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中班科學教案【精品多篇】

中班科學教案【精品多篇】

中班科學教案 篇一

【活動目標】

1、萌發對蛞蝓的興趣,進而發展爲對動物的興趣。

2、瞭解蛞蝓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知道蛞蝓是害蟲。

3、能對類似動物進行比較分析。

【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蛞蝓,激發對動物的興趣。

難點:能區別蛞蝓和蝸牛的異同點。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瞭解蝸牛的特徵及生活習性。收集關於蛞蝓的資料。

物質準備:組織幼兒捕捉蛞蝓和蝸牛,每組一個盛有蛞蝓和蝸牛的盒子。

【活動過程】

一、觀察蛞蝓的外型特徵。

1、出示盒中的蛞蝓。

先讓幼兒討論再告知正確的名稱――蛞蝓。

2、引導幼兒觀察比較蛞蝓和蝸牛的異同點。

小結:蛞蝓身體圓而長,沒有殼,頭上有兩對觸角,一對長,一對短,沒有腳,而是在接觸地面的腹部生成一種能動的肉足,也叫腹足兩隻小眼睛長在長觸角上。

二、知道蛞蝓的生活習性。

1、在什麼天氣、什麼地方容易找到蛞蝓?

2、爲什麼也叫它鼻涕蟲?身上的粘液有什麼作用?

3、蛞蝓喜歡吃什麼?

4、蛞蝓生活在哪裏?怎麼過冬天、夏天的?

小結:蛞蝓的身體會分泌粘液,它爬過後粘液留在地上就會留下一條白線,所以也叫鼻涕蟲,它生活在陰溝等陰暗潮溼的地方,夜晚出來活動。喜歡吃蔬菜、果樹等農作物。

三、認識蛞蝓對人類的危害。

蛞蝓在夜間爬出來活動,被它爬過的食物變髒,衣服變脆,專門破壞農作物,是害蟲,爲了防止蛞蝓破壞植物,可在菜園和果圓周圍撒些石灰,它們就進不來了。

四、鼓勵幼兒提出有關蛞蝓的問題,大家討論。

活動延伸:在自然條件下觀察蛞蝓。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

蛞蝓一般生活在潮溼陰暗的地方,雖然常見到,但幼兒因怕髒而很少去仔細觀察。通過本次活動,旨在培養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讓幼兒明白不管是益蟲還是害蟲,我們都應瞭解它,從而激發幼兒對動物的關注之情。此活動首先通過實物及幼兒自己的發現讓幼兒產生觀察、探索的興趣,並在幼兒產生好奇的時候對蛞蝓和蝸牛進行比較,找出它們的異同點,使幼兒很快地瞭解到蛞蝓的特性。活動中還讓幼兒瞭解蛞蝓對人類造成的危害,因此這一部分要深入探討,並可插入一些關於生態平衡的知識。

二、效果分析

幼兒的求知慾越來越強,對於不認識的的動物等特別好奇,因而在實物的幫助下幼兒提問較多,但因爲幼兒很少去仔細觀察,很多幼兒雖見到但不知道它的名稱。由於幼兒對蛞蝓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師有意識的引導下幼兒能逐步地解開蛞蝓之迷。現在幼兒的環境意識越來越濃了,當知道蛞蝓是害蟲時,就表示要消滅它,老師藉此機會向幼兒介紹了有關自然界生態平衡的粗淺知識。幼兒對此興趣較濃。

中班科學教案 篇二

活動準備

綠色葉子的花莖人手一根(花莖上有蘿蔔標記、並有數字)。

教師示範用大花莖一根(也有蘿蔔標記和數字)

小兔標記人手一個,刀一把,切菜板一塊,音樂《漫天梨花》。

活動目標

樂於探索,能大膽表述,在活動中感受蘿蔔的有趣,產生愛蘿蔔、喜歡吃蘿蔔的情感。

瞭解蘿蔔的特徵與用途,並能進一步探索蘿蔔的外部特徵與內在顏色之間的關係。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T: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許多禮物,你們認識嗎?

你可以去看一看,摸一摸,然後和小夥伴說一說你看到的蘿蔔是什麼顏色,什麼樣子的?

幼兒分散(請小朋友選個自己最喜歡的蘿蔔回位)

二、表述蘿蔔特徵

幼兒集中交流:誰願意向大家介紹一下你喜歡的蘿蔔是什麼蘿蔔?什麼顏色?什麼樣子的?

三、切開來、看一看

1、小朋友,請你猜一猜,如果把你手裏的蘿蔔切開來,裏面的肉會是什麼顏色的呢?(幼兒猜)。

2、老師前面有一些簍子,上面有各種顏色的標記,請你猜一猜,然後把你手中的蘿蔔放進相應標記的簍子裏。(幫助幼兒分類)把各種顏色分到小盒子裏。

3、“你猜得對不對呢?切出來就知道了。”(教師先後切白蘿蔔、紅蘿蔔、胡蘿蔔、青蘿蔔(長的)、青蘿蔔(圓的)、“同樣都是青蘿蔔,爲什麼切出來的顏色會不一樣呢?小朋友,仔細看一看,什麼樣的青蘿蔔切出來是綠色的?什麼樣的青蘿蔔切出來是紅色的呢?”(幼兒觀察)

4、引導幼兒比較發現其中的祕密,重新擺放。

原來長長的青蘿蔔切出來是綠的,圓圓的青蘿蔔切開來是紅色的。

小朋友,你猜對了嗎?如果剛纔擺放錯的話,現在你再來重新擺一擺吧!

四、蘿蔔的用途、做法

“今天我們發現了蘿蔔的許多祕密,那你知道蘿蔔有什麼用?”(吃),可以怎麼做呢?你吃過或者看過蘿蔔做的食品呢?(幼兒回答)

五、製作蘿蔔插花

1、“蘿蔔不但可以作成美味的佳餚,而且到了雕刻大師的手中,它還能變成漂亮的藝術品呢?一起來欣賞一下吧!PPT

2、“這些蘿蔔雕刻作品漂亮嗎?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來做個小小藝術家呢?我們今天來玩個蘿蔔插花遊戲吧!

3、教師出示範例——這是個漂亮的蘿蔔插花,花莖上有蘿蔔標記和數字,小朋友要看清楚是什麼蘿蔔,插幾片?然後插在長長的花莖這邊,插好後,你還可以給花莖擺個造型,使它變得更漂亮。最後,你可以把你的作品插到旁邊的花盆裏。

4、幼兒開始操作,教師提醒有看清楚標記和數字。(放音樂)

5、小結:小朋友,你們看,這些蘿蔔插花怎麼樣?呀!我們小朋友真了不起,每個小朋友都變成了小小藝術家,好,一起表揚一下自己。

六、活動延伸

把我們插花作品帶到教室去裝扮一下我們的教室,讓我們的教室變得更漂亮,好嗎?幼兒教育網()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三

一、活動目標

1、知道蛙的種類有很多,樂於瞭解不同蛙類之間的區別。

2、能用較完整的語言描述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3、瞭解蝌蚪變青蛙的成長過程及其不同成長階段的外形特徵。

二、活動重點

瞭解蝌蚪變青蛙的成長過程及其不同成長階段的外形特徵。

三、活動難點

能用較完整的語言描述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四、活動準備

教學課件PPT,蝌蚪變青蛙成長視頻,小蝌蚪變青蛙舞蹈音樂。

五、活動過程

(一)圖片對比,瞭解蝌蚪與青蛙外形特徵的的不同。

1、指導語:今天,咱們班來了位小客人,瞧!(投影小蝌蚪)小客人是誰啊?幼兒表述蝌蚪外形特徵。師小結:黑黑的身體,大大的腦袋、細細的尾巴。

2、引導幼兒對比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徵不同。幼兒表述蝌蚪與青蛙外形特徵的不同點。師小結:蝌蚪和青蛙的顏色、外形都不一樣,蝌蚪是黑色的,青蛙是綠色的。蝌蚪有尾巴,沒有腿,但是青蛙沒有尾巴,有四條腿。

(二)觀察圖片,初步瞭解蝌蚪成長不同階段的外形特點。過渡語:哎,真奇怪,蝌蚪和青蛙長的一點都不像,那蝌蚪是怎麼變成青蛙的啊?你們見過其他樣子的蝌蚪嗎?出示不同階段蝌蚪照片,請幼兒觀察並口述不同點。師幼小結蝌蚪成長不同階段的外形特點。

(三)觀看視頻,瞭解蝌蚪變青蛙的成長過程。

1、幼兒根據對蝌蚪成長變化的猜想自主排序。操作規則:那小蝌蚪是怎樣一步一步變成青蛙的吶?請你們二個人一組,從紅色的圓點開始,根據自己的猜想往後擺一擺。幼兒表述蝌蚪成長變化的猜想。

2、瞭解蝌蚪變青蛙的成長過程。指導語:你們有這麼多想法,那小蝌蚪到底是怎樣一步一步變成大青蛙的,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播放《蝌蚪變青蛙》視頻。

3、調整排序,加深對蝌蚪變青蛙成長過程的認識。指導語:你們剛纔看到小蝌蚪是怎樣一步一步變成青蛙的?幼兒自主修改並表述蝌蚪成長變化的過程。師幼小結:首先它是一個小小卵,然後它長出了小小的尾巴變成小蝌蚪,小蝌蚪先長出了後腿,接着又長出了前腿,慢慢尾巴消失了,就變成了大青蛙。

(四)舞蹈表演,鞏固蝌蚪變青蛙的成長過程。指導語:原來小蝌蚪就是這樣變成大青蛙的,咱們也來表演一下《小蝌蚪變青蛙》!引導幼兒表演蝌蚪不同成長階段的外形特徵。

(五)分享交流,初步瞭解不同蛙類的區別。提問:小青娃們,你們還認識其他的蛙類朋友嗎?師小結:其實世界上蛙的種類有很多,有生長在樹上的樹蛙,有因爲叫聲像牛而得名的牛蛙,還有生長在沙漠中的沙漠雨蛙,雖然它們的名字不一樣,長得也不一樣,但是它們都是由卵寶寶變成小蝌蚪,然後一步一步變成蛙類的。

(六)課後蒐集資料,自然結束活動。指導語:那世界上還有哪些蛙類吶?就由你們自己去搜集資料,明天帶到幼兒園來跟小朋友們一起分享交流。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四

活動名稱:

1、激發幼兒對數的活動的興趣。

2、發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的正確性和靈活性。

3、引導幼兒學習7的形成,能手口一致地點數7個物體,理解7的實際意義,認讀數字7。

活動準備:

1、活動前通過交談讓幼兒知道“買6贈1”的含義。

2、準備有關7的形成的圖片,玩具,如:小河裏有6只小魚,又游來了一隻小魚等。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觀察玩具及圖片,通過討論初步學習6添上1是7。

二、幼兒在一起玩一玩自己選的玩具,並相互數一數,說一說6個上1個7個,瞭解7的形成。

三、藉助其他東西進一步學習7的形成,理解7的實際意義,認讀數字7(7像鐮刀) 。

四、引導幼兒利用學具在桌子上擺一擺,數一數,說一說,加深理解7的形成和實際意義。

中班科學教案 篇五

活動目標:

1.瞭解多種多樣的鳥,發展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初步具有愛鳥的情感。

3.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活動準備:

1.師生共同收集各種鳥的標本、圖片、碟片、圖書

2.師幼共同佈置活動室環境

活動過程:

(一)以參觀的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1. 這幾天,我們和小鳥交了朋友,老師和小朋友還收集了許多小鳥的圖書、圖片、標本、碟片,現在請小朋友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去看一看、講一講,你認識的小鳥叫什麼?長得什麼樣子的?(幼兒自由結伴觀察講述)

2.請小朋友坐下來,把你看見的小鳥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3.誰來告訴大家,你看見的是什麼鳥?是什麼樣子的。

(二)瞭解鳥的異同點

1.小朋友認識的小鳥真多,這些小鳥長得都一樣嗎?不一樣在哪裏呢?我們再仔細去看看、找找,把你的發現告訴老師和小朋友。(幼兒自由結伴觀察講述)

提問:你發現小鳥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好嗎?(請個別幼兒回答)

2.小朋友看得真仔細,發現了小鳥有這麼多不同的地方,那麼你有沒有發現小鳥在什麼地方是相同的呢?(相互交流後,再個別回答)

(三)瞭解小鳥的本領

1.小朋友看得真仔細,發現小鳥有這麼多相同的地方,小鳥真可愛。那麼小鳥有些什麼本領呢?請小朋友先想一想,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請個別幼兒回答)

2.一起學學做做動作

3.小鳥除了這些本領以外,還有很多的本領,現在就讓小鳥表演給我們看(幼兒看碟片)

(四)知道鳥是人類的朋友,要保護鳥類

小鳥有這麼多的本領,那麼你們喜歡小鳥嗎?爲什麼?你會怎麼做呢?

(五)結束

今天我們和很多的小鳥做了朋友,還有很多的小鳥也想和我們交朋友呢,等會兒我們再一起來看XX小朋友帶來的碟片,看看還有哪些我們不認識的小鳥。

小百科:鳥,又稱作鳥兒。定義:體表被覆羽毛的卵生脊椎動物,鳥的主要特徵是:身體呈流線型(紡錘型或梭形),大多數飛翔生活。

中班科學教案 篇六

設計意圖:

轉動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如風車的轉動、陀螺的轉動等。這些轉動現象蘊含着許多科學奧祕,能夠深探地吸引幼兒,讓幼兒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探索慾望。“神奇的扇子”是我們中班主題活動“轉動的世界”中的一個科學活動,幼兒通過轉動扇子,讓原本分別在扇子兩面的圖案看起來好像在一個面上,探究的是視覺暫留現象。視覺暫留現象是指物體在快速運動時,當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時,人眼仍能繼續保留影像0.1~0.4秒左右。視覺暫留現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運用,有很好的教育價值。中班幼兒雖然有了一定的問題意識,會努力尋找問題的答案,但由於認識水平有限,只能發現事物的一些表面現象,難以理解事物的複雜關係。因此,在活動中。我們並不出現“視覺暫留”的概念,也不追問爲什麼,而是讓幼兒在任務驅動下通過操作,探究、發現視覺暫留現象,並對這個現象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我們預設的活動目標是:初步感知視覺暫留現象,探索扇子轉動時扇子兩面不同位置的圖案與所形成的有趣畫面之間的關係。爲達成這個目標,活動設置了三大環節。首先,運用任務前置的方式,讓幼兒轉動扇子,探究、發現視覺暫留這一有趣的現象;接着,讓幼兒每人選擇圖案裝飾一把扇子,繼續體驗由視覺暫留現象帶來的有趣的畫面變化,並發現同樣的圖案放在扇面的不同位置,轉動時看到的畫面也不同,進而幫助幼兒梳理圖案組合的合理性及其位置安排,提升幼兒的原有認知。最後,佈置具有挑戰性的遊戲任務,讓幼兒在扇子上增加圖案,並觀察扇子轉動時發生的變化,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究的願望和興趣。

目標:

1、初步感知視覺暫留現象,探索扇子轉動時扇子兩面不同位置的圖案與所形成的有趣畫面之間的關係。

2、喜歡操作,並用語言大膽表達對圖案變化的發現與感受。

準備:

一面爲鳥籠圖案,一面爲小鳥圖案的扇子人手一把,沒有圖案的扇子人手一把;各類相關圖片(魚缸、魚;鳥籠、鳥;刺蝟、蘋果;青蛙、荷葉;鮮花、蝴蝶等)若干;固體膠人手一份。

過程:

一、探究、發現視覺暫留現象

l.出示扇子,引出話題。

師(出示扇子):我這裏有一把扇子,兩面有不同的圖案,我們來看看是什麼。

師:扇子的一面畫着鳥籠,另一面畫着小鳥,小鳥不在鳥籠裏。

師:現在我想看到小鳥飛進籠子裏,讓兩幅畫看起來像一幅畫,你有什麼好辦法嗎?(幼兒自主表達。)

幼:轉轉就可以了。

師:是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幼:我在“蘋果樂園”玩過。

師:你還能記得以前玩過的東西,給你點個贊!

幼:我從爸爸給我買的書上看到,轉一轉就可以了。

師:書上能找到答案,真厲害。還可以有什麼好辦法?

幼:把一面上的圖撕下來,貼到另一面上。

師:如果不能撕,你有其他好方法嗎?

幼:扇一扇也可以。

算:哦,你是這麼想的。等一會兒你可以試一試,看看用扇一扇的辦法能不能讓小鳥飛進籠子裏。

幼:螞咪螞咪哄。

師:你想到了用唸咒語的方法,是從故事裏聽到的吧?

師(小結):你們想了這麼多方法,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呢?接下來,就請你們去玩一玩。看一看。請你們每人拿一把扇子,試一試讓小鳥飛進鳥籠裏。

2、幼兒自由嘗試,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操作方法與結果。

3、交流、分享,梳理經驗。

師:你用了什麼辦法?看到了什麼?

幼:我拿扇子扇一扇,沒看到小鳥飛進鳥籠裏。

師:那你試過別的方法了嗎?

幼:我看到小鳥飛進鳥籠裏去了。

師:你用了什麼方法?

幼:我是轉轉轉的,扇子轉起來,小鳥就飛進鳥籠裏去了。

師:你來試試看,其他小朋友仔細看。(一幼兒演示。)

師:大家看到了嗎?小鳥有沒有飛進鳥籠裏?

師:誰是跟他一樣轉的?你的小鳥也飛進籠子裏了嗎?

師:哦,XX,XX小朋友轉的時侯,小鳥沒有飛進籠子裏,請你再轉一次看看。(請沒有探索成功的幼兒再次嘗試。)

師:XX小朋友的小鳥這次還是沒有飛進籠子裏。可能是什麼原因呢,請大家幫幫忙。

幼:他轉得太慢了,要轉得快—點。

師:好,那我們請XX轉得快一點試試看。(該幼兒再次嘗試。)

師:轉得快一點,小鳥果真飛進籠子裏了。讓我們給XX鼓鼓掌。

師(小結):原來快速轉動就可以讓分別在扇子兩面的圖案看起來好像在—起了。真有趣!

4、比較圖案位置,再次感受視覺暫留現象。

(教師把三隻小鳥貼在扇子的一面。位置對應於另一面的鳥籠圖案的上方、中間、下方,然後轉動扇子。)

師:你們看到了什麼?小鳥在什麼地方?現在我轉動扇子,你們看看小鳥是不是都飛進鳥籠裏了?

幼:一隻飛進籠子裏了,有兩隻沒有飛進籠子裏。

師:哪兩隻沒有飛進籠子裏呢?它們分別在籠子的哪裏?我現在再試一次,你們仔細看看。

師:你看見小鳥在哪裏?

師:哦,一隻飛進了籠子裏,一隻在籠子的上面,一隻在籠子的下面。

師(小結):小鳥在不同的位置,當扇子轉起來時,它們各自在鳥籠的位置也不同,有的在籠子裏面,有的在籠子上面,也有的在籠子下面,但它們都和籠子在同一面上。真神奇!

二、嘗試裝飾不同畫面的扇子,探索不同扇面的圖案組合在扇幹轉動時形成的有趣變化

1、明確任務。

師(出示蜜蜂、花、蝴蝶,大樹、小草、刺猾等圖片):你看到了什麼?

師:如果讓你來做小小魔術師,設計、裝飾一把神奇的扇子,你想怎麼做?如果規定選兩張圖片,你會選哪兩張?你想在扇子轉起來時看到怎樣有趣的畫面?(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幼:我想選女孩和蝴蝶結。扇子轉起來時,女孩可能會戴上蝴蝶結。

師:這個想法真好,待會兒可以試一試。

幼:我想讓小魚游到帽子裏。

師:這個想法很有趣。

幼:我想選刺蝟和蜜蜂。

師:那你想一想扇子轉起來時,有可能會看到怎樣有趣的研。

幼:我想選男孩和眼鏡。

師:哦,本來男孩沒有眼鏡,結果扇子一轉,男孩就戴上眼鏡了。真神奇!

師:特會兒去試試。先想一想:怎麼樣才能阽出這樣的效果呢?

師:每組桌上都有圖片,請你選擇你喜歡的兩張,裝飾一把神奇的扇子。然後轉一轉,看一看會不會出現你想要的畫面。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充分感受扇子轉動後產生的神奇效果。

3、分享操作過程和發現,提升經驗。

(幼兒將貼好圖案的扇子展示在架子上。)

師:你用了什麼圖案?扇子轉起來時看到了什麼?

幼:我用了小花和蝴蝶,扇子轉起來時,我看到蝴蝶飛到花的中間了。(該幼兒演示。)

師:你剛纔也是這麼想的嗎?實現自己的想法了。真棒!

幼:我也用了小花和蝴蝶,扇子轉起來時,蝴蝶飛到花的上面了。

師:哦,他們兩個人都是用了小花和蝴蝶,爲什麼扇子轉起來時,看到的圖案不一樣呢?請你們仔細看看,他們兩個人貼的小花和蝴蝶位置有什麼不一樣?(展示兩把扇子正面背面的圖案。)

幼:一個蝴蝶在上面,一個蝴蝶在下面一點。

師:兩張一樣的圖由於貼在扇面上的位置不同,轉起來時看到的畫面也會不同,但它們都在—個畫面上了,是嗎?

幼:我選了桌子和蝴蝶結,扇子轉起來時,蝴蝶結跟桌子在一個畫面上,這樣桌子就更漂亮了。

妨:我用了刺蝟和蜜蜂,它們是好朋友。扇子轉起來時,蜜蜂在刺蝟上面飛。

幼:我想讓項鍊戴到女孩脖子上。可是扇子轉起來時,項鍊到頭上去了。

師:哦,這可怎麼辦呀?誰有好辦法?

幼:可以把項鍊移下來一點。

師:哦,請做的人用小朋友想的辦法再試試看。(幼兒恪正並再次轉動。)成功了沒有?(成功了。)

師:還有誰也遇到困難,想做而沒有做成功的?

妨:我想讓蜜蜂和蜜蜂在一起飛,結果兩隻蜜蜂疊在一起了。

師:這也是—個問題。誰有好辦法?

幼:把一隻蜜蜂往上或莊下移—點。

師(小結):你們做的扇子轉起來時,兩個圖案好像都在一個面上了。真棒!如果有的扇子轉起來出現的畫面跟你們原來設想的不一樣,可以改一改。

師:有哪些小朋友做的扇子轉起來時畫面和自己想的不樣?現在,請你們再去想辦法調整一下。仔細想一想:圖案的位置怎麼調整,是向上、向下移動,還是向左、向右移動?

4、幼兒調整自己扇子上圖案的位置,再次探索不同扇面的圖案組合在扇子轉動時形成的有趣變化。

師(小結):不同的圖案組合在一起,產生了很多有趣的畫面;同樣的圖案,放在扇面上的位置不同,轉動時看到的畫面也不同。

三、延伸活動:組合更多圖案,進一步探索視覺暫留現象的神奇和有趣

師:我這裏還有許多圖案,待會兒我把它們放到科學區,請你們有空再去做神奇的扇子,可以貼3個4個甚至更多圖案,然後轉一轉,看看會出現什麼有趣的現象。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七

活動設計背景

尊重,呵護幼兒與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着力培養幼兒學習科學的興趣,幫助幼兒養成凡事多問一個爲什麼,多動手,多實驗,多交流的良好行爲習慣以及尊重事實,尊重他人,樂於合作的良好品質。

活動目標

1、瞭解小手的作用及重要性,懂得愛護自己的小手。

2、讓幼兒對實驗感興趣,進而逐漸培養幼兒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3、通過了解自己的小手,萌發幼兒好奇,好問,樂於嘗試等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讓幼兒自己通過實驗多角度感知手的重要性。

難點: 沒有小手的幫助不方便。

活動準備

1、蘋果一個

2、皮球一個

3、椅子一把

4 、《幫我學科學》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吸引幼兒注意。

教師提出問題:請小朋友把小手舉起來,說說小手能做什麼?鼓勵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

二、基本環節:

1、教師出示蘋果放在桌子上,提出問題:小朋友把手背後,不用手,能吃到桌子上的蘋果嗎?(能或者不能)

2、教師針對有的幼兒說能,有的幼兒說不能,進一步引導:“你怎麼知道能?”“你怎麼知道不能?”

3、教師分別請幾名猜想不同的幼兒在所有小朋友面前做實驗,觀察結果。

4、初步結論:教師引導幼兒說出體驗,沒有小手的幫助不方便。

5、擴展實驗。鼓勵幼兒嘗試不用小手拍皮球,畫畫,搬椅子,穿鞋等。然後說說不用小手做這些事情方不方便?

6、教師小結:引導幼兒說出手的重要性。

三、教師請幼兒翻到教材第一頁 ,說一說要怎樣愛護小手?(常剪指甲。不咬小手。天冷給小手戴上手套。那鋒利的東西要注意安全。)

四、結束。教師:“小朋友都知道怎樣愛護小手了,小手很高興,小朋友來親親自己的小手,讓我們給自己鼓鼓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