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淺談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論文(精品多篇)

淺談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論文(精品多篇)

淺談國小語文閱讀教學 篇一

閱讀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活動中佔有非常關鍵的地位,通常情況下它佔用的課時最多,消耗的精力最大。這就要求我們把引導學生擴大視讀的廣度和感知的深度作爲出發點,致力於閱讀教學的研究和創新。

葉聖陶先生很早以前就指出“預習是訓練閱讀的重要階段。預習的廣度越大,則感知單元越大,理解能力越完整、閱讀能力越強。”在認真預習過程中,對課文內容有了全面的初步感知後,只有藉助豐富的想象力,才能在頭腦中再造出文章所描述的人物、場景、情節、思想感情等等,並與現實生活、社會現象、知識經驗聯繫起來,是新舊知識之間相互觸發,從而進一步豐富、加深對文章的感知和理解。因此,語文教師必須做到有的放矢,該放手是就放手,留給學生足夠的預習、自讀的時間和空間,樹立“以閱讀爲本,以學生自學爲根”的思想。這樣做實際上也是在充分體現教學活動中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課改新理念。

有目的、有計劃的推薦優秀讀物並及時檢查評比課外讀物成績,不斷總結在此過程中涌現出來的優秀者、創新者,努力使課外閱讀成爲語文教學的龍頭和突破點。在自讀預習的基礎上,學生對教材有了深層次的瞭解,教師對難點、重點、疑點在教學過程中給予正確、準確的解答,從而使課堂教學和自讀預習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好的學風、文風。

這樣的課堂教學既生動又活潑,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滿堂灌”變成了“滿堂問”的模式正在悄然滋生。課堂中提出許多問題,教師抓不住主要矛盾,其結果不但不能強化學生深化思考,深刻領會課文的特點、重點和難點,而且也不利於培養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和從文章中篩選有用信息的能力。要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就要掌握研究、思考和篩選問題的藝術,力爭在每篇課文的教學中能夠設計出一兩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教師就應該有意識有目的的進行引指導,向學生揭示自己提出問題的思路,把學生逐步引向正確的軌道。提問可以牽動整個課堂教學,優化課堂教學結構,這也是閱讀教學的又一法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目的、有意識到提出一兩個中心,這樣既能把學生的注意力、思維力、記憶力、想象力等各種閱讀理解所需的積極因素聚集到一兩個“焦點”上,又容易誘發意識衝突、引起爭論,產生一種“一是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俗話說“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當教師何嘗不是如此。要不斷的提高教學質量,展示學生全面素質,使學生將來成爲棟樑之才,新課程對語文教師自身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常規教學中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之餘,語文教師還需要閱讀大量的時文、美文和經典名著等,爲學生的閱讀方向,鑑賞能力做好先導。“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們語文老師只有不倦的閱讀,潛心的研究,勇敢的創新,不斷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才能成爲新課改洪流中的弄潮兒。

淺談國小語文閱讀教學 篇二

閱讀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也同樣是最容易被忽視的部分。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課程標準,要以教材具體內容爲憑藉,要有詳細科學的計劃,有一定的目的,有步驟地循序漸進地進行。閱讀教學是聽、說、讀、寫教學中一個重要環節,是語文教學的核心,搞好閱讀教學,達到葉聖陶先生說的“教是爲了不教”。使學生的自身能力得到全面發展。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營造課堂氛圍,激發閱讀興趣

教學中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可以用有趣的謎語、生動的故事、巧設的問題、創設情境開展競賽、電教手段等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好奇、興奮、激動,帶着濃厚的興趣進入閱讀情境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利於減輕學生的精神負擔,使學生在教師的熱愛、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強烈慾望,從而促使學生積極的去學,主動地去探索。在閱讀教學中,師生應處於一個平等的地位進行讀書、討論、研究、爭辯。教師應是一名與學生平等參與者,並起着積極的引導作用。學生也正是在互相回答、互相討論、互相作用的共同活動中,成爲能動的學習主體。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意傾聽同學們的見解,使國小生在課堂上敢說愛說,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積極參與。還記得筆者在講完《麻雀》一課後進行小結時說:“讀了這篇課文,從麻雀奮不顧身搶救小麻雀的記敘中,我們感到了那種偉大的母愛。”話剛落,一位男同學立刻舉起手,大聲而認真地說:“老師,我不同意說母愛,因爲課文從頭到尾都沒有寫老麻雀是公還是母的!”我聽後馬上笑着說:“你讀的很認真,想得也好。老師的概括,看來不準確,那麼怎麼說才確切呢?”課堂又一次活躍了。最後,同學們總結出:這篇課文表現了一種親子之情。在這種寬鬆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學習,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發揮出來了,同時也獲得精神上的愉悅。

二、巧妙設計,靈活教學

葉瀾先生在《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一文中曾寫到:“當學生精神不振時,你能否使他們振作?當學生興奮過度時,你能否使他們歸於平靜?當學生茫無頭緒時,你能否給以啓迪?當學生沒有信心時,你能否喚起他們的力量?你能否從學生的眼睛裏讀出願望?你能否聽出學生回答中的創造?你能否覺察出學生細微的進步和變化?……你能否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會合作,感受和諧的歡愉,發現的驚喜?”我們教師要創造性地利用教材,合理地整合文本,才更能有效地提高我們的課堂效率。閱讀教學中,應該引領學生走進其中,去解讀、去品味、去領悟、去薰陶、去仰慕、去沉醉。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規,多一些不拘一格。教師應用自己智慧的火種,去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使學生“小臉通紅、小眼發光、小手直舉、小嘴常開”。在文本、教師、學生的相互對話中,讓學生充分說出他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問題讓學生去提,讓學生去議,答案讓學生去辯,結論讓學生去得。學生要品出自己的味,品出自己的情,還品出自己的疑……這時的讀已經不單純是對課文語言的忠實再現了,而是能夠表達自己情感與理解的“二度創作”了,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讀書最高境界,使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以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蟋蟀的住宅》的教學爲例,首先給學生們展示一個蟋蟀的標本,然後提出疑問:“有誰知道這種昆蟲叫什麼名字?”學生們會立刻爭先恐後地舉手回答。等學生做出正確回答後,在黑板上寫下板書標題《蟋蟀的住宅》,然後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這種昆蟲生活在什麼地方呢?它住的地方又是什麼樣子的呢?”,這樣的問題設計能夠促使學生帶着好奇,更加專注和用心地閱讀課文,想從課文中找出答案來驗證自己的答案。

三、更新閱讀教學觀,增強學習的實效性

《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爲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作爲新課程所積極倡導的三種學習方式之一,合作學習改變了傳統教學中教師“一言堂”、學生以“個體學習”爲主的模式。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有利於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於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展,同時,對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品質,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於學生人格和心理的健康成長。

在一節二年級的語文課上,教師向學生提出小組合作學習要求:你最喜歡春、夏、秋、冬哪個季節的太陽?爲什麼?先找到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多讀幾遍,想一想你爲什麼喜歡它?然後把你的想法和小組內的同學互相說一說。對於二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對於合作學習,孩子們還不具備完全自己組織合作學習的能力,因此,當學生將比較感興趣的自然段讀了幾遍之後,示意學生暫時停下來,對學生說:“剛纔我看到這個小組的四位同學,他們自己讀了幾遍後,能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小組內的同學聽,並且另外幾名同學還對他作了評價。老師覺得這種學習方法不錯,其他小組的同學,你們也可以像他們這樣做。”此環節,教師巧妙的將合作學習的方法及注意事項教給了學生。這樣,避免了合作學習的“走過場”,使每個學生在交流之前和交流之後,都實現了“現在的我”與“剛纔的我”的超越。爲增強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我們應該注意:一是明確合作學習的目的與任務;二是教師要把握好合適的時間和適當的時機;三是必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的適時點撥非常重要。如我在《鳥的天堂》一課教學結束時,其中一位學生提出了“鳥的習性是晨出暮歸,天亮了就離開巢覓食,巴金爺爺第二次經過時是早晨,怎能看到衆鳥紛飛的情景呢?又怎能說這兒的確是鳥的天堂呢?”一石激起千層浪。面對這個問題,我又讓學生通過讀書,查閱大量的資料相互交流,最後明白了其中的奧祕。深化了“‘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的主題。讓學生讀代替教師講,能更好地達到閱讀教學的目的,真正讓學生成爲學習的小主人。

四、加強口語訓練,培養學生語感

所謂語感,就是對語言的一種豐富的、敏銳的感受能力。語感雖然和心理學、語言學、文學乃至於哲學有着密切的關係,但是首先提出語感概念的卻是語文教育家夏沔尊先生。這說明語感這個概念從它誕生那天起,就和語文教學有着不解之緣。半個多世紀以來,人們對語感的研究越來越深入,直至寫入目前的語文課程標準。語感是在語言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的,並且是多種心理功能協同活動的結果。記憶、表象、想象、聯想、情感等心理因素都和語感的生成有着密切的關係。另外語感在聽、讀時會表現出理解的功能;在說、寫時會表現出遣詞造句的功能。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語感能力,他們對語言的感受就會從膚淺、狹窄、遲鈍、走向深刻、全面、靈敏和迅速。因此,無論是從語感形成的心理因素看,還是從語感的功能上看,培養語感,對學生理解和表達能力的形成,都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淺談國小語文閱讀教學 篇三

摘 要:在當前現代化的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之中不僅應當明確教學的主導方向,同時還應當對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全面的分析,以更好地制訂出健全的教學方案,實現工作的不斷改革。針對國小語文閱讀教學進行全面的研究,旨在真正意義上促進當前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步增強。

關鍵詞: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研究分析;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一、選擇合適的書籍

選擇合適的書籍和教學材料,不僅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促進教學質量實現同步的增強。國小低年級階段重在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很多國小低年級考試中的作文體裁都是想象文。而童話就是一個很好的提高想象力的書籍。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中描寫劃火柴的場景:“她又擦了一根,哧!牆被照亮了,變得透明瞭,她彷彿看見了房間裏的東西。”這些簡單的描寫都很適合國小生去學習。

二、積極地引導學生

根據上文針對當前國小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合適書籍材料的選擇進行集中性的分析,可以明確教學工作當中應當遵循的相關原則。下文將針對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之中積極引導學生的相關教學方式進行分析,旨在更好地實現教學工作的改革。教師應當在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爲廣大學生樹立起榜樣,鼓勵學生進行閱讀,在實際教學當中與學生一起閱讀,進而營造出一種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更加牢固,同時還可以使學生自覺地提升積極性。另外,在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對課程內容進行一定的延展,諸如,在學習了《草原》這篇文章之後,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其他相關作品的學習,如《駱駝祥子》等,通過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的瞭解和體會,同時通過教師對文章之中相關人物的點評,通過對故事的全面講解,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鞏固所學知識。

總的來講,加強國小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相當關鍵,正如上文所分析的,在當前國小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很好地營造一種適宜的課堂氛圍。根據對當前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重點和難點進行集中性的分析,從實際的角度着手對教學過程當中的難點內容和改革創新的途徑等進行研究,旨在以此爲基礎,更好地實現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革和創新發展,更好地實現教育理念的創新。

參考文獻:

陳大偉。在新課程中:困惑與成長[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4.

淺談國小語文閱讀教學 篇四

一、將生本教育理念滲透到國小語文閱讀教學課堂

學生必須是學習的主體,這是生本教育的核心,它是在學生主動性學習的層面上進行設計的教育。老師的價值是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內在興趣點,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在學生自己能力範圍內,老師只是對學生的提問進行必要的解答。筆者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導下,對國小語文閱讀的有效性進行了一些研究。

1、聯繫學生實際開展個性化學習。老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目的、有步驟地對學生提供一定的個性化的意見或者要求,在學習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學生閱讀的效率也得到提高,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十分有利的。在學習《金色的草地》第二自然段時,安排同桌的學生扮演兄弟二人表演玩蒲公英時的場景,讓他們體會到草地所帶來的快樂。這樣既改變了老師唱獨角戲的沉悶課堂氣氛,學生又享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2、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老師在課堂上的作用就是授漁。國小語文中有一篇《桃花心木》精讀課文,課文中種桃花心木的園丁,以大自然的氣候變化爲依據,讓樹苗在自然變化的氣候環境中成長,園丁則採取了模仿大自然的措施,不定時、定量地爲樹苗澆水,讓小苗適應自然生長過程中所必須經受的考驗,爲將來的生長打下紮實的基礎。園丁內心一直秉持一種信念:參天大樹的成長過程中,在其幼苗時期應給予其必要的澆水、施肥幫助。爲了使它將來自己能夠在土壤裏找到養分,爲將來長成參天大樹做好準備,現在就要拼命紮根。園丁採取仿照大自然的方法精心幫助——澆水,就是爲了達到將來的自己汲取養分不用再澆的目的。長期以來,人們用蠟燭比喻老師,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結果也造成一些學生他自己不發光,只等着被照亮,學習死記硬背,從不動腦筋獨立思考。長久下去,我們的學生就達不到自己“汲取養分,向上生長”的目標。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導下,將老師的“教”轉化爲點撥引領,學生被動的“學”轉化爲自主性的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以課程爲藍本,尋找最能激發學生自主性學習的關鍵點,對學生進行引導,自主探究。通過前置性作業的課前探究、課堂上進行小組內交流學習、同學間相互討論、老師適時的點撥引領,使得學生在質疑與討論、互助與合作、傾聽與交流的過程中,真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實現學生自信、自主地學習,準確、流暢地表達。

3、堅持以學生爲本,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天性。兒童天生就對新生事物有好奇之心,學習是他們自身的需求。《揠苗助長》的故事,我們大家都非常熟悉,故事中主人翁不按照禾苗自然生長的本能,自認爲拔苗可以助長,而事實上恰恰違背了禾苗自然生長髮展規律,禾苗不但沒能長高,反而全部死掉了。這個故事給予我們啓迪:“禾苗”的成長都要以科學爲依據,在自然規律的過程中進行科學培育。生本理念下的教學就是要激發學生這棵“禾苗”天天向上的學習天性,老師是科學培育“禾苗”的園丁。一方面,根據學生的不同個性特點,幫助學生根據自身需要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另一方面,老師是科學教育領域的“農夫”,在科學教育領域內爲禾苗做好“鬆土”“澆灌”“施肥”“防病”等工作,達到“要我學”轉爲“我要學”的目的。

4、改善師生之間關係,增強師生之間聯繫。在生本教育理念教學過程中,老師與學生的關係也逐漸有所變化。在教學實踐中,師生之間往往存在着一些隔閡,學生對老師時常敬而遠之,師生之間在有些時候難以有效地溝通。生本教育理論的實踐中,增進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不論是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還是在課後朋友般的交流都打破了師生之間的這層隔閡,促使師生之間的關係更加親密,進而增強師生之間的聯繫。

二、結語

簡而言之,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國小語文閱讀教學,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達到“要我學”轉變爲“我要學”,實現學生自信、自主地學習,準確、流暢地表達。

淺談國小語文閱讀教學 篇五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閱讀在教學中的重要性。閱讀是學生與作者心靈溝通的窗口。閱讀教學的效果直接影響學生對文章的把握程度,進而也影響着語文教學質量。搞好閱讀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審美能力、自悟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他們的愛國熱情等方面都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並且爲他們能更好地萃取中國文化精華、文化底蘊,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等方面打下基礎。

那如何才能搞好國小語文閱讀教學,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呢?

一、構建和諧課堂,體現人文精神

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營造和諧、融洽、歡快的課堂氛圍有助於發揮出學生的潛能,激發出他們的創造思維,這是上好閱讀課的基礎。因此語文閱讀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中進行。這就要求教師轉變觀念,教學中,構建“我—你”的師生關係。對於學生來說,教師就是一位知識淵博的好朋友。營造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給學生提供良好的有利於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支持和引導學生髮展閱讀能力的物質和人文閱讀環境。教師在課堂上要善於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使他們樹立參與閱讀學習的信心。對於不足之處要巧妙地處理。

二、培養想象能力,激發創新思維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愛因斯坦的這句話精闢地指出了知識和想象力的關係,知識藉助想象力而發展,想象力是知識進化的先導,由此可見想象對知識的重要性。在國小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同樣要注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首先通過想象才能更好地把握作者描述的意境和作者的心境,抓住主題,加深理解。其次想象力與創造力是一對“孿生兄弟”。著名哲學家康德說:“想象力是一個創造性的功能。”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能爲學生今後更好地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創設良好的閱讀情境,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應當創設讓學生感到生動、美麗的情境,使他們獲得美的感受,產生美的喜悅,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空間,使其內心的“情”在特定的“境”中昇華到一種新的境界。

如使用提問創設情景法可通過設置有吸引力的問題來創造一個好的閱讀動機。也可使用看圖導入法在閱讀教學中用教科書中意境優美、色彩鮮豔的情景圖及教學掛圖作爲直觀教材,鮮明地揭示事物之間的關係,使學生獲得較深的印象,化抽象爲具體,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經驗。媒體創設情景法可在學生閱讀時靈活運用聲音圖像,讓學生沉浸在文章的表達氛圍中,產生豐富的聯想,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和創新思維。

(二)以讀引想,引起情感共鳴。

在閱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把閱讀的思路與作者文章的思路連起來,着重把握體現作者情感的句子,通過閱讀讓學生大膽展開想象,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意識,使學生真正讀懂了課文,真正讀出了感情,真正體會了課文所要表達的情感。"

三、注意評價的適當性

教師評價的作用是巨大的,一句挖苦諷刺,就會給學生心靈的傷疤撒上鹹鹽,一個熱情的目光、鼓勵的微笑又可以點燃學生心靈深處的星星之火,把學生從“黑暗”帶到“光明”。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注意適時適當評價。如我剛接手的三年級時,有一學生每次讀課文錯字連篇,南腔北調,常常引起學生的鬨堂大笑,他自己也是窘態百出。遇到這種情況我沒有批評他,下課後,我把他叫一邊,讓他重新讀了一遍,讀錯的字進行糾正,並鼓勵了他一番,第二天一上課我讓他重新讀了一遍,這一次他只讀錯了幾個字,有幾個學生髮出了笑聲,但大部分學生髮出了“咦”的聲音,爲他的進步而讚歎。藉着這個機會,我便“狠狠地”表揚了他一番,讓他在同學間樹立起自信心,並鼓勵他課餘時間多向老師和同學們請教,幾個星期下來,他便有了明顯的進步和提高。

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辯證法矛盾特殊性原理,我們知道每個事物都有其自身特點,國小生的發展纔剛剛開始,各方面都沒定型,因此他們在閱讀和理解文章方面也是有差異的。因此在閱讀教學的評價中應本着求同存異的原則,“同”是指評價以人爲本,以促進學生個性和人格的和諧發展爲根本目標、共同目標,把握住大方向。“異”允許學生觀點差異的存在,在評價中注重目標的多元化、方式多樣性和靈活性。凡是那些體現學生積極思考,大膽創新,而又不算“大逆不道”的能體現學生髮展的地方,教師都應給予肯定。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和個人感受,應用熱情、真誠的語言、期待的目光來有效地調控評價學生的閱讀過程,鼓勵閃光點,使學生心理處於“蠢蠢欲動”和“欲罷不能”的積極狀態,始終以愉悅的、高漲的情緒積極投入到閱讀學習活動中。對於缺點也要巧妙點撥,既不傷學生自尊心,不打擊學生積極性,不抹殺學生創造力,又使學生得到提高。有的時候我們可以採用一分爲二的評價,找到他好的地方,先鼓勵,然後糾正錯誤。

四、精心設計閱讀的形式

指導學生讀書,形式應靈活多樣,做到因材施教,恰到好處。爲了讓學生獲得整體印象,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薰陶和美的享受,教師應對整篇課文或重點段落進行欣賞性範讀。當教材中出現了句子長、結構複雜或文章難懂的片斷,教師採取領讀的辦法,引導學生讀通、讀順、突破難點,爲了讓學生從不同聲調、音色上感知和了解課文的層次結構,也爲了便於大面積檢查、瞭解和訓練,對於篇幅較長、自然段較多的課文,可由幾個人或全組、全班學生接續讀。爲了讓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線索和序目理清文章脈絡,捕捉關鍵詞句,可引導學生細心默讀,在讀中思考句子。爲了誘發想象,形成意境,發展形象思維,對於畫面集中、含義深遠、語句優美、描寫生動的地方,教師可指導學生小聲自讀。爲了提高興趣,深入理解內容,體會人物思想表情,對故事情節對話較多的課文,可進行分角色表情朗讀;對於句意連貫、句式複雜、內在聯繫緊,邏輯性強的句羣、句組或段落,可採用層層點撥設問,步步引讀的形式。爲了強化記憶,激發靈感,活躍氣氛,對於詩歌、警句或精彩的句段也要齊讀。當然還可以讓學生聽錄音進一步體味朗讀的技巧。爲了較好地進行朗讀的訓練,做到“先扶後放”、“有扶有放”,在低年級採用師生相互伴讀。爲了激發學生進取心和競爭意識,提高朗讀效果,可採用分人或分組輪讀。要因材施教,精心設計讀的形式,其目的在於讓學生讀懂、讀熟、讀通、讀好課文,提高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唐利民。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湖南教育,1999,(11)。

[2]黃紹業。閱讀教學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方法。廣西教育,20xx,(28):34.

淺談國小語文閱讀教學 篇六

“書是讀懂的,而不是教師講懂的。”葉聖陶先生的這句話道出了學生閱讀的重要性,也告訴了我們老師應該尊重學生的自主閱讀。在語文教學中閱讀佔了相當一部分內容,很多知識和道理都是在閱讀實踐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可是,在茫茫的書籍大海中,作爲知識萌發的國小生是很難正確地找到屬於的寶藏的。這時,就要教師擔起啓明星的作用,給孩子指明方向。特別在提倡素教育的潮流下,作爲教師的我們必需思考:怎樣教育孩子閱讀。本人覺得可以從兩個方面去探索。

首先,還孩子一個自由輕鬆的課堂。

一、導入要既自然又引人入勝。剛剛上課,孩子們沒那麼快進入狀態,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導入來讓孩子“熱身”,使他們以更好的狀態進入課堂學習中。怎樣的導入才能孩子進入狀態呢?我想很多教師都曾經有過這種經歷體會,爲了讓孩子良好地進入狀態,教師們都想出許點子。而我覺得何老師在《新型玻璃》的導入中做得很不錯。她以一個引人入勝的防盜玻璃故事來導入課文,讓學生思考如今的玻璃還有哪些新奇的功能。不但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而且很自然地進入課題。這樣,課堂就變得輕鬆愉快,下面的教學內容就可以很好地展開了。

二、科學使用多媒體教學。國小生正處於發育的前早期,他們理解能力非常有限,他們大多數都是通過五官等直接感受周圍事物。而語文閱讀教學這個環節本來就是通過書本間接地認識這個世界,這對於國小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這也平時語文閱讀中所遇到的問題:怎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體驗文本內容。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功能來幫助我們處理這個問題。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圖片、音頻、視頻等直觀的東西來刺激孩子的眼球,衝激他們原有的思維。就像在《松鼠》導入的時候,我先不急着說話,先讓學生觀看一段關於松鼠的有趣幻燈圖組,孩子們的眼睛剎時明亮起來,津津有味地欣賞圖片。還有在《鯨》第二課時的後面一環節,李老師也是通過幻燈圖片播放了可愛的鯨怎樣被殺害的情況,使學生有了深刻的體會,有些同學還忍不住哭了,還有的同學義不容辭地說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多媒體是一個很好的教學輔助工具,關鍵是看你怎樣使用,只要用得恰當好處,那必定事半功倍。

三、教師的引導語言要精簡、準確。課堂的時間本來就有限,怎樣使課堂變得有效,教師的語言起着非常關鍵的作用。教師的話不能說得太多,不然就會回到傳統的“三少一多”局面。既然學生是課堂上的主體,那麼我們應該相信學生,給予他們足夠的時間進行學習討論或交流。但同時也要給予他們正確的討論或交流的方向,使他們在探討的過程中學到新的知識,受到做人做事的道理。這就要求教師平時備課的時候,要設計好準確的引導方向和精練的問題。上課的時候還要用精簡的語言來授教,這樣就不會浪費時間,使得課堂變得有效率。

四、適當把舞臺交給孩子。我覺得有時候在閱讀教學中適當地加入才藝表演等課堂活動,可以達到一種錦上添花的效果。閱讀教學除了讓學生體驗文本外,還要結合自己原有的生活體驗,經過自己對文本的感悟後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除了傳統的讀、說、寫外,我覺得有時候還可以給把舞臺交給孩子展現各自的才華,使他們成爲真正的課堂主人。例如,李老師在《鯨》第二課時,讓學生體驗到鯨到外形特點後,就把講臺讓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各種方法來表現鯨的外形特點。有的學生就通過繪畫,把鯨的外形特點形象地表現出來,有的學生就通過演講,把鯨的外形特點說得很生動,還有的學生就簡單的小品的表演來表現鯨的特點。使得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既學得開心,又學得深刻。

再次,送給孩子一個課外樂園。

結合孩子的興趣推薦合適的課外書。僅僅閱讀課內的文章是遠遠不夠的,外面的世界豐富無比,作爲教師應該鼓勵孩子多讀課外書,瞭解更多的知識。而且,還要指導學生去尋找適合自己的書籍,如果學校有圖書室的,可以讓學生到圖書室裏尋找自己喜歡的書目,得到自己喜愛的纔是快樂的事。另外,作爲教師我們還可以指導學生們導找書中的真、善、美。我們可以介紹一些關於我國傳統美德的兒童讀物給孩子們,讓他們認識我國的歷史文化外,還可以教育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益的人。教師甚至可以與學生一起交流讀書體會,一個人的快樂與別人分享就會變成更多人的快樂了。

學生只有通過不斷的閱讀,包括課內和課外的文章,理解能力纔會得到提高。體驗也纔會不斷的更新,思維纔會不斷的改變,在課內掌握了讀書方法,在課外補充不足的地方,通過課外閱讀又可以幫助對課內經典文段的理解。總之,我覺得閱讀教學就的主要目的就是教學會學生如何去讀,讀出文本的思想內容,讀出自己的想法,讀出做人的道理,讀出前人所沒讀到的東西。而不是教師把課文講明白這麼簡單。

淺談國小語文閱讀教學 篇七

在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閱讀教學所用的時間最多,閱讀教學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整個語文教學的質量。關係到國小階段語文教學目的能否實現,教學要求能否全面達到。國小生入學後,就語文學科而言,擺在他們面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在口頭語言的基礎上儘快地學習和掌握書面語言。閱讀教學則是最直接、最重要地掌握書面語言的教學形式和實踐活動。在整個國小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閱讀教學是識字的重要途徑

語文這一門學科具有工具性,語文素質的提高對學生今後的學習、工作、生活均有深遠的影響,而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難點,加深對閱讀的理解,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們知道閱讀教學是識字的重要途徑,有利於提高識字質量。例如,在每篇課文分析記憶之後,馬上進行聽打訓練,加深對字形的記憶:進行組詞,造句,閱讀訓練,甚至看圖打短文,通過多媒體教學網絡,監控學生,隨時可得到反饋信息,同學之間可相互閱覽,相互調用,學生可以進行自我評價。通過訓練,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加深了對語文的興趣,結合閱讀來識字,體現了語言環境中的 識字,對於提高識字質量,促進語言發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識字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國小低年級以識字爲重點是對的,但必須提早閱讀,從國小一年級開始讓學生“在讀文中識字”。我們不能脫離閱讀教識字,純粹爲識字而識字的教育方法,再也不能適應新的語文教改潮流。現行國小語文教材改變了傳統的以識字爲中心的編制,換成了以讀寫爲中心的教材體系。“人文識字”公認爲國小識字教學的主要途徑。黑龍江佳木斯市第七國小紀春巖老師執教的成語識字課《愚公移山》,通過誦讀28個字的韻文(“愚公移山志沖天,率領子孫鑿石巖,自信努力不中斷,王屋太行兩山搬。”),很快產生了“文熟字悉”的效果。衆多實驗表明:“爲閱讀而識字,在讀文中識字”,即以篇章爲單位進行語言訓練,在閱讀漢文的過程中學習漢字,已成爲國小閱讀教學不可動搖的原則。

二、閱讀教學能夠提高聽話、說話和作文能力

閱讀教學,憑藉詞、句、段、篇,着重進行理解書面語言的訓練。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需要閱讀文件、報紙;教學活動中,需要閱讀課文、資料;學習過程中,需要通過閱讀來加強理解和記憶。閱讀是培養說話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有效方法。閱讀有助於提高口頭表達能力,閱讀可以使我們積累詞彙,熟悉句型,規範口語,能培養正確、流利、清晰、富於表情的說話習慣。閱讀是對作品進行再創造,把書面語言轉化爲有聲語言的重要形式。

另外閱讀還是教學的重要形式。文章是作者描寫現實、反映生活、抒發感情、寄託理想的物質載體。作者敘述一件事情,描寫一個人物,說明一個問題,論述一個道理,都是在作者的精心準備下,通過閱讀來表達文章中所流露出的感情;閱讀作品是一種感化、薰陶,讀好一篇文章會心蕩神弛,情思橫溢,如飲甘露,渾身清新豪爽,給人以無窮無盡的力量。特別是青少年時期,從閱讀活動中得到的寶貴教益,對一個人樹立遠大理想,堅定生活信念,振奮進取精神,激發鬥爭意志,都會產生巨大的作用。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不僅理解課文內容,受到思想教育,而且逐步理解和積累詞語,認識用句子表達思想感情,瞭解作者是怎樣確定中心,怎樣選擇材料、組織材料,怎樣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並且從中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提高認識能力。同時,教師還要重視引導學生隨時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精彩片斷。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朗讀、背誦、摘抄等形式,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同時培養對好詞佳句的敏感,養成積累詞句的習慣。在我們的課文中,有大量景美、情深的課文,對於這些課文,教師要重視創設情景,使學生自然而然的入情入境,在陶情冶性的同時,品味生動、形象的語言。教材中引導積累語言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背誦,二是抄寫。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誦的部分,有的則是由學生選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對於教材中安排的這些背誦、抄寫的練習,應該通過交流、檢查,使之落實,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積累語言的興趣和主動積累語言的習慣。教材中比較多地採用讓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抄寫自己感興趣的語句的形式,其用意很明確,那就是引導學生主動積累,培養興趣,使之逐步形成習慣。據我所知,很多老師都有一些好辦法引導學生積累,如採蜜本、美詞佳句本等,效果很不錯。

三、閱讀可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閱讀教學中,只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學生總是處於被動的局面。我們要通過一篇一篇課文教學使學生學到閱讀知識的方法,形成閱讀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就要想辦法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這樣學生就學得比較主動了。教師可以讓學生預習課文,有不認識的字,讀讀拼音,詞義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決的,老師幫助解決。教學中,教師引導、啓發學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內容等)提出來。有的時候,學生確實提不出來,教師就問他們某句話,某個意思懂不懂。這樣讓學生逐步養成閱讀課文時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並且提出問題來的良好習慣。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儘可能啓發他們互相解答。他們確實解決不了的,才由教師講解。

四、閱讀能可以培養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

要提高閱讀能力,光靠課堂教學幾十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通過閱讀教學,激發學生在課外主動找讀物看的興趣。在教學中,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也一時難於解答。可是,發動學生又把疑難解決了。有位教師教了《蜘蛛的網》後,有個學生提出問題:“蜘蛛的網能粘住小飛蟲,甲蟲等等,它自己卻不會粘住,是什麼原因?”教師想不到學生會提出這個問題。教師隨機應變,發動學生,說:“你們想想吧!看誰能想出來?”有個學生回答說:“因爲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師接着問:“你是怎麼知道的呢?”學生答:“我在《動腦筋爺爺》那本書上看到的。”由於學生多看課外書,既提高了閱讀能力又增加了科學知識。在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有的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能恰當地用上許多是在教材沒學過的詞語,可見,學生是在課外閱讀獲得的知識。因此,激勵學生廣泛閱讀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途徑。平時,教師要注意適當地介紹符合學生接受水平的讀物讓他們閱讀。教師還要啓發學生運用教學中學到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學生廣泛閱讀,必能豐富知識,開拓思路。無疑是朋友國小生閱讀能力的好方法。

總之,通過讀,表情達意地再現作品的內容,能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提高普通話水平和口頭表達能力,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淺談國小語文閱讀教學 篇八

摘要:閱讀教學是國小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小語文教學中,這是培養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的客觀要求,也是一條非常有效的重要途徑。當前,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也正積極倡導實施教學改革。新課標要求國小生通過閱讀教學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有較豐富的積累,並且形成良好的語感。在國小閱讀教學中,應該採取哪些策略達到課標規定的目標呢?本文對此作了淺談。

關鍵詞:國小語文;閱讀教學;新課改;策略

新課程改革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在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提倡學生在閱讀思考的基礎上,重視閱讀實踐,並且能從中逐步學會思考,學會讀書。在新課改背景下,採取哪些策略有利於實現上述目標呢?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提出如下策略:

一、以讀爲本,激發閱讀興趣

要想實現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基礎。只有學生有了興趣,纔會激發其閱讀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也唯有如此,閱讀對他們來說,纔不是負擔,而是無盡的樂趣和執着的追求。在國小語文教材裏,不乏有記敘文和文學作品。這些課文內容具體,形象生動。無論寫人、記事,還是繪景、狀物,都生動傳神,頗具閱讀美感。因此,在學習課文時,教師不妨引導學生對文章中精煉的語言進行欣賞,進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和作者產生思想的共鳴時,使學生能對文章裏生動的記述以及描寫產生強烈的感受,進而可以在他們的腦子裏喚起相應的形象。這時,學生就會被形象的畫面所吸引,進入文章所描繪的境界。在這種境界的吸引下,他們會越讀越想讀,越讀越愛讀……自然,他們也會從閱讀當中得到樂趣。

二、以字爲基,打好閱讀基礎

文章的基本要素的基礎是字、詞、句,這也是閱讀的根基。如同學生通順連貫的理解文章的字、詞、句,他又如何打開閱讀的大門呢?對國小生而言,字、詞、句正像他們手中的積木。要想把積木組裝好,就首先需要能夠認識一個個的零件。相對於閱讀來說,可能這一階段的教學是最枯燥的。但是,這一環節無疑也是最必要的。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關於字詞句的學習,都必須重視。否則,一旦“忘本教學”,閱讀乃至整個語文教學就都好像“空中閣樓”一樣。那麼,如何進行字詞句教學爲閱讀服務呢?

(一)注重生字聽寫

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生字聽寫是傳統的一個識字和積累字的方法,也是很有效的一個方法。在閱讀之前,在學習每課之後,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生字的聽寫,這可以儘快、有序地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彙。而豐富的識字量,是閱讀的必要基礎。

(二)抓好詞句訓練

掌握了字詞,還要注意能夠成了句子。培養學生寫句子的訓練有造句、解釋等。尤其是教材中的古詩詞及句子的練習,很有利於幫助學做好句子的積累工作,爲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古詩詞其實是句子的精華,學生如果能掌握一定的詩詞,甚至如果他們能學會運用詩詞,將會大大有利於他們的閱讀學習。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還要特別重視句子、詩詞的講解。如《望廬山瀑布》、《題西林壁》等古詩,教師可以細細引導,帶領學生體會詩句的含義,讓學生明白有些詩句、修辭用得恰如其分。

(三)抓好語段教學

正如“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有了“米”沒有巧婦是不行的。對於閱讀來說,字詞句是米,掌握閱讀方法就是巧婦。語段教學正是閱讀的起點。那麼如何開展語段閱讀教學呢?第一,“問、讀、劃”。所謂“問”,指帶着問題去讀;所謂“劃”,指帶着筆去讀。“讀劃”是語段教學最直接、最簡單的方法。

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點明,要讓學生通過文章中的語句找到答案。這樣,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就將問題具體化,對待問題就不會無從下手了。掌握了這個方法,就會大大增強學生閱讀的自信心。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樹立了信心,而且做到了心、口、手的統一,養成了一種良好的讀書習慣,這正是我們閱讀的要求。第二,找問題閱讀。所謂找問題,即鼓勵學生在閱讀中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對於文中的一些重點語段,讓學生提出問題再教學。具體做法爲:首先選擇一個語段,讓學生自由朗讀一會兒,然後開展小組討論,收集大家發現的問題;其次,集體討論,選取幾個典型的問題,學生圍繞這幾個問題再次朗讀;再次,學生解決這些問題。經過一番朗讀、討論、分析,學生對該語段已較爲熟悉了。這些問題對於他們來說,可以說輕而易舉,難度不大。所需要做的就是一一解決剩下的問題即可。在這個方法的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問題,保證氣氛的熱烈。第三,從課文出發進行閱讀指導。一定的閱讀方法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完成。文章有着極強的內在聯繫,是系統的一個整體。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從課文出發,從整體入手,教給學生一種整體的閱讀能力。可以按照整體———部分———整體、綜合———分解———綜合的方法來開展,這是閱讀活動中理解文章內容、握文章框架、感悟文章內涵、領會文章寫法的基本規律和方法。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從整體抓住文章的內在聯繫,認真鑽研教材,抓住語言表達思想內容的規律性的東西,從中找到突破口,進而確定教學的整體框架。在抓整體、抓聯繫的基礎上,選擇一個合適的突破口設計一個閱讀教學的整體框架是十分必要的。在課文教學中,可以找幾個突破口進行教學。選擇突破口可以緊扣題眼,即文章標題中的關鍵字眼。透過這個關鍵字眼,窺視中心,把握主旨。

綜上所述,閱讀是一種積累,同時,也是一門藝術。無論什麼樣的閱讀指導,都不需要教師一言堂,而是需要“百家爭鳴”。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切記不能用統一的標準化的答案去束縛學生的思維。要實現閱讀教學的目標,教師要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讀出自己的感情,真正落實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要依據語文學科自身的特點,結合學生學習語文的心理特徵,讓他們在閱讀的世界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要善於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熱愛閱讀的願望和動機,以獲取高質量的教學效果。

作者:呂高聳 單位:福建省詔安縣秀篆鎮中心國小

參考文獻:

[1]祝小浪.國小語文閱讀教學方法之我見[OL].諸暨教育網,20xx-11-2807:56:13.

[2]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年7月第1版.

[3]邱兆朋.課堂提問的策略[J].教學月刊.國小版,20xx年總第105期.

淺談國小語文閱讀教學 篇九

摘 要:在當前現代化的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之中不僅應當明確教學的主導方向,同時還應當對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全面的分析,以更好地制訂出健全的教學方案,實現工作的不斷改革。針對國小語文閱讀教學進行全面的研究,旨在真正意義上促進當前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步增強。

關鍵詞: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研究分析;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一、選擇合適的書籍

選擇合適的書籍和教學材料,不僅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促進教學質量實現同步的增強。國小低年級階段重在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很多國小低年級考試中的作文體裁都是想象文。而童話就是一個很好的提高想象力的書籍。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中描寫劃火柴的場景:“她又擦了一根,哧!牆被照亮了,變得透明瞭,她彷彿看見了房間裏的東西。”這些簡單的描寫都很適合國小生去學習。

二、積極地引導學生

根據上文針對當前國小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合適書籍材料的選擇進行集中性的分析,可以明確教學工作當中應當遵循的相關原則。下文將針對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之中積極引導學生的相關教學方式進行分析,旨在更好地實現教學工作的改革。教師應當在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爲廣大學生樹立起榜樣,鼓勵學生進行閱讀,在實際教學當中與學生一起閱讀,進而營造出一種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更加牢固,同時還可以使學生自覺地提升積極性。另外,在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對課程內容進行一定的延展,諸如,在學習了《草原》這篇文章之後,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其他相關作品的學習,如《駱駝祥子》等,通過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的瞭解和體會,同時通過教師對文章之中相關人物的點評,通過對故事的全面講解,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鞏固所學知識。

總的來講,加強國小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相當關鍵,正如上文所分析的,在當前國小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很好地營造一種適宜的課堂氛圍。根據對當前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重點和難點進行集中性的分析,從實際的角度着手對教學過程當中的難點內容和改革創新的途徑等進行研究,旨在以此爲基礎,更好地實現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革和創新發展,更好地實現教育理念的創新。

參考文獻:

陳大偉。在新課程中:困惑與成長[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