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音樂教育專業論文【新版多篇】

音樂教育專業論文【新版多篇】

音樂教學論文 篇一

等師範教育音樂專業的培養方向大致爲:培養合格的,全面發展的,適應新時期社會需要的中國小音樂教師。而舞蹈是中國小音樂教師必備的技能之一,它不僅要求教師本身會跳,還要會教學,選擇適合的題材,更重要的是能組織、編導、排練音樂舞蹈節目。因此,高師音樂專業的舞蹈課是十分重要的,如不經過系統嚴格的學習,學生必然跳不好。這就像一個不會寫字,不懂語法修辭的人,必然不會寫出文章一樣,道理似乎人人都知道,但實賤起來往往背道而馳,因爲舞蹈是一門形體藝術,尤其是對於初學者又累又苦,又要反覆練習持之以恆。它需要很強的毅志力,否則,在衆多學習過程中便出現了“虎頭蛇尾”或“一曝十寒”的現象。作爲舞蹈課教師需要了解這門課程的特殊性,從而更好的組織課堂,啓發學生培養興趣,使舞蹈課在音樂專業中不斷完善。

1、舞蹈教學中存在的矛盾。

舞蹈是一門以人體爲媒介,通過人自身來展示,以肢體語言來表現的表演藝術。高師音樂專業的舞蹈課主要包括:力量。舞蹈者所需要的力量就是肌肉的“速度力量”控制力和彈跳力等,它們使在肌肉收縮或張力增加時所產生的一種能力。柔軔性。人體各關節活動幅度的大小。控制力與穩定性。控制力時指舞蹈中肌肉拉緊保持平衡的控制力和保證舞姿形成的固定力。穩定性是指表演中的調整、控制、恢復人體平衡和穩定的能力。

協調性與靈活性。協調性是指全身肌肉羣都能相互協調配合。靈活性是指能夠迅速改變身體或肢體某些環節的位置和方面的能力。但是音樂專業的學生身體及生活中的習慣往往缺乏舞蹈所需要的“力量”“柔軔性”“穩定性”“靈活性”。表現出來爲鬆懈、呆板、僵硬、不協調,也就是缺乏一個舞蹈教師應該具備的專業素質。因此,就必須通過系統的舞蹈課加以訓練,使他們克服自然形態的各種毛病,掌握正確的緊張、鬆弛的控制能力和各關節的柔軔力量,培養音樂感和伴隨音樂靈動、自如地運用身體各部位,達到以上要求需要很長時間。“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然而,音樂專業的學生錯過了學習舞蹈的最佳年齡

音樂專業舞蹈課教學淺議技巧而無感情,也是站不住腳的。所以在基本功未成熟前,必須要着重訓練技巧上的硬功夫,等有了一定的基礎以後,再隨着基礎的深化逐步完成對作品感情的要求,進行實際技巧的運用。一個演員對用聲音,咬字熟練到像說話一樣,在演唱作品中表達自己內心世界時,就必然能夠很自然地完整地表達出作品的內涵。感情的唱法應奠基在精湛的聲音技巧之上。但是作爲一個演員在掌握聲音技巧以後也不能盲目去演唱作品,當你在演唱歌劇選曲的時候,對你所表達的故事情節沒有認真準備的時候,對角色人物還處於盲目狀態,甚至對歌詞的內容還不理解的情況下,就匆匆去演出,這樣只能用一些外在的動作和表情,以及與內容豪不相關的即興式表演,來填補思想感情上的空白,這就難以表現出曲目的意境。這種沒有內容的歌聲,最終是要被觀衆所擯棄的。優美的聲音必須經過正確的,系統的,嚴格的訓練,才能成爲表現聲樂藝術的一個有力工具。其次,必須對聲樂作品進行分析,研宄,作獨具匠心的藝術處理。拿到一首不熟悉的作品,首先是讀歌詞,理解歌詞表達的內容。若是歌劇則應先了解劇情,

弄清劇中人物,自己的角色與其他人物的關係。然後是仔細準確地反覆讀譜,反覆哼唱,對每個音都不能隨意馬虎,邊識譜邊思考,體味作者的創作意圖和作品的音樂風格。例如《唱支山歌給黨聽》,歌詞是摘錄雷鋒的日記,體現了雷鋒對黨真摯的愛,對舊社會的恨,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這首歌的曲式是三段體,ABA的結構形式。第一段是寫雷鋒對黨的愛,充滿了激情,所以在這裏用了明亮的宮調式,是明顯的山歌風格。第二段從“舊社會……”開始,用的是深沉的羽調式,這段音區較低,但用了特強音,切分節奏,休止符手法,加強了音樂的力度,表現了痛苦的回憶和對舊社會的恨,情緒很激動。緊接着是革命的戰鬥號角聲,“共產黨號召我鬧革命……”這一段的曲調轉爲豪邁,富有戰鬥性,這裏在速度上也稍快,聲音要激昂些。爲了感情的需要,“共產黨號召我鬧革命,奪過鞭子揍敵人”這二句曲調重複了一遍,第二遍的“鬧”字是全曲最響亮的音,也是全曲高潮處,感情最激動的地方。經過間奏,情緒平靜下來,再現第一段的旋律。所以在演唱時從感情到音色都要有一個統籌規劃。

最後,藝術素養中的舞臺表演。所謂“未成曲調先有情,情是歌唱的靈魂,歌唱者應做到用心在歌唱,演唱起來才能感染觀衆。作爲一種表演藝術,聲樂演唱要以聲音爲主,以動作爲輔,根據作品的內容,演唱時適當加些動作來表現一種情感,一種意境,一種形象,做到畫龍點睛,但不要過於頻繁。作爲一名演唱者,在舞臺上除了用優美的歌聲傳播感情外,歌唱者的姿勢與舞臺的風度尤其重要,它的正確與否,直接對歌唱,呼吸,發聲,共鳴及藝術表現的好與壞都有很重要的內在影響,上下臺要自然,穩重大方,根據演唱曲目的內容來醞釀情感,情緒的醞釀也要有尺度。這樣,才能把觀衆帶進作品所規定的藝術境界中去。

綜上所述,真正動人的演唱是感情的迸發,是感情的跳躍,感情的延續,它能使聽衆受到藝術形象的感染,受到精神上的激勵和啓迪,同時也得到極大的美的享受。要想做到這一切就必須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創作,必須深入並理解生活,學好文化,提高藝術素養,才能唱出時代的心聲,唱出時代的凱歌在學院的時間爲3—4年,每個學期不到40個課時,訓練的時間少之又少。在消化不了教學內容的的情況下,學生在課堂中所表現出無奈、停滯、麻木。平時一個個光彩照人個性十足的樣子在課堂中漸漸消失。而我們則要在有限的時間裏,開展無限的學習。

舞蹈教學中橫向層面關係之中的縱向深入“橫向層面關係的縱向深入”是指對教學內容,在由淺入深的總概念下進行一個層面橫向因素的把握、互動。從而影響於“縱向”的可能以此類推。通過橫向狀態的彼此關係進行磨盤似的運動,在不斷滾動螺旋下降(也可以叫上升)之中,形成它的縱向深入性。

其一:它不是對已有的訓練內容進行什麼“革命”,而是怎樣分析、組成,甚至是換位。也就是說,老師在課堂上不要只對動作感興趣,而要多留意動作之間的整體形態。這一整體狀態就是學生的感覺狀態(韻與美),協調狀態(形態個性),表現狀態(力量與魄力及綜合的“人體修養”在整體狀態之中進入下一個縱向的一個層面的橫向因素。

其二:橫向層面關係之中的縱向深入的意識及方法本身不是直接對舞蹈動作而言,它是對其使用‘旁敲側擊’的方法。通過其它文化於舞蹈的溝通、利用。其真正目的意義在於提高學生的綜合舞蹈素質。

從師範高等院校這個角度裏看舞蹈課,學生已是高等,超出了中、初級了。在文化知識的理解、思辯能力都進入了‘相對高’的狀況。換句話說,必須進入‘相對高’的軌道了。也許在舞蹈文化上相對欠缺,但對於其它知識的結構,文化內涵,解決問題的能力,科學的分析,舉一反三的互通性是具備的。這些是大學生學習舞蹈最有利的條件,在這個年齡階段似乎已經懂得了一些舞蹈。雖然沒有通過自身的實賤,但在腦海中以佔有了一些舞蹈。如果老師在舞蹈課中能把舞蹈動作解釋、分析於文化知識等等扣住於萬事萬物緊貼,相同舉一反三,養成有悟性的思維思辨習慣。學生一定能把舞蹈於一切事物的認識,迴歸至舞蹈的理性認識。不會僅僅盯住那麼枯燥乏味單一的動作上,而爲此糾纏、痛苦、甚至絕望。他們可以對舞蹈有一個更爲開闊、更爲符合舞蹈意識的認識。同時,在學習中發揮能動性,從心態上會有所調整。心態問題對於這個年齡階段來說非常關鍵,直接關係到他們自信、成長急對事物的理解。好的心態會給身體帶來好的放鬆狀態,爲學習舞蹈提供良好的能源。

在多年的教學中,大部分學生都認真、好學。把幾年舞蹈組合用筆一字不漏的記錄下來。到畢業時,用一段僅有4個8拍的音樂要求自己編組合時,學生用茫然的眼神望着我,似乎從來沒有接觸過舞蹈。她們所記錄下來的只是一個個單一的動作。而教師需要擁有的是對舞蹈本身的認識,而不是動作。師範生所學習的應該是動作的分類性質關係,以後自己進行各種組合舞蹈的編排,而不是程式化的只有幾個單一的動作。

“橫向層面關係之中的縱向深入”,使教學有能動性的空間和能動性的把握。同時,課的進程,課的展示及編組合的方式方法,都會有的放矢,有機可乘,有句老話說:“巧婦難做無米之炊”,現在要做到“巧婦定有找米之路。”

2、舞蹈教學與音樂的關係

舞蹈從一產生便和音樂結成最緊密的聯繫。舞蹈離不開音樂,音樂在舞蹈藝術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舞蹈藝術總的概念中音樂成爲其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音樂可以幫助舞蹈組織活動,在整個過程中表達情緒,體現性格,烘托氣氛。音樂與舞蹈脣齒相依,一個學習舞蹈的人,對音樂認識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舞蹈表演與創作的好壞,沒有音樂的舞蹈彷彿失去了翅膀的鳥,讓人無法想象,因此,音樂這門藝術是每一個學習舞蹈的人必須掌握的。

在高師音樂專業的學生中,音樂知識的掌握對於他們學習舞蹈有着巨大的幫助,通過已經掌握的音樂知識來和舞蹈的情感、情緒、動作相融。

1、視唱練耳知識。

視唱練耳是瞭解音樂的基礎課之一,這門課使學生對音樂旋律與節奏有正確的理解和把握,在學習舞蹈中學生敏銳的音樂聽覺,良好的視譜技能,對引導學生準確的掌握音樂風格,更好地運用形態語言表現音樂,有着積極的作用。

2、基礎樂理在知識。

樂理是音樂基礎課程之一。通過對這項知識的掌握,在學習舞蹈中學生可以正確理解舞蹈音樂所表現的意境。音程知識對舞蹈學習的作用。不同的音程,由於音高距離的不一樣,因此,在音樂中,音程佔有主要地位。音樂表達的情感與描述的音樂形象就與這種音程的色彩相對應。

大三度音程的色彩是明亮開朗的,這對音樂專業的學生是件容易的事。由此可以想象,在聽到這一音樂時所表現出來的舞蹈動作、情緒應該是舒展、明朗的。相反,小三度音程的色彩是暗淡而柔和的,根據這一特點,舞蹈所體現的也一定是柔美、優雅的。節拍節奏對舞蹈學習的幫助。音樂的節拍節奏對於音樂本身來說非常最重要,是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音樂風格、特點、情緒的形成來說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樣節拍節奏賦予舞蹈生命,快慢相交,動靜結合。音樂專業的學生擁有較強的節奏感,準確地把握不同節奏節拍的音樂風格特點。在舞蹈中找到內心節奏的發展規律,準確把握舞蹈過程中內在的發力點。

3、音樂鑑賞能力。

音樂專業的學生具有較強的音樂鑑賞能力,感知音樂能力和音樂審美的基礎,擁有正確的音與感知能力。理解音樂,豐富情感就能把音樂所表達的情緒、情感,通過舞蹈的肢體語言再現。

音樂專業的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掌握,在學習舞蹈中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揚長避短,充分利用音樂對舞蹈的作用開展教學。針對不同級別的學生,不同舞蹈組合的性質選擇不同的音樂,讓學生隨着音樂鮮明的旋律和節奏去體味學習舞蹈的快樂,既要注意能力的培養,又要注意舞姿與音樂風格的統一。音樂是人內心情感的形式之一,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準確把握舞蹈動作使學習舞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能使動作內涵錦上添花。

總之,高等師範院校的舞蹈課不可按照舞蹈專業院校的課堂模式和教學方法按部就班,應該有自己的特點,利用學生擁有的其它知識結構來進行舞蹈教學。

音樂教學論文 篇二

1、藝術美感式培養的意義

藝術美感的教學方式力圖發掘學生最濃郁的自然興趣,環境在於教育的培養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所謂景中生情,情中應景,如若在學生感知萌芽階段加以正確的引導,學生的自我興趣,情感思維開始發展,直至成熟完善,這將對人的思維判斷,情感理解等多方面的感知領域產生長遠的影響。因此,藝術美感教育方式對成長初期的學生來說意義深遠,有着一定的人生啓蒙作用。

2、藝術美感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方式

藝術美感教育途徑多種多樣,最爲根本的便是能夠遵循“以人爲本,自然爲主,抓住審美”幾大要素來組織教學或者安排活動。中學課程將教學劃分爲聽、唱、形式演示、理論普及、探索現實等多種教學模塊,實施教學時需要將各個模塊聯繫組合,形成生動形象的知識鏈,情感主線等關鍵因素,能夠讓學生深入學習,激發興趣。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觀察學生狀況也要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進度與效果,做好及時的總結,以便於快速調整教學方式。

2。1音樂互動及交流

師生間的交流形式多半限於言語的交流,藝術美感教育可以注重利用聲樂“無界限”的特點,在一些抽象問題做以形象音樂的表達,學生能夠快速全面的理解問題現象,同時增強了互動性,往往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根據老師示範的節奏讓學生模仿,接着使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即興發揮。

2。2拋磚引玉形式

一些具有特點或者典故的音樂,教師可以通過描繪一個故事場景,引入故事情節,環環相扣,最終圍扣主題,引出音樂。這樣的形式能夠讓學生印象深刻,故事引人入勝,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培養了學生探索學習的興趣。同時可以留給學生自主的想象空間,讓學生通過扮演角色、模仿教師演示的音樂來加深印象。

2。3資源組合分享形式

教師可以運用閒餘時間尋找課程相關的資源,在論壇、博客、報刊等互動式平臺上分享探討,這樣不僅增強了師生溝通,而且豐富了課餘生活。3。4活動組織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喜歡的實踐活動,內容可以多元化,例如包括聽、看、猜、想、比、演等實際活動。學生可以在活動中真實體會,能夠探索發現不曾遇到的問題,並且能夠在一定的音樂基礎上,發展自己的創作。

3、藝術美感培養方式應用與現狀分析

國中生經歷了國小時代的心理成長初期,對於事物的主觀判斷有所提高,但是還是不能夠準確地做出判斷,他們往往能夠懂一些事理,有時卻又會犯錯誤,面對生活和挫折,有時會產生厭煩心理,甚至是放棄的態度。因此,藝術美感式教育需要教師平時多與學生溝通交流,力圖營造一個公平公開自主的學生成長環境,並且允許學生犯錯誤,提倡學生自我錯誤自我發現,以及及時糾正。在學生的創作能力上需要多鼓勵多肯定,讓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產生動力,鼓勵他繼續探索發現並且能夠做出自我總結。這樣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創造天性並且更多地接觸實際,讓他切身體會世事真理。中學年齡段的學生富有創造的天性,有着較強的好奇心,探索心,同時還有很好的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年齡階段的生理髮展規律,對學生加以正確的引導,給予充分的自由探索空間,使得學生能夠獲得全面穩定的發展與提高。國中聲樂主要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以及感知事物音樂的思維判斷能力。目前大部分學校的教育方式還是比較傳統的“教案式”教學,學生經常面對教科書上死板的內容以及老師生硬不變的講課模式,使得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平淡乏味,學生的積極性與興趣也會被打磨殆盡。爲了學生更好的發展,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要注重興趣的培養,引導學生懂得去欣賞音樂的完美,能夠多聽、多想、多探索,同時教師也應該允許學生對不同的音樂擁有自我的理解與感知。教師不能對學生產生的一些想法和心理輕易否定,需要多加疏導溝通,擺正學生的成長心理。每段音樂都是人或事物情感的化身,它們從心理和社會的角度來看都是立足於現實生活的。很多時候,學習主要靠的是自我的努力以及動力,老師的幫助相對而言往往是比較有限的,然而在學生成長初期,孩子的感知啓蒙,事理積累都將由老師擔起大任,教師同時也要注意學生的心理過程,適當的時候加以疏導排解,引導學生培養自我反省的品格,冷靜客觀的批評心態,以及用紮實的基礎和努力的練習來提高自己。

4、結束語

國中音樂教學延續了國小時代的啓蒙教育,同時也爲將來的高等教育作下了基礎鋪墊,重要性可謂舉足輕重,不可怠懈。隨着教育的不斷改革創新,藝術美感教育方式將會得到廣泛的運用。通過藝術美感創造的成長環境可以讓學生不斷地實踐體驗現實,在探索中發現自我,總結自我,對孩子的未來發展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推進作用。因此,將藝術美感教育引入學生教育方式中很有必要。

音樂教學論文 篇三

摘要】音樂與遊戲一直都有着內在的最深厚的連接,如何還原音樂與遊戲的本質,使幼兒能通過遊戲喜歡音樂、熱愛音樂,並能通過音樂培養幼兒的全面發展。本文以Y園大班一節音樂活動爲例,通過具體實踐、反思提出對大班音樂教學遊戲化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幼兒園大班;音樂教學;遊戲化;實踐研究

一、遊戲化在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中的意義

(一)音樂教學遊戲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應當“以遊戲爲基本活動”。遊戲是幼兒在自我掌控的情境下得以自主選擇、挑戰、印證與自我超越,以及不斷的體驗自我掌控的一種實踐活動。而“音樂的本質之一就是娛樂”[1],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需要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富於遊戲化的環節增強幼兒的參與性,實現在“學中玩,在玩中學”的教育理念。音樂教學的遊戲化,即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賦予教學活動以遊戲的形式。可以在活動進行的過程中加入一些規則性元素,信號性元素,表演性元素等,並於活動的過程中使其遊戲化,從而增強教學活動的趣味性,提高教學活動的參與度,優化教學效果。

(二)音樂教學遊戲化於幼兒身心發展的作用

音樂教育是幼兒園藝術領域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培養了幼兒對於音樂的感覺、理解、想象與創造能力。幼兒園的音樂遊戲通常都包含了身體不同部位的運動環節。“從手部動作到上半身動作,再到全身動作”,這本身就符合了幼兒的動作發展特點。此外,遊戲化的音樂教學在實施中亦可做到培養幼兒的社會性與情感意志,在這一過程中更可以鍛鍊其合作意識以及集體觀念,對其身心發展起着尤爲關鍵的作用。遊戲化的音樂教學在進行的過程中能夠使幼兒逐步地感受、體驗與表達音樂元素(如音高、音色、節奏、節拍等)。以遊戲的形式增強音樂教學的趣味性,從而有效鍛鍊幼兒的音樂感受能力,還原音樂最初的模樣。在遊戲進行的過程中,幼兒可根據生活的已知經驗與音樂進行連接,通過身體動作感知音樂,再到創新性模仿創編動作。這種對於音樂作品的感知與表現同樣的爲幼兒音樂能力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遊戲化,不僅使幼兒能夠全身心地投入,也促進幼兒發展的整體性。在遊戲中學習擁有規則意識、尊重他人、與人團結。面對輸贏的心態——遊戲過程中的勝敗、榮辱坦然面對;面對困難的勇於挑戰——相信自己;面對問題——學會思考。

二、具體教學活動的實施

(一)活動方案

教育活動計劃《春雨沙沙》活動方案(略案表格)

(二)活動反思

1.本次活動設計還缺乏讓幼兒進行集體討論的環節,以後的教學活動中可嘗試着加入,提高幼兒的思考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2.由於實際教學中的時間有限,如若在未來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將本次教學活動進行一定程度的拓展,具體表現爲增加一些其它的領域(如語言領域,引導幼兒自主進行填詞,思考春雨中還有哪些植物喜歡雨水,在和雨水說話等等),做到多領域融合。賦予教學活動遊戲化與生活化,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三、研究結論與教育建議

(一)研究結論

幼兒園音樂教學遊戲化的開展很大程度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從教學效果上來看,以遊戲化的教學方式也優於以往普通的教育手段。同時,本次研究也是關於幼兒園音樂教學遊戲化理論——實踐的探索,做到了將理論應用於實際教學之中。通過一首簡短的兒童歌曲《春雨沙沙》在不同的方式下讓幼兒在學會演唱歌曲的基礎之上到模仿動作再到創編動作。這本身對於大班幼兒來說就是一次全面提升,而不僅僅停留在學會唱歌這一個層面。通過教師幾次不同的要求需要幼兒學會傾聽、觀察、模仿、想象、表現,這本身也是幼兒良好學習品質的體現。豐富教學層次,逐步由易到難的提升幼兒的能力,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設計相應的音樂遊戲纔是真正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幼兒園音樂教學遊戲化這一領域的發展與應用還是有很多可以深層次挖掘的教育價值。教學活動的設計可以多種多樣,如與五大領域中的其他領域相融合,把音樂遊戲作爲學習的手段與橋樑。因此,更多的教學方法還等待着我們去發現與探討。本次研究中還有許多不足與需要完善之處,今後筆者將會多加研究,與同行、老師取經力求探尋出更多能賦予音樂教學遊戲化的內容,從而令音樂遊戲活動得以更好地開展。

(二)教育建議

1.利用幼兒已知經驗設計音樂教學遊戲

《3-6歲兒童發展指南》中的實施原則中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爲基礎。因此,教師在設計遊戲環節時一定不要脫離幼兒的已知經驗。要善於觀察、結合以及運用幼兒日常生活中所能看到、聽到、接觸到的事物作爲開展遊戲的媒介。如運用幼兒熟知的卡通人物,瞭解的繪本故事作爲導入及具體實施環節的情景。教師在開展遊戲化音樂教學活動時,可將遊戲與幼兒的生活相結合,聯繫生活經驗,用一種積極,溫和而又平等的態度與其進行交流溝通,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得以更好地開展遊戲化教學活動。

2.選擇適合的音樂作品完善音樂教學遊戲化實踐

若要做到將音樂教學活動的效果達成優化,教師的前期準備尤爲關鍵。幼兒的學習活動必然要以其興趣作爲支撐,因此教師在遊戲活動的設置上要選取律動性或情節性很強的音樂,音樂的選取要易被兒童所理解與接受,需相對生動活潑一些。在必要的時候,教師亦可以對這部分內容加以改編。通常給幼兒選擇的音樂作品往往要經得起時間的檢驗,必定是經典的作品才能作爲幼兒生長的養料。把最好的音樂作品給幼兒是教師的首要任務,教師應當從曲調、作者、風格、流派、管絃樂、聲樂作品中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作品,要避免運用一些通俗的作品,這樣對幼兒的審美才能有所幫助。面對一些特點鮮明、故事性很強的音樂時,教師可以以講故事的方式引導幼兒充分發揮其想象力及創造性,自主設計並表演動作,把人物情節與音樂相結合,通過肢體動作感受音樂。對於很多幼兒來說,對音樂具有天生的敏感性,適合用它來表達歡快、悲傷、開心等各種情緒,這就要求教師需要具備相應的能力,才能不斷地帶領幼兒學習與前進。

參考文獻

[1]廖乃雄。音樂教學法[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xx.

[2]許卓婭。幼兒園音樂教學遊戲化設計[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xx.

音樂教學論文 篇四

無論什麼樣的文化,都必須經過傳播,才能在這個社會上站穩腳跟並被後人所傳承和發揚。音樂是具有自身魅力的精神文化,原生態音樂始終在連綿不輟的音樂文化裏爲創作者源源不斷的提供音樂素材。她是具有原生態與音樂的雙重特徵,是以音樂爲載體的原生態;同時,她是以原生態爲載體,是音樂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原生態音樂具有民族性,凝聚着民族精神,體現着民族文化。

作爲養育人文精神的高等學校,傳承文化是其重要任務之一,對於原生態音樂這一音樂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有着義不容辭的責任。教育界應當將原生態音樂這一傳統音樂文化引進高校,在高校開展帶有特色的原生態音樂教育,通過教育的主渠道,增強學生的原生態音樂文化保護意識,從而切實有效地保護與傳承原生態音樂,促進其持續發展。

保護原生態音樂,實際上就是保護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原生態音樂文化資源只有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實施正確的教育傳承發展戰略,才能逐步形成文化品牌。高校能借助這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原生態音樂,真正使學生認識華夏音樂的真諦,從而熱愛我們的原生態音樂。

如何將原生態音樂引進高校,增強學生的原生態音樂文化保護意識,促進原生態音樂文化的持續發展,這一系列問題已經成爲當前教育工作者極爲緊迫和重要的工作任務,筆者對引進原生態音樂有如下構想:

1、引進原生態音樂的態度

(1)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原生態音樂傳播於廣闊的大地上,其唱法多樣,形式不一,內容豐富,形成了一道多姿多彩的風景。高校在引進原生態音樂的過程中應該採取“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態度,允許音樂文化的發展呈現多樣性與多元化,讓原生態音樂在校園裏爭奇鬥豔。

(2)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原生態音樂不全是真金,也有良蕎不齊。高校在收集整理原生態音樂的時候需精心篩選,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高校在選用原生態音樂時應當注意將那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積極向上的、好聽好懂的、自然流暢的原生態音樂加以引進和推廣。

2、引進原生態音樂的方法

(1)高校參與編寫原生態音樂教材並開設課程

學校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學習原生態音樂,通過課堂教學來引導原生態音樂傳承。原生態音樂來源於民間,它的學習對象不單是音樂類學生,還廣泛涉及於各年級各專業的學生。因此,我們在編寫教材和開設有關課程的時候,要考慮面向更多的學生,更廣泛地傳播這一富有特色的原生態音樂。高校通過一系列有益措施使更多的學生了解原生態音樂文化、樹立對原生態音樂的保護精神,並對原生態音樂產生熱愛,汲取這一民族民間音樂文化中的有益精華,進而探索寶貴的民族文化財富。

(2)通過“活態教學”的形式有效地引進原生態

“活態教學”即活動教學,綜合教學,是音樂教育“走出去與請進來”有機結合的教學途徑。它可以採用錄音、攝像、記譜等多種形式對原生態音樂本原加以保存並引進課堂;可以通過實地考察等課外活動,使學生了解原生態音樂相關的原生態活動;同時,高校有計劃地引進國內外有知名度的原生態音樂文化人才,有教學需要的時候可以請部分著名民間藝人走進課堂,負責特色技能教學;也可以請著名民間藝人進高校演出,通過多種方式以保證在校學生能接觸到原汁原味的原生態音樂。利用課外活動補充課堂教學。高校大學生社團和各學院學生搞好原生態音樂文化的宣傳工作,定期舉行各種原生態音樂的比賽等。

(3)學校主管部門應制定相關制度促進原生態音樂教育

學校主管部門應認真考察、探究優秀的原生態音樂文化,重新評估它們的價值,制定相關制度促進原生態音樂教育,爲參與原生態音樂藝術傳承學習的師生實施幫扶;在待遇方面也設立獎勵;積極組織師生在校園裏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文化論壇、知識講座或音樂會等形式進行原生態音樂文化教育。學校主管部門加大力度爲國家培養優秀的原生態音樂文化人才,提高學生的原生態音樂文化素質。

結語:高校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去時時關注其他區域和國外先進原生態音樂文化成果,然後借鑑和應用,在與這些具體異域特色文化的交流中爲原生態音樂課程注入新鮮血液,增添活力,讓學生的眼界更爲開闊,也促進了原生態音樂文化的發展與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