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論文【多篇】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論文【多篇】

國小語文閱讀教育的論文 篇一

一、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

學生不但應該有自讀的能力,更要在閱讀中養成專心仔細的習慣,這樣才能提高閱讀的效率,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生閱讀習慣方面積極培養。積極的閱讀習慣包括閱讀過程中的細心和閱讀之後的思考。教師可以提醒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集中注意力,一心一意地讀完課文,還要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如果萌生出問題,要勇敢地發問,還可以向學生講述與課文相關的背景知識,擴展學生的知識面。例如在講解《烏鴉喝水》一課時,可以在閱讀課文之前讓學生猜一猜一隻渴極了的烏鴉會採取什麼方式喝到瓶子裏的水?在學生閱讀課文之後,鼓勵學生提出自己對於烏鴉行爲的想法,讓學生把課文的優美句子標註出來進行賞析。如果學生能夠經常這樣閱讀,就可以培養出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教學效率,減少了整堂課的費力講解,也能使教師省心省力。

二、應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閱讀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把信息技術融入教學方式之中,把課堂變得繪聲繪色,也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例如,在講解《美麗的丹頂鶴》一課時,可以利用投影儀放映一段關於丹頂鶴活動的視頻,使學生有個直觀的印象,然後說:剛纔視頻裏的動物漂不漂亮?在得到學生肯定的回答之後,就可以對學生說:接下來我們要學習的課程是《美麗的丹頂鶴》,同學們可以通過這篇課文更多的瞭解這個美麗的動物。這樣就可以引起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對於課文內容更加好奇,讓學生產生閱讀課文的慾望,這也是提高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培養學以致用的觀念

在教授課文的過程中,教師進行閱讀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正確運用學得的知識,學以致用,將習得的能力運用到實踐中去。例如,在講解《石榴》這一課時,可以減少講解的時間。學生在閱讀完課文之後,教師可以佈置一個寫作的任務,讓學生仿照課文動手寫寫自己喜歡的水果。這樣,學生不僅鍛鍊了閱讀的能力,也可以將閱讀中獲得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真正地做到學以致用。

四、創造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和教師是處在平等的地位上的,所以教師不應該給學生施加過大的壓力,也不能爲了樹立“師威”而對學生幼稚的問題不屑一顧、呵斥甚至體罰。例如在學習《“黑板”跑了》一課時,有學生沒有看課文內容就對教師說:“老師,這個題目根本就不對,黑板又沒有長腿,怎麼可能跑了呢?”這時,教師不應該呵斥學生,而是應該和顏悅色的對學生說:“黑板當然不能跑呀,想要知道爲什麼,就自己讀課文看一看吧。”只有這樣,才能夠營造和諧的教學環境,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愛,也讓學生在輕鬆歡樂的氛圍之中獲得知識,培養閱讀能力。

五、總結

在國小語文閱讀能力培養過程中,選擇正確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將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中,培養學以致用的觀點,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這些是缺一不可的。對於閱讀能力的培養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師長期不斷的堅持,教師要加快轉變教學方式,優化教學模式,在國小語文教學中不斷努力,將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作爲終極目標不斷奮鬥。

國小語文閱讀教育的論文 篇二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結合的學科,不管是在教學中還是在現實生活中都有着積極的促進作用。而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培養學生人際交往最不可缺少的因素就是語文,因此在國小閱讀教學中藉助人文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道德觀有的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藉助文章背景感悟人性光輝

國小語文閱讀課文教材涉及人文、歷史、地理等多方面內容,可以說每一篇課文都有其獨特且深刻的教育意義。因此國小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向學生詳細介紹閱讀材料文化背景,讓學生了解作者寫作時的具體生活情境和文化背景,進而讓學生深層次體會與感悟閱讀內容。可以說學生科普作者人生經歷或寫作具體背景,使學生能走進作者的寫作世界進一步感受文章中的文化之美。例如某國小語文教師在給學生講解抗日戰爭時期文章時,就先給學生介紹抗戰爆發原因,抗戰過程及結果,讓學生掌握文章知識的同時培養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且神情緬懷爲國家而犧牲的抗戰烈士,更能引發學生的愛國思想共鳴,提高人文意識。再例如某國小語文教師在講解《司馬光》一課時,就在引入文章之前詳細介紹歷史著名史學家司馬光,通過了解司馬光的從政經歷及對文學史做出的貢獻後懷着一顆敬意的心閱讀課文,深度感受司馬光的高尚品質。在分析文章字詞運用及表達技巧時,吸納文章向讀者傳遞的人文情懷,從而促使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不僅符合新課程標準教學要求,也能提高國小語文教學效果。

二、藉助閱讀教學培養人文素養

國小語文選取的閱讀教材都是古今中外的優秀名篇,但內容有限,如果教師想借此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效果不高。所以語文教師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擴充閱讀範圍,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淺到深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此外教師還要通過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來進一步深化其人文素養。語文閱讀教學中受課堂教學時間限制和繁重教學任務影響,有必要指導學生預習讓其從被動學習轉化爲主動學習,提高閱讀教學質量和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學習《桃花心木》一課時,某國小語文教師就提出,同學們,我們在上節課已經學習閱讀基本要點,現在有哪個同學可以給老師說一說在進行閱讀時應注意哪些要點。學生回答:“閱讀中要注重閱讀內容的分層學習,閱讀材料一時找到其中存在的規律,閱讀材料二是應用其規律,材料三則是歸納和總結閱讀規律。”之後教師又提出:“這位同學總結的很好,只有經過循序漸進的過程才能逐漸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概括能力。今天我們所學習的《桃花心木》中就應用橫向閱讀理念,大家在閱讀這篇文章時需要從三個階段進行橫向閱讀:第一階段:同學們先自己閱讀後分析這篇文章中的優美句子。第二階段:分析文章主旨,種桃花樹的人身上蘊藏怎樣的品質以及自己從中學到怎樣的品質。第三階段:自己寫有關桃花木的讀後感。通過完整的閱讀教學體系使學生深度理解課文傳遞的人文素養知識,提升自身內涵。

三、藉助課外閱讀拓展人文視野

國小語文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課文閱讀,從而更好地拓展人文視野。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是告知學生閱讀範圍,教師要教給學生閱讀方法,保證學生在有限時間內進行有效閱讀。通常和課內有關的閱讀材料都是語言優美和主題深刻、內容詳細和主題深刻,這種閱讀材料要有精度,有利於學生加深對問題理解能力,學生也會在閱讀中產生新思維且通過課外閱讀拓展逐漸擴充學生綜合知識。例如某國小語文教師在講解《草船借箭》一課時,就先在課堂上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聽過三國演義嗎,知道它是四大名著之一嗎?”。學生立即回答:“聽說過,這是魏蜀吳三個國家之間的故事。”教師又提問:“那同學們指導誰《三國演義》中最聰明的嗎?”學生回答:“諸葛亮”!教師:“是的,這篇文章表現了諸葛亮高深的智慧謀略以及從容不迫的品質。爲了加深同學們對諸葛亮的瞭解,需要在課後閱讀《舌戰羣儒》、《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空城計》等故事,大家要仔細閱讀,之後在反覆品讀《草船借箭》這篇文章。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了解更多與諸葛亮有關的故事,同時分析這些故事中諸葛亮如何通過自己的才智獲得勝利,思考如果自己處於諸葛亮的位置該如何表現,看自己是否能從中學到什麼知識。通過課外閱讀擴展學生知識面,從不同教材中提升人文素養。

四、結語

總之,基於人文教育視野下開展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符合新課程標準和素質教育強調的教學觀念,也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求。尤其國小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階段,因此語文教師應藉助人文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國小語文閱讀教育的論文 篇三

1、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首先要使教學計劃更具條理性,課堂提問的問題所包含的範圍要廣,要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要給學生留有更多的選擇餘地,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閱讀教學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多樣化的思考方式,讓學生通過探索找到問題的答案,教師要起到正確引導的作用,使學生輕鬆自然地參與教學,最後找到問題的答案。師生間要有足夠的思想交流互動,教師要用教學內容構建有效的課堂。

2、建立不同的教學類型

要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選擇教學類型,對於閱讀教學劃分成不同的類型,每種類型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和作用,它包括積累、消化、解析和鑑賞。不同的教學類型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滲透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初讀教材內容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再假設問題的答案,再通過仔細閱讀來驗證假設的正確與否,這樣有利學生形成自主閱讀能力。

3、制定有效的教學目標

明確、適度、可操作性強的教學目標是提高課堂效益的基礎,同樣也是教師的教學依據。教師要能夠將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踐活動融爲一體。不僅要提高學生的知識素養和思維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

4、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教師在教學前先創設問題情境,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夠跟隨教師去感知教材。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使學生擁有自己的見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並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是感悟,提高國小生的交流能力,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5、對學生的潛能挖掘

在教學過程中,更重要的是挖掘學生的內在動力。首先讓學生通讀課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標註,對於不認識的生字生詞,可以教國小生如何去查字典,讓國小生通過查字典來解決生字詞的問題,然後再讀課文,鼓勵學生多問問題,可以通過分組討論的方式去解決問題,這樣即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讓學生對知識點掌握得更加紮實。通過自己的努力,加上教師正確的指導,使國小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使國小生具有對閱讀甚至對語文乃至各學科學習的探索精神。通過閱讀教學,使國小生總結出一定的學習規律,有利於提高國小生的閱讀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讓國小生逐漸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另外,閱讀教學還要培養國小生使其具有廣泛的閱讀興趣,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外多讀書,擴大閱讀的範圍,正確引導國小生從課堂走向講外,這樣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提高國小生的語言素養,爲將來的寫作和語文知識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論文 篇四

1.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首先要使教學計劃更具條理性,課堂提問的問題所包含的範圍要廣,要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要給學生留有更多的選擇餘地,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閱讀教學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多樣化的思考方式,讓學生通過探索找到問題的答案,教師要起到正確引導的作用,使學生輕鬆自然地參與教學,最後找到問題的答案。師生間要有足夠的思想交流互動,教師要用教學內容構建有效的課堂。

2.建立不同的教學類型

要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選擇教學類型,對於閱讀教學劃分成不同的類型,每種類型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和作用,它包括積累、消化、解析和鑑賞。不同的教學類型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滲透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初讀教材內容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再假設問題的答案,再通過仔細閱讀來驗證假設的正確與否,這樣有利學生形成自主閱讀能力。

3.制定有效的教學目標

明確、適度、可操作性強的教學目標是提高課堂效益的基礎,同樣也是教師的教學依據。教師要能夠將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踐活動融爲一體。不僅要提高學生的知識素養和思維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

4.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教師在教學前先創設問題情境,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夠跟隨教師去感知教材。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使學生擁有自己的見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並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是感悟,提高國小生的交流能力,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5.對學生的潛能挖掘

在教學過程中,更重要的是挖掘學生的內在動力。首先讓學生通讀課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標註,對於不認識的生字生詞,可以教國小生如何去查字典,讓國小生通過查字典來解決生字詞的問題,然後再讀課文,鼓勵學生多問問題,可以通過分組討論的方式去解決問題,這樣即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讓學生對知識點掌握得更加紮實。通過自己的努力,加上教師正確的指導,使國小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使國小生具有對閱讀甚至對語文乃至各學科學習的探索精神。通過閱讀教學,使國小生總結出一定的學習規律,有利於提高國小生的閱讀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讓國小生逐漸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另外,閱讀教學還要培養國小生使其具有廣泛的閱讀興趣,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外多讀書,擴大閱讀的範圍,正確引導國小生從課堂走向講外,這樣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提高國小生的語言素養,爲將來的寫作和語文知識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國小語文閱讀的教學論文 篇五

摘要:

國小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它起着重要的奠基石的作用,把國小語文的這塊石頭慢慢壘好了、結實了,才能攀越更高深的學科。而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則讓老師和學生難以把握,學生對閱讀的內容無法融入理解。教師必須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抓住學生的敏感閱讀期,刺激學生大腦中的語言思維區,培養其閱讀的濃厚興趣,並進一步加以鞏固,這樣才能在閱讀啓蒙的領域佔領先機,彌補缺憾。

關鍵詞:

趣味閱讀;國小語文;彌補缺陷

國小語文的趣味閱讀要求學生具備獨立性、情感性以及良好的語感節奏,結合生活經歷沉澱積累語文知識,潛移默化地薰陶學生的高尚情操與品格特徵。在學校這個智力衝撞、生命力勃發的特定環境下,國小語文擔負着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讓學生噴涌出耀眼光芒的重任。而閱讀,大量的閱讀正是滿足學生的渴求,發展學生的心理,增強學生的幸福感,這就是趣味閱讀的全部意義所在。

一、趣味閱讀的黃金期及獨特性

1、知識存儲和構築框架

啓蒙教育家蒙特梭利的研究結果指明:3歲即可看一人,意指3歲即可萌生出一個人的學習興趣所在,而在持續的近十年生涯中則表現出對周圍事物的強烈探究需求,這時期的學生就像一塊肥沃的土地,迫切需要人類進步文化的種子,需要老師及父母在他們的內心播下美好閱讀的種子,例如,詩歌背誦、國學經典誦讀、童話故事、自然科學知識等,這些種子深埋在他們的心底,伴隨着他們的成長會在他們的知識儲備庫中不斷得以發酵、沉澱和聚集,最終形成他們自身獨特的知識構架。

2、奠基智力和健全心理

優秀教育學家曾總結出人腦智力啓蒙和直觀感性思維的發展乃源自於文學閱讀,博大精深的課外閱讀可以使學生在懵懂中獲得知識功底、於一知半解中積累智力基石。閱讀對學習存在困難、智力存在缺陷的學生較成績優異者更能體現出它獨特的魅力所在,學習困難的學生在加強其感覺統合訓練的同時更要加強閱讀,就如同感光力弱的膠片更需要很長的感光時間是同一個道理,要反覆、反覆、再反覆地強化他們的智力區,用更明亮、更長時間的閱讀之光來照耀他們,才能將困難的學生從黑暗的角落釋放出來,奇蹟般地展現他們獨特的人生。

二、國小語文輔導中趣味閱讀應用要領

國小語文趣味閱讀其實質是用興趣之繩牽引學生的感觀和知覺,濃郁的興趣芬芳會引發學生的無限想象和創造性思維,達到潛移默化、培養人格的最終目的。

在趣味閱讀的過程中就要注意以下事項,用各環節間的聯繫巧妙地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從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及學生語文學習水平。

1、精心創建意境,導入文章主題

國小語文以低年齡段學生爲對象,教材以優美感性的語言爲主,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讓學生理解文化精粹。如,《老人與海鷗》一課的內容講解,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現多種生物及鳥類的圖片,配以它們生活習性的講解,讓學生活潑自由的天性在可愛的圖片及教師生動的講解中逐步進入文章的內容中去。

2、注入感情因素,培養心理閱讀

凡是一篇好文章,都有它的立意和主題。優秀的教師要在課堂導入時,注重感情培養,用抑揚頓挫、豐富多變的表情帶動學生的閱讀情緒,注意掌握這其中的轉折變化,讓學生深切體會文章的內涵,在閱讀的同時培養豐富的情感,激盪出學生的內心世界。

3、緊扣提問切點,理解閱讀精髓

教師在國小語文教學中要學會找到文章內容的提問點,根據學生水平設置不同層面的提問點,這對學生的閱讀理解極爲關鍵。只有找到學生真正感興趣的問題切入點,學生纔會依循這個問題去探索、去深究,循序漸進、前後相連的問題會引導學生開啓智力,拓展思維,在閱讀的課堂中就能真正領會文章真諦。同時,教師在問題設計的環節要貼近學生生活,考慮到不同學生的成長經歷、生活經驗,因爲不熟悉的事物讓人們覺得陌生,從而逐漸失去對它的原始驅動力,只有讓學生在問題中找到與自己的認識相似或相近的特徵後,那麼記憶的關聯纔會得以開啓,纔有興趣的驅動。被學生接受的閱讀提問纔是真正激發興趣、理解閱讀的精要所在。

4、、鼓勵迸發激情,讚許成就進步

任何一個學生都離不開老師讚許的眼光,任何一個進步都離不開鼓勵的字眼。國小語文趣味閱讀學習中貫穿始終的是學生健康心理的成長,智力思維的推動。鼓勵教育會極大地觸動學生的神經,尤其是學習能力困難的學生,更要讓表揚和嘉許環繞在他們的身邊,讓他們在快樂、輕鬆的閱讀中提升智力,發展思維。

總而言之,抓住學生的黃金閱讀期,儘早確立閱讀在國小語文學習中的地位,將是一個人智力語言發展至關重要的節點。爲了讓每個學生不輸在起跑線上,就要重視黃金閱讀期趣味閱讀對啓智、育性方面的重大作用,也許人類思維的奇蹟就蘊藏在"趣味閱讀"之中呢。

參考文獻:

[1]孟憲娣。談國小語文趣味課堂的創設策略[J]。教師,2012(30)。

[2]甘青。淺談國小語文情趣教學[J]。教師,2012(19)。

國小語文閱讀的教學論文 篇六

摘要: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提高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對國小語文教學改革十分重要。本文對我國傳統的國小語文閱讀教學進行了辯證分析,對如何提高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提出了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

國小語文;閱讀;改革

一、對傳統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的辯證思考

隨着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也進行了深刻的變革。我們要正確的對待傳統的閱讀教學方式,辯證的對其進行審視。

1、傳統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的缺陷

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存在的諸多不足之處。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中,教師是教學中的絕對主導,在課堂教學中往往老師不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種情況下,學生“唯師獨尊”,以老師的觀點爲標準答案,不敢有自己的想法。語文是一門開放性的學科,尤其在閱讀中,不同人的根據自身的情況會對文字有獨到的見解。過於強調老師的威嚴性便打消了學生思維的釋放,不利於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傳統的國小閱讀教學注重智育,教師將大量的應試知識和應試技巧灌輸給學生,過度注重練習,淡化了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國小生處於學習的起步階段,是培養學習興趣的黃金時期。過於強調知識灌輸和機械練習,打壓了學生對於閱讀的興趣,不利於對學生文學素養的培育。

國小語文不僅具有文學性,《國小語文教學新大綱》明確了國小語文的工具性。傳統的國小閱讀教學常與實際生活脫軌,更多的強調閱讀的文學性,造成語文成了一門華而不實的學科,學生也難以學以致用,語文課變成了單純的語言訓練課。

2、傳統國小閱讀教學的經驗

雖然傳統的閱讀教學存在着諸多不足,但是事物都是一分爲二的,在改革程中傳統的閱讀教學還是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傳統閱讀教學中教師以“精講”爲主,教師帶領學生對文章有過整體把握之後,對文章中心思想進行剖析,針對重點段落集中講解。學生既整體理解了文章內涵,又加深了學生對作者情感的認知,對重點的字詞句也有大致的把握。但是精講也要有度,一定不能忽略文章的整體行。上文所述,傳統的閱讀教學注重講練結合,在講解完文章之後教師針對重點問題提出問題對知識進行鞏固。合理的練習可以加深學生對重點難點的理解,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此外,傳統閱讀教學還重視朗讀練習。朗讀也一門再創作的藝術,通過教師的前期鋪墊,在學生對文章有一定了解基礎上,運用朗讀的技術可以使學生與作者產生強烈的共鳴,更容易被文章所打動。只是,傳統的閱讀教學閱讀形式較爲單一,需要改進。

二、提升國小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對於傳統的閱讀教學方式,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新課程標準提出新的理念下,以爲是筆者提出的對改革國小閱讀教學的幾點建議。

1、倡導教學中師生主體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新課程標準提出課堂教學要在師生平等對話中進行,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學生是教學的對象和主體。教師在教學中要轉變觀念,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對老師觀點進行質疑,提出自己的想法。在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時候,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老師對學生的觀點進行評析,多用積極的話語讚揚學生,用適當的方式糾正學生的錯誤。如老師應多用“這位學生說的很好,連老師都沒想到”“太棒了”或“這個想法是不錯,不過你看……”一類的語言。這樣可以提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在學習中取得了主導權。

2、教師引導學生逐步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激發學生對於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激勵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閱讀是對文字進行理解,通過文字的形式接受作者情感的過程。要激起學生對閱讀的熱情,就要引發學生對文學的熱愛。教師可以在課上推薦優秀的文學作品給學生,組織學生開辦圖書角、圖書交流會的活動,教師也可以充當導演的角色,對優秀的文學作品進行改編,帶領學生進行小型舞臺劇的表演。學生的興趣有了,自助學習的良好品質也會在興趣的推動下慢慢形成。兒童階段形成的良好習慣會使學生受益終身。

3、重視朗讀在教學中的作用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朗讀可以培養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朗讀可以是學生加深對文字和語句的印象,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材料。朗讀雖然是傳統閱讀教育的有益經驗,但是傳統的朗讀形式和手法過於單一。傳統的朗讀方式無非是老師帶着學生分段齊讀、找個別學生單獨朗讀、找不同學生分段朗讀的形式,比起學生的自讀,這種形式更多的是教師對學生的強化。在現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爲學生朗讀營造情景,在學生朗讀是用優美的圖片作爲背景,用動聽的音樂作爲陪襯。這樣容易是學生融情於景,對美的感悟更加深刻。教師也可以和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參與到角色扮演中去,這樣對學生的朗讀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有助於學生對角色感情的拿捏。

綜上所述,閱讀對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都分必要。對於國小語文傳統教學我們要“揚棄”,針對新課改提出的理念對現有的閱讀教學方式進行改革,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楊彥峯·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的點滴做法[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5)

[2]王玉蕊·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幾點體會[J]·吉林教育·2010(11)

[3]潘寶慶·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J]·新課程(教研)·2010(08)

[4]周振權·高中生物教學要加強自主合作學習[J]·新課程(中學)·2010(11)

國小語文閱讀教育的論文 篇七

一、現代教育技術能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師生視野,激發師生創造力和想象力。

閱讀教學不同於一般的語文教學,它是學生、文章和老師之間的對話交流過程,學生和文章之間的對話交流能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以積極的思維運轉加深對文章的認識和理解,有所思考、獲得啓迪,而老師需要在整個過程中對學生加以引導,爲其撥開閱讀過程中遇到的重重迷霧,引領學生向正確的方向思考。然而,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依靠老師的個人理解和閱歷引導學生,學生的閱讀體驗和閱讀範圍難免受到限制,要求學生多讀多思考、熟讀精思成爲空話套話。而現代教育技術的引入使得所謂的“熟讀精思”成爲現實,現代教育技術給國小語文閱讀教學提供了豐富的、可供選擇的閱讀材料,爲學生多讀精讀提供了有利的保障,豐富了教學內容。

而隨着知識時代的到來,各方面的信息量呈現爆炸趨勢,信息越來越多,對語文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倘若依靠老師的個人閱歷來豐富學生見識顯然是行不通的。現代教育技術在這方面也爲語文閱讀教學提供了便利,運用多媒體技術,採用多種方式全方面、立體化爲學生呈現各方面信息,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還開拓了師生的視野,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將以往的“死水”課堂變爲富有生機、充滿活力的“泉水”課堂。

二、現代教育技術能優化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率。

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通常是採用學生自主閱讀做題和老師講解的模式,這屬於典型的被動式教育,學生閱讀的重點是爲了做題而老師講解的重點也大多是做題方法,學生對文章中蘊含的道理以及文章的巧妙之處大多知之甚少,這屬於典型的死水教學,整個教室安靜得如同一汪死水,老師提問投石方能掀起點滴漣漪,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大多基於老師講解的層面。然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不僅泯滅了學生的求知慾望和探索慾望,還使得辛苦備課的老師吃力不討好,雖然口乾舌燥、體力不支,教學效果仍然微乎其微。而現代教育技術的引入,使國小語文閱讀課堂不再“沉默”,多媒體的技術的運用使得學生能夠通過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方式對閱讀文章進行了解,這種繪聲繪色的情境教學方式化抽象爲具體、化複雜爲簡單,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課堂效率提到顯著提升。如執教《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時,爲了讓學生充分體會小女孩的處境悽慘,我通過播放相關的音頻以及視頻資料、圖片,使學生對其有了充分的認識,再來讓學生相互交流,用具體的形式加深了他們對文章的理解。

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能夠提高課程教學效率,在我看來主要體現在詩詞閱讀以及文言文閱讀方面,由於國小生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非常有效,文言文閱讀和詩歌閱讀是國小語文教學中的難點。現代教育技術的引入,使得傳統既枯燥難懂又乏味無趣的文言文和詩歌課堂也變得生活活潑起來。如在教授古詩《早發白帝城》時,老師可以通過向學生教授資料查詢方法,讓學生自己通過網絡查詢關於長江和白帝城的資料,通過觀看網上的資料,學生對長江雄偉壯麗的自然風光和白帝城所在位置有了大致瞭解,再回到課程本身,告訴學生課堂內容就是追隨大詩人的腳步遊覽三峽風光,學生便興奮不已,很多同學對課堂內容充滿期待,由於學生對課堂內容有了一定了解,以往課堂的膽怯心理不復存在,整堂課的氛圍非常活躍。

三、現代教育技術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教導我們:“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的興趣”因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讓學生有主動學習、想要學習的意識才是課堂教學最應重視的。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運用圖片、視頻、音頻等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衆所周知,國小生的視野和知識面非常有限,許多國小語文教材中的動植物或其他物體,都是他們沒有見過的,國小生對這些物體的客觀認識不足導致課堂上他們對這些文章提不起興趣,這時候,老師可以運用互聯網查詢相關物體的圖片以及視頻資料,讓學生對這些物體有一個基本的視覺認識,再學習課文就會容易很多。

在國小語文閱讀文章中,有很多文章都是童話故事或者是虛擬的故事,這時候,要想學生充分認識並理解文章中的故事及人物,老師就需要藉助現代教育技術令他們身臨其境。如《窮人》《凡卡》《皇帝的新裝》《賣火柴的小女孩》等文章,這些故事都有相應的視頻資料,老師可以下載視頻資料或者相關圖片給學生觀看,以視覺的直觀方式加深學生對文章的印象。同時,由於這些文章的結局都具有不確定性,老師也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要求學生根據已有的理解和認識對文章中主人公後面的故事進行編排,鍛鍊學生的想象思維和創新思維。這種沒有固定模式和答案的教學演練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同時培養他們主動思考、主動學習的意識,讓他們在自我學習中更好的領悟文章的美妙之處。

遇到科技類的文章,現代教育技術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就更顯得重要了。科技類文章通常都行文嚴肅、古板,沒有故事類文章的通俗易懂、生動有趣,也不如風景類文章富有想象力,往往科技類文章是學生容易感到厭惡的文章類型,這類文章也是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最難以教授的類型。如文章《蝙蝠和雷達》,這是一片典型的科學小品文。蝙蝠長什麼樣子,什麼是雷達,雷達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它的作用又是什麼,這些問題縈繞在學生心中,是學生準確理解文章的絆腳石,倘若這些疑難得不到有效解決,學生對其很難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學習這篇文章想要訓練的創新思維也就難以實現。傳統的教學方法中,只能依靠老師的個人理解對學生進行講解,然而,新時期,現代教育技術的引入使得這些問題不再艱鉅,利用互聯網進行查詢,學生看過之後,開闊了視野也活躍了思維,再去學習文章內容,便不再困難。

四、現代教育技術能打破傳統的教育壁壘,實現教育資源均衡化。

語文閱讀教學不同於其他學科,不能依靠公式也不能按照定理,一個簡單的詞語運用往往需要旁徵博引、再三舉例,因此,有人比喻說語文教師要給人一滴水,就必須有一桶水的裝備和儲量。同樣,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也需要再三閱讀和思考,這就需要語文學習必須有廣泛的學習面。傳統的語文教學囿於書本,學生的閱讀數量和閱讀廣度受到嚴重製約,因此,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想象力也隨之受到影響。隨着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傳統的教學資源壁壘得以打破,好的文章、優秀的教案以及文學作品、音視頻資料都可以通過網絡獲得,不論身處何地,都可以通過現代教育技術獲得教學資源,從而使語文閱讀教學從數量上以及質量上得到明顯提升。這也符合了《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的要求: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資料,優化語文學習環境,拓寬語文學習內容。我們可以巧用多媒體技術,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整合相關的資源,由課內拓展到課外。

如對《觀潮》的學習,學生閱讀課文之後,雖然大體上了解了錢塘江大潮,但是大潮的氣勢卻不是通過文字就能表現出來的,很多同學沒有去過錢塘江,更沒有觀賞錢塘江大潮的經歷,這時候,老師就可以通過引入錢塘江大潮的視頻資料以及新聞報道幫助學生加深瞭解,學生看過之後對錢塘江大潮的印象更深刻了,對文中的相關描述也更容易形成自己的認識,學完,《觀潮》之後,學生對錢塘江大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很多學生都表示想去親眼看看。這種從視覺上和聽覺上吸引學生,讓學生更加形象的感受到文章描寫的壯觀景象,是文字描寫所難以達到的效果

總之,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語文閱讀教學應該有更多的創新之處和發展之處。將現代教育技術引入語文閱讀課堂,對於拓寬師生視野,激發師生創造力和想象力;優化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打破傳統的教育壁壘,實現教育資源均衡化都發揮着越來越巨大的作用。

國小語文閱讀的教學論文 篇八

一、積極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1、情境教學。

教師要努力創設條件,營造出適合學生的閱讀氛圍。例如,精心佈置班級,讓班裏充滿“文化味”。積累有關讀書的名言,激勵學生時刻與書爲伴,理解讀書的意義。也可以開展多種多樣的讀書比賽、成語故事比賽、古詩文朗讀比賽等,讓學生走進班級就能感受到濃濃的書香味。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教師給學生創造一個適宜的閱讀情境,讓學生把握住主動權,可以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閱讀,這樣學生纔會入情入境,咀嚼出字裏行間的味道來。

2、做好示範,建立一個閱讀的標準。

教師可以先示範,讓學生聽,也可以讓閱讀能力優秀的學生來做示範,其他學生模仿。國小生的模仿能力都是很強的,因爲他們正處於塑造期,示範可以讓學生快速進入正題。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只有學生自己讀得多了,才能體會其中的真意。

3、教學形式多樣。

教師在教學形式上不能單調,時間長了學生容易厭倦。教師在教學中,要抓住國小生好動、好勝、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課堂上的朗誦除了齊讀、分組讀、賽讀、分角色朗讀外,教師也可運用多媒體讓學生把內心的情感迸發出來,配合美妙的背景音樂,使朗讀更富有感情。開展各種課外閱讀小組活動,組織學生對各種活動評選,促進學生閱讀,定期引領學生去圖書館、閱覽室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和報刊,並讓每位學生建立自己的摘錄手冊,摘抄自己讀過的精彩片段和優美詞句,使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

二、教會學生在閱讀中積累。

只有在積累下的閱讀纔是有意義的閱讀,只讀不積累,閱讀沒有任何效果。積累就是指日積月累,不進行大量的誦讀、背誦,不累積大量的素材,要想學會寫作是不可能的。季羨林先生曾提出過這樣的建議:21世紀的學生應做到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還要背誦200首古詩和50篇古文。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首先要做的是增強學生的語言感受力。

例如,在教學中,學生反覆閱讀課文後,對課文有了初步的瞭解,教師可以讓學生總結一下課文主要內容,再讓學生細讀,逐步地提高學生的語言審美力。再就是增強學生的詞語積累。詞語是構成語言的建築材料,沒有豐富的詞語,我們的表達能力就不準確,在與他人交流中不能準確地表達內心的想法。所以積累詞彙非常重要。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積累詞語本,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詞語記到本上並且做到經常“翻看”。遇到好的句子、好的段落或好的詞語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這些地方好在哪,只有真正理解了,學生纔會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變成理解性的記憶。久而久之,學生的詞彙量豐富了,表達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三、培養學生在閱讀中感悟語言。

讀書不能走馬觀花、囫圇吞棗,要慢慢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看得懂的書纔是有意義的書。教會學生閱讀,首先要教會學生理解內容。漢語博大精深,一字多義。理解語言文字的內容是閱讀教學的其中一項重要的任務。理解語言文字內容,不是單純地對內容簡單的理解。在理解過程中,學生不但從中體會到了作者所描繪的社會生活畫面,還從中感受到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對豐富學生的思想感情和積累生活經驗都有很大的幫助。(本文來自於《學週刊》雜誌。

四、總結。

總之,國小語文教學離不開閱讀教學,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任務。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使學生終生受益,就得教給學生自己捉魚的方法。教師要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方法的教學和訓練,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爲以後更好地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國小語文閱讀教育的論文 篇九

閱讀教學是國小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培養閱讀能力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拓展多種閱讀途徑、倡導自主閱讀是提高國小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國小語文閱讀教學進行了探討。

一、改變教學觀念,以學生閱讀爲主體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也是閱讀中的對話者之一”。因此,作爲一名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更新觀念,要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要給學生充足閱讀文本的時間,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我建構,讓學生自己閱讀,學會閱讀。所以要從各方面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所以在閱讀教學中師生間應當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係,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

二、重視朗讀訓練,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朗讀是一種最常用的閱讀方式,也是學生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朗讀既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使學生獲得思想的薰陶,又有助於學生情感的傳遞,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

在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要讓學生自主地、全身心地經歷閱讀過程:

1、讓學生自己讀書。充分讓學生去思,去想,去創,老師要特別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從而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充分發展和全面發展。

2、讓學生自己提問。給學生提供質疑的時間和空間。學生既可集中質疑,也可隨機質疑。可先小組進行,再全班交流。解決問題才能更好的讀。也是學生由“讀會”走向“會讀”邁出的最成功的一步

3、讓學生自己說話。將教學過程開放化,讓學生想說就說,學生的說纔會體現個性化;只有將交際形式多樣化,面向全體,人人蔘與(或同座式、或小組式、或全班式),學生說纔會落實全員化。只要多說多練,學生說的水平才能不斷進步。而且通過這種個性張揚,能轉化爲學生更具有個性的閱讀能力,使學生語文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倡導自主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積三十年的經驗,使我確信學生的智力取決於良好的閱讀習慣。”可見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關係學生終生的一件大事。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學習,從中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精神和競爭意識,培養學生善於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的學習習慣,促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獲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結合書本的學習,引導學生選擇閱讀方向與合作學習,然後把收集到的資料、書籍等加以整理,進行專題閱讀活動。學生通過自主合作閱讀,積累內化了大量的語言材料。並且使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了自主合作學習的力量和樂趣,感受到自主合作成功的喜悅。也提升了學生合作、交流、協調的能力。

四、拓寬閱讀途徑,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充分的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引導學生創意朗讀

有句話說得好:“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學生對同一篇文章的領會不同,讀出來的情感就不同。因此,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積極鼓勵學生通過各自獨特的角度去體會課文,去感觸課文,再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讀出自己的情感。

2、適時引導學生想像

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抓住課文關鍵處的拓展空間,在課文已有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此處做出合理的想象,從而開拓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產生更有新意、更獨特的語言,使學生充分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如在教學《白楊》一課時,結尾寫到:“爸爸一手摟着一個孩子,望着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爸爸在沉思什麼?爲什麼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我讓學生根據課文的情景,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發揮想象。於是,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同學們各抒己見,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生髮展了自我,在想象中獲得真切的體驗,感受到在現實生活中所沒有的經歷,激發學生的高尚情操。

3、引導學生捕捉質疑點

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捕捉質疑點,把問題問到“點子”上,這個“點子”就是課文的重點、難點、知識點和語言文字的訓練點。一是從課題入手,抓住題眼發問。如《草船借箭》可以抓住“借”字發問,爲什麼用“借”而不用“騙”。二是抓住矛盾,把課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來。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中“一位滿頭銀髮的老奶奶,雙手拄着柺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可抓住“焦急”和“耐心”提問,這兩個詞用在一起是不是矛盾的?爲什麼?三是比較優劣,對教材的重點字詞或重點句,通過比較認識爲什麼要這樣寫而不那樣寫,爲什麼要用這個字詞而不用那個字詞。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中,“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在這可提問爲什麼用“抽”字而不用“生”或“長”字?

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及課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師要善於挖掘教材中有利於學生體驗、感悟的內容,創設有利於學生主動體驗的環境,能夠積極參與對話,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探究過程的體驗,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讓學生從心底愛上語文,使學生切身感受到:“書本是甜的”。能從小就體味到閱讀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從而培養學生終生閱讀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