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咬文嚼字教案精品多篇

咬文嚼字教案精品多篇

《咬文嚼字》教學設計 篇一

咬文嚼字

學習目標: 

一、分析評價課文觀點 

二、從課文內容、寫法上獲得一些啓示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打一謎語讓同學們猜:小老鼠看書--咬文嚼字 

小老鼠學習的精神應該推廣:把書吃掉,消化掉,成爲一個很有品位的小老鼠。 

這裏,我想搞個小調查:我們班裏大家公認的讀書最多的是誰? 

學生推舉。 

那麼,我想問你,你讀書有什麼祕訣沒有?是不是讀書讀到“咬文嚼字”的程度? 

生:不是。 

那麼,你讀書就是像陶淵明所倡導的“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則欣然忘食”的這種境界了。有沒有較起真來,求得“咬文嚼字”程度的時候? 

生:也有, 

師:這是讀書,那麼,我還要搞 一個小問卷調查:這次是有關寫作方面的。每次作文經教師“硃批”之後,下發到你的手裏,大家的習慣當然是首先看教師給的分數,看完分數之後呢?有沒有誰還會認真看一看教師改過的地方,想一想教師爲什麼會在這地方劃出一道線,或者劃出一些圈,有沒有誰會在老師指出的有毛病的地方進行一番修改呢?也就是說,自己的文章被老師批閱之後,還有沒有興趣或者習慣進行一番咬文嚼字呢?有沒有這樣的同學? 

沒有啊,那太不好了。打一個比方,建築工人把房子蓋好以後,如果你住進去,你一般要經過一道什麼程序? 

生:裝修。 

師:對,裝修。裝修的目的是什麼? 

生:美觀,實用。 

師:如果原先的設計不太合理,還應該怎麼辦? 

生:改造一下。 

師:對,改造一下,讓房屋符合自己的審美要求,有居住者的個性要求。 

師:明白 我這個比方的意思了嗎? 

生:明白了,寫文章要咬文嚼字。 

師:不單是寫文章要咬文嚼字,讀文章也要咬文嚼字。讀文章,這裏主要是精讀文章,如果沒有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就可能讀不透作者在文章中所寄寓的深意,寫文章如果缺乏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寫的文章就可能流於膚淺,缺乏深意。大家說,咬文嚼字重不重要? 

生:重要。 

師:以後在學習語文中,是不是應該大大提倡這種咬文嚼字的精神呢? 

生:應該。 

師:好,孺子可教也! 

二、作者介紹 

師:我們這一冊教材中正好有一篇大學問家朱光潛先生寫的小文章,就是關於這咬文嚼字內容的。我們先熟悉一下作者。 

看投影:朱光潛情況介紹。 

朱光潛(1897-1986),現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學,筆名孟實、孟石,安徽桐城人。主要從事美學研究工作,致力於翻譯西方美學名著,在批判繼承美學遺產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學史》是中國第一部系統論述西方美學歷史的著作。他的美學理論在中國當代美學流派中自成一派,影響甚大。主要代表作有:《文藝心理學》《談美書簡》《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三、投影目標 

師:好,我們說,這是一篇大學問家寫的一篇小文章,但是仍然有必要讓我們咬一咬,嚼一嚼,看看我們能從中獲得什麼教益,給我們學習語文有什麼啓發。這就是我們這一課的學習目標。 

打投影:學習目標: 

一、分析評價課文觀點 

二、從課文內容、寫法上獲得一些啓示 

四、切層概括 

現在大家在預習的基礎上再粗讀一遍文章,這一遍,先求得粗知大概。注意這樣幾個問題: 

1、文章有幾段?標出標號。 

2、文章觀點性的語段是第幾段?作者主要的觀點什麼?用一句話概括出來。 

師:好,粗讀一遍,回答剛纔我提出的兩個問題。 

生:文章共分8自然段。觀點性語段在最後一段,作者主要的觀點是:1、應該有運用文字所應有的謹嚴精神;2、文學是艱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你纔會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概括一下就是:1、應該有謹嚴精神;2、只有咬文嚼字,不斷推陳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纔可能達到藝術的完美。 

這個理大家是不是很同意? 

同意。接受這個道理比較簡單,好了,這節課目的達到了,怎麼?下課吧? 

生:下課? 

師:接受這個觀點容易,知道是什麼比較容易,比較難的是怎麼辦。 

師:對。咱們不能像一句北京俗語所說的那樣“天橋的把式,光說不練”哪。對,咱們還要從大學問家那裏學來咬文嚼字的本領。 

師:看一看朱光潛先生是怎樣咬文嚼字的。再看1-7段的內容。這些都是具體咬文嚼字的的實例。總共有幾個實例? 

1、演員替郭沫若改臺詞 

2、王若虛改《史記》“李廣射虎” 

3、“推敲”的推敲 

4、《惠山烹小龍團》中兩句的剖析 

5、“套板反應” 

五、具體分析 

看作者在第8段有一句話:以上是隨便舉幾個實例,說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我問:作者是不是很“隨便”地舉出這幾個實例? 

生:不是。 

師:那麼,大家給這5個實例歸一下類,看有沒有層次上的分別? 

生:1、2、3是文字修改方面的;4、5是有關詞語的聯想意義的。 

師:好。我再問一下,3個修改的例子中,有沒有越改越好,有沒有越改越不好的,有沒有怎麼改怎麼好的。 

生:有。1是修改後增色不少的,表達效果增強了;2是改壞了的。3是怎麼改怎麼有理的。 

師:你把第1個實例中有關修改後增色的分析給大家找出來,分析一下。 

師:作者分析得不是很在理? 

生:在理。 

師:把第2個實例中作者認爲修改後失色的語句讀出來。 

生讀。 

師:再把關於“推敲”的推敲的道理讀出來。 

生讀 

師:我問一個問題:爲什麼有的修改會增色,有的修改會失色,而有的修改又怎麼改怎麼有理呢?那麼,評判增色、失色和修改得有理的標準是什麼呢?大家能不能從作者的分析中歸納出來呢? 

生:修改字詞,不僅是修改字詞,在文字上推敲,骨子時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師:對,這句話非常關鍵。這也是本文最重要的一句話,它告訴我們,在語言文字“推敲”時,改好改壞的依據是思想感情,這是問題的根本所在。我們找一個同學把作者分析“推敲”的部分好好讀一讀,我們認真體會一下。 

師:讀得很好。那麼第6段和第7段講的是什麼內容? 

生:講的是閱讀或者寫作的又一難處:聯想意義的把握和運用。 

師:第6段是從哪個角度講的?第7段又是從哪個角度來講的呢? 

生:第6段是從閱讀中聯想意義的確定之難。第7段從寫作避免套語和“套板反應”之難來寫的。兩段正好正反對照。大家把關鍵的語句劃出來。 

師:這兩段與我們前面的分析出來的咬文嚼字要與思想感情相關聯有沒有關係? 

生:有。 

師:把相關語句劃出來。讀一遍。 

師:好。這樣,我們讀完了這篇文章,我們對怎樣去“咬文嚼字”是不是獲得了一個總的原則。 

生:咬文嚼字表面上是在錘鍊語言文字,其實是在錘鍊作者的思想感情。 

師:對,這纔是的關鍵。 

六、運用 

師:好,有了這樣一個原則,我們給大家舉幾個煉字煉意的例子,學着朱光潛先生的做法,咬一番,嚼一番,咬出感情,嚼出味道來,怎麼樣? 

例1:教材花邊內容中有王安石推敲詩句的例子,找同學學着作者的分析方法,說一說用“綠”字的好處。 

“春風”不是無情物,吹綠萬物萌生機。 

例2:打投影: 

紅杏枝頭春意“濃” 

紅杏枝頭春意“鬧” 

劉公勇在詞話裏稱“一鬧字卓絕千古”。“鬧”字好就好在準確、鮮明、生動,帶有動態地刻畫春天的蓬勃生機,並把作者對春天這樣一個萬物萌發,生機盎然的季節的到來的欣喜用一個“鬧”字表達了出來。作者的感情態度盡含於一個鬧字之中。 

例3:填詞 

女飛人喬伊娜那令人           的速度在人類追求極根的理想中書寫了輝煌的一筆。 

這句話中包含了一種什麼樣的情感? 

驕傲,自豪,令人歎服。 

大家填寫詞是什麼? 

知道作者是怎麼寫的嗎? 

“眩暈” 

爲什麼大家道德想到的是歎爲觀止之類的詞呢?說明“套板反應”在起作用。對,對語言的追求不無極限的。 

七、佈置作業  

那麼,大家回去是不是可以拿出自己文章的某一段,咬一咬,嚼一嚼,讓這一段精練,讓它能與你的豐富的情感相吻合,避免因詞害意。好不好? 

好。那麼,這次真的下課了,謝謝大家的配合。

[1]

《咬文嚼字》教案 篇二

各位評委老師:

我今天要說的內容是高中語文《咬文嚼字》。

【說課框架】

一、教材分析二、教學方法三、教學程序的設想。意圖四、教學過程五、板書設計

【具體過程】

一、教材分析

(一)本課在全書及單元中的地位

本課是必修五閱讀鑑賞板塊第三單元第一篇課文。第一。二單元內容分別爲小說和散文,第四單元爲自然科學小論文,而本單元則主要是一些文藝評論。本課作爲本單元的第一課,認真學好它,對打開學生的思路,啓發學生去探討問題,加深學生對文藝創作和文藝鑑賞的認識,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理清全文的脈絡結構,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體味文中所舉例子,體會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領會咬文嚼字與思想情感的關係,明確咬文嚼字在文章中的含義

拓展遷移運用:利用所學知識指導學生進行課外詩文鑑賞

培養學生閱讀。寫作的謹嚴精神,養成嚴謹的學習。人生態度。

(三)教學重點。難點分析教學重點理清全文的脈絡結構,揣摩體味文中所舉例子,體會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提高學生學習文藝評論的興趣,利用所學知識指導學生進行課外詩文鑑賞

二、教學方法(一)故事激趣法(二)討論點撥法

三、教學程序的設想和意圖1.本文教學擬用三課時2.激發學生自主參與主動探索的意識

3.培養學生閱讀抽象難懂的文藝評論文的興趣及課外詩文鑑賞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1.導入課文,瞭解作者2.熟讀課文,理清脈絡

【教學步驟】(一)導入以韓愈爲賈島改詩的故事導入。(先述故事,後展示詩歌,然後引導學生討論:到底用推好,還是用敲好)教師總結導出課題:其實同學們剛纔的討論就代表了古人對文學創作的態度:嚴謹認真,反覆推敲。而現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朱光潛將這種反覆推敲的精神稱之爲咬文嚼字。下面請大家看到第八課《咬文嚼字》(二)自學速讀全文積累字詞讀音含義

(三)作家作品介紹及文藝評論隨筆這類文體簡介

(四)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結構

1.學生細讀全文2.先請學生談對本文結構的理解,然後教師歸納總結

(五)小結。佈置作業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1.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中咬文嚼字的含義

2.揣摩體味文中所舉例子,體會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教學步驟】(一)複習導入1.分析第一。二部分內容(1—7段)

(1)明確:本文也可以說是一篇議論文。1—7段作者主要談了兩個問題:是什麼,爲什麼。

(2)思考:①什麼是咬文嚼字?本文的論點在哪段中提出來了?

②爲什麼要有這種咬文嚼字的精神?(3)齊讀1—5段,思考作者是怎樣論證文字與思想感情的關係的?

(4)齊讀6—7段,思考作者是怎樣論證文字的難以確定與控制的?

2.分析第三部分內容(第8段)(1)請一學生讀2)本段論證了一個什麼問題?(怎麼樣)

(學生從文中找到答案)(三)小結,佈置作業。

第三課時教學要點拓展遷移運用:利用所學知識指導學生進行課外詩文鑑賞

【教學步驟】(一)導入1.有三位作家聚在一起吃飯。甲說:“吃在中國”。乙說:“在中國吃”。丙則長嘆曰:“在吃中國”。你能體會這三個人所說話的含義嗎?(請學生髮言,然後老師點撥)

2.屢戰屢敗和屢敗屢戰的故事通過剛纔兩個故事,我們更加懂得咬文嚼字的重要性。下面我們就利用本課學到的知識來咬一咬,嚼一嚼課外的文字。

(二)課外拓展遷移1.魯迅《秋夜》開篇的句子:“在我家的後園,可以看到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思考:有人說魯迅文章太羅嗦了,直接寫成“在我家的後園,牆外有兩株棗樹”豈不更好?你認爲呢?

(三)小結,佈置作業。

1.作家福樓拜說:“無論你要講的是什麼,真正能夠表現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適用的動詞和形容詞也只有一個。……而你必須把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動詞。唯一的形容詞找到“。聆聽大師的教誨,總能讓我們受益非淺。希望我們在今後的閱讀和寫作中,努力發揚咬文嚼字的精神。

2.看看自己以前的作文有需要咬文嚼字的地方嗎?先自己修改,然後和同學交換修改。

3.咬文嚼字---妙趣橫生人反對重男輕女,卻又常常跑到“減肥訓練班”。

臉皮厚的人,最常說的一句話是“我待你不薄”。

招聘大都是“有經驗者優先”,招婿則相反。

有人請假的理由是“病假”,只因爲病是假的。

五。板書設計(多媒體展示)咬文嚼字是什麼?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精神(3)

句式不同,感情不同(1—2)文字和思想感情密切相關(1---5)繁簡不同,意味不同(3—4)

爲什麼?字眼不同,意境不同(5)

善用聯想意義,語義豐富蘊藉(6)文字有直指意義和聯想意義(6—7)

濫用聯想意義,導致套板反應(7)怎麼樣?要有謹嚴的態度,刻苦自勵,留心玩索,推陳出新(8)

《咬文嚼字》教案 篇三

江西省廣豐中學 高翔

一、教材分析

1.課文的特點及地位

《咬文嚼字》是人教版語文第二冊第四單元第一篇文章,第四單元是一個“文化隨筆”單元。《咬文嚼字》是朱光潛先生講述“文字重要性”的一篇文化隨筆,行文縝密而不失活潑,很富有“理趣”。

2.課文的重點與難點

本單元教學要求有四個方面:一是“要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和風格”,二是“提煉作者的主要觀點”,三是“品味妙語佳句”,四是“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

課文重點:提煉朱光潛先生的觀點,品味妙語佳句

課文難點:通過品味妙語佳句,從而體會到朱光潛的觀點;在品味語言時能發表自己的觀點。

二、目標分析

1.知識目標

瞭解《咬文嚼字》的主要觀點

2.能力目標

通過品味佳句,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

通過品味佳句,培養學生髮表獨立見解的能力

三、課時安排:兩課時

四、教法分析

1.理論依據

美國發展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

2.三步教學法

整體感知——拓展延伸——遷移應用。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循序漸進,突出學生主體,有利於培養學生能力。

3.具體操作

⑴立足課本 整體感知 ⑵跳出課本 拓展延伸

⑶品評鑑賞 培養能力 ⑷舉一反三 遷移應用

五、學法分析

1.學生現狀:高一學生具有理解一般散文的能力。抓表層易,知本質難;知思路易,明思路難。但高一學生有較強的求知慾和表現欲,發表個人觀點的人較多。

2.學法指導

⑴通讀全文兩遍,理清思路,培養學生在閱讀中理清思路的能力

⑵在教師引導下,鑑賞詩句,培養思維能力

⑶在鑑賞詩句,組織語言時,將思想用文字表達出來,培養寫作能力

六、教學過程 分析

1.課文感知

提問:爲什麼要咬文嚼字?咬文嚼字作用何在?

2.拓展延伸

品評:①忍(眼)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區別“忍”字與“眼”字的區別?

②(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刪去“借問”與“牧童”兩詞句子更簡潔,是否更好?

③前村深雪裏,昨夜(?)枝開——括號內可以填什麼字?

④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可否爲句子增刪文字或調整語序?

3.遷移訓練

課文說:“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裏實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試着根據自己寫作的體會舉一兩個例子證明這個論斷。

七、本課板書

《咬文嚼字》 朱光潛

①忍(眼)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文字更改可以改變作者思想感情

②(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文字的好壞要看錶達的效果,不能光看繁簡

③前村深雪裏,昨夜(?)枝開

——錘鍊文字,重在把握當時、當地的心情與情景

④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創作要大膽發揮想象

作者郵箱:

[1]

《咬文嚼字》教案 篇四

《咬文嚼字》公佈100個常見別字

自1995

年創刊以來,本刊組織審讀了約3000本圖書、1000種期刊、100種報紙,並請100家新聞出版單位協助調查各自的用字差錯,整理出了一批常見別字。《當代漢語出版物中最常見的100個別字》便是在此基礎上,依據出錯頻率和專家評議擬訂的。本表以正字的音序排列,括號中的字爲正字。

1、按(安)裝

2、甘敗(拜)下風

3、自抱(暴)自棄

4、針貶(砭)

5、泊(舶)來品

6、脈博(搏)

7、鬆馳(弛)

8、一愁(籌)莫展

9、穿(川)流不息

10、精萃(粹)

11、重迭(疊)

12、渡(度)假村

13、防(妨)礙

14、幅(輻)射

15、一幅(副)對聯

16、天翻地覆(覆)

17、言簡意駭(賅)

18、氣慨(概)

19、一股(鼓)作氣

20、懸樑刺骨(股)

21、粗曠(獷)

22、食不裹(果)腹

23、震憾(撼)

24、湊和(合)

25、侯(候)車室

26、迫不急(及)待

27、既(即)使

28、一如繼(既)往

29、草管(菅)人命

30、嬌(矯)揉造作

31、挖牆角(腳)

32、一諾千斤(金)

33、不徑(脛)而走

34、峻(竣)工

35、不落巢(窠)臼

36、燴(膾)炙人口

37、打臘(蠟)

38、死皮癩(賴)臉

39、蘭(藍)天白雲

40、鼎立(力)相助

41、再接再勵(厲)

42、老倆(兩)口

43、黃梁(粱)美夢

44、了(瞭)望

45、水籠(龍)頭

46、殺戳(戮)

47、痙孿(攣)

48、美崙(輪)美奐

49、羅唆

50、蛛絲螞(馬)跡

51、萎糜(靡)不振

52、沉緬(湎)

53、名(明)信片

54、默(墨)守成規

55、大姆(拇)指

56、漚(嘔)心瀝血

57、憑(平)添

58、出奇(其)不意

59、修茸(葺)

60、親(青)睞

61、磬(罄)竹難書

62、入場卷(券)

63、聲名雀(鵲)起

64、發韌(軔)

65、搔(瘙)癢病

66、欣嘗(賞)

67、談笑風聲(生)

68、人情事(世)故

69、有持(恃)無恐

70、額首(手)稱慶

71、追朔(溯)

72、鬼鬼崇崇(祟祟)

73、金榜提(題)名

74、走頭(投)無路

75、趨之若騖(鶩)

76、遷徒(徙)

77、潔白無暇(瑕)

78、九宵(霄)

79、渲(宣)泄

80、寒喧(暄)

81、弦(旋)律

82、膺(贗)品

83、不能自己(已)

84、尤(猶)如猛虎下山

85、竭澤而魚(漁)

86、濫芋(竽)充數

87、世外桃園(源)

88、髒(贓)款

89、醮(蘸)水

90、蜇(蟄)伏

91、裝禎(幀)

92、飲鳩(鴆)止渴

93、坐陣(鎮)

94、旁證(徵)博引

95、灸(炙)手可熱

96、九洲(州)

97、牀第(笫)之私

98、姿(恣)意妄爲

99、編篡(纂)

100、做(坐)月子

《咬文嚼字》教案 篇五

咬文嚼字

學習目標: 

一、分析評價課文觀點 

二、從課文內容、寫法上獲得一些啓示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打一謎語讓同學們猜:小老鼠看書--咬文嚼字 

小老鼠學習的精神應該推廣:把書吃掉,消化掉,成爲一個很有品位的小老鼠。 

這裏,我想搞個小調查:我們班裏大家公認的讀書最多的是誰? 

學生推舉。 

那麼,我想問你,你讀書有什麼祕訣沒有?是不是讀書讀到“咬文嚼字”的程度? 

生:不是。 

那麼,你讀書就是像陶淵明所倡導的“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則欣然忘食”的這種境界了。有沒有較起真來,求得“咬文嚼字”程度的時候? 

生:也有, 

師:這是讀書,那麼,我還要搞 一個小問卷調查:這次是有關寫作方面的。每次作文經教師“硃批”之後,下發到你的手裏,大家的習慣當然是首先看教師給的分數,看完分數之後呢?有沒有誰還會認真看一看教師改過的地方,想一想教師爲什麼會在這地方劃出一道線,或者劃出一些圈,有沒有誰會在老師指出的有毛病的地方進行一番修改呢?也就是說,自己的文章被老師批閱之後,還有沒有興趣或者習慣進行一番咬文嚼字呢?有沒有這樣的同學? 

沒有啊,那太不好了。打一個比方,建築工人把房子蓋好以後,如果你住進去,你一般要經過一道什麼程序? 

生:裝修。 

師:對,裝修。裝修的目的是什麼? 

生:美觀,實用。 

師:如果原先的設計不太合理,還應該怎麼辦? 

生:改造一下。 

師:對,改造一下,讓房屋符合自己的審美要求,有居住者的個性要求。 

師:明白 我這個比方的意思了嗎? 

生:明白了,寫文章要咬文嚼字。 

師:不單是寫文章要咬文嚼字,讀文章也要咬文嚼字。讀文章,這裏主要是精讀文章,如果沒有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就可能讀不透作者在文章中所寄寓的深意,寫文章如果缺乏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寫的文章就可能流於膚淺,缺乏深意。大家說,咬文嚼字重不重要? 

生:重要。 

師:以後在學習語文中,是不是應該大大提倡這種咬文嚼字的精神呢? 

生:應該。 

師:好,孺子可教也! 

二、作者介紹 

師:我們這一冊教材中正好有一篇大學問家朱光潛先生寫的小文章,就是關於這咬文嚼字內容的。我們先熟悉一下作者。 

看投影:朱光潛情況介紹。 

朱光潛(1897-1986),現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學,筆名孟實、孟石,安徽桐城人。主要從事美學研究工作,致力於翻譯西方美學名著,在批判繼承美學遺產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學史》是中國第一部系統論述西方美學歷史的著作。他的美學理論在中國當代美學流派中自成一派,影響甚大。主要代表作有:《文藝心理學》《談美書簡》《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三、投影目標 

師:好,我們說,這是一篇大學問家寫的一篇小文章,但是仍然有必要讓我們咬一咬,嚼一嚼,看看我們能從中獲得什麼教益,給我們學習語文有什麼啓發。這就是我們這一課的學習目標。 

打投影:學習目標: 

一、分析評價課文觀點 

二、從課文內容、寫法上獲得一些啓示 

四、切層概括 

現在大家在預習的基礎上再粗讀一遍文章,這一遍,先求得粗知大概。注意這樣幾個問題: 

1、文章有幾段?標出標號。 

2、文章觀點性的語段是第幾段?作者主要的觀點什麼?用一句話概括出來。 

師:好,粗讀一遍,回答剛纔我提出的兩個問題。 

生:文章共分8自然段。觀點性語段在最後一段,作者主要的觀點是:1、應該有運用文字所應有的謹嚴精神;2、文學是艱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你纔會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概括一下就是:1、應該有謹嚴精神;2、只有咬文嚼字,不斷推陳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纔可能達到藝術的完美。 

這個理大家是不是很同意? 

同意。接受這個道理比較簡單,好了,這節課目的達到了,怎麼?下課吧? 

生:下課? 

師:接受這個觀點容易,知道是什麼比較容易,比較難的是怎麼辦。 

師:對。咱們不能像一句北京俗語所說的那樣“天橋的把式,光說不練”哪。對,咱們還要從大學問家那裏學來咬文嚼字的本領。 

師:看一看朱光潛先生是怎樣咬文嚼字的。再看1-7段的內容。這些都是具體咬文嚼字的的實例。總共有幾個實例? 

1、演員替郭沫若改臺詞 

2、王若虛改《史記》“李廣射虎” 

3、“推敲”的推敲 

4、《惠山烹小龍團》中兩句的剖析 

5、“套板反應” 

五、具體分析 

看作者在第8段有一句話:以上是隨便舉幾個實例,說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我問:作者是不是很“隨便”地舉出這幾個實例? 

生:不是。 

師:那麼,大家給這5個實例歸一下類,看有沒有層次上的分別? 

生:1、2、3是文字修改方面的;4、5是有關詞語的聯想意義的。 

師:好。我再問一下,3個修改的例子中,有沒有越改越好,有沒有越改越不好的,有沒有怎麼改怎麼好的。 

生:有。1是修改後增色不少的,表達效果增強了;2是改壞了的。3是怎麼改怎麼有理的。 

師:你把第1個實例中有關修改後增色的分析給大家找出來,分析一下。 

師:作者分析得不是很在理? 

生:在理。 

師:把第2個實例中作者認爲修改後失色的語句讀出來。 

生讀。 

師:再把關於“推敲”的推敲的道理讀出來。 

生讀 

師:我問一個問題:爲什麼有的修改會增色,有的修改會失色,而有的修改又怎麼改怎麼有理呢?那麼,評判增色、失色和修改得有理的標準是什麼呢?大家能不能從作者的分析中歸納出來呢? 

生:修改字詞,不僅是修改字詞,在文字上推敲,骨子時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師:對,這句話非常關鍵。這也是本文最重要的一句話,它告訴我們,在語言文字“推敲”時,改好改壞的依據是思想感情,這是問題的根本所在。我們找一個同學把作者分析“推敲”的部分好好讀一讀,我們認真體會一下。 

師:讀得很好。那麼第6段和第7段講的是什麼內容? 

生:講的是閱讀或者寫作的又一難處:聯想意義的把握和運用。 

師:第6段是從哪個角度講的?第7段又是從哪個角度來講的呢? 

生:第6段是從閱讀中聯想意義的確定之難。第7段從寫作避免套語和“套板反應”之難來寫的。兩段正好正反對照。大家把關鍵的語句劃出來。 

師:這兩段與我們前面的分析出來的咬文嚼字要與思想感情相關聯有沒有關係? 

生:有。 

師:把相關語句劃出來。讀一遍。 

師:好。這樣,我們讀完了這篇文章,我們對怎樣去“咬文嚼字”是不是獲得了一個總的原則。 

生:咬文嚼字表面上是在錘鍊語言文字,其實是在錘鍊作者的思想感情。 

師:對,這纔是的關鍵。 

六、運用 

師:好,有了這樣一個原則,我們給大家舉幾個煉字煉意的例子,學着朱光潛先生的做法,咬一番,嚼一番,咬出感情,嚼出味道來,怎麼樣? 

例1:教材花邊內容中有王安石推敲詩句的例子,找同學學着作者的分析方法,說一說用“綠”字的好處。 

“春風”不是無情物,吹綠萬物萌生機。 

例2:打投影: 

紅杏枝頭春意“濃” 

紅杏枝頭春意“鬧” 

劉公勇在詞話裏稱“一鬧字卓絕千古”。“鬧”字好就好在準確、鮮明、生動,帶有動態地刻畫春天的蓬勃生機,並把作者對春天這樣一個萬物萌發,生機盎然的季節的到來的欣喜用一個“鬧”字表達了出來。作者的感情態度盡含於一個鬧字之中。 

例3:填詞 

女飛人喬伊娜那令人           的速度在人類追求極根的理想中書寫了輝煌的一筆。 

這句話中包含了一種什麼樣的情感? 

驕傲,自豪,令人歎服。 

大家填寫詞是什麼? 

知道作者是怎麼寫的嗎? 

“眩暈” 

爲什麼大家道德想到的是歎爲觀止之類的詞呢?說明“套板反應”在起作用。對,對語言的追求不無極限的。 

七、佈置作業  

那麼,大家回去是不是可以拿出自己文章的某一段,咬一咬,嚼一嚼,讓這一段精練,讓它能與你的豐富的情感相吻合,避免因詞害意。好不好? 

好。那麼,這次真的下課了,謝謝大家的配合。

[1]

語文《咬文嚼字》教案 篇六

【教學目的】

1、分析評價課文的觀點,借鑑吸收。

2、深入體會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關係”的主張。

3、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習慣,培養“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的精神。

【教學重點】

分析評價課文的觀點。

【教學難點】

寫作技巧(將簡單的內容表現得搖曳多姿)。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方法和步驟】

一。導語設計:

一提到“咬文嚼字”,人們往往會覺得這是對有些人爲了賣弄學問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糾纏的極大諷刺。而今天,當你讀過了朱光潛先生的這篇《咬文嚼字》,你會發現,這個成語被賦予了新的含義,現在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

二。介紹作者:

朱光潛,現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筆名孟石、孟實,安徽桐城人。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師範學校中文系,次年進入香港大學,主攻教育學;1922年畢業後,在上海中國公學和浙江上虞春暉中學任教;1925年入英國愛丁堡大學學習;1929年畢業,轉入倫敦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1933年回國。解放後,他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學史》是中國第一部系統論述西方美學歷史的著作。_,他蹲在牛棚裏翻譯了百萬言的黑格爾的《美學》。他的其他代表作有《詩論》、《談美書簡》等。其中《談美書簡》我們是應該讀一讀的。

三。解題:

請學生把課前預習查到的“咬文嚼字”意思說出來:

“咬文嚼字”這個成語的含義是:過分地斟酌字句(多用來指死摳字眼兒而不領會精神實質)。

這不是一個好詞,貶義。朱光潛卻在文中大肆鼓吹“咬文嚼字”,這是爲什麼呢?朱先生是怎麼理解“咬文嚼字”的?

昨天讓大家預習了,請一位同學把你劃出相關的內容說出來,並告訴大家課文裏的“咬文嚼字”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其他同學補充)。

明確:

課文裏的“咬文嚼字”是褒義詞。朱先生是貶詞褒用,他認爲,在閱讀和寫作上,“咬文嚼字”是“一字不肯放鬆的嚴謹”,“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實際上就是調整思想和感情”。只有這樣,才能更準確更具體地理解或表達思想感情。這也是我們以後閱讀和寫作應該努力的方向(學生齊讀第三段)。

在朱先生看來,“咬文嚼字”應該從哪些方面具體咀嚼揣摩呢?

從第八段第一句話“以上只是隨便舉幾個實例,說明咬文嚼字的道理。”可以看出,作者是用例證法說明道理的。請大家先閱讀1-5段,看作者舉了哪些例子,分別說明了什麼道理。

四。分析課文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舉了五個例子,我們一個個來看,看它們分別說明了說明道理。

(一)分析第一個例子:

第一組例子,關於“是”和“這”。先體會一下感情,學生自己讀如下句子:

①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

②你這賤人!你這淫婦!你這你這大蟲口裏倒涎!你這你這……——你是賤人!你是淫婦!你是你是大蟲口裏倒涎!你是你是……

③你這與奴才做奴才的奴才!——你是與奴才做奴才的奴才!

④你這個好小子,出來動一動你茗大爺!——你是個好不子,出來動一動你茗大爺!

⑤你這革命家的風度——你有革命家的風度

學生讀後談談感受,教師明確:

前三個,不論“是”“這”怎麼好,“這”字表現力都好一些。雖然只改變了一個字,但是句式已經變化。而且“你這……”一般都帶有極端憎惡的語氣,表示強烈的情感,因而也一般用於罵人時,所以郭沫若後來改的句子不僅不通,意思也不對。連郭沫若用好一個字也頗費周折,說明用好語言文字很不簡單,一定要細細品味,要有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態度。

第四個例子,“是”表假定語氣,“這”則沒有。因此咬文嚼字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不可濫改,否則便失去了咬文嚼字的積極意義了。

“你這”表示堅決的判斷﹑極端的憎惡﹑強烈的情感,“你是”不帶情感判斷。

“你是個好小子。”——假定語氣。

“你有革命家的風度”改爲“你這革命家的風度”。——結構不同,不合邏輯

這一組例子是說:文字與思想感情有關,句式不同,不同意味。

(二)分析第二個例子:

修改後的句子爲什麼不好?給你怎樣的啓示?

“嘗見草中有虎,射之,沒鏃,視之,石也。”

“以爲虎而射之,沒鏃,既知其爲石,因更復射,終不能入。”

“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爲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

學生回答。

爲什麼有這樣的感受呢?我們看看作者是怎樣分析的,明確:

①原文“草中石,以爲虎”並非“見草中有虎”。

②原文“視之,石也”有發現錯誤而驚訝之意。

③原文“終不能復入石矣”有失望而放棄得很斬截之意。改爲“終不能入”便覺索然無味。

總之,說明文字一增一減,這表面形式的變化,就引起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變化。

我們能理解作者的觀點,但必須補充一些“情境”材料,因爲這裏不可以僅用“意味”“情感”來解釋。李廣射“虎”,是在一種特定情境之中的,這種情境造就了他的“激變能力”以千鈞之力,以最完美的角度“中石沒鏃”,而此能力、此力度、此角度不是想做就做成的,因此便有了後文所記“終不能復入石矣”。因此這段內容,只可保留原貌,不可刻意簡潔的。

這談的是文字的簡和繁的問題。文字是否精煉,不是以字數多少爲標準,應該以能否準確表現事物特點、準確表情達意爲根本。司馬遷的文字確實做到了劉勰所說的“字不得減”,王若虛的刪改使原文的“味”全沒了。古人有“用墨如潑”與“惜墨如金”兩種用筆的方法:一部《水滸傳》,洋洋灑灑近百萬言,作者卻並不因爲是寫長篇就濫用筆墨。有時用筆極爲簡省,最出色的要數《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寫那紛紛揚揚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緊。”一個“緊”字,突出了雪下的力度、密度和速度,一個字就抵得上千言萬語,千軍萬馬。魯迅先生讚揚它富有“神韻”,當之無愧。同一部《水滸傳》有時卻又不避其繁。看作者寫魯智深三拳打死鎮關西。鼻上一拳,“打得鮮血迸流,鼻子歪在半邊,卻便似開了個油醬鋪:鹹的、酸的、辣的,一發都滾出來”。眼眶際眉梢又一拳,“打得眼棱縫裂,烏珠迸出,也似開了個彩帛鋪的:紅的、黑的、絳的,都綻將出來”。第三拳,“太陽上正着,卻似做了一個全堂水陸的道場:磬兒、鈸兒、鐃兒,一齊響”。從味覺寫,從視覺寫,從聽覺寫,作了一大串形容,若是單從字面上求簡,這三拳只須說“打得鮮血迸流,烏珠迸出,兩耳轟鳴”,便足夠了。然而簡則簡矣,卻走了“神韻”,失掉了原文強烈地感染讀者的魯智深伸張正義、懲罰惡人時那痛快淋漓勁兒。所以什麼時候“潑”,什麼時候“惜”,大家應該有所啓發,以後寫作時下筆可要斟酌一番。

這一組例子是說:文字與思想感情有關,繁簡不同,不同意味。

(三)分析第三個例子:

1、推敲典故,“推敲”了一千多年了,還有味道嗎?世人與錢鍾書就“推敲”的用法是否一致?你從中得到怎樣的啓示?

A.世人認爲“敲”字好,有動作、形象,有聲音。

B.作者發常人發未發,不走舊路,不恭維定論,獨抒新見,分析了“推”的妙處。他認爲哪一種境界是詩人當時所要說的而且與全詩調和的就用哪一個字。用“推”或用“敲”表達各自不同的意境。

推——步月歸寺——冷寂場合

敲——月夜訪友——熱鬧場合

啓示:

一千多年人們都認爲“敲”比“推”好,而朱先生能不爲所動,提出自己的看法,這種不迷信古人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有位名人說過,懷疑是創新的開始。這纔是關於“煉字”的例子。

這一組例子是說:文字與思想感情有關,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五。總結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舉例說明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關係。

句式不同,意味不同

調整思想和情感繁簡不同,意味不同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六。分析第二部分:

以上部分舉了三個例子分別說明句式不同、繁簡不同、字眼不同,意味和意境也不同。6-7段也舉了兩個例子,我們看作者舉這兩個例子又分別說明了什麼道理。

明確:

作者在這一部分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善用聯想意義的例子:蘇軾的《惠山烹小龍團》中,“天上小團月”其實就是“小龍團”茶。正是因爲蘇軾善用字的聯想意義,把“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裏那一點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感覺聯起來,從而使詩句在不即不離、若隱若現之中,顯得豐富,比直接說更有韻味。而我們也可以通過這兩句詩句想象當時那種場景:夜晚,月影朦朧,在山間泉水旁,詩人和好友在那品茶、賞月,十分之怡然自樂。如果直接寫,那還會有這樣的想象嗎?(用書上的詞語)這就是點鐵成金。

另一個是濫用聯想意義的例子,就是“套板反應”。

問:

1、產生“套板反應”的弊端表現在哪些方面?

明確:

①和創作的動機是仇敵。

②引不起新鮮而真切的情趣。

下面請大家看一個“套板反應”的示例:

這一天,朱祁鎮(明英宗)見了一位特別的客人,這位特別的客人叫朱瞻繕,是朱祁鎮的叔叔,他正是當年傳言中要來京城接任皇位的人。

爲了打消朱祁鎮心中的疑慮,以免有朝一日被不明不白地幹掉,他特意來到京城說明情況。賓主雙方舉行了會談,會談在熱情洋溢的氣氛中舉行,雙方回顧了多年來的傳統友誼,並就共同感興趣的問題交換了意見,朱瞻繕重申了皇位是朱祁鎮不可分割的財產,表示將來會堅定不移地主張這一原則。朱祁鎮則高度評價了朱瞻繕所做的貢獻,希望雙方在各個方面有更進一步的合作。

這是一個套板的套板,我們爲什麼覺得可笑?因爲這樣的文字我們常能看到,是模式化的文章,不生動。

2、作者認爲人們爲什麼容易產生“套板反應”?怎樣才能克服“套板反應”?

明確:

①套板較省力(人生來有惰性);

②遇事往深一層想。

3總結:

善用:意蘊豐富點鐵成金(正面)

聯想意義

濫用:套板反應毫無新意(反面)

七。分析最後一部分:

剛纔大家都說的非常好。現在我們對五個例子各自要表達的觀點都很清楚了。其實這五個例子都是圍繞“咬文嚼字”。(重複五個例子的道理)

學生齊聲朗讀“我希望”後的話,說說最後一段文字中有哪些值得你吸收的東西?

A.運用文字應有謹嚴的精神。

B.必須勤奮。

C.刻苦自勵,推陳出新,時時求思想感情和語言的精練相吻合,你纔會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八。總結全文:

教師總結:

文章應該是“作”出來的,不能老是“走熟路”。時常有學生問我,寫作文有沒有竅門,作文怎樣才能得高分。我常常不知怎樣回答。因爲他們所期待的“竅門”絕不是我所要說的注意觀察、勤于思考、多讀多練、提升情感,他們希望我給他們一個“公式”,像做數學題那樣往裏一套,答案出來了。這其實也是一種“套板心態”。按照“公式”寫出來的作文是不可能得高分的。我想,大家還是應該記住朱先生的那句話:“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做什麼不要太急功近利,認認真真做應該做的事。閱讀鑑賞、寫作文也如此,不要期望有什麼捷徑。

請大家回去後再讀《咬文嚼字》,我想應該會有新的啓發的。

九。佈置作業:

1、思考:本文的思想內容對你的閱讀和寫作有什麼啓示?(不少於3條)

2、思考:從本文的寫作特點中你獲得了哪些寫作的啓示?(不少於2條)

3、完成課後練習二和四

《咬文嚼字》教案 篇七

一、【教學目的】

1、理解作品所說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裏實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2、學習前人如何咬文嚼字,推敲語言的,進一步領會品味語言的重要性

3、增強學生推敲文字的意識,關注文字語言使用規範的問題

二、【教學重點】

以本篇爲單元閱讀小結,加深對品味語言的理解與運用

三、【教學過程】

1、導入課文

語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在人類文明歷,許多傳世和不朽的名篇有着震撼人心,催人奮進的力量。在生活中如果採用好的詞語,不僅準確表達含義,而且使聽者讀者產生興趣,達到好的效果。

比如,《新民晚報》某日頭版頭條登出了一條新聞,標題是:

(展示)論壇開講“福”臨上海(實物展示)

報道的是世界的福布斯全球總裁會議在上海召開的新聞。(發問)標題中,哪個字最吸引你呢?

學生可能回答:是“福”

教師:最吸引我的目光的也是這個“福”字,因爲這個“福”不僅扣住了“福布斯論壇”這個名詞,而且,全球重要的商界、政界、學界人士聚集我們上海,討論經濟發展問題、爲經濟把脈,這對正值經濟大發展的上海來說,可不是福分嗎?這一個“福“字用真是生動。

我們古人也講“吟安一個字,捻短數徑須。”看來“咬文嚼字”不一定總是貶義。(引入課文)

2、解題:咬文嚼字的原意對文字的過分計較。作者使用它來作爲題目,顯然另有一番用意。

3、學生理解文章,思考:作者爲把“咬文嚼字”的道理講的生動具體,舉了哪些例子?

{學生閱讀課文後回答}

教師歸納:共三個例子,一個例子說明了一層意思。一是郭沫若改字(板書),二是王若虛改文(板書)三是賈島吟詩(板書)到底這些文字改動之後,發生了什麼變化呢?我們也來品味品味。

{學生小聲自讀,體會文字,自由發言。}

教師明確:第一個例子,“你這”在嬋娟罵宋玉時,表達了她的極端憎惡之情,而在《紅樓夢》,裏,用是有了諷刺的意味。說明不同情況下改“是”爲“這”,情感變化是不同的。(板書)

第二個例子:王若虛刪去一些重要字句,文章失去了原來味道,李廣將軍神勇無比的形象難以體現了。(板書)

第三個例子:賈島吟詩,朱光潛認爲“推”要“敲”字用的好,同學剛纔也表達了不同意見,無論怎樣,正如文章所說的,問題不在那一個更恰當,而在於哪一種表現出的境界是當時所要的,而且與全詩相調和。(板書)

進一步追問:這三個例子共同證明了一個什麼道理?用書上原話。

明確:“咬文嚼字實際上是調整思想感情。”

4、課外拓展。繼續學用咬文嚼字來品味語言

活動:師生共同品味三首詩句,交流感受。

《約客》: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敲字以聲襯靜,寫夜晚寧靜)

《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綠字作動詞,擬人手法生動再現春到江南景象)

5、關注生活中語言現象

生活中也有另外一種咬文嚼字,刻意誇大,改換成語中的字來譁衆取寵。如洗衣機的廣告“閒妻良母”,摩托車廣告“騎樂無窮”網絡上也常出現類似“哇塞”的語言。有人說,這樣很生活化,很輕鬆幽默,你認爲呢?

學生自由交流發言

6、結語:語言文字是傳播文明的工具,許許多多輝煌燦爛的文化正因爲文字的存在而至今爲人們傳誦。作爲中國人,應當對我們國家語言文字產生自豪,維護語言文字的規範性,純潔性;對那些低俗的亂用語言的現象要堅決抵制,這種“咬文嚼字”是垃圾,是庸俗的。

我們應當記住:“沒有字斟句酌,精雕細刻的錘鍊,永遠達不到‘信手拈來,渾然天成’的境界。

附板書設計:

郭沫若改字 是改這 感情變化

王若虛改文 增與減 意味全改

賈島作詩 推與敲 意境有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