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國中物理論文【精品多篇】

國中物理論文【精品多篇】

國中物理小論文 篇一

科學思維方式物理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自然學科,物理科學作爲自然科學的重要分支,不僅對物質文明的進步和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且對人類的思維發展也產生了不可或缺的影響。隨着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物理已滲入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例如,光是找找汽車中的光學知識就有以下幾點:

1. 汽車駕駛室外面的觀後鏡是一個凸鏡

利用凸鏡對光線的發散作用和成正立、縮小、虛像的特點,使看到的實物小,觀察範圍更大,而保證行車安全。

2. 汽車頭燈裏的反射鏡是一個凹鏡

它是利用凹鏡能把放在其焦點上的光源發出的光反射成爲平行光射出的性質做成的。

3. 汽車頭燈總要裝有橫豎條紋的玻璃燈罩

汽車頭燈由燈泡、反射鏡和燈前玻璃罩組成。根據透鏡和棱鏡的知識,汽車頭燈玻璃罩相當於一個透鏡和棱鏡的組合體。在夜晚行車時,司機不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況,還要還要看清路邊持人、路標、岔路口等。透鏡和棱鏡對光線有折射作用,所以燈罩通過折射,根據實際需要將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勻柔和地照亮汽車前進的道路和路邊的景物,同時這種散光燈罩還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標和里程碑,從而確保行車安全。

4. 轎車上裝有茶色玻璃後,行人很難看清車中人的面孔

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還會吸收一部分光,這樣透進車內的光線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須要從面孔反射足夠強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於車內光線較弱,沒有足夠的光透射出來,所以很難看清乘客的面孔。

5. 除大型客車外,絕大多數汽車的前窗都是傾斜的

當汽車的前窗玻璃傾斜時,車內乘客經玻璃反射成的像在國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現在上方的空中的,這樣就將車內乘客的像與路上行人分離開來,司機就不會出現錯覺。大型客車較大,前窗離地面要比小汽車高得多,即使前窗豎直裝,像是與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現在這個高度,所以司機也不會將乘客在窗外的像與路上的行人相混淆。

再如下面一個例子:

五香茶雞蛋是人們愛吃的,尤其是趁熱吃味道更美。細心的人會發現,雞蛋剛從滾開的滷汁裏取出來的時候,如果你急於剝殼吃蛋,就難免連殼帶“肉”一起剝下來。要解決這個問題,有一個訣竅,就是把剛出鍋的雞蛋先放在涼水中浸一會,然後再剝,蛋殼就容易剝下來。

一般的物質(少數幾種例外),都具有熱脹冷縮的特性。可是,不同的物質受熱或冷卻的時候,伸縮的速度和幅度各不相同。一般說來,密度小的物質,要比密度大的物質容易發生伸縮,伸縮的幅度也大,傳熱快的物質,要比傳熱慢的物質容易伸縮。雞蛋是硬的蛋殼和軟的蛋白、蛋黃組成的,它們的伸縮情況是不一樣的。在溫度變化不大,或變化比較緩慢均勻的情況下,還顯不出什麼;一旦溫度劇烈變化,蛋殼和蛋白的伸縮步調就不一致了。把煮得滾燙的雞蛋立即浸入冷水裏,蛋殼溫度降低,很快收縮,而蛋白仍然是原來的溫度,還沒有收縮,這時就有一小部分蛋白被蛋殼壓擠到蛋的空頭處。隨後蛋白又因爲溫度降低而逐漸收縮,而這時蛋殼的收縮已經很緩慢了,這樣就使蛋白與蛋殼脫離開來,因此,剝起來就不會連殼帶“肉”一起下來了。

明白了這個道理,對我們很有用處。凡需要經受較大溫度變化的東西,如果它們是用兩種不同材料合在一起做的,那麼在選擇材料的時候,就必須考慮它們的熱膨脹性質,兩者越接近越好。工程師在設計房屋和橋樑時,都廣泛採用鋼筋混凝土,就是因爲鋼材和混凝土的膨脹程度幾乎完全一樣,儘管春夏秋冬的溫度不同,也不會產生有害的作用力,所以鋼筋混凝土的建築十分堅固。

另外,有些電器元件卻是用兩種熱膨脹性質差別很大的金屬製成的。例如,銅片的熱膨脹比鐵片大,把銅片和鐵片釘在一起的雙金屬片,在同樣情況下受熱,就會因膨脹程度不同而發生彎曲。利用這一性質製成了許多自動控制裝置和儀表。日光燈的“啓動器”裏就有小巧的雙金屬片,它隨着溫度的變化,能夠自動屈伸,起到自動開啓日光燈的作用。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物理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科學,與工農業生產、日常生活有着極爲密切的聯繫。物理規律本身就是對自然現象的總結和抽象。

談到物理學,有些同學覺得很難;談到物理探究,有同學覺得深不可測;談到物理學家,有同學更是感到他們都不是凡人。誠然,成爲物理學家的人的確屈指可數,但只要勤於觀察,善於思考,勇於實踐,敢於創新,從生活走向物理,你就會發現:其實,物理就在身邊。正如馬克思說的:“科學就是實驗的科學,科學就在於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物理不但是我們的一門學科,更重要的,它還是一門科學。

物理學存在於物理學家的身邊。勤於觀察的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在比薩大教堂做禮拜時,懸掛在教堂半空中的銅吊燈的擺動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後來反覆觀察,反覆研究,發明了擺的等時性;勇於實踐的美國物理學家富蘭克林,爲認清“天神發怒”的本質,在一個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的日子,冒着生命危險,利用司空見慣的風箏將“上帝之火”請下凡,由此發明了避雷針;敢於創新的英國科學家亨利 阿察爾去郵局辦事。當時身旁有位外地人拿出一大版新郵票,準備裁下一枚貼在信封上,苦於沒有小刀。找阿察爾借,阿察爾也沒有。這位外地人靈機一動,取下西服領帶上的別針,在郵票的四周整整齊齊地刺了一圈小孔,然後,很利落地撕下郵票。外地人走了,卻給阿察爾留下了一串深深的思考,並由此發明了郵票打孔機,有齒紋的郵票也隨之誕生了;古希臘阿基米德發現阿基米德原理;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現X射線;„„研究身邊的瑣事並有大成就的物理學家的事例不勝枚舉。

物理學也存在於同學們身邊。學了測量的初步知識,同學們紛紛做起了軟尺。有位同學別出心裁,用透明膠把制好的牛皮紙軟尺包紮好,這樣更牢固。然後,用大大卷泡泡糖的包裝盒作爲軟尺的外殼,在盒的中心利用鐵絲做一搖柄中心軸,軟尺的末端固定在軸上,這樣一個可以收拾並反覆使用的捲尺誕生了。同時,這位同學受軟尺自作的啓示,用實驗解決了一道習題:用軟尺測量物體長度時,若把軟尺拉長些,測量值是偏大還是偏小?他做了這樣一個模擬實驗:在白紙上畫一條直線,標上刻度,然後用透明膠粘貼,再扯下來,便做成了“軟尺”,用“軟尺”不僅找到了上題的答案,而且還清楚地看到分度值變大了,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

身邊的事物是取之不盡的,對與現實生活聯繫很緊密的物理學科來說,更是時時會用到的,用身邊的事例去解釋和總結物理規律,學生聽起來熟悉,接受起來也就容易了。只要時時留意,經常總結,就會不斷髮現有利於物理教學的事物,豐富我們的課堂,活躍教學氣氛,簡化概念和規律。、

今天,人類所有的令人驚歎不已的科學技術成就,如因特網、核電站、航空技術等,無不是建立在早年的科學家們對身邊瑣事進行觀察並研究的基礎上的。在學習中,同學們要樹立科學意識,大處着眼,小處着手,經歷觀察、思考、實踐、創新等活動,逐步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訓練科學的思維方式,不久你就會擁有科學家的頭腦,爲自己今後驚歎不已的發展,爲今後美好的生活打下紮實的基礎。

國中物理論文 篇二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最一般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以下是小編收集的國中物理論文,歡迎查看!

國中物理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的創新

【摘要】提高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重視,對於提高國中物理課堂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們要注重國中物理教學模式和方法的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不僅要基於現狀,更要對課堂實際教學需要和教學大綱認真探索,只有這樣國中物理教學水平才能得到全面提高。

【關鍵詞】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國中物理教學

1前言

國中物理學科的重點在於需要學生培養較強的計算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因此這就給物理學科教學增加了許多困難。正所謂學遍數理化,走遍世界都不怕,由此可見物理學科的重要性。國中物理知識與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息息相關,學習國中物理知識,可以發現我們生活中物理知識的奇妙。提高學生的物理成績,終身學生對物理的認識,我們就要基於學生實際情況,對國中物理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創新,唯有這樣才能提高物理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物理水平。

2以培養自主式教學模式爲起點,開創全新國中物理教學模式

基於國中物理學科所學內容的特點,如果繼續沿用傳統的物理教學模式難以滿足學生、教師、社會的需要,傳統的教學模式,多采用填鴨式教學,通過大量的做題來提高物理成績,這樣的教學模式會大大打擊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所以對於國中物理教學模式的創新,必須要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興趣,才能從根本上保證提高物理教學效果。對於國中物理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應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2.1認真研究學生

研究學生包括瞭解學生的知識基礎,也包括國中生心理特點。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有瞭解清楚學生的物理知識基礎和學生的心理特點,才能對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有針對性的調整,建立一套適合學生自身特點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2.2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

國中物理學科既有深度難度,又充滿了生活趣味,在國中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領導能力,使學生能夠參與到日常課堂教學中,增強課堂的活躍氣氛。讓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積極主動的學習物理知識。

2.3積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意識的培養直接關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積極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認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習慣的重要性,教師在爲學生提供良好氛圍的同時,積極主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習慣。自主學習的模式,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與形成,而且只有學會自主學習的學生才能夠積極迸發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從而能夠在物理知識的學習中能夠取得較大的進步。

3以探究式的國中物理教學模式爲導向,打破現階段國中物理教學模式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物理教師通常採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向學生傳達物理知識。而探究式的國中物理教學模式是一種全新的科學教學模式,是一種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方法。而在國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採用探究式的教學模式,應當注重以下幾個問題。

3.1注重學生探究精神

所謂“教學”,就是簡單的“教”與“學”。物理教師在物理教學中應當充分重視學生對探究精神的培養,努力的發掘學生的探究意識。探究精神是學生物理知識學習過程中至關重要的動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探究精神的培養,才能激起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興趣與慾望。

3.2積極開展探究式教學活動

教師在以探究式的國中物理教學模式爲導向的前提下,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開展探究式教學活動,制定合理的探究式方案,爲學生合理的安排探究方法。教師在開展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同時使學生自己的探究精神與探究意識不斷得到提升,從根本上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

3.3注重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

物理教師在探究式活動中,應當注重對學生獨立思考意識的激發,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意識,不僅有利於物理教師的日常教學,而且有利於學生髮揮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意識。獨立思考意識是使學生擁有特立獨行的見解與培養思維能力、合作能力的前提。

4以科學技術、科學知識爲基礎,對物理教學方法實施本質創新

科學技術的進步直接關係這各行各業的發展,在國中物理教學方法與模式上也同樣適用。在國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物理實驗,而這些物理實驗都與科學技術與科學知識息息相關,因此,教師只有從科學技術與科學知識的學習中,才能從本質上對國中物理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進行創新。一方面,教師應當注重物理實驗教學方式的運用,在學生學習物理學習方法的同時,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物理實驗不僅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慾望,而且能夠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物理老師在確保學生的安全情況下,讓學生自主實驗,有利於學生在充分掌握所學物理知識的同時感受學習物理知識學習的重要性與物理知識的可實踐性。教師也可以教授學生一些基本的物理實驗知識,使學生能夠在家就能完成物理實驗,使學生看到物理現象無處不在,認識到物理知識的重要性,從而提升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藉助多媒體現代信息設備展示物理過程與現象,提升學生學習物理的氛圍,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物理實驗中存在一些高危實驗,學生不能自主進行實驗,教師可以創新教學方法,通過PPT的途徑播放給學生,使學生在學習實驗知識的同時,充分理解物理實驗中的實驗現象與內容。物理教師只有充分藉助科學技術與知識,才能提升物理教學的整體質量。因此,物理教師應當自主學習科學知識與科學技術,以豐富傳統的教學課堂。

5結語

綜上所述,國中物理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體現在教學的過程中,這不僅與物理教師有着密切的關係,同時也與學生息息相關。傳統的物理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註定被科學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所淘汰,物理教師只有充分轉變教學觀念,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創新,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革新,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提升物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浩.淺談如何創新國中物理課堂教學模式[J].成才之路,2010(33).

[2]劉益森.啓動探究型物理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新課程(教研),2010(06).

[3]李樂民.信息技術在國中物理主體參與課堂教學模式中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09(12).

[4]嚴斌.綱要導學,自主建構———淺析國中物理自主型課堂教學模式[J].知識窗(教師版),2009(09)。國中物理教學中的“設疑”解析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國中物理教和學中“設疑”應該注意的問題,同時闡述了“設疑”的有效方式,最後總結了“設疑”對國中物理學習的重要性,旨在促進這種教學方式的推廣,使學生學習不斷進步。

關鍵詞:國中物理;教和學;設疑

1國中物理教和學“設疑”應注意的問題

1.1創造設疑的情境

對於國中的物理,邏輯思維佔有很重要的比重。國中的學生往往會受到奇特新穎的事物的影響,並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研究表明,一定的問題情景能夠促進學生產生學習的願望。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該注意根據教學的目標設置一定的問題情景。同時,老師還要清楚學生的愛好習慣,使得設疑的情景更加獨特新穎,吸引學生參與進來。設疑還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應該主要圍繞教學的內容展開,不能與所學的知識不相關,實現促進學生學習的根本目的。

1.2創造民主的課堂氣氛

老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角色的轉換,這樣更有利於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傳統的教學方式中,往往是老師一個人在進行知識的講授,沒有注意到設疑的重要性,長時間的教學中沒有向學生提出問題,形成很好的互動,就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的自主性降低。因此,要想在教學中設疑能夠有良好的效果,就要爲學生創造一個平等、自由、輕鬆的課堂氣氛,讓學生能夠有心理安全感,從而爲學生提出問題創造一個良好的平臺。同時,老師還要對善於提出問題的學生進行鼓勵,通過正確的引導促進學生學習主觀性的發揮。

1.3引導學生思維的發散

學生在學習中發現問題是一個成長的過程,因此,需要老師進行正確的引導。在教學中,老師要帶動學生一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訓練學生打破砂鍋問到底的質疑精神。同時,老師也要注意提出問題的難度和提出問題的方式,不能設置太難或太多的問題對學生不斷追問,這樣會給學生形成很大的壓力,要通過正確的方法引導學生思維。

2國中物理教和學“設疑”的有效途徑

2.1“設疑”的情境要合適

設疑能夠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但是,設疑的情景要具有趣味性和探索性,才能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例如,在學習慣性的知識點時,老師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進行引導:如果不小心踩到西瓜皮,身體會想後傾倒,但是如果在坐車時突然剎車,身體會向前傾倒。通過這兩個常見事例的對比,學生就會在心中產生疑問,求知慾就會促使學生有效進入到對慣性這一知識點的思考。再比如,在學習能量轉換的知識點時,可以創造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比如不同的能量是如何產生與轉換的,能量的合理利用等問題,通過情境的激發,促進學生知識的延伸。

2.2“設疑”的目標要明確

從教育的目標來看,我們希望設疑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進步,引發學生思維的活力,教學應該是活的,學生才能夠靈活地進行知識的遷移和運用。學生要能夠將書本上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因此,設疑的取材也要儘量來源於生活,還原於生活。例如,在學習熱現象時,老師可以用實際的生活進行引導:開水冒出的“白氣”和冰塊冒出的“白氣”有什麼差異,二者是否都是由於熱現象導致的。在沒有學習知識之前,學生可能會對這兩種想象有一定的誤解,通過設疑的方式能夠糾正學生的錯誤,讓學生知道,一種是由於熱想象產生,一種是由於空氣中的水分受冷液化產生。

2.3“設疑”的時機要合適

在物理的教學中,設疑的時機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正確把握,就容易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如果在課堂開始之前進行適當的問題導入,引導學生產生思考進入到學習狀態,例如,在學習動能這一章節時,可以提出問題,水沸騰時,水壺的蓋子會發生跳動,是什麼導致這樣的現象發生的。學生一旦激發了好奇心,就會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

2.4“設疑”的方式和適當

在國中物理知識的學習中,老師應該要重視知識的歸納和總結,學生在具有規律性的知識結構中往往更容易掌握和記憶。因此,設疑還要具有歸納性,讓學生進行知識的反思。同時,設疑還要具有創新性,在一個問題結束之後,可以適當地提出新問題,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拓展。例如,在學習滑動摩擦力時,老師也可以進行設疑:在同樣的情況下,拉空車會比裝滿貨物時更加輕鬆;在推箱子時,將兩個箱子並排放置會更難推動,這是爲什麼?通過問題的分析和對比,學生就會發現,滑動摩擦力和質量、接觸面積有關。這些設疑的難度不大,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就能解決,在思考的同時還有利於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和掌握。

3結束語

“設疑”在國中物理的教學中,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對知識進行深入分析,提高學生的創造性。因此,在教學中,老師應該合理運用“設疑”的方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志軍.淺談物理思維程序的訓練[J].學週刊,2015,18:163.

[2]趙晉春.國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利用生活現象創設問題情境的應用研究[D].內蒙古師範大學,2011.

[3]趙鑫.國中物理教師課堂提問的調查研究[D].西北師範大學,2014.

[4]黃海旦.淺談國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赤子(中旬),2013,10:1.

微課下國中物理教學的應用

摘要:在國中物理教學中微課可以與常規教學相得益彰,共同爲學生的教學服務。微課這一形式打破了時空限制,有着不能替代的高效性、便捷性的特點。結合國中物理教學的特點,微課可以完成很多的教學目標。在師生關係促進,班級教學氛圍打造方面,微課也有互動性強,交流溝通順暢等優點。

關鍵詞:微課;物理教學;教學流程

一、注重教學設計,將微課的教學流程融入整門課程的教學中

教學需要提前的教學設計,通過設計來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全程的佈局,使得時間和內容可以優化,做到高效化。將微課引入到國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需要從整體上明確微課會在哪個環節或知識點的學習中應用,做到重點突出,特點鮮明。從學習流程上來看,微課的環節並不是教師就讓學生自己學,自己練習,老師就沒事幹了。在微課錄製好投入應用後,教師還要將微課教學融入自己的教學體系,學生通過微課學習可以分爲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讓學生結合微課進行自主的學習,對知識點進行初次認識,在對知識點進行理解的基礎之上進入下一個階段,那就是與老師進行交流探討的階段。在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階段,學生可以將自主學習階段中的難點或者不理解的知識與老師在課堂上一起討論研究。老師也應該通過一些測試練習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教師特別要注重教學反思,因爲對於很多老師來說,微課教學還是新生事物,並不會感覺到非常熟悉,所以教學反思中要不斷對已有的教學加以調整,使之更加科學高效人性化。

二、國中物理教學中可以藉助微課進行新知識導入,效果顯著

一個好的開頭會讓學生接下來更加專注,興趣高漲,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傳統國中物理教學,新課導入常常採用“語言式導入”和“演示實驗”導入。語言式導入,如介紹相關科學家或物理學史,講述相關的小故事,講解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等。演示實驗導入,顧名思義就是教師藉助物理實驗適時導入新課。這是較爲常見的兩種導入方式,常用而且效果較好,可是如果用的太多了,學生們會感覺單調,甚至會有學生感到太浪費時間卻做了一些好像沒有多大用處的安排。爲了解決這些弊端,教師可以考慮用微課的方式來進行新課的導入。

例如,教師可以用微課來代替語言式導入,也就是將本來教師口頭敘述的故事通過微課呈現出來。這比較容易實現,而且很受學生的歡迎,聲音、畫面再加上音樂,講一個充滿神奇色彩的物理學故事用更加生動的方式呈現出來。這當然需要老師在課前進行視頻的製作和剪輯工作,看起來非常耗時耗力,但微課是可以反覆使用的,因此,教師們要在這個環節多下一些功夫,爭取多出精品。好的微課還可以跟其他老師分享,這是一件惠及更多學生的行爲。所以,很多教師的教學實踐和教學研究都表明,微課這種教學形式,在課堂導入的環節使用,可以更直觀、準確、生動、高效的達到教學目的。“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而吸引學生的最好時機,就在一堂課剛剛開始的時候。教師要轉換思維,用更加靈活的思維去看待教學過程,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促進高效課堂的生成。

三、藉助微課教學解決國中物理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學科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往往成爲教師教學中耗費心力和時間較多的環節,方法運用不當還可能效果甚微。教學具有過程性,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反饋,使得教學過程不斷優化。如果將微課巧妙的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就可以拓寬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的渠道。微課的錄製具有較強的前瞻性,教師要充分估計學情,做好預設,並注重學生知識的生成。新授課是教師指導下的課程,因此必然存在着問題的預設。

這要求在製作微課前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前充分調研,通過作業、同步訓練、隨機訪問等方式,瞭解學生學習中的難點,這樣纔能有的放矢。不過,如今新的教學理念也提醒各位教師,課堂教學並不完全是教師提前預演的實現,伴隨着師生的互動,課堂教學具有了生成性的特點。這個過程是教師和學生相互的思想碰撞中實現的。教師面對學生突然提出的問題,要認識到其在培養創造力和持久的物理興趣方面的長遠意義,不可以爲了完成自己設計的目標放棄或者忽視這些問題的解決。所以,教師要加強課堂的應變能力,與學生保持密切的溝通,課堂上學生提出的疑問或出現的狀況,儘可能在課堂之上加以解決,如果解決這個問題需要耗時較多,那就需要放在課下,總之要保持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可以有更多自主的感覺,學習的效果提升。總之,微課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它的發展與信息技術的發展密不可分。微課在國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可以發揮自身很多的功能,然而這些功能更多需要教師結合自身學科特點和教學經驗來進行實現。微課將會與傳統教學一起爲學生的國中物理學習提供更廣闊的天地。

參考文獻:

[1]趙旭升.微課在國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物理教學探討,2016,(11):64-65+72.

[2]馬振華.以微課爲載體精心設計國中物理課堂[J].中學物理,2016,(06):55-56.

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篇三

淺談物理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

長期以來國中物理教學的現狀一直困擾着廣大國中教師。針對這一現狀,我結合多年的教學實際,根據新課標理念,就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優化課堂教學過程等方面作了一些嘗試。 我從教了十大幾年的國中物理,經歷了新舊課程的不同教學。新舊課程最根本的區別在於理念。新課程主張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倡導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研究者,所以教師要營造一種寬鬆、融洽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主動合作等新型的學習方式,真正讓學生動起來。但是如果控制不好就會使課堂變得很“亂”。所以教師要注意把握分寸,才能真正讓課堂“活”起來。這就是新課程條件下希望出現的教學新面貌。

新課程發展的核心是新課程理念的落實──教師行爲的轉化。特別是對國中物理教師來講更需要經過一個艱難的轉化歷程。國中生具有基礎差,知識面窄,反應能力低,厭學情緒嚴重等特徵。原因在於他們見識少,所學的知識多數是課本上的知識,對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熟視無睹,缺少分析和知曉。目前大多數學生的家長,都是知識缺乏,大多數的家長在忙於改變自家的經濟狀況,無時間或不懂得顧及自己的子女教育。因此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觀念和學習積極性。下面本我結合自己的教學的實踐,按新課標理念,就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優化課堂教學過程等方面談一些體會。

1、新的課程標課下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

良好的、正常的師生關係是順利進行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有效性的保證,對師生雙方形成良好的品質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現實的國中師生關係比較緊張,這也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了國中物理教學的現狀的產生。新形勢下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是每一位教師,必須面對的課題,也是新課程目標所要求的。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國中物理教師必須運用新課程理念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係。

學習過程是主動建構的過程,是對事物和現象不斷解釋和理解的過程。新課程倡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要求教師採用多樣化鼓勵性的評價語言,以激發學生探索的熱情。教師在評價時多用“你會搶答了”、“你的想法也正是老師所想的”、“你的見解出乎意料有獨到之處”、“你還有什麼與衆不同設想”。即使學生答錯了也不要指責,應給予鼓勵:“你再想想,一定會知道”。不傷學生自尊心,他們容易接受。這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漸漸地、大膽地發表自己的看法。他們常常會這樣說:“我覺得”、“我認爲”、“我看”、“我想要”、“我發現”。課改實施以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朋友式的關係,使學生體驗平等、信任、自由、民主、同情、尊重、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慾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新課程標準關心的是課程目標、課堂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課程設計思路,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及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這就需要物理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生活世界,與學生不斷的溝通、交流,彼此尊重,建立起新型和諧的師生關係。例如在學習“聲音的特性”內容時,要求有樂器的學生自帶樂器,並讓這方面有特長的學生來演奏樂曲和講解他們對聲音特性的理解,這樣他們就能在這節課找回了自信。有些學生平時只對某些歌星感興趣、因此在講“音色”這一抽象概念時,我在錄音機中先後播放周杰倫和歡子的歌曲,叫他們聽是誰在唱,我問大家:“你們是怎樣判斷出來的?”“因爲他們的音色不同”。就這樣學生在很輕鬆的環境中,理解了音色這一抽象概念。 2、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學習“生活”中的物理知識

新課程標準對課程目標的要求作出明確規定,除書本知識之外,還有另一方面的知識,就是日常生活的知識,而這種知識對於將來從事生產實踐的人來講纔是最爲根本的知識。《物理課程標準》在關於課程目標的闡述中,首次大量使用了“經歷、體驗、探索”等描述物理活動水平的過程性目標詞語,意思是說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要使學生經歷知識與技能形成以及鞏固過程,經歷教學思維的發展過程,經歷應用物理知識能力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形成積極的物理情感與態度。

要掌握物理知識,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實質上就是將前人的經驗轉化爲自己的精神財富。轉化需要時間,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應有意識的設置一定的情景讓學生慢慢地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經歷某些物理規律的發現探索過程。例如,在 “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中,我先出示下列問題:(1)如果花樣滑冰在草地上,能滑行嗎?(2)如果花樣滑冰是在水泥地上,可行嗎?(3)如果花樣滑冰在冰地上,可以嗎?這樣既符合了學生認知規律又有利於激發學習興趣,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生活”物理,是指物理來源於生活、生產實際,學習物理又爲了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服務於生產、生活。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儘量用一些貼近生產生活的例子引入新課,儘可能與現實原型相聯繫。例如,用學生的近視眼鏡作爲凹透鏡現實原型,兒童樂園中的翹翹板作爲槓桿的現實原型等等。通過與現實原型的聯繫,使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實際內容有更深的理解,體會到物理知識源於現實生活和生產實踐,從而激發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渴求,讓學生找到學習物理的信心。

3、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注重物理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與教學過程的優化密切相關,優化教學過程就是要採取一定的方法使其每一個環節儘可能地合理、科學。以新課的引入爲例就可採取以下的方法和措施:⑴由生活中的錯誤經驗導入新課;⑵由生活中熟悉的現象導入新課;⑶由小實驗導入新課;⑷由演示實驗導入新課;⑸由提出疑問導入新課;⑹由介紹物理知識的實際應用導入新課。新課導入的方法很多,不同的內容應選擇不同的導入方法,只要廣大教師細心琢磨,認真去想,善於實踐,就會產生較好的效果。

要掌握課堂教學結構、過程的新理論、新技術,必須把握好兩個原則:第一是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即課堂教學環節的優化要既有利於發揮學生的學習的主體作用,又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爲中心,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發現、想象和創造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學習任務,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第二是學生的認知規律。即確定每節課每一環節都要符合學生認識發展和心理活動的規律。

優化練習與作業:(1)作業佈置要有層次性。例如:在學習了“摩擦力”後,除佈置一些基礎習題外,還可佈置幾道選做題:①學生自編一道與摩擦力現象有關的題目,題型不限。②寫一篇“假如沒有摩擦”的科幻小論文。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做其中的一題。(2)聯繫生產、生活實際,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例:進行班級籃球比賽,爲了防止運動員打滑跌倒,下列哪些措施是錯誤的: A.在球場上撒些小沙子;B.運動員穿的鞋底帶有凹凸不平的花紋;C.掃淨水泥地上的小沙子; D.穿上平底的塑料鞋。由於作業的優化設計,可以有效地拓展學生的減負空間,豐富課餘生活,發展獨特個性。老師還要經常及時給予鼓勵,作出評價,指出問題及時糾正,通過多次反饋多次糾正,使練習真正起到應有的鞏固知識的作用。

教學方法選擇得是否科學,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隨着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各種教學方法各具特色,各展身手。新課程課堂教學結構的基本要求有:(1)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過程的主體;(2)使學生始終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3)重點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心理品質,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體會物理學的研究方法,鍛鍊技能和能力,形成良好的穩定的心理品質。在每一堂課中儘可能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模式,只要廣大國中的物理教師廣泛涉獵各種教學方法,吃透各個教學內容的特點,瞭解和掌握自己的教學對象的特徵才能科學地、合理地應用教學方法。才能真正提高45分鐘的課堂教學效率和產生理想的效果。

物理教師需要想方設法通過建立良好的正常的師生關係,讓國中生找到“自我”,並讓學生親歷探究過程,學習“生活”的物理,使他們找到“信

心”。教師通過優化物理教學過程,注重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怎樣去學,最終使學生由“學會”物理到“會學”物理。

杜小娟

國中物理小論文(最新原創) 篇四

飛越太平洋的小鳥

八年級(3)班 鄧宇

有這樣一個勵志故事,有一隻小鳥能夠飛行幾萬公里,飛越太平洋,而它需要的只是一小截樹枝,飛行時它將樹枝銜在嘴裏,累了就將樹枝扔到水面上,然後會落到樹枝上休息,困了就站在樹枝上睡覺,餓了站在樹枝上捕魚,最終完成太平洋的跨越。

這個勵志的故事成了許多人作文的經典素材,但如果我們從物理的角度上看,這個故事卻不一定是真實的。

首先,在自然界中,鳥的飛行方式主要有兩種:滑翔飛行與鼓翼飛行。滑翔飛行以鷹爲代表,體型較大,在高空中利用“流體壓強”而得到上升力,就像普通飛機一樣,這樣的鳥兒適宜長途飛行。而鼓翼飛行以蜂鳥爲代表,體型較小,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定理,反覆拍打翅膀獲得上升力,直升機就是由這個原理製成的,不過這樣地飛行方式會消耗大量的能量。而那隻小鳥想要飛越太平洋,一定是使用滑翔飛行,所以它的體型應該相當於鷹的大鳥。

其次,問題出在木頭上了。假設小鳥站在木頭上休息時,那麼這塊木頭的利用率是非常高的(木頭全部浸入水中),即:V排V木,因爲是漂浮狀態,所以G木G鳥F浮水gV排,即:G木G鳥水gV木,假設這隻小鳥幸運地找到了自然界中的一種輕木,其密度僅爲0.2g/cm2,那我們就可以忽略G木。長途飛行中的小鳥還應是肌肉健碩,密度不小於人體,我們可以近是看做等於海水,所以上面的公式就變爲水gV鳥水gV木,得:V鳥V木,所以小鳥至少需要一塊等於它自身體積的樹枝。鳥帶着那麼大的體積樹枝快速飛行時,會產生很大的空氣阻力,小鳥會消耗大量體力,因此它難以飛越太平洋。

最後,小鳥休息時,放在水中的樹枝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小鳥停在它上面,樹枝的運動狀態不固定,很容易發生翻滾,那麼鳥兒重心就不穩,就像一個人站在一個籃球上一樣,所以這隻小鳥不得不拍打翅膀調節平衡,而這樣的休息已經沒有意義了。

由此看來,這個故事機有可能是虛構的,但一切都不是絕對的,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稱:一種名爲灰水薙鳥的海鳥,每年都要飛越太平洋,兩次穿越赤道。不過人們至今不知道它是如何尋找水源與食物,如何抵擋風暴與天敵。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它們在飛行時,肯定不攜帶任何物品。

蝴蝶飛不過滄海,鳥兒卻有可能飛越大洋,我們不能否定這種鳥兒的存在,也不能肯定這是個真實的故事,只能將它作爲一個有趣的物理問題來研究。大千世界,有太多的生命奇蹟;物理領域,有太多的未解謎題,讓我們從一隻飛越太平洋的小鳥,開啓我們探索物理的有趣征程吧。

國中物理論文 篇五

國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

當今社會逐步過渡到創新型社會,這就要求學校把教育的重點放在把學生培養成自主創新的學習者,讓學生能夠不斷更新和超越自已,才能迎接現實社會挑戰。那麼在物理教學中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精神呢?

一、要重視培養學生對事物的觀察能力

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物理現象,若學生多觀察、多分析,對學習和鞏固所學的物理知識很有幫助,且不容易忘記,自然界中的閃電,雨後的彩虹,光的色散現象,燒開水時冒出的“白氣”,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倒影的形成,筷子變彎,池底升高,池水變淺,都離不開物理知識。如果讓學生多觀察,多聯繫所學過的物理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物理現象,學生若能主動探究其中的道理,這既能讓他們掌握物理知識,又能讓他們增長見識,還能培養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所能應從這些方面多培養和要求。

二、學生對於物理知識的想法和觀點教師應持包容的態度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有問題不可能都回答正確,也會經常與老師參考答案不一樣。對此,我通常是先肯定他們回答正確的地方,然後再幫他們分析不足的或錯誤的方面,或者通過小組學生討論共同分析學生爲何錯的那部分,而不會一味地否定他們的回答。這樣,他們就有信心回答其他的問題,積極參加到老師的教學中來,讓學生不懂就問。教師做到課堂上隨和但不隨意,這些學生也能在教師的肯定和讚揚中自覺學習,就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可通過物理教學中物理情景的創設來實現。 在認識事物方面對於多數學生來說是從感性到理性這樣一個過程,從具體形象的感覺到抽象思維的過程,教學中如果要更好地適應這個過程,就必須體現理論聯繫實際的教學,例如:在學習“功”這一章過程中,學生對功、功率和機械效率三個 物理知識經常混淆。要讓學生弄清它們之間的關係,我們可設計一節比賽形式的 物理課;比一比哪位同學做的功最多,哪位同學的功率最大,哪位同學的機械效率最高。讓每個同學都把三個相同的物體以最快的速度從一樓跑到三樓,通過數據估測出自己做的功、做功的功率和機械效率。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步驟,自己進行測量、記錄、計算、設計表格填數據。學生通過對自己的親身感受和記錄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多數同學會明白三者之間的聯繫。我想採用這種方式肯定比我們在課堂自己演示的效果要好很多。通過這種方式,在教師演示的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親自去操作,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容易達到。

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有效途徑是實驗。若教師將演示實驗改爲探究性實驗,會讓學生充分地動腦、動手、動口,就會把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發揮出來,這也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揮。,這樣的創新設計對於學生來說也是一種很好的啓發,對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有重要的意義。實際上教師也可採用多種多樣的實驗形式去激發學生的思維。教材中設計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從器材的使用到實驗步驟以及表格設計都由教材按一定的格式制定,這樣對於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是不利的。如果對於較好學生的分組實驗,教師可先讓學生明確實驗目的,在引導學生掌握實驗原理的基礎上,作爲教師應允許學生經過思考,採用不同的器材、採用不同的實驗步驟進行實驗和得出結論。

五。可通過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去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一種延續,因爲它的形式多樣,生動有趣,多數學生很喜歡,非常願意參加。多開展課外活動,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都有着極爲重要的意義。另外教師還可以在班上建立各種物理興趣小組。這些活動就必須讓學充分體現出體驗的價值的目標就是創造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這些活動不僅要求師生有新的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且還要有把思路變成現實的能力。這樣通過各種有趣的物理比賽和針對性練習就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參加各種比賽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重視對創造性思維培養,也提供了一個讓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大量事實說明,要培養出創新人才,。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探索出一套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這纔是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的關鍵。國中物理課外實踐活動是在課堂之外,有目的地、有計劃地、有組織地安排地各種物理教學活動,是物理教學工作計劃的組成部分。它包含的內容極其豐富,並且與現代生活、科學技術有緊密的聯繫。因此,它不僅能豐富學生的知識,爲建立認識概念規律打好一定的基礎,爲他們鞏固、深化和靈活運用知識創設新的學習樂園,還能通過各領域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積極學習的動力。雖然課外活動是以課堂教學爲基礎,但又不完全受教學大綱的限制。它要求面向大多數學生,卻不要求每個學生從事一樣的活動,而是從各方面爲學生提供學習、體驗和創造的機會,使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來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活動,從而在活動過程中充分發揮思維主動性,創造出新的產品,如科技小論文、科技作品、小發明等,使他們在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的同時,創新思維也能得到更進一步提高。

所以,讓學生自主學習,不但爲學生創設了一個輕鬆愉悅的學習環境,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爲老師減輕了許多負擔,改變了教學中那種常見的以教師爲主的課堂教學模式,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出未來社會的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