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最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最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最新蘇教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根據數位順序的數級正確地寫出億以上的數。

2、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會進行簡單的概括、推理。

教學重點:掌握億以上數的寫法。

教學難點:每級中間或末尾有0的數的寫法。

教具準備:小黑板、投影片、數位表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學時間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複習6′ 1、萬以內的數是怎樣寫的?請寫出下列各數:

四千零七十 七百八十 四千零三

2、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1、學生在自備本上寫數後交流。

新課 22′ 一、教學例2:

1、板書:三億 三十億九千萬 七千零三億零二十萬。問:這些數怎樣寫?

2、問:這些數的位在哪位上?萬位上是幾?其它數位分別是幾?怎樣寫?板書:

三億寫作300000000

三十億九千萬寫作3090000000

七千零三億零二十萬寫作700300200000

3、想一想:整億的數怎樣寫?

4、重點分析“七千零三億零二十萬”這一中間有零數的題型

5、練習:做一做中的練習。

1、學生試寫。

2、學生根據自己的寫法回答。

3、學生歸納:有多少億,就在億級上寫多少,再寫8個0。

4、學生練習。

蘇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掌握將整萬的數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的方法,能正確地改寫整萬的數。

●掌握將非整萬的數用四捨五入法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近似數的方法,能正確地略寫非整萬的數。

●理解、掌握四捨五入法的含義,並能正確運用。

●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增強學生的科普知識,擴大學生的視野。

重點:大數的改寫和略寫。

難點:將非整萬的數用四捨五入法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近似數。

教具:多媒體課件、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用幻燈出示下面題目。

1、寫出下面各數

一百二十萬二千三百 二百零四萬五千 三千零二十萬零六百八十 五千八百萬零七百 三百六十四萬八千

2、讀一讀下面各數。

2000000 3500000 10200000 86000000

二、講授新課

1、教學例5。

(1)出示掛圖或電腦課件展示人體血液的構造,介紹紅細胞、白細胞的作用。

說明在一滴血液中含有多大數目的紅細胞和白細胞,教師出示板書。

一小滴血含有:紅細胞:5000000個 白細胞:10000個。

(2)讓學生讀一讀這兩個數。再看看這兩個數有什麼特點。

學生交流後,教師說明:這兩個數都是整萬的數。什麼是整萬的數呢?

像:20000 350000 1000000 1020000都是整萬的數。

像:20035 356000 1000005 1025600都是非整萬的數。

(3)明確告訴學生:在生產、生活中人們爲了方便讀寫,常常將萬後面的4個0省略掉,換成一個萬字。用萬字來代替數末尾的4個0,這樣就把整萬的數改寫成了以萬作單位的數。

(4)改寫。

板書出示:500|0000個 =500萬個

強調:把個級的4個0省略掉,在500後面寫上萬字。這樣照樣讀作:五百萬個。

想一想:10000個=1萬個。先讓學生來說,然後教師添上板書1。

(5)即時嘗試。

把下面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180000 300000 18000000

學生獨自改寫。教師巡視,觀察學生是否記住寫萬字,並當作要點進行強調。

2、教學例6。

(1)電腦課件展示太陽和地球圖,讓學生觀察、收集消息,瞭解太陽和地球的大小關係。

(2)讓學生讀出太陽和地球的直徑分別是多少,並說一說太陽的直徑是地球的多少倍。這時學生感到直接說出這兩個大數之間的倍數關係比較困難。

(3)啓發學生想到:用萬作單位的數進行比較會比較方便。

(4)觀察這兩個數有什麼特徵?

通過觀察學生髮現這兩個數都是非整萬的數,很顯然我們不能想例5那樣將它直接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那怎麼辦呢?

(5)介紹四捨五入法及如何用四捨五入法將非整萬的數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

教師:有一種求近似數的方法叫做四捨五入法,什麼是四捨五入呢?如:12756用四捨五入法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

①找準萬位上的數。板書:12756

②看萬位右邊第一位上的數,是2。

③說明:根據四捨五入法規定,像這樣小於5,把它和右邊的數全捨去,改寫成0。

板書:1275610000。

說明:因爲得出的是近似數,所以必須用,不能用=。

④再把10000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板書10000=1萬(說明:這裏兩個數是相等的,只能用=)

想一想:這樣將1389000用四捨五入法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近似數。

先讓學生嘗試練習,然後教師再逐步引導。

①找準萬位上的數:1389000

②看萬位右邊的第1位上的數。大於5向前進1,再把它和右面的數全捨去,改寫成0。

板書:13890001390000

③再把板書1390000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

板書:1390000=139萬

教師:太陽的直徑是地球的多少倍?

⑺即時嘗試

把下面的數用四捨五入法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 1264008 1328543 1209000

先由學生嘗試練習,然後教師講評,如果學生直接略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也可以,但要強調加上。

如:1264008126萬 1328543133萬

三、課堂活動

1、課文第14頁的做一做。

通過練習,一方面是讓學生用剛學到的知識進行改寫,進一步掌握新知;一方面通過提供的有關地理知識素材,使學生了解我國的地理知識,擴大視野。

2、課文第15頁的做一做

通過讓學生分別求出同一個大數的不同的近似數,練習使用四捨五入求近似數,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近似數的理解。

四、鞏固練習

課文練習二的第3~8題。

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篇三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7~88頁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線、角的概念,比較熟練地度量線段和角,培養

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

量角器、直尺。

教學過程

一、複習直線、射線和線段

L請學生畫一條3釐米長的線段,再畫一條射線、一條直線。

提問:從線段怎樣得到射線?從線段怎樣得直線?

射線能量出長度嗎?直線呢?

2.練習十四第1題。

(1)小組交流、討論,並說說它們各有什麼特點?

(2)指名彙報。

(3)提問:線段、射線、直線有什麼相同點?有什麼不同點?

線段和直線有什麼關係?

3.練習十四第2題。

(1)學生試着練習。

(2)小結:經過4點中的任意兩點畫一條直線,最多可畫6條,如果經過4點只能畫一條直線,那麼這4個點肯定是在同一條直線上。

二、複習角的認識

1.提問:怎樣的圖形叫做角?你認識了哪些角,能舉例說說嗎?

2.把學過的角按一定的順序排起來。

3.提問:什麼叫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和周角?

4.練習十四第4題。

(1)學生觀察鐘面後,先說說鐘面上的分針從12起各轉動了幾分?

再說說形成的角是什麼角及其度數。

(2)說明:分針從12起轉動不滿15分,形成的。角是銳角;轉動15

分就形成直角;轉動30分就形成平角;轉動1小時就形成周角。

5.練習十四第5題。

(1)按圖示,同學們將正方形紙折一折,再展開。

(2)完成之1、/2、/3度數的填寫。

(3)提問:直角和平角有什麼關係?直角、平角和周角有什麼關係?

(4)再按圖示將正方形紙中一個直角等分折成3折。

說說自己的發現,並算算圖中三個角的度數。

6.提問:你怎樣知道一個角的大小?用量角器量角時要注意什麼?

(1)練習十四第6題。

學生先估計角的大小,再用量角器量一量,看估計的是否差不多。

(2)練習十四第8題。

①學生先填寫出八個方向。

②同桌兩人活動:量任意兩個方向之間的夾角。

7.提問:如何用量角器畫指定的度數的角?

完成練習十四第9題。

三、思考題

先自己想方法,再組織彙報交流,可以通過測量,也可以通過推理比較。

四、作業

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蘇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使學生經歷積的變化規律的發現過程,感受發現數學中的規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嘗試用簡潔的語言表達積的變化規律,培養初步的概括和表達能力。

●初步獲得探索規律的一般方法和經驗,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

教學用具:投影儀、計算器、寫有試題的作業紙

教學過程:

一、研究兩數相乘,其中一個因數變化,它們的積如何變化的規律

1、兩數相乘,其中一個因數擴大若干倍時,積怎麼變化。完成下列兩組計算,想一想發現了什麼?

62=( ) 8125=( )

620=( ) 24125=( )

6200=( ) 72125=( )

(1)組織小組交流,讓每一個學生先把在上面算式中獨立發現的規律說給同伴聽。學生也許是就題說題,如,左邊一組算式,發現的規律是:20是2的10倍,120也是12的10倍;右邊一組算式,發現的規律是:24是8的3倍,3000也是1000的3倍。

(2)組織全班交流。在小組交流基礎上,引導學生根據上面算式中積隨因數變化的情況,將發現的上述規律用一句話概括出來:兩數相乘,當其中一個因數擴大若干倍時,積也擴大相同的倍數。

2、兩數相乘,其中一個因數縮小若干倍時,積又怎麼變化。

(1)請學生完成下列兩組計算,想一想發現了什麼。

804=( ) 25160=( )

404=( ) 2540=( )

204=( ) 2510=( )

(2)引導學生討論上面算式中積隨因數變化的情況,與第(1)組算式的討論過程相同,最後引導學生概括:兩數相乘,當其中一個因數縮小若干倍時,積也縮小相同的倍數。

3、整體概括規律

問:誰能用一句話將發現的兩條規律概括爲一條?

引導學生將發現的兩條規律概括爲一條,並用簡潔的話語表示出來:兩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或縮小)若干倍,積也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

4、驗證規律

(1)先用積的變化規律填空,再用筆算或計算器驗算。P59、3

(2)舉例說明積變化規律。各寫兩組算式,一組3個,展現積分別隨一個因數擴大、縮小的變化情況。

5、應用規律。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練習九第1、2、4題

二、研究兩數相乘,兩個因數都發生變化,它們的積變化的規律。

(1)獨立思考,發現規律:

①請學生完成下列計算,並在組內述說自己發現的規律

1824= 10545=

(182)(242)= (1053)(453)=

(182)(242)= (1055)(455)=

②組織全班交流,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髮現的規律,然後指導學生用數學語言進行概括。

(2)應用規律解決問題:

①在○中填上運算符號,在□中填上數

2475=1800 36104=3744

(24○6)(756)=1800 (364)(104○4)=3744

(24○3)(75○□)=1800 (36○□)(104○□)=3744

②一個長方形的面積是256平方釐米,如果長縮小4倍,寬擴大4倍,這個長方形就變成了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它的邊長是多少?

蘇教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篇五

教學內容:

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課文第33頁的內容及第34頁的“練一練“)

教學重點:

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

能正確、合理地對數據進行估算

教學關鍵:

聯繫實際,靈活處理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能應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估算。

2、能與同學交流自己估計的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品格,形成積極、主動的估算意識。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儀

學具準備:

同桌準備一張報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實物投影呈現圖片。

略。(圖片可以是課文主題圖,也可以自選)

教師:你知道這是什麼建築物嗎?你有什麼感想?你想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2、提出問題。

教師:你能估算這個體育場的座位數嗎?

二、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1、讓學生認真觀察體育場座位排列情況,估一估這個體育場能坐多少人。

(1) 獨立思考,估算整個體育場座位數;

(2) 小組交流,讓每個同學都在小組中說一說自己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結果數據。

(3) 由小組派代表反饋交流結果。

由於圖中沒有具體數據信息,也沒有呈現體育場的四周看臺,所以學生的回答不可能得到較準確的數據結果,只要有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師就應該予以肯定。

學生1:從圖中看出每小塊看臺大概有50個座位,這個體育場可能有30個看臺,大約有1500個座位;

學生2:把體育場分東、西、南、北四個方位,每個方位大約坐1000人,4個方位,大約坐4000人;

學生3:體育場的每一排座位數大允是2000人,估計這個體育場有30排,大約共6000個座位。

以上估算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教師都應該予以肯定和表揚,讓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悅。

2、出示具體看臺數據,進行估算。

(1) 幻燈呈現

這個體育場共有28個看臺,如果每個看臺的座位數相同,你能估計出這個體育場的座位數嗎?

(2) 理解數量關係,列出解答版式。

引導提問:①這個體育場一共有多少個看臺?

②每個看臺有多少個座位(根據課文插圖,說出準確數)?

③整個體育場的座位數可以用什麼算式表示?

從而板書:12×6×28或72×28

(3) 估算版式結果。

一般情況下,學生把72看成70、28看成30來估算。

即:70×30=2100

(4)小結:一般情況,估算時是根據“四捨五入”法把數據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數,方便計算。

三、課堂活動

課文第34頁“練一練“的第1題。

題中要求估計一張報紙一個版面的字數,學生有多種方法,可以將報紙折一折或圈出一塊,在知道這一塊的字數的基礎上再得到整版的字數,也可以數一數某一行的字數與總行數,然後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數。

四、鞏固練習

課文第34頁“練一練”的第2-4題。

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根據數位順序的數級正確地寫出億以上的數。

2、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會進行簡單的概括、推理。

教學重點:

掌握億以上數的寫法。

教學難點:

每級中間或末尾有0的`數的寫法。

教具準備:

小黑板、投影片、數位表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複習6′

1、萬以內的數是怎樣寫的?請寫出下列各數:

四千零七十七百八十四千零三

2、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1、學生在自備本上寫數後交流。

新課22′一、教學例2:

1、板書:三億三十億九千萬七千零三億零二十萬。問:這些數怎樣寫?

2、問:這些數的位在哪位上?萬位上是幾?其它數位分別是幾?怎樣寫?板書:

三億寫作300000000

三十億九千萬寫作3090000000

七千零三億零二十萬寫作700300200000

3、想一想:整億的數怎樣寫?

4、重點分析“七千零三億零二十萬”這一中間有零數的題型

5、練習:做一做中的練習。

1、學生試寫。

2、學生根據自己的寫法回答。

3、學生歸納:有多少億,就在億級上寫多少,再寫8個0。

4、學生練習。

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篇七

教學設計:

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探究平行四邊形的特徵,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本節課以“活動”爲基礎,組織學生“經歷”探索平行四邊形特徵的過程,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藉助直尺、剪刀、活動角等工具,通過剪一剪、量一量、比一比、畫一畫、折一折等方法研究平行四邊形的特徵,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在探究活動中,尊重學生獨立思考的成果,鼓勵學生想出多種研究方法,儘量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課堂上讓學生進行彙報交流、活動反饋,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思維過程,讓學生學會怎樣研究問題,怎樣解決問題,從中發現數學規律,使學生逐步從“學會”到“會學”,最後達到“好學”的美好境界。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國小數學第五冊第37—40頁。

教學目的:

探索平行四邊形的特徵,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知道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的特性。

通過動手操作與實驗,讓學生在做中學,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及初步的空間觀念。

創設互相協作的學習情境,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探索平行四邊形的特徵。

教學準備:

課件;平行四邊形圖片;釘子板、七巧板、剪刀、平行四邊形圖片、小棒。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小朋友,你們覺得我們的學校漂亮嗎?今天陳老師帶大家去參觀一所漂亮的學校好嗎?現在我們就一起去參觀這所學校。

(出示課件)

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所學校,你能找到哪些圖形朋友?

(根據學生的發言課件出現長方形、正方形及平行四邊形圖片。)

小朋友找的這些圖形中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現在陳老師想來考考你們,(課件)這是剛纔小朋友找到的長方形,你能說說長方形有什麼特點嗎?

生:長方形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師:現在老師要來變個魔術,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這個長方形變成了什麼圖形?(平行四邊形)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這位圖形朋友。

(板書課題)

請小朋友再觀察一遍,長方形變成了平行四邊形,你還發現了什麼?你認爲平行四邊形的邊和角有什麼變化?

生1:我發現了長方形的一組對邊變傾斜了,它們的對邊還是相等的。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

生2:我發現了平行四邊形有兩個鈍角和兩個銳角。

師:剛纔小朋友通過觀察發現了平行四邊形的這些特點,但這是用眼睛看的,是不是準確呢?你們想通過做實驗來驗證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驗證平行四邊形的特點。

探索平行四邊形的特徵。

實驗要求:籃子裏有一些平行四邊形,你們可以藉助剪刀、直尺、三角板、活動角等工具,想辦法來驗證平行四邊形的特點,看能不能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其它祕密,比一比哪一組想出來的方法最多?

小組實驗。

彙報:小組派代表說說你是用什麼辦法驗證平行四邊形的特點?

生1:我用筆把平行四邊形的一條邊畫在紙上,再用它的另一條對邊去比,發現了兩條對邊重合在一起,另外一組對邊我也用相同的辦法去做,我們發現了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

師:真聰明,真是一個好辦法。

生2:我用剪刀把平行四邊形的一條邊剪一條細線下來,再用這條細線去和它的對邊相比,發現這兩條邊重合在一起,我也發現了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

師:另外一組對邊也用相同的方法證明相等,是嗎?(生:對)真棒,誰還有不同的方法?

生3:我用尺子量,也發現了對邊相等。

生4:我用剪刀沿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剪下來,變成了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把兩個三角形重合在一起,我發現了它的對邊相等,一組對角也相等。

師:太棒了,這種方法不僅能證明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板書:對邊相等),還發現了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誰還發現了平行四邊形的角的特點?

生5:我用活動角先量平行四邊形的一個角,再去量另一個對角,發現它的對角相等。

生6:我用剪刀把平行四邊形的一個角剪下來,把這個角和它的對角比,發現兩個角重合在一起,另個一組對角也用相同的方法來做,我們發現了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

師:能想出這麼棒的辦法來,真不簡單。

生7:我用鉛筆把一個角畫在紙上,再拿它的對角來比,它們也一樣大。

師:這個辦法真不錯。

(板書:對角相等)

小結:小朋友可真了不起,先觀察推測出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再自己動手做實驗,驗證並發現了平行四邊形的這些特點,現在誰能用自己的話完整地說一說平行四邊形的特點?

生: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對角相等。

師:看來小朋友已經和平行四邊形交上朋友了,現在老師想來考考大家,請看屏幕(課件):下面哪些圖形是平行四邊形?

(老師隨意指到一個圖形)如果你認爲是平行四邊形小朋友就做這個手勢,如果不是平行四邊形,小朋友就做這個手勢,比一比哪個小朋友的反應最快?

圍平行四邊形。剛纔小朋友不僅反應快,而且判斷準確,真了不起,下面我們再來做一個遊戲,每個小朋友在釘子板上圍出兩個不同的平行四邊形,邊圍邊想圍平行四邊形時要注意什麼?

哪個小朋友願意上來展示自己圍的平行四邊形的?你能介紹一下你是怎麼圍的嗎?第三條邊你是怎麼圍的?

用七巧板拼出平行四邊形。

小朋友喜歡玩七巧板的遊戲嗎?

蘇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篇八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30-31頁。

教學過程:

一、創設購物情境,自主解決問題

(課件出示P30主題圖)星期天,小軍和小晴一起來到商店,想買一些學習用品。你們仔細觀察,商店裏都有哪些學習用品?它們的單價各是多少?

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結 合你的購物經驗,你能提出一步計算的問題嗎?

一生提出問題,全班同學口答。

【設計意圖:數學源於生活。呈現學生熟悉的購物情境,提出數學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二、探討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1.課件出示:小軍說:“買3本筆記本和一個書包,你們能幫我計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錢嗎?”

2.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

絕大部分學生會進行分步列式,也可能會出現個別學生列出綜合算式的情況。此時先讓分步列式的同學彙報,教師相應板書

先算3本筆記本多少錢?

5×3=15(元)

再算一共多少錢?

15+20=35(元)

3.提問: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錢”,先要算出什麼?

你們能不能把剛纔這兩個算式合併成一個算式呢?

給學生嘗試列出綜合算式的時間和空間,允許討論和交流,然後板書:5×3+20

4.(教師手指5×3+20)像這樣的算式,它是由兩個算式合在一起的一道兩步算式,我們叫它綜合算式。在這個綜合算式裏,5×3的積表示什麼?20又表示什麼?在計算時要先算哪一步?得數是多少?這個得數表示什麼意思?

指出:在計算綜合算式時,爲了看清楚運算的過程,一般都要寫出每次計算的結果,用遞等式表示。這一步可以這樣寫:在第二行先寫上等號(爲便於第二行的算式與第一行的算式對齊,第二行的等號要寫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寫上第一步的得數,還沒計算的一步要照抄下來。

板書如下(邊板書,邊說明書寫位置)

5×3+20

=15+20

提問:接下來算什麼?得數是多少?該怎麼寫?

指出:第二步要再寫等號,等號與上面的等號對齊,然後在等號後面寫出得數。

根據學生回答,完成板書。

5×3+20

= 15+20

=35(元)

5.提問:如果我們把綜合算式列成這樣:20+5×3,可以嗎?

讓學生明確: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錢,就是把一個書包和3本筆記本的總價合起來,所以符合題意,是可以的。

在這個綜合算式裏,要先算哪一步?得數是多少?爲什麼也要先算5×3?

讓學生自己仿照上面的書寫格式進行脫式計算,教師巡視,捕捉錯誤資源。

可能出現的脫式計算有

①20+5×3

=15+20

=35(元)

②20+5×3

=25×3

=75(元)

③20+5×3

=15

=35(元)

④20+5×3

=20+15

=35(元)

6.出示學生作業,並逐一講評。

引導學生思考:通過這道綜合算式的計算,你認爲在脫式計算時要注意什麼?

7.比較5×3+20和20+5×3

=15+20 =20+15

=35(元) =35(元)

你有什麼發現?學生討論交流。

小結: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裏,無論乘法在前還是乘法在後,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這樣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運算,通常叫混合運算。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怎樣進行混合運算。(板書課題:混合運算)

【設計意圖:數學課是抽象的,有時甚至是乏味的,尤其是計算課。爲了激發學生興趣,本環節設計中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和時間,這樣學生參與的時間就多,學生髮表的觀點就多,學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滿足。】

三、探討合有乘法和減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1.談話:同學們真愛動腦筋,幫助小軍解決了問題,小軍謝謝你們。(同時課件出示:小晴說:我也想請你們幫忙,我買2盒水彩筆,付了50元,誰能幫我計算出“應找回多少元”呢?)

誰先說說準備怎麼來解決這個問題?

2.學生獨立列出綜合算式,再把自己的解題思路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你們是怎樣列出綜合算式的?爲什麼麼?

談話:這道題含有哪些運算?與前面的綜合算式比較有什麼不同?應該怎樣計算?現在你能用脫式進行計算嗎?

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指導,捕捉錯誤資源。

可能出現的脫式計算有

①50-18×2

= 50-36

=14(元)

②50-18×2

=32×2

=64(元)

③50-18×2

=36

=14(元)

④50-18×2

=36-50

=14元)

根據學生的計算情況,相應進行討論評價。

3.提問性小結: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減法的混合運算中,我們在脫式計算時要注意些什麼?要按什麼順序進行計算?

蘇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可以列綜合算式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並初步認識綜合算式;初步掌握含有乘法和加、減法的兩步計算式題的運算順序,並能按順序正確計算。

2、知道混合運算兩步計算式題的書寫格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讓學生初步理解綜合算式的含義,掌握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含有乘法與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幫助學生理解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應先算乘法及遞等式書寫格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到文具店買過文具用品嗎?(出示教科書第30頁主題圖)今天,老師帶大家一起來逛逛文具店,店裏的商品可真不少!請同學們認真看一看,商店裏有哪些商品?它們的單價各是多少?

師:星期天,小軍和小晴也一起到商店買學習用品。他們要買什麼呢?

(出示問題)小軍說:“我買3本筆記本和1個書包,一共用去多少錢?”

【設計意圖:中年級的學生開始對“有用”的數學感興趣。呈現學生熟悉的購買學習用品的情境,能使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數學是有用的,必要的,是有意思的,從而願意並且想學數學。】

二、解決第一個問題

1、師:大家願意幫忙嗎?在練習本上列式算一算吧。(絕大部分學生會分步列式解答,也可能出現個別學生列出綜合算式解答的情況)

2、學生板演 5×3=15(元)15+20=35(元)

師:大家看這位同學做的對嗎?誰來說說是怎麼想的?(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3、認識綜合算式。

師:觀察上面的算式,在解決小軍用去多少錢的問題時,用了幾步計算?

生:兩步。

師:也就是用了兩個算式。

師:像同學們這樣,求“一共用去多少錢”分別列了兩個算式,一步一步地去解答,我們把這種方法叫“分步解答”,這兩個算式叫“分步算式”。(板書:分步算式)

師:同學們,你能把這兩道分步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道算式嗎?在練習紙上試一試。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5×3+20或20+5×3(手指5×3+20)像這樣的算式,它是由兩個算式合在一起列成的一道算式,這種算式叫做綜合算式。(板書:綜合算式)

【設計意圖:先引導學生分步解決問題,充分感受數量之間的關係,然後引導學生把分步算式合併成綜合算式。這樣分層推進,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綜合算式與相應的分步算式之間的內在聯繫,感受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而且有利於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思考和探索。】

4、教學綜合算式的脫式過程。

師:在這個綜合算式裏,5×3的積表示什麼?20又表示什麼?在計算時要先算哪一步?得數是多少?這個得數表示什麼意思?

引導學生在交流中明白:在計算綜合算式時,爲了看清楚運算的過程,一般都要寫出每次計算的結果,用遞等式表示。第一步可以這樣寫:在第二行先寫上等號(爲便於第二行的算式與第一行的算式對齊,第二行的等號要寫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寫上第一步計算的得數,沒有計算的部分要照抄下來。板書如下:

5×3+20

=15+20

師:接下來算什麼?得數是多少?

引導學生在交流中明白:第二步要再寫等號,等號與上面的等號對齊,然後在等號後面寫出得數。根據學生的回答,完成板書。

5×3+20

=15+20

=35(元)

5、認識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分步算式和綜合算式,看看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學生小組討論)

引導學生交流,使學生明白:不論是分步算式,還是綜合算式,要解決這個問題,都要先求出3本筆記本的錢數,再加上1個書包的錢數。不同的是分步算式列出了兩個獨立的一步算式,一個是乘法算式,一個是加法算式;綜合算式是把這兩個獨立的算式綜合成一個算式。像這樣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運算的算式,通常叫混合運算。這節課我們就一塊來研究混合運算。板書課題:混合運算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逐步把計算過程寫下來,重視對混合運算書寫格式進行指導,既便於學生看清楚運算的步驟和每次計算的結果,又能促進學生自覺按格式規範書寫,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解決第2個問題

1、師:小晴也想請你們幫個忙,願意嗎?(出示問題)小晴說:我買2盒水彩筆,付了50元,誰能幫我計算出“應找回多少元”?

2、師:怎樣求出“應找回多少元”?綜合算式怎樣列?(學生在自己的練習本上嘗試解答)爲什麼這樣列式?根據學生回答板書:50-18×2

3、討論綜合算式的脫式過程。

師:這道綜合算式應先算哪一步?怎樣把計算過程用遞等式表示出來?

引導交流,使學生明白:要先求出2盒水彩筆是多少元,再做減數。因此在計算時,算式前面的“50”要照抄下來,寫在被減數的位置上,減號也要照抄下來,把18×2的得數“36”寫在減數的位置上。接着再計算減法。邊交流邊板書如下:

50-18×2

=50-36

=14(元)

4、歸納含有乘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師:請同學們觀察第(1)(2)兩道綜合算式,想一想,它們在計算順序上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引導學生交流討論,使學生明白:第一個綜合算式含有乘法和加法,乘法在算式的前面;第二個綜合算式含有乘法和減法,乘法在算式的後面。不管乘法在前,還是乘法在後,當算式中只有乘法和加、減法時,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法。

【設計意圖:由於解答這個問題的綜合算式是乘法在後,但要先算乘法,與學生已掌握的從發往右運算的習慣不相同,所以教學的重放在結合題意幫助學生理解運算順序。】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先讓學生說說每題的運算順序,再在課本上寫出計算的過程。要提醒學生注意每一步的書寫格式。最後交流計算結果,並指名說說爲什麼這樣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交流時,要說出各題錯在哪裏。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先讓學生比一比、說一說每一組算式有什麼不同,應先算哪一步,然後獨立計算。

再次比較:每組中兩題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想一想,爲什麼計算結果會不同?

4、學生獨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和第5題。

5、談話:“算24點”遊戲是我國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它具有益智、怡情等功能,因而備受人們的喜愛。今天,我們用三張牌來玩“算24點;”的遊戲怎樣?

第一次遊戲:呈現三張撲克牌:2、4、10。

待學生列出:2×10+4和4+2×10之後,教師追問:兩道算式不同,都能算得24嗎?爲什麼?

小結: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時,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二次遊戲:再呈現三張撲克牌:4、4、7。

提問:這道題我們也可以列出兩道算式嗎?爲什麼?

4×7-4的算式中,我們應該先算什麼?

6、拓展(機動):80 ○ 8 ○ 4=

(1)請在○裏填入兩種不同的運算符號,使它成爲同一級運算。

交流質疑:(教師指着含有加減運算的兩條算式)這兩題你能不計算就知道哪一題的結果最大嗎?有什麼奧祕跟大家分享一下呢!(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2)請在○裏填入兩種不同的運算符號,使它成爲含有兩級運算的混合運算。

【設計意圖:在學生初步掌握了有關混合運算的順序後,及時引導學生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在運用知識、鞏固知識的同時,進一步體會混合運算的實際應用價值,體會成功的快樂,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五、課堂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疑問?

【設計意圖:引領學生在交流中總結、反思所學知識,對混合運算的價值再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