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案及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案及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一

一、生活需要數學,讓數學走進生活

學生年齡雖小,但在他們的生活體驗中,也會有着數學因素的內容。如果我們教學時讓數學走進生活,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中挖掘出數學因素,並充分應用於教學,就能化難爲易,使學生接受認識。周玉仁教授曾經說過:"數學教學要講來源、講用處",讓學生感到生活處處有數學,在孩子們眼裏,數學是一門看得見、摸得着、又用得上的學科,再也不是枯燥乏味的數字遊戲。因此,要聯繫生活實際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把數學問題生活化。

1、讓學生在生活中找數學

一提"數學"二字,人們總是認爲數學最貼近我們的就是計算,卻忽略了數學其實與我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爲了激發學生認識、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他們主動學習的內因,首先就帶領學生到生活中尋找數學。我在教學這節課時就設計了“生活中的數”這個環節(片段二),讓學生仔細地看,充分地說,使學生不僅認識6、7這兩個數,還體驗到生活中原來有那麼多的數,爲什麼平時我們沒有注意到呢?由此,引起學生的重視,將課堂延伸到課外,使學生的思維不拘於本課的教學內容,思維得以拓展。

2、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

其實,生活中每件小事都能幫助學生學數學,並不需要我們刻意去設計。例如本課中,教材就利用了一個學生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場面“師生打掃教室”來開展學習(片段二)。這雖是一個普通的情景,但蘊涵着濃烈的師生之情,以及講衛生,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齊心協力互相幫助的人文精神,我就先讓學生體會這種和諧的氛圍,再進入主題,數出圖中人物的數量,在關注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取的同時,也注重生活傳遞給我們的情感體驗。這樣設計遠比開門見山直接數數、認數效果要好的多。

3、讓學生在生活中用數學

數學源於生活,更要應用於生活,從而體現數學的意義與價值。在學生對6和7的序數意義有了初步的認識後,設計了“老鷹捉小雞”的遊戲(片段三),這個環節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通過這個遊戲,既加深了學生對基數、序數意義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特別是在第3個問題拋出時,學生的發散思維令人吃驚,有的學生從老鷹開始數,有的學生從雞媽媽開始數,還有的學生是倒着數的,出現了多種數數方法,而這些靈活的方法正是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教師引導學生髮現遊戲中也有數學問題,併成功地解決這些問題,從而增強學生用數學的意識,把整節課推向高潮。

總之,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二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承。只有密切聯繫生活和已有知識經驗,才能學好數學。而學好數學就能更好地在生活中再創造,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與能力。"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問題(獲得)→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二、數學學習需要活動,讓數學活動進入課堂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喜歡做遊戲,在《6和7的認識》一課的教學中,以活動貫穿始終,有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的活動,有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活動(片段一)、還有培養觀察的能力、協作精神的數學遊戲,通過遊戲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學習氣氛,讓知識的學習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進行,在活動中促進發展,在活動中得以鞏固,在活動中加強應用。

但是,活動的頻繁安排有時也會使課堂顯得雜亂。試講時,我安排了擺小棒、數算珠、塗點子圖、填尺卡等一系列活動,這些活動不僅沒有引起學生的興趣,反而使學生眼花繚亂,減弱了活動的熱情。因此,我捨棄了數算珠的活動,將塗點子圖、填尺卡設計成小組合作學習,既節約了時間,又豐富了活動的形式,並將小組合作學習緊接在“擺小棒”的環節之後,使操作活動相對集中,避免雜亂,零散。另外,數學活動具有數學學科自身的特點,如果失去了數學思考,活動則毫無意義。我設計的這兩個活動主要想讓學生通過塗、填等活動感受6、7的大小關係,滲透知識點的教學。

新課程改革象一股春風,爲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爲學生髮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爲教師的發展創造了更好的機遇,我們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積極鑽研,努力探索,爲新的課程改革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二

今天講授了《8和9》一課,整節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開闊,較好的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可謂活而不亂,本節課主要爲學生創設了以下幾個空間:

空間一:課件演示,使學生深刻認識7、8、9三個數之間的聯繫

爲了讓學生更直觀的理解7、8、9這三個數的聯繫,在教學中我沒有采用直接撥計數器的方法,而是利用課件動態演示,先出示一個計數器,老師撥珠,學生隨老師一起數,當撥完7個後,讓學生觀察又來了一顆珠子,是幾顆?接着又分別演示了又跑來一顆珠子、這顆珠子又走了、它又回來了的過程。經過這些動態演示,使學生很容易理解了7、8、9這三個數之間的關係,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空間二:脫離點子圖比較7、8、9的大小

在比較大小的教學中,由於學生在前面已經會比較8以內數的大小了,所以本節課我脫離了點子圖,直接讓學生從7、8、9這三個數中選擇兩個數,用以前學過的符號比較他們的大小,學生根據已有的基礎,很容易的進行了正確的比較,而且除了比較7和8、8和9以外,孩子們還正確的比較出了7和9的大小,拓寬了學生的思維。

空間三:看着直尺說發現,培養學生髮散思維

在出示直尺後我沒有將教學只停留在填出7後面的兩個數字上,而是在這一環節讓學生看着直尺圖上的數字說自己的發現,以此發散學生的思維。有的學生從數序角度說8的後面是 95在6的前面;有的學生從比較大小的角度說7比6大,比8小還有的學生說出了和7相鄰的數是6和8等等,思維比較活躍,語言表達清楚。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三

“數學廣角”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的一個單元,是新教材在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嘗試。排列和組合的思想方法不僅應用廣泛,而且是學生學習概率統計的知識基礎,同時也是發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組合來解決的知識。如體育中足球、乒乓球的比賽場次,密碼箱中密碼的排列數等等,作爲二年級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在數學學習中要安排生動有趣的活動,讓學生通過這些活動來進行學習,經歷簡單的排列組合規律的數學知識探索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新知,發現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初步學會排列組合的簡單方法,鍛鍊學生觀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培養學生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形式,養成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

在講完課後,我對本課進行了一次反思:

首先、在教學目標設計方面,對學生的要求過高。有些內容是本學段內不作要求的教學知識硬加到了學生的學習欄中,導致吃力不討好,講了還等於沒講一樣,浪費了學生的有效學習時間。

第二、不能做到認真地傾聽完學生的發言再做評價。當時站在講臺上,只怕學生說不到自己設計的那方面,所以搶學生的話,沒有讓他們真正成爲學生的主人。以後一定讓學生在說完後,自己再發表意見,起到主導作用,即使學生沒有按自己的設計說,發生了小錯誤也不怕,也許這正是一個很好的教育資源。以後得充分利用這種教學資源,讓課堂在錯誤的的改正中,有更多的精彩。

第三、沒有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機會。比如在4人握手時,很多孩子想出了不同的表示方法,這時應讓學生上臺板書自己的方法,並給同學介紹,這比每個孩子說,師在上面做記錄要節省時間,更重要的是能給學生更多的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

我認識到了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許多不足,相信以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克服自己的不足,讓自己的課堂真正精彩,讓學生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