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教案教學反思【多篇】

教案教學反思【多篇】

教師的個人教學反思 篇一

《二泉映月》是一篇很讓人感動的文章,生動記錄了阿炳熱愛音樂,爲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敢於同命運抗爭的故事,音樂記載了他苦難坎坷的一生。雖然課前有幾個學生就對我說:“老師,這篇文章很感人,好美啊!”但是對於缺乏生活經驗的學生,他們很難深刻領悟文章的中心,很難體會音樂要傳達的情感。然而學生的話給了我壓力,在學生的眼睛裏,文章是如此的美,萬一我上的讓他們感覺不到美怎麼辦呀?

一、藉助音樂,理解課文。

我在課堂中多次用了音樂,想借此烘托氣氛,讓學生儘快進入文本,我的設計是這樣的:用音樂渲染激情,上課前,我先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讓優美悽苦的樂聲把學生的深思凝聚起來,帶入一個優美的意境中,接着引入課題:這段旋律你們熟悉嗎?叫什麼名字?引入課題並板書,接着讓學生質疑:你最想了解什麼?隨着學生一個又一個問題的提出,就讓他們帶着問題自讀課文,解決生字詞,課文朗讀,乙級讓學生將自己最喜歡讀的段落多讀幾遍,爲第二課時做好準備。

第二課時,我是用重組的方式(這也是借鑑了其他老師的方式),以文章的4、5自然段作爲中心,這似乎似乎是阿炳在讚歎惠山二泉的優美景色,這句帶到了文章的第一小節,隨即讓學生積累描寫環境優美的詞語;在懷念對他恩重如山的師父,帶到了文章的第二自然段,體會師父對“我”的重要性,在思索自己走過的人生道路,隨機學習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想象阿炳失明後的生活是如何的,讓學生在想象中感受阿炳對音樂的熱愛,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也用到了音樂,讓學生學習第五自然段的時候,我自己配樂朗讀了讓學生找描寫泉聲的句子,以及這泉聲告訴人們什麼?在知道朗讀後的齊讀,我也用了音樂做背景,課後自己還吁了一口氣,感覺很順利。

二、感悟音樂,激情導讀。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情皆美的文章,初讀此文,我便被文中優美的語言文字所描繪的空靈意境所吸引,更被蘊藏宇文中但又淋漓盡致流露出的精神美所感染,而當我聆聽完那舉世聞名的二胡獨奏《二泉映月》後,內心更是震撼!這是一篇適合朗讀,而且需要通過朗讀來感悟的課文。我該怎樣來指導學生朗讀呢?

1、先以音樂導入,在優美又激昂的旋律中幫助學生奠定感情基調——對曲子創作者的敬佩。然後給予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課文。學生在敬佩與好奇的情感驅使下,必然會興趣盎然地開始自己的朗讀。

2、放課文朗讀磁帶,用優美的朗讀引領學生,激起他們朗讀的慾望,讓他們主動參與朗讀。

3、用小組比賽的方式,點燃他們朗讀的激情,讓他們不但要參與而且要努力,展現他們最好的朗讀水平。

4、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更易把握課文情感,理清文本所要表達的思想,幫助學生進行情感朗讀。

三、拓展理解,學說結合。

第二課時,我播放《二泉映月》,讓學生聆聽,說感受,但學生較爲困難。然後再引導學生抓住第四自然段的重點句“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體會阿炳爲何會產生這樣的情感。通過練習上文,“失去師父,患眼疾雙目失明,操着胡琴 ,賣藝度日。”我再次創設情境,進行了這樣的想象說話練習。

A、冬天,大雪紛飛,寒風刺骨,阿炳怎樣賣藝?

B、夏天,驕陽似火,烈日炎炎,阿炳又是怎樣賣藝的呢?

C、一天,阿炳發燒生病了,爲了度日,他又是怎樣賣藝的呢?使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更深刻地體會阿炳的坎坷經歷,再次爲阿炳的不幸而感到傷心難過。

當阿炳在無人傾訴的情況下,把情思寄託於音樂表達時,我再次播放《二泉映月》二胡曲的視頻,一曲而終,學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當悅耳動聽的音樂鈴在耳邊盪漾開去的時候,我與我的學生都在心底鬆了一口氣,終於,《二泉映月》欣賞“完”了,也欣賞“懂”了!面對着一張張因收穫而快樂的臉龐,注視着一雙雙因興奮而清涼的眼睛,我又一次想到了“以人爲本”這個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的,課程改革最關鍵的是改變過去教師“滿堂灌”的現象,聚焦於學生的探究、發現、動手操作的能力,培養其交流合作的能力;不是隻注重知識的傳授,而要使學生在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獲得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學會學習並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下課鈴又一次奏響,我卻依然沉浸在《二泉映月》美妙的旋律中,沉浸在學生創造的美妙課堂中。原來,學生完全可以成爲課堂的主人,原來他們可以更美的!那麼我又有何理由去埋沒他們的“美”,爲何不信任地挖掘他們更多的“美”,爲何不微笑着欣賞他們更多的“美”呢?

教師個人教學反思 篇二

一、考試基本情況

本次期會考試,A班(69人)成績穩定,保持着定位考時的優勢,其中,最高分127分(理科班的最高分),110分13名(比其他A班多10人),100分以上38人,不及格僅4人。

B班(77人)成績不夠理想,並有小幅度下降,其中不及格人數多達31人,110分以上0人,100分以上僅10人與考的好的B班有不少差距。

二、原因分析

教師原因

1、沒能對每個學生的情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和複習及計劃,以至於教學和複習的過程中對許多學生兼顧不到。

2、學困生的“困難點”抓得不夠準,也不夠全面,導致他們在考試的過程中對有些做過的類型題仍束手無策。如,XXX`。

3、練習不夠,強化不夠,檢查不夠,如:平時講詩歌鑑賞題,總是讓學生口述出來,或問幾個簡單的意象的理解,讓學生將具體的答案寫出來的機會不多,因此,考試中出現語意表達不清,回答邏輯不強等現象,導致失分。 試卷分析

選擇題:A班錯誤多在2道左右,且多在病句和成語。B班多在5道上下,錯題多在文言、成語和病句。由此可見,學生對成語,文言字詞的積累還不夠,病句缺少系統的理論知識,做題只是靠感覺。

主觀題:文言文翻譯、古詩鑑賞是兩班的弱項,A班兩句得分均在7分居多,B班多在4分左右,總分8分及以上寥寥無幾。反映出學生翻譯習慣不好、文言基礎差、根據語境推斷實詞含義的能力低下等問題。如:“再”翻譯成“兩次”的鳳毛麟角。“疾惡”理解成“有罪惡的人”或“百姓的疾苦”,的人居多。詩歌題術語回答較少,多喜歡“跟着感覺寫”,造成理解意思卻得分甚少。

文學類文本閱讀:A班多在18分左右,B班多在14分左右。問題在於,答案含糊,用詞不準,分析不夠全面。學生不懂“答案要點化,要點序號化”的基本答題模式。

作文方面:A班多字體工整,立意準確,分值在46分左右,但上50分的不多。B班多字體潦草,立意模糊,分值在42分上下。

三、改進的措施

1、抓準每一個學困生的“困難點”,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輔導計劃。用足夠的“愛心和耐心”樹立學困生學習的自信和興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2、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瞭解他們的心裏變化,從精神上給予鼓勵,使其時時都有“向前衝”的動力。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作爲老師,應要求學生,多讀,多寫,多練,讓學生在讀書中體會、理解,在練習中總結,反思。讓學生喜歡上語文。力爭在期末考試會考出好成績!

教師課後教學反思 篇三

《山行》一詩是一篇描寫秋天的詩,它通過描寫寒山、白雲、石徑、楓林所構成的一幅秋色圖,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加深理解,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自讀自悟

合作交流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自己結合文後的註釋,體會理解詩的大意思;在學生自學基礎上,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理解及不懂的地方。對於古詩的。意思只要求學生大體理解即可。在相互的交流中,學生取長補短,加深了對古詩詩意的理解。

二、結合圖片指導閱讀,加深理解。

在教學過程中我爲了達到預設的效果,在學生初步交流理詩意後,引導學生根據圖片想象畫面朗讀詩歌,一座高山上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一直伸向深秋時節的山頭,在白雲升騰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有幾戶人家。然後有人經過這裏裏,看到了滿山的經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裏的鮮花還要紅,就這引導學生邊看圖邊讀,很容易地讓學生進入當時的意境。

三、反覆朗讀,體會意境。

古語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見,朗讀對於古詩學習很是重要。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採用多種形式,如:自由讀、接讀、對讀搖頭晃腦讀等,反覆朗讀古詩,從讀通讀懂,到學生能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詩的意境。

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學習。

第一步:感悟美景,創設情境。

運用多媒體設計精美的深秋圖片,營造出濃郁的深秋氛圍,讓學生感受濃濃的秋意,烘托出良好的教學氣氛。接着設計了問題:自由觀圖,用學過的表達秋天的四字詞語來形容秋天的美景,表達自己的感受。在交流總結時,導入對描寫秋景古詩的瞭解,進而導入課題,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投入到對古詩的學習中去。

第二步:反覆誦讀,體會詩意。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使學生學習中的合作伙伴。在課堂上教師要爲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研讀古詩,讓他們在自讀自悟,合作交流中讀準字音,讀通古詩,初步感知大意。在檢查初讀情況時,可引導學生互相評議,教師鼓勵性總結,讓他們在體驗成功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不足之處:

在教學中教師只注重引導學生學會文中的生字,理解文中的重點詞語,在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沒有引導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根據詩句大膽想象,沒有引導學生的思維向更深、更遠處發展。

教學反思 篇四

本課是一首對子歌,它將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說常用的詞語結成對子,引導學 生學會其中的漢字。 一年級的識字教學,採用多種形式把學生識字的主動性調動起來,使學生真 正喜歡上識字,感受到識字的樂趣。在本節課中,我做了一些嘗試,並收到了良 好的效果。

一、藉助文本,溫故知新。

學生剛剛學習完拼音,課文又全部是注音的,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先 解決字音問題。達到學而用的目的。 在字詞的處理上,我採用了循序漸進式的學習方式。先讓學生在文本中讀 詞,隨後將詞帶着拼音取出來,再次學習,並通過翻詞板拼圖的遊戲調動學生 積極性。但在認詞過程中,練習次數過少,以致一些基礎差的學生沒有達到牢 記詞語的目的。

二、豐富視覺感官,訓練語言表達。

對子歌的內容比較淺顯,學生理解起來相對容易。因此,在教學中我沒有 將對對子的理解作爲重點,而是將對對子的表達作爲重點。在練習每一個對子 時,我都注意讓學生將話說完整,把對子融入進去。達到由點及線的目的。

三、多管齊下,提升識字效率。

在識字環節,注意了發散學生思維,利用好已有的生活經驗。用生字 組詞說話,讓識字爲說話服務。在識記字形的時候,學生表現了自己的識 字方法,無論是數筆畫還是加一筆,都是學生自己思考的結果,學生也選 擇了適合自己的方法來記字。 四、反思不足,汲取經驗。 縱觀本課,教學過程比較清晰,但細節處還欠推敲,每一個教學環節 的設置不夠精細。在處理學生的回答時過於謹慎,沒能將學生的回答推升 至新的高度。這些也是我在今後教學中要注意和提升的地方。

教學反思週記 篇五

講解有理數概念這一節課的時候,我講完課讓學生做作業,結果一塌糊塗。後來,學生說不知道什麼是有理數,我當時有一種很強的挫敗感。後來我在下面找了幾個同學調查,學生說,我講課的時候說“整數可以化成分數,4等於一分之四;有限小數和無線循環小數能化成分數”,這讓他們分不清什麼是整數,什麼是分數,照我的說法,整數不是可以化成分數嗎?對於小數和分數的界限也搞不清楚,一看到要從幾個數當中去找整數,分數,小數,有理數之類的題目就感覺無從下手。我聽了學生們跟我說的話後恍然大悟,因爲我想把知識給他們講清楚,卻沒想到我忽略掉了一點,他們現在還小,邏輯思維的能力還不是很強,我請教老教師,前輩們告訴我,對於初學有理數的學生來講,必須首先讓他們先區分整數和分數,先不要去深究整數可以化爲小數這一點,在剛開始學生還沒有足夠的思維能力辨別整數和分數時不宜講授整數和分數的區別。等到以後學生的知識系統化了,見的題目,知識多了後自然就清楚了,現在想着把知識清楚地講解出來反而影響學生理解。而對於小數和分數的關係,我試着給學生講解清楚,可是我發現收效甚微,因爲講課之前我看了練習冊發現有些題目有出現無限循環小數和無限不循環小數的,所以就忍不住把小數和分數的關係講了,結果學生又是一團霧水。

當天晚上的數學輔導,我就把有理數的概念這一課時的內容重新給學生梳理了一下,跟學生說雖然整數可以化成分數,但是爲了方便大家理解最好把分數和整數分開來記憶,這樣,整數是整數,分數是分數,不容易混淆了。而對於分數和小數的區分,現在對同學們的要求是知道一般的小數可以化成分數,我們現在碰到的比較常見的不能化成分數的小數是圓周率π,當遇到要找分數的題目時,不要漏選一般的小數。而對於不常見的無限不循環小數,學生較難理解,暫時不予理會。有些學生總是分不清0的地位,對於0既不是正數又不是負數這一點,必須強制記憶。0是表示沒有的整數,所以更是有理數。有時作爲一個數學老師的我,不得不很無奈的讓學生死記一些東西。重新講解了之後,又給學生自己時間去思考,琢磨。到晚自習第二節有做作業時,發現情況有了較大的改觀。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感觸很深。七年級的學生,剛從國小生變成一箇中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和接受大多還停留在國小生的水平上,他們善於思考,但是卻把握不好思考的方向,而我們新教師很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對於知識的深淺拿捏不好,一不小心就又把知識講深了,但是我一直又在不斷重複的一個錯誤就是明知有些知識講的時候不夠十分的科學,十分的確切卻又迫於無法讓學生完全的掌握,而只好“舍卒保車”了,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七年級數學老師的一點悲哀。另外,我對新課程理念所提倡的以學生爲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這一點貫徹的有些不到位。一節課的時間,只有45分鐘,除去課前準備,上課的板演時間,上課的時候提問學生,提問成績好的學生,起不到什麼作用。提問成績不好的學生,等半天還是回答不上來,有時等不及學生說出答案就自己把答案說出來了,有時一節課學生動手動口的機會真的不多。唉,我也不斷反思,想辦法,希望以後這樣的事件在我的課堂上能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