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必備】國小美術教案範本多篇

【必備】國小美術教案範本多篇

國小美術教案 篇1

一、課時:

2課時。

二、教學目標:

使學生能利用身邊的材料製作出可愛的娃娃,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及動手製作能力,並從中感受成功的喜悅。

三、重點:

引導學生合理利用材料製作,發揮想象力。

四、難點:

使學生製作出較有特色,有新意的娃娃。

五、教具:

課件、彩色紙、剪刀、膠水。

六、教學過程:

第一節:

(一)導入新課:

播放課件;一個個用塑料袋做成的可愛的娃娃在藍藍的天空中一飄一飄的,並伴隨着歡快的背景音樂。提問學生:這些娃娃漂亮嗎?你們知道它們是怎樣做出來的嗎?(把課件中的娃娃放大給學生看,使學生能較清楚地觀察。)學生回答後,教師補充完整;是用各種顏色的彩紙在塑料袋上拼貼成娃娃的臉,然後,再往塑料袋時吹滿氣,用繩子紮起來,牽着繩子跑,就成了“會飛的娃娃”。今天,我們就來做這種“會飛的娃娃“。(板書課題)

(二)講授新課:

1、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認爲把娃娃做成什麼樣子會比較可愛呢?”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我們可以把娃娃的臉做成各種各樣的,如;人物、動物、怪物、其它等。老師這裏有些圖片姿料,我們來欣賞。

2、播放課件中的圖片資料給學生看;點擊“人物”,出現小女孩、小男孩的各種頭部形象;點擊“動物”,出現熊貓、小狗、小兔等各種可愛的動物頭部形象……指出製作娃娃時,主要注意五官、髮型的裝飾。

3、教師示範製作技巧:

(1)注意色彩深淺的搭配,使色彩搭配出較好的效果(課件演示)。

(2)剪貼兩隻大小形狀相同的五官時,如眼睛、耳朵時,可以把彩紙對摺剪,一次剪兩隻。

(3)做小女孩的頭髮時,把彩色紙剪成一條一條的,再用鉛筆捲一卷,就有捲髮的效果。

(二)佈置作業:做一個可愛的娃娃。教師輔導學生完成作業。

(三)課堂小結。

第二節:

(一)表揚上節課作業中構想較好的作業,鼓勵學生大膽發揮想象去製作。並宣佈做完後,在課堂的後十五分鐘帶學生去操場體會娃娃飛起業的感覺。

(二)學生繼續作業,教師輔導,引導學生巧妙利用材料,儘量使製作效果更好。

(三)學生製作好後,教學生吹氣、紮緊,使繩子留下一段能用手牽起來的長度。

(四)總結學生製作情況,並指出我們待會就要走出教室到操場去放飛娃娃了,大家注意在玩的時候,要多保護環境衛生,不能亂扔,玩完後要帶回教室。

(五)在下課前十五分鐘,組織學生走出教室,到操場心盡情地體驗娃娃飛起來的快樂,與學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在遊戲中,與學生探討娃娃會飛的原因,引導學生探討自然科學知識。

(六)作業佈置:做一個可愛的娃娃。

七、板書設計:

會飛的娃娃

人物怪物、動物、其它

八、教學後記:

學生在製作的過程中,提高了創造力。

國小美術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心靈手巧”系列課程是整套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旨在讓學生對廢舊材料的開發和利用中,真正做到化廢舊爲神奇,激發學生的創新。學習形式從繪畫造型---想象設計---創造製作。本課也是上一課設計飛機的延伸,讓學生將自己的想法通過各種材料力所能及的表達出來,同時也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各種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種材料和工具進行創作活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加強學習過程的趣味性和實用性,使學生始終保持着學習的濃厚興趣和對探索未知領域的慾望,體驗合作的樂趣,感悟團結協作的重要性。

人類石灰物質文明個文明的成果都是人們合作的餓結果,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應具備的意識和基本素質,是做人、做事、合作、交往的基礎。在美術教學中,通過美術活動、分組學習等活動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本課以合作的學習方式較爲合適,學生爲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進行合作交流,能有效改善學生以自我爲中心的意識。

二、教學目標:

進一步表現飛機的造型,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熱情。

利用現有的材料製作己設計的飛機,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及動手能力。

培養學生課前準備材料的習慣,鼓勵學生自由合理地選擇工具材料,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對所取材料形、色、質、量的感知,巧妙地選擇和利用材料傳達自己的設想。

難點:材料的合理選擇,製作技巧嫺熟(卷、切、插、接)。

四、教學準備:

師生共同收集各種廢舊材料以及黏土等。準備相關手工工具:剪刀、雙面膠、美工刀、不乾膠、細鉛絲和繩子等。

五、教學過程:

看一看

教師先讓自己用彩色卡紙製作的飛機在教室裏飛起來,飛機上帶着電視臺的一則消息,讓接到飛機的同學大聲地讀出來:我們將在中國小生舉行一次航模大賽,要求利用我們身邊的廢舊材料製作,成本越低越好,主要是體現“變廢爲寶”的環保意識和創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說一說

相互討論、交流學生所帶的材料,說說自己的材料有哪些特性和優勢,找己的材料與飛機的形狀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畫一畫

將自己的餓設計意圖畫出來,對照自己的材料,找出還“差”哪些材料?這時候與同桌、前後的同學結成四人小組,取長補短,感受集體智慧的重要性。

做一做

四人小組組成後,進行分工合作:設計的確立---工具材料的選擇---製作方法的運用---操作步驟的實施---效果的檢驗---收拾。讓學生感受提高技藝,鍛鍊學生的細緻耐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對一些難度較大的切割、拼接等技巧做必要的指導,尤其是安全問題。

評一評

教師將教室前面佈置成一個展臺,請其他老師和同學來做評委,先由學生對自

己的作品作介紹,然後評委會作出總評,儘量發現每一件作品的閃光點。課後拓展

利用這些廢舊材料還可以製作更多的生活中實用的東西

國小美術教案 篇3

課題:第二課〈〈卡通大亮相〉〉

課時:五課時之一

課型:教研課

授課教師:薛葦

教學目標:

1、欣賞優秀的卡通片,提高學生對卡通片的鑑賞能力。

2、瞭解、認識卡通形象的藝術特點,以及簡單的製作過程。

3、激發學生運用所學創作可愛的有個性的卡通形象的慾望。

4、提高學生的造型表現能力。

教學重點:

1、認識卡通形象的藝術特點,瞭解卡通形象設計的基本手法。

2、運用誇張、擬人手法創作簡單的卡通形象。

教學難點:

卡通形象設計的手法認識及實踐運用。

課前準備:

1、教師:動畫片《西遊記》影碟及相應VCD音樂光碟、自制課件、多媒體設備、實物投影儀等。

2、學生:課前上查找自己喜歡的卡通圖片並存在移動盤上帶來課堂、彩筆、32開畫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預備鈴響,學生隨動畫片《西遊記》片尾曲《一個師傅三徒弟》音樂聲有序進入教室,按八人小組坐好,並擺放好學具。

二、談話導入

1、師問:同學們剛纔聽到了一首什麼歌曲?它哪裏?

學生答:《西遊記》裏的歌。

師補充:這首歌我們很熟悉,是動畫片《西遊記》片尾曲《一個師傅三徒弟》。

2、師播放動畫片《西遊記》片斷。

3、師問:同學們還知道哪些動畫片?(學生自由發言)

師述:你們知道的真多。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爲什麼?

(學生舉手談)

動畫片深受大家喜愛,是因爲它在生活或想象故事中設計了很多生動、有趣的卡通形象。(課件出示部分動畫片中的卡通形象)

4、師明題: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卡通形象的基本設計方法,學習第二課《卡通大亮相》。(板書課題)

三、啓發認識

1、課件出示各種卡通形象,學生將課前找到卡通圖進行展示。

2、學生小組討論:卡通形象與生活中真實物象不同在什麼地方?(教師參與到各組中聽取意見)

學生彙報討論結果。

3、比較驗證

教師課件顯示狗的寫真圖與卡通形象圖,引導學生比較,得出最後結論——

卡通形象在狗的外形特點上進行了誇張、擬人等設計,使造型更爲有趣,更加人性化,更能貼近人的生活。

四、設計方法

1、教師演示人物與動物的卡通設計各一,學生觀摩感受誇張與擬人方法的運用。

在此過程中學生口述介紹誇張與擬人——

(1)誇張:可加強形象的娛樂性和幽默感。例如日本卡通人物採用的誇張方式是改變人體的正常比例,將身體縮小、五官放大或省略,以達到一種奇妙的滑稽感。

(2)擬人:這種手法在卡通畫中運用得最爲廣泛。象我國動畫片《黑貓警長》、《雪孩子》、《藍皮鼠和大臉貓》,美國迪斯尼動畫片《米老鼠與唐老鴨》、《貓和老鼠》等,都是優秀的卡通片。它們的共同特點正是卡通形象擬人化。

2、師生共同設計檯燈的卡通形象。

教師黑板畫一盞檯燈的寫實簡筆畫,口述:同學們願不願和老師一起把這盞檯燈變化爲一盞卡通燈?(生述:願意)

那你們說出變化方法,老師畫。(教師按學生所說畫)

學生共同設計的作品,教師鼓勵,同時針對學生想法缺陷進行進一步設計完善。

五、自我實踐

1、學生進行卡通形象設計練習,每人設計一個有趣的卡通形象。

教師巡視指導。(不動筆,只在學生需要幫助時啓發、輔助)

2、選一些表現跳、跑等動態的作業利用投影儀展示。

師問:這些形象老師覺得設計得不錯,就是有一點點不足,你們發現沒有?

生猜答,師再問:從它們的表示上能看出跑的速度或跳的高度嗎?(不明顯)

討論:怎樣解決這個問題?讓我們的設計更明瞭、生動。

小組討論後彙報。

師課件顯示解決辦法——利用曲線、直線、折線等輔助線條增加動勢效果。

學生根據所學進行設計完善,修改自己畫稿。

六、展示

1、各小組互賞互評,選出一幅最能代表小組水平,最有特點的作品拿到講臺前。

2、被選出作品的學生利用投影儀將自己作業展示出來,並自評。其餘學生談觀後感,教師引導學生正確。

3、教師根據具體情況對學生學習進行綜合。

七、課後拓展練習

鼓勵學生課後嘗試讓自己設計的卡通形象動起來。通過上、看書等途徑瞭解動畫片中的形象是怎樣“動”起來的。

全課結束。

板書設計(略)

課後:

本課的學習從學生熟悉的動畫片歌曲、片斷着手,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卡通形象的欣賞、設計,使學生在觀察比較、交流實踐過程中瞭解、認識卡通形象的藝術特點,對卡通圖形的鑑賞能力得以提高,初步學會設計簡單的卡通形象。從學生參與學習態度、作業效果看,這節課不失爲一節成功的美術課,體現了課程改革的新理念。

國小美術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欣賞祖國美麗風光,感受各地不同風情特色,學畫風景畫。

2.在乘上列車去畫畫的情景驅動下,觀察、感受或想象,畫一幅風景畫,培養孩子觀察捕捉、繪畫表現的能力。

3.感受美景對心田的滋養,激發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美好情感。通過合作完成作業,培養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啓發對美麗風景的觀察並進行表現。

難點:選擇合適的工具材料和表現角度描畫美麗的風景。

三、教學準備:

1.教具:課件、背景音樂。小火車的背景圖版。

2.學具:彩卡、膠水、雙面膠、水彩筆、剪刀、膠水、棉花、毛線等。

四、板書設計: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同學們,上課之前我想先請大家聽一段聲音。聽好了,這是什麼聲音?”(播放火車開來的聲音)

師:你們坐過火車嗎?都去過哪兒?沒坐過火車的小朋友也沒有關係,這節課,我要帶領大家乘着小火車到祖國各地去旅遊,一邊玩,一邊畫畫,那你開心嗎?(板書課題)

2.我們這間教室就是一節超大車廂,看看咱們的幸福列車,你們之前剪好的自畫像我已經貼上了!(展示展板並貼上黑板)現在,大家準備好了嗎,我們出發吧!(播放《火車開了》的音樂,全體起立,左手搭肩,右手臂擺動開火車)

二、引導觀賞,自主探究:

1.“小火車到站了,請火車停下吧”徵求大家意見,你最想去哪裏?(北京、上海、桂林、海南)或者(高山、大海、森林、草原)

2.依次欣賞圖片,師生相互交流,共同探究。

3.有的小朋友很厲害,都能把看到的美景畫下來,老師相信咱們班的小朋友更厲害,除了繪畫之外,你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來表現呢?(教師拿出剪刀和彩卡啓發回答)

板書: 怎麼辦:畫、剪、貼、撕、折、捏、攝影

4.突破難點:師示範重疊剪貼小樹,啓發白雲用什麼材料粘貼,師演示用棉花粘貼。

5.師歸納:剛纔觀賞了那麼多風景,我們再來回憶一下,都看到了什麼?

師:天空上有有藍天、有白雲、有青山、有綠水、有大樹,有小草,那我們就分成五個組:藍天組、高山組、小河組、綠樹組、建築物組。

板書:

組團結協作,大膽表現。

四.拓展提高,情感昇華(愛國主義教育):

師:等將來你們長大了還要到全國各地去旅遊、畫畫。我國地大物博,有世界屋脊,世界最高峯-珠穆朗瑪峯、美麗的上海、西安兵馬俑、天涯海角海南島等等。祖國那麼雄壯、美麗,我們更應該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不是?

六、教學總結

國小美術教案 篇5

1、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觀看各種花燈,引導學生感受傳統節日,回憶豐富多彩的燈會場景,抓住燈會活動中最具有表現力的一面,讓學生回憶、想像,讓學生了解花燈這種傳統民間藝術的特色。

(2)操作目標:通過學習對本課的學習,讓學生在感受、討論、繪畫、製作、表現彩燈的有關探究活動中,更好地體驗花燈給我們的生活用品、學習帶來的樂趣,從而掌握繪畫花燈或節日燈市的表現出方法加深對傳統節日文化、風俗的瞭解。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民間藝術的瞭解和認識,增強民族自豪感。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及表現事物的能力,發展藝術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

2、學習內容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觀察花燈,收集有關花燈的資料,着重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讓學生感受、表現花燈。在課堂上,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看看、說說,由淺入深地感受過元宵節----花燈活動,掌握花燈和節日燈市的繪畫方法,並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民間藝術節和傳統節日中的風俗活動。

教學難點:回憶豐富多彩的燈市場景和各式各樣的花燈,抓住燈市活動中最熱鬧歡快的燈市場景或繪畫出造型獨特的花燈。

2、建議課時:1~2課時

教學過程:

1、教學活動方式建議

課前準備:有關燈市活動和花燈的大量視頻錄像、圖片、磁帶,各種與元宵節----賞燈活動有關的文字介紹、範作、課件等。

學生準備:收集各種花燈的風俗圖片和文字,以及繪畫工具。

環境準備:教室裏掛些花燈,窗戶上貼些窗花,營造出節日的氣氛。

教學思路:

(1)觀看視頻、激發興趣:觀看具有代表性的不同供給燈和燈市的有關視頻,引導學生感受花燈節歡快的氛圍,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多媒體展示)

(2)討論探究:組織學生討論所看過的花燈,並嘗試介紹這些花燈有什麼特色。

(3)老師介紹花燈歷史:老師結合課件介紹觀燈活動的來歷及相關花燈的品種和相關知識,增強學生對節日風俗活動和民間藝術的瞭解。

(4)展示交流花燈:學生展示自己帶來的花燈,介紹花燈外形、結構、製作及材料方面的特點。

(5)師生欣賞交流討論:欣賞課本圖片,講述圖片中燈市活動的構圖方法和色彩的表現,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觀察觀燈活動中的細節,開闊學生的眼界,拓寬學生的思路,發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6)老師示範:示範繪畫一幅體現觀看花燈時的熱鬧場面,以燈爲主要表現對象。

(7)學生作業:讓學生在感受的基礎上,選擇利用自己所帶的工具材料畫出一幅能表現燈市熱鬧氣氛的畫。

(8)展示:優秀作品欣賞、評析。

(9)課的拓展:欣賞有關元宵節----賞燈活動的照片、詩詞,在詩詞中尋找傳統節日的活動,體驗古人在詩詞中表達出的對於節日情感的流露。讓學生在體驗生活中瞭解傳統節日,引導學生熱愛傳統觀念文化。

國小美術教案 篇6

1、基本形體切挖

課時:2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在泥做的六面體或圓柱體上進行切挖。

2、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體是由哪些基本形體切挖的

【教學難點】

各個形體的切挖變化及整體的把握

【教學具準備】

師:範圖、實例、製作材料

生:蘿蔔、橘子、蘋果、肥皂、花泥、小刀

教學過程

1、導入階段

複習幾何形體,回顧圓柱體、六面體、圓錐體、球體等造型: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幾何形體,你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生答。師問:我把他們稱爲圓柱形、六面形、圓錐形、球形,對不對?爲什麼?因爲它們都是有長、寬、高的三度空間的立體實物。(課件幫助學生理解)

你們在下面的圖片中看到了它們當中誰的身影?(課件)

師:立方體和圓柱體是我們最熟悉的形體之一,它們看似簡單,可千萬別小瞧了它,我們生活中很多東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車,不管是造型簡單或者繁雜的,都是從六面體和圓柱體的基本形變化而來的。今天我們學習用單個六面體或圓柱體進行形體切挖的練習。(欣賞課本範圖,講解結構)

2、發展階段

⑴欣賞課本圖片,加深形體感受,瞭解草圖畫法。

⑵請大家根據課本範圖嘗試製作一個凱旋門,留意小結制作方法,師總結。

⑶欣賞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築、日用品等等,開拓學生視野,激發學生想像。

3、本課練習

根據草圖,在帶來的材料上進行切挖練習。

4、生作業,師巡視輔導

5、作品展示

作品擺在展示臺上,生評價,師總結。

6、拓展

紙雖然是一種平面的材料,但在紙上進行切挖以後,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爲立體的形體,也能成爲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大家可以回家嘗試着製作。

2、點的集合

“點”和“線”一樣,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造型表現,同時,“點”還具備“線”的表現略顯不足的色彩表現能力。本課正是基於這個思路設計的。

因爲教材導語是:“如果你仔細觀察,會在自然界中找到各種各樣的點:豹皮上的斑點、花園裏的點點小花、夜空中的星星。從高樓往下看,大樹是點,車輛是點,人物也是點。擡頭看,飛機、小鳥也都是點。用點可以創造出豐富多彩的圖畫。”爲了避免先入爲主地將“點”僅僅視爲造型的元素,教材開始特別以點彩派的代表作品作爲欣賞,並配以“修拉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法國點彩派畫家。他把各種顏料擠在調色板上,不經過調和,用小號油畫筆蘸取顏料,直接在畫布上用點排列作畫,畫面由五顏六色的點構成,達到了他追求的‘最和諧、最明亮、最多彩的藝術效果’”的文字介紹。緊接着呈現的是“不同工具表現不同形狀的點”的示意圖,配以金錢豹和以點爲主作爲視覺呈現,以及以點狀材料創作的不同藝術作品。這些作品和示意圖共同構成了“點”在藝術創作中的多元表現特色。

翻頁後,以“學習提示”開始,通過“技法點擊”和示範作品及學生作品,爲同學們進行自己的創作從技法到內容,以及表現形式都提供了直觀的參考。而“學習要求”清晰地點出了最終應該呈現的結果。

以點爲主線,通過欣賞法國新印象主義代表畫家修拉的點彩畫名作《大碗島的塞納河之春》及西涅克的《納蒂布港》,對比現實主義畫家米勒的作品《牧羊女》,揭示點彩派繪畫技巧。通過欣賞古希臘人用馬賽克拼貼的方式裝飾的建築,中國畫中的點點墨跡不僅墨色萬變,還概括表現各種形式的物象,現代派畫家用不同形狀的點勾畫詩一樣的圖畫?充分體驗點的有序和無序排列的美感,明白點無處不在。本課可採用“導入激趣—解讀概念—欣賞作品—嘗試創作—評價展示”來完成教學。

一、引導階段

課件出示畫面效果完全不同的點彩派創始人修拉的作品《大碗島的塞納河之春》和西涅克的《納蒂布港》以及現實主義畫家米勒的作品《牧羊女》,請同學們分析不同作品中畫面效果的不同之處。

在分析回答的過程中,學生經過觀察會直觀地感到:不經調和的顏色經過重疊形成豐富的色彩,畫面給人朦朧的效果,與現實主義繪畫作品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實的畫面是完全不同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小點點的奧祕,出示課題——《點的集合》。

二、發展階段

1.解讀圖形,講述概念。

通過欣賞教材和學生思考討論得出:金錢豹的身上有斑紋點;彩色的鵝卵石可以拼成火車的點;馬賽克上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等是點;花園裏開放着的小花是點;樹葉是點;夜空中一閃一閃的星星也是點;解放軍身上的帽子、徽章、槍、衣服是點,甚至他們本身就是點;樓房、汽車也是點。出示圖片,請學生再次辨析點。

通過生活中形形色色的點的分辨,學生可以得出:點的形狀可以是各種樣子的,只要在相對空間中較小的事物都可以看成點。

2.欣賞作品,感受魅力。

出示多種不同的繪畫作品讓學生欣賞,學會用多種繪畫形式來創作豐富多彩的點的集合作品。馬賽克壁畫用小塊不同色彩馬賽克鑲嵌而成。電腦繪畫,將點整齊排列,用黑白畫的形式表現圖案(白點集合表現物體,黑點集合表現背景)。

中國畫中的點點墨跡不僅墨色萬變,還概括地表現了各種物象。

民間工藝中利用點的組合作爲自己畫種的表現手法。

凡·高的《星月夜》用點進行方向組合,形成線化感覺,增加流動效果。

米羅的《午夜和晨雨中夜鶯的歌聲》則通過點的奇妙形狀產生有趣的畫面效果。欣賞學生作品。

3.圖樂共賞,學生創作。

這裏提出作業要求:用點的集合創作一張作品。

引導學生觀看書上的技法點擊,選擇自己喜歡的繪畫形式,用合適的材料創作,題材不限。作業要求:(1)用點畫方法進行創作或臨摹。(2)注意整體效果的變化,把握色彩的關係。

三、展示與評價階段

對於率先出色完成繪畫創作的同學採用學生自評、師生互評的.手段,再通過獎勵機制請這位同學巡視選擇優秀作品進行師生互評,最後同組學生互評。將優秀作品展示在展示板上。四、

1.能否理解點的概念。

2.能否掌握“點彩派”的繪畫典型特徵及代表人物。

3.能否運用點的不同排列規律、疏密變化表現作品。

4.能否運用合理的色彩關係使畫面豐富和諧點的形式表現點集合效果的方法很多,可讓學生在生活中去發現去創造新的點畫方法。

3、遠去的路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了解凡是客觀世界的景物都是有透視現象的

2、讓學生了解視平線心點和消失線。

3、讓學生用剪貼的方法創作一副《遠去的路》

過程與方法:

1、出示圖片讓學生討論圖片中的透視現象。

2、讓學生看圖片嘗試畫出簡單的透視圖片。

3、教師小結定義什麼是視平線心點和消失線教師示範畫透視圖。

4、注意透視現象同桌合作完成一幅《遠去的路》。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2、培養團結互助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認識近大遠小近寬遠窄的透視現象。

2、難點:如何在畫面中表現出近大遠小近寬遠窄的透視關係。

教學準備:

1.教具:多媒體各種近大遠小的圖片資料

2.學具:舊畫報等剪刀膠水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觀察影片中路的寬窄、欄杆的疏密、樹木的大小等。

師:你能用間單的圖形在紙上表現這些事物嗎?

2、討論

(1)在紙上表現的事物

(2)從中你發現了什麼現象?(近大遠小)

教學說明:讓學生自己感受透視的微妙,使他們更有興趣瞭解和掌握透視。

3、揭示課題:《遠去的路》

二、新授

1、討論學生簡易畫,從中發現問題

討論:在透視現象中除了近大遠小以外還有哪些透視現象?

近高遠底近寬遠窄近長遠短等

教學說明:這部分內容有利於開拓學生的視野。

提問:什麼是透視?

在生活中我們發現同樣的物體在同的位置上就會產生近大遠小近高遠底近寬遠低的變化這就是透視。

1、出示圖片:站的高的地方看遠去的路站在左邊看遠去的路站在右面看遠去的路小組討論說說這些環境中的透視現象

教學說明:這一環節是爲了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瞭解生活中的透視

2、欣賞書本上的透視圖片

(1)小組討論找出圖片中的心點消失線和視平線

(2)教師解釋這些名詞的定義:

如:想象在大海上向遠處看天和水之間產生一條長長的水平線這就是視平線還比如:當兩邊的樹木向遠處延伸時就慢慢的消失在視平線上的一點這點就是心點而這兩條線就是消失線

教學說明:用這樣的比喻通俗易懂讓學生對這些名詞的概念聯繫到實際生活中。

(3)學生練習一個透視圖

5、教師展示一幅剪貼的透視關係的風景畫

(1)學生小組討論這幅風景畫是如何製作的?

(2)教師小結:A作視平線和消失線B定山腳線和遠山C貼正視的房子

D按照近大遠小近寬遠高近高遠底的方法貼出樹和欄杆

注意:遠的地方學生選擇彩紙的時候因該選擇色彩模糊點的近的地方要鮮豔

貼的時候先貼遠的最後貼近的

(3)作業要求:同桌合作一個畫透視圖另外一個負責剪貼

(4)教師巡視指導

教學說明:這一環節是爲了讓學生合作利用廢舊的彩色畫報根據前面老師所講的透視方法來完成一幅剪貼的有透視關係的風景畫使學生對透視的印象更加深刻。

三、評價

1、佈置主題:奇妙的視覺。

2、展示學生作品。

3、點評:是否符合老師要求的透視變化和顏色變化。

4、教師小結。

4、線與造型

生活中並不存在繪畫中的“線”,是創作者根據觀察和感受,爲了更好地進行表現而“提煉”出來的。從一年級起,每個學年的《美術》教材中都至少會有一課涉及到線與造型。但是基本都是以感受線條,體會線條造型爲主。本課在全套教材中第一次將線條表現與造型聯繫在一起。開始呈現的生活中的“線”,其目的就是幫助同學們形成從生活中提煉自己需要的“線”的能力。所以在導入課文中這樣說:“觀察我們的生活環境,你會發現許多不同類型的線:架在空中的電線,人行道上的斑馬線,還有大自然中的山川河流、樹木花草等等。藝術家用線創作出衆多豐富的藝術作品。”首先是“觀察”,然後是“發現”,最後是“創作”。觀察和發現線並不是目的,其目的是完成自己的創作。接下來選登四幅中外藝術作品就是爲了讓同學們直接欣賞並幫助分析“線”的造型能力。“線可以用來確定物象的形狀輪廓,表現明暗結構、質感肌理等,對線的研究是繪畫學習中的重要內容。”翻頁後,就可以看到和“學習提示”緊密結合的多種線條的表現形式,既有線條本身的多種變化,也有線條的多種組合效果。配合“學習要求”則是人物頭像的線描畫繪畫方法。之所以選擇人物頭像,是因爲這是上課時最容易觀察到的表現對象,每一個同學都可以以自己的觀察提煉出自己需要的“線”完成作品。爲了強調“線”,在“學習要求”中特別強調要“着重表現人物的頭髮”。教學目標

瞭解線是藝術造型的主要表現手段和線在美術造型表現中的運用與作用。運用直線、曲線、細線、粗線、長線、短線、實線、虛線、有規則的線和自由的線表現各種頭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