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所見》教案【精品多篇】

《所見》教案【精品多篇】

古詩《所見》的教案 篇一

設計理念

針對低年級兒童特點,在情境中內化生字、詞和詩句,教學中滲透字的音、形、義三個方面的學習。重視學習方法,授之以漁,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以便學習更多的古詩。

教學目標

1、比鮮侗究紊字,會寫課後的字;正確、流利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2、痹諮習《所見》的過程中滲透想畫面學古詩的方法。

3、碧寤峁攀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重點

認寫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準備

老師:製作課件,或準備掛圖、生字卡。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積累展示,引入新課

1背楸逞生平時會背的古詩,齊背古詩。(要求:一邊背古詩一邊想象古詩的畫面。)

目的:通過複習學生會背的古詩激發學習興趣。

2苯檣蘢髡咴枚。

目的: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學習新詩的願望。

二、初步感知,學習生字

1痹枚老先生可會寫詩了,他把自己所見到的許多事情都寫成了詩。有一天,他遇到了這樣一件事(出示全詩的情景課件),請你仔細觀察。

袁枚老先生遇到了一件什麼事?

2弊雜啥潦,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3痹俅味潦,把詩句讀通順、連貫。

4奔觳饃字。

(1)生字在詩句中出現,請生讀。

相機點撥“牧”、“騎”、“欲”的記憶方法,做一做“閉”的動作等。

(2)生字從詩句中跳了出來,去掉音節讀。

(3)齊讀古詩,把字音讀正確,句子讀通順連貫。

三、誦讀古詩,感受意境

1繃範戀諞瘓涫。

出示“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這一句詩的動畫。師:你看到了什麼?你能讀好這一句嗎?

(抽生讀—小組讀—齊讀。)

你體會到了此時小牧童的心情嗎?是怎樣體會到的?

2繃範戀詼句詩。

出示“意欲捕蟬鳴,忽然閉口立”的情景動畫。師:孩子們,你們又看到了什麼?能讀好這一句嗎?體會小牧童此時的心情。

3敝傅祭識琳首詩。

指導方法:一邊練習,一邊想象詩句的畫面。

(1)自由練習。

(2)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

(3)師範讀,提要求:閉上眼睛邊聽老師讀邊想象詩句的畫面。

(4)聽了老師的範讀,你好像看到了什麼?你能讀好嗎?

①指名讀、齊讀。

②背誦古詩。

四、指導書寫,感受漢字美

1背鍪疽求會寫的字,認讀。

2憊鄄煺廡┳值慕峁辜骯丶筆畫。

3痹謖飪沃杏腥個特別難寫的字(出示:所、騎、然),觀察要寫好它們應該注意哪些地方,老師示範。

4毖生在田字格內臨寫。

五、總結學法,佈置作業

孩子們,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用想畫面學古詩的方法學習了《所見》,其實還有許多古詩在等着大家去學呢!老師建議你們在課後用同樣的方法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學習更多的古詩,下次我們開個古詩展示會。

附板書設計:

所見

牧童

黃牛

鳴蟬

(快樂、有趣)

《所見》教案 篇二

【教學情景】

袁枚詩作的《所見》描寫了一個鄉間牧童坐在牛背上,在林中快樂地邊唱歌邊放牛,突然間見到了一隻蟬,想把它抓住,所以閉上嘴巴,跳下牛背這一動靜結合的有趣的畫面。

本詩生動有趣,生活情趣盎然,詩情畫意,躍然紙上。

播放笛子曲:《快樂的小牧童》,課件出示畫面: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快樂地唱着歌兒。

師:(動情地)你們看,你們聽,小牧童坐在黃牛寬厚的背上走來了,他搖呀,晃呀,就像坐在搖籃裏,真舒服呀!小樹林裏,花兒在笑,風兒在吹,蝴蝶兒在飛,多美呀!多快樂呀!小牧童忍不住放聲歌唱,歌聲飛出了密密的樹林。我們來讀一讀這兩行詩。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學生自由練讀──點讀──點讀──男生讀齊讀)

師:你們都是快樂的小牧童,那小牧童是怎樣騎黃牛的?

生:我是這樣騎黃牛的。

(邊說邊做動作)

師:做上動作,你再來讀這兩行詩,看看是什麼感覺?

生:(得意的邊做動作邊朗讀。)

師: 好神氣呀!小朋友們是不是都想騎一騎黃牛呀?那我們一起做上動作再讀這兩行詩,每個人的動作可不一樣

哦!

(播放笛子曲:《快樂的小牧童》)

生:(騎黃牛,讀古詩。)

師:小牧童高高地坐在牛背上,他的歌聲那麼嘹亮!(突然停止音樂)“噓!咦?歌聲怎麼停了?你們看,(出示畫面:牧童呆呆地站在樹下。)小牧童怎麼不唱歌了?他爲什麼不唱了呀?”

生:因爲他可能唱累了,想歇一會兒。

生:他可能怕吵着別人了。

生:小樹林裏沒別人,他是看見了樹上有一隻蟬,他想把這隻蟬捉回家。

師:你爲什麼這樣想啊?(讓學生觀察畫面和聯繫詩句。)

生:因爲他眼睛一直看着大樹上,大樹上有一隻蟬,所以我這樣想。

生:還有詩的後面說了,“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就是說他想住蟬。

(學生在你一言,我一語中體驗到小牧童是想捉樹上的蟬。)

師:小牧童太喜歡這隻蟬了,特別想把它捉回家,於是,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在樹下。咱們讀這兩句

的時候,可要小點聲,千萬別把蟬給嚇跑了!”(引導孩子在讀的時候入情入境。)

(自由朗讀)

師:誰來讀一讀?

生:(很大聲地讀)

師:哎呀,蟬兒飛跑了,你太大聲了。你再讀一讀。

生:(小聲地讀)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注意,可千萬別把蟬嚇跑了。

生:(齊讀)

師:你們說,小牧童捉到蟬了嗎?

生:(衆說紛紜,有的認爲捉到了,有的認爲沒捉到。)

師: 你說捉住了,怎麼捉住的?來,到講臺上來試一試,看看小牧童是怎麼捉住這隻“蟬”的?(指大樹上的“蟬”)

生1:(上臺後沒有捉到蟬,太高了。)

師:哎呀,樹太高了,夠不着,怎麼辦哪?快幫小牧童想想辦法呀!

生2:用他手上的竹竿靠近蟬,然後讓它爬下來。

師:好主意,那你來試一試!

生3:騎到黃牛身上去,踩在黃牛的背上,就可以夠得着蟬了。

師:好辦法呀!那你也來試一試!

生:(把小凳子當黃牛,踩在黃牛上捉住了“蟬”。)

(鼓勵孩子有獨特的意見,引導孩子幫小牧童想辦法,克服困難,把蟬捉住。讓孩子用自己想出的辦法模擬表演,捉住黑板上的那隻蟬。)

師:小牧童終於捉住了這隻蟬,你高興嗎?

生3:高興。

師:這隻“蟬”就是你的了,你可要好好對待它喲!小朋友們喜不喜歡這個小牧童?(喜歡)喜歡就記住這個可愛的小牧童吧!

師:那我們記住這個可愛的小牧童,我們把這首詩背下來。

(練習背誦)

【教學反思】

古人云:“詩有別趣,非關理也。”《所見》中那個天真爛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當他坐在牛背上高聲歌唱的時候,是那樣自在神氣!當他想着捉蟬的時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又是多麼專注啊!整首詩童趣橫生,情趣盎然。因此,詩趣,應該是這堂課的靈魂所在。只有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領悟到這種詩趣,他們才能在學習全過程中全心投入,渾然忘我。而一旦學生領悟到這種詩趣,那麼他對詩的意境就體會得更真切。那麼,在教學中怎樣幫助學生領悟到這種情趣呢?

第一、運用多種藝術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覓得詩趣

詩重趣,想覓得詩趣,須進入詩境。想象是通往詩境的佳徑,只要通過想象,才能欣賞到絕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本節課的教學,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段,優美的笛聲,情趣的畫面,讓學生在《快樂的小牧童》的笛聲中,彷彿看到小牧童朝我們走來,讓學生在小牧童停凝神望蟬的神情中,想象閃現於牧童腦中的念頭……於是,整首詩不再是 20個漢字的排列,破紙而出的是嘹亮的歌聲,是生動的畫面,是盎然的詩趣。

第二、通過反覆朗讀,讓學生在吟誦中吟出情,誦出趣

歌是唱出來的,詩是誦出來的,詩只有朗讀出來,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在這一課中,詩歌的理解,詩意的體會,詩情的領悟,都是通過反覆的多種形式的吟誦來完成的。學生在吟誦中,學生體味到牧童騎在牛背上的神氣十足;在吟誦中,學生感受到牧童生怕嚇跑蟬兒的心思;在吟誦中,孩子們化牧童爲“我”,化 “我”爲牧童。正所謂:“文章讀的極熟,則與我爲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所見》教案 篇三

教學課題:《所見》

教學目的:1、學會6個生字,通過查字典和聯繫詩句理解字意。

2、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培養學生識字的能力,讓每個學生都成爲課堂主人,學習的主體。

3、理解詩的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學會生字新詞,指導書寫。

教學難點:在語言環境中理解運用詞語。

教學方法:直觀演示法、啓發討論法、情景教學法等。

教學用具:電腦課件、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彷彿看到了天真活潑的牧童騎着黃牛在綠樹成蔭的林間小路上漫步,彷彿聽到他那愉快、激越的歌聲。那麼,誰願意有感情地給大家讀讀這首詩,我們願意跟你一同步入那美妙的境界。

生:指名朗讀全詩。

師:讀得太美了,真的把我們帶入了一個美妙的境界。那麼誰來說說上節課你都學會了什麼?

生: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知道了這首詩的意思,牧童悠然自得地騎在牛背上,唱着山歌。嘹亮的歌聲在樹林裏迴盪。忽然他看見樹上鳴叫的知了,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着向樹上望去。

師:說和真準確。那麼,這節課就讓我們重點來學習詩中的生字。

師:(電腦出示詩)誰來讀第一句詩,並且找出詩中的生字。

生:“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生字有所、振。

師:非常準確,繼續找生字。

生:“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這句詩中的生字有欲、蟬、忽、閉。(學生每找到一個生字,教師操作電腦給生字加紅點)

師:我們來學習第一個生字“所”,誰願意領同學們讀一讀這個字?

生:請同學們跟我讀suo,它是平舌音,請大家注意。

(全班跟讀suo)

師:指名讀。

師:你是怎樣學習這個字的?

生:我是這樣學習“所”這個字的。“所”戶部,左右結構,共8畫。

師:很好,誰願意用“所”組詞?

生①:所以

生②:所有

生③:儲蓄所

生④:所長

生⑤:所向無敵

......

(屏幕出現“所”字)

師:同學們觀察,寫“所”這個字要注意什麼?

生①:寫這個字頭齊腳不齊。

生②:寫這個字要注意第三筆橫折落筆在橫中線上。

生③:寫這個字要注意第四筆橫寫在橫中線上。

生④:寫這個字要注意第六筆豎撇對齊第二筆寫在豎中線上。

生⑤:寫這個字要注意第七筆橫對齊第三筆橫折起筆。

師:同學們觀察的真細緻,請大家看老師範寫。

生:動筆在練習本上寫一個“所”字。(小組同學交換檢查,互相修改)

師:學習第二個生字“振”,誰願意領同學讀這個字?

生:請同學們跟我讀zhèn,它是翹舌音,請大家注意。(同學們開火車式讀)

師:“振”這個字你是怎樣學習的?

生:我是這樣學習這個字的。“振”  部,左右結構,共10畫。

師:大家判斷。

生:齊答“對”。

師:大家想想,可以用什麼好的方法記住它?

生:我們學過“晨”字,去掉“日”字,加上“  ”,就是“振”字。(隨着學生敘述,電腦演示,一個“晨”字出現在屏幕上,只見兩個小孩用手扛走“日”,又有兩個少先隊員用手推車推來一個“  ”倒在“辰”旁,共同組成“振”。)

師:同學們用換偏旁的方法記住了這個字。那“振”這個字在哪句詩中呢?大家齊讀。

生:(齊讀)歌聲振林樾。

師:“振”在詩中什麼意思?

生:“振”在詩中是振盪的意思。

師:誰來用“振”組詞?

生①:振動

生②:振奮

生③:振興

生④:振作

......

師:書空“振”的筆順。

生:一筆橫,二筆豎鉤,三筆提,四筆橫,五筆豎撇,六筆橫,七筆橫,八筆豎提,九筆撇,十筆捺。(屏幕出現空白田字格,學生說一筆,電腦打一筆)

師:同學們觀察,寫這個字要注意什麼?

生①:寫這個字要注意頭不齊,左高右低,腳齊。

生②:寫這個字要注意右邊第二筆撇寫在豎中線上。

生③:寫這個字要注意第三、四筆橫間距相等。

生④:寫這個字要注意第五筆豎提寫在豎中線上。

生⑤:我給補充,第六筆短撇在豎中線起筆,捺從中心捺出。

師:範寫一個“振”字。

生:在練習本上寫一個“振”字。

師:請大家互相交換修改。

師:學習第三個生字“欲”,跟我讀yu。

生:一行同學開火車式讀。

師:“欲”這個字你是怎樣學習它的?

生:我是這樣學習這個字的。“欲”谷部,左右結構,11畫。

師:非常準確,這個詞怎樣記憶呢?

生:用學過的“歌”字去掉“哥”,換上谷部,注意谷字作偏旁,第四筆捺變點。

師:同學們看屏幕。(電腦顯示“歌”字,“哥”字向左上角飛去,“谷”字從左下角飛出,飛到“欠”字左面,同時“谷”字的第四筆捺變成紅色長點。)

師:“欲”字在哪句詩中?

:“欲”字在“意欲捕鳴蟬”這句詩中,是想要的意思。

師:小組討論一下寫“欲”字要注意什麼?分析討論後每位同學動筆在練習本上寫一個。(寫完之後,小組長一個個地指導,訂正時,用實物投影打出學生寫的字。互相指正、比較、修改。)

師:出示第四個生字“蟬”,蟬也就是知了,是一種昆蟲,你是怎樣記住這個生字的?

生:“蟲”字旁加上單位的“單”,就是蟬。(屏幕出現一隻知了向“單”字爬,爬到“單”字旁邊,變成蟲字旁,組成蟬。)

師:這個字怎樣才能寫好呢?請同學們討論之後再動筆寫字。    (實物投影展示學生作品)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四個生字,誰願意領大家讀字再組詞。

生:請同學們跟我讀。所,所有;振,振動;欲,慾望;蟬,鳴蟬。

師:讓我們共同回憶一下,我們是怎樣學習這四個字的?首先,我們要讀準字音;接下來,我們又分析了生字的偏旁、結構、筆畫、記憶方法,這就是分析字形;之後,我們又到語言環境中進一步理解了字義,這是理解、運用;最後,我們動筆寫字叫書寫生字。(屏幕出示學習方法──⒈讀準字音⒉分析字形⒊理解運用⒋書寫生字)下面就請同學們按着這四步自學後兩個生字“忽”、“閉”,讓它們儘快地成爲你的好朋友吧!

生:小組討論自學。

師:誰來彙報“忽”字?

生:請同學們跟我讀hu。我是這樣學習這個字的,心部,上下結構,8畫。可以用熟字換偏旁的方法來記憶這個字,“物”去牛部換心字底,我組的詞是忽然、忽略,請大字看我寫的這個字。(用實物投影出示)寫這個字要注意,第三、四筆的撇不要寫得太長,第四筆撇在豎中線上起筆,“心”字托住“勿”字。

師:說得真好!誰來彙報“閉”字?

生:“閉”這個字我是這樣學習的,它是半包圍結構,門部,共6畫,可以用“門”字加“才”字來記憶,我組的詞是關閉、閉路,請同學們看我寫的這個字。要注意第三筆橫折鉤寫在豎中線上,第六筆撇從中心起筆。

師:太精彩了。那麼關於“閉”字,其它小組有要補充的嗎?

生①:我們小組給他補充,“閉”字還可以用“悶”字來記憶。

生②:還可以用“閃”字來記憶。

生③:還可以用“問”字來記憶。

生④:“間”去“日”換上“才”就是“閉”。

(屏幕按學生所說顯示)

師:六個字我們已經全部學完了,誰想領大家讀讀並且組詞?

生:所,所有;振,振盪;欲,慾望;蟬,鳴蟬;忽,忽然;閉,關閉。

師:想想這六個生字都是哪些結構的?

生:有上下結構、左右結構、半包圍結構。

(屏幕顯示六個生字和三種結構)

師:請同學們按結構分類。

生:左右結構的字有所、振、欲、蟬;上下結構的字有忽;半包圍結構的字有閉。(根據學生所說,教師點擊鼠標進行生字歸類)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又結識了6位好朋友,

讓我們做個《找朋友》的遊戲來結束這堂課!

《所見》教案 篇四

學習古詩《所見》。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通過朗讀,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活潑,天真可愛。

一、激趣導入。

1、沈老師知道,咱們班的很多同學學過很多的古詩,也會背很多的古詩,誰願意把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背給大家聽?(指名背誦)

--展示學生平時的古詩積累

2、揭題,釋題。

齊讀課題。“所見”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指名說說)

小結:所見--所看見的事物(東西)

3、出示課文插圖投影:

《所見》這首詩,寫的就是詩人所看到的圖上的景物。讓我們也來看看圖,你能用幾句話說說你看到了什麼嗎?

二、初讀課文。

1、出示小黑板:預習“三讀”法:

一讀:讀準讀通課文。(大聲朗讀)

二讀:劃出生字,記住字形(不出聲音默讀)

三讀:讀懂句子,學會提問。(輕聲讀)

2、請同學們用我們學古詩的“預習三讀法”來預習一下課文。

把不懂的字、詞、句子用橫線加上“?”劃下來。如:?

3、學習生字。

(1)、預習好了,你能把古詩中的生字讀出來嗎?(出示帶拼音的生字)

自己練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2)、老師相信你們不用看拼音也能讀出來。(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

自己練讀、指名讀、齊讀。

(3)同桌對讀,檢查。

三、精讀課文。

1、你能把這首詩流利地讀出來嗎?指名讀(兩名)

2、播放音樂,教師範讀。

學生閉上眼睛聽,初次感悟、體會詩句的意思。

3、學生練讀全詩。(4人組內合作朗讀)指名1號做朗讀彙報。

4、在4人組內交流:古詩寫了畫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5、全班交流。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教師相機解決問題)

預設問題:什麼叫“振林樾”?(傳遍了樹林)

“意欲”是什麼意思?(想要做什麼事情)

6、理解詩意。

(1)出示課文插圖。

a師指“牛與牧童”圖問:這是怎樣的一個情景?(牧童騎黃牛)

b放錄音(牧童歌唱的聲音)聽!牧童高興地唱起了歌,他的歌聲怎麼樣?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歌聲在樹林裏迴盪。出示詩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c齊讀詩句。

(2)、演示“牧童捕蟬”的動作及“蟬叫聲”。說說第二句話的意思。

心想捕捉鳴叫的知了,馬上站在樹下一聲不響。出示詩句: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齊讀詩句。

(3)、你能把這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嗎?(小組合作完成)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歌聲在樹林裏迴盪。心想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馬上站在樹下一聲不響。

(4)挑一句自己最喜歡的讀一讀。(指名讀)

(5)多美的一首詩啊!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配上音樂)

齊讀--指名讀--男女生讀

四、讀詩想畫面。

1、教師配樂朗誦,學生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2、教師引導學生根據畫面背誦。(引背同桌對背齊背)

3、從“林樾”、“蟬鳴”可以看出這首詩寫的是什麼季節?

五、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記住字形。(指名說說)

2、說說你認爲最好記的字是什麼?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呢?

3、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林:左邊的木的捺改成點。

黃、童:中間一橫要寫長,其他的橫要寫短。

範寫“黃”、“童”

六、編故事

學完了這首詩,你覺得牧童捕到蟬了嗎?小小組裏討論一下,試着編一個故事。

七、課後作業。

1、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2、把你最喜歡的句子用自己的話寫下來,或者畫下來。

《所見》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瞭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朗讀,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活潑,天真可愛。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朗讀和背誦課文。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

(一)觀察課文配圖

1.圖上都有什麼?(兒童、牛、大樹、蟬)

2.仔細觀察圖畫,看看這個兒童是什麼時候的人。是幹什麼的。(引導學生抓住兒童的衣着及牛和兒童手上的鞭子的聯繫,明白這個兒童是古時的一個放牛娃。)

3.圖上的兒童在幹什麼?(指導觀察兒童的表情,初步體會牧童看見樹上的蟬時的心情。)

(二)揭題,解題

1.解釋題意:牧童騎着牛,唱着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於是停住歌聲跳下牛背,準備捕捉蟬。這一切給一個叫袁枚的詩人看見了,他就寫了一首詩,叫“所見”,意思是說詩中寫的內容是自己親眼看到的。

2.出示課題:“所見”,讀題。

3.介紹作者:袁枚,清代詩人,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

二、初讀詩歌,理解課文

(一)初讀課文

l.學生輕聲自讀課文,要求讀準確,讀通順。

2.檢查自讀情況。

zhèn yù chán hū bì

(1)出示生字詞卡: 振 欲 蟬 忽 閉

(2)注意翹舌音,前鼻音:振 蟬

3.教師範讀。

4.看插圖,讀詩句,想想每句詩說的是什麼意思。

5.指名讀得好的學生讀全詩。要求學生邊聽讀,邊看圖,思考:起初牧童在黃牛背幹什麼?後來呢?

(指名讓學生試着回答問題。牧童開始在黃牛背上唱歌,後從牛背上下來了,站在那兒想捉蟬。)

(二)學習詩句,理解詩意

1.理解第一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1)用自己的話說說前一個分句的意思。通過觀察圖使學生理解到“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孩。

黃牛牛的一種,角短,皮毛黃褐色,或黑色,也有雜色的,毛短,常用來耕地或拉車,肉可以吃,皮可以製革。

(2)讀整個詩句,查字典說說“振”“樾”的意思。

振振動 樾樹蔭

教師補充:“林樾”是指茂密的樹林。

(3)用自己的話說說後半句的意思。(響亮的歌聲在茂密的樹林裏振盪。)

(4)讓學生讀詩句,然後用自己的話說說整句詩的意思。

2.理解第二句“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1)齊讀第二句,並看圖,說說圖上的牧童在幹什麼,與第一句說的情景有什麼不同

(着重指導學生觀察牧童的表情。)

(2)理解前一個分句的意思。

查字典,說說“欲”“捕”在詩中的意思。(欲想 捕捉)

用自己的話說說前半句的意思。(想要捕捉鳴叫的知了。)

(3)讀全句,想一想:牧童聽到了蟬的叫聲後,怎樣做的呢?

“閉口”在這裏是停止唱歌的意思。

“立”指牧童從牛背上迅速跳下來,站在樹下。

理解“忽然”一詞在詩中的意思。(騎在牛背上唱歌時,忽然聽到蟬叫聲。)

(4)讀詩句,用自己的話說說整句詩的意思。

三、齊讀全詩

四、敘說詩意

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l.熟讀全詩。

2.說說下面幾個詞語的意思。

振 欲 捕 鳴 閉 口 立

二、整體感知

引導學生看圖,理解全詩,說出詩意。

1.看插圖,講圖意。

2.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夏天,一個牧童在樹林中騎着一頭黃牛高聲歌唱,知了在樹上叫着。牧童聽到了知了叫聲。想去捉知了,立即停止唱歌,跳下牛背,站在樹下,望着樹上的知了。)

三、指導朗讀,加深理解

1.指導讀第一句詩。

想象牧童在牛背上高聲歌唱的心情。

指導讀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2.指導讀第二句詩。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忽然閉口立”使我們想到了什麼?(教師可引導學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貫注地盯着知了。想象牧童的動作,他踮起腳尖,身子向前傾,雙手輕輕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準備。想象牧童的內心活動,他不住盤算怎樣抓知了。讓學生彷彿身臨其境,產生“屏住呼吸,別驚動了知了,趕快捉住它”的感覺。)

3.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四、背誦全詩

五、分析指導字形

1.比較字形。

振晨 蟬彈 忽物 閉閒

2.重點分析、記憶字形。

欲:左邊是“谷”,第四筆“捺”改爲“點”,右邊是“欠”,不是“文”。

所:左邊不要寫成“戶”。

3.指導書寫。

六、總結

1.朗讀全詩。

2.背誦全詩。

3.學了這首詩,你覺得這個牧童怎麼樣?(活潑可愛,愉快、頑皮)

教案點評:

清代詩人袁枚寫的五言絕句《所見》,語言流暢,明白如話,通過動靜結合的描寫,把一個活潑機靈、天真可愛的牧童刻畫得栩栩如生。本課教學從內容入手,引以情趣,配合直觀的的圖畫,讓學生邊看邊想,理解詩句意思。引入情境,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從而發展兒童的語言和思維能力。

探究活動

1.收集有關袁枚的資料。

2.想象牧童捉蟬的樣子,看圖聯繫課文編故事。

《所見》教案 篇六

【情景說明】

《所見》是人教版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第四組“快樂的夏天”中的一首古詩,這首詩非常的富有情趣:野外的林陰小道上,小牧童騎在黃牛背上緩緩而來。也不知是什麼開心事兒,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響,整個樹木全給他驚動了。忽然,歌聲停下來,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緊閉,兩眼凝望着高高的樹梢,而那不知禍的小東西仍在自鳴得意地“知了……”個不停!

【教學過程】

〖第一版塊:創設情境,初讀古詩〗

師:在夏天的時候,小朋友都喜歡玩些什麼呀?

教師傾聽學生的談話,瞭解學生的想法,在此基礎上引出古詩《所見》。

師:夏天的農村有許多有趣的事兒,可以捉螃蟹呀,採蓮蓬呀!古時候有個大詩人叫袁枚,他特別喜歡農村的生活,有一天呀,他來到一片樹林邊,眼前的情景把他給深深地吸引住了。於是呀,他把看到的這些寫成了一首詩,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所見》。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師:袁枚到底看到了些什麼?輕輕打開我們的課本,聽老師讀這首詩。

(學生聽教師範讀古詩。)

師:聽出來了嗎?袁枚看見了些什麼?

生:他看見了一個小牧童。

生:他還看見了樹上有一隻蟬。

生:他看見了一片小樹林,小牧童騎着黃牛在小樹林裏唱歌。

師:原來他看到了一個可愛的小牧童。多有意思的一首詩呀!現在,我們自己讀讀這首詩,邊讀邊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把不認識的字畫下來,好好地讀一讀。

學生自由朗讀古詩後,教師瞭解學習情況。瞭解字詞的認讀情況,採用的方法是“蘋果”字卡認讀,讀好了,就表示果子成熟了,可以貼大黑板上的大樹上。在認讀的過程中,教師通過三言兩語的引導幫助學生強化認識:

所:(引導:你在生活中見過這個字嗎?)

閉:(引導:閉上我們的小眼睛。)

立:(引導:立正的立就是這個立。)

蟬:(引導:蟬是一種什麼樣的小動物呀?學生暢談後出示蟬的圖片,小結:蟬是一種特別可愛的動物,夏天的時候,他特別怕熱,就趴在樹上不停地叫,熱呀,熱呀!人們也就叫他“知了”。你看,這隻蟬飛呀,飛呀,飛到了大樹上。 將圖片貼到黑板上的大樹上。)

牧童:(引導:放牛的孩子就叫牧童。)

捕捉:(引導:小動物是最害怕小朋友捕捉他們的。)

師:現在,調皮的字寶寶跑回了家,躲進了課文中,但是,我們還是認識他們,我們一定會把這首詩讀好的。齊讀古詩。

〖第二版塊:再讀古詩,入情入境〗

播放笛子曲:《快樂的小牧童》,課件出示畫面: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快樂地唱着歌兒。

師:(動情地)你們看,你們聽,小牧童坐在黃牛寬厚的背上走來了,他搖呀,晃呀,就像坐在搖籃裏,真舒服呀!小樹林裏,花兒在笑,風兒在吹,蝴蝶兒在飛,多美呀!多快樂呀!小牧童忍不住放聲歌唱,歌聲飛出了密密的樹林。我們來讀一讀這兩行詩。

(學生自由練讀──點讀──點讀──男生讀齊讀)

師:你們都是快樂的小牧童,那小牧童是怎樣騎黃牛的?

生:他是這樣騎黃牛的。

(邊說邊做動作)

師:做上動作,你再來讀這兩行詩,看看是什麼感覺?

生:(得意的邊做動作邊朗讀。)

師:好神氣呀!小朋友們是不是都想騎一騎黃牛呀?那我們一起做上動作再讀這兩行詩,每個人的動作可不一樣哦!

(播放笛子曲:《快樂的小牧童》)

生:(騎黃牛,讀古詩。)

師:小牧童高高地坐在牛背上,他的歌聲那麼嘹亮!(突然停止音樂)“噓!咦?歌聲怎麼停了?你們看,(出示畫面:牧童呆呆地站在樹下。)小牧童怎麼不唱歌了?他爲什麼不唱了呀?”

生:因爲他可能唱累了,想歇一會兒。

生:他可能怕吵着別人了。

生:小樹林裏沒別人,他是看見了樹上有一隻蟬,他想把這隻蟬捉回家。

師:你爲什麼這樣想啊?

生:因爲他眼睛一直看着大樹上,大樹上有一隻蟬,所以我這樣想。

生:還有詩的後面說了,“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就是說他想住蟬。

(學生在你一言,我一語中體驗到小牧童是想捉樹上的蟬。)

師:小牧童太喜歡這隻蟬了,特別想把它捉回家,於是,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在樹下。咱們讀這兩句的時候,可要小點聲,千萬別把蟬給嚇跑了!”

(引導孩子在讀的時候入情入境。)

(自由朗讀)

師:誰來讀一讀?

生:(很大聲地讀)

師:哎呀,蟬兒飛跑了,你太大聲了。你再讀一讀。

生:(小聲地讀)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注意,可千萬別把蟬嚇跑了。

生:(齊讀)

師:你們說,小牧童捉到蟬了嗎?

生:(衆說紛紜,有的認爲捉到了,有的認爲沒捉到。)

師:你說捉住了,怎麼捉住的?來,到講臺上來試一試,看看小牧童是怎麼捉住這隻“蟬”的?(指大樹上的“蟬”)

生1:(上臺後沒有捉到蟬,太高了。)

師:哎呀,樹太高了,爬不上去呀!怎麼辦那?快幫小牧童想想辦法呀!

生2:可以搬快石頭來,踩在石頭上爬。

師:(向四周看)小樹林裏沒有找着大石頭塊呀,再說,石頭塊也太矮了!怎麼辦呀?

生3:騎到黃牛身上去,踩在黃牛的背上,就可以夠得着蟬了。

師:好辦法呀!那你來試一試!

生:(把小凳子當黃牛,踩在黃牛上捉住了“蟬”。)

(鼓勵孩子有獨特的意見,引導孩子幫小牧童想辦法,克服困難,把蟬捉住。讓孩子用自己想出的辦法模擬表演,捉住黑板上的那隻蟬。)

師:小牧童終於捉住了這隻蟬,你高興嗎?

生3:高興。

師:這隻“蟬”就是你的了,你可要好好對待它喲!小朋友們喜不喜歡這個小牧童?喜歡就記住這個可愛的小牧童呀?

生:喜歡。

師:那我們記住這個可愛的小牧童,我們把這首詩背下來。

(練習背誦)

〖第三版塊:指導書寫〗

1、示範指導:

這節課,還有幾個生字朋友,我們要會寫。

(粉筆演示,重點指導“林”,木字作爲偏旁,一捺改爲一點,注意點的位置。)

2、自由練習書寫。

(播放音樂:《快樂的小牧童》。)

3、集體評議:

引導學生觀看一個小朋友的字,觀察他哪兒寫得好?如果把哪一筆改一改,就更漂亮了?

〖第四版塊:拓展延伸〗

學生齊背古詩後教師講述:不止這一首,其實還有很多古詩是寫農村的事兒,老師這兒有幾首,把它送給愛詩的孩子。

推薦古詩:《小兒垂釣》、《池上》、《四時田園雜興》。

【評析】

古人云:“詩有別趣,非關理也”。《所見》中那個天真爛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當他坐在牛背上高聲歌唱的時候,是那樣自在神氣!當他想着捉蟬的時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又是多麼專注啊!整首詩童趣橫生,情趣盎然。因此,詩趣,應該是這堂課的靈魂所在。只有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領悟到這種詩趣,他們才能在學習全過程中全心投入,渾然忘我。而一旦學生領悟到這種詩趣,那麼他對詩的意境就體會得更真切。那麼,在教學中怎樣幫助學生領悟到這種情趣呢?這堂課做到了:

第一、運用多種藝術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覓得詩趣

詩重趣,想覓得詩趣,須進入詩境。想象是通往詩境的佳徑,只要通過想象,才能欣賞到絕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本節課的教學,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段,張開學生想象的翅膀。讓學生在《快樂的小牧童》的笛聲中,彷彿看到小牧童朝我們走來,讓學生在小牧童停凝神望蟬的神情中,想象閃現於牧童腦中的念頭……於是,整首詩不再是20個漢字的排列,破紙而出的是嘹亮的歌聲,是生動的畫面,是盎然的詩趣。

第二,通過反覆朗讀,讓學生在吟誦中吟出情,誦出趣

歌是唱出來的,詩是誦出來的,詩只有朗讀出來,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在這一課中,詩歌的理解,詩意的體會,詩情的領悟,都是通過吟誦來完成的。在吟誦中,學生體味到牧童騎在牛背上的神氣十足;在吟誦中,學生感受到牧童生怕嚇跑蟬兒的心思;在吟誦中,孩子們化牧童爲“我”,化“我”爲牧童。正所謂: “文章讀的極熟,則與我爲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古詩《所見》的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所描繪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愛美情趣,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理解詞句意思瞭解古詩敘述的內容,想象美景。

3、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教學重難點】

在朗讀詩句中進入情境,有感情朗讀。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解讀詩題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清代詩人査慎行經常暢遊于山水之間。他飽覽過無數奇觀異景。一個寧靜的夜晚,遊玩了一天的他獨自坐在船上休息,沒想到卻被此時河上美景深深吸引。他不禁詩興大發,提筆寫下:

板書課題:舟夜書所見

2、師:聽了老師的介紹,同學們也預習了,你們知道詩人坐在船上寫下的是什麼嗎?

解讀詩題

3、齊讀課題

4、師配樂範讀

二、讀準讀順,過好語言關

1、師述:想去看看這美景嗎?走,讓我們到詩中去感受吧!打開書,輕聲讀讀詩,注意把生字讀準。

2、師:讀給同桌聽聽,字沒讀準幫她糾正過來。

3、師:誰願意第一個試試讀給我們聽聽。

4、全班齊讀

三、營造氛圍,體驗情感美

1、師:詩人此時正被這河上美景深深吸引,同學們現在再讀讀詩,邊讀邊想象,好嗎?

2、師範讀學生聽讀想象[配樂]

3、同位互說詩意

四、以畫爲媒,感悟語言美

1、師:同學們說的非常帶勁!有位小朋友看到書上爲這首詩畫了一幅畫,他也忍不住按照自己的理解畫了一幅,我把畫帶來了,你們來看看!

2、CAI:出示畫面

3、師:看!這就是她的畫。她把詩人描繪的景象畫出來了嗎?

4、小組討論,師巡視指導。

指導第一句: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一)理解“月黑”

1、指名說

2、指導理解詩意

3、生談體會,指出畫出月亮的錯誤

4、師描述:你真會讀書。哦,詩中寫“月黑”,原來是一個漆黑的,沒有月亮的夜晚呀!

5、師相機板書:月黑

[CAI:師操作(隱去月亮)]

6、指導朗讀

(二)理解“孤光”

1、師:這麼寧靜的夜晚,瞧,岸邊還有點點燈火呢!是這樣的嗎?

2、生談體會。指出“點點燈火”的錯誤

3、師:你抓住了“孤光”,原來詩人看到的只有小船上的一盞漁燈。難怪詩人稱它爲“孤光”。(板書:孤光)

4、指名讀

(三)理解“一點螢”

1、師:那你們還從哪知道是一盞漁燈呢?

2、生談體會

3、師:原來那盞漁燈的光太弱了,就像螢火蟲的光似的。好,我們來一起看一看。(板書:一點螢)

【CAI:隱去岸邊燈光】

4、指導朗讀

師:天地一片漆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盞漁燈靜靜地映在河面上。可是它的光雖然微弱但是在漆黑的夜晚卻顯得特別明亮。難怪詩人說“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能把這樣的景象讀出來嗎?自己試試讀讀吧!

五、放飛想象,領悟意境美

指導第二句:“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1、師:這時,一陣微風吹來,河面起風了。看看這幅畫,你還想說什麼

2、生描述畫面生讀第二句

師:你們說的景象小朋友沒有畫出來啊,怎麼辦呢?他沒有畫,我們可以閉上眼睛去想象啊。

3、師配樂範讀,生閉眼想象

師:你們看到什麼了?把你看到的美美的說給大家聽聽。

4、師CAI:微風拂過,那倒映在河面上的一點漁火呀,一下子被細浪攪碎了,散向遠方,河面的燈光好像漫天的星星向我們眨眼呢。你們能把看到的景象讀出來嗎?同桌之間試着讀讀這句。

5、同位互讀

6、指導朗讀

師:那點點像螢火一樣的漁燈在風的吹動下,散開成滿河的星星。(板書:散作---滿河星)

7、師:是啊,在詩人的眼中,滿河的燈光如同星星閃動,那麼在你的眼中像什麼?

六、悅納語言,傾吐心語

師:經過我們的想象,這幅畫面就呈現在我們眼前了,看,夜深了,岸邊農戶家的燈火熄滅了,只剩下一盞漁燈,起風了,漁火隨風搖晃,滿河的燈光閃動。來,請一個同學讀詩助興吧!指名讀詩(配樂,全過程)

師:我們都陶醉了!讓我們站起來隨着畫面一起吟誦吧!(全班配樂吟誦)

七、拓展實踐,發現創造美

1、師:現在老師還要給大家推薦一首描寫夜景的詩,看看這首《楓橋夜泊》

2、師:你們還收集了哪些描寫夜景的詩,讓我們一同欣賞。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詩特別美,老師要給大家佈置一個很有意思的作業:(音樂)大家都很喜歡這首詩,那你用喜歡的方式表達對這首詩的喜愛嗎?可以畫一畫,也可以說一說,甚至爲它譜上曲子唱一唱。咱們武漢的夜晚越來越美了,看看江灘,看看長江大橋,嘗試着去寫寫武漢的夜景,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像小詩人一樣寫首小詩。

【板書設計】

舟 夜 書 所見

月黑

↓見

漁燈

一點螢→滿河星

散作

《所見》教案 篇八

課時目標:分析、品讀詩句,理解詩句含義,感受牧童機靈活潑,天真可愛。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在《尋隱者不遇》中,詩人尋訪隱者,有沒有見到?

2、我們這節課要來學習的這首詩中,詩人很幸運,他不僅見到了,而且將見到的情景寫下來,就是我們這節課要來學習的——《所見》。

二、檢查預習:

1、檢查生字

振蟬

“振、蟬”在讀音上要注意什麼?“騎”看到這個字,你能想到它的意思和什麼有關嗎?

2、交流你所蒐集到的有關資料。(袁枚一生,歷任溧水、沭陽、江浦、江寧知縣,除了贏得賢明政聲之外,留下的文學著作也很多,有《小倉房詩文集》、《隨園詩話》、《隨園隨筆》和筆記小說《子不語》等。)

三、初讀詩文,瞭解大意

1、出示詩句,學生自由朗讀。

2、指名朗讀,相機正音。

3、默讀思考:在《所見》一詩當中,你見到了什麼?

4、交流各自收穫。

5、老師見到了兩幅圖,你知道是哪兩幅嗎?(一、歌唱圖二、捕蟬圖)

四、品讀詩文,體會意境

1、品析“牧童歌唱圖”

牧童騎黃牛, 歌唱圖

歌聲振林樾。

讀一讀前兩行詩句,在這幅圖中,你看到了什麼?

牧童如何騎着黃牛?這是怎樣的歌聲?(理解“振林樾”)他會唱什麼歌?

在這句詩中,你看到的牧童是怎樣的牧童?

指導朗讀。

3、品析“牧童捕蟬圖”

意欲捕鳴蟬, 捕蟬圖

忽然閉口立。

讀一讀後兩行詩句,在這幅圖中,你看到了什麼?

和前面那幅圖中相比,這裏的牧童有什麼變化?

他會怎樣去捉這隻蟬?(理解“忽然閉口立”)

在這裏,你又看到一個怎樣的牧童?

指導朗讀。

古詩《所見》的教案 篇九

目標:

1、在欣賞與遊戲的基礎上,初步理解古詩的意境。

2、能用較完整的語句大膽表述圖畫。

準備:

相關圖片,樹林、蟬等背景圖。

過程:

一、引導講述

1、師:今天我班要來一個小朋友,我們一起看看是誰好哇。(出示牧童圖片)

2、提問:認識嗎?和我們一樣嗎?哪裏不一樣?(引導幼兒從服飾、頭髮上辨認)。教師講解:這是一個很久很久以前的小孩,所以和我們的穿戴都不一樣。

3、(出示牧童騎牛圖)提問:這個小孩在幹什麼?教師解釋什麼是牧童。並引出第一句:牧童騎黃牛。

4、他開心嗎?從哪裏看出來?你開心了會幹什麼?

5、出示第三幅圖片,引出第二句:歌聲振林樾。師小結:這個牧童騎着黃牛也很開心,大聲的唱着歌,把樹林裏的小鳥也驚醒了。師念:歌聲振林樾。

6、出示第四幅,師:突然,牧童看見了什麼?認識蟬(播放蟬鳴的聲音)。哎呀,鳴蟬唱得這麼好聽,你想不想去抓它?抓了它幹嘛?

7、師:牧童也想去抓這隻鳴蟬呢,抓住了養在家裏,讓它天天給牧童唱歌。引出第三句:意欲捕鳴蟬。

8、怎麼去抓?你有什麼辦法?(在幼兒講述的基礎上引導幼兒表述去要輕輕地沒有聲音的去抓)。讓幼兒學學怎麼樣纔是輕輕地沒有聲音的。引出第四句:忽然閉口立。

二、學念古詩

1、師:我們學了很多古詩,剛纔的故事也是一首古詩,名字叫《所見》,聽陳老師念一遍。

2、師完整念古詩,引導孩子一起念2—3次。

三、情景遊戲

1、(播放鳴蟬叫聲)聽,我們這裏也有鳴蟬,快找找在哪裏?引導幼兒觀察樹林背景圖,上面也有許多鳴蟬。

2、想不想抓住它們?要怎麼抓?(引導幼兒說出輕輕的沒有聲音的去抓、或者捂住嘴巴等)

3、師幼一起邊念古詩邊把椅子當黃牛遊戲,唸到最後一句時下椅子站立,沒有聲音,輕輕地走向背景圖去抓鳴蟬。分享抓住後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