓶中吹氣球與瓶中空氣壓力之間的關係。

2.能如實記錄實驗結果,大膽的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3.體驗科學發現的樂趣,激發進一步探索用其他方法在瓶中吹氣球的慾望。

活動準備:1.大小不一的瓶子若干,氣球若干。

2.幼兒記錄紙6份,哭臉娃娃和笑臉娃娃若干,記號筆。

重點難點:1.通過猜測.探索知道瓶中吹氣球與瓶中空氣壓力

之間的關係。

2.發現問題,能大膽探索記錄。 活動過程:

一. 導入

1.教師以“變魔術”的形式出示氣球,激發幼兒在瓶中吹氣球的興趣。 二. 基本活動

1.教師請兩名幼兒在集體面前吹氣球並將吹大的氣球固定住,然後進行提問。 教師小結:吹氣球時要嘴巴貼住氣球口用力吹才能吹得大大的。

一.

教師以探索闖關的形式出示小瓶子,將氣球塞進瓶子中並讓幼兒記錄猜測。

師:氣球裝進瓶子裏還能吹得大大的嗎?幼:幼兒回答 教師出示記錄紙並介紹(?代表猜想,“小手”代表實驗操。)

1.教師讓幼兒在猜欄做好自己的猜測記錄。 2.拿出材料讓幼兒操作實驗並在“小手”欄,記錄實驗結果。

3.師幼討論。 4.教師小結:原來,光靠猜測不一定正確,還要動手操作實驗才能得出結論。

二. 探索用大小不一的種瓶子吹氣球。

1.提供大小不一的瓶子猜一猜試一試。 師:原先能吹大的氣球能吹大,爲什麼現在不行了呢?

幼:幼兒自主回答

2.幼兒先記錄猜測然後進行實驗操作並記錄表格,教師指導。

3.師幼討論,教師請幾個幼兒說一說他的出來的結論。 教師小結:原來能不能吹瓶中的氣球與瓶子的大小也沒有?

關係。到底是因爲什麼呢?

三. 幼兒再次探索,尋求成功的祕密。

1.激發幼兒成功的慾望 師:我們兩次的實驗結果怎麼樣?都沒有成功是不是,現在你們是不是很失望,別急老師這裏有個好辦法。

2.出示幼兒表情貼紙,交代要求。 實驗要求:1每個瓶子都要試一試。2認真做好記錄3如果成功了別忘了找一找瓶子寶寶身上的祕密,並貼上相應的表情。

3.幼兒實驗操作,教師指導。 4.師幼討論 師:誰來說說自己的發現。

幼:幼兒自主回答。

教師小結:原來瓶子的身上有洞就可以把氣球吹大。

三.結束部分

1. 總結實驗結果,提升經驗。 引導幼兒自由說說其中的原因,教師總結科學經驗。

師:爲什麼氣球放在有洞的瓶子裏能吹起來呢?請你們來說一說。

幼:自主回答。

2.教師總結: 師:原來,這裏藏着一個科學道理呢!因爲瓶子裏裝滿了空氣,吹氣球的時候慢慢變大的氣球就把瓶子裏的空氣從小洞裏擠了出去,沒有洞的瓶子裏的空氣排不出去,所以氣球就吹不大。

四 .活動延伸

師:今天,我們用開小洞的方法成功地在瓶子裏吹大了氣球。仔細觀察一下記錄表我們還有那一欄沒填?老師這裏有一根吸管把它豎在瓶子裏再吹氣球,不知道能不能成功。我們一起回教室去實驗吧!和客人老師再見,帶幼兒走出教室。

篇2:中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感受力的連續性和阻斷性的現象,體驗遊戲的樂趣。

2、在嘗試中,掌握擺放的技巧:如直線時積木的距離、拐彎時積木的距離。

3、知道與同伴要主動合作,能與同伴一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積木,賣當勞廣告。

活動過程:

一、欣賞廣告,引發活動興趣。

1、提問:“剛纔廣告中,積木怎樣了?我們一起用身體動作學一學。”

2、“想不想和同伴一起試一試?”

二、幼兒操作。搭直線

1、教師主要觀察幼兒的合作情況。在此環節幫助幼兒建立合作意識。

2、個別指導:“你們的積木倒下去了嗎?”“中間發生什麼問題,等會請你們這組派一個代表發言,和大家一起交流。”

三、第一次討論。

1、提問:“剛纔你和誰合作的?怎樣完成的?”“在排直線的時候,你們發現哪些有趣的事?”

2、小結:用幼兒的語言總結在搭直線的時候應該注意的問題。

四、第二次操作。

“剛纔請小朋友練習搭直線,現在請小朋友和夥伴任意搭,想排什麼形都可以。”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不要推倒。

五、幼兒操作。

1、教師注意觀察幼兒,不做技術指導。

2、提醒動作慢的幼兒提高效率。

六、第二次討論。

1、每組分別上來把積木推倒,大家一起分析原因。在推之前,教師提醒幼兒觀察拐彎時積木間的距離。

2、每組請幼兒自己總結。

七、遊戲:共同完成一項任務結束。

“剛纔我們分小組玩的真開心。想不想大家一起搭。時間關係,我們就搭賣當勞的M好嗎?”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孩子們有着強烈的好奇心,一直積極的反覆嘗試,但由於在此之前孩子對積木的比較少,對於擺放的一些方法還有所欠缺,如:間距的排列、花式的排法等,而直接將積木與機關進行了組合,導致老師不僅要求提的多,孩子們出現的問題更多。本節活動可以先組織第一課時,幫助幼兒知道玩骨牌的方法後再嘗試,本節活動就是讓孩子們自己不斷地嘗試、不斷地探索。

篇3:中班科學教案

活動內容:《秋天的'桔子》(中班)

涉及領域:科學、語言

組織者:

活動目標:1、運用各種方式來感知發現桔子的特徵,積累更多有關桔子的經驗。。

2、樂於用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豐富詞:桔子瓤、桔絡、又酸又甜。

3、積極參與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快樂。

活動準備:桔子若干、桔子圖片、桔子製品、盤子、毛巾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韻律《水果娃》入場,營造果園場景。

二、感知桔子的外部特徵

1、桔子有很多祕密的哦,老師在每個桌上都放上了桔子,請小朋友自己拿一個仔細的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發現了什麼祕密呢?

小結:桔子有大有小,有紅些有綠些,外形是圓圓扁扁的,表皮有點粗糙的,摸起來有點軟,聞起來有點清香。

三、動手剝桔子並品嚐

1、剝桔子

剛纔我們已經瞭解了桔子外面的一些祕密,現在想不想看看桔子裏面藏着什麼祕密?

2、師生一起邊念兒歌邊剝

桔子剝開了,發現了什麼?

那我們拿一瓣桔子,說說一瓣桔子像什麼?

3、吃桔子

象個小船開到哪裏去呢?張開嘴巴里嚐嚐桔子是什麼味道的好嗎?

4、瞭解桔子製品

桔子的用途可多了,平時小朋友還吃過哪些桔子做的食品呢?

四、桔子皮小製作

1、桔子吃完了,我們用桔子皮來做個拼圖的小遊戲好嗎?拼完了和旁邊的小朋友一起說說你拼的是什麼。

2、韻律活動《水果娃》出場。

今天,我們發現了好多桔子的祕密,小朋友們真能幹。桔子豐收嘍,讓我們去多摘一些帶給弟弟妹妹吧!

篇4:中班科學教案

設計思路

剛升中班幼兒可能會對調色活動本身感興趣,他們的興趣只是停留在操作上。所以本活動的主要是爲幼兒提供觀察、探索的機會,讓幼兒在主動活動中認識顏色、使用顏色,同時充分感受顏色的豐富性。使幼兒的興趣轉移到對活動中出現的科學現象的興趣上,從而引發進一步探索的願望。

活動目的:

1.認知目標:通過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實驗,從而知道兩種顏色加到一起會變成別的顏色。初步培養幼兒的兼容性、發散性和跨越性。

2.情感目標:通過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鼓勵幼兒大膽嘗試記錄實驗結果。初步培養幼兒好奇心、冒險性。

3.人格目標:通過讓幼兒讓孩子在活動中團結友愛體驗創造的喜悅。培養幼兒團結友愛、自信大膽。

4.動作技能目標:通過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實驗,發展幼兒大小肌肉動作。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A.一瓶黃顏色的水。

B.每組三個透明的小缸,分別裝有紅、黃、藍色三種顏色、及棉籤等

C.記錄材料每組一份,塗色紙若干。

D.魔術師帽子。

2.情境準備:魔術天堂

3:經驗準備:認識顏色、熟悉葉子、橘子、茄子的顏色和及氣球的畫法。

活動過程:

1. 情境導入:以看魔術表演來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師:1)“小朋友們看看,我是誰啊?告訴你們,我是一個魔術師。我會變魔術!你們相信嗎?”

2)“那你們先看看老師這有瓶什麼顏色的水?”(黃色。)

“好了,小朋友仔細看清楚了,魔術師要開始變魔術咯!千萬不要眨眼睛喲!”

4)教師搖晃瓶子,變變變,請幼兒觀察。

“好了!我們一起來喊一二三,好不好?一,二,三

變成什麼顏色拉?”(綠色)

5)教師揭開謎底,將藍色和黃色混合就會變成綠色。

“誰看出魔術師是怎樣變魔術的呀?他怎麼變?最後怎樣?”

2. 幼兒動手操作,探索顏色的變化。

1) 師:“你們想成爲魔術師嘛?你們想不想也去變一變呢?”老師爲每組準備了紅、黃、藍三種顏色,請你們隨便選兩種顏色混在一起調均,看看,藍和紅兩種顏色合在一起會變成什麼顏色呢?黃和藍兩種顏色又會變成什麼顏色呢?然後把你的操作記錄下來。

2) 教師講解操作時注意事項

現在,請小朋友也來當魔術師,好不好?不過當魔術師有個小小的要求:不能把顏料塗在衣服或者桌子上。

3)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操作,並注意引導幼兒記錄操作結果。

3. 說說顏色的變化.

(1) 師:你們用紅和黃兩種顏色變出了什麼顏色的?還有哪一組和他們是一樣的?同樣的方法:紅和藍手拉手變出了什麼顏色?藍和黃手拉手變出什麼顏色啦?

(2) 幼兒說一種,教師就出示一張調色卡。

紅+黃=橘黃

黃+藍=綠

紅+藍=紫

念兒歌:紅和黃手拉手,變出橘黃色畫橘子;

黃和藍手拉手,變出綠色畫葉子;

藍和紅手拉手,變成紫色畫茄子。

4. 通過塗色遊戲,發展幼兒對顏色的感知力。

(1) 國慶節快到了,我們也用紅、黃、藍三種顏色變出你喜歡的顏色的氣球來裝扮我們的教室,好嗎?

最後把幼兒的作品粘貼在主題牆“我變的顏色”。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奇妙的玻璃片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不同的玻璃片,引起幼兒對周圍物體現象的探索興趣。

2、初步培養幼兒自己嘗試動手製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圖片:小花貓

2、三塊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長方形紙、玩具望遠鏡、雙面膠。

活動過程

1、創設情景,激發幼兒興趣。

(1)觀察桌上放着的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

(2)小花貓圖片

請幼兒分別用這三塊玻璃片去看小花貓圖片。

(3)提問:透過這三塊玻璃片看到的圖片是不是跟原來的一樣大?

(大了、小了、和原來一樣)。

2、啓發、探索。

(1)爲什麼透過三塊玻璃片看同樣的東西,大小不一樣呢?

(2)請小朋友用手摸摸,用眼看看,這三塊玻璃片是不是一樣?

(3)教師示範並告訴幼兒:“先摸玻璃片兩面的中間,再摸邊緣是不是一樣,

然後把玻璃片豎起來用眼睛看。”

3、師幼進一步探討平、凸、凹玻璃片。

(1)請幼兒取出中間和周圍一樣厚薄的玻璃片,

告訴幼兒這是“平玻璃片”

(2)請幼兒取出中間厚、周圍薄的玻璃片

告訴幼兒這是“凸玻璃片”

(3)請幼兒取出中間薄、周圍厚的玻璃片

告訴幼兒這是“凹玻璃片”

4、幼兒動手操作、體驗平、凹、凸三種玻璃片的作用。

(1)請幼兒分別用平、凹、凸三種玻璃片去看周圍的事物,講講有什麼不同.

(平:―樣大;凸:放大;凹:縮小)。

(2)教師小結:玻璃片真有趣,用不同的玻璃片看到的東西不一樣。

科學家真會動腦筋,他們利用不同的玻璃片,製造出各種各樣的東西,玻璃片的作用可真大呀!

5、嘗試製作望遠鏡,教師巡迴指導。

(1)請幼兒用玩具望遠鏡看一看周圍事物,引起幼兒製作興趣。

(2)請小朋友動手把長方形紙捲成筒,把凹玻璃片放在紙筒後面,凸玻璃片放在紙筒前面,

望遠鏡就做成了。教師重點指導雙面膠的用法。

(3)請幼兒用自己製作的望遠鏡再一次看一看周圍事物的變化,

進一步瞭解望遠鏡的作用並享受自己動手製作的樂趣。

(教師提示望遠鏡的作用。如看文藝演出、看體育比賽、看風景、解放軍�t望。)

活動延伸

幼兒自由玩耍自制望遠鏡,對周圍事物進一步探索。

篇5:中班科學教案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實驗,從而知道兩種顏色加在一起會變成別的顏色,初步培養幼兒的好奇心和觀察能力。

2、體驗探索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黃色的水若干,紅、黃、藍三色顏料。

2、演示記錄卡和操作記錄卡若干。

3、操作圖若干,透明塑料紙若干,調色卡人手一份。

4、毛筆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動過程:

1、設置懸念,以變魔術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師:看,這是一瓶什麼顏色的水呢?(黃色)

今天,老師來當回魔術師,來變個魔術,你們想不想看?

請小朋友仔細看魔術師要開始變魔術嘍!我們一起喊一、二、三!(教師搖晃瓶子)

黃色的水變成什麼顏色的水了呢?

2、自由討論:

師:誰知道魔術師是怎樣把黃色的水變成綠色的水的?請大家相互討論一下,然後告訴老師!

3、自由探索

①究竟加入了什麼顏色的寶寶了呢?請每位小朋友也來當回魔術師:你們看老師幫你們請來了紅色寶寶、黃色寶寶、藍色寶寶三種顏色寶寶,請你們選擇其中的一種顏色寶寶把瓶子裏的黃色寶寶變成綠色寶寶?

②誰變出了綠色寶寶?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變出來的?(幼兒回答)

③總結:我們現在一起來試一試,然後用記錄卡把它記錄下來。

(出示大的示範調色卡教師邊講解邊調色,並出示記錄卡進行記錄)

4、探索操作

師:咦!剛纔有的小朋友還變出了什麼顏色?(認識橙色)

師:那又是怎麼變出來的呢?先不要說出來,老師爲小朋友準備了調色卡,請小朋友試一試,怎樣可以變出橙色?再把它記錄下來。(幼兒調色並記錄)

教師總結:請幼兒說一說,教師出示大記錄卡邊講解邊示範。

5、引導幼兒發現並記錄

①藍色寶寶和紅色寶寶也想手拉手,那它們又會變成什麼顏色呢?請你們自由選擇一種材料試一試,可以用瓶子,也可以用調色卡,還可以用透明的塑料紙重疊起來看看,然後把你們的發現用記錄卡記錄下來!(幼兒自由選材操作並記錄)

②變出了什麼?請你把你的記錄卡講給大家聽聽。

③教師總結:出示大記錄卡進行記錄。

6、操作遊戲:變色眼鏡

師:小動物們聽說小朋友學會了一樣本領,所以想考考你們,瞧!小猴戴上藍色的眼鏡看黃色的香蕉會變什麼顏色了呢?小狗戴上紅色的眼鏡看藍色的藍莓會變什麼顏色了呢?小貓戴上黃色的眼鏡看紅色的蘋果會變什麼顏色了呢?(邊說邊出示大操作紙)請個別幼兒講解。

四、延伸活動:

小動物們要回家了,我們趕快到教室去用會變的顏色做一條彩色的圍巾送給它們吧!

(陳皆佳)

中班科學教案:大蒜哥哥,蔥弟弟和韭菜妹妹

目標:

1.在撿菜的過程中進行分類比較,瞭解韭菜.大蒜.蔥的不同特徵。

2.在種植過程中,發現根能吸收營養,幫助植物生長。

準備:

1韭菜 .大蒜 .蔥。

2筐若干個(三隻以上)。

3小花盆若干。

過程:

一 .談話

你們在家吃過韭菜 .大蒜 .嗎?那認識它們嗎?

二 .揀菜

1 .出示一筐菜。

菜場一早送來許多菜,可是粗心的送菜人把好幾種菜混在了一起,給廚房的廚師帶來了許多麻煩。廚師請我們小朋友幫忙,把這些菜分開放在各自的筐裏。

2 .幼兒一邊揀菜一邊把菜分別放入不同的筐中。

我們來幫廚師把菜分分開,把這些菜放在不同的筐中。

3 .討論:爲什麼要這樣分開擺放?

好,我們把菜分好了,那想想爲什麼要這樣分開 擺放呢?這樣擺放有什麼好處?

4 .引導幼兒說出三種蔬菜的不同特徵。說說誰像哥哥,誰像弟弟,誰像妹妹。

剛纔我們說了爲什麼要把這三種蔬菜分開,那誰能來說說這三種蔬菜,它們有什麼特徵。如果它們是一家人的話,你說說誰像哥哥,誰像弟弟,誰又像妹妹呢?

5 .師小結。

韭菜妹妹的葉子從上到下都是一樣粗的,葉子是扁的 .窄的;大蒜哥哥的葉子上面小下面大,又寬又扁;蔥弟弟的葉子中間是空的,圓柱形的。

三 .種植韭菜 .大蒜(有根的) .蔥(有根的)。

1 .剛纔我們瞭解了這三種蔬菜的不同特徵,現在我們要來種植這三種蔬菜,那該怎麼種呢

2 .取部分韭菜 .大蒜 .蔥,切下其下半段。

每個小朋友先選其中一樣蔬菜,然後把你選的這樣蔬菜的`上半段去掉,看看還剩下些什麼。

你知道它有什麼作用嗎?

3 .把它們種植在同一花盆裏,比一比誰長的高。

我們把三種蔬菜的下半段種在花盆裏,看看它們誰長的又快又高。

4 .幼兒種植蔬菜

5 .把它們放在自然角中,鼓勵幼兒學着照顧,並觀察其生長情況。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規律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發現物體的排列規律,嘗試用符號記錄規律。

2、激發幼兒對物體排列規律的興趣,

活動準備:

斑馬圖片;條形旗圖片(規律爲ABCABC);每人一盒水彩筆、一張白紙;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發現規律。

1、教師身穿條紋上衣,吸引幼兒注意。

師:“老師的上衣圖案是怎麼樣的?”

2、出示斑馬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花紋規律。

3、出示條形旗圖片,引導幼兒發現規律。

二、啓發幼兒用符號記錄規律。

師:“我們發現了這麼多規律,怎麼樣把它們記錄下來呢?”

1、幼兒討論記錄方法。

2、確定簡潔的記錄方法――用簡單的符號記錄規律(如:010101、□○□○□○)或用物體的主要特點進行記錄(如:藍白藍白藍白)。

3、幼兒嘗試用自己的符號記錄。

4、幼兒互相交流記錄結果的含義。

三、啓發幼兒尋找生活中的規律,並嘗試進行記錄。

四、幼兒相互交流經驗。

延伸活動:

引導幼兒尋找生活中的各種規律事物及規律現象。(如:人行橫道、星期的輪迴規律、四季的輪迴規律等)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大大小小的蛋寶寶》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認識各種各樣的蛋,知道蛋有大小和顏色的異同等。

2.知道雞、鴨、鳥全都會生蛋,對事物有探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ppt-各種各樣的蛋

2.實物-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認識各種蛋

1.出示蛋,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你們知道這是誰的蛋嗎?

你們還認識什麼蛋?

2.ppt課件:各種各樣的蛋

引導幼兒將動物圖片與蛋一一對應。

3.你還知道什麼動物也會生蛋?

二、引導幼兒運用比較的方法觀察蛋。

1.教師:這些蛋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引導幼兒從蛋的大小、重量、顏色來比較。

2.教師小結:有的蛋大,分量重;有的蛋小,分量輕。

有的蛋是深黃色的,有的蛋是白色的,還有的蛋是青色的活帶斑點的。

三、由表及裏觀察,產生探索的興趣。

1.教師:雞蛋裏面是什麼樣的呢?

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經驗,並將雞蛋打開觀察。

2.觀察:是不是每種蛋都有蛋白、蛋清呢?

每種蛋的蛋白、蛋清都一樣嗎?

(逐一打開蛋。)

3.教師小結:每種蛋外面都有很薄的蛋殼,敲碎蛋殼,裏面都有蛋黃、蛋清。

四、活動結束

教師講述有關蛋的故事,引導幼兒進一步討論有關蛋的話題。

如:蛋黃怎麼會變成動物寶寶的?爲什麼蛋有大有小?

結合主題活動,引導幼兒探索如何使蛋站立起來的各種方法。

篇6:中班科學教案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實驗,從而知道兩種顏色加在一起會變成別的顏色,初步培養幼兒的好奇心和觀察能力。

2、體驗探索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黃色的水若干,紅、黃、藍三色顏料。

2、演示記錄卡和操作記錄卡若干。

3、操作圖若干,透明塑料紙若干,調色卡人手一份。

4、毛筆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動過程:

1、設置懸念,以變魔術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師:看,這是一瓶什麼顏色的水呢?(黃色)

今天,老師來當回魔術師,來變個魔術,你們想不想看?

請小朋友仔細看魔術師要開始變魔術嘍!我們一起喊一、二、三!(教師搖晃瓶子)

黃色的水變成什麼顏色的水了呢?

2、自由討論:

師:誰知道魔術師是怎樣把黃色的水變成綠色的水的?請大家相互討論一下,然後告訴老師!

3、自由探索

①究竟加入了什麼顏色的寶寶了呢?請每位小朋友也來當回魔術師:你們看老師幫你們請來了紅色寶寶、黃色寶寶、藍色寶寶三種顏色寶寶,請你們選擇其中的一種顏色寶寶把瓶子裏的黃色寶寶變成綠色寶寶?

②誰變出了綠色寶寶?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變出來的?(幼兒回答)

③總結:我們現在一起來試一試,然後用記錄卡把它記錄下來。

(出示大的示範調色卡教師邊講解邊調色,並出示記錄卡進行記錄)

4、探索操作

師:咦!剛纔有的小朋友還變出了什麼顏色?(認識橙色)

師:那又是怎麼變出來的呢?先不要說出來,老師爲小朋友準備了調色卡,請小朋友試一試,怎樣可以變出橙色?再把它記錄下來。(幼兒調色並記錄)

教師總結:請幼兒說一說,教師出示大記錄卡邊講解邊示範。

5、引導幼兒發現並記錄

①藍色寶寶和紅色寶寶也想手拉手,那它們又會變成什麼顏色呢?請你們自由選擇一種材料試一試,可以用瓶子,也可以用調色卡,還可以用透明的塑料紙重疊起來看看,然後把你們的發現用記錄卡記錄下來!(幼兒自由選材操作並記錄)

②變出了什麼?請你把你的記錄卡講給大家聽聽。

③教師總結:出示大記錄卡進行記錄。

6、操作遊戲:變色眼鏡

師:小動物們聽說小朋友學會了一樣本領,所以想考考你們,瞧!小猴戴上藍色的眼鏡看黃色的香蕉會變什麼顏色了呢?小狗戴上紅色的眼鏡看藍色的藍莓會變什麼顏色了呢?小貓戴上黃色的眼鏡看紅色的蘋果會變什麼顏色了呢?(邊說邊出示大操作紙)請個別幼兒講解。

四、延伸活動:

小動物們要回家了,我們趕快到教室去用會變的顏色做一條彩色的圍巾送給它們吧!(陳皆佳)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水試驗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做小實驗,初步體驗量的守恆。

2、懂得做實驗後獲得的結果纔是正確的結果。

3、能與同伴友好合作地進行實驗。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從杯中倒水的經驗。

2、物質準備:――教具:一粗一細兩個杯子,裏面分別裝有不同水位的水。

3、――學具:粗細不同的杯子若干(數量各爲幼兒人數的一半,其中粗杯子裏盛有蘭色的水,細杯子裏盛有紅色的水),粗細不同空杯子若干(數量爲幼兒人數的一半)。

活動過程:

一、哪個多哪個少?

――教師(出示粗細不同的杯子):這兩個杯子一樣嗎?哪兒不一樣?

――引導幼兒發現杯子有粗有細。

――教師:杯子裏面有什麼?你覺得杯子裏的水一樣多嗎?哪個多哪個少呢?你是從那裏看出來的?

――鼓勵幼兒大膽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思考實驗方法

――教師:我們能用什麼方法證明你猜得對不對呢?

――鼓勵幼兒思考,並提出建議。師幼歸納多種方法,並引導幼兒分析這些方法中哪些可行,哪些方法有難度,現在沒辦法做。鼓勵幼兒發現藉助空的第三隻杯子可以瞭解兩杯水是否一樣多。

三、幼兒操作活動

――兩位幼兒共同做實驗,一人拿一杯水,然後再取一個空杯子。先猜猜兩杯水是否一樣多,誰多誰少,然後再實驗。

――教師觀察指導,瞭解幼兒的實驗方法。

如,方法一:一幼兒先將自己杯子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做一個標記後把水倒回去。另一個幼兒幼兒再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比較水位與標記的高低:

方法二:一幼兒在自己杯子的水位處作標記,然後把水倒入空杯中,另一個幼兒將自己杯中水倒入做標記的杯子中,比較水位與標記的高低。

方法三:如果幼兒取的空杯與其中某幼兒的一個杯子一樣大小,則可以讓另一幼兒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兩杯水放在一起直接比較水位的高低…

――提醒幼兒實驗時注意慢慢倒入,不要將水潑出來。同時要將杯中水全部倒完。

四、我們的實驗結果。

請幼兒介紹實驗的結果,引導幼兒發現,光用眼睛看,結果不一定正確,要通過實驗才能知道正確的結果。

篇7:中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能通過仔細觀察,獲取有關蝌蚪的一些趣事,並大方地講述出來。

2、對能說說自己看到的有關蝌蚪的一些趣事。

活動準備:電腦一臺,放大鏡、觀察記錄本、蝌蚪若干

設計思路:

中班幼兒隨着年齡的增長,對周圍環境都非常感興趣,他們總是不停地看、聽、摸、動。尤其是對生活周圍的小動物,有着強烈地吸引力。四月,春天來了,小蝌蚪成了幼兒的新朋友,但到底小蝌蚪長得是怎麼樣的,它是怎麼樣奇蹟般地變成了小青蛙的?游來游去在幹什麼?孩子很想弄個明白,通過“有趣的蝌蚪”這個活動,使孩子們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在觀察、思考、討論小蝌蚪的過程中,加深了對小蝌蚪的認識,也增進了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觀察、講述等多方面能力也有所提高。

在這個活動中,教師結合《綱要》精神,更加註重調動幼兒自己學習的能力,注重幼兒對蝌蚪觀察、瞭解的過程,重視孩子自己提出一些問題,通過觀察、思考、討論,再來解決問題。同時,積極接納幼兒的觀點,運用激發、引導、鼓勵的方法,使幼兒的思維更活躍,學習積極性更高。

多媒體教學聲形並茂,生動形象,色彩鮮明,在此活動中通過運用能直觀形象生動地將蝌蚪變成青蛙的全過程展示出來,將抽象變爲生動,將靜態變爲動態,使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出主題1、老師:春天來了,池塘裏又多了誰?(小蝌蚪)你們認識小蝌蚪嗎?它長着什麼樣?幼兒可能答:小蝌蚪長着一個黑黑的大腦袋,後面拖一條長長的尾巴。

二、通過觀察、記錄,認識蝌蚪

1、教師問:你們想不想仔細地看一看小蝌蚪?提供每人一隻放大鏡,一本記錄本,讓幼兒先觀察小蝌蚪的不同動態,再把他們的樣子畫下來。評析:鼓勵幼兒專注地觀察,找出小蝌蚪幾種不同的動作,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

2、組織幼兒充分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可介紹自己的記錄方式和記錄結果。

三、設置疑問,瞭解生長過程

1、老師:你們知道小蝌蚪長大了變成了誰?幼兒可能答:有的變成了青蛙,有的變成了蛤蟆。

2、老師追問:你們知道蝌蚪是怎麼變成青蛙的?評析:這裏讓幼兒大膽設想,創造性地表述小蝌蚪的成長過程。

3、播放青蛙生長過程資料。看完後讓幼兒再來說說小蝌蚪――――青蛙的過程。老師重點問:小蝌蚪在變成青蛙前腿是怎麼變的?尾巴又有什麼變化呢?幼兒可能答:先長後腿,再長前腿,尾巴越縮越短,腿越長越長,還有腳趾呢。

四、動手操作,再現奇妙的生長過程

集體制作蝌蚪―青蛙的生長圖評析:通過動作製作再次加深對蝌蚪生長過程中幾個重要環節的印象。

五、延伸活動:欣賞故事《小蝌蚪找媽媽》,在語言活動中可安排讓幼兒續編故事。

篇8:中班科學教案

教學目標:

1.瞭解認識不同材質的杯子,並滲透環保知識。

2.引起幼兒的探究慾望,鼓勵幼兒動手操作。

3.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及創造能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杯子的多樣性及特徵。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重點難點:

認識不同材質的杯子,滲透環保知識。

教學準備:

各種杯子、彩色面泥、托盤

教學過程:

一、欣賞杯子師出示杯子

師:這是什麼?它們是什麼樣子的?用什麼做的?

二、引導幼兒自由探究、觀察,通過看、說對不同的杯子初步感知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的杯子寶寶,看一看,你最喜歡哪一種(掀去蓋布,幼兒充分觀察)請你們跟你旁邊的好朋友輕輕地說一說(幼兒交流)

2.請個別幼兒說一說你最喜歡哪一個杯子。

通過比較認識杯子並給杯子分類包括外表、花紋、大小、質地、高矮等多次出示不同的兩個杯子讓幼兒比較他們有什麼不一樣?包括外表、花紋、大小、質地、高矮等幼兒給杯子分類。(教師巡迴指導,個別提問:你是怎麼分的?)小結:這些杯子都不一樣,有的杯子高,有的杯子矮;有的杯子有把子,有的杯子沒有把子;有的杯子是綠色,有的杯子是紅色;有的杯子是塑料的,有的杯子是玻璃的;有的杯子是陶瓷的,有的杯子是搪瓷的玻璃杯、瓷杯容易碎,搪瓷杯容易脫落,所以我們要輕輕拿、輕輕放。

三、介紹幾種特殊的杯子、認識一次性紙杯和一次性塑料杯

(出示一次性紙杯和塑料杯)

1.提問:一次性杯子有什麼好處呢方便、衛生,你覺得用紙杯和塑料杯哪個更好爲什麼? (請個別幼兒說)分析紙杯與塑料杯對環境的影響。

2.師:是不是用所有的一次性杯子都很衛生呢?

引導幼兒說出塑料杯會造成二次污染,而紙杯卻可以再次利用。讓幼兒知道要利用對人類環境有利的物品,要學會保護環境。請小朋友看看這個杯子下面有一條長長的線,還有插孔,這是什麼杯子呢>(電熱杯)

3.師演示用電熱杯燒水。

4.認識保溫杯。

(依次出示玻璃保溫杯、不鏽鋼保溫杯,讓幼兒觀察)介紹:一種是玻璃保溫杯,它是由雙層玻璃構成的,雙層玻璃中間是真空的,熱水就不容易變冷了。還有一種是不鏽鋼保溫杯,是由不鏽鋼加上真空層做成的盛水的杯子,頂部有蓋子,真空絕熱層能使裝在裏面的水延緩散熱,達到保溫的目的。

小結:杯子世界真奇妙,有這麼多可愛好看的杯子。

四、想象和製作杯子

今天請小朋友們來當聰明、能幹的設計師,設計出你最喜歡的杯子。幼兒動手製作杯子。

1.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杯子。(怎麼做的什麼形狀、色彩有什麼用處?)

2.展覽幼兒製作的杯子。教學評析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幼兒在觀察、探索、交流的基礎上認識不同材質的杯子,並瞭解相關的環保知識。

教學反思:

讓孩子們能更深一步地瞭解杯子,到活動延伸部分我又跟孩子們一起認識《科學》課本上的幾種杯子:電熱杯、保暖杯、燒杯和量杯及他們的用途。

通過學習《杯子》,讓孩子們總結出外出旅行時應該選擇輕便、不易碎的、有帶子的杯子較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這些杯子時應學會愛護杯子,甚至有個別小朋友還建議說使用木杯環保,對身體有益呢!

小百科:杯子,(一種專門盛水的器皿)從古至今其主要功能都是用來飲酒或飲茶。在古代喝茶的杯子被稱爲蓋碗。基本器型大多是直口或敞口,口沿直徑與杯高近乎相等。

篇9:中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取暖用具和用途,知道它們能給人們帶來溫暖。

2、關心周圍的科技產品並知道使用它們的安全方法。

【活動準備】

一些取暖用具圖片;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介紹自己家裏的取暖用具,激發幼兒興趣。

1、“小朋友,冬天冷嗎?怎樣做纔會感到暖和呢?”(鍛鍊、穿厚衣服、取暖等)

2、今天就請你們把自己家的取暖用具介紹給大家,說說它叫什麼,怎麼用。

二、引導幼兒認識各種取暖用具是用不同的方法發熱的,有不同的用法。

1、出示所準備的取暖用具的圖片,“老師這裏也有一些取暖用具,你們知道它們是怎樣發熱的嗎?”

2、引導幼兒認識各種取暖用具如何發熱的:炭盆用木炭取暖;火爐、火炕用煤取暖;油汀、空調、電暖氣、電暖風、暖手爐、電熱毯是用電取暖;熱水袋用熱水取暖,攜帶方便。

三、請幼兒按照取暖用具的發熱方法進行分類。

教師簡單小結:用電發熱的取暖用具,這一類我們稱之爲“電器類”。不用電的這一類取暖用具稱爲“非電器類”。

四、討論各類取暖用具的優缺點。

小朋友們,剛纔我們看了這麼多的取暖用具,你覺得哪個取暖用具好,爲什麼?

油汀、空調可以給很多人用,但比較浪費電。熱水袋攜帶方便,可以靈活使用,但只能一個人用。爐子、火炕的缺點是不衛生,但經濟實用等。

五、知道取暖用具的正確用法,提醒幼兒一定要注意使用時候的安全。

討論:使用它們時,需要注意一些什麼呢?

空調,電暖氣要注意別觸電。

火爐和水暖氣要注意防火等。

六、引導幼兒多鍛鍊、多運動,纔是最安全取暖方法。

七、小結、延伸。

今天,小朋友知道了一些我們常見的取暖工具,以後你還會看到更多、更新的取暖用具。那麼,你長大後想發明什麼樣的取暖用具呢?

篇10:中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感知恐龍不同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

2.瞭解恐龍及恐龍滅絕的原因。

3.感受生命的寶貴,學會感恩。

4.初步瞭解恐龍的小常識。

5.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內容:

活動一:科學《探祕恐龍世界》

分享、交流

(1)介紹自己收集的恐龍圖片、資料,討論自己知道的恐龍。

(2)請個別幼兒分享講述。

欣賞、感受

(1)觀看恐龍化石。

(2)恐龍由哪幾部分組成?

演示、討論

(1)恐龍模擬視頻,感受恐龍世界的壯觀和神祕。

(2)利用課件和視頻認識腔骨龍、異特龍、樑龍、甲龍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等。

(3)小結

肉食性恐龍牙齒鋒利,吃肉兇猛,兩腿行走。

草食性恐龍吃青草、樹枝上的嫩葉等,草食性恐龍比較巨大,牙齒扁平。

雜食性恐龍既吃肉也吃植物,還偷吃恐龍蛋。目前發現的恐龍中,草食性恐龍最多,雜食性恐龍最少。

猜想、探究

(1)現在還有恐龍嗎?它們都到哪去了?

(2)科學家對於恐龍滅絕的各種猜測。(看視頻)

A、小行星撞地球假說

B、火山爆發假說

C、氣候變化假說

D、海洋變遷假說

小結:恐龍滅絕仍是一個沒有解開的謎。

操作、遊戲

分組活動:

(1)白色恐龍石膏像塗色

(2)恐龍化石挖掘考古

(3)恐龍模型分類

篇11:中班科學教案

活動背景

自從體育區有了各類民間體育玩具後,孩子們個個玩得不亦樂乎。在玩耍過程中,我發現他們對轉陀螺遊戲情有獨鍾。於是我便從幼兒的興趣、需要出發,生成了主題活動“有趣的轉動”,並在科學區提供了各種形狀的紙片和積木,讓幼兒製作、探究。有趣的是,我發現孩子們在製作、玩耍時,一般都會選擇圓形的紙片製作陀螺,選擇其他形狀紙片的幼兒少之又少。其實,只要中心點確定正確,不管什麼形狀的紙片都能旋轉起來,而且在旋轉時都會呈現出圓形。爲了使幼兒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得有關轉動的感性經驗,我設計了“旋轉的紙片”這一活動,旨在讓幼兒在猜猜、做做、說說中探索、發現各種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會呈現出圓形,同時藉助這一載體,使幼兒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活動目標

1.探究、發現各種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會呈現出圓形。

2.在討論、記錄、交流中積累和提升有關轉動的經驗。

3.樂意針對問題作進一步的探究,體驗愉快的情緒和探究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圓形、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紙片(中心有小孔)、可製作陀螺的塑料小棒、蠟筆等各若干。

2.實物投影儀。

3.猜測記錄表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激發探究興趣

1.投影展示各種圖形,幼兒觀察講述都有哪些圖形和我們玩轉陀螺的遊戲。

2.請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什麼形狀的紙片比較適合做陀螺。

二、在做做、玩玩中發現圓形的紙片在轉動時也是圓形的

1.提出製作與觀察的要求:先選一張圓形的紙片把它做成陀螺玩一玩,看看它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2.幼兒製作、玩耍陀螺,引導幼兒觀察陀螺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3.請幼兒說一說陀螺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幼A:我的陀螺轉動起來是歪歪斜斜、搖搖擺擺的。

幼B:我的陀螺先是慢慢的,後來越轉越快,最後就停下來了。

幼C:我的圓形陀螺轉起來也是圓形的。

幼D:陀螺轉動起來它的形狀有點模糊。

(評:在這裏,教師因勢利導,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先選圓形的紙片製作陀螺,這樣既有利於幼兒習得製作陀螺的方法,也有利於引導幼兒更多地關注陀螺在轉動時發生的一系列變化,爲下面的環節作好鋪墊。)

三、在猜猜、試試、說說中發現不同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呈現出圓形

1.出示記錄表,介紹記錄方法:

“問號”表示想一想,“小手”表示試一試。把我們的猜想畫在問號下面,等一會兒把嘗試後的結果畫在小手下面。

2讓幼兒猜一猜三角形、橢園形、正方形的紙片轉動起來是什麼形狀的,並把自己的猜想記錄在表格中。

3.個別介紹自己的猜想。

幼A:三角形轉動起來是三角形、橢圓形轉動起來是橢圓形、正方形轉動起來是正方形,不會變的。

幼B:它們轉動起來都會變成圓形。

幼C:轉動起來會變成花形。

幼D:正方形會變成圓形,三角形還是三角形.

(評:“猜測與假設”有助於激活幼兒的思維。動手前先動腦,幼兒的思維會處於一種激活狀態+這無疑對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這裏,我對幼兒的任何猜測都不作評價,而是留待他們在接下來的環節中,通過自己的操作來發現與驗證。)

4實驗驗證並記錄結果。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不同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是什麼形狀的,並把實驗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5.表達與講述。一方面請猜想與實驗結果一致的幼兒進行交流,另一方面特意請剛纔猜想錯誤的幼兒到上面來展示自己的驗證結果,從而幫助幼兒自我建構正確的知識。

幼A:我試下來發現三角形、橢圓形、正方形的紙片轉動起來都是圓形的。

幼B:我猜對了,這些圖形轉動起來都是圓形的。

幼C:我發現三角形轉得很快很快的時候,當中是圓圓的,邊上還有一圈花邊呢!就像一個荷包蛋。

幼D:三角形不容易轉起來的。

幼兒E它們在快要停下來的時候,就又回到原來的樣子了。

(評幼兒在探究之後,都有一種表述的潛力’和傾向,通過對探究過程與結果的表達和交流,以及與同伴間相互的信息交換,孩子們不但建構了有關圖形轉動的正確知識。還在無形中獲得瞭解決問題的方法。)

6.結合幼兒的講述,教師簡單小結。

活動延伸

1請幼兒去活動區試試其他的物體在快速轉動時,形狀會發生什麼變化。

2在紙片上塗上美麗的顏色,在區域中觀察、感知陀螺轉動後色彩的變化。

活動總評

本次活動中.教師將幼兒科學教育要實現的核心價值,從追求使幼兒掌握知識,轉移到了使幼兒樂於探究解決問題、樂於獲得知識、知道如何去獲取知識,這些有益於幼兒終身發展的大目標上。

縱觀整個活動,教師汲取了“做中學”的教學理念,始終從幼兒的自身需求出發,立足於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幼兒在猜猜、試試、講講中建構知識、提高能力。由於受經驗和認知水平的影響,幼兒常常用獨特的、不同於成人的思維方式去思考、猜測實驗結果,因此幼兒的猜測有時貼近實驗要求,有時卻不着邊際,但我們看重的是猜測可以讓幼兒的思維動起來。如:猜想過程中,有的幼兒認爲不管是什麼形狀的紙片,轉動起來都是圓形的;有的則認爲紙片是什麼形狀的,轉動起來也就是什麼形狀的;還有一部分幼兒的猜測則漫無邊際。對幼兒的任何猜測,我們都不作任何評價.而是留待他們在接下來的環節中,通過自己的操作來發現與驗證。正是有了多種多樣的猜測,幼兒纔會產生迫切想知道答案的慾望,纔會主動去探索、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驗證過後.有的歡喜雀躍,有的恍然大悟,還有的則觀察得更仔細,發現得更多。這一切都悄悄地向幼兒傳遞着一個信息,那就是:想知道問題的答案,就要親手試一試。在這一過程中,幼兒獲得的就不僅僅是知識經驗.還獲得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各種能力也在探究過程中得到了發展。

篇12:中班科學教案

設計意圖:

“小黑”即德化黑兔,是德化特有的馴養家兔,是德化特有的黑五類產品之一,因其黑耳、黑眼、黑爪、黑毛、黑尾巴而得名“小黑”。

之所以選擇此活動是在一次關於《可愛的小兔子》常識活動中孩子們對我說:“老師,我見過黑色的小兔子!”“黑兔全身都是黑色的,很可愛!”……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以幼兒感興趣的動物爲載體,我設計了此次活動,旨在通過觀察、遊戲等方式,激起幼兒探索動物奧祕的興趣,豐富幼兒的感性知識經驗,瞭解家鄉的特產,從而萌發幼兒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索德化黑兔生活祕密的興趣。

2、學習用各種方式感知德化黑兔的主要特徵和生活習性。

3、萌發幼兒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對兔子的特徵及生活習性有初步瞭解。

2、物質準備:實物黑兔若干只;錄製黑兔視頻;佈置觀察黑兔活動場地,準備若干青菜葉、青草等;《兔子舞》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以“神祕客人”導入,激發興趣。

1、以“神祕的動物客人到班上作客”引發幼兒猜測,激發幼兒的興趣。

2、將黑兔展示在幼兒面前,並告訴幼兒黑兔有一個可愛的名字叫“小黑”。

二、藉助視頻,初步認知。

1、提出問題,引發幼兒思考:黑兔爲什麼叫“小黑”?它與其它兔子有什麼不一樣?

2、播放第一段視頻,“小黑”自我介紹。

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幼兒討論:

(1)“小黑”與其它兔子有什麼不一樣?(它的長相和其它小兔不同,黑耳、黑眼、黑爪、黑毛、黑尾巴。)

(2)你喜歡“小黑”嗎?爲什麼?

3、播放第二段視頻,“小黑”述說自己的祕密。

教師引導幼兒交流:

(1)“小黑”的家鄉在哪裏?(德化)

(2)“小黑”喜歡吃什麼?(黑兔是草食動物,以青草爲主)

(3)“小黑”爲什麼要吃樹枝?(吃樹枝是爲了幫助磨牙呢,兔子會長出長長的恆齒,如果無法磨牙,就無法閉上嘴脣,甚至會因此無法進食而餓死。)

三、我和“小黑”做遊戲,進一步感知。

1、摸一摸。

讓幼兒與“小黑”親密接觸,鼓勵幼兒與“小黑”握握手、抱一抱、摸一摸引發幼兒關愛小動物的情感。

2、看一看。

引導幼兒近距離地觀察“小黑”的獨特外形特徵,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發現與感受。

3、喂一喂。

請幼兒給“小黑”餵食,進一步瞭解“小黑”的生活習性,增進幼兒與“小黑”之間的情感聯繫。

4、學一學。

引導幼兒觀察“小黑”是怎樣行走的,鼓勵幼兒進行模仿。

四、藉助音樂,感受樂趣。

播放《兔子舞》音樂,師生共同表演,感受活動的快樂。

五、活動延伸,加深認識。

1、美工區投放繪畫工具與泥工材料,引導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表現黑兔。

2、飼養黑兔,引導幼兒進一步觀察與瞭解,培養幼兒關愛小動物的情感。

篇13:中班科學教案

活動意圖:

從小讓幼兒學會自己動手,自己去觀察,培養幼兒活潑好問、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對他們今後的生長髮育有着深遠的影響。

教學目標:

1、瞭解牛奶中的脂肪遇到洗潔精中的活性因子會產生力量的實驗原理。

2、能夠獨立完成實驗操作活動。

3、在競賽遊戲中培養幼兒團結合作的精神。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實驗原理。

教學難點:

實驗操作過程。

教學準備:

牛奶、洗潔精、水、顏料、滴管、碗、KT板、操作盤、剪刀、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們都喜不喜歡放煙火?方老師今天就要在這個屋子裏給小朋友放一場美麗的煙火,你們相信麼?不相信的話就請你們睜大小眼睛看方老師表演吧!

二、示範實驗過程,提出實驗要求

首先,我要向小朋友介紹我放煙火的材料,只需要三種東西,(出示洗潔精)小朋友們猜一猜這是什麼東西?這是我們平時刷碗用的洗潔精。(指着牛奶)那小朋友們一定知道這是什麼?(牛奶)小朋友們小不想知道方老師是怎麼用洗潔精和牛奶放煙火的?那請小朋友們仔細看好了。 先用滴管吸入顏料,輕輕地滴一滴在牛奶裏,(示範),小朋友看看這像不像煙火?(不像),那小朋友仔細看方老師滴入洗潔精後會怎麼樣吧!(滴入洗潔精)哇,看我的煙火成功了!小朋友們想不想試一試?(想)那在試之前,方老師有幾個要求要跟小朋友說一下:1、滴入洗潔精的時候,滴管不要碰到牛奶;

2、吸入顏料的時候要小心,不要將顏料沾到了衣服上

3、因爲洗潔精比較稠,老師已經在你們的滴管中吸入了洗潔精,所以你們直接拿來用就可以了,不用再次吸入了

4、滴管從哪個碗裏拿的就要,要再放回裏面去

好,現在請小朋友們見證奇蹟去吧!

三、幼兒操作實驗,教師指導

1、牛奶實驗。

2、水的對比實驗。你們發現奇蹟了麼?現在請小朋友在裝水的托盤裏面試一試,看看有沒有在牛奶中的效果。

四、原理講解

試驗時間結束,請小朋友迅速將滴管放回原處,做到前面的小板凳上來,方老師有個祕密要告訴小朋友。

小朋友們知道,當滴入洗潔精後,顏料會迅速擴散成美麗的花紋。那在水中,有沒有這種效果?(沒有)你們想不想爲什麼會這樣?方老師請了兩個小精靈來告訴你們吧!(播放視頻)。教師總結:原來呀,牛奶裏面住着一個小精靈叫――(脂肪),洗潔精裏面也住着一個小精靈叫――(活性因子),當脂肪和活性因子這兩個小精靈碰到一起的時候會產生一種――(力量),就是這種力量,把我們的顏料給推開了。而水裏沒有脂肪,活性因子覺得太孤單了,無法產生力量,所以在水裏就沒有擴散成美麗的花紋。

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這種神奇的力量有多大呢?方老師爲你們準備了泡沫塑料板,你們自己去試一試,看看這種力量能不能把它推動。

五、實驗推動“小船”

用剪刀把KT板剪成自己喜歡的形狀當做小船。使用剪刀的時候要小心,剪掉的板子放在中間筐裏。在牛奶中直接滴入洗潔精就可以了,小朋友們可以自己探索一下,怎麼樣才能讓小船聽你的話,想讓它往前走就往前走,怎麼樣控制它們的方向。(進行個別指導)

六、總結、解決試驗中的問題:

1、你的小船走了麼?如果沒走,是一直都沒走麼?

2、如果讓小船往前走,洗潔精應該滴在小船的哪個方向?總結方向

示範或者不示範,視情況而定。

現在小朋友都掌握了推動小船的奧祕,我們來一場比賽好不好?

七、比賽《跑跑卡丁船》

出示賽道,請幼兒仔細聽“跑跑卡丁船”的遊戲規則:紅隊和藍隊各從自己的起點出發,第一個到對面的獲勝。比賽過程中,不能用滴管碰到小船,否則就是犯規,要再回到起點重新開始。請幼兒自由結合,4人一組,選出一個小選手比賽,其他三人爲他們加油助威。

八、活動延伸

我們生活中,有好多東西里面都住着小精靈脂肪,走,跟方老師到科學區角試一試吧!

活動反思:

面對日新月異高速發展的社會,孩子們需要的並不是學會知識,而是需要將來對他們的學習生活產生幫助影響的獲得知識的途徑和方法。

篇14:中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觀察水的冷熱對泡茶的影響。

2、能清楚的表達觀察的結果。

活動準備

1、茶葉、一壺冷水、一壺熱水、茶壺兩個、一次性紙杯(每人兩個)

2、冷熱水泡茶對比表。

活動流程

討論:喝過什麼樣的茶?

實驗:分別用冷、熱水泡茶。

統計:比較冷、熱水泡茶的不同。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多種感官地運用了使他們的探索更加立體化,在對比統計中這些結果變的更具體了。

幼兒們在活動中達到了自主學習與自由交流,在一次次的對比中,每個人也都有了自己對冷、熱水泡茶的不同感受。他們觀察的結果也是多種多樣,有的說熱的好喝;有的說冷的好喝;有的說熱茶是苦的;有的說熱茶有點香;有的說涼的好喝,涼的甜;還有的說茶被熱水燙開了。各種各樣的說法層出不窮,但他們都第一時間清楚的表達惡劣自己的感受。

篇15:中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能對滾動的物體產生興趣,在操作過程中喜歡積極地觀察和比較。

2.探索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徵以及物體滾動路線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係。

活動準備:

籮筐若干、會滾動的物體:海洋球、皮球、薯片桶、一次性紙杯等;不會滾動的物體:各種形狀紙盒、各種形狀積木等。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自由探索,發現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徵。

1.教師出示一皮球,問:這是什麼?它可以怎麼玩?引出皮球的滾動(教師操作)。

2.除了球可以滾動以外,還有什麼東西也可以滾?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分類,如果提到球類的,教師抓住突出點“除了球類還有什麼東西可以滾?”,如果提到自己,“是的,我們自己藉助自身的力量也可以滾”等)

3.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許多的玩具,有一些是會滾動的,有一些是不會滾動的,我們一起去玩玩,試試哪些東西可以滾動,桌子上有兩個籮筐,你玩好後,請會滾動的放在打勾的籮筐裏,不會滾動的放在打叉的籮筐裏。

提出操作要求:桌上的每樣東西都要玩一玩,大家輪流玩,玩的時候請到桌子後面空的地方玩,不要到前面來,注意安全,可以嗎?玩好後告訴老師你的發現。

4.幼兒自由探索,教師指導,並且在快結束的時候提醒幼兒將會滾動的和不會滾動的物體分放在兩個籮筐內。

5.第一次分享交流:

提問:

(1)你剛纔玩了什麼?你發現哪些物體可以滾動,哪些物體不可以滾動?爲什麼?(幼兒回答,教師拿這個物體進行滾動,驗證此物體是否可以滾動)

(2)教師拿皮球和方形積木讓幼兒進行形狀上的比較,從而得出物體滾動的條件,教師小結:會滾動的物體,每個邊摸起來都是圓圓的,沒有角。(當幼兒回答不出答案時,教師請幼兒用手摸一摸,初步感知“角”的概念)

二、幼兒第二次自由操作,發現物體的形狀與滾動的路線之間的關係(教師將不會滾動的物體拿走,每桌放2個海洋球、2個杯子、2個薯片桶)。

1.師:這些都是會滾動的東西,如果我們輕輕的一推,它們滾動的路線一樣嗎?幼兒自由回答。現在請你去試一試,待會把你的發現告訴我。

2.幼兒自由去探索,教師指導。

(1)提問:你剛纔玩了什麼?它是怎麼滾動的?它的滾動路線是什麼樣子的?(直線、繞圈、方向不定)請回答的幼兒上來驗證自己的說法。

(2)每說到一種形狀的物體,教師小結:像杯子這樣,有一邊大一邊小的圓形的物體叫做圓錐型,圓錐型的物體不管你往哪邊推,它的滾動路線都是繞圓。像薯片桶這樣上下兩個一樣大的圓形的物體,我們叫做圓柱體,它的滾動路線和球型的是一樣的,都是直線。

三、延伸活動:

師:剛剛我們發現了那麼多的物體都會滾動,那生活中還有什麼東西會滾動呢?滾動有什麼作用?滾動讓我們生活發生了什麼變化?讓我們帶着問題,一起回家去找一找,試一試吧!

篇16:中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知道水是流動的,對水的流動現象感興趣。

2、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發現水會往下流,水流坡度越大,流動的速度越快。

3、感受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製作的PPT;紅色和綠色兩種不同顏色的水; 透明的礦泉水瓶;兩種不同坡度的面若干組;貼絨教具:兔子和烏龜;水;毛巾;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

1、教師講述謎語,請小朋友來猜。

師:小溪中散步,池塘裏睡覺,江河裏奔跑,海洋裏舞蹈。(水)

2、教師引導幼兒知道水的特性:會流動。

師:原來水是它是會散步,會奔跑的啊!

3、師:水沒有腳,怎麼會走,怎麼會跑呢,老師不相信,我們一起來看看,水究竟會不會跑。

二、水會流動

1、教師播放PPT,引導幼兒發現水會流動

師:小朋友,你們看水在幹嘛啊?(水會跑)

師:水會跑,而且我們可以用一個好聽的名字說:流!水會流,水啊流啊流!

2、教師引導小朋友用手勢來表示水會流,一邊做手勢一邊說:水會流啊流!

三、水往下流

1、提問:你們知道水會往哪裏流嗎?

2、教師出示透明的礦泉水瓶和水,引導幼兒發現水會往下流。教師將水倒入透明的礦泉水瓶,一邊倒一邊說:水往哪裏流了呢?(水往下流了)

3、教師再將礦泉水瓶裏面的水來回的輕輕搖晃,引導幼兒去驗證水的確是往下流的,是往低處流的。

師:小朋友你們看,水是往瓶子的哪個方向流的呢?爲什麼會往瓶口(瓶底)流呢?

4、教師小結:因爲瓶口(瓶底)低,所以水就往瓶口(瓶底)那裏流。所以水是往下流的,往低處流的。

四、看誰跑的快

1、教師出示兩個貼絨教具:小兔子和小烏龜。

師:老師的兩個好朋友小兔子和小烏龜也想和小水滴玩遊戲,你們想不想看看?

2、教師出示兩塊相同的板面,放在不同高度的小箱子上,再將兩滴不同顏色的小水滴滴在兩塊板面上,引導幼兒觀察那種顏色的水跑的快,那種顏色的水跑的慢。並請小朋友來猜猜看,誰跑的快,誰跑的慢。

師:小兔子喜歡紅色,就把水變成了紅色,小烏龜喜歡綠色,所以把水變成了綠色。小兔子的小水滴跑高高的路,小烏龜的小水滴跑低一點的路,我們看看誰會跑的比較快?

3、教師操作,小朋友觀察

4、小兔子和小烏龜換一下“路面”,重新比賽。

師:小烏龜不服氣,想再比一次,不過,這次小烏龜要跑高高的路,小兔子要跑低一點的路了,我們再來看看,誰跑的快,誰跑的慢。

5、小結:坡度越大跑得越快,坡度越小跑的越慢。

五、操作活動

1、教師將調好的兩種不同顏色的水分給小朋友,2個人一小組,小朋友自由組合,教師請小朋友自己動手操作。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篇17:中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討論,觀看錄像及收集材料,讓幼兒初步瞭解一些禽中之最。

2、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鳥類的願望和好奇心。

3、豐富詞:猛禽、水禽、鳴禽等。

4、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環境創設:

收集“鳥類之最”的資料,以及有關鳥的分類資料。

重點與難點:

瞭解各種鳥類之最。

活動過程:

一、認識禽類

1. 鳥又可以叫什麼?(“禽”,初識漢字)

2. 禽類可以分成哪幾類?

歸類:

(1)被人飼養的禽叫什麼禽?(家禽)

(2)食肉的、兇猛的禽,叫什麼禽?(猛禽)

(3)棲息在水邊的禽,叫什麼禽?(水禽)

(4)叫聲婉轉動聽、悅耳的禽,叫什麼禽?(鳴禽)

每種舉例:家禽――雞、鴨、鵝……

猛禽――鷹、鷲……

水禽――鵜鶘、丹頂鶴、魚鷹……

鳴禽――畫眉、夜鶯、黃鶯……

(5)其他一些不屬於以上幾類的鳥,叫普通飛禽,如:麻雀。

(6)不會飛的鴕鳥式比較特殊的一類禽。

3.哪一類禽是最兇猛的?

二、瞭解禽中之最

1.鳥類中最大的鳥是什麼鳥?(鴕鳥)飛禽中最大的是什麼鳥?(安第斯禿鷹)

2.最小的鳥是什麼鳥?(蜂鳥)

3.最重的鳥是什麼鳥?(鴕鳥)會飛的鳥類中最終的是什麼鳥?(鴇)

4.飛得最快的鳥是什麼鳥?(針尾雨燕)

5.最長壽的是什麼鳥?(鸚鵡)

6.最短命的是什麼鳥?(燕子)

三、看完整的錄像:這些都是鳥類之最。

篇18:中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運用各種感官觀察小草,豐富有關小草的認識。

2、感知小草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3、學習有關小草的製作活動,體驗創作的樂趣。

4、探索、發現生活中小草的多樣性及特徵。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請家長帶孩子到草地觀察小草,獲取一些小草的知識。

活動過程:

一、瞭解小草的特徵。

1、前幾天,我們都去草地上玩小草、看小草,誰來說說小草長在哪裏?是什麼顏色的?

2、幼兒相互介紹自己認識的草名字以及小草的根、莖、葉、花的顏色、形狀等特點。

幼A:我喜歡狗尾巴草,因爲它毛茸茸的,像小狗的尾巴。

幼B:這是蒲公英,它的葉子像鋸子,花是黃的,以後會變成白色的小絨球。

幼C:這是一種可以吃的草(薺菜),可以包餛鈍吃,白色的小花像滿天星。

幼D:這小草斷了,會流出“牛奶”來叫羊奶草。

評析:幼兒雖未完整的介紹根、莖、葉、花,但都能抓住小草的主要特徵,這是難能可貴的,敘述中,有的幼兒用方言說小草的名字,這些有趣而直觀的名字,教師沒有否定它,而是改爲大家根據小草的特點來討論,給小草起個適宜的名字,再用口語表達。然後讓幼兒用手按一按,光腳踩一踩,講講有什麼感覺?再用鼻子聞,引導幼兒用語言來表達出來,就是讓幼兒通過各種感官來感知小草。

3、找出你自己不認識的草去請叫別人。

4、讓幼兒用手在草地上按一按,赤腳在草地上踩一踩,講講有什麼感覺?

有的幼兒說溼溼的、滑滑的,有的說很舒服,就像走在地毯上,有的說腳地有發癢的感覺。

5、引導幼兒聞一聞青草的氣味,並用語言表達出來。

評析:這一系列的活動,教師是採用靈活和開放的原則,追隨幼兒的興趣,通過調動幼兒的視覺、觸覺、嗅覺等各種感官去觀察、學習,把觀察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幼兒,激發幼兒的好奇心。

二、瞭解小草的作用與人類時候的關係。

1、請養過家禽、家畜的幼兒說說,家禽、家畜每天吃的飼料是什麼?草可以作哪些動物的食物。

2、觀察草坪幾周圍的野草,想一想,人們爲什麼喜歡種草坪?

幼A:草坪看上去很平整、很漂亮。

幼B:有草坪的地方很舒服,空氣新鮮。

評析:通過引導使幼兒知道草坪具有美化環境、淨化空氣以及固土、保溼等作用

3、讓幼兒在草地裏找一找,並用已有的經驗談談草還是哪些昆蟲的家,它們爲什麼選擇草叢爲家。

4、向幼兒介紹小草還可以當燃料、製造肥料、有些小草還能做藥材。

評析:這主要是使幼兒瞭解到草與人類、動物、環境的生態關係,萌發愛護小草的情感,做出保護益草的行爲。

三、瞭解小草的害處。

師:小草有這麼大的作用,爲什麼人們有時還要除草呢?

幼兒A:小草和莊稼長在一起,營養都被小草吸收了,莊稼就長不好了。

幼兒B:花園裏長出了雜草,花園看上去就不好看了。

小結:草的生長也需要陽光、空氣、水分、養料,所以,莊稼地和花園裏的草多了,就會影響莊稼和花的生長,就要把草除掉。

四、對小草進行創作活動。

1、將和幼兒一起收集的各種野草和野花進行盆景製作。嘗試簡單的插花藝術。

2、用自己喜歡的野花、草、葉進行粘貼活動。

3、用彩紙折制自己喜歡的花花草草。

評析:這一活動環節,通過美工活動自然而然幫助幼兒鞏固對小草的認識,初步培養了幼兒的審美意識,充分發揮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培養了創新能力。

課後反思:

1、小草是農村幼兒熟悉的植物,對中班幼兒來說,既要正確認識小草,又要了解小草與人類生活的關係,本活動教學內容容量較大,有一定的濃度和難度。正因如此,幼兒也因此有了更廣闊的探索空間。所以活動的內容選擇來源於幼兒的生活又高於幼兒的生活。

2、整個活動遵循循漸進的原則,環環相扣,方法靈活,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增長了知識,培養了能力,陶治了情操。首先,教師把教學的地點由室內遷移到室外,打破時間和空間的侷限,這使教學活動變得更新穎、開放、直觀、生動,大大激發了幼兒觀察的興趣和願望。第二,將知識的傳授與娛樂、遊戲相結合,淡化了教與學的界線,使幼兒真正成爲活動的主人。第三,在活動的開始部分,教師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去觀察、學習,把觀察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幼兒。第四,整個活動中教師始終起着引導作用,使幼兒觀察的目標更明確,針對性更強。

3、活動中教師充分尊重幼兒學科學的特點,重視幼兒學科學的過程,在幼兒自身主動探索中,發現小草與人類生活的關係,自始自終保證了幼兒學科學的主體地位,不斷激發幼兒再次探索的慾望。

小百科:草是一般是指草本植物,是一類植物的總稱。並非植物科學分類中的一個單元,與草本植物相對應的概念是木本植物。人們通常將草本植物稱作“草”,而將木本植物稱爲“樹”。

篇19:中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初步知道影子的形成是由於物體遮住了光線這一科學原理。

2:嘗試從不同的方向照射物體,獲取光源、物體和影子之間關係的經驗。

3:引導幼兒獲得有關“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求知慾望。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影子帶來的樂趣。

5: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重難點:

獲得影子形成是有物體遮住光的科學原理。

理解光源與物體影子的關係。

活動準備:

投影儀、小手電筒每人一個、玩具娃娃、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遊戲(手影遊戲)。

1:教師在投影儀下用手做各種手影,幼兒猜測這是什麼。

師:咦,老師的這雙手好神奇啊,快看看老師的手變了什麼東西啊?(小鳥)

師:小鳥在幹什麼啊?(它在飛)

師:快看又變什麼了?(小狗在叫啊)

二:操作活動

1:請幼兒拿起手電筒打開,讓光照在桌上,觀察有無影子(無)。再將玩具放在桌上讓光照到玩具上,觀察有無影子(影子出現了)。移動手電筒,觀察影子的變化。關掉手電筒,影子消失。

2:討論爲什麼會有影子?影子爲什麼會變化?

教師一次小結:因爲光照射到物體上物體把光擋住就形成影子。光線位置較高時,影子就短。這是因爲物體阻當了較少的光線。當光線低斜時,影子就長。這是因爲物體阻當了更多的光線。

3:幼兒二次操作觀察透明與不透明物體影子的區別。

教師二次小結:因爲光照射在物體上物體將光擋住光無法透過就形成影子,透明的物體無法將光完全擋住,所以影子就比較模糊。

三:找影子

1:我們人有影子嗎?除了人以外還有什麼也有影子?影子會不會動?

2:帶領幼兒到操場上尋找答案。

3:幼兒講述自己的發現,教師幫助幼兒總結糾正。

延伸活動:踩影子

幼兒兩兩一組互踩對方的影子,兩方幼兒都要注意儘量別讓對方踩到自己的影子但要想辦法踩到對方的影子。

教學反思

影子是幼兒生活中司空見慣的自然現象,但卻又是最易讓幼兒忽視的,因爲幼兒的觀察是無意識的,我們應該將幼兒無意識的觀察與教師有意識的引導結合起來,走出教室,融入自然,關注幼兒生活,才能引起幼兒的極大學習興趣。

篇20:中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樂意參與探究活動,發現紙的下落速度與紙的厚薄、形態與操作方法之間的關係。

2.能積極表達、交流、記錄探索的結果。

活動重難點:

重點:感知影響紙下落速度的各種因素。

難點:記錄操作結果,探索如何讓紙下落的速度快一點。

活動準備:

1.物質材料準備:

(1)大小一樣,厚薄不同的正方形紙若干。

(2)同樣厚薄的正方形紙若干(4倍人數以上)

(3)人手一份記錄表

2.知識經驗準備:有過摺紙活動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出示兩張紙,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出示兩張同樣大小的紙,在比較中交流發現。

師:小朋友你們看,老師帶來了兩張紙,看看這兩張紙有什麼不同?

師:那我請個小朋友來摸一摸,說說你發現了什麼?小結:哦,原來一張紙厚,一張紙薄。

二、感知大小一樣厚薄不同的兩張紙,下落的速度不同。

1.提出疑問:我們讓這兩張紙來比賽,讓它們在同樣的高度同時落下來,你們猜猜哪張紙會先落到地上?(幼兒猜測)

幼:厚的紙落得快

幼:薄的紙落得快

師:那到底會怎麼樣呢?我們來試一試吧。

2.集體試驗:比比誰下落的速度快

提出要求:一定要在同一高度,同時放手。

3.集中交流:誰來說說哪張紙落得快?(個別幼兒交流)這時老師也可以做一個實驗,讓幼兒更清楚地看到答案。)

幼:厚的紙落得快

4.小結:原來同樣大小的兩張紙,在同樣的高度,同時放手,厚的紙重下落的速度快,薄的紙輕下落的速度慢。

(評析:這一環節主要是通過觀察比較,引發幼兒探索厚薄不同的兩張紙片下落速度的不同,由此引發孩子進行下一環節的探索。也是整個活動的一個引線,讓活動不斷引向深入。)

三、探索讓紙下落變快的方法。

1.設疑

師:那有什麼辦法讓下落速度慢的紙下落的速度快起來呢?

幼兒兩兩談論並進行交流:誰來說說你有什麼好辦法?

幼1:用橡皮泥粘在紙上

幼2:用夾子夾在紙上

幼3:貼上一些東西

師:哦,你們想的辦法都是利用輔助材料,改變了紙的重量,讓紙快些落下來。

2.再次設疑

師:如果不用輔助材料,想想又有什麼好辦法可以讓紙快些落下來呢?

幼1:折一折,折成飛機。

幼2:揉一揉,揉成紙團

幼3:折成長條形

那你們的辦法是否真的有用呢?要試試才知道。

3.提出要求:老師爲你們準備了很多同樣大小、同樣厚薄的紙,請你們想辦法去改變它的形狀,把變好形狀的紙和原來的紙一起試一試,看看結果是否成功?成功就打勾。我們先看看記錄表,你把紙變成了什麼?結果是否成功?成功就打勾。

4.幼兒操作,老師巡迴指導:是否是同樣高度同時放下?變成什麼形狀?如何記錄?

5.展示記錄表,驗證方法是否有效。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你們把紙變成了什麼?實驗是否成功?

集中交流:誰來說說你用什麼辦法讓紙下落的速度變快啦?

那他的辦法是否可行呢?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

6.小結:原來一樣大小的紙,改變了紙的重量和形狀,紙下落的速度比原先快了一些。

(評析:這一環節通過老師的層層設疑孩子的積極迴應和具體操作,讓孩子感受到改變紙的重量和形狀,都能讓紙改變下落的速度。採用記錄表,能夠更加清晰展示孩子學習探索的經過。結合記錄表進行驗證和小結也能讓得出的結論更具科學性、客觀性,同時也更加有說服力。)

四、探索不改變紙的形狀,讓紙的下落速度不同

1.設疑

師:哎!我現在又有一個新的想法,如果我不改變紙的重量、形狀,同樣厚薄、同樣大小的紙,也要讓它們的下落速度不同,你有什麼好辦法呢?

幼兒表述自己的想法:

幼1:一張放得高,一張放得低,不行,我要同樣的高度

幼2:我一個先放一個慢放,不行,我要同時放手。

2.師進一步引導:那你有沒有好辦法呢?對,這個問題有點難度哦!那我們一起動手試一試吧!記住同樣的高度同時落下。

3.集中交流:你們剛纔成功了嗎?(有的話,請小朋友來試一試。)

集體一起觀察他的操作過程。

(如果沒有成功。)

繼續引導:那老師想到了一個辦法,我們來看看是否成功?左手將紙平拿,右手將紙豎着拿,同樣高度同時放下,看看是不是下落的速度不一樣?

老師實驗,幼兒觀察。

師:哦!成功啦!這個主意真不錯,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好嗎?

全體幼兒共同實驗。

5.小結:哦,相同的紙不同的拿法,在同樣的高度同時落下,下落的速度也會不一樣。

(評析:不改變紙的形狀,讓紙的下落速度不同,這一探索活動更具有挑戰性,既不改變形狀又維持第一次的實驗條件:同樣高度同時落下,着實給孩子“當頭一棒”,但是老師還是給孩子充分探索的機會,讓孩子們在思考中進行實驗。考慮到了科學活動中各種變量的存在,老師預設了兩種情況並採用相應的積極方式迴應孩子的表現。充分體現教學設計的嚴密性和應對科學實驗的靈活性。)

五、延伸活動

1.師:今天我們和正方形紙一起玩遊戲,發現了很多的祕密:知道同樣大小的紙,厚薄不一樣、紙的形狀不一樣、紙的拿法不一樣,紙的下落速度也會不一樣。(評析:活動總結是對整堂活動的一個綜合評價,使孩子們實驗中發現的零碎的經驗,在老師梳理總結中得到提升。)

2.師:玩紙遊戲中其實還有很多的祕密,如果相同的紙我們改變它的大小,那紙的下落速度又會怎麼樣?我們下課後可以去試試,把你的發現和同伴們說一說。(評析:主要是讓活動的內容得以拓展,使探索有新的.方向,讓學習能夠象鏈子一樣環環相扣,不斷引向新的深度、廣度。)

篇21:中班科學教案

活動內容:

認識水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引導幼兒認識水的興趣,知道水的一般性質和用途。

2、豐富詞彙:無色、無嗅、無味、透明、流動。

3、發展幼兒觀察力、思維力和想象力。

活動準備:

1、每組一盆水,水中有果凍碗與幼兒人數相等;

2、一杯水、一杯牛奶、一杯白酒;

3、每位幼兒一杯水;

4、字卡:水、無色、無嗅、無味、透明、流動;

活動過程:

一、觀看錄像:水資源

1、教師播放錄像,幼兒觀看;

2、教師提問:“小朋友剛纔看到的是什麼?你們知道水是一種什麼樣的東西嗎?”

二、認識水的性質和用途:

1、水的性質:

(1)出示一杯清水,讓幼兒觀察,問:“杯裏裝的是什麼?水是什麼顏色的?”(幼兒會回答:白色)再出示一杯牛奶,讓幼兒觀察,問:“杯裏裝的是什麼?是什麼顏色?”(牛奶、白色)再問:“水和牛奶的顏色一樣嗎?都是白色的嗎?”從對比中知道:水是無色的,牛奶纔是白色的。領讀:無色。(出示字卡)

(2)出示一杯酒,問:“杯裏裝的什麼?”(幼兒可能回答是水)“肯定是水嗎?爲什麼?”“現在老師要讓小朋友來聞一聞是不是水”(巡迴讓幼兒聞)“現在請小朋友告訴老師:這個杯子裏裝的是不是水?(酒)酒有氣味嗎?(有)我們再來聞一聞水有氣味嗎?(沒有)對,水是無氣味的,既無嗅。領讀:無嗅(出示字卡)

(3)問:“水是什麼味道的呢?水有味兒嗎?你用什麼辦法知道呢?”(請幼兒嚐嚐溫開水)從而知道:水是無味的。領讀:無味(出示字卡)小結:水是無色、無嗅、無味的。請個別幼兒說。

(4)出示清水和牛奶各一杯,分別投入硬糖,問:“哪隻杯裏的糖粒看得見?”從觀察對比中知道,水裏的糖粒看得見,水是透明的,牛奶是不透明的。領讀:透明(出示字卡)

(5)“現在請小朋友玩水,好嗎?”要求:將一隻碗裏的水倒入另一隻碗裏,倒滿後繼續倒,看看另一隻碗裏的水會怎樣?(流出來)從而得出,水會流動。領讀:流動(出示自卡)

2、水的用途:

小朋友們我們知道了水是無色、無嗅、無味、透明的,還知道了水會流動,那麼水有什麼用途呢?(指導幼兒說)

教師進行小結:水的用途很大,人們每天喝水、洗臉、洗衣服、洗菜、做飯等都要用水;花草樹木和莊稼也要用水;動物生存也離不開水,工廠生產需要水,發電織布需要水等等。所以,水的用途可多了,那麼,我們應該怎樣用水呢?(節約用水,不能浪費一滴水)

教育幼兒要及時關閉水龍頭

活動延伸:

朗誦兒歌:《水是個寶》結束

附:

水是個寶

水呀水,是個寶,人民生活少不了。

媽媽用它洗衣服,弟弟用它來洗澡。

淘米洗菜洗碗筷,家家戶戶不能少。

水呀水,是個寶,生產建設不可少。

莊稼要它來灌溉,花草樹木也需要。

發電織布鍊鋼鐵,大小工廠都需要。

水呀水,是個寶,它的用處真不少。

人人用水要愛惜,節約用水記得牢。

篇22:中班科學教案

設計意圖:

冬天來了,面對寒冷的環境,我們該怎麼辦呢?本主題的活動設計我是利用變冷的這一契機,和孩子們張開了冬天用的寶貝的探索活動,讓幼兒在感知冬天的寒冷特徵瞭解生活中的取暖方式有什麼,《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的選擇既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從而來引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體展開活動,發現物品和材料的多種特性和功能,所以我設計了這一科學活動,讓幼兒學會正確使用冬季用品。

活動目標:

1.認識冬季的日才物品.。

2.讓幼兒願意大膽講述自己喜歡的冬季日常物品。

3.瞭解它們的用途並能正確使用。

活動準備:

1.事先要求幼兒在家長的協助下,自帶一些冬季用品(即冬季專用的物品,以達到防寒保暖等功能)或圖片。

2.建議從以下類別中收集真用品:潤膚品,包括護手霜、潤脣膏等;保暖衣物,包括帽子、圍巾、手套、羽絨衣、雪地鞋、耳罩、口罩等;取暖用品,包括熱水袋、暖寶寶、空調等,不方便攜帶的用品可採用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熱水袋。

師:小朋友你們好,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寶貝,這個寶貝就藏在我的魔法箱裏,現在我要請一個勇敢的小朋友來摸一摸(提問:幼兒摸起來的感覺)(可以請兩個小朋友來完成),剛剛小朋友說這個寶貝毛絨絨的,軟軟的,熱熱的,那小朋友你們開動你們的腦筋,你們來猜一猜這個箱子裏的寶貝是什麼?(教師出示熱水袋),那小朋友們知道我們什麼時候會用到熱水袋呢?冬天到了,天氣特別的冷,我們可以用熱水袋來給我們的身體取暖。

二、介紹冬季用品。

1.小朋友,除了熱水袋可給我們冬天取暖,那有哪些冬天用到的物品呢?

(幼兒自由講述),可以請2―3個孩子講述。

2.今天老師這裏也有一些冬天物品圖片,請幼兒來說一說圖片上的物品,請你說一說物品的名稱、它有什麼作用,以及它的使用方法。(請3個孩子回答)

三、使用冬季用品。

1.小朋友老師這裏有一些冬季的用品,請你們自己來挑選一樣物品使用一下,並和我們一起來分享你的感受。(幼兒自由回答感受)小結:大多數冬季用品都有抵抗寒冷、保暖的作用,使我們感到溫暖、不覺得冷、保護我們的身體,有的還可以呵護我們的皮膚,使用這些冬季用品,能使我們在寒冷、乾燥的冬季過的更舒服、更健康。

四、活動延伸。

小朋友們回家再去找找生活中還有那天冬季的物品吧,並和小朋友分享。

教學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幼兒多次討論取暖用具的名稱和發熱方法。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從同伴哪裏得到許多新信息、新經驗。讓幼兒瞭解到自己不知道的知識。這比教師告訴幼兒更能讓他們接受,我設計了分類的環節,將這些取暖用具按用電和不用電進行分類,加深幼兒對取暖用具發熱方法的瞭解。冬季是部分地區一年四季中的第四季,由於天氣轉冷(赤道地區除外),在很多地區都意味着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來襲的時候會減少生命活動,很多植物會落葉,動物會休眠,有的稱作冬眠。候鳥會飛到較爲溫暖的地方過冬。

篇23:中班科學教案

設計意圖:

科學活動是幼兒喜歡的活動之一,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是幼兒學習科學所要經歷的過程,爲了讓幼兒更喜歡科學活動!我特設計了此次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探索澱粉遇到碘後會變色的現象,激發幼兒在科學實驗中操作的濃厚興趣。

2、讓幼兒學會簡單的記錄,並表述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教具:一封信、一把刷子。

2、學具:饅頭、洋芋、黃瓜、蘿蔔、洋蔥,記錄表,水彩筆;碘酒,棉籤、毛巾若干。

活動重難點

探究澱粉遇到碘後會變色的現象。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剛纔,老師收到一封信,讓我們一起拆開看看?咦,好奇怪呀,這可真是一封神奇的信,內容哪裏去了呢 ?(幼兒猜一猜)

2、出示一種神奇的藥水,現在我把它塗上去,你們就能看到信的內容了?(看到了)。這是怎麼回事呢?(幼兒自己猜)

3、大家想不想搞清楚這裏面的祕密呢?等一會我們就會找到答案了。

二、探究澱粉遇到碘後會變色的現象

1、觀察碘酒,把發現告訴老師!

2、知道碘酒有什麼作用嗎?

3、碘酒可以消毒,我們現在就來學習護士阿姨來一次消毒比賽吧!看誰做得最快,又能把工具擺放整齊。爲了節約時間,我們就只消毒平常最常用的兩根指頭尖。(幼兒模仿老師給指頭消毒)

4、老師想來個比賽,用剛纔消毒過的兩根手指頭撿出5粒白米飯,放到白紙上。

5、請小朋友們說一說自己的發現。想想這是爲什麼?

6、教師小結。

三、拓展尋找碰到碘酒會變色的食物。

1、在生活中除了米飯,還有很多食物,是不是每種食物都含有澱粉呢?老師還準備了五種食物:饅頭、黃瓜、洋芋、蘿蔔、洋蔥,下面我們要實驗這些食物碰到碘酒會不會發生變化,如果食物的顏色發生變化,變成紫色,就說明這種食物的身上藏有澱粉,請記錄員在記錄卡對應的圖畫下面打“√”,我們比一比哪個小組最認真、最細心!

2、分組用棉籤醮一點碘酒直接碰在食物上,要仔細觀察。特別要注意:操作時,請小朋友不要食用各種食物。

3、教師巡迴指導。

4、幼兒分組介紹自己的實驗結果。

5、教師小結,給以評價。

活動延伸

小朋友運用今天我們學到的知識,回家後約爸爸媽媽繼續尋找澱粉的蹤跡,好嗎?

篇24:中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瞭解雨水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2、嘗試用各種容器收集雨水,並運用不同的方法比較收集到的雨水的多少。

活動準備

學生收集雨水的成器、記錄紙和筆、量杯、雨具。

活動過程

一、看錄像,回憶上次收集雨水的快樂經歷。

1、說說錄像裏自己和同伴們在做什麼,有哪些快樂的經歷,談論收集雨水的好處,如澆灌植物、排澇、沖洗道路,雨水經過處理也可飲用等。

2、談論各自收集雨水的方法:用什麼盛器?在哪裏收集?

3、思考:爲什麼有的人收集的雨水多,有的人收集的少,交流各自的發現,並說說各自的推測。

二、再次實踐探索

1、在記錄紙上用符號表示自己準備去接雨水的容器和準備去接雨水的地點。

2、按照自己的推測去收集雨水。

3、聽信號在規定的時間裏出發和集中。

三、觀察比較

1、集體目測比較誰收集的雨水多。

2、將每位學生收集的雨水倒入量杯,觀察量杯上的刻度,並記錄在各自的記錄紙上。

3、和上次的記錄進行比較,進一步發現可以多收集雨水的方法。

四、交流討論。

1、交流各自的發現。

2、通過觀察量杯刻度,找出今天收集雨水最多的幾位學生,並從他們的觀察記錄中去證實,剛纔大家尋找的原因是否正確。

3、從記錄中進一步發現問題,並思考是否還有其他原因。

活動反思

將用各種容器收集到的雨水進行量的比較,討論如何比較水量的多少,收集來的雨水的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等問題,並在以後下雨的日子裏繼續實踐探究。

篇25:中班科學教案

一、設計意圖

由於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各種各樣的塑料製品在人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那麼會給人類帶來什麼危害?

通過學習讓幼兒明白,塑料製品確實在生活中給人類帶來很多方便,但同時也對人類造成一定的危害。幼兒在生活中幾乎每天都能接觸到各種塑料製品的實物,因此,這一課幼兒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時,這一課中的教具是豐富多彩的易於刺激幼兒感官,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和探索慾望。有關“白色污染”的總的對幼兒來說有些抽象,針對這一問題,我在課前組織幼兒清理園內的塑料垃圾,再觀看有關“白色污染”的圖片和紀錄片,幼兒會很透徹地理解“白色污染”。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實物,讓幼兒在探索中認識各種塑料製品,知道它的特性。

2、幼兒能夠自主的瞭解塑料製品在人們生活、生產中的用途。

3、幼兒通過親身體驗和觀察、觀看,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三、教學準備

1、幼兒每人自帶塑料製品一、兩件。

2、帶領幼兒在園中搞“塑料垃圾”清理活動。

3、在活動區投放各種各樣的塑料製品。

4、白色污染圖片及光盤。

四、教學方法

根據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我運用了發現法、觀察法、比較法相結合,滿足幼兒探索事物本質特徵的願望,瞭解塑料製品特徵,爲了解塑料製品在生活中的用途,我運用了交流討論法、設計情境法,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經便幼兒理解。

五、教學過程

我爲本次活動設計了以下五個環節:

(一)激發幼兒興趣首先我設計提問:“小朋友們,請把你們帶來的各種東西拿出來吧,告訴大家,你帶來了什麼?有什麼用?是由什麼製成的?”(這時幼兒會把帶來的東西擺放在他們面前的桌子上,具體生動的教具擺放在桌子上,自然構成了一個各種各樣的塑料製品展示會,幼兒感受到刺激,學習興趣和探索願望立即被激發出來了。)然後幼兒自由發言:我帶的是飲料瓶,喝水用的;我帶的.是一個盆,是洗菜用的……最後老師小結:小朋友帶來的這些東西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塑料製品。

(二)引導出現

1、在活動室裏尋找塑料製品。

2、尋找後啓發引導幼兒說出塑料製品的特徵。

教師出示實物,引導幼兒說出形狀不同、顏色不同、薄厚不同、軟硬不同、高矮不同、長短不同。(經過幼兒的觀察比較和教師的啓發引導,塑料製品的外部特徵得到解決。然後同樣用示範引導的方法,讓幼兒說出它不怕摔、不怕水、比較方便、比較安全等內部特徵。)這一環節完成活動目標。

(三)交流討論本環節主要讓幼兒瞭解塑料製品的用途。請涉朋友分組討論,由於幼兒自帶了那麼多塑料製品,活動區裏又投放了那麼多,因此幼兒討論的會非常激烈,激烈的討論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拓展了幼兒的知識面。

最後,教師把講座結果歸類小結:

1、生活用塑料製品。

2、學習用塑料製品。

3、電器產品中的塑料製品。

這一環節完成了活動目標2。

(四)情境設計如今,塑料製品垃圾已成了環境的重要殺手,本環節主要是爲了培養幼兒初步的環保意識而設計的。

首先從塑料大棚模型,再通過課前的“垃圾清理”活動和觀看光盤和圖片,引導幼兒說出塑料製品對環境和人類的危害,教育幼兒不隨意亂扔塑料製品,儘量少使用塑料製品,鼓勵幼兒研究一些處理塑料製品的科學方法,讓幼兒從小樹立學科學、愛科學的信念。

完成活動目標3。

(五)活動延伸

1、創造環境,在活動區多投放各種塑料製品,讓幼兒在活動中自然鞏固對塑料製品的認識。

2、在活動室張貼有關“白色污染”的圖片,動員幼兒帶家長利用雙休日時間體驗“白色污染”和用自己的能力杜絕“白色污染”。

教學反思:

塑料袋是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資源,許多人除了用塑料袋裝東西以外就把它隨手扔到垃圾桶裏面去了。在本次活動中,我們充分利用塑料袋啓發幼兒對塑料袋的形狀、大小的一個認識,讓幼兒在觀察中知道塑料袋的用處大,同時對人類的污染也是很大的,從而在活動中培養了幼兒的環保意識。

篇26:中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實驗,瞭解幾種區分生熟雞蛋的方法

2。在製作美味雞蛋的過程中,激發對科學探究的興趣活動準備:生熟雞蛋若干,煎蛋器,奶鍋,小碗若干,小勺若干,盤子若干,小刷子,油壺,鹽

3。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經驗準備:

會打雞蛋

活動重點:

瞭解雞蛋生熟的變化

活動難點:

能夠用自己的方法區分生熟雞蛋,並能夠進行猜想和驗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玩一玩電子互動牆,熟悉雞蛋製作的美食。

任務:用生雞蛋製作美食

(二)基本過程師:小朋友面前的盒子中有雞蛋,有生的也有熟的,請小朋友在不弄破的情況下把生的挑出來,將自己的方法畫在表格上,一會驗證自己挑出來的雞蛋(生的放在打碎了放在帶走生雞蛋標誌的盒中,熟的剝開一個小口放在另外的盒中)

總結方法師:

①剛纔誰的方法成功區分生熟雞蛋了?(幼兒舉手)

②請你說一說你的方法(a。手電筒照熟→深顏色,生→透光b。稱重生→輕c。搖晃,生→晃d。轉生→慢)

③請你把你的方法畫在黑板上的紙上

④請小朋友用紙上的一種或多種方法挑出一個生雞蛋,打進自己的小碗

師:爲什麼不能看顏色區分?

師:因爲生雞蛋的顏色有深有淺老師挑一個雞蛋(多種方法)師:我們用雞蛋可以做什麼常見的美食(雞蛋羹,荷包蛋)教師指導做荷包蛋和雞蛋羹師:做荷包蛋有什麼現象幼:

師:雞蛋有什麼變化(液體到固體)

師:要和小朋友互相分享美食,回家可以給爸爸媽媽做早餐活動分析:活動讓小朋友探究區別雞蛋生熟的方法,雞蛋是生活中常見的食材,小朋友每天都會吃到,從幼兒自身來說,對雞蛋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探究過程中,幼兒有聽覺,視覺的體驗,使幼兒有更深的印象,這次的活動,教師很好的將教育活動和生活聯繫,對雞蛋的基本認識從生活中來,最後用雞蛋做了美食,又回到生活中去,做美食對幼兒是一種滿足,生雞蛋打出來,做成美食,更能加深幼兒對此次活動的印象和體驗,教師讓兩組小朋友進行分享,這也是一種社會性教育。

我的收穫:

我覺得科學教育活動要和幼兒的生活相聯繫,可以通過多種感官體驗,加深幼兒印象,這次的活動中,天平稱重的結果不是很明顯,幼兒也提了出來,老師也讓幼兒畫在紙上,老師給予了支持,科學活動並不是讓幼兒侷限一個理論,讓幼兒多探究,應該允許幼兒有自己的見解,發散幼兒的思維,也應該烏雲幼兒有失誤或是誤差。

教學反思:

活動的第一個環節,意在創設一個情境,讓幼兒在猜測中激發起興趣,但是提的問題不是很到位,應該更改爲“今天海寶帶來了一個生蛋和一個熟蛋,在不敲碎蛋寶寶的情況下請小朋友來猜一猜!你有什麼好辦法?”,將“生蛋和熟蛋有什麼不同呢?”這個問題去掉,猜測過後,可以根據教師記錄下來的內容進行判斷是否可行,從而在第二環節添加一個步驟,幼兒自由探索,並且交流“你會有什麼發現?”在環節二中,共同探索區分生蛋和熟蛋,主要分爲三個小操作,第一個操作幼兒基本上都沒有問題;而在第二個操做中,活動中我使用了幼兒操作代替教師教的辦法,但是發現不可行,還是需要教師教幼兒使用電筒,並且,如何照一照雞蛋,從而有利於幫助幼兒操作探索,並且省去了臨時添加的再次操作的環節;在第三個操作中,同樣也發現了幼兒轉的時候有所不同,有的幼兒像教師一樣雙手轉雞蛋,但是有的幼兒是單手轉雞蛋,從而導致熟雞蛋沒法轉到最快的速度,因而我邀請一名幼兒上前來掩飾轉雞蛋的方法,讓幼兒從中發現在轉圈比賽時需要我們用力轉,才能真正的比出轉圈本領大的雞蛋,因爲又添設了一個再次操作的環節,所以時間有些拖沓。

篇27:中班科學教案

設計意圖

隨着季節的變化,蝴蝶、蜜蜂都飛來了,這些也引起了幼兒的極大興趣。在一次戶外散步的過程中,孩子在園內的花叢中,看到了許多小蜜蜂在花叢中飛來飛去。“你是怎麼知道它們就是小蜜蜂的?能靠近它們嗎?它們在花叢中幹嗎呢?”我一些問題的`拋出後,更是引起了幼兒其他的興趣。孩子們零散的經驗告訴我:小蜜蜂在採蜜,小蜜蜂會刺人……於是,設計此次整合性的活動。通過活動,多方位提升幼兒認知、情感、行爲經驗。活動先從幼兒自主選擇材料裝扮成爲小蜜蜂,在故意投放錯誤的材料中,體現層次性,讓幼兒從中鞏固認知蜜蜂的明顯特徵。再到遊戲體驗小蜜蜂採蜜的辛苦,從中整合了音樂,運動活動。再自然延伸到了喝蜂蜜水的生活活動中去。在一定情景中採用了探索發現法,操作法,遊戲法等。

活動目標

1.觀察蜜蜂的外形結構,能說出蜜蜂身體的各個部位名稱;

2.知道蜜蜂採蜜是用一根像吸管一樣的口器來採蜜,學習蜜蜂勤勞、勇敢的精神;

3.培養幼兒對科學課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大掛圖、U盤(蜜蜂身體全圖、構造圖若干張,歌曲勞動最光榮);

2.蜜蜂採蜜圖若干張、科學課本人手一本。

活動重點

瞭解蜜蜂的身體結構。

活動過程

一、設置情境激發幼兒的興趣

(一)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講一個關於蜜蜂的故事,小朋友們聽完以後告訴老師小蜜蜂在給外婆送花蜜的途中都發生了什麼事情?

(二)小朋友們能說出小蜜蜂在途中遇到了小蝴蝶、小蜻蜓和小麻雀,並給他們分享了自己採的花蜜。

二、演示多媒體課件,結合大掛圖來觀察蜜蜂的身體結構

(一)請小朋友們觀看蜜蜂身體全圖;

觀察大掛圖,能說出蜜蜂的身體結構是由觸角、頭部、胸部、腹部、尾部、翅膀等身體結構構成;

(二)最後觀察在蜜蜂的頭部有一根細細的、長長的像吸管一樣的口器,這個口器是蜜蜂用來採花蜜用的。

三、學習蜜蜂勤勞勇敢的精神

(一)給幼兒講《蜜蜂保衛家園》的故事並讓幼兒說說蜜蜂是怎樣保衛自己的家園的;

(二)鼓勵幼兒要學習蜜蜂勤勞、勇敢的精神。

四、結束活動

播放歌曲《勞動最光榮》並進行歌表演。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採用了多種教學方式並創設情境,從而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從中我發現,孩子對科學課還是有着濃厚的興趣的。孩子們喜歡通過故事的方式來探索科學中的奧祕。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通過多種趣味的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鼓勵幼兒大膽的探索、研究科學中的祕密,讓孩子們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學習思考,從而提高幼兒對科學課的濃厚興趣。

篇28:中班科學教案

一、設計意圖

在一次區域遊戲活動中,我偶然發現,孩子們對放大鏡、望遠鏡等工具十分的感興趣,還有得孩子拿着放大鏡在地上照着什麼。但是,放大鏡的用法並不如我所願。從幼兒的舉動中,我發現了一些問題:大部分幼兒樂意使用放大鏡,但在使用的過程中,有的幼兒將放大鏡緊緊貼着眼睛,有的幼兒將放大鏡貼在被照的物體上,顯然,幼兒只是認識放大鏡而已,對其使用方法及具體功用卻並不瞭解。因此,我設計了這樣一堂中班科學活動,使幼兒瞭解放大鏡的功用及使用方法,體會使用工具觀察的樂趣。

二、目標預設

1、瞭解和發現放大鏡具有放大物體影像的功能,並會正確使用放大鏡。

2、在活動中,幼兒能自主探索和細心觀察,萌發探索科學的興趣。

3、發現放大鏡裏的祕密,感受放大鏡的神奇之處。

三、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過玩放大鏡的經驗

2、課件《放大鏡的祕密》

3、幼兒操作材料、實物放大鏡人手一份,紙筆

四、活動重難點

重點:通過活動,發現放大鏡裏的祕密,萌發科學探索的興趣。

由於先前幼兒已經在區域活動中自由探索過放大鏡的祕密,也對這種工具產生了一定的興趣,但是他們似乎沒有掌握放大鏡的使用方法,所以,我設計了“找找小瓢蟲”的遊戲,將紅色的、很小的“小瓢蟲”隱藏在“森林”圖片中,請幼兒一一尋找出來,從而引出請放大鏡來幫忙,這讓幼兒切實地感受到放大鏡的作用。而隨後的遊戲“這些瓢蟲一樣嗎”,讓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尋找相同的“小瓢蟲”,鼓勵幼兒在不斷操作、嘗試的過程中,瞭解放大鏡的正確使用方法。最後一個環節 “生活中的放大鏡”則擴大了幼兒的視野,使他們進一步瞭解放大鏡與我們生活的關係,從生活中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在幼兒科學教育中,放大鏡是一個重要的觀察工具,因此,我產生了設計集體學習活動的想法,希望通過集體學習活動,使幼兒瞭解放大鏡的功用及使用方法,體會使用工具觀察的樂趣。

篇29:中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用普通話朗誦兒歌,練習發準“蠶、睡、吃、花兒”等字詞的讀音。

2、初步瞭解豌豆、蠶豆從開花到結成豆莢,加工成豆制食品的過程,喜歡吃豆類食品。

活動重點:用普通話朗誦兒歌。

活動難點:念準字的讀音。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豌豆蠶豆》。

2、各類豆制食品。

活動過程:

1、品嚐食品導入活動:

出示豆制食品供幼兒品嚐:

“你吃過這些食品嗎?味道如何?它是用什麼東西加工成的?”

出示豌豆、蠶豆,幫助幼兒小結:

“這些食品都是由豌豆、蠶豆加工成的。”

2、欣賞詩歌,理解豌豆、蠶豆從“花豆莢豆米”的過程。

教師有節奏地朗誦兒歌。

幼兒閱讀圖書《豌豆、蠶豆》,按順序觀察、理解畫面。

引導幼兒用詩歌裏的語句表達:

“詩歌裏的豌豆、蠶豆是怎樣長大的?都能做成哪些食品?”

3、學唸詩歌:

教師和幼兒一起學習朗誦兒歌。

幫助幼兒發準“蠶、睡、吃、花兒”等字詞的讀音。(鼓勵幼兒分句接龍念兒歌。)

篇30:中班科學教案

設計思路:

在《我是中國人》的主題中,孩子們對於民間藝術十分感興趣。特別是在繪畫大阿福的過程中,他們被大阿福胖嘟嘟可愛的形象深深吸引了。因此,在本次活動中藉由“大阿福”的形象開展本次活動。

在日常的活動中會運用到更對涉及到簡單的加減法,對幼兒來說有些困難,但純粹的計算活動會很枯燥無味。如何讓活動變得更有趣、更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以及解決當前急需的問題,所以我們將以給泥娃娃跳舞排隊型的形式展開活動,在擺擺、寫寫中鍛鍊、提高幼兒的計算能力。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算式中“+”、“=”和三個數字的實際意義。

2、比較、分辨泥娃娃的特徵,體驗加法算式題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準備:

泥娃娃一套、記錄紙、記號筆、黑板。

活動過程:

一、認識泥娃娃―瞭解大阿福的特徵

關鍵提問:

1.爲什麼中國人都喜歡大阿福?

(大阿福造型很可愛,也有着美好的寓意,所以我們中國人都很喜歡它。)

2.今天我們請來了幾個大阿福朋友來我們班做客?(出示6個不同的娃娃)

3.這些大阿福都長什麼樣呀?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小結:原來大阿福的造型都不一樣,有着自己的特徵,有的大阿福頭上有紅點點,有的大阿福手裏抱着東西,還有的帶了手環腳環等等。

二、泥娃娃表演―嘗試用算式來表示隊形

關鍵提問:

1.6位泥娃娃被邀請去表演舞蹈,他們要分成2個隊伍,請你們想想可以怎麼分?你能想出幾種方法?

引導幼兒按照泥娃娃的某一特徵進行分類,並用語言清晰的表達按什麼特徵分類的,分類後兩隊的數量。(教師根據幼兒的表述取出相對應的泥娃娃)

2.我們學着用算式的方法來表示,中間這個“+”表示什麼意思?旁邊的“=”又表示什麼意思呢?

小結:原來在等式中這個“+”表示“和”的意思,這個“=”表示“總共,一共“的含義。

3、關鍵提問

1.誰還有其他的方法給大阿福排排隊?

(幼兒二次操作)

2.原來用不同的算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方法。

三、幼兒操作――看圖列式

關鍵提問:

1.師:現在請你們兩個朋友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來給6個泥娃娃排隊型,並用算式的形式記錄下來。

幼兒介紹自己的分類結果

2.幼兒介紹自己的分類結果,教師把預設的完整分類結果展示出來。

小結:你們的算式有的是按照性別來分的,有的是按照有無配飾,還有的是按照服飾的不同來分的。原來你們的算式題目所表達的意思都不同。

四、鞏固提升

關鍵提問:你們很能幹,泥娃娃非常喜歡和你們做朋友,想和你們一起來跳舞。下次我們在小舞臺表演的時候也可以試試用不同的隊形來表演。

篇31:中班科學教案

一、活動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識並探索走出簡單的迷宮。

2、觀察圖片,猜測杜裏和莎裏的心理感受。

能力目標:能大膽、準確、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情感目標:

1、能感受爸爸媽媽溫暖的愛,珍惜爸爸媽媽的愛。

2、對探索感興趣。

二、活動重難點

1、觀察圖片,猜測杜裏和莎裏的心裏感受

2、理解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

三、活動準備:幼兒已經進行了一課時的學習,對故事情節大致瞭解;《我們去探險》PPT;音樂《杜裏和莎裏》

四、活動過程

(一)幼兒熟悉環境,和客人打招呼。

(二)導入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音樂,一起來聽聽吧。

提問:

1、小朋友聽聽裏面唱到了誰?

2、他們要去做什麼?

3、探險是去做什麼?

教師總結:探險是說去一個從沒有去過的陌生地方,去發現新鮮好玩的東西、或去體驗不同的生活。探險可能有危險。

4、杜裏和莎裏爲什麼要去探險呢?(儘量讓幼兒回憶,教師可適量播放相應PPT)

5、你們覺得杜裏和莎裏的爸爸媽媽會同意嗎?

爸媽可能會擔心小朋友吃不好、穿不暖、會遇到危險

6、你覺得杜裏和莎裏會怎麼對爸爸媽媽講呢?

(三)小朋友想去探險嗎?那我們今天就和杜裏和莎裏一起去探險吧!

1、播放PPT-黑熊腳印迷宮

提問:是什麼樣子的,怎麼走出來呢?(電腦上操作一遍)

2、PPT森林迷宮及第12-13面。

提問:

1、爲什麼說杜裏和莎裏是勇敢的孩子?

2、他們走出了迷宮心情怎麼樣?

3、爸爸的背是什麼樣子?

3、PPT第14-17面

提問:拿不定注意了,杜裏和莎裏是怎麼想的?

4、播放PPT第18-19面

沙漠是什麼樣子的??

5、一起找到水源

6、PPT第22-23面。提問:杜裏和莎裏又遇到了什麼危險?沙洞是什麼樣子的? 有沒有人幫助杜裏和莎裏?

7、PPT第26-29提問:雖然有鍔魚迷宮,可是他們不在害怕爲什麼呢?

8PPT第30-31面。提問:

1、觀察圖片,你看到了誰?

2、杜裏和莎裏想到了什麼食物?

3、爸爸媽媽在幹什麼?

師總結:不管什麼時候,什麼情況,爸爸媽媽都在等着我們,給我們好吃的,愛我們。

9、杜裏和莎裏終於找到了智慧和力量的源泉。我們一起來聽聽吧。家總是溫暖的,爸爸媽媽那麼愛我們 ,那小朋友要怎麼對爸爸媽媽呢?

總結:杜裏和莎裏在探險中遇到了那麼多的危險,但他們都不害怕,小朋友也一樣,遇事要多動腦筋竟、想辦法。生活中有許多的好玩的祕密。我們一起去探索吧。(播放音樂結束)

篇32:中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感知磁鐵與鐵的關係,感受磁鐵在米中取回形針帶來的方便。

2、能積極參與活動,並用簡短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活動準備:

1、每組準備一個盒子,裏面撒一些米,在米中混合一些回形針。

2、每組準備一份取物的工具:筷子、勺子、吸鐵石,分別放置在小籃子裏。人手一個空盒子。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活動:

1、(出示混有回形針的米)師:這些是什麼?(米)米里還有什麼?(回形針)

2、師:這是今天食堂裏的阿姨們在給小朋友準備淘米做飯時在米袋裏發現的,米和回形針混在一起,阿姨們還能馬上淘米嗎?(不能)必須把米中的回形針取出來,阿姨們一時想不出什麼辦法很着急,想請小朋友們幫忙,你有什麼辦法能很快的把米中的回形針取出來嗎?

二、探索:用手取米中的回形針

1、師:我們用手把米中的回形針取出來放在空盒子裏,看能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取乾淨。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

3、師:用手取米中的回形針你覺得怎麼樣?爲什麼?(很慢)

三、提供工具,讓幼兒說說都有什麼工具。

1、師:老師帶來了一些工具,看看這些工具能不能把回形針取出來?

2、逐一出示工具:筷子、勺子、吸鐵石。師:這是什麼?用它怎麼取回形針?磁鐵能把回形針取出來嗎?磁鐵爲什麼不會把米吸起來?(磁鐵吸鐵的東西)

四、探索:用工具取回形針

1、提出操作要求:4人一組,每人選一樣工具,把米中的回形針取出來放在自己的空盒子裏,中間可以換工具試試,換工具時要把原來的工具放回籮筐裏,注意不要把米弄出來。取出回形針後想一想:你用的什麼工具?是怎樣取出來的?

2、幼兒開始用工具取回形針,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3、操作結束後請幼兒說說:你用的什麼工具,是怎樣把米中的回形針取出來的?個別幼兒回答並示範自己取回形針的方法。

4、師:你覺得這三種工具哪種取回形針又快又方便?幼兒自由地說說。

五、取回形針比賽。

1、提出要求:我們來比賽,每人取一樣工具,這次不能換工具,每張桌子上的小朋友自己比比,在老師規定的時間內看誰取的回形針最多,當老師喊停時必須停下來,否則算犯規。

2、幼兒比賽,每組選出一個最多的幼兒上臺。詢問:你們用的是什麼工具?

3、師:取米中的回形針用什麼工具又快又方便?(磁鐵)得出結論:取米中的小鐵珠用磁鐵又快又方便。

六、活動結束。

師:磁鐵的本領真大,幫我們快速地取出了米中的回形針。我們一起去告訴食堂裏的阿姨,以後可以用磁鐵來吸鐵的東西,又快又方便,回去後也可以把我們的發現告訴其他的小朋友。我們一起把沒有回形針的米送到食堂裏,交給阿姨們吧!結束。

篇33:中班科學教案

目標:

1、知道空氣是實實在在存在的,身邊到處是空氣。

2、知道空氣是無色、無味的。

3、在科學活動中,用語言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發現。

4、嘗試用線條記錄實驗結果,並能用恰當的詞彙進行描述。

5、對科學探索感興趣,體驗積極探索帶來成功的心情。

準備:

1、塑料袋若干

2、各種實物,如積木等

3、水缸、充氣塑料袋

過程:

1、教師讓幼兒摸摸幾個塑料袋(其中有積木、空氣等)

通過幼兒對固體、液體的感覺,引出對空氣的性質的發現

教師同時點一下三態的性質

1、把有小洞的塑料袋放進水缸中,“發現了什麼?”

2、“哪裏有空氣?”教師記錄

3、幼兒找空氣

4、交流分享最後得出結論“空氣是看不見、摸不着的”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篇34:中班科學教案

空氣是孩子們時時刻刻接觸、感受着的物體,對於空氣,孩子們既熟悉又陌生,知道我們的周圍充滿空氣,卻看不見摸不着,對於空氣到底是以什麼樣的形態存在在我們的世界裏,孩子們並不是特別清楚,爲了加深孩子們對空氣的認識,更加直觀的感知空氣的存在,我組織了這個科學探究活動,藉助吸管、氣球、石頭、空礦泉水瓶、空杯子、塑料積木等物體來幫助孩子們感知和了解空氣的存在。

活動開始,我先用談話引起孩子們的興趣,問孩子們空氣是什麼?哪裏有空氣?孩子們紛紛表示我們周圍到處都是空氣。接着我出示了氣球,問孩子們,氣球裏面有空氣嗎?孩子們有的說有,有的說沒有,有的說吹大了纔有,請了一個小朋友把氣球吹大以後,孩子們都確定的說這時候氣球裏面有空氣,在大家的意見達成一致後,我問孩子們,如果把氣球的口鬆掉會發生什麼事?孩子們紛紛表示裏面的空氣會跑掉,我又問那如果把氣球口放到水裏然後鬆手呢?孩子們有點疑惑,我拿來一盆水,請一個孩子把氣球放在水裏,通過觀察討論,孩子們發現裏面有空氣的物體放到水裏,空氣可能會跑到水裏,冒出氣泡。接着,我出示了吸管,石頭、杯子、瓶子、積木等物品,先請孩子們猜一猜這些東西里面是不是有空氣,並在記錄表上先進行記錄,接着請小朋友將這些物體放到水中驗證是不是有空氣,最後將實驗結果也記錄在記錄表上。

本次活動我先通過談話和個別示範幫孩子們建立了空氣跑到水裏會冒泡的認識,接着就請孩子們自由進行觀察記錄。本次活動的亮點和獨特之處就是在於藉助水幫助孩子們直觀的感知空氣的存在,自由的操作環節讓孩子們的興趣非常之大,寬容的探究氛圍也讓孩子的思維沒有限制,從而發現了很多有趣的現象:比如杯子要直直的放到水裏再斜過來纔會冒泡;用手擠一下塑料瓶子,塑料瓶子裏就會冒出許多泡泡;有些石頭會冒泡而有些就不會。當然活動中也存在着一些問題,比如調查的加入,孩子們較少接觸到調查表,因此對於記錄並不是很熟悉,很多孩子光顧着操作而並沒有將操作結果記錄下來,觀察表直觀展示實驗和猜測的作用沒有發揮。另外,孩子們的操作方法也對孩子們的操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部分孩子由於沒有經過仔細的思考而直接得出了錯誤的結論,最後,活動結尾可以再提供給孩子一些其他材料,比如海綿等等供幼兒進一步探索。

總體來說本次活動較爲成功,孩子們參與活動的興趣非常高,在自由探索中孩子們獲得了很多關於空氣特性自己如何做操作記錄的經驗,孩子們在愉悅中獲得了成長。

篇35:中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了解水可以使我們身邊的環境變得乾淨。

2、瞭解不同的玩具有不同的清洗辦法。

活動準備

提供各種玩具圖片的幼兒操作包和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導入、引起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猜個謎(幼兒猜謎――水)。

2、談話討論

師:水有什麼作用?

小結:水可以解渴、水可以清洗,世界上的生命都離不開水,水的本領真大。

師:這裏有許多玩具髒了,怎樣用水把它們清洗呢?

3、幼兒完成操作包

師:操作包中有哪些玩具?

用什麼方法可以讓這些玩具變得乾淨?

幼兒操作

交流操作結果

活動生成及建議

1、此活動可以延伸到生活領域,幼兒有了這些知識經驗後,可以在生活區域中選用合適的方法清洗各種玩具。

2、討論:自然角中的植物是否每天都需要澆水?需要澆多少水?什麼時候澆合適?

篇36:中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能識別晴、多雲、陰天、霧、沙塵暴、下雨、雷陣雨、大雪的氣象標誌。

2.增加觀察天氣現象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

2.八種氣象標誌小圖卡。

活動過程

1.故事引入去不去遊樂場玩的問題,引起幼兒對天氣的關心。

教師:小熊想明天去遊樂場玩,晚上睡覺前,小熊給它的好朋友打電話:“喂,小兔嗎?明天我們去遊樂場玩好嗎?”小兔說:“明天下雨,不能去。”小熊想:小兔怎麼知道明天下雨呢?小朋友們,你們說說,小兔是怎麼知道明天會下雨的呢?

引導幼兒集體回答:聽天氣預報。

教師:天氣預報有什麼用處呢?

教師:讓我們瞭解一下最近的天氣情況,就可以做好相應的準備了。如果明天會下雨,我們準備好雨傘,就不會被雨淋了。

2.觀察圖片,幫助圖上的兩個小朋友解決問題。

教師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圖上的兩個小朋友在於什麼?原來他們遇到了問題,他們不知道這些標誌是什麼意思,你們願意幫助他們嗎?誰認識圖上的標誌?

請幼兒分別來說自己認識的標誌,不認識的最後問教師。

教師邊出示8個氣象標誌邊小結:晴、多雲、陰、霧、沙塵暴、雨、雷陣雨、雪。

3.遊戲“小小天氣預報員”。

教師:小朋友們在幫助別人的同時認識了那麼多標誌,現在我們用認識的氣象標誌來玩個遊戲“小小天氣預報員”。

幼兒用氣象標誌的小圖片和教師互動做遊戲,加深對標誌的認識。

篇37:中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在瞭解一次性紙杯常規用途後,讓兒童懂得紙杯的多種用途,爲以後生活增加 小常識。

兒手工製作能力,培養幼兒創新思維,也讓幼兒體驗到集體活動以及互幫互助的樂趣。

使幼兒的動手能力得到鍛鍊,增強手工製作能力,例如裁剪、粘貼、塗抹。

【活動準備】

一包一次性紙杯,剪刀若干,蠟筆若干,膠棒若干。

【活動重難點】

用剪刀剪出規則的圖形,蠟筆均勻塗色

【活動過程】

(一)導入方式:

1.以遊戲互動的方式導入,用製作的道具引出主題並抓住兒童興趣。

(二)展示製作好的教具,讓幼兒自己觀察。最後教師予以指導,幫助幼兒清楚製做所用到的東西:

1.向幼兒展示已經做好的杯子玩具,小熊、小兔子、小熊。以此來吸引孩子注意力,保證課程的順利進行。

2.讓幼兒各自觀察教師已經做好的杯子玩具,說出自己所看到得用到的的材料。小朋友們可以相互補充。

3.教師向幼兒說明所做杯子玩具的步驟,以及所用材料,讓幼兒瞭解制的準備以及過程,方便之後的製作。

(三)手工製作,予以孩子引導,並鼓勵他們相互幫助:

1.將幼兒分好小組,分發工具,並告知幼兒注意安全,尤其小心使用剪刀,不要弄傷自己以及他人。還要注意 不要浪費紙張、膠棒。

2.在製作過程中,可以讓做的快的幼兒去幫助比較慢的幼兒,讓他們學會去主動尋求幫助或者主動幫助別人。

3.在活動中,教師要主動觀察幼兒的活動,及時給予幫助。

(四)展示成果,並做好收尾工作:

1.讓幼兒自己展示自己所做的杯子玩具,說出自己的想法自己做玩具的步驟並說出對於自己來說比較困難的地方。

2.讓幼兒自己收拾自己的手工垃圾,把工具放到工具欄,維護好教室衛生。

【活動延伸】

拿出以準備好的教具,向幼兒展示,告知她們這是廢物利用,並讓幼兒發現自己教室內廢物利用的物品,也可以讓他們自己在家裏製作一些小東西。

篇38:中班科學教案

設計思路:

紙是生活中幼兒最常見到也最常接觸到的很普通的東西,孩子平時也很喜歡玩紙,設計本次“小汽車過紙橋”的活動,創設了主題情境,孩子在故事的引導下,以“小工程師” 的身份融入故事情境,開始了探索和實驗,既有趣味性,又有科學性。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猜想和動手實驗,探索出讓紙橋不塌的方法。

2、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並能在活動中大膽動手操作。

活動重難點:

教師怎樣引導幼兒能大膽的動手、動腦進行探索實驗。

活動準備:

1、瑞吉歐課件故事情境和聲音。

2、兩個外觀一樣的模型紙橋(一個不會塌掉、一個會塌掉),遙控汽車。

3、實驗操作材料:不同形狀的積木和廢舊的a4打印紙、4個玩具汽車。

4、投影儀、記錄單、彩色筆。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小汽車過紙橋

播放課件聲音“嘀嘀嘀”這是什麼聲音啊?(小汽車的聲音)

播放課件場景(一次播放小汽車、兩座橋、遊樂場)“小叮噹要開汽車去遊樂場玩咯!到達遊樂場的途中要經過兩座橋。”

第一次過中間夾有波浪形的紙橋,“小汽車順利的開過了小橋”。

接着小汽車在第二座橋上開,“哎呀!橋塌了,小汽車掉下去了”小叮噹傷心極了”,播放小叮噹哭的聲音課件。

“小汽車爲什麼會掉下去呢,誰來幫助我一下啊?”

老師引導幼兒發現:“讓我們一起來當一回小工程師,看看這這兩座橋爲什麼一座會塌掉、一座不會塌掉呢?”(教師聆聽幼兒的各種想法,)

教師預想幼兒會說的是:

1、紙的材質不一樣,請一個小朋友近距離觀察和摸一摸。

2、紙的厚度不一樣,可以準備尺子量一量

將兩座橋橋面撕開後,讓幼兒再觀察發現:“這兩座橋裏面有什麼呀?”(原來中間多了一張紙。)

“這張紙是什麼形狀的呀?”(波浪形狀)

“原來多了這張變了波浪形狀的紙,小汽車過橋就可以不塌了呀”

二、幼兒用投放的材料進行實驗操作並記錄――怎樣讓小紙橋不塌(每4人一組)

“讓我們一起來幫助一下小叮噹,怎麼樣才能讓他的小汽車開到遊樂場去呢?”

“小工程師們來說說你們想到的讓橋不塌的方法吧!”(老師聆聽幼兒的大膽的猜想)

鼓勵幼兒大膽實驗,教師注意觀察孩子是怎樣運用提供的材料試驗的,並給與引導式的提問。

“小工程師們開始搭橋吧!再用畫筆記錄你們的搭橋實驗吧!(可用文字符號、圖畫等各種形式記錄)”

“這一隊的小工程師們,你們爲什麼要把紙變成這樣呢?”

“你們爲什麼要把積木這樣放呢?”

“你在做什麼?爲什麼?”

教師預想的幼兒回答:

1、我多用幾張紙,橋就變得更硬了。

2、我把紙這的厚厚的,紙就變硬了。

3、積木是橋墩,多幾個就更穩。

4、積木橋墩距離靠近一些,小汽車也可以過去。

(教師在幼兒想出辦法以後,要給予鼓勵:“”這位小工程師真愛動腦筋,想出了這麼好的辦法,其他小工程師相信你們能想出更多的辦法。)

三、投影儀展示記錄單並請幼兒說一說。

根據時間請1―2組展示記錄單:“誰來告訴大家,你們的小汽車過了小橋了嗎?你們的小橋是怎樣搭的?爲什麼塌了或沒塌?”(實驗有可能沒成功,重在探索過程)

結束語:”我們想了這麼多的好辦法把小橋搭好了,讓我們開着小汽車嘀嘀嘀的過小橋,去遊樂園吧!”(幼兒排隊和老師離開)

篇39:中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大米的生長、加工過程。

2、知道糧食來的不容易,懂得珍惜糧食。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大米的成長過程,知道珍惜糧食。

難點:對大米成長順序的排序。

活動準備

裝有米的不透明塑料瓶、PPT、植收水稻視頻、水稻、圖片、歌曲《小小一粒米》

活動過程

一、導入:教師出示不透明的塑料瓶,並搖晃。

教師:小朋友你們聽,老師手裏的瓶子有沒有發出聲音?那你們能不能猜一猜瓶子裏裝的是什麼?

二、

1、教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大米是怎麼來的嗎?(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教師:大米是東北的特產之一,營養豐富,我們東北人都爲大米感到驕傲。

3、教師出示東北大米生長、生產加工成米粒的PPT,並向幼兒講解,當看到秋天成熟的水稻時教師出示提前準備的水稻給幼兒展示。播放植收水稻視頻。

提問:我們能吃到大米是誰的功勞?

4、遊戲:排排序。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看,老師手裏有六張圖片,它們是大米的成長順序圖,可是老師不小心把它們弄亂了,現在老師想請小朋友幫助老師把它正確的順序排出來。(教師對參與活動的幼兒進行鼓勵)

三、

1、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並提問。

教師:圖片中的小朋友在幹什麼呢?

教師:大米是農民叔叔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小朋友們在吃飯的時候一定要小心,不要把飯粒掉到了地上,要愛惜糧食。

2、律動《小小一粒米》

3、結束活動,帶幼兒離場。

篇40:中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觀察和認知小型動物的興趣。

2.發展幼兒細緻的觀察能力。

3.認識蜘蛛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瞭解各種各樣的小型動物。

活動準備

1.課件:動畫片-蜘蛛在哪裏

2.課件:照片-蜘蛛

3.ppt課件:蜘蛛

動畫片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謎語:一個小珠子,吐絲結網子,網子粘蟲子,吃成小胖子。

二、展開:

1.播放動畫片:蜘蛛在哪裏

觀察探索蜘蛛的外形特徵,說一說蜘蛛長什麼樣子。

2. 課件:照片-蜘蛛

通過蜘蛛照片,細緻的觀察蜘蛛的外形特徵。

蜘蛛的頭胸部長着什麼?

它的腹部是什麼形狀的?

小結:蜘蛛的身體分頭胸部和腹部兩部分。頭胸部有蜘蛛的口器、八隻步足,

腹部一般爲圓形和卵圓形,能紡出絲的紡織器在腹部。

3. ppt課件:蜘蛛,瞭解生活習性。

你在哪裏見過蜘蛛?

蜘蛛是怎樣捕食的?

蜘蛛喜歡吃什麼?

小結:蜘蛛生活在樹上、草間、石下、水邊、洞穴、灌木叢等處,能適應各種環境,

有的蜘蛛結網捕食,有的蜘蛛四處找吃的,還有的生活在洞穴中,蜘蛛以昆蟲、多足類動物爲食物。

4. 瞭解蜘蛛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

蜘蛛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幫助?

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小蜘蛛?

小結:蜘蛛能捕捉農田裏的很多害蟲,有的蜘蛛還可以入藥。

因此,蜘蛛是益蟲,我們要保護和利用蜘蛛。

三、結束

鼓勵幼兒觀察生活中常見的其他小型動物,激發對小型動物觀察活動的興趣,拓寬幼兒視野。

篇41:中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對飛機的外形有初步認識,知道飛機的主要外形特徵。

2、通過認識飛機,知道飛機也是交通工具的一種,與其它交通工具的區別。

3、激發幼兒探索事物的興趣,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1、課件各種交通工具圖片 2課件 飛機各種形態圖片實物

3 飛機模型 4 摺紙飛機每個孩子一個 5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知道自行車、汽車等交通工具(結合各種交通工具圖片)

1 問小朋友怎麼來幼兒園的?

2 從一個地方到另外一個地方需要搭載的交通工具?古代到現代船、馬車、自行車等;

3 飛機的外形特點,找與其它交通工具的不同。

二、隨着科技的發展飛機的用途和優勢

1 飛機的種類:

出示飛機模型 嗚……我來了,翅膀抖一抖,飛上藍天去,飛過黃河,飛過長江,轉進雲彩裏。小朋友坐過飛機嗎?長大了想不想開飛機?{想}那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先來認識一下飛機。

在所有的交通工具中,飛機的速度是最快的。好吧!現在就請你們一起來認識飛機吧!師依次點擊:各種各樣的飛機 飛機起飛的圖片(跑道、窗景、天空等)

2飛機的種類

飛機有民用機和軍用機兩種,載送旅客或裝貨物用的是民用機,戰爭用的是軍用機。

A、點擊大客機,依次出現幾架不同型號的客機。

B、點擊戰鬥機(同上)。

C、出示兩種飛機模型,讓幼兒觀看並說出主要不同點。

師:聰明的孩子愛動腦,好玩的遊戲等你來。

三、玩紙飛機

1給每位小朋友一架紙飛機(白紙製作),進行添畫,對機身進行裝飾。

2 完成後戶外展示,玩小飛機遊戲

小朋友們想不想飛上天空呀!好!現在開起你的小飛機,起飛了!大家一起說兒歌:翅膀抖一抖,飛

上藍天去,飛過……。到院子裏做遊戲:《飛機起飛》結束。

篇42:中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能認真、仔細、有序地觀察物體。

2、能用比較的方法找出兩幅圖的不同之處。

活動準備:

1、色彩、造型差異的紙飛機。

2、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觀察、比較兩種紙飛機的不同。

(1) 教師出示紅色紙飛機。

提問:這是什麼?它是什麼做的?

(2) 教師出示藍色紙飛機。

提問:這是什麼?它是什麼做成的?

(3) 找出不同之處。

提問:這兩個紙飛機一樣嗎?除了顏色不同,還有哪些地方不同?

小結:大家觀察的很仔細,把這兩個紙飛機從機頭到機尾都做了比較。紙飛機除了顏色不同,他們的機身、機翼、尾翼也不一樣。

2、出示一張用過的紙。

提問:這張紙除了可以摺紙飛機外,還有什麼用?

小結:這張紙可以……還可以……,我們應該節約用紙。

3、完成幼兒操作材料。

(1) 觀察畫面,理解用途。

(2) 交代操作要求。

(3) 幼兒完成操作任務,教師提醒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比較。

(4) 交流、驗證操作結果。

(5) 幼兒相互交流。

4、結束,整理

篇43:中班科學教案

設計意圖:紙,雖然是幼兒平時常見的一種物品,但幼兒並不對各種紙的特性及用途進行探索,在認識紙的過程中,非常有必要給幼兒創設一個能充分探索、嘗試、感知的活動,以引起幼兒探索紙的祕密的興趣。

活動目標:⒈激發幼兒探索紙的祕密的興趣,體驗發現的快樂。

⒉讓幼兒感知不同紙張在水裏的變化,能用語言與同伴交流探索的過程與結果。

⒊讓幼兒嘗試通過探究、討論客觀的記錄事實。

活動準備:⒈師生共同收集砂紙、卡紙、牛皮紙、面巾紙、電光紙、手工紙、報紙、瓦楞紙等。

⒉水盆5只,抹布5塊。

⒊記錄紙幼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⒈引導幼兒觀察紙的外形有哪些不同之處,讓幼兒初步感知紙的不同類型,並讓幼兒根據生活經驗猜測且指出不同紙張的不同用途。

引導詞:你們桌子上的紙看起來有哪些地方不一樣?摸一摸有什麼地方不一樣?猜一下,它們都能做什麼用?

⒉請幼兒先猜測紙遇到水會怎樣,然後用桌子上的操作材料一一實驗,說出不同的紙遇到水後的不同反映。

猜猜――各種紙遇到水以後會變成怎樣。

找找――哪些紙可能會爛,哪些紙可能不爛,將手中的紙分一分。

試試――一張張將紙放入水裏,驗證剛纔猜想的結果。

議議――紙怕不怕水。

引導詞:如果紙到水裏去了會怎樣?所有的紙到了水裏以後都一樣嗎?

⒊請幼兒討論爲什麼有的紙怕水有的紙不怕水,教幼兒要愛惜紙張。

比比――哪些紙(不)爛,哪些紙爛的慢(快),哪些紙不怕水。

講講――將探索過程中的發現講給大家聽一聽。

小結:我們用的紙有的很怕水,一沾水紙就壞了,我們在用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尤其是我們的書本。

⒋引導幼兒討論不同紙的不同用途。

想想――不同的紙有什麼不一樣的用處。

⒌以小組爲單位,請幼兒記錄自己觀察的結果。

記記――將自己的發現用記錄紙記錄下來。

⒍與

不錯的幼兒一起處理泡壞的紙,收拾桌面結束活動。

篇44:中班科學教案

設計意圖:

如何選材是擺在老師們面前的一個難題。我認爲課程內容的選擇應考慮是否貼近幼兒的生活,能否引起幼兒的興趣,是否能充沛利用大自然、大社會的現有資源,是否容易獲得幼兒動手操作的資料。現在正值春意盎然的時節,鳥語花香,萬物復甦,一株株筍芽兒破土而出,於是我就充沛利用我們寧海的地理優勢,把教育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大自然。帶領幼兒上竹林看筍、跟筍嬰幼兒比高低、做遊戲、用小鋤頭挖筍等,讓他們在竹林裏自由探索、自主發現,使小朋友們有了親身的體驗,感性的認識,充沛體現了人與自然這種交互相融滲透的關係,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

“筍”這個活動是一個系列活動,小朋友們已經去竹林認識過毛筍,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那回到課堂上,如何把淺層的經驗引伸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認知能力和情感體驗上來呢?我設計了“筍”這個教學內容。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感官比較三種筍的異同,瞭解筍的基本特徵、生長過程、用途等。

2、在經驗講述、觀察比較和剝筍的過程中提高敏銳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發生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目標中比較三種筍的異同,是本次活動的重難點。小朋友們去竹林認識了毛筍,這裏讓他們比較三種筍,對於中班小朋友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是考慮到我們班是從託班上來的,各方面能力比較好,讓他們對三種筍進行比較,也是一種嘗試和挑戰吧!

活動流程:

第一環節:經驗回顧

這裏運用錄像教學,把小朋友去竹林的情景拍攝下來,小朋友感到特別有趣,充沛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中班幼兒的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性,他們是通過直接感知獲得對事物的認識,這裏運用錄像的動感畫面,把語境和語言密切匹配進行表述,小朋友們有話可說,有話想說,這對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很有協助。

第二環節:觀察、操作、比較

凱洛夫曾說過:未滿學齡的兒童,他們的知覺在許多場所下是直接與動作和活動相聯繫的。在活動中,我讓每個幼兒選擇一株筍,通過各種感官,和同伴交流、比較,從比較兩株筍到比較三株筍,接着剝筍殼比較筍肉,讓幼兒在多通道、多層面的參與比較中,使認識不時昇華,解決了目標中的重難點。

第三環節:瞭解筍的生長過程和用途

我用展示實物和幻燈相結合的形式,給幼兒以直觀的感受,這也是對中班幼兒學習特點作出的應答。最後是活動的延伸局部,我讓幼兒用筍殼製作、講述,把筍肉拿到食堂去燒,使課堂中未能很好深入的問題得到進一步的解決,促使小朋友多方面的發展。

篇45:中班科學教案

中班科學教案:有用的豆豆

活動目標:

1、透過猜猜、看看,比較黃豆、赤豆、綠豆,並說說其特徵及用途。

2、瞭解、認識各種豆類食品,激發幼兒喜歡吃豆類食品。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個豆罐(黃豆、赤豆或綠豆)。

2、相對應的豆製品及照片。

3、豆寶寶介紹自己的豆製品的錄音。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

(1)幼兒搖搖、聽聽、猜猜豆寶寶。

師:“這天,我們那裏有很多的豆寶寶,你們願意和它們一齊玩嗎?”

幼齊:願意。

師:“那好,我們輕輕把小椅子下面的豆罐罐拿起來,請你輕輕地搖一搖、聽一聽、猜一猜裏面藏了哪位豆寶寶?”(幼兒自由交流)

(2)幼兒打開罐子,看看裏面到底藏了哪種豆寶寶?

幼A:黃豆。

幼B:紅豆。

幼C:我的是綠豆。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孩子們透過搖搖、聽聽、猜猜,一下子激起了他們的興趣,把他們引入了活動中,爲下面的活動作了鋪墊。)

2、自由探索。

(1)聽聽、看看、說說三種豆寶寶的不同。

師:“老師這邊也有三個豆罐子,我來搖一搖,你們聽聽會發現什麼小祕密?它們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幼齊:不一樣。

師:“爲什麼發出不一樣的聲音呢?”

幼A:因爲裏面裝得豆豆不一樣。

幼B:有的豆豆小,有的豆豆大。

幼C:因爲有的是綠豆,有的是赤豆。

幼兒自由取出一粒豆寶寶,看看長得怎樣樣的?和旁邊的小朋友的比比,看看是不是一樣的?

師:“看看你的豆豆是長得怎樣樣的?和你好朋友的有什麼不一樣啊?”

幼A:我的豆豆是紅色的。

幼B:我的是綠色的,是綠豆。

幼C:我的是黃豆,比多多的綠豆大。

幼D:我的和米沂的也不一樣的,我的是紅色的,她的是黃色的。

(評析:孩子們在簡單愉快地氛圍中自由探索、自由討論,透過和好朋友的豆豆的比較,發現它們的不同,不是教師一味地灌輸孩子們的知識,是他們自己找到的、自己發現的,因此在此他們也玩得很開心,同時也自己得到了想要的知識。)

(2)送豆寶寶回家。

師:“它們的顏色、大小、形狀不一樣,那把你手裏的豆寶寶送到它們的家裏去吧!”(幼兒根據豆豆的標記送它們回家。)

(3)幼兒討論:你喜歡哪種豆寶寶?爲什麼?

幼A:我喜歡黃豆寶寶,它能夠變成豆腐吃的。

幼B:我喜歡綠豆寶寶,我吃過的。

師:“對,豆寶寶的本領可大了,它能做成很多好吃的食品。此刻,我們就去參加一個豆製品展覽會,看看你喜歡的豆寶寶變成了什麼?”

3、幼兒交流討論:

(1)你喜歡的豆寶寶變成了什麼?

幼A:我的變成了豆腐。

幼B:黃豆寶寶變成了豆漿。

幼C:我的是綠豆湯,是綠豆寶寶變的。

幼D:豆沙是紅豆寶寶變的。

(評析:透過這一環節,發現孩子們的生活經驗還是很豐富的,在家常見的、常吃的一些豆製品還是能夠認出來的。孩子們選取自己喜歡的食品,發揮了他們的自主性,同時激發了他們的興趣。)

(2)把豆製品送到相應的豆寶寶那裏。

(3)看照片,請豆寶寶檢查。(聽錄音)

(評析:孩子們自由選取,並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由送它們回家,再看照片、聽錄音讓孩子們自己檢查、自己發現錯誤,以他們爲中心,提高他們的參與性,同時在集中注意力看聽時,對豆製品已經有了必須的認識。)

4、小結:小朋友們真棒,豆寶寶很開心,要謝謝你們。豆寶寶不僅僅能夠做這麼多好吃的食品,而且都有豐富的營養價值,所以我們要多吃、常吃豆製品,讓我們身體長得棒棒的!

活動評析:本次活動採用農村特有的資源:黃豆、赤豆、綠豆,這三種豆也是孩子們常見的、比較熟悉的,較爲他們理解。在活動中,讓孩子們搖搖豆罐、聽聽聲音、猜猜豆豆,一系列的自由探索,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起了他們的興趣。讓孩子們在簡單、愉快地氛圍中,不僅僅掌握了一些豆豆的特徵和用途,還明白了它們所做成的相應的豆製品,發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以孩子爲中心,自主性有了必須的提高。

篇46:中班科學教案

中班科學教案:好幫手

設計意圖:

“幫手”這一話題內涵廣泛,包羅萬象,孩子們畫畫用的筆,吃飯的筷子,上幼兒園坐的各種交通工具等等都是我們的好幫手,生活中吃、住、穿、行,樣樣離不開幫手。

《綱要》中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根據這一原則,我從孩子身邊最熟悉的活動入手,選取孩子們愛不釋手的螺絲玩具、每一天接觸到的圖書、多種繪畫用具等,巧妙組合設計生成本節活動。讓孩子們身邊常用的生活用品成爲他們認識生活、動手操作、探索祕密的重要教育資源。

活動目標:

1.瞭解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日常用品,明白這些日常用品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2.透過發現、討論、驗證,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工具組:組裝玩具汽車,冒釘的小椅子,螺絲刀,錘子;

修補組:破舊圖書,訂書器,剪刀,膠帶,固體膠;

裝飾組:白裙,印章,彩紙,水彩筆,油畫棒;

課件,與幼兒人數相等的火車車箱,螺絲,繩子,夾子等。

活動過程:

1.教師情境表演,引出工具

(1)師扮演“小工人”出場,引起幼兒興趣

師拎着工具箱邊走邊唱:我們苗苗愛心隊,最愛幫人忙,如果你呀有困難,我們來幫忙。(拿起一張椅子,師表演釘子軋了手,掏錘子,釘;拿出一個掉了螺絲的玩具,用工具擰緊。)

(2)出示工具,幫忙幼兒認識

師:哎,你們誰家有困難需要幫忙嗎(指箱)我那裏有許多寶貝,一準能幫上你的忙。你們想不想明白我箱子裏藏的是什麼寶貝(想)

師:箱子上有鉛絲擰着打不開,怎樣辦能夠請什麼來幫忙(啓發幼兒說出請鉗子來幫忙,同時師操作鉗子擰開鉛絲,打開箱子。)

設計意圖:透過教師形象的情境表演,並透過與幼兒的互動,很自然地演示錘子、螺絲刀、鉑子這些幫手的作用,.讓幼兒產生躍躍欲試的情感態度。

2.參觀“動物新村”,幼兒尋找、發現動物們遇到的困難

(1)師生乘坐小火車邊唱邊去動物新村參觀

師:聽說動物新村的一些動物遇到了困難,你們願不願意去幫忙它們好,坐上我們的小火車出發!

設計意圖:本環節所帶給的小火車的車身是用一隻只紙盒透過螺絲連接而成的,車輪是用螺絲將陵棄光盤固定在紙盒下方,既暗喻工具的作用,又爲接下來的活動埋下伏筆。

(2)透過創設的場景,引導幼兒發現動物遇到的困難

場景一:這是小狗的家,小狗遇到什麼困難(凳子冒出釘子,玩具上的螺絲掉了。)

場景二:熊貓家裏圖書怎樣了(圖書破了。)

場景三:小鴨碰到了什麼難題呢(小鴨的白裙子不漂亮。)

設計意圖:將動物的家佈置成相關問題場景,讓幼兒自己去觀察並發現小動物遇到的困難,調動他們的動手操作熱情。

3.引導幼兒討論幫忙動物所需的工具,並選取適宜的工具進行操作

(1)利用課件,討論動物遇到的困難及幫忙所需的工具

師:小狗家汽車壞了、凳子上的釘子冒出來了,我們怎樣幫忙它

師:熊貓遇到什麼困難了怎樣幫忙它

師:小鴨碰到什麼難題了用什麼來幫它

設計意圖:將幫忙小狗、熊貓、小鴨所需的工具透過f|asn課件一一呈此刻屏幕下方,讓幼兒進行選取。幼兒在選取相應“幫手”的同時,自然而然地構成工具組、修補組、裝飾組,幫忙幼兒建立了分類概念。

(2)幼兒分組,根據動物所遇困難選取相匹配的工具操作

師:剛纔大家說的這些工具都在這三隻盒子中呢,待會請大家用這些去幫幫小動物,你想幫忙誰就選誰的照片貼在身上,貼好之後,到這邊選上你認爲適宜的工具去幫忙!

設計意圖:由於中班幼兒的年齡原因,不會自由分組,採用選貼動物照片的形式能幫忙幼兒自由、快速地分組。

4.藉助課件,幼兒交流、總結自己的好辦法

師:請你們告訴大家,你們用了哪些工具幫忙小動物的

藉助課件畫面配音小結:小朋友們,你們用錘子、螺絲刀、訂書機、彩筆、印章這些寶貝當幫手,幫我們修好了汽車、圖書,還讓白裙子變成了彩色的漂亮裙子。你們的這些好幫手真是太神奇了,謝謝你們!

設計意圖:透過小明友的實際操作及講述,幫忙幼兒鞏固“幫手”與物品的匹配經驗。

5.合作修理火車,拓展經驗,體驗成功快樂

(1)檢修火車,引導幼兒討論修理的辦法

師:我們苗苗愛心隊這天又幫忙了別人,真開心!(看錶)工作了一天,該下班了,苗苗愛心隊的隊員們,坐上我們的火車!

師:哎呀,我們的火車怎樣了(好幾節車箱都掉了,還少了幾個輪子。)

師:好險哪,怎樣辦用什麼來修呢(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帶給幼兒所需的“幫手”,鼓勵幼兒合作修理火車

師:這邊有你們需要的夾子、螺絲、繩子、膠帶,我們大家一齊動手趕緊修好。

火車修好後,師生坐上小火車回到。

齊唱:我們苗苗愛心隊,最愛幫人忙,如果你呀有困難,我們來幫忙。

設計意圖:中班幼兒需要不斷的情境刺激,孩子們在老師創設的特定的修理情境中完或了操作,看着自己修理好的長長的一列火車,孩子們歡呼雀躍,再次體驗勤了成功的快樂。

篇47:中班科學教案

中班科學教案:幫小金魚換水

【活動目標】

1、透過動手操作、探索等方式來了解虹吸原理,嘗試利用虹吸原理幫魚缸換水。

2、嘗試根據猜測和實踐填寫記錄表,學習表述自己的實驗結果。

3、樂意參與實驗,對虹吸原理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吸管,酸奶勺子,一次性盒子,金魚缸,針筒一次性杯子,一次性杯子。

【活動過程】

一、視頻導入(教師拿好吸管兩頭,放進魚缸裏,開始往下流水)

師:小朋友,我們人類生存都離不開呼吸,那小金魚是怎樣在水裏是怎樣呼吸的呢?

師:小金魚在水裏是靠腮呼吸的。

二、視頻停止(小金魚生活在很髒的水裏)

師:看這畫面上的小金魚怎樣了?(水很髒,需要換水)

師:那你有什麼辦法幫小金魚換水,能夠讓小金魚不從魚缸裏出來?

幼兒講述。

教師小結:小朋友想了很多辦法,那我們來看看視頻裏的老師是怎樣幫小金魚換水的?

幼兒觀看視頻,教師捏住吸管兩頭,一頭先放進魚缸裏,另一頭再放進一次性的盒子裏,水開始流動。

三、探索讓吸管滿水的方法。

師:告訴我,你看到了什麼?他是怎樣換水的?

師:誰願意來試一試?

師:爲什麼視頻中的老師和你用同樣的材料,她能夠讓魚缸的水流下來,你不能夠呢?

小結:讓我們一齊來看看老師的吸管中有什麼祕密。

觀看視頻,教師捏住吸管之後,放開一頭,裏面有水流出來。

師:老師的吸管裏又什麼祕密啊?

小結:原先老師的吸管裏有水啊!那有水的吸管就能給魚缸換水嗎?

讓我來試一試。

教師示範,我先捏住吸管的兩頭,不能讓水流出來啊,要不然可能會失敗,一頭放進魚缸裏,必須要讓它進入水裏之後才能放手,另一頭對準接水的容器之後就能夠放手,看看,我成功了嗎?

師:那麼問題來了,怎樣讓你的吸管滿水,而且沒有空氣?

師:老師那裏有幾種材料,猜猜看,什麼材料能夠讓吸管滿水沒有空氣,什麼不能夠?猜好之後把你的猜想結果記在記錄表上。

幼兒填寫記錄表。

師:誰來說說你的猜想結果,如果你覺得它能夠,你準備怎樣做?

師:你們的想法會不會成功呢?我們一齊到後面去試一試,試一試之前,我有幾個操作要求,

記錄表放回凳子後面,4個小朋友一組,每種材料都要試一下,儘量不要讓你的水漏在桌子上,因爲我們每個小朋友都就應節約用水,試完之後,要回來把你的記錄表填寫完整,你的實驗結果是不是和你猜的一樣,開始行動吧!

四、幼兒操作。

師:誰來說一說,你的實驗結果。

師:結果已經出來了,看來用針筒來給吸管吸滿水是最可行的,那麼怎樣正確的讓你的吸管吸滿水,而沒有空氣呢?這個需要兩個小朋友一齊合作完成。那我也要請張老師來幫我一下。

兩位教師示範:首先,一位小朋友,吸管兩頭手中拿,對對齊,另一位小朋友,小針筒,手中拿,吸滿水,慢慢對準吸管口,輕輕按下小針筒,小眼睛,看看好,吸管滿水針筒就停止,兩手捏住吸管頭,留意別讓水流走。然後就是我們剛纔看的視頻,一頭放進魚缸裏,到了水裏之後,手再放開,另一頭再放進一次性的盒子裏,手再放開,水開始流動。

師:這個方法學會了嗎?那你們能夠和視頻中的老師一樣合作給小金魚換水嗎?

幼兒給金魚缸換水,教師巡迴指導。

五、教師總結,講述虹吸原理

師:小金魚說,謝謝你們幫它們換水,剛纔我們做的這個換水實驗運用了一種科學原理,叫“虹吸原理”,它是利用大氣對水的壓力把水從高的容器導入到低的容器裏,所以你們明白剛纔爲什麼要把魚缸放在高一點的小椅子上了吧!你們回去後,和爸爸媽媽一齊找一找,我們生活中有哪些事情用到了這個虹吸原理。

篇48:中班科學教案

中班科學活動:磁鐵找朋友

我從事科學研究是出於一種不可遏止的想要探索大自然奧祕的慾望,別無其他動機。——愛因斯坦

幼兒科學教育重在感官的充分運用與訓練。只有讓幼兒不斷地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又動腦,才能讓幼兒不斷髮現科學奧妙,激發其學科學的興趣。這天小編推薦一個“磁鐵找朋友”的科學活動,期望能夠爲大家所用。

遊戲準備

配套材料:條形磁鐵2塊、環形磁鐵2塊、分類盒1個、鐵屑2盒、魔法盒1個、骰子1個、迷宮圖卡1套、太陽系圖卡1套、操作記錄表32張、探索圖冊《磁鐵找朋友》。

園所自備:其他形狀的磁鐵(如U形磁鐵)、鐵球、回形針、布條、白紙等。

遊戲方法

玩法一:淘寶

取一些自然界的沙粒,用磁鐵在其中來回移動。看能找到哪些能夠被磁鐵吸住的“寶貝”。

玩法二:找好朋友

(1)將分類盒裏裝滿物品,如回形針、小圖釘、羽毛、布塊、石頭、紙片、細繩等。

(2)用磁鐵分別靠近物品,看看哪些會被磁鐵吸引,哪些不會(如圖2)

(3)根據磁鐵與分類盒中物品不同的反應將材料進行分類。

玩法三:回形針走迷宮

將回形針放在迷宮圖上,把磁鐵放在迷宮圖卡的反面,透過移動磁鐵帶動回形針走迷宮(如圖3)

玩法四:太陽系

將鐵球放在太陽系圖卡上,把磁鐵放在太陽系圖卡的反面,透過移動磁鐵改變小球的位置(如圖4)

遊戲價值

1.在遊戲中培養分類與比較的潛力。

2.透過探索瞭解磁鐵吸鐵的特性,透過遊戲與實驗的方法瞭解磁的穿透性。

3.激發探索磁力現象的興趣,培養關注周圍事物的習慣。

4.在探究中發展溝通潛力。

篇49:中班科學教案

中班科學活動:清潔小妙方

【活動目標】

1、瞭解各種洗餐具的方法。

2、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

2、事先請幼兒在家觀察大人洗碗,瞭解洗碗的過程和方法。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說一說:

1、吃過飯菜後,你的碗和盤子乾淨嗎?

2、碗和盤子髒了怎樣辦?怎樣才能把碗和盤子洗乾淨?

3、爸爸媽媽是怎樣做的呢?

二、引導幼兒觀察閱讀幼兒用書《清潔小妙方》。

1、向幼兒介紹畫面資料,讓幼兒看圖比較:用清水洗盤子還是用洗米洗盤子乾淨?

2、向幼兒介紹畫面上洗盤子的各種小妙方,讓幼兒觀察比較洗滌後的神奇效果。

三、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

1、覺得那種洗碗的方法比較節約水?

2、你喜歡哪種洗碗的方法?爲什麼?

3、你還明白哪些生活中的小妙方?

四、進一步擴展經驗:

在我們日常環境中,還有許多地方要大家關注,需要大家維護。生活中很多就像洗米水一樣,有不同的用處,你還明白哪些很有用處的東西。

篇50:中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玩魔術瓶,熟悉各種顏色,並能自己用兩種以上的顏色調配新的顏色。

2、激發幼兒對調色活動的興趣,逐漸養成喜歡探究的習慣。

3、培養幼兒把自己探究的過程用簡單的方法記錄下來並能大膽地講述出來。

重點:通過玩魔術瓶,熟悉各種顏色,並能自己調配新的顏色。

難點:能調配新的顏色,並把自己探究的過程用簡單的方法記錄下來,大膽地進行講述。

準備:各種透明的塑料瓶很多、各種顏料及幼兒記錄紙。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透明瓶子,變魔術使瓶子裏透明的水變成有顏色的水,激發幼兒的興趣。

二、幼兒自己變魔術,把透明的水變成有顏色的水並探究爲什麼。

三、幼兒把探究的結果告訴大家。

四、教師出示記錄表讓幼兒猜其中的意思,並看教師示範如何在瓶蓋上用兩種以上的顏色調出新的顏色。

五、幼兒嘗試做“飲料”用兩種以上的顏色調出新的顏色,並用自己的方式記錄探究的過程。

六、幼兒把自己的記錄大膽地講給同伴聽。

七、各種飲料去超市活動結束。

設計意圖:

班級的區域活動我發現科學角的調色區每次總是人滿爲患,有的幼兒還經常爲此而和同伴發生糾紛。因此結合本次的主題活動我設計了這樣一個以調色爲主的玩魔術瓶的科學活動。考慮到幼兒的興趣,我把整個活動始終貫徹到玩魔術瓶當中。讓幼兒不僅僅只是簡單的調色,而是把調色這樣一個過程放在瓶蓋上,再通過搖瓶使整瓶水的顏色發生變化,從而過度到我們一起來調飲料這樣一個遊戲的情節當中,讓幼兒在玩中探究,在探究中玩……

教材分析:

調色其實是一節比較傳統的課,如何使傳統的課有一定的新意,是捆饒着我這次上課的問題。班級的角落裏有許多空的飲料瓶,這是我們給手工區準備的,但我經常看見幼兒把水灌在裏面倒來倒去玩得非常的開心,於是我想是不是可以把調色這樣一個過程和瓶子結合在一起呢?讓幼兒在玩瓶子的過程中調色,又在調色的過程中玩瓶……

說重難點:

考慮幼兒對調顏色的已有經驗水平和潛在的發展水平之間的距離,我把重難點確定爲能調配新的顏色,並把自己探究的過程用簡單的方法記錄下來,大膽地進行講述。本來考慮設計一個幼兒用來記錄調色過程的表格,但由於幼兒發展水平的差距,除了第一排由教師事先設計好的兩種顏色讓幼兒來調配以外,其他的都由幼兒自己來選擇,根據他們不同的水平來調配顏色。他們可以選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顏色來進行調配。其實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是由幼兒自己的探索的過程中自己來解決的。

說過程:

一、教師出示透明瓶子,變魔術使瓶子裏透明的水變成有顏色的水,激發幼兒的興趣。

引起幼兒的興趣,並留有一定的懸念。。

二、幼兒自己變魔術,把透明的水變成有顏色的水並探究爲什麼。

幼兒看了教師的表演後都想自己來試一試到底是什麼原因可以是水變顏色呢?可以讓幼兒帶着問題去操作,使他們找到魔術瓶的答案。

三、幼兒把探究的結果告訴大家。

四、教師出示記錄表讓幼兒猜其中的意思,並看教師示範如何在瓶蓋上用兩種以上的顏色調出新的顏色。

這個環節首先要讓幼兒能看懂自己記錄的內容,讓幼兒知道應該如何進行記錄,把自己操作的過程用標誌記錄下來。

五、幼兒嘗試做“飲料”用兩種以上的顏色調出新的顏色,並用自己的方式記錄探究的過程。

這個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在這個環節中解決了活動的重難點。

六、幼兒把自己的記錄大膽地講給同伴聽。

七、各種飲料去超市活動結束。

篇51:中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講講的形式,瞭解自己在媽媽肚子裏的生長過程

2、大膽想象,並用動作表現出自己在媽媽肚子裏的快樂生活

3、體會媽媽懷胎十月的辛苦,從而激發愛媽媽的情感

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自己在媽媽肚子裏的生長過程

難點:向老師提出關於自己媽媽肚子裏的問題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向父母瞭解自己從哪裏來。

物質準備:關於小寶寶孕育生長過程[從受精卵到出生]的課件,

“在媽媽肚子裏的我”ppt,皮球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看看講講:”我從哪裏來”,幼兒瞭解我從哪裏來。(8分鐘)

1、師:“你知道你是從哪裏來的嗎?”

2、幼兒相互討論後。請個別幼兒回答。

3、師:“現在我們來看看小寶寶孕育生長過程的課件,看了之後就知道我們是從哪裏來的了”

4、播放[從受精卵到出生]的課件,幼兒觀看。

二、幼兒大膽提問:”在媽媽肚子裏”,瞭解更多孕育生長過程的知識。(10分鐘)

1、師:“你們已經知道了很多關於小寶寶在媽媽肚子裏的祕密,還有什麼想知道的,可以大膽的提問,你們的問題越多,知道的祕密就越多。”

2、根據幼兒回答播放“在媽媽肚子裏的我”ppt,讓幼兒進一步的瞭解。

3、師:“你在媽媽肚子裏都做什麼了?”

三、遊戲:我來做媽媽,體驗做孕婦的辛苦(7分鐘)

1、請幼兒說說做孕婦的感受。

2、遊戲:我來做媽媽

請小朋友每人自己的衣服裏塞上一個大皮球。〈教師按照慢慢起牀———小心走路——彎腰打掃衛生———扶着肚子散步———彎腰撿東西———輕輕坐下〉

3、請小朋友談做媽媽的感受,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篇52:中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通過觀察與操作,初步感知不同紙製作的睡蓮的吸水性能,並嘗試記錄實驗結果。

培養幼兒觀察和探索的興趣。

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不同質地的紙(如油光紙、白卡紙、拷貝紙、牛皮紙、報紙、植絨紙、素描紙)折成的睡蓮花、水盆、沙盆、土盆、以及實驗結果記錄表。

認識上述各種紙張。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的興趣。

1、出示一紙製的含苞待放的睡蓮。小朋友們想一想,紙製作的睡蓮會在沙裏、土裏、還是水裏開放?(幼兒猜想)

2、指導幼兒把睡蓮花分別放入裝有沙、土、和水的盆裏,仔細觀察。

請小朋友想一想紙做的睡蓮爲什麼能在水中開放呢?

(請幼兒講述後教師小結)

二、猜想活動

出示不同紙質的睡蓮,幼兒猜想。

指導語:請你們猜一猜,把這四種不同的紙製作的睡蓮同時放入水中,哪種紙做的睡蓮先開放呢?哪種紙做的睡蓮後開放呢?

三、幼兒實驗

指導語:請你們試一試,看結果和自己想得一樣不一樣?

講解記錄表:

不同紙質的睡蓮花 (白卡紙 、油光紙 、牛皮紙 、拷貝紙 )的`開放順序。

指導語:請你把看到的記在記錄表中,你看到那一朵第一名開了,就在它的下面寫上“1”,第二名開的寫上“2”,第三名開的寫上“3”,第四名開的寫上“4”。

引導幼兒把不同紙製作的睡蓮放入水中,仔細觀察,並把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

四、交流實驗結果:

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發現。

討論:爲什麼拷貝紙作的睡蓮第一名開呢?

小結:有的紙吸水性強,吸水的速度就快;有的紙吸水性弱,吸水的速度就慢;拷貝紙的吸水性比白卡紙、牛皮紙、油光紙的吸水性強,吸水的速度比白卡紙、牛皮紙、油光紙的吸水的速度快,所以拷貝紙作的睡蓮就第一名開了。

延伸活動:

爲幼兒設疑:把報紙、植絨紙、素描紙做的睡蓮和這四種紙做的睡蓮同時放在水裏,誰第一名開,誰最後一名開呢?

幼兒可以繼續在區域活動。

教學反思:

本次教育活動能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通過幼兒猜想,睡蓮在沙中和水中開放,幼兒發揮想象,激發幼兒的探究慾望,然後循序漸進,然後通過實驗驗證,幼兒睡蓮只能在水中開放,那麼,教師引導幼兒繼續探究,不同紙質的睡蓮開放的順序,猜想然後實驗驗證,使幼兒更加對不同紙的吸水性有了更深的瞭解。然後通過活動延伸,更好的激發了幼兒的探究興趣,非常圓滿的完成了教育目標。

小百科:睡蓮多年生水生草本;根狀莖肥厚。葉柄圓柱形,細長。

篇53:中班科學教案

設計意圖

夏天天氣熱,各種傳染疾病的害蟲也多,幼兒年齡又小,自我保護意識又差,因此,爲了讓幼兒初步掌握一些夏季防暑降溫的知識,懂得在炎熱的夏天保護自己,特設計了本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夏季要少吃冷飲。

2、簡單瞭解幾種防暑降溫的方法。

活動準備

1、自編故事:《嚕嚕變成冰激淋了》

活動過程

1、講故事《嚕嚕變成冰激凌了》,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和情節。

(1)根據故事情節提問:①天氣熱了,嚕嚕想用什麼辦法降溫?②嚕嚕吃了冰激淋發生了什麼事情?③小豬嚕嚕明白了一個什麼道理?

(2)引導幼兒討論,夏天吃過多的冷飲有什麼危害?

(3)教師小結:夏天不能吃過多的冷飲,要用正確的辦法來降溫。

2、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講述:夏天天氣熱了我們可以怎樣做?

(1)鼓勵幼兒說出各種防暑降溫的方法。

(2)教師小結:夏天天氣熱了,我們可以扇扇子、開空調、開風扇、吃適量的冷飲、吃乾淨的瓜果、喝綠豆湯、穿短袖衣衫、勤洗澡等來防暑降溫。

3、組織幼兒討論:夏天我們應該注意什麼?

教育幼兒夏季注意飲食衛生習慣,如,不要吃過多的冷飲,不要在高溫下活動,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或電風扇下睡覺,勤洗澡、洗手,主動多喝白開水,保持充足的睡眠,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不要用飲料解暑等。

活動延伸

日常生活中,家長和教師都要提醒幼兒用正確的方法來防暑降溫,同時提醒幼兒要勤洗手、洗澡等,注意夏季飲食衛生,謹防疾病。

附自編故事:嚕嚕變成冰激淋了

夏天天氣真熱啊,太陽火辣辣的照着大地,小狗趴在樹蔭下,伸着長長的舌頭直喘氣,小兔子扇動着長長的耳朵,水牛跳進河裏,把自己全部泡在了水裏,小豬嚕嚕趴在地上呼哧呼哧的喘氣,唉,天熱了真難受呀,想個什麼辦法涼快涼快呢?

突然,小豬嚕嚕爬起來飛快的向商店跑去,原來呀,他想出了一個讓自己涼快的好辦法——吃冰激淋!小豬嚕嚕來到商店才發現,冰激淋這麼多啊,有草莓味的,巧克力味的,奶油味的,還有彎彎的香蕉冰激淋,小豬嚕嚕每個品種都要了一個,他吃了一支又一隻,真過癮呀!

突然,小豬嚕嚕感覺自己的肚子變涼了,變硬了,緊接着,他感到自己渾身都僵了,他想大聲的喊,可是張不開嘴巴,他想動也動不了,肚子還很疼很疼,慢慢的`,小豬嚕嚕變成冰激淋了。

這時候,大象伯伯來商店買東西,發現昏迷的小豬嚕嚕,就趕緊把他送進了醫院,山羊醫生、熊醫生趕緊把小豬嚕嚕包在厚厚的棉被裏,又在他的肚子上放上一個大大的熱水袋,慢慢的,小豬嚕嚕醒過來了,他發現自己躺在醫院的病牀上,這時候,熊醫生溫和的對小豬嚕嚕說:“夏天雖然天氣熱,但也不能吃太多的冷飲,吃冰激淋不能防暑降溫的。”小豬嚕嚕難爲情的低下了頭,他明白了一個道理。

標籤:科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