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多篇】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多篇】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一

教學內容:

例5體現了找規律對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這裏的規律的一般化表述是:以平面上幾個點爲端點,可以連多少條線段。這種以幾何形態顯現的問題,便於學生動手操作,通過畫圖,由簡到繁,發現規律。解決這類問題的常用策略是,由最簡單的情況入手,找出規律,以簡馭繁。這也是數學問題解決比較常用的策略之一。

例6以選送節目爲題材,討論怎樣分兩步找出組合數,再求選送方案的總數。這裏滲透了作爲排列組合基礎之一的乘法原理。

例7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邏輯推理問題,藉助列表,則比較容易逐步縮小範圍,找到答案。這裏滲透了邏輯推理的常用方法排除法。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觀察、探索,使學生掌握數線段的方法。

2.滲透化難爲易的數學思想方法,能運用一定規律解決較複雜的數學問題。

3.培養學生歸納推理探索規律的能力。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髮現規律,找到數線段的方法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指導:

1.出示例5前,可以先讓學生說說幾年來每一學期的數學廣角學了些什麼。 探索例5時,應當先讓學生理解問題。可以通過讀題、說題意,使學生明白每兩點之間都能連一條線段。然後讓學生自己動手在紙上畫畫、試試,再來討論有沒有什麼好方法

2.探究例6時,可以直接給出題目,由學生自己嘗試,也可以將例題分解,讓學生先回答

3.探究例7時,必須先讓學生仔細讀題,理解題意。

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遊戲設疑,激趣導入。

1.師:同學們,課前我們來做一個遊戲吧,請你們拿出紙和筆在紙上任意點上8個點,並將它們每兩點連成一條線,再數一數,看看連成了多少條線段。(課件出現下圖,之後學生操作)

2.師:同學們,有結果了嗎?(學生表示:太亂了,都數昏了)大家彆着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用數學的思考方法去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新知學習

二、逐層探究,發現規律。

1.從簡到繁,動態演示,經歷連線過程。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對單元知識進行概括,建立知識結構;

2、會解決實際問題;

3、歸納整理的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4、積極探索、團結協作的精神,獲得收穫的成功感。

教學重點: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歸納整理,形成知識脈絡。

教學方法:引發矛盾,引入課題小組合作,歸納整理多元評價,建構知識應用實際,解決問題強化總結,拓展遷移。

教學過程:

一、引發矛盾,引入課題

猜一猜:老師今年多少歲了?

[投影]老師年齡數的十位上是最小的奇數型質數,個位上的數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你們說老師今年多少歲了?

猜這個謎語,我們需要哪些數學知識呢?

說得有理,我們學過有關數的知識很多,就像剛纔我們在猜謎時就用到了數的整除中的一些知識。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整理複習數的整除,板書:數的整除複習

齊讀課題,你想到什麼?

那好吧,我們就開始複習。

二、梳理知識,形成脈絡

1、集中呈現

現在請大家以小組爲學習單位,按照你們的想法,把學過的數

的整除這部分知識整理在下發的紙上。(請大家認真討論商量,並由組長記錄)待會兒我們要比一比,看哪個小組整理的既完整,又科學合理。巡視

2、逐個梳理

1)小組活動:請大家在小組中,每人挑1至2個名詞說說意思。

2)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發言提示隨意在黑板上貼出各個名詞)

3)整理完善知識結構

在數的整除這部分首先學習的是整除,這是爲什麼?請大家討論一下,再推薦代表發言。(巡視,參與學生討論。)

組織學生彙報交流、討論。

提示:整除是基礎,整除前提下產生了約數與倍數,它們是相互依存的關係。(逐步引出公倍數、公約數、最小公倍數、最大公約數、互質數、合數、質數、質因數、分解質因數、奇數、偶數等。)

說得真好!這些知識之間是有密切聯繫的。

對於今天整理出來的數的整除脈絡圖,大家有什麼想法?

通過整理,可以使這部分知識更加條理化、系統化。

3、自學課本,看一看還有什麼不清楚的問題?

三、應用、解決問題

1、填空題

在1----20的自然數中,有( )個奇數,有( )個偶數,有( )個質數,有( )個合數,奇數中的( )是合數,偶數中的( )是質數,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的數是( )。

2、能同時被2、5、3整除的最小兩位數是( ),最大三位數是( )。

3、選擇題

(1)一個合數的約數有( )

A) 1個 B) 2個 C) 3個 D) 4個

(2)如果a 和 b 是互質數,那麼它們的最小公倍數是( )

A) a B) b C) a b D) 1

4、判斷題

(1)整除一定是除盡,除盡不一定整除。 ( )

(2)相鄰的兩個自然數一定互質。 ( )

(3)所有偶數都是合數。 ( )

(4)24分解質因數 24 = 22231 。 ( )

(5)一個自然數的最大約數一定等於它的最小公倍數。 ( )

5、把下面的數按照不同的標準分成兩類,你能想到幾種?

2 15 8 17 20

四、強化總結,拓展遷移

今天我們共同上了一節數的整除的整理與複習課,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覺得大家特別聰明、好學,老師很高興與大家共同渡過了這美好的40分鐘,而且我們已經是 多次合作,所以我想與大家做好朋友,你們願意嗎?

老師想把自己的手機號碼告訴大家,大家以後有什麼問題都可以和我聯繫,好嗎?

老師的手機號碼是11位數字,每一位數字依次是:

1)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2)最小奇數與最小質數的和;

3)最小的自然數;

4)質數中最小的兩個數的和;

5)既是質數,又是偶數;

6)最小質數與最小合數的積;

7)有約數2 和3 的一位數;

8)自然數中最小的奇數;

9)最大約數與最小倍數都是 7 的數;

10)所有自然數的約數;

11)最大的一位數 。

同學們以後有事需要老師幫忙,隨時call我。

這節課上到這裏可以嗎?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理解反比例的意義,並能正確判斷成反比例的量。培養學生觀察概括的能力和學習方法的遷移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經歷反比例意義的探究過程,通過學生的討論分析合作,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事物之間的聯繫和發展變化的規律,體驗觀察比較,推理歸納的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問題,進一步滲透自主學習和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和探究精神,激發學習數學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反比例的意義、正反比例的比較。

難點:正確判斷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引出新課。

1、複述回顧:

(1)、什麼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 判定兩種量成正比例的關鍵是什麼?

(3)、判定下面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

A、輪船行駛的速度一定,行駛的路程和時間。

B、每小時織布的米數一定,織布總米數和時間。

C、當圓柱體的高度一定時,體積和底面積。

2、引出課題:這是我們上節課學習的內容——成正比例的量,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些常用的數量關係之間的一些特徵。當圓柱體的體積一定時,底面積和高度又有什麼態度呢? ﹙板書:成反比例的量﹚

(二)、自主學習,探索新知。

1、探究反比例的意義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實驗,在實驗之前,提出實驗要求。

(1)、記錄杯子裏水的高度,把表格中補充完整。

(2)、觀察水的高度是如何變化的?

教師播放實驗。

水的高度是怎樣隨着底面積的變化而變化的?

3、觀看實驗記錄單,回答三個問題。

①表格中有哪兩種量?

② 水的高度是怎樣隨着底面積的變化而變化的?

③相對應的杯子的底面積和水的高度的乘積分別是多少?

教師據學生彙報說明:在水的高度和底面積這兩種相關聯的量中,一種量擴大或縮小若干倍,另一種量反而縮小或擴大相同的倍數。相對應的兩個數的乘積是一定的。像這樣的兩種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叫反比例關係。

4、課件展示反比例的意義,請學生回答判斷兩種量成反比例的關鍵是什麼?

學生小組內討論得出判斷兩種量成反比例的關鍵是有三個條件,1、兩種相關聯的量;2、變化方向相反;3、乘積一定。

3、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量成反比例關係?

師: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量成正比例關係誰給我們來舉個例子吧。

(1)學生自由舉例。

(2)師講述: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有很多相關聯的量,有的成反比例,有的相關聯,但不成比例。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反比例,要看這兩個量的積是否一定,只有積一定,這兩個量才成反比例

三、鞏固練習。

(一)、基礎練習

1、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並說明理由。

(1)輪船行駛的速度一定,行駛的路程和時間。

(2)每小時織布的米數一定,織布總米數和時間。

(3)當圓柱體的高度一定時,體積和底面積。

(1)、表格中有( )和( )兩種相關聯的量。

(2)、寫出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並比較大小。

(3)、這個積表示( )。

(4)、表中的相關聯的兩種量成反比例嗎?爲什麼?

2、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是“√ ”,不是“×”。

(1)煤的量一定,每天的燒煤量和能夠燒的天數。 ( )

(2)種子的總量一定,每公頃的播種量和播種的公頃數。 ( )

(3)李叔叔從家到工廠,騎自行車的速度和所需的時間。 ( )

(4)華容做12道數學題,做完的題和沒有做的題。 ( )

四、積極應用,拓展新知。

出示課件,正、反比例的例題,請學生比較,正、反比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把表格補充完整。

學生小組內討論,得出答案。

五、拓展練習。

1、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成比例嗎?並說明理由。

(1)、長方形的面積一定,它的長和寬。 ( )

(2)、輪船行駛的速度一定,行駛的路程和時間。 ( )

(3)、生產電視機的總檯數一定,每天生產的臺數和所用的天數。 ( )

(4)、小麥每公頃的產量一定,小麥的公頃數和總產量。 ( )

(5)、礦泉水瓶中喝掉的水和剩下的水。 ( )

(6)、圓的半徑和它的面積。 ( )

(7)、鋪地面積一定,方磚面積與所需塊數。 ( )

六、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想挑戰一下自我嗎?好!請同學們認真完成堂堂清練習題。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加深對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理解,能應用有關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2、進一步理解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之間的關係。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

1、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有怎樣的關係?

2、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

二、基本練習

1、填空

(1)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的體積相差12立方分米,這個圓錐的體積是()立方分米,圓柱的體積是()立方分米。

(2)等底等高的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的體積和是96立方分米,圓錐的體積是()立方分米,圓柱的體積是()立方分米。

(3)把一個體積是18立方厘米的圓柱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削成的圓錐體積是()立方厘米,削去()立方厘米。

(4)一個圓柱的體積、底面積與一個圓錐相等,圓錐的高是9釐米,圓柱的高是()釐米。

(5)圓錐的底面半徑是3釐米,體積是6.28立方厘米,這個圓錐的高是()釐米。

2、判斷。

(1)圓錐的底面半徑擴大3倍,體積也擴大3倍。()

(2)一個正方體和一個圓錐的底面積和高相等,這個正方體的體積是是圓錐體積的`3倍。()

(3)圓錐的底面周長是12.56分米,高是4分米,它的體積是(12.56×4×1/3)立方分米。()

三、綜合應用

1、一塊圓錐形巧克力,體積是6立方厘米,底面積是4立方厘米,它的高是多少?

2、一個圓錐體積是640立方厘米,高是20釐米,它的底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第八課時教學反思

教材中圓錐體積的相對練習較少,但在實際解決問題中卻常常需要學生能夠靈活應用,所以特別增加了一課時練習。

教學中的一組填空題,對於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等底等高圓柱與圓錐的聯繫很有價值。通過練習,學生們明確了圓柱與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和爲4個圓錐的體積(或4/3個圓柱的體積),而它們的體積相差2個圓錐的體積(或2/3個圓柱的體積)……。掌握這些知識對於解決實際問題很有幫助,如將圓柱削成最大的圓錐,求削去部分的體積是多少,就可直接用圓柱的體積乘2/3(1—1/3)從而使計算簡便。

教學中,我也遇到一些阻力——就是學生不願用方程去解答需要逆向思考的問題,可用算術方法列式又常常對“1/3”發憷。爲了更好與國中銜接,我在本節課綜合應用環節儼然是一位“推銷員”,不斷給學生強化方程解法的優勢,但在實際應用中全班不足五人願意採納這種方法。而用算術方法解答,則必須首先明確:若圓柱和圓錐體積和高(或者是底面積)相等,那麼圓錐的底面積(或高)是圓錐的3倍。

[再教建議]針對學生思維習慣,在教學填空第4小題時不僅要講清原因,而且應要舉一反三,促使學生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切實掌握體積相等的圓柱與圓錐之間的聯繫。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理解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計算公式。

2、體會數學轉化思想,培養學生探究意識恆文觀察、操作、分析和概括能力,能運用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並能應用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感受探索數學奧祕的樂趣,培養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掌握和運用圓柱體積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同學們,我們的圖形世界十分豐富,回憶一下,什麼叫做物體的體積?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立體圖形的體積?怎樣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長方體的體積和正方體的體積的通用公式是什麼呢?用字母怎樣表示?

出示學習目標:

理解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計算公式,體會數學轉化思想。

能運用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並能應用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二、圖柱轉化,自主探究,驗證猜想。

(一)猜想。

1、下面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的底面積都相等,高也相等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相等嗎?爲什麼?

(2)。猜一猜,圓柱的體積與長方體、正方體 的體積相等嗎?用什麼辦法驗證呢?

2、大家看圓柱的底面是一個圓形,在學習圓面積計算時,我們是把圓轉化成哪種圖形來計算的?(演示課件:圓轉化成長方形,推導圓面積公式的過程。)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由複習圓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入手,實現知識的遷移。]

3、引發思考:我們能否把圓柱體也轉化成學過的立體圖形來計算它的體積呢?如果能,猜一猜能轉化成哪種立體圖形?揭示課題:圓柱的體積。

(二)操作驗證。

1、請學生拿出圓柱體的演示學具,以小組爲單位,聯想圓形面積的轉化方式,合作探究將圓柱轉化爲長方體的方法。

在操作時,學生分組邊操作邊討論以下問題:

①拼成的近似長方體的體積與原來的圓柱體積有什麼關係?

②拼成的近似長方體的底面積與原來圓柱的底面積有什麼關係?

?。拼成的近似長方體的高與原來的圓柱的高有什麼關係?

2、小組代表彙報

(學生按照自己的方式來轉化,會有多種轉化方法,教師適時加以鼓勵)

3、電腦演示操作

(1)電腦演示圓柱體轉化成長方體的過程:

仔細觀察:圓柱體轉化成一個長方體後,長方體的長相當於圓柱的什麼?長方體的寬和高又相當於圓柱的什麼?

動畫演示: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64份,切開後拼成的物體會有什麼變化?

(分的分數越多,拼成的圖形就越接近長方體)

(2)根據學生的觀察、分析、推想,老師完成板書:

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V=Sh

(3)你的猜想正確嗎?學生齊讀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

三、練習鞏固,靈活應用

闖關1.

1、填表。(課件)

2、一根圓柱形鋼材,橫截面的面積是50平方釐米,長是2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讓學生試做,集體反饋。

闖關2.想一想:如果已知圓柱底面的半徑(r)和高(h),圓柱的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麼?如果已知圓柱底面的直徑(d)和高(h)呢?如果已知圓柱的底面周長(C)和高(h)呢?

學生討論、交流、彙報。

小結:解決以上問題的關鍵是先求出什麼?(生:底面積)

闖關3.

1、把一個圓柱的底面分成許多相等的扇形,然後把圓柱切開,可以拼成一個近似的( ),它的底面積等於圓柱的( ),高就是( )的高,因爲長方體的體積等於底面積乘高,所以圓柱的體積等於( )乘( ),用字母表示是( )。

2、圓柱底面半徑爲r釐米,高爲h釐米,體積v=( )立方厘米

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集體反饋。

3、我是小法官

1、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的底面積和高相等,他們體積也相等。( )

2、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的體積都 可以用底面積乘高的方法來計算。( )

3、圓柱體的底面積越大,它的 體積越大。( )

4、圓柱體的高越長,它的體積越大。( )

5、如果圓柱體的底面半徑擴大2倍,高不變,體積也擴大2倍。( )

4、填空

1、一個長方體和一個圓柱的體積相等,高也相等,那麼它們的底面積( )。

2、一根橫截面面積是10平方釐米的圓柱形鋼材,長是2米,它的體積是( )立方厘米。

拓展:把一根圓柱形木材橫截成2段,表面積增加16平方釐米,它的底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如果這根木材長2.5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課堂小結

學習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疑惑?(生彙報收穫)

五、佈置作業

教科書第21頁練習三第1-4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