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教育心理學論文【精品多篇】

教育心理學論文【精品多篇】

教育心理學本科論文 篇一

音樂教育心理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的學科。它是音樂教育學與音樂心理學發展到一定階段,相互滲透的產物。它既汲取了與音樂學相關的諸學科的豐碩研究成果,又受到教育學與心理學深入發展的影響,並在學科的構建中確立了自己的研究對象、範圍與目的,使之既具有一定的整合性,又有相應的獨立品格。

一、研究對象與範圍

音樂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是音樂教育行爲中的心理現象及其發展規律。它既包括音樂教育活動中的教師與學生的心理結構的研究,亦內含教與學行爲中相互作用的心理規律。正如曹理教授強調的:“音樂教育心理學,既不是簡單地應用心理科學的理論知識來解釋或說明音樂教育教學現象,也不是把音樂教育和教學過程當作心理活動的一般過程,而是要揭示在音樂教育教學情境中,學生的外部信息和內部信息的交換過程和師生交互作用中所引起的機能系統的變化與控制的規律。”筆者認爲這種注重內外交換與師生交互作用的研究思路顯示了國內音樂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新動向。

音樂教育心理學作爲音樂教育學與音樂心理學的交叉學科,與教育學和心理學既有內在的聯繫,又有一定的區別。與音樂教育學相比,它研究形成外在教育形態的心理基礎,與主客體相關的人的心理現象,分析各種教育現象中深層的心理規律。與音樂心理學相比,它關注的是和音樂教育相關的心理過程,音樂傳承、傳授、教學與學習的心理規律,尤其是音樂教育情境中人類的心理與行爲的特徵。音樂能力的誘發、培養、發展,音樂人才的培育亦是其研究的重要方面。音樂心理學研究的成果對音樂教育心理的研究有重要的參照作用,但不能代替與等同它的研究。

音樂教育心理學研究的範圍應包括:對學科性質、研究對象和目的的分析及研究方法的介紹。對中外音樂教育心理學研究史的回顧與評價。對音樂學習、教師與教學的心理研究,如從發展心理學角度,研究學生在不同年齡發展階段音樂學習心理的特徵;從音樂感受能力的層面分析學習者對音樂各要素的感知能力的培養;探索音樂反應與審美意識建構的關係;音樂技能訓練的心理規律等。再如音樂教師心理結構的分析、差異與建構,教師的聽賞能力與技能的研究、發展的規律,音樂教學法的心理學分析和課程設置的心理學依據,音樂教學成果的測試與評估等。

二、研究目的

音樂教育心理學研究的目的在於:一是人類自身發展的需要。任何一種學科的創建與發展,其存在的合理性與價值和人類的基本需要或特定需求是密切相關的,與人類發展的總體目標是一致的。二是民族發展的需要。衆所周知,21世紀的競爭是人才資源的競爭,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在於教育。音樂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音樂教育改革的深化、對音樂人才與師資的培養,對音樂生活的健康發展都有重要意義,它對民族的振興作用亦不言而喻了。三是音樂教育學科建設的需要。音樂教育心理學的發展和繁榮,體現了音樂教育的研究由表及裏、逐步深化,從現象的描述進入深層的剖析。心理學的實證研究方法使教育學的研究更準確、規範,更具科學品格。比如,對學生能力的評估,僅依據課堂表現和考試成績,是不準確和不充分的。通過音樂心理學制定的系列音樂能力測試,對其音樂能力的結構會有較全面的把握。

三、研究方法

音樂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方法基本上依循心理學的幾種主要方法,如測量法、實驗法、觀察法、調查法、個案法。

1、測量法。以測量的方法來分析人的各種心理特徵均屬於此方法。如智力測驗、能力測驗、情緒測驗等。按測量的方法分類,有個人測驗與團體測驗之別;以測量的素材劃分有文字測量與非文字測驗的不同。在音樂教育心理學研究中一系列音樂能力和音樂成就測試都屬於該類型。

2、實驗法。可分爲實驗室試驗法與自然實驗法兩種。實驗室實驗法是在具有與研究目的相關的設備和條件的實驗室中進行,研究者根據研究課題對被試者在嚴格的條件下進行觀察得出較精確的結果。如通過實驗室錄製的歌唱家演出錄譜與原譜對照,分析歌詞中最佳的振動音在音高、音強和音色上的處理。自然實驗法是在日常活動中進行的'試驗,研究者可依照研究目的對被試者的實驗條件進行必要的控制和變化來獲取結果。

3、觀察法。觀察法分爲客觀觀察法和自我觀察法。前者是在自然的條件下,對被試者的行爲進行有目的、有步驟地系統貫徹,以便掌握研究對象的心理狀態和活動規律。自我觀察法是研究者對自己的心理活動、內在體驗進行觀察、分析和反思的一種方法。

4、調查法。調查法是通過當面的對話與書面的問卷,蒐集被調查者的有關資料,從而掌握其心理活動的方法。調查法可以分爲談話法和問卷調查法。

5、個案法。是研究者對一個或幾個研究對象進行長期的、全面的、系統的分析和追蹤研究。

由此可見,音樂教育心理學已開始成爲一些高師培養新型師資的必修課,也是在職教師繼續提高的研討學科。

教育心理學本科論文 篇二

【摘要】本文通過對教育心理學相關理論的認識和應用實現對國中思想品德課程的優化,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教育心理學中的遷移知識理論和學習策略是本文的重點,以此使教師認識到科學的教育理論對教育實踐的重要指導作用,促進教師水平的提高和專業素質的發展。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思想品德教學

心理學認爲,“非智力因素雖不直接介入學習的認知活動,但它形成了個體意識傾向性中的學習態度,積極的個性品質不僅能激勵、驅策學習活動的有效進行,而且能促進和推動智力的充分發揮,而消極的個性品質則會阻礙、干擾學習活動的正常進行”。注重學生良好素質的培養是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要使思想品德課真正走進學生心靈,必須讓心理教育成爲國中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並通過心理教育使政治教學充滿生機活力。

一、國中思想品德教學的研究對象

教育心理學作爲心理學分支學科,針對教育和教學過程中涉及的心理現象及其變化,揭示在教育、教學影響下,施教者和受教育者學習在傳授知識、技能、發展智力和個性等的心理規律,研究受教育者道德品質形成的心理特點,以及教育和心理髮展的相互關係等。圍繞國中思想品德教學過程,逐個分析各元素對學生心理的影響,起到指導教育、教學,提高學生成績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的教學目的。制訂完整的教學計劃,環環相扣。

二、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1、羅森塔爾效應羅森塔爾效應,亦稱“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能收到預期效果的現象。羅森塔爾效應,切實地表明瞭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積極作用,該現象通過暗示改變老師對學生的認知,而且有意無意地通過態度、表情、體諒和給予更多提問、輔導、讚許等行爲方式,將隱含的期望傳遞給這些學生,學生則給老師以積極的反饋,這種反饋又激起老師更大的教育熱情,維持其原有期望,並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多關照。循環往復,使學生的智力、學業成績以及社會行爲朝着教師期望的方向靠攏,使期望成爲現實。最終實現對學生產生良性影響的效果。2.鼓勵語言的積極作用據研究,南半球一隻蝴蝶偶爾扇動翅膀所帶起來的微弱氣流,由於其他各種因素的摻和,幾星期後,竟會變成席捲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紊亂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爲“蝴蝶效應”,並做出了理論表述:一個極微小的起因,經過一定的時間及其他因素的參與作用,可以發展成極爲巨大和複雜的影響力。“蝴蝶效應”告訴我們,教育學生無小事。一句話的表述、一件事的處理,正確和恰當的,可能影響學生一生;錯誤和武斷的結論,則可能貽誤孩子一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更加註重細節,充分照顧學生的自尊心,學生在心智未成熟的狀態下,容易受到教師不經意的言行傷害,對待膽子小、性格內向的學生更是如此,易打消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程的積極性,會影響學生未來思想品德的發展。

三、教育心理學對國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意義

結合思想品德課程的知、情、意、行,即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爲。思想品德課程教育本身是針對學生道德進行培養的課程,而道德水平的提高需要大衆心理的評價,同樣屬於心理學範疇,教師要教好思想品德課程,避免不了要引入教育心理學的方式、方法。只有抓住和掌握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纔能有效實現國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目的。在思想品德教學中逐漸創新、融入教育心理學知識。教師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應注重自身衣着、行爲和道德品質的修養,自覺總結和反思實踐中的道德知識,以理服人、以德服人,發揮榜樣作用。如果平常教育學生的東西自己都做不到,對學生認真學習思想品德課程很難有說服力。要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到主動的學習知識。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出正確的處事方式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教師與學生和諧共處,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楊蓉蓉。基於國中思想品德教材的心理教育研究[D]。蘇州大學,2014

[2]林崇德。心理學大辭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教育心理學論文2600字 篇三

《淺談教育心理學在各科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學生學習、掌握知識主要是通過學生本身的心理活動實現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正確運用教育心理學原理,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順應心理過程規律,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提高學習效果。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教學;應用

學生學習、掌握知識是在教師的教育過程中實現的,更確切地說是通過學生本身的心理活動實現的。如果教師順應心理過程規律將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提高學習效果;反之,一味題海戰術、加班加點、補課等,未必能達到效果。所以,研究如何從學生的角度入手發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建構性,對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率尤爲重要。在近幾年的從教生涯中,我深深地懂得了老師除了要具備淵博的知識、良好的表達能力及外在形象外,還要具備很好的教育心理學知識。因爲對於國中老師來講,要抓住學生只憑知識淵博、表達能力好、外在形象等還不能滿足當今的教學活動,除了具備上述條件外,只有抓住學生的心理,瞭解學生心裏動態,才能抓住學生,也就能掌握學生的一切,從而駕馭學生就會得心應手,教學效果也就事半功倍,那麼研究教育學心理,在各科教學活動中就成了一個關鍵環節。

一、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親其師,信其道”

衆所周知,無論是成年人還是未成年人,人性中最本質的渴求就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賞識,社會的肯定。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強化尤其是正強化對於消除緊張與焦慮,使人體驗到自我滿足,引起心理愉悅進而調節自己的行爲有顯著作用。所以,作爲教育者的我們如能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給他們更多的讚賞與信任,變“批評訓斥”爲“賞識提醒”,那我們的轉化工作也許會事半功倍。成語“愛屋及烏”比喻愛一個人會連帶到愛與他有關的事物。同樣,如果學生對老師產生良好的情感,則一定會遷移到這位老師所教的學科中,形成一股積極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師應當從思想、生活、學習上關心學生,瞭解他們在想什麼,需要什麼,有什麼困難;瞭解他們的生活習性,學習特點和興趣愛好。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在教學中,我們應充分發揚民主,鼓勵學生對問題闡述自己的見解;爲學生提供大量的各科活動的機會,讓他們積極參與;在問題面前,師生應是平等的、互助的。在不同的時候,需要教師成爲不同的角色:示範者、顧問、對話人、解惑者。尊重學生現有水平,爲他們提供一個寬鬆自由的學習環境,營造一種民主的課堂氣氛。學生在課堂上思維是開放的、活躍的,這有利於激活學生的思維,有利於各科問題的解決,有利於創造人才的培養。

蘇霍姆林斯基說:“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精誠所至,金石爲開,一旦教師的真情被學生所理解,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就一定能化爲學生學習的內在積極因素,產生有效的“正遷移”,變爲學習的動力。

二、讓學生充分展現思維過程

心理學指出:思維從問題開始,又深入於問題之中,它始終和一定的問題、任務聯繫着。人有了問題和任務,就要求去思維、去解決。

可見,思維活動的積極性是與一定的問題的產生和解決相聯繫的。問題可以揭示學生認識上的矛盾,可以對學生的心理智力產生刺激,問題是思維的原動力。因此,教學過程可以是以“問題”爲中心的一個不斷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人的心理有這樣的特性:如果他的行動不足以應付外界事物,就產生一種需要,通過學習提高自己的心理水平,或是改變自己的心理狀態。教師應該善於隨時“製造矛盾”,使學生產生解決“矛盾”的迫切的心理需要,這樣,他們就自然會樂於思維。課堂教學離不開學生的答問,怎樣處理好學生的課堂答問,以激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習效率,應該是我們每一位教師不斷深入探討的課題。學生課堂答問後,我們教師不能僅用“對”或“錯”予以簡單的肯定或否定,而應追問“爲什麼”,“你是怎麼想的”等問題激勵學生思維,讓學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考過程。這樣,教師既可以瞭解到學生的思維缺陷,又能讓學生從反省中自我糾正錯誤,從而促進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

三、要及時、積極地評價學生的回答

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學過程是一種動態平衡,根據教學目標及時實施評價是調控教學的關鍵,也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保證。著名的教育家贊可比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到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到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 學生的學習活動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其中肯定有許多錯誤和認識上的偏差。此時,教師不應全盤否定,可引導學生自己去思索,發現錯誤所在;對於正確的回答教師應予以熱情的讚賞。變可能的消極評價爲積極評價,尤其是對答錯的學生要努力發現一些閃光點,儘量淡化學生對自己回答失敗的自卑意識,不斷加強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如我班有位同學,進入九年級後各科成績一直不理想,因此越學越沒信心。一次在各科課提問中幾個成績較好的同學都沒有答對的問題,可他答對了,我及時表揚了他,課後又與他交流了學習各科的方法與心得。後來他的各科成績提高了。這樣及時、積極地評價也使同學們堅信,在各科課上可以大膽地提問,大膽地闡明自己的觀點。因此,及時評價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的手段。通過評價,使學生明確解決問題的成敗得失,思維的優劣;通過評價,能使學生掌握一堂課或整個問題的概貌。

總之,教師如果能做到將心理學在各科教學中的滲透,瞭解學生心理,認知學生的學習特性;愛你的學生如你的孩子,在國中各科階段的教學中,設置適宜的難度,尋找好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充分展示思維的過程,在你的積極評價鼓勵下;對各科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教育心理學理論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作爲教師,應該增加教育理論學習,尤其是教育心理學的學習,研究自己的教育對象,把自己學到的教育理論嘗試着運用於教學實踐中,用科學的理論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這樣往往會事半功倍,少走很多彎路。那麼你的學生的各科學習能力就會增強,就會成爲各科學習的主人。

教育心理學本科論文 篇四

書包範文[摘要]教育心理學目前在教學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將介紹教育心理學在技校教學中所起到的作用,具體主要表現在完善教育心理學研究體系、深化教育改革和加強各層次運用這三個方面。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技校教學;完善體系;深化改革

一、完善教育心理學研究系統

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基礎是建立在教育學和心理學上的,將理論在實踐中不斷進行檢驗是進步的方式,將教育心理學運用在技校的教學當中,因爲技校的學生有不同的個性,教師有不同的經驗和方法,再加上各種學科的複雜特性,爲教育心理學的實踐帶來了一定的挑戰,但是更重要的是在實踐過程中,通過與具體情況不斷結合,教育心理學研究系統也得到了不斷的完善[1]。這些不斷加以完善的理論指導,更加豐富了教育心理學的體系,讓它在實踐過程中更加遊刃有餘,促成了良性循環。

二、深化教育改革

(一)教育課程

技校的主要教學目標是,首先培養學生的基本品質,使其成爲一個優秀的公民,其次在學業上要有學有所長,成爲專業技術過硬的技術工人。爲了能夠達成這一目標,對學校的教師在教育心理學上的掌握和整個學校的管理水平都有一定的要求,將教育心理學運用到技校的教學過程當中就逐步幫助學校達成了該目標[2]。技校對學生的專業素質要求很高,學生不能將所學的知識停留在書本的理論層面上,必須逐步在實踐操作中理解並提高。目前在技校中開展實訓課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手段,在實訓課程中嚴格遵守教育心理學中提出的各項要求,如,保證自我體驗和以學習者爲中心等。在實訓課程中具體體現爲,雖然教師在課程中起到指導的作用,但是課程當中主要以學生爲主體,學生自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設計方案自己嘗試解決問題,最後進行分析和論證,在這個過程中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學得更快更好。

(二)教學課堂

教育心理學認爲,只有學生真正從心底認爲所有的內容是有意義的,才能進行有效的教學工作,提高學生學習的課堂效率[3]。在技校的教學過程中,還是以課堂教學爲主,但是教師不再僅僅按照傳統的方式照本宣科,而是首先向學生說明這節課的意義,以後哪些工作會用到,是哪些重要工作內容的基礎知識,學生不再爲了考試而學,逐漸明白自己爲了將來的工作應該進行學習,學生的主動性提高了,課堂的效率提升了,教學水平也提高了,而且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還掌握了重點和難點,能夠更加輕鬆地做到有側重點的學習。

(三)德育教育

爲了使學生能夠成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格公民,技校在注重學生專業課學習的同時還必須注重學生的德育教育。在教育心理學中,要不斷提升教師的素質,豐富德育教師的教學技巧。在這個過程中仍是以學生爲主體,但是教師需要以身作則,在教授專業課的過程中,也潛移默化地傳授德育課程,將兩者不斷結合,使內容不因空乏而無趣,使學生在日常的工作中也能想起教師的具體要求,這對學生成爲一個健全的人是非常有幫助的。學生具有健全的人格,有較強的技術水平,才能成爲真正德才兼備的人才。

(四)教師素質

教師是與學生接觸非常頻繁的人,教師的素質會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造成影響,因此非常重要。將教育心理學引入教師的管理系統,不斷提高教師的素質水平,讓學生看見榜樣的力量,從而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

三、各層次的運用

(一)職業培訓

教育心理學在技校教學當中各個層次都有具體的指導意見,而職業培訓作爲學校和社會的重要銜接之一,也受到了重視。在職業培訓的過程中,在學生剛入學時,可以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去企業參觀;對於即將畢業的學生,如果學校有一定的條件應當組織學生去真正的企業上崗實習,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會更加領悟理論和指導的意義;在學校也可以開展職業培訓的講座,讓學生參與到其中,聽取真正的企業人講述工作過程中的規整制度,爲學生進入崗位提前做好準備[4]。

(二)英語教學

在技校中開展英語教學一直是基礎課程的重點之一,將教育心理學切合實際地應用到英語教學當中,注重英語教學與所學專業的密切性,不同專業之間的英語教材可以進行改動,使其更加適合本專業的學習,這樣的英語教學有更強的目的性,也有更大的意義,教師在教學當中也要和未來職業聯繫起來,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看見所學知識在將來工作當中的用處,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學習。教育心理學在技校教學中的主要作用表現在完善了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系統、深化了教育改革和在各個層次中取得了效果這三個主要方面,爲技校的教學工作提高了質量和效率,應當繼續深化應用,不斷完善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