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九年級上冊數學教學教案【精品多篇】

九年級上冊數學教學教案【精品多篇】

數學九年級上教案 篇一

活動目標

1、嘗試實驗,獲得有關容量守恆的經驗。

2、樂意動手動腦探究水的變化,瞭解它的主要特性。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容量比較)

2、標有刻度的瓶子,水,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

一、觀察提問

1.出示趣味練習:容量比較

教師:小朋友看一看這六瓶水是一樣多的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小結:現在我們想辦法做一下實驗,比較一下水的多少吧。

二、實驗操作

1、教師:用什麼辦法驗證呢?怎麼操作?

要求:實驗用的兩瓶水不能混在一起,實驗時動作慢一點,避免將水灑出影響實驗結果。

2、記錄實驗結果

(1)高矮不同的兩隻瓶子

方法是通過比較水位 的高低,我們可以看出瓶子的水是一樣的。

原來瓶子的高矮是不影響水的多少的。

(2)粗細不同的兩隻瓶子小

選擇兩個相同的空瓶,把裝在大小不同的瓶內的飲料倒入其中,比較出飲料一樣多。

方法,任選一個瓶子,將一瓶飲料倒入,用筆畫或粘紙條的方法做標記,

把飲料倒出後再將另一瓶飲料倒入該瓶,看飲料位置與原來留下的標記是否一致,

比較出飲料一樣多原來瓶子的粗細是不影響水的多少的。

(3)一隻含內容物的的瓶子內容物爲石子

方法是取出瓶中石子,比較水位的高低。

內容物爲海綿小結:方法是將海綿中的水擠回瓶中,比較水位的高低。

原來瓶子裏面是否有物體是不影響水的多少的。

3、總結:瓶子的高矮、粗細、內含物是不影響水的多少的,這種現象就叫做容量守恆。

三、活動延伸

想一想,如果把兩塊一樣重的橡皮泥塞進不同形狀的瓶子裏,橡皮泥會變重嗎?

回去試試看吧!

九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二

一元二次方程

1、通過類比一元一次方程,瞭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式ax2+bx+c=0(a≠0),分清二次項及其係數、一次項及其係數與常數項等概念。

2、瞭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概念,會檢驗一個數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重點

通過類比一元一次方程,瞭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式ax2+bx+c=0(a≠0)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等概念,並能用這些概念解決簡單問題。

難點

一元二次方程及其二次項係數、一次項係數和常數項的識別。

活動1 複習舊知

1、什麼是方程?你能舉一個方程的例子嗎?

2、下列哪些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並給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

(1)2x-1 (2)mx+n=0 (3)1x+1=0 (4)x2=1

3、下列哪個實數是方程2x-1=3的解?並給出方程的解的概念。

A.0 B.1 C.2 D.3

活動2 探究新知

根據題意列方程。

1、教材第2頁 問題1.

提出問題:

(1)正方形的大小由什麼量決定?本題應該設哪個量爲未知數?

(2)本題中有什麼數量關係?能利用這個數量關係列方程嗎?怎麼列方程?

(3)這個方程能整理爲比較簡單的形式嗎?請說出整理之後的方程。

2、教材第2頁 問題2.

提出問題:

(1)本題中有哪些量?由這些量可以得到什麼?

(2)比賽隊伍的數量與比賽的場次有什麼關係?如果有5個隊參賽,每個隊比賽幾場?一共有20場比賽嗎?如果不是20場比賽,那麼究竟比賽多少場?

(3)如果有x個隊參賽,一共比賽多少場呢?

3、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大3,且兩個數之積爲0,求這兩個數。

提出問題:

本題需要設兩個未知數嗎?如果可以設一個未知數,那麼方程應該怎麼列?

4、一個正方形的面積的2倍等於25,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

活動3 歸納概念

提出問題:

(1)上述方程與一元一次方程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2)類比一元一次方程,我們可以給這一類方程取一個什麼名字?

(3)歸納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________個未知數,並且未知數的次數是________,這樣的________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其中ax2是二次項,a是二次項係數;bx是一次項,b是一次項係數;c是常數項。

提出問題: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有什麼特點?等號的左、右分別是什麼?

(2)爲什麼要限制a≠0,b,c可以爲0嗎?

(3)2x2-x+1=0的一次項係數是1嗎?爲什麼?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

活動4 例題與練習

例1 在下列方程中,屬於一元二次方程的是________.

(1)4x2=81;(2)2x2-1=3y;(3)1x2+1x=2;

(4)2x2-2x(x+7)=0.

總結:判斷一個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依據:(1)整式方程;(2)只含有一個未知數;(3)含有未知數的項的次數是2.注意有些方程化簡前含有二次項,但是化簡後二次項係數爲0,這樣的方程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例2 教材第3頁 例題。

例3 以-2爲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A.x2+2x-1=0 B.x2-x-2=0

C.x2+x+2=0 D.x2+x-2=0

總結:判斷一個數是否爲方程的解,可以將這個數代入方程,判斷方程左、右兩邊的值是否相等。

練習:

1、若(a-1)x2+3ax-1=0是關於x的一元二次方程,那麼a的取值範圍是________.

2、將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化爲一般形式,並分別指出它們的二次項係數、一次項係數和常數項。

(1)4x2=81;(2)(3x-2)(x+1)=8x-3.

3、教材第4頁 練習第2題。

4、若-4是關於x的一元二次方程2x2+7x-k=0的一個根,則k的值爲________.

答案:1.a≠1;2.略;3.略;4.k=4.

活動5 課堂小結與作業佈置

課堂小結

我們學習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哪些知識?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麼?一般形式中有什麼限制?你能解一元二次方程嗎?

作業佈置

教材第4頁習題21.1第1~7題。

解一元二次方程

21.2.1 配方法(3課時)

第1課時 直接開平方法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轉化的數學思想,並能應用它解決一些具體問題。

提出問題,列出缺一次項的一元二次方程ax2+c=0,根據平方根的意義解出這個方程,然後知識遷移到解a(ex+f)2+c=0型的一元二次方程。

重點

運用開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領會降次——轉化的數學思想。

難點

通過根據平方根的意義解形如x2=n的方程,將知識遷移到根據平方根的意義解形如(x+m)2=n(n≥0)的方程。

一、複習引入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完成下列各題。

問題1:填空

(1)x2-8x+________=(x-________)2;(2)9x2+12x+________=(3x+________)2;(3)x2+px+________=(x+________)2.

解:根據完全平方公式可得:(1)16 4;(2)4 2;(3)(p2)2 p2.

問題2:目前我們都學過哪些方程?二元怎樣轉化成一元?一元二次方程與一元一次方程有什麼不同?二次如何轉化成一次?怎樣降次?以前學過哪些降次的方法?

二、探索新知

上面我們已經講了x2=9,根據平方根的意義,直接開平方得x=±3,如果x換元爲2t+1,即(2t+1)2=9,能否也用直接開平方的方法求解呢?

(學生分組討論)

老師點評:回答是肯定的,把2t+1變爲上面的x,那麼2t+1=±3

即2t+1=3,2t+1=-3

方程的兩根爲t1=1,t2=-2

例1 解方程:(1)x2+4x+4=1 (2)x2+6x+9=2

分析:(1)x2+4x+4是一個完全平方公式,那麼原方程就轉化爲(x+2)2=1.

(2)由已知,得:(x+3)2=2

直接開平方,得:x+3=±2

即x+3=2,x+3=-2

所以,方程的兩根x1=-3+2,x2=-3-2

解:略。

例2 市政府計劃2年內將人均住房面積由現在的10 m2提高到14.4 m2,求每年人均住房面積增長率。

分析:設每年人均住房面積增長率爲x,一年後人均住房面積就應該是10+10x=10(1+x);二年後人均住房面積就應該是10(1+x)+10(1+x)x=10(1+x)2

解:設每年人均住房面積增長率爲x,

則:10(1+x)2=14.4

(1+x)2=1.44

直接開平方,得1+x=±1.2

即1+x=1.2,1+x=-1.2

所以,方程的兩根是x1=0.2=20%,x2=-2.2

因爲每年人均住房面積的增長率應爲正的,因此,x2=-2.2應捨去。

所以,每年人均住房面積增長率應爲20%。

(學生小結)老師引導提問:解一元二次方程,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什麼?

共同特點:把一個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轉化爲兩個一元一次方程。我們把這種思想稱爲“降次轉化思想”。

三、鞏固練習

教材第6頁 練習。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應掌握:由應用直接開平方法解形如x2=p(p≥0)的方程,那麼x=±p轉化爲應用直接開平方法解形如(mx+n)2=p(p≥0)的方程,那麼mx+n=±p,達到降次轉化之目的。若p<0則方程無解。

五、作業佈置

教材第16頁 複習鞏固1.第2課時 配方法的基本形式

理解間接即通過變形運用開平方法降次解方程,並能熟練應用它解決一些具體問題。

通過複習可直接化成x2=p(p≥0)或(mx+n)2=p(p≥0)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引入不能直接化成上面兩種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題步驟。

重點

講清直接降次有困難,如x2+6x-16=0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題步驟。

難點

將不可直接降次解方程化爲可直接降次解方程的“化爲”的轉化方法與技巧。

一、複習引入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解下列方程:

(1)3x2-1=5 (2)4(x-1)2-9=0 (3)4x2+16x+16=9 (4)4x2+16x=-7

老師點評:上面的方程都能化成x2=p或(mx+n)2=p(p≥0)的形式,那麼可得

x=±p或mx+n=±p(p≥0)。

如:4x2+16x+16=(2x+4)2,你能把4x2+16x=-7化成(2x+4)2=9嗎?

二、探索新知

列出下面問題的方程並回答:

(1)列出的經化簡爲一般形式的方程與剛纔解題的方程有什麼不同呢?

(2)能否直接用上面前三個方程的解法呢?

問題:要使一塊矩形場地的長比寬多6 m,並且面積爲16 m2,求場地的長和寬各是多少?

(1)列出的經化簡爲一般形式的方程與前面講的三道題不同之處是:前三個左邊是含有x的完全平方式而後二個不具有此特徵。

(2)不能。

既然不能直接降次解方程,那麼,我們就應該設法把它轉化爲可直接降次解方程的方程,下面,我們就來講如何轉化:

x2+6x-16=0移項→x2+6x=16

兩邊加(6/2)2使左邊配成x2+2bx+b2的形式→x2+6x+32=16+9

左邊寫成平方形式→(x+3)2=25降次→x+3=±5即x+3=5或x+3=-5

解一次方程→x1=2,x2=-8

可以驗證:x1=2,x2=-8都是方程的根,但場地的寬不能是負值,所以場地的寬爲2 m,長爲8 m.

像上面的解題方法,通過配成完全平方形式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配方法。

可以看出,配方法是爲了降次,把一個一元二次方程轉化爲兩個一元一次方程來解。

例1 用配方法解下列關於x的方程:

(1)x2-8x+1=0 (2)x2-2x-12=0

分析:(1)顯然方程的左邊不是一個完全平方式,因此,要按前面的方法化爲完全平方式;(2)同上。

解:略。

三、鞏固練習

教材第9頁 練習1,2.(1)(2)。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應掌握:

左邊不含有x的完全平方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化爲左邊是含有x的完全平方形式,右邊是非負數,可以直接降次解方程的方程。

五、作業佈置

教材第17頁 複習鞏固2,3.(1)(2)。第3課時 配方法的靈活運用

瞭解配方法的概念,掌握運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驟。

通過複習上一節課的解題方法,給出配方法的概念,然後運用配方法解決一些具體題目。

重點

講清配方法的解題步驟。

難點

對於用配方法解二次項係數爲1的一元二次方程,通常把常數項移到方程右邊後,兩邊加上的常數是一次項係數一半的平方;對於二次項係數不爲1的一元二次方程,要先化二次項係數爲1,再用配方法求解。

一、複習引入

(學生活動)解下列方程:

(1)x2-4x+7=0 (2)2x2-8x+1=0

老師點評:我們上一節課,已經學習瞭如何解左邊不含有x的完全平方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以及不可以直接開方降次解方程的轉化問題,那麼這兩道題也可以用上面的方法進行解題。

解:略。 (2)與(1)有何關聯?

二、探索新知

討論: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驟:

(1)先將已知方程化爲一般形式;

(2)化二次項係數爲1;

(3)常數項移到右邊;

(4)方程兩邊都加上一次項係數的一半的平方,使左邊配成一個完全平方式;

(5)變形爲(x+p)2=q的形式,如果q≥0,方程的根是x=-p±q;如果q<0,方程無實根。

例1 解下列方程:

(1)2x2+1=3x (2)3x2-6x+4=0 (3)(1+x)2+2(1+x)-4=0

分析:我們已經介紹了配方法,因此,我們解這些方程就可以用配方法來完成,即配一個含有x的完全平方式。

解:略。

三、鞏固練習

教材第9頁 練習2.(3)(4)(5)(6)。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應掌握:

1、配方法的概念及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驟。

2、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它的重要性,不僅僅表現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也可通過配方,利用非負數的性質判斷代數式的正負性。在今後學習二次函數,到高中學習二次曲線時,還將經常用到。

五、作業佈置

教材第17頁 複習鞏固3.(3)(4)。

補充:(1)已知x2+y2+z2-2x+4y-6z+14=0,求x+y+z的值。

(2)求證:無論x,y取任何實數,多項式x2+y2-2x-4y+16的值總是正數。21.2.2 公式法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導過程,瞭解公式法的概念,會熟練應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複習具體數字的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的解題過程,引入ax2+bx+c=0(a≠0)的求根公式的推導,並應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重點

求根公式的推導和公式法的應用。

難點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導。

一、複習引入

1、前面我們學習過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直接開平方法”,比如,方程

(1)x2=4 (2)(x-2)2=7

提問1 這種解法的(理論)依據是什麼?

提問2 這種解法的侷限性是什麼?(只對那種“平方式等於非負數”的特殊二次方程有效,不能實施於一般形式的二次方程。)

2、面對這種侷限性,怎麼辦?(使用配方法,把一般形式的二次方程配方成能夠“直接開平方”的形式。)

(學生活動)用配方法解方程 2x2+3=7x

(老師點評)略

總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驟(學生總結,老師點評)。

(1)先將已知方程化爲一般形式;

(2)化二次項係數爲1;

(3)常數項移到右邊;

(4)方程兩邊都加上一次項係數的一半的平方,使左邊配成一個完全平方式;

(5)變形爲(x+p)2=q的形式,如果q≥0,方程的根是x=-p±q;如果q<0,方程無實根。

二、探索新知

用配方法解方程:

(1)ax2-7x+3=0 (2)ax2+bx+3=0

如果這個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ax2+bx+c=0(a≠0),你能否用上面配方法的步驟求出它們的兩根,請同學獨立完成下面這個問題。

問題:已知ax2+bx+c=0(a≠0),試推導它的兩個根x1=-b+b2-4ac2a,x2=-b-b2-4ac2a(這個方程一定有解嗎?什麼情況下有解?)

分析:因爲前面具體數字已做得很多,我們現在不妨把a,b,c也當成一個具體數字,根據上面的解題步驟就可以一直推下去。

解:移項,得:ax2+bx=-c

二次項係數化爲1,得x2+bax=-ca

配方,得:x2+bax+(b2a)2=-ca+(b2a)2

即(x+b2a)2=b2-4ac4a2

∵4a2>0,當b2-4ac≥0時,b2-4ac4a2≥0

∴(x+b2a)2=(b2-4ac2a)2

直接開平方,得:x+b2a=±b2-4ac2a

即x=-b±b2-4ac2a

∴x1=-b+b2-4ac2a,x2=-b-b2-4ac2a

由上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由方程的係數a,b,c而定,因此:

(1)解一元二次方程時,可以先將方程化爲一般形式ax2+bx+c=0,當b2-4ac≥0時,將a,b,c代入式子x=-b±b2-4ac2a就得到方程的根。

(2)這個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3)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

公式的理解

(4)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最多有兩個實數根。

例1 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1)2x2-x-1=0 (2)x2+1.5=-3x

(3)x2-2x+12=0 (4)4x2-3x+2=0

分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首先應把它化爲一般形式,然後代入公式即可。

補:(5)(x-2)(3x-5)=0

三、鞏固練習

教材第12頁 練習1.(1)(3)(5)或(2)(4)(6)。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應掌握:

(1)求根公式的概念及其推導過程;

(2)公式法的概念;

(3)應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驟:1)將所給的方程變成一般形式,注意移項要變號,儘量讓a>0;2)找出係數a,b,c,注意各項的係數包括符號;3)計算b2-4ac,若結果爲負數,方程無解;4)若結果爲非負數,代入求根公式,算出結果。

(4)初步瞭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況。

五、作業佈置

教材第17頁習題4, 因式分解法

掌握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過複習用配方法、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體會和探尋用更簡單的方法——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並應用因式分解法解決一些具體問題。

重點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難點

讓學生通過比較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種方法感悟用因式分解法使解題更簡便。

一、複習引入

(學生活動)解下列方程:

(1)2x2+x=0(用配方法) (2)3x2+6x=0(用公式法)

老師點評:(1)配方法將方程兩邊同除以2後,x前面的係數應爲12,12的一半應爲14,因此,應加上(14)2,同時減去(14)2.(2)直接用公式求解。

二、探索新知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口答下面各題。

(老師提問)(1)上面兩個方程中有沒有常數項?

(2)等式左邊的各項有沒有共同因式?

(學生先答,老師解答)上面兩個方程中都沒有常數項;左邊都可以因式分解。

因此,上面兩個方程都可以寫成:

(1)x(2x+1)=0 (2)3x(x+2)=0

因爲兩個因式乘積要等於0,至少其中一個因式要等於0,也就是(1)x=0或2x+1=0,所以x1=0,x2=-12.

(2)3x=0或x+2=0,所以x1=0,x2=-2.(以上解法是如何實現降次的?)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上述兩個方程中,其解法都不是用開平方降次,而是先因式分解使方程化爲兩個一次式的乘積等於0的形式,再使這兩個一次式分別等於0,從而實現降次,這種解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例1 解方程:

(1)10x-4.9x2=0 (2)x(x-2)+x-2=0 (3)5x2-2x-14=x2-2x+34 (4)(x-1)2=(3-2x)2

思考:使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條件是什麼?

解:略 (方程一邊爲0,另一邊可分解爲兩個一次因式乘積。)

練習:下面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中,正確的是( )

A.(x-3)(x-5)=10×2,∴x-3=10,x-5=2,∴x1=13,x2=7

B.(2-5x)+(5x-2)2=0,∴(5x-2)(5x-3)=0,∴x1=25,x2=35

C.(x+2)2+4x=0,∴x1=2,x2=-2

D.x2=x,兩邊同除以x,得x=1

三、鞏固練習

教材第14頁 練習1,2.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要掌握:

(1)用因式分解法,即用提取公因式法、十字相乘法等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應用。

(2)因式分解法要使方程一邊爲兩個一次因式相乘,另一邊爲0,再分別使各一次因式等於0.

五、作業佈置

教材第17頁習題6,8,10,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係數的關係

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係數的關係並會初步應用。

2、培養學生分析、觀察、歸納的能力和推理論證的能力。

3、滲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認識事物的規律。

4、培養學生去發現規律的積極性及勇於探索的精神。

重點

根與係數的關係及其推導

難點

正確理解根與係數的關係。一元二次方程根與係數的關係是指一元二次方程兩根的和、兩根的積與係數的關係。

九年級數學上冊教案: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

教材內容

1、本單元教學的主要內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加減;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簡二次根式。

2、本單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根式是在學完了八年級下冊第十七章《反比例正函數》、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及其應用》等內容的基礎之上繼續學習的,它也是今後學習其他數學知識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理解 (a≥0)是一個非負數,( )2=a(a≥0), =a(a≥0)。

(3)掌握 ? = (a≥0,b≥0), = ? ;

= (a≥0,b>0), = (a≥0,b>0)。

(4)瞭解最簡二次根式的概念並靈活運用它們對二次根式進行加減。

2、過程與方法

(1)先提出問題,讓學生探討、分析問題,師生共同歸納,得出概念。再對概念的內涵進行分析,得出幾個重要結論,並運用這些重要結論進行二次根式的計算和化簡。

(2)用具體數據探究規律,用不完全歸納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規定,並運用規定進行計算。

(3)利用逆向思維,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規定的逆向等式並運用它進行化簡。

(4)通過分析前面的計算和化簡結果,抓住它們的共同特點,給出最簡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簡二次根式的概念,來對相同的二次根式進行合併,達到對二次根式進行計算和化簡的目的。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培養學生:利用規定準確計算和化簡的嚴謹的科學精神,經過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結論,二次根式的乘除規定,發展學生觀察、分析、發現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二次根式 (a≥0)的內涵。 (a≥0)是一個非負數;( )2=a(a≥0); =a(a≥0)及其運用。

2、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規定及其運用。

3、最簡二次根式的概念。

4、二次根式的加減運算。

教學難點

1、對 (a≥0)是一個非負數的理解;對等式( )2=a(a≥0)及 =a(a≥0)的理解及應用。

2、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的條件限制。

3、利用最簡二次根式的概念把一個二次根式化成最簡二次根式。

教學關鍵

1、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從具體到一般的推理能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培養學生利用二次根式的規定和重要結論進行準確計算的能力,培養學生一絲不苟的科學精神。

單元課時劃分

本單元教學時間約需11課時,具體分配如下:

21.1 二次根式 3課時

21.2 二次根式的乘法 3課時

21.3 二次根式的加減 3課時

教學活動、習題課、小結 2課時

21.1 二次根式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運用

教學目標

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並利用 (a≥0)的意義解答具體題目。

提出問題,根據問題給出概念,應用概念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關鍵

1、重點:形如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難點與關鍵:利用“ (a≥0)”解決具體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獨立完成下列三個問題:

問題1:已知反比例函數y= ,那麼它的圖象在第一象限橫、縱座標相等的點的座標是___________.

問題2:如圖,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3,BC=1,∠C=90°,那麼AB邊的長是__________.

問題3:甲射擊6次,各次擊中的環數如下:8、7、9、9、7、8,那麼甲這次射擊的方差是S2,那麼S=_________.

老師點評:

問題1:橫、縱座標相等,即x=y,所以x2=3.因爲點在第一象限,所以x= ,所以所求點的座標( , )。

問題2:由勾股定理得AB=

問題3:由方差的概念得S= 。

二、探索新知

很明顯 、、,都是一些正數的算術平方根。像這樣一些正數的算術平方根的式子,我們就把它稱二次根式。因此,一般地,我們把形如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稱爲二次根號。

(學生活動)議一議:

1.-1有算術平方根嗎?

2.0的算術平方根是多少?

3、當a<0, 有意義嗎?

老師點評:(略)

例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 、、、(x>0)、、、- 、、(x≥0,y≥0)。

分析:二次根式應滿足兩個條件:第一,有二次根號“ ”;第二,被開方數是正數或0.

解:二次根式有: 、(x>0)、、- 、(x≥0,y≥0);不是二次根式的有: 、、、。

例2.當x是多少時, 在實數範圍內有意義?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義可知,被開方數一定要大於或等於0,所以3x-1≥0, 纔能有意義。

解:由3x-1≥0,得:x≥

當x≥ 時, 在實數範圍內有意義。

三、鞏固練習

教材P練習1、2、3.

四、應用拓展

例3.當x是多少時, + 在實數範圍內有意義?

分析:要使 + 在實數範圍內有意義,必須同時滿足 中的≥0和 中的x+1≠0.

解:依題意,得

由①得:x≥-

由②得:x≠-1

當x≥- 且x≠-1時, + 在實數範圍內有意義。

例4(1)已知y= + +5,求 的值。(答案:2)

(2)若 + =0,求a2004+b2004的值。(答案: )

五、歸納小結(學生活動,老師點評)

本節課要掌握:

1、形如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稱爲二次根號。

2、要使二次根式在實數範圍內有意義,必須滿足被開方數是非負數。

六、佈置作業

1、教材P8複習鞏固1、綜合應用5.

2、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3、課後作業:《同步訓練》

新人教九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函數的概念,能從簡單的實際事例中,抽象出函數關係,列出函數解析式;

2、使學生分清常量與變量,並能確定自變量的取值範圍。

3、會求函數值,並體會自變量與函數值間的對應關係。

4、使學生掌握解析式爲只含有一個自變量的簡單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數的自變量的取值範圍的求法。

5、通過函數的教學使學生體會到事物是相互聯繫的。是有規律地運動變化着的。

教學重點:瞭解函數的意義,會求自變量的取值範圍及求函數值。

教學難點:函數概念的抽象性。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講了函數的概念:一般地,設在一個變化過程中有兩個變量x、y,如果對於x的每一個值,y都有的值與它對應,那麼就說x是自變量,y是x的函數。

生活中有很多實例反映了函數關係,你能舉出一個,並指出式中的自變量與函數嗎?

1、學校計劃組織一次春遊,學生每人交30元,求總金額y(元)與學生數n(個)的關係。

2、爲迎接新年,班委會計劃購買100元的小禮物送給同學,求所能購買的總數n(個)與單價(a)元的關係。

解:1、y=30n

y是函數,n是自變量

2、,n是函數,a是自變量。

(二)講授新課

剛纔所舉例子中的函數,都是利用數學式子即解析式表示的。這種用數學式子表示函數時,要考慮自變量的取值必須使解析式有意義。如第一題中的學生數n必須是正整數。

例1、求下列函數中自變量x的取值範圍。

(1) (2)

(3) (4)

(5) (6)

分析:在(1)、(2)中,x取任意實數, 與 都有意義。

(3)小題的 是一個分式,分式成立的條件是分母不爲0.這道題的分母是 ,因此要求 .

同理(4)小題的 也是分式,分式成立的條件是分母不爲0,這道題的分母是 ,因此要求 且 .

第(5)小題, 是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成立的條件是被開方數大於、等於零。 的被開方數是 .

同理,第(6)小題 也是二次根式, 是被開方數,

.

解:(1)全體實數

(2)全體實數

(3)

(4) 且

(5)

(6)

小結:從上面的例題中可以看出函數的解析式是整數時,自變量可取全體實數;函數的解析式是分式時,自變量的取值應使分母不爲零;函數的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時,自變量的取值應使被開方數大於、等於零。

注意:有些同學沒有真正理解解析式是分式時,自變量的取值應使分母不爲零,片面地認爲,凡是分母,只要 即可。教師可將解題步驟設計得細緻一些。先提問本題的分母是什麼?然後再要求分式的分母不爲零。求出使函數成立的自變量的取值範圍。二次根式的問題也與次類似。

但象第(4)小題,有些同學會犯這樣的錯誤,將答案寫成 或 .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時,方程的兩根用“或者”聯接,在這裏就直接拿過來用。限於國中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師可聯繫日常生活講清“且”與“或”。說明這裏 與 是並且的關係。即2與-1這兩個值x都不能取。

例2、自行車保管站在某個星期日保管的自行車共有3500輛次,其中變速車保管費是每輛一次0.5元,一般車保管費是每次一輛0.3元。

(1)若設一般車停放的輛次數爲x,總的保管費收入爲y元,試寫出y關於x的函數關係式;

(2)若估計前來停放的3500輛次自行車中,變速車的輛次不小於25%,但不大於40%,試求該保管站這個星期日收入保管費總數的範圍。

解:(1)

(x是正整數,

(2)若變速車的輛次不小於25%,但不大於40%,

收入在1225元至1330元之間

總結:對於反映實際問題的函數關係,應使得實際問題有意義。這樣,就要求聯繫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對於函數 ,當自變量 時,相應的函數y的值是 .60叫做這個函數當 時的函數值。

例3、求下列函數當 時的函數值:

(1) (2)

(3) (4)

解:1)當 時,

(2)當 時,

(3)當 時,

(4)當 時,

注:本例既鍛鍊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又創設了情境,讓學生體會對於x的每一個值,y都有確定的值與之對應。以此加深對函數的理解。

(二)小結:

這節課,我們進一步地研究了有關函數的概念。在研究函數關係時首先要考慮自變量的取值範圍。因此,要求大家能掌握解析式含有一個自變量的簡單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數的自變量取值範圍的求法,並能求出其相應的函數值。另外,對於反映實際問題的函數關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作業:習題13.2A組2、3、5

九年級上冊數學教學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2、能聯繫百分數的意義,對扇形統計圖提供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

3、遇到不理解或不懂的地方,用下劃線和?標記出來。便於交流時提出。

4、自己的建議、體會、方法可以在旁邊作好批註。

教學重難點

1、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2、能聯繫百分數的意義,對扇形統計圖提供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快樂自學

你喜歡運動嗎?調查本班同學喜歡的運動項目。根據下面的統計圖:

六(1)班最喜歡的運動項目統計圖

1、說一說:從這幅統計圖中你能獲取哪些信息?

2、我知道這是一幅( )統計圖,它的特點是( )。

3、我最喜歡的運動項目是( ),它佔全班人數的百分比是( )。要想清楚地知道百分比這樣的信息,我們可以選用( )統計圖。

4、一起來認識扇形統計圖吧!自學教材第107頁,注意拿筆勾畫哦!.

(1)計算出各運動項目佔全班人數的百分比。

(2)從扇形統計圖中,你又能獲取哪些信息?

(3)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二、合作探究。

討論交流:扇形統計圖是怎樣來表示各個數據的?它有什麼特點?

1、我發現扇形統計圖中的( )代表單位“1”,表示( ),各個扇形面積表示( ),扇形的大小說明了( )。

2、扇形統計圖的特點是( )。

3、生活中,你還從()見到過扇形統計圖?

三、學習小結

我們已曾經學過的統計圖有條形統計圖,它的特點是();還有()統計圖,它的特點是不但可以表示各部分數量的多少,而且還可以清楚地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我們今天又學習了扇形統計圖,它的特點是(),

四 、智勇大闖關,我是小擂主

1、第一關:小練兵。

完成練習二十五的第1、2題。

2、第二關

完成練習二十五的第4題。

五、學後反思

1、我的收穫:

2、自我評價:我對我的課堂表現( ),因爲(

)。

六、作業

1、完成教材p107的“做一做”。

2、練習二十五的第3題

課後習題

1、完成教材p107的“做一做”。

2、練習二十五的第3題。

九年級上冊數學教學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類比,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質,並會運用這個性質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2、通過學習,培養學生觀察、類比的能力,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3、通過教學,使學生學會與人合作的意識,並能與他人互相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比的基本性質,掌握化簡比的方法 。

教學難點:化簡比與求比值的不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同學們,昨天我們剛剛學習了有關比的意義,誰能說說

1、什麼叫比?

2、比與除法和分數有什麼關係?

(生自由發言)我們以前還學過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和除法中的商不變性質,還記得嗎?誰來說一說?

課前準備:

同桌互相說一說:

1.除法中商不變的性質是什麼?你能舉例說明嗎?

2.舉例說明分數的基本性質。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猜測比的基本性質

除法有“商不變性質”,分數也有“分數的基本性質”,根據比與除法和分數的關係,同學們猜想看看,比有沒有基本性質?如果有,這條基本性質的內容是什麼?(學生猜測,並相互補充)

2、驗證猜測:學生以四人小組爲單位,討論研究。

彙報(預設):

① 6÷8=(6×2)÷(8×2)=12÷16

6:8=(6×2)∶(8×2)=12:16

6:8=(6÷2)∶(8÷2)=3:4

6÷8=(6÷2)÷(8÷2)=3÷4

② 0.4:0.5=0.4÷0.5=0.8

0.4×5=2 0.5×5=2.5

2:2.5=2÷2.5=0.8

③ (3/4)÷(5/4)= (3/4)×(4/5)=3/5=0.6

3/4×(2/3)=1/2 4/5×(2/3)=5/6

1/2 :(5/6)=1/2×(5/6)=0.6

……

小組派代表說明驗證過程,其他同學補充說明。

結論: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這叫做比的基本性質。(板書課題)

問:爲什麼0除外?(生自由回答)

這句話中你覺得哪些字比較重要?

相同的數可以是什麼數?

不可以是什麼數?

說一說:比的基本性質與商不變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3、比的性質的應用

① 最簡整數比

師:我們在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利用它化簡分數,約分,通分,其實我們學習比的基本性質也可以用來化簡比,把比化成最簡整數比,知道什麼是最簡整數比嗎?(生自由發言)

結論:最簡整數比就是比的前項和後項都是整數,而且比的前項和後項的公因數是1,這就是最簡整數比。

討論:

怎樣理解“最簡單的整數比”這個概念?

小組裏議一議。

師小結: 必須是一個比;前項、後項必須是整數,不能是分數或小數;前項與後項互質。

② 教學例1:化成最簡整數比

課件出示例題,

寫出這兩面聯合國旗的長和寬的比,並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課件出示例題的兩面旗的圖,

這兩個比有什麼關係呢?仔細觀察,這兩個比的前項,後項是怎麼變化的,存在着怎樣一個變化規律呢?

生獨立解決,小組交流彙報方法。

15∶10

15 : 10=(15÷5):(10÷5)=3:2

想:5是15和10的什麼數?爲什麼要除以5?

180 : 120=(15÷___):(10÷___)=3:2

想:除以什麼呢?

這兩個比的什麼變了,什麼沒有變?

把下面的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0.75:2 1/6 :2/9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看誰的眼睛看得準?(根據比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各題)

2、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應用這個性質可以把一個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1).需要怎樣做才能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2).這樣做到底有什麼根據?

3、歸納化簡比的方法:

(1) 整數比

——比的前後項都除以它們的最大公約數→最簡比。

(2) 小數比

——比的前後項都擴大相同的倍數→整數比→最簡比。

(3) 分數比

——比的前後項都乘它們分母的最小公倍數→整數比→最簡比。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又學習了哪些知識?什麼是比的基本性質?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如何把整數比、分數比、小數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五、課後延伸:

有一個兩位數,十位上的數和個位上的數的比是2:3。十位上的數加上2,就和個位上的數相等。這個兩位數是多少?

板書設計:

比的基本性質

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這叫做比的基本性質。

九年級上冊數學教學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百分數、小數互化的方法,並能正確的互化。

2.在學習互化的過程中使學生認識到這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繫,爲後面學習百分數的計算和應用打下基礎。

3.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分析思維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理解掌握百分數和小數互化的方法。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複習準備

1、課件出示複習題。

張宇跳繩個數是陳聰的1.37倍。

王志祥跳繩個數是陳聰的6/5.

劉星宇跳繩個數是陳聰的137.5%.

思考:這三個人誰跳得最多,怎麼比較?

2.引入新課。

在生產、工作和生活中進行統計和分析時,爲了便於統計和比較,我們常用百分數表示一些數據。除了用百分數表示,還可以用什麼數表示?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百分數和小數的互化以及百分數和分數的互化。

二、活動(二)百分數和小數的互化。

(1)回憶小數化分數的過程。

(2)小數要化成百分數,分母應是多少?怎樣使它的分母變成100呢?

三、活動(三) 百分數化成小數

1、例1:把0.25,1.4,0.123化成百分數。

①小數化百分數分幾步進行?

②學生回答,教師板書:0.25=25/100=25%

③1.4怎樣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數?根據什麼?

④“做一做”:把下面各小數化成百分數。

0.38 1.05 0.055 3

⑤觀察例1的各小數,化成百分數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你所做的練習的各數是不是也發生了同樣的變化?這一變化符合什麼?

⑥現在你能很快地把下列小數化成百分數嗎?(口答)

2.5 0.785 0.16

2、例2:把27%,135%,0.4%化成小數。

學生自己試做,學生總結方法

①說一說百分數化小數的方法。

②觀察百分數化成小數發生了什麼變化?

③把下面各百分數化成小數

15% 80% 3.5%

3、小結。

通過剛纔的分析、歸納,誰能說一說百分數和小數怎樣互化?

四、鞏固與提高

1、p80“做一做”

2、練習十九的第2題

五、作業

練習十九的第1題

課後習題

練習十九的第1題

數學九年級上冊優秀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百分數、小數互化的方法,並能正確的互化。

2、在學習互化的過程中使學生認識到這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繫,爲後面學習百分數的計算和應用打下基礎。

3、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分析思維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理解掌握百分數和小數互化的方法。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複習準備

1、課件出示複習題。

張宇跳繩個數是陳聰的1.37倍。

王志祥跳繩個數是陳聰的6/5.

劉星宇跳繩個數是陳聰的137.5%。

思考:這三個人誰跳得最多,怎麼比較?

2、引入新課。

在生產、工作和生活中進行統計和分析時,爲了便於統計和比較,我們常用百分數表示一些數據。除了用百分數表示,還可以用什麼數表示?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百分數和小數的互化以及百分數和分數的互化。

二、活動(二)百分數和小數的互化。

(1)回憶小數化分數的過程。

(2)小數要化成百分數,分母應是多少?怎樣使它的分母變成100呢?

三、活動(三) 百分數化成小數

1、例1:把0.25,1.4,0.123化成百分數。

①小數化百分數分幾步進行?

②學生回答,教師板書:0.25=25/100=25%

③1.4怎樣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數?根據什麼?

④“做一做”:把下面各小數化成百分數。

0.38 1.05 0.055 3

⑤觀察例1的各小數,化成百分數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你所做的練習的各數是不是也發生了同樣的變化?這一變化符合什麼?

⑥現在你能很快地把下列小數化成百分數嗎?(口答)

2.5 0.785 0.16

2、例2:把27%,135%,0.4%化成小數。

學生自己試做,學生總結方法

①說一說百分數化小數的方法。

②觀察百分數化成小數發生了什麼變化?

③把下面各百分數化成小數

15% 80% 3.5%

3、小結。

通過剛纔的分析、歸納,誰能說一說百分數和小數怎樣互化?

四、鞏固與提高

1、P80“做一做”

2、練習十九的第2題

五、作業

練習十九的第1題

課後習題

練習十九的第1題

新人教九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六

一、複習引入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完成下列各題。

問題1:填空

(1)x2-8x+________=(x-________)2;(2)9x2+12x+________=(3x+________)2;(3)x2+px+________=(x+________)2.

解:根據完全平方公式可得:(1)16 4;(2)4 2;(3)(p2)2 p2.

問題2:目前我們都學過哪些方程?二元怎樣轉化成一元?一元二次方程與一元一次方程有什麼不同?二次如何轉化成一次?怎樣降次?以前學過哪些降次的方法?

二、探索新知

上面我們已經講了x2=9,根據平方根的意義,直接開平方得x=±3,如果x換元爲2t+1,即(2t+1)2=9,能否也用直接開平方的方法求解呢?

(學生分組討論)

老師點評:回答是肯定的,把2t+1變爲上面的x,那麼2t+1=±3

即2t+1=3,2t+1=-3

方程的兩根爲t1=1,t2=-2

例1 解方程:(1)x2+4x+4=1 (2)x2+6x+9=2

分析:(1)x2+4x+4是一個完全平方公式,那麼原方程就轉化爲(x+2)2=1.

(2)由已知,得:(x+3)2=2

直接開平方,得:x+3=±2

即x+3=2,x+3=-2

所以,方程的兩根x1=-3+2,x2=-3-2

解:略。

例2 市政府計劃2年內將人均住房面積由現在的10 m2提高到14.4 m2,求每年人均住房面積增長率。

分析:設每年人均住房面積增長率爲x,一年後人均住房面積就應該是10+10x=10(1+x);二年後人均住房面積就應該是10(1+x)+10(1+x)x=10(1+x)2

解:設每年人均住房面積增長率爲x,

則:10(1+x)2=14.4

(1+x)2=1.44

直接開平方,得1+x=±1.2

即1+x=1.2,1+x=-1.2

所以,方程的兩根是x1=0.2=20%,x2=-2.2

因爲每年人均住房面積的增長率應爲正的,因此,x2=-2.2應捨去。

所以,每年人均住房面積增長率應爲20%.

(學生小結)老師引導提問:解一元二次方程,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什麼?

共同特點:把一個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轉化爲兩個一元一次方程。我們把這種思想稱爲“降次轉化思想”。

三、鞏固練習

教材第6頁 練習。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應掌握:由應用直接開平方法解形如x2=p(p≥0)的方程,那麼x=±p轉化爲應用直接開平方法解形如(mx+n)2=p(p≥0)的方程,那麼mx+n=±p,達到降次轉化之目的。若p<0則方程無解。

五、作業佈置

九年級上冊數學的教案 篇七

旋轉

1、旋轉的三要素:旋轉中心,旋轉方向,旋轉角。

2、旋轉的性質:①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②對應點與旋轉中心所連線段的夾角等於旋轉角,③旋轉前、後的圖形全等。

關鍵:找好對應線段、對應角。

3、中心對稱:把一個圖形繞着某一點旋轉180°,如果它能夠與另一個圖形重合,那麼這兩個圖形關於這個點對稱或中心對稱。

4、中心對稱的性質:①關於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對應點所連線段都經過對稱中心,而且被對稱中心所平分。②關於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

5、中心對稱圖形:把一個圖形繞着某一個點旋轉180°,如果旋轉後的圖形能夠與原來的圖形重合,那麼這個圖形叫做中心對稱圖形。

6、對稱點的座標規律:①關於x軸對稱:橫座標不變,縱座標互爲相反數,②關於y軸對稱:橫座標互爲相反數,縱座標不變,③關於原點對稱:橫座標、縱座標都互爲相反數。

九年級的上冊數學教案 篇八

平均數

第一課時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初步瞭解統計知識是應用廣泛的數學內容 .

2.瞭解平均數的意義,會計算一組數據的平均數 .

3.當一組數據的數值較大時,會用簡算公式計算一組數據的平均數 .

(二)能力訓練點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計算能力 .

(三)德育滲透點

1.培養學生認真、耐心、細緻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 .

2.滲透數學來源於實踐,反地來又作用於實踐的觀點 .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本課的學習,滲透數學公式的簡單美和結構的嚴謹美,展示了寓深奧於淺顯,寓紛繁於嚴謹的辯證統一的數學美 .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教學重點:平均數的概念及其計算 .

2.教學難點:平均數的簡化計算 .

3.教學疑點:平均數簡化公式的應用,a如何選擇 .

4.解決辦法:分清兩個公式,公式②的運用要選擇一個適當的a .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與數據打交道,例如,電視臺每天晚上都要預報第二天當地的最低氣溫與氣溫,商店每天都要結算一下當天的營業額,每個班次的飛機都要統計一下乘客的人數等。這些都涉及數據的計算問題。請同學們思考下面問題。(教師出示幻燈片)

爲了從甲乙兩名學生中選拔一人蔘加射擊比賽,對他們的射擊水平進行了測驗。兩人在相同條件下各射靶10次,命中的環數如下:

甲 7 8 6 8 6 5 9 10 7 4

乙 9 5 7 8 7 6 8 6 7 7

1.怎樣比較兩個人的成績?2.應選哪一個人蔘加射擊比賽?

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思考,並可以分成小組討論解決辦法。

對於這個問題,部分學生可能感到無從下手,部分學生可能想到去比較兩組數據的平均,讓學生動手具體算一下兩組數據的平均數結果它們相等在學生無法解決此問題的情況下,教師說明,這正是本章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寫出課題).這樣做的目的是教師有意創設問題情境、製造懸念,這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引起學生對所學課程的注意,還能誘發學生探求新知識的濃厚興趣。

(二)整體感知

解決類似上述的問題要用到統計學的知識,統計學是一門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數據並據之做出推斷的科學,它以概率論爲基礎,着重研究如何根據樣本的性質去推測總體的性質。在當今的信息時代,統計學的應用非常廣泛,以至於它已滲透到整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本章我們將學習統計學的一些初步知識。

(三)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們首先來學習   平均數。

1.(出示幻燈片)請同學看下面問題:

某班第一小組一次數學測驗的成績如下:

86 91 100 72 93 89 90 85 75 95

這個小組的平均成績是多少?

教師引導學生動筆計算,並找一名學生到黑板板演,講完引例後,引導學生歸納出求平均數方法,這樣做使學生對平均數的計算公式能有深刻的認識 .

2.平均數的概念及計算公式

一般地,如果有n個數 .

那麼 ①

叫做這n個數的平均數, 讀作“x撥” .

這是在國中數學課本中第一次出現帶有省略號的用字母表示的n個數相加的一般寫法 .學生對此可能會感到比較抽象,不太習慣,要向學生強調,採用這種寫法是簡化表示,是爲了使問題的討論具有一般性 .教師應通過對公式的剖析,使學生正確理解公式,並掌握公式中各元素的意義 .

3.平均數計算公式①的應用

例1 一個地區某年1月上旬各天的最低氣溫依次是(單位:℃):

-6,-5,-7,-6,-4,-5,-7,-8,-7

求它們的平均氣溫 .

讓學生動手計算,以鞏固平均數計算公式(一名學生板演)

教師應強調:①解題格式 .②在統計學裏處理的數據包括負數 .③在本章中,如無特殊說明,平均數計算結果保留的位數與原數據相同 .

例2 從一批機器零件毛坯中取出20件,稱得它們的質量如下(單位:千克):

210 208 200 205 202 218 206 214 215 207 195 207 218 192 202 216 185 227 187 215

計算它們的平均質量 .(用投影儀打出)

引導學生兩人一組完成計算,然後一起對答案 .由於數據較大,計算較繁,可能會出現不同的答案 .正好爲下面提出簡化計算公式作好鋪墊 .

教師提出問題:像例2這樣,數據較大,計算較繁,因而容易出錯,有沒有較爲簡便的算法呢?引導學生觀察數據有什麼特點?都接近於哪一個數?啓發學生討論,尋找簡便算法 .

學生回答:數據都在200左右波動,可將各數據同時減去200,轉而計算一組數值較小的新數據的平均數,至此讓學生再一次兩人一組用簡便方法計算例2,並與前面計算的結果相比較是否一樣 .

講完例2後,教師指出幾點:常數a的取法不是惟一的; 讀作“x——撇——撥”;;簡化計算的結果與前面毛算的結果相同 .

通過學生的動手計算,若產生困難或錯誤,教師及時點撥,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更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對公式②的推導更容易接受 .

3.推導公式②

一般地,當一組數據 的各個數值較大時,可將各數據同時減去一個適當的常數a,得到

那麼 ,

因此,

即 ②

爲了加深學生對公式②的認識,再讓學生指出例2的 、、各是什麼?(學生回答)

課堂練習:

教材P148中~P149中1,2,3

(四)總結、擴展

知識小結:1.統計學是一門與數據打交道的學問,應用十分廣泛 .本章將要學習的是統計學的初步知識 .

2.求n個數據的平均數的公式① .

3.平均數的簡化計算公式② .這個公式很重要,要學會運用 .

方法小結:通過本節課我們學到了示一組數據平均數的方法 .當數據比較小時,可用公式①直接計算 .當數據比較大,而且都在某一個數左右波動時,可選用公式②進行計算 .

八、佈置作業

教材P153中1、2、3、4 .

九、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