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三年級下冊數學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三年級下冊數學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總複習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在摸球活動中經歷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會選用合適的方法記錄實驗結果,認識條形圖,初步感受條形圖在表達數據中的作用。

2、通過實驗,從中體會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能對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做出簡單判斷,並做出適當的解釋。

3、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初步感受動手實驗是獲得科學結論的一種有效方法,發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與能力。

教學準備:

教師:紅球、黃球若干個,透明和不透明口袋,課件。

學生:質地一樣的紅球、黃球各3個,四個面上寫有1、一個面上寫有2、一個面上寫有3的小正方體一個,4枝紅鉛筆和4枝藍鉛筆(也可用小棒替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活動要求

師:同學們,在很多遊戲之中也會藏着許多的數學奧妙,誰來介紹一下?

(設計意圖:談遊戲引入課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關注生活,並引導學生回憶上節課的遊戲活動中體驗到的等可能性。)

師:今天我們繼續來玩摸球遊戲好嗎?請同學們再袋子裏裝1個紅球,3個黃球。如果我們閉上眼睛,任意摸一個球,可能是什麼顏色的球?

生:可能摸出紅球,有可能摸出黃球,一共有這兩種可能。

二、實驗操作,初步感受可能性有大有小

1、預測

師:在摸球之前,我們先估計一下,在這種袋子裏每次任意摸一個球,摸出後把球再放回口袋裏,一共摸10次。摸到哪種球的次數可能多一些呢?

學生猜測,並與同桌交流

2、實驗

師:你估計的有沒有道理呢,我們一起把這個實驗做完。

⑴提出實驗要求:袋子裏放3個黃球和1個紅球,坐在左邊的同學負責摸球,先攪動一下再閉上眼睛摸1個;坐右邊的同學從書上第92頁選一種方法作好實驗記錄,一共摸10次。完成後,再依照剛纔的實驗,同桌互換角色,選擇另一種記錄方法作好記錄。

⑵學生操作,並用不同的記錄方法作記錄。

⑶四人一小組交流摸球情況。

3、分析

在四人一小組裏討論以下問題:

⑴統計的結果和你的猜測差不多嗎?

⑵你發現了什麼?

⑶你喜歡用哪種方法記錄?並說說理由。

討論得出:

⑴塗一個方塊作記錄後數一數,而塗成條形圖不用數,只要看旁邊的數就好了,因此塗成條形圖的記錄方法比較好。

⑵因爲袋中黃球有3個,紅球只有1個,所以每次摸到黃球的可能性大,而摸到紅球的可能性小。所以摸到黃球的次數多一些,摸到紅球的次數少一些。說明在這種情況下,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猜測實驗記錄數據分析數據作出判斷的過程,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遊戲中獲得愉快的數學體驗,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

三、再次實踐,加深理解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⑴認真讀題,明確題目要求。

⑵進行拋小正方體的實驗,同桌作好記錄,然後角色互換。

⑶討論交流:在條形圖裏你發現了什麼?你能解釋一下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嗎?

(設計意圖:在多樣的遊戲活動中使學生再次體驗可能性的大小。)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⑴認真讀題,明確題目要求。

⑵同桌討論;根據題目中兩個不同的要求,各應該怎樣裝鉛筆。

⑶在班內交流先後不同的裝法,並說說爲什麼這樣裝。

四、返回生活,內化提高

1、師:蘇果超市,發了1000張獎券,其中設:

一等獎:1名

二等獎:10名

三等獎:50名

如果我們班的同學去抽獎,大家預測一下得獎的可能性大不大?如果得獎,得到哪種獎項的可能性大?哪種獎項的可能性小?爲什麼?

2、問:聯繫身邊的生活想一想,哪些地方要用到可能性大小的預測?

(設計意圖:聯繫現實生活交流,進一步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思想方法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同時深化對可能性的認識。)

五、全課總結

師:回家後把今天所學的知識講給爸爸媽媽聽,看看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大一些,哪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小一些,下節課我們繼續交流,比比誰講得多,講得好!

(設計意圖:讓學生把今天學習的知識說給爸爸媽媽聽,不僅給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也較好地鞏固新知識。讓學生調查預測可能性大小的運用,能使學生再一次體會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新人教版國小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篇二

一、情況分析

(一)班級情況分析:

1、本班共有學生39人,其中男生14人,女生25人,插班生3人;從上學年考試成績分析,學生的基礎的知識、概念掌握還算牢固,口算及乘法口訣掌握還好。但粗心大意的還比較多,靈活性不夠,應用能力較差。但總的來說大部分學生對數學比較感興趣,但接受能力不強,學習態度較端正;也有部分學生自覺性不夠,不能及時完成作業等,對於學習數學有一定困難。所以在新的學期裏,在端正學生學習態度的同時,應加強培養他們的各種學習數學的能力,以提高成績。

2、本班級有些同學自覺性不夠,缺乏刻苦鑽研的精神,總想偷懶,不做作業或者抄別人的作業。今後首先還是加強學習習慣培養,如學前的預習、課後的複習等。在書寫上還要繼續提高要求,只有讓學生在認真書寫的基礎上纔有可能認真思考。因此要在本學期的教育教學中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探尋良好的學習方法,採用各種激勵機制,讓孩子迎頭趕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倍的認識,多位數乘一位數,分數的初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毫米、分米、千米和噸的認識,時、分、秒,數學廣角—集合(重疊問題)和數學實踐活動(數字編碼)等。

這學期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以及四邊形,所以培養他們的計算能力及空間思維能力是關鍵。在教學中加強數學數量關係的分析,讓學生學會分析,學會審題,提高解題能力。最後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多尋找方法,使他們樂學,願學。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改進筆算教學的編排,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2、量與計量的教學聯繫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3、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強調實際操作與自主探索,加強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4、提供豐富的現實學習素材,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5、逐步發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會正確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並會進行估算。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10),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會解決簡單的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

4、會區分和辨認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1釐米=10毫米、1分米=10釐米、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念,知道1噸=1000千克,會進行簡單的換算,會恰當地選擇單位;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理解“倍”的意義,掌握“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和“求一個數的幾倍”的實際 問題的方法。

7、學生會藉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維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數學思考方面

1、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初步體會集合思維,逐步形成空間的觀念。

2、結合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靈活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結合具體情境,通過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長方形和正方形

教學難點:時分秒的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

五、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儘量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另外,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佈置難易程度不同的作業。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繫,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留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與合理性。

2、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購物經驗,交流比較兩個小數(價格)大小的多種方法。

3、鼓勵學生根據主題情境提出新的數學問題。教師可以從中選擇有挑戰性的問題,鼓勵大家嘗試解決。

教學重點:

經歷探索如何比較小數大小的過程,能結合購物情境比較小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

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與合理性。

教學關鍵:

留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

教具:

小黑板

教學流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授

1、貨比三家

奇奇文具店:鉛筆盒4.9元 橡皮2.63元 尺子2.5元

丁丁文具店:橡皮2.36元 書包8.2元 鉛筆盒5.1元

豆豆文具店:書包8.5元 橡皮2.65元 水彩筆3.05元

去哪個文具店買鉛筆盒便宜?

4.9元﹤5.1元

答:去奇奇文具店買鉛筆盒便宜。

2、試一試

(1)10元5角﹥10元3角

(2)在○裏填上“﹥”“﹤”或“=”。

2.45元○1.83元 2.68元○2.70元 7.09元○7.03元

三、練一練

1、在 裏填上“﹥”“﹤”或“=”。

1.25元O2.4元 0.48元O1.3元 0.05元O0.50元

2、35×8 81÷3 45×3 210÷3

3、到哪個商店買毛巾便宜?

小熊商店:毛巾3.82元 牙刷2.50元 牙膏4.35元

小貓商店:毛巾4.00元 牙刷2.62元 牙膏4.52元

小狗商店:毛巾4.10元 牙刷2.55元 牙膏3.85元

你想買什麼?到哪個商店去?

4、實踐活動

到商店調查3種商品的價格,做好記錄。與同學比一比同類商品的價格。

小結

作業:課後二題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經歷問題解決過程,通過分析、比較體悟小括號的作用,知道小括號裏的總是先算。

2. 能力目標: 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式題,在列綜合式解決問題過程中,能正確合理地使用小括號。

3. 情感目標: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提高數學化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獨立口算:

1) 240+60+6 2) 240+60-6 3) 240+60×6 4) 240+60÷6

2.反饋交流:這組算式有什麼特點?這四題是否都先算了前面的加法呢?爲什麼?

3.小結:加減乘除混合運算中,同級運算,從左往右依次計算;兩級運算,先乘除,後加減。

二、探究體悟

問題情境:一堆48 千克的`草料,老黃牛吃了15 千克,剩下的平均分給 匹小白馬,每匹小白馬吃 到多少千克草料?

1. 學生獨立嘗試解決問題。

2. 收集、呈現典型資源。 可能出現的情況:

a、48-15=33(千克)

b、48-15÷3

c、(48-15)÷3 33÷3=11(千克) =33 ÷3 =33 ÷3 =11(千克) =11(千克) 答:(略)

3. 反饋交流 :你同意以上各種解法嗎?說說理由。(有機結合線段圖)

關於方案a 和方案c

1)都是正確的:先求48-15 的差,表示還剩下的草料;再求除以3 的商,表示每匹小白馬吃到的草 料。

2)不同處:方案a 是分步列式,方案c 則列成綜合式解答。

關於方案b

1) 是錯誤的,雖然思路符合題意,但違反了先乘除後加減的的運算順序規定。按這樣列式,應該先 求15÷3 的商,再求48 減去這個商的差,而這就不符合題意了。

2)根據題意,需要改變原來的運算順序,就要添上小括號,小括裏的總是先算。

3)小括號的作用:可以改變運算順序。

4. 自檢訂正

三、練習深化

1. 練一練(課本第3 頁) 497÷(26-19) (248+56)÷8 345÷(27÷9)

2. (回到引入的口算題)思考討論

1)後面兩題也要先算前面的加法怎麼辦?結果是幾?

2)如果前面兩題也在240+60 部分加上小括號,會怎麼樣? 那麼怎樣纔會改變原來的運算順序呢? 小結:具體題目具體分析,要合理使用小括號。

3. 問題解決

(1)一堆48 千克的草料,老黃牛每天吃15 千克,3 天后還剩下多少草料?

(2)植樹節學校組織學生種樹,一年級種了 173 棵樹,比二年級少種了24 棵樹,三年級種樹的棵 數是二年級的2 倍,三年級種多少棵樹?

(3)一盒48 粒的巧克力,小胖原來打算每天吃12 粒,實際每天少吃4 粒,現在這盒巧克力能吃幾 天?

四、拓展提高

添上括號使等式成立: 32+48÷8=10 345÷27÷9=115 497÷26-19=71 400÷20×2=10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利用學生已有知識,教學豎式計算表內除法,掌握除法豎式中的各部分含義。

2、認識餘數,知道餘數的含義。

3、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

4、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並從中體會到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點:

能正確地將表內除法列成豎式來計算和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

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教具、學具:

小方塊。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老師說算式,學生搶答。

54÷6= 42÷6=72÷9=

2、最大能填幾?

()×4<25 ()×7<60 ()×4<10

二、情境探究,感受新知

1、教學例題1

(1)利用課件演示例1:提出問題,引出筆算。

學校運動會開幕式即將就要舉行了,需要佈置會場。小朋友先般來15盆花,他們打算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老師想請我們班的。同學來分一分。

(2)動手操作:請同學上講臺進行分一分

(3)提問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擺一組,擺成了幾組?15盆花有沒有擺完?想一想15裏面有幾個5?

(4)嘗試列式:如果用計算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你能列出算式嗎?

15÷5=3(組)

(5)加法和減法中,我們都能用豎式來計算,那麼除法如何列豎式來計算呢?

(6)(課件出示:豎式)仔細閱讀課本P50頁,看看這個豎式中的每一個數和符號表示什麼意思?同時瞭解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7)練習:豎式計算(並說出各部位的名稱)

27÷3=

2、教學例題2

(1)課件演示例2:同學們打算將班級聯歡會的會場用鮮花布置,同學們將校園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會場,還是每5盆擺一組,最多可以擺成幾組?

(2)23盆花平均每組擺5盆,用什麼方法來計算?(除法);如何列算式?(23÷5)

(3)動手操作:讓學生小組合作,用學具代替23盆花來擺一擺。看看每5盆擺一組,能不能全部分完?還剩幾盆?剩下的夠不夠再分一組?

(4)嘗試列式:23÷5=4(組)

(5)認識餘數:餘下的3盆不夠再分一組,我們就把這3盆叫做餘數,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餘數的除法。(接着板書課題:有餘數的除法)

(6)觀察比較:看看例1和例2的豎式,比一比,從這兩道題的計算中你發現了什麼?(發現了當餘數是0,也就是沒有餘數,剛好能被分完、而有餘數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3、小結餘數的含義

餘數就是不夠再分而剩餘下來的數,就像分5盆一組,3盆因爲不夠分成一組,而是剩餘下來的,所以餘數要比除數小(板書:餘數要比除數小)

三、鞏固拓展,運用新知

1、完成51頁做一做。

2、現在從小袋子中拿出50個小方塊,平均分給8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幾個?剩餘幾個?你會列算式和列豎式嗎?(學生小組合作完成)

四、歸納小結,結束全課。

同學們,這節課你有什麼新的收穫?

五、板書設計

有餘數的除法

1、餘數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2、餘數要比除數小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2、培養學生用面積單位直接測量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能力。

3、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積概念

教學準備:學具袋、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5

1.“塗顏色”比賽。

2.導入。

剛纔老師畫的是圖形一週的長度,是平面圖形的周長。而這兩位同學塗的,是平面圖形的大小,也就是平面圖形的面積。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學習有關面積的知識。

二、進行新課 20

(一)面積和麪積單位

1.物體的表面。讓學生閉起眼睛,把數學書和鉛筆盒的表面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哪個表面大。比課桌面和椅子面,再出示兩張樹頁,進行比較。教師揭示: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

2.平面圖形。投影出示兩個大小不等的正方形,讓學生比較這兩個正方形哪個比較大?哪個比較小?

第一組: 圓形

第二組:

提問:

(1)第一組兩圖相比,哪個面積大?(通過觀察,學生看到三角形面積中可以包含這個圓的面積,因此三角形面積大於圓面積。)

(2)怎樣比較第二組兩圖?(這兩幅圖可以用重疊的方法來比較。得出圖1的面積比圖2的面積大。)

3.揭示面積概念。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平面圖形都是有大小的,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4.比較面積大小。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有各種形狀和大小,有規則的也有不規則的。像剛纔兩位同學塗的平面圖形就是不規則的,請你比較下面各組平面圖形面積的大小。

第三組:

第三組兩圖的`形狀差別較大,不能用重疊的方法,怎樣來比較它們的大小呢?大家可以拿出紙和筆,同桌兩人合作,想個可行的方法。(教師巡視,指導)請一生投影演示方法,提問:你聽懂了嗎?(用劃方格的方法。如下圖所示。通過數方格,看哪個圖形包含同樣大小的方格數多,哪個面積就大。得出圖1的面積小於圖2的面積。)

比較下列圖形的大小

5.導入面積單位。學生在比較前兩組圖形時,用數方格的方法很順利的解決了問題。在比較第三組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時,會發現雖然兩個圖形包含的方格同樣多,但是方格有大有小,但是由於方格大小不一樣,所以它們的面積也不同。

提問:剛纔這題,你學習後有什麼啓發?

對,用數方格的方法比較面積大小,方格的大小必須是一樣的,這就是說面積的大小要有統一的標準,這就是常用的面積單位。教科書上介紹了一些,請同學們自學教科書第136頁。

6.認識面積單位。

你從書上學到了那些面積單位?

(1)、1平方釐米的教學

(1平方釐米),是怎麼說的?(邊長是1釐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釐米)把實物貼上黑板,請同學們在學具袋裏找出面積是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邊找邊想面積是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邊長是多少?

那同學們想一想你的身上或周圍哪些物體的面大約是1平方釐米的?(出示:指甲面、圖釘面、田字格、信封寫郵政編碼的地方……)

拿出6個面積是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把它們拼成一個長方形,說一說它們的面積是多少?爲什麼?(擺在白紙上,上實物投影展示)爲什麼這兩個圖形的面積都是6平方釐米?(不管怎麼擺,它們都是由6個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組成的)

(2)、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學

同學們我們已知道了邊長是1釐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釐米,那你能想一想怎樣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1平方米呢?

同學們真聰明,請你在學具袋裏找一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並想想在你的身邊有哪些事物的面大約是1平方分米的?(出示部分實物:手掌面、方磚面、開關蓋……)

下面就讓我們來當回小小測量家,用1平方分米量出椅子面的面積,怎麼樣?(彙報測量結果3-4人)其他同學的意見呢?

我們已知道了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一平方米,想象一下,1平方米大概有多大,老師這兒就有一個1平方米,想不想看看。誰願意幫個忙,把它展開。那麼我們身邊哪些事物的面大約是1平方米呢?(八仙桌的桌面、大方磚的磚面……)黑板一半的一半

下面我們再來做個小遊戲,老師把這張1平方米的正方形的紙鋪在地面上,讓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這1平方米的紙上可以站多少個同學?

(二)區別長度單位和麪積單位。

1.投影出示例題。

比較1釐米和1平方釐米的圖形,有什麼不同?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並說出1釐米和1平方釐米圖形的不同點。

2.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藍紙,並出示1分米長的紙條,讓學生比較1分米和1平方分米有什麼不同。

3.讓學生比較1米和1平方米有什麼不同?

4.小結:1釐米、1分米、1米都是長度單位,可以用來度量物體的長度。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積單位,可以用來度量物體的面積。長度單位和麪積單位是不同的計量單位。

5.做一做。

根據下面的測量要求,說出用長度單位還是用面積單位?

火柴盒面的大小____________ 課桌面的寬______________

教室門的高______________ 黑板面的大小____________

(三)區別周長和麪積。

1.提問:周長與面積有什麼不同?使用的單位呢?

2.小結:周長是指圖形一週的長短,面積是指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周長可以拉成一條線,面積卻不可以。我們可以說:“周長一條線,面積一整片。”

三、鞏固練習12

用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圖形。(合作分組)

(1)面積是4平方釐米的正方形。

(2)面積是16平方釐米的長方形和正方形。

四、課堂小結 3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釐米與以前學過的米、分米、釐米有什麼不同呢?誰能說一說1平方分米與1分米在什麼地方?這是兩種不同的計量單位,今後使用時要特別區別清楚。那麼,學到這裏,你們還有什麼問題嗎?

教後感:鞏固反饋安排了摸桌面、手帕的周長、面積,突出了區別、對比。最後安排一道組合圖形中周長與面積的區別對比,這樣安排會有助於學生的認識規律。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公式的全過程,真正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

2、使學生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並能應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使學生正確地應用面積單位,估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教學重點:

1、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公式的過程

2、應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

面積是1cm2小方格,課件、同圖①②③一樣大的硬紙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出示課件:大熊組織競賽,讓小兔、小馬、小羊來搶答以下幾個問題,你們會嗎?

(1)什麼是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2)怎樣知道圖形的大小?(看它含有幾個面積單位。)

2、點明課題:今天來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板書課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二、探究新和。

1、出示P48(圖①、圖②、圖③課件)①讓學生估一估哪個長方形面積大?②要表示這三個圖形的面積,用哪個面積單位比較合適?③怎樣來表示這三個長方形的準確面積?

2、探索長方形的面積公式。

(1)分組操作(一、二組用小方格擺圖①、三四組擺圖②、五六組擺圖③、並將擺放小方格每行個數與行數的數據填在下邊表中相應的格中。)集體交流。

(2)集體交流,讓每小組彙報擺放的結果。

(3)得出結論。

你們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了什麼規律?(方格總數等於每行個數與行數的乘積。)

怎樣計算長方形的面積?(板書:長方形面積=長×寬)爲什麼長方形面積等於長×寬?(找出回答)

(4)應用練習

出示課件,求下面長方形的面積。

面積cm2

100cm2是哪個長方形的面積?

小組討論,正方形的面積怎樣求?它與長方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交流時板書: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3、小結:

(1)怎樣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2)計算面積時注意什麼?(面積單位的使用)

三、思維訓練、實踐活動。

P49、1、2、3、4題

四、課堂小結。

1、生談收穫

2、師強調

今天這節課,我們用擺面積單位(方格)的方法得出長方形的面積等於長×寬,又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出正方形的面積等於邊長×邊長,並能應用得出的面積公式解決許多實際問題。希望同學們牢記這兩個公式,解決更多的問題。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八

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新授課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能夠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出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過程與方法

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描述,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觀察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心態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教學難點

結合生活實際學會應用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八個不同的方向。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學會了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今天小明帶了一個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來到校園的操場上,準備繼續學習更多與方向有關的知識。這節課,老師就要帶同學們繼續到校園裏去看一看。

二、探究新知

(課件出示教材P7例3情景圖)

1.初步感知。

師:在校園裏,你們都看到了哪些建築物?

學生分小組討論後集體交流,教師指名回答。

2.進一步交流。

師:校園裏有許多建築物,你們能通過已經學過的四個方向,說一說它們分別在校園裏的哪個方向嗎?你們是根據什麼得來的?

學生先相互說一說,然後教師指名回答。

3.教學教材P7例3。

師:大家能不能告訴老師,圖中左下角的物體叫什麼?上面的方向和我們前面所學的有什麼不同?組織學生觀察情境圖,交流討論。

師:我們根據指南針可以清晰地看到它也遵從“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向原則,對嗎?

學生回答。

提問:餐廳和存車處分別在校園的什麼角?

引導學生結合指南針觀察思考,互相討論。

師:很好,試着完成例3剩下的填空題,並相互交流。

覈對答案:餐廳在校園的西北角,存車處在校園的東南角。科技樓在校園的西南角,餐廳在存車處的西北方向,科技樓在多功能廳的西南方向,多功能廳在科技樓的東北方向。

三、鞏固練習

1、請學生指出教室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的同學分別是誰。

3、教材第7頁的“做一做”。

(1)說明題目要求。

(2)集體參與,分組學習。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標出來。

4、教材第9頁練習二的第1題。

觀察情境圖,說一說,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鋪分別在什麼位置上。

5、教材第9頁練習二的第3題。

(1)教師讀題,學生理解題意。

(2)按要求獨立完成。

(3)訂正。

四、課後小結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另外四個方向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加上之前學過的。東、南、西、北,我們已經掌握了八個方向。大家有沒有感覺到在描述物體方位時輕鬆了許多呢?課後同學需要勤加練習,鞏固已經學過的這八個方向,重視它們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繫,同學們課後可以互相交流。【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在認識東、西、南、北的基礎上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2)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2、數學思考:

(1)通過讓學生說一說、畫一畫、動一動,加強學生對四個方位的認識和辨認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將豐富的生活素材融入教學,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培養學生從多種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教學過程

⊙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1.複習舊知。

師:同學們,通過前面的學習,你們已經認識了哪些方向?在現實生活中,你們是怎樣辨認方向的?(學生自由彙報)

2.引入新課。

師:在有趣的方向王國裏,除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外,還有另外四個方向,你們想認識嗎?那麼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吧!(板書課題: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交流,喚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經驗的回憶,爲學生學習新知做好充分的準備。

⊙瞭解指南針的歷史和使用方法

1.簡介指南針。

師: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磁石製作了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後來又發明了羅盤。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紅色的一端總是指向北,黑色的一端總是指向南,指南針是一種便於攜帶的確定方向的工具。

2.觀察發現。(課件出示指南針圖)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指南針的盤面,說一說你發現了什麼。(學生觀察後自由彙報)

師:指南針的盤面上除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外,還有哪些方向?(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小結: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利用指南針更快更準地辨認方向。

設計意圖:通過向學生介紹指南針的歷史和使用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不知不覺地參與到數學活動中。而介紹指南針的歷史可以使學生在認識新知的同時增強民族自豪感。

⊙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教學例3。

(1)認識東北方向。

①請學生看大屏幕,一個箭頭指向東,另一個箭頭指向北,教師說明:正東與正北之間的方向叫東北方向。(課件演示)

②請學生像老師這樣說一說。

(2)學生自學,認識東南、西北、西南方向。

①提問:正東和正南之間的方向是什麼方向?

(引導學生先想一想,再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說一說)

師:認識了東北和東南方向,你還想認識什麼方向?

②誰能說說西南方向是指哪兒?(學生先互相交流,然後彙報)

③誰能說說西北方向是指哪兒?(學生邊說邊用手指出西北方向)

設計意圖:在教學“認識東北方向”時,採用“扶”的教學方法,藉助多媒體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東北方向”這個新的知識點,並在教師的幫助下,生成新的知識。“東南、西南、西北方向”的學習,採用的是“半扶”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根據知識的遷移先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然後彙報。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還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課件出示小明所在校園的平面圖,根據指南針的指示說說校園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上各有什麼建築物。(學生看圖後回答)

(4)討論交流多功能廳、餐廳分別在校園的什麼位置。

①多功能廳在正東方向和正北方向之間,可以確定多功能廳在校園的東北方向。

②餐廳在正西方向和正北方向之間,可以確定餐廳在校園的西北方向。

(5)用上面的方式描述科技樓的位置。(學生思考後彙報)

2.用歌訣記憶方向。(出示課件)

師:下面老師教同學們一首歌訣,它能幫助我們快速地記憶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左上西北,左下西南,

右上東北,右下東南。

設計意圖:在數學教學中適當地給學生營造一個情境,把數學知識融入情境之中,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還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知識。

⊙知識拓展,鞏固應用

1.到現在爲止我們已經認識了八個方向,那麼你知道生活中什麼時候能用到方位知識嗎?(天氣預報、候鳥遷移、觀看天文、在夜空中找北斗星等)

2.課件出示教材7頁“做一做”。

讓學生先標出自己家的位置,再說出自己家附近的主要建築物,最後說出自己家在學校的什麼方向。

3.課件出示教材9頁1題,引導學生先仔細看圖,辨清方向,再回答問題。

⊙全課總結生活中處處都能用到方位知識,學好這節課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佈置作業

教材9頁3題。

2022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九

學生分析:

共有46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18人。大半部分同學學習習慣較好,上課能認真聽講,作業能按時完成,但也有部分同學不會分析問題。沒有學會正確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導致學習成績不太理想。特別是個別學困生,需要教師在課上多關注,也需要家長的督促。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選取了反映社會生活且學生熟悉的事物爲素材,如“家居中的學問”“農田裏的數學”等利用家庭生活,種田耕作中的一些有關計算,讓學生先了解生活中的科學知識。“揚帆奧運”“長大我也去航天”“走進商場”等,在計算、統計和觀察物體的過程中,是學生感知祖國的新面貌。

教學措施:

1、深入研究教材,用好用活教材。

2、利用治時間聯繫,學習新知識。

3、留給學生充分的探究空間,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4、注重分層教學,照顧全體學生。

5、設計分層作業,分層練習,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提高。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十

教學目標:

通過生活中學生易於理解的簡單事例,使學生初步體會利用集合思想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學習解決重合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並能根據直觀圖靈活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對直觀圖有明確的認識。利用生活事例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情分析:

學生從一年級學習數學開始,就已經在運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如學習數數時,把1個人、2朵花等用一個封閉的曲線圈起來表示。又如學過的分類思想實際上就是集合理論的基礎。但這些只是單獨的一個個的集合圈,而本節課所用的集合圈含有重複的部分,學生從沒有見過。因此,教師一定要設計好探究情景,讓學生經歷從獨立到交叉重複的過程,分散難度,使學生逐步理解圖示中的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義,並能根據圖示靈活解題。因此,本節課我沒有直接利用教材中的例題進行教學,而是從統計“上、下學期獲得五好小標兵”的人數及“獲得跳繩比賽獎與數學競賽獎”的人數這兩個學生非常熟悉的事例出發,讓學生在親身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再過度到用圖表示。

教學理念:

數學源於生活,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我以此作爲這節課設計的基本理念。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引入,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親切感;也可以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豐富的數學問題,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預設過程:

一、直接引入課題

今天,數學王國的小精靈聰聰帶大家到數學廣角去看看,讓大家認識一些有趣的數學問題,學習新的數學方法。

〔小精靈聰聰的引入,可以營造寬鬆、和諧的氣氛,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開門見山,使學生明確本課的學習目的,做到有的放矢的學習。〕

二、創情引發衝突

1、創設生活情景,引出圖示法

在學習生活中,許多同學表現優秀,被評爲五好小標兵。現在老師把他們請上臺來。上學期的請到左邊集合站一圈,這學期的`請到右邊集合站一圈。認真觀察,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還可以用什麼方式表示?

(在學生說了他們的表示方法後,老師介紹聰聰的圖示法。用2個橢圓表示。爲下面的問題解決做鋪墊。)

2、引發衝突,激發探究慾望

在學習生活中,我們還開展了豐富多采的活動。進行了跳繩比賽和數學競賽等。請獲得跳繩比賽獎的到左邊集合站一圈,數學競賽獎的同學到右邊集合站一圈。

〔數學源於生活。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引入,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親切感,也可以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2個問題的創設,由易到難,前一個問題爲後一個問題的解決作準備。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

三、探究新的方法

1、引發思考:這幾個同學獲得了2項獎,他們應該怎樣站好?

2、讓學生想辦法並彙報。(在學生想出站法的基礎上,讓學生說說每一部分學生表示的意義。)

〔此時,讓學生說意義。因爲他們參與了活動,所以容易理解。〕

3、引出用圖表示的方法:你們能用像題1這樣的圖表示嗎?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給學生一個自主探索、嘗試、創新的機會,體現學生個性化的思維。〕

(如果學生不能表示,老師介紹。)

小精靈聰聰的畫法是數學家韋恩發明的,因此叫韋恩圖。你們想知道嗎?請大家仔細看。

這幾個同學參加了2項,所以,左邊圈裏有他的姓名,右邊圈裏也有他的姓名。爲了更簡便、清楚地表示重複的人,小精靈聰聰把他們的姓名寫在中間,只寫一遍;然後把圓圈像這樣畫過去。

這樣一來,一共分成了幾部分?每一部分各表示什麼呢?

4、理解圖示的意義。

讓學生說一說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思。

如果讓你參加,你會獲得什麼獎,你的名字應填在什麼位置上?

〔給學生充足的自主觀察、嘗試、獨立思考、互助交流的時間和空間,並適時引導和變換方式,讓學生經歷用圖表示的過程,理解圖示的意義。〕

5、比較表與圖的不同,體會圖的作用──更簡便、清楚。

你們比較一下統計表和直觀圖,有什麼感受?

(使學生認識到用圖表示比用表表示更直觀、更清楚。特別是很容易看出誰重複了。)

〔讓學生在比較中加深對用圖表示的認識,感到圖示更直觀、更清楚。〕

6、讓學生看圖解決問題。

請大家根據圖示用多種方法解決“獲得兩項競賽獎的一共有多少人?”並互相交流想法。

再指名彙報解法和想法。

〔能根據直觀圖靈活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獲得成功的體驗。〕

7、小結注意點:

現在明白了嗎?如果我們再遇到類似這樣的問題,應該注意什麼?

四、用新方法解決問題

1、買菜問題

我們學校非常注意同學們一日三餐的營養搭配,每天的菜都不完全相同。這是班上的2個小記者調查的近兩天的買菜情況,請大家把圖填寫完,並計算食堂這兩天一共買了幾種菜。(先完成後指名彙報)

4月11日

4月12日

4月11日 4月12日

2、自主解決問題

學生自主解決他們自己收集的實際問題或書上的習題。

3、辨析:

小名他們小組有12人一起打掃衛生。小名統計了一下:有8人掃地,8人擦窗子,其中5人既掃了地又擦了窗子。小名統計的對嗎?

〔練習設計注意生活化、層次化,並在課前安排學生進行調查活動。使學生的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建立數學模型。〕

五、課堂小結:

今天所解決的總和問題與以前的不一樣。大家留心觀察觀察,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能用今天學的方法解決呢?

〔小結把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使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