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高中語文《竇娥冤》精品備課教案【精品多篇】

高中語文《竇娥冤》精品備課教案【精品多篇】

竇娥冤教案 篇一

《竇娥冤》是元代戲曲家關漢卿的雜劇代表作,也是元雜劇悲劇的典範,該劇劇情取材自東漢“東海孝婦”的民間故事。

教學目的

1、初步瞭解元雜劇的特點。

2、結合“單元知識和訓練”,掌握研究性閱讀的特點,學會研究性閱讀的方法。

教學重點:

1、通過竇娥冤這一歷史冤案,認識元代社會和統治者的殘暴,認識當時階級矛盾的尖銳。

2、認識竇娥的剛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介紹元雜劇的體制。

教學難點:

1、戲的開頭竇娥對天地鬼神的嚴厲指責與結尾要感天動地之間的矛盾。

2、對[端正好][滾繡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對全劇情節高潮的認識。

教學方法:講授與研究性閱讀相結合。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1、介紹關漢卿:

關漢卿,號已齋叟,金末元初大都(現北京)人。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國戲劇史上最早也最偉大的戲劇作家。他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齊名,被稱爲“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說他:“生而凋攪,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籍風流,爲一時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呂一枝花·不伏老》中說自己精音律,會吟詩,能吹蕭彈琴,歌唱舞蹈,也會下棋射獵,多才多藝。

元代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關漢卿不滿社會現實,不僅寫作劇本,有時還登臺演唱,借雜劇來揭露黑暗現實,寄託自己的社會理想。他一生創作雜劇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現僅存15部。《竇娥冤》《救風塵風望江亭》《單刀會》等流傳很廣。其中的《竇娥冤》是我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介紹元雜劇:

元雜劇有一套較嚴格的體制:

①結構:元雜劇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個別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連演。

折是音樂組織的單元,也是故事情節發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較多的場次,類似於現代戲劇的“幕”。有的雜劇還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當於現代劇的序幕,用來說明情節,介紹人物。

雜劇每折限用同一宮調的曲牌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時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獨唱。(其他角色只有說白),分別稱爲“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淨、醜等。元雜劇每本戲只有一個主角,男主角稱正末,女主角稱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淨:俗稱“大花臉”,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人物。如張飛、李逵。

醜:俗稱“小花臉”,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還有孛()老(老頭兒)、卜兒(老婦人)、孤(官員)、徠兒(小廝)。

③劇本的構成:劇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構成。

唱詞是按一定的宮調(樂調)、曲牌(曲譜)寫成的韻文。元雜劇規定,每一折戲,唱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其宮調和每套曲子的先後順序都有慣例規定。

科是戲劇動作的總稱。包括舞臺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賓白”,是劇中人的說白部分。”賓白又分以下四種:對白:人物對話;獨白:人物自敘;旁白:背過別的人物自敘心理話;帶白:唱詞中的插話。

賓白是元雜劇中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所謂“曲白相生,方盡劇情之妙”,正說明這一點。

指導閱讀

1、閱讀“自讀提示”中與本折有關的情節。

2、閱讀課文。

3、提問式闡述:文學史上公認課文所選部分是全劇的高潮。但在前兩折裏,已經把竇娥受害的故事情節交待得清楚明白。竇娥與張驢兒的衝突,竇娥在公堂上的鬥爭,都已在前兩折裏表現出來,那麼高潮爲什麼出現在第三折裏?

通過閱讀課文,我們發現;第三折裏僅有竇娥指天發誓,刑場受戮,故事情節簡單,而構成竇娥矛盾衝突的對立面,如社會惡勢力的代表張驢兒、元代殘酷統治的典型官府都隱藏在幕後,沒有衝突,就沒有戲劇,更沒有高潮,可見,全劇高潮出在第三折裏是與戲劇本身的特點分不開的。

戲劇本身的特點是什麼呢?那就是劇作家在劇本中,除了精心構思戲劇的矛盾衝突外,還要匠心獨運地安排曲牌、唱詞、說白,以便創造條件,讓演員在舞臺上盡情地演出。

4、提問:在課文中一共出現多少曲牌?都屬什麼宮調?

明確:共出現10個曲牌,都屬於正宮調。

5、提問:根據10個曲牌和故事情節,把課文分成若干層次。(按“思考和練習”一的要求)

明確:10個曲牌有3個層次。使劇情有張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絃,催人淚下。

第1層是[端正好][滾繡球]兩個曲牌,大意是竇娥指斥天地鬼神。第2層是[倘秀才]至[鮑老兒]四個曲牌,大意是竇娥告別婆婆。第3層是[耍孩兒]至[煞尾]四個曲牌。大意是竇娥發下三大誓願。

6、分析第1層。齊讀第1層兩支曲子。

7、提問:竇娥爲什麼要指斥天地鬼神?

明確:竇娥訴說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動地驚天”。又因爲竇娥的衝突對象隱於幕後,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對象。由於內心的悲憤難以控制,便構成了對天地的怨恨與控訴。

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識裏,是被看作能夠主宰世間萬物包括人的命運的最神聖的東西。是不容侵犯的。但由於竇娥的冤情深重,而天地面對人間的邪惡殘暴竟無動於衷,所以竇娥唱出:“……怎不將天地也生埋怨。”的唱詞時,便自然得到了人們的共鳴。

8、背誦[滾繡球]一曲,然後作“思考和練習”五。

明確:作爲封建社會中的一普通女子,竇娥對神明的天地本應深信不移,可是殘酷的社會現實使她對天地鬼神由信賴而懷疑,由懷疑又轉爲憤怒的控訴:“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爲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這樣,竇娥通過自己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含冤難辯的悲慘經歷,認識到了善良的人的貧窮命短,罪惡的人富貴延壽的社會現實,表現了她的覺醒意識和強烈的反抗精神。

作爲封建社會一個弱女子的竇娥,認識了封建社會的罪惡又能怎麼樣?她除了對天地日月鬼神進行憤怒的控訴以外,只能是“落得兩淚漣漣”。

9、小結:這兩個曲牌,十分準確而深刻地概括了階級社會中,統治階級草菅人命、殘酷壓迫的反動本質。又由於這兩個曲牌的唱腔高亢激越,音樂的藝術形式和思想內容和諧統一,自有一種強烈的感人力量。爲此,這兩個曲牌,就已把劇情推向了高潮。

佈置作業

1、默寫[滾繡球]曲牌,整理“思考和練習”五。

2、結合“思考和練習”三,研究閱讀第2、3兩個層次。

3、熟悉劇本的三個組成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閱讀分析第2層內容,歸納竇娥的性格特點。

2、體會第3層中作者採用的浪漫主義表現手法及在當時的作用。

教學內容和步驟

複習檢查

1、學生背誦[滾繡球]。

2、複述劇本的三個組成部分。

研究閱讀

1、提問:從“左側右偏”“前合後偃”兩句可見竇娥在赴刑場途中所受的苦難,可她爲什麼還要提出堅決走後街,舍近而求遠呢?

明確:因爲竇娥的婆婆住在前街,怕婆婆看見自己受刑而傷心。這充分顯示了她淳樸善良的美好心靈,展示了她性格中溫順善良的一面。

2、然而,她的婆婆還是迎面趕來了,請看她與婆婆的一段對白,並試作分析。

(原文略)

3、提問:通過人物對白,試分析關漢卿的語言藝術和戲劇效果。

明確:關漢卿駕馭語言的能力是驚人的,他可以根據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語言來反映現實,充分爲劇情和人物性格服務。竇娥對婆婆的一段說白,出自這個封建社會小媳婦的口裏是那樣的貼切,表現得是那麼自然、生動。

在戲劇衝突的程度上,由急轉緩,由怯轉傷,抒情氣氛加濃,竇娥的性格更加完美。可見竇娥對婆婆的孝順,但像這樣一個完美的善良的婦女,竟然慘遭如此的冤屈,被誣陷爲殺人兇手,足見當時的統治是何等的腐朽,社會是何等的黑暗。這不僅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還爲悲劇的產生蓄足了勢,起到了深刻批判封建社會的作用。

4、閱讀[快活三][鮑老兒]。

5、提問:這兩支曲子是竇娥臨刑前對蔡婆婆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在表現主題方面起什麼作用呢?

明確:使人們對竇娥的悲慘遭遇更加同情。她勸婆婆不要過分悲傷,再一次表明了她善良、美好的心靈。這樣的好人蒙冤而死,自然使人們對不公正的社會產生憤恨之情,戲劇的審美作用得到了充分體現。

已閱讀第3層。分析竇娥臨刑時發出的三樁誓願,說明她所希望的是什麼。

明確:第一個誓願是血濺白練:她希望刑場上的人們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個誓願是六月飛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會在上天得到反應;第三個誓願是亢旱三年;她不僅希望個人的冤屈得到申張,而且希望上天能夠懲治邪惡。

6、她的三樁誓願與第1層對天地的指責是什麼關係呢?是否矛盾呢?

明確:竇娥對天地鬼神的嚴厲指斥和要感動天地,顯然是矛盾的。可見,竇娥訴冤過程中對天的懷疑和依賴是始終交織在一起的。這正反映了作家的歷史和階級的侷限,一方面,他通過竇娥指天斥地從根本上批判封建統治階級,表達自己變革現實的願望。另一方面,又不能從根本上提出救民於水火的辦法,只能靠天地動容來昭雪竇娥的冤案。

7、提問:竇娥的三樁誓願明明是幻想,卻偏偏寫成現實,明明是不合理的偏偏寫成合理的,這說明了什麼?

明確:這說明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除了乞求天地鬼神申訴冤屈以外,沒有別的辦法,作者採用這種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一是表明社會的黑暗,二是刻畫竇娥強烈的反抗精神,三是表達人民要懲治邪惡的願望。

8、提問:“煞”就是結尾的曲牌,爲什麼關漢卿要把“煞”分成[二煞][一煞][煞尾]三個曲牌呢?

明確:說明蓄積在竇娥胸中的怒火再也無法控制,猶如地下岩漿,衝向決口。也說明劇作家意猶未盡,他要把竇娥的無辜受害,要把人們對竇娥的同情,要把人們對統治者的憤恨表現得痛痛快快,淋漓盡致。於是在結尾處一波三折,把高潮推向頂峯。

9、歸納主題。(參看[自讀提示])

補充材料

“萇弘化碧”“六月飛雪”“東海孝婦”典故的出處:

1、“萇弘化碧”出自《莊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沉於江,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化而爲碧。

2、“六月飛雪”出自《太平御覽》:鄒衍事燕惠王盡忠,左右譖之王,王系之獄。仰天哭,夏五月爲之下霜。

3、“東海孝婦”出自《漢書·於定國傳》:東海有孝婦,少寡,亡子,養姑甚謹。姑欲嫁之,終不肯。姑謂鄰人曰:“孝婦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壯,奈何?”其後,姑自經死。姑女告吏:“婦殺我母。”吏捕孝婦。孝婦辭不殺姑,吏驗治,孝婦自誣服。具獄上府,於公以爲此婦養姑十餘年,以孝聞,必不殺也。太守不聽,於公爭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獄,哭於府上,因辭疾去。太守竟論殺孝婦。郡中枯旱三年。

《竇娥冤》教案 篇二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瞭解元雜劇和關漢卿的基本知識;理解古白話跟現代漢語在詞法上的一些異同

2、整體感知全劇,把握故事情節和結構

3、理清《竇娥冤》的戲劇衝突

【學習重難點】

1、認識竇娥的剛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2、開頭竇娥對天地鬼神的嚴厲指責與結尾要感天動地之間的矛盾。

3、對[端正好][滾繡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對全劇情節高潮的認識。

【學法點睛】誦讀、探究。

【知識積累】

(一)有關元雜劇:

1、元雜劇的結構形式:“四折一楔子”

元雜劇的“折”相當於現代戲劇中的“幕”,由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組成,包括多場次。“楔子”相當於“序幕”或“過場戲”,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紹劇情、人物,也有用在兩幕之間的。

2、元雜劇的劇本構成:

唱詞:按宮調、曲牌寫成的韻文;

賓白:即說白。曲詞爲主,所以說白爲賓。

科介:即現代戲劇中的“舞臺提示”。

3、元雜劇的角色:

旦:女角色。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少年女角色)四類。

末:男角色。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類。

淨:俗稱“大花臉”,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異之處者。

醜:俗稱“小花臉”。多扮次要角色。

此外,還有“卜兒”(老婦人)、孛老(老頭兒)、孤(官員)、徠兒(小廝)、細酸(讀書人)等角色。

4、其他:元雜劇多一人主唱,因而又可分爲“旦本戲”(女角色主唱)、和“末本戲”(男角色主唱)兩類。

(二)有關作者,吳漢卿號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國戲劇史上最早也是最偉大的戲劇作家,他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齊名,被稱爲“元曲四大家”。元代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關漢卿不滿社會現實,不僅寫劇本,有時還登臺演唱,借雜劇來揭露黑暗現實,寄託自己的社會理想。他一生創作雜劇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現僅存15部。《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等流傳很廣。其中的《竇娥冤》是我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三)東海孝婦的故事:東海有孝婦,少寡,亡子,養姑(婆婆)甚謹。姑欲嫁之,終於肯。姑謂鄰人曰:“孝婦事我勤勞,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壯,奈何?其後,姑自經死。姑女告吏:“婦殺我母。”吏捕孝婦,孝婦辭不殺姑,吏驗治,孝婦自誣服。具獄上府,於公以爲此婦養姑十餘年,以孝聞,必不殺也。太守不聽,於公爭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獄,哭於府上,因辭疾去。太守竟論殺孝婦。郡中枯旱三年。(《漢書·於定國傳》)

(四)寫作背景:故事發生在元朝,元代統治者是蒙古貴族和官僚,被統治者是勞苦大衆。元統治者不僅對勞動者殘酷盤剝,而且實行民族分化的種族歧視政策,以利於鞏固統治地位。他們將全國人口分爲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統治者和地主階級緊密勾結,共同壓迫各族人民,可以說,勞動人民與統治者的階級矛盾,是元朝社會的主要矛盾。雜劇《竇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會的黑暗現實。

【自主學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楔子( ) 竇娥( ) 嫡親( ) 親家( ) 撇下( )看覷( ) 薄面( ) 斟酌( ) 隅頭( ) 孛老( ) 勒殺( )繡闥( )怕不中( ) 剗的( ) ??( ) 親眷( ) 羊肚兒( ) 知契( ) 症候( ) 恓惶( ) 祗候( ) 嘔吐( ) 孽根( )亢旱( ) 劊子手( ) 埋怨( ) 前合後偃( )罪愆( ) 盜跖( )古陌荒阡( )

2、課文中使用了不少宋元時期的白話,其中有些詞語的古今意義發生了變化請辨析下列加點的詞語的古今意義

(1)就準了這四十兩銀子( )( )

(2)這早晚竇秀才 早晚使用 早晚呆癡 ( )( )

(3) 當罵呵,則處分幾句 ( )( )

(4)你老人家放精細着( )( )

(5) 不堤防遭刑憲( )( )

(6)行動些,行動些( )( )

(7)誰敢合毒藥給你 只合把清濁分辨( )( )

(8)我竇娥向哥哥行有句言( )( )

(9)是什麼主意( )( )

(10)囑咐他幾句話咱( )( )

(11) 念竇娥屍首不完全( )( )

(12)屍骸上烈些紙錢( )( )

(13)你還有甚的說話 那有這等說話 不知亢旱三的說話準也不準( )( )

(14)我做竇娥的沒時沒運,不明不暗( )( )

(15) 我竇娥罰下這等無頭願( )( )

(16)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 )( )

3、對課文中涉及的元雜劇的有關術語,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 )

①外 ②雲 ③淨 ④科 ⑤唱 ⑥卜兒 ⑦鮑老兒⑧倘秀才 ⑨叨叨令 ⑩正旦 ⑾正宮 ⑿滾繡球

A.①③⑥⑩/②④⑤/⑦⑧⑨/⑾(12)

B.①②③④⑿/⑤/⑥⑦⑧/⑨⑩/⑾

C.①③④/②⑤⑿/⑥⑦/⑧⑨⑾⑩

D.①③⑥⑩/②④⑤/⑦⑧⑨⑿/⑾⑿

竇娥冤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品味語言,通過分析唱白理解人物形象。

2、揭示竇娥形象的社會意義,理解戲劇主題。

3、戲劇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手法。

教學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視頻欣賞,引入學習本劇第二個場景。

教師:竇娥的冤屈,真能感天地,泣鬼神,如果說第一個場景刻畫了一個滿含悲憤之情,有着強烈反抗意識的竇娥,那麼,第二個場景又跟我們帶來的是什麼樣的竇娥呢?

二、賞析第二個場景:

1、學生角色朗讀《倘秀才》《叨叨令》和竇娥與劊子手的。對白,(男:劊子手,女:竇娥)思考:講了什麼內容?表現了竇娥的什麼性格特徵?

學生明確:主要寫了竇娥請求不走前街走後街,怕婆婆看見自己受刑而傷心。主要表現了竇娥淳樸善良的美好心靈。

2、教師:竇娥來到了法場,她婆婆也來到了法場,接下來,讓我們來朗讀一下竇娥和婆婆的對白,思考:這段對白,在語言上有什麼特點?

學生們明確:這些話通俗明白,像生活本身那樣自然、貼切,沒有絲毫加工的痕跡,而且與竇娥的身份、處境相吻合,刻畫了她善良的心地。

3、這段對白,除了刻畫竇娥善良的心地,還敘說了竇娥的冤屈,這在情節上起了什麼作用?

學生明確:這段對白,主要用以激發人物的內心冤屈,表現人物的內心憤恨,爲後文發三樁誓願作了鋪墊。

4、女生齊讀《鮑老兒》曲子的後面唱段,思考:竇娥說自己:沒時沒運,不明不暗,負屈銜冤,這話這樣理解?

學生明確:因爲現實難合人意,她在這種是非顛倒的社會中感到無能爲力,只能感嘆自己時運不濟;這樣說也可以安慰婆婆,減輕婆婆的悲傷,體現了她的孝順。

5、思考:作者着力刻畫竇娥的善良性格,在表達主題上起到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學生明確:劇作家越是刻畫她的善良,也就越發顯出其冤屈,她的抗爭與反抗也就越發令人同情。試想一個平時心地善良的百姓竟被昏官斷爲殺人的兇手,可見當時的吏治是何等的腐朽;一個素來性格溫順的女子最終也作出瞭如此強烈的反抗,可見當時的社會對勞動人民,特別是勞動婦女的壓迫是何等的深重。這樣與竇娥反抗的精神相映襯,使她的形象更豐滿、鮮明;同時善良的被毀滅,突出了她的冤和屈之深,更深入地揭露了社會的黑暗。

三、賞析第三個場景:

(教師:竇娥滿含冤屈,走上了法場,她多麼不甘心平白受冤,多麼想昭示冤情,多麼想懲罰世道,那我們再來看看竇娥走上斷頭臺時說了些什麼)

1、學生明確,主要講了三樁誓願,是哪三樁誓願?(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亢旱三年)

2、賞析血濺白練:角色朗讀賓白,齊讀《耍孩兒》唱段,思考:竇娥要血濺白練的目的是什麼?

學生明確:①說明自己的冤屈。②讓自己的滿腔熱血不落紅塵,她發這誓是想讓在場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3、賞析六月飛雪:學生角色朗讀賓白部分,思考:竇娥要六月飛雪的目的是什麼?

學生明確:①讓上天昭示自己的冤屈。②讓白雪裹屍,潔白不染。

4、引導學生分析血濺白練和六月飛雪所隱含的其他意思。

學生明確:表明了她與要與那污濁的社會最後的決裂,也表現了她品格的高潔。

5、賞析亢旱三年:學生自由討論:竇娥要發下亢旱三年的誓願?

學生討論明確:她希望的不僅是個人的冤情得到伸張,而且希望上天能夠懲治惡人,亢旱三年,楚州自然顆粒無收,那些貪贓枉法,草菅人命的污吏自然就不可搜刮。同時更突出竇娥驚天地、泣鬼神的冤屈之深。

6、學生欣賞視頻,感知竇娥的冤屈。

7、學生討論:前後對天地的不同態度是否矛盾?

學生明確:前者是無助之下的怨恨,實質上怨恨的是現實的社會;後者是無助之下最後的依靠和寄託,是竇娥反抗精神的體現。所以二者並不矛盾。

8、體會典故萇弘化碧、望帝啼鵑、六月飛霜、東海孝婦的作用?

學生明確:萇弘化碧、望帝啼鵑說明竇娥冤枉悲悽;六月飛霜襯托竇娥冤案是實,證明並暗示第二樁誓願也能實現;東海孝婦除了暗示第三樁誓願將要實現之外,更能襯托竇娥的反抗精神。

四、總結竇娥的形象:

竇娥是一個飽受封建壓迫和摧殘的、善良孝順、剛毅頑強、敢於與惡勢力抗爭的勞動婦女形象。

五、學生討論:

根據結尾安排三大誓願的情節,探討本劇的浪漫主義手法。

六、概括主題:

學生明確:作者通過竇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統治階級的昏庸殘暴,歌頌了竇娥的美好心靈和反抗精神。她的悲劇性格,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和強烈的感染力量。

七、分析語言特點:

《竇娥冤》一劇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在課文中,凝練而又明白如話的說白,優美而又有節奏的的唱詞,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集中表現了竇娥的怨與憤。不少古代白話,如只合(只應該)、怎生(怎麼)等都表述得十分生動。科白等輔助手段運用的也很好,配合唱詞生動地表現了人物的複雜心情,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八、【補充材料】

萇弘化碧六月飛雪東海孝婦典故的出處:

1、萇弘化碧出自《莊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沉於江,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化而爲碧。

2、六月飛雪出自《太平御覽》:鄒衍事燕惠王盡忠,左右譖之王,王系之獄。仰天哭,夏五月爲之下霜。

3、東海孝婦出自《漢書?於定國傳》:東海有孝婦,少寡,亡子,養姑甚謹。姑欲嫁之,終不肯。姑謂鄰人曰:孝婦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壯,奈何?其後,姑自經死。姑女告吏:婦殺我母。吏捕孝婦。孝婦辭不殺姑,吏驗治,孝婦自誣服。具獄上府,於公以爲此婦養姑十餘年,以孝聞,必不殺也。太守不聽,於公爭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獄,哭於府上,因辭疾去。太守竟論殺孝婦。郡中枯旱三年。

九、作業:

根據所掌握的竇娥的性格特點,爲竇娥寫一幅輓聯:

上聯:貞潔敬孝,哀怨感天雪飛六月

下聯:剛烈爭抗,悲憤動地旱亢三年

竇娥冤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瞭解元雜劇的有關常識。

2、理清《竇娥冤》的情節結構,弄清雜劇內容。3.理解主人公竇娥的性格特徵,概括雜劇的主題。4.分析體會元雜劇的語言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

1戲的開頭竇娥對天地鬼神的嚴厲指責與結尾要感天動地之間的矛盾。

2對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對全劇情節高潮的認識。

3情節衝突和人物形象。

教學方法 賞讀法討論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

第一課時

一。教學導入:在我國古代,由於種種原因,許多事情的結局都讓人覺得淒涼悲慘,但人們都會把自己美好的願望加在他們的身上,比如梁山泊與祝英臺,雖生不能在一起,但人們讓他們死後雙雙化蝶也算是有情人終成眷屬;劉蘭芝和焦仲卿雖被逼而死,但兩墳相依,兩樹相連,也是人們對他們的美好祝福吧!今天我們又將看到一個悽慘悲痛的富有浪漫氣息的古冤案——《竇娥冤》。

二。元雜劇與關漢卿:

(一) 元雜劇有一套較嚴格的體制:

(1)題目:雜劇劇本結尾處有總括全劇情節的對句。對句末句爲劇名全稱。如《竇娥冤》:“秉鑑賞=持衡廉訪法,感天動地竇娥怨”。(2)結構:元雜劇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個完整的故事,如《竇娥冤》,個別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連演,如《西廂記》。折是音樂組織的單元,也是故事情節發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較多的場次,類似於現代戲劇的“幕”。有的雜劇還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當於現代劇的序幕,用來說明情節,介紹人物。雜劇每折限用同一宮調的曲牌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時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獨唱。(其他角色只有說白),分別稱爲“末本”或“旦本”。也有變例,如《西廂記》第四本就出現了鶯鶯、張生、紅娘輪唱的情況。《竇娥冤》屬旦本。

(3)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淨、醜等。元雜劇每本戲只有一個主角,男主角稱正末,女主角稱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淨:俗稱“大花臉”,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人物。如張飛、李逵。醜:俗稱“小花臉”,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還有孛(bó)老(老頭兒)、卜兒(老婦人)、孤(官員)、徠兒(小廝)。(4)宮調:樂音七聲:宮、商、角、、、羽、變宮。以宮爲主的調式稱“宮”,餘稱“調”,合稱“宮調”。不同宮調之聲情不同。《竇娥怨》第三折用正宮,適於表現“惆悵雄壯”的思想感情。

(5)套數亦稱聯套,是將同一宮調的若干支曲子,按照一定規則連綴起來,每套必有,亦稱,表示全套曲子成一闋。元雜劇規定,每一折戲,唱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其宮調和每套曲子的先後順序都有慣例規定。《竇娥冤》用正宮,其聯套形式爲、共10支曲子。

(6)曲詞劇本中的唱詞,即曲詞,是按照曲牌規定的字數、句法、平仄、韻腳填寫的,也可以在曲牌的規定之外,適當加入襯字或增句。每折的曲子必須一韻到底,不能換韻。《竇娥冤》套曲,押的是“先天”韻。

(7)賓白白是“賓白”,是劇中人的說白部分。”賓白又分以下四種:對白:人物對話;獨白:人物自敘;旁白:背過別的人物自敘心理話;帶白:唱詞中的插話。賓白是元雜劇中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所謂“曲白相生,方盡劇情之妙”.

(8)科介科是戲劇動作的總稱。包括舞臺的程式、武打和舞蹈。如“再跪科”“鼓三通、鑼三下科”。

(二) 作者關漢卿

(1)關漢卿,號已齋叟,金末元初大都(現在北京市)人,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與鄭光祖(《倩女離魂》)、白樸(《牆頭馬上》)、馬致遠(《漢宮秋》)一同被稱爲“元曲四大家”,並居“元曲四大家”之首。關漢卿的作品主要有《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等。其中《竇娥冤》被稱爲世界十大悲劇之一。關漢卿一生創作的雜劇有六十多種,他是我國戲劇的創始人,數量超過了英國的戲劇家“戲劇之父”莎士比亞,被稱爲中國的莎士比亞。1838年《竇娥冤》就有英譯本流傳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把關漢卿與達·芬奇等同列爲世界文化名人。關漢卿的戲劇語言,被稱爲本色派之首。

(2)關漢卿散曲中,像《南呂一枝花·不伏老》這樣的作品,可以說是一篇極端張揚自我、追求個性自由的宣言書:攀出牆朵朵花,折臨路枝枝柳。花攀紅蕊嫩,柳折翠條柔。浪子風流。憑著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殘柳敗休。半生來折柳攀花,一世裏眠花宿柳。(梁州)我是個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願朱顏不改常依舊:花中消遣,酒內忘憂;分茶撅竹,打馬藏圖;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閒愁到我心頭!伴的是銀箏女、銀臺前、理銀箏、笑倚銀屏,伴的是玉天仙、攜玉手、並玉肩、同登玉樓,伴的是金釵客、歌金樓、捧金樽、滿泛金甌。你道我老也、暫休?佔排場風月功名首,更玲瓏又剔透。我是個錦陣花營都帥頭,會玩府遊州!(尾)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恁子弟每誰教你鑽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臺柳。我也會圍棋、會蹴踘、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會咽作,會吟詩、會雙陸。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症侯,尚兀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新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天哪,那其間纔不向煙花路上走!三、檢查預習:說出下列元雜劇中常見的口語、襯字的意義行動些、沒來由、葫蘆提、只合、則落得、無心正法、也麼哥四、理清節選部分的情節結構:

啓發:節選部分中,竇娥先後做了哪些事?課文可分爲幾場?

赴法場怨天(竇娥指斥天地)見蔡婆遺囑(竇娥告別婆婆)在刑場誓願(竇娥發下三樁誓願)

五、佈置作業:1、預習:熟讀“端正好”、“滾繡球”兩支曲子;2、通讀節選部分,掌握字詞。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元雜劇的有關知識節選部分情節結構

二、閱讀欣賞第一場戲

1、指名朗讀開場的舞臺提示(科介)問:這段科白寫了什麼內容?起到什麼作用?一開幕劊子手搖旗提刀,監斬官厲聲吆喝,再配上緩慢沉悶的鑼鼓聲,舞臺一片陰森緊張的氛圍。竇娥披枷戴鎖登場,呼天搶地的悲訴怒斥,更加重了悲劇氣氛。答:描寫了押解死囚的情景。渲染了一種肅殺可怕的氣氛。

2、閱讀“端正好”這支曲子:

(1)指名朗讀;說出曲子大意。

問:這曲子中,竇娥主要訴說了什麼?

答:竇娥主要訴說了自己莫名其妙受到了懲罰,冤屈可以動地驚天。竇娥由“屈”而“怨”,自然地引出了下支曲子。

(2)詞語玩味:沒來由:這三個字更貼近竇娥的身份,雖是口頭白話,但比“莫須有”之類的文人白話更能突出竇娥的大屈大冤,“沒來由”對於竇娥是清白無辜,對於官府,實際諷刺,誣陷可以得逞,王法,還有什麼尊嚴?不提防:竇娥縱然再小心再謹慎,也難以提防歹人的暗箭中傷,可見世道的險惡。動地驚天:竇娥自知在人間已沒有可以伸冤處,希冀天地能感應,還自己一個清白。弱者的無奈,反映出了人間的黑暗,“動地驚天”可說是戲文之眼,也會後面的三樁誓願的實現埋下伏筆。

(3)討論:有人說竇娥的“鳴冤”反映了一個弱女子的恐怖心理,你是怎樣看?竇娥的“鳴冤“不是哀婉的哭泣,起句便發起了對黑暗勢力的衝擊,有動地驚天的舞臺效果,創制了一種特有的氣氛——憤勝於悲,悲中透出不屈和剛烈。“頃刻間遊魂先赴森羅殿”,這是竇娥在臨遭極刑前的最真實的心理活動,這種活動,不單是一個弱女子的恐怖心理,更包含着巨大的悲痛,不甘蒙冤受屈的多種情愫,讓觀衆心中更有一種複雜的傷痛心緒。

語文《竇娥冤》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瞭解作家作品,瞭解元雜劇的特點及有關知識。

2、整體感知課文,歸納竇娥的性格特點,認識竇娥的剛烈性格和反抗精神;體會戲曲的語言特點,理解想象、誇張的藝術手法等。通過討論、交流,共同探討文中的情節矛盾衝突等內容,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3、通過竇娥這一冤案,認識元代社會的黑暗和統治者的殘暴,以及人民的反抗精神,從而感知悲劇的藝術魅力。

教學重點

在對“三樁誓願”的理解基礎上,認識竇娥的剛烈性格和反抗精神。掌握文章的主題。

教學難點

鑑賞課文,感悟悲劇的藝術力量。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準備:把學生分成四組,每個小組分別負責如下任務:第一組,整理關於元雜劇和關漢卿的相關資料;第二組,整理《竇娥冤》的劇情簡介;第三組,要求根據本文編排課本劇,可以酌情修改文中的詞句;第四組,蒐集整理關於“悲劇”藝術的知識,可以拓展到其他悲劇名篇。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話說在我國古代文學人物的殿堂裏,有這麼一個女子,她命運多舛,還被冤枉,在臨刑之時發了三樁誓願: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她痛聲呼告:“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爲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這個女子就是——竇娥(生齊答)。今天,我們就藉助分組蒐集、整體彙報、共同探究的形式,學習關漢卿的《竇娥冤》。

二、瞭解元曲,走近作者。

本文是元雜劇,在語言風格、行文格式上不同以往閱讀的文章,既有說白又有唱詞,還有舞臺背景、演員動作等介紹,比較複雜,看來我們有必要了解元雜劇的相關知識,我們有請第一組同學給大家講解。

1、元雜劇簡介。

請學生上臺介紹相關知識。對於學生的介紹,教師可以酌情加以總結提煉或補充,要強調以下幾點:

(1)元雜劇劇本結構上的四折一般指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兩個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紹劇情,類似現代劇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兩折之間,相當於後來的過場戲。

(2)每本雜劇的末尾有兩句、四句或八句對語,用以概括全劇內容,叫做“題目正名”。如《竇娥冤》結尾的“題目”是“秉鑑持衡廉訪法”,“正名”是“感天動地竇娥冤”。

(3)所謂曲牌,是曲調的名稱,每個曲牌都屬於一定的宮調。劇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標明宮調。如《竇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標示的【正宮】【端正好】,表示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屬【正宮】。

(4)雜劇角色分爲末、旦、淨三大類。其中正末爲男主角,正旦爲女主角。

(5)白,即賓白,是劇中人的說白,因“唱爲主,白爲賓,故曰賓白”。有散白、韻白,又分對白、獨白、旁白、帶白等。

(6)劇本還規定了主要動作、表情和舞臺效果,叫做“科範”,簡稱“科”,如“再跪科”“鼓三通、鑼三下科”。

2、認識作者。

(請學生介紹,如果有必要教師要總結,幫助整理出要點。)關漢卿,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一同被稱爲“元曲四大家”。他生活在社會的底層,長期出入於勾欄妓院,編撰雜劇腳本。他自身飽受壓迫欺凌和生活的煎熬,對下層人民的疾苦有深切的瞭解和同情,所作雜劇題材廣泛,多能反映現實的重大問題,揭露社會的黑暗,表現人民的苦難與反抗鬥爭,塑造了衆多的典型形象。

關漢卿一生創作雜劇六十多種,今存十八種。又工散曲,今存小令五十多首,套曲十餘套。雜劇以《竇娥冤》《救風塵》《單刀會》等最爲著稱。他的劇作被譯爲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

三、瞭解劇情,朗讀課文。

1、課文是《竇娥冤》第三折的節選,那麼全劇情節是怎樣的呢?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後來竇娥的冤情得到澄清了嗎?下面有請第二組同學,用評書串燒的形式爲大家做彙報表演。

同學1:序幕揭起——話說竇娥3歲喪母,7歲離開父親成爲蔡婆婆的童養媳。

同學2:十年後,也就是竇娥17歲時,與準丈夫成親,不到兩年,就成了寡婦。與婆婆相依爲命的竇娥過着艱辛的生活。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啊,去要債的婆婆不但沒討回債來,還讓開藥鋪的賽盧醫騙到荒郊野外,差點用繩子勒死。

同學3:恰巧被過路的張驢兒父子看到,算是撿回這條老命。不料,這張驢兒父子也不是好東西啊,知道其家中有一年輕寡婦,就威逼蔡婆婆要她們婆媳嫁給他父子倆,不然就要用繩子把她勒死,蔡婆婆很害怕,只好答應他們,把張驢兒父子領回家去。

同學4:沒想到,一向孝順的竇娥是堅決不從,並諷刺了婆婆的糊塗行爲。張驢兒想毒死蔡婆婆好威逼竇娥成親,不料反而毒死了自己的父親。於是他又反咬一口,想用誣陷手段迫使竇娥順從。竇娥問心無愧,寧願見官也不肯屈服。她以爲父母官會爲她做主。

同學5:誰想審理這樁案件的楚州太守桃杌是個昏官。在桃杌的嚴刑拷打下,竇娥因爲堅決不屈招被打得血肉迸裂,後來桃杌要打蔡婆婆,竇娥爲救老人家才背上“藥死公公”的罪名。可憐的竇娥,冤枉的竇娥,即將走上法場,接受這不公的對待。(這是課文所選部分。)

同學6:竇娥臨刑前發下三樁誓願,若她委實冤枉,要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結果樁樁應驗。

同學7:竇娥鬼魂三年以後仍堅強不屈地復仇。她的父親做了肅政廉訪使的大官,掌握着先斬後奏的大權,竇娥鬼魂就去告狀,剖明自己的冤枉。經過她父親的調查和判決,案情終於大白。真正的罪犯張驢兒、賽盧醫等人受到應得的懲處。

7個同學按照發言順序總結全劇:這真個是“苦命孩兒離爺孃”“嫁個郎君命不長”“碰上張驢是無賴”“強霸不成反遭殃”“屈招枉死救婆婆”“貪官冤獄恨難償”“感天動地竇娥殤”。

2、感謝第二組同學精彩而簡潔的評書串燒,讓我們瞭解了《竇娥冤》的全劇內容。下面請幾名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進一步熟悉課文節選的第三折內容。

角色設置:“竇娥”一名;“蔡婆婆”一名;“監斬官”一名;“劊子手”一名。

四、課堂小結。

《竇娥冤》這部雜劇的魅力千古不散,是因爲竇娥奇“悲”奇“冤”!是因爲這是一部悲劇!竇娥這個名字早已成爲冤屈的代名詞!可見這部“悲劇”的魅力之大。那麼《竇娥冤》這部悲劇的魅力體現在哪裏呢?這是我們下節課要探討的話題。

五、佈置作業。

1、閱讀課文,積累字詞。

2、背誦【滾繡球】一段曲詞。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瞭解了元雜劇的相關知識,瞭解了作者關漢卿,瞭解了《竇娥冤》全劇劇情,朗讀了第三折劇本。這節課我們來探討《竇娥冤》這部雜劇的魅力所在,這還要從課文第

三折說起。

二、檢查預習,重點分析。

1、檢查字詞的預習情況。

劊子手罪愆銜冤錯勘萇弘化碧屍骸

2、掌握劇中出現的典故。(請幾名同學講解。)

萇弘化碧望帝啼鵑東海孝婦六月飛霜

3、請第三組同學以課本劇形式演出課文內容,重現《竇娥冤》第三折劇情,使學生課上再次熟悉課文內容。

(備註:學生的演出,老師要做指導,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劇情,也才能更好地體會我國古典藝術的魅力所在。)

教師總結:同學們的表演很認真,雖然沒有專業演員的藝術表現力,沒有唱腔,但是我們用自己的方式再現了劇情的結構、衝突,表達了對劇情的理解,對人物形象的解讀,這也是對劇本的一種尊重,相信如果看了原劇的演出,會更令同學們感到震撼。

4、研討問題。(研討中要請參演同學發言,因爲他們對劇情理解可能會更深刻。)

(備註:此環節也可以以點評同學們的表演對人物把握是否成功的形式展開。教師適當引導,將幾個重點問題落實。將“思考與討論”三個題的探討融入這個環節。)

(1)選文所講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寫竇娥被押赴刑場慘遭殺害的經過,是全劇矛盾衝突的高潮。

(2)從選文的內容看,竇娥是怎樣的一個女子?請結合課文具體分析。

學生1:從【滾繡球】一曲來看,竇娥揭露人世間的不公:

“爲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指責天地“怕硬欺軟”“順水推船”“不分好歹”“錯勘賢愚”。元代社會吏治黑暗,統治者昏庸腐朽,這是竇娥對正義得不到伸張的現實社會的控訴、_,是對封建法制、封建秩序的否定,也是她的反抗精神的表現。(“思考與討論”一、三)

學生2:在【倘秀才】【叨叨令】以及竇娥與劊子手的對白中,寫竇娥請求不走前街走後街,怕婆婆看見自己受刑而傷心,充分顯示了她淳樸善良的美好心靈。(“思考與討論”二)

學生3:從“孤身隻影無親眷”“吞聲忍氣”“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可見竇娥是孤苦無依的可憐人。

學生4:從竇娥臨刑前發下的三樁誓願來看,表現了她對自己蒙冤受刑的強烈憤怒和堅決抗爭,可見竇娥剛烈性格和反抗精神。(“思考與討論”三)

小結:竇娥,一個可憐的女子,一個善良的女子,一個用生命抗爭的女子,一個在文學的殿堂裏不朽的形象,永遠會熠熠生輝。

(3)造成竇娥悲劇的原因都有哪些?

學生1:幼年喪母,父親貧窮並且要上京城趕考,只能把她抵債給蔡婆婆做童養媳,這使她早年離開父母身邊,人生比較悲苦。

學生2:間接原因是高利貸剝削,如果沒有高利貸父親不會把她抵債,蔡婆婆也不會因爲討債而險些被殺,更不會遇上張驢兒父子而引發悲劇。

學生3:惡霸橫行。張驢兒父子想強霸蔡婆婆和竇娥的行徑是流氓行爲,是欺負婦女。

學生4:直接原因則是官吏貪污、獄刑黑暗。沒有昏官屈打成招,竇娥不會冤沉似海,如果碰上包青天就不會有這千古奇冤了。

(備註:教師在此處可以簡略加入對元代社會狀況的介紹。可以從張驢兒父子欺壓蔡婆、竇娥婆媳,公然入住到人家家裏爲切入點,交代元代社會的種族歧視,蒙古人欺負漢人。)

(4)從竇娥的人生悲劇看《竇娥冤》的主題。

在竇娥短短的一生中,遭到失母離父喪夫的打擊,高利貸的毒害,潑皮流氓的欺壓,貪官污吏的毒刑和判決。她實際上代表了當時廣大的社會底層受壓迫的勞苦大衆,他們有冤無處申,有苦無處訴,生活艱難。說明當時社會黑暗腐朽,吏治昏庸,冤獄繁多。而高利貸、種族歧視等社會問題也造成了嚴重的社會矛盾、階級矛盾。全劇重點是放在衙門的黑暗和受害者的堅決反抗上的。這就不難窺見作者創作意圖之所在了——是對當時統治者血腥罪行的控告,是反映被壓迫人民憤怒的呼聲!

教師小結:作者藉助竇娥這一悲劇人物形象,指斥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朽,反映當時統治者昏庸無道,也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憐憫,竇娥的覺醒反抗定會引領更多的覺醒者!

三、拓展延伸——關於“悲劇”。

《竇娥冤》作爲古代戲劇中的悲劇,在我國戲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無論何時重讀這部作品都會給讀者帶來一種壓抑感,窒息感,帶來一種想要奔走呼號發泄憤怒的情緒。這就是悲劇的魅力所在。它能以主人公無法逆轉的人生命運喚起讀者的理性和良知。王國維曾經評價《竇娥冤》“列之於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縱觀世界文學史,大凡的悲劇無一不具有如此魅力,那麼悲劇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文學樣式呢?請第四組同學介紹。

1、悲劇可以解釋爲:描寫主角與佔優勢的力量(如命運、環境、社會)之間衝突的發展,最後達到悲慘的或災禍性的結局,或比喻悲慘不幸的遭遇。亞里士多德把它定義爲:是對一個嚴肅的、完整的、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模仿;引起憐憫與恐懼來使這種情感得到淨化與宣泄。

2、魯迅先生說:“悲劇就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作者把悲劇主人公心靈深處最美好最閃光的東西展示給觀衆,然後又使觀衆看到它的毀滅。這體現了悲劇的特點,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3、悲劇能帶來一種悲壯的美,美得淒涼,美得震顫心絃。在悲劇的結尾中會加入一點希望的色彩,會帶給善良的心些許安慰,這可以說是悲劇的境界。《梁祝》中的雙雙化蝶,《廊橋遺夢》中有情人生不能相守而死後骨灰相伴,都是證明悲劇魅力的很好的例子。

4、存在主義哲學家雅斯貝斯講:“悲劇能夠驚人地透視所有存在和發生的人情物事。在它沉默的頂點,悲劇暗示出並實現了人類可能性。”

5、可以說在悲劇中,被毀滅的不論是大人物還是小人物,都能引起欣賞者對生命本身的關注,悲劇不但給了人們一個“有價值的東西被撕毀”的悲觀描述,更觸動了人們靈魂深處的尊嚴感、價值感,激發了人類蓬勃的生命力感和努力向上的意識。在某種程度上,悲劇照亮了生存事實、生命本身,使人們體驗並強大了生命力。悲劇無疑是藝術聖殿的王者。

6、中國十大古典悲劇:《竇娥冤》(雜劇),元代關漢卿作;

《趙氏孤兒》(雜劇),元代紀君祥作;《精忠旗》(傳奇),明代馮夢龍作;《清忠譜》(傳奇),清代李玉作;《桃花扇》(傳奇),清初孔尚任作;《漢宮秋》(雜劇),元代馬致遠作;《琵琶記》(南戲),元末高明作;《嬌紅記》(雜劇),明代孟稱舜作;《長生殿》(傳奇),清初洪昇作;《雷峯塔》(傳奇),清代方成培作。

7、莎士比亞中期創作被稱爲“四大悲劇”的是:《哈姆萊特》《奧賽羅》《李爾王》和《麥克白》。

(備註:如果有時間,可以介紹其中幾部悲劇劇情。)

四、課堂小結。

讀《竇娥冤》見到了腐敗與昏庸,醜惡與無恥,但悲劇是那個時代的。如今的時代,仍有正義與邪惡的鬥爭,光明與黑暗的交鋒。若干年後,在正義和邪惡的鬥爭中你站在哪一邊?如果你猶豫了,請你再讀《竇娥冤》,再次感受有價值的東西被毀滅時的悲憤,感受悲劇給你心靈帶來的震撼。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懂得欣賞悲劇美的人才能在精神上站立起來。”

五、佈置作業。

1、重讀課文,將竇娥人物形象分析和《竇娥冤》主題思想整理到筆記本上。

2、請從課文十首曲詞中任選一首,鑑賞戲曲曲詞之文學美,寫到作業本上。

竇娥冤教案 篇六

教學目的:

1.瞭解元雜劇的有關常識,高中二年級語文《竇娥冤》教學設計示例(三)。

2.理清《竇娥冤》的情節結構,弄清雜劇內容。

3.理解主人公竇娥的性格特徵,概括雜劇的主題。

4.分析體會元雜劇的語言特點。

教學重點:情節衝突和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雜劇的語言。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方法:賞讀法。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瞭解元雜劇、賞析第一部分

教學步驟:

一.教學導入:

元朝是中國古代戲曲發展的一段輝煌的時期,雜劇成爲當時一種流行的文學樣式,涌現出了大批戲曲名家。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關漢卿的《竇娥冤》,瞭解元雜劇的藝術特色。

二.元雜劇與關漢卿:

1.關於元雜劇的知識:

元雜劇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調)演唱的一種戲曲形式。金末元初產生於中國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礎上以及諸宮調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

作爲一種新型的完整的戲劇形式,元雜劇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嚴格的體制,形成了歌唱、說白、舞蹈等有機結合的戲曲藝術形式,並且產生了韻文和散文結合的、結構完整的文學劇本。

在結構上,一本雜劇通常由四折組成。一折相當於現代劇的一幕或一場,是故事情節發展的一個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別是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個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紹劇情,類似現代劇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兩折之間,相當於後來的過場戲。但也有少數雜劇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廂記》是五本二十一折的連本戲。每本雜劇的末尾有兩句、四句或八句對語,用以概括全劇內容,叫做“題目正名”。如《竇娥冤》結尾的“題目”是“秉鑑持衡廉訪法”,“正名”是“感天動地竇娥冤”。

在音樂上,雜劇的每折用同一宮調的若干曲牌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宮調,即調式,相當於現代音樂的C調D調等。曲牌,是曲調的名稱,每個曲牌都屬於一定的宮調。劇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標明宮調。如《竇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標示的【正宮】【端正好】,表示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屬【正宮】。

雜劇角色分爲末、旦、淨三大類。每類又可分爲外末、副末、沖末、大末、小末;正旦、外旦、貼旦、老旦、花旦;副淨、二淨等。其中正末爲男主角,正旦爲女主角。此外,還有以劇中人職務身份爲名的雜角,如駕(皇帝)、孤(官員)、卜兒(老年婦女)、孛老(老年男子)、潔郎(和尚)等。

雜劇的舞臺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組成。唱是雜劇的主要部分。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劇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無唱,正末主唱的稱“末本”,正旦主唱的稱“旦本”。也有變例,如《西廂記》第四本就出現了鶯鶯、張生、紅娘輪唱的情況。劇本中的唱詞,即曲詞,是按照曲牌規定的字數、句法、平仄、韻腳填寫的,也可以在曲牌的規定之外,適當加入襯字或增句,國中三年級語文教案《高中二年級語文《竇娥冤》教學設計示例(三)》。每折的曲子必須一韻到底,不能換韻。白,即賓白,是劇中人的說白,因“唱爲主,白爲賓,故曰賓白”。有散白、韻白,又分對白、獨白、旁白、帶白等。劇本還規定了主要動作、表情和舞臺效果,叫做“科範”,簡稱“科”,如“再跪科”“鼓三通、鑼三下科”。

2.作者關漢卿:

關漢卿,號已齋叟,金末元初大都(現在北京市)人,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一同被稱爲“元曲四大家”,並居“元曲四大家”之首。生卒年不詳。他一生“不屑仕進”([元]朱經《青樓集·序》),生活在底層人民中間。他是當時雜劇界的領袖人物,與當時許多戲曲作家、雜劇演員有着密切聯繫。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說他“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爲一時之冠”;明代臧晉叔說他“躬踐排場,面敷粉墨。以爲我家生活,偶倡優而不辭”;明初賈仲明《錄鬼簿》說他是“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可見他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他是一位熟悉舞臺藝術的戲曲家,既是編劇,又能登臺演出。關漢卿在《南呂·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會吟詩,會篆籀,會彈絲,會品竹。我也會唱鷓鴣,舞垂手,會打圍,會蹴鞠,會圍棋,會雙陸”,“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可見他的才藝、生活和個性。所作雜劇六十餘種,今存十八種,其中有幾種是否爲關漢卿所作尚有爭議;所作套曲十餘套,小令五十餘首。他的戲曲作品題材廣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統治的黑暗腐敗,表現了古代人民特別是青年婦女的苦難遭遇和反抗鬥爭,人物性格鮮明,結構完整,情節生動,語言本色而精練,對元雜劇和後來戲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關漢卿的作品主要有《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等。其中《竇娥冤》被稱爲世界十大悲劇之一。關漢卿一生創作的雜劇有六十多種,他是我國戲劇的創始人,數量超過了英國的戲劇家“戲劇之父”莎士比亞,被稱爲中國的莎士比亞。1838年《竇娥冤》就有英譯本流傳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把關漢卿與達·芬奇等同列爲世界文化名人。關漢卿的戲劇語言,被稱爲本色派之首。

三.預習測試: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D)

A.盜跖(zhi)嗟怨(jie)前合後偃(yan)

B.罪愆(qian)銜冤(xian)湛湛青天(zhan)

C.錯勘(kan)亢旱(kang)萇弘化碧(chang)

D.埋怨(mai)屍骸(hai)哥哥行(hang)

2.下列句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D)

A.我怕連累婆婆,屈招了藥死公公,今日赴法場典刑。

B.念竇娥伏侍婆婆這幾年,遇時節將碗涼漿奠;你去那受刑法屍骸上烈些紙錢,只當把你亡化的孩兒薦。

C.婆婆,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煩煩惱惱,怨氣沖天。

D.如果有一腔怨氣噴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滾似綿,免着我屍骸現;要什麼素車白馬,斷送出古陌荒阡。

3.對下列加黑詞語的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是(A)

A.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混淆)則是看你死去的孩兒面上(只當是)

B.念竇娥葫蘆提當罪愆(糊塗)你道是暑氣暄(溫暖)

C.也不見得湛湛青天(清明)此後遇着冬時年節,月一十五(每月十五)

D.念竇娥從前以往幹家緣(操勞家務)不知亢旱三年的說話準也不準(抵禦旱災)

4.下列成語典故和傳說中的相關的歷史人物對應正確的一項是(C)

①望帝啼鵑②萇弘化碧③六月飛霜④亢旱三年

A.①鄒衍②萇弘③燕惠王④東海孝婦B.①鄒衍②莊周③燕惠王④竇娥C.①杜宇②萇弘③鄒衍④東海孝婦D.①杜宇②莊周③鄒衍④竇娥

5.下列關於元雜劇的術語,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是(B)

A.外,外末的簡稱,扮演青年男子;淨,俗稱“花臉”,扮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