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高中音樂鋼琴課教案精品

高中音樂鋼琴課教案精品

高中音樂鋼琴課教案優秀範文一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聆聽《c小調練習曲》和《#C小調圓舞曲》,感受、體驗音樂情緒,認識浪漫主義音樂的風格特徵。

2、初步懂得有關“練習曲”的基礎知識。

3、在感受、理解音樂的過程中,認識和了解肖邦及其藝術成就。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聆聽《C小調練習曲》,在音樂中感受肖邦從指間流露出的一瀉千里的激情,深刻體會肖邦的愛國熱情;通過聆聽《c小調圓舞曲》,感受肖邦對愛情的追求和嚮往。

重難點:

重點深入地欣賞《c小調練習曲》,理解作品的意境和內涵。

教學過程:

一、引入:(播放《不能說的祕密》中“鬥琴”片段)

周杰倫在這部自導自演的影片中展示了他高超的鋼琴演奏技巧。而“鬥琴大賽”中出現的三首曲目中有兩首是肖邦的作品,第一首是肖邦的黑鍵練習曲,第二首是《C小調圓舞曲》,但影片並未完全抄襲經典,而是精心改編,令人耳目一新。自幼學習鋼琴的周杰倫也有他的偶像,那就是被譽爲“鋼琴詩人”的波蘭音樂家肖邦,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肖邦的鋼琴音樂。

二、新課教學:

1、初次聆聽《C小調練習曲》(PPT1 — 播放音頻)

A、問:剛纔我們完整地欣賞了樂曲,音樂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聽了心潮澎湃、很激動。)

B、問:爲什麼會覺得激動呢?(速度極快、力度極強)

C、問:是種什麼樣的激動?快樂的?振奮人心的激動嗎?(不是,憤怒的、痛苦的)

D、問:是什麼讓你覺得音樂是表達憤怒、痛苦,而不是快樂、興奮的激動?(旋律一直向下走)

E、師:對,在第一課學習音樂要素時我們就已瞭解到,旋律的走向和音樂情感的表達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當旋律呈向上發展的趨勢時,通常給人一種積極、樂觀的印象,而旋律線的持續下行會讓人覺得壓抑、難過。在這首樂曲中用了極快的速度、極強的力度再加上旋律線的持續下行就表達出一種憤怒、悲痛的強烈情感。

F、問:肖邦因在他的音樂裏時常流露出一種細膩、柔美、詩意的意境,令人陶醉,因此被稱爲“鋼琴詩人”,究竟是什麼使得一首練習曲會具有如此強烈地情感呢?在音樂的背後又有着怎樣的故事?

2、創作背景及肖邦:(PPT2 — 波蘭地圖)

從這張東歐版圖上我們可以看到波蘭的北方是強大的沙俄帝國、西邊是極富野心的普魯士帝國、下面同樣是強大的奧匈帝國。被諸多強鄰包圍的波蘭在歷史上曾數次亡國,可謂多災多難。

1772年5月,俄、普、奧三國在彼得堡簽署下第一次瓜分波蘭的條約。波蘭喪失了約35%的領土和33%的人口。

1793年1月,俄、普在彼得堡簽訂第二次瓜分波蘭的協定,波蘭成爲僅剩領土20萬平方公里,人口400萬的小國,成爲沙俄的傀儡國。

1795年1月,俄、奧簽訂第三次瓜分波蘭的協定,10月,普魯土也在協定上籤署。至此,沙俄奪佔了波蘭62%的領土,共約46萬多平方公里;普魯士奪佔約20%,共約14.11萬平方公里;奧地利奪佔約18%,共約12.18萬平方公里。波蘭滅亡了!一個有着800多年曆史的國家從此從歐洲版圖上消失了長達123年之久。

當波蘭滅亡的消息傳到首都華沙,一位青年音樂家帶着一杯祖國的泥土永遠地離開了祖國,再也沒有回來。從此只能在音樂中寄託對祖國的懷念和熱愛,他將波蘭民間音樂的精髓融入鋼琴作品之中,賦予它們新的內涵。他就是------ 肖邦!(PPT3 — 肖邦簡介)

離開祖國的肖邦時刻關心着波蘭革命的事態發展,當他在歐洲巡演時,傳來華沙起義失敗,俄軍重佔華沙的消息。這使他感到十分震驚和強烈的憤怒。就是在這種心情的支配下,肖邦創作出《C小調練習曲》。

3、分段賞析《C小調練習曲》

讓我們回到作品中,看看作曲家是怎樣在音樂中表達他的憤怒和愛國激情的。

(播放音頻片段1)

請同學們拿出紙和筆跟我一起聽着音樂畫線條(老師在黑板上隨着音樂畫線條)。

(PPT4 — 樂譜A)

音樂出現得十分突然,由一個極強極不協調的屬九和絃,引出一連串洶涌澎湃的十六分音符,因此給人的印象十分強烈。它好像是肖邦內心感情的總爆發。接着,左右手同時並進,兩道音流奔騰不羈,猶如千軍萬馬、浩浩蕩蕩。

(播放音頻片段2)

請繼續把聽到的用形狀和線條表達出來。(同學畫好的上前來展示)

問:低音譜表的旋律走向?(上下翻騰的音節,似波濤般滾動,猶如同仇敵愾的熱血在沸騰)

問:那麼高音譜表的旋律應該用什麼線條來表示呢(視唱主題)?力度很強,不適合用線條表示,可以用方塊來表示。

(PPT5 — 樂譜B)

左手奏出代表着失望與憤怒的上下行音節;右手奏出壯烈的八度和音旋律,似號角般鏗鏘有力,彷彿是肖邦自己在宣告“波蘭不會亡! ”。

(PPT6 — 樂譜C)

音樂在展開中,越來越趨向緊張,一系列的轉調和變化音把全曲推向高潮。它彷彿是在嚴峻的現實面前的片刻幻想,是音樂家對華沙起義爆發一瞬間的回憶。(播放音頻片段3)

(PPT7 — 樂譜D+音頻片段4)

音樂在這裏出現了一個悲傷的音調,象哭泣,又象訴說,這是肖邦對整個命運的哀哭。而結尾又回到自豪、剛毅的形象。音樂在很強的力度下,從高音向低音衝擊,左、右手八度同奏,氣勢逼人。最後,在特強的力度下,奏出了大調的主和絃,它象徵着肖邦內心的滿腔仇恨和對革命勝利的信念。

4、二次聆聽《C小調練習曲》(PPT8 — 楊鳴鋼琴演奏視頻+舒曼的評價)

在肖邦的音樂裏時常流露出一種細膩、柔美、詩意的意境,令人陶醉,因此被稱爲“鋼琴詩人”。像《C小調練習曲》這樣情感強烈、氣勢磅礴的作品在肖邦來說並不多見。讓我們記住這首作品,因爲它是一個國家苦難歷史的見證!

5、知識點:練習曲(PPT9 — 練習曲概念)

練習曲——爲學習器樂的人練習技術技巧而寫,有着明確的訓練目標的曲子。 問:你認爲《C小調練習曲》的訓練目標明確嗎?(非常明確)主要練哪隻手?(左手)

問:那麼它只是一首純粹練習技巧的練習曲嗎?(不是)多了什麼?(多了情感)肖邦好友李斯特爲其命名爲《革命練習曲》

肖邦在保證特定的技術訓練目標的前提下,賦予作品鮮明的藝術形象和情感,擺脫了以往練習曲的單調和枯燥,正是肖邦對於練習曲的大膽革新與創造,爲後世的“藝術性練習曲”、“音樂會練習曲”開闢了道路。

三、拓展與延伸(PPT10 — 《C小調圓舞曲》)

隨着深入瞭解肖邦,必定還會提到一個人,英國女作家喬治.桑。和肖邦在一起,喬治.桑飽受非議,但無疑喬治.桑對肖邦起到非常重要的影響,他們在一起的九年,是肖邦創作上的一個高峯期,作品的數量和質量都是最高的。《C小調圓舞曲》就是兩人分開後肖邦爲懷念她而作的。這是一首最能體現肖邦的個性及民族性的圓舞曲,節奏源自於波蘭民間舞曲馬祖卡,但它不是單純爲舞蹈伴奏的舞曲,而是真正的圓舞曲抒情詩。

四、總結:

(課件展示:浪漫主義音樂特徵)

肖邦的鋼琴音樂具有着典型的浪漫主義音樂特徵:(同學們討論回答,老師歸納)

• 它們都承襲了古典主義音樂的優良傳統。

• 標題音樂的特徵十分鮮明。(如肖邦的《C小調》原來並無標題,但其內容卻有着標題性的構思)

• 強調作曲家個人內心情感的體驗與表現。

• 在音樂體裁上進行大膽的革新與創造。(例如:將技巧訓練性很強的練習曲,賦予鮮明的藝術形象和情感。)

五、課堂小結:

一節課的時間是很有限的,希望大家對肖邦和鋼琴音樂的熱愛能在課後得到延續。請同學去了解另一位浪漫樂派代表人物,也是肖邦好友的音樂家李斯特及其鋼琴作品《愛之夢》。下課!

高中音樂鋼琴課教案優秀範文二

活動形式:鋼琴課

活動內容:《青蛙跳舞》

內容分析:《青蛙跳舞》是《幼兒鋼琴基礎教程》第一冊的曲子。難易程度方面屬於難度較高的曲子,因爲樂曲裏面不僅有跳音與保持音及雙音的不同演奏形式、有強、弱等感情標記,而且在識譜方面音符的跨越性比較大,還有三個最近剛學的的音符。再者,要彈出樂曲特有的意境也需要用心去體會。總之,這首樂曲學習點較多,是一首比較有價值的幼兒鋼琴練習曲。

活動目標:

1、感受《青蛙跳舞》所描寫的意境。

2、熟練的識譜、唱譜,能在教師的提示下根據調式找出曲中的變化音,認識曲子中“跳音、保持音、休止符、強、弱”等標記。

3、分手練習,能比較流暢的彈奏,邊唱邊彈。樂曲節奏準確。能準確表現四三拍的節奏特點

4、簡單瞭解作曲家“丁善德”及代表作品。

活動重點:識譜、分手彈奏

授課對象:王曉語 邱泊斐、苗淑沛

活動準備:曲譜一份、音符多個、錄音機、青蛙圖片一張、教師準確的示範演奏、音樂磁帶《捉迷藏》

活動過程:

一.以“小音符捉迷藏”的形式,引導幼兒複習高、低音譜表上學過的音符。重點複習與《青蛙跳舞》相關的音符。

二.教師出示青蛙圖片,告訴幼兒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有關小青蛙的曲子。

教師示範演奏,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三.識譜、唱譜

1、出示高音譜表上的樂譜。

① 請幼兒觀察“這是幾拍的曲子?”(3/4拍,以四分音符爲一拍,一小節三拍)

“音符上有什麼標記?”(引導幼兒說出跳音,保持音記號)

“都有哪幾拍的音符、各唱幾拍?”(四分跳音,附點二分音符,各唱半拍,三拍)

“有變化音嗎?”(引導幼兒看譜號後面的調號,知道是G大調,變化音爲#F)

② 教師引導幼兒演唱高音譜表上的樂譜,用節拍器伴奏。

要求:節奏準確,跳音要唱出來。

③ 教師彈琴,幼兒人手一本書唱譜。

④ 幼兒一一演唱,檢查幼兒的識譜情況。

2、出示低音譜表

①“你看到了哪些標記?“(休止符、雙音跳音)

②“休止符有幾種?”(全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各休止1小節及1拍)

“雙音由哪些音符組成?”(請幼兒在鋼琴上找出並彈出來,教師逐一檢查)

③“雙音像什麼?”(青蛙的叫聲,初步感受樂曲的意境)

四.幼兒練習彈奏,教師指導

1、先練習右手部分,教師示範講解跳音彈奏要領:樂曲活潑、可愛、可用指尖部分把跳音彈出來,彈輕巧。

① 幼兒練習,教師巡迴指導,要求邊唱邊彈,節奏準確,跳音要彈的有跳躍感。

② 逐一檢查右手的彈奏。

2、練習左手的彈奏。

① 教師示範、講解。重點講解雙音的彈奏要領:手指準備好,有跳躍感,要利用好休止符的時間來快速的找下一個雙音,雙音下鍵要統一,音色要統一。

② 幼兒練習,教師巡迴指導。要求邊彈邊數拍子。

③ 教師逐一檢查左手彈奏

3、幼兒自由練習左、右手。

教師根據幼兒在彈奏中出現的個別問題,單獨指導。

五.幼兒欣賞教師的完整彈奏,感受樂曲的意境。

幼兒聽樂曲自由表演。

六.欣賞丁善德的代表作《捉迷藏》結束。

高中音樂鋼琴課教案優秀範文三

教學要求:

一、聆聽《C小調練習曲》及《愛之夢》,感受、體驗其音樂情緒,進一步認識浪漫主義音樂的風格特徵。

二、在聆聽、感受、體驗、理解音樂作品的過程中,認識、瞭解肖邦和李斯特。

三、初步懂得有關“練習曲”的基礎知識。

教學重點:通過分段欣賞和完整聆聽《C小調練習曲》,深入理解作品的意境和內涵。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課前播放《C小調練習曲》。

2、提問:“同學們知道這首鋼琴曲的作者和名稱嗎?(肖邦 《C小調練習曲》)

二、《C小調練習曲》

1、簡介作者:肖邦

A、請學生談談對肖邦的認識。

B、老師補充。

2、分部欣賞樂曲。

A、聆聽樂曲的第一部分,初步感受音樂的情緒特點。

B、簡介創作背景(學生自習書本p121)

1813年9月,肖邦在離開波蘭赴法國途中,得知祖國爭取民族獨立的華沙起義失敗,悲憤之餘,奮筆疾書寫下了這首著名的《C小調練習曲》。

C、復聽樂曲第一部分,進一步體驗音樂的情緒特點,熟悉第一主題。(大屏幕上出示第一主題)

(1) 請學生談談聽了這段音樂有什麼感受,它讓你聯想到些什麼?(老師補充:樂曲的第一部分是一個剛毅的、帶有英雄性格的主題,左手採用了上下翻騰的琶音的伴奏音型,令人聯想到華沙起義的英雄們是怎樣與敵人浴血奮戰的,也讓人感受到作曲家那時的心情是怎樣的慷慨激昂和起伏難平。)

(2) 跟琴學唱第一主題。

D、聆聽樂曲的第二部分。(大屏幕出示第二主題)

(1) 聽音樂,感受這一部分音樂的情緒與第一部分有何不同?

(2) 學唱主題,從旋律和節奏等音樂要素方面與第一主題進行比較。

(3) 再聽第二部分,聯想音樂表現了什麼內容。(老師補充:這一部分的旋律沉痛悲傷,它好象是人們對爲國捐軀的烈士們的哀悼。)

E、聆聽樂曲的第三樂段。

思考:這一部再現了哪一個主題?它象徵了什麼?(樂曲的第三部分再現了第一部分英雄性的主題,它象徵着人民的鬥爭仍在繼續,抗擊侵略的火焰並未熄滅。)

3、完整地欣賞《C小調練習曲》

4、音樂知識:練習曲

通常練習曲有兩類。一類爲練習器樂、聲樂技巧的專業練習曲;另一類爲音樂會練習曲。前一種練習曲多有技能、技巧上的訓練目標,音樂會練習曲是由前者派生而來的。它已演變爲一種炫技性的、在音樂會上可以演出的藝術作品。肖邦的《C小調練習曲》就屬於音樂會練習曲。

三、《愛之夢》

1、簡介作者:李斯特

2、簡介作品

1850年李斯特把自己創作的三首歌曲改編成三首鋼琴“夜曲”。原來的三首歌曲分別是《崇高的愛》《幸福地死》《愛吧》。改編後的三首夜曲被彙集成冊,曲集統稱爲《愛之夢》。在這三首曲子中,以第三首爲最好,流傳也最廣。因此,人們通常所稱之爲《愛之夢》的曲子,實際上是《愛之夢》這部曲集中的第三首曲子。

3、欣賞《愛之夢》(大屏幕顯示主題旋律)

A、聽音樂,思考:作品描繪了什麼樣的意境?

B、配樂詩朗誦,通過詩歌與音樂的結合,更好地理解音樂的內涵。

四、總結

本課的兩首鋼琴曲,表現了極不相同的兩種情感。《C小調練習曲》悲憤激昂的氣勢令人熱血沸騰,《愛之夢》中的柔美、夢幻般的詩意令人陶醉,盡情表達了人們內心的豐富情感,這正是浪漫主義藝術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