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將相和》教案(多篇)

《將相和》教案(多篇)

《將相和》教案 篇一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18課《將相和》

課時目標:

1、瞭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愛國思想。

2、運用抓住人物言行研究的方法,感受人物形象。

3、有感情地朗讀人物語言描寫,通過朗讀感悟,初步體會和爲貴的道理。

教學重點:

重點感受藺相如勇敢機智、顧全大局的性格特徵;初步感受廉頗居功自傲、知錯就改的性格特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整體感知

1、揭題:這節課咱們繼續我們的歷史文化之旅,請大家齊讀課題。

2、交流:我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老師想知道在這次歷史之旅中,你遇到過哪些人,碰到了哪些事,對課文有了哪些簡單瞭解。(板書:藺相如 廉頗)

3、小結:課文圍繞藺相如、廉頗這兩個人物,通過完璧歸趙澠池會見和負荊請罪這三個小故事,記敘了將相由不和到和的經歷。

二、切入,直擊衝突處

1、文中有個句子讓我們感覺到了將相的不和,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把這個句子找出來。

2、出示句子: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

3、自由讀句子,你讀出了什麼?

4、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感受廉頗的氣量狹小、居功自傲、耿直爽快、英勇無敵的多維形象)

5、在老將廉頗看來,藺相如的官職做的比他大,就靠着一張嘴。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板書:嘴 ?)

6、我們就來看看藺相如的這張嘴, 看看這張嘴有何特別之處?

三、品讀,感受藺相如

(一)研讀完璧歸趙,感受無我

1、默讀文章第一部分,畫出完璧歸趙中這張嘴說了什麼,是怎樣說的,讀了之後想想你有了怎樣的感受。

2、交流,找出藺相如說的話。(其中有個轉述句,要學生試着改爲藺相如直接說的話。)

3、比讀一、三句:

出示句子:

藺相如想了一會兒,說:我願意帶着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來。那時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

他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並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現在璧在我手裏,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

⑴對比着讀一讀藺相如說的這兩句話,你發現它們有什麼矛盾的地方嗎?(藺相如先對趙王信誓旦旦地承諾一定把璧送回來,現在卻對秦王說腦袋和璧就一塊撞碎在這柱子上,這是怎麼回事?)

⑵理直氣壯什麼意思?他爲什麼敢理直氣壯地威脅秦王?(引導學生感知藺相如有敏銳的洞察力,他看出秦王沒有以城換璧的誠意和十分喜愛和氏璧,體會藺相如的機智,持璧在手,底氣充足。)他不理直氣壯行嗎?

⑶你覺得藺相如這個人怎麼樣?

⑷指導朗讀。你來威脅秦王試試看。

4、比讀二、四句:

出示句子:

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

藺相如說和氏璧是無價之寶,要舉行個隆重的典禮,他才肯交出來。

⑴我們再來對比着讀一讀藺相如說的這兩句話,你又發現了什麼?

⑵交流。(引導學生認識藺相如都是在騙秦王。)

⑶藺相如爲什麼要騙秦王呢?你讀出了什麼?

⑷指導朗讀。現在,我就是秦王,和氏璧在我手中,誰能從我這騙去?

5、品讀第五句:

出示句子:

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說: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去了,您如果有誠意的話,先把十五座城交給我國,我國馬上派人把璧送來,決不失信。不然,您殺了我也沒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

⑴讀一讀,你又讀出了什麼?

⑵大大方方怎樣理解?

⑶當藺相如大大方方地說完這番話,等待他的很可能是什麼?爲什麼?

⑷面對強大而不講理的秦王,面對很可能到來的死亡,藺相如爲什麼能做到大大方方呢?(引導學生體會,已經完成了趙王交給的任務,不辱使命的藺相如此刻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⑸來咱們一起放聲讀一讀,讀着讀着,立在你心中,站在你眼前的是怎樣的一個人?

6、討論:藺相如把生死都置之度外,他爲的是什麼?

7、小結:爲了保住國家的利益,藺相如能夠忘卻個人的生死,讓我們記住,藺相如這個爲了國家利益而無我的人(板書:無我)

(二)研讀澠池會見,感受無畏

1、接下來,我們品讀澠池會見中的那張嘴, 請大家自由讀文章第二部分,看看這時站在你眼前的又是一個怎樣的藺相如?

2、交流:這時站在我們眼前的又是一個怎樣的藺相如?你是從哪讀出來的?

3、出示句子:藺相如說:您現在離我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

4、你從哪裏感受到藺相如的勇敢無畏?

5、指導朗讀。現在你就是機智勇敢的藺相如,你來逼逼不可一世的秦王。

6、思考:藺相如爲什麼再次把生死置之度外,用命去逼秦王擊缶?

7、師述:爲了維護國家的尊嚴,藺相如能夠不顧個人的安危,讓我們記住,藺相如這個爲了維護國家的尊嚴而無畏的人(板書:無畏)

8、齊讀。讓我們一起勇敢地逼逼秦王。

(三)研讀負荊請罪,感受無私

1、仔細讀讀負荊請罪中的這張嘴,從藺相如的話語中你又有什麼新的發現?

2、出示句子:藺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爲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着廉將軍,爲的是我們趙國呀!

3、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把這個句子換個說法。

4、敢騙秦王、敢逼秦王的藺相如爲什麼要避着不如秦王厲害的廉頗呢?他到底怕什麼?(引導學生認識將相不和,趙國危矣)

5、他時刻想到的是什麼?

6、指導朗讀。

7、師述:爲了保持國家的安定,藺相如時刻想到的是趙國、趙國,讓我們記住,藺相如這個爲了保護國家的安定而無私的人吧。(板書:無私)

8、我們再來看看廉頗的話,藺相如真的就靠一張嘴嗎?從這張嘴的背後你又讀出了什麼?

9、師述:藺相如靠的那僅僅是一張嘴啊,他是以他的生命做代價去騙秦王,去逼秦王。儘管他沒有出入刀光劍影的戰場。但他用他的脣槍舌劍,他靠他的無我無畏無私爲趙國保住了利益,維護了尊嚴,保持了安定!

四、迴歸,感受廉頗

1、讀了負荊請罪這個故事,你對廉頗有了新的認識嗎?(板書:知錯就改)

2、負荊請罪什麼意思?這裏有個細節脫下戰袍,戰袍對將軍意味着什麼?廉頗爲什麼要脫下這身象徵着榮譽、身份和地位的戰袍?

3、廉頗爲什麼負荊請罪?(引導學生感受廉頗的愛國)

五、總結,體會和爲貴

1、因爲愛國,戰功赫赫的廉頗將軍能負荊請罪,也因爲愛國,勇敢機智的藺相如雖不怕秦王,卻處處避着廉將軍。因爲他們知道,和則萬事興,和則國家強,和爲貴啊!(板書:愛國)

2、齊讀最後一句話。從此以後,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力保衛趙國。

板書設計:

18 將 相 和

藺相如 無我 無畏 無私 嘴

愛國

廉 頗 知錯就改

《將相和》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正確認寫本課生字,理解重點詞語。

2、能簡要複述本文的三個小故事。

3、瞭解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繫。

教學重點:

複述“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把握三個小故事之間複雜的因果關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人們都說:“文能安邦,武能定國”,這說明一個國家的生死存亡和長久發展需文臣武將齊心協力,但在戰國時,曾發生一件將相有不和到和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將相和》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一)提出自讀要求:

1、要求把課文讀通順、讀懂。

2、藉助上下文理解詞義。

(二)小組合作學習

1、分小組輪流朗讀課文,相互糾正生字的讀音。

2、提出不懂的問題,做好記錄,小組內探討。

三、反饋交流

1、指名朗讀課文。

2、把握詞語的詞義。

(讓學生聯繫上下文和藉助工具書理解詞義)

無價之寶 理直氣壯 完璧歸趙 負荊請罪

無價之寶:形容物品珍貴,用多少錢也買不到。

理直氣壯:理由正確、充分,說話氣勢壯盛。

完璧歸趙:把和氏璧完好無損地送回趙國。

負荊請罪:光着上身,揹負荊條,向人請罪。

四、精讀課文,合作探究

1、文題中“將”指誰?“相”指誰?“和”是什麼意思?

(“將”指廉頗,“相”指藺相如,“和”是齊心協力,共保趙國。)

2、本文主要寫了哪幾個小故事?請簡要複述故事。

(“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

完璧歸趙:趙王得到無價之寶——和氏璧,秦王想佔爲己有,假意用十五座城交換,藺相如與秦王巧妙周旋,最終把和氏璧安全送回趙國。

澠池之會:秦王約趙王在澠池會見,秦王要趙王鼓瑟,並讓人記錄下來,藺相如要求秦王爲趙王擊缶,秦王被逼無奈,只好敲了一下缶。藺相如也讓人記錄下來。秦王沒佔到半點便宜。

負荊請罪:藺相如官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讓藺相如下不來臺。藺相如一針見血的話語傳到廉頗耳中,廉頗深知自己大錯,揹負荊條,上門請罪。

3、這三個小故事之間有什麼內在聯繫?

(學生能說出其中的因果關係即可。教師應引導學生明確“澠池之會”是“完璧歸趙”的發展,而“完璧歸趙”、“澠池之會”的結果是“負荊請罪”的起因,三個小故事合起來構成“將相和”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五、佈置作業

把“將相和”的故事講給家長聽。

六、板書設計

將相和

完璧歸趙

澠池之會

負荊請罪

《將相和》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能在閱讀中獨立認識本課生字。能讀準詞語“澠池、鼓瑟、擊缶、上大夫、上卿”的音;能在語境中理解“勃然變色、聲色俱厲、負荊請罪”等詞語的意思。

2、能瞭解“將相和”的故事,能借助提示簡要概括“澠池之會”的內容,知道澠池之會的功勞是二人通力合作的結果;能轉述“負荊請罪”中將相二人的話,體會“和”的含義。能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嘗試有感情地朗讀關鍵語句。

3、感受藺相如在澠池之會上的智勇雙全,面對廉頗挑釁時的寬闊胸襟;感受廉頗知錯就改的勇氣;體會兩人以國家利益爲重的愛國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1、能瞭解“將相和”的故事;能轉述“負荊請罪”中將相二人的話,體會“和”的含義。

2、感受藺相如在澠池之會上的智勇雙全,面對廉頗挑釁時的寬闊胸襟;感受廉頗知錯就改的勇氣;體會兩人以國家利益爲重的愛國之情。

學生準備:

預習課文,查找關於廉頗、藺相如的歷史資料。

教學過程:

一、理解課題,整體感知。

1、揭示課題:35《將相和》

2、理解課題:課題中將指誰?相指誰?和是什麼意思?從課題知道課文講什麼?

3、默讀全文,瞭解“不和”的原因。

(澠池之會上,藺相如又立了功,趙王封他做了上卿。職位比廉頗高。)

4、指導朗讀廉頗的話,引入澠池之會。

出示句子: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的頭上。我碰見他,非得叫他下不了臺!

二、深入文本,品讀感悟

●澠池之會

1、自瀆3——8小節,想想:澠池之會這個故事圍繞哪些人?寫了一件什麼事?

2、根據提示簡要概括澠池之會的內容,介紹樂器“瑟”和“缶”。

3、再讀3——8小節,劃出藺相如說的話,聯繫上下文想想他問什麼這樣說?

4、理解藺相如說的兩句話,能有感情地朗讀並體會人物性格特點。

出示句子:“聽說大王善爲秦聲,請爲趙王擊缶。”

“你我現在相距只有五步。再不答應,我就跟你拼了。”

理解句子:

句一:“聽說大王善爲秦聲,請爲趙王擊缶。”

(結合學生的交流,隨即聯繫前文秦王的話和第二節藺相如勸趙王赴澠池會的內容。)=

句二:“你我現在相距只有五步。再不答應,我就跟你拼了。”

(師補充《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的內容)

(能從藺相如的話中知道他這麼說、這麼做的原因,感受藺相如在秦王面前不甘示弱、大智大勇)

指導朗讀

5、小結:藺相如是不是沒有能耐,就憑一張嘴呢?看來廉頗說錯了。

●負荊請罪

1、齊讀廉頗的話,並指名轉述。

出示句子:“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的頭上。我碰見他,非得叫他下不了臺!”

(提示學生在這裏轉述要有稱呼,用敬語。)

2、自由讀10——14小節,找找:藺相如聽到這話怎麼做?怎麼說的?

3、理解藺相如說的話,能有感情地朗讀並正確轉述

出示句子:“秦王我都不怕,我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爲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兩個鬧不和,別人不是就有機可乘了嗎?”

4、過渡:原來藺相如對外不甘示弱;對內卻處處示弱。不是因爲怕,而是以國

爲重。

5、聯繫上下文說說:廉頗“不應該”什麼?於是他怎麼做?

6、理解“負荊請罪”的意思,感受廉頗知錯就改的勇氣。

出示句子: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親自來到藺相如門上。

用一個成語概括就是:負荊請罪。“負”的意思就是:背。

7、想象說話

廉頗二人見面會說什麼?展開合理想象。

三、總結全文、合爲一體。

從此兩人結爲知己,同心協力保衛趙國!完璧歸趙、澠池之會你、負荊請罪,這三個小故事結合在一起構成了著名的歷史故事——《將相和》。

板書設計:

35、將相和

(完璧歸趙)藺相如 (澠池之會)

以國家利益爲重

(不服氣)廉頗(負荊請罪)

教學效果反饋: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品讀重點語句,感受人物特點。在教學中,我注意滲透“抓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特點”的學法指導,因此,學生能較爲準確地抓住重點語段進行品讀,如能抓住描寫藺相如語言、神態、動作的語句進行朗讀、理解、體會,感悟藺相如的機智勇敢與愛國之心。在語言實踐活動中,由於學生對文中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較爲熟悉,因此,讓學生以“我非常喜歡(或敬佩)藺相如(或廉頗)”爲開頭,聯繫課文內容寫一段話時,學生寫得內容較爲豐富,語言也較生動。

《將相和》教案 篇四

學習目標

1、理解課文主要資料。在理解課文資料的過程中感受藺相如的機智勇敢、大局和大將軍廉頗顧全大局、知錯認錯等優秀品質。

2、在理解課文資料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瞭解故事之間的聯繫

3、認讀“璧、藺”等生字,會寫“趙、拒”等生字。

學習重難點

瞭解“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的主要資料,感受人物形象。

課時安排

2課時。

A案

第一課時

一、走進古典名著,瞭解名著資料

1、導入:你必須聽過或讀過唐僧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諸葛亮的故事……它們都出自我國的古典名著。哪位同學能告訴大家中國古代的“四大名著”是什麼?(《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

我國的文學、歷史名著浩如煙海,除了“四大名著”,你還明白哪些名著?(《三言二拍》《資治通鑑》等)名著中有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勝的故事。在我國漢代出現了一位偉大的歷史學家和文學家,他叫司馬遷,他出了一部偉大的作品《史記》,請同學們翻開教材,讀一讀“資料袋”。(生讀)

2、破題、解題。題目中“將”指誰?“相”又是指誰?“和”的意思呢?

二、走進課文資料,領悟文章中心

1、聽課文配音朗讀,邊聽邊想:課文主要講了哪三個故事?指名說後再讓學生上臺板書。(完璧歸趙澠池相會負荊請罪)

2、學生自讀課文,把生字詞多讀幾遍。

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當場交流解決。

3、指名接力自讀課文。想想,課文哪些自然段講“完璧歸趙”?哪些自然段講“澠池之會”?哪些自然段講“負荊請罪”?

讀後反饋、明確:第1~10自然段講“完璧歸趙”;第11~14自然段講“澠池之會”;第15~18自然段講“負荊請罪”。)

4、學習“完璧歸趙”的故事。

(1)指名讀課文第1~10自然段。其餘同學邊聽邊想,再提出幾個感興趣或不理解的問題。

(2)先在小組內交流解決;再指名提出小組尚未解決的問題,全班交流解決。

(3)以下的問題如果學生沒有提及,能夠由教師提問,重點討論:

①藺相如想了一會兒,說:“我願意帶着和氏璧導秦國去。……”

藺相如說話前爲什麼要“想一會兒”?(一是因爲這是一個事關國家是不是受辱和生死存亡的重大問題,務必思考成熟,二是因爲這是一個難題,不能不假思索就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所以要思考。但藺相如“想”了“一會兒”就有了解決問題的辦法,表現出藺相如的才智的確有超過一般人。而解決問題的辦法是藺相如自己帶着和氏璧到強大的秦國去,表現出藺相如膽識過人和爲了國家的利益置個人安危於度外的勇於犧牲的精神。)

②藺相如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並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此刻璧在我手裏,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

◇聯繫上下文,說說你對“理直氣壯”的理解。

藺相如爲什麼能“理直氣壯”?(因爲藺相如已經把璧獻給了秦王,秦王自食其言,不給城,秦國理屈,趙國就佔了理,所以他能理直氣壯地說。)

◇藺相如真的要把“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嗎?(藺相如又利用秦王喜歡璧的心理,用要撞碎和氏璧來威脅秦王,目的是把璧要回來,送回趙國,不是真的要“撞”。但如果秦王硬逼他,他也會真撞的,他決不會讓和氏璧落到秦王手裏。)

◇讀這句話,讀出“理直氣壯”的語氣來。

③到了舉行典禮那天,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說:“……”

藺相如爲什麼能大大方方?能夠用哪些詞語來形容這個時候藺相如的心理狀態?(踏實、坦然、簡單、放心、沉着、簡單、無懼無畏)

④秦王沒有辦法,只得客客氣氣把藺相如送回趙國。

從“只得”“客客氣氣”中你讀懂了什麼?

(秦王的“客客氣氣”與藺相如的“大大方方”構成比較,說明不可一世的秦王最後在藺相如的面前敗下陣來,而藺相如則取得第一個回合的勝利。“只得”說明秦王的“客客氣氣”,是無可奈何,沒有別的辦法,不是甘心失敗。)

(4)從這個故事中你能夠看出藺相如是個怎樣的人?

完成練筆:

藺相如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膽識過人、機智勇敢、隨機應變、勇於犧牲、英勇無畏、足智多謀……)

⑤朗讀課文第1~10自然段。

三、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繼續走進課文,理解資料

前一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中“完璧歸趙”的故事。這天我們繼續學習新的資料。

1、學習“澠池之會”的故事。

(1)生默讀課文第11至14自然段。提出幾個感興趣的或不理解的問題進行交流。如藺相如爲何拼命地堅持要秦王爲趙王擊缶?秦王爲何不敢拿趙王怎樣樣?

(2)提問:

①在課文的這個部分中,你對哪些詞句感受最深刻?

②這場鬥爭,趙國和秦國是打個平手,還是趙國佔了上風?(趙國贏佔了上風。因爲秦國是強國,趙國是弱國,秦王和趙王一樣爲對方演奏樂器,秦王吃虧了。再說,趙王是秦王叫他鼓瑟的,而秦王是被藺相如逼着擊缶的,秦王和藺相如身份不一樣,要求對方的方法也不一樣,所以說是趙國佔了上風。)

③你能用一些詞語和句子來形容秦王的失敗嗎?(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自取其辱……)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2、學習“負荊請罪”的故事。

(1)指名讀課文第15至18自然段。

(2)說廉頗負荊請罪,同學們認爲廉頗有罪嗎?(答案能夠是──廉頗只能說犯錯,不能說有罪。廉頗認爲自己有罪,這說明廉頗對自己要求很嚴格。也能夠是──如果廉頗不及時改正錯誤,就要成爲國家的罪人。

(3)廉頗負荊請罪,能夠看出廉頗是是個怎樣的人?(知錯就改的人,最終還是以國家利益爲重的人。)

(4)透過這個故事,你對藺相如又有哪些認識?(以國家利益爲重,顧全大局,胸懷寬廣)

(5)有感情地朗讀這部分。

二、迴歸全文,總結提高

1、理解“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成語的含義。

2、說說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繫。

前面兩個故事,寫廉頗與藺相如的“和”才維護了國家的尊嚴,保證了國家的安全。後面一個故事,廉頗與藺相如爲了國家的利益,由“不和”到“和”。全文圍繞“和”字來寫。

3、說說你喜歡文中哪個人物,爲什麼?

三、佈置作業

1、抄寫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2、有條件的同學課外閱讀司馬遷和其他歷史人物的故事。

(福建省廈門市康樂國小黃秀婷福建省廈門市金尚國小蔣麗萍)

B案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質疑

1、出示課題。理解:“和”,就是和好。

2、質疑激趣。看到課題,你們想明白什麼?

“將”和“相”是誰?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他們爲什麼和好?

二、初讀感知

1、帶着問題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簡單介紹歷史背景。

3、快速瀏覽全文,把“將”、“相”的名字用________畫下來。同時想一想,這篇文章講了幾個小故事?用自己的話簡單概括一下。(“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

三、理清層次

1、這三件事情分別用了哪幾個自然段來敘述的?根據提綱給課文分段,說說每段的主要意思。

2、交流。

第一段(1~10)自然段,寫藺相如出使秦國,機智勇敢,保護國寶,立了大功。

第二段(11~15)自然段,寫藺相如在澠池會上,維護國威,又立新功。

第三段(16~18)自然段,寫廉頗負荊請罪,將相和好。

四、深入研讀

1、你覺得廉頗和藺相如由和轉向不和的原因是什麼?課文中哪裏開始寫到了不和。

“我廉頗功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去!”

(1)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從廉頗的話中能讀懂些什麼?(廉頗內心的不滿……)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2、這樣下去,廉頗和藺相如遲早有一天會鬧僵,到那時,趙國可能將國將不國了。你此刻的任務是勸服正在氣頭上的,什麼也聽不進去的廉頗。爲了勸好,老師推薦大家讀讀全文,看看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張嘴,沒什麼能耐?

3、出示學習提示:

(1)學習任務:一邊讀一邊感悟,哪些地方能夠看出了藺相如並不僅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

(2)學習推薦:推薦大家先劃出重點句子或重點詞揣摩人物特點,並感情朗讀,然後採用擺事實或講道理的方法,來說服廉頗。

(3)友情提醒:你能夠直接從藺相如的語言、動作來體會藺相如的特點;也能夠從趙王和秦王的表現跟藺相如作比較,從而體會藺相如的特點。

4、學生自主研讀課文

5、交流

第二課時

一、感悟體會

1、說說哪些地方能夠看出了藺相如並不僅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

2、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指導幾個重點句子的理解。

(1)“藺相如看到這種情形,直到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就上前一步說:‘大王,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說着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①自由讀這段話,從中你發現了藺相如得什麼特點?從哪裏看出來的?

“……我指給您看”這是有謀;

“我的腦袋和璧就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這是有勇。

②體會藺相如在說這些話時的情緒,有感情地朗讀藺相如說的話。

(2)“藺相如一看秦王這樣侮辱趙王,生氣極了……藺相如也叫人記下來,所在澠池上,秦王爲趙王擊缶。”

①讀讀這段話,想象當時的情境。

②從那裏能夠看出藺相如得什麼特點?

“我就跟你拼了”──捨身救主

“秦王被逼得沒法,只好爲趙王擊缶。”──不畏權勢

二、主角體驗

1、導入:廉頗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錯誤。於是有了動人的負荊請罪這一幕。

2、讀一讀書上描述負荊請罪的句子。

3、引導學生看插圖,書上只說:“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親自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廉頗負荊請罪一向被後人傳爲美談,我想他們當時必須說了許多感人的話。你能不能替作家把他們當時說的話還原出來。

4、學生寫作,交流。

5、想象說話:如果當時圍觀的百姓看到了這動人的一幕,他們會說些什麼?這件事傳到趙王或秦王的耳朵裏,他們可能會說些什麼?廉頗的屬下或藺相如的屬下看到大將軍廉頗負荊請罪,又有何感想?這天的你看到了這動人的一幕,回想起生活中和他人相處的點點滴滴,又想說什麼?請你任意選取一個主角說一說。自由準備──同桌互說──指名說。

6、同學們,一位功勳卓著,叱吒風雲的老將軍,他能夠脫下戰袍,露着脊背,赤着腳,背上荊條,跪在相府門前認錯,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氣魄啊!所以,有句俗語叫:宰相肚裏能撐船,將軍背上能插荊。

三、總結提升,課後延伸

1、學完了課文,請你結合課文資料,說說你喜歡哪個人物,爲什麼?

2、感興趣的同學能夠課後去閱讀有關的書籍,瞭解一下之後秦國滅了六國,趙國也包括在內。那麼趙國之後怎樣也逃脫不了被滅亡的命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