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多篇)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多篇)

數學一年級下教案 篇一

新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教案板書教學設計

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8-89頁

教學目標

1.經歷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理解“退1作10”的原理。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

進行筆算。

2.在觀察、操作中,發展學生的思維,初步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3.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理解筆算減法的法則,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退位減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正確進行筆算退位減法計算.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50根小棒、投影儀、投影片或多媒體計算機軟件、口算卡片,學生準備50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鋪墊

1.指名回答

13-9=17-8=32-5=

15一7=14-6=40—3=

2.改錯並說明理由

3.指名板演:(用豎式)42-21=?

4.提問:筆算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法應注意什麼?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談話:小朋友,你喜歡集郵嗎?郵票上可以學到很多的知識,瞧,小星和小梅就是集郵迷,他們正在欣賞自己收集到的

珍貴郵票呢。(呈現例題情境圖)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可以怎樣解決?

(1)小星和小梅一共有多少張郵票?

這個問題我們已經會解決了,怎樣列算式?50+26=76(張)

(2)小星比小梅多多少張郵票?

這正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

(三)操作探究,學習新知。

1.教學例題

(1)提問小星比小梅多多少張郵票?你能列出算式嗎?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50—26=

(2)談話:50減26等於多少?我們可以用小棒擺一擺,或者用計數器來撥一撥。請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先想

一想,然後動手試一試。

引導同學分組擺學具,討論怎樣從50根小棒中減去26根?

引導學生明確:

①50根小棒就是5捆,可以把5捆小棒中的任意一捆拆散成10個1根,接着就可以拿去2捆和6根,最後剩下2捆4根,得數

就是24。

②用計數器撥一撥。

(3)豎式的寫法.

教師明確:打開的1捆小棒變成了10根,就是把1個十變成了10個一,在豎式中就是從十位裏借出了1個十變成了個位上

的10個一,爲了不忘記從十位上退了1,堅式計算時,要在被減數十位的上面點一個退位點.

(4)指導學生閱讀教科書第89頁例題。

2.反饋練習

完成教科書第90頁“試一試”.

想一想:十位上退1後,被減數的個位要算十幾減幾?

引導學生得出:從十位上退1後,個位要算13減7.

讓學生用豎式計算,然後訂正得數.

3.總結法則

討論:筆算減法應注意哪些問題?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以下三方面想:

(1)寫豎式要注意什麼?

(2)計算時應從哪一位減起?

(3)遇到被減數個位不夠減時怎麼辦?

(四)鞏固反饋

1.教科書第91頁“想想做做”(做在書上)訂正反饋.

2.數學醫院.(教師出示錯例,由學生診斷,集體訂正)

一號病例:

診斷: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十位上要先減1再減2,上面的計算中仍用4減2,造成錯誤.

處方:

二號病例:

診斷:個位3減7不夠減,應先向十位借1再減,上面的`計算是3減7不夠,就用7減3得4,造成了錯誤.

處方:

3.在xx裏填什麼數可以使它成爲退位減法題?

師:請同學們任選兩個數,在練習本上計算.

4.觀察下面的數字牆,這裏有6道減法題.從上往下看,上一層的數減去下一層的一個數,得數就是與它相鄰的數,如:82-45=37,45-27=18,37-18=19,…,19-12=7。下面請你把合適的數填入數字牆。

數學一年級下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通過複習,使學生了解20以內退位減法表。

2、能正確熟練地計算20以內退位減法。

教學重難點:

能夠把所有的有關計算題整理成減法表

教學準備:

20以內退位減法表,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談話:我們已經學完了20以內退位減法,今天我們就來上一節複習課

板書:複習20以內退位減法

複習

1、算一算

3+9=11-6=13-7=

4+8=12-3=12-4=

5+6=15-77+6=

2+7=16-8=13-6=

指名口算,並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二、練習

1、複習(1)

獨立完成後,集體訂正

3、複習20以內退位減法

出示第13頁第2題

(1)豎着看,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第一行十幾減9,第二行十幾減8,第三行十幾減7......

你能按照這樣的規律,在空格里填上合適的算式嗎?

學生填表,師巡視,個別輔導,填完後指名說一說你是怎麼填的?

(2)橫看,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第一行11減2,第二行11減3,第三行11-4......

斜着看,你有發現了什麼規律?

每一斜行得數都相等

得數是9的算式有哪些?得數是5,7的'算式有哪些?

(3)口算練習

師任選一道算式,要求很快報出準確結果。

4、複習(3)

同桌遊戲

5、複習(4)

課件出示:

11-5={16-8={

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訂正。

6、複習(5)、(7)

師計時,要求學生在1分鐘內完成,集體訂正。

三、複習小結:

今天的複習課我們複習了這一單元的哪些內容,你有什麼收穫?

數學一年級下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熟練地掌握6、5、4、3、2加幾和十幾減6、5、4、3、2的計算

2、通過練習進一步體會加減法之間的聯繫,逐步形成口算技能,提高口算能力

教學重難點:

幫助學困生熟練地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學具

教學過程

一、計算方法訓練

1、擺擺說說

(1)請大家拿出小棒,左邊擺5根,右邊擺8根

(2)要求一共有多少根?怎樣列式?(板書:5+8=)怎樣算?說出不同的算法

(3)一共有13根小棒,去掉左邊的'5根,求還剩多少根?怎樣列式?(板書13-5=)怎樣算?說出不同的算法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小結:計算13-5時小朋友們可採用你喜歡的方法進行口算。

二、口算練習

1、練習三第1題

示第1題,讓學生觀察每組的得數,引導他們從感性上懂得加,減法之間的關係。

2、練習三第2題

同桌之間互相合作,完成口算練習,活動完成後說出所有算式,師板書,讓學生讀出所有的算式。

3、練習三第3題、第5題

以比賽的形式進行,交流結果。

三、解決實際問題

1、、練習三第4題

提問:第(1)題知道什麼條件,要求什麼問題?第(2)題呢?

指名板演,其餘學生在書上填寫。

交流結果。

提問者兩道小題爲什麼用減法計算?

2、練習三第6題

學生觀察,獨立理解題意,能完整說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學生獨立計算解決,把結果填寫在表格裏。交流結果。

3、練習三第7題

摘蘋果比賽。

引導學生弄清題意。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反饋

四、全課總結,交流收穫

1、小朋友,通過今天的練習,你有哪些收穫呢?

2、完成思考題

數學一年級下教案 篇四

第1課時 十幾減5、4、3、2

設計說明

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熟練地掌握了多種計算方法,本節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靈活運用已經掌握的方法熟練地進行計算,所以教學設計具有如下兩個特點:

1.爲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間。

在教學過程中出示例題以後,教師不再參與學生的活動,讓他們自由選擇計算方法解決問題,充分發散他們靈活的思維,獲得自主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2.注重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在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基礎上,讓學生口述自己的思考過程,使學生能夠理清思路,熟練思考,在培養初步的推理能力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計算水平。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複習鋪墊

1.填空。

7+( )=12 8+( )=14

6+( )=13 9+( )=15

2.口算。

16-7= 15-6= 12-9= 17-8=

16-8= 12-7= 11-6= 13-6=

3.請學生任選一道題說說口算方法。

設計意圖:學習新課之前,針對新課的學習內容進行相應的口算練習,幫助學生回顧前面掌握的計算方法,方便學生遷移類推,順利地掌握新知。

⊙掌握十幾減5、4、3、2的計算方法

1.課件出示例4。

師:觀察這些算式,你發現了什麼?

預設

生:我發現這些減法算式的減數都比較小,不超過5。

2.用你喜歡的方法計算例4中的題。

師:請你從這些算式中任選一道,先算出得數,再說說你的計算過程。

預設

生1:12-5=7,想10-5=5,5+2=7。

生2:11-4=7,想4+7=11,所以11-4=7。

生3:12-4=8,想4+8=12,所以12-4=8。

……

(教師板書學生的計算方法)

3.觀察比較,哪種方法更實用,更簡便?

師:同學們在計算的過程中,運用了不同的計算方法,你們覺得哪種方法更實用,更簡便呢?

預設

生1:我覺得“破十法”更實用,因爲先算10減幾比較容易。

生2:我覺得“想加算減法”更實用,因爲只需要一步就能算出結果。

生3:我也喜歡用“想加算減法”,因爲用一道加法算式能算出兩道減法算式的得數。

生4:“想加算減法”雖然簡便,但有時要很快想出另外一個加數比較困難,所以我還是比較喜歡用“破十法”。

……

師:運用什麼方法計算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只要能迅速、準確地算出得數即可。

設計意圖:計算十幾減5、4、3、2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只需爲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靈活地選擇計算方法,自主體會每種算法的優越性,達到熟練計算的目的。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 篇五

一、基本情況分析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36名同學在一學期的一年級學習中積累了一定的學習基礎,如對數字的認識、簡單的加減法運算都有一定的基礎。從同學們的學習和考試檢測中發現影響本班學習掌握的因素較多。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方向與位置、認識圖形、100以內的數、認識人民幣、10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一)、認識鐘錶,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爲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繫實際的內容,爲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順序和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愛護人民幣。

4、會認讀整時、幾時半,會寫時間,知道珍惜時間。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進行恰當的描述、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以及數學思維的訓練。

五、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作業分層設計。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繫,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數學一年級下教案 篇六

單元目標:

1、會口算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和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

2、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單元重點:

1、口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2、口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

單元難點:

1、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計算

2、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的計算

課時安排:

1、整十數加、減數…………………………………………………3課時

2、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數……………………………………………4課時

3、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數……………………………………………6課時

4、整理和複習………………………………………………………2課時

第六單元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教學目標:1、運用直觀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數加減的計算方法。

2、創設情境,給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空間。

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整十數加減計算的算理

教學難點:掌握整十數加減的計算方法。

教具準備:掛圖、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你們喜歡花嗎?在公園裏舉行花卉展,你們想不想去看看呀?

這裏有那麼多美麗的花,都是工人叔叔在花園裏辛辛苦苦培育出來的,讓我們跟着工人叔叔到花園裏去看看吧。

二、探究新知:

從這幅圖上,你看到什麼?

學生彙報,在花圃裏有三種顏色的花:紅花有10盆,黃花有20盆,紫花有30盆等。

整十數加整十數

看着這些花,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紅花和黃花一共有多少盆?紅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黃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要想知道紅花和黃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樣計算?(板書:10+20)

誰還有不同的算式?(20+10)

你是怎麼想出來的,請同桌的`同學討論討論

全班交流

1、數的方法:10、20、30

2、計算的方法:因爲1+2=3,所以10+20=30

3、數的組成:10和20組成30

4、想加算減:因爲30—10=20,所以10+20=30

5、用十作單位:10裏面有1個10,20裏面有2個10,加想來一共是3個10,也就是30

同學們想出來了這麼多的流動,真了不起!那麼我們算出的結果對嗎?請你們用擺真實小棒的方法來驗證一下。

學生擺小棒

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決第二和第三個問題

三、整十數減整十數:

工人叔叔說,佈置花壇還要紫花,我要搬走10盆,小朋友們,你們能提出什麼問題?

還有多少盆紫花?

可以怎麼列算式?(板書:30—20=10)

你是怎麼知道30—10等於10的?同桌兩人說一說

我們算出的結果對嗎?請同學們再用擺小棒的方法來驗證一下(學生活動)

四、鞏固練習

1、口算:3+2=4+5=6—4=

30+20=40+50=60—40=

3、練習十第1、2、3題

4、遊戲:幫小狗找回家的路

五、思維練習

一個小組的同學站成一隊,組長的前面有3個人,組長的後面有4個人,這個小組一共有多少人?

六、全課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學會了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就是把幾個十和幾個十相加、相減,與10以內加、減法基本相同,只是表示把以十爲單位的數相加、相減

板書設計: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例1、10+20=30

一個十加2個十等於3個十

30—10=20

用3個十減1個十是2個十

數學一年級下教案 篇七

設計說明

小括號的意義學生很難理解,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爲了突破這一教學難點,本節課的教學圍繞情境展開,化難爲易。

1.貼近學生生活,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由於一年級學生理解小括號的意義離不開情境的支撐,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充分結合學生熟知的現實生活情境進行教學,讓學生明確解題思路。

2.把算理融入情境中,加深學生的理解,突破重難點。

結合情境,讓學生理解算式“10-2+3”中“先加後減”的算理,從而改變學生已有的“從左往右算”的算法,使他們產生認知上的衝突,感受引入小括號的必要性,並在交流、比較的過程中理解小括號的意義,感受數學符號的簡潔性、統一性,培養學生初步的`符號意識。

3.在對比練習中,通過具體、真實的情境進行演繹,鞏固了小括號的意義。使學生對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從而掌握運算順序,鞏固新知識。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小圓片

教學過程

⊙鋪墊孕伏

1分鐘口算比賽。(絕大多數學生能夠在1分鐘內完成)

10-6+2=12+6-5=

18-9-9=18+9-9=

學生說出結果的同時還要着重說出運算順序。

強調:像這樣的加減混合算式,計算時要從左往右算。

設計意圖:上課初始開展1分鐘口算比賽,目的有二,其一是複習加減混合運算的舊知,爲本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其二是採取比賽的方式轉移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從無意注意有效地轉移到有意注意中來,提高了學習效果。

⊙通過遊戲揭示小括號的意義

1.在遊戲活動中滲透小括號的意義。

(1)遊戲探索一:先是左邊站3名同學,右邊站2名同學,接着5名同學靠攏站在一起。

師:像這樣的遊戲過程,我們一般用什麼方法計算?這時一共有多少名同學?

學生說算式,老師板書:3+2=5。

預設

這個遊戲情境學生完全可以理解,能夠列出正確的算式,但老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將“靠攏”與加法建立聯繫。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引導,將“靠攏”與加法建立聯繫,促使學生加深對兩數之和的理解,爲學習一個數分別減去兩個數等於這個數減去這兩個數之和做了充分的知識準備。

(2)遊戲探索二:10名同學排成一隊。

第一次演示:先有2名同學走出來,再有3名同學走出來。

師:這時隊伍裏還剩下多少名同學?

學生說算式,老師板書:10-2-3=5。

第二次演示:同樣是先有2名同學走出來,再有3名同學走出來,但是走出來的同學靠攏在一起。

老師啓發:這時可以看作一共有幾名同學走了出來?隊伍裏還剩下多少名同學?

學生明白遊戲活動的意義並說出可以先求兩數之和後,老師概括:從10人裏面分別減去2人和3人,實際上也可以看作一共減去5人,可以先算“2+3”。

老師板書“10-2+3”,並引導學生思考。

預設

通過遊戲活動演示,絕大多數學生可以理解從10裏面分別減去2和3,實際上也可以看作一共減去“2+3”之和的道理,但是,怎樣才能改變運算順序來先算加法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設計意圖:通過遊戲活動形象地演繹一個數分別減去兩個數等於這個數減去這兩個數之和的抽象過程,使得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從而爲解決改變運算順序的教學難點作鋪墊。

2.在交流活動中認識小括號的作用。

(1)引發思考。

師:“10-2+3”按照原來的運算順序是從左往右算,然而現在要先算算式右邊的加法,你能在“10-2+3”中添上適當的符號表示先算加法嗎?

(2)同桌討論。

師:你們想在“10-2+3”中添上什麼符號?

教師巡視,並參與到一些學困生的討論之中。

(3)彙報交流。

學生可能會出現多種情況,如有的可能在2+3的下面畫線,有的可能畫框,有的可能畫圓,有的可能畫括號等。

(4)抽象概括。

將同學們所有表示的方法都在黑板上板書。

教師在肯定大家想象力的同時,指出如果每個人一個符號,太亂了,而且不是自己說明,別人還不知道這個符號的作用,所以,數學家選定了“( )”,這個符號叫“小括號”,它的作用就是改變算式中的運算順序。

預設

認識小括號的意義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但是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和同伴的交流中得到啓發,同時經過老師的抽象概括,大部分學生都能夠認識小括號的作用。

設計意圖:爲了突破在算式中加入小括號,改變運算順序這個難點,採取老師引導,小組合作以及全班彙報交流等方式,從而在相互促進和抽象概括之中,認識小括號的作用。

3.在閱讀教材的過程中理解小括號的意義。

師:帶着下面的問題閱讀教材,看誰回答得最好。

(1)根據情境圖說說10-2-3=5表示什麼意思,10-(2+3)=5表示什麼意思。

(2)10-2-3=5和10-(2+3)=5在計算時的區別是什麼?不明白的同學也可以藉助手中的小圓片擺一擺。(出示課堂活動卡)

(3)例題中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我們前面遊戲中的思路一致嗎?如果一個算式裏有括號,應該怎樣計算?

教師要有目的地指導一些學困生。

設計意圖:閱讀教材既有利於學生理解小括號的意義,又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這是“理解小括號的意義”的再次交流,不僅突出了教學重點,更重要的是體現“面向全體”的教學理念,讓一些學困生在充分的交流中真正理解小括號的意義。

數學一年級下教案 篇八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1、62頁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理解簡單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認識求兩數相差多少簡單實際問題的不同方法,能正確列式解答。

2、通過練習體會筆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相同點,提高筆算加減法的運算能力,發展初步的思維能力,積累分析簡單實際問題的'經驗,培養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3、體會咋數學學習過程中的進步,逐步發展數學學習的自信心,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求兩數相差多少的簡單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求兩數相差多少的簡單實際問題的不同方法。

教學準備:

掛圖、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口算

59+xxxx+7062+436+237-676-5057-466-20

學生開火車口答。

揭示課題:練習九

二、練習

1、第1題:

用豎式計算:

44267457+32+53-24-51

學生獨立計算,指名板演。

全班交流,改正。

說說用豎式計算,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2、第3題:

出示插圖:從圖上讀懂了什麼?

問題是什麼?用什麼方法計算?爲什麼?

學生在小組中說一說,然後由代表說。

3、第4題:

出示插圖:從圖上讀懂了什麼?

問題是什麼?用什麼方法計算?爲什麼?

學生在小組中說一說,然後由代表說。

4、第5題:

出示插圖:從圖上讀懂了什麼?

問題是什麼?(指名說說)

追問:問題的意思也就是什麼?

用什麼方法計算?爲什麼?

學生再在小組中說一說。

5、第6題:

30+1856-4047-20xx-320+635+24

學生獨立計算後全班交流。

6、第7題:

7、(1)出示第12題,提問:這道題告訴我們什麼?(桌子40張,椅子4把,有48人來開會。)

提問:求什麼?有幾個問題?是哪幾個問題?(再搬幾張桌子?再搬幾把椅子?)

(2)學生列式計算後集體交流,並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8、第9題:

出示情境圖:從圖上知道了什麼?

問題有哪些?第一個問題用什麼方法計算?第二個問題用什麼方法計算?爲什麼?

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學生說一說)

9、第10題:

出示一組算式:

99-18=81

99-27=72

99-36=63

觀察這些算式:發現了什麼?

你還能寫出幾道這樣的算式嗎?

三、佈置作業

用豎式計算:

35+2352+3064+37+4248-1174-20xx-3529-26

數學一年級下教案 篇九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3、54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求去掉多少這類實際問題中條件與問題的聯繫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感受實際問題裏德數量關係,能正確列式解答。

2、在聯繫實際情境分析數量關係過程中,積累用合適的方式找實際問題裏數量間聯繫的經驗,進一步發展推理、判斷等思維能力,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初步能力。

3、通過求問題解決的活動,體驗自己思考、探索的成果,感受學習、探索的成功,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解答求去掉多少即求減數的減法簡單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問題的數量關係和解題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看圖提問題(出示圖)

小猴上次從果園裏採到桃之後,回家就和小夥伴們一起吃桃了!過了幾天,小猴到筐子裏看一看。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問的什麼?

二、自主交流,探索新知

1、自主探索

怎樣求出吃掉了多少個桃?把你的想法和同學說一說。

2、畫圖幫助

如果有的同學還想不懂,我們一齊來畫圖研究,題目中告訴我們什麼?我們貼一張紙條,蓋住的就是28個桃(板書)這28個桃吃完了嗎?還剩幾個?(揭去後一段紙條,露出剩下的6個桃。)

讓我們解決什麼問題?指一指求哪一部分的'個數?(寫?)

現在知道該怎樣計算了嗎?誰能說出算式?(板書:28—7=21(個))

4、揭題

談話:28減7等於21中,算式中的28表示什麼?7表示什麼?21表示什麼?誰來說一說怎樣求去掉的個數?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求去掉多少的實際問題。”(板書)解決這類問題,只要從總數裏去掉剩下的就可以了。

三、鞏固提高(完成“想想做做”)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讓學生用三句話說出題目的條件和問題。

啓發:原來有27只小船,划走一些後分成了哪兩個部分?求划走了多少隻可以怎樣想?和同桌說說想法。

交流:你是怎樣想的?用什麼方法計算?

完成算式。

交流解法,說說各個數的意思,再說說算式表示的含義。

要求學生口頭回答。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自己讀題,再把問題和條件連起來說一說。

書本上填寫算式。

你是怎樣列算式的,得數是多少?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讓學生自己讀題,再把問題和條件連起來說一說。

書本上填寫算式。

你是怎樣列算式的,得數是多少?

你能看着圖說說爲什麼用減法計算嗎?

4、做“想想做做”第4題

指導讀題,讓學生填寫算式和單位名稱,指名板演。

交流解釋算法。

四、歸納總結

談話:通過剛纔的練習,同學們對求去掉多少的實際問題又有了進一步的理解,誰來說說解決這一類問題應該怎樣想?

數學一年級下教案 篇十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實際情景裏提出並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十幾減8、7的計算方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十幾減8、7。

2、在觀察、操作中逐步發展探究、思考的意識和思維的靈活性。

3、能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

教學重點:

能比較熟練地計算十幾減8、7。

教學難點:

理解十幾減8、7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掛圖,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圖

談話: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幅圖,說說從圖上知道些什麼?

引導學生說出:共有15把號,拿走8把,還剩多少把?

怎樣列式?

根據回答板書:

15-8=□

你想怎樣計算呢?

二、自主探索,領悟算法

講述:如果用小棒來表示,你應該怎樣擺、怎樣算?(學生擺學具)

小組彙報:你是怎樣算的?

結合學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5-5=1010-3=7

方法二:10-8=22+5=7

方法三:8+()=158+(7)=15

這麼多種算法,小朋友覺得哪一種最容易算?

試一試。

書上P5試一試中也爲你們準備了兩道題,請你用這種最容易的方法來計算,好嗎?

學生做完後,小組內互相檢查,交流算法,指導做錯的學生更正。

三、鞏固應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1)引導學生看圖,說圖意。

(2)讓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再集體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先看圖獨立完成在書上,集體交流時讓學生說出題目所表示的意思。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先計算,再比較。使學生加深認識“想加算減”的方法。但不要求統一算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看誰算得又對又快。交流時可以根據學會的錯誤說說計算方法。

5、做“想想做做”第5題。

遊戲“過獨木橋”:同學們,如果你們算對了就可以過橋了,看誰先過橋。

(1)小組合作口算。

(2)比較十幾減8和十幾減7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四、總結評價,點撥學法

師:想一想,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新知識?這些知識你是怎樣學到的?先互相說一說,再告訴大家。(根據學生回答

,板書:十幾減8、7)

板書設計:十幾減8、7

15-8=7方法一: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