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中物理教學論文(多篇)

國中物理教學論文(多篇)

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篇一

一、整合的優點

1.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通過運用信息技術將原來抽象的物理知識具體化,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把複雜難懂的知識簡單化,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比如,在講“慣性”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播放一段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即我們在坐公交車的時候,遇到急剎車,我們的身體會傾斜,通過聲行並茂的教學方式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

2.增強教學效果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只能通過在黑板上寫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做不但耗時長而且取得的效果還較差。尤其是在課上的物理實驗中,有些學生有時都看不清老師在講臺上的演示實驗,這樣長久下去學生就會對物理喪失興趣。然而,教師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就能把物理實驗清晰明瞭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這樣就能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同時,教師在講課的時候使用信息技術,可以把枯燥的物理知識變成畫面,教師在一旁進行講解,這樣就可以使學生記住抽象的理論和概念。

二、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整合策略

1.教師可以根據知識創造出相應的情境

教師可以讓學生帶着問題去學習,並結合信息技術,通過在課堂上播放視頻或者放一些相關的圖片等等,讓學生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

2.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圖片進行模擬啓發式教學

教師可以在講蒸發吸熱這一知識點的時候,爲學生播放圖片,就是將一塊冰放在一處,然後拿出兩個體溫計對冰塊處溫度和正常處溫度進行測量,就會發現冰塊處的溫度比正常處低,從而得出結論,蒸發吸熱。綜上所述,在國中物理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可以說,信息技術在國中物理教學中發揮着重要作用,老師必須要做到將知識與信息技術有效地整合。

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篇二

國中物理的教學法很多,面對衆多的教學方法,選擇哪些方法對自己當前的教學情境來說是最恰當的呢?怎樣使這些方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用呢?這既是理論問題,又是實踐問題,更是藝術問題。筆者根據多年來的教學實踐,對在不同的教學情境下可以選用的一些教學法,提出自己淺薄的見解與同行探討,此乃拋磚引玉之舉。

例如在上《探究串聯電路中電壓的規律》這節課時,根據課程按排內容和課標的要求,可以設計這樣一個教學流程讓學生自主探究:①創設情景,誘發提問。即先在示教線路板上連接一個有兩隻燈泡串聯的電路,使燈泡發亮,讓學生觀察、討論、交流,然後提出問題:我們前面學習了串聯電路的電流規律是處處相等,而串聯電路中的電壓是否也處處相等呢?②啓發學生針對疑問,大膽猜想,鼓勵各實驗小組多提出不同意見;③各小組對提出來的猜想和假設進行討論交流,制定計劃,設計實驗;④進行實驗,記錄數據;⑤分析數據,歸納總結出規律;⑥各小組評估探究過程中的得失;⑦交流體會,拓展實驗,在探究串聯電路電壓規律的基礎上,佈置各小組回去制定探究並聯電路的電壓規律的實驗設計。採用這種的教學設計能把學生置於動態、開放、生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獲得一種新的學習體驗,同時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得到有效的鍛鍊,可以說能很好地完成課標所要求的教學目標。

從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可知道主要選用了科學探究法,同時也用到了啓發法、實驗法、歸納法、討論法等,這些教學法在這裏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運用,共同完成了各項教學目標。因此,在一個具體的教學情境中,選用什麼樣的教學法,所選教法是否有機的結合起來靈活運用去完成各項教學目標,是評價一節課成功不成功的關鍵,同時也是評價一位教師選用教學法藝術水評高低的重要標誌。

又如在上《眼睛和眼鏡》這節課時,根據課程內容的設置和新課標理念要求,可以把眼睛與照相機做比較進行教學。因爲眼睛從結構上看,非常類似於照相機(或者說類似於攝像機),而照相機成像原理前面學生已經很熟悉了,所以眼睛的教學過程可以主要採用類比法,眼睛的晶狀體相當於凸透鏡,視網膜相當於底片。在教學過程中輔助用教學課件講解眼睛的構造、成像原理,學生很容易理解,掌握起來較容易,印象也深刻。可見這節課除了用類比法教學外,還用到了講授法、啓發法、觀察法等等,這些教學法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再例如在上《光的折射》這一課時,因爲學生前面對光的現象已有一些簡單的認識和了解,所以本節課可以考慮採用演示實驗法。教師把光的折射現象通過實驗演示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分析和推理,最後在教師的啓發點撥下,共同歸納總結出光的折射規律。這裏把演示實驗法、觀察法、啓發法和歸納法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運用,讓學生在獲得新知識的同時,提高了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實現了教與學高度統一。

當然對於這節課,不一定採用以上的教學法,如果學校實驗器材充足,學生基礎比較好的話,也可以採用以探究法爲主的教法。讓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對光的折射現象進行實驗探究,然後通過收集材料,進行分折和歸納,最後歸納總結出光的折射規律出來。可見對於同一內容的的教學,選用那種教法並沒有固定的模式,應根據具體的環境、條件和情景而選用,有時即使是各種情況都相同,而不同的授課教師在選用教學法時也會不盡相同,甚至完全不相同。因此,教學中的教法可以說是千變萬化,沒有什麼固有規律可循,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好好去把握。

國中物理教學法多種多樣,不同的條件和情景有不同的配搭運用模式,在這裏不可能一一言盡。例如在教學中常用到的還有閱讀法、練習法、發現法、談話法等等,它們各有優勢和特點,應用時條件和範圍也不盡相同,但絕大多數情況下,它們不是孤立出現,而是互相滲透,互相包容,相輔相成,交互混雜在一起運用。如爲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團結協作精神,可採用科學探究法、歸納法、討論法、啓發法;爲了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可採用演示法、觀察法;爲了使學生正確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可採用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啓發法、發現法;爲了加強物理實踐,培養學生技能,可採用實驗法、練習法等。

總之,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選什麼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要根據具體的教學目的和任務、教材內容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教師的特點進行綜合分析,才能選擇出最恰當的教學法,創造性的加以運用,以求達到最佳的教學成果。

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篇三

關鍵詞:國中物理;實驗教學;問題;對策

一、引言

國中物理教學主要由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兩大部分構成,其中實驗教學不僅可以呈現物理規律與知識特(本站☆)點,還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的主要載體。當前,隨着教育改革的推進和實施,國中物理教學也悄然發生改變,比較注重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教師高度重視實驗教學,精心設計和不斷優化教學形式,爲學生提供新的學習渠道。

二、國中物理實驗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第一,教學觀念存在誤區,在國中物理課程教學中,由於部分教師深受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對實驗教學的作用和價值認識不足,認爲在實驗上花費大量時間會影響到整體教學進度,在實驗環節通常敷衍了事,影響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第二,教學模式單一,雖然有的國中物理教師認識到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在教學模式上存在着單一的問題,爲節省實驗教學時間,他們會先列出實驗器材、流程、結果和注意事項,讓學生完全按照既定的模式進行實驗操作,缺乏獨立思考。第三,教學資源不足,一些國中學校的物理實驗室設備陳舊、器材不足,難以滿足物理實驗教學的順利進行和有效實施,再加上經費不足,實驗儀器補充的不夠及時,學生進行親自動手操作實驗的機會較少,導致整體教學效果一般。

三、解決國中物理實驗教學問題的恰當對策

(一)轉變實驗教學觀念,激發學生求知慾望

在國中物理課程教學中,要想解決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首先應當及時轉變教學掛念,擺脫傳統教育理念的禁錮,認識到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和作用,全面貫徹和落實“以實驗爲基礎”的教學原則,爲學生提供非凡的實驗學習的平臺,做到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的有機統一,讓他們藉助實驗更好的學習、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國中物理教師在實驗教學中,需引領學生綜合運用口、眼、腦、手學習物理知識,並通過設疑置問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舉個例子,在進行《汽化和液化》教學時,由於八年級學生正處於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教師在課前要設計好實驗,預測出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組織學生認真觀察實驗的關鍵部分,根據實驗現象總結物理規律。對此,教師可利用水壺燒水的生活現象引入實驗,在課堂上演示水沸騰的實驗,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分析和總結實驗現象:燒杯中水的溫度變化情況:燒沸騰前,水的溫度不斷上升;沸騰時,水的溫度不變。燒杯中水的狀態的變化情況:沸騰前,燒杯口有少量“白氣”出現;沸騰時,燒杯口有大量“白氣”出現。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認真仔細觀察,知道這些“白氣”是汽化現象,以此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有利於學生對物理知識理解。

(二)運用多種實驗方式,吸引學生主動學習

在國中物理教學中實驗教學佔據着較大比重,是對理論知識的呈現和驗證,有利於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師需運用多種實驗方式,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到物理知識的學習中去,使其在課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國中物理教師可在課堂上進行實驗演示,要求學生觀察、分析和思考實驗現象,並得出結論。特別是在講授物理規律時,教師應與學生一起討論實驗方案,讓他們根據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分析實驗現象,藉此實現高效學習。諸如,在《液體的壓強》教學實踐中,教師可在課堂上演示實驗1:將下端包有橡皮膜,上端開口的容器中裝上水。提問:這說明什麼?原因是什麼?學生仔細觀察回答所看到的實驗現象:橡皮膜向下凸起,原因是液體對容器底部有壓強液體受重力。演示實驗2:將側面包有橡皮膜,上端開口的容器中裝上水。這又說明什麼?原因是什麼?實驗現象是橡皮膜向側面凸起,原因是液體對容器側壁有壓強。演示實驗3:向一四周扎滿小孔的塑料瓶中裝上水,讓學生觀察現象,他們可看到氣球四周均向外凸出,說明“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如此,通過這一系列實驗演示,能夠吸引學生主動學習,使其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物理新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三)整合物理實驗資源,節約實驗教學成本

由於物理實驗要用到大量的器材和儀器,爲節約教學成本可對實驗資源進行整合與優化,不僅教學效果不減,還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節約意識,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國中物理實驗教學活動中,教師可針對實際實驗內容整合實驗資源,以確保教學效果爲前提節約實驗成本,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對實驗裝置進行改進,並指導學生親自參與動手改裝和操作,藉此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提升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在這裏,以《氣體的壓強》教學爲例,在驗證大氣壓強存在的實驗中,教師可要求學生使用廢棄的易拉罐進行實驗操作,其中一個易拉罐爲空的,另外一個裏面裝入少許水,將水加熱至沸騰後把兩個易拉罐同時放到水中,觀察它們各自有什麼變化。學生可以發現裝有少許水的易拉罐瞬間變癟,分析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大氣壓強的存在。國中物理教師需學會靈活改造實驗器材,利用鐵絲平行固定兩張紙,以此進行探究壓強大小與氣體流速關係的實驗;或者把損壞的電壓表改裝成電阻當作實驗器材使用。這些自制實驗器材能夠有效節約成本,關鍵是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與想象能力,使他們形象直觀的觀察實驗現象,自覺主動探究物理知識的奧祕。

四、總結

在國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需認真研究和分析存在的問題,針對具體問題制定可行性較強的教學對策,從轉變實驗教學觀念、運用多種實驗方式、整合物理實驗資源等介個方面切入,全面提升實驗教學的質量,進而提高學生的物理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黃清華.新課改背景下國中物理實驗教學創新研究[J].考試周刊,2017(63):150.

[2]周浩然.探討國中物理實驗教學方法的創新思路[J].中華少年,2017(18):130.

[3]楊國棟.將生活實際與國中物理實驗教學緊密聯繫[J].中學物理,2017(08):62-64.

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篇四

1國中物理教學開展合作學習的必要性

1、

1在學生之間建立有效的溝通

一般來說,國中物理的概念學習比較枯燥同時許多知識都是比較抽象的,理解比較困難,很難實現真正的掌握。

所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變得很低,有的還會對於國中物理學習存在一定的畏難情緒,出現厭學的現象。

而通過合作學習能夠改變傳統式的灌輸式教學,改變課堂出現一言堂的情況。

同時,在對學生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分組的時候,能夠使學生之間形成最有效的交流和溝通,學生的學習探索願望也會進一步提升,學生也會願意參加小組的學習從而激發其內心的興趣,使學生能夠在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中進行學習。

1、

2使物理概念更加具體化

通常來說,物理知識都會具有很強的抽象性,表述物理知識的語言也都會具有很強的嚴謹性,這樣學生對於物理知識就會出現理解上的困難,尤其是對於國中學生來說,很難有效理解一些專業的名詞概念,給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帶來了困難。

但是通過合作學習,能夠讓學生在相互討論和研究中更好地理解和認識知識,通過接觸到不同學生的思路,能夠讓學生有更多的理解問題的方式,從而有效提高物理學習的正確性。

同時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使存在錯誤的學生及時認識到錯誤,同時教師也能夠給學生進行指正。

1、

3建立師生之間的。良好關係,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在國中物理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能夠使學生爲了小組的榮譽而戰,學生會更加的努力,也會有很高的學習熱情。

同時,因爲合作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所以教師會對於小組內的不同意見或者理解出現偏差的時候及時給予指導,這樣就能夠使師生之間形成有效的溝通,師生之間也會有更多的互動,這樣有利於師生之間建立和諧的關係,

學生會把在合作學習中不能夠解決的問題及時反饋給教師,教師也就能夠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上的問題。

通過合作小組的競爭能夠使學生的學習熱情更高,能夠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2國中物理教學中合作教學存在的問題

2、

1片面理解合作學習

當前,在國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於合作學習的理解不到位,導致合作學習進入誤區。

例如,教師會按照新課標的要求開展合作學習,在教學開展到某一部分的時候,教師會讓學生分成小組討論,然後讓每一個同學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就使合作學習的意義全無,只是變成了簡單的小組討論,沒有商量出一致的結果,同樣,合作學習缺少效率。

同時因爲教師對於合作學習沒有一個很好的理解,導致在具體實施中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因爲沒有明確的目標和要求,有的時候學生還會利用討論的時間進行閒聊,不僅不能夠保證教學的效率,同時還會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以致影響整個教學進度和合作學習的氛圍。

2、

2學習過程缺少有效的監控

在國中物理教學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很少對學生的討論過程進行監督,只是在講臺上等待學生討論的結果,這樣就會導致教師對於小組合作學習的質量沒有很好的掌控,同時由於缺少教師有效的監督,學生有可能會使合作學習的效率大打折扣,影響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同時教師沒有在學生討論學習中發揮出教師的指導作用,導致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不能夠及時得到教師的指導,這樣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合作學習的效率。

2、

3少數人的學習導致合作學習效率降低

由於教師對於合作學習沒有一個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導致在實際的合作學習過程中經常回答問題或者是得到發言機會的總是那些學習比較好的學生,而其他的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扮演的就只是一個旁聽者,基本沒有發言的機會,學生的意見也就很難傳達到教師和學生的面前。

這樣就使得合作學習只是少數人的學習,只是那些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在學習,這樣會使學生整體的學習積極性受到影響,同時對於合作學習甚至整個物理教學的效率都有着重要的影響。

3優化國中物理教學合作學習的策略

3、

1採用科學的方式進行分組,提高學生整體參與度

要想提高合作教學的效率,教師首先應該採用科學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分組,提高小組的合作效率。

例如,教師應該綜合考量學生的成績、性格特點和綜合能力等方面,將在這幾方面存在互補的學生分到一個合作小組,這樣能夠使每個小組的綜合實力均等,能夠促進其進行公平的競爭,有效保證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同時教師應該引導每一個同學都能夠參加合作學習,使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效提高。

3、

2加強對於合作學習過程的監控,及時解決各種問題

教師只有加強對於合作學習過程的監控,才能夠保證合作學習的效率。

首先教師應該加強對於合作學習的監控,督促學生能夠積極地討論問題,真正進入學習的狀態。

同時教師通過有效的監控,及時瞭解每個合作小組遇到的困難,教師及時給予指導,使合作學習能夠順利進行下去。

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也會出現學生之間產生矛盾的情況,這就需要教師在加強監控的基礎上,及時發現問題並能夠有效解決問題,保障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

3、

3選擇合適的開展合作教學的時機,提高教學效果

教師在組織開展合作學習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選擇恰當的時機,只有這樣對於物理教學纔會有真正意義上的幫助。

教師在講授物理知識《密度》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回答不同的物體密度是否一樣,可以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

以鐵塊和木頭爲例,讓學生通過實驗研究和討論物體的密度。

因爲對於這樣的知識,都是學生以前沒有接觸過的,所以在進行適當的介紹之後,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和研究,集思廣益,通過合作學習來學習物理知識,找到物理問題的答案。

只有在適當的時機開展合作學習才能夠保證教學水平和質量的有效提高,同時也能夠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

4總結

綜上所述,通過在物理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既能夠保證學生具有足夠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還能夠使學生的潛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讓學生的物理能力有所提高。

所以這就要求在國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在認識到物理教學開展合作學習的必要性和問題的基礎上,不斷地積累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手段從而有效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保證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篇五

摘要:創新是一個國家、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目前,國家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國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重對學生的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物理實驗;教學策略;創新能力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爲基礎的自然學科,相關概念、結論的得出一般都是基於實驗探究歸納總結的。在國中階段開展實驗教學,既能夠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提高學生仔細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全面發展學生素質,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巧借實驗,營造氣氛,培養創新意識

環境因素對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輕鬆愉快、民主自由的氛圍能夠愉悅身心,活躍思維。在物理實驗課堂上,教師要善於爲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創造性地學習,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這一節課時,我先用多媒體爲學生播放了優美的歌聲、各種樂器的聲音還有砂輪與工件的摩擦聲等,讓學生直觀地感受不同的聲音所帶來的聽覺和心理上的變化,提高學習興趣,同時也爲學生營造了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我請學生自己動手利用有限的材料發出不同的聲音,感受聲音是怎樣傳播的。受剛纔多媒體的啓發,學生都愉快地加入創造聲音的活動中。他們有的將耳朵貼到桌子上,輕輕地敲擊桌子;有的製作土電話來感受聲音;有的用雙手不同頻率地相互叩擊,感受聲音變化的快慢。學生想出各種方法來創造聲音、感受聲音,課堂氣氛也變得活躍起來。這樣的課堂教學雖然講課速度很慢,但是卻能夠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敢於去動手嘗試,進而在實驗中學到知識,提高動手、動腦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二、巧借實驗,激發興趣,提高創新能力

濃厚的學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慾都是促進學生創新的源泉,當學生對物理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時,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不斷嘗試着探索。這樣不僅能夠引導學生成爲課堂的主體,還能夠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比如,我在講解“昇華和凝華”這一節課時,爲了能夠提高學生對生活中物理現象的關注,上課時我在燒杯中放了少量的碘,並搖動燒瓶,請學生來觀察一下燒瓶中的碘是什麼狀態的,瓶塞底部是什麼顏色的。學生聽到碘在燒瓶中晃動的聲音,可以確定裏邊的碘是固態的,因爲有凝華現象的存在,所以瓶塞底部是白色的,而學生通過自己的仔細觀察也可以得出相應結論。這時,我順勢引導學生來思考:當固態碘在燒瓶裏呆的時間久了會產生氣態碘,但這個過程是非常緩慢的,不容易觀察到的,如果想要加快碘氣化的過程,應該怎麼辦?學生競相發表不同的意見,有的說用酒精燈加熱,有的說拿到太陽底下曬曬。我對學生說:“你們說的方法都對,但是思考的不夠全面,碘的熔點是113.7℃,酒精燈火焰的溫度可以達到500℃,如果這時候拿酒精燈加熱,就會使碘融化,如果我們拿到太陽底下去曬,反應過程還是會很慢。”這時候開始有學生迫不及待地說:“用熱水,水沸騰的溫度不會超過100攝氏度,所以它能夠使碘在不融化的情況下加快變化。”學生找到了正確的思路,我開始進行實驗演示。隨着問題的不斷深化,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被大大地激發了起來,思維也變得活躍起來,在問題的引導下不斷思索着正確的實驗方法,使他們的創新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三、感悟過程,科學探究,全面發展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物理實驗教學就像是生產車間的流水線一樣,教師進行單調、乏味的講解,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按照固定的實驗環節得出統一的實驗結論,完成統一的實驗報告,這樣會壓抑學生的個性,學生的創造力得不到培養和發展。我們要勇於改變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讓每一位學生都真正參與到實驗中,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學生在動手實踐過程中感悟物理知識在實驗中形成的過程,學會科學探究。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光的反射”這一節課時,由於反射是學生在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一種現象,當我爲學生講完相關知識點後,我請學生自己動手實驗,總結歸納反射定律,並根據實驗現象嘗試着畫出反射光線路徑。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驗總結歸納相關知識,能夠深切地感受到物理是以實驗爲基礎的科學,同時也加深了對本節課學習的印象。讓學生參與實驗過程,引導學生科學探究,總結和歸納物理概念、物理結論,能夠使學生深刻地認識物理知識形成的過程,同時也能夠使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之,物理是以實驗爲基礎的自然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爲學生提供動手實驗的機會,使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引導他們學會科學探究,也通過實驗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洪俊,張忠鋒。國中物理實驗教學探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xx(9).

[2]蘇廣忠。國中物理實驗教學創新思路之我見[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xx(9).

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篇六

摘要: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而且是一種藝術。

如果掌握了這種藝術,就可以使物理課堂充滿活力,給學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從而激起他們高漲的學習情緒。

本文就如何開展物理教學提出了自己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國中物理 課堂教學 方法

物理課堂教學是一個富有邏輯性的教學過程,作爲一名國中物理教師不僅僅是單純的傳授知識,而是重在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

現就如何開展物理教學工作,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激發求知慾

教學的技巧和藝術就要使學生渴望獲得知識和不斷追求真理,並帶有強烈的情緒色彩去探索、認識客觀世界,所以教學過程必須遵循這一真理,要精心設計教學程序,以啓迪學生的心靈,點燃其思維的火花,來激發學生的情感、興趣和意志,使學生的認識活動成爲一種樂趣,成爲精神上的需要。

1、設計物理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起。

如在教“光的折射”現象時,介紹一個實驗情景:實驗裝置是一個玻璃槽中裝水,水中插上一個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貼一條用塑料紙剪成的魚,讓幾個學生各用一根鋼絲猛刺水中的魚,由於學生總認爲眼睛所看到的魚的位置那麼準確界定一樣,在這樣錯誤的前科學概念的影響下,自然出現在日常生活實踐中對一些自然現象憑自己的經驗或直覺形成錯誤的判斷。

教師把泡沫片從水中提起來,發現三根鋼絲都落在魚的上方,接着說:要知道這個道理,就得學習“光的折射”現象。

這樣的引入,爲接下來用實驗研究光的折射結論創造了良好的認知起點。

2、指導學生“實驗探索”,體會學習的樂趣。

“實驗探索”可以深化學習興趣,這一過程,教師應處於主導地位,精心備課,設計好合理的教學程序,引導學生去探索知識,學生應處在探索知識的主體地位上,教師應讓學生動眼、動手、動腦、動口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學習。

要克服傳統教學中教師講的過多,統的過死的弊端,使學生完全置身於物理的環境中學習物理。

二、以探究爲主體的課堂教學

1、課前預習,大膽質疑

在設計教學方案時,不是直接地以教材作爲出發點,而是把教材上的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提出作爲預習作業佈置給學生,爲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其探究問題的興趣、啓發其積極思考,並鼓勵其大膽質疑。

例如:在教液體壓強的時候,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1)帶魚生活在深海中,你見過活的帶魚嗎?爲什麼?(2)潛水艇都用抗壓能力很強的厚鋼板製成,爲什麼?(3)工程師們爲什麼要把攔河壩設計成下寬上窄的形狀?通過一系列這樣的問題,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對所學的知識有了初步理解,而且還可以將這些問題之間的內在聯繫作分析和總結。

同時,學生還可以將預習中所發現的新問題記錄下來,以備在課堂內與教師和同學共同探討。

2、課堂教學,積極思疑

在課堂教學中,由於有些物理規律比較抽象,所以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因此在進行課堂教學前教師應做好充分的準備。

只有教師提問提得好,學生纔會集中精力去思考。

提出問題後,要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時間,還要鼓勵學生提出疑問,找出教師的不足之處,並且讓學生親自去嘗試,去體驗;也可以鼓勵他們用逆向思維去思考問題;這樣不僅可以開發學生的大腦,而且還可以加深學生對題型、物理規律的認識和印象。

物理學科與我們的生活實際是緊密聯繫的,所以教師在傳授物理知識的時候,除了書本知識,還要同一些小實驗相結合。

在上課的時候,鼓勵學生自由分組進行小實驗。

因爲通過學生親自做小實驗,能夠更好的開拓他們的視野,從中體驗學習的快樂,在快樂的學習中探究新知識。

例如慣性實驗:拿出一隻圓柱形的玻璃杯子,一塊平硬紙板,一個玻璃彈珠。

先把裝有適量水的玻璃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平硬紙板平放在杯口上,最後把玻璃彈珠放在紙板上,然後將鋼製鋸條垂直豎放在水平桌面的邊緣,這時候請一位學生上來操作,讓他用一隻手按住鋼製鋸條下端保持不動,用另一隻手拉開鋸條上端,放手後讓鋸條擊打硬紙板,看到的現象是硬紙板飛出,玻璃彈珠則掉入水中。

這個實驗所需的器材很簡單,任何一個沒經過特別訓練的學生都能得到相同的實驗結果,通過師生互動,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尋求答案的積極性。

3、課後練習,強化釋疑

對學生在課內學習中提出的疑難問題、思考題,或通過實驗設置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分組探討與評議,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和靈活多變的思維品質,以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探索創新能力。

對習題要進行多角度、多方面的探究。

首先,我們在選擇例題時要有針對性、基礎性、典型性,運用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加以解決。

其次,通過改變習題的已知條件或結論,開展探究活動,學生獨立思考或小組共同合作,教師要適度的進行點撥,指引探索方向。

最後,師生共同總結,對探究規律進行整理、概括,納入知識方法體系,總結探究學習方法,提高應用能力。

三、教學體會

1、要讓課程面向學生、貼近生活

國中物理大多是研究自然界最基本的規律,而其中又蘊藏着無窮奧祕,所以我們在上課時所舉的事例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他們體會到物理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從而增加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科學探究的能力。

2、提高學生觀察、注意、記憶、實驗操作能力

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仔細觀察日常生活中以及在實驗過程中所出現的物理現象,充分發揮自身的記憶能力,指導學生對每節課、每一週、每一個單元所學的內容,採用自己熟悉的記憶方式進行整理和鞏固。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學科,所以必須重視“實驗操作”。

這樣,既培養了學生實驗操作的能力,又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視野。

3、精心選題,培養學生靈活應用知識解題的能力

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是服務於社會,服務於人類。

要提高學生靈活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一定要精選習題。

這不僅讓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多種,更重要的是開闊了學生的解題思路,提高了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小結

成功的教學,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體現,真正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師生雙方配合協調共同努力達到一種和諧、完美的教學境界,它必將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篇七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南通作爲教育大市推出了十二字教育方針,“限時講授、合作學習、踊躍展示”成爲了新時期南通教育的總體要求,既然限時講授,那就多讓學生自己講一講,爲此,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國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很多,無論是概念課、實驗課、習題課,筆者都嘗試着讓學生分組討論,在交流中質疑、批判、吸收,調動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例如,在和學生學習了歐姆定律後,筆者設置了一條例題,引導學生相互交流,深化對電阻,及歐姆定律本質的理解.

例2下面對公式R=U/I的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導體的電阻跟通過它的電流成反比

B.導體的電阻跟加在它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C.電流一定時,導體的電阻與其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D.導體的電阻大小取決於自身的條件,與電壓和電流無關

這個題對初學物理的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如果從公式出發很容易出現錯誤,“電阻”的理解不夠深刻,錯誤地應用控制變量法而選擇C,甚至有些學生在教師講授後也無法理解爲什麼數學式上反映的正比、反比關係爲什麼就不適用於此了.與其花時間給學生講解,還不如放手讓學生自己相互討論、質疑與研究,筆者在教學中通常以三到四人分爲一組(人數不宜過多,否則不易調動每個人來進行思考).給出一定的時間來查找資料,分析思考、組內討論之後形成小組共同意見.接着需要進行組間交流,各組首先表明自己的選項,然後闡述選擇的理由最後達到一個統一結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一般都會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數學公式不具有實際的意義,它結合了物理就被賦予了生命力,在理解它時就必須結合實際的情況進行考慮.電阻的大小隻取決於其材料、長度、橫截面積以及溫度等因素,不與電壓、電流有關.對於這個問題,讓學生自己討論交流,不僅僅可以通過交流意識到電阻阻值是由其本身決定的(雖然電阻定律到高中才學習),更理解到歐姆定律的意義,變形式未必具有意義,同時意識到“控制變量法”不可濫用.

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篇八

一、加強理論學習,領會課改精神

幾年來,我們重視理論學習,積極參加省市舉辦的有關新課改的各種培訓活動,自學了《走進新課程》和《教育問題研究》等相關的教學理論,研討《物理課程標準》和新教材,評析成功案例,觀看課堂教學實錄……通過學習我們認識到,作爲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的物理課程倡導“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理念,要發揮學科自身的優勢,將科學探究作爲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聯繫社會生活實際,形成科學價值觀的過程。

二、做新課程的有效執行者和建設者

(一)凸顯“以人爲本”的價值觀,讓每個學生的個性獲得充分的發展,培養出豐富多彩的人格。爲此,我在平時的教學中努力做到:

1.把學生作爲諜程的主體。一方面把學生的現實生活和能生活作爲課程的依據,另一方面發揮學生在課程實施中的主體性。因此,我不把課程及教材看作是學生必須毫無保留地完全接受的對象,而是發揮學生對課程的批判能力和建構能力的作用,摒棄了那種視課程爲“法定知識”或“聖經”式的文本而不準越雷池半步的觀念,把學生身邊的物理與教材有機結合起來。

2.把“生活世界”作爲物理課程內容的範圍。給學生呈現人類羣體的生活經驗,並把它納入到學生的生活世界加以組織,使物理進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親歷情境”例如,學生提出爲何我們的書包帶做得很寬?爲什麼坐沙發比坐硬板凳舒服?土釘帽做得大而釘尖做得很尖?等問題,通過熱烈的討論,學生深刻理解了雎強的知識。

3.通過學生反思惟、創造性實踐建構人生意義。因爲課程所提供的內容是f人類羣體的生活經歷,以及學生個體的“生活經驗”和“親歷情境”相關的內容。這些內容往往不能通過灌輸而獲得,而需要通過反恩人類的生存狀態,以及個體生活方式來理解。

4.以理解、體驗、反思、探究和創造爲根本,實施課堂教學。例如,學生通過社會調查和走訪,瞭解了當地交通環境保護的影響,調查當地交通運輸業的發展給人類帶來的便利,同時列舉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如:噪聲、廢氣等。反恩人與自然如何和諧相處,反恩人類的生存狀態,自覺地做環境的保護者和宣傳員。

(二)倡導學習方式的改變一積極推行“白主、探究與合作”式學習。在教學中我們改變了原有的按教材內容灌輸的教學方式,加強實驗教學,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開展物理實驗和探究活動,強調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把學習過程中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凸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爲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例如,學生進行了一週的課外自主探究活動,探究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觀察。學生學習知識更加靈活,理解知識更加深刻。

(三)改進評價方法,完善評價體系。根據標準及大綱的要求,日前的評價理念是以人爲出發點,促進個體的和諧發展,要更多地體現對人的價值的重視,促進個體價值的實現,更多的關注人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人的主題精神。在評價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評價主體互動化:即強涮評價過程中豐體問的雙向選擇,溝通‘j協商;(2)評價結果效益化:即重視評價結果的科學化反饋作用,以使被評價者最大限度的接受;(3)評價方式動態化:即給予多次評價的機會,注意評價對象的轉變‘j發展;(4)評價內容多冗化:即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察;(5)評價模式過程化:即不要只關注評價結果,不要只關心學生作對了多少,要更重視的是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用去了多少時問,是否遇到過較大的困難,最終又是如何解決的。(6)評價施實口常化:即重視評價的實效性。鼓勵將評價貫穿於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爲中,將評價日常化,通俗化。

三、教師教學行爲有了很大的變化

(一)教學觀念:甫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個性教育意識。在教學|J^我致力於“打好基礎,促進發展”。促進學生髮展,並非讓每個學生、每個方面都按統一規格平均發展。如備課不用一種模式,課可用不同的方法,考試不用一把尺了,評價不用一種標準,樹立了有差異而尤差生的素質教育基本觀點。

(二)教學目標:南傳授知識爲中心向能力發展爲中心

轉變一樹靠課程目標意識。教學設計由“給出知識”轉向“引起活動”。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自信、科學態度和理性精神。徹底改變了以往課程實施中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樹立了課程目標意識,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學關係:由“以教定學”向“以學定教”轉變一樹立了主體意識。爲了實現這一轉化,在優化課堂教學設計中應注重以下幾點。1.學生課堂I二有充分的時間參與訓練,並且儘可能讓全體學生參Lj教學活動,使學生人人動腑、動手,參Lj實質性教學活動。2.創設問題情境,要讓學生帶着問題主動去探索,在教師的引導、啓發、點撥下悟出道理,得出結論。3.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敢於和善於質疑問難,白求解答,培養學生主體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四)認知活動:重視結果教學向重視教學過程轉變——樹立了訓練意識。學生的學習活動往往經歷“(具體)感知一(抽象)概括一(實際)應用”的認識過程。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中儘量揭示知識的發生過程,暴露知識思維過程。例如,我和學生一道學習牛頓第一定律時,引用了大最的物理學史來展示發現定律的探究過程。

(五)師生關係:F}1不民主、不和諧向平等融洽轉變一樹立了情感意識。教學過程中最活躍的因素是師生之間的關係。

教師和學生都是有感情、有思維的教學統一體。在教學中既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又在優化教學設計中充分考慮瞭如何建立相互尊重信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係問題。師生在教學中只有情感交融、氣氛和諧,才能達到師生情感共鳴,知情和諧。

通過幾年來的教改實踐,我們的教學思路清晰了,視野更開闊了,課堂不再是一潭死水,變得生動活潑。教學效果也有了明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培養。

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篇九

在以往的國中物理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採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只能夠在課堂上被動地聽,不具備學習的主體性,並且很難對學習的知識有一個直觀的印象.此類教學模式可以保證教學密度,卻不能保證教學質量,更不能保證學生能夠使用已學的知識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因此,爲了迎合社會和學生的需求,國中物理教學都逐步使用了生成性教學模式,此類教學模式可以完美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筆者就自身的教學經驗,結合當前的教學實際具體闡述實行生成性教學的做法,希望能夠給廣大同仁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1生成性課堂所代表的具體意義

生成性教學具備一定的創造性質,並且在實行過程中可以有效地與學生進行互動,從而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逐步引導學生體驗探索未知知識的興奮感,從而感受到探索的快樂.教師在進行物理課堂生成性教學的過程中,會摒棄傳統的教學手段,並且在教學過程中確定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在教學目標的制定過程中,會深入瞭解學生的學習現狀,並在和學生的互動過程中進行微調,從而制定最爲合理的教學目標.通過此類教學模式,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適當的壓力,從而奮發學習,教師和學生之間也能夠加強互動,從而增加學生學習的激情.

2在國中物理課堂採用生成性教學的具體做法

2.1充分利用教材知識並且高度關注學生的學習現狀

以及學習基礎在國中物理課堂高效開展生成性教學有一個最爲關鍵的前提就是,教師必須對所教學生有一個直觀、全面的瞭解.由於國中課堂每一節課都只有寶貴的四十五分鐘,教師務必選擇最切合學生實際需要的知識點進行着重的講解.因此,教師務必要了解課標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而選擇最合理的教學內容進行講解,真正做到爲學生服務.例如,筆者在進行《電功率》這一章節內容的講課之前,首先了解學情,這一章節的內容,有多少是學生可以通過預習而自己掌握的;這一章節的計算方法以及計算技巧是否需要筆者進行着重講解學生才能夠明白;學生學習基礎如何,是否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複習等等.通過了解學情,教師能夠明確教學目標,從而最大化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2.2將物理和生活緊密聯繫

物理教學包含理論和實驗教學,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伴隨着有趣的物理活動體驗.爲了更爲有效地幫助學生獲得物理活動體驗,教師應當抓住生活,巧妙地將物理和生活聯繫在一起,直觀地增加學生的物理活動體驗.物理這門學科來源於人類對生活現象的探索.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迴歸物理的本質,利用多種生活實驗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引導學生使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難題.當學生能夠有效利用物理知識分析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後,對於物理學科的興趣自然會有所提升.例如,筆者在某次物理活動課堂,依據自行車這個學生十分熟悉的生活交通工具,設計了一系列的場景,引導學生使用物理知識進行解決.筆者首先詢問,自行車能夠前進的原理是什麼?機智的學生髮現自行車的設計中包含了力的傳遞以及滑輪的省力措施.緊接着筆者詢問學生,在自行車前進的過程中,前後輪受到的力的方向是否相同呢?學生經過研究發現,是相反的,後輪推動前輪.在這之後,筆者詢問學生,我們學到的物理槓桿知識在自行車上得到了何種體現?學生經過討論發現兩個踏板之間的運動符合槓桿原理.通過情境設計,學生意識到,生活中即使常用的交通工具,也存在着諸多的物理知識.在活動課完美結束之後,筆者佈置了課後作業,讓學生研究自行車座的彈簧,思考缺少了彈簧,自行車會發生何種不穩定現象,從而引導學生進行彈力知識的複習.學生通過此類物理課堂的薰陶,可以有效地在生活中使用物理思維解決問題,從而培養自身的物理綜合素養.

2.3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主動實踐積累物理經驗

物理知識源於生活現象,因此,在物理教學過程中,物理實驗教學是必不可少的.作爲教師,務必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思考物理現象,動手實踐物理實驗,從而幫助學生最爲直觀地理解相應的物理知識.與此同時,學生能夠通過實踐獲得物理知識以及加強物理知識,學生更能夠體驗到物理帶來的快樂,從而更爲主動地進行物理知識的探索.因此,作爲一名合格的國中物理教師,務必通過一系列的手段,加強學生的物理體驗,從而最大化地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激情,最爲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識,最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物理動手能力.例如,筆者在教授有關《浮力》的物理知識的時候,發現學生普遍對於浮力和體積無關存在疑問.此時,筆者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的工具進行實驗設計,驗證猜想.學生通過合作思考,利用燒杯,橡皮泥以及彈簧測力計等器材進行實驗,依據橡皮泥的多少以及彈簧測力器的示數最終得到了正確的實驗結果.學生通過此類方式,既可以增加自身的動手實驗能力,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索思考能力以及注重解決問題的能力.筆者認爲,當教師引導學生逐步養成探索問題、動手實驗解決問題的習慣之後,需要重視學生物理思維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物理世界觀,在體會到物理價值的同時,引導學生運用物理知識造福世界而不是投機取巧,損害他人.相信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不僅能學習好知識,更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從而成爲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2.4巧妙利用學生的習題加強物理教學

物理學科的邏輯性、嚴謹性很強,因此,需要學生做一定的課後作業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通過做題,學生更能夠獲得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建構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知識體系.由此可見,課後習題的佈置是十分重要的.此外,學生在進行作業的解題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錯誤.作爲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些錯誤資源,尋找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薄弱點,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鞏固,幫助學生構築完整的學習體系.能充分利用課堂寶貴的時間,有效增加課堂密度.學生在教師的不斷加強引導下,能夠通過習題訓練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筆者在進行《浮力》這一章節講解之後,佈置瞭如下的作業:如何讓只有重5N的液體產生50N的浮力,並設計實驗方案.部分學生在面對此類題目的時候,依據教師給的表面文字往往會出現畏難情緒,認爲這是不可能解決的問題,讓只有重5N的液體出現50N的浮力簡直是天方夜譚,從而直接下定論.面對此類現象,如果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會直接告訴學生答案並進行計算,從而讓學生知道具體的做法.雖然能夠解決學生的疑惑,但是卻不能夠保證學生在遇到此類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因此,筆者引導學生進行系統的實驗,在大一點的試管內部裝入重5N的水,在小點的試管內放入重30N的水,加入重5N的紅墨水,再加上小試管本身的總量,剛好重50N並且能夠浮在大試管上.

通過實驗,有效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增加學生的動手解決問題能力,以及避免想當然現象的出現.學生今後如果再遇到此類問題,就會首先想到自己動手實驗,從而解決問題,獲得結論而不是依據表面文字直接給出結論.如今的國中物理教學對於教師的要求更爲嚴格,教師務必與時俱進,吸收先進的教學理念,儘快運用創造性和互動性並存的生成性物理教學法爲學生進行服務.新時代的學生不僅要理解物理知識,更需要具備探索知識,質疑知識並且自己動手創造條件,利用相關器具進行實驗,解決問題這樣的物理能力.此路漫長任重而道遠,希望廣大同仁共同努力,爲學生創造最優質的物理學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