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五年級科學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五年級科學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五年級科學教案 篇一

一、教學目標

1、能對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進行完整的實驗研究。

2、能從研究結果中發現新的研究問題。

3、能通過研究找出對種子進行分類的合理方法。

4、能製作出規範、美觀的種子標本盒。

二、重點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如何制訂較規範的實驗方案。

難點:同重點。

三、課前準備

豆種、布、等配套實驗材料。

四、教學課時:2 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活動開始到撰寫實驗方案部分。第二課時,完成交流及總結部分。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種子在什麼條件下才能萌發?

(二)指導學生探究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

1、讓學生展開討論。

2、學生彙報討論的結果。

3、學生分小組觀察教師事先準備好的種子。

4、學生進行猜想。

5、學生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

(1) 學生制訂實驗方案。

(2) 學生交流各自的實驗方案。

(3) 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解釋。

(4) 歸納小結。

6、讓學生提出還想研究的問題。

7、讓學生閱讀 “科學在線”的內容。

(三)指導學生製作種子標本。

六、板書設計

1、小苗的誕生

適當的水分

適當的氣溫

陽光

2、土壤與植物的生長

一、教學目標

1、能與其他同學共同研究三種土壤的主要差別。

2、能正確使用實驗法研究三種土壤的滲水能力,從而推測出三種土壤的保

水能力。

國小五年級科學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通過觀察,描述輪軸構造上的特點;

2、能夠就輪軸的作用提出疑問;

3、會做輪軸省力的實驗。

知識與技能

1、知道輪軸的結構特徵及組成;

2、知道輪軸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科學實驗活動,體驗和感受科學探究的樂趣;

2、留心觀察和研究身邊的簡單機械。

教學重難點:

能夠就輪軸的作用提出疑問;會做輪軸省力的實驗。

教學準備:

演示器材:汽車資料課件、汽車模型、扳手、螺絲刀、打蛋器、鑰匙、轆轤、遊船圖片及簡單運動示意圖。

分組實驗器材:簡單機械實驗盒、彈簧秤、鉤碼、細圓木棒、大小不同的塑料飲料瓶、螺絲釘、木塊、扳手、實驗記錄表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景,引入課題

1、操作競賽:選擇合適的工具,比一比哪個小組可以又輕鬆又迅速地把螺絲釘擰進木頭裏。

2、交流:獲獎小組交流操作方法並試着解釋其中的道理。

⑴自己是怎麼樣做的?

⑵爲什麼要這樣做?

二、觀察實物,認識輪軸

1、談話:誰對汽車方向盤比較熟悉,請給大家介紹一下。

2、出示汽車方向盤的圖片,觀察分析:汽車方向盤可分爲幾個部分?各部分是怎麼連接的?

3、觀看錄像:駕駛員是如何操縱方向盤改變運動方向的?

4、交流觀察收穫。

5、小結:汽車方向盤分爲兩部分,一個大輪子和一根長軸;輪固定在長軸的一端;當我們轉動輪時,長軸也跟着轉動,並將運動傳遞給其他機械。

6、講解:像汽車方向盤這樣,由一個輪固定在可以轉動的軸上的機械叫做輪軸。

三、製作輪軸,研究作用

1、學習使用簡易材料製作一個輪軸。

方法1:利用工具箱提供的材料,由大滑輪 盤、小滑輪 盤組裝而成。

方法2:根據教材提供的方法。

2、演示各組製作的輪軸並設疑:使用輪軸能夠省力嗎?

3、提出假設,設計實驗。

4、分組實驗,研究輪軸的作用。

⑴將輪軸懸掛在鐵架臺上,將細繩穿過輪和軸;

⑵用彈簧秤在輪軸上提起兩個鉤碼,觀察讀數;

⑶換更大的輪 盤,重新測量所需要的力;

⑷換鉤碼數量,測需要的力。

5、教師巡視指導,督促學生作好實驗記錄。

6、彙報實驗現象,交流實驗收穫。

7、小結:輪軸能省力。省力的多少,和輪與軸的大小比例有關。

8、討論研究:爲什麼使用輪軸能夠省力?

⑴如果把輪軸比作一個槓桿,它的支點在哪裏?動力點在哪裏?阻力點在哪裏?

⑵][根據槓桿原理,解釋一下使用輪軸爲什麼能夠省力。

9、小結:輪軸相當於一個槓桿,輪和軸的中心點是支點,作用在輪上的力是動力,動力作用的點在輪的邊緣上,叫動力點;作用在軸上的力是阻力,阻力作用的點在軸的圓盤邊緣上,叫阻力點。因爲輪的半徑總是大於軸的半徑,所以作用在輪上的力總是小於軸所負荷的力,所以使用輪軸能夠省力。輪與軸的半徑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10、解釋:爲什麼再大的汽車,只要駕駛員輕輕地轉動方向盤就能改變它的方向?

四、實踐操作,遷移擴展

(觀察課P9插圖,小組討論,大組彙報)

⑴這個器械的輪是什麼?軸是什麼?

⑵這個器械如何使用更省力?

板書:擰螺絲釘的學問

輪軸的作用:

1、省力。

2、輪與軸的半徑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課後小節:

國小五年級科學教案 篇三

教學內容:

古詩《西湖二首》

教學目標:

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瞭解大明湖景觀。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蒐集、處理資料的能力。

教才學情分析:

該詩對學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該湖也很美誘引學生一睹爲快,利於學生細細學習。

教學難點重點:

使學生體會到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

教學方法:

欣賞學習法、讀書指導法

教具:

光盤、資料卡、投影儀

教學過程:

1、教學“詩畫覽勝”部分,師生共同學習《西湖二首》古詩的詩意,領略古詩語言的魅力。重點講解“蓬瀛、桴、槎、曠蕩”等詞語。

2、學生自學“溫馨點擊”部分,。

(1)學生自讀,藉助工具書學習。

(2)教師幫助學生對景色特點產生一些理性的認識。

3、學習“活動廣角”部分

(1)教流學生對景點的認識,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蒐集有關濟南大明湖的資料,比一比,誰蒐集的最多最豐富。

4、總結評價階段

(1)生自我總結,談自己的真實感受。

(2)師表揚積極發言的優秀學生。

板書設計:

大明湖

湖面平隨葦岸長,碧天埀影入晴光。一川風露荷花曉,六月蓬影燕坐凉。

滄海桴浮成曠蕩,明河槎上更微茫。何須辛苦求人外,自有仙鄉在水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