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數學三年級人教版下冊教案(精品多篇)

數學三年級人教版下冊教案(精品多篇)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一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掌握同分母分數的簡單加、減計算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直觀操作,理解簡單分數加、減法的算理,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利用幾何直觀,使學生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教學難點:理解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1、讓學生任意說說想到的分數,師隨機板書這些分數。

2、根據板書,讓學生說一說這些分數裏分別包含幾個幾分之一。

【設計意圖】由學生之前已經學過有關分數的知識引入新課,不僅進行了有效的複習,而且由問題引發學生猜測推想,滲透新課所要運用的知識,爲探究新知打下基礎。

(二)動手操作,探索交流

1、提出問題

(1)課件出示分西瓜的情境圖。

將一個西瓜平均分成8塊,哥哥吃了2塊,弟弟吃了1塊。(2)從上面的圖中,你知道了什麼?(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描述:哥哥吃了西瓜的,弟弟吃了)

(3)根據這兩個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預設)問題1:哥哥和弟弟一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

問題2:哥哥比弟弟多吃了幾分之幾?

問題3:西瓜還剩下幾分之幾?

……

2、探究同分母分數的加法

(1)教師有意識地選擇第1個問題,要求學生列出算式。

(2)同桌討論:+等於多少?

(3)操作驗證答案。

如果出現這種答案,教師不忙於下結論,而再詢問:有不同的答案嗎?

如果出現這種答案,要追問:你是怎樣想的?

集體驗證:

(預設)方法1:把○平均折成8份,先塗了2份,又塗了1份,合起來塗了3份,也就是;

方法2:是2個,2個加1個是3個,也就是

……

在學生交流的同時,教師用課件進行示範。

(4)引導辨析:+的結果爲什麼不是?

【設計意圖】在教學同分母分數的加法時出現了兩種思路,第一種思路停留在直觀感知層面,第二種思路是根據分數的意義從抽象的加法關係進行分析的。顯然,讓學生的思維僅僅停留在直觀感知的層面是不合理的,這時,要發揮好教師的引導作用,並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比較,不要急於在此時的教學中就把學生的思路統一起來,可以在後面的練習中進一步引導學生對兩種方法進行比較、優化。

2、探究同分母分數減法

(1)觀察課件:哥哥比弟弟多吃了幾分之幾?

(2)猜一猜:—等於多少?

(3)小組討論:—等於多少?

(4)彙報算法,思路可能有:

方法1;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2份比1份多1份,也就是;

方法2:2個減掉1個還剩1個,也就是;

……

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用課件演示計算的過程。

(5)討論:爸爸吃了,同學們想想,他們一家人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可以用幾種不同的結果表示?(1,)

【設計意圖】通過“他們一家人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這一問題的討論,既鞏固練習了前面的分數加法,又爲後面學生自學1減幾分之幾這一環節中對於“1”的理解做好了鋪墊。

3、探究1減幾分之幾

(1)自學第97頁例3,把你不明白的問題記錄下來。

(2)彙報交流時讓學生說出怎樣想的,是把“1”看作多少來減的?

(3)“1”還可以看成分母是幾的分數?請寫出幾個。

(4)鞏固練習(指名讓學生板演)

計算並思考,這幾道題中的1分別應該看作多少來計算?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明確:1在不同的算式中表示的分數不同,意義亦不同。

(三)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1)完成第97頁“做一做”第1、2、3題。

(2)完成練習二十一第1、2題。

【設計意圖】檢查教學效果,瞭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從而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相應的調整,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爲組織後續教學打下基礎。

(四)全課總結,昇華新認識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2)在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時,你是怎樣計算的?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二

練習目標

1、通過畫圖等操作活動,進一步體會對稱圖形的特徵,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2、通過“擺一擺”“找一找”等練習,感知現實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對稱現象。

教學重點

對稱圖形的特徵。

教學難點

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教具準備

點子圖,方格紙等。

練習過程

一、基礎練習

1、課文第15頁“練一練”的第1題。

出示題中文字。

(1)先讓學生找一找,這裏的哪些字是對稱的。是對稱的字,在它的下面打個“√”。

(2)在小組中交流。說一說是怎麼找的,並互相檢查找得對不對,完整不完整。

(3)彙報結果。

通過觀察,思考,讓學生說一說他們在對稱方面有什麼區別。看看學生能不能發現其區別,即對稱軸的位置不同或對稱軸的數目不同。明白有的對稱圖形的對稱軸不只一條。

2、請學生說一說對稱圖形的特徵。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自己的體會,主要是抓住兩點。

(1)沿着對稱軸對摺。

(2)對稱軸左右兩邊圖形完全重合。

二、專項練習

1、課文第15頁“練一練”的第2、3題。

第2題:

第1個圖。先讓學生說一說畫出的圖形是不是對稱圖形,然後找出對稱軸的位置。

第2個圖形,要求學生畫出對稱軸是縱向的對稱圖形(左右對稱)。

第3個圖形。要求學生畫出對稱軸是橫向的對稱圖形(上下對稱)。

第3題:

讓學生照課文擺一擺,也可以參照課文圖形,自己設計新穎的,簡單的圖形。

2、課文第16頁的第4、5題。

第4題:

第一個圖形像一座橋或椅子。

第二個圖形像飛機。

第三個圖形像火箭。

第5題:

(1)讓學生獨立嘗試練習。

(2)同伴之間,相互交流,說一說自己的想法與畫法。

(3)教師指導,並說明要點。

(4)針對錯誤圖形,進行分析。

3、課文第16頁“你知道嗎?”。

(1)讓學生根據課文圖形,判斷哪些樹木是對稱圖形。

(2)說一說:你知道了什麼?想到什麼?

三、鞏固練習

1、課內外作業。(課文第18頁“練一練”的第1、2、3題。)

第1題:

(1)先讓學生猜一猜,並打上“√”;

(2)用鏡子來試一試,進行驗證。

第2題:

(1) 讓學生按題目要求試一試。

(2) 把鏡子所放的位置畫出來。

(3) 說一說,這條線是什麼。

2、實踐活動。

(1) 讓學生收集一些對稱的圖形、圖案和照片,在班裏展覽。

(2) 會剪紙的學生,自己動手剪一些簡單的作品。

四、作業設計

1、把鏡子放在虛線上,看看整個圖形是什麼,再畫出另一半。

2、從鏡子中看到的左邊圖形的樣子是什麼?畫“√”。

( ) ( ) ( )

五、板書設計

鏡子中的數學

《猴子撈月》

把鏡子放在虛線上,看一看鏡子裏的圖形和正個圖形。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三

一、總體說明

數學是爲生活服務的。本單元解決問題,就是要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主要內容包括用乘法計算解決問題和運用除法計算解決問題。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運用乘法和除法一步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和掌握需要兩、三步計算解決問題。教材通過實際生活聯繫非常緊密、貼近度很高的生動例子,讓學生先從直觀的圖畫中瞭解信息,再運用瞭解的信息來解決問題,既培養了學生了解分析信息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運用乘法計算或除法計算來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2)培養學生了解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生動的實例,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功感,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4)結合適當的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三、教學設想

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要能運用數學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本單元的教學中,先讓學生自己觀察圖畫,瞭解和收集圖畫中的信息,再運用所學的知識,根據信息在小組中討論、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然後讓學生解決問題後總結和歸納生活中一般性的規律,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單元建議用5課時安排教學。數學廣角(單元教案)

一、總體說明

本單元的知識內容是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擴展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主要內容包括:統計中的重複問題和等式中實物代換問題兩種類型。是在學生學習了統計和等式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統計中出現的重複現象和等式中通過實物進行代換問題。通過運用集合的思想和等量代換思想解決實際問題。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二、教學目標

(1)理解統計中出現的重複現象,運用集合圖推算事物的數量。

(2)通過實物代換,初步理解代換思想,推算事物的數量。

(3)擴展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

三、教學設想

根據奉單元知識內容相對比較抽象和學生的思維能力水平的特點。在教學中主要採用實物分析的方法進行教學.先讓學生能通過實物理解重複現象和代換思想,再通過適當的練習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使學生能充分理解,並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本單元建議用2課時安排教學。

集合的思想

教學內容

課標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第108頁例1,練習二十四第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藉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能借助具體內容,體會集合的思想方法,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問題。

3、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體會集合的思想方法。

難點:用集合直觀圖來表示事物。

教學準備

CAI

教學過程

一、藉助熟悉題材,滲透集合思想

1、巧妙設疑,直觀感悟

(1)談話:老師知道同學們有很多的興趣愛好,有的喜歡音樂,有的喜歡美術,有的兩樣都喜歡,老師想進一步瞭解你們,請允許我對其中的一個小組進行調查,好嗎?

(2)(指定小組)分別在“音樂”和“美術”下面簽上名字,兩者都喜歡,兩邊都籤。

(3)全班一起統計喜歡音樂和喜歡美術的人數。

(4)(故作驚訝):咦,這個小組沒有這麼多人呀?問題出在哪兒呢?

(5)四人小組討論發現:統計過程中有學生既喜歡音樂又喜歡美術,是重複的,在計算總人數時只能計算一次。

2、圖示方法,加深理解

(1)(出示)先是兩個小組的集合圈,再把兩個圈進行合併。

(2)讓學生說一說圖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義。

(3)讓學生列式求出喜歡音樂和喜歡美術的共有多少人。

(4)全班交流,說說想法。

(5)師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適當小結。

3、運用集合思想解決問題

(1)情境出示課本P110第1 題。

(2)學生獨立思考並解決。

(3)同桌交流,重點說說想法。

(4)反饋。(昨天和今天進貨的重複部份用重點號顯示)

二、靈活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

1、談話:小動物在討論在陸地上生活還是在水裏生活好。一共來了10種動物,有6種動物可以在陸地上生活的,有6種動物可以在水裏生活。這裏面有幾種動物既可以在陸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裏生活?

(適當給學生介紹“兩棲動物”的常識,擴展學生知識面。)

2、練習二十四第2題

要求:(1)學生獨立思考並解決。

(2)班內交流方法。

三、全課總結。

1、談談這節課的收穫。

2、小調查: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今天所學知識來解決。等量代換

教學內容

教材第109例2及做一做,練習二十四第3、4、5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操作、驗證等活動,初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數學思想。

2、培養學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和合作學習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利用天平或蹺蹺板的原理,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思想,爲以後學習簡單的代數知識做準備。

難點:初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數學思想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或數學問題。

教學準備

卡片學具、。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師:看,今天水果園裏正在進行“體重”大比拼呢?(播放)我們先來看看西瓜姐姐多重?(4千克)你是怎麼知道的?

師說明:當天平平衡時,左右兩邊的物體一樣重,所以西瓜姐姐重4千克。

師:接下來進場的是蘋果妹妹,我們假設每個蘋果同樣重。(繼續播放)看!天平又平衡了,這又說明什麼?(引導學生說出:4個蘋果重1千克。)

師: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想提什麼數學問題?

讓學生自由提出問題,師生共同解答。

二、教學新知。

(一)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合作探究解決方案。

師:這個問題提得真棒,幾個蘋果與1個西瓜同樣重呢?(10個、12個、15個、16個……)

師:小朋友不要急着猜,好好動動腦筋。或者在小組內擺擺學具,通過合作解決這個問題。

(留給學生充足的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及操作學具的時間,老師巡視,給予學生適當的啓發與指導。)

小組彙報:這時大部分的學生喊出:16個。

師:你們是怎麼知道的?怎麼想的?

生1:因爲:一個西瓜4千克(等於4個砝碼), 1千克(1個砝碼)等於4個蘋果,我們用替換的方法,把一個1千克(1個砝碼)換成4個蘋果。西瓜重4千克(4個砝碼),總共要換4次,因此是16個。

(師依學生的回答,一邊擺學具,利用直觀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

生2:我們組認爲:如果第二個圖中天平的右邊變成原來的4倍,左邊也要變成原來的4倍,就是16個蘋果,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生3:一個西瓜和4千克砝碼同樣重,而4個蘋果和1千克砝碼同樣重,所以4千克砝碼就有4個4, 4×4=16(個)。

生4:……

(二)進一步體會等量代換方法。

師:小朋友說得都對,(展示:1個西瓜等於16個蘋果。)這時又來了波蘿哥哥,1個波蘿的“體重”等於2個蘋果。一個西瓜與幾個波蘿一樣重呢?()爲什麼呢?

讓學生獨立思考,同桌交流,彙報結果。

生1:32個。

(可能有些學生會出現這樣的錯誤,老師要及時給予分析引導,再通過生生評析,幫助其改正。)

生2:8個。因爲,2個蘋果可以換1個波蘿,1個西瓜等於16個蘋果,就可以換8個的波蘿。

生3: 2個蘋果換一個波蘿,16個蘋果裏面有8個2,16÷2=8(個),所以1個西瓜和8個波蘿一樣重。

生4:把2個蘋果變成原來的8倍就是16個,等於1個西瓜的重量。把1個波蘿也變成原來的8倍就是8個,這樣天平也平衡,所以是8個。

師:(略小結。)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完成p109“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老師巡視,個別輔導。講評時,讓學生說說是怎麼思考的,最後師生共同梳理解題思路:要求2頭牛和多少頭羊同樣重,首先要知道2頭牛和多少頭豬同樣重,再利用豬和羊的關係進行替換(計算),最後求出結果。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四第3題。

引導學生讀題、分析關係,並嘗試抽象地推導(計算)一下。如果學生抽象地想象有困難,可以讓學生先用學具擺一擺。

2、完成練習二十四第4題。

提示:直接比較1只雞和1只鴨誰重一些比較困難,可以轉化爲2只雞和2只鴨,或4只雞和4只鴨的比較。

3、完成練習二十四第5題。

第1小題,把第一個等式中的△用□+□+□替代,就變成了□+□+□+□=240,所以□=60,而△=□+□+□,所以等於180。

第2小題,

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交流討論,尋找方法。

建議:直接用等量代換的方法來解決比較困難,可以先把三個等式的左邊相加,右邊相加,可得到2×(○+△+□)=200,所以○+△+□=100,然後再利用等量代換,依次求出○、△、□的值。

四、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知道什麼是等量代換嗎?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活動,認識方向與距離對確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

對任意角度具體方向的準確描述。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生成問題

春季是運動的最好時節,我們同學們都很愛好運動,不久我校就會舉行一次越野比賽,現在老師將越野圖展現給大家。

二、探索交流 解決問題

1.出示越野圖的起點和終點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運動員,你將從起點向什麼方向行進?(方向標)加方向標有什麼好處?爲什麼方向標畫在起點的位置?(以起點爲觀測點)

3.自主探究,小組討論,合作交流

例1的學習是讓學生明確可以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教學時,可以與主題圖的教學結合進行,通過情境使學生明確需要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才能確定物體的位置。活動中確定方向的具體方法可以讓學生小組合作進行探索。

知道在出發點的東北方向就可以出發嗎?如果這樣會發生什麼情況?這樣確定方向準確嗎?怎麼樣走會更加的準確?

準確的可以說是東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東60°這樣表示嗎?在說具體位置時,一般先說與物體所在方向離得較近(夾角較小)的方向。——靠近哪個方向就把那個方向放在前面。

(距離 1千米)如果沒有距離又會怎樣?

1號點在起點的東偏北30°的方向上,距離是 1千米。你學會表示了嗎?

三、鞏固練習內化提高

做一做呈現了小明家附近幾處建築物的位置示意圖,通過方向與距離的確定,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確定方向的具體方法。

練習三第1、2題是相應的在地圖上確定方向的練習。

四、回顧整理 反思提升

我們可以根據題目提供的方向和距離這兩個條件來確定物體的位置。首先要確定方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