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三年級上冊科學的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三年級上冊科學的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三年級上冊科學的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能夠從“玩”中提出問題。

(2)會提問題。

2.知識與技能:

找出與科學家發明創造的相似之處,認識科學是什麼。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樹立起我們也能做科學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學家。

二.教學準備

學生自備:自帶各種玩具。

三.教學過程:

(一)導課:

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偉大的科學家、發明家愛迪生。

(二)自主學習:

1.講科學家的故事:

(1)同學們相互講;

(2)學生閱讀P5的愛迪生髮明電燈的故事;

(3)老師講青黴素的發現和濾毒罐的發明故事。

2.將愛迪生髮明電燈的過程與我們吹泡泡的遊戲比較,有什麼相似的地方?把它記在書後的活動記錄上。

(1)學生比較並記錄;

(2)學生相互交流;

3.玩自己帶來的玩具。

(1)玩一玩從自己家裏帶來的玩具,能提出什麼問題呢?

(2)學生分組研究;

(3)彙報交流;

(4)得出結論。科學就是這樣的。原來科學離我們這麼近。我們也能做科學家。

4.看P6上的一幅圖,說一說科學是什麼?

(1)學生觀察研究;

(2)師生講座後得出:

自然界→提出問題→觀察測量查問資料→思考→得出結論。

5.觀察我們周圍的事物,每個小科學家提出10個科學的問題,記在書後P74頁的。表格裏。提出後最好能夠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

附板書:

2.做一位小科學家

自然界→提出問題→觀察測量查問資料→思考→得出結論

第二單元2.2尋找有生命的物體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去觀察我們周圍的世界。

(2)能夠運用文字、圖表等記錄觀察、調查的結果。

(3)能夠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動的方法與結果。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大自然中有種類繁多的有生命的物體,認識常見的動物和植物。(2)知道生物體的基本特徵和要求。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到對有生命物體進行探索的興趣。

(2)意識到生命是多種多樣的。

(3)意識到生命是寶貴的,要珍愛生命。

[教學準備]

尋找一個合適的地點,準備調查用的工具材料等。

[教學重點、難點]

讓學生獲得關於生物的親身感受是本課重點。討論這些物體爲什麼是有生命的是本課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尋找有生命的物體。

1、談話:今天老師想和同學們一起去校園裏尋找有生命的物體。

2、室外活動:尋找有生命的物體。

(注)放手讓自己去尋找,不要有引導,讓學生憑自己已有經驗去感知“有生命”。

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去觀察我周圍的世界,認識常見的動物和植物,體會到對有生命的物體進行探索的興趣。

二、記錄有生命的物體。

1、談話:在剛纔的活動中,你尋找到有生命的物體了嗎?

2、小組討論,交流。

國小三年級上冊科學的教案 篇二

一、教材分析:

本課順應學生的天性,從學生身邊常見的動植物入手,通過與常見動植物“面對面”地接觸,開始正式地進行科學研究,使學生豐富有關動植物的知識,認識動植物的不同與相同,感受動植物世界的紛繁多樣,培養學生熱愛動植物、熱愛大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情感,激起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

二、學情分析:

關於生命世界,兒童充滿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喜歡與動植物交朋友,喜歡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對有趣的動物、奇特的植物充滿了好奇。學習本課時,就要儘可能地讓學生蒐集資料,把自己喜愛的小動物、經常食用的蔬菜或常見的花帶到學校裏研究。本課的學習,重要的是讓學生熱愛動植物、熱愛大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三、教學目的:

1、能力目標:能用各種感官感知動物與植物的外部特徵,並用語言或圖畫等方描述所觀察的動植物的形態特徵。

2、情感目標:在對動植物的觀察活動中,體驗合作的愉快,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3、知識目標:知道生活中常見動物、植物的'名稱,初步學用不同標準對動植物進行分類。

四、重點、難點:

1、能用各種感官感知動物與植物的外部特徵,並用語言或圖畫等方描述所觀察的動植物的形態特徵。

2、知道生活中常見動物、植物的名稱,初步學用不同標準對動植物進行分類。

五、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一些常見動植物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學生準備:自己喜愛小動物、經常食用的蔬菜或常見的花。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教師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動物嗎?課前通過觀察動物,你們有什麼發現?(學生踊躍發言,有的說出小貓的外形特點,有的介紹電視上《動物世界》中獅子的食性,有的發現麻雀既能在天上飛,又能在樹枝上站着,還能在地上跳着走,但對麻雀有幾個腳趾說不清楚)。

2、教師小結:大家說得都很好,但課前觀察還不夠仔細,大家想不想直接與周圍常見動物面對面,研究動物的祕密?這一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我們周圍的動植物》(板書課題)

(二)進行探究活動

一:我們周圍有哪些動植物?它們各有什麼特點?

1、觀察動物

(1)教師談話:作爲一名小科學家,我們觀察動物時應注意什麼?

(2)學生討論並進行觀察學生帶的動物(此處板書我們周圍的動物)

(3)教師談話: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真了不起,想不想知道更多的動物?下面讓我們交流課前蒐集的動物圖片、文字資料以及觀察記錄吧!(課件出示)

(4)繼續交流:通過看這些資料你們瞭解了什麼?學生回答。

(5)教師小結:同學們,通過觀察我們總結了很多研究動物的好方法。如看看外形、摸摸皮毛、量量長短高矮、喂喂食物等。觀察動物要按一定順序觀察,要注意安全,要多做比較。因爲我們周圍常見的動物是豐富多彩,多種多樣的。

2、觀察植物

(1)教師談話: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我們帶來的植物,而觀察植物我們又需要注意什麼?(板書:我們周圍的植物)

(2)學生討論進行觀察並做好記錄

(3)交流發現

(4)教師談話:同學們發現的可真不少!下面讓我們再來交流課前蒐集的資料!

(5)繼續交流:通過看這些資料你們瞭解了什麼?學生回答。

(6)教師小結:同學們,通過觀察我們知道了很多研究植物的好方法。如看看外形和高度、摸摸樹皮的粗糙程度和葉片的絨毛細刺、聞聞花的氣味、嚐嚐果實的味道等。但記住不要傷害這些植物,也要注意自己的安全。[設計意圖:此環節我採用動植物分開觀察,分開研究,這樣便於學生理解,使課堂條理清晰。]

活動二、提出我們感興趣的問題n1、教師談話:每個動植物的身上都有許多祕密,比如壁虎爲什麼能在牆上爬?螞蟻是怎樣認路的?一棵大樹的根究竟有多長?你想知道有關動植物的哪些祕密呢?看誰能從不同角度提出來,並進行大膽猜想。

2、學生提問:

3、學生猜想: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進行大膽猜想。如一生答:我想可能是因爲壁虎的腳上有一條深溝,那是它的吸盤,能吸住牆,所以能在牆上爬。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選擇部分問題進行猜想,不要面面俱到,教師要允許學生提反對意見,鼓勵學生在爭論中探求真知。

4、教師小結:有位科學家曾經指出: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我們平時要多觀察多研究動物,多提有價值的問題。現在能解決更好,現在解決不了,可以放到課下甚至將來解決。[設計意圖:本環節是在上一環節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對上一環節研究的延伸,能夠培養學生的提出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深入研究

1、教師談話:要想對動植物進行深入地認識,就要與動植物交朋友,進行長期細緻地觀察與研究。下面誰能說說動植物和人類有怎樣的關係?

2、學生髮言:學生可能會說,動植物是人類的朋友,動物給人類提供了肉、蛋、奶、毛皮等,植物給人類提供糧食等。

3、教師出示課件:出示人類保護動物和傷害動植物的畫面,讓學生談看法。

4、小組討論:你是怎樣保護動植物的?遇到動植物受到傷害,你怎麼辦?我們應怎樣保護動植物?教師鼓勵學生從多個方面進行回答,如不傷害小動物、不亂捕動物、不掏鳥蛋、看到受傷的小動物要給它治傷,並放歸大自然等。

5、彙報交流: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彙報保護動物方面的設想及做法。如有的學生畫動物宣傳畫,呼喚人類保護動物,有的學生寫保護動物決心書,寫出了自己的誓言,有的學生製作保護動物知識卡片等,教師指4—5生上臺展示,師生共同評價。

6、教師小結:大家交流的很成功,我發現大家特別關愛動植物的生命、關心動植物的生活環境,關注與保護動植物有關的社會問題,希望大家從自我做起,做一個動植物夥伴的宣傳者和保護者。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板書保護環境人人有責[設計意圖:本環節首先讓學生自己談論動植物對人類作出的貢獻,讓學生明白我們應該愛護動植物;再通過討論對動植物的保護來達到學本課的目的,從而培養學生愛護動植物、愛護大自然的情感。]

(四)課外拓展

這節課,我們研究動植物的興趣很濃,提出了很多有趣的問題,並與動植物交上了朋友,課下你們可以種植一株植物或飼養自己喜愛的小動物,長期觀察研究,它們在四季中的變化,記錄它們的生長情況。[設計意圖:把本課的學習延伸到課下,讓學生的研究興趣延續下去。]

國小三年級上冊科學的教案 篇三

教學目的:

1、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質。

2、通過觀察砂糖、高錳酸鉀等物品在水中的溶解過程,知道什麼叫“溶解現象”。

3、養成實驗中仔細、耐心觀察的習慣。

教學準備:

學生每小組一份:燒杯4只,玻璃棒4支;砂糖、高錳酸鉀、砂子、粉筆、食鹽、麪粉、味精和五香粉各一小包;方糖一塊。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研究“溶解現象”。

1、觀察現象,提出問題。

(1)觀察砂糖是什麼樣子的?

(2)觀察砂糖在水中的變化情況,把砂糖放入水中,漸漸地砂糖的小顆粒就不見了。(當學生使用各種感官時,提醒學生:當你不知道是什麼物質時,千萬不要去嘗!)

(3)根據現象提出問題:砂糖在水中發生了什麼變化?

2、對問題作出推測(估計學生有以下幾種說法)。

(1)化了;

(2)到水裏去了;

(3)變得很小了,到水裏去了;

(4)變得很小很小,分散到水裏去了。

3、設計實驗:學生仍然會設計用砂糖放入水裏觀察;教師建議改用高錳酸鉀代替砂糖進行實驗。

4、實驗操作:把一小顆的高錳酸鉀晶體輕輕地放入一杯水中,不要攪拌,靜靜地觀察一分鐘,觀察發生了什麼變化?大約一分鐘後,將會看見水中高錳酸鉀顆粒的周圍有紫紅色的像雲霧一樣的物體向外擴散;這時再輕輕地攪動一下,就可以看見紫紅色的雲霧向水的四面八方擴散開去,最後,這一杯水全部變成了均勻的紫紅色。

5、得出結論:高錳酸鉀的顆粒在水中變得很小很小,並且均勻地分散在水中。

像砂糖、高錳酸鉀在水中發生的現象是溶解現象。

6、運用知識。

將砂子、粉筆、食鹽、麪粉、方糖果、味精和五香粉等物品放入水中觀察,哪些物品溶解了,哪些物品沒有溶解。並在課本42頁下面的表格中記錄下來。

三、研究如何加快()物品在水中的溶解。

1、使一塊方糖在水中儘快溶解。

學生會想出很多的辦法做實驗,比如:用熱水來溶解,先將方糖研碎,然後再加入水中溶解;不停地用玻璃棒進行攪拌;以上三種方法一起使用等。

2、交流實驗情況,將實驗方法記錄在書上表格中。

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目標讓學生觀察糖在水中溶解的過程及所發生的變化,並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對溶解的現象產生好奇,並願意思考“糖怎麼不見了”的問題。 首先我創設情境,以一杯不知名水導入,引起學生的思考,“這是一杯什麼水,我們怎樣知道它是一杯什麼水呢?”通過運用一些感觀,在嘗的基礎上知道了它是一杯糖水。再我揭示課題,學生都知道糖是透明的'顆粒狀的固體,而杯裏並看不到糖,這時已經引起了它們的思考和猜測“糖到哪裏去了”學生猜測。讓學生驗證猜測,小組合作完成以黃砂糖代替白砂糖完成這個實驗,看糖到底到哪裏去了。實驗證明糖顆粒變得很小很小,並且均勻的分散在水中。提出“溶解的現象”這一概念。然後深入探究,知道了糖能在水中溶解以外,還有哪些能溶解呢?是不是所有的物品都能在水中溶解呢?以問題引入,加深學生對溶解概念的理解。小組合作實驗,培訓每一個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合作精神。證實實驗結果是否和自己的猜測想符合。實驗證明,食鹽、味精能溶解,粉筆、砂不能溶解。聯繫生產、生活實際,擴展視野。水能溶解的物體很多,這是水的一個重要作用,人們利用這個作用在生產、生活中做了很多事情。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到了“水的溶解”,認識到水對人們的重要性和科學其實就是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最後,讓學生討論怎樣可以加快溶解,課後延伸。

國小三年級上冊科學的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水能溶解食鹽和小蘇打。

2.同樣的水能夠溶解的食鹽和小蘇打的數量是不同的。

科學探究目標

1.通過對比的方法研究同樣的水中溶解的食鹽和小蘇打的數量。

2.能用攪拌使水中的物體充分溶解。

科學態度目標

學會使用對比的方法觀察實驗現象。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現象,知道可以利用這種變化爲生活服務。

【教學重難點】

重點:發現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難點:學會採用對比實驗的方法研究相應的問題。

【教學準備】

爲學生準備:食鹽20g,平均分成8份、小蘇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鹽、小蘇打、2克的勺子、尺子)、裝有50毫升水的燒杯2個、玻璃棒2根、白糖、味精、紅糖各一份、學生活動手冊、全班數據彙總表等。

教師準備:學生實驗材料一套

【教學過程】

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5分鐘)

[材料準備:1小包食鹽,一小包小蘇打,一小包鹼,裝有水的燒杯1個,玻璃棒1根]

1.出示食鹽,提問:把它放到水裏,會怎麼樣?(學生根據之前的生活經驗進行預測。預設:消失了,不見了,溶解了。)

2.老師將食鹽放入水中,攪拌使之溶解。

3.提問:除了食鹽,你還知道哪些東西能夠溶解在水中?(學生交流,教師板書。預設:白糖,味精,紅糖等。)

4.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進行補充說明小蘇打和鹼,並出示小蘇打和鹼。(板書:小蘇打,鹼。)

5.提問:如果我在這杯水裏不斷加入食鹽,一直加一直加,食鹽能夠不斷溶解嗎?那小蘇打呢?能一直溶解下去嗎?(學生進行猜測。)

6.提問:那麼,同樣多的水中,不同物質的溶解能力一樣嗎?(學生猜測。)

7.揭示課題:水能溶解多少物質。(板書)

二、探索:水能溶解多少食鹽和小蘇打(預設25分鐘)

材料準備:每組準備食鹽20g,平均分成8份、小蘇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鹽、小蘇打、2克的勺子、尺子),裝有50毫升水的燒杯2個、玻璃棒2根、學生活動手冊、全班數據彙總表。(實驗時可以採用書本上的先取20克食鹽和小蘇打然後平分成8份;也可以採用平勺定量法,即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食鹽或小蘇打,用尺子颳去多餘的。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1.提問:那麼,我們怎樣才能知道同樣多的水中,不同物質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如果這節課我們就用食鹽和小蘇打來研究這個問題,怎麼研究?(預設:學生提出進行實驗設想。)

2.根據學生意見,適時出示小組討論的提示:要知道同樣多的水中,能溶解多少食鹽和小蘇打,我們打算怎麼做?我們還應注意什麼?(學生小組交流,討論實驗方法和注意點,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實驗設計方案,教師選擇關鍵詞進行板書。(預設:水量一樣多;食鹽和小蘇打每次加入的量要相同,並且要等前面一份完全溶解後再加入下一份。板書:水量統一,每次加入量相同,完全溶解後再加入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爲止)

4.閱讀科學書13和14頁,思考並交流還有什麼需要注意的:水爲什麼要一樣多?怎樣加入食鹽?什麼時候加入第二份、第三份?什麼時候停止加食鹽和小蘇打?怎樣知道食鹽和小蘇打完全溶解了?

5.教師進行相應的指導,並演示。(採用平勺定量法時要演示如何獲取2克一份的食鹽——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鹽,用尺子颳去多餘的鹽,攪拌的操作規範——攪拌時玻璃棒不能碰到燒杯的底和壁,什麼時候加入第二份食鹽、第三份食鹽,要將食鹽溶解的份數及時記錄下來,如何判斷食鹽是否完全溶解等。)

6.出示活動手冊第3頁,指導學生實驗要求及記錄:先完成食鹽的溶解實驗,再完成小蘇打的。溶解實驗,並根據食鹽和小蘇打溶解的情況,進行記錄。當一份食鹽或小蘇打在水中完全溶解的時候,在表格中打一個,在實驗結束時,通過統計的數量,來表示食鹽或小蘇打溶解的份數。

7.學生分組實驗並記錄食鹽和小蘇打溶解的量。教師進行巡視和指導,巡視的注意點:(1)是否按照流程進行實驗;(2)小組內是否人人蔘與;(3)是否對實驗仔細觀察並及時記錄。

8.學生完成實驗後整理器材,彙總全班的數據到黑板上或者課件上。

三、研討:實驗發現(預設5分鐘)

[材料準備:數據彙總表]

1.學生觀察黑板上的實驗數據彙總表,進行交流: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份食鹽?多少份小蘇打?(引導學生從黑板上的數據得出“大多數小組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鹽和小蘇打”)

小結我們的發現: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鹽溶解的份數多,小蘇打溶解的份數少。

2.組織討論:爲什麼我們在做上面實驗的時候,要一份一份地加入?這樣加,有什麼好處?(學生交流想法。達成共識:這樣一份一份地加入,能夠清楚地知道,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能夠溶解的份數。)

四、拓展:其他東西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樣嗎?(預設5分鐘)

[材料準備:白糖、味精、紅糖各一份]

1.教師出示白糖、味精、紅糖,提問:如果想知道這幾種東西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我們可以怎樣研究?(學生交流實驗方法。)

2.回家後同學們可以利用今天課堂上的實驗方法,探究這些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板書設計】

5.水能溶解多少物質

食鹽、小蘇打、白糖、紅糖、味精、鹼……

三年級上冊的科學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學生知道空氣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輕。

2、學生能在稱量的過程中,瞭解一些因素會影響稱量結果,產生誤差,學習準確稱量。

3、學生體驗到實驗中會產生誤差,明白減小誤差對於試驗結果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1根長細木條(或竹條)、3根細線、1塊橡皮泥、1個氣球、1個皮球(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1個托盤天平(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

教師準備:1個皮球(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1個托盤天平(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

教 學 過 程

一、空氣有重量嗎

1、師:水有重量,石頭有重量,空氣有重量嗎?有什麼辦法證明?

2、生討論交流,提出採用自制的小天平來證實空氣是否有重量。並討論自制小天平的方法。

3、指導學生自制小天平。

4、小天平調平。

5、給氣球充氣,觀察並記錄小天平的`變化。(分組實驗)

6、全班交流小天平的變化情況,思考:所有小組的實驗結果都一致嗎?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實驗結果不同?有什麼辦法改進實驗,使效果更明顯,結果更精確?

二、改進小天平的測量效果

1、討論交流改進小天平測量的方法

2、生選擇方法進行實踐,並討論解釋所觀察到的現象。

三、天平稱量皮球的重量

1、師:爲了讓我們的實驗結果更精確,更有說服力,我們可以利用實驗室的天平稱來進行研究。

2、師演示:將一隻充滿氣但未充足氣的皮球放在天平的托盤上,稱出重量(讓學生來看),然後用氣筒給皮球充足氣。

3、師演示測量充足氣的皮球的重量,請學生幫助觀察重量是否增加,增加了多少?思考:說明了什麼?

4、請學生觀察對比,托盤天平和自制天平有哪些主要區別。(托盤天平不僅可以測出空氣是否有重量,而且可以較準確地測出到底增重了多少)

四、單元小結

1、請學生將之前記錄的維恩圖等記錄表取出,再發給學生一張新的石頭、水、空氣對比表。請學生根據前面的實驗情況和記錄表完成對比表。

2、根據對比表分析:這三種物質,有哪些特徵是相同的,有哪些不同。

3、出示更多物質的圖片,把這些物質分爲液體、氣體、固體三類,說明分類的標準是什麼。 (建議:天平上的圖釘教師可在課前幫學生固定好。)

(先將氣球掛上,另一端掛上重物,想辦法使小天平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