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九年級上冊化學教案【精品多篇】

九年級上冊化學教案【精品多篇】

九年級化學上冊教案 篇一

《酸和鹼的中和反應》

教學目標

1、熟記pH和溶液酸鹼度、酸鹼性的關係;

2、會使用pH試紙測溶液的pH;

3、瞭解溶液的酸鹼度在實際中有重要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用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鹼性。

【教學難點】

區分溶液的酸鹼性與酸鹼度。

教學過程

學習指導一:溶液的酸鹼度的表示法——pH

【自主練習】

閱讀書本61-62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問題:

1、溶液的酸鹼性強弱程度,即溶液的酸鹼度。指示劑只能檢測溶液的酸鹼性,而不能檢測溶液的酸鹼度。溶液的酸鹼度常用pH來表示,pH的範圍通常在0~14之間。

2、酸性溶液的pH<7;鹼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

當pH<7時,pH越小,酸性越強;當pH>7時,pH越大,鹼性越強。

【跟蹤練習】

1、以小組爲單位,在組與組之間展開競賽,看誰能很快記住酸鹼度與pH之間的關係。

2、某溶液的pH=3,則該溶液呈酸性。蘋果汁的pH在2.9-3.3,在蘋果汁中滴入石蕊試液,顯示的顏色是紅色。

3、下列各pH表示溶液酸性的是(D)

=14 =7 =1 =0

4、將二氧化碳、氧化鈣和氯化鈉分別溶於水後,再滴入紫色石蕊試液。

(1)氧化鈣溶於水所形成的溶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試液顯藍色。

(2)二氧化碳溶於水所形成的溶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試液顯紅色。

(3)氯化鈉溶於水所形成的溶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試液顯紫色。

學習指導二: 使用pH試紙

【自主練習】

閱讀書本62-63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問題:

1、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酸鹼度時,只能精確到個位。

2、使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酸鹼度的方法?(簡記:一放、二滴、三色、四照、五讀)

【小組討論】

1、測量溶液的酸鹼度時,將pH試紙伸入待測溶液中會帶來什麼後果?

2、測量溶液的酸鹼度時,將pH試紙潤溼會帶來什麼後果?用潤溼的pH試紙檢測酸溶液或鹼溶液的酸鹼度時,pH會怎樣變化?(用圖表)

3、用pH試紙檢驗酸性或鹼性氣體時,pH試紙用蒸餾水潤溼再用,還是使用乾燥的pH試紙?

【教師點撥】

用pH試紙檢驗酸性或鹼性氣體時,這些氣體不能使試紙顯示不同的顏色,只有這些氣體溶於水後,生成酸性物質或鹼性物質才能使pH試紙變色,我們才能判斷該氣體是酸性或鹼性氣體。所以用pH試紙檢驗酸性或鹼性氣體時,pH試紙用蒸餾水潤溼再用。

【跟蹤練習】

有一食品包裝說明書中註明防腐劑是苯甲酸,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強,下列對苯甲酸性質的推測中不合理的是(B)

A.苯甲酸溶液的pH小於7

B.相同濃度的苯甲酸溶液的pH比醋酸的pH大

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D.苯甲酸溶液不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色

學習指導三:瞭解溶液的酸鹼度有重要的意義

【自主練習】

閱讀書本63-64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問題:

1、廚房清潔劑呈鹼性,因爲裏面含有NaOH。廁所清潔劑呈酸性;草木灰溶液呈鹼性,溶質的化學式K2CO3。

2、正常雨水的pH約爲5.6,酸雨的pH<5.6。

3、相互之間說一說溶液的酸鹼度的重要意義。

【跟蹤練習】

某校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對部分日常生活用品的酸鹼度進行了測定,他們對每種待測液都做了三次測定,然後取平均值,這樣做的目的是減小偶然誤差。

分析測定結果,發現各類洗髮液的pH差別較大,約在7-9之間,護髮素的pH均略小於7。同學們聯想到洗髮、護髮的程序,決定探究溶液的酸鹼度對頭髮的影響。

提出問題:溶液的酸鹼度對頭髮有什麼影響?

設計實驗(1)收集某人的5束頭髮,分別放入不同pH溶液的燒杯中,靜置約30分鐘。(2)將各束頭髮取出,用紙巾吸乾液體後觀察並實驗,結果如下表。

實驗結論:鹼性溶液會損傷頭髮,中性、酸性溶液對頭髮的影響不明顯。

分析交流:洗髮時使用洗髮液和護髮素的順序是先用洗髮液後用護髮素,原因是降低鹼性洗髮液對頭髮的傷害。

【當堂訓練】

教學至此,敬請使用學案當堂訓練部分。

九年級化學上冊教案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2、瞭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3、通過活動與探究,學習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教學重難點

1、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2、通過探究讓學生討論燃燒的條件及推出滅火的原理。

教學工具

投影自制的幻燈片、白磷、薄銅片、大燒杯、熱水等。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師:火是燃燒的一種現象。在日常生活和過去的學習中,我們曾見過或遇到過許多燃燒的事例,你見到過哪些燃燒的事例嗎?請把你知道的告訴大家。

[學生活動]在學生髮言過程中,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同時對學生的回答進行以鼓勵爲主的評價,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師:剛纔同學們非常踊躍地討論了我們常見到的燃燒現象,比如,篝火晚會、煤氣燒菜、奧運聖火、火箭發射等。還有第二單元學過的碳、硫、鐵、鋁箔等在氧氣中的燃燒等。雖然燃燒的事例很多很多,但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些燃燒的現象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你知道燃燒的這個共同特徵是什麼?我們能不能對燃燒下定義呢?

[討論]教師引導學生從燃燒的現象(發光、發熱)和有新物質產生兩個方面討論燃燒的特徵,並讓學生之間互相討論交流,彙報自己的觀點,最後形成燃燒的定義。

[小結]燃燒的定義:呵燃物與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

師:燃燒是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燃燒與人類的生活密切相關。那麼,大家想過沒有,什麼樣的物質在什麼條件下才能燃燒?也就是說。燃燒需要什麼條件呢?下面我們一起進行實驗探究。

二、實驗探究

1、燃燒的條件。

[實驗l]學生分組進行教材中“活動探究’’的實驗。,教師巡視各組,及時肯定學生的正確操作並糾正學生的錯誤操作,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引導學生根據觀察到事實得出正確的結論。

[討論](投影)

(l)由上述實驗中薄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紅磷燃燒的事實,說明燃燒需要什麼條件?。

(2)由薄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的事實,說明燃燒還需要什麼條件?

(3)由本來在熱水中不燃燒的白磷,在通人氧氣(或空氣)後燃燒的事實,再次說明燃燒需要什麼條件?

(4)綜合上述討論,可得出燃燒需要哪些條件?

師:通過同學們進行的實驗探究及問題的討論,這些事實有力地說明了,物質燃燒必須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1)可燃物(即物質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要與空氣(或氧氣)接觸;

(3)達到燃燒時所需的最低溫度。

組織學生認識常見物質,例如木材、木炭、酒精、無煙煤等着火點。

2、滅火的原理及方法。

師:火給人類帶來了熟食和溫暖,但火一旦失控也會給人類帶來災難。同學們你知道生活和生產中通常採用的滅火方法嗎?請各小組將你們所知道的滅火方法填人表格,比一比哪個小組知道的最多。

(投影) 滅火的事例和方法

┏━━━━━━━┳━━━━━━━┓

┃ 災火事例 ┃ —,方法 ┃

┣━━━━━━━╋━━━━━━━┫

┃ 1. ┃ ┃

┣━━━━━━━╋━━━━━━━┫

┃ 2. ┃ ┃

┣━━━━━━━╋━━━━━━━┫

┃ 3. ┃ ┃

┣━━━━━━━╋━━━━━━━┫

┃ 4. ┃ ┃

┣━━━━━━━╋━━━━━━━┫

┃ 5. ┃ ┃

┗━━━━━━━┻━━━━━━━┛

將各小組的討論結果用投影進行展示評講。

[討論]下面請各小組根據物質燃燒的條件,把剛纔滅火的方法進行歸類,並想一想它們之間有沒有聯繫。然後歸納小結。

[小結]

(1)可燃物跟空氣隔絕;(2)可燃物的溫度降到着火點以下。

師:你們能否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一下滅火的方法呢?

組織學生進行教材中[實驗7-1]的實驗。根據實驗現象進一步驗證了滅火的方法,然後根據這個滅火的原理設計一個簡易的滅火器。

[錄像展示]生活中幾種滅火器:(1)泡沫滅火器;(2)乾粉滅火器;(3)二氧化碳滅火器。同時分別介紹它們的滅火原理和適用範圍。

3、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師:每年我國因地下煤礦的礦井內瓦斯爆炸,化工生產的工廠爆炸、煙火爆炸等災難,造成的經濟擄失上億元,造成人員傷亡上千人!多麼怵目驚心數據啊!那麼我們作爲有知識的青少年,不但要學習知識,還要懂得利用科學知識爲民造福,把災難雕患消滅在萌芽狀態,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易矧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除了可燃性氣體能發生爆炸外,麪粉、煤糕等粉塵也能發生爆炸嗎?

[實驗2]演示教材中[實驗7-2]注意:該實驗中鼓氣球與金屬罐之間的連按管可稍長一些,人應遠離金屬罐,以防危險。此實驗用的麪粉應乾燥,金屬罐可用八寶粥空罐等。

實驗完畢,請同學們觀察現象並進行分析。諾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 3 2頁最後一自然段,總結易刪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小結]

(l)在生產、運輸、使用和貯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時,必須嚴格遵守有關規定,絕不允許違章操作。

(2)展示與燃燒和爆炸有關的圖標(投影:見教材中圖7-12所示)

課後小結

師:學完本課題你應該知道:

1、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叫做燃燒,燃燒需要三個條件:(l)可燃物;(2)氧氣(或空氣);(3)達到燃燒時所需的最低溫度(也叫着火點)。

2、滅火的。原理:

( l)。消除可燃物或隔離可燃物;

(2)隔絕氧氣(或空氣);

(3)使溫度降到着火點以下。

3、在生產、運輸、使用和貯藏易燃物和易爆物時,必須嚴格遵守有關規定,絕不允許違章操作。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整套教案 篇三

九年級化學《燃燒和緩慢氧化》教案模板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瞭解燃燒和燃燒的條件,瞭解滅火的原理;

瞭解爆炸、緩慢氧化和自燃現象,及它們與燃燒之間的區別和相互聯繫。

能力目標:

在學習了以上知識後,引導學生聯繫生產和生活實際,得出防火、滅火、及預防自燃的有效措施,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相信科學、依靠科學的科學態度;

使學生了解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只有通過內因起作用的觀點。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在氧氣的性質和用途後,安排了燃燒和緩慢氧化。這樣能使學生認識燃燒、緩慢氧化、自燃、爆炸等現象,瞭解其基本原理。

本節教學內容較多,其中包括有發熱發光現象的劇烈氧化(燃燒),有不發光熱、現象也並不顯著的緩慢氧化(金屬的腐蝕和呼吸等)。在燃燒的問題上,講到了燃燒的條件,又要學生討論滅火的條件,簡單地提到了在有限空間裏發生急速燃燒時的爆炸,也談到了從緩慢氧化自發地轉變爲劇烈氧化的自燃。爲了使學生很好地抓住中心,教材中指出,所有這些現象的本質都是氧化。只是由於條件不同而發生了不同的現象。從而使學生自然的認識到:自然界的一切規律都受到一定條件的制約,而規律又是一切事物固有的必然性,只要有必要的條件存在,變化就會依一定方式進展。

如果學生能對以上氧化反應的各個外因條件瞭解得比較全面、透徹,就完全有可能想出防火、滅火和預防自燃的基本原理,乃至一些有效措施。

教學建議

要求學生了解:

①物質在空氣裏起氧化反應的時候是否有燃燒現象,決定於溫度是否達到這種物質的着火點;

②物質在空氣裏的燃燒的急速程度,取決於可燃物跟氧氣的接觸面積大小;

③而急速的燃燒是否會引起爆炸,則決定於可燃物所處空間的大小和是否有氣態生成物產生。

④至於緩慢氧化是否能引起自燃,則決定於氧化所產生的熱量能否散逸和進行緩慢氧化的物質的着火點高低。

針對第一點的教學,要做好演示實驗,首先提出問題,學生通過仔細觀察,每一個實驗結果得出什麼結論?從而由燃燒的條件引出滅火原理是什麼?即只需要燃燒的兩個條件不同時滿足就可。

爲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區分幾種氧化,可列表對比,加深理解。

教學設計示例

課題:燃燒和緩慢氧化

重點、難點:瞭解燃燒的條件,並利用來處理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引入:在一個有關火的故事中,有這樣一段話“火在宇宙中永存,沒有人時就有火。人類在其生活和生產的實踐中識火、用火、駕馭火,從而創造出了高度文明的社會。火是創造萬物的上帝,也是毀滅它們的死神。人們,可要小心用火呀。”

火給人類帶來光明和溫暖,也帶來災難。如何利用它有益的一面,同時又防止它引起的災難呢?這就需要我們知道:火是什麼?它是在何種條件下發生的?滅火的原理是什麼?

首先看第一個問題:火是什麼?

隨着人類的進步和發展,人們認識到所謂的“火”就是物質燃燒所發出的光和熱。燃燒是可燃物跟空氣中的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劇烈的氧化反應。現在,燃燒與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愈發密切,如:冶煉金屬、飛機飛行、輪船和火車的行駛、火箭發射、火力發電等,都要經過燃料燃燒過程。

設問:誰能對火做一科學的解釋?

板書:第四節 燃燒和緩慢氧化

一、燃燒:

演示實驗:要求仔細觀察並思考爲什麼會有這種現象?

討論:

1、爲什麼薄銅片上白磷燃燒而熱水中白磷和銅片上紅磷沒有燃燒?

2、怎樣使銅片上紅磷燃燒?怎樣使熱水下白磷燃燒?

討論總結:銅片上白磷燃燒是達到着火的溫度而且又與空氣中氧氣接觸。銅片上紅磷不燃燒是沒達到燃燒的溫度。熱水下白磷不燃燒是沒與氧氣接觸。使二者燃燒,紅磷可加熱達到燃燒的溫度,而水下白磷燃燒需向水下通入氧氣。

小結:燃燒需要同時具備兩個條件:一是一定的溫度,另一是要與氧氣接觸。

板書:燃燒的兩個條件:

1、可燃物要與氧氣接觸;

2、要使可燃物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這最低溫度叫着火點)

討論:瞭解燃燒的條件後,想想滅火可採取什麼措施?其原理是什麼?

回答:根據生活經驗馬上回答:水、沙、溼的被褥、二氧化碳都可以用來滅火。

原理是隔離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或降溫到着火點以下。

設問:炒菜時鍋裏的油起火,滅火措施是端鍋、潑水、蓋鍋蓋、灑沙土哪項爲措施?爲什麼?

回答:端鍋危險,油比水輕,用水不能滅火;蓋鍋蓋灑沙土都可以滅火。蓋鍋蓋爲措施。

設問:如果酒精燈不慎碰倒,引起酒精在桌上燃燒,應如何滅火?

回答:酒精與水互溶不能用水衝,可用溼布蓋滅。

思考:滅火的“滅”是在火上有一橫,祖先造字的意圖是什麼?(一橫就是要隔離火與空氣中氧氣的接觸。)

思考:

1、爲什麼碳、硫、磷在空氣中、純氧中分別燃燒時現象不同?

2、設問爲什麼刨花、小木塊比大木塊易燃燒?

討論小結:一是氧氣多少不同,二是可燃物的性質不同。

提問:同是木材,着火點不變,着火快慢的原因是什麼?

回答:小而薄的物質與氧氣接觸面積大,所以燃燒的快而劇烈。

小結:

板書:二、燃燒的現象

1、可燃物不同性質不同,決定燃燒的現象不同。

2、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越大,燃燒越劇烈。

3、氧氣的濃度越大,燃燒越劇烈。

討論:50年代,廣東信宜縣鋸木廠,一位工人點火吸菸的剎時發生突如其來的大爆炸,造成了驚人的損失和死亡。請問鋸木廠、紡織廠、麪粉廠、油庫、煙花爆竹廠、礦井、煤氣站等地爲什麼要嚴禁煙火?

小結:當空氣中混有一定濃度的可燃性氣體或大量的可燃性粉塵時,遇明火會在有限的空間迅速反應,體積急速膨脹會引起爆炸。

板書:4.爆炸:在有限空間內,由於急速燃燒放出大量能量,驟然產生大量氣體的現象。

投影:食物腐敗、酒與醋的釀造、堆放的秸稈、金屬的鏽蝕圖像。

討論:易燃物堆放太多、太久由於與空氣中氧氣發生很慢的氧化反應,熱量不斷聚積又會發生什麼現象呢?

回答:熱量聚積能使食物變質,易燃物可能會引起自發燃燒。

實驗:白磷的自燃

板書:三、緩慢氧化和自燃

1、緩慢氧化:不像燃燒那樣劇烈發光、發熱的氧化反應。

2、自燃:由緩慢氧化而引起的自發燃燒。

設問:燃燒、爆炸、緩慢氧化、自燃之間有什麼區別與聯繫?

小結:區別是發熱的程度、反應的速率、是否發光等,但均屬氧化反應。

設問:易燃物、易爆物怎樣存放?搬運時怎樣才能避免意外事故?

討論:不能一起存放。因爲萬一發生事故後滅火方式不同而不易處理。存放時不能堆的太高、太密、要注意通風……(閱讀)

安全知識教育:常見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課堂練習:

1、把一小塊白磷放在盛有80 水的燒杯中,白磷並不燃燒,這是因爲( )

(A)溫度沒有達到着火點 (B)溫度超過着火點

(C)白磷的質量太小 (D)白磷沒與氧氣接觸

2、燃燒、緩慢氧化、自燃的相同點是( )。

(A)需要點燃 (B)很劇烈

(C)放出大量的熱 (D)屬於氧化反應

3、白磷的着火點40℃,少量白磷應保存在( )。

(A)冷水中 (B)氧氣中 (C)空氣中 (D)煤油中

4、不能考慮用於油井滅火的措施是( )。

(A)設法阻止石油噴射 (B)設法使火焰隔絕空氣

(C)設法降低石油着火點 (D)設法降低油井溫度

答案:

1.D;2.D; 3.A; 4.C

板書:

第四節 燃燒和緩慢氧化

一、燃燒:

燃燒的兩個條件:

1、可燃物要與氧氣接觸;

2、要使可燃物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這最低溫度叫着火點)

二、燃燒的現象

1、可燃物不同性質不同,決定燃燒的現象不同。

2、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越大,燃燒越劇烈。

3、氧氣的濃度越大,燃燒越劇烈。

4、爆炸:在有限空間內,由於急速燃燒放出大量能量,驟然產生大量氣體的現象。

三、緩慢氧化和自燃

1、緩慢氧化:不像燃燒那樣劇烈發光、發熱的氧化反應。

2、自燃:由緩慢氧化而引起的自發燃燒。

探究活動

小實驗-製作防火材料

實驗步驟及現象

1、用氯化銨溶液制防火布

把布在飽和氯化銨溶液中浸溼,取出晾乾。將處理後的布放在火焰上燒烤時,布只是冒煙,離開火焰,布完好無損。用這種方法處理過的紡織品可用於防火。

2、用明礬做防火紙

將紙的一部分在明礬溶液中浸溼,晾乾後,點燃未經處理的另一半,可以觀察到火焰燃至明礬溶液浸泡過的痕跡處時便熄滅了。經明礬溶液處理過的材料可用於防火。

3、防火木材

取一根火柴,將其後半部分浸入由1份碳酸鈉和3份水形成的溶液中。把火柴取出晾乾,划着火柴後發現,火焰燃至浸過碳酸鈉溶液的部分時,火柴便熄滅了。

九年級上化學教案 篇四

化學鍵與晶體結構

一。理解離子鍵、共價鍵的涵義,瞭解化學鍵、金屬鍵和鍵的極性。

1、相鄰的原子之間強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學鍵。在稀有氣體的單原子分子中不存在化學鍵。

2、陰、陽離子間通過靜電作用所形成的化學鍵叫做離子鍵。活潑金屬跟活潑非金屬化合時,都形成離子鍵。通過離子鍵形成的化合物均是離子化合物,包括強鹼、多數鹽和典型的金屬氧化物。離子化合物在熔融狀態時都易導電。

3、原子間通過共用電子對(電子雲重疊)所形成的化學鍵叫做共價鍵。非金屬元素的原子間形成的化學鍵都是共價鍵。其中:同種非金屬元素的原子間形成的共價鍵是非極性共價鍵;不同非金屬元素的原子間形成的共價鍵是極性鍵。原子間通過共價鍵形成的化合物是共價化合物,包括酸(無水)、氣態氫化物、非金屬氧化物、多數有機物和少數鹽(如AlCl3)。共價化合物在熔融狀態時都不(或很難)導電。

4、在銨鹽、強鹼、多數含氧酸鹽和金屬過氧化物中既存在離子鍵,又存在共價鍵。

5、金屬晶體中金屬離子與自由電子之間的較強作用叫做金屬鍵。

二。理解電子式與結構式的表達方法。

1、可用電子式來表示:① 原子,如:Na;② 離子,如:[:O:]2;③ 原子團,如:[:O:H];④ 分子或化合物的結構;⑤ 分子或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2、結構式是用一根短線表示一對共用電子對的化學式。

三。瞭解分子構型,理解分子的極性和穩定性。

1、常見分子構型:雙原子分子、CO2、C2H2(鍵角180)都是直線形分子;H2O(鍵角104.5)是角形分子;NH3(鍵角10718')是三角錐形分子;CH4(鍵角10928')是正四面體分子;苯分子(鍵角120)是平面正六邊形分子。

2、非極性分子:電荷分佈對稱的分子。包括:A型單原子分子(如He、Ne);A2型雙原子分子,(如H2、N2);AxBy型多原子分子中鍵的極性相互抵消的分子(如CO2、CS2、BF3、CH4、CCl4、C2H4、C2H2、C6H6)。對於ABn型多原子分子中A原子最外層電子都已成鍵的分子(如SO3、PCl5、SF6、IF7)。

3、極性分子:電荷分佈不對稱的分子。包括:AB型雙原子分子(如HCl、CO);AxBy型多原子分子中鍵的極性不能互相抵消的分子(如H2O、NH3、SO2、CH3F)。

4、分子的穩定性:與鍵長、鍵能有關,一般鍵長越長、鍵能越大,鍵越牢固,含有該鍵的分子越穩定。

四。瞭解分子間作用力,理解氫鍵。

1、分子間作用力隨分子極性、相對分子質量的增大而增大。

2、對於組成和結構相似的物質,相對分子質量越大,分子間作用力越大,物質的熔點、沸點也越高;但分子間形成氫鍵時,分子間作用力增大,熔、沸點反常偏高。水分子間、乙醇分子間、乙醇與水分子間都存在氫鍵。

3、非極性分子的溶質一般能溶於非極性溶劑;極性溶質一般能溶於極性溶劑(即“相似相溶”規律)。若溶質分子與溶劑分子間能形成氫鍵,則會增大溶質的溶解度。

五。理解四種晶體類型的結構特點及物理性質特點。

1、離子晶體是陰、陽離子間通過離子鍵結合而成的晶體(即所有的離子化合物)。硬度較大,熔、沸點較高,固態時不導電,受熱熔化或溶於水時易導電。注意:在離子晶體中不存在單個的小分子。NaCl晶體是簡單立方結構;CsCl晶體是體心立方結構。

2、分子晶體是分子間以分子間作用力結合而成的晶體〔即非金屬的單質(除原子晶體外)、氧化物(除原子晶體外)、氫化物、含氧酸、多數有機物〕。硬度較小,熔、沸點較低,固態和熔融狀態時都不導電。注意:乾冰是面心立方結構。

3、原子晶體是原子間以共價鍵結合而成的空間網狀結構晶體〔即金剛石、晶體硅、石英或水晶(SiO2)、金剛砂(SiC)〕。硬度很大,熔、沸點高,一般不導電,難溶於常見的溶劑。注意:金剛石和SiO2晶體都是正四面體結構。

4、金屬晶體是通過金屬離子與自由電子之間的較強作用(即金屬鍵)形成的晶體(即金屬單質和合金)。硬度一般較大,熔、沸點一般較高,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導熱性和延展性。注意:在金屬晶體中不存在陰離子。

5、晶體熔、沸點高低規律是:① 不同類型的晶體:多數是原子晶體 >多數離子晶體(或多數金屬晶體)>分子晶體。② 原子晶體:成鍵原子半徑之和小的鍵長短,鍵能大,熔、沸點高。③ 離子晶體:一般來說,離子電荷數越多、半徑越小,離子鍵越強,熔、沸點越高。④ 金屬晶體:金屬離子電荷數越多、半徑越小,金屬鍵越強,熔、沸點越高;但合金的熔、沸點低於其組成的金屬。⑤ 分子晶體:組成和結構相似的物質,式量越大,分子間作用力越大,熔、沸點越高;但分子間形成氫鍵時,分子間作用力增大,熔、沸點反常偏高;在烷烴的同分異構體中,一般來說,支鏈數越少,熔、沸點越高;在含苯環的同分異構體中,沸點“鄰位 >間位 >對位”。此外,還可由常溫下的狀態進行比較。

六。注意培養對原子、分子、化學鍵、晶體結構的三維空間想像及信息處理能力。

七。典型試題。

1、關於化學鍵的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離子化合物可能含有共價鍵 B.共價化合物可能含有離子鍵

C.離子化合物中只含有離子鍵 D.共價化合物中不含離子鍵

2、下列電子式的書寫正確的是 H

A.:N:::N: B.H+[:O:]2H+ +[:Cl:] D.H:N:H

3、下列分子的結構中,原子的最外層電子不能都滿足8電子穩定結構的是

2 3 4 2

4、已知SO3、BF3、CCl4、PCl5、SF6都是非極性分子,而H2S、NH3、NO2、SF4、BrF5都是極性分子,由此可推出ABn型分子屬於非極性分子的經驗規律是

型分子中A、B均不含氫原子

B.A的相對原子質量必小於B的相對原子質量

C.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D.分子中A原子最外層電子都已成鍵

5、下列各組物質的晶體中,化學鍵類型相同、晶體類型也相同的是

2和SiO2 2和H2S 和HCl 4和KI

6、下列各組物質中,按熔點由低到高排列正確的是

2、KCl、SiO2 B.O2、I2、Hg

、K、Rb 、NaCl、SO2

八。拓展練習。

1、下列各組物質中,都既含有離子鍵,又含有共價鍵的是

、NaClO 3H2O、NH4Cl 、K2O2 D.H2SO4、KHSO4

2、下列各組指定原子序數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共價化合物的是

A.6、8 B.16、8 C.12,9 D.7,8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共價化合物中可能含有離子鍵

B.只含有極性鍵的分子一定是極性分子

C.雙原子單質分子中的共價鍵一定是非極性鍵

D.非金屬原子間不可能形成離子化合物

4、下列各組分子中,都屬於含極性鍵的非極性分子的是

2、H2S B.C2H2、CH4 3、C2H4 3、HCl

5、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同主族金屬的原子半徑越大熔點越高 B.稀有氣體原子序數越大沸點越高

C.分子間作用力越弱的物質熔點越低 D.同週期元素的原子半徑越小越易失電子

6、下列有關晶體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在金剛石中,有共價鍵形成的最小的碳原子環上有6個碳原子

B.在氯化鈉晶體中,每個Na+周圍距離最近且相等的Na+共有6個

C.在乾冰晶體中,每個CO2分子與12個CO2分子緊鄰

D.在石墨晶體中,每一層內碳原子數與碳碳鍵數之比爲2:3

7、下列電子式中錯誤的是 H H

+ B.[:O:H] C.H:N:H D.H:C::O:

2和MgC2都是能跟水反應的離子化合物,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 的電子式是 [:CC:]2

2和MgC2中各元素都達到稀有氣體的穩定結構

2在水中以Ca2+和 形式存在

2的熔點很低,可能在100℃以下

9、根據“相似相溶”的溶解規律,NH4Cl可溶解在下列哪一種溶劑中

A.苯 B.乙醚 C.液氨 D.四氯化碳

10、下列分子結構中,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不能都滿足8電子穩定結構的是

4 5 3 2

11、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滿足最外層8電子結構的是

2 6 2 3

12、能說明BF3分子中4個原子在同一平面上的理由是

3是非極性分子 B.B-F鍵是非極性鍵

C.3個B-F鍵長度相等 D.3個B-F鍵的夾角爲120

13、下列每組物質發生狀態變化所克服微粒間的相互作用屬同種類型的是

A.實驗和蔗糖熔化 B.鈉和硫的熔化

C.碘和乾冰的昇華 D.二氧化硅和氯化鈉熔化

14、有關晶體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晶體中分子間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穩定 B.原子晶體中共價鍵越強,熔點越高

C.冰熔化時水分子中共價鍵發生斷裂 D.氯化鈉熔化時離子鍵未被破壞

15、據報道,近來發現了一種新的星際分子氰基辛炔,其結構式爲:

H-C≡C-C≡C-C≡C-C≡C-C≡N。對該物質判斷正確的是

A.晶體的硬度與金剛石相當 B.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C.不能發生加成反應 D.可由乙炔和含氮化合物加聚得到

16、下列過程中,共價鍵被破壞的是

A.碘昇華 B.溴蒸氣被木炭吸附

C.酒精溶於水 氣體溶於水

17、下列物質的沸點高低順序正確的是

A.金剛石 >晶體硅 >水晶 >金剛砂 4 >CBr4 >CCl4 >CH4

C.正丙苯 >鄰二甲苯 >間二甲苯 >對二甲苯 D.金剛石 >生鐵 >純鐵 >鈉

18、關於晶體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晶體中只要有陰離子就一定有陽離子 B.晶體中只要有陽離子就一定有陰離子

C.原子晶體的熔點一定比金屬晶體的高 D.分子晶體的熔點一定比金屬晶體的低

19、已知食鹽的密度爲2.2 g/cm3。在食鹽晶體中,兩個距離最近的鈉離子中心間的距離最接近下面4個數值中的

A.3.0×108 cm B.3.5×108 cm C.4.0×108 cm D.4.5×108 cm

20、第28屆國際地質大會提供的資料顯示,海底有大量的天然氣水合物,可滿足人類1000年的能源需要。天然氣水合物是一種晶體,晶體中平均每46個水分子構建成8個籠,每個籠可容納1個CH4分子或1個遊離H2O分子。根據上述信息,回答:

(1)下列關於天然氣水合物中兩種分子極性的描述正確的是

A.兩種都是極性分子 4是極性分子,H2O是非極性分子

C.兩種都是非極性分子 D.H2O是極性分子,CH4是非極性分子

(2)若晶體中每8個籠只有6個容納了CH4分子,另外2個籠被遊離的H2O分子填充,則天然氣水合物的平均組成可表示爲

414H2O 48H2O 4(23/3)H2O 46H2O

九年級化學上冊教案 篇五

1教學目標

1.1知識與技能:

①認識燃燒的條件與滅火的方法。

②瞭解常用滅火器的滅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1.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活動與探究,學生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1.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對燃燒條件的探究,瞭解內因和外因的辨證關係。

②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進取心,讓學生獲得成就感。

2教學重點/難點/易考點

2.1教學重點

圍繞課題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討論交流得出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使學生感受到化學知識來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

2.2教學難點

燃燒條件的探究;認識滅火的原理並應用於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3專家建議

4教學方法

探究式

5教學用具

1、媒體資源:自制課件

2、實驗準備:

①把玻璃棒和小木條分別在酒精燈上點燃。

②點燃兩支蠟燭,其中一支用燒杯罩住。

③把一沾水的棉花和乾燥的棉花分別點燃。

④熄滅蠟燭的方法:沙土、剪刀、燒杯、溼布、水、膠頭滴管、碳酸鈉溶液、稀鹽酸等。

6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錄像]播放有關燃燒的鏡頭

[引入]燃燒着的火給人類帶來光明和溫暖,但是也會給人類帶來災難。燃燒是生活中一種常見的現象,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有關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觀看錄象

傾聽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入新課

[講述]燃燒是一種常見的現象,那麼這種現象的發生需要條件嗎?

[指出]氧氣確實是燃燒所需要的條件,但是隻有氧氣,燃燒能發生嗎?大氣中也含有氧氣,可不見得到處在燃燒,可見氧氣並不是燃燒的條件,那麼燃燒還需要什麼條件呢?

根據已有的知識,想到燃燒需要氧氣

由實際到理論,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一、認識燃燒的條件

1、認識燃燒需要可燃物

[討論]根據你的經驗和想法談一談燃燒除了需要氧氣外還需要什麼條件?是不是所有的物體都能燃燒?

[展示]一些物體的圖片,判斷哪些能燃燒,哪些不能?

思考回答:不是所有的物體都能燃燒

設置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設問]有了可燃物和氧氣,燃燒是不是就能發生?例如空氣中有氧氣,放在空氣中的火柴能燃燒嗎?怎樣才能使火柴點燃?摩擦起什麼作用?以上事實說明了什麼?

[講解]我們把可燃物開始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叫做着火點。

[演示]探究實驗

[討論]:

1、實驗中鐵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的事實,說明燃燒需要什麼條件?

2、鐵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的事實,說明燃燒需要什麼條件?

3、本來在熱水中不燃燒的白磷,在通入氧氣後燃燒的事實,說明燃燒需要什麼條件?

4、綜合上述討論,可得出燃燒需要那些條件?

[歸納小結]

1、燃燒的定義

2、燃燒的條件

[思考]

1、如果不往煤爐裏添煤,爐火還能繼續燃燒嗎?爲什麼?

2、爐門關得嚴嚴的,一點氣也不通爐火還能繼續燃燒嗎?爲什麼?

3、如果把爐里正在燃燒的煤夾出來,煤能繼續燃燒嗎?

思考、討論:

說明燃燒需要達到一定的溫度

觀察實驗

需要達到着火點

需要氧氣

需要氧氣

需要可燃物、氧氣、溫度達到着火點

思考、回答

根據探究實驗,推導出燃燒的另外兩個條件,正確引導學生的思維。

根據討論,有學生自己得出燃燒的條件,使學生有成就感。

進一步鞏固燃燒的條件

[過渡]燃燒的火會給人類帶來光明和溫暖,但是有時也會帶來災難。那麼如果發生了火災,我們應該怎麼滅火呢?可以根據所學的燃燒的原理進行思考

二、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設問]根據燃燒的條件,我們應該如何來滅火呢?

[演示]實驗7-1

[小結]滅火的原理

[討論]根據滅火的實例,分析滅火的原理。

[活動與探究]滅火器的原理。

[媒體展示]幾種常見的滅火器。

[討論]

1、隔絕可燃物

2、隔絕氧氣(或空氣)

3、降低溫度到着火點以下。

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課小結]談談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都學到了什麼?

[作業]習題

7板書設計

課題1燃燒和滅火

①是可燃物;

一、物質燃燒的條件:②與氧氣(或空氣接觸);同時具備,缺一不可。

③溫度達到着火點。

①可燃物與助燃物;

二、認識燃燒:②現象:發光、放熱;

③實質:劇烈的氧化反應。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

①清除或隔離可燃物;

四、滅火方法和原理:②降低溫度到物質着火點以下;破壞其一,燃燒熄滅

③隔絕空氣(或氧氣)

九年級上冊化學教案 篇六

《空氣》

教學目標

1.瞭解空氣的重要成分。

2.瞭解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主要物理性質和用途。

3.初步瞭解空氣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氣是寶貴的自然資源,培養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

4.初步學習科學實驗的方法,通過“磷的燃測定空氣的含量,有意識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記並初步學習分析實驗現象。

教學重難點

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探究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教學工具

集氣瓶、燃燒匙、吸管、水槽、塑料袋、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師:沒有空氣就沒有生命!人類每時每刻都離不開空氣。空氣對於人類是如此重要,我們做一個深呼吸,那麼我們便吸人了空氣,空氣對於我們又是如此親近和熟悉,但是有誰摸着了它?看到了它嗎?沒有。那麼本節我們就是要通過實驗證明空氣的在,還要探究空氣的組成成分。

[提問]空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不易察覺,但你能用一個簡單的實驗或列舉實例來說明空氣確實存在嗎?(組織學生討論,然後教師提問。)

生1:把一個空的集氣瓶放人盛滿水的水槽中,用力向下壓,集氣瓶內的水無法上升到頂端,說明集瓶內確實存在空氣。

生2:吹氣球,發現氣球鼓起了,說明有空氣了。

生3:用打氣筒給車胎打氣。

生4:夏天電風國轉動,一陣風撲面而來,說明空氣在流動。(同學們爭先恐後回答,教師作總結。)

[提問]以上事實說明了空氣確實存在,那麼空氣中含有哪些氣體成分呢?如何證明這些氣體的存在?(組織學生討論,然後教師總結。)

生1:第一單元中“探究蠟燭的燃燒”實驗說明了空氣中含有氧氣。

生2:第一單元中通過對吸人氣體的探究實驗說明了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氣體。

生3:食鹽放在空氣中一段時間變潮溼了;早晨的露珠;冷藏的飲料放置空氣中外壁出“汗”等現象,說朗空氣中含有水蒸氣。

[總結]大家回答得很好。從生活經驗和以往的探究活動中,我們知道了空氣中含有氧氣、二氧化碳和水蒸氣。

[提問]那麼,空氣中還含有其他氣體嗎?各種氣體的體積分數又是多少?

二、探究活動

師:下面呢,我竹j將分組實驗,請同學們設計一個實驗,粗略地測定空氣中所含氧氣的體積分數。(提示:可以自己自主設計實驗,參考課本實驗2-1。)

師:我觀察各小組設計實驗,大部分用-蠟燭燃燒”進行實驗探究,但是你們得出的實驗結果與科學家的結論是否一致?不一致。爲什麼?想一想,蠟燭燃燒後的產物是什麼?(分析:蠟十氧氣≠二氧化碳十水,二氧化碳是氣體,佔據了一定的體積,所以結果會偏小,小於1/5。同時引導學生改用在空氣中能夠燃燒,但又不生成其他物質的可燃物)

師:下面老師給大家介紹一種可燃物——紅磷,它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一種白色固體一一五氧化二磷。科學家就是利用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教師邊介紹邊演示新教材[實驗2一】],學生觀察、描述現象,師生共同分析,得出結論。)

三、歸納總結

師:從[實驗2--1]中得出以下結論:

1.紅磷十空氣皇鑑五氧化二磷;

2.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約佔1/5;

3.氮氣是不易溶於水的無色無味的氣體(從集氣瓶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後,不能繼續上升這一現象判斷);

4.氮氣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從燃着的紅磷熄滅了這一現象判斷);

5.實驗表明,空氣的成分按體積計算,大約是: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氣體雜質0.03%。教師簡介空氣的其他成分,同時講清三個概念:物理性質、純淨物和混合物。‘

四、課堂練習’

師:下面我們做幾道練習。

[投影]

1.在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中,集氣瓶內剩下的氣體主要是氮氣。結合實驗討論:

(1)燃燒着的紅磷熄滅了,這種現象說明氮氣能不能支持燃燒?

(2)集氣瓶內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後,還繼續上升嗎?這種現象能不能說明氮氣不易溶於水?

2.在標準狀況下,氮氣是一種無色、無味,不易溶於水的氣體,它的熔點,爲一209.9℃,沸點爲95.8℃。從紅磷在氮氣中不能繼續燃燒的事實,說明氮氣不支持燃燒。許多實驗事實都表明,氮氣的性質不如氧活潑。

(教師組織評講習題,提出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l源,使學生意識到必須防止空氣不受污染,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空氣)l

五、知識擴展

師:同學們,當你漫步在湖畔邊、森林中,陣陣涼風吹過,芳香撲鼻,沁人心脾,多麼新鮮的空氣呵!但是你們知道。這新鮮的空氣需要人類的愛護、保護與珍惜。才能保持新鮮!但是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隨着工業的發展,排放到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和煙塵對空氣造成了污染,請同學們想一想,在你的身邊發生過哪些空氣污染現象?(組織小組討論,然後提問。)

生1:摩托車、汽車的增多,導致的尾氣排放增多,污染空氣。

生2:前幾天報道某鄉鎮鞋廠發生火災,橡膠燒排放到空氣中的煙霧。

生3:臭氧層被破壞也會污染空氣。.

師:同學們根據各自的生活經驗,從各方面回答了空氣被污染的種種現象,下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圖2-8中“大氣污染”,總結一下大氣污染會造成哪些危害?那麼我們應該做些什麼?(組織小組討論,然後教師總結o)

[總結]

1.被污染的空氣會:(1)嚴重損害人體健康;(2)影響農作物生長,破壞生態平衡。

2.我們應該做到:

(1)加大空氣質量監測,改善周圍環境狀況;

(2)使用清潔能源,積極植樹、造林、種草等,以保護大氣。

六、作業佈置

1.習題1~6

2.閱讀教材第31頁“空氣質量日報、預報”。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整套教案 篇七

《鹽類水解》

教學重點:

1、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與水解平衡移動。

2、鹽類水解的應用。

教學難點:鹽類水解的應用。

教學設計:

【複習】師生共同複習鞏固第一課時相關知識。

(1)根據鹽類水解規律分析

醋酸鉀溶液呈 性,原因 ;

氯化鋁溶液呈 性,原因 ;

(2)下列鹽溶於水高於濃度增大的是

A. B. C. D.

【設疑】影響鹽類水解的內在因素有哪些?

【講解】主要因素是鹽本身的性質。

組成鹽的酸根對應的酸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鹼性就越強, 越高。

組成鹽的陽離子對應的鹼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酸性就越強, 越低。

【設疑】影響鹽類水解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哪些?

【講解】

(1)溫度:鹽的水解是吸熱反應,因此升高溫度水解程度增大。

(2)濃度:鹽濃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鹽濃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

(3)外加酸鹼能促進或抑制鹽的水解。例如水解呈酸性的鹽溶液加入鹼,就會中和溶液中的 ,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動而促使水解,若加酸則抑制水解。

【設疑】如何判斷鹽溶液的酸鹼性?

【講解】根據鹽的組成及水解規律分析。“誰弱誰水解,誰強顯誰性”作爲常規判斷依據。

分析: 溶液是顯酸性?還是顯鹼性?爲什麼? 溶液是顯酸性?還是顯鹼性?爲什麼?

【設疑】如何比較溶液中酸鹼性的相對強弱?

【講解】“越弱越水解”

例題:分析 溶液與 溶液的鹼性強弱?

∵ 的酸性比 酸性強。

∴ 水解程度大於 水解程度。

∴ 溶液鹼性強於 溶液鹼性。

【設疑】如何比較溶液中離子濃度的大小?

【講解】電解質水溶液K存在着離子和分子,它們之間存在着一些定量關係,也存在量的大小關係。

(1)大小比較:

①多元弱酸溶液,根據多元酸分步電離,且越來越難電離分析。如:在 溶液中,

②多元弱酸正鹽溶液,根據弱酸根分步水解分析。如:在 溶液中,

③不同溶液中同一離子濃度的比較要看溶液中其他離子對其影響因素。

④混合溶液中各離子濃度比較,要進行綜合分析,要考慮電離、水解等因素。

(2)定量關係(恆等式關係)

①應用“電荷守恆”分析:

電解質溶液呈電中性,即溶液中陽離子所帶正電荷總數與陰離子所帶負電荷總數相等。如 溶液中,陽離子有 和 ,陰離子有 , , ,根據電荷守恆原理有:

②應用“物料守恆”方法分析。

電解質溶液中某一組份的原始濃度(起始濃度) 應等於它在溶液中各種存在形式的濃度之和。如:

晶體 中,

在 溶液中:

【例題】在 溶液中存在的下列關係中不正確的是:

A.

B.

C.

D.

【講解】溶液中存在二個守恆關係

a.電荷守恆,即

………………(1)

b.物料守恆,即晶體中:

在溶液中S元素存在形式有三種: , 及

∴ …………………………………(2)

將(2)-(1)得

綜上分析,關係正確的有A.C.D。答案:[B]

隨堂練習

1、在 溶液中存在的下列關係不正確的是( )

A.

B.

C.

D.

2、爲了除去 酸性溶液中的 ,可在加熱攪拌下加入一種試劑過濾後,再加入適量鹽酸,這種試劑是( )

A. B. C. D.

3、下列各物質中,指定微粒的物質的量爲1:1的是( )

A. 中的 和 B. 的純水中 和

C. 中電子和中子 D.明礬溶液中 與

4、下列溶液加熱蒸乾後,不能析出溶質固體的是( )

A. B. C. D.

總結、擴展

1、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及其影響原理。

2、鹽類水解知識的應用:

(1)配製某些鹽溶液,如配製澄清 溶液。

(2)除去溶液中某些雜質離子。如除去 溶液中混有的 。

3、擴展

泡沫滅火劑包括 溶液(約1mol/L), 溶液(約1mol/L)及起泡劑。使用時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 。 溶液和 溶液的體積比約是 。若用等體積、等濃度的 溶液代替 溶液,在使用時噴不出泡沫,這是因爲 ;若用固體 代替 溶液,在使用時也噴不出泡沫,這是因爲 。泡沫滅火器內的玻璃筒裏盛硫酸鋁溶液,鐵筒裏盛碳酸氫鈉溶液,不能把硫酸鋁溶液盛在鐵筒裏的原因是 。

板書設計:

1、水解的一般規律

(1)誰弱誰“水解”,誰強顯誰“性”,可作爲鹽溶液性質(酸性或鹼性)的常規分析方法。

(2)越弱越水解。

①鹼越弱,對應陽離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酸性越強,對應弱鹼陽離子濃度越小。

②酸越弱,酸根陰離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鹼性越強,對應酸根離子濃度越小。

(3)水解是微弱的。

(4)都強不水解。

2、外界條件對鹽水解的影響

(1)溫度(實驗1)

(2)溶液的酸、鹼性(實驗2)

3、鹽類水解利用

(1)應用水解知識,配製某些鹽溶液。如配製澄清 溶液。方法:加酸( ),抑制 水解。

(2)除去溶液中某些雜質離子:如 溶液中混有雜質 。方法:加熱,促使 水解,使生成 除去。

4、典型例題

5、擴展

探究實驗

本節教學中以“是否鹽溶液都顯中性?”爲設問,以實驗探究形式引入教學,在本節課後,也可做進一步的探究活動,如:在瞭解正鹽溶液的酸鹼性的本質後,提出問題“酸式鹽的水溶液是否都顯酸性?”

用pH試紙分別測 NaHSO4、NaHSO3、NaHCO3三種溶液的pH值,找出答案,並討論分析原因。

分析:結果是有的酸式鹽顯酸性,有的酸式鹽卻顯鹼性,運用所學知識,通過討論分析,拓寬知識面,活躍學生思維。

探究習題

一題多變

原題 :在氯化銨溶液中,下列關係正確的是( )

(A) [Cl-]>[NH4+]>[H+]>[OH-] (B) [NH4+]>[ Cl-]>[H+]>[OH-]

(C) [ Cl-]=[NH4+]>[H+]>[OH-] (D) [NH4+]=[ Cl-]>[H+]>[OH-]

變題一:100毫升0.1摩/升鹽酸與50毫升0.2摩/升氨水溶液混和,在所得溶液中( )

(A) [Cl-]>[NH4+]>[H+]>[OH-] (B) [NH4+]>[Cl-]>[H+]>[OH-]

(C) [Cl-]=[NH4+]>[H+]>[OH-] (D) [NH4+]=[Cl-]>[H+]>[OH-]

變題二:將pH=3的鹽酸和pH=11的氨水等體積混和後,溶液中離子濃度關係正確的是( )

(A) [NH4+]>[Cl-]>[H+]>[OH-] (B) [NH4+]>[Cl-]>[OH-]>[H+]

(B) [Cl-]>[NH4+]>[H+]>[OH-] (D) [Cl-]>[NH4+]>[OH-]>[H+]

變題三:一種一元強酸HA溶液加入一種鹼MOH反應後,溶液呈中性,下列判斷一定正確的是( )

(A)加入的鹼過量 (B)酸與鹼等物質的量混和

(C)生成的鹽不水解 (D)反應後溶液中[A-]=[M+]

答案:

A;A;B;D。

點撥:通過改變設問角度,改變化學過程,改變或增減已知條件,能大大提高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和深刻性。一題多變有效的兩種形式爲:⑴對同一知識點,按思維層次遞進一題多變。⑵對同一知識點進行題型變換和條件變換。

上題中,按照思維層次的遞進原則進行設計,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創造性。

九年級上冊化學教學設計 篇八

《空氣》

教學目標

1、瞭解空氣的重要成分。

2、瞭解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主要物理性質和用途。

3、初步瞭解空氣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氣是寶貴的自然資源,培養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

4、初步學習科學實驗的方法,通過“磷的燃測定空氣的含量,有意識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記並初步學習分析實驗現象。

教學重難點

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探究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教學工具

集氣瓶、燃燒匙、吸管、水槽、塑料袋、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師:沒有空氣就沒有生命!人類每時每刻都離不開空氣。空氣對於人類是如此重要,我們做一個深呼吸,那麼我們便吸人了空氣,空氣對於我們又是如此親近和熟悉,但是有誰摸着了它?看到了它嗎?沒有。那麼本節我們就是要通過實驗證明空氣的在,還要探究空氣的組成成分。

[提問]空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不易察覺,但你能用一個簡單的實驗或列舉實例來說明空氣確實存在嗎?(組織學生討論,然後教師提問。)

生1:把一個空的集氣瓶放人盛滿水的水槽中,用力向下壓,集氣瓶內的水無法上升到頂端,說明集瓶內確實存在空氣。

生2:吹氣球,發現氣球鼓起了,說明有空氣了。

生3:用打氣筒給車胎打氣。

生4:夏天電風國轉動,一陣風撲面而來,說明空氣在流動。(同學們爭先恐後回答,教師作總結。)

[提問]以上事實說明了空氣確實存在,那麼空氣中含有哪些氣體成分呢?如何證明這些氣體的存在?(組織學生討論,然後教師總結。)

生1:第一單元中“探究蠟燭的燃燒”實驗說明了空氣中含有氧氣。

生2:第一單元中通過對吸人氣體的探究實驗說明了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氣體。

生3:食鹽放在空氣中一段時間變潮溼了;早晨的露珠;冷藏的飲料放置空氣中外壁出“汗”等現象,說朗空氣中含有水蒸氣。

[總結]大家回答得很好。從生活經驗和以往的探究活動中,我們知道了空氣中含有氧氣、二氧化碳和水蒸氣。

[提問]那麼,空氣中還含有其他氣體嗎?各種氣體的體積分數又是多少?

二、探究活動

師:下面呢,我竹j將分組實驗,請同學們設計一個實驗,粗略地測定空氣中所含氧氣的體積分數。(提示:可以自己自主設計實驗,參考課本實驗2-1。)

師:我觀察各小組設計實驗,大部分用-蠟燭燃燒”進行實驗探究,但是你們得出的實驗結果與科學家的結論是否一致?不一致。爲什麼?想一想,蠟燭燃燒後的產物是什麼?(分析:蠟十氧氣≠二氧化碳十水,二氧化碳是氣體,佔據了一定的體積,所以結果會偏小,小於1/5。同時引導學生改用在空氣中能夠燃燒,但又不生成其他物質的可燃物)

師:下面老師給大家介紹一種可燃物——紅磷,它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一種白色固體一一五氧化二磷。科學家就是利用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教師邊介紹邊演示新教材[實驗2一】],學生觀察、描述現象,師生共同分析,得出結論。)

三、歸納總結

師:從[實驗2--1]中得出以下結論:

1、紅磷十空氣皇鑑五氧化二磷;

2、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約佔1/5;

3、氮氣是不易溶於水的無色無味的氣體(從集氣瓶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後,不能繼續上升這一現象判斷);

4、氮氣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從燃着的紅磷熄滅了這一現象判斷);

5、實驗表明,空氣的成分按體積計算,大約是: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氣體雜質0.03%。教師簡介空氣的其他成分,同時講清三個概念:物理性質、純淨物和混合物。‘

四、課堂練習’

師:下面我們做幾道練習。

[投影]

1、在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中,集氣瓶內剩下的氣體主要是氮氣。結合實驗討論:

(1)燃燒着的紅磷熄滅了,這種現象說明氮氣能不能支持燃燒?

(2)集氣瓶內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後,還繼續上升嗎?這種現象能不能說明氮氣不易溶於水?

2、在標準狀況下,氮氣是一種無色、無味,不易溶於水的氣體,它的熔點,爲一209.9℃,沸點爲95.8℃。從紅磷在氮氣中不能繼續燃燒的事實,說明氮氣不支持燃燒。許多實驗事實都表明,氮氣的性質不如氧活潑。

(教師組織評講習題,提出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l源,使學生意識到必須防止空氣不受污染,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空氣)l

五、知識擴展

師:同學們,當你漫步在湖畔邊、森林中,陣陣涼風吹過,芳香撲鼻,沁人心脾,多麼新鮮的空氣呵!但是你們知道。這新鮮的空氣需要人類的愛護、保護與珍惜。才能保持新鮮!但是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隨着工業的發展,排放到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和煙塵對空氣造成了污染,請同學們想一想,在你的身邊發生過哪些空氣污染現象?(組織小組討論,然後提問。)

生1:摩托車、汽車的增多,導致的尾氣排放增多,污染空氣。

生2:前幾天報道某鄉鎮鞋廠發生火災,橡膠燒排放到空氣中的煙霧。

生3:臭氧層被破壞也會污染空氣。。

師:同學們根據各自的生活經驗,從各方面回答了空氣被污染的種種現象,下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圖2-8中“大氣污染”,總結一下大氣污染會造成哪些危害?那麼我們應該做些什麼?(組織小組討論,然後教師總結o)

[總結]

1、被污染的空氣會:(1)嚴重損害人體健康;(2)影響農作物生長,破壞生態平衡。

2、我們應該做到:

(1)加大空氣質量監測,改善周圍環境狀況;

(2)使用清潔能源,積極植樹、造林、種草等,以保護大氣。

六、作業佈置

1、習題1~6

2、閱讀教材第31頁“空氣質量日報、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