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七律長征》教案精品多篇

《七律長征》教案精品多篇

《七律長征》教案 篇一

七律  長征

毛澤東

[教學目標 ]

1、理解詩歌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誇張手法的巧用。

2、體會紅軍在長征途中所表現出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重點難點]

1、重點:關鍵字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深情。

2、難點: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極度誇張的手法。

[教學時數]  一教時

[教學過程 ]

一、                        預習

1、給下列劃線字注音

逶迤(wēi  yí )       磅礴(páng   bó  )         岷山(mín )

2、解釋詞語。

逶迤:彎曲綿延的樣子。     磅礴:氣勢雄偉的樣子。

二、導入

這首詩寫於1935年10月,當時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回顧長征一年來紅軍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他滿懷喜悅的戰鬥豪情,以極其輕鬆的筆調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

藉助多媒體播放紅軍長征的錄像,教師介紹長征的歷史事實,並讓學生哲學歌曲《七律  長征》,給學生直觀形象的感受。

三、聽朗讀錄音,或教師範讀

學生朗讀詩歌之後,談談自己最喜歡的其中的一句詩,並說說理由。

四、學習新課

1、學生結合註釋,說說全詩的大意。

討論交流後,明確:

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爲平常。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裏也不過是小小泥丸在滾動。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着高聳入雲的峭壁懸崖,霧氣蒸騰;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着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更加令人喜悅的是踏上千裏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後個個笑逐顏開。

2、賞析。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這兩句是全詩的總綱,寫得極有氣勢。它高度概括了紅軍在毛澤東和黨中央的統率下於整個長征過程中所表示出來的亙古未有的英雄氣概和百折不撓的勇毅精神。“遠征難”三個字總括了紅軍長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難。“遠征”是寫長征行程之遠,時月之長;“難是寫長征犧牲之大,經歷之苦。面對一切艱難困苦,紅軍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閒”,這充分顯示出紅軍戰士鋼鐵般的革命意志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也給全詩定下了輕快豪邁、氣度不凡的基調。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這兩句緊承上句的“萬水千山”,先具體寫山。這樣有意縮小人的視覺比例,正是爲了反襯紅軍,突出表現紅軍敢於藐視並戰勝一切困難的高大形象和精神偉力。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遊戲橋橫鐵索寒。”這兩句寫水,既實寫紅軍長征途中搶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兩次戰鬥,又虛寫紅軍長征途中跋涉的無數道急流險灘。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結尾這兩句寫長征的最後路程,是全詩的高潮。“更喜”兩字,一方面表現了紅軍戰士在極其艱苦條件下的樂觀主義精神,一方面表現了紅軍戰士對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嚮往和自信。這裏的“三軍”,專指“紅軍第一方面軍、二方面軍、四方面軍”。在寫這首詩時,紅軍二、四方面軍正在行軍途中,還未越過岷山。但毛澤東希望並想念他們定能戰勝天險,衝破敵人的圍追堵截,克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完成長征的任務,與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所以,“三軍”一詞,充分表達了毛澤東對紅軍二、四方面軍廣大指戰員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3、探究。

這首詩用藝術手法爲我們具體展示了哪幾幅紅軍長征途中威武雄壯的“徵難圖”?你最欣賞其中的哪一幅圖?說說理由。

明確:這首詩爲我們展示了五幅“徵難圖”:騰越五嶺,疾跨烏蒙朧,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

談自己最欣賞的一幅圖,可以結合具體的詩句,從對典型場景和事例的描述,對共產黨人和紅軍戰士不畏艱險、藐視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感悟等方面來談自己的體會。

五、拓展閱讀

推薦書目:《毛澤東詩歌鑑賞》《毛澤東詩詞探索》《毛澤東和詩》等。學生交流毛澤東描繪長征的詩詞,如《憶秦娥  婁山關》等,做讀書筆記

六、小結

1、中心意思

這首詩是一篇威武雄壯、氣勢磅礴的革命史詩。它生動形象地概括了紅軍長征的光輝戰鬥歷程,熱情洋溢地歌頌了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充分顯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無比頑強的生命力和戰鬥力。

2、寫作特點

具體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誇張手法的巧用。

七、佈置作業

背誦詩歌。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文,背誦詩文。

2、理解詩意,感受紅軍藐視困難的豪邁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重難點】

感受紅軍藐視困難的豪邁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用具】

長征專題學習網站。

【課前準備】

利用電子閱覽室上網瀏覽“長征專題學習網站”。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知詩人、解詩題

導入:

(板書課題)同學們,初見“長征”這個詞,是不是感覺很陌生?因爲這是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的事了。但我們不能忘記,因爲有人說:萬里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空前的偉大壯舉;《七律長征》是詩歌創作史上不朽的作品。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毛澤東,感受他那博大豪邁的胸襟,走近長征,感受那段艱辛而輝煌的歷程。

交流查閱關於紅軍長征和詩人毛澤東的有關資料:

1、通過課前預習,你搜集了哪些關於長征的資料?利用課件(地圖)結合學生彙報讓學生了解紅軍長征經過的路線解詩題。

2、一代偉人毛澤東在這次偉大的征程中,顯示出他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和領導才能。你對毛主席瞭解多少?

過渡:

他是新中國的主要締造者,帶領中國人民革命鬥爭,爲我們開創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不僅是一位政治家、革命家、軍事家,他還是一位傑出的詩人和書法家。在紅軍長征即將勝利結束時,毛主席潑墨揮毫,用精煉的語言以詩的形式寫下了這首詩,呈現了長征這段驚天動地的壯舉,

二、讀詩文,解“七律”

1、自由練讀詩文。

2、指名學生讀詩文,檢查字音。

3、再讀詩文,解“七律”,體會詩的韻律節奏。

三、抓字眼,明詩意

過渡:

這首詩文字精煉,內容豐富。想學好這首詩對我們來說無疑是個挑戰,同學們有信心學好嗎?

1、請同學們再讀這首詩,思考一下,這首詩圍繞哪句話來寫的?

⑴ 理解“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這句詩。

⑵ 體會這句詩在文中起到的作用:總起全文。

指導朗讀(有力度、緩)。

2、過渡: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默讀下面的詩句,思考詩句中哪些詞寫紅軍遇到的困難和艱險?哪些詞寫紅軍戰士不怕困難並克服困難?並試着理解詩句的意思。

⑴ 同桌交流。

⑵ 全班彙報交流:

抓住關鍵詞,相機出示“長征專題學習網站”有關直觀形象的圖文資料幫助學生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

3、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導朗讀。

五、想詩境,悟詩情

1、讀完詩文,哪些詩句描繪的情景在你腦海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是什麼力量支撐紅軍縱橫二萬五千里長徵?你學到紅軍什麼精神?

2、過渡:

紅軍戰士懷着對革命事業無限的忠誠和堅定的信心在腥風血雨中闖出一條生路,譜寫出一曲氣貫長虹的英雄凱歌。你聽,那嘹亮的歌聲催人前進,勝利的旋律使人振奮。播放歌曲《長征》。

3、是呀,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長征是中國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讓我們再一次走進長征,感受長征,再次朗讀課文。

六、佈置作業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瞭解長征了嗎?課後還可以閱讀《同步拓展閱讀》,還可以繼續利用課餘時間利用各種途徑進一步瞭解長征。

【板書設計】

25、七律·長征

毛澤東

紅軍 萬水 金沙 大渡

藐視困難 千山 五嶺 烏蒙 岷山

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 篇三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理解關鍵字詞的含義,學習生字新詞

2. 能力目標:在讀中悟情感,熟悉七言律詩的相關知識。

3.情感目標:體會紅軍戰士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和藐視艱難險阻的樂觀主義

二。教學重難點

1. 理解“騰細浪,走泥丸“等詞語的意思。

2. 感受毛澤東及其工農紅軍大無畏的精神和英雄豪邁的氣概。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 播放電影《長征》的錄象片斷。

2.導語:同學們,剛纔我們觀看的是根據紅軍長征這一史實改編的電影片斷,給你留下影響最深的是什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與長征有關的詩《七律長征》。這首詩是毛澤東在1935年紅軍長征即將結束時寫的一首詩,全詩生動地概述了二萬五千里長徵的艱難歷程,讚頌了工農紅軍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 通過本課和課外資料,展示你收集有關長征的資料。

二。認識新字生詞

1. 默讀,把字音讀準,不認識的字圈出來。

2. 檢查預習生字情況。

課件出示生字詞,指名讀。

wēi  yí      páng  bó    mín  shān     yún   yá

逶   迤      磅    礴     岷    山     雲    崖

三。品讀。

1. 教師範讀,輕聲跟讀,注意詩的節奏。

2. 自由朗讀課文

3.師:這首詩展示了紅軍長征途中征服困難的哪幾幅威武雄壯的畫面?分組討論,合作交流。

(1)騰躍五嶺   (2)疾跨烏蒙   (3)巧渡金沙江

(4)飛奪瀘定橋(5)喜踏岷山雪

請在大屏幕中指出。邊出示畫面邊請學生談想法和體會。

四。 細節探究

師:在詩中你最喜歡哪幾句?談談你的理由。(可讓學生讀出詩句)

1.“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這句在詩中起了什麼作用?(總說,統領全文)

詩中哪幾個詞表現出紅軍英勇無畏?(學生交流)

(1)“不怕”兩字鏗鏘有力,以堅定的語氣表現出紅軍面對長征過程中的千難萬險,全無懼色,頂天立地。

(2)“等閒”則將困難輕輕一瞥,表現出紅軍藐視困難,從容不迫的自豪感。

2.“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作者爲什麼把綿延不斷的五嶺與巍峨高大的烏蒙分別比做”細浪“和”泥丸“

“逶迤“和”磅礴“用誇張的修辭手法,把五嶺山和烏蒙山比喻成“細浪”和“泥丸”更能反襯出紅軍不怕困難,偉大的氣魄。

3“金沙水拍雲崖暖,大度橋橫鐵索寒”

(1)課件出示金沙江畫面,老師簡單講解巧渡金沙江的故事。

(2)課件出示飛奪瀘定橋的片斷,放音樂。

“暖”與“寒”分別用什麼修辭手法?(對比)

你從詩句中體會到了什麼?

“暖”既寫出了5月春暖花開的金沙江風高浪急,暖氣熱騰的實景,又烘托出紅軍戰士渡江脫險的喜悅心情。

“寒”字則烘托出瀘定橋的自然環境的險惡,反襯紅軍戰士艱難險阻的英雄形象。放《飛奪瀘定橋》音樂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1935年10月,紅軍第二,四方面軍正在途中,還沒越過岷山,那作者爲什麼要在詩中把他說成是“三軍過後”?(這是因爲作者堅信紅二,四方面軍能戰勝天險,衝破敵人的圍追堵截,完成長征勝利,充分體現紅軍戰士們殷切希望的無比信任。

師:所以毛澤東說:“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宣傳隊。”(課件出示毛澤東語句)。

五。齊讀詩

1.師:這首詩表現了中國工農紅軍英勇無畏的精神和戰士們的樂觀主義精神,浩蕩的氣勢震山河,現在它被譜上曲子,成爲膾炙人口的歌曲,讓我們一起欣賞《七律長征》。(播放歌曲) 聽了歌曲你有什麼感受?

2.是呀,長征歷盡一年,約二萬五千裏,縱橫十一個省,在毛主席的指揮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上有空襲,下有圍追堵截,(大屏幕出示過雪山草地,長征路線圖)終於在1936年取得了長征勝利。

3.請同學們包含深情的再讀一遍課文。(全體起立)

六。拓展

在學習中我們該怎樣發揚長征精神,說說你的理由。(作者:馮世磊)

律長征教案 篇四

學習目標

1、認知3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理解詩句的意思,能聯繫重點詞語體會詩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詩歌具有的藝術概括性和誇張手法的巧用。

課前準備

通過查找相關資料,初步感知詩歌中較難理解的詞語

長征: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從江西、福建動身,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行程二萬五千餘里。

五嶺: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或稱南嶺),橫亙在江西、湖南、兩廣之間。

逶迤:彎彎曲曲延續不絕的樣子。

烏蒙:雲貴間金沙江南岸的山脈。

走泥丸:《漢書蒯通轉》,“阪上走丸”,從斜坡滾下泥丸,形容跳動之快。

鐵索:大渡河上的瀘定橋,它是用十三根鐵索組成的橋。

岷山:在四川和甘肅邊境,海拔四千米左右。1935年9月紅軍長征經此。

教學過程

誦讀品悟,領略詩境

聽一聽《長征組歌》中的段落,談一談你所瞭解的長征。

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初步滲透相關的詩歌知識

指導朗讀:從節奏、重音、韻腳、感情幾方面考慮。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澎湃/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播放長征歌曲,以唱配誦。以唱帶誦

討論

在現代生活中,俺們如何學習和發揚長征精神,磨鍊意志,培養樂觀向上的情感態度。

律長征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學生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全詩,瞭解全詩大意,並背誦全詩。

2、掌握全詩關鍵字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深情。

3、瞭解紅軍長征的光輝業績和偉大意義,繼承和發揚長征精神。

4、學習本詩高度概括性的藝術和極度誇張的手法。

教學重點、難點:

1、關鍵字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深情。

2、學習紅軍在長征途中所表現的大無畏英雄氣慨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瞭解高度概括性的藝術和極度誇張的手法。

教學方法:以朗讀、討論爲主。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激趣:通過多媒體播放電影《長征》片段及主題曲導入(或投影顯示毛澤東手書的《七律 · 長征》,教師範讀),學生交流課前蒐集到的有關長征的內容。

二、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1、能流利地朗讀全詩,瞭解全詩大意,並背誦全詩。

2、瞭解紅軍長征的光輝業績,學習長征精神。

3、掌握一些關鍵字詞的含義。

4、學習本文高度概括性的藝術和誇張的手法。

三、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1、學生聽錄音朗讀,聽完後,自己大聲自由朗讀全詩:

要求:對照註釋,理解全詩大意,不理解的地方註上標記以便討論提問。

(學生讀完後,提出問題,師生討論解決,然後投影出示全文大意。)

2、學生再次大聲朗讀全詩,思考:

這首詩爲我們具體展示了哪幾幅紅軍長征途中威武雄壯的“徵難圖”?

實際上,紅軍長征中遇到了無數艱難險阻,從中可見紅軍的什麼精神?

作者用了什麼藝術手法來展示長征艱難?

3、學生討論解決這一問題,教師總結歸納:

這首詩爲我們展示了五幅“徵難圖”:騰越五嶺、疾跨烏蒙、巧渡金沙江、

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

紅軍長征遇到了無數艱難險阻,都被紅軍一一克服,可見紅軍不畏艱險、藐視一切困難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