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浮力教案(精選14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14篇《浮力教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浮力教案》相關的範文。

浮力教案(精選14篇)

篇1:浮力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瞭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於什麼;

③知道浮力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觀察,瞭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②通過收集、交流關於浮力應用的資料,瞭解浮力應用的社會價值;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初步建立應用科學知識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實驗猜想浮力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2.探究浮力與排開液體重力的關係。

三、教學方法

探究試驗

四、教學器材

瓶蓋、玉米粒、彈簧測力計、阿基米德演示器(力學實驗盒內的套裝)、水槽、空易拉罐、水、大燒杯、小燒杯等

五、教學過程

(一)、課程導入

木頭能浮在水面上,而鐵塊沉,下沉的鐵塊也受浮力嗎?(自己閱讀粗略找出本節的主要內容)

(二)、探究新知

1、浮力的概念

對生活現象的描述引出浮力的概念

一切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物體受到向上託的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

演示實驗:浮在水面上的瓶蓋

方向:豎直向上

3、浮力的作用點

通過學生的認知,規範爲了研究方便,通常畫在物體的重心上。

4、浮力的大小

(1)猜想: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呢?

實驗1:在漂浮的瓶蓋內逐漸加入玉米粒,隨着玉米粒的增加觀察瓶蓋在水中的位置,猜想浮力與什麼因素有關?

(教師不予評論)

實驗2:在大燒杯內盛滿水,將空易拉罐逐漸壓入水中,體會浮力大小變化,猜想浮力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教師不予評論)

實驗3: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沙筒在空氣中的重力,再將沙筒逐漸浸入大燒杯的水中,直至浸沒,猜想浮力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教師予以總結)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2)實驗探究:物體浮力的大小和物體排開水的重力的關係?

儀器介紹:彈簧測力計、水槽、大燒杯、小套筒、沙筒

參照課本48頁探究實驗的內容和步驟進行探究實驗(小組討論)

方案交流:需要測得的物理量,爲了避免錯誤,減小誤差,實驗需要注意事項。

進行實驗:完成表格

實驗數據:

沙筒重: 小套桶重:

沙筒完全浸入水中後拉力F:

浮力F浮:

小套桶和水的總重G總:

排出的水的重力G排 :

交流數據,得出結論。

結論:沙筒所受浮力的大小,等於排開水所受的'重力

(3)阿基米德原理

一切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的大小,等於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

在上述實驗中,(有)推導:G排=m排g=液V排g,所以,F浮= G排=液gV排。(液是指液體的密度)。

(三)浮力練習

課本50頁第3題和第6題

六、課堂小結

七、作業佈置

同步訓練《浮力》一節1-10題

八、課後總結

成功之處:

不足之處:

改進之處:

附板書設計:

浮力: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液體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

浮力的作用點:通常畫在物體的重心上。

浮力的大小:測量F浮= G –F

阿基米德原理:一切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的大小,等於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

浮力公式:F浮= G排=液gV排

篇2:浮力教案

浮力教案模板

浮力教案模板

一、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通過實驗認識浸入水中的物體都要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浸入水中部分的多少有關。瞭解浮力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歸納能力。

二、教學準備:

平衡尺、鐵塊、木塊、繩、水槽、測力計等。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將一些物體放入水中,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些什麼現象?有的沉有的浮。

2、這些物體爲什麼有的會沉有的會浮呢?

(二)學生自主學習。

1、通過平衡尺認識浸在水中的物體受到了水的浮力。

(1)認識浮在水面上物體受到了水的浮力。

A.教師演示:

a.當平衡尺一端的小木塊浸入水中,你會看到什麼現象?

b.演示前學生假設、猜想會有什麼現象發生?

B.彙報觀察到的情況。

C.學生分析這是爲什麼?

D.師生共同小結:

浮在水上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

(2)認識沉在水中的物體受到了水的浮力。

A.平衡尺兩端都掛上鐵塊,將一端的鐵塊浸入水中,平衡尺還平衡嗎?

B.學生分組實驗研究。

C.得出結論:沉在水中的物體也會受到水的'浮力。

(3)得出結論:放入水中的物體,不管是浮在水面上的,還是沉在水中,都會受到水的浮力。這個浮力的方向是朝上的。

2、指導學生通過實驗,認識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浸入水中部分的多少有關係。

(1)請學生設計實驗,怎樣測量浮力的大小?

(2)請學生說說自己的設計方案。

(3)分組實驗。

(4)彙報實驗結果。

(5)完成P9的空格。

(6)測量水的浮力大小的變化。要求依次測量鐵塊在空氣中、剛浸入水中、大半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時的讀數,通過比較,你發現物體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與什麼有關係?

(7)學生分組實驗。

(8)彙報實驗結果。

(9)得出結論:物體浸入水中越多,受到浮力越大。

3、指導學生了解浮力在生產中的廣泛應用。

(1)學生閱讀P10的內容。

(2)讓學生交流在生產、生活中是怎樣應用和使用浮力的?

(三)小結本課:

1、怎樣測量物體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

(四)作業:

在水中的物體都受到水的浮力,爲什麼還會有的沉有的浮呢?

篇3:浮力教案

浮力教案

一、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需要,現確定第一教時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

1.瞭解浮力(包括浮力的方向、施力物體、浮力的單位)。

2、瞭解浮力產生的原因和影響浮力的大小因素。

3.理解計算浮力的兩種方法(即阿基米德原理和稱重法)。

技能目標:

學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浮力,初步掌握利用探索性實驗研究物理問題,並歸納出物理規律的一般方法,培養學生分析排除、歸納整理數據的潛力。

情感目標:

結合教學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教育和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同時透過介紹科學家的貢獻,鼓勵學生樹立刻苦鑽研、大膽探索科學真理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1、教學重點:探究影響浮力的大小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

2、教學難點:啓發探究影響浮力的大小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時的科學方法

三、教學的關鍵:以方法教育引路,以學生思維障礙爲突破口,針對性地安排實驗探索。

四、教法與學法:

作爲探究自然科學的規律課,過程一般是

本節資料要突破重、難點的方法與措施也不例外,因爲無論從方法論的角度還是對具體的探索實踐中獲得信息的分析,都證明這是行之有效的路徑,因此,本課的教法主要是“開放情境、引導探究”,而學法主要是讓學生“親身體驗,自主猜想、合作探究、分析歸納、得出規律”。

五、教學策略

教材中是一個探索性演示實驗,但由於教師的演示實驗可見度較小,即使讓一些學生上講臺參與,仍不利於滿足大多數學生的求知心理,也不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方法教育的實施。故相應策略:

1.把演示實驗改爲並進式實驗:即有演示實驗又有學生實驗。

2.透過分工合作和多次實驗,以篩選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和獲得不一樣條件下F浮與G排液的數值關係,並運用實驗驗證和歸納法爲得出一般規律帶給必要的素材。

六、教具準備

除了教師演示用裝置外,還給每組學生準備了一小桶水,橡皮泥一塊、飲料瓶、彈簧秤、燒杯和溢水杯各一個,塑料杯,塑料盤,膠水瓶,木塊、同體積的鋁塊、鐵塊和銅塊各一,水、酒精、鹽水三種液體各一杯,細線等供選用等。

七、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入新課:提問複習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引入新課。

浮體演示實驗1:橡皮球(空心體)在液體中上浮。

請同學們從日常生活和常見的自然現象中舉例說明浸入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如:水中的游魚、游泳的人、漂浮的物體、沉入水中的物體等,在氣體中的物體同樣也受到氣體的浮力,如:空氣的浮力等。浸入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那麼浮力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嗎?

浮體演示實驗2:木塊(實心體)在液體中上浮(多媒體演示)。(說明:動態觀察、創設情景、激發思維)

(二).新課講授

1、浮力產生的原因(互動1)

學生討論並啓發答出:立方體木塊浸沒在水中,左右兩個側面和前後兩個側面相對應的部位,距液麪的深度相同,水對它們的壓強相等。因而它的左右兩側面和前後兩側面,受到的壓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而由於立方體上表面距液麪的深度小於下表面距液麪的深度,所以它們受到水的壓強不一樣。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大於上表面受到水的壓強。上下表面積相等,據P=F/S得F=PS可知,下表面受到水的豎直向上的壓力大於上表面受到水的豎直向下的壓力,所以上下表面受到的壓力差就是產生浮力的原因。

師:球體或無規則物體雖然沒有象立方體有明顯的上下表面,但它們受到浮力的原因也是由於上部下部表面受到壓力的合力產生的。

2.浮力概念的建立(互動2)

剛纔我們看到的橡皮球和木塊浸入水中後都受到浮力,那麼請問:它們上浮後,漂浮在水中靜止有否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作用?(有!因爲處靜止狀態,據受平衡力條件能夠明白F浮=G物,方向與重力方向相反:豎直向上)。下方請看:

沉體演示1:金屬球在中下沉

沉體演示2:膠水瓶在煤油水中下沉提問(1):那麼浸在液體中的金屬球和膠水瓶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針對學生思維障礙提出問題,進一步激發思維)

提問(2):如何判定金屬球和膠水瓶是否受到向上浮力的作用?

請同學們討論判定方案:把金屬球或膠水瓶吊在彈簧測力計的下方,在讓它們浸入水中,比較前後兩次的讀數,如果示數減少了,則說明金屬球或膠水瓶受到向上浮力的作用。且減少量就是浮力的大小,即(F浮=G-F拉)。這也是測量浮力的方法。我們把這種方法叫稱量法:F浮=G-F拉(板書),並讓學生實驗。提問幾組:膠水瓶有否受到向上浮力的作用,膠水瓶受到浮力多大?

結論:浸在水中的金屬球和膠水瓶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總結歸納得出浮力的初步概念: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豎直向上的託力,這個力叫做浮力。F浮=G-F拉

說明:從“上浮”到“下沉”,從“浸沒”到“部分浸在”,從水到其它液體,改變實驗條件,異中求同比較,帶給歸納素材。透過歸納,培養學生從特殊到一般的初步得出浮力的初步概念潛力。

浮力是一種力,施力物體是液體(或氣體),其大小的單位也是牛頓,方向豎直向上;那麼浮力的大小:在什麼狀況物體受到的浮力大?什麼狀況物體受到的浮力小?閱讀實踐教材P82“想想做做”引入研究課題。

3、探究浮力的大小可能與什麼因素有關?

實驗1材料:一團橡皮泥、水、玻璃球

步驟:把橡皮泥捏成不一樣形狀,放在水中,觀察其浮沉狀況。把橡皮泥造成船上方加重物(玻璃球),比一比,看誰能裝載更多的重物.提出怎樣裝載更多的重物?(解決問題)。引出浮力的大小可能與什麼因素有關的問題?

實驗2材料:飲料瓶、小桶、水

步驟:把飲料瓶逐漸壓入水中,注意手的感受,體會飲料瓶所受浮力及其變化,從感受及觀察到的現象提出浮力的大小可能與什麼因素有關的問題?(投影)

學生自主猜測可能的因素:物體的密度ρ物(物體的重)、物體的形狀、深度h、浸入的液體密度、浸入液體的體積(或說排開的液體體積V排)、排開的液體重等。

師:同學們的猜想都有自我的道理,這些因素是否都會影響浮力的大小呢?這天我們也要象科學工作者一樣,用實驗驗證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

同學們討論設計下方驗證的實驗方案:

驗證實驗1:請設計一個檢驗F浮與物體的密度ρ物(物體的重)有否關係的實驗。

驗證實驗2:請設計一個檢驗F浮與物體的形狀有否關係的實驗。

驗證實驗3:請設計一個檢驗F浮與浸入的液體密度ρ液有否關係的實驗。

驗證實驗4:請設計檢驗F浮與浸入的液體深度h有否關係的實驗。

驗證實驗5:檢驗F浮與浸入液體的體積(或說排開的液體體積V排)--------:有否關係的實驗。

分配學生驗證課題:由於時光關係,而且我們要驗證課題的因素較多,所以我們全班同學分工合作:探究影響浮力的大小因素。一、二、三、四小組同學分別驗證實驗1、2、3、4,做完實驗後把合作探究過程和分析課題的結果向全班彙報,並與其它各小組合作交流、總結決定: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投影實驗報告)。

((1)驗證實驗1:取相同體積的鋁塊、鐵塊和銅塊,使其全部沒入水中,用彈簧測力計分別測出浮力。由於三者的密度(物體的重)不一樣,但浮力相同,故決定:F浮與物體的密度(物體的重)無關。

(2)驗證實驗2:把同一塊橡皮泥捏成幾種不一樣形狀,分別用彈簧測力計測其浮力。由於形狀不一樣,但浮力相同,故決定:F浮與物體的形狀無關。

(3)驗證實驗3:把同一塊膠水瓶浸入的不一樣液體(水、酒精、鹽水)中,用彈簧測力計測其浮力。由於浸入的液體(密度ρ液))不一樣,浮力也不一樣,

故決定:F浮與浸入的液體密度ρ液有關

(4)驗證實驗4:把膠水瓶浸入小桶的水中,用彈簧測力計測其浮力。由於浸入水中的深度h不一樣,但浮力相同,故決定:F浮與浸入的液體深度h無關。可能出現兩種決定:

A:將彈簧測力計所掛的膠水瓶逐漸浸入水中,發現彈簧測力計的示數逐漸減少,證明F浮與深度h有關,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B:將彈簧測力計所掛的膠水瓶逐漸浸入水中,發現彈簧測力計的示數逐漸減少,當膠水瓶完全沒入水中後,繼續增大深度,發現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變,證明F浮與深度h無關。

師:這兩個結論似乎是矛盾的,這說明物體在部分浸沒過程中不單單是深度h變化,還有更本質的因素有待發現,請同學們進一步觀察與比較一下,上述兩個過程存在什麼差異?A在驗證實驗中沒有控制變量必須(即沒有控制浸入液體的體積相同)故決定錯誤。

師:這兩個結論似乎是矛盾的,這說明物體在部分浸沒過程中不單單是深度h變化,還有更本質的因素有待發現,請同學們進一步觀察與比較一下,上述兩個過程存在什麼差異?A在驗證實驗中沒有控制變量必須(即沒有控制浸入液體的體積相同)故決定錯誤。

師:剛纔同學們把飲料瓶逐漸壓入水中,體會感受飲料瓶所受浮力變化,故猜想F浮與浸入液體的體積(或說排開的液體體積V排)可能有關。下方同學們一齊驗證實驗5。

(5)驗證實驗5:把膠水瓶浸入的液體中,用彈簧測力計測其浮力。由於浸入液體的體積(或說排開的液體體積V排)不一樣,浮力也不相同,故決定:與浸入液體的體積(或說排開的液體體積V排)有關,而與液體深度h無關。

師:透過我們剛纔的合作驗證,討論分析決定,認識到浮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密度、重、形狀和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h均無關,而與液體的密度ρ液和物體排開的液體體積V排有關。而且由實驗可得液體的密度ρ越大和物體排開的液體體積V排越多,即物體排開液體的重G排液也就越多,可見浮力的大小是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重G排液有關的。提出問題:F浮與G排液之間是否存在着確定的數量關係呢?若相等?(由F浮=G排液=m排液g=ρ液V排液g說明只與ρ液、V排液這兩因素有關),若下相等(F浮≠G排液=m排液g=ρ液V排液g說明還有其他因素)?

4、探索F浮與G排液的關係。(投影)

(1)、學生自主猜想:

如何透過實驗來驗證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呢?

(2)、佈置學生討論並設計實驗方案:

實驗需要哪些器材?如何測物體(沉體、浮體)在液體中所受的浮力?如何測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兩種方法)設計一個實驗記錄表格。

實驗室帶給器材:物體(1沉體:膠水瓶、石塊、橡皮泥……2浮體:木塊、蠟塊)、液體(水、酒精、煤油、鹽水……)、大燒杯、塑料杯、塑料盤、彈簧測力計等。說明:那裏採用讓學生分組,可用不一樣的液體做實驗,再歸納出一般結論的方法。組織實驗:桌上有同學們所需要的器材,各小組可按需要選用,我們要親自做實驗來驗證自我的猜想是否正確,看哪個組配合的好、實驗操作熟練、測量數據準確。

(3)、學生分組實驗:

學生分別對於沉體和浮體討論驗證方案,設計實驗合理後,設計實驗紀錄表格,並按實驗步驟進行實驗:用彈簧測力計分別測出沉體(如膠水瓶)全部浸沒和浮體(如木塊)部分浸沒在液體(如水、鹽水或酒精)中受到的浮力與物體排開液體受到的重。

①對於沉體(膠水瓶)全部浸沒的記錄表格:(F浮=G-F拉)

膠水瓶的重:

G物=(N)膠水瓶在液體中受到拉力

F拉=(N)膠水瓶浸沒在受到的浮力

F浮=(N)

(選用塑料杯重可忽略不計)膠水瓶排開液體的重

G排液=(N)

②對與浮體(木塊)部分浸沒的記錄表格:

木塊的重

G木=(N)

木塊受到的浮力

F浮=(N)

(選用塑料杯重可忽略不計)

木塊排開液體受到的重

G排液=(N)

教師巡視,並幫忙學生將實驗順利完成。幾組實驗報告,提問實驗中遇到什麼問題?解決方案?

師:剛纔我們分別做了不一樣物體(膠水瓶、木塊、橡皮泥、石塊、蠟塊)在不一樣液體(如水、酒精、鹽水、煤油)中所受的浮力與這些物體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的關係。此刻我們歸納一下我們的實驗結論。

(4)、歸納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投影)①結論:浸在液體裏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在誤差範圍內)浮力的大小等於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這就是浮力定律(即阿基米德原理)的資料,數學公式表示爲:F浮=G排=m排液g=ρ液V排液g。

②.原理的適用範圍:它不僅僅適用於液體也適用於氣體。

③。簡介阿基米德的發現:投影資料。

八、學習小結(見投影)1、知識要點,有兩種方法能夠計算浮力:F浮=G排=m排液g=ρ液V排液g和F浮=G-F拉。2、小結課題探究的一般過程。師:這天我們透過自我的努力和同班同學的合作,探究了影響浮力的大小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同學們表現了很高的熱情與用心探索科學的精神,共同完成了本課學習任務,目前國際上很多領域也採用象我們這樣的合作探究方式探索科學課題,如我國與國際合作探究、交流核科學技術(投影)。

今後我們在學習和工作中要將這種合作探究、學習交流的精神發揚下去。

九、佈置作業

1、完成提綱(達標反饋)

2、實踐性作業:動手製作利用浮力工作的模型(如:輪船、密度計、潛水艇、氣球和飛艇)。

十、板書設計:浮力

一、浮力的產生原因:液體對物體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

一、浮力:

1.定義: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豎直向上的託力,這個力叫做浮力。

2。施力物體:液體(或氣體)

3。方向:豎直向上。F浮=G-F拉

二、阿基米德原理:

1.資料:浸在液體裏的物體(或氣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

2。公式:F浮=G排=ρ液gV排液

3.適用範圍:液體和氣體。

此教案適合基礎較好的班級,且要能控制課堂活動;推薦再花一課時進行習題講解。

浮力�D�D探究式教案(第2稿)

一、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需要,現確定第一教時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

1.瞭解浮力(包括浮力的方向、施力物體、浮力的單位)。

2、瞭解浮力產生的原因和影響浮力的大小因素。

3.理解計算浮力的兩種方法(即阿基米德原理和稱重法)。

技能目標:

學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浮力,初步掌握利用探索性實驗研究物理問題,並歸納出物理規律的一般方法,培養學生分析排除、歸納整理數據的潛力。

情感目標:

結合教學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教育和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同時透過介紹科學家的貢獻,鼓勵學生樹立刻苦鑽研、大膽探索科學真理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1、教學重點:探究影響浮力的大小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

2、教學難點:啓發探究影響浮力的大小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時的科學方法

三、教學的關鍵:以方法教育引路,以學生思維障礙爲突破口,針對性地安排實驗探索。

四、教法與學法:

作爲探究自然科學的規律課,過程一般是

本節資料要突破重、難點的方法與措施也不例外,因爲無論從方法論的角度還是對具體的探索實踐中獲得信息的分析,都證明這是行之有效的路徑,因此,本課的教法主要是“開放情境、引導探究”,而學法主要是讓學生“親身體驗,自主猜想、合作探究、分析歸納、得出規律”。

五、教學策略

教材中證明沉的物體也受浮力是一個探索性演示實驗,但由於教師的演示實驗可見度較小。

故相應策略:

1.演示實驗:用大彈簧測力計演示沉的物體也受浮力,再舉例說明沉的物體也受浮力(如吊井水時,桶在水中時要比在空氣中輕的多)。

2.透過分組合作實驗,透過計算F浮、G物、G排液的數值關係,並運用物理的數學推導得出一般規律,即阿基米德原理。

六、教具準備

除了教師演示用裝置外,還給每組學生準備了一小水袋(裝滿水,無氣泡並紮緊),彈簧秤、燒杯。

七、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入新課:

浮體演示實驗:橡皮球(空心體)在液體中上浮。問:爲什麼會上浮?

請同學們從日常生活和常見的自然現象中舉例說明浸入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如:水中的游魚、游泳的人、漂浮的物體、沉入水中的物體等,在氣體中的物體同樣也受到氣體的浮力,如:空氣的浮力等。浸入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那麼浮力的方向朝哪邊?觀察書上四幅圖,說出答案。

浮體演示實驗

(二).新課講授

1、沉的物體受浮力嗎?(互動1)

提問(2):如何判定大鉤碼是否受到向上浮力的作用?

請同學們討論判定方案:把金屬球或膠水瓶吊在彈簧測力計的下方,在讓它們浸入水中,比較前後兩次的讀數,如果示數減少了,則說明金屬球或膠水瓶受到向上浮力的作用。且減少量就是浮力的大小,即(F浮=G-F拉)。這也是測量浮力的方法。我們把這種方法叫稱量法:F浮=G-F拉(板書),並讓學生實驗。提問幾組:膠水瓶有否受到向上浮力的作用,膠水瓶受到浮力多大?

結論:浸在水中的金屬球和膠水瓶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總結歸納得出浮力的初步概念: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豎直向上的託力,這個力叫做浮力。F浮=G-F拉

說明:從“上浮”到“下沉”,從“浸沒”到“部分浸在”,從水到其它液體,改變實驗條件,異中求同比較,帶給歸納素材。透過歸納,培養學生從特殊到一般的初步得出浮力的初步概念潛力。

浮力是一種力,施力物體是液體(或氣體),其大小的單位也是牛頓,方向豎直向上;那麼同學們的水袋浸沒時受的浮力多大呢?

G水袋=(N)水袋的重力

F拉=(N)水袋在液體中受到拉力

F浮=(N)水袋浸沒在受到的浮力

(選用塑料袋重可忽略不計)水袋排開液體的重

G排液=(N)

你發現了什麼?(G水袋=F浮,G排液=G水袋)從而,F浮=G排=m排液g=ρ液V排液g。

教師巡視,並幫忙學生將實驗順利完成。幾組實驗報告,提問實驗中遇到什麼問題?解決方案?

師:剛纔我們做的實驗雖然很個性但他的結論卻能夠用於任何狀況下的浮力計算。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

(4)、歸納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投影)①結論:浸在液體裏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在誤差範圍內)浮力的大小等於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這就是浮力定律(即阿基米德原理)的資料,數學公式表示爲:F浮=G排=m排液g=ρ液V排液g。

②.原理的適用範圍:它不僅僅適用於液體也適用於氣體。

③。簡介阿基米德的發現:投影資料。

八、學習小結(見投影)1、知識要點,有兩種方法能夠計算浮力:F浮=G排=m排液g=ρ液V排液g和F浮=G-F拉。2、小結課題探究的一般過程。師:這天我們透過自我的努力和同班同學的合作,探究了影響浮力的大小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同學們表現了很高的熱情與用心探索科學的精神,共同完成了本課學習任務,目前國際上很多領域也採用象我們這樣的合作探究方式探索科學課題,如我國與國際合作探究、交流核科學技術(投影)。

今後我們在學習和工作中要將這種合作探究、學習交流的精神發揚下去。

九、佈置作業

1、完成提綱(達標反饋)

2、實踐性作業:動手製作利用浮力工作的模型(如:輪船、密度計、潛水艇、氣球和飛艇)。

十、板書設計:浮力

一、浮力的產生原因:液體對物體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

一、浮力:

1.定義: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豎直向上的託力,這個力叫做浮力。

2。施力物體:液體(或氣體)

3。方向:豎直向上。F浮=G-F拉

二、阿基米德原理:

1.資料:浸在液體裏的物體(或氣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

2。公式:F浮=G排=ρ液gV排液

3.適用範圍:液體和氣體。

此教案適合基礎一般的班級,注重的是知識的易理解性而不是完整性;推薦以後逐步完整知識結構。推薦出一例題講解兩種方法計算浮力。

篇4:浮力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瞭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於什麼。

2.過程與方法

①透過觀察,瞭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②經歷探索浮力大小過程;

③從日常生活現象入手,培養學生分析概括潛力、解決問題潛力與動手操作潛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培養學生樂於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識的興趣;

②培養學生大膽猜想,在實驗過程中勇於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

透過實驗猜想浮力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教學難點】

探究浮力與排開液體重力的關係。

【教學方法】

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式教學。

【教具學具】

乒乓球、超多筒、彈簧測力計、細線、石塊、鋁塊、銅塊、橡皮泥、燒杯、軟木塞、水、酒精、硫酸銅溶液。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景,引入新課

播放錄像。(包含日常生活中常見到的現象:鴨子、輪船漂在水面上;潛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潛;熱氣球載着重物飛上高空等)

同學們猜想那裏面可能蘊含着什麼知識呢?

學生活動:猜想包含的知識(液體或氣體對物體有一個向上的力或提到“浮力”)。

大家提到了一個新詞“浮力”。“浮力”怎樣有這麼大的魔力,這一節課就讓我們共同來研究。(板書:第五節浮力)

設計說明:透過播放生活中的浮力錄像、教師設問的方式引入浮力,能夠貼近學生的思維實際,使學生從生活中的浮力現象走向物理。

二、探求新知

過渡語:針對浮力這種常見現象,你想明白哪些有關浮力知識呢?

學生活動:展開想象,分組交流、討論,各抒己見。提出一系列問題:1.什麼是浮力?它有方向嗎?2.漂浮的物體受到浮力,那麼下沉物體是否受浮力?3.浮力大小等於什麼?4.浮力大小與什麼有關?5.物體的浮沉有條件嗎?等。

教師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並板書。下方我們先探究:什麼是浮力,有無方向,方向向哪?

探究一:什麼是浮力,它有方向嗎(投影)

教師演示:

①出示一個很深的量筒,將一個乒乓球放進去。

問:誰有辦法不把量筒倒過來,就能把乒乓球取出來?你爲什麼能想到這個辦法呢?

②左手拿一個乒乓球,鬆手,讓學生注意觀察它的運動狀態;再把乒乓球放在右手手心上,鬆開左手時乒乓球還會下落嗎?爲什麼?

③展示加水後量筒中的乒乓球和手中的乒乓球,讓學生進行比較。

鼓勵學生觀察、比較、思考回答。

學生體驗:利用桌面上的學具,將軟木塞放入水中並逐漸壓入水底,然後放手。一是體會:手的感覺;二是觀察:軟木塞最終的狀況。嘗試得出結論。

得出結論: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向上的託力,這個向上的託力叫浮力。

(板書:一、什麼是浮力

1.定義: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向上的託力,這個向上的託力叫浮力。)

設計說明:用一個小乒乓球放在量筒中,及在手中的比較,對浮力較實際的探究,創造情景和條件,以學生參與爲基礎,很容易使學生領會浮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探究二:下沉的物體是否也受到浮力(投影)

大家明白皮球漂在水面上受浮力,那麼在水中下沉物體是否也受浮力呢?討論一下看如何用簡單實驗來說明這一個問題?

學生探究:分組討論,利用學具探討:下沉的物體也受到浮力作用。

到講臺展示:用彈簧秤測鋁塊在空氣中重力,再將鋁塊浸入水中,發現彈簧秤示數變小,說明鋁塊受一個向上的力,即浮力,所以在液體中下沉的物體也受浮力。

教師活動:巡迴指導,發現做實驗好的學生典型。並引導學生歸納出測浮力的方法:用彈簧測力計測浮力。物理學中把這種測浮力大小的方法,叫等效轉換法。投影多名學生的結論,評價、鼓勵學生。

得出結論:一切浸在液體中的物體都會受到液體對它向上的浮力。

(板書:2.大小F浮=G-F)

設計說明:讓學生體驗物體在液體中確實要受到浮力的作用,並引導學生尋求測量物體所受到浮力大小的簡便方法。這樣學生不僅僅學到了知識,還學會了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將課堂還給學生,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探究三:探究浮力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下方我們來進行一個造船比賽:用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做船,用砂石作貨物,看一看,誰做的船載的貨物多?並思考: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麼因素有關?

快樂遊戲:造“船”比賽。學生每組一塊大小相同的橡皮泥設計造船。並觀察交流船隻的差異,討論,大膽猜測,交流討論: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麼因素有關?

快樂體驗:將飲料瓶慢慢壓入水桶,體會浮力的變化,觀察水位變化狀況,物體浸入液體中的體積變化狀況。從中獲得啓示,進一步想象: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麼因素有關。

學生可能猜想浮力與液體的密度、排開液體的體積、物體的重力、物體的體積、物體的質量、物體的形狀、深度等因素有關係。

教師板書學生的猜測,並引導學生合併歸類,引導各小組認領實驗課題。按下列要求設計實驗報告:實驗課題、實驗目的、實驗儀器、實驗步驟。(投影:實驗報告的格式)

學生分組探究:

(1)利用測力計探究浮力與物體的密度的關係;

(2)利用測力計探究浮力與深度的關係;

(3)利用測力計探究浮力與液體的密度的關係;

(4)利用測力計探究浮力與物體排開液體體積的關係;

(5)利用測力計、橡皮泥探究浮力與物體形狀的關係。

各小組根據要探究的課題,設計實驗。設計完畢,投影各小組設計的實驗步驟,進一步修正完善。根據修正的步驟探究課題,設計記錄實驗數據表格並交流,然後進行探究實驗。

設計說明:讓學生從現有的知識水平出發,透過“快樂遊戲”和“快樂體驗”兩個實驗,不斷的思維,提出可能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並進行因素歸類,分成各個獨立的可能因素讓各小組認領課題。透過學生團隊間的協作,進行方案設計,並對設計的方案從理論上的正確性、操作上的可行性進行全班交流討論,思辨、質疑和完善。

學生彙報實驗過程與結論: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即:浸入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物體的密度、質量、體積、物體的形狀等無關。

教師活動:總結學生的結論:浸入液體中的物體所受到的浮力只跟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得出浮力與物體排開液體的質量有關,最終推出浮力的大小等於物體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即阿基米德原理。

演示驗證:利用溢水杯、彈簧測力計驗證浮力的大小等於物體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然後說明阿基米德原理不僅僅適用於液體也適用於各種氣體。

(板書二、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體中物體所受浮力大小等於物體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即F浮=G排)

設計說明:探究浮力的大小與什麼有關是本節的重點,讓學生自我動手進行實驗探究,經歷知識建構過程,便於對知識的理解。由於時光的關係只能讓學生分別來探究其中的一個因素與浮力的關係。由浮力的大小跟液體的密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到得出阿基米德原理還要經歷一個思索、推導的'過程。教師做好引導,這樣才貼合認知過程。

三、智力快車道:(投影展示)

1.小發明:將彈簧測力計改裝成一個能直接測浮力的測力計。

2.智多星:完成課本上的例題。

設計說明:透過小發明製作和智多星,學生間進行知識的運用,把枯燥的練習融入到生動的活動中,增強了學習興趣,從物理走向社會。

四、收穫平臺

總結本節所學知識,並說明自我的收穫和可能存在的在疑問:物體的浮沉與什麼有關?

設計說明:對整節課進行小結和評價,設置下節課應思考的問題,鼓勵學生課下繼續探討和研究。

篇5:浮力教案

浮力第一節浮力(1課時)(一)教學要求:1。明白什麼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

2。理解浮力產生的原因。

3。理解物體的浮沉條件。

4。會用彈簧測力計測浸入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二)教具演示實驗器材:正方形木塊、乒乓球、玻璃水槽、水、鐵塊、小藥瓶、注射器、細砂。

學生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石塊、細線、燒杯、水和酒精。(三)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

船能夠浮在水面,潛水艇能潛入水下航行,節日放飛的氣球能夠升到空中,金魚能夠輕盈地在水中上下游動,這些都是有關浮力的問題。從本節起學習新的一章浮力。

板書:第十二章浮力

一、浮力二、進行新課:

1.什麼是浮力?

(1)演示實驗:放入水中的木塊放手後,木塊從水裏浮上來,最後浮在水面上靜止不動。

提問:從水裏浮上來和浮在水面上的木塊受幾個力的作用?施力物體是什麼?力的方向如何?

學生回答後教師小結:從水裏浮上來的木塊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體是地球。還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體是水。上浮過程中木塊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浮力大於重力。木塊浮在水面靜止不動時,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上的浮力。木塊在平衡力的作用下持續靜止狀態。可見,從水裏浮上來的物體和浮在水面上的物體都受到浮力。

(2)演示實驗:把石塊放入水中,放手後石塊在水中下沉,並且一向沉到水底。

提問:下沉的石塊受浮力作用嗎?

教師指出,爲研究這個問題,同學們分組完成課本122的實驗。(兩人一組進行實驗)

要求:①明確實驗目的是決定浸沒在水中和酒精中的石塊是否受到浮力,以及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②石塊要用細線拴牢。讀取石塊浸沒在水中時彈簧秤的讀數時,石塊不要觸及杯底或杯壁。

學生實驗時,教師巡迴指導。

實驗完畢,組織討論,教師總結。

①掛在彈簧秤上的石塊在空氣中靜止不動,受幾個力的作用?方向如何?施力物體是什麼?這幾個力的關係是怎樣的?說出石塊在空氣中重多少牛。

小結:石塊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的豎直向上的拉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拉力的施力物體是細線。二力的關係是彼此平衡。此時彈簧秤的示數就是石塊所受的重力。

②掛在彈簧秤上的石塊浸沒在水中的讀數是多少牛?此時,浸沒在水中的靜止石塊受到幾個力的作用?各力的方向如何?施力物體是什麼?這幾個力的關係如何?兩次彈簧秤的讀數之差說明了什麼?

小結:石塊此時受到三個力的作用,一個是豎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體是地球;一個是豎直向上的拉力,施力物體是細線;另一個是豎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體是水。石塊靜止不動說明:石塊受到的重力=石塊受到的拉力+石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由於石塊浸沒在水中時受到拉力的大小就是此時彈簧秤的讀數,所以石塊受到的重力=石塊在水中秤的讀數+浮力。彈簧秤兩次讀數的差就是浸沒在水中的石塊受到的浮力。浮力=石塊重石塊在水中秤的讀數(也可叫做石塊在水中時的視重)。以上實驗,說明浸入水中的石塊也受到浮力。

教師總結講解時,邊講邊畫出石塊受力分析圖。掛在彈簧秤上的石塊浸沒在水中時,受力分析圖,彈簧秤的讀數(F)=重力(G)-浮力(F浮)總結、板書:

1。什麼是浮力

(1)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液體向上託的力叫做浮力。

(2)一切浸在液體裏的物體都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

(3)浮力=物體重物體在液體中時彈簧秤讀數。F浮=GF。

2。浮力產生的原因

(1)提問:浸沒在水中的正方形木塊,放手後豎直向上浮,它爲什麼不向左或向右、向前或向後運動?

複習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啓發學生答出:立方體木塊浸沒在水中,左右兩個側面和前後兩個側面相對應的部位,距液麪的深度相同,水對它們的壓強相等,因而它的左右兩側面和前後兩側面,受到的壓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木塊不向前後、左右運動。以上講解可結合下圖進行。(2)提問:浸沒在水中的立方體(木塊)上下表面所受水的壓強是否相等?哪個大?爲什麼?立方體上下表面受到的壓力如何計算?是否相等?哪個大?爲什麼?啓發學生回合,教師總結並結合畫圖講解,說明浸沒在水中的立方體,由於上表面距液麪的深度小於下表面距液麪的深度,所以它們受到水的壓強不一樣。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大於上表面受到水的壓強。上下表面面積相等,所以下表面受到水的豎直向上的壓力大於上表面受到水的豎直向下的壓力。上下表面的壓力差就是浮力。板書2。浮力產生的原因

(1)液體對物體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就是液體對物體的浮力即F浮=F′-F。

(2)物體在氣體中也受到浮力。

物體在氣體中也受到浮力,可啓發學生舉例答出。

3。物體的浮沉

提問:既然一切浸入液體中的物體都受到液體對它豎直向上的浮力,爲什麼物體有的上浮、有的下沉、有的還可停留在液體中的任何地方?

演示:提示同學觀察物體在水中運動狀況。

把鐵塊浸沒在水中,放手後鐵塊下沉。

把木塊浸沒在水中,放手後木塊上浮。

把裝有少量水並用膠蓋蓋嚴的小瓶(可用裝青黴素的小藥瓶,用注射器仔細調整瓶內水量或調整裝入的細砂,直至可懸浮在水中爲止)浸沒在水中,放手後小瓶可懸浮在水中。

學生討論:浸沒在水中下沉的鐵塊、上浮的木塊、懸浮的小瓶各受到幾個力的作用?大小關係如何?說明力的方向。

教師結合實驗,邊講邊畫出浸沒下沉的鐵塊、上浮的木塊和懸浮的小瓶受力分析示意圖,總結出浮沉條件。

讓學生觀察實驗:浸沒在水中的木塊放手後上浮,最後浮出水面,漂在水面不動。教師指出,木塊漂在水面上時,只有一部分浸入水中,叫做漂浮。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塊受幾個力的作用?它們的關係如何?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物體的浮沉條件並板書:

3。物體的浮沉

(1)下沉:F浮<G

(2)上浮:F浮>G

(3)懸浮:F浮=G

(4)漂浮:F浮=G物體的一部分浸入液體中

教師說明:

(1)物體上浮、下沉是運動過程,此時物體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結果是沉到液體底部,上浮的結果是浮出液麪,最後漂浮在液麪。

(2)漂浮與懸浮的共同點都是浮力等於重力,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靜止不動。但漂浮是物體在液麪的平衡狀態,物體在一部分浸入液體中。懸浮是物體浸沒在液體內部的平衡狀態,整個物體浸沒在液體中。

(3)完成課本圖123中的填空題。三、佈置作業:

1。完成本節課文練習1~5題。

2。思考題:本節後面的想想議議。回到頁首第二節阿基米德原理(2課時)(一)教學要求:1。明白驗證阿基米德原理實驗的目的、方法和結論。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資料。

3。會運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計算有關浮力的簡單問題。(二)教具:學生分組實驗器材:溢水杯、燒杯、水、水桶、彈簧秤、細線、石塊。(三)教學過程(第1課時)一、複習提問:

1。浮力是怎樣產生的?浮力的方向是怎樣的?

2。如何用彈簧秤測出浸沒在水中的鐵塊所受浮力的大小。要求學生說出方法,並進行實驗,說出結果。

3。物體的浮沉條件是什麼?物體浮在液麪的條件是什麼?二、進行新課

1。引言:我們已經學習了浮力產生的原因。下方來研究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係。我們用實驗來研究這一問題。

2。阿基米德原理

學生實驗:實驗1。

①簡介溢水杯的使用:將水倒入溢水杯中,水面到達溢水口。將物體浸入溢水杯的水中,被物體排開的這部分水從溢水口流出。用空小桶接住流出的水,桶中水的體積和浸入水中物體的體積相等。

②按本節課文實驗1的說明,參照圖126進行實驗。用溢水杯替代作溢水杯用的燒杯。教師簡介實驗步驟。說明注意事項:用細線把石塊拴牢。石塊浸沒在溢水杯中,不要使石塊觸及杯底或杯壁。接水的小桶要乾淨,不要有水。

③將所測得的實驗數據填在下表中,(課上出示寫好的小黑板)並寫出實驗結論。

石塊在空氣中重(N)

石塊浸沒在水中時彈簧秤的示數N)

石塊受到水的浮力N)

小桶和被石塊排開水的總重N)

小桶重N)

小桶中的水重N)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⑤總結:

由幾個實驗小組彙報實驗記錄和結果。

總結得出:浸沒在水中的石塊受到的浮力跟它排開的水重量相等。

說明:如果換用其他液體來做上述實驗,結論也是一樣。即使物體不是浸沒,而是一部分體積浸入液體中,它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也等於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3。學生實驗本節課文中的實驗2

①明確實驗目的:研究浮在水上的木塊受到的浮力跟它排開的水的重量有什麼關係?

②實驗步驟按課本圖127進行。

③將實驗數據填在下表中,並寫出結論。(出示課前寫好的小黑板)木塊重N)

木塊漂浮在水面受到的浮力N)

小桶和木塊排開水的總重N)

小桶重N)

木塊排開的水重N)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⑤總結:

幾個實驗小組分別彙報實驗記錄和結果。

教師總結得出:漂浮在水上的木塊受到的浮力等於它排開的水受到的重力。

說明:實驗證明,木塊漂浮在其他液體表面上時,它受到的浮力也等於木塊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4。教師總結以上實驗結論,並指出這是由2000多年前希臘學者阿基米德發現的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板書:二、阿基米德原理

1。浸入液體裏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等於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教師說明:

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出計算浮力大小的數學表達式,即:F浮=G排液=ρ液?g?V排。

介紹各物理量及單位:並板書:F浮=G排液=ρ液?g?V排

指出:浮力的大小隻跟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強調物體全浸(浸沒)在液體中時V排等於物體的體積;部分浸入液體時,V排小於物體的體積。

例1:如圖所示(教師板圖),A、B兩個金屬塊的體積相等,哪個受到的浮力大?教師啓發學生回答:

由於F浮=G排液=ρ液?g?V排,A、B浸入同一容器中的液體,ρ液相同,但VB排>VA排,所以FB浮>FA浮,B受到的浮力大。

例2:本節課文中的例題。

教師板演示範。

提醒學生注意:

(1)認真審題、弄清已知條件和所求的物理量。

(2)確定使用的物理公式,理解公式中每個符號所代表的物理量。在相同的物理量符號右下角寫清角標,以示區分。

(3)解題過程要規範。

5。教師講述:阿基米德原理也適用於氣體。體積是1米3的氫氣球,在空氣中受到的浮力等於這個氣球排開的空氣受到的重力。

板書:2。阿基米德定律也適用於氣體。

浸在氣體裏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等於它排開的氣體受到的重力。三、小結本節重點知識:阿基米德原理的資料。計算浮力大小的公式。四、佈置作業:本節課文後的練習1~5各題。第二節阿基米德原理(第2課時)(一)教學要求1。明白浮力的大小隻跟液體的密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與物體浸入液體中的深度,物體的形狀等因素無關。進一步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應用阿基米德原理,計算和解答有關浮力的簡單問題。(二)教具:彈簧秤、玻璃水槽、水、細線、石塊、體積相同的銅塊、鋁塊、木塊、橡皮泥、燒杯。(三)教學過程一、複習提問

1。學生筆答課本章後的學到了什麼問題1和2。然後由一學生說出自我的答案。教師講評。

2。270克的鋁塊體積多大?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多大?

要求學生在筆記本上演算,一名學生板演。教師巡迴指導,並對在黑板上的計算進行講評。二、進行新課

1。浮力的大小隻跟液體的密度和排開的液體的體積有關,與物體浸入液體中的深度、物體的形狀等因素無關。

①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浸入液體中的深度無關。

提問:物體浸沒在液體中,在不一樣深度受到的浮力是否相等?

學生回答並說出分析結果和道理。

教師演示實驗:把鐵塊用較長一些的細線拴好,掛在彈簧秤上。先稱出鐵塊重(由學生讀值)。將鐵塊浸沒在水中,彈簧秤的示數減小,問:這是什麼原因?由學生讀出彈簧秤的示數,計算出鐵塊受到的浮力。將鐵塊浸沒在水中的深度加大,靜止後,由學生讀出此時彈簧秤的示數,求出浮力的大小。比較兩次浮力的大小,得出:浮力的大小跟物體浸沒在水中的深度沒有關係。換用其他液體進行實驗,可得出同樣的結果。

教師從理論上分析: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等於物體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當物體浸沒在液體中時,無論物體位於液體中的哪一深度,由於液體的密度和它排開的液體的體積不變,所以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大小不改變。因此,這個物體無論處於液體中的哪一深度,它受到的浮力都是相等的。

②浮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形狀無關。

提問:浸沒在同一種液體中的物體體積相同,它們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否相同?

演示實驗:取一塊橡皮泥,將它捏成立方體,用細線拴好,用彈簧秤稱出橡皮泥重。將它浸沒在水中,讀取此時彈簧秤的示數。求出它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以上讀值和計算由學生完成)將橡皮泥捏成球形,按上述實驗步驟,求出它浸沒在水中時,它受到的浮力。

總結:比較兩次實驗測得的浮力大小,得出:浮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形狀無關。

提問:由學生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釋上述實驗結果。教師總結。

③浮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密度無關。

提問:將體積相同的銅塊和鋁塊浸沒在水中,哪個受的浮力大?

演示:將體積相同的銅塊和鋁塊用細線拴好,用彈簧秤測出它們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比較它們受到的浮力大小。

總結:比較兩次實驗結果得出:浮力的大小跟物體的密度無關。

提問:由學生用阿基米德定律解釋上述實驗結論。教師總結,並結合複習提問2的分析指出,有的同學認爲較輕的物體受的浮力必須大的看法是錯誤的。

④浮力的大小與物體在液體中是否運動無關。

提問:體積相同的鐵塊和木塊放入水中後放手,鐵球下沉,木塊上浮,哪個受的浮力大?

學生討論,教師用阿基米德定律分析它們受到的浮力一樣大。總結出:浮力的大小與物體在液體中是否運動無關。

透過以上的實驗和分析,教師總結並板書:浮力的大小隻跟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體積有關,而跟物體浸入液體中的深度、物體的形狀與密度、物體在液體中是否運動等因素無關。

2。例題:(出示小黑板)

①如圖所示,甲、乙兩球體積相同,浸在水中靜止不動。哪個球受到的浮力大?爲什麼?哪個球較重?爲什麼?學生討論,教師總結。

解:甲球受到的浮力較大。根據阿基米德原理。甲球浸沒在水中,乙球是部分浸沒在水中,故甲球排開水的體積大於乙球排開水的體積。因此,甲球排開的水重大於乙球所排開的水重。所以,甲球受到水的浮力較大。板書:F甲浮>F乙浮

浸在水中的甲、乙兩球,甲球較重。分析並板書:甲球懸浮於水中,G甲=F甲浮

乙球漂浮於水面,G乙=F乙浮

因爲:F甲浮>F乙浮

所以:G甲>G乙

小結:解答浮力問題要學會用阿基米德原理進行分析。對於漂浮和懸浮要弄清它們的區別,對浸在液體中的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是解答浮力問題的重要方法。

例題:有一個空心鋁球,重4。5牛,體積是0。5分米3。如果把這個鋁球浸沒在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大?放平後,它是上浮還是下沉?它靜止時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要求全體學生在自我的筆記本上演算,由一個學生到黑板上板演,教師針對演算過程中的問題進行講評。

要求學生答出:

由於鋁球全部浸沒在水中,所以V排=V球=0。5分米3=0。5×103米3。

F浮=G排液=ρ液?g?V排=1。0×103千克/米3×10牛/千克×0。5×103米3=5牛

因爲:F浮>G球,所以鋁球上浮。

鋁球在水中上浮,一向到露出水面,當F浮=G球=4。5牛時,鋁球靜止在水面上。此時鋁球受到的浮力大小等於鋁球的重。

小結:解答此類問題,要明確鋁球是研究對象。決定上浮還是下沉以及最後的狀態要對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應用公式計算求解。

3。總結計算浮力大小的四種方法:

應用彈簧秤進行測量:F浮=GF。G爲物體在空氣中的重,F爲物體浸入液體中時彈簧秤的示數。

根據浮力產生的原因,求規則固體受到的浮力。F浮=F向上F向下。

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ρ液?g?V排。此式可計算浸在液體中任意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

根據物體漂浮在液麪或懸浮在液體中的條件F浮=G物,應用二力平衡的知識求物體受到的浮力。三、佈置作業:本章課文後的習題6、7、9。

篇6:浮力教案

關於浮力教案

【設計理念】

1。 通過實驗引發討論,培養學生探索事物現象的能力。

2。 通過觀察實驗,培養學生從現象到本質的認識能力。

3。 通過討論,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

【教學目標】

1。 知道一切物體在液體或氣體中都受到浮力。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

2。 會用彈簧秤法測浮力。

3。 知道浮力產生的原因是液體上下表面的壓力差。

4。 知道物體的浮沉是由重力和浮力決定的。會判斷物體浮沉。

5。 會對物體進行簡單的受力分析,並知道漂浮的物體浮力大小等於物重。

【教學器材】

彈簧測力計、墨水瓶、燒杯、水、乒乓球(3個)、溶液。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1。 什麼是力?

2。 力的測量工具是什麼?(測力計)

3。 出示彈簧測力計下掛空墨水瓶。墨水瓶受幾個力?(兩個)

4。 兩個力是什麼關係?(一對平衡力)

5。 二力平衡的.條件是什麼?

二、導入新課

(一)演示實驗

1。 用手托住空墨水瓶。分析受力情況,看到什麼現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小了。)

2。 分析變化原因,手對空墨水瓶的託力多大?如何求得?

學生實驗:

將彈簧測力計吊着空墨水瓶,放入水中浸沒,觀察到什麼現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小了。)

問:這個現象說明了什麼現象?(浸沒在水中的物體受到水對它向上託的力。)物體在其他液體中是否也受到向上託的力呢?

演示實驗:

將吊着的空墨水瓶放入 溶液中,看到什麼現象?分析變化原因。

問:漂浮的物體是否也受到向上的託力呢?

學生實驗:

將乒乓球投入水中,設法將它按入水中,有何感受?這說明了什麼問題?

說明:(一切浸入液體中的物體,都要受到液體對它豎直向上的託力,這就是浮力。)

(二)板書

一、一切浸入液體中的物體都要受到液體對它豎直向上的浮力

↓                  ↓         ↓

(受力物體)         (施力物體)(方向)

分析:(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任何一個都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浮力的施力物體是液體,受力物體是浸入液體中的物體,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另外對浸入的理解,它包含兩種情況:①部分浸入;②浸沒。

討論:

1。 給你彈簧測力計、水、燒杯、鉤碼,如何測出鉤碼浸入水中的浮力?

(1)先測鉤碼在空氣中的重力G 。

(2)物體浸入水中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拉。

(3)求浮力

2。 浸在液體中物體一定受到浮力嗎?(有各種意見)

演示實驗:

圖1

(1)取一隻去底的礦泉水透明塑料瓶,瓶口朝下,瓶口略小於乒乓球。放入乒乓球。

問:如果我往裏面注水,乒乓球會浮起嗎?(會。因爲要受到水的浮力)

(2)往塑料瓶裏面注水。現象:乒乓球被水壓在瓶底,同時有水從塑料瓶口漏出。

(說明浸在水中的物體不一定受到浮力。爲什麼呢?)

板書:二、浮力產生的原因

(3)用瓶塞(或手)堵住漏水的瓶口,注意觀察乒乓球下面積滿水時有何現象發生?

(現象:乒乓球下積滿水時乒乓球會上浮。)

(4)將水倒回燒杯,分析原因。

第一次乒乓球只受到水給它向下的壓力。

第二次乒乓球下積滿了水,即受到水對它向下的壓力,而且受到水對它向上的壓力。乒乓球上浮說明向上的壓力大於向下的壓力。這就是壓力產生的原因。 >

圖2

我們舉特例來分析:立方體浸沒在液體中的受力情況

立方體浸沒在水中,其左右兩個側面和前後兩個側面和麪積相等,並且對應部位距水面的深度相同。

問:水給它們的壓強是否相等?(相等)

問:水給它們的壓力是否相等?(讓學生討論)(壓力相等並且方向相反)

分析:(p =ρgh  p =F/S  S 一定,F =pS)但是,上下兩表面處的深度不同,下表面處的深度更深,壓強更大,而上下兩表面的表面積相同,據p = F/S F = PS,所以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壓力比上表面受到的壓力更大。即 > 這就是浮力產生的原因。

板書:原因: >

而根據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 — ,這就是浮力。

板書:實質: = — ,方向豎直向上。

總結說明:浸入液體中的物體,上下表面受到的壓力差就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

問:既然一切浸入液體中的物體都要受浮力,那麼爲什麼有的物體在水中下沉,有的在水中上浮呢?下面我們就來討論物體的浮沉條件。

板書:三、物體的浮沉

演示實驗:將三個乒乓球浸沒水中(一個充滿沙;一箇中空;一個有部分沙,用蠟封住),鬆手後出現什麼現象?分析討論。

圖3

問:浸入水中的物體受到哪幾個力的作用?(重力、浮力)它們的施力物體是誰?(地球、水)

一個物體在受到兩個或兩個以上力的作用時,它的運動狀態由它們共同決定。

(1)當 =G 時,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將處於什麼狀態?(靜止)(懸浮)

(2)當 >G 時,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將處於什麼狀態?(上升)(上浮)

(3)當 <G 時,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將處於什麼狀態?(下沉)

板書:

問:沉的物體最終處於什麼狀態?(靜止)爲什麼?(另外受到容器底對它的支持力。)(  )

問:那麼上浮的物體最終處於什麼狀態?(靜止)我們就說物體漂浮在液麪上,那麼, 。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三、總結擴展

(一)本書主要學習三個知識點:

1。 什麼是浮力,浮力的方向如何,以及如何用實驗法測浮力?

2。 浮力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3。 物體的浮沉條件。

我們要理解、記憶,並且藉助實驗,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識。

(二)思考:上浮的物體( ),上浮至漂浮在液麪上( )

討論:物體的重力怎樣變化?浮力怎樣變化?浸沒在水的體積能怎樣變化?說說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麼有關係?

四、佈置作業

篇7:浮力教案

一、複習提問:二力平衡條件是什麼?

物體位於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如圖1所示,當物體受力F1>F2時,這個物體還能保持平衡嗎?學生們很快答出:“不能”。教師接着提問:“物體將要向哪個方向運動?”(學生答):“向F1方向運動”。接着,教師小結:“當F1>F2或F1

二、新課引入:

演示:木塊浮在水面;用手將乒乓球壓入水中,放手後乒乓球能浮上來,這是爲什麼?(學生答):“這是因爲它們都受到了水的浮力。”那麼在水裏下沉的石塊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三、講授新課

演示:用細線拴住石塊掛在彈簧秤上,彈簧秤讀數表示石塊的重力。此時我用手向上託一下石塊,並向學生髮問:彈簧秤的讀數如何變化?學生答:“減少”。教師追問:減少的原因是什麼?學生:石塊受到手向上託的力。

演示:課本12-2實驗,學生觀察彈簧秤的讀數有何變化?學生觀察後回答:“減少”,減少的原因是:石塊受到了水向上託的力,這個託的力也就是水對石塊的浮力,所以在水中的物體要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物重G減去物體在水中時彈簧秤的示數F。

F浮=G-F(板書)

演示:將燒杯中的水換成酒精或煤油,重做上面實驗。實驗表明了石塊在酒精或煤油中也受到了浮力作用,由此我們可以得出:

(一)浮力:一切浸入液體內的物體,都受到了液體對它豎直向上的浮力。(板書)

既然浸在水中的物體都受浮力。爲什麼有的物體在水中下沉;有的物體在水中上浮呢?

(二)物體的浮沉條件(板書)

讓學生思考:在水中下沉的石塊受到哪幾個力的作用?學生答:“受浮力和重力兩個力的作用”。石塊下沉說明了浮力小於重力,所以浸入液體的物體當浮力小於重力時,物體下沉。由此對於浸入液體的物體得出結論

當浮力小於重力,物體下沉(板書)

再讓學生思考:浸入水中的木塊受到哪幾個力的作用?學生答:“受浮力和重力這兩個力的作用”。木塊上浮說明了浮力大於重力,所以浮力大於重力,物體上浮(板書)

演示:將雞蛋放入已配好的鹽水中,使它懸浮在鹽水中不動時,讓同學們自己分析:雞蛋受哪幾個力的作用?雞蛋不動說明這兩個力大小如何關係?學生答:“受浮力和重力作用,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所以對於懸浮在液體中的物體得出結論:

懸浮在液體中的物體,浮力等於重力(板書)

演示:繼續往鹽水中加鹽,觀察現象。雞蛋將漂浮在液麪上,同學們思考:雞蛋受哪些力的作用?學生答:“受浮力和重力這兩個力的作用。”這兩個力的大小如何?學生答:“大小相等。”所以對於漂浮在液麪上的物體得出以下結論:

漂浮在液麪上的物體,浮力等於重力(板書)

由此可知:判斷一個物體在液體中是上浮還是下沉取決於它所受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

[學生練習一]第141頁圖12-3(寫在小黑板上)

通過前面學習我們知道,只要物體在液體中,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那麼浮力是怎樣產生呢?

四、浮力產生的原因(板書)

演示浮力產生的原因:

演示一:用一個兩端開口的透明圓筒,兩端紮上橡皮膜,先將圓筒水平浸沒入水中(如圖2),橡皮膜受到水的壓力向裏凹,可以看到兩邊橡皮膜凹進程度比上端明顯(如圖3),這說明上、下表面受到的壓力不相等,這個壓力差就是物體受到的浮力。

下面我們根據壓強知識,分析浮力產生的原因:

設想有一個立方體的浸沒在水中它的六個表面都受到壓力(圖4)。它的左右兩側受到的壓力有何關係?學生答:“受到的壓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前後兩側面受到的壓力有何關係?(學生答):“是一對平衡力”。它的上、下面受到的壓力是否也相等?(學生答):“不相等”。哪個表面受到的壓力大?爲什麼?(學生答):“下表面受到的壓力大,因爲下表面距液麪的深度大,受到的壓強大,壓力就大。”上表面受到的壓力小,這兩個壓力的差,就是液體對物體的浮力。

F浮=F'-F(板書)

因爲向上的力大於向下的力,所以,浮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

浮力方向;豎直向上(板書)

演示二把表面很光滑的石蠟塊緊貼在玻璃片上,將玻璃片及蠟塊放入水槽,讓蠟塊與水槽底部緊密結合,蠟塊並不上浮(如圖5),輕輕撥動蠟塊,讓水進入蠟塊底部。蠟塊就會上浮(分析解釋這個現象可使學生加深理解“浮力產生的原因是液體對物體上、下表面的壓力差”。)所以,要判斷一個物體在液體中是否受浮力,關鍵是看清這個物體是否受到來自液體向上的壓力,浮力的大小等於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這個壓力差方向是否豎直向上。

[學生練習二]

如圖6示,兩個正方體物體分別與容器底部和側壁緊密接觸,往容器中倒水,兩物體是否受到浮力作用?學生回答:“側壁上的物體受浮力、底部物體不受浮力。”

物體不僅在液體中受浮力,在氣體中也受浮力。

演示:氫氣球脫手後上升,就是因爲受到空氣對它的浮力。

讓學生思考:吹了空氣的氣球是否受浮力?(學生答):“受浮力”,爲什麼氣球不上升呢?學生答:“因爲受到重力大於它受到的浮力。”

五、課堂小結:

(1)浮力;

(2)物體的浮沉條件;

(3)浮力產生的原因。

六、課堂練習:

[想想議議]從水中浮上來的皮球,從它剛露出水面到最後漂在水面上不動的過程中,皮球受到的重力始終不變,皮球上浮的過程中,浮力大於重力;當皮球漂浮在水面上不動時,皮球受到的浮力等於重力,可見浮力是逐漸減少的,皮球浸在水中的體積也在逐漸減少,所以浮力的大小跟浸在水中的體積有關,有何關係呢?同學們根據本節所學知識想一想,下節課我們再研究。

篇8:浮力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瞭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於什麼;

③知道浮力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觀察,瞭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②通過收集、交流關於浮力應用的資料,瞭解浮力應用的社會價值;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初步建立應用科學知識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實驗猜想浮力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2、探究浮力與排開液體重力的關係。

三、教學方法

探究試驗

四、教學器材

瓶蓋、玉米粒、彈簧測力計、阿基米德演示器(力學實驗盒內的套裝)水槽、空易拉罐、水、大燒杯、小燒杯等

五、教學過程

(一)課程導入

木頭能浮在水面上,而鐵塊沉,下沉的鐵塊也受浮力嗎?(自己閱讀粗略找出本節的主要內容)

(二)探究新知

1、浮力的概念

對生活現象的描述引出浮力的概念

一切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物體受到向上託的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

演示實驗:浮在水面上的瓶蓋

方向:豎直向上

3、浮力的作用點

通過學生的認知,規範爲了研究方便,通常畫在物體的重心上。

4、浮力的大小

(1)猜想: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呢?

實驗1:在漂浮的瓶蓋內逐漸加入玉米粒,隨着玉米粒的增加觀察瓶蓋在水中的位置,猜想浮力與什麼因素有關?

(教師不予評論)

實驗2:在大燒杯內盛滿水,將空易拉罐逐漸壓入水中,體會浮力大小變化,猜想浮力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教師不予評論)

實驗3: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沙筒在空氣中的重力,再將沙筒逐漸浸入大燒杯的水中,直至浸沒,猜想浮力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教師予以總結)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2)實驗探究:物體浮力的大小和物體排開水的重力的關係?

儀器介紹:彈簧測力計、水槽、大燒杯、小套筒、沙筒

參照課本48頁探究實驗的內容和步驟進行探究實驗(小組討論)

方案交流:需要測得的物理量,爲了避免錯誤,減小誤差,實驗需要注意事項。

進行實驗:完成表格

實驗數據:

沙筒重:小套桶重:

沙筒完全浸入水中後拉力F:

浮力F浮:

小套桶和水的總重G總:

排出的水的重力G排:

交流數據,得出結論。

結論:沙筒所受浮力的'大小,等於排開水所受的重力

(3)阿基米德原理

一切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的大小,等於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

在上述實驗中,(有)推導:G排=m排g=液V排g,所以,F浮=G排=液gV排。(液是指液體的密度)。

(三)浮力練習

課本50頁第3題和第6題

六、作業佈置

同步訓練《浮力》一節1-10題

篇9:浮力的教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一切浸在液體中的物體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

2、能認識浮力產生的原因。

3、認識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跟液體的密度有關。

(二)過程與方法

1、能通過實驗證明一切浸在液體中的物體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

2、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3、經歷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過程,認識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跟液體的密度有關。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實驗探究,揭示隱藏在生活中的物理規律,糾正對浮力一些片面的認識。

2、通過參與實驗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本節內容是在國小自然課和生活經驗中已經熟悉的浮起的物體受到浮力,並結合前幾節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綜合地應用液體的壓強、壓力、二力平衡等知識來展開的。這一節是本章的重點和關鍵,對浮力的研究和學習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礎。浮力知識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有着廣泛的現實意義。它是理論聯繫實際的教學內容,也是國中生走向社會的必備知識。對浮力產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綜合應用舊知識來解決新問題,因而對理論分析和推理論證能力要求提高了。但是,國中生側重於對直觀現象進行具體、形象的思維來獲得知識,因此這個知識點是本節課的難點。

重點:決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難點:浮力產生的原因。

三、教學策略

首先創設問題情境,用實驗手段讓學生認識下沉的物體也受浮力。然後在學生動手實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對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提出有根據的猜想。教師安排學生通過討論並在動手實驗的基礎上去驗證猜想,然後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歸納的方法提出物體所受的浮力跟它浸入液體中的體積和液體密度的關係等的假設。

最後讓學生分組進行實驗設計和實驗操作去檢驗這一假設。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教師要促進學生主動地思考並給學生討論、交流的機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利用學習性評價方法對學生的探究活動進行評價。

四、教學資源準備

多媒體課件、乒乓球、礦泉水瓶(剪去底部)、大水杯、水槽、彈簧測力計、石塊、鹽、酒精等。

篇10:浮力的教案

一、學習目標:

1.知道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2.知道浮力的大小等於什麼。

3.知道浮力的應用。

二、問題及例題:

問題1:演示塑料瓶飄在水面上,爲什麼?誰能描述一下什麼叫浮力?浮力是什麼方向?

叫浮力,方向。

問題2: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問題3:通過想想做做3,說說可以怎樣測量浮力的大小?

問題4:浮力的大小等於什麼呢?

例題:通過例題的學習,說明浮力的大小和什麼有關?與什麼無關?

三、目標檢測:

1.鐵塊浸在煤油中受到的浮力方向是()。

2.一物體用彈簧測力計測得重5N,浸在水中測力計示數變爲3N,則受到的浮力是N

3.一石塊懸掛在彈簧秤下,當石塊慢慢浸入水中時,彈簧秤的示數(),當石塊全部浸入水中後,增加石塊浸入的深度,彈簧秤的示數()。

4...把一木塊浸沒在水中,排開的水所受重力爲12N,木塊受到的浮力()

A.大於12N B.小於12N C.等於12N D.等於10N

5.下面關於浮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只要液體的密度大,則對浸在其中的物體的浮力一定大;

B、只要物體的體積大,所受的浮力一定大;

C、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等於物體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與物體的形狀及浸入液體中的深度無關;

D、浮在液麪上的物體所受到的`浮力一定小於沉沒在液體內部物體所受的浮力。

6.同樣重的鐵塊甲和乙,甲浸沒在水中,乙浸沒在煤油中,鐵塊受到的浮力要大一些.(>)

四、學習小結:

1.浮力:

2.浮力產生的原因:。

3.浮力的方向()

(1)二次稱重法:

4.浮力的大小(2)壓力差法

(3)公式法

五、配餐作業:

A組:

1.將重力相等的實心銅球、鐵球、鋁球浸沒在水中,它們受的浮力()

A.相等B.銅球最大C.鋁球最大D.鐵球最大

2.兩個物體分別掛在彈簧測力計上,將它們同時浸沒同一種液體中,兩彈簧測力計減小的數值相同,兩物體必定有相同的( )

A.密度B.體積C.質量D.形狀

3.潛水艇潛在水下航行,當它下潛的深度增加時,比較它所受到的水的壓力和浮力關係是( )

A.壓力越大,浮力越大B.壓力越大,浮力不變

C.壓力不變,浮力越大D.壓力不變,浮力不變

4.有一金屬球,在空氣中稱得重3.8N,將它浸入盛滿水的溢水杯中時,有50ml水從溢水杯流入量筒,求:

⑴金屬球的體積

⑵金屬球所受浮力

⑶金屬球在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示數

B組;

1.金屬塊重10N,掛在彈簧測力計上,當它全部放在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爲8N,此時金屬塊受到的浮力是xxxxxN.如金屬塊有一半體積露出水面,彈簧測力計上的讀數應該xxxxxN.如果把金屬塊全部浸沒在酒精中,金屬塊受到的浮力是xxx xN.

2.有一個木塊,把它浸在盛滿水的溢水杯中時,從杯中溢出10g水,若把它浸在盛滿酒精的溢水杯中,會從杯中溢出xxxxxxg酒精(酒精密度是0.8×103kg/m3,水的密度是1.0×l03kg/m3,木塊的密度是0.5×103kg/m3).

3.給你一個彈簧測力計,一個金屬塊,一杯水,請你設計一個測量金屬塊密度的實驗,要求:

(1)、寫出實驗步驟和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

(2)、寫出金屬塊密度的表達式。

六、學後反思:

篇11:浮力的教案

第一節 浮力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瞭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2)理解浮力的大小等於什麼;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觀察,瞭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2)通過收集、交流關於浮力應用的資料,瞭解浮力應用的社會價值。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2)初步建立應用科學知識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浮力的概念及決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2、難點:探究決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教學準備

燒杯、水、酒精、木塊、乒乓球、小石塊、細線、彈簧測力計、溢水杯、小桶

(四)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景,引入新課

敘述日常生活中常見到的現象:鴨子、輪船漂在水面上;潛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潛;熱氣球載着重物飛上高空等)

同學們猜想這裏面可能蘊含着什麼知識呢? 猜想包含的知識(液體或氣體對物體有一個向上的力或提到“浮力”)。

二、探求新知 針對浮力這種常見現象,你想知道哪些有關浮力知識呢?

學生活動:展開想象,分組交流、討論,各抒己見。提出一系列問題:

1.什麼是浮力?它有方向嗎?

2.漂浮的物體受到浮力,那麼下沉物體是否受浮力?

3.浮力大小等於什麼?

4.浮力大小與什麼有關?

5.物體的浮沉有條件嗎?等。

教師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並板書。下面我們先探究:什麼是浮力,有無方向,方向向哪?

探究一:什麼是浮力,它有方向嗎?

教師演示:

①出示一個很深的量筒,將一個乒乓球放進去。 問:誰有辦法不把量筒倒過來,就能把乒乓球取出來?你爲什麼能想到這個辦法呢?

②左手拿一個乒乓球,鬆手,讓學生注意觀察它的運動狀態;再把乒乓球放在右手手心上,鬆開左手時乒乓球還會下落嗎?爲什麼?

③展示加水後量筒中的乒乓球和手中的乒乓球,讓學生進行對比。 鼓勵學生觀察、對比、思考回答。

學生體驗:將木塊放入水中並逐漸壓入水底,然後放手。一是體會:手的感覺;二是觀察:木塊塞最終的情況。嘗試得出結論。

1.定義: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向上的託力,這個向上的託力叫浮力。

探究二:下沉的物體是否也受到浮力 大家知道皮球漂在水面上受浮力,那麼在水中下沉物體是否也受浮力呢?討論一下看如何用簡單實驗來說明這一個問題?

學生探究:分組討論,利用學具探討:下沉的物體也受到浮力作用。

到講臺展示:用彈簧秤測小石塊在空氣中重力,再將小石塊浸入水中,發現彈簧秤示數變小,說明小石塊受一個向上的力,即浮力,所以在液體中下沉的物體也受浮力。

教師活動:巡迴指導,發現做實驗好的學生典型。並引導學生歸納出測浮力的方法:用稱重法測浮力。

得出結論:一切浸在液體中的物體都會受到液體對它向上的浮力。(F浮=G-F) 探究三:探究浮力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下面我們來進行一個造船比賽:用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做船,用砂石作貨物,看一看,誰做的船載的貨物多?並思考: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麼因素有關?

造“船”比賽。學生每組一塊大小相同的.橡皮泥設計造船。並觀察交流船隻的差異,討論,大膽猜測,交流討論: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麼因素有關? 將飲料瓶慢慢壓入水桶,體會浮力的變化,觀察水位變化情況,物體浸入液體中的體積變化情況。從中獲得啓示,進一步想象: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麼因素有關。

教師板書學生的猜測,並引導學生合併歸類,引導各小組認領實驗課題。

探究:

根據課本探究,如果其它猜想要求學生回家探究。第二天交出探究報告。

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即:浸入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物體的密度、質量、體積、物體的形狀等無關。

教師活動:總結學生的結論:浸入液體中的物體所受到的浮力只跟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得出浮力與物體排開液體的質量有關,最終推出浮力的大小等於物體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即阿基米德原理。

然後說明阿基米德原理不僅適用於液體也適用於各種氣體。(F浮=G排)

(五)小結

(六)作業:動手動腦學物理

教學反思:

第二節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一)教學要求:

1.知道驗證阿基米德原理實驗的目的、方法和結論。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

3.會運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計算有關浮力的簡單問題。

(二)教具:

學生分組實驗器材:溢水杯、燒杯、水、小桶、彈簧秤、細線、石塊。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1.浮力是怎樣產生的?浮力的方向是怎樣的?

2.如何用彈簧秤測出浸沒在水中的鐵塊所受浮力的大小。要求學生說出方法,並進行實驗,說出結果。

3.物體的浮沉條件是什麼?物體浮在液麪的條件是什麼?

二、進行新課

1.引言:我們已經學習了浮力產生的原因。下面來研究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係?下面我們用實驗來研究這一問題。

2.阿基米德原理。

學生實驗:實驗1。 ①簡介溢水杯的使用:將水倒入溢水杯中,水面到達溢水口。將物體浸入溢水杯的水中,被物體排開的這部分水從溢水口流出。用空小桶接住流出的水,桶中水的體積和浸入水中物體的體積相等。

②按本節課文實驗1的說明,參照圖10-6進行實驗。用溢水杯替代“作溢水杯用的燒杯”。教師簡介實驗步驟。說明注意事項:用細線把石塊拴牢。石塊浸沒在溢水杯中,不要使石塊觸及杯底或杯壁。接水的小桶要乾淨,不要有水。

③將所測得的實驗數據填在下表中,(課上出示寫好的小黑板)並寫出實驗結論。

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⑤總結:

由幾個實驗小組彙報實驗記錄和結果。

總結得出:浸沒在水中的石塊受到的浮力跟它排開的水重相等。 說明:如果換用其他液體來做上述實驗,結論也是一樣。即使物體不是浸沒,而是一部分體積浸入液體中,它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也等於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3.學生實驗本節課文中的實驗2。

①明確實驗目的:浮在水上的木塊受到的浮力跟它排開的水重有什麼關係?

②實驗步驟按課本圖10-7進行

③將實驗數據填在下表中,並寫出結論。(出示課前寫好的小黑板)

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⑤總結: 幾個實驗小組分別彙報實驗記錄和結果。

教師總結得出:漂浮在水上的木塊受到的浮力等於它排開的水受到的重力。

說明:實驗表明,木塊漂浮在其他液體表面上時,它受到的浮力也等於木塊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4.教師總結以上實驗結論,並指出這是由20xx多年前希臘學者阿基米德發現的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板書:

1.浸入液體裏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等於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教師說明: 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出計算浮力大小的數學表達式,即:F浮=G排液=ρ液·g·V排。 介紹各物理量及單位:並板書:“F浮=G排液=ρ液·g·V排”

指出:浮力的大小隻跟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強調物體全浸(浸沒)在液體中時V排等於物體的體積,部分浸入液體時,V排小於物體的體積。

例1:如圖10-3所示(教師板圖),A、B兩個金屬塊的體積相等,哪個受到的浮力大?

教師啓發學生回答:

由於,F浮=G排液=ρ液·g·V排,A、B浸入同一容器中的液體,ρ液相同,但,VB排>VA排,所以FB浮>FA浮,B受到的浮力大。

例2:本節課本中的例題。

提醒學生注意:(1)認真審題、弄清已知條件和所求的物理量。

(2)確定使用的物理公式,理解公式中每個符號所代表的物理量。在相同的物理量符號右下角寫清角標,以示區分:

(3)解題過程要規範。

5.教師講述:阿基米德原理也適用於氣體。體積是1米3的氫氣球,在空氣中受到的浮力等於這個氣球排開的空氣受到的重力。

板書:“2.阿基米德原理也適用於氣體。

浸在氣體裏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等於它排開的氣體受到的重力。”

三、小結本節重點知識: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計算浮力大小的公式。

教學反思:

第三節 物體的浮沉條件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

1、理解物體浮沉條件

2、知道密度計、氣球、飛艇、潛水艇的浮沉原理

3、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本節教學內容安排以科學探究的方式,讓學生親歷典型的科學研究過程之中的各個環節:問題——猜測——驗證——結論{檢驗、應用、推理、解釋}——創造——發現,使學生在科學學習的過程中體驗物體沉浮現象的樂趣,獲取物體沉浮的經驗認識,增長探究物體沉浮的本質的能力,培養觀察實驗,思考等科學能力,爲後續乃至終生學習能力及達到高級的思維水平準備認識基礎。讓學生初步瞭解浮沉條件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參與制作密度計的實踐活動和成果的展示活動,感受到科學——技術——社會的發展關係。

情感、態度與價值感

1、培養學生對科學探究的濃厚興趣,對實驗現象認真觀察和對實驗操作的科學態度,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

2、通過浮力知識應用實例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良好學風,激發學生學習情趣

3、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究實驗,激發學習慾望。發展積極探索的精神,獲得謀求內部協調統一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及施教策略】

重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及其克服策略】

難點:影響物體浮沉條件的因素

克服策略:通過學生自己實驗探究,討論、交流、總結得出,加深認識

【教學方法】

1、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教學情境。

2、運用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使學生在實驗中學會觀察、在實驗中學會研究,初步學習探究式學習方法。

【課前準備】

1、準備學生分組實驗(2人一組):400ml燒杯,200 ml燒杯,50 ml燒杯,鹽,水,酒精,雞蛋,量筒,鉛筆,鉛絲

2、密度計,潛水艇模型,自制熱氣球(教師演示用)

3、製作POWERPOINT,利用shockwave flash object插件插入。

【教學過程】

引入:你知道俄羅斯和“泰坦尼克號”沉船事件嗎?假如把打撈沉船的任務交給你,你將採取什麼措施?(打開POWERPOINTRT,學生瀏覽有關“庫爾斯克號”核潛艇的有關圖片,學生交流、討論)

新授

一、研究影響物體的浮沉條件的因素

打撈沉船與物體的沉浮有關,今天我們就親自來來探究影響物體浮沉的條件。

探究過程一:將實驗桌上的石蠟塊、小瓶、牙膏皮分別投入水中,觀察它們在水中的浮沉情況。 提問:你觀察到什麼現象?

理打下了基礎。

篇12:浮力的教案

活動目標:

1。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學習文彥博樹洞取球的故事,能克服困難積極動腦解決問題。

2。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猜想與動手實驗知道不同物體在水中的浮沉現象。

3。技能目標:能嘗試與同伴合作利用浮力原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4。創造力目標:喜歡探索身邊感興趣的事物,能夠大膽提問、大膽質疑激發創造靈感。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熟悉《文彥博取球》的故事。

2。物質準備:課件、盛有水的大盆、塑料盆、貝殼、紙片、紙盒、石子、鐵釘、鐵盤、塑料繩、絲帶、海綿、木頭、橡皮泥、乒乓球、大塑料桶、大平盤。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起興趣,鼓勵幼兒大膽猜想

1、觀察浮萍、圖片,瞭解自然界中一些物體可以浮在水面上。

這是什麼?你在哪裏見過浮萍?

這種植物生活在池塘中或是湖水中他的名字叫做浮萍。

2、出示各種物品圖片,請幼兒猜想什麼東西能浮起來,什麼東西能沉下去?

(1)你們想不想知道我們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可以浮在水面上,有哪些物品可以沉到水底?

(2)出示我的猜想以及浮沉等符號標誌,請幼兒選擇一種物品猜想它能浮在水片上還是能沉到水底,按標誌選擇相應的位置放好。

3、請每位幼兒選一種物品猜測它們能浮上來,還是能沉下去並根據標誌選擇合適的位置。

二、幼兒操作實驗,並將結果與猜想進行對比

1、提出實驗要求:

(1)記住實驗結果,結束後進行對比。

(2)做浮沉實驗前怎樣做才能不溼袖子?

(3)當幾個小朋友都想用一種材料該怎麼辦?

(4)怎樣才能讓實驗桌保持乾淨整潔?

(5)做完實驗應該怎樣做?

2、幼兒分組實驗,教師指導。

3、將自己的實驗驗結果與實驗猜想進行對比調整。

三、通過文彥博取球的`故事引出問題,幼兒動手嘗試操作解決

1、講述《文彥博取球》的故事,並引發幼兒用自己剛學到的本領幫助故事中的小朋友解決困難。

2、教師指導幼兒討論如何分工合作的問題。

3、幼兒分組利用浮力原理進行取球實驗。

4、引導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揭曉故事結尾,向大家介紹文彥博是一位中國古代聰明睿智好孩子的典範。

四、延伸活動中國古代有個文彥博,今天我在咱們班裏也找到了許多“小小文彥博”鼓勵幼兒用自己學到的本領解決生活中的更多問題。

活動反思:

《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活動中爲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學會尊重別人的觀點和經驗;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爲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浮力;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很高,想了很多方法,尤其在幼兒自己動手操作的時候,大家都很認真地去實驗,雖然幼兒的思路一直跟着教師走,在活動中教師給了幼兒很大的自由,幼兒敢說敢做,在幫助小朋友把皮球取出來的時候,各組幼兒情不自禁的鼓掌歡呼,氣氛很熱烈,達到了非常好的互動效果。

篇13:浮力的教案

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瞭解壓強的概念.理解什麼是壓力,什麼是物體的受力面積.

2.理解壓強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3.瞭解壓強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稱、單位及符號.知道壓強單位的物理意義和由.

4.瞭解壓強的增大和減小的主要方法.

二、能力目標

1.觀察生活中各種跟壓強有關的現象.瞭解對比是提高物理思維的基本方法.

2.通過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麼因素有關.經歷探究的主要環節.通過探究實驗,觀察實驗現象.採集實驗數據.獲得對壓強比較深入的瞭解.初步學習使用控制變量,具有一定的實驗能力.

3.瞭解改變壓強的實際意義和基本方法,具有運用知識解釋簡單現象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4.通過實際動手、實踐如何改變壓強.具有一定的動手實踐能力.

三、德育目標

1.經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對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3.瞭解壓強存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的廣泛性,認識科學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有將科學服務於人類的意識.

4.感悟科學是人類創造發明的基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重點

壓強概念的理解.

教學難點

壓力與重力面積的正確理解.

教學方法

探究法:通過學生自己獨立的探究活動.觀察現象.收集數據.分析比較獲得對壓強概念深入的理解.

比較歸納法:通過對具體現象、事例的對比、比較,提出問題,並通過研究歸納出一般的結論.

教學用具

壓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碼、橡皮泥、木條、彈簧秤、投影儀、錄像機及錄像機資料等.

時安排

1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

1.播放一段風光片:金色的海濱。鬆軟的沙灘.人們的身後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淺不同的腳印;茫茫雪原,浩浩無邊,想在上面步行的人雙腳深陷.幾乎寸步難行.雪橇卻能使人插上翅膀……

2.觀察教材中兩幅精美的圖片:小小的蟬可以把口器插入堅硬的樹皮,體態龐大的駱駝卻可以憑藉寬大的腳掌成爲沙漠之舟.

3.同學們自己分別用筆尖和筆帽扎手,體驗有什麼不同的感覺.

從同學們看到的、聽到的、感覺到的這些現象中,大家會想到什麼問題嗎?

二、新教學

[師]請同學們大膽說出自己的問題或想法.

[生]人走過沙灘爲什麼會留下腳印?

[生]人在雪地上,對雪地的壓力差不多,爲什麼一個人陷了下去,而另一個沒陷下去?

[生]筆尖和筆帽扎手時的感覺爲什麼會不一樣?

[生]蟬爲什麼可以將尖尖的口器插入堅硬的樹皮中?

[生]人走過沙灘能留下腳印和軟軟的沙灘有關係,因爲在水泥地上走過就看不到腳印.

[生]用筆尖扎手會感到很疼,蟬的口器能插入很硬的樹皮中,是因爲筆尖和蟬的口器都很尖。

[生]我認爲上面的那些現象都是力作用的結果.

[師]請同學們分析,人站在地面上、板擦或粉筆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時,人對地或粉筆盒桌面的作用力的情況.

[生]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對地面有一個向下的作用力,扳擦或粉筆盒放在水平桌面上時對平桌面也有向下的作用力,作用力的大小應等於物體的重量.

[師]當我們要將釘子釘人牆面或將一枚圖釘按在牆上(也可請一名同學演示,感覺)時.釘子對牆面的作用力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生]按圖釘或釘釘子的時候.釘對牆面有垂直於牆面的作用力.

[師]同學們剛纔談到的幾種力的情況,它們有共同的地方嗎?

[生]不論是對地面、桌面的力還是對牆面的力,它們都是垂直作用在接觸面上的.作用點在地面或牆面(接觸面)上.

[師]我們把這種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演示]靜止在斜面上或從斜面滑下的物體.

[師]請同學們分析物體對斜面的壓力.

[生]物體對斜面的壓力垂直作用在斜面上.

[投影]

a.粉筆盒對桌面的壓力.

b.物體對斜面的壓力.

c.按圖釘時圖釘對牆的壓力.

圖略:

通過分析學生應明確,有些壓力是由於重力的作用產生的.但大小並不一定都等於重力,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體對支持面的壓力大小纔等於重力.在很多情況下壓力和重力無關,壓力不是重力.

[生]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麼因素有關呢?

[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和什麼因素有關?

[師]同學們可以大膽猜想.

[生]力越大產生效果越明顯.因此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有關.

[生]用筆尖和筆帽扎手時.用的力差不多大.可用筆尖扎得很痛.而筆帽則沒有什麼感覺,

說明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無關。而是和力作用的面積有關.

[生]我們認爲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壓力作用的面積可能都有關係.

[師]研究物理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實驗.同學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大家可以通過實驗驗證,請同學們選擇合適的器材自己設計並進行實驗.

(同學們分組活動.教師巡視並參與學生們的活動.最後進行交流)

第一組:

(1)先將沙子裝在一個平底、敞口的玻璃容器中.將沙麪攤平.

(2)把壓力小桌腿朝下放在沙子上.分別在桌面上加2個和4個砝碼,觀察並記錄小桌腿陷入沙子裏的情況.

(3)將沙麪攤平後.再將壓力小桌面朝下放在沙子上,分別加2個和4個砝碼,觀察並記錄小桌陷入沙子裏的情況.

實驗表格:略

分析實驗現象:

結論:

第二組:參考教材圖13.1—3的'方法設計實驗.

(1)準備三塊完全相同的橡皮泥(將橡皮泥編號)和兩根完全相同的細木條.

(2)將一根細木條放在1號橡皮泥上.通過掛有1個鉤碼的彈簧測力計使木條對橡皮泥產生壓力.

(3)取下l號橡皮泥,換上2號橡皮泥.彈簧測力計上掛上2個鉤碼.重做上面實驗.

(4)取下2號橡皮泥換上第3號橡皮泥.將兩根木條放在橡皮泥上,重複實驗(3)

比較三塊橡皮泥的形變情況.和第一組的結論相同.

[師]兩組同學選擇了不同的材料進行實驗.兩組實驗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呢?

[生]他們研究問題的方法相同,都用了控制變量法.

[師]其他組的同學還有不同的做法可以補充嗎:

[生]我們組分別用完全相同的兩塊橡皮泥.三根木條時掛4個鉤碼;一根木條時掛2個鉤碼模擬了教材中“猜一猜”的內容.發現一根本條掛2個鉤碼時橡皮泥的壓痕較深,形變較大,說明壓力的作用效果更明顯.

[師]大家利用“猜一猜”中的數據,計算兩種情況下每平方釐米面積上所受的壓力;根據實驗現象說明每平方釐米上受的壓力和壓力作用效果的關係.

(學生計算,一名同學板演)

[生]根據計算和實驗現象說明,每平方釐米面積所受的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生]也可以說壓力的作用效果跟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力有關係。

[師]物體在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力叫做壓強.

[生]可以說壓強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投影]

壓強的計算公式:

符號的意義及單位:

教師說明,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N),面積的單位是平方米(m2).由公式確定壓強的單位就是牛頓每平方米(N/m2).人們給壓強規定了一個專門的單位叫帕斯卡,簡稱帕(Pa),這是爲了紀念法國科學家帕斯卡在物理學方面作出的傑出貢獻.

[師]帕斯卡是一個很小的單位,實際中還常用千帕(kPa),兆帕(Pa)

[投影]

1.一張報紙平放時對桌面的壓強約0.5Pa

2.一顆西瓜子平放在桌面上,對桌面壓強約20Pa

成年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1.5×104Pa

三、小結

1.壓力:是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壓力不是重力。

2.壓強:是反映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單位是Pa.

四、佈置作業

後習題

五、板書設計

壓力:垂直壓在物體表面的力叫壓力

意義: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的壓力叫壓強(P)

壓強:公式:P=F/S

單位:Pa 1Pa=1N/1m2

增大或減小壓強

篇14:浮力的教案

一、學習目標

1.認識浮力,掌握測浮力的一種方法——稱重法

2.浮力產生的原因。

二、課前回顧

1.液體壓強的特點:液體對容器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都有壓強,液體內部向_______________都有壓強,在_________________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的壓強______________,同種液體內部壓強隨_______________的增加而________________。不同液體內部壓強還與______________有關。

2.壓強的定義式:

3.液體內部壓強的計算公式:

4.什麼是深度:

三、互動探究

(一)什麼是浮力

說出你的感受:將小瓶子輕輕的壓入裝有水的大瓶子中,你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一想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

2.畫出乒乓球漂浮在水面時的示意圖

3.根據二力平衡的知識和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你能確定浮力的方向總是

4.你認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浮力。

活動1怎樣測出浮力的大小呢?

1、如圖所示,在彈簧測力計懸掛一個物體,讀出測力計的示數F1把重物浸入水中,再讀出測力計的示數F2,示數變____________,這個變化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這個實驗中,物體受到的浮力方向_____________,浮力的大小與F1和F2有什麼關係

3、浮力大小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二)浮力產生的原因

活動2

1、將瓶口朝下(不要蓋瓶蓋),放入乒乓球,壓着球向瓶子內倒水。你看到乒乓球__________________,將瓶蓋擰緊,重複剛纔的實驗,你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畫出浸入水中的物體上下表面受液體壓力的示意圖。

3、根據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物塊上表面所處的深度 (選填“大於”,“小於”或“等於”)物體下表面所處的'深度,所以物體上表面受到的________________(選填“向上”或“向下”)的壓力______________(選填“大於”,“小於”或“等於”)物體下表面受到的_______________(選填“向上”或“向下”)的壓力。所以物體受到液體給他___________(選填“向上”或“向下”)的合力,這個合力就是浮力。

4、結論:浮力是由於液體對物體向_________和向____________的壓力_____________ 產生的。

(三)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活動3

1、提出問題: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猜想:(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進行實驗並記錄數據完成P87填空

4、結論: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體浸入液體的_____________有關,跟液體的_____________也有關。全部浸沒在同種液體中物體所受浮力跟浸入液體中的_______________無關。

四、過關測試

1.重20N的物體浸沒在水中用彈簧測力計稱量時減小了8N,則該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爲( )

A、20 B、8 C、28 D、12

2.一切_______________液體中的物體,都受到液體對它______________的力,叫做浮力。浮力的施力物體是_____________。

3.浸入液體中的物體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壓力_________物體上表面受到_________ 的壓力,這個壓力___________就是浮力。

4.物體重爲G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浸入液體中,測力計示數爲F,則物體受到的浮力F浮=___________。

5.彈簧測力計下吊着重爲14.7N的金屬塊,當金屬塊浸沒在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示數爲9.8N,則水對金屬塊的浮力爲_________N.

6. 一個盛有鹽水的容器中懸浮着一個雞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圖所示。圖上畫出了幾個力的方向,你認爲雞蛋所受浮力的方向應當是( )

A.F1 B.F2 C.F3 D.F4

五、會考連接

1、將一橡皮碗壓入水底,並使其緊貼容器底部,則皮碗浮力(選填“受到”或“不受”)

2、將一物體壓入水中某位置,使物體完全浸沒在水中,物體受到向上壓力爲19.6牛,向下壓力爲14.7牛,則物體受到浮力牛。

3、一金屬塊在空氣中稱重爲14.7牛,把它全浸在水中稱時,彈簧秤示數是9.8牛,則此時金屬塊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是牛。

4、輪船、鴨子等浮在水面上,是由於受到水豎直向的力,而在水中搬石頭感覺石頭感覺石頭變,也是由於石頭受到了的作用。

5、如圖所示,一個重爲0.2N的小球被線拉住而浸沒在液體中,如果它受的浮力是1.8N,則線對球的拉力是( )

A.1.8NB.1.6NC.0.2ND.0N

6、做研究浮力的實驗中,

(1)測量浸沒在水中物體所受浮力大小步驟如圖

①細線把一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上如圖所示,測出該物體所受重力G=1.2N;

②把該物體浸沒在水中如圖所示.此時彈簧測力計示數F=___________________;

③該物體所受浮力F浮=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圖所示,一個長方體浸在液體中,進行比較,你會知道浮力產生的原因。

因爲hA__________hB ,(填大於、小於或等於)

所以PA__________PB ,(根據P=ρ液gh可知)

所以FA__________FB ,(根據F=PS可知)

8、往容器中注入一些水,如圖所示,a、b是能自由移動的物體,c、d是容器自身凸起的一部分,則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a物體一定受浮力作用 B、b物體一定受浮力作用

C、c物體一定受浮力作用 D、d物體一定受浮力作用

9、把一沉在水中的鐵塊從不中勻速拉出來,在鐵塊被完全拉出水面之前,手對鐵塊的拉力大小( )

A 一直不變 B 不斷變大

C 開始不變,後來不斷變大 D 開始不變,後來不斷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