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媽媽和寶寶小班教案【精品多篇】

媽媽和寶寶小班教案【精品多篇】

媽媽和寶寶小班教案 篇一

活動目標:

1、根據《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內容,按故事情節,並參照有關的繪畫資料,合作畫三、四張連環畫。

2、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學會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業。培養幼兒的集體觀念。

4、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5、鼓勵幼兒樂於參與繪畫活動,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熟悉故事情節。

2、教師的範畫。

3、幼兒在課外練習畫過魚、鴨子、鵝、烏龜等,有一定的基礎。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複述故事中的對話,幫助幼兒分析出故事中的主要情節。

2、請幼兒討論一下,這個故事可分成幾個畫面?每個畫面應該有什麼角色?

3、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範畫。

4、理解詞:連環畫。(我把這些畫按次序裝訂起來,就成了一本書,這種以圖畫爲主的書叫連環畫。)

5、提出要求:我們每一組小朋友一起來完成一本連環畫。以小組爲單位討論,自己畫哪一幅,要求每人都不一樣。並請個別幼兒說說:你選的是哪一幅?這幅畫需要畫哪些東西?

6、幼兒作業:幼兒根據自己的'選擇畫畫,教師巡迴指導,特別指出鴨子和鵝的區別。

7、講評:請畫同一幅畫的幼兒把畫放在一起,選出畫得較好的裝訂冊,加上封面成小型連環畫,放在圖書角上。

教學反思: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小班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發展還不成熟,教師在今後設計的活動中,可以從平面開始逐步過渡到立體,隨着孩子手部動作的不斷協調發展來增加操作材料的難度。

媽媽和寶寶小班教案 篇二

活動目標:

1、學習有節奏地朗誦兒歌,發準“生”、“裝”等字音。

2、通過傾聽和參與表演,感知、理解和記憶兒歌的內容。

3、能相互合作,積極、有序地邊表演邊朗誦兒歌。

活動準備:

1、毛豆莢、毛豆粒、薰豆、黃豆、紅豆、蠶豆等實物

2、不透明的小塑料袋

3、網上拉取的各種豆豆的圖片

活動組織:

一、導入活動。

1、師:小朋友,你見過哪些豆豆?它們都是什麼樣子的?

2、教師出示各種豆豆,主要引導認識蠶豆、青豆和黃豆,還有黑豆和紅豆。

二、引導幼兒觀察“豆媽媽”,感知兒歌中的角色。

1、教師手拿裝有各種豆子的不透明塑料袋,裝扮成秋媽媽,坐在幼兒的面前。

2、請幼兒猜一猜袋子裏裝着的是什麼東西?

3、教師邊做形體動作邊朗誦兒歌,幫助幼兒感知、理解兒歌的內容。

(在表演時要突出兒歌的朗誦)

三、教師提問,引導幼兒理解兒歌並練習發準字音。

1、發準“生”

2、發準“裝”

3、教師:請你們和秋媽媽一起來念兒歌。

四、教師指導幼兒邊玩遊戲邊朗誦兒歌。

1、教師以點兵點將的方式幫助幼兒分配好“豆娃娃”和“盤子”的`角色。

2、扮演“豆娃娃”的幼兒分別戴上頭飾藏在教師的大披風裏,扮演“盤子”的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表示盤子。

3、遊戲幾次,邊遊戲邊朗誦兒歌。

媽媽和寶寶小班教案 篇三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手指點畫的方法畫魚鱗。

2.在繪畫過程中,感知大點和小點以及點和麪的關係。

3.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4.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活動準備:

1.每組紅、黃、藍顏料各一盒,兩塊溼抹布。

2.幼兒每人一張紙(畫有大魚和小魚的輪廓)。

3.範畫一張,畫有不同動態的大魚和小魚。

活動過程:

一、幼兒認識“魚媽媽和魚寶寶”。

二、嘗試給“魚媽媽和魚寶寶”穿上漂亮的衣服。

1.教師示範手指點畫的方法:用大拇指點大點畫大魚身上的魚鱗;用食指點小點畫小魚身上的魚鱗。點出有規則的鱗片。

2.幼兒嘗試手指點畫的`方法。

師:我們把手指頭伸出來,用手指點一點,給大魚和小魚們穿上彩色的點點。

3.幼兒作畫。

幼兒在畫紙上進行手指點畫。引導幼兒在魚媽媽和魚寶寶身上點出大小不等和排列有規則的鱗片。

三、展示幼兒作品。

請幼兒相互欣賞自己的作品,教師作簡單評價並給予表揚。

活動反思與建議:

整個活動以遊戲貫穿,最後的結束部分讓所有幼兒送魚媽媽和魚寶寶去參加海底世界的舞會,讓幼兒體驗到了操作活動結束後所帶來的快樂。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喜歡美術活動。因爲太久沒有上課,對於課堂的把握不是很好,不過整個活動幼兒積極性很高,創作的作品也很漂亮。

媽媽和寶寶小班教案 篇四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動物媽媽和寶寶的生活方式及習性。

2、能說出喜歡的小動物的名稱,知道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

3、感受動物之間的親情。

活動準備

《小動物的媽媽》掛圖(見教具盒)。

《動物寶寶》遊戲卡(見教具盒)

《找媽媽》操作單(見幼兒操作包)

活動與指導

談話

1、出示《小動物的媽媽》掛圖,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教師:看一看,圖上都有誰呀?

2、操作《動物寶寶》遊戲卡,幫助小動物找到自己的媽媽。

教師:小貓找不到媽媽了,很着急,你能幫幫它嗎?

還有一些小動物也着急了,我們幫它們找一找媽媽吧。

辨認

1、幼兒觀察、區分動物幼年和成年時候的不同。

教師:小貓和貓媽媽長得一樣嗎?它們有哪些一樣的。地方?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小袋鼠和袋鼠媽媽長得一樣嗎?

小雞和雞媽媽長得一樣嗎?雞媽媽的頭上有什麼?

2、引導幼兒觀察、區分青蛙和蝌蚪的不同。

教師:青蛙媽媽的寶寶不見了,你們知道青蛙媽媽的寶寶是誰嗎?

它的寶寶就藏在我們的教室裏,我們把它找出來吧。

小蝌蚪和青蛙長得一樣嗎?

交流

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知道的動物寶寶和媽媽。

教師:你還見過哪些動物寶寶和媽媽?

它們和媽媽長得一樣嗎?

操作

請幼兒幫助《找媽媽》操作單中動物寶寶找到自己的媽媽。

活動建議

本活動在幼兒對動物有一定認知經驗的基礎上開展的。通過辨認一些動物寶寶和媽媽,初步瞭解他們的不同特點,感受動物寶寶與媽媽之間的親情。

活動前,教師可通過收集圖片、故事如《小蝌蚪找媽媽》等多種方式豐富幼兒的經驗。活動中,教師應引導幼兒從不同的角度區分動物成年與幼年的不同,如個頭大小、尾巴長短、皮毛顏色等,併爲幼兒提供充分交流的機會。在進行青蛙與蝌蚪時可藉助故事情節,引導幼兒說出青蛙的特徵。活動後,可請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有關動物寶寶和媽媽的圖片;飼養讓小動物,讓幼兒萌發愛護動物的情感。

此外,本活動的操作環節,也可利用區域活動時間完成。還可在美工區提供《蛋寶寶穿新衣》操作單,引導幼兒進行塗畫與裝飾,完成作品。

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孩子們都充滿了熱情,教學中幼兒從什麼都不知道到幾乎成了一個小博士的自豪和自信,而更重要的是他們學會了學習。使幼兒不僅知道動物的出生方式, 還了解了什麼是卵生動物,什麼是胎生動物,很好的達成了教學目標。

媽媽和寶寶小班教案 篇五

活動目標

初步瞭解動物的兩種基本出生方式——卵生、胎生。

能按照兩種不同的出生方式給動物分類。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安靜傾聽同伴的講話,並感受大家一起談話的愉悅。

教學重點、難點

知道區分動物是卵生還是胎生。

活動準備

卵生動物視頻。

卵生動物、胎生動物圖片若干,字卡各一張。

繪畫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二、利用課件,瞭解“卵生動物”和“胎生動物”。

(一)瞭解卵生動物。

(1)有一隻小鳥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你們知道小鳥遇到了誰嗎?(播放課件)

(2)看完後請孩子說說小鳥遇到了誰?(母雞媽媽和烏龜媽媽)

(3)母雞媽媽在幹什麼呢?你們知道雞寶寶是怎麼生出來的嗎?

(4)烏龜媽媽又在幹什麼呢?

(5)你們還知道哪些動物寶寶是從蛋裏孵化出來的?

(6)師小結:有些動物寶寶如雞、鴨、烏龜等,是通過媽媽下蛋,再從蛋裏孵化出來的,這些動物有個共同的名字叫“卵生動物”。(出識字卡“卵生動物”)

(二)瞭解胎生動物。

(1)這裏還有一些動物,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動物是不是都是從蛋裏孵化出來的呢?(出示圖片:大象、獅子、孔雀等)

(2)師小結:有些動物寶寶如貓、獅子、大象等,是媽媽直接生出來的,這些動物也有個共同的名字叫“胎生動物”。 (出示字卡“胎生動物”)

(3)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是胎生動物嗎?

三、遊戲:幫動物寶寶找家。

(1)教師:遊戲活動前兩個動物分類提醒孩子:它是誰?是卵生動物還是胎生動物呢?請把它送回家!

(2)教師:這裏有一些動物寶寶,天快黑了,它們卻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小朋友能不能幫幫它們,找到它們的家呢?

(3)教師:出示動物卡片,請小朋友按“卵生動物”“胎生動物”分類粘貼。

四、談話:小朋友們是卵生還是胎生?

小結:小寶寶要在媽媽肚子裏住上10個月,媽媽非常的辛苦。所以我們要愛自己的媽媽,也要愛動物媽媽和寶寶。

請孩子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畫下來,送給媽媽並告訴媽媽它是“卵生動物”還是“胎生動物”。

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孩子們都充滿了熱情,教學中幼兒從什麼都不知道到幾乎成了一個小博士的自豪和自信,而更重要的是他們學會了學習。使幼兒不僅知道動物的出生方式, 還了解了什麼是卵生動物,什麼是胎生動物,很好的達成了教學目標。

媽媽和寶寶小班教案 篇六

活動目標:

1.能區別“1”和“許多”,並會用“1”和“許多”表述。

2.理解“1”和“許多”之間的關係。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雞媽媽頭飾;香蕉若干;糖果若干;大籃一個;課件。

活動過程:

一、以情境引入,發現“1”和許多;

1.出示一隻雞媽媽的頭飾,師:今天我雞媽媽要帶小雞們到小熊家做客,你們看,有幾隻雞媽媽,幾隻小雞?引出一隻雞媽媽,許多隻小雞。

2.教師帶小雞到小熊家,邊走邊念兒歌:一隻雞媽媽,許多小雞,搖搖擺擺去哪裏?一隻雞媽媽,許多小雞,要去小熊的`家裏。小熊小熊忙不停,忙着準備送大禮。

3.師:小熊家到了,現在我們一起來參觀小熊家吧。播放課件,請幼兒觀察家裏的擺的食物。例如:家裏有一個大蛋糕,許多小蛋糕。一個紅色杯,許多個綠色杯?

二、創設情境“小雞們送禮物”知道一個一個實物組成許多實物。

1.師:小雞到小熊家做客有沒有帶禮物呢?幼:有,帶了香蕉。師:雞媽媽也帶了一個香蕉要送給小熊,那你準備幾香蕉要送給小熊呢?幼:我準備一香蕉要送給小熊。

2.師:那我們現在就一起來把準備好的香蕉送給小熊吧。請幼兒動手送香蕉,並幼兒嘗試說:我送一個香蕉給小熊。

3.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4.教師小結:小雞每人只送一個香蕉給小熊,但是一個一個香蕉合在一起就變成許多個香蕉。小熊收到許多香蕉真是太感謝小雞了。

三、遊戲“小熊送禮物”知道許多實物可以分成一個一個的實物。

1.師:小熊也準備了禮物要送給小雞們,你們看。(出示棒棒糖)師:這裏有幾根棒棒糖啊?幼:許多棒棒糖。師:小熊爲什麼要準備許多根棒棒糖?幼:因爲要分給每一隻小雞。

2.師:小熊要把許多根棒棒糖送給小雞,每隻小雞隻能拿一根棒棒糖,請幼兒拿棒棒糖並嘗試說:我拿一根棒棒糖。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4.教師點評幼兒操作結果。師小結:小熊把許多根棒棒糖一根一根的送給了小雞,每隻小雞們都收到了一根棒棒糖。

活動結束:

時候不早了雞媽媽要帶小雞回家去了。自然結束。

教學反思:

老師在課前首先吃透教材,根據幼兒年齡特點來設計教學方法,課後還要善於認真反思,找出不足,進行完善,提高教學水平。在小班數學《認識“1”和“許多”》的教學中,我根據小班幼兒生活經驗不豐富,參與活動時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點,在教學活動中採用讓幼兒直接參與的情景教學方法,讓幼兒在有趣、直觀、形象的情景中,始終以角色身份參與遊戲。既符合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又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有趣的遊戲中體驗並感知了“1”和“許多”,引起幼兒對數的好奇和探索興趣,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媽媽和寶寶小班教案 篇七

活動目標

1、鍛鍊幼兒不怕涼的意志,感受在秋風中體育遊戲的快樂。

2、鍛鍊幼兒聽口令跑的能力,讓幼兒懂得遵守體育遊戲規則。

活動準備

1、音樂:風

2、樹葉的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扮演風媽媽,幼兒扮演葉寶寶,一起欣賞兒歌《秋風吹》。

風媽媽請葉寶寶在指定的範圍內(圓圈裏)學小蝴蝶的樣子飛一飛。

二、展開

1、教師引出新遊戲《風媽媽和葉寶寶》。

今天風媽媽帶着葉寶寶們一起來做遊戲,名字就叫《風媽媽和葉寶寶》。

(1)教師教授兒歌:“葉寶寶,快站好,叫到誰,誰就跑。”

(2)講述遊戲規則:

風媽媽和葉寶寶一起念兒歌,唸完後,風媽媽隨意點幾個小朋友的名字,叫到誰,誰就聽口令按指定的地方跑。如:叫到童童和妞妞,風媽媽說:“童童、妞妞,摸摸大樹快回來。”兩個小朋友聽到後,跑向大樹摸一摸,再跑回原來的位置。

2、遊戲:《風媽媽和葉寶寶》

(1)提出要求,要遵守遊戲規則:叫到誰,誰才按照風媽媽說的地方跑;沒叫到的,要站在原地不能動,否則就是違反遊戲的規則。

(2)教師發令:摸摸大樹、摸摸小房子、摸摸滑梯、摸摸柵欄等。

3、加大遊戲難度,要求幼兒站在圓圈上按同一個方向聽口令跑

(1)教師講解遊戲規則:

小朋友站在圓圈上,風媽媽叫到葉寶寶時,葉寶寶就圍着圓圈按同一個方向跑。如果他們跑的方向不一樣,就會相撞。這兩個葉寶寶要按照同一個方向,圍着我們站的圓圈跑一圈,然後跑回自己原來的'位置,找到你原來的小夥伴。

(2)實際遊戲示範:請幼兒站到圓圈上,一臂距離散開,以順時針的方向,找兩名幼兒做示範,熟悉遊戲的新規則。

4、反覆進行遊戲5~6遍,在幼兒熟練的基礎上,可增加幼兒跑的數量。

三、結束

秋天可真美,葉寶寶想不想跟着風媽媽去秋遊?教師帶領幼兒學小蝴蝶的樣子輕輕的飛,慢慢的跑回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