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浮力教案

浮力教案

浮力教案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要點:

第一,浮力;第二,物體的浮沉;第三,浮力產生的原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對浮力這一節內容的研究是在國小自然課和生活經驗中已經熟悉浮起的物體受到浮力並結合前幾節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綜合地應用液體的壓強、壓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識來展開的。這一節是本章的重點和關鍵,對浮力的研究爲學習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礎。浮力知識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有着廣泛的現實意義。

3、教學目的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通過對這一節課的教學,要使學生知道什麼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產生的原因,理解物體的浮沉條件。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繹推理能力等。還要培養學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對學生進行實踐觀點的教育。

4、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浮力概念貫穿本章始末,與人們的生活密切聯繫,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對物體浮沉和浮力產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綜合應用舊知識來解決新問題,因而對理論分析和推理論證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國中生側重於對直觀現象進行具體、形象的思維來獲得知識。因此這兩個知識點既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

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也是這節課的重點,這是素質教育對現代教學的要求。

二、學生分析

任教班級屬農村中學,多物理生上進心強,學習態度端正,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問題的能力。

浮力現象是學生在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也是他們容易發生興趣的現象。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充分發揮演示實驗的作用,迎合他們好奇、好動、好強的心理特點,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5歲左右的國中生的思維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通過理論分析和推理判斷來獲得新知識,發展抽象思維能力。當然在此過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認識作爲依託,可以藉助實驗加強直觀性和形象性,以便學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學方法

這節課可綜合應用目標導學、分組實驗、直觀演示實驗、講授和討論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充分體現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的原則。創設物理情境讓學生參與實驗設計,邊動手邊思考。從實驗數據總結出結論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教學程序

教學中要以瞭解、學習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爲基礎,掌握知識爲中心,培養能力爲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具體設計如下:

1、新課引入:

以創設問題情境導入新課。學源於思,思源於疑,一上課便以課文第一段文字引入課題,引導學生思考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造成懸念,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講授新課:

任何物理規律的發現和物理理論的建立都離不開實驗。這節課主要採用實驗的方法來建立浮力的概念。我將書中圖12-2這個演示實驗改爲學生探索實驗,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增強了他們的感性認識。爲了使學生能認識到浮力是液體對物體向上託的力,這裏我增加設計一個用手託石塊使彈簧秤示數減小這樣一個隨堂小實驗,讓學生通過實驗概括總結出浮力的概念。在此基礎上請同學們從日常生活和常見的自然現象中舉例說明浸入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

在研究物體的浮沉條件這個重、難點時,日常生活中一些錯誤的經驗或思維定勢會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模糊的觀念,最突出的是重的物體下沉,輕的物體上浮。這裏可以演示一個小實驗:一根小鐵釘在水中下沉,而大木塊在水中會上浮,大木塊顯然比小鐵釘重。可能又有一部分同學這時會提出小鐵釘下沉是因爲鐵的密度大。教師可再演示一個小實驗:一個廢牙膏殼密度沒有變,空心時能浮在水面,揉成一團後在水中會下沉。說明密度也不是決定浮沉的條件。這樣經過演示,討論和分析,糾正了錯誤觀點,引導學生從運動和力的關係角度來討論物體的浮沉條件,對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抓住比較重力和浮力的大小關係,根據二力合成知識,由學生討論得出物體的浮沉條件。

這時強調物體上浮、下沉是運動過程,此時物體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結果是沉到液體底部,上浮的結果是浮出液麪,最後漂浮在液麪。並再演示一下浸沒在水中的木頭的上浮過程,以加深印象。漂浮與懸浮的共同點都是浮力等於重力,容易使學生產生物體的漂浮與懸浮是一回事或一個物體在同一液體中既漂浮又懸浮的錯誤觀點,這時我用一個乒乓球和一個空心金屬球投入水中分別演示漂浮與懸浮實驗。使學生直觀比較出漂浮是物體浮在液麪的平衡狀態,物體的一部分浸入液體中。懸浮是物體浸沒在液體內部的平衡狀態,整個物體浸沒在液體中。強調同一個物體在同一液體中既漂浮又懸浮是不可能的。

揭示浮力產生的原因這又是一個重、難點。這時可請同學回顧做過的一箇舊實驗:六個面紮上橡皮膜的空心正方體,當它浸沒在水中時,六個面的橡皮膜均向內凹進,而且前後左右面凹進的程度相同,而下表面比上表面凹進的程度要大。引導學生密切聯繫原有的液體壓強與深度的關係,二力合成、二力平衡等知識,通過由淺入深分層次的分析,把突破難點的過程變成鞏固和加深對舊有知識理解應用的過程,變成培養學生分析能力的過程。由學生歸納總結出浮力等於物體受到的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最後再用如下演示實驗加以驗證:將石蠟投入裝水的燒杯中,觀察其受到浮力是否上浮?

將石蠟放在另一燒杯底使其和杯底緊密接觸,沿杯壁緩慢注水觀察其是否上浮從而通過實驗證明前面理論分析得到的結論。並指出這也是物理學研究的方法:從實踐到理論,再用理論來指導實踐。達到從小培養學生研究物理的正確方法的目的。

至此,教材內容已經講授完畢,浮力作爲同學們新認識的一種力,它的三要素也就清楚明瞭。

根據農村學校學生情況,我繼續引導同學們思考課文後的想想議議,由此引入對決定浮力大小因素的研究。學生經過合理猜想,討論,設計出探索決定浮力大小因素的實驗方案。通過學生分組實驗,得出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與液體的密度有關,與物體浸沒後深度改變無關。受時間、器材限制,浮力大小與物體本身密度、形狀等因素無關可以通過演示實驗加以說明。這樣就爲下一節學習阿基米德原理留下懸念,作好鋪墊,同時也有利於學生形成知識結構。

3、反饋和鞏固:

這節課教學容量大,所以反饋和鞏固主要留待課後完成。如果課堂上有剩餘時間,可請同學回顧板書內容,歸納出通過本節課學到的三種測量浮力大小的方法。一是稱量法,爲下一節課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實驗作準備。二是受力平衡法,指出懸浮和漂浮的區別。三是求壓力差法,指出這是浮力大小的決定式。

4、板書設計:

第一節:浮力

1、什麼是浮力

2、物體的浮沉(1)下沉:F浮

(2)上浮:F浮G

(3)懸浮:F浮=G

(4)漂浮:F浮=G--物體的一部分浸入液體中

3、浮力產生的原因

5、佈置作業:1、2、3、4、5

浮力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瞭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於什麼;

③知道浮力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觀察,瞭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②通過收集、交流關於浮力應用的資料,瞭解浮力應用的社會價值;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初步建立應用科學知識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實驗猜想浮力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2、探究浮力與排開液體重力的關係。

三、教學方法

探究試驗

四、教學器材

瓶蓋、玉米粒、彈簧測力計、阿基米德演示器(力學實驗盒內的套裝)水槽、空易拉罐、水、大燒杯、小燒杯等

五、教學過程

(一)課程導入

木頭能浮在水面上,而鐵塊沉,下沉的鐵塊也受浮力嗎?(自己閱讀粗略找出本節的主要內容)

(二)探究新知

1、浮力的概念

對生活現象的描述引出浮力的概念

一切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物體受到向上託的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

演示實驗:浮在水面上的瓶蓋

方向:豎直向上

3、浮力的作用點

通過學生的認知,規範爲了研究方便,通常畫在物體的重心上。

4、浮力的大小

(1)猜想: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呢?

實驗1:在漂浮的瓶蓋內逐漸加入玉米粒,隨着玉米粒的增加觀察瓶蓋在水中的位置,猜想浮力與什麼因素有關?

(教師不予評論)

實驗2:在大燒杯內盛滿水,將空易拉罐逐漸壓入水中,體會浮力大小變化,猜想浮力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教師不予評論)

實驗3: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沙筒在空氣中的重力,再將沙筒逐漸浸入大燒杯的水中,直至浸沒,猜想浮力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教師予以總結)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2)實驗探究:物體浮力的大小和物體排開水的重力的關係?

儀器介紹:彈簧測力計、水槽、大燒杯、小套筒、沙筒

參照課本48頁探究實驗的內容和步驟進行探究實驗(小組討論)

方案交流:需要測得的物理量,爲了避免錯誤,減小誤差,實驗需要注意事項。

進行實驗:完成表格

實驗數據:

沙筒重:小套桶重:

沙筒完全浸入水中後拉力F:

浮力F浮:

小套桶和水的總重G總:

排出的水的重力G排:

交流數據,得出結論。

結論:沙筒所受浮力的'大小,等於排開水所受的重力

(3)阿基米德原理

一切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的大小,等於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

在上述實驗中,(有)推導:G排=m排g=液V排g,所以,F浮=G排=液gV排。(液是指液體的密度)。

(三)浮力練習

課本50頁第3題和第6題

六、作業佈置

同步訓練《浮力》一節1-10題

浮力教案3

一、複習提問:二力平衡條件是什麼?

物體位於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如圖1所示,當物體受力F1>F2時,這個物體還能保持平衡嗎?學生們很快答出:“不能”。教師接着提問:“物體將要向哪個方向運動?”(學生答):“向F1方向運動”。接着,教師小結:“當F1>F2或F1

二、新課引入:

演示:木塊浮在水面;用手將乒乓球壓入水中,放手後乒乓球能浮上來,這是爲什麼?(學生答):“這是因爲它們都受到了水的浮力。”那麼在水裏下沉的石塊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三、講授新課

演示:用細線拴住石塊掛在彈簧秤上,彈簧秤讀數表示石塊的重力。此時我用手向上託一下石塊,並向學生髮問:彈簧秤的讀數如何變化?學生答:“減少”。教師追問:減少的原因是什麼?學生:石塊受到手向上託的力。

演示:課本12-2實驗,學生觀察彈簧秤的讀數有何變化?學生觀察後回答:“減少”,減少的原因是:石塊受到了水向上託的力,這個託的力也就是水對石塊的浮力,所以在水中的物體要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物重G減去物體在水中時彈簧秤的示數F。

F浮=G-F(板書)

演示:將燒杯中的水換成酒精或煤油,重做上面實驗。實驗表明了石塊在酒精或煤油中也受到了浮力作用,由此我們可以得出:

(一)浮力:一切浸入液體內的物體,都受到了液體對它豎直向上的浮力。(板書)

既然浸在水中的物體都受浮力。爲什麼有的物體在水中下沉;有的物體在水中上浮呢?

(二)物體的浮沉條件(板書)

讓學生思考:在水中下沉的石塊受到哪幾個力的作用?學生答:“受浮力和重力兩個力的作用”。石塊下沉說明了浮力小於重力,所以浸入液體的物體當浮力小於重力時,物體下沉。由此對於浸入液體的物體得出結論

當浮力小於重力,物體下沉(板書)

再讓學生思考:浸入水中的木塊受到哪幾個力的作用?學生答:“受浮力和重力這兩個力的作用”。木塊上浮說明了浮力大於重力,所以浮力大於重力,物體上浮(板書)

演示:將雞蛋放入已配好的鹽水中,使它懸浮在鹽水中不動時,讓同學們自己分析:雞蛋受哪幾個力的作用?雞蛋不動說明這兩個力大小如何關係?學生答:“受浮力和重力作用,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所以對於懸浮在液體中的物體得出結論:

懸浮在液體中的物體,浮力等於重力(板書)

演示:繼續往鹽水中加鹽,觀察現象。雞蛋將漂浮在液麪上,同學們思考:雞蛋受哪些力的作用?學生答:“受浮力和重力這兩個力的作用。”這兩個力的大小如何?學生答:“大小相等。”所以對於漂浮在液麪上的物體得出以下結論:

漂浮在液麪上的物體,浮力等於重力(板書)

由此可知:判斷一個物體在液體中是上浮還是下沉取決於它所受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

[學生練習一]第141頁圖12-3(寫在小黑板上)

通過前面學習我們知道,只要物體在液體中,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那麼浮力是怎樣產生呢?

、浮力產生的原因(板書)

演示浮力產生的原因:

演示一:用一個兩端開口的透明圓筒,兩端紮上橡皮膜,先將圓筒水平浸沒入水中(如圖2),橡皮膜受到水的壓力向裏凹,可以看到兩邊橡皮膜凹進程度比上端明顯(如圖3),這說明上、下表面受到的壓力不相等,這個壓力差就是物體受到的浮力。

下面我們根據壓強知識,分析浮力產生的原因:

設想有一個立方體的浸沒在水中它的六個表面都受到壓力(圖4)。它的左右兩側受到的壓力有何關係?學生答:“受到的壓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前後兩側面受到的壓力有何關係?(學生答):“是一對平衡力”。它的上、下面受到的壓力是否也相等?(學生答):“不相等”。哪個表面受到的壓力大?爲什麼?(學生答):“下表面受到的壓力大,因爲下表面距液麪的深度大,受到的壓強大,壓力就大。”上表面受到的壓力小,這兩個壓力的差,就是液體對物體的浮力。

F浮=F'-F(板書)

因爲向上的力大於向下的力,所以,浮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

浮力方向;豎直向上(板書)

演示二把表面很光滑的石蠟塊緊貼在玻璃片上,將玻璃片及蠟塊放入水槽,讓蠟塊與水槽底部緊密結合,蠟塊並不上浮(如圖5),輕輕撥動蠟塊,讓水進入蠟塊底部。蠟塊就會上浮(分析解釋這個現象可使學生加深理解“浮力產生的原因是液體對物體上、下表面的壓力差”。)所以,要判斷一個物體在液體中是否受浮力,關鍵是看清這個物體是否受到來自液體向上的壓力,浮力的大小等於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這個壓力差方向是否豎直向上。

[學生練習二]

如圖6示,兩個正方體物體分別與容器底部和側壁緊密接觸,往容器中倒水,兩物體是否受到浮力作用?學生回答:“側壁上的物體受浮力、底部物體不受浮力。”

物體不僅在液體中受浮力,在氣體中也受浮力。

演示:氫氣球脫手後上升,就是因爲受到空氣對它的浮力。

讓學生思考:吹了空氣的氣球是否受浮力?(學生答):“受浮力”,爲什麼氣球不上升呢?學生答:“因爲受到重力大於它受到的浮力。”

五、課堂小結:

(1)浮力;

(2)物體的浮沉條件;

(3)浮力產生的原因。

六、課堂練習:

[想想議議]從水中浮上來的皮球,從它剛露出水面到最後漂在水面上不動的過程中,皮球受到的重力始終不變,皮球上浮的過程中,浮力大於重力;當皮球漂浮在水面上不動時,皮球受到的浮力等於重力,可見浮力是逐漸減少的,皮球浸在水中的體積也在逐漸減少,所以浮力的大小跟浸在水中的體積有關,有何關係呢?同學們根據本節所學知識想一想,下節課我們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