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中地理教案多篇

國中地理教案多篇

國中地理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運用地圖,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聖保羅,里約熱內盧

2、運用地圖,聯繫巴西自然條件特點,討論該國如何開發利用和保護熱帶雨林

3、運用地圖,聯繫巴西的地形和氣候特點,分析亞馬孫河水量豐富的原因,瞭解巴西農業和工業的基本特點

4、運用地圖,瞭解巴西的城市建設和人種構成特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巴西的地理位置、主要城市。工農業特點

難點:亞馬孫和水量特別豐富的原因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很多同學都喜歡看足球,也知道球王貝利,你知道球王貝利是哪個國家的人嗎?

一、地理概況

1、引導學生在“世界政區圖”找出巴西的位置,並指出它是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世界第五大國。

2、引導學生完成P90活動2題,從緯度位置的角度瞭解巴西的位置特點

3、引導學生完成P90活動第1題,思考:巴西的地形以哪兩種基本地形爲主,各屬於什麼氣候類型?

4、結合板圖,講述亞馬孫平原的範圍及亞馬孫熱帶雨林

5、學生自讀材料‘地球之肺“,瞭解亞馬孫熱帶雨林的現狀

6、學生討論完成活動第3題,

(過渡)平原一般是有河流沖積而成,亞馬孫平原是有哪條河流沖積而成的呢?

二、亞馬孫河

1、引導學生觀察圖3-41,思考:亞馬孫河的發源地,流向,注入的海洋

2、設問:亞馬孫河在世界上地位如何?(學生閱讀思考

3、思考:爲什麼亞馬孫河能成爲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大河?

4、引導學生完成活動1、2題

三、迅速發展的經濟

1、學生自讀教材,思考:巴西經濟在南美洲地位如何?其經濟強勢可以從哪些方面體現出來?

(過渡)巴西工業的迅速發展,離不開巴西豐富的自然資源

2、引導學生閱讀地圖冊P37圖,瞭解巴西豐富的鐵礦資源和水力資源

四、人口和城市

1、引導學生閱讀地圖冊P37巴西人口分佈圖,指出巴西人口分佈的特點並結合地圖冊上的有關資料,瞭解巴西人種的特點

2、引導學生閱讀P90圖3-41,找出巴西的主要城市並突出其特點

[小結鞏固]

學生小結

[作業佈置]

見基訓

國中地理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瞭解地勢的概念,掌握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的基本特點。瞭解地勢對我國氣候、河流的影響。

掌握三級階梯的界線。瞭解我國近海大陸架的分佈。

掌握我國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的特點及其對我國農業生產的影響。

2.通過對地勢特徵的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並運用分層設色地形圖、地形剖面圖的能力。

3.通過對我國地勢及地形等知識的學習加深學生對祖國面貌的瞭解,進而激發他們學習中國地形的興趣和自覺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節重點是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的特點。本節難點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中國地形多種多樣的特點。

教學方法

講解法爲主。

教具

中國地形圖,中國階梯狀示意圖的投影片,中國地圖冊。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當我們瞭解了我國疆域和行政區劃之後,爲進一步認識我們的祖國,就該學習我國的自然地理特徵。請問,一個地區自然環境由哪些要素組成?(地形、氣候、水文、生物、土壤等。)根據大家在世界地理學習中的經驗,說說應該先學習哪個地理要素呢?(地形)今天我們首先來學習我國的地形情況。

學習新教材

第二章 中國的地形 [板書]

第一節 地形概況 [板書]

[讀圖練習] 觀察分析“中國地形圖”,然後沿北緯32°緯線畫一幅東西方向的地形剖面示意圖。請一同學到前面在黑板上畫一幅示意圖。

[提問] 通過對地形剖面示意圖的分析,說出我國地形高低起伏變化有什麼特點?(西部高,東部低,由西向東像階梯似的一階一階地降低的。)

一、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 [板書]

1.地勢的定義:地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總趨勢。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級階梯狀分佈。 [板書]

[讀圖練習] 讀“我國地勢階梯分佈示意圖”,結合“中國地形圖”說出三級階梯各自的海拔高度、主要地貌類型及階梯間分界線的山脈名稱。(學生回答後,教師將正確答案填入下表內)。

2.三級階涕的概況 [板書]

注:括號內爲要填寫的內容。

[教師講解] 我國大陸上的第三級階梯,繼續向東延伸就進人了海洋。這部分被稱爲大陸架。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用較淺的藍色表示大陸架。

[讀圖練習] 讀“中國地形圖”說出我國大陸架的分佈狀況。

3.我國近海大陸架的分佈[板書]

主要分佈在:渤海和黃海的全部海底,東海海底的大部分和南海海底的一部分。

[過渡] 前面我們從整體上分析了我國地勢的總體趨勢,下面我們來具體地分析一下我國地形的特點。

二、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板書]

[提問] 什麼叫地形?地形的主要類型有哪些?(學生回答)

[教師歸納] 地形是指陸地表面各種各樣的具體形態。根據海拔高度和形態大致分爲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五種類型。

[讀圖練習] 指導學生看“中國地形圖”分析我國都有哪些地形類型?(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平原等各種類型都有。)

1.五種地形齊全 [板書]

[分析示意圖] 讓學生看課本第12頁“各類地形面積比例示意圖”,說出哪種地形最多,哪種最少?(山地最多,丘陵最少。)

[教師講解] 人們習慣上把山地、丘陵、連同比較崎嶇的高原統稱爲山區。那麼大家再根據“各類地形面積比例示意圖”來分析我國地形類型的組成時,就可以看出,我國山區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2/3。說明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

2.山區面積廣大 [板書]

[小結] 地形種類齊全和山區面積廣大,是我國地形的主要特點,這種地形特點對我國農業生產有着重要的影響。

3.地形對我國農業生產的影響 [板書]

[討論] 我國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對農業生產會產生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響?

[教師歸納] 多種多樣的地形,爲我國發展農、林、牧、副等多種經營形式提供了有利條件:廣大的山區爲我國發展旅遊業和採礦業提供了條件。不利方面:平原面積少不利於耕作業和糧食生產的發展;崎嶇的山區又使交通不便。

複習鞏固

[填圖練習] 在“我國地勢階梯分佈示意圖”的空白圖上,填注三級階梯、主要地形區、階梯間分界的山脈。

[思考] 根據我國地勢的特點,說明我國哪些地區水能資源可能最爲豐富,其原因是什麼?

教案說明

地形概況一節主要從整體講述我國地形的主要特點,揭示我國地形分佈的基本規律,在全章起着重要整體控制的作用。但是全節知識內容淺顯易懂,所以本教案主要採用了指導學生自己動腦動手獲取知識、分析問題和掌握知識的方法。具體的做法例舉說明如下。

1.讓學生畫出地形剖面圖的簡化示意圖。初看起來,讓學生畫地形剖面示意圖好像過於簡單,也不必要。但是真的讓學生畫時,他還必須花費一定的精力、認真思索才能完成。因爲這裏需要學生對原剖面圖作一次仔細的分析,還要他考慮簡化示意圖的繪圖的方法。通過這樣一畫,學生對我國三級階梯的地勢分佈特點認識更加深刻;同時還提高了他們抽象、概括圖象知識的能力,進而有益於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2.讀圖、填表。在學習我國三級階梯具體特徵時,教案中使用了讀“我國地勢階梯分佈示意圖”與“中國地形圖”並填注表格的方法。這一方法除能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獨立學習能力的作用外,還有兩個突出的特點。其一,將示意圖與地圖結合使用,既能使學生從中獲得更多知識,又拓寬和提高了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其二,用表格概括、總結學生口述的知識,有利於學生掌握重點知識,並提高總結概括知識的能力。

3. 組織學生討論問題。對於地形對生產生活的影響這一類知識,學生已在世界地理的學習中接觸過。所以通過討論的方法,讓他們相互啓發、相互補充,是可以獲得完整的知識的。

板書設計

一、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

1.地勢的概念

2.三級階梯的概況

3.我國近海大陸架的分佈

4.我國地勢對降水、河流的影響

二、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1.五種地形齊全

2.山區面積廣大

3.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國中地理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一)在圖3-36上指出其首都及主要城市的地理位置,指出其領士組成的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和本上部分。

(二)結合美國國旗圖案設計上的變化,利用不同時期的美國地圖,探討美國領土的擴張情況。

(三)運用地圖和資料,瞭解美國農業發展的有利自然條件和突出自然災害。

(四)運用地圖和資料,比較美國傳統工業與新興工業的基本特點。

(五)舉例說明美國在工業化和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方面的經驗與教訓,並作簡單分析。

(六)根據資料和地圖,說明美國人口和種族方面的基本概況以及華人與華僑對該國科技與文化發展的貢獻。

(七)根據資料和地圖,說明美國主要城市及交通運輸特點。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共有3個小標題:“美國的領土”、“高度發達的經濟”、“人口與城市”。分別介紹美國領上的組成情況及地理位置,美國工業、農業及經濟情況和美國人口概況與城市分佈。“美國的領土”以圖3-31介紹美國本土、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及周邊所臨海洋和鄰國、主要山脈、河流、湖泊等美國的基本概況。其內容是學習美國的經濟、人口與城市的基礎。

“高度發達的經濟”主要從農業和工業兩方面介紹美國的經濟,要求學生了解美國的進出口貿易情況、工農業情況和生態、環保問題與對策,並引以爲戒。

“人口與城市”介紹美國人口與分佈、種族問題和各主要工業城市,城市的分佈、地理位置及主要城市職能無疑是本小節的重點。

上述三個標題內容由總論到具體方面,形成直線串珠式的邏輯關係,再輔以補充資料,使學生對美國既有整體上的認識,也有具體問題上的瞭解,構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連同補充材料,本節教材提供了3幅地圖、7幅景觀圖。“美國地形”圖爲我們提供了美國所臨大洋和鄰國及主要地形區的位置;“美國農業帶分佈”圖反映了美國農業地區專門化的水平;“美國政區和主要城市分佈”圖表述了美國的50個州和城市與人口的分佈情況。3幅地圖在各自表述各方面的情況的同時,又綜合說明美“國經濟發達方面的原因。景觀圖則分別介紹農業、工業、城市、旅遊等方面的主題、。

3篇閱讀材料分別表述:用“國旗”反映美國領土的擴張、用“工業分佈”資料體現該國的工業發展趨勢。通過黃石國家公園、科羅拉多大峽谷等旅遊勝地的情況介紹,反映美國的環境保護與優美風景。

本節教材的活動題設計得較爲完美,既有讀圖思考,也有建議、討論,如美國NBA籃球球隊的地域特色,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願望。

教學提綱(板書)

一、美國的領土

1.本土48州、哥倫比亞特區

2.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

二、高度發達的經濟

1.經濟概況

工農業總產值一直居世界首位

對外貿易:輸出工農業產品最多、出口貿易額最大、進口小汽車、石油、紡織品最多的國家

2.農業大國

世界出口糧食最多的國家,進口咖啡、可可、天然橡膠

3.工業大國

傳統工業衰落,新興工業崛起

4.環境保護問題

黑色風暴

三、人口與城市

1.人口概況與種族問題

2.主要城市

華盛頓、紐約、洛杉磯、聖弗朗西斯科、芝加哥、底特律、匹茲堡

教學建議

新課導人:

方案①:出示圖1—31“美洲”圖,取一面美國國旗,設問:“這是哪個國家的國旗?”並請回答正確的學生將星條旗貼到地圖上美國範圍內。

方案②:本世紀初,發生了震驚世界的9.11事件,這是發生在哪個國家的事件?

一、美國的領土

1、的地理位置,教師強調:美國領土有醒目的兩片:本土和北美洲西北角的阿拉斯加州、、、、、

1、看地圖冊上的美國國旗,設問:“誰知道美國國旗圖案含意?”

2.解釋美國國旗圖案:13道紅白相間條紋代表美國最初獨立時的13個州,藍色星區的50顆白色五角星代表美國的50個州。

3.閱讀圖3-36,學生數一數:在這副圖上,顯示了美國的多少個州,小結說明:除首都華盛頓所在哥倫比亞特區外,只有48個州位於美國本土,還有另外兩顆星代表的2個州在哪裏呢?

4、引導學生在“世界政區圖”上找出美國的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洲,並突出強調,夏威夷洲位於大洋州,所以美國是地跨北美洲和大洋州的

5、小結美國領土由本土48個州和1個特區、2個海外州構成。

(過渡)瞭解了美國的領土組成,那麼美國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有什麼特點呢?

6、學生討論完成P84活動2、3題,教師結合掛圖,引導學生分析

7、設問:美國國旗如何從最初的13道條紋變成50顆星星,即如何由13個州擴張成爲50個州的呢?結合地圖冊有關地圖講解美國領土擴張的過程,並小結:美國領土擴張的過程實際上是殖民侵略的過程

(過渡)衆所周知,美國是世界上頭號的資本主義強國,其經濟發展究竟如何呢?

二、高度發達的經濟

1、經濟概況部分

學生閱讀P86-86文字,思考:美國經濟在世界上地位如何?(學生回答,教師小結)

可分解爲兩個層面:一是國內的工農業總產值,二是對外貿易。三個要點:一是工農業總產值一直居世界第一位,二是外貿輸出工農業產品最多、出口貿易額最大的國家,三是世界上進口小汽車、石油、紡織品最多的國家。需要說明的是:美國進口工業產品和能源的原因是消費量極大和浪費嚴重以及工業生產需要造成的`,而不是本國工業落後、能源缺乏所導致的。如:美國的燃料動力資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和水能都蘊藏豐富,美國國內年產煤8~9億噸,原油4億噸,天然氣5~6千億立方米,還生產近3萬億度電力,能源總產量佔世界首位。但美國能源消耗量佔世界的工/4,是世界上能耗最多的國家,能源生產仍不能滿足國內的需求,石油進口量不斷增加。

(過渡)瞭解了美國經濟的概況,接下來我們具體的學習美國農業、工業發展的特色。

2、農業大國

(1)指導學生閱讀圖3-33和活動材料,思考自治州自治州自治州子;據此,你能夠歸納美國農業生產的特點嗎?

( 2)歸納學生觀點,指出:美國農業生產的特點是農業地區專門化和生產專門化(結合教材講述農業地區專門化和生產專門化的含義)

(3)引導學生閱讀圖3-33,熟悉美國主要農業帶的分佈,並設問:美國農業生產地區專門化和生產專門化有什麼好處呢?(學生討論,教師小結:

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區的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水、土、光、熱等),有效發揮農業機械的作用,並可集中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大力提高勞動生產率。

(過渡)正是因爲美國的這種農業模式使之成爲世界上出口糧食最多的國家。

(4)設問:美國是世界糧食最大出口國,爲什麼還要進口咖啡、可可、天然橡膠等農產品?

( 5)提示:a.咖啡、可可、天然橡膠生產地在熱帶;b.美國本土在北溫帶,缺乏大面積的熱帶地區。

(6)師生共同完成活動P861、2、3題

引導學生評價美國地理位置和地形,重點關注下列地理事項:a.本上在北溫帶,阿拉斯加州跨北寒帶,夏威夷州跨熱帶;b.多面臨海,沿海地區受海洋影響較大;C.地形以平原爲主,耕地面積廣大且水熱配合較好;d.密西西比河干支流與農業灌溉等。

(過渡)雖然美國農業發達,但不可避免的,美國農業發展也存在着一系列的問題

(7)學生齊讀P86第一段文字,瞭解美國農業生產的問題

第 二 課 時

3、工業大國

(1)學生閱讀P86文字,思考:美國發達的工業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美國發展工業有哪些優勢?

(2)教師介紹美國工業經濟特點:一方面是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居世界前列,另一方面是新技術的研製與開發居世界領先地位。這說明美國仍然是目前世界上經濟實力和技術力量最強的國家。教師在介紹時可列舉美國各工業部門的產量及世界排名情況,讓學生有感性認識。

(3)結合教材介紹美國“夕陽工業”與新興工業的競爭狀態,可出示一些數據或產值對比,讓學生從數字上領悟到:傳統工業逐漸衰落,新興工業蓬勃興起。

(過渡)美國工業發達,主要的工業區集中在哪裏呢?

(4)學生自行閱讀資料“美國的工業分佈”,瞭解美國的工業分佈區及各工業區的主要工業部門,教師結合掛圖講解並分析各工業區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尤其突出美國東北部工業區的發展條件,從發展歷史、資源、交通、農業等方面進行分析,說明美國東北部工業區是傳統工業的集中分佈地,出現了地價昂貴、污染嚴重等問題;分析美國南部、西部“陽光地帶”的優勢條件:地價便宜、勞動力充足、環境污染少。美國工業逐漸向南部、西部地區遷移;介紹南部、西部地區新興工業興起的條件:環境、技術、大學和科研機構等。

三、人口與城市

1、引導學生閱讀地圖冊P36圖,瞭解美國居民的組成特點:由不同歷史時期遷人的移民及後裔組成,以歐洲白人移民爲主,

2、結合教材講述美國各色人種在美國的地位,突出美國人種的不平等性

項目 東北地區 南部地區 西部地區

面積 25.8 24.8 49.4

人口 46.9 31.9 21.2

3、展示如下資料,得出結論:美國人口分佈不均,人口主要集中在東北部和南部地區並分析其原因(從地形、經濟、交通的角度分析)

城市部分:

1.在圖3-36上找出美國的重要城市,確定其地理位置。

2.學生熟悉7個主要城市的資料,注意其城市特點,而後以導遊員的身份上臺同學介紹美國的8個主要城市。

3.評出最佳導遊

4、完成P88活動題

[小結鞏固]

學生小結,教師補充

本節圖表指導:

l.圖3-31提供的信息:①美國領土的組成;②美國領土瀕臨的海洋和鄰國;③美國的地形及分佈;④美國地形與農業的關係;⑤美國地形與人口分佈的關係。

2.圖3-33提供的信息:①美國農業的地區專門化;②美國農業區的空間分佈;③美國農業開發與環境關係。

3、圖3-36提供的信息:①美國50個州和1個特區的分佈;②美國的主要城市分佈;③美國領土擴張過程;④美國工業的遷移。

4.景觀圖或配合教材,或配合練習,對相應的具體問題作直觀的闡述。

課後活動:

①結合美國“ 911”恐怖襲擊事件,收集資料後討論:超高層建築物的利與弊。提示:利——節約用地,城市象徵,能集中辦公,聯繫方便等等。

弊——突發事件和災難時逃生困難,垃圾清運困難,上下班高峯人流疏導困難等等。

②收集資料,瞭解華人與華僑對美國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作出的貢獻。也可舉辦小型的相關人物及事蹟介紹會,如李政道、楊振寧的事蹟介紹等。

③結合美國“黑風暴”環境問題,收集資料,探討我國沙塵暴的原因及治理措施,並寫成小論文。

④畫圖比賽。結合歷史資料,自行畫一張美國領土擴張示意圖,用圖例或顏色區別不同時期的領土擴張情況。展覽並評出最優秀地圖。

⑤課外收集資料,探討美國的主要交通運輸方式及特點。

國中地理教案 篇4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教學目標 知識 與 技 能 讓學生知道地球是個不規則的球體,地球與赤道的平均半徑以及赤道周長

過程與 方 法 通過設計探討地球形狀的滑動和相關事例,用簡單的方法證明地球的形狀

情感態度

價 值 觀 激發學生探索地球奧祕的好奇心和學習地理的興趣,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方法,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受到科學史和辨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教學重點 地球的大小

教學難點 地球形狀的認識

教學具器材 地圖

導 學 過 程 批 注

(一)新課引入

課前:[歡迎畫面]自制歡迎畫面:世界地圖和一個小姑娘探究頭像及歡迎詞:歡迎你進入地理知識殿堂!(製造一個研究地理學科的學術氛圍,利用文字和女孩頭像使氣氛嚴肅而不失親切。這對剛剛進入地理學習的學生來說很重要,他們有了被尊重的感覺,也激發他們熱愛地理科學,願意學習地理學科的願望。)

(二)新課講授

上課:歡迎大家進入我們的地理知識殿堂!作爲一個地球人,你合格嗎?(老師親切地說,配合黑板文字進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根據課堂內容,聯繫生活實際,設計1﹏5個有關問題,在考察學生的同事引入教學,下劃線處是連接內容。)

1、你觀察到的太陽、月亮、星星是什麼形狀的?

2、小時候你是否想過“地球是什麼形狀”的問題?

3、現在你認爲地球是什麼形狀的?你能舉出相關事實進行說明嗎?

4、你怎樣用數據描述籃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這些問題可以指定學生回答,也可以大家討論回答,回答的過程就是談話過程,是師生交流過程,學生討論過程,也是從生活昇華到科學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到地理知識來源於生活,地理學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問題1:太陽是圓的,稍加引申,可以得出太陽是球形的結論;月亮看起來不同時間形狀不一樣,實際上也是球體,至於爲什麼不一樣,有的學生也許能夠說出來,說不出來也不要緊,告訴學生以後我們會研究;星星是點狀的,其實也是球形的,只是因爲離我們太遠,就縮小成點了……

問題2:實話實說,鼓勵學生多思考,多觀察。

問題3:球體,這點學生已經知道,爲什麼呢?不同學生獲取這一概念的來源不同,可以任由他們敘說,重在激發興趣,提高學生參與意識。

追問:如果只是根據你觀察的現象,你認爲地球是什麼樣的?平的……古人也和你們有同樣的想法,圍繞地球的形狀問題,不同地區、不同階段的學者曾經提出過不同的主張。下面我們瞭解一下人們對地球形狀的探索過程。

引申總結:哪些證據可以說明地球是一個球體?

1、海上帆船——大地不是平的,登高望遠——大地不是平的。2、月食——地球也是圓的。

3、麥哲倫環球航行——證實地球是個球體。

學生朗讀《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根據人們對地球形狀的探索過程請同學們談感受,各抒己見,引導學生明白下列道理:

●科學是經過人們的不斷探索,不斷積累而來的,今天認爲正確的真理,明天也許就會……所以我們要相信科學但不迷信書本,要敢於質疑並勇於證實之。

●科學技術的發展,爲我們提供了進一步接近自然的工具,使我們對地球的認識更設更正確。

●追求真理很多時候要以付出生命爲代價,讓我們向爲真理獻身的勇士們致敬!

4、地球衛星照片——證實地球是一個球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問題4、用手可以比畫出籃球的大小,可要用數據說明,就要用到數學知識,根據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應該能夠回答出用半徑就可以求出籃球體積的方法。地球大小的計算方法同理。

分組活動,完成書中第11頁要求填寫的內容。

教師給出準確的地球周長和地球赤道的平均半徑等數據,並通過以下形象的說法讓學生體會到地球的“巨大”;假如我們乘坐每小時飛行800千米的飛機,沿着赤道繞地球飛行一週,得用50個小時。地球的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這個面積相當於53個我國領土(960萬平方千米)那麼大。

二、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知識,有什麼收穫?先有學生來說,老師最後總結。

板書設計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狀

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二)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球體

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 赤道半徑:6378千米

極半徑:6357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

作業設計 複習

小結

國中地理教案 篇5

一、教案背景:本課教案是在預習課本並且在網上搜集了衆多資源,

然後依據教學目標撰寫的。同時在上節課已經爲學生播放了關於東南亞的視頻短片。

二、教學課題:東南亞第一節

三、教材分析:本節只是七年級地理下冊人教版第七章第二節內容

的第一節課的教案。東南亞是我國一衣帶水的鄰邦,這一區域的學習結果不但影響到學生對本區知識的掌握,還關係到學生今後區域地理的學習,因此在節課的學習中,不但要讓學生學到關於東南亞的地理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認識到學習區域地理的方法,培養學生利用地圖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所以對本區域的學習不但涉及到知識的掌握,更關係到學習方法的養成,因此在教材中的位置比較重要!

本節課的教學目的:1.使學生了解東南亞的範圍及包括的國家,掌

握東南亞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掌握東南亞氣候的一般特

點。2.通過指導學生使用地圖,分析東南亞的重要地理位置,氣候特點,提高學生的讀圖和分析圖的能力並進一步培養學生

分析和綜合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東南亞的範圍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位置。

2、東南亞氣候類型的分佈及其對農業的影響。

教學難點: 東南亞氣候類型的分佈及其對農業的影響。

教學用具 :多媒體計算機課件

四、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演示法、提問法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觀看了東南亞的視頻短片,大家還記得短片中的內容分嗎?(請學生舉手回答)

生:東南亞包括兩大部分,中南半島和馬來羣島、馬六甲海峽、東南亞生產熱帶水果

(教授新課):師:同學們回答的都很棒,那麼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東南亞。 1、十字路口的位置:

師:用多媒體出示東南亞位置圖和東南亞政區圖。

生:討論,找出東南亞在世界的位置,並在圖上找到中南半島和馬來羣島,並結合書上P28頁活動題找出東南亞主要的國家。

師:出示馬六甲航線示意圖,引領學生理解東南亞“十字路口” 的重要地理位置。

2、熱帶氣候與農業生產

師:出示《世界氣候類型分佈圖》和《東南亞位置圖》

生:結合教師給出的地圖說出東南亞主要的氣候類型及分佈。

(中南半島大部分和菲律賓羣島北部屬於熱帶季風氣候,馬來半島南部和馬來羣島大部分屬於熱帶雨林氣候。)

師:引領學生分析這樣的氣候會形成怎樣的農業,並通過讓學生回憶視頻內容,直接瞭解東南亞主要的農產品並強調這一地區在世界上佔重要地位的農產品種類。

生:說出視頻中看到的農作物,並根據自己的常識判斷氣候與農業的關係,從而分析東南亞經濟的特徵。

(讓學生在自我分析的前提下,認識氣候和農業的關係,培養學生分析能力,並能用聯繫的眼光看待地理事物)

師:請大家根據圖7.22填表

【課堂小結】:本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多媒體出示知識體系,提醒學生學習區域地理的方法

【知識反饋】

(1)東南亞包括哪兩個部分( )

A.菲律賓羣島 B.中南半島 C.馬來半島D.馬來羣島

(2)東南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因爲它位於( )

A.五海三洲之地 B.亞洲各國到達美洲的必經之地

C.兩大洋、兩大洲的十字路口 D.歐洲各國石油輸入的咽喉之地

(3)東南亞地區的氣候類型是( )

A.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 B.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C.地中海氣候、熱帶雨林氣候 D.熱帶季風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4)一艘輪船正在泰國某港口裝船外運,裝船的貨物最可能是( )

A.小麥 B.水稻 C.石油 D.煤

【板書設計】

第一節 東南亞

(一)重要的地理位置

1、範圍及組成部分

2、主要國家:

3、重要的地理位置:馬六甲海峽

(二)熱帶氣候與農業生產

1、東南

東南亞地理教案

亞主要的氣候類型的分佈及特點

2、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四、教學反思

此教案是主要是爲教學提供一個大概的知識框架,通過一定的材料和圖片引導學生分析、探究並證實上節課看到的視頻中的內容,得出結論。本節課還應該注意把學生身邊的事例引入,把地理學科與學生的日常認知水平緊密結合,讓學生感知地理學科的實際意義;同時也更要注意地理學科的人文性和學生學習方法的總結,力圖培養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國中地理教案 篇6

一、亞細亞和歐羅巴

(1)洲名的由來

1、學生結合預習,講述亞洲、歐洲洲名的由來

2、結合掛圖,教師指出亞 歐大陸的位置並提問:亞歐兩洲的洲界線是什麼?引導學生在地圖上說出

(過渡)分析一個大洲,首先從分析一個大洲的地理位置入手

3、分析講述:地理位置包括其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

4、師生共同閱讀“亞歐地形圖,引導學生從經緯度位置來分析亞洲的地理位置。並突出從南北半球看、從東西半球的位置看亞洲的位置特徵

5、引導學生從海陸位置說明亞洲的地理位置特徵

(2)亞洲的地理位置

6、學生討論完成P3活動題,討論回答歐洲的地理位置特徵,而後結合掛圖強化

6、提問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認爲怎樣分析一個地區的地理位置特徵

[作業佈置]

見基礎訓練

第 二 課 時

[複習提問]學生上臺,結合掛圖說出亞歐兩洲的地理位置特徵

二、亞、歐兩洲的地形

(1) 亞洲的地形特徵

1、結合P5活動向學生介紹分析地形特徵的方法

2、師生共同閱讀“亞洲地形圖”,從四方面分析亞洲的地形特徵

A 讀“亞洲地形圖”,觀察亞洲地形圖上主要以哪兩種顏色爲主?各代表了什麼地形?並引導學生在地圖上找出亞洲的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山的,帕米爾高原的位置

B 觀察提問:亞洲海拔最高的地方海拔有多少米以上?佔地面積廣不廣?說明了從大洲看,亞洲的海拔高嗎?

C 引導學生計算青藏高原與西西伯利亞平原,珠穆朗瑪峯與死海的高度差,得出結論:地勢高低懸殊,地面起伏大)

D 繼續觀察:亞洲的高原、山地主要分佈在亞洲的哪個部位?平原又分佈在哪裏?這說明了亞洲的地勢哪裏高,哪裏低?

E 引導學生找到亞歐大陸東側、東南側的弧形島嶼,並設問:爲什麼亞歐大陸東部會形成如此多的島嶼和羣島呢?(聯繫板塊構造學說理論說明)

3、通過剛纔的分析,由學生小結亞洲地形的特徵,教師指導學生在書本上找重點

3、按上述思路,學生閱讀歐洲地形圖和P6活動1題的資料,討論歐洲的地形特徵,教師結合地圖引導學生理解,並引導學生找出歐洲的主要平原:東歐平原、西歐平原、阿爾卑斯山的位置

4、教師板書小結歐洲的地形特徵:

(1)平均海拔最低,僅340米

(2) 地形以平原丘陵爲主

(3) 中部低平

(4) 山地主要分佈在南北兩測

5、學生完成P6表格

[作業佈置]

見填充圖冊

第 三 課 時

(複習提問)

1、分析一個大洲的地形特徵應從哪些方面入手?

2、歐洲的地形有何特徵?亞洲的地形有何特徵?

三、亞洲的氣候

(一)氣候負責多樣

1、學生觀察“亞洲地形圖”,數一數亞洲有哪些氣候類型?並設問:世界13種氣候類型中,只有哪種氣候類型在亞洲沒有?由此說明了亞洲氣候具有怎樣的基本特點?(複雜多樣)

2、引導學生結合地圖,從緯度位置、五帶的位置、地形的角度讓學生理解亞洲氣候負責多樣的原因:跨寒、溫、熱三帶,且地形複雜多樣

設問:亞洲氣候複雜多樣可以從哪些方面表現出來呢?(學生閱讀P7-8文字,思考說明)

(過渡)我們知道,氣候的兩個基本要素是氣溫和降水,因此,亞洲氣候的複雜多樣性可以從氣溫和降水的複雜性體現出來

(5) 結合教材P7第二段文字,通過馬來羣島與奧伊米亞康的氣溫對比,理解亞洲氣溫差別大

(6) 設問:爲什麼亞洲的氣溫差別會這樣大呢?(主要受緯度因素的影響,跨緯度廣)

(7) 展示世界雨極“乞拉朋齊”和西亞的無流國資料,說明亞洲的降水差異大,乾溼差異顯著

(8) 討論:爲什麼亞洲的降水差異會那麼大?(主要受海陸位置、地形因素的影響,距海越遠,降水越少)

(二)大陸性強

(9) 展示同緯度的亞洲齊齊哈爾與歐洲巴黎的降水資料,並分析;同緯度的巴黎和齊齊哈爾相比,冬季誰最冷?夏季誰最熱?誰的氣溫年較差大?這說明了亞洲氣候具有顯著的大陸性特徵

(過渡)亞洲的氣候不但具有顯著的大陸性特徵,而且季風氣候顯著

(三)季風氣候顯著

1、講述季風的含義:指隨季節變化而風向相反的風

2、結合本地實際,提問:當地冬季吹什麼風向的風?氣候有什麼特徵?夏季吹什麼風向的風?氣候又有什麼特徵?

(過渡)亞洲的季風氣候是怎樣形成的呢?

1、結合板圖講述風的形成過程及與氣壓、氣溫的關係

2、板畫亞洲簡圖,理解亞洲冬季風和夏季風的成因

3、學生朗讀P8閱讀,進一步深化對亞洲季風的形成過程的認識,教師結合小黑板表格小結:

發源地 風向 性質 對氣候的影響

冬季風 蒙古、西伯利亞 偏北 寒冷乾燥 氣溫低,降水少

夏季風 太平洋、印度洋 偏南 溼熱多雨 帶來大量降水

4、設問:亞洲之所以會形成典型的季風氣候特徵,和亞洲的什麼地理位置分不開呢?

(小結)我們通過對亞洲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對氣候要素的影響,分析了亞洲氣候的三個特點:氣候複雜多樣,大陸性強,季風氣候顯著。

四、歐洲的氣候特徵

1、引導學生閱讀P7圖1-7,回答:歐洲有哪些氣候類型?有熱帶氣候類型分佈嗎?得出歐洲氣候的第一個特徵:以溫帶氣候爲主

2、引導學生讀圖1-10,比較緯度相近的鹿特丹和赤塔,冬季誰的氣溫低?夏季誰的氣溫高?誰的年溫差大?由此得出歐洲氣候的第二個特徵:海洋性特徵顯著

(過渡)爲什麼歐洲氣候具有明顯的海洋性特徵呢?

3、學生討論完成P9活動4,教師結合歐洲地圖從海陸位置、緯度位置、地形因素說明。

4、引導學生在“亞歐氣候分佈圖”上找出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分佈地區,並提問:在歐洲地中海沿岸是什麼氣候類型?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各有什麼氣候特點?

5、指導學生結合P9活動5、6題分析判斷各自的氣候特徵。

6、小結歐洲氣候的第三大特徵: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分佈典型

7、學生討論完成P9活動2、3題,進一步理解亞歐兩洲的氣候特徵。

國中地理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探究日本的位置和範圍,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徵及自然資源;

探究日本經濟發達的主要原因及水平,瞭解中日貿易聯繫狀況,記住日本主要工業區的分佈及重要城市和海港;

初步掌握學習國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學生運用地圖的能力和地理學習能力;

從日本經濟發展過程中,使學生認識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有助於理解我國“科教興國”策略的重大意義

教學重點:

日本自然地理特徵;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

教學難點

日本自然地理特徵;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

教學準備:課件《櫻花》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屏幕顯示日本富士山圖(帶櫻花的一幅),名曲《北國之春》,用於課前播放,營造氣氛。

[提問]:同學們,通過看和聽,你有什麼要說的?學生髮言,把學生引入日本話題。

一、多火山、地震的島國

學校組織一批學生到日本修學旅行,下面幾種運輸方式都能到日本嗎?爲什麼?

1、汽車 2、火車 3、飛機 4、輪船

(讓學生去知道日本是一個島國。)

[活動]:

四人一小組,根據下面提供的四個問題, 採取合作學習的方式,選擇其中的一題展開探究討論,然後用你最喜歡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討論結果。

合作完成1、日本的領土主要由哪幾個大島組成?

2、地圖冊上的比例尺量算上海——東京的距離

3、日本有那幾個著名的城市?並能在地圖上找出所在的位置

4、日本是一個島國,英國也是一個島國,比較這兩個國家跨越的經度和緯度,那個國家大,這對地理環境的複雜程度有影響嗎?

(讓學生帶着問題探究討論,畫面切入到“世界政區圖”、“日本圖”)

教師此時指導學生閱讀“世界政區圖”、“日本圖”和“富士山圖”,結束後重新顯示版面2,讓學生回答問題,講出日本的位置和領土組成,主要港口和自然特徵。教師予以必要的補充和強調有關內容。

顯示“日本圖”,教師邊講邊指圖,圖中北海道、本州、九州和四國四個大島的名稱用紅色顯示,並由小放到大再縮小定格,讓學生掌握這四大島的相關位置, 接着屏幕左側顯示富士山的圖,在屏幕右側教師要告訴學生富士山是座活火山,200多年前還曾噴發過,它被日本奉爲“聖嶽”,是日本的象徵,也是日本著名的旅遊勝地

探究題活動:

1、看看日本工業主要分佈在那裏?

2、綜合分析日本工業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主要原因

3、日本經濟對外依賴嚴重,會對日本經濟帶來那些影響?談談你的看法

4、閱讀課本24頁有關資料,回答問題

閱讀 “日本主要工業區的分佈”圖,把圖中的主要工業區用紅色塊顯示圖中的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和九州等城市名用藍色顯示,加深學生對主要工業城市和港口位置的瞭解。然後提問:日本工業爲什麼分佈在這裏?

顯示幾幅圖片:“日本富士山和高速鐵路”圖片、“填海造陸”圖片、有關大阪的鳥瞰圖片。教師邊講課邊播放有關內容。

在教師講解的同時,可接連播放較多的動靜態畫面。如“穿和服的日本婦女”、“日本茶道”圖片

顯示“日本工業區分佈空白圖”,讓學生回答圖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工業中心名稱,並思考回答日本工業分佈在這裏的原因。(學生探究學習,合作完成,同時藉助於多媒體,通過這多個版面的播放,輔之以教師的講解,學生普遍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習興趣很濃,教學效果很好。)

國中地理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通過閱讀各類圖片和資料掌握海洋資源的種類;認識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同學之間的合作討論和探究學習掌握如何正確地開發利用海洋。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讓學生認識到人類社會發展與海洋有着越來越密切的關係,樹立強烈的海洋權益意識和海洋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

1、正確開發和利用海洋資源;

2、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如何保護和利用海洋。

【教學用具】:

多媒體平臺

【教學方法】:

講授法、探究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視頻導入

師:在很早的時候呢,人類就已經開始了對海洋的探索,19世紀中後期也就是1872年——1876年,就有一次著名的探索海洋的行動——英國“挑戰者”號海洋考察船。那麼人類是不是就此就停止了探索海洋的步伐呢?

生:不是

20xx年8月26日。“蛟龍號”在我國南海3000米級海上試驗取得成功。中國成爲繼美、俄、日和法之後世界上第五個具備1000米深度載人深潛能力的國家。

教師設問:爲什麼各國都紛紛致力於探索海洋的奧祕呢?

承接: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在一些國際戰略家眼中,深海海牀早已被貼上這樣那樣的標籤,比如“大國戰略要點”、“未來海底要塞”、“新能源要地”、“科技資源倉庫”等等。實際上,或出於政治目的,或着眼經濟利益,或本着科研精神,世界強國早已開始了一場關於奪取未來戰略制高點的深海暗戰。

過渡:

浩瀚的海洋到底是怎樣的?今天我們就一同來揭開她的神祕面紗——共同探討本章的第四節內容《人類與海洋》。

〔教授新課〕

一、探索海洋

首先,我們大家一同來思考這麼一個問題——海洋對人類有哪些影響?

海洋對人類有4方面的影響:

⑴生命的搖籃

問:你們知不知道最原始的生命是誕生於哪裏的?

講解:大約30億年前,海洋中出現了最原始的生命,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搖籃,正是由於海洋的存在,才創造出了我們現在如此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⑵資源的寶庫

問:大家最爲熟悉的海洋資源有哪些呢?

生:石油﹑天然氣……

⑶交通的要道

英吉利海峽作爲海洋中的重要的交通運輸通道,被譽爲”世界上最爲繁忙的海峽”。

⑷氣候的調節器

過渡:海洋對人類的影響歸根結底爲海洋給人類的生存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和廣闊的空間。到海洋尋找資源、利用海洋空間,已成爲各國普遍關心的問題。

讀書:46頁黃色方框內文字

那麼世界爲何如此關注海洋呢?

二、世界關注海洋

(閱讀課文46——47頁思考各國爲何如此關注海洋的原因)

⑴海洋麪積廣大:佔地球總水量的97%以上

⑵海洋資源豐富:被譽爲“天然的魚倉”、“藍色的油田”、“鹽類的故鄉”、“娛樂的勝地”、“資源的寶庫”

47頁活動:

在我們的生產或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取之於海洋的?

(以小組爲單位,討論2分鐘,引導學生從不同層面討論並歸納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