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多篇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多篇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結合氣球裝飾方案問題,經歷觀察、探索規律、自己設計方案的過程。

2、能綜合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解決現實中的問題,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3、積極參加數學活動,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設計意圖 教學預設

一、談話引入

過新年的時候,咱們班開了一場聯歡會,同學們還記得嗎?

看來,這次聯歡會給你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們不但在聯歡會上表演了節目,還親手佈置了教室呢!還記得你們是怎麼佈置的嗎?

二、觀察、探索規律,用數學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

1、發現規律

(課件出示方案一)師:老師知道有一個班的同學,他們和大家一樣也把不同顏色的氣球串起來裝飾教室。他們還制定了兩個氣球裝飾方案呢!這是他們制定的第一個方案。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2、解決問題

既然我們發現了氣球排列的規律,那麼老師這兒有一個問題想讓大家幫助解決一下,(課件出示問題),照上面的順序掛下去,第16個氣球是什麼顏色?請同學們自己想一想,然後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小夥伴說一說。

那麼你能不能用這種方法算一算第25個氣球是什麼顏色的呢?

3、比較不同的方法,分析用數學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的優越性。

你們都很棒,用不同的方法把老師的問題解決了,那麼你們認爲哪種方法比較好呢?

那麼同學們能不能用這種簡單的方法算一算第85個氣球是什麼顏色的?

三、出示方案二,並解決所提問題。

(課件出示方案二,同時提出問題)

我這兒還有一個方案,請你來算一算,第28個氣球是什麼顏色的?第43個呢?

四、小小設計師

氣球有很多種顏色,也可以設計許多種方案,下面你來當小小設計師,自己設計一種方案,並依據你的方案給同學們提問題,好嗎?注意:在給別人提問題時候之前,自己要把答案先算出來,不然就不能判斷他的回答是不是正確了。好了,開始吧!

學生展示設計方案,提出問題,全班共同解決。

五、佈置教室

咱們的教室長是9米,寬6米,現在咱們把教室的四周都掛上氣球,每隔30釐米掛一個,同學們先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個氣球?(課件出示

如果我們按方案二來佈置教室,算一算需要黃色的氣球和藍色的氣球各多少個?

那麼如果我們按方案一來佈置的話,各需要氣球多少個呢?

課下可以按照你自己制定的方案來算一算各需要多少個氣球。

六、迴歸生活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像這上面排列氣球的情況,能跟大家說一說嗎?

通過新年開聯歡會這個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自然引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先讓學生觀察、發現規律,重點引出把氣球每4個分爲一組,爲後面學生利用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作必要的鋪墊。

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過程。

讓學生充分交流,說出自己的想法,展現學生不同的思維方法。

在讓學生充分思考、表達的基礎上提出:哪種算法比較好。

本環節的設計使學生切實體會到用計算的方法要簡單的多,而用畫圖或寫數的方法就不太現實了。

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驗學習的成功感。

提出設計方案的要求,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

這是一道現實性、開放性、綜合性都很強的題。有困難的同學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解決問題。

計算方案二各需要多少個氣球可作爲計算方案一的鋪墊。

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用數學。

學生可能會提到掛拉花、掛小燈籠、貼窗花、佈置黑板、掛氣球等。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及時給予肯定。

生1:我發現氣球是按兩個紅色、兩個黃色、兩個紅色、兩個黃色的規律排列的。

生2:我發現氣球的排列是按照紅、紅、黃、黃的規律排列的。

生3:我發現兩個紅氣球中間夾着兩個黃氣球,兩個黃氣球中間夾着兩個紅氣球。

生4:我把氣球分組,兩個紅色的氣球、兩個黃色的氣球爲一組,它們是一組一組排列的。(課件出示分組情況)

若學生自己說出分組的情況,就及時對他的觀察結果進行肯定,並讓他說說爲什麼這麼分。

如果沒有說出,即適時引導:我把這些氣球分組,兩個紅色的氣球和兩個黃色的氣球爲一組

生1:我用○表示紅氣球,用△表示黃氣球,第16個是△,所以第16個是黃色氣球。

師:你的想象力很豐富,能用圖形來表示規律。

生2:我用1(或A)表示紅氣球,用2(或B)表示黃氣球,第16個是2(或B),是黃氣球。

師:真不錯!能用數字(或字母)簡潔地表示規律。

生3:我把氣球分組,四個氣球爲一組,16個氣球正好是4組。第16個氣球是這一組的最後一個,所以是黃色的。

算式:16÷4=4(師板書)

讓學生再次說想法。

如果學生能夠說出方法3,就重點讓他說一說自己的想法,並讓和他的想法一樣的學生反覆說一說。重點強調第16個氣球是第4組的最後一個。

如果學生能說出方法3,但不能列出算式,就提示學生:你能不能試着把你的想法變成一個數學算式?(鼓勵他們把自己的想法用數學語言表達出來。)

算式:25÷4=6……1

(師板書)

第25個氣球前面有6組,它是第7組的第1個,所以是紅色的。

學生一開始可能還是認爲自己的方法好,比如說認爲自己用數字表示更簡單。這裏可以讓學生們進行自由辯論,學生自然會想到如果問的數字比較大,比如說第52個氣球是什麼顏色的,這樣用畫圖或寫數的方法就不方便了。所以用數學計算的方法更簡單。

讓剛纔不是用計算方法的同學回答:第85個氣球是紅色的。師追問:你怎麼這麼快就知道答案了?

讓學生說一說用這種方法的理由。

85÷4=21……1

(師板書)

學生可能有許多種不同的方案,有的簡單,有的繁瑣,但老師要做到心中有數,第一,必須是按一定的規律排列,第二,幾個氣球爲一組。

(學生在給別人提問的同時,首先要自己先知道正確的答案,以便判斷別人的回答是否正確。)

生1:

(9+6)×2=30(米)

30米=3000釐米

3000÷30=100(個)

生2:

9米=900釐米6米=600釐米

900÷30=30(個)600÷30=20(個)

(30+20)×2=100(個)

師:你們的方法都非常好,我現在知道一共買多少個氣球了,可是買什麼顏色的呢?

100÷5=20(組)

黃色:20&×2=40(個)

藍色:20×3=60(個)

生1:100÷4=25(組)

紅色:25×2=50(個)

黃色:25×2=50(個)

生2:100÷2=50(個)

生2說說這樣做的理由。

師強調:第2位同學的做法只適用於這道題,也就是每組中各種顏色的氣球個數相等,並且正好是整多少組沒有多餘的。這樣才能用這種方法。(師只要點到即可,不必要每位學生都理解)

學生可能想到掛燈籠等現象,運動會上在操場上插彩旗,體育課上按1.2.3.4報數等。

(有時間可以出示圖片讓學生看一看,沒有時間的話只要說說就可以了。)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

學習目標

1、認識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和它們之間的關係。

2、複習年月日相關的知識,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間,會計算經過的時間。

3、明確時間的重要性,增強時間觀念。

導學案

自主預習整理年、月、日的相關知識。

1、我們認識了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學了24時計時法,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歸納:

年12個月平年365天 閏年366天

月大月:( )( )( )( )( )( )( )31天

小月:( )( )( )( ) 30天

二月:平年( )天 閏年( )天

日1日=( )時

時1時=( )分

分1分=( )秒

3、做一做P114頁第6題,說說怎樣想的?

(1)、3年=( )個月 24個月=( )年

(2)、7月有( )天 15時是下午( )時

(3)、展覽館每天的開放時間是從8:30到16:30,一天共開放( )小時。

交流合作

1、說一說時間單位的知識。

2、議一議有關時間知識的要點。

3、你知道什麼是24時計時法嗎?介紹一下你的學習經驗。

4、你會計算起止時間和經過的時間嗎?怎麼算?

展示提升小組搶答:

1、一年中哪些月份是大月?小月?你會用什麼方法記憶?

2、什麼是平年?什麼是閏年?它們各有什麼特點?

3、什麼是普通計時法?什麼是24時計時法?各有什麼特點?舉例說說。

反饋測評1、完成課本練習二十五第6 題:

小華每天早上7時30分到校,11時50分放學回家。下午2時到校,16時放學回家。他全天在校多長時間?

(1)先求上午在校時間:

(2)再求下午在校時間:

(3)最後算出全天在校時間:

2、出示鐘面:

(1)現在是幾時幾分?

(2)17:00開往長沙的火車現在開始檢票了,還有多少分鐘開車?

(3)說說你是怎麼算的?

(4)如果你耽誤了時間,會怎樣?由此,你體會到了什麼?

拓展延伸

1、這節課我們複習了哪些知識?

2、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把握時間,時時處處珍惜時間,做時間的主人,合理利用時間安排我們的學習和生活。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教學重點:

被除數中間不夠商1怎麼辦。

教學難點:

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時商中間有0的筆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算:32÷8 45÷5 63÷7 42÷6 54÷9 25÷5

13÷4 26÷8 33÷6 52÷8 46÷9 61÷8

2.列豎式計算,並和同桌說說你是怎麼算的。

760÷4 405÷2

3.被除數末尾或中間有0時怎麼辦?

二、新授

1.出示例7:星光國小832名學生分4批去參觀天文館,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⑴讀題,做什麼方法,爲什麼做除法?怎麼列式?

⑵ 832÷4=?自己列豎式算一算,再和同桌說說你是怎麼算的,請兩個學生板演

⑶彙報:你是怎麼算的?3÷4不夠商1,怎麼辦?爲什麼要寫0,不寫行不行?還有沒有不同的寫法?

⑷打開書31頁,看看書上的兩種寫法,你認爲哪種好?爲什麼?

2.做一做:615÷3 624÷6 218÷2 525÷5

⑴同桌任選一題列豎式計算,再同桌交換檢查,說說算法。

⑵請學生板演

⑶集體訂正

3.判斷對錯33頁,第2題

⑴這些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⑵集體訂正

4.總結: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問題嗎?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初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術語表達數量關係的能力.

2.運用數量關係解決實際問題.

3.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激發學生自己探求知識的慾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促進學生抽象思維的發展.

教學重點

通過實例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術語表達這些數量關係,並在解答應用題的實際問題中加以應用.

教學難點

使學生熟練運用這些術語和關係式.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口算:

30×40= 6×40= 200×20= 80×50=

12×8= 32×20= 150×4= 240÷2=

二、探究新知.

1.導入:在生產和生活中,有各種數量關係.在乘法應用題中有哪些常見的數量關係?板書:乘法應用題和常見的數量關係.

2.數學例1: 認識:單價×數量=總價

(1)例1.鉛筆每枝5角,買3枝用:

5×3=15(角)

15角=1元5角

籃球每個70元,買2個用:

70×2=140(元)

魚每千克9元,買4千克用:

9×4=36(元)

(2)引導學生明確:以上三個問題都是買東西用錢的事.

每件商品的價錢叫單價;買了多少叫數量;一共用多少錢叫總價.

第一個問題裏的單價是5角,數量是3枝,總價是1元5角.

第二個問題裏的單價是70元,數量是2個,總價是140元.

第三個問題裏的單價是9元,數量是4千克,總價是36元.

從例1可以看出,單價、數量和總價之間的關係是:單價×數量=總價

(3)反饋練習:

① 口答:每件商品的價錢叫( ),買多少叫( ),一共用多少錢叫( ),它們之間的關係是( ).

② 請你舉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以上數量關係的實際計算問題.

3.教學例2.認識:單產量×數量=總產量

(1)例2.每棵蘋果樹平均收蘋果25千克,3棵蘋果樹收:

25×3=75(千克)

菜園每畦產菠菜150千克,4畦產菠菜:

150×4=600(千克)

(2)討論思考:這兩個問題都是說的'什麼事?這兩個問題中單產量、數量、總產量分別是什麼?從上面兩個問題可以看出單產量、數量和總產量之間有什麼關係?

(3)學生彙報:這兩個問題都是說有關生產數量的事情.每棵樹收多少蘋果或每畦菜地產多少菜叫做單產量;有多少棵樹或有多少畦菜地叫數量;把一共收多少蘋果或產多少菜叫總產量.

第一個問題裏的單產量是25千克,數量是3棵,75是總產量.

第二個問題裏的單產量是150千克,4畦是數量,600是總產量,

從上面兩個問題可以看出單產量、數量和總產量之間的關係是:

單產量×數量=總產量

(4)反饋練習:

① 回答:每棵樹收多少蘋果或每畦菜地產多少菜叫(單產量),有多少棵樹或有多少畦菜地叫(數量).

② 舉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上述數量關係的實際計算問題.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哪兩種數量關係?

四、隨堂練習.

1.填空:

( )×( )=總價 ( )×數量=總產量

2.判斷下面各題的對錯.

(1)知道每袋洗衣粉的價錢和買的袋數,求總價應用洗衣粉單價乘袋數.( )

(2)生產隊有土地20畝,每畝產糧400公斤,共產糧多少公斤,是求數量的題目( )

五、佈置作業.

1.編一道已知單價和數量求總價的應用題.

2.編一道已知單產量和數量求總產量的應用題.

板書設計

省略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第8---9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能獨立分析和解決用小數加減法計算可以解決簡單問題。

2、能正確處理小數加減計算過程中需要進位或退位的算法問題。

3、體驗只需估算就能解決的此類題型的特徵。培養估算意識,能結合具體情景進行估算,並能解釋估算的過程。

教學重點、難點:計算小數加減過程中的進位和退位問題。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或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知道嗎?英才國小的小紅同學參加了手拉手結對子活動,星期天她到郵局給她的好朋友寄去了兩包書,郵遞員告訴了她每包書需要多少郵費,可小紅不知道一共需要付多少錢,你們能幫幫她嗎?

投影出示情景圖。

二、探究新知。

1、讓學生仔細觀察情景圖。

師:通過觀察情景圖,你們瞭解到了什麼?

生1:我知道了小紅寄的兩包書的郵費分別是1、6元和12、4元。

生2:我還知道:小紅不知道一共需要付多少郵費?

2、先進行估算。

師:小紅大約一共需要多少元的郵費?所需郵費一定不會多於多少元?一定不會少於多少元?

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讓學生討論。

(1)分組討論。

(2)組長彙報討論結果。

師:小紅所需郵費不會多於15元,不會少於13元。

3、解決情景圖中提出的問題。

(1)讓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2)師巡視。

(3)小組長展示本組的解決方法。

第一種:1.6元=16角12.4元=124角16角+124角=140角=14元

第二種:1元+12元=13元6角+4角=10角=1元13元+1元=14元

第三種:1.6+12.4=14元

1.6

+12.4

-----------

14.0

(3)讓同桌互相說一說哪種方法比較簡便。

4、計算兩包郵費相差多少元?

師鼓勵學生用第三種方法去做。

(1)讓學生獨立去做,師巡視。

(2)展示做題情況。

12.4—1.6=10.8(元)

12.4

—1.6

————

10.8

答:2包郵費相差10.8元。

5、小數加減法的法則。

師:計算小數加減法時,要注意什麼?

師引導學生進行:列豎式時,小數點要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要對齊)再按照整數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最後在得數裏對齊橫線上的小數點點上小數點。

投影出示該法則。

三、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

(1)指名板演第8頁第2小題,集體訂正。

(2)獨立做第9頁第1題。師巡視,集體訂正。

2、提高練習。

同桌討論第9頁第2題,找出錯因,並改正。

3、拓展練習。

獨立做第9頁的3、4、5題。師巡視,集體訂正。

四、:

這節課你們有什麼收穫?說一說你的收穫。

板書設計:

寄書

1.6+12.4=14(元)

1.6

+12.4

————

14、0

答:一共需要14元。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6

設計說明

本節課繼續學習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的豎式計算,重點解決“不夠商1時商0”的問題。爲了使學生較好地理解這部分知識,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具有如下特色:

1.關注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在教學中,當學生計算到被除數的十位發現不夠商1時,教師及時組織學生討論,並加以恰當地引導,從分物的角度和除法本身的計算規則分別進行理解,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爲後面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

在教學中,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主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鼓勵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合適的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節 約(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談話。

師:我們國家現在提倡勤儉節約,誰能說說哪些做法是節約呢?

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見聞進行列舉。

2.導入:有3個班的同學用實際行動來倡導節約,他們積攢了許多舊報紙和礦泉水瓶,送到廢品收購站回收利用,我們來看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遇到了什麼問題,我們是否能幫助他們解決。

設計意圖:在學習新課之前與學生進行談話,有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下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探究新知

1.瞭解情境圖。

課件出示情境圖,鼓勵學生找到情境圖中的數學信息並完整表達。

(3個班積攢的報紙和礦泉水瓶一共賣了912元)

2.嘗試計算。

(1)請學生根據上面的數學信息,提出問題,並列出算式。

(問題:平均每個班賣了多少元?算式:912÷3)

(2)請學生口算出結果並寫出口算過程。

根據以往的學習經驗,學生能寫出算式:900÷3=300,12÷3=4,300+4=304。

(3)請學生嘗試進行豎式計算。

3.解決“不夠商1時商0”的問題。

(1)組織學生小組討論。

師:你們在計算時遇到了什麼問題?除到十位不夠商1時怎麼辦?(同時出示不完整的豎式如下)

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口算過程從以下兩個方面理解“不夠商1時商0”的道理,並板書完整的豎式計算過程。

①從分物的角度理解:先分走900元,912─900=12,餘下的不夠30元,每個班分不到10元,所以在十位商0佔位。

②從除法本身計算的規則去理解:用被除數十位上的1除以3時,不夠商1,需要將十位和個位上的數合起來,用12再除以3,結果等於4,在個位上商4。

(2)結合口算,說說豎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師:現在我們完整地寫出了912÷3的豎式計算過程,請大家結合口算的過程,說一說豎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學生彙報,教師隨機板書,如下:

設計意圖:通過上述環節,學生能夠透徹地瞭解爲什麼要在十位上商0,並牢固地掌握商中間有0的除法的豎式計算過程,對學生進行正確熟練地計算有很大的幫助。

4.學習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末尾有0的除法。

(1)出示教材10頁的第三個例題,提問:我們要解決的是什麼問題?怎樣列式?

引導學生讀題,根據題意列出算式:522÷4。

(2)引導學生獨立進行豎式計算。

(3)組織交流。

師:這個算式是在哪一位上不夠商1?應該怎樣處理,你是怎樣想的?

引導學生明確:在豎式計算中,當除到個位不夠商1時,要在商的個位上寫0,餘數是2。

5.總結算法。

師:在計算一位數除三位數時,我們應該怎麼做?

引導學生總結一位數除三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的一般步驟:從被除數的高位算起,除到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寫商,遇到不夠商1的情況要商0佔位。

⊙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11頁1題。

理解題意,在圖中圈出答案後進行豎式計算。

2.完成教材12頁4題。

先說一說豎式計算的步驟,再觀察題目中的計算過程,找出錯誤的原因並改正。

⊙課堂總結

我們這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在計算中我們要注意哪些問題?

⊙佈置作業

教材11頁2、3題

板書設計

節 約(一)

912÷3=304(元) 522÷4=130(支)……2(支)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

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而本節課學習小數加減法主要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通過自主探究和與同學的合作交流中學習新知。課堂上數學學習活動是學生生活中有關數學現象和經驗的總結與昇華。 學情與教材分析: 教材是藉助元角分這一直觀實物在初步認識了小數以及小數大小比較的基礎上學習小數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充分讓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在解決有關小數加減法的簡單實際問題過程中掌握計算方法和理解算理。

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結合“買

書”的問題情境探索小數加減法(沒有進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並經歷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能力教學點】能用小數加減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德育教學點】培養學生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培養估算意識。

教學重難點:

小數加減法的算理、算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看過李泳叔叔主持的非常六加一麼?其中有一個內容是猜物品的價格,今天這節課我們也來玩玩這個遊戲,(老師拿出一本書)這是老師從海洋書店買的一本《通話故事》書,大家來猜猜它的價格,根據我的高了或者是低了的提示及時調整你的價格,看看同學們幾次猜出它的價格。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遊戲導入既是對上節課分數比較大小的鞏固運用,同時也是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後面的學習做好感情鋪墊。

二、提出並解決問題,探究新知

(老師出示另外一本書並告知價格並板書:童話故事 3.2元 數學世界 11.5元)

1. 提出並解決問題 根據這兩個數學信息,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板書問題:

問題1:兩本書一共花了多少錢?

問題2:一本《數學世界》比一本《童話故事》貴多少元 學生獨立列式解決問題1 (列式3.2+11.5=) 設計意圖: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提出一個問題遠比解決一個問題更有價值。

2.探究新知 3.2+11.5等於多少?你是怎麼想的呢?

(1)估計一下兩本書大概要多少錢?

(2)生獨立思考計算,師巡視。

(3)四人小組交流各自的算法。

(4)展示交流。

(個別同學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自己的不同算法,並回答同學們提出的疑問) 師小結並課件展示幾種算法:a.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再把元和角加在一起b.將兩種圖書的價格轉化爲角進行計算c.用豎式計算(理解小數點對齊的原理)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突破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關鍵所在,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通過生生之間提問解答的方式,讓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掌握算法算理,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真正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角色轉變,變“學會”爲“會學”。 3.學生獨立解決問題2。展示交流 4.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設計意圖: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通過和整數加減法的比較,進一步加深理解鞏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三、新知運用,鞏固延伸

1.碰碰車,用碰在一起的兩輛車上的數字相加和相減,用豎式計算出結果。

2.森林醫生,先說說病症,然後進行診治。(改錯)

3.購書。海洋書店裏還要很多課外書籍,同學們想不想自己去買買書呢?(課件展示各類標有價格的書籍)如果你有50元,你可以買那些書?怎麼買?

設計意圖:通過碰碰車,森林醫生,購書這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載體來進行計算練習,避免了計算練習的單調和枯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你能給大家提點什麼意見嗎? 課後留心,看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還能幫助我們解決那些生活問題呢?下次課交流。

設計意圖:課堂小結可讓學生系統回顧舊知,完善知識結構,實踐作業的佈置將課堂知識延伸到課外。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

教學內容:

教材第21頁練習四第2~4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商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和豎式的寫法,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準確率。

2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養成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愛好數學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怎樣筆算一位數除兩位數的除法?

2、筆算除法要注意什麼?

二、指導練習:

1、第21頁練習四第1題

(1)看作業比較上下兩行的異同。

(2)小組討論,彙報交流。

2、練習四第2題

(1)讀題。

(2)小組合作練習。說說錯在哪裏?分頭進行改正。

(3)全班訂正。

(4)作補充練習。

3、練習四第3題

(1)看圖說清題目意思。

(2)說一說還能想到的問題。

(3)畫出要擺的形狀,再說說解答這類問題要用什麼方法。

(4)解答後集體訂正。

4、練習四第4題

(1)讀題,審題。

(2)找問題、條件、解答問題,評講。

三、全課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練習,你學會了什麼?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境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在東、南、西、北中,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三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位。

3、藉助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展空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會在實景中辨認東、南、西、北,並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教學難點:在具體的情境中,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指認其餘三個方向。

教學過程:

一、兒歌鋪墊,引出新課

同學們,你們會背有關東、南、西、北方向的兒歌嗎?(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後面是西,右邊是南,左邊是北。)

讀了這首兒歌,你們能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體驗新知

1、以4人小組爲單位,根據兒歌讓學生在學校操場上辨認東、南、西、北方向。

2、生觀察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什麼建築物?

3、到教室,請各小組把記錄紙貼在黑板上,彙報交流各種不同的方法,上方定爲什麼方向,爲什麼這樣定?

4、學生討論各種不同方法後,教師講解地圖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引導學生按地圖的記錄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記錄,完成校園示意圖。再結合示意圖用東、南、西、北說一說各種景物所在的位置。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說一說教室裏東、南、西、北方都有什麼?(練習一的第1題)

2、用東、南、西、北這些詞語說一說你座位周圍同學所在的方向。

3、你說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書練習一的第2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認 識 東、南、西、北 方 向

早晨起來面向太陽,

前面是東,後面是西,

右邊是南,左邊是北。

地圖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

教學內容:教材第44-45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自主探索乘法估算方法的過程,體驗估算方法的多樣化。

2、能結合具體問題進行簡單的乘法計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

3、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體驗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強估算意識。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

教學難點:能較準確的進行估算。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我國人口十五億,我國土地面積960萬平方公里,我校有0多人,劉老師大約40歲等等,這些值都是估算值。

現在丫丫就遇到了一個問題需要我們幫忙估算一下,一起看看好嗎?

學生讀題並觀察情景圖,說一說事情中的數學信息及要解決的問題。

二、自主探索

買門票大約要多少錢?請同學們試着幫忙估算一下吧!

你還有其它方法嗎?(1)把9看作10,把92看作90,約需900元。10×90=900(元)

(2)把92看作90,需810元。9×90=810(元)

(3)把9看成10,需920元。10×92=920(元)……

三、合作交流

1.小組交流

把你估算的方法向你小組的同學介紹介紹好嗎?一定要說清楚你估算的過程呦!

2.全班交流

哪個小組願意把你們小組的方法向全班同學說一說?

3.計算一下,看實際需要多少元?

想一想爲什麼有的估算結果與計算結果相差比較多,怎樣做到合理地進行估算.

1.小組內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後共同算法。

2.小組內選派代表發言,其他小組準備作補充。

3.9×92=828(元)

把92看成90只不過少看了兩個9,而把9看成10卻多看了1個92,所以把

92看成90更接近計算結果。

四、實踐與應用

1.估算一下:在大橋上觀察,1分鐘過去了38輛車,大橋上1小時有多少輛車通過?

2.估算一下這文章大約有多少字?

3.小組合作,估計1千克黃豆大約有多少粒?

4.作業:書上45頁第2題。

板書設計

估算

(1)把9看作10,把92看作90,約需900元。

10×90=900(元)

(2)把92看作90,需810元。

9×90=810(元)

(3)把9看成10,需920元。

10×92=920(元)……

實際計算:

9×92=828(元)

教學隨筆: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

教學內容:

教材第68~69頁例及練習十二第1~4題。

教學目標:

通過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估算、筆算方法進行回顧和整理,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計算的熟練程度,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教學教科書第68頁

出示哥倫布豎雞蛋的故事,讓學生讀一讀故事內容,再請學生說一說這一篇故事主要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提問:這篇文章大約有多少字?你想用什麼辦法解決?(以四人爲一小組討論)

彙報:(1)一個字一個字地數,就能數出這篇文章一共有多少個字,但如果文章長的話,就不太適用。

(2)先數每行有多少個字,一共有幾行,就可以。

教師:兩種方法第二種比較適用,現在我們就採用第二種方法,算一算文章大約有多少個字?

學生動手操作:

(1)每行最多有22個字,但有許多行的字數都比22少,估算每行大約20個字左右,本篇文章共有13行,所以列式爲20×13=260,這篇文章大約用260個字。

提問:20×13你是怎樣口算的?

(2)每行最多有22個字,一共13行,列式:22×13。

提問:兩位數乘兩位數,列豎式怎樣算?

二、完成教科書第69頁練習十七的第1題。

學生口算後教師講評。

提問:整十整百數乘數十數應該怎樣算呢?

三、完成教科書第69頁練習十七的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教師講評。

提問: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筆算時還應注意哪些問題。

四、解決問題

完成教科書練習十七的第3、4題。

通過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分析,列式解答,對於學生的列式,要提問:爲什麼這樣列式?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

教學內容:32頁例7的第二題及做一做

教學要求:

運用知識的遷移,使學生掌握被除數末尾不夠商1的筆算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被除數末尾不夠商1的筆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5分鐘口算練習

2.列豎式計算,並和同桌說說你是怎麼算的。

415÷3280÷6

二、新授

1.出示例2:562名學生分4批去參觀克隆鼠展覽。平均每批有多少人?還剩幾人?

⑴全班讀題,題目裏告訴我們什麼數學信息?做什麼方法?怎麼列式?

⑵562÷4,請你在練習本上列豎式計算,再在四人小組說說你是怎麼算的。請學生板演

⑶彙報:你是怎麼算的?2除以4不夠商1怎麼辦?爲什麼要商0,不寫行嗎?爲什麼?

⑷全班口答

2.做一做:631÷3340÷2704÷5843÷6

⑴同桌任選兩題列豎式計算,再同桌交換檢查說說算法。

⑵請學生板演,說算法。

⑶集體訂正

3.鞏固:奧林匹克火炬在某地傳遞了816米,平均每天傳遞了多少米?

⑴獨立完成後同桌說算法

⑵集體訂正

4.總結:今天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還有什麼問題?

三、作業

1.33頁第一題第二排

2.33頁第四題和五題。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結合現實生活情景,初步認識小數,掌握小數特徵;

2.結合商品的價格,進一步認識小數;

3.能正確讀小數。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認識小數,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應用意識。

2.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觀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小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理解小數的現實意義,豐富學生數學文化。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並理解其含義。

教學難點:以元爲單位的小數與幾元幾角幾分的互相改寫,以米爲單位的小數與米、分米、釐米的互相改寫。

教學工具

電腦課件,米尺,紙條課前收集商品的價格單、課前測量的身高記錄單

教學過程

(一)在量一量中,認識小數

師:米、分米、釐米之間有什麼關係?

指名回答:

1米=10分米

1米=100釐米

1分米=10米

下面這些是什麼數?

師:我們以前學過像1、2、4、100這樣的整數,還學過像這樣的分數。生活中你還見過什麼數?今天我們就要利用這些老朋友間的關係,來學習一些新知識。

2.認識小數

師:老師也找到了一些有關小數的信息,大家一起來看一看、讀一讀。

師:在讀小數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

小結:

每個小數都有一個“點”,這個點就稱之爲“小數點”。

小數點左邊部分和以前學的整數讀法一樣,小數點右邊只要按照順序讀出每個數字就可以了。

3.初步理解0.1的含義

師: 這把尺子上也藏着小數呢,你知道“0.1米”在哪兒嗎?

米就是0.1米,你現在知道“0.1米” 在哪兒了嗎?誰能說一說你的想法? 小結: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份中的1份就是1分米, 1分米

就是 米,用小數表示是0.1米。

4.初步理解零點幾的含義

你能在這把尺子上找到0.2米嗎?

你找到的0.2米表示什麼?說一說你的想法。

0.9米表示什麼?在哪兒呢?

5.探究小數與分數的關係

剛纔我們在尺子上找到了小數,你發現小數和誰有着密切的聯繫了嗎?

小結:十分之幾就可以寫成零點幾。

6.比較小數的大小

在今年的田徑運動會上,有四名男生參加跳高比賽,成績如下表,請同學們一小組爲單位,想辦法給他們排出名次。

小組內討論:怎樣比較這四名同學的成績?

學生在小組內互相發表意見,交流,然後分組彙報。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通過複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鞏固分數及面積知識,並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

2.通過小組合作知識,培養學生系統地、有條理地梳理知識的能力,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3.創設情境,讓學生髮現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學生合理的數學思考。

4.使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強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教材分析

“分數與面積”複習一課,是在完成本冊有關分數知識和麪積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復習。因此,本節課在設計教學活動和教學內容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的發揮,尋找切合學生實際的學習方法,給他們現實的、鮮活的、貼近已有知識經驗的事例;適當的交流合作機會,從交流、梳理、概括和反思中多樣化的練習方式。並將這兩部分知識根據知識特點,分別鞏固深化,加深理解,進一步提高應用能力,達到融會貫通、熟練運用的目的,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知識的迫切願望;同時,使學生體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增強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所處的學區比較特殊,少數民族學生佔多數。學生學前教育和父母的文化程度參差不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方式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少數沒有受過學前教育的學生,知識起點底、思維不靈活、語言表達能力差;而受過學前教育的學生思維啓蒙早、起點高,學習積極主動。這些情況,給教學設計造成很大的難度。爲此,教學中,我以點帶面,採用好學生帶動學困生的互幫互學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使不同學生的能力都得到發展。我校也非常支持課改實驗,爲課改年級配備教學設施,基本滿足教學需要。

〖課堂實錄

(一)情境激趣,引入複習

師:今天是笑笑的生日,媽媽給她買了一個大蛋糕,笑笑請好朋友來吃蛋糕。他們又唱歌又跳舞可熱鬧了,我們一起去看看。(播放課件一)好一個又香又甜的蛋糕呀!猜一猜笑笑把這個蛋糕平均分成了幾塊?這分吃蛋糕的情境使你們想到了曾經學過的哪方面的知識?這節課我們就來複習知識。

(評析創設 “笑笑過生日”的情境,引出複習內容(分數的認識),啓發學生,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導向和激勵的作用。)

(二)分數知識,探求問題

1.小組交流

(1)請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課前出的分數知識。

(2)小組同學互相補充、完善並系統地、完整地出來。

(3)小組彙報,全班交流,完整再現。

(評析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小組交流成知識絡,從點到面,從部分到整體,構建知識結構,進一步理解認識。)

2.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闖關

看誰碩果累累,每闖一關可獲得一顆智慧星。

第一關:獨立完成教材70頁第1題,互相講解、互相檢查、互相。

第二關:完成教材70頁第4題,講解計算方法,自我。

(2)問題接龍

①創設情境。

(繼續播放課件1)笑笑把蛋糕平均分成8塊,自己吃了一塊,麗麗吃了3塊,小剛吃了2塊。

②小組內自編問題。要求根據情境編出有關分數的問題。

③由小組輪流報題,全班搶答,答對一題可獲得一顆智慧星。

(3)清查水果個數,同桌互說收穫與不足。

(三)面積知識,實際應用

1.繼續創設情境,引入複習

今天笑笑過生日,小淘氣怎麼沒來?他在忙什麼呢?我們到他家去看一看。(播放課件二:小淘氣鋪地磚。)原來他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真是個熱愛勞動的好孩子。看到小淘氣鋪地磚的情境,猜一猜他可能用到哪一方面的知識?

2.知識,加深理解

(1)小組合作出有關面積的知識。

(2)小組彙報,全班交流。

3.應用知識,提高能力

(1)粗心的小淘氣

小淘氣收集了一些面積數據,可是忘了寫單位。

①請你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填空。

②與同桌交流,。

(2)灑水車

今天天氣比較熱,看,開過來一輛灑水車,路面變得溼潤了。(播放課件)這裏面還有許多數學問題呢!小兔子提出教材70頁第5題。

(3)幫助小淘氣解決問題

①播放小淘氣鋪地磚,猜測可能遇到什麼問題。

A.小淘氣房間的面積有多少平方米?

B.需要鋪多少塊邊長爲20釐米的地磚?

C.如果一塊地磚3元錢,需要多少錢?

②挑戰問題,巧妙解答。

(評析讓學生通過基本練習“闖關”“粗心的小淘氣”“灑水車”來鞏固知識,同時檢測自己的能力。創設“問題接龍”和“幫助小淘氣解決問題”的 拓展練習,拓寬分數和麪積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開闊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回顧自查,自我

師:這節課複習了有關分數和麪積的知識,複習應用中,你對這部分知識掌握的情況進行檢查,情況如何?

(進行,與同桌交流。)

(評析在知識的梳理過程中,通過學生間的交流,對知識的掌握與應用、與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與技巧等方面進行自查,作出合理,明確改進方向。)

〖教學反思

複習課基本上是再現和鞏固知識,很難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 本節課要對分數和麪積這兩個差異較大的知識進行復習就更顯得困難了。怎樣將這部分知識系統、完整地呈現、提高學生的能力,而又使課堂不顯得沉悶單調,這是我教學設計時思考的主要問題。

數學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標準》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本着這一宗旨,我設計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實際事例,如“笑笑過生日吃蛋糕”“小淘氣因家中有事沒來參加笑笑的生日”自然過渡,將這兩部分知識引出來。在知識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利用他們的表現慾望,通過小組交流形式完善知識體系,使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不知不覺地對繁多的知識概念進行和複習。最後設計許多新穎多變的練習情境,促使學生想盡辦法巧妙解答,使學生在整個課堂中都處於熱情、興奮、積極思考的學習狀態,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通過這節課使我深深體會到,教學設計要以學生爲主體,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方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數學活動,而且能夠較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潛能。

〖案例點評

本節課是繼兩個單元知識之後的複習課,要將完全不同的兩部分知識放在一節課來複習,並且知識之間沒有聯繫,學生思維的跳躍也較大,這是非常困難的。但教師在設計這節課時克服了這些困難,巧妙地設置情境將知識自然銜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本節課,學生在積極主動的交流反思中,共同分享學習成果,提升活動的價值。有學生的獨立思考、動手操作,還有適時的小組討論。不僅滿足學習水平不同的學生學習的需要,同時爲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創造了機會,收到共享喜悅、共享成果的良好效果。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

教學目的:

⒈、經歷平均數產生的過程,理解平均數的概念,瞭解平均數的特點和作用,掌握求簡單平均數的方法。

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估算和說理能力。

⒊、滲透統計初步思想。

教學實錄: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從孩子喜歡的球類運動入手:“小朋友們,你們都喜歡什麼球類運動?”

生:“足球!”“籃球!”“乒乓球!”……

師:“這麼多小朋友都喜歡足球,我也和你們一樣是個球迷!不過,今天由於場地的限制,我們想組織一次拍球比賽,有興趣嗎?”

生:“有!”

師:“咱們全班男女生分爲兩大組,每組商量一下,先爲本組起一個名字。”

(很快,男生組起名叫“必勝隊”,女生組起名叫“快樂隊”。)

師:“如果一個人一個人地來拍球,時間肯定不夠,咱們想個辦法,應該怎樣進行比賽呢?”

【課伊始,趣已生。從孩子喜歡的遊戲入手,激發了學習興趣;讓孩子自己想出比賽的辦法,把自主權留給了孩子。】

二、解決問題,探求新知

1、感受平均數產生的需要

問題提出,同學們馬上有辦法,各隊推選一名最有實力的代表進行比賽。比賽開始,男生10秒鐘拍球19個,女生10秒鐘拍球20個,老師宣佈“快樂隊”爲勝。男生馬上不服氣,“不行!不行!一個人代表不了大家的水平!再多派幾個人!”於是,兩隊又各派四人上臺。比賽結果:男生隊拍球數量爲:17、19、21、23。女生隊拍球數量爲:20、18、15、23。同學們用計算器算出:“必勝隊”拍球總數爲80個,“快樂隊”拍球總數爲76個。老師高高地舉起男生代表的小手宣佈:“必勝隊勝利!”“吔!”男孩子們高興地跳了起來,女生們則沮喪地低下了頭。

這時老師來到了弱者的一邊,安慰女生“快樂隊的小朋友們,不要氣餒,我來加入你們隊好不好?”“太好了!”於是,我現場拍球29個。“快算算,這回咱們快樂隊拍球的總數是多少?”女生很快算出:105個。“這一次我宣佈:快樂隊勝利!”女同學的臉上現出了微笑,男生們卻馬上反駁:“不公平!不公平!我們是4個人,快樂隊是5個人,這樣比賽不公平!”

“哎呀,看來人數不相等,就沒法用比較總數的辦法來比較哪組的拍球水平高,這可怎麼辦呢?”

一個胖胖的小男孩站起來伸開雙臂,結結巴巴地說:“把這幾個數勻乎勻乎,看看得幾,就能比較出來了。”

“求平均數!”幾個孩子脫口喊了出來。

【在一次又一次的矛盾激化中,在現實生活的需要中,學生請出了“平均數”。可愛的孩子一句“勻乎勻乎”,表明孩子們已經從實際問題的困惑中產生了求平均數的迫切需求。】

2、探索求平均數的方法

“我們怎樣求出平均數呢?你能想辦法試一試嗎?”很快,有同學把大數多的部分勻乎給了小數,使數字平均;有的學生用計算的方法:(17+19+21+23)÷4=20(個)(20+18+15+23+29)÷5=21(個)通過求平均數,比較得出“快樂隊”爲勝方。

3、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平均數已經求出來了,但探討並沒有就此停止,我繼續引導大家:“快樂隊拍球的平均數是21,21代表什麼?你怎麼認識理解21這個數?”

孩子此時也發現了問題:“怎麼沒有一個人拍球的數量是21呀?“

“是呀,21是誰拍的數量呀?”老師儼然一個大朋友般地與孩子們一起陷入了思考。此時的課堂很安靜,老師在耐心地等待着。

終於,一個清秀的小女孩站起來說:“21是這幾個數的平均數。”

老師我馬上追問:“什麼是平均數呀?”

生1:“就是把大數多的部分往小數上勻乎勻乎。”

生2:“平均數是一個虛的數,比最小的數大一些,比的數小一些,在它們中間。”

生3:“平均數不是某一個人具體的拍球數量,它代表的是幾個人拍球的平均水平。”

此刻,老師再也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孩子們,你們真是太棒了!平均數正如你們所說,它不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數,而是代表一組數的平均值。你們的學習精神和理解能力真讓我佩服!”

【在老師精心創設的情境中,在孩子們的親身感受中,他們用自己稚嫩的語言道出了他們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雖然這只是初步的,但卻是非常有價值的。】

三、聯繫實際,拓展應用

少兒歌手比賽(出示題目)你知道1號歌手的實際得分是多少嗎?

同學們經過計算得出:(93+98+95+83+92+96+94+)÷7=93(分)。

此時電腦上出現1號歌手的實際得分是94分。

師:“咦?這是怎麼回事?”“爲什麼小朋友們計算1號歌手的得分是93分,而電腦給出的卻是94分呢?是我們錯了,還是電腦錯了?”教師裏一片寂靜。

突然,一個小朋友大聲說:“是我們錯了!我們看歌手比賽的時候,還要去掉一個分和一個最低分呢?”

師:“噢!想起來了,是這樣的。”

孩子們用自己的生活經驗找到了癥結所在。同學們馬上自覺地又伏案計算,去掉一個分98分,去掉一個最低分83分,(93+95+92+96+94)÷5=94(分)。電腦給出的答案是正確的。

【一個生活實例的巧妙運用,使孩子們深深地體會到在生活中不能死套公式,知識的運用要結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那一段時間的沉默,留給孩子的是一片思考的空間。等待是一種藝術,空白也是一種藝術,我們在課堂上應該善於等待,恰到好處地運用等待藝術。】

四、總結評價,佈置作業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遺憾?你認爲應該給自己佈置什麼樣的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