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幼兒園備課教案【新版多篇】

幼兒園備課教案【新版多篇】

教師備課教案 篇一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2)瞭解平面鏡虛像的形成原因。

(3)瞭解日常生活中的平面鏡成像現象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過程,進一步學習實驗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對桂林山水的圖片觀察,感受大自然的美。

(2)通過對平面鏡的物與像對稱的討論,領略平面鏡中的簡潔對稱之美。

(3)使學生在“探究”中體會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過程,發現成功的喜悅。

(4)通過利用平面鏡的小發明、小製作,認識平面鏡在科學技術、生產和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

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利用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來作圖。

3、利用平面鏡解決實際問

教學難點:

1、虛像的概念。

2、平面鏡成像的原理。

教具與教法:

平面鏡、平板玻璃、支架一副、蠟燭、橫格紙、刻度尺等。演示法、講授法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一、新課引入

多媒體課件播放“桂林山水”圖片,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教師問:剛纔我們所看到的景象美不美?這麼美的景象裏就應用了我們今天要探究的問題

二、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出示一塊平面鏡。

教師:這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鏡子,它的表面是平的,我們把它叫做平面鏡。用它照自己的時候,能在鏡中看到自己的像。現在,請大家拿起桌上的鏡子,用它照照自己,看一看,你在鏡中的像有哪些特點?

教師問:當我們遠離或靠近鏡子時,鏡中的像是否會變化呢?教師:剛纔,大家談了平面鏡成像的一些特點,是不是都正確呢?是不是全面了?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探究一下。

先引導學生看教科書上小聰和小明的對提示。大家互相討論交流,設計好探究過程。

教師問:實驗中,爲什麼要用玻璃板作平面鏡?

教師問:怎麼確定像的位置

多媒體課件演示探究過程。根據實驗結果,總結平面鏡成像特點。平面鏡成像特點:A.像與物大小相等;B.像到鏡面距離與物到鏡面距離相等;C.像與物相對於鏡面是對稱的。

演示:水中的蠟燭。把一塊玻璃立在桌面上,在玻璃的前方放一支蠟燭,在玻璃的後面,放一隻盛水的大玻璃杯。玻璃杯和玻璃之間的距離要和蠟燭到玻璃之間的距離相等,將蠟燭點燃,會看到一個奇怪的現象——蠟燭正在水中燃燒。教師問:這一現象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實像還是虛像?結合實驗時在玻璃板後面用屏幕接不到像的事實,使學生理解虛像不是光的會聚形成。結論:平面鏡成的是虛像

三、探究平面鏡成像原因

教師:平面鏡可以成虛像,那麼平面鏡成像的原因是什麼呢?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光的傳播過程及成像原理。解釋:以點燃蠟燭爲例分析平面鏡成像原理。物點S發出的光射到鏡面上,經過鏡面的反射後,反射光線射入人眼。人的眼晴會認爲光是從S點沿直線傳來的,S就是S的像點。蠟燭由無數點組成,每一點在鏡中都有一像點,所有像點就組成了整個蠟燭的像。結論:平面鏡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四、平面鏡的應用

教師: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用到平面鏡,哪位同學來說說我們平常的平面鏡有哪些應用?拿出潛望鏡模型給同學觀看,並讓學生討論、猜測潛望鏡中光的傳播路徑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潛望鏡對光路的改變。

總結:平面鏡的應用

A.成像

B.改變光

五、小結

同學們,平面鏡無處不在,無處不有。例如:平滑的桌面,平靜的水面,平滑的金屬面,它們都相當於平面鏡。它們的作用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美麗的風景。(多媒體課件再現“桂林山水”的圖片,並配以音樂)湖光山色美如畫,這其中就有平面鏡的巧奪天工。

學生活動:

就桂林山水發表自己的看法同學紛紛拿起鏡子觀察,在教師引導下討論得出

結論:

(1)我看到的像和我長得一樣。

(2)我靠近鏡子,像也靠近。

有的說會,有的說不會,意見產生分歧。

學生答:這樣既能看到像,又能看到平面鏡的後面。

學生答:拿一隻相同的蠟燭在玻璃板後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這個位置就是蠟燭像的位置。

可由學生進行敘述,教師再加以總結。

學生立即被這一奇怪情景吸引,議論紛紛。

學生答:虛像。

學生通過視覺和觸覺感知虛像

讓學生討論、猜測幾分鐘。

學生觀看課件演示

學生答:練功房中的平面鏡。

學生答:潛望鏡。學生答:牙醫用的小平面鏡。

學生答:物體發出的光經過潛望鏡多次反射,最後被射入人眼。

板書設計:

平面鏡成像

一、平面鏡成像

特點:

①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

②像和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③像和物體的連線垂直於鏡面。

2、原理:像是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是虛像。

二、平面鏡的應用

1、成像。

2、改變光路

作業佈置:新課程實踐月探究叢書對應章節習題

中班教案 篇二

活動目標:

1、養成獨立閱讀的好習慣。

2、嘗試運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的主要內容。

3、能仔細觀察畫面,比較、發現其異同。

活動準備:

小圖書人手一冊、大圖書、大頭飾(熊、松鼠)、一起去郊遊的磁帶。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播放歌曲《郊遊》

1、教師:今天天氣真好,我們一起去郊遊吧!小包背好了嗎?我們出發吧教師:郊遊真好玩,讓我們來休息一下。請小朋友們坐到自己的椅子上。

小朋友們玩的這麼開心,有兩個小動物也要去郊遊,我們來看看是誰?

大熊和松鼠去旅行會帶什麼東西呢?

到底帶了什麼東西呢、祕密就藏在這本大書裏,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觀看大圖書:(1—3頁)

1、觀看第1頁

教師:《一起去郊遊》。(老師手指故事題目,直接告訴小朋友們題目)

我們來看看大熊和松鼠帶了什麼東西啊?一樣嗎?(對着揹包畫圈)哪裏不一樣啊?

原來大熊的揹包大,松鼠的揹包小。

2、觀看2—3頁。

教師:它們還帶什麼東西呢?(翻書)

這個是誰的呢?(手指着要問的東西)你從哪裏看出來的啊?

大熊的帳篷怎麼樣啊?那松鼠的呢?

旗杆:這是誰的呢?從哪裏看出來的?那這個呢?它們一樣嗎?

三、自主閱讀:

教師:它們還帶了什麼東西呢?還會有什麼不同?又會發生什麼事呢?今天許老師給每個小朋友都帶來了一本小書,請你們把書輕輕的拿出來放在小桌子上,你們可以一邊翻一邊輕輕的講一講。如果有什麼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問許老師。

教師:看好了嗎?把書輕輕的合上,放在書袋裏。

誰來說說看,發生了什麼事?(孩子在位置上說,老師將書翻倒他所說的那一頁。)

是不是這一頁啊?

問:誰來說說看這頁講的事情?小朋友講的時候評價與可以是:你觀察的真仔細、你很棒,你把這頁上的內容、事情都講出來了!

教師:大熊他怎麼樣了或大熊哭了,爲什麼哭呢?被誰看見了呀?

松鼠看見大熊哭了,是怎麼做的呢。

教師:松鼠把蘋果和大熊分享,看看現在大熊怎麼樣了呢?松鼠呢?

哦,原來松鼠因爲能和大熊分享果實,所以很開心。

教師:這本書好看嗎?想不想再來看,讓我們在看一看,聽許老師來講一講。

教師:故事講完了,這個有趣嗎?等一下你可以拿着你的小書和你的好朋友去分享一下這個故事。

大班社會活動教案 篇三

大班社會活動影子變變變教案(附教學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教學反思等內容,引導幼兒對光和影子感興趣,有探究的慾望,引導幼兒主動參與實踐活動,探索和發現光和影之間的關係,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社會活動課,快來看看影子變變變教案吧。

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影子是光學現象,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是幼兒所熟悉的,影子是幼兒幾乎每天都能見到的,影子時大時小,時隱時現等各種各樣的變化都引起幼兒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有一天早晨我在班級裏,發現外面的楊樹的影子映在了班級的牆面上,針對這一現象,我設計了這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對光和影子感興趣,有探究的慾望。

2、引導幼兒主動參與實踐活動,探索和發現光和影之間的關係。

3、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合作、判斷能力。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怎樣把自己的影子藏起來。

2、自己和影子有什麼不同。

活動準備

1、晴朗的天氣,帶領幼兒在戶外玩影子游戲和手影遊戲。目的是幫助幼兒積累有關影子的經驗。

2、給幼兒佈置找影子的任務。一方面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一方面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

活動過程

(一) 激發興趣,導入活動。

1、請幼兒觀察班級裏的影子(楊樹、老師、小朋友、桌子、小椅子等)都是什麼樣的?

2、請小朋友到戶外找影子:讓幼兒在陽光下和陰暗處分別跑一跑,看看自己的影子,對比了解陽光下有影子,陰暗處則看不到影子。

3、小朋友想一想哪兒有我們的影子?(啓發幼兒說出多種在燈光、火光、月光、手電光照射下有影子)

師:孩子們,你們觀察的很仔細,在許多地方都發現了影子,爲什麼在那些地方會有自己的影子呢?

這個問題一提出,孩子們便討論了起來,不少孩子很快就想到了,我在那個地方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是因爲那個地方開着燈,關上燈影子就沒了。

(二)自主探索,獲得光和影的感性經驗。

1、怎樣才能把自己的影子藏起來呢?請幼兒試一試。請幼兒說一說自己藏在了什麼地方?爲什麼藏在這些地方?(體驗光在影子行成中的作用)

2、看一看自己的影子和自己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相同:影和人輪廓接近。不同:人是有顏色的,影是黑呼呼的。)

3、試試看,我們的影子能和我們本人分開嗎?

孩子們努力嘗試各種辦法,有的幼兒站在高臺上、有的幼兒跳起來、有的藏起來……影子始終沒和自己分開。最後,有一個孩子跳的特別高,就在他跳高的那一剎那,孩子們驚喜的發現影子和他分開了。於是,孩子們紛紛模仿使勁向上跳。

4、怎樣才能讓幾個小朋友只有一個影子呢?幼兒按分好的組試一試,說一說。

(三) 拋出問題,拓展延伸。

畫一畫自己的影子。說一說畫影子都應該畫什麼?(光、人、影)擺一個特別的造型看一看自己的影子。

教學反思

影子是幼兒生活中司空見慣的自然現象,但卻又是最易讓幼兒忽視的,因爲幼兒的觀察是無意識的,我們應該將幼兒無意識的觀察與教師有意識的引導結合起來,走出教室,融入自然,關注幼兒生活,才能引起幼兒的極大學習興趣。

國小語文課文盼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會寫15個生字,重點理解“斗篷、瓦藍、預報、理直氣壯”等詞語。

2、準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語速、語調和重音。

3、把握文章的中心,理解作者是如何圍繞中心組織材料的。

4、關注景物描寫在文中的作用;體會文中心理描寫的好處。

教學重點:

瞭解“我”盼的過程,學習作者圍繞中心安排典型事例的寫法。

教學難點:

根據上下文,透過細膩的描寫品味“我”的心理和情感。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寫“袖、篷、縮”等1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斗篷、袖子、遮蓋、油鍋”等詞語。

2、能準確、流暢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語言的特點。

3、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是如何圍繞中心安排材料的。

教學難點

1、讀寫並積累、運用生字新詞。

2、把握主要內容,概括文章圍繞中心思想寫的幾件事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感悟課題。

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題目是《盼》。一個“盼”字帶給大家怎樣的聯想呢?老師看到“盼”字,腦海裏就浮現出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的開頭:盼望着,盼望着,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他盼望的是春天的來臨,經過了一個寒冬的人們,對溫暖、充滿生機的春天是多麼盼望啊!同學們,你們是否也有過“盼”的經歷呢?

2、學生自由發言,說一說“盼”的經歷。

預設:本文的題目只有一個字,但這一個字卻極能引發學生的思考。我們每個人都有過“盼”的經歷,盼生日、盼節日、盼望一次旅行、盼望快快長大……,學生通過談論自己“盼”的經歷,能回憶起當時的心理活動和情感,爲全文的學習奠定感情基調。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介紹作者及課文的寫作背景。

鐵凝1957年生,當代作家,河北趙縣人。主要著作有小說《玫瑰門》《無雨之城》《大浴女》《麥秸垛》《哦,香雪》《孕婦和牛》以及散文、電影文學劇本等百餘篇(部),總計300餘萬字。散文集《女人的白夜》獲中國首屆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永遠有多遠》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哦,香雪》獲第4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青春片獎。電影《紅衣少女》獲1985年中國電影“金雞獎”“百花獎”優秀故事片獎。部分作品譯成英、法、德、日、俄、丹麥、西班牙等文字。

本文《盼》最早收錄在鐵凝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夜路》當中,這本書出版於1980年。

2、學生自讀課文,標自然段序號,勾畫生字新詞,自學生字新詞。

3、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指名認讀,區別形近字並組詞。教師提示易讀錯字、易寫錯字,整理特殊結構的詞語。(課件出示生字)

袖筒、斗篷、縮着、瘋了、瓦藍、厚墩墩、甩打

叫嚷、吱的、醬油、蒜薹、燉肉、嘴脣、蹦出來、樓梯

◆需注意的字音:

“縮”和“蒜”是平舌音;“甩”和“脣”是翹舌音;“篷”“瘋”和“蹦”是後鼻音。

◆需注意的字形:

易錯字:“脣”是半包圍結構,不要寫成上下結構。

辨字:篷—蓬、嘻—嬉、甩—用、鍋—禍

(2)理解詞語。教師說詞語的意思,學生根據意思在文中找出詞語。

①擬聲詞,形容細小的摩擦聲音。(窸窸窣窣)

②用言語、行動逗弄對方藉以取樂。(逗引)

③狀態詞,形容很滿。(滿滿當當)

④理由充分,因而說話做事有氣勢或心裏無愧,無所畏懼。(理直氣壯)

(3)整理文中特殊結構的詞語。

①AABB式:

(窸窸窣窣安安靜靜、滿滿當當、瓶瓶罐罐)

②ABB式:

(涼冰冰沙啦啦、厚墩墩、明晃晃、靜悄悄、甜絲絲)

③ABAB式

(瓦藍瓦藍滴答滴答)

預設:課文中ABB式詞語特別多,讀來十分親切、生動,就像課文中的小女孩在向我們描述她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種種事物,可以引導學生藉助這些詞語來感受文章的語言特點。

(4)學生提出自己在文中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語,與小組成員交流,全班彙報。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同桌交流後進行彙報:課題中的“盼”指的是什麼?

(盼着變天、下雨,盼着穿上新雨衣。)

2、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是通過哪些事例來寫“盼”的。

(2)學生交流,整理答案。

明確:課文是通過以下事例來寫“盼”的:①“我”有了一件新雨衣,大熱天在屋裏試雨衣,並且開始盼着變天。②下雨天,“我”主動要求幫媽媽去買醬油,卻被媽媽猜着了心思。③“我”希望雨停下來,留着明天下,雨果真停了。④第二天真的下雨了,“我”理直氣壯地拿出新雨衣,穿上新雨衣去上學。

3、學習第1—3自然段,感受“盼”的緣由及心情。

(1)學生快速默讀這幾個自然段,圈出覺得寫得好的詞語、句子。

(2)組織學生交流,出示語句及問題。

①我立刻抖開雨衣就往身上穿。怎麼?雨衣上竟然還長着兩隻袖筒……

思考:加點的詞語表現出了“我”怎樣的心情?

(“立刻”寫出了“我”迫不及待地想打開雨衣的心情;“竟然”有出乎意料的意思,寫出了“我”看到雨衣後驚奇、高興的心情。)

②我一邊想,一邊在屋裏走來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響。

思考:結合句中的動作描寫,想象畫面,體會此時“我”的心情。

(儘管現在沒有下雨,但“我”已經等不及要試試新雨衣了。這裏的動作描寫表現出了“我”試穿雨衣時開心的心情和神氣的樣子。)

過渡:讀到這句話,老師彷彿想起了小時候過年時試穿新衣服的情景。因爲新衣服要大年七年級才能穿,所以就盼着年快點到,年到了就可以穿新衣服了。但晚上睡覺前自己還是會偷偷地把新衣服穿起來,在家裏轉呀轉呀,覺得自己漂亮極了。大家有過這樣類似的心情嗎?(可引導學生談一談,側重點在描述當時的心情。)

③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靜靜地躺在盒子裏,盒子一直安安靜靜地躺在衣櫃裏。

思考:讀到這兩個“安安靜靜”,你有什麼感覺?你能體會到蕾蕾當時的心情嗎?

(有種無奈、失望的感覺。雨衣只有下雨天才能穿,可是天氣一直這麼好,雨衣只能躺在盒子裏睡大覺,真可惜啊!)

④找出文中一處關於“盼”的心理描寫,體會“我”此時的心情。

(“太陽把天烤得這樣幹,還能長雲彩嗎?爲什麼我一有了雨衣,天氣預報總是‘晴’呢?”這句話中有一些擔心,擔心天一直晴而不下雨,就沒有機會穿雨衣了;還有些生氣,覺得老天似乎故意在和自己做對,故意不讓自己穿雨衣,所以才一直不下雨。這裏寫出了“我”的天真和急切盼望下雨的心情。)

(3)請學生稍詳細地概括第1—3自然段的內容,教師引導學生把緣由、心情描述清楚。

示例:媽媽送給“我”一件既漂亮又實用的雨衣,“我”特別喜歡,儘管天氣炎熱,“我”還是迫不及待地試穿了它,在家裏神氣地走來走去,直到被媽媽訓說才脫下來。於是,“我”開始盼着變天,可是天天都是晴天,“我”盼下雨盼得太焦急了。

過渡:同學們描述得不錯,但要注意語言要更簡潔些,抓住重點。大熱天試穿雨衣,天天盼下雨,這是文章圍繞“盼”字安排的第一個小故事。雨真的會被蕾蕾盼來嗎?我們下節課再去看一看。

四、課堂回顧,交流收穫

1、教師適當總結教學內容。

小結:“盼”的滋味我們許多人都嘗過,盼的過程或許有憂愁,但也有憧憬與美好。正是盼的過程中的那份等待讓我們在願望實現時有種非常快樂的感覺,雖然沒有“美夢成真”那麼誇張,但一定有心滿意足的幸福感。小女孩蕾蕾“盼”的就是在雨天穿上她的新雨衣,我們體會到了她因“盼”而生的小心思。閱讀一個個有趣的小插曲,我們感受到了她那小小心願的簡單、純真、可愛。

這篇文章之所以能讓我們有所共鳴,是因爲作者把“盼”寫得活靈活現,所安排的材料都緊緊圍繞着“盼”展開。這節課,大家通過默讀課文,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概括了文中敘述的幾件小事,體會了作者圍繞中心安排材料的寫法。同時,我們圍繞着重點字詞、語句,去揣摩了蕾蕾盼下雨的心情,再一次體會了心理描寫的作用。在下節課的學習中,我們將圍繞着更多的小故事、更生動的心理描寫去感受蕾蕾的“盼”。

2、引導學生交流收穫。

(1)自由交流並積累學習方法(結合課前導語、課後習題和旁批閱讀)。

(2)摘抄、積累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五、作業設計,鞏固提升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上下文,透過細膩的心理描寫品味“我”的情感。

2、重點關注環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體會童真的可愛,學會熱愛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

教學重難點

1、體會文中生動的心理描寫的作用。

2、感受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檢查生字掌握情況,同桌互相批改。(教師出示詞語卡)

袖筒、斗篷、收縮、瘋了、瓦藍、厚墩墩、甩打、叫嚷、吱的、蒜薹

醬油、燉肉、嘴脣、蹦跳、樓梯、逗引、預報、滿滿當當、理直氣壯

預設:本課生字較多,個別字比較難寫(如“嚷”),有的字容易寫錯(如“篷、醬”),所以在課前檢查一下學生的生字掌握情況很有必要。告訴學生易寫錯的字可做上標記,在課堂上多留意,課後多寫幾遍,直到完全掌握。

2、教師以提問的形式回顧上節課內容,過渡到新課。

(課件出示問題,學生舉手回答。)

蕾蕾的新雨衣有什麼特點,讓她這麼喜歡這件新雨衣?

蕾蕾太喜歡這件新雨衣了,她幹了件什麼“傻”事?

因爲想穿上這件新雨衣,蕾蕾開始“盼”什麼呢?

過渡:是啊,蕾蕾天天盼着下雨,因爲只有下雨了她的雨衣纔可以派上用場。可是她盼啊盼啊,一連好多天都是晴天,她真失望。不過天怎麼可能老不下雨呢?這不,這一天,終於下雨了。她有機會穿上新雨衣嗎?我們現在就來看一看吧!

二、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學習第4—17自然段,感受蕾蕾盼得雨來、希望卻落空的複雜心理。

(1)學生快速默讀第4—17自然段,教師出示三大閱讀任務。

任務一:畫出描寫“盼”這一心理活動的句子。

任務二:標出文中描寫環境的句子。

任務三:與同桌一起讀一讀,分角色表演蕾蕾與媽媽的對話。

(2)學生大聲讀出與心理活動有關的句子,交流讀後的體會,描述蕾蕾不同的心情。

心理描寫:

①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卻放慢了腳步,心想,雨點兒打在頭上,纔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放慢”和“加快”形成了對比,表現了雨來時“我”興奮的心情。)

②“可是……還差半小時呀。”我嘟囔着,心想,你怎麼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蕾蕾的語言不連貫,“嘟囔”是指連續不斷地小聲自言自語,多表示不滿,可見其神態;心理描寫顯出了對媽媽有些生氣,對媽媽不明白自己的心思感到失望。)

③望着望着又擔心起來: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還有雨可下嗎?還是留到明天吧。

(擔心的情緒。雖然今天穿上雨衣的願望落空了,但如果明天還下雨的話,自己還有機會,所以祈盼着雨別在今天下完,這種天真的想法讓人讀來既覺得有趣又心疼——如果此時她能夠穿着雨衣在外面玩一會兒就好了!)

④可雨點要是淋在淡綠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瑪瑙還好看。我撲到自己的牀上,一心想着明天雨點打在雨衣上的事。

(想象穿着雨衣時雨點打在雨衣上的情形,此時她對雨的期盼更強烈了。)

小結:這四處心理描寫,若分別用一個詞語來形容蕾蕾當時的心情,可以用:興奮——失望——擔心——期盼。

預設:在第四單元,學生已經重點學習、交流了心理描寫的寫法、作用,懂得了心理描寫常常會與語言、動作、神態結合起來,從而更生動地展現人物的性格、內心世界。今天學習的這篇課文中,心理描寫隨處可見,如果學生仔細讀一讀,會發現這些心理描寫也伴隨着動作、語言、神態描寫。文中有些句子雖然沒有“想,心想”這些心理描寫的提示詞,也沒有進行內心獨白的描寫,但通過其他細膩、生動的描寫,學生也能體會到女孩子蕾蕾的內心活動,如:①“你沒說,爸爸可說過。”這話一出口,我就臉紅了。②我不再說話,也不敢再去看媽媽,急忙背過身子盯住碗架,上邊的瓶瓶罐罐確實滿滿當當,看來不會有出去買東西的希望了。教師可引導學生留意類似的句子,去體會蕾蕾的心理活動。

(3)學生讀一讀描寫環境的句子,交流它們的寫法特點以及在文中的作用。

環境描寫:

①有一天,快到家時,路邊的小楊樹忽然沙啦啦地喧鬧起來,就像在嘻嘻地笑。還用問,這是起了風。一會兒,幾朵厚墩墩的雲彩飄遊過來,把太陽也給遮蓋住了。天一下子變了臉色。

預設:提醒學生注意這一段描寫中運用的修辭手法,“嘻嘻地笑”“變了臉色”,這些是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讀來非常生動。“嘻嘻地笑”雖然是用來描寫小楊樹,其實是暗示着蕾蕾的心情——開心。“天一下子變了臉色”形象地寫出了變天時的樣子,蕾蕾盼望的雨終於要來了。環境描寫常常可以烘托出人物的心情,比如學生在日常的寫作中常會用陰天雨天暗示低沉、傷心的心情,而用風和日麗的好天氣烘托輕鬆、愉悅的心情。教師這樣稍微點撥一下,學生便能體會出環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

②我推開窗子,涼爽的空氣撲了過來,還帶點兒腥味。路燈照着大雨沖刷過的馬路,馬路上像鋪了一層明晃晃的玻璃;路燈照着路旁的小楊樹,小楊樹上像掛滿了珍珠瑪瑙。

(這兩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地描繪出了雨後清新、亮麗的風景。因爲“我”盼着雨停,而雨果然停了,這裏的環境描寫烘托出了“我”高興的心情。)

(4)請三名同學讀一讀第5—14自然段中的對話,兩人分別扮演媽媽和蕾蕾,另一人讀旁白。

過渡:同學們覺得他們讀得怎麼樣?讀出蕾蕾的着急、期盼的小心思了嗎?讀出媽媽的表面一本正經而心中在笑的情態了嗎?有誰覺得可以讀得比他們更好?可以舉手示意。

預設:文中的這一大段對話描寫非常生動,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我”想方設法要媽媽同意“我”穿上雨衣出去玩耍,而媽媽偏偏不解風情,始終不答應“我”的請求。母女的這場“暗戰”,以“我”的失敗告終。在學生的家庭生活中,他們肯定也經歷過類似的場景。教師在引導學生體會“我”的心情的同時,也可讓學生結合日常生活來談談對這段對話描寫的體會。

對話描寫:

①“蕾蕾回來得正好,快把頭髮擦擦,準備聽英語講座!”(可見媽媽平時對蕾蕾要求比較嚴格。)

“可是……還差半小時呀。”我嘟囔着,心想,你怎麼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不太樂意、有些失望。)

②“我今天特別特別不累。媽媽,我給你買醬油去吧,啊?”我央求着。(故作乖巧,想出出門的方法。)

“你看,醬油我下班帶回來了。”媽媽衝我笑了笑,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媽媽看穿了“我”的小心思,因此巧妙地回絕了“我”。)

③“我什麼時候說過要燉肉?”“真的嗎?”(媽媽雖然沒有直接揭穿“我”的謊言,卻用兩個有力的問句暗示“我”,她已經看穿了“我”的小心思。所以“我”纔會不敢再去看媽媽了。)

質疑交流:爲什麼媽媽已經看穿了“我”的小心思,卻不給我穿上雨衣到外面去走走的機會呢?吃完了晚飯,其實“我”也可以穿雨衣出去轉一轉,爲什麼“我”不出去呢?

預設:可能有的同學會在課堂上提出這樣的疑問。媽媽明明知道“我”很想穿上雨衣出去玩耍,可偏偏就不答應,還很有技巧地拒絕了“我”,似乎有點不通情達理。學生提出此疑問很正常。教師可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看法,說不定會有意外的驚喜。教師則可以從以下幾點來解答:第一,文中的蕾蕾六點半要聽英語講座,媽媽肯定不希望她這個時候出去而打亂了學習計劃。哪怕還有半個小時,媽媽更希望她能安靜地休息一會兒,再去聽講座。第二,媽媽看出蕾蕾是爲了穿雨衣出去玩耍而說謊,她可能不會縱容女兒爲了實現自己的願望而學會說謊,所以不會同意她出門。第三,在大人看來,雨衣是實用性的工具,媽媽給女兒買雨衣的初衷就是上學或出門時遇雨而穿的。此時既不是上學,也不需要出門,所以沒有必要讓她穿上雨衣。第四,爲了情節的需要。本文原本是一篇短篇小說,有情節安排上的需要,需要戲劇性的內容。如果此時寫媽媽同意讓她出門,那麼就沒有後文了,也就寫不出這種“盼”的急切以及最終心願達成的快樂了。這個質疑很有探究的必要,既可以結合寫法來談,也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即生活中學生和家長也會有類似的矛盾。

2、學習第18—21自然段,體會所“盼”成真的快樂。

(1)學生自由朗讀,畫出覺得寫得好的詞語和句子。

(2)分組討論、交流、發言。

預設:引導學生從字詞、句子、修辭等方面去思考。

生1:我覺得這句話寫得特別生動:“我還以爲是樹上掉下來的,直到我仰着頭躲開樹,甜絲絲的雨點兒又滴到我嘴脣上時,我的心才又像要從嗓子裏蹦出來一樣。”我覺得雨不可能是“甜絲絲”的,作者這樣寫是因爲蕾蕾一直盼着下雨,這下她的願望終於可以實現了,她可以穿上雨衣上學了,所以才覺得連雨都是甜的。即使一個人高興到了極點,他的心也不可能從嗓子裏蹦出來,這裏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形象地寫出了蕾蕾激動、興奮的心情。

生2:我覺得第18自然段中的“理直氣壯”這個詞用得特別好,讀到這個詞時我都笑出來了,彷彿看到了蕾蕾得意的神情。她此時肯定在想:這下媽媽再也沒有理由拒絕(我)了,(我)心心念唸的雨衣終於可以穿上了。

生3:我喜歡課文的最後一段。因爲蕾蕾的願望終於實現了,她的心情特別好,所以她覺得好像雨點兒都特別愛往她的雨衣上落。這種感覺非常真實,我有時也會有類似的感覺。

三、讀寫結合,學有所獲

1、本文寫法特點歸納。

過渡:在學習課文時,我們重點從心理描寫、環境描寫、對話描寫這三個方面進行了探討、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大家肯定也發現了這三種描寫方法都不是單獨使用的,常常要結合多種描寫方法。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先來總結一下本文的寫法特點,然後再來進行幾個小練筆的訓練吧!

寫作特點歸納:

(1)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相結合,通過對“我”的心理、動作、語言等描寫刻畫了一個純真可愛的小女孩形象。

(2)寓情於景,情景交融。作者通過對天氣和環境的描寫,烘托出了“我”在下雨前、下雨時不同的心情。

(3)語言精練、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寫出了兒童的純真、可愛。

2、小練筆。

(1)出示小練筆要求。

小練筆一:不同的心情下,我們看到同一個景物的感覺就會不一樣。所以唐代大詩人杜甫纔會有“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感慨。請你用一小段文字描寫一處自然景物,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即“寓情於景”。

小練筆二:文中蕾蕾與媽媽“鬥智鬥勇”的對話讀來很有意思,在有趣的對話中還描寫了人物的神態、動作和心理。你和爸爸媽媽之間有過這樣的經歷嗎?請你也來寫一組對話,注意將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等相結合。

(2)學生朗讀所寫片段,集體評議。

四、背誦積累,作業設計

1、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豐富積累。

2、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語文優秀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以介紹自己爲話題,進行口語交際。

2、能抓住自己特點,寫寫自己。

3、能發現並體會同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問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積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諺語,閱讀成語故事。

【教學重難點】

口語交際;習作(能抓住自己特點,寫寫自己)

【教學準備】

採訪老師同學和家長,他們眼中的自己是什麼樣的。

【教學安排】

四課時。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談話引人,激發說話興趣

師:同學們,我想你們都做了採訪,知道了在別人眼裏你是什麼樣的孩子。其實,最瞭解你的莫過於你自己了。有人說你粗心大意,你也許不服氣地想:我心細着呢?面前這些熟悉你的老師和同學,一定不會象你自己那樣全面瞭解你。有興趣向大家介紹一下真實的你嗎?

二、讀提示,明白交際要求

1、可以說自己性格、愛好、也可以說優點和缺點,還可以說自己奇特的想法等。

2、說真話,說實事。

3、注意聽別人說,對別人說的能做出評價。

三、認真思考,組織語言,小組交流

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紹什麼,怎樣介紹。

2、小組交流。

3、評一評:

誰說出了自己特點?

四、全班交流,師生評議

1、小組選代表在全班講。

2、師生評議:

不僅要評講得怎麼要,還要說說自己聽了之後的想法。

3、老師根據不同學生特點給予不同的提示性評價。

五、總結

師:通過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談,我相信小朋友們彼此更加深了了解,在以後的生活中,我們一定更能互相理解,愉快相處。

第二課時

習作

一、結合口語交際,引入習作

師:在進行口語交際時,我們都做了自我介紹。現在我們就來寫寫自己,好嗎?

二、確定交流對象,自主習作

1、引導學生閱讀下面的一段話,開拓思路:

我叫丁丁,是個男孩,已經11歲了。你要問我長得怎麼樣,一個詞──奇貌不揚。奶奶卻說我喜相,俊得呢!眼睛小卻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翹,一看就會侃,再加上一對大耳朵往前扇着,準是個有福人。

⑴讀讀這一段,你覺得丁丁這段自我介紹寫得怎樣?

⑵你準備怎樣介紹自己?

⑶選定對象(老師、同學或未見過面的人)自主寫作。

第三課時

講評

一、多元評價,認真修改

1、自己讀一讀,改一改。

2、讀給同伴聽,聽聽他們的評價,再適當修改。

3、在班級交流,師生評議:

是否寫出了自己的特點,語言是否通順。

4、交換修改,(錯字和標點)

二、成語故事

1、自讀故事,讀熟短文:

⑴自己練習讀短文,讀準生字。

⑵跟同桌合作,比比誰先讀正確。

⑶檢查讀。

2、結合短文,理解買櫝還珠:

⑴鄭國人買了什麼?櫝指什麼?

⑵珠指什麼?還給誰了?

3、全班朗讀。

第四課時

一、我的發現

1、比較導入:

⑴師:同學們今天非常精神。再注意聽,老師說的這一句話和剛纔說的意思一樣嗎?同學們今天難道不精神嗎?

⑵自由說這兩句話是否一樣。

2、師:有的同學說一樣,有的同學說不一樣。請大家認真讀一讀課本上的句子,看你能發現什麼?把你的發現告訴你的同伴。(一個是表示肯定的句子,一個是用疑問的語氣表達的問句,但表達的意思不一樣)

3、以同桌爲單位一人讀一句話體會。

4、遊戲:

老師說一個表示肯定的句子,讓學生說一各級意思一樣的反問句。

二、讀讀記記

1、自由讀句子。

2、說一說5個句子有什麼共同點?

3、找找以此類似的句子。

三、讀讀背背

1、自由讀。

2、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背誦。

3、開火車背誦。

4、齊背。

【反思】

在上園地三時,才用當小老師的方法,同學互助,幫助理解困難的孩子學習我的發現和讀讀背背,讀讀記記。學生的學習興趣濃,積極性高漲了,使我體會到應該多相信他們一點,多給他們一點微笑。這樣,課堂纔會更快樂。

教師備課教案 篇六

教學目的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翠鳥、葦稈、腹部、襯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長、清脆、一眨眼、逃脫、飼養、漁翁、石壁、打消、念頭”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4、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和說明的。

教學重點:

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和說明的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掛圖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觸發個性

師述:同學們,聽──(多媒體課件播放“百鳥爭鳴”聲)你們聽到了什麼?

你們都喜歡鳥嗎?都喜歡哪些鳥?爲什麼?

1、(鸚鵡):它可以模仿人類說話。

2、(鴻雁):它每到春天就會來到我們身邊。它是春的使者。

3、(黃鸝):它的歌聲清脆悅耳。

4、(啄木鳥):因爲它可以捉蟲子,是森林的醫生。

二、揭示課題

過渡:是呀,鳥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都喜歡它。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新的朋友--翠鳥,一起叫一叫它的名字,(齊讀課題)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看到的翠鳥。

1、翠鳥有一雙紅色的小爪子。

2、翠鳥的羽毛很漂亮。

3、翠鳥的眼睛非常透亮,嘴巴又尖又長。

三、初讀課文,檢查生字詞的預習情況

1、讀音:有“赤、襯、衫”(翹舌音)、“稈、襯、衫、泛、翁”(前四者爲前鼻音,最後一個爲後鼻音)。

2、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主識記生字。如,可以聯繫已經學過的生字,用加減或者替換偏旁的辦法學習生字:“稈、繡、褐”,或者聯繫生活經驗,結合班級同學的姓氏學習“翁”,顏色或衣服學習“赤、褐、襯、衫”等。“稈、腹、襯、衫、泛、泡、飼、陡”都屬於左右結構。

3、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其結構上的特點,然後把重點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導臨寫。有個別字的筆畫需要特別說明:指導“翠、翁”“稈、透”時,要注意它們之間的聯繫,它們分別有“羽”“禾”的部件。

四、抽讀課文,瞭解課文大致內容。

五、課堂作業:

1、寫生字。

2、抄寫生詞。

六、自由讀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下節課交流。

第二課時

一、檢查回家讀書情況。

1、抽讀。

2、小組讀。

3、齊讀。

二、讀文作畫、張揚個性。

1、師述:同學們讀得很認真,讀完了課文,你對翠鳥又有了哪些瞭解呢?(學生自由發言,抓住翠鳥的特點,進一步瞭解翠鳥的樣子、生活習性和活動。)

過渡:看來,同學們通過讀書,已經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給我們描述了翠鳥的外表、活動以及生活習性。你們喜歡翠鳥嗎?你最喜歡它的什麼?

2、課堂訓練:下面,就請同學們用你最擅長的方式,選擇你最喜歡的內容,進一步深入地學習課文,看誰收穫大。誰喜歡翠鳥外形部分?願意來親手畫一畫翠鳥嗎?好,請同桌或小組合作,畫一隻課文中描寫的翠鳥。喜歡翠鳥捉小魚部分的同學請站起來,老師也很喜歡讀這一部分內容,我已經練習讀了七八遍了,覺得能夠讀出翠鳥捉小魚的情景了。你想和老師比比嗎?好,你們趕快練習,可以找自己的小夥伴切磋一下,看能不能比過老師。有沒有兩部分都喜歡的?肯定有。愛學習的孩子總是這樣。你們學習完一部分,可以學習另一部分。好,大家開始吧。

(學生自由分組學習,教師與學生一起探討。)

3、師述:剛纔同學們學習很投入,讀書很認真。我們來交流一下,哪幾位同學願意來展示一下你們畫的翠鳥?大家看他們畫得好不好,與課文內容是否相符。(實物投影一個小組送來的畫)

4、小結:同學們真了不起,能根據自己的感悟想象畫出美的圖畫來,這說明你們讀懂了課文。老師也畫了一隻翠鳥(多媒體課件展示),可是忘記了塗色,大家能不能看着提示,來介紹一下它的樣子呢?自己練習說一說。(學生練習)

三、評讀感悟,凸顯個性

1、師:翠鳥又漂亮又機靈,還擅長捉魚。學習這一部分內容的同學我們一起來比比吧。(學生合作學習,彙報交流)

2、共同評議。

3、師小結:

翠鳥太可愛了,應該保護它。翠鳥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很難捉到。翠鳥應該生活在大自然裏,不能捕捉,如果捉了也活不久,會害了它。鳥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不能捉。其實,翠鳥在全世界有60多種,我們今天所認識的只是其中的一種。就讓這可愛的小生靈在大自然中快樂、自由地生活着吧!(多媒體課件播放:各種各樣的翠鳥)

四、拓展延伸,放飛個性

師:同學們,這節課大家憑着自己的力量,讀懂了課文,你一定有不少的收穫或疑問,請大家結合自己的收穫或疑問給自己佈置一道家庭作業題。

選作:

1、現在,鳥兒的家都被淘氣的小朋友搗壞了,我要爲鳥兒造幾個窩,讓鳥兒都有一個舒適、溫暖的家!

2、我準備做一期關於“我喜歡的鳥”的手抄報。讓大家都來認識鳥。

3、我回去將繼續在電腦上查閱有關翠鳥的資料,進一步瞭解翠鳥。

4、我想向全市的小朋友發出倡議:愛護鳥吧,它是我們人類的朋友。

五、全課總結

師:“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其實,課外還有更大的學習語文的空間。希望你們帶着這節課的收穫或疑問,繼續探索,繼續研究,老師將永遠做你們學習上的朋友!

幼兒園備課教案 篇七

活動準備

1、故事《下雨了》。

2、幼兒用書相關圖片。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說象聲詞“滴滴答”。

2、體會助人的快樂,並學會幫助他人。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圖片,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快來看。圖片裏面有什麼?

二。教師結合圖片爲幼兒講述故事《下雨了》,引導幼兒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滴滴答,滴滴答,下雨了!華華用雨傘給誰遮雨呢?(小竹子)

2、教師:滴滴答,滴滴答,小雨點打在小花貓身上。華華給小花貓遮雨,小花貓說了什麼?(謝謝華華,謝謝華華)

三。教師再次爲幼兒講述故事,並通過討論引導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下雨的聲音是什麼樣的?(滴滴答)

2、教師:你們會幫助有困難的人和小動物嗎?

四。教師小結。

數學

教案教學設計 篇八

設計理念:

讓學生主體在分段釋疑的實活動中,領悟到行人和孩子們助人爲樂的品質,體味到文章結尾深刻的含義。

設計特色:

板塊研讀,落實重點訓練項目。

教學流程和設計意圖:

一、複習引入: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雨中》,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生字新詞,瞭解了文章大致意思。誰能用“在雨中和幫助。”這個句式說話。(在雨中孩子們和過往行人幫助姑娘撿蘋果。)說得真好。

2、能把“和”提到前面說話嗎?(孩子們和過往行人在雨中幫助姑娘撿蘋果。

3、老師把在雨中往前移,把逗號改成句號誰能用“在雨中因爲什麼原因,孩子們和過往行人幫助姑娘撿蘋果,結果怎樣。”這個句式說話?(在雨中一位蹬三輪車的姑娘打翻了一筐蘋果,孩子們和過往行人幫助姑娘撿蘋果,結果蘋果又回到了車上。)

二、研讀—分段

1、導入:一篇寫事的文章,往往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先寫事情的起因,再寫事情的經過,最後寫事情的結果。這段話中哪是事情的起因,哪是事情的經過,哪是事情的結果?(在雨中一位蹬三輪車的姑娘打翻了一筐蘋果是事情的起因,孩子們和過往行人幫助姑娘撿蘋果那是事情的經過,最後蘋果又回到了車上事情的結果。)

2、大家能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研究文章想想該怎麼分段嗎?老師提醒大家的研究步驟是:⑴認真讀一讀文章;⑵想一想哪幾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哪幾自然段是事情的經過,哪幾自然段是事情的結果?⑶在書上劃好標記,然後彙報研究結果。

3、學生交流分段結果,着重請學生說清楚分段的理由。

三、研讀釋疑

1、提出研讀任務:⑴認真研究課文;⑵完成下列練習(出示課件)

姑娘看到打翻的蘋果心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姑娘看到孩子們七手八腳撿蘋果心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姑娘看到蘋果又回到了車上心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是課文的三個疑點今天我們主要通過大家的研究來解疑;⑶彙報時說清楚橫線上填什麼,爲什麼這樣填。

2、學生自由組合進行自學研究,教師巡迴指導。

3、討論交流

▲姑娘看到打翻的蘋果心裏很着急。讓學生通過討論明確以下幾點:

⑴眼看汽車馬上就要駛過來;⑵蘋果紅豔豔黃澄澄很可愛;⑶姑娘對工作的責任心。

▲姑娘看到孩子們撿蘋果心裏十分焦慮。要求學生用“姑娘擔心_____________。”和“姑娘爲_____________而擔心___________。”的句式說話。

▲姑娘看到蘋果又回到了車上心裏很感動(內疚、羞愧、感謝、激動、興奮)。要求學生用“姑娘爲_____________而感到___________”說話。

4、姑娘感動極了,她多想對孩子們說,對司機說,對老人說,對所有過往的行人說,如果你就是那位姑娘,你會怎麼說?(師生合作完成交際活動)

5、可姑娘什麼也來不及說,人們都走遠了,消失在雨簾中了,爲什麼姑娘會來不及說,爲什麼人們不等姑娘說聲謝謝再走呢?引導學生再一次研究課文明確以下幾點:A時間晚了;B天下着雨;C人們着回家;D大家都認爲這是應該的,不值得謝。

四、學習結尾研究含義

1、人們走了,只留下(打出課件)

那一筐蘋果,經過這小小的旅行,又回到車上,閃着亮晶晶的光芒。

2、反覆朗讀。

3、根據自己的理解,完成下列練習(出示課件):

那蘋果閃着亮晶晶的光芒,不僅僅是因爲_____________,更是因爲_____________。

五、課堂小結:這節課同學們通過自己的研究讀懂了課文,非常了不起,希望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