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案 篇一

設計意圖:

統計與概率是《數學課程標準》四大學習內容之一,它通過對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對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刻畫,來幫助人們做出合理的推斷和預測。本節課是對課本54—55頁所學統計知識的複習與鞏固,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登錄入表、畫成統計圖的過程,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使學生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教學設計力求體現:教學內容生活味、教學過程活動化、探究時空開放性。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能將信息整理分類,並將統計結果登錄入表,畫成統計圖。

2、智能目標:提高收集信息能力、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經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培養團結協作意識和能力。通過自評與小組評,培養反思評價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探究、展示和調查等活動,感受成功,體驗統計的意義,體驗數學和日常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將信息整理分類,並將統計結果登錄入表,畫成統計圖。

教學難點:

將信息整理分類,並將統計結果登錄入表,畫成統計圖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圖片。

教學過程:

一、鋪墊

這兩天的天氣如何?你們是怎麼知道第二天甚至是後面幾天的天氣情況?(天氣預報)

天氣預報給我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帶來了方便。 天氣情況有它自己的表示方法,看這些圖形分別表示什麼天氣情況?(晴天、多雲、下雨)

氣象小組根據每天記錄的天氣情況,製作出每個月份天氣的情況統計表。

出示課題:天氣統計

二、探究

1、統計並填寫統計表。

看,這是上海20xx年6月份的天氣情況表,你們能從這張表中知道什麼,誰能說給大家聽聽。(生可能知道天氣情況三種標記,知道5月份晴天有……、多雲天有……、雨天有……) 你怎麼知道的?(分類數出來的) 同桌一起數一數,把結果填入統計表內。

師:從表中一眼看出了什麼?

2、統計並畫統計圖。

要一眼看出哪種天氣情況多,我們曾經什麼辦法?(塗格子)

咱們用這個方法也來試一試吧,請大家在統計圖上畫一畫。 大部分小朋友完成了,誰願意與大家交流,你是怎麼畫的?(學生自由發表) 同桌能互相評價一下嗎?(同桌互相評價) 從圖中你一眼看出什麼?(學生充分發表)

3、欣賞比較。

各位小朋友完成的都很棒!現在請你們比較一下記錄表、統計表、統計圖,你認爲哪種形式更一目瞭然地反映6月份的天氣情況?(學生觀察比較,發表意見)

三、加固+拓寬

1、統計同學們愛吃的冰激凌

那麼根據這統計圖,你能提出問題讓同學來回答嗎?先在組內準備一下提什麼問題。 (學生分組準備) 可以交流了嗎?(學生互問互答)

2、統計圖形。

小朋友很了不起,根據信息提了那麼多問題並解決了這些問題,現在老師這裏有許多亂散的圖形,你能從不同的方面來統計一下這些圖形,並製作一張統計圖嗎? (學生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大組反饋)

3、調查統計。

各位小小統計員真不錯,謝謝你們的整理與統計,獎勵你們每人一個卡通粘紙! (學生興奮地挑選着自己喜歡卡通粘紙圖。)

各種卡通粘紙獎勵掉多少個呢?你們想不想對粘紙作調查統計?那怎麼調查統計呢?(學生小組討論、出謀劃策,調查交流)(用分類的方法整理成統計表、統計圖。)

觀察統計圖,你能看出什麼?能提出有關數學問題或建議嗎?

四、總結延伸

各位小小統計員,今天的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學生自評、互評) 你有什麼感想和收穫?(學生暢言)

國小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初步學習對數量的估計,逐步建立數感。

2、培養學生合作的能力。

重點難點:

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教具準備:

例6的投影片、小小養殖場和鞏固練習l以及遊戲題的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按順序寫敷.

2、62後面連續的五個數是( )。

62後面的`第五個數是( )。

3、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把下列各數排列起來。

35、87、70、62、15、6

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6.

教師:紅球有幾個?(58個)藍球有幾個? (15個)黃球有幾個?(10個)

大家一起從15數到58,數的過程體會到15到58要經過好多的數。

教師告訴學生,58比15多得多,象剛纔的題目我們就可以說,紅球比藍球多得多。

請一個同學從10數到15,從中感受到l0到15比較接近,我們就可以說15比10多一些,象剛纔的題目,我們就可以說黃球比藍球少一些.

2、投影出示小小養殖場。

小組討論:小小養殖場,誰比誰多一些, 誰比誰多的多,誰比誰少一些.

學生分小組討論得出結論:鵝比鴨少一些,鵝比雞少得多,雞比鴨多的多等等。

三、鞏固練習。

1、小娟有37張郵票.(投影片出示)

本題可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中交流。

(1)小明可能有幾張郵票?

(2)小紅可能有幾張郵票?

2、第43頁“做一做”

第1題:4人小組根據題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說一句話。

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提問個別學生,集體訂正.

第3題:看誰最聰明:你能想出幾種答案?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3、下面各數中,誰比誰多一些,誰比誰多得多,誰比誰少一些?

15、17、45

四、結課

國小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探索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的口算方法,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4、提高學生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的口算方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前幾節課我們做了很多環保的事情,那麼今天老師就帶領同學們去參觀一下綠色家園圖畫展,你們想不想不想去看一看啊?

出示情境圖:仔細觀察這幅圖,從圖中你能發現什麼?

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師:看,這是我們一年級三個班的畫展,你們從中發現了什麼信息?

生1:我知道一年級一班展出9幅畫,一年級二班展出30幅畫,一年級三班展出38幅畫。

2、二年級來了8人,三年級來了24人。

2.師:咱小朋友得出了這麼多信息,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個數學問題嗎?

生:一年級和二年級一共展出多少幅畫?

師:怎樣列式:

生:9+30=

誰能提個用減法解決的問題?

生1:二年級比一年級多展出多少幅畫?

師:(師出示問題)怎樣列式?

30-9=

生2:二年級比三年級少來了多少個人?

師出示問題,算式。24-8=

3:小朋友的腦子真靈,提出了這麼多問題。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師板書:30-9=

師:30-9=

怎樣算?先請小朋友自己動腦筋想一想,如果有困難,可以請小棒幫忙。比比哪個小朋友想得最快,開始!

(學生獨立思考,操作小棒,老師巡視)

師:這麼多小朋友想好辦法了,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說一說。

(學生互相交流,老師巡視瞭解學生情況,然後彙報。)

生1,1捆是10根,三捆就是30根,先用10根小棒減去9根是1根,再用20根加上1根就是21根,

生2:我用30根減去10根是20根,再用20根加上1根就是21根。

同學們的。方法都很不錯,你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計算,

及時達標:

20-6=40-8=30-7=50-8=

60-5=80-4=90-5=60-7=

30-8=50-9=70-3=40-2=

師:那麼24-8怎樣算?

小組討論交流,最後得出答案。

生1:我是先一根一根數出24根小棒,然後又數出8根,拿走,最後把剩下的小棒數了數是幾根。大家聽明白了嗎?還有什麼問題嗎?

生問:你爲什麼要一根一根數24,老師說過一捆是10根,只需要數出2捆,再數出4根,就是24根。

生1:謝謝!

師:這個小朋友用的是數的方法。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生2:這是24根小棒(2捆4根)要去掉8根。我先去掉這4根,然後從這一捆中再去掉4根,剩下16根。小朋友聽明白了嗎?有什麼問題嗎?

師:噢!你是先從24裏去掉4,再去掉4,剩下16根。(邊說邊板書:24-4=20xx-4=16)

這個方法行嗎?

生:行。

師:你還有不同想法,來。

生3:這是24根小棒。我從這一捆裏去掉8根,剩下2根和這4根,合起來就是16。小朋友有什麼問題嗎?

生問:你爲什麼從這一捆裏去掉8根呢?

生3:因爲單根的不夠8,所以我從一捆裏拿走8根。

師並板書:24–8=16

師:小朋友,用了這麼多種方法,得出24-8=16。以後做題時,喜歡用哪種方法就用那種方法。

當堂達標:

60-6=23-4=50-2=54-8=

70-5=64-6=80-2=35-6=

課堂:

今天你學到了什麼?有哪些收穫?

作業佈置:

必做題:53頁自主練習1、2、3、4、5。

選做題:54頁第6題。

板書設計

100以內數的減法(退位)

二年級比一年級多展出多少幅畫?二年級比三年級少來了多少人?

30-9=21(幅)24-8=16(人)

教學反思

國小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四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57~58頁。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能正確計算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的);學會用豎式進行減法運算。

2、數學思考:探索中理解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的)的算理。

3、問題解決:在具體情境中,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加減法的意義。

4、情感態度: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用豎式計算兩位數減兩位數。

教學難點:

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發現問題。

課件出示情境圖。

觀察畫面,淘氣和笑笑在做什麼?你能找到哪些數學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減法解決的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直接要求學生提出用減法解決的數學問題,進入本課學習內容。

二、獨學思疑,合作交流。

解決提出的問題:笑笑比淘氣少收了多少玉米?

比多比少,實際上就是兩個數相差多少,你知道用什麼方法計算嗎?怎樣列式呢?

學生用減法計算,算式是: 57 - 42 = ?

57和42都是兩位數,你學過哪些兩位數的減法計算?你能用學過的知識來計算57-42嗎?

獨立嘗試,抽生彙報。

1、把42拆成4個十和2個一,先用兩位數減整十數,再減一位數。

2、把57拆成5個十和7個一,把42拆成4個十和2個一,先用整十數減整十數,一位數減一位數,再把結果相加。

你能用擺小棒的方法,驗證剛纔的算法嗎?(能)學生嘗試。

在小組內一邊擺一邊說一說自己的算法。

【設計意圖】首先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問題,再借助小棒模型幫助學生理解計算的道理。

三、內化展示,點撥引領。

在計數器上撥一撥,說說這兩種算法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學生獨立操作計算,師巡視、個別指導,指名生彙報操作過程。

除了這兩種方法,你能用豎式計算嗎?試一試。

學生獨立完成,展示彙報減法的`豎式過程:(師板書過程)

5 7 先在上面寫出被減數57,

-4 2 再在下面寫出減數 42,個位對個位,十位與十位對齊

1 5 從個位算起,7-2=5,再計算十位5-4=1,得到15。

列豎式計算時應該注意什麼?

小結:計算的時候注意,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

【設計意圖】通過撥計數器加深學生對位值的理解,爲學生理解豎式做支撐,明白相同數位相減的道理。當學生理解了算理後再來鞏固計算的具體寫法。

四、實踐運用,體驗成功。

課件出示練習題,指導學生完成。

1、森林醫生,學生說一說錯誤原因並糾正。

2、用豎式計算,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解決問題,理解題意後獨立完成,指名說說解答過程。

五、課堂小結。

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我們今天解決了哪些問題,是用什麼知識來解決的?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憶、總結所學知識,促進知識建構,實現情知共融。

國小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案 篇五

一、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在數與代數領域,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材對傳統的教學內容作了調整,保留了100以內數的認識,精選了100以內的加、減計算,提前安排了乘法的初步認識和1~6的乘法口訣。各部分內容的編排順序也作了調整,使教學內容更易爲兒童所接受。

100以內數的認識不再按照數數、讀寫、比大小的順序安排,而重新分成三段。第一段認識整十數和一百,結合教學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第二段認識幾十幾,結合教學幾十加幾和相應的減法的口算;第三段教學10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這樣安排,學生容易在操作中發現規律,先認識整十數,再認識介於整十數之間的幾十幾,可以加深對數的大小關係的認識;把口算和認數相結合,可以用數的組成作爲口算的基礎,使口算可以進行,通過口算又可以加深對數的組成的認識。在這裏安排的口算內容又成爲兩位數加、減口算和筆算的基礎。

本冊中安排的加、減計算只有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和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口算,沒有安排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和口算。這是因爲考慮到一年級學生對於動筆列豎式計算困難較大,也不樂意,而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思考過程比較複雜,宜於安排在筆算之後。本冊中的加減口算內容又分爲兩個單元安排,分別教學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和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以及兩位數加、減一位數(進位、退位)。這樣分散安排不僅降低了教學難度,而且突出了學生探索的不同重點,前者重點是感悟相同數位上的數直接相加、減這一條重要的算理,後者重點解決加、減計算的進位、退位問題。

由於一年級下冊不教學兩位數的加、減筆算,就騰出了時間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和部分乘法口訣。由於用小九九表教學乘法口訣,2~6的乘法口訣句數不多,容易記憶,用口訣計算表內乘法也比較容易,所以安排在一年級學習是可行的。這樣安排還可以使學生在同一學期學習不同的運算,增加對所學知識的新鮮感。

在空間與圖形領域,教材安排了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這五種平面圖形。在學生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基礎上認識這些平面圖形,符合兒童感知事物由整體到部分、由粗略到細微的發展規律。

在統計與概率領域,教材安排的統計內容是讓學生探索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繼續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培養統計觀念。

教材還安排了四次實踐活動,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合作意識,獲得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二、精心選取教學素材

供數學教學用的素材應與現實世界密切聯繫,應該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生活經驗,應該蘊含所要教學的數學知識。基於這種認識,本冊教材注意選取密切聯繫學生生活、生動有趣、有數學內涵的素材。考慮到一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心理特點,教材主要從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童話世界中選取學習素材,例如,數全班學生人數,計算生物組養金魚的數量,認識黑板、課桌、衛生紅旗等物體面的形狀,統計本小組同學幾種文具的個數和家中電器的件數,計算爸爸比自己大幾歲,動物運動會,小貓釣魚等。此外,教材還開始從學生能夠接觸到的社會生活實際中選取素材,如在商店裏買東西、計算飼養場裏的家禽只數、統計一個月裏各種天氣的天數等。這樣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和現象,從中提出數學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可以幫助學生藉助熟悉的事物理解數學知識,還可以使他們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

教材還注意同一單元採用的素材相對集中。如加和減(一)的主要素材是有關汽車的座位數問題,加和減(二)的主要素材是三個學生的畫片張數,乘法口訣的主要素材是兒童樂園裏各項活動的人數。素材相對集中,便於教師組織教學,也利於溝通知識間的聯繫。

教材還注意素材的思想性,注意數學與其他學科知識的相互滲透。如讓學生說說家中每個人的年齡,爲媽媽折生日紙鶴等素材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關心家人、尊敬長輩的傳統道德教育。又如計算成人牙齒比乳牙多多少顆,結合場景圖比較三個地方的溫度,把寫在毛毛蟲身上的數學問題變成寫在蝴蝶身上的算式等都承載了多方面的教育功能。

三、注意改變呈現方式

按照新的教學理念,數學學習是學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的一種自我的、能動的、有意義的建構,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材應該爲學生提供學習活動的線索,教材的呈現方式應該適應並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

本冊教學內容的呈現一般體現創設問題情境學生主動探索建立數學模型解釋、應用和拓展的過程,並採用圖片、對話、活動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在研究現實問題的基礎上主動地展開數學學習。教材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對於每個領域的每堂課都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觀察、操作、猜測、探索和交流。

例如,在教學數的計算時,一般是先創設情境,讓學生從中提出數學問題,列出算式,再主動探索計算方法,經歷在問題情境中產生計算慾望運用自己的學習策略設法計算在相互交流中修正或確認自己的算法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在練習過程中反思、校正、提高的過程。由於學生的認識水平、思想方法不同而可能產生不同的計算方法,教材積極提倡算法的多樣化。有的計算內容用列舉卡通人物的不同想法和算法的形式,反映教材編者對學生可能產生的計算方法的預測,啓示教師這裏應該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有的計算內容不出現計算方法,只提出在小組裏說一說你想怎樣算的要求,放手讓學生探索、交流。有的教學內容先扶後放,例如教學乘法口訣時,對2、3的乘法口訣,在學生自己圖列式計算的基礎上示範性地出示全部口訣,而4、5的乘法口訣則留一部分讓學生自己填寫,6的乘法口訣就全部由學生自己獨立填寫出來。

又如,在教學認識圖形時,教材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用不同的方式呈現認識圖形的過程。長方形、正方形和圓是通過觀察已經學過的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的一個面抽象出來的,引導學生經歷對積木分類分化出要研究的物體觀察物體的一個面抽象出圖形給予圖形名稱列舉生活中見到的此類圖形的實例的過程,由直觀到抽象,初步認識這三種平面圖形。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則讓學生自己動手製造出來把一張正方形的紙對摺成一樣的兩部分引出三角形,把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引導學生經歷折、拼圖形得到一個新圖形給予圖形名稱出示含有此類圖形的一些實物全面認識此類圖形的過程,由特殊到一般,初步認識這兩種平面圖形。

再如,在教學統計知識時,教材用一系列的統計活動呈現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自己參與的統計活動中學習統計知識,感受統計思想。本冊教材中統計的教學重點是收集和整理數據,讓學生在自主探索、比較的基礎上自主確定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例題是統計散亂放置的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這三種學具的個數,以一人報名稱三人作記錄的方法隨機統計,教材呈現了三個學生的不同記錄方法,並要求討論誰記得既清楚又方便。這樣安排,在於啓示教師在教學數據收集的過程中也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四、關注數學意識的培養

數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等核心概念所涉及的數學意識,是學習者對數學研究對象帶有感性色彩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些感受、體驗和理解可以幫助人們在解決複雜問題時選擇有用的策略。這些數學意識從屬於學習者個體,不像前人總結出來的、普遍認同的數學基礎知識那麼明顯,但卻是義務教育階段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習內容,是新的數學課程的主題。

本冊教材十分注意培養學生的數感。在認數單元的教學中,讓學生利用對鉛筆、木塊、小棒等實物的觀察並藉助計數器理解100以內數的意義,安排一些用100以內的數表達交流信息的活動,結合現實情境學習數的大小比較,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日常生活用語表示數量的懸殊情況,組織猜數遊戲加深對數序和數的大小的理解。在認數和計算教學中加強了估計和估算。例如,讓學生在數軸上填寫整十數後看一看80接近100還是接近30?想想六十幾比六十大還是小?比七十呢?在學生初步理解多些、少些等詞語的含義後按要求做一些選擇數值的練習,這些都是以後進行估算的基礎。教學加、減計算結果的估算時,先示範65+30得九十幾,然後讓學生由模仿估算髮展到說出下面每題的得數各是幾十多,再發展到你能說出哪幾題的得數比50小,哪幾題的得數比50大嗎?本冊教材中的估算不但有序,而且量多。認數中安排了15道估算題,加、減口算中安排了7大題50小題,這些估算練習除了有助於形成估算意識、發展數感外,還有利於學生對是否需要進位、退位的把握,起到了對計算結果的預測、監控和檢驗作用。

本冊教材十分注意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統計觀念。在認識每種圖形時,教材注意聯繫實際,加強操作,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實物的面與圖形之間的聯繫,能夠互相轉換;還讓學生通過摺紙、剪紙、拼圖等操作活動進行圖形的變換,形成和發展空間觀念。在教學統計時,讓學生參加統計活動,經歷統計過程,在填寫完統計表後,提出你從表裏知道了什麼的問題,引導學生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使學生初步認識到一些生活中的問題可以用統計的方法去解決,從統計的結果可以瞭解情況,幫助我們做出決策,初步培養統計觀念。

五、重視解決實際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十分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要緊密聯繫生活實際,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學習有價值的數學。爲此本冊教材作了如下安排:

1. 改造應用題。

傳統數學教材中應用題教學的主要弊端是不給學生提供從現實情境中收集信息、整合信息、形成數學問題的機會,把整理好的已知條件和問題直接呈現給學生,使學生感到是在做作業,而不是在解決問題;另外,用成人的思考代替兒童的思考,讓學生沿襲固定的解題思路反覆模仿訓練,降低了開啓智力的功能。本冊教材對應用題作了改造,使其成爲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部分。首先,不單獨安排應用題單元,能直接根據四則運算的意義建立數學模型的,安排在引入計算內容的起始位置,既是解決問題,又使計算源於生活實際。而對求兩數相差多少、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結合計算教學安排例題。其次,不教學成人思考出來的解題思路,在給學生充分提供感知材料的基礎上,讓他們憑自己的經驗,用自己的策略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求兩個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前,教材在練習中用一一對應的形式把公雞與母雞、蘋果與梨排列好,讓學生憑對圖形的觀察,填寫母雞比公雞多幾隻,公雞比母雞少幾隻,蘋果比梨多幾個,梨比蘋果少幾個。到教學例題紅花片比藍花片多幾個時,學生就會想到把兩種花片排一排的辦法,進而發現在排好的花片中,一個藍花片對着一個紅花片,最後剩下5個紅花片,於是建立數學模型13-8,把現實問題抽象成了數學計算題。最後,在想想做做和練習中,用圖畫、對話、表格等形式安排了一定數量的題目,而其中許多題目需要學生從反映生活實際的畫面中收集信息、組合信息、提出並解決數學問題,使學生感到這就是在解決問題,而不僅僅是在做作業。

2. 安排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中安排的實踐活動的內容都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繫,例如在我們認識的數中安排學生到校園裏看一看、走一走、數一數,用數來描述景物的數量,描述一段距離的長度。認識人民幣的教材是以購物活動爲主線編寫的,在小小商店的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參與購物活動,經歷付錢、找錢等購物過程,產生對購物的體驗。假日小隊和快樂的隊日活動都用情境圖展現內容豐富的小隊活動場面,前者在教材中用文字表達了9條信息,提出了5個具體問題,後者只用文字表述3條信息,提出1個具體問題。教材如此安排,很顯然不是把這兩次活動設計成綜合練習,而是啓示教師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從中發現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進一步瞭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數學應用意識。

此外,本冊教材還十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方面的發展和對他們的自信心、意志、品格等方面的培養,從更高的層次上爲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實際情景裏提出並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十幾減9。

2、在觀察、操作中逐步發展探究、思考的意識和思維的靈活性。

3、能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

教學重點:

能比較熟練地計算十幾減9。

教學難點:

理解十幾減9的退位計算方法。

教學資源

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講到小猴子水果店裏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掛圖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來了,它對小猴子說:“我買9個”。你們能看圖提出哪些要解決的問題呢?

學生互相說圖意。

全班交流,提出:還剩多少個的問題。

應怎樣計算呢?

根據回答板書:13-9=□

二、自主探索,領悟算法。

1、實物操作。

講述:假如用小棒來表示,你應該怎樣擺、怎樣算?(學生擺學具)

2、請大家先獨立思考,再四人一組互相討論:13個怎樣減去9個?

3、小組彙報:你是怎樣算的?

4、結合學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 1+3=4

方法二:13-3=10 10-6=4

方法三:9+( )=13 9+(4)=13

5、師:同學們能用這麼多方法來計算13-9,真不簡單,告訴老師,你喜歡哪一種方法?爲什麼呢?(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算法的優化)

6、試一試。

出示:14-9= 12-9= 17-9= 讓學生用方法二來計算。

提示:可以先用小棒擺擺再計算。

指名學生口答,並要求說出算法。

三、鞏固應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1)引導學生看圖,說圖意。

(2)先獨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獨立計算,然後說說算式的含義以及計算的方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讓學生獨立計算,然後說說計算的方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題。

你能幫小螞蟻算一算嗎?指導書寫格式後讓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題。

遊戲“奪冠軍”:讓學生通過計算、比較發現算式間的某種聯繫,知道可以利用相鄰的算式推出得數。

四、總結評價,點撥學法。

師:想一想,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新知識?

這些知識你是怎樣學到的?

國小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通過調查、數數活動,初步體驗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2、能運用不同的方法數出百以內的數,知道10個10是100。

3、通過選擇合適的數數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

設計思路:

1、體現數與生活密切聯繫,強調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出發認識數。課前安排小調查,課中利用生活中常見物品分類、數數等,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

2、促進學生主動、個性化地學習。數數中鼓勵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或自認爲最快的方法進行,對於方法不作統一要求,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老師今天第一次給一年五班的小朋友上課,先給大家來個自我介紹吧!我姓吳,今年34歲,身高155釐米,體重46千克,家住東山大道138號,每天上下班乘坐11路公共汽車。我平時喜歡聽歌,這不剛買了個MP3,花了我398元。

小朋友們能象老師這樣說一句帶有數字的話嗎?(指名說一說)

看來生活中的數字可真多,你們會數數嗎?誰能從1數到20?(指名數)

誰能接着往下數?(數字接龍數到100)

除了一個一個地數到100,誰還有其它的數法?(指名2個2個地、5個5個地、10個10個地數到100)

小朋友們真聰明,今天老師就要和大家一起來認識100以內的數。

板書課題:100以內數的認識

二、數100以內的數

課件演示主題圖:春天來了,草原上來了許多的羊在玩耍,猜一猜一共有多少隻?(學生自由猜)

究竟猜得對不對呢,我們還是來數數看吧!(學生翻看書上的主題圖數一數)

彙報一下你們數得結果吧!(100只)100可比我們以前學的數多得多呢,你們是怎麼數的呢?(學生彙報)

課件演示:10只羊圈在一起是一個十。教師邊演示學生邊數:1個十、2個十、3個十……9個十、10個十)

10個十是多少呢?(學生齊答100)

教師板書:10個十是100

學生學着老師的樣子在書上畫圈再數一遍。

三、學生操作

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小物品,數出100個來,要求使人一看就知道是100個,比一比誰數得又快又準。

學生彙報自己是怎樣數的,並展示自己的物品。

四、數的組成

老師在黑板上擺小棒,學生觀察,並說說一共擺了多少根。

師:誰能說說老師是怎麼擺的呢?(先擺了2個十根,再1根1根地擺了9根)那麼29裏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呢?

師:你們能照老師的樣擺一擺嗎?

老師說一個數學生擺出來,並說說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五、鞏固練習

完成課後相應的習題。

六、遊戲

數字接龍:老師報一個數字,學生接着數出它後面的5個數或前面的5個數來。

國小一年級數學第四單元經典教案彙總四:《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計算;

2、鞏固數的組成概念,滲透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滲透加法交換律;

3、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和價值,培養學生助人爲樂的思想。

教學重點:

整十數加一位數的計算及實踐運用

課前準備:

口算卡、教學掛圖(自制)、小紅旗、小棒

教學流程:

一、溝通交流、興趣導入

1、教師出示口算卡,進行口算練習

師:小朋友們,看誰算的又對又快?

10+20=20+10=10+()=30

()+20=30()+10=15()+()=30

2、奪紅旗比賽

①、教師出示掛圖,請學生看圖寫數。師:小朋友,加油啊,寫得又對又快的同學將會獲得一面小紅旗。

②、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寫數。

③、誘導學生說說以上幾個數的組成。

3、興趣導入

師:同學們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棒,老師很高興,你們還想不想解決更好玩的問題呢?

生:想。

師:好,那就讓我們繼續努力吧!

二、提出問題,師生互動

1、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

師:誰能告訴大家,他們都正在做什麼呢?

生1:他們正在買東西呢!

生2:……

師:說得好!圖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歡喝牛奶啦!這幾天,小明表現得特別好,特別聽爸爸、媽媽說的話,他媽媽很高興,就帶小明到商店去買牛奶。售貨員阿姨先給小明媽媽30瓶牛奶,再給小明2瓶牛奶。現在,老師想問大家,誰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生1:一共買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錢?

生3:小明喝了2瓶,還剩多少瓶?

師:你們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解決下面幾個問題吧!

教師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選出“一共買了多少瓶牛奶?”和“還剩多少瓶?”的問題板書,逐一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2、教學30+2

師:媽媽一共買了多少瓶牛奶?用什麼方法計算呢?

生:一共買了32瓶牛奶,用加法計算。

師:說得真好,那爲什麼要用加法來計算呢?誰來說說?

生:媽媽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問“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媽媽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來,一共是32瓶。

師:你真棒!那誰來告訴老師,應該怎樣列式?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列式(板書):30+2=32

3、教學32-2

師: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媽媽一共買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後,還剩下多少瓶?應該怎樣列式呢?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32-2=30

師:誰能告訴大家,32-2=30,你是怎樣算出來的?

教師引導學生採用多種算法,多讓幾位學生說一說他們的算法,鼓勵學生上講臺擺演用小棒演示計算過程。

4、教學2+30

師:同學們表現都很棒,現在老師想再出一道題考考大家,比一比誰最聰明?

教師板書:2+30=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後,在小組內互相交流,最後全班交流彙報。

三、知識點拔

師:結果是多少呢?你是怎麼想的?

生:……

師:我們以前已經知道“3+2和2+3”的結果是相等的,只是變換了一下數的位置而已,所以“2+30與30+2”的結果也是一樣的。這也是我們以後將要學習的“加法交換律”。

四、實踐操作

1、擺一擺,算一算

①、教師先擺小棒,學生認真觀察後寫出算式,並計算

a、先擺3捆(每捆10根),再擺6根

教師巡視指導,指名擺演,集體糾正。

b、先擺3捆與5根,然後拿走5根(教法同上)

②、教師先寫好算式,讓學生擺

a、30+5=b、6+40=c、46-6=

教師鼓勵學生進行板演,讓學生自由發揮,引導學生自主評價,集體糾正。

③、“小老師”寫算式,學生擺小老師寫算式,學生跟着擺,小老師評價。

2、看圖列算式

①、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學生交流,討論。

如圖:

先擺擺出

再擺拿走

一共□○□=□還剩□○□=□

請學生板演,並說一說這樣做的理由,最後集體糾正。

五、鞏固與拓展

1、數學小遊戲(小馬過河)

師:今天,同學們的表現太棒了!現在,大家願不願意用自已所學的數學知識來幫助別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願意!

師:真是好樣的!你們個個都樂於助人,都是好孩子。(邊說邊貼出遊戲圖)

師:“三月三”快到了,馬媽媽叫小馬把節日的禮物送給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邊,小馬必須算完這些題,才能到達外婆家。小馬遇到困難了,讓我們一起來幫幫它吧!

教師引導學生完成圖上的題目,最後的三道題爲開放題,沒有固定答案,應讓學生多說一說,要鼓勵學生用小棒進行演算。

師:同學們的數學學得真好,輕輕鬆鬆就能用自已的知識幫助小馬做一件好事,小馬和外婆都非常感謝你們,還祝你們“三月三”快樂。

2、小結

你們今天過得快樂嗎?爲什麼?你又學到了哪些知識呢?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八

【素質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經歷探究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計算方法的全過程,理解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的算理,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能力教學點: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觀察能力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德育教學點:體會所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小棒。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黑板出示:6+7=40+40=80+13=46+7=53+40=46+47=

教師:同學們,前面我們學過一些加法計算,請看黑板,上面的這些加法題哪些你會算?哪些你不會算?

學生根據前面學習的相關加法知識回答出:前面的5道題都會算,最後一道題不會算。

教師指名學生口答出會算的題,並抽其中的46+7和80+13讓學生說一說他是怎麼算的?

引導學生說出計算過程,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用豎式計算:

46

+7

53

教師:在計算時我們要注意什麼呢?

引導學生回答:計算加法時要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上的數相加滿10,向十位進1。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上的數相加滿10,向十位進1。

教師:前面5道題同學們都會算了,那最後一道題呢?它又該怎麼算呢?會不會和我們前面的幾道題的算法一樣呢?

讓學生做出猜測:可能是一樣的。

教師:讓我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來驗證吧!這是我們今天這節課要學習的新內容: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

二、新課教學。

1.教學例3

出示例3情景圖。

教師:根據圖中的信息,你能列式解答嗎?要求學生列出算式46+47,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46+7的右邊相應寫上46+47。

教師:比較一下這兩道算式,它們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引導學生回答出:46+7是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46+47是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它們個位上的數相加都滿10了,46+47比46+7多加了40。

教師:還記得前面我們在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時藉助了什麼學具嗎?

讓學生回憶起藉助了小棒。

教師:今天我們也可以首先借助小棒來幫助我們理解46+47的計算過程。

指導學生活動:用小棒分別擺出46和47,要求整捆和整捆對齊,單根和單根對齊。

學生同桌討論交流算法後,再全班彙報。

引導學生彙報出:把單根的7根小棒和6根小棒中的其中3根合起來,剛好湊成10根小棒,即成1捆,放到整捆的下面,這時還剩下3根單獨的小棒,整捆和單根的合起來一共就是9捆零3根小棒,所以46+47=93。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大屏幕上顯示:

教師:利用小棒同學們已經能算出46+47的結果了,如果沒有小棒用豎式我們又該怎樣計算46+47呢?首先你會寫46+47的豎式嗎?

請一生上臺寫豎式後教師用一塊紙板遮住47的4。

教師:如果我把47的4遮住後你發現了什麼?學生不難發現遮住十位上的4以後的豎式和左邊的豎式一模一樣了。

教師取走紙板,十位上多一個4以後該怎麼算呢?你會算嗎?

如果學生有會算的,可請他來講一講他是怎麼算的。

如果學生不能說出計算的全過程,教師則引導學生說出:計算時依然從個位加起,6+7滿10了,向十位進1,剩下的3對齊個位寫,然後把十位上的兩個4相加得8,現加上進位的1合起來就是9,把9對齊十位寫。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46

+417

93

教師:比較一下兩道豎式,你發現了什麼?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黑板上的兩道豎式後回答出: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和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一樣。都要把數位對齊,並且從個位加起,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

教師:通過我們的驗證我們知道了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和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完全相同。

教師:除了這樣算,你還有其他的算法嗎?

引導學生用多種算法來解答,如:①40+40=806+7=1380+13=93②46+40=8686+7=93③40+47=8787+6=93

教師:同學們真能幹!能用不同的方法來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在計算時,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

教師: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你會算了嗎?我們來試一試。

學生做第90頁試一試。分別抽三名學生板演,集體訂正。

教師:我們在計算類似兩位數的進位加法時要注意些什麼呢?

引導學生說出要注意:十位上的數相加時不要忘記再加上個位上相加滿十進位的1。

2.教學例4

多媒體課件出示例4情景圖。

教師:同學們已經會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了,讓我們來看看從這幅情景圖中你又能提出哪些用加法來解決的數學問題呢?

讓學生相互提出數學問題,並列出算式後集體抽一兩個學生說出他提出的數學問題,並列出算式,教師抽其中的一兩個算式板書在黑板上。如:26+35=35+17=

教師:這兩個算式你會算嗎?你準備怎麼算?

引導學生說出可以用小棒來算,也可以用豎式算,還可以用口算。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讓學生用豎式來計算第一題。讓學生說出他口算的過程:如6+5=1120+30=5050+11=61。

教師:口算的過程和我們豎式計算的過程有聯繫嗎?

引導學生說出有兩種算法聯繫,其實口算的過程就是豎式計算的過程。

在學生基本都理解豎式和口算的基礎上讓學生獨立完成第91頁第(2)小題並提出其他的數學問題。

三、鞏固練習。

課堂活動1,2,3題。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訂正。

四、全課小結。

教師:今天這節課上我們都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1. 通過十個十個數,認識百的組成,初步感知十進制計數方法。

2. 通過百數圖,掌握百以內整十數的加減法。

3. 讓學生運用自己的經驗和方法認識與掌握百的分拆,培養學生積極探索、主動發現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

認識百的組成,掌握百以內整十數的加減法計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軟件,百數圖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 媒體演示裝麪包,讓學生仔細觀察一下叔叔阿姨是如何裝麪包的。

2. 出示10袋麪包,問學生:一共有幾個麪包?你是怎麼數的?

3. 引導學生概括:10個十是1個百。

板書:10個十是1個百。

4. 追問:誰知道100裏面有幾個十?

5. 討論:如何把100這個數放到數位表中呢?

二、展開

出示百數圖:你知道這裏一共有多少個小圓點嗎?

讓學生觀察百數圖,討論自己的數法,並交流。

完成右邊的練習,並一起朗讀。

三、深入

1. 在百數圖上我們還可以做加減法呢。

2. 用教學軟件“百數圖” 依次演示。

3. 小組討論:可以用什麼方法做這些題目?

(學生可能會說1個十加1個十等於2個十,2個十是20。或者因爲1+1=2,所以10+10=20)

4. 在小組內交流:50+10=?50+20=?50+30=?50+40=?

5. 出示:40-10=?50-20=?70-40=?30-20=?90-50=?

讓學生自己討論出解決這些題目的方法,然後全班進行交流。

6. 小結:這些數都是整十數,我們通過自己動腦筋學會了整十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做題目的時候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做。

7. 運用所學知識完成第4題,比一比誰計算的正確率最高。

做完後,和你的小夥伴互相檢查,並說說計算時你是怎麼想的?

8. 完成第5題前面3欄,要求在計算正確的基礎上,比一比誰的速度最快。每一小組全對並且最快的小朋友可以做小老師檢查自己小組其他小朋友的完成情況。

9. 第5題的後面2欄,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題目中各部分的變化,然後自己再試試看怎麼繼續編下去。

四、總結

這節課同學們積極思考,並與小夥伴們進行討論,學到了很多知識,你都有哪些收穫?說給大家聽聽。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十

1.轉變學習方式,積極體驗數學。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是學好數學的基礎。數學比較抽象、枯燥,容易讓人產生厭倦的心理。所以在 數學中要運用不同的教學模式,採取不同的手段,創設不同的學習情景,豐富學生對數學的感受,引發積極的 情感體驗。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成功,樹立自信,併產生學好數學的願望。

例如;在教學“你說我擺”一課時,讓學生聽老師說自己動手擺物體。師:“擺一個正方體,在正方體的上面放一個球體,在左邊擺一個長方體,右邊擺一個圓 柱體”學生擺完後,讓學生觀察自己擺的與對面的同學擺的有那些相同,那些不相同,爲什麼?學生:“中間的正方體與球體是相同的,長方體與圓柱體與對面同學擺的正好相反。通過這一活動學生明白了人,人坐的方向不同,所擺放的物體就相反。

2.練習的設計講求趣味性。

課堂練習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能力、挖掘創新潛能的重要手段。因此,課堂練習在國小數學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必須設計,設計課堂練習。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裏的習題做適當調整、組合、補充,使之能有針對性、開放性、趣味性。

例如:在“你說我擺”一課的練習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遊戲,讓小組把各自帶來的各種物體集中並打亂,然後,學生把眼睛閉上,老師說出物體的名稱學生憑已掌握的物體的特徵,摸出了正方體、長方體、球體、圓柱體。

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倡的學習方式。在過去的`數學中,教師講得多,佔用的時間多。而現在,以活動爲主,讓學生自己探究,合作學習,孩子們是多麼的快樂。而且孩子們在嘗試中,會有所發現,在討論中會明白道理。在合作中享受成功。在質疑中能發展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