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散步》優質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散步》優質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散步》教學設計 篇一

活動目標:

1、通過打擊樂器,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提高幼兒節奏能力。

2、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以及符點音符的節奏。

3、培養幼兒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音樂圖譜一張,雙響梆子6個,圓舞板6個,大鼓1個,鈸2個,三角鐵6個,鈴鼓4個

活動過程:

一、幼兒模聲學念圖譜

教師導語:

一天,兩個好朋友約好了去郊外散步,你們聽,誰來了?(錄音放青蛙叫)

呱呱|呱呱|()

1、引出小青蛙,幼兒模聲練習節奏

提問:

①誰來了?②小青蛙是邊走邊叫着過來的,它是怎麼叫的?

教師:我們一起來學學青蛙的叫聲吧!“準備出發”(教師用腳給幼兒踩節奏點,以給幼兒節奏標準,“準備出發”每字爲一拍)

2、引出小馬,幼兒模聲練習節奏

教師:除了青蛙還有誰呢?我們仔細聽!(錄音放馬步聲)

的篤的篤|的篤的篤|()

提問:

①是誰來了?(幼兒自由發言)

②小馬走路的時候發出了什麼聲音?(出示節奏圖譜)

教師:小馬可開心了,今天真是個好日子,有這麼多的夥伴跟它一起玩,它還邀請小朋友們一起去散步呢,“準備出發”

4、連接前兩句圖譜,幼兒模聲演繹

教師:小青蛙和小馬玩着玩着還高興的唱起歌來了,它們想一起合作給大家唱首歌,小朋友們跟它們一起唱吧,準備好了嗎?“準備開始”

4、引出雨聲,幼兒模聲練習節奏

教師:正當小夥伴們玩的開心的時候,忽然烏雲密佈,你們猜要發生什麼事了?

你聽到的雨聲是怎麼樣的呢?

滴答。0滴答。0|滴答。0滴答。0|()

教師:**小朋友聽到的雨聲可真好聽,嘿嘿,原來是雨姐姐聽到大家的歌唱的這麼好聽,也忍不住要唱上幾句了,我們快和雨姐姐一起唱歌吧,“下小雨了”

教師:雨越下越大,一聲巨響,嚇得小夥伴們趕緊躲了起來,大夥都偷偷地鑽出腦袋看,都在猜發生什麼事了。原來雷電公公也被大夥的歌聲吸引了,也忍不住來湊熱鬧了。

教師:請小朋友們動動腦筋,用一個很響很響的聲音來表示打雷,你會用什麼動作來表示。(引導說出轟隆隆)

5、出示混合圖譜,幼兒模聲演繹

教師:漸漸地,雨小了,雨姐姐和雷電公公都回家了,只剩下了小青蛙和小馬,但是他們還沒玩夠呢,又高高興興地繼續去散步了,他們兩個走在一起的聲音可好聽了,你們看,老師把它們的腳印都畫下來了。(呱的篤|呱的篤|)

6、出示兩聲部圖譜,幼兒模聲演繹

教師:時間過的可真快,一會功夫就到了傍晚了,小青蛙和小馬要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它們合唱了最後一首歌,我們一起來聽聽看。(呱呱|呱—)的篤的篤的篤—

二、幼兒模聲完整演繹圖譜

(一)幼兒第一次完整演繹圖譜

教師:剛纔王老師給你們講了一個小青蛙和小馬散步的故事,它們一路上這麼開心,你們一起玩的開心嗎?大家能把這個故事再講一次給我聽嗎?大家一起來,和小青蛙小馬散步去了。“準備出發”

(二)第二次演繹圖譜

教師:不僅小青蛙和小馬的歌唱的好聽,王老師發現小朋友們的故事講的更好聽,但是還有一點點不整齊,我們再來講一次吧。

三、分角色完成圖譜

教師:跟着小青蛙和小馬玩了這麼久,我現在要請小朋友們來扮演小青蛙、小馬、還有雷電公公和雨姐姐,我來當指揮,分角色來把這個故事講一次。好,現在要看指揮了,“準備開始”

四、幼兒徒手拍打節奏練習2次

教師:這個故事用嘴巴講的這麼好聽,你們還能用別的辦法來講嗎?(用手拍打節奏)

**小朋友想出了個好辦法,除了用嘴巴念以外,還可以用手拍,我們一起來試試吧。

五、用樂器來完整表演

(一)第一次演奏

教師:除了嘴巴和手以外,王老師還帶來了很多客人來跟我們一起講故事呢,你們看都有些誰啊?(圓舞板、雙響梆子、三角鐵、大鼓、鈸、鈴鼓)

1、幼兒給角色配對演奏樂器

教師:一下子來了這麼多的樂器朋友,樂器也可急了,都不知道誰來扮演誰了。但是它們每個人的聲音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且和故事裏的人物的聲音很像,你們可以幫助它們來找到適合它們演奏的角色嗎?

2、幼兒第一次用樂器演奏,幼兒

教師:你們真是太棒了,一下子就幫它們分好了,請小朋友找到自己喜歡的樂器,然後我們一起用樂器朋友把故事講的更好聽吧!“準備開始”

(二)第二次演奏

教師:小青蛙和小馬聽到小朋友們講的故事這麼好聽,可開心了,它們還悄悄地跟我說,下次它們還要出來散步,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它們還想再聽一次小朋友們講的故事。

大班音樂韻律教案:遇見舞

幼兒園大班音樂韻律教案:遇見舞

演唱部分動作建議

前奏 隨樂做拍手的動作

1-4小節, 隨音樂節奏做“走”的動作,並在最後一個音符時拍手。

5-6小節, 背對背扭扭屁股。

7-8小節, 面對面做鬼臉。

9-10小節, 同5-6小節。

11-12小節, 同7-8小節。

遊戲玩法建議

1、合樂做動作模型:幼兒自己隨樂做動作。

2、探索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逗樂的動作空間方位:兩名幼兒遊戲。

3.大公雞來了時(低八度音樂響起間奏):幼兒定住,擺一個造型靜止不動,“大公雞”在其中來回走動,以多種方式逗毛毛蟲。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旋律,能合樂做出“扭屁股”、“做鬼臉”的逗樂動作,並保持造型不動。

2、遷移故事情境,與同伴合作探索“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的動作空間方位,並創編不同的鬼臉動作。

3、享受運用肢體、表情動作與同伴玩詼諧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剪輯好的音樂、電腦播放器、幼兒人手一隻手腕花。

2、經驗準備:幼兒有站雙圈跳集體舞的經驗。

【活動過程】

1、創設故事情境,導入活動。

師:一天,在草地上,毛毛蟲們在找朋友做遊戲,他們找到了一個好朋友,扭扭屁股做鬼臉。玩得正高興,一隻愛吃毛毛蟲的大公雞來了,毛毛雖立刻一定不動,大公雞以爲是石頭就走了。

2、創編“扭屁股”“做鬼臉”的動作模型。

師:我是一隻毛毛蟲,我要去找朋友了,扭扭屁股,每個人都扭一扭,還要做鬼臉,怎麼做?

3、初步感受音樂,併合樂做動作模型。

師:現在,毛毛蟲們,我們一起聽着音樂坐在椅子上玩一玩。(2遍)

師:毛毛蟲們輕輕起立,我們一起聽着音樂站在椅子前玩一玩。(1遍)

4、探索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逗樂的動作空間方位。

(1)師:毛毛蟲要和朋友背對背扭屁股,還要面對面做鬼臉逗樂。你們可以怎麼做?

(2)師:請你和你的好朋友找個空地方試一試。

(3)請個別幼兒示範。

(4)教師哼唱音樂,幼兒隨樂做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的動作。

(5)幼兒隨樂遊戲。

5、創編不同的做鬼臉逗樂的動作。

(1)師:還可以怎樣做鬼臉逗樂?請你來試試。看看他的鬼臉是怎麼做的?他的表情是什麼樣的?他的手是怎麼放的?

幼兒聽音樂變換鬼臉造型進行遊戲。

6、遷移雙圈舞的經驗,換朋友進行遊戲。

(1)討論換朋友的方法。

師:我們在跳舞時換朋友,經常用什麼隊形換朋友?

師:現在男生站在裏圈,女生站在外圈,男生不動,女生換朋友,怎麼換?

師:做什麼動作的時候換朋友的?拍手時又是和好朋友在做什麼呢?

(2)教師哼唱音樂,幼兒站雙圈嘗試換朋友。

(3)幼兒聽音樂完整遊戲。

7、戲劇遊戲:毛毛蟲與大公雞。

(l)師:這回啊,毛毛蟲們,可能在玩遊戲的時候真有大公雞要來做我們哦,我們要怎麼樣?能不能動?我們先試一試,我來撓撓這隻毛毛蟲,嗯,他沒動,是個小石頭,這隻呢?

(2)邀請客人老師扮演角色參與遊戲。

三、友情提示

1、在遊戲活動環節組織過程中,教師遵循團體律動的傻瓜教學流程:放事一一動作一一音樂一一遊戲(動作方位、遊戲、交換舞伴等等),採用逐步累加遊戲元素的教學策略,先引導幼兒創編、熟悉動作模型,在初步熟悉動作模型和音樂結構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探索背對背扭屁股及面對面做鬼臉逗樂的動作空間方位,接着再引導幼兒創編不同的鬼臉造型並遊戲,最後再加人大公雞逗引的遊戲玩法。

2、根據幼兒實際情況,可調整遊戲難易度,如,降低難度時,可在音樂的第2、第4小節時,不必強調幼兒在樂句句末拍手。

兒童劇表演教案:馬蘭花

幼兒園兒童劇表演教案:馬蘭花

一、遊戲綜述

中國民間故事《馬蘭花》以擬人化的手法賦予動物和花草不同的個性,讓勤勞和善良戰勝懶惰和邪惡。故事中人物特點鮮明,表演色彩濃郁,正面形象的代表有馬郎、小蘭、小鳥,反面形象的代表有大蘭、老貓、狼,兩組形象具有強烈的對比性和明確的教育意義。幼兒同情小蘭的悲慘遭遇,憎恨大蘭的懶惰和老貓與狼的貪婪,特別是對“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勤勞的人兒在說話,請你現在就開花!”這句經典的臺詞不僅是朗朗上口,而且對其中所表達的勇敢、善良、勤勞等內涵銘記在心。

幼兒經過小班和中班的多次表演學習,有了一定的表演基礎,對錶演活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幼兒聽過《馬蘭花》這個故事以後,立刻被故事內容和情節深深地感染了,他們躍躍欲試,產生了表演的衝動,於是我們排演了兒童劇《馬蘭花》。

二、遊戲網絡

三、遊戲準備

(一)經驗準備

1.幼兒會複述故事《馬蘭花》,瞭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故事情節。

2.幼兒會唱黃梅戲《對花》和表演舞蹈《歡慶》、《美麗的家園》,爲兒童劇表演做準備。

3.瞭解各種動物的典型特徵,學習通過特定的動作來表現不同角色的特點。

(二)遊戲資源

1.創設場景,準備道具。

(1)場景:樹林。

(2)道具:馬蘭花、竹簍1個、樹枝若干。

2.選配音樂。

(1)《美麗的家園>(選自小天鵝幼兒園大型歌舞劇《綠色家園》):用於第一、五場“花”和“草”上場。

(2)“兇狠、狡猾”的重金屬音樂:用於老貓等第二、四、六場上場。

(3)黃梅戲《對花》:用於第三場小蘭和馬郎的對唱。

(4)《歡慶》中國風格的民樂):用於第六場結束。

(三)家庭與社區

1.家長爲幼兒提供一些經典的童話故事書,幫助幼兒瞭解相關知識,豐富直觀經驗。

2.家長爲幼兒的表演遊戲提供廢舊材料和半成品,並與幼兒共同設計和製作道具。

四、遊戲提示

1、到了大班,由於表演情節的增加,表演劇情之間的銜接變成了重點,如果銜接不好,就會出現冷場的現象,從而直接影響表演的氛圍。因此,在場與場的銜接環節,教師都會根據劇情播放相應的音樂,一方面提示相關的幼兒上場.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表演的趣味性。

2、在表演中,教師讓每個幼兒都參與活動,因幼兒的個體差異造成其表現也各不相同。能力強的幼兒表演的慾望和表現力都比較強,但個別膽小的幼兒卻缺乏單獨表演的能力。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讓膽小的幼兒進行羣體表演。比如表演花草或者一羣小鳥,讓他們在羣體表演中大膽地說出臺詞,做出動作,這樣在滿足幼兒表演慾望的同時又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已了3

3、在遊戲中出現了反面角色,有的幼兒不願嘗試,總認爲自己表演了反面角色,生活中自己就成了反面人物。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首先應尊重幼兒的選擇,對大膽表演艟赫篇瞄;兒童劇表演

反面角色的幼兒進行鼓勵表揚,讓幼兒在評價的時候談自己的感受,並介紹一些我國因扮演反面角色而大獲成功的優秀表演藝術家的故事,同時請家長幫助做孩子的思想工作,讓幼兒逐漸在心理上得到認同和接受,願意表演反面的角色。

摘草莓——大班幼兒歌曲教案

活動

在翻閱《歌唱活動》一書時,我看到了“摘草莓”這個活動,歌曲旋律很輕快、活潑;歌曲內容也有些情節性,易於孩子理解,很適合孩子來演唱。但是,這個活動的第二聲部設計得比較難把握。於是,我針對自己班孩子的能力水平進行了全面修改,並開展了此活動,應該說活動選材的靈感完全來源於學習,來源於書本。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輕快的情緒,初步學習用兩個聲部進行演唱歌曲。

2、在圖譜的幫助下演唱歌曲。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歌唱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圖譜。

活動過程:

練聲。

“孩子們,讓我們先來亮一亮咱們的嗓子吧!”

學習歌曲。

1、欣賞教師範唱,瞭解歌曲與內容。

“今天,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好聽嗎?”“這首歌曲比較輕快,非常的好聽。歌曲的名字就叫《摘草莓》。”出示背景圖。

2、再次欣賞教師範唱。

“再來仔細地聽一聽,聽聽歌曲裏唱了什麼?”

根據孩子的回答,取出大圖譜,放於黑板。

擺放圖譜。

“誰來把這些圖譜根據歌曲擺一擺?”“擺得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4、看圖完整演唱第一聲部,將歌詞與圖譜匹配。

“讓我們看着圖譜跟着老師輕輕地來唱一唱。”

三、練習兩個聲部。

1、討論、瞭解第二聲部演唱的位置。

“老師這兒還有一些小圖譜,爲了使歌曲更好聽,我們還要在歌曲里加入小圖譜,放在哪兒呢?”

“不僅要唱大圖譜,還要唱小圖譜,小圖譜怎麼唱呢?”

2、教師唱第一聲部,並用體態提示幼兒演唱第二聲部。

“我們來試一試唱這首歌,你們唱大圖譜,我來唱小圖譜。”

3、將幼兒分成兩個聲部演唱2——3遍。

“在唱歌的時候,我們要一邊唱歌,一邊聽別人的聲音,和別人的聲音和諧一致就好聽了。”

結束:“我們把這麼好聽的歌去唱給弟弟妹妹們聽聽吧!”

反思:

1、圖譜與歌曲的結合。

在活動前,我準備了背景圖、大圖譜以及小圖譜,活動中,我先利用大圖譜來學習歌曲的第一聲部,在用小圖譜來學習歌曲的第二聲部,吸引、調動孩子來參與活動,並通過擺一擺、看一看,使孩子們從中理解了歌詞,記憶了歌曲。

2、動作與歌曲的結合。

由於孩子是初次嘗試演唱兩聲部的歌曲,對於第二聲部的切入,孩子們不能很好地把握節奏,所以在活動中我利用肢體動作來提示孩子,被分成兩部分的孩子看了指揮就能很好地演唱歌曲了。

3、活動流程層層遞進,過渡流暢。

用《摘蘋果》的曲調來唱《摘草莓》練聲,從兩聲部練聲到學習新歌,再加入第二聲部,環節層層遞進、環環相扣。

過渡時,緊接練聲時的情景銜接道:“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來引出新歌,引出老師的範唱。在出示大圖譜時,由於每張大圖譜上有兩句歌詞,所以範唱完讓孩子說,當孩子說出一句的時候,我會追問與之一起的另一句,“除了風輕輕吹,還有什麼在飛?”“什麼在風中飄香味?”“一顆顆紅草莓好象什麼?唱了幾次?”等等語句組織得很自然、流暢。

當然,“有完美的教案,沒有完美的課堂。”課堂是活的,總會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說有些地方可以上得更好。在這個活動中,讓孩子擺大圖譜的時間控制得再短一點,再緊湊一些,在請兩三個孩子擺完後,我就可以清唱來糾正孩子擺放的對錯與否。

《散步》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通過比較閱讀提高審美情趣。

2、過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品味揣摩語句。

【課前準備】

學生:強調課文預習,自讀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教師:準備課前說話訓練的資料(尊老愛幼的故事),安排學生作準備。

【教學】

1、整體感悟課文。

2、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體現着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沐浴着親情。哪位同學能聯繫生活實際,說說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散步》這篇課文就爲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二、感知課文

1、檢查生字詞。

2、教師可配樂範讀課文,學生體驗作品的語感和情感。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仿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4、帶問題朗讀課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1、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2、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用文中的語言也可以)

三、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

出示問題:讀了這篇文章,你從中感受到什麼?請幾位同學談談個人的感受。

肯定個性化的發現。(這問題比較寬泛,目的是希望學生能注童個體的體驗。)

進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達的感情是什麼?(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終是研究的主要對象,這一個環節也是探究本課語言特點的思維中國)

總結:散步是日常生活,既輕鬆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筆下變得那麼重要。作者從中三、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四、小組學習,圈畫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學生自己閱讀、發現的基礎上,圈畫後面幾節文字中比較特殊的句式與詞語,進一步探究語言。

(小組活動,全員參與,教師適當幫助有疑問的小組,到一定時候教師要提醒小組及時總結,準備交流。這一階段也可以將文章分成幾部分,分別交給不同的學習小組探討,這樣有利於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五、班級交流,共享發現

每個小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發現與全班共享擇一個句子、一個詞語。

可能有的句子與詞語: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我的母親老了,……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就是整個世界。

太遲、總算、熬、分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穩穩地、仔細

教師在交流中適當引導。

(分享學生的發現有助於培養學生的信心與興趣,把學習的樂趣、發現的樂趣還給學生。教學目標的真正達成在於學生自主的發現與交流中。)

六、拓展,展開想像

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麼,母親會怎樣想?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在班裏談感受。

(過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麼道理?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教師小結:不管做什麼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之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過渡)設想一下:晚飯後,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麼辦?

學生討論歸納:教師對於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並希望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繼續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過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親走大路,母親同時也爲兒子解決了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你從中感受到什麼?

1、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小孫子的什麼感情?

2、作者爲我們展示了什麼樣的家庭?

3、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母親、妻子、我”是什麼樣的人?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重點研讀:

(過渡):“我”和妻子是如何揹着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爲什麼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後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對於學生的討論和作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教師小結: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着承前啓後的責任,體現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着,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隻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這部分是對課文的咀嚼和消化階段,也是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最佳時機,所以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勵學生,適時啓發。儘可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重點研讀後,全班學生齊聲朗讀最後一段。

七、比較閱讀

請同學們速讀課後短文《三代》,思考問題:

1、這篇短文寫了什麼事?

2、《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

教師引導:學生讀後,小組交流,教師鼓勵,並因勢引導:編者爲何把《散步》作爲本文的範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可以把兩篇文章通過比較,體會《散步》寫的精彩之處,可以從語言、寫作方法等進行比較。(學生答案會多種多樣,所以要求學生舉例說明緣由,只要說得有道理即可。)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歸納:

1、《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寫。文中有兩處對初春的描寫,這段描寫在全文中起到襯托的作用。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大塊小塊的新綠”“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裏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這“新綠”、“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的禮讚。第三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這些都寫出春的氣息,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字裏行間留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2、在散步中兩兩對稱的句子很多。“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子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運用對稱的句子,互相映襯,使我們讀起來很有情趣。語言樸實,但蘊含着豐富的思想內涵。

3、以小見大的寫法:通過描寫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愛幼這個社會大主題。

教師小結:同學們通過比較閱讀,能夠初步對文章進行鑑賞,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寫作中,嘗試運用這幾種寫作方法,一定會給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都學到了什麼?在思想上感悟到什麼?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師總結: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定、幸福!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後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學生齊唱。

小結:《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這節課上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得到潛移默化地薰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給學生理解課文豐富的內涵提供了學習的廣泛空間。引導學生品味揣摩語言,也增強了語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板書設計】

散步

莫懷戚

母親走大路↑承上

散步分歧→{我妻子責任重大→使命感

兒子走小路↓啓下

《散步》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理解文章思想內容。

2、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3、體會並學習“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

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體會欣賞本文的音韻美、景色美、親情美。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描繪意境,深情導入

多少個日落,多少個清晨,我們和家人一起散步在公園的小路,散步在鄉間的田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莫懷戚的《散步》 。

二、“三讀”課文 :整體感知——主旨把握——品味語言

通過“三讀”課文,逐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美和語言美。

1、“一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1)教師範讀課文,學生聽讀,要求:用一句話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教師提示:(出示幻燈片)(什麼人?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幹什麼?) 學生回答,明確:一家祖孫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散步”這一中心事件寫了哪些具體的事?

學生自由回答,邊答邊板書。 (請簡要複述文章的主要內容,100字左右。)

師明確:“我”勸母親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選擇大路小路的分歧——“我”決定委屈兒子——母親卻依從了孫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別背起母親和兒子。

師:家庭猶如一口池塘,有時波平如鏡,有時波浪起伏。在散步的過程中,這個三代之家就像平靜的水面涌起了波瀾。在岔路口,“我”的母親要走大路,“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順,便於老人行走;小路難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的情況下,“我”決定舍魚而取熊掌。“我”認爲,母親年

老體弱,餘年不多,伴隨她的機會已很少;兒子年紀尚幼,來日方長,伴隨他的機會還很多。於是“我”決定委屈兒子,順從母親,作出了“走大路”(板書)的決定。這個決定是明智的,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板書)的美德。同時 母親的選擇是——走小路。這又體現了我國另一種傳統美德,是——愛幼。)

(尊老與愛幼最好由學生總結出。)

2、二讀課文,把握文章主旨,體會親情美。

(1)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並回答在整個散步過程中,誰做得最好?並簡單說說理由。

鼓勵學生自由發言,大膽發表見解,這裏不需要標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老師總結:其實這一家四口都做得很好,纔有了文章中那一幅最動人的場景(明確:最後一段)

(2)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

(3)繼續引導提問:營造一個如此和諧的家庭,作者的意圖是什麼? 學生嘗試概括髮言,老師明確:(中心思想概括的常見格式)

本文通過一家祖孫三代散步的小事,歌頌並讚揚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同時也突出中年一代的責任重大,充滿人情美。

(4)拓展——投影出名人名言,學生一起朗讀,並記錄積累。

“老人和兒童屬於社會中的弱勢羣體,他(她)們的生活狀態,最能真實地反映一個社會國家的文明程度。”

“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纔是人類的文明之舉。”(培根)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老師總結:培根的話讓我們想到了中國已傳承幾千年的美德:孝。教師進行適當的拓展,說說“孝”的寫法。

3、三讀課文,賞析重點句,品味語言美 :

我們喜歡這篇文章不僅因爲喜歡這家人,也喜歡這篇散文清新雋永的語言,請同學們根據以下提示找出你喜歡的語句,朗讀出來,並做適當的點評。 這裏,老師應對國中語言賞析的基本步驟做個方法指導。(找出賞析點+分析句子含義+表達效果或情感)

(1)含蓄美:(找出你認爲含義豐富的句子)

(2)對稱美:(找出前後對稱,形式整齊勻稱的語句)

(3)景物的烘托美:(找出文中描寫景物的語句進行賞析)

老師做一個示範,我選擇一句具有“對稱美”特點的句子進行賞析 : 例如:“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賞析:這是個內容上相對稱的句子。意爲我小時候很聽母親的話;母親現在對成年的我也很尊重。母子之間互相尊重,充滿骨肉之情。

接下來由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找出可以賞析的句子,嘗試賞析,可重點分析以下句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明確: “世界”在這裏大詞小用,意爲“老一代”和“下一代”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突出中年一代責任重大,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肩負着承前啓後的重大使命 。家庭、民族、國家都是如此 。

景物描寫的作用:爲情節展開作鋪墊 ,例如文中對小路盡頭的景物描寫。

三、教師小結

趕快爲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隻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着體溫的一枚硬幣??但“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畢淑敏《孝心無價》)

把這副對聯送給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和老師,祝大家家庭美滿,闔家幸福!最後就讓我們在這首《相親相愛》的歌聲中結束今天的學習。

四、作業:

1、寫一篇同題目作文《散步》,集中記敘一件事情。

2、拓展閱讀《孝心無價》,並借閱畢淑敏文章。

板書設計:《散步》

課文內容: 一家祖孫三代在初春的田野裏散步

我勸母親散步

全家人一起散步 走大路(我) 尊老

路線的分歧走小路(母親) 愛幼

分歧的解決 尊老

愛幼

我背起母親,妻子背起兒子 和諧、和睦、鄉親香愛 文章主旨(中心、主題):本文通過一家祖孫三代散步的小事,歌頌並讚揚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同時也突出中年一代的責任重大,充滿人情美。

語言品味:(找出賞析點+分析句子含義+表達效果或情感)

對稱美、含蓄美、景物烘托美。

《散步》教學設計 篇四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把握文章主旨;

2、通過分析關鍵詞句,體會人物形象美。

【教學工具】

多媒體、投影儀。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有散步的習慣嗎?其實,文章不一定非要寫轟轟烈烈的大事,關鍵在於你開掘的角度,你對生活的感悟能力如何以及你賦予文章的情感。在一位成功作家的筆下,小事也能寫出大意境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莫懷戚的一篇著名散文──《散步》(板書課題──散步)看看它的意境究竟大在哪裏?

二、明確目標

出示教學目標。

三、整體感知

教師範讀課文(放伴奏音樂,力求生動)。

學生輕聲跟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用橫線畫出不認識的或讀不準的字詞,查字典注音,能把課文順暢的讀下來之後,放聲朗讀。

四、探究研習

1、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明確:“我”帶着妻子和兒子在一個初春的季節裏到田野去散步。母親身體不好,要走大路,兒子覺得小路有趣要走小路。我選擇走大路照顧母親,母親卻變了主意要走小路。母親和兒子累的時候,我和妻子分別背起了母親和兒子,我感覺到我和妻背起的是整個世界。

2、這篇課文你讀懂了哪些內容?

⑴ 通過散步,描寫一家人美好的家庭生活,讚美一家人的互敬互愛。

表現互敬互愛的句子有:

“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我小時候是一個乖孩子,很聽母親的話;母親現在老了,而我已人到中年,母親很尊重我。母子之間互相尊重,相處和諧,充滿骨肉之情。

“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母親老了,尊重我的選擇;兒子還小,習慣聽我的話;妻子呢?往往聽從我的意見。一家人互敬互愛,非常和諧。

⑵ 通過細節描寫表現祖孫三代的感情。

表現互敬互愛的細節有:

母親和兒子發生分歧,我經過思考決定:/“走大路。”/大路平坦方便老人。我理所當然的照顧母親,反映了對母親的尊敬。

母親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小路崎嶇,孩子感興趣。母親慈祥,想讓孫子高興,改變了主意,反映了老母親對孫子的喜歡和愛護。

⑶ “我”是一箇中年人,對生活有一種使命感。

滲透“我”對生活的使命感的語句有:

“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作爲家庭的主腦,在母親和兒子發生分歧時,必須處理得當,這是一種責任,否則就會影響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於是我感到責任重大。/“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最後。這是一種比喻的說法。/“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說明我和妻子意識到自己肩負着承前啓後的重任,對生活有一種使命感。

3、文章在描寫一家人散步前還有一段對初春景物的描寫。找出來體會作用。

提示:第4段是對初春的描寫。心率、嫩芽、咕咕的冬水,寫出春的氣息。在這樣的氣息中,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在召喚。正是因爲感受到同去春來,氣候轉暖,生機萌動,全家人才一起出來是散步。這是對全文的鋪墊。

五、總結梳理,回扣目標

這篇文章通過運用抓住“散步”這個聚焦點的寫法,運用樸素的語言,表達了“三代之間深沉的愛”這一主題。

六、拓展延伸

教師有感情地朗讀下面這篇文章,共同研讀此文。

又是一天陽光中

4月20日 星期一 晴5點30分,家中──

朦朧中感到有人輕輕走近我的牀。雖然我還沒睜開眼,但知道那一定是媽媽。耳邊又響起那熟悉的聲音:“快起牀吧。”同時一雙溫暖的手扶摸着我的額頭,撩開上面覆蓋的幾綹頭髮。我擁着暖和的被子坐起來,睜開眼後第一眼看到的又是媽媽微笑的臉。她疼愛地望着我,提醒我時間不早了。我蹦下牀去洗臉刷牙,吃爸爸爲我準備的可口的早餐,然後背起書包,向爸爸媽媽說聲“再見”走出家門。太陽已經升起來了。春天的太陽格外溫暖。一陣風兒吹到臉上,使我想到媽媽那雙溫柔的手。儘管天氣這麼好,但我沒有放慢腳步,因爲我已懂得“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的道理。陽光灑在我身上。

6點,教室中──

我已經開始早晨的學習了。這時鄰座的女同學剛到。她衝我一笑,長睫毛的大眼睛忽閃忽閃地眨着,露出了潔白的牙齒,那樣子是說“早上好”。我也向她報以一笑。我很喜歡她這樣純真笑着的樣子,當我向她借東西時,她總這樣笑着把東西遞給我。這不,我低頭看書時不小心把筆碰掉在她桌旁,她連忙俯身起,放在我的桌上。我道謝時,她又抿嘴一筆,那是說“不用謝”。其實把這樣隨處可見的小事寫在日記裏沒什麼價值,但總覺得每一次笑都很美,不該輕易放走它們。望着太陽,望着身邊的同學,突然覺得這些笑容如甘泉一般,靜靜地在心底流淌,突然覺得同學之間這種暖暖的感覺真好!窗外的陽光照在身上,也暖暖的,真好!

6點50分,操場上──

今天是週一,有升旗儀式。我們穿着整潔的校服,站在藍天和太陽下。望着那鮮紅的五星紅旗緩緩升起,頓時有種親切而嚴肅的感覺,有種熱血沸騰的感覺。靜靜地站在國旗下,感受“崇高”這個詞的境界。耳邊仍響着那雄渾激昂的旋律:“前進,前進,前進進……”此刻,我們握緊拳頭,舉起手臂在國旗下宣誓,一種深沉的聲音從胸腔中迸發出:“報效祖國,爲祖國服務!”太陽依舊暖暖的,照着國旗也照着我們。此刻的陽光照在國旗上,國旗又增添了幾分美麗、神聖和莊嚴;此刻的陽光照在我們身上,我們又多了幾分豪情、信心和力量。

7點20分,英語課上──

這是週一的第一節課,美麗的英語老師輕盈地走進來。“Good morning,class。(早上好,同學們。)”“Good morning teacher。(早上好,老師。)”在明亮的教室裏,老師親切流利的講解聲和我們朗朗的讀書聲交織成一曲動人的交響樂。

“鈴──”下課了。我是英語課代表,上前幫老師拿作業本。老師邊走邊對我說:“這一次月考怎麼沒考好?”我抱歉地笑笑:“這次沒準備好,下次我一定考好。”老師信任地點點頭。從辦公室出來,看看掛在天邊的太陽,陽光暖融融的。陽光中我似乎又看到老師和藹的面龐,又聽見鼓勵的聲音在耳邊輕輕地迴響:“下一次一定要考好啊!”

黃昏5點,家中──

放學後,在陽臺上遠眺,見那火紅的太陽焉鑲嵌在青山與藍天之間,把薄雲映得通紅。

在落日的餘輝下,我趕緊開始學習,不知不覺夜已深了。媽媽過來勸我早睡,直到親眼看着我躺在牀上,替我蓋好被子才離去。我躺着靜靜地想:“明天一覺醒來,保準又是一個豔陽天。”

每天我都重複着相似的故事。故事中的我盡情地享愛着親情、友情、師生情的溫暖,就像我每天享愛着太陽給予我的溫暖一樣。我也同樣愛着我的父母、同學、老師和我的祖國,就像我熱愛給我們帶來光明的溫暖的太陽一樣。

我生活在陽光中。

我愛生活的第一天。

〖賞析〗 本文立意新穎。作者筆下所寫的,無非是同齡人每天都曾發生的“重複着相似的生活故事”,這些事由於司空見慣,而被視爲平常了。但是,作者卻獨具慧眼,正是通過對這些看來似乎是平凡的生活故事進行了深刻的理性化思考,抒寫出自己對生活獨特的新鮮感悟,揭示了看似平凡的生活中所蘊含的極不平凡的意義。做到這一點,確實可貴。

構思巧,選材精當,表現手法別緻。作者巧用“日記”體裁形式,並按照一天生活的時空順序,運用細膩、質樸、清新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洋溢着親情、友情、師生情、祖國情的生活畫卷,真實而具體地揭示了花季少年生長在陽光季節的無比幸福與快樂,同時也表現 了一代少年熱愛生活,爲報效祖國而珍惜時光、勤奮學習的時代風貌。

本文所擬題目含蓄,寓意深刻。在文中,作者善於緊扣“陽光”,處處用“陽光”的溫暖來烘托或比喻自己對生活的美好感受,寫得情真意切,生動感人。文末運用抒情和議論點明全文主旨,水到渠成,都寫得很有章法。顯示了作者不薄的寫作基本功。

【佈置作業】

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寫出學習本文的感受,題目自擬,課下交流。

〖課後記〗

本文是一篇親情濃郁的文章。但是,由於學生的生理距離,並不能完全體會文章深蘊的人情美,因此,需要調動學生們對於父母的情感儲備,來較好的理解全文的主旨。比較閱讀是這堂課的另一個亮點,使學生在比較閱讀中鞏固所學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