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浮力》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浮力》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浮力》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能用實驗的方法比較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能對物體的沉浮提出假設和猜想,並通過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和猜想,瞭解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應用。

2、培養學生實驗能力、細緻觀察能力、歸納概括能力以及合作意識、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興趣。

教學重點:

能用實驗證明在水中浮着的下沉的物體都受到水的浮力。

教學難點:

實驗: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課前準備:

盆、泡沫、木塊、石塊、小皮球、橡皮、鉤碼、彈簧秤、視頻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多媒體出示:皮球掉進樹洞裏(圖)

師:一天,幾個小朋友在大樹下玩皮球,一不小心,皮球掉進一個樹洞裏。

洞又深口又小,小朋友們的手臂根本夠不到皮球。怎麼辦呢?同學們,你們有辦法嗎?

2、學生彙報交流。

(生可能會說出往樹洞裏倒水,皮球會浮起來)

3、設疑:皮球爲什麼會浮起來呢?它和什麼有關?

4、揭示課題,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5、學生質疑。

(學生可能會問:什麼是浮力,是不是所有物體都會受到水的浮力,學習浮力有什麼用……)

今天,我們不可能解決同學們提出的所有的問題,那麼今天我們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什麼是浮力。

二、實驗活動

(一)實驗1:

1、要求學生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大膽猜想,哪些物體能浮在水面上,哪些物體會沉下去,並把猜想的結果記錄在實驗表格中。

注意:只猜想,不動手實驗!

實驗一記錄單。

學生彙報。

2、學生猜想並填寫記錄單。(教師巡視)

3、實驗驗證學生的猜想。

剛纔同學們的猜想到底對不對呢?有什麼辦法來證明?

(學生可能會說出,做個實驗:把它們都放到水裏,就知道了。)

4、學生實驗並填寫,老師巡視,學生彙報,師相應板書。

(二)實驗2:

1、質疑:爲什麼這些物體都會浮在水面上呢?

(學生可能會說出:受到了水的浮力。)

師:那水的浮力究竟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感知一下。

2、出示實驗要求:

把泡沫等上浮地物體放在水上,用手向下按,仔細體會手的感覺,並進行小組內交流,填寫實驗記錄單。

實驗二記錄單

把泡沫等上浮物體放在水上,用手向下摁,手會感覺到

,這個力的方向是 。這說明

這些物體在水中受到了 。

3、學生實驗,並填寫記錄單,教師巡視指導

4、學生彙報。

5、教師小結並板書:上浮的物體都受到一個向上的力,科學上稱這力叫浮力。

(三)實驗3:

1、質疑:上浮的物體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那下沉的物體有沒有受到水的浮力呢?如何來證明你們的猜想?

2、小組討論、交流,彙報。

3、提出用實驗來證明你們的猜想。明確實驗步驟,提出實驗注意要求。

v 物體要完全浸入水中;

v 物體和彈簧秤不能接觸盆壁;

v 正確使用彈簧秤,並正確讀寫刻度;

v 把測量結果正確記錄下來,完成實驗三記錄單。

用實驗證明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4、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5、小組彙報實驗結果。

6、教師小結: 在水中下沉的物體也受到一個向上的力。也就說在水中下沉、上浮的物體都受到一個向上的力,所以我們就能歸納:在水中的物體都受到一個向上的力,叫做水的浮力。

三、實踐應用:

1、說說學了這一課,你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問題?

2、引導學生說說生活中水的浮力的一些應用。

3、讓學生觀看:浮力應用視頻(鹽水選種)。

四、教師小結,佈置作業。

找一找,水的浮力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應用?

《浮力》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的:

1.通過探究,認識到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2.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

3.通過探究浮力大小與那些因素有關的過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並會用來解決簡單的浮力問題。

課型:新授課

課時:第1課時

教學重點:浮力的存在、探究浮力的大小測量

教學難點:阿基米德原理的應用.

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瞭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理解浮力的大小等於什麼。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瞭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經歷探索浮力大小過程;

從日常生活現象入手,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與動手操作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樂於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識的興趣;

培養學生大膽猜想,在實驗過程中勇於創新精神。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

教學用具:乒乓球、鐵塊、水、燒杯、圓柱體、彈簧測力計、細線、溢水杯、鹽。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投影展示一組圖片:艦艇爲什麼能浮在海面上,人爲什麼能浮在“死海”的水面,氣球爲什麼能騰空而起,氣艇爲什麼浮在空中,思考這些現象爲什麼產生?

(二)、進行新課:

演示實驗1:壓入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後,乒乓球從水裏浮上來,最後浮在水面上靜止不動。

提問:乒乓球爲什麼能從水裏浮上來?是誰給它的作用?

總結:物體靜止時受平衡力,物體重力豎直向下,平衡時還應受到豎直向上的力,施力物體誰?是水或空氣。表明浸在液體內部或漂在液體表面的物體都受到液體向上的託力。浸在氣體裏的物體也受到氣體向上的託力。物理學中力把這種力叫浮力。

一、浮力

1、定義:浸在液體或氣體裏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向上的託力,這個力叫做浮力。

2、符號:“F浮”

3、浮力的施力物體:液體或氣體。

思考:根據浮力的定義及壓入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後,乒乓球從水裏浮上來,說明浮力的方向向哪?

4、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

思考:你還能舉出那些例子說明物體受浮力的作用?

演示實驗2:把鐵塊放入水中,放手後鐵塊在水中下沉,並且一直沉到水底。

提問:下沉的鐵塊受浮力作用嗎?

活動10.9 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的?

猜一猜: 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想一想 :用什麼樣的實驗來驗證你的。猜想?

實驗器材

設計與實驗:

比較鐵塊在空氣和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1)在彈簧測力計下掛一個金屬塊,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 N;

(2)再將金屬塊浸沒到水中,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 N。

比較:比較兩次測量的結果

現象:金屬塊在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比在空氣中時 了。

思考:爲什麼金屬塊在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比在空氣中時減小了?

受力分析:

結論:下沉的物體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思考:能不能計算出浮力大小?

分析:物體在F浮、F、G這三個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狀態。

所以 F浮 + F= G 變形爲: F浮 = G-F

二、浮力的測量:

方法:彈簧秤測力計測出物體在空氣中的重力G, 將物體浸在液體中測出此時的拉力F,G與F的差值即爲物體浸在液體中所受的浮力F浮。 即“稱重法” 。

表達式:F浮 = G-F

課堂練習:

一鐵塊掛在彈簧秤上,在空氣中稱量時,彈簧秤的讀數是32N。把它全部浸在水中稱量時,讀數是12N。鐵塊受到浮力是多少?

播放動畫:水底下大魚小魚的辯論。

小魚:我們在深處,受到的浮力大

大魚:我的體積大,受到的浮力大。

請你說說哪個魚說得正確?爲什麼?

要知道誰說的對,就要知道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浮力的大小

學生實驗: 探究影響浮力的大小的因素

猜想:浮力大小可能與那些因素有關?

液體裏的深度;排開液體的體積;液體的密度。

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

實驗器材:

實驗與探究

1、在溢水杯中裝滿水。

2、測出圓柱體的重力 G物=_____N.

3、將圓柱體逐漸浸入在水中,直到浸入一半時,觀察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F1=_____N. 計算 F浮1=____N.

4、將圓柱體逐漸浸入在水中,直到完全浸沒,觀察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F2=_____N. 計算 F浮2=____N.

5、改變圓柱體浸沒在水中的深度,觀察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F3=_____N. 計算 F浮3=____N.

6、將圓柱體逐漸浸沒在濃鹽水中,觀察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F4=_____N. 計算 F浮4=____N.

交流與小結:

比較F浮1、F浮2可知:浮力大小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較F浮2、F浮3可知:浮力大小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較F浮3、F浮4可知:浮力大小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與其排開液體的體積和液體的密度有關。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

古希臘學者阿基米德通過實驗和理論研究得出了有關浮力大小的原理。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等於被物體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

公式: F浮=G排液

推論:F浮=G排液=m排液g=ρ液gV排

表明F 浮的大小與 ρ液和V排有關,也論證了“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實驗所得到結論。

注意:使用推論是單位必須ρ液單位爲千克/米3 ,V排單位爲米3。

V排與V物的關係

A、“全部浸入(即浸沒)” V排=V浸=V物

B、“部分浸入” V排=V浸物

課堂練習:

2、將一木塊放入裝滿水的燒杯中,溢出500g水,則木塊所受的浮力爲多少?

3、浮在空中的氣球,排開空氣的重力爲1N,則氣球所受的浮力爲多少?

(阿基米德原理也可以計算氣體產生的浮力。)

4、已知物重爲G=5N,體積V=0.6dm3,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多大?有0.2dm3露在外面時受到的浮力是多大?浸沒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多大?(g=10 N/kg,ρ酒精=0.8×103千克/米3)

(三)、課堂小結

學生先歸納,然後教師補充。

(四)、佈置作業

課本P93 第1、2、3題。

板書設計

四、浮力

一、浮力(符號:“F浮”)

1、定義:浸在液體或氣體裏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向上的託力,叫做浮力。

2、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

二、浮力的測量: “稱重法”

F浮 = G-F (G是物體重力,F是液體中拉力)

三、浮力的大小

1、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與其排開液體的體積和液體的密度有關。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等於被物體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

公式: F浮=G排液

推論:F浮=G排液=m排液g=ρ液gV排

《浮力》教學設計 篇三

一、教學設計理念

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社會需要的是具有創新和實踐能力的人才,這就要求我們不僅僅要“學習物理”,更重要的是要“探究物理”。在“探究”中提出物理問題,在“探究”中經歷並體驗科學探索的歷程,在“探究”中將物理學習跟生活緊密地聯繫起來,在“探究”中將物理學習最終歸於生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將科學探究的要素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使學生在探究中敢於質疑、勇於辯論,在充分交流中比較、篩選出最佳的實驗方案。而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的指導作用突顯出來,從而使師生互動不再停留在形式上,而具有實質意義。這樣一堂鮮活的課上完後,學生收穫的不只是知識,還收穫了研究問題的方法,從而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培養、提高。因此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知道浸在(漂浮、懸浮、下沉)液體中的物體,都受到液體對它施加的豎直向上的浮力,知道如何計算浮力的大小,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浮力並知道浮力的方向。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實驗探究認識浮力。

2.經歷探究“浮力大小等於什麼”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協作精神。

2.學習阿基米德善於觀察思考的精神。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通過實驗探究認識浮力及其方向,會測量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

2.阿基米德原理。

教學難點:探究“浮力的大小等於什麼”的過程。

四、實驗器材

演示實驗器材:鐵架臺、重垂線、雞蛋、食鹽水、乒乓球、大燒杯、紅毛線、水桶、水盆,準備一組與學生所用完全相同的實驗器材(便於學生上講臺演示實驗方案)。

學生實驗器材:橡皮泥、小石塊、小木塊、鐵釘、乒乓球、燒杯(100ml)、彈簧測力計、溢水杯、小桶、空易拉罐、水槽、細線。

五、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課件展示生活中有關浮力的事例:漂浮在水面的輪船、木塊、水鴨子、人,浸沒在水中的潛水艇等。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事例中的輪船、人等爲什麼會浮在水面上?

小組合作學習,嘗試分析這些現象的原因。

通過討論交流使學生認識到:這些現象與浮力有關;不僅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會受到浮力,而且浸在氣體中的物體也會受到氣體對它的浮力。然後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浮力現象,想了解哪些有關浮力的知識,從而發散學生的思維,引出本節課的課題。

2.新課教學

模塊一:感知浮力的存在,建立浮力的概念

科學《浮力》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認識浮力及其方向;

②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實驗、觀察,瞭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②經歷探索浮力大小等於什麼的過程;

③從日常生活現象入手,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與動手操作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培養學生樂於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識的興趣;

②培養學生大膽猜想,在實驗過程中勇於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

探究浮力的大小等於什麼。

【教學難點】

通過實驗驗證浮力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教學方法】

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式教學。

【教學用具】

乒乓球、燒杯、彈簧測力計、細線、溢水杯、石塊、鋁塊、銅塊、橡皮泥、小木塊、水、酒精、食鹽水、砂石適量、飲料瓶、水桶。

【教學流程】

一、引入新課:從生活走向物理

教師提出問題:在你們的生活中,經常看到有些物體漂在水面上如:鴨子、輪船……同學們想過這裏面蘊含着什麼物理知識嗎?爲什麼不會游泳的人穿上救生衣便不會淹死了,你們想過嗎?

今天我們一塊兒來研究一下。

二、探求新知

學生活動一:研究浮力的產生及其方向各組同學分別把實驗桌上的不同物品放入燒杯中的水中,觀察現象。

思考:乒乓球、木塊爲什麼浮在了水上。根據我們學過的二力平衡的知識對其進行受力分析。請同學們自由回答,找學生代表上講臺畫出受力分析。

教師總結:對答對的同學給予肯定表揚,不對的同學給予鼓勵指正。從而得出浮力的概念及其方向。

教師提出問題:在剛纔的實驗中,石塊、橡皮泥沉入了水底,沉入水底的物體受浮力嗎?請你們利用手中的器材驗證一下。

學生活動二:探究在水中下沉的物體也受浮力

各組同學分別做實驗,教師巡迴指導,對不知如何的學生給予點播。實驗做完後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在水中下沉的物體也受浮力 並引導學生歸納出測浮力的方法:用彈簧測力計測浮力。物理學中把這種測浮力大小的方法,叫等效轉換法。

得到一個求浮力的公式F浮=G-F液

[設計說明:讓學生體驗物體在液體中確實要受到浮力的作用,並引導學生尋求測量物體所受到浮力大小的簡便方法。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學會了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將課堂還給學生,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練習鞏固:(完成後面本節練習題1、2。)

學生活動三:探究:探究浮力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1、下面我們來進行一個“造船比賽”:用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做船,用砂石作貨物,看一看,誰做的船載的貨物多?並思考: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麼因素有關?

學生動手實驗並交流

2、將飲料瓶慢慢壓入水桶,體會浮力的變化,觀察水位變化情況,物體浸入液體中的體積變化情況。從中獲得啓示,進一步想象: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麼因素有關。

3、同學們都知道“死海不死”吧,請你們實驗其中的原理。並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麼因素有關。

在做以上的實驗時學生可能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與排開液體的體積、物體的重力、物體的體積、物體的質量、物體的形狀、深度、液體的密度等因素有關係。

教師引導學生把猜想合併歸類,引導各小組認領實驗課題。(提醒學生實驗時用“控制變量法”)

學生分組探究:

(1)探究浮力與物體的密度的關係;

(2)探究浮力與深度的關係;

(3)探究浮力與液體的密度的關係;

(4)探究浮力與物體排開液體體積的關係;

(5)橡皮泥探究浮力與物體形狀的關係。

各小組根據要探究的課題,設計實驗。設計完畢,組織各小組先討論設計的實驗步驟,進一步修正完善。然後根據修正的步驟探究課題,設計記錄實驗數據表格並交流,最後得出實驗結論。

學生彙報實驗過程與結論。

教師總結:浸入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物體的密度、重力、體積、物體的形狀等無關。

[設計說明:讓學生從現有的知識水平出發,通過動手實驗,不斷的思維,提出可能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並進行歸類,分成各個獨立的可能因素讓各小組認領課題。通過學生團隊間的協作,進行方案設計,並對設計的方案從理論上的正確性、操作上的可行性進行全班交流討論,思辨、質疑和完善。]

練習鞏固:(完成後面本節練習題3、)

學生活動四:探究浮力的大小等於什麼?

學生先看課本自學,不懂的與同學交流、或問老師,然後動手試着做實驗進行探究。實驗做完後互相交流實驗結論。

教師總結:首先對實驗中的誤差進行分析然後得出結論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等於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即: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

推導公式:F浮=G排=m排g=ρ液gV排(在一次強調浮力與液體的密度、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的關係)然後說明阿基米德原理不僅適用於液體也適用於各種氣體。

[設計說明:探究浮力的大小等於什麼是本節的重點,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驗探究,經歷知識建構過程,便於對知識的理解。由於此實驗較難做教師注意做好引導,這樣才符合認知過程。]

練習鞏固:(完成後面本節練習題4、5、)

三、本節小結

最後,由學生交流本節課在知識上有哪些收穫、哪些遺憾、通過交流、回顧來進一步鞏固本節課的知識。

[設計說明: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各抒己見,對學生的見解,教師都應予以肯定。教師最後畫龍點睛,簡要概括。]

【課後反思】

1、教師應敢於放手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探究,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爲主動獲取知識,通過實踐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2、將探究浮力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的實驗交給學生去做,這樣使同學們既對實驗結論加深了印象又幫助學生們解決較難的浮力實驗題做下了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