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養成教育論文(多篇)

養成教育論文(多篇)

養成教育論文 篇一

對幼兒進行勞動鍛鍊的培養,是幼兒養成教育的一種基本手段,它有助於幼兒德、智、體、美各方面的發展。幼兒最初的勞動是由自我服務開始的,是勞動中最簡單、最基本的形式,它與幼兒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是幼兒時期獨特且必需的教育內容。幼兒在勞動中,要付出一定的體力及腦力,無形中培養了幼兒動手與動腦的能力,幼兒的思維、責任感和手的靈巧性也隨之得到了發展。在平時的保教工作中教師會注意到,幼兒園裏勞動能力強的幼兒大多是一些聰明、活潑、可愛、有禮貌的孩子,他們知道關心別人,願意幫助老師和其他小朋友,這樣的孩子在教育過程中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理解能力較強。反之,不愛說話、自閉的幼兒則會拒絕接受新生事物,反應也較爲遲緩。由此可見,養成教育對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爲習慣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幼兒養成教育的培養方法

1.從幼兒入園時抓起,提高幼兒動手的能力和愛勞動的意識。新入園的幼兒年齡小,生活不能自理,教師必須從一點一滴抓起,努力做好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工作。如,讓幼兒飯前、便後自己洗手,學會自己吃飯,上完廁所自己把褲子提好等。同時,教師還可利用比賽、講故事、鼓勵等來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爲習慣。在幼兒園裏,大多數幼兒對力所能及的勞動都有濃厚的興趣和參與的願望,特別是在教師的鼓勵下,幼兒更願意參加勞動。因此,幼兒每做一件小事,哪怕做得不好,教師都要充分肯定幼兒的勞動成果,再加以適當的引導,這樣就能充分調動幼兒參與勞動的積極性。

2.逐步加強對幼兒勞動能力的培養。幼兒升入中班後,除了繼續小班的勞動能力鍛鍊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其他方法來培養幼兒更進一步的動手能力。如,吃飯前讓幼兒幫助教師拿餐具,飯後讓幼兒自己擦桌子、整理桌椅等。教師要有意識地對幼兒進行專門的訓練,要一邊示範一邊講解。動作和語速要慢,語言要簡練清楚,同時還要提出要求,督促幼兒多練習,使幼兒逐步學會獨立生活的技能和技巧,使幼兒在動手過程中體會到快樂。到了大班後,在幼兒對自我服務能力基本掌握的基礎上,要加強幼兒對勞動的進一步認識,培養幼兒愛勞動、愛集體的思想觀念,使幼兒懂得勞動光榮的道理。另外,還要給幼兒創造練習的機會,教師可提供相應的物質條件,利用各種形式培養幼兒愛勞動的習慣。如,在日常生活中,讓大班的幼兒幫助小班的幼兒繫鞋帶、搬桌椅等,使幼兒在勞動過程中養成關心他人、愛護他人的良好習慣。當幼兒主動要求幫教師做事的時候,教師不要認爲會給自己添麻煩,應當珍惜幼兒的這種積極性,給予幼兒適當的鼓勵,充分調動幼兒的這種積極性。如,我園大班的一位幼兒主動幫老師端飯菜,不小心把飯菜灑了一地,當時教師並沒有指責這個孩子,而是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揚了他熱愛勞動的優點。從此以後,這位幼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更樂於助人了,班上的其他小朋友也都樂意爲他人做事了。通過這件事,幼兒懂得了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光榮而且很快樂的事情。在教育過程中,光有鼓勵是不夠的,教師還要善於引導幼兒,多給幼兒鍛鍊的機會,使幼兒樂於動手。如,在午睡之後可讓幼兒整理牀鋪,幫助教師打掃教室的衛生等。與此同時,教師也要有良好的勞動習慣和衛生習慣,因爲教師是幼兒模仿的對象,教師的形象樹立好了,就會對幼兒起到潛移默化的積極作用。

養成教育論文 篇二

幼師要注意自身行爲習慣

幼兒行爲意識和規範的形成會很大程度受榜樣和嚮導的影響,對於幼兒來說,模仿與學習的第一個對象就是教師和家長。因此,幼師一定要時時注意以身作則,有意識地規範自己的行爲方式,給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一方面,幼師要時刻規範自己的言行,要留意自己待人接物的方式,這些都會被幼兒敏銳地捕捉到,並且成爲模仿的對象。幼師如果能夠給幼兒形成非常好的行爲榜樣,這其實就是對於幼兒來說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嚮導,可以讓幼兒明確正確的行爲方式和待人接物的方式。另一方面,幼師要時常關注幼兒的言行,留意幼兒間交流相處的模式。幼兒之間經常會發生摩擦碰撞,一旦看到不好的勢頭,幼師要及時介入制止,以合適的引導方式來規範幼兒的行爲,這會起到很好的教育引導作用。幼師要時時留意自己的行爲,尤其是自己面對和處理問題的方式,會帶給幼兒非常直接的影響,成爲幼兒效仿的對象。例如,我們不小心撞到了幼兒,就應當蹲下去真誠的向幼兒道聲“對不起”;在打擾幼兒時,就應當悄聲地說“對不起,打擾一下”;我們在需要幫助時,則應當對幼兒說“你可以幫我一下嗎?”當我們真正走入幼兒的世界,溶入他們的心靈,找準自己的角色定位,不僅可以很大程度拉近和幼兒間的距離,也能夠透過自己的行爲方式帶個幼兒非常直接的引導與影響,能夠讓幼兒潛移默化地模仿這些好的行爲,這些都是幼兒文明禮貌養成教育極爲有效的滲透模式。

貫徹與落實禮儀教育

養成教育論文 篇三

中職生養成教育的特點表現在:①複雜性。學生來源狀況各異,家庭背景不同,國中階段接受養成教育的程度亦有差異,決定着中職學校實施養成教育的內容和方法的多樣性。②敏感性。中職生剛脫離義務教育階段,從接受普通教育到接受職業技術教育,他們有一種脫繮自由的感覺,而此時正是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學校實施養成教育的敏感性、緊迫性相當突出。③艱鉅性。中職學校生源不足,新生品德良莠不齊,學習動機各樣,在校學習時間(含專業實習)只有三年,欲使養成教育達到良好狀況,其難度很大。

二、經濟發達地區中職生日常行爲特點及分析

(1)學習方面。有的學習目的不明確,思想不專一,自信心缺乏,到校讀書是因爲父(母)命難違,在學習過程中缺乏主動性,沒有興趣。其行爲表現爲無原因的缺課、逃課,玩手機遊戲,用耳機聽歌,打瞌睡;課後不完成作業,晚自習不到場、玩電腦遊戲或出校門遊玩。這種現象的產生既有社會的原因,也有其自身及家庭的原因。社會上用人制度的缺陷,使有的中職生看不到就業前途的曙光。同時,經濟發達地區(如廣東沿海)的相當一部分中職生家庭殷實富足,有的是將孩子送進學校來長身體的,對知識本領的掌握沒有高的要求,只要學校管好不出事就行了。學生厭學的另一個原因是國中時期沒有打好基礎,文化底子薄,上課聽不懂,巴不得儘快離開課堂。(2)生活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個別學生的不良嗜好和不良行爲較多。這些不良行爲的產生一個共同的原因就是一些社會濁流的感染和家庭、學校的管教放鬆。有的家長和學校看中的是考試成績,對生活上的不良表現熟視無睹,放鬆了對學生的養成教育。(3)理想信仰方面。部分學生心無大志,缺乏理想追求,不設計自己的未來,也不知道怎樣做纔能有更好的前途。他們往往把眼光盯在周圍人身上,追求新潮成了一種自覺行動。如出現一批批“追星族”“低頭族”,有時也有早戀現象,還有的放縱自我,家庭責任感缺失,價值取向扭曲。理想信念的缺失與中職生處於從少年到青年的過渡期有關,他們有的缺乏高層次的知識教育,社會生活經歷、閱歷尚淺,過早地面臨就業壓力。在諸多的矛盾和困惑面前,人生前景迷茫,他們感覺到畢業後就會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道往哪個方向走,無法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標。(4)法紀意識方面。有的學生對社會上不良道德影響抵制力差,法紀觀念淡薄,公民道德意識不強,社會責任感缺乏。在校規校紀方面,隨意性強,小則亂折花木,大則破壞門窗玻璃,損壞水電設備。在國家法紀方面,個別學生不學法、不懂法,觸犯了法律自己仍不知道,犯了小錯不知道,犯了大錯才後悔。

三、中職生的養成教育方法

(1)日常學習、生活規範化,讓有序的生活成爲習慣。在我國過去的傳統文化教育中,《三字經》《弟子規》等是少年兒童養成教育的規範性內容,詳細而具體,對青少年兒童言行起到了規範作用。如今的《中職生守則》《文明課室規定》《文明宿舍規則》《學校水電使用管理條例》等是學生必須遵守的制度,也是養成教育的具體內容。要把遵紀守紀與日常生活密切結合起來,逐漸形成爲一種習慣,然後堅持下去,逐步學會自律、自立、自強。入學教育和軍訓,也是中職生進校後進行養成教育的好時機。(2)引導學生參加健康有益的活動,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增強集體榮譽感。舉辦各種形式的班集體活動,可以培養同學之間良好人際關係,在情感交流中,產生對班集體的歸屬感和依賴感,祛除孤獨感和挫折感,用以預防不良行爲習慣的發生。集體活動有班內活動、校內活動、校外活動等多種類型,每次活動讓學生輪流主持,特別是要注重心理上有障礙的學生,讓他們成爲活動的主角,發揮他們的作用,激發他們的潛能,改善他們的心境,祛除自卑、孤僻、抑鬱的心理疾患。(3)舉辦系列養成教育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在新生入學那天起,學校就要擬定出整套養成教育方案,從思想教育、生活習慣教育、行爲習慣教育、成才教育、專業知識介紹等方面進行全方位部署,分階段、多步驟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團委、學生會發動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活動設計,如開展成年人宣誓儀式,開展藝術節、科技節、歌詠比賽、演講比賽、科技活動、知識競賽、廣告服裝設計等,寓教於樂,使學生時時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的薰陶,形成自覺參與意識並在活動中得到身心素質的提升。(4)改善辦學環境,創建良好的校園育人條件,讓養成教育規範化、具體化。學校要重視校內環境建設,一個美麗溫馨的校園不僅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增強審美意識,也可以約束學生的不良行爲習慣。爲了使養成教育規範化、具體化,可以制定一套學生日常表現記錄、評比制度,以學生輔導員和班主任組織實施,全面準確掌握學生學習、生活狀況,有針對性地開展養成教育的各項工作。(5)全體教職員工都要參與育人活動,建立全員育人制度。教工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做學生的楷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邊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求學生做到的,教職員工必須先做到,教師上好每堂課,批改好每次作業,關心每個同學的學習和進步;班主任和學生管理員、生活指導老師熟悉每個學生、愛護每個學生,與每個學生都建立起感情,使學生感受到一種父母般的家庭溫暖,生活得到依靠,情感得到寄託,愉快地接受教育,快樂地成長。培養良好的行爲習慣是一個長期的、細緻的過程,必須持之以恆,不斷強化,逐漸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種習慣行爲,最終才能變成自覺行爲。

四、經濟發達地區中職生養成教育途徑創新探討

(1)運用心理髮展規律,調整認知結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中職學生的年齡一般在15歲~18歲,正值青年初期,正處在品行由形成期向定型期轉變的過渡時期。他們在國中就讀時迫於升學壓力,重視知識的掌握,輕視品格的形成,進入中職校後人格品質顯得先天不足,行爲習慣欠佳的學生集中在一起,學風、班風會迅速惡化。故加強思想管理,加強養成教育刻不容緩。我們除了沿用傳統方法外,還需從心理學、認知結構上創新思路,改變策略,迎接生源的變化帶來的新的挑戰。首先,把理想教育、意志鍛鍊與前途設計等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奮鬥觀。讓“愛拼才能贏”歌詞煥發出號召力,將“天上不會掉餡餅”,“坐吃山空”“富不過三代”等俗語掛在嘴邊,讓學生理解熟知。其次,可把每年秋季開學的第一週定爲常規養成教育宣傳週,宣讀《中職生日常行爲規範》以及學校相關的規章制度。並根據各班的特點,增補制定適合本班的班規,使學生明白該做什麼,爲什麼要這樣做,以及如何去做。(2)構建“學校—學生—家長”三位一體的信息網絡平臺,確保養成教育的落實。經濟發達地區的父母,有的忙於營生賺錢,把孩子交給了學校,供給豐富的物資金錢,卻無暇顧及身心成長與健康。但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現代人亦是社會之人,合格的社會棟樑之材單靠學校的封閉教育已經顯然乏力,父母仍然是孩子人生道路的引領者,父母之言對於孩子仍然是肺腑之言、金玉之言,失去父母的管教顯然是不行的。新生入學時可由班主任牽頭召開家長座談會,共商養成教育工作計劃,共同建立起班級信息網絡平臺,班主任、學生管理員及時將學生學習、生活狀況的信息在平臺上,家長通過網絡“鑰匙”進入平臺有效監控其孩子的生活、學習表現狀況,發現問題後雙方及時溝通,與學校(班主任、學生管理員)採取有效措施確保學生健康成長。(3)設立評價激勵機制,促進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的養成實際上是一種神經系統的動力定型。這不僅需要教育、引導和管理,更需要評價和激勵,使學生的行爲在評價激勵中定型、昇華。如根據《德育大綱》《中職生行爲規範》,實行個人品德操行評定,建立學生自律登記卡,建立激勵示範機制,定期評選“文明示範班“”文明宿舍“”學規示範標兵”等,鼓勵先進,鞭策後進,把行爲規範內化爲學生的道德認知、品質和行爲,促進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另外,舉辦各項技能競賽、有意識地讓人格有缺陷的學生突出顯示某項特長,從而獲獎,激發其潛能。有計劃地請一些往屆的優秀畢業生回學校做報告,講述其親身拼搏、成功的經歷,破解就業難題,讓他們看到希望,看到未來,克服自卑心理。(4)強化勞動訓練,培養艱苦奮鬥意識,爲學生就業做好思想準備。“勞動創造了人”(馬克思語),中職學校的“產品”就是向社會工農業生產第一線輸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他們運用知識技術,通過勞動創造財富,實現人生目標價值。目前,有的中職生缺乏勞動鍛鍊,在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在校只是參加一下衛生打掃而已,缺乏高強度勞動,缺少大汗淋漓的感受,吃苦耐勞精神很差,有的好逸惡勞,與職業培養目標相差很遠。因此,中職學校一方面要增開勞動型科目,包括動手型技能課、技能實踐課、下廠(場)勞動課,將實踐勞動計入學習成績。同時,還要開展各種公益勞動,包括班內衛生活動、校內衛生勞動、社會公益勞動、寒暑假社會考察實踐活動等,將這些活動列入學生考評、評優條件範圍,以此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意識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爲學生走向社會奠定堅實的心理、體力基礎。中職學生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這一時期是人的心理、情緒變化最激烈的時期。有的由於知識基礎較差,學習能力較弱,上不了好的高中,產生了許多心理困惑和心理衝突。經濟發達地區的一些中職生,除了具有一般中職生的通病外,高消費、浪費、輕視勞動、歧視他人、依賴父母的現象也相當突出。因此,有針對性地採取切實有效的方法,增強其自律能力,提高其身心素質,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對於他們今後的職業生涯與成長成才,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養成教育論文 篇四

一、從生活習慣入手,實現“養成教育”

生活習慣包括的類別多種多樣,幾乎囊括了關於衣食住行的一切細節。例如,儀表儀容、各種場合的語言行爲,對某一件事的慣性做法,等等。但最爲重要的是對時間的安排掌控習慣,這一點是決定學生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一個能有效掌控時間、合理安排作息時間的學生,其在知識結構方面也是更勝一籌的。所以教師要重點針對時間進行養成教育,也可稱“惜時教育”。例如,教師可督促學生製作作息時間表,由於每天的學習量都有所變化,所以,作息時間表要在早自習的時候根據課程表擬定,並將其貼在課桌上最明顯的地方。班主任可在自習時抽查檢驗時間的利用效果。另外,班主任還可以督促學生進行睡前總結,寫下今天的收穫。爲了表現教師的認真程度,使學生克服自我約束能力不強的問題,班主任還要擬定《中學生日常行爲規範》,以此達到養成教育的持久性。當然,每個學生都具有特殊性,在實行養成教育的過程中,班主任要針對學生各自的認知特點,進行合理的評價,一定要以尊重、信任爲準則,採用自然、生動、合理的方式,以鼓勵爲主,正面表揚,使其獲得自信。爲了對養成教育做總結,班主任可開展主題班會,讓學生在班會上以朗誦、演講、講故事等形式分享自己對時間的看法,以此來加深他們對時間的看法。

二、從班級紀律衛生入手,實現“養成教育”

《荀子•勸學》中有言:“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這句詩意向我們傳遞環境對一個人造成的影響,好的環境,人自然向好的方向發展;壞的環境,人必然也會趨於壞的方向。雖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環境影響人的成長,但它並不排斥意志的自由表現”,但是對於意志力尚不強的國中生來說,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是很有必要的。因此,班主任要從班級的紀律衛生入手,實現“養成教育”,有效管理班級。在班級紀律方面,教師可以選撥好的班幹部,並將其看作是班集體的核心,掌管班級的紀律建設。但僅僅設置一個班級幹部仍不能很好地改善班級紀律,教師需要聯合整個班級學生的力量進行班級安靜環境的維護。在這裏,教師可以將學生組成小組,組長由各個班幹部擔任,其他組員配合管理,每天都由不同的小組進行班級紀律管理,這樣一來,班級紀律的維護人人有責,每個學生都能自覺保持課堂的安靜。在班級衛生方面,班主任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則”。可以說,這是班主任有效管理班級的祕訣,學生以班主任的行爲爲準則,並身體力行。這正是孔子所說的:“其身正,不令而行。”教師身先士卒,以身作則一次,比用語言以班主任的口吻講百遍更爲有效。例如,當教師走進班級,發現學生有幾處沒有打掃徹底,這時候教師不要責備,可以不動聲色地拿起掃除工具將不乾淨的地方掃徹底。如果學生忘記打掃講臺,教師可一聲不響地收拾整齊,學生看在眼裏,會記在心中,下次會記得認真檢查,認真打掃。班主任嚴格要求自己,並將嚴格要求自己的信號傳遞給學生,一來樹立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二來也是很好的養成教育方式。

三、從學習習慣入手,實現“養成教育”

養成教育論文 篇五

回顧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歷程,可謂是突飛猛進,無論是職業院校數量的規模遞增還是職業技術教育質量的提高都是顯而易見的,職業教育發展經歷了春夏秋冬式的歷史變遷,在爲國家培養一批又一批專業技術人才的同時,也暴露出不少問題,例如:部分院校爲求經濟效益,只圖數量,不求質量,盲目擴大招生,取消入校門檻;專業設置不符合實際情況;師資力量薄弱;教學管理不規範,導致學生厭學情緒嚴重;教學質量不高,缺乏對學生職業崗位基本能力和素質訓練要求,在社會就業崗位供需中出現“高不就低不成”的矛盾局面。一方面是一些崗位招不夠人,而另一方面是許多人找不到工作。好多大中職業院校畢業的學生在社會中的影響力在逐步減弱,許多企業反饋出的信息不僅僅是一些畢業生專業素質及動手能力低,而更多的是職業院校部分畢業生缺乏基本職業道德素質,沒有吃苦精神和愛崗敬業的基本職業道德素質,可塑性太低,無法勝任崗位基本能力要求。面對社會崗位競爭的壓力,部分職業院校如果不能正確引導學生樹立基本的職業道德觀念,不重視學生職業道德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一味地以追求學校經濟效益爲主,不糾正以上存在的嚴重問題,無疑是在飲鴆止渴。如果我們培養出來的畢業生不受歡迎,那職業教育的出路在哪裏?職業院校又如何尋求長足發展?分析以上存在的問題,我們不難發現問題的癥結出在我們的培養目標上,我們不能一方面大講特講我們要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需要的新型人才,而另一個方面又缺乏對社會主義現代化急需人才深入細緻的研究,沒有從根本上認清楚社會需要什麼人的問題。培養什麼樣人?怎樣培育?這纔是職業教育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最基本的措施就是從培養職業院校學生基本職業道德素質問題入手,從點滴抓起,從小事做起。古人云:“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先不着急教會他們什麼技藝,而重要的是教會他們怎樣做人;不是隻顧講授專業理論知識,而忘記培養他們勤于思考、勇於實踐的基本能力。注重學生基本職業道德品質的培養,讓他們敢於面對自己的不足,及時糾正自身存在的問題,誠實守信,踏實做人。努力培養吃苦耐勞的優良素質,不斷掌握現代化職業技術,一定會成爲社會有用人才。所以,重視職業道德養成教育是促進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基礎。

2加強職業道德養成教育將是今後職業教育培養人才的歷史重任

歷史的車輪推動着職業教育工作者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歷史重任,特別是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快速發展階段,人們在重視物質文明發展的過程中,並沒有在人們的精神文明方面得到同步發展,相反,在物慾橫流的當今社會中,許多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發生了扭曲,社會上出現的種種不良風氣,已經或多或少地在影響着下一代的成長。與此同時,來自社會、家庭、學校多方面的環境因素,都已經成爲職業院校快速發展的桎梏。而職業技術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心和任務也會隨着時代的發展,做出必要的轉移或偏移。完全有必要將職業院校學生職業道德素質養成教育作爲學生某一個階段的培養目標和重點,這樣做不僅不會偏離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反而正是職業教育培育目標的真正體現。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努力從培養學生基本職業道德素質做起,教育他們學會尊重別人、關心別人;學會基本生活能力、懂得感恩、懂得回報、懂得承擔責任;幫助他們認識自我、坦誠處世、快樂生活;培養他們正確對待生活中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品質、勇於擔當敢於奉獻的高尚道德品質以及培養他們勇於探索和創新的優良思維品質,纔是我們職業教育工作者真正的工作重心。事實上,縱觀歷史長河,無論是什麼時代,都會有不同時代的育人觀,但其基本內核卻大同小異。從古人教育孩子懂得謙讓,孔融讓梨的佳話、六尺巷的故事到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達人而達人”的推己及人的處世原則等,無不閃爍着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道德光芒,即使今天這些仍然是我們做事做人應該努力恪守的道德信條。只不過是在不同時代和不同社會制度之下,人們的道德價值觀、職業道德要求不同而已,但是無論什麼時候,做人的基本條件、是非判斷標準是基本一致的:明理、誠信、謙讓、孝順、勤儉、質樸、勞作等美德是不變的,只是在不同階段賦予不同的時代價值追求色彩而已。所以,育人者育己,職業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素質,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嚴於律己、勤於勞作、敬業愛崗、關愛學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擔負起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職業教育工作者有責任爲社會培養出具有現代化職業道德素質的合格人才,從重視自身和學生職業道德素質養成教育入手,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完成社會賦予的歷史重任。

3充分重視職業道德養成教育同職業技術教育有機統一性的認識

在強調重視職業院校學生職業道德素質養成教育的同時,也要強調加強職業技術教育的重要性,兩者不可偏頗。重德輕才或重才輕德的做法都是錯誤的,德才兼備纔是我們育人的標準,對德與才辯證統一關係的充分認識是處理好育人與用人之間關係的節點,對於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這個問題我們已經回答了,德才兼備的用人目標就是我們的育人目標,重視職業道德養成教育必須建立在重視職業技術教育的基礎之上,反過來,加強職業技術教育又必須重視學生職業道德素質的養成教育,只有將兩者之間有機地統一起來,才能完成育人目標。一個有德無才的人最終是要被社會所淘汰的,反過來,一個有才無德的人也是要被社會所唾棄的。只有德才兼備的人才能在社會發展中立於不敗之地。因此,認識到兩者之間是有機統一的就顯得十分重要,它關乎職業教育成敗之大事,是每個從事職業教育事業的工作者都必須清醒認識到的重要問題。許多從事教育的工作者往往在這個問題上易走偏,要麼只強調學生學好專業技術,不重視學生職業道德素質養成教育;要麼就是隻強調加強職業道德素質的養成教育,不提倡重視職業技術技能的培養教育。時刻銘記職業教育的神聖職責,不忘職業教育失敗的例子,吸取經驗教訓,正確處理好職業教育實踐中出現的各種矛盾,明確育人目標和工作任務,做到既教書又育人,在培養職業道德基本素質的過程中練就出色的職業技術本領,在職業技術技能學習和實踐中規範學生的職業道德行爲習慣。無論是對學生哪個方面的培養都離不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以至無窮的教育教學、社會實踐活動,而掌控這一活動的引領者正是我們從事一線教育的工作者。所以,有人說,教師是學生的鏡子,而學生是教師的影子。一個德才兼備的教師背後一定有一大批德才兼備的學生。在重視職業道德養成教育同職業技術教育有機統一性的認識過程中,加強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就顯得十分迫切了,目前職業技術院校教師隊伍良莠不齊的現象十分普遍,這也是制約職業教育良性發展的障礙之一。重視和加強職業道德養成教育同職業技術教育統一性的認識,不僅是職業院校教師的重任之一,也是職業院校上層管理者必須重視的理論問題之一。

4職業院校更有利於將學生的職業道德養成教育落實到行動中去

養成教育論文範文 篇六

1.中職學生素質養成教育的理論研究現狀以及不足。教育界、學術界對中職學生養成教育發展過程中的現狀與問題從理論體系、制度建設、經費投入、師資力量、課程設置、教材配置、生源質量等多個維度提出了建議。孔祥富(2010)提出,中職教育只有在科學發展觀引領下,主動融入“大職教”體系之中,才能迎中等職業教育的真正復興。李國強、金環(2009)提出,打破師資來源以高校畢業生爲主的傳統觀念,實行專兼結合,積極聘用兼職教師,充分發揮兼職教師的作用。郝日花(2012)認爲,要根據中職學生的年齡和行爲習慣特點,採用榜樣示範、營造氛圍等方法,有針對性地開展養成教育。盧政權(2011)指出,中職學生是個比較特殊的羣體,他們在往日的學習經歷中屢次受到打擊,嚴重動搖了學習的信心,有一種強烈的自卑感、挫敗感、厭學情結。教師要積極的鼓勵學生參加相關的班會活動、學生社團、效藝術節等活動,通過對這些活動的鍛鍊,不斷的發掘學生的亮點,從而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組織、溝通、服務能力,進而引導學生逐漸的發展爲“自律”,爲自己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並培養良好的行爲習慣。以上有關中職學生養成教育的論述已經比較充分,但是目前的相關探討大多從學生特點和教學方法這兩個層面來進行,對素質教育的根源性問題未有很系統的提及。

2.對中職學生素質養成教育存在認識偏差。目前,不少學校對於應試教育和養成教育兩種教育模式在執行中存在人爲割裂,對於和學分考試有關的主幹課程,往往會認真鑽研教材、研究教法和認真備課;而在養成教育實踐過程中,教師像卸了“包袱”一樣,減少了講解的內容,並以活躍課題氣氛爲目的,開展大量討論、自由活動,但卻疏於系統的有意識的引導,這樣僅僅依靠學生自己的理解,會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養成教育的關鍵是要建立一套比較靈活的課程體系,在有相對比較明確價值取向的教學目標下,改變“應試教育”那種單一和呆板的結構,改變以往養成教育中自由散漫、缺乏引導的方式,努力與應試教育形成良性互動,促進學生身心與技術技能協調健康發展。

3.現階段中職學生素質養成教育的實踐探索中存在的不足。一方面,中等職業教育學生的各項素質和技能都需要經過不斷的實踐而養成。各個地方、各個中職學校在結合本校自身的專業特長、教師資源稟賦、教學硬件條件和學生訴求的基礎上,採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對中職學生進行了更爲科學合理的養成教育。其中不少先進的理念和富有成效的實踐經驗值得重視並借鑑,但是並沒有形成一個很直觀很系統的經驗範式給予參考。另一方面,當前的中職教育更多地面臨的是行政考覈目標與教學本質目標相背離、應試教育與應用教育不匹配、職業技能教育與全面素質教育難兼顧三大頑症,絕非僅靠學校和教師層面的能力就能有效化解。

二、現階段中職學生養成教育的改進對策

1.現階段中職學生養成教育應準確定位。一是角色定位。中職學生養成教育涉及學生、教師、學生家長、學校、教育主管部門等參與主體,從角色定位上來講,學生是教育的對象;學校老師是最直接執行者,學生家長是重要的執行者;學校教育管理人員、教育主管部門工作人員是組織者和協調者。在當前階段,中職學生養成教育一般是由各學校自行組織併發起動議,申報本地教育主管部門審批,由學校老師具體執行,家長進行配合。在這樣一個發展規制下,養成教育的授課內容、形式、目標主要取決於各個學校和一線教師。二是觀念定位。第一,中職學生養成教育向中職學生提供的是職業素養教育,而不僅是專業技能素養教育,更是學生對社會、對工作崗位、對職業發展認知能力的教育。第二,中職養成教育的形式和內容要基於系統的方案,即素質養成教育既要實現功能性的目標,又要體現形成性的要求,通過實現職業生涯中必要的心理成熟、崗位技能、社會適應性等全面發展教育,促進學生個體的最優發展。第三,教學形式應與明確的教學目標進行匹配,即必須要讓學生知道通過這種形式的教育,我們最終要幹什麼、要達到這個目標中間有哪些環節是重點等。譬如,心理課程不能僅僅教授學生心理學方面的理論知識,而應充分考慮到學生們在職業崗位上可能遇到的面臨晉升、同事相處、換崗失業等等極端情況下的心理變化和心理困境,併爲學生提供自我矯正和相互輔導方面的解決方案。

2.現階段中職學生養成教育中應當完善和規範的問題。一是完善師資配備。對於辦學條件相對較好的學校,可以對一些跟日常學習生活相關的學科配備專職教師,如學生心理輔導、文化禮儀與習慣養成等領域;對於辦學條件一般的的學校,可以探索兩三個學校聯合配備並共享教師資源。對於專業性、實踐性比較強的科目,可以聘請兼職教師,如逃生、救生、安全、應急等領域聘請經驗豐富的公安部門的培訓師,定期專題講座和實踐指導。同時,要注重相關利於師資的繼續教育與經驗交流,鼓勵和支持學校教育管理人員和老師到國內外素質養成教育的優秀典型示範基地學習取經,特別是有關係統化的教學目標及其實現形式的等方面的內容。二是規範考覈方法。對學生的考覈,先期只分合格與不合格,後期逐步完善量化考覈標準。實際上,“2103版的駕駛員資格考試”的實踐經驗能夠提供不少有益啓示。這個考試,其本質上就是對駕駛員基本素質的教育與考覈,其對基本常識、場景實踐、實戰操作、綜合素質都提出了明確的考覈範疇(題庫)和最低的合格標準。這種形式完全可以借鑑引進到中職學生養成教育的考覈中來。譬如,建立中職學生養成教育考試題庫,考試只分合格和不合格,考試合格證作爲中職畢業證的附件,相當於就業時綜合能力“推薦書”的作用。考試時間跨度可以設置爲兩年內,補考次數不設明確限制,當然越早通過考覈,對學生自己的成長越有利。對老師的考覈,一方面要接受學生與家長的口碑考覈,另一方面要接受教研部門對教學提綱要進行的審覈。

三、對中職學生養成教育中長期發展的戰略規劃構想

1.從各校百花齊放到校際經驗共享互補。由於各地中職學校多爲城市地方教育主管部門直接管轄,市級教育主管部門可以作爲未來兩三年內中職學校養成教育的改革直接實施的首選。具體的措施包括:第一,由市級教育主管部門負責牽頭,聯合多方面力量積極開發相關社會資源,對目前中職學校師資力量不足和社會實踐條件有限但是又是學生所必需的領域組織講師團巡迴講習和實踐指導。第二,定期舉辦全市中職學校養成教育改革的實踐經驗交流會,聘請企業用工方代表、專家、校方代表、學生代表、教育主管部門代表參與評選優秀經驗和優秀課程,並予以表彰。教育主管部門牽頭對比較公認的優秀經驗和優秀課程在本市其他中職學校交流、共享、互補。第三,在教育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招考中,鼓勵並支持本市有條件的中職學校引入文化禮儀、心理素質、職業道德等領域的優秀專職教師。第四,逐步實現中職學校養成教育的優秀實踐經驗和優秀專業師資在全市範圍內全面共享,形成如“中職學校養成教育A市經驗”的雛形。

2.從城市地方經驗到省域經驗形成規範。可以將省域範圍內各個城市的中職學校納入整個發展規劃視域內,由省級教育主管部門自主決定全省中職教育階段養成教育的教學形式、教學內容、考覈標準等。具體的措施包括:第一,由省級教育主管部門負責牽頭,聯合本省以及國內權威職業教育與素質教育科研機構、省內典型中職校方代表等,基於省內積累的優秀經驗,擬定“中職學校養成教育理論與實務”的省級地方教材並不斷完善。第二,聯合全省優勢資源,精心設計並開發適合中職學齡階段的社會實踐基地和模擬實踐基地,將基地建設的經驗成果在全省範圍內推廣分享,着力培養中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麪對現實問題時的動手能力。在此基礎上,考慮將適齡階段應具備的必要的、基本的實踐能力和場景處理能力有步驟地納入考覈範疇。第三,將“中職學校養成教育理論與實務”納入全省中職學習階段的教學與考試科目,並可以考慮將“中職學校養成教育理論與實務”科目的合格證作爲“畢業證”附屬材料,爲中職學生展示素質、積極就業提供更有力的補充。第四,逐步實現省域層面中職學校養成教育領域的基礎目標、基本範式、考覈標準等的統一,並採取多種方式鼓勵各校、各市、省際間與時俱進地更新與完善養成教育的教學形式、教學內容等,全省共享辦學經驗。

養成教育論文 篇七

一、理財與大學生成才

財富在廣義上可以指金錢、時間、知識、情感、人際關係等,狹義上專指物質財富,是對金錢及其等價物的通稱。本文多采用後者的理解。理財能力是一個普遍意義上的關於財富的獲取、使用等的觀念和實踐的評價指標。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理財能力影響大學生成才的重要性日趨突顯,而現實中我國大學生的理財意識和能力又普遍缺失。如何解決二者之間的矛盾,成爲擺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又一重大問題。本文擬就大學生理財意識和能力缺失的原因以及教育對策談談筆者的淺見。

1.理財的概念

理財是由觀念、知識和能力三個部分所構成,觀念是指個體對金錢、財富及財富創造的認識和理解,包括金錢觀、財富觀和財富創造觀;知識是指理財投資所必需的知識,包括商品、財務、投資和法律等相關知識;能力是指個體運用金錢規律的能力,包括消費財富和創造財富的能力,它是觀念的載體,知識的實現。三個部分互爲作用,整合爲個體動態的發展的理財概念。其目的在於使用錢財,使個人和家庭的財務處於最佳運行狀態,從而提高生活的質量和品味。每個人在開始獲得收入和獨立支出時就應該學習理財,從而使收入更完美,支出更合理,回報更豐富。

2.進行大學生理財教育的重要性

(1)社會經濟發展和滿足人們對物質文明需要的根本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猛發展,經濟建設成爲社會生活的中心。我國社會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經濟要求經濟主體必須追求經濟效益,即一切經濟活動以利潤最大化爲目的,以此取得最佳社會經濟效益,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隨着經濟全球化,國與國之間的競爭突出表現爲經濟的競爭和綜合國力的競爭,商品的生產和流通、經濟貿易往來、投資的方向和決策等一系列問題,都迫切地要求社會成員具有正確的金錢觀、財富觀,科學的投資知識和良好的理財能力;必須懂得如何根據金錢規律,運用金錢,讓金錢發揮其最大的效用,讓金錢成爲造福於人類的財富,滿足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這對未來建設的社會主體——青年尤其是大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學生只有具備正確的理財觀念、全面的財富知識、嫺熟的駕馭貨幣和資本運動規律的能力,才能真正成爲經濟建設的生力軍,才能成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動力的源泉。

(2)社會政治穩定的要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正確理財的靈魂。不同的人生觀、世界觀和道德修養會形成不同的金錢觀、財富觀和財富創造觀。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科學的世界觀,提升他們的道德修養,使他們建構起正確的價值觀、金錢觀、財富觀和財富創造觀,從而使他們能在社會主義道德和法律的框架下以一種積極的心態開拓進取,合法地創造財富,真正懂得享受財富。這必將促進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的政治穩定、和諧發展。

(3)高等教育發展的要求。教育是爲社會發展培養所需要的人才。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是大量能夠從事經濟建設的人才,理財是個體在經濟活動中體現出的能力,是經濟人才所必須具備的素質。國民理財素質的高低勢必對經濟建設產生重大影響,而大學生必將成爲經濟建設的主體。因此,適應我國社會發展的要求,培養具有較高理財能力的大學畢業生,抑或讓大學生擁有“點金術”的本領是時代和現實對高等教育提出的又一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4)大學生健康成長的要求。自從美國人羅伯特·T·清崎和沙倫·L·萊希特撰文提出財商這一概念之後,財商成爲繼智商、情商之後影響大學生成才的另一重要因素。財商是與智商、情商相對應的概念。智商是表示個體的智力發展水平的數量指標,智力是一般能力的綜合,包括注意能力、記憶能力、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等;情商是評價個體情感健康水平的指標,反映個體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認知他人情緒並進行協調的能力等;財商是指個體認識和運用貨幣與資本運動規律的能力,是對個體的經濟知識和經濟運作能力在同齡人中相對位置的度量。對個體成功活動而言,智商是活動成功的前提條件,是基礎;情商是活動順利進行的保證;財商是活動的結果和制約因素。“三商”交互作用,綜合反映了個體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素質,是制約大學生成才的三大因素。智商、情商的開發早已受到專家學者的重視,並已取得成果,而理財意識和能力的開發還未形成共識,其對大學生成才的重要性還未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然而正確理財卻是大學生健康成長,成爲國家經濟建設人才的必備因素,是大學生健康人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所必須的條件。

二、大學生理財現狀分析

2006年5月12日,萬事達卡國際組織在北京公佈了其針對中國大學生羣體中進行的理財和信用卡觀念的最新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國內大學生目前正面臨越來越大的理財壓力,且大學生對基本理財和信用知識掌握情況不容樂觀,理財教育匱乏。主要體現在以下四點:

第一、消費盲目:目前部分大學生在日常生活的開支上缺乏合理的計劃,理財觀念亟待加強。交際費成爲最大成本,其中戀愛又是最大的消費。大學生消費、理財觀調查中顯示,約有四成的大學生消費沒有計劃,用錢盲目,出現了短時間內經費緊張的困難。

第二、持卡消費有問題:隨着社會交往的增多,大學生日益成爲持卡消費族。據萬事達卡國際組織的數據表明,目前大學生擁有貸記卡的比例已爲15.1%,同時有近30%的持卡學生擁有高於3000元的信用額度。儘管有比較超前的消費苗頭,但學生們對貸款和信用卡似乎還只停留在意識階段,奉獻意識、信用知識不強。

第三、理財教育需加強:近幾年來,衆多銀行爲了儲備自己的客源,獲得自己未來的市場地位,把目標投向了大學生羣體。重慶工商大學劉幼昕老師認爲,“高校有必要開理財課,教會學生一些理財的技術或技巧,同時教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調查中,66.6%的學生對個人理財培訓表示感興趣,12.4%的學生表示非常感興趣,但75.6%的大學生認爲學校沒有提供的適當和足夠的個人理財教育。學校、家庭和社會一定要對學生進行風險教育和信用知識教育。

第四、大學生收入主要來自父母:收入來源87%是父母支持,其次是兼職工作與獎學金、助學貸款。一旦個人財務狀況惡化,也很容易誘發其他許多問題,諸如偷竊,心理紊亂,人際關係惡化等狀況。

爲了瞭解大學生理財實際狀況,我們通過訪談、問卷等方式對大學生進行了調查。對理財的觀念、知識、能力等方面進行數據分析,發放問卷500份,回收458份,調查結果如下:

1.理財觀念層面狀況,在金錢觀方面,78%的學生認爲“金錢很重要,但金錢並不能說明一個人的成功與否”;消費觀方面,74%的學生缺乏理性的消費觀,以至“窮人養育富貴子弟”在高校已不再是個別現象;投資觀方面,81%的學生認爲“投資是畢業以後的事”;創業觀方面,84%的學生認爲“想創業,但不知從何開始”。這個結果說明了大學生對金錢、財富及財富創造的認識和理解匱乏,對金錢觀、消費觀、投資觀、創業觀等方面都存在片面的認識。

2.理財知識層面狀況。72%的學生缺乏財務知識,83%的學生缺乏理財投資知識,對投資所知甚少,84%的學生具有基本的法律知識,78%的學生對商品知識有一定了解。此結果說明大學生已認識到法律知識在現代社會的重要性,而對財務知識、投資知識、商品知識、流通規律等基本的理財知識缺乏認識,他們認爲“學校沒有系統地開設這方面的課程,我們也沒有學習這方面知識的意識。”

3.理財的能力層面狀況。81%的學生對市場缺乏敏銳的觀察力,72%的學生缺乏市場調查能力和分析能力,85%的學生沒有參加過創業實踐。此結果說明大學生完成理財活動,創造財富所必需的能力欠缺,尚待提高。

上述調查結果說明,大學生理財教育總體狀況不容樂觀,無法適應當今經濟社會的發展狀況的,無論是觀念、知識、能力都急待加強。

三、大學生理財能力缺失的原因

大學生理財能力普遍缺失的原因,主要是受到以下主客觀因素的制約。

1.傳統文化經濟價值觀的影響

中國傳統文化經濟價值觀最核心的就是德本財末的思想,其思想來源於儒家。孔子的思想體系,以道德教化爲主,對經濟問題不夠關心,尤其對貧富貴賤的看法,往往付之天命,只有對道德才格外給予熱切關心,他認爲“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其關心的重點在於人生修養的落實和道德人格的建立,而對經濟發展從未引起足夠的關注。孔孟之後,“爲富不仁”成爲儒家經濟價值觀的標準。這是以道德價值觀取代經濟價值觀的總趨向,把“財”與“德”對立起來,以德爲本,以財爲末,重德而輕財,用這樣的價值觀作爲判斷人的標準或價值取向,產生了很大的消極作用。一方面使人們不敢追求財利,另一方面,則用盡道德名義掩蓋求財的心理,造成道德與經濟、仁義與財利的畸形對立,從而產生畸形人格,壓抑了國人商業發展,阻礙了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同時,在“德本財末”的思想統御之下,導致了行爲上重分配輕生產。中國曆代統治者及其思想家沿着“德本財末”、“重農抑商”的思路,片面強調農業的重要性。然而農業經濟資本與財力都非常有限,這就使經濟上分配與生產產生矛盾,統治者及其思想家便轉而求“均”,孔子的“不患貧而患不均”就是“求均”思想的充分表達,平均主義的最大優越性就是無爭奪、無忌妒,但卻失卻了競爭、創新的動力。

此外,在儒家“學而優則仕”的思想影響之下形成了“官本位”的社會意識,“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深植人心,人們“重官輕商”,經商者成了二等公民,乃至讀書做官是學子的最大理想。

幾千年來中國傳統的經濟價值觀念根深蒂固地束縛着人們的頭腦,束縛了成長中的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財富觀、財富創造觀,束縛了他們創新、競爭能力的發展。

2.家庭教育的影響

中國家庭也是大學生理財意識和能力不高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首先,家長認爲兒女成才最重要的標準是傳統美德的完善,追求財利那是小人之舉,他們對“金錢”的認識,看到的只是它的物質形態,忽視了它的精神形態。他們本着“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的思想路徑培養下一代,沒有向下一代從小灌輸正確的財富觀念,以致認爲“金錢不能衡量一個人的成功”看法的大學生爲數衆多。其次,中國家庭歷來重積蓄節約而輕消費。“節儉”是傳統美德,但“節儉”過度卻抑制了“開源”,抑制了投資。輕視消費的同時,也導致資本的閒置,不能“讓錢生錢”,拖延了經濟發展的步伐。也使人們缺乏創業的意識、投資的意識。其三,由於我國大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的家庭。望子成龍”、“望女成風”是爲人父母的心願。“成龍、成鳳”的目標是讓兒女順利步入他們所期盼的高等學府,以便享受到最優質的教育資源。對子女的消費基本上缺乏嚴格的限制和指導,對子女進行理財教育還未擺上教育日程,同時意識深處也未有此概念。第四、由於理財教育的缺失,一部分家庭在市場經濟中忽視社會責任,一心追求金錢的積累,甚至不擇手段去獲取物質上的滿足,對下一代形成正確的財富觀念產生了很壞的影響。

由於以上原因,導致家庭在下一財教育中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成爲影響大學生理財意識和能力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3.學校教育的影響

長期以來,學校教育的模式一直都是應試教育。升學率成了影響一所學校生存、發展的決定因素,分數成了影響學生人生道路選擇的決定因素。因此,學校教育的目標、方法、內容、手段等無不圍繞着統一考試進行,理財教育既不是升學考試的內容,又不在學校教育計劃之內,因而對學生進行理財教育自然無從談起。既使是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理財教育仍然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學校對學生沒有開展相關的活動實踐,更沒有開設相關的課程,以致學校教育沒有發揮出教育的前導,使學生失去了接受理財教育的最佳時期,導致了大學生理財意識和能力的缺失。4.社會環境的影響

解放後我國長期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分配方式單一,商品流通以計劃爲主,個體的經濟活動一般由政府統一安排,個體無需獨立地創造財富和支配財富,由此從制度上抑制了國民整體商業的發展;微薄的收入和低下的購買力使人們無財可理,從物質上限制了人們從事經濟活動的意識;居民的資產持有形式主要是現金,單一的資產持有形式也限制了人們經濟意識的發展。這些主客觀因素導致了我國國民整體理財能力的缺失。改革開放以來,少數人先富起來的示範效應,使國民對金錢、財富的渴求越來越強烈,由此公衆渴求財富和理財能力缺失的矛盾不斷激化。對金錢的本質認識不清,導致了金錢至上觀念滋生蔓延,錢財罪錯屢見不鮮,惡化了生產、消費、投資環境。同時,理財能力的缺失也導致人們在消費、投資、創業的過程中,活動頻頻受阻,影響了良好的經濟活動環境的形成。大學生作爲社會的一員,社會的環境,國民的觀念等都會對他們產生影響,影響他們形成正確的財富觀,從而也使他們理財能力的發展受到抑制。

5.大學生本身的認識誤區影響

大學生本身思維方式的誤區也限制了其理財教育的發展。其一,大學生認爲對金錢的追求是人的本能,理財能力與生俱來,無需培養與開發。其二,認爲只要學好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其獲取財富、創造財富的能力自然提高,因之理財能力也隨之自然提高。其三,“錢是萬惡之首”的看法,大學生中大有人在,他們缺乏對財富本質的認識,缺乏對理財開發的理解,導致了學習、實踐缺少自覺性、主動性。

以上幾方面的原因導致了大學生理財能力的缺失。

四、大學生理財意識和能力提高的教育對策

隨着中國加入WTO,隨着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日趨健全和發展,客觀上要求我國社會全體成員具備與經濟活動相關聯的健全的理財意識和能力,作爲未來社會主體一員的大學生更應具有健全的理財能力,才能擔負起國家經濟建設的重任。爲此,必須對大學生的理財教育加以重視。

1.轉變教育觀念

國內外教育的實踐已證明,理財教育不僅是一套方法和技術,更重要的是體現了一種實踐性很強的、先進科學的教育觀念。加強理財教育,優化學生的整體素質,開發學生的財富潛能已成爲世界教育界的共識。因此,各級領導應提高對理財教育工作意義的認識,從提高整個國民素質,提高我國競爭力,實現高教培養目標的高度來對待理財教育,將理財教育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使理財教育通過各個環節得到落實。

2.規範理財教育目標

要把大學生培養成才,提高其理財能力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因此必須要有正確規範的培養目標:使大學生建立正視金錢、關注消費道德、理性消費、善於投資、積極創業、遵守法律等迴應市場經濟要求的新觀念;具備科學的商品、金融、投資、法律等相關知識;掌握合理的消費、投資等基本技能,提高對市場觀察能力、調查分析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等,成爲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主體。爲此,應開設相應的課程,使理財教育系統化,隱性的理財教育內容顯性化。通過理財教育完善大學生的知識結構,發展能力,促進大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使之成爲現代經濟社會所需要的人。此外,除了要有規範系統的教育目標外,還要配備專業的理財教育師資隊伍。

3.多渠道進行大學生的理財教育

首先,要把傳授理論知識和加強實踐訓練相結合。要給學生傳授系統的商品、投資、消費、創業、法律等相關知識,使他們掌握必備的理財基礎知識;同時又要加強實際操作訓練,實踐是開發大學生理財能力的最佳期途徑,通過實際操作訓練,不斷提高他們理財、投資、創業等相關能力,使大學生成爲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際技能的經濟活動的主體。

其次,做到點和麪結合。這包含兩層含義,一層含義是:既要抓住理財教育的重點問題,又要進行全面的教育。這裏的重點問題指的是學生的創業知識的傳授、創業能力的培訓,全面的教育指的是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理財觀念、理財知識、理財能力的教育,使他們擁有健全的理財;另一層含義是:對個別具有高理財的大學生要進行特殊的教育,使他們成長爲未來經濟建設中的專才,同時要對全體學生進行普遍的理財教育,使全體學生的理財都得到開發。通過點、面結合,使大學生的理財得到充分的開發。

第三,校內、校外結合。校內,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加強訓練,通過開設選修課、舉辦競賽、成立大學生理財開發協會等對大學生進行理財開發教育,提高他們獲取財富、創造財富的能力。校外,教育管理部門要積極爲大學生理財實際訓練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持,尋求企業的支持,加強校外實踐基地建設,讓大學生多參與真實的經濟活動,在實踐中瞭解經濟活動的規則、規律,獲得創造財富、獲取財富、利用財富的真實本領。真正把大學生培養成才智雙全的人才。

4.理財教育與生涯規劃教育互相滲透

生涯規劃教育的目的是讓大學生激活大學生成才的內在動機,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設計合理而可行的奮鬥目標,從而激發奮鬥的動力,挖掘自我的潛能,以達到自我價值的實現。而理財教育的目的是讓大學生正確認識金錢,認識金錢的本質,培養他們對金錢、對工作、對事業的正確態度,理解金錢與人生的關係。通過正確運用金錢活動的規律,創造、消費、獲取財富,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讓潛能得到發揮,達到自我價值的實現。可見,二者殊途同歸。因此在理財教育中要滲透生涯規劃教育,讓大學生認識到投資不僅是對金錢的投資,更是對自我生涯的投資,創業既是財富的創造,又是人生的規劃。同時,在生涯規劃教育中,也要結合理財教育,讓學生尋求人生奮鬥動機之時,激起創業的熱情,激起創造、獲取、利用財富的熱情。

[參考文獻]

[1]吳淑姣、孟慶鴻:《給大學新生的禮物——理財》,知識產權出版社2004年7月版。

[2]許愛青:《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呼喚理財教育》,《石家莊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第3期。

[3]林永樂:《試論財商》,《泉州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3年第1期。

[4]〔美〕羅伯特·T·清崎、沙論·L·萊希特:《富爸爸,窮爸爸》,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2000年版。

[5]李英:《高職金融學投資理財專業設置的可行性分析》,《廣東白雲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

養成教育論文 篇八

我國幼兒養成教育不僅僅涉及了家庭、學校對於幼兒的教育,還有社會對於幼兒的教育,因此,我們在進行幼兒養成教育的時候有必要爲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宏觀環境以及微觀環境,促進幼兒養成教育的良好實施。首先,幼兒正處於身體生長以及性格養成和習慣養成的最好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幼兒就像是一張白紙,我們在上面如何繪畫,就會形成一個怎樣的圖畫,因此,我們應該在這幅圖畫上繪畫出最美好的線條,從而促進幼兒的良好習慣等的養成,從而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其次,幼兒階段的幼兒他們擁有着更多的天性,他們對於這個社會充滿了好奇,他們的內心是善良而又空洞的,因此,在這個階段,我們在幼兒的心靈中種上美好的願望,這有助於幼兒正確地看待這個世界,有助於幼兒在將來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從而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最後,在當今時代,大多數的幼兒是獨生子女,或者有很多的幼兒由於父母工作的關係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不論是獨生子女也好,還是隔代教育也好,現在的幼兒承受了太多的溺愛,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家長就剝奪了幼兒生長中的一些權利,使得幼兒的性格等方面出現缺陷,因此,在當今時代,我們要想幼兒能夠健康地成長,全面地發展,幼兒養成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我國幼兒養成教育實踐策略

我國幼兒養成教育不僅僅是家長的責任,也是社會和學校的責任。幼兒的生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因此,我們家長以及教師等都應該爲幼兒做好榜樣,同時爲了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家庭、學校、社會等還要爲幼兒營造良好的宏觀以及微觀環境,促進養成教育實踐的順利展開,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一)家長以及教師做好榜樣

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教師,家長的一些行爲等都會影響到幼兒,因此,在家庭中家長應該注意自己的行爲,從而爲幼兒的健康成長樹立良好的榜樣。另外,我們知道幼兒階段的幼兒他們有着非常強的模仿能力,尤其是他們非常喜歡模仿家長的行爲等,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長的行爲、肢體動作等方面,要爲幼兒做好榜樣,從而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教師對於幼兒的影響也是極爲深刻的。在幼兒階段,幼兒的生長環境最主要的就是家庭與學校,尤其是在當今時代,由於父母的工作等原因,家長往往將幼兒早早地送到幼兒學校,因此,在學校中教師就充當了幼兒模仿的對象,因此,教師在學校中也要爲幼兒做好榜樣,這樣幼兒才能夠從教師身上受到良好的教育,促進幼兒的健康養成。例如,在家庭中,家長要以身作則,每天都要跟幼兒道早安,送自己的孩子出門,跟教師問好;然後在學校中教師要迎接幼兒的到來,然後跟幼兒問早安,道好,跟家長問好等,這樣幼兒就會模仿家長以及教師的行爲,跟家長以及教師問好,然後跟自己的同學問好,等這樣有助於促進幼兒養成良好的禮貌習慣,並且也有助於促進幼兒融入學生的集體中,從而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二)構建良好的環境,促進幼兒養成教育的順利展開

我們生活在社會中,環境對於我們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社會要爲幼兒營造良好的宏觀環境,家庭以及學校也要爲幼兒營造良好的微觀環境,將這種環境融合進幼兒的生活,從而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楚門的世界》這部電影相信大家都看過。在這部電影中楚門生活在一個虛無的環境中,在這個環境中他經歷着他自以爲的全部真實,因此,他的性格以及行爲我們都可以看到,受到了環境的影響,雖然我們沒有進行人爲的幹)本站○(預,但是在環境的影響下,楚門仍然會做出這樣的舉動,養成我們期待的性格。可見環境對於我們的行爲以及性格甚至是環境的影響何其大,因此,構建良好的環境,促進幼兒養成教育的順利展開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家庭是幼兒生活的第一個環境,也是幼兒生長過程中最爲重要的環境,因此,家庭可以爲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從而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家庭中父母、爺爺奶奶等之間要和睦相處,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讓幼兒時刻感受到家庭的溫暖,然後家庭成員之間可以以平等的、民主的方式進行交流以及對於某一件家庭事情進行商議,這樣家庭民主的環境,有助於促進幼兒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並且讓幼兒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非常重要的組成,提升幼兒的安全感,以及責任感,促進幼兒的全面成長。其次,學校是幼兒生活的第二重要環境,在學校中教師等要營造一個自由的環境,讓幼兒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以及想法,並且自由的環境有助於促進幼兒之間的交流,從而促進幼兒的合作意識等意識的養成,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另外,學校中教師也要營造良好的民主環境,讓幼兒根據自己判斷從而進行班長等班幹部的競選以及選擇,這樣可以養成幼兒的責任感等,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最後,社會對於幼兒的影響雖然不如家庭以及學校等重要,但是也是幼兒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因此,在社會上我們也要爲幼兒營造良好的環境。例如,我們在公交車上,要宣傳給老人、孕婦等讓座,讓幼兒在切實的實踐中增強社會的責任感以及通過實踐提升幼兒的自信,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三、結束語

我國幼兒養成教育對於幼兒以後的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在幼兒的心靈上留下深刻的烙印,從而促進幼兒在以後的成長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以及人生觀,並且促進幼兒各種能力以及習慣的培養,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在當今時代,隨着我國新課改的深入推行,幼兒養成教育受到了社會家長等的廣泛關注。

養成教育論文 篇九

注重文化氛圍的營造。從整體出發,從細節入手,爲師生創造優美的校園環境,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幾年來我們對校園文化做了兩次調整,整個校園文化都是以“中華經典和中華國粹”爲主題。力求創造一個書香濃郁的育人環境,以經典的智慧,啓迪學生心智;以古老的故事,陶冶學生情操;以中華的經典,爲學生打好人生底色。樓道內以班爲單位佈置展板展示師生作品,配以中外名著簡介,《三字經》、《弟子規》等經典配圖文字。教師的書法作品更起到了點睛的作用,流動書架更增添了濃郁書香。同時,學校還利用星星雨校刊、手抄報、國旗下講話、紅領巾廣播站、板報等形式,進行文明禮儀知識宣傳,營造文明禮儀的校園氛圍。

二、創造特色校園環境

爲了把養成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學校積極創造優美的校園環境,變原有的封閉式綠化小區爲花園式開放小區,移步換景,曲徑通幽,個性化的校園警示語讓無聲的環境給人溫馨提示。由少先隊發起成立班級“紅領巾監督崗”,每名監督員負責一個小組的品行督查工作,其任務是:對本班學生在一天中的舉止言行進行督查記載。以此監督學生的行爲習慣。另外,各班級還積極開展每天撿一次垃圾,主動掃一次地,見面互相問好,放學時說一聲再見,每天反省一下自己的不雅舉止等活動。通過我們的努力,以前常見的亂丟亂扔、打架罵人的現象沒有了,主動拾撿垃圾、樂於助人的現象多了。同時,學校還要求教師從細節入手,加強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要求學生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從生活習慣抓起,從學習用品的擺放、坐姿、作業、書寫的規範到升旗、進出門的禮儀,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環節都進行訓練,培養他們從小養成文明禮貌、儀表端莊的品質。除此之外,將美德教育與養成教育相結合,開展獻愛心社會實踐及孝敬父母做家務活動,讓每個學生學會關心身邊的人,學會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使人與人之間少些埋怨,多些寬容,少些仇恨,多些友善,體會到被別人愛和愛別人的快樂。開展“愛心捐贈”、“愛心直通車”活動,教育學生永遠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善良的心。

三、活動育人潤物無聲

1.開展創建書香校園讀書活動

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爲友,爲學生打好人生底色。學校制訂了讀書計劃,開設了閱讀指導課,誦讀《弟子規》、《三字經》、古詩文等國學經典,積極組織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幫助學生通過讀書懂得基本倫理和處事原則,學會文明禮儀,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爲了更好地落實此項活動,學校還爲各班級配備了圖書櫃,並確保班級誦讀時間。各年級課前誦讀學校規定的篇目,午休課間自讀喜歡的書籍,班級還定期開展讀書交流彙報會和書寫讀書心得體會等活動。

2.開展禮儀之星系列評比活動

良好的舉止源自日常行爲規範。爲了讓學校的養成教育落到實處,促進良好班風、學風、校風的形成。學校少大隊開展星級學生評比,每週每中隊評出“禮儀之星”、“環保小衛士”、“勞動之星”、“守紀之星”,每月評出“星級班級”。通過評比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增強學生的自律能力,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促進良好班風和校風的形成。

3.成立興趣活動小組定期舉辦活動節

爲了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倡導“興趣廣泛,情趣高雅”,學校成立興趣活動小組,開設“誦讀”、“趣味體育活動”、“科技製作”、“合唱”、“舞蹈”、“書法”等興趣課程,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培養學生的高雅情趣。定期舉辦校園“科技節”、“體育節”、“讀書節”、“藝術節”等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爲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校園節日不斷髮展完善,使得學校的整體文化氛圍和師生風貌得到薰陶和影響,爲學生的終生髮展奠定堅實基礎。

4.開展我是“冠軍”系列挑戰賽

我們通過古詩詞背誦比賽、漢字聽寫比賽、中高年數學口算比賽、校園之星歌曲大賽、中高年英語口語比賽、體育之星系列賽等評出校內冠軍。通過校園廣播站向全校師生宣傳各項賽事的成績,提高學生各方面的學習興趣。

四、科學評價,團結互助

尋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適當放大,讓其體驗到榮譽感,從而獲得自身激勵。同時採取班級內部小組“捆綁式評價”[2],哪個小組組長表現好,組員進步最大,這個小組的評分就高。同時融入了同學之間的互相評價、小組之間的PK賽,決定優勝小組的評選,這種“捆綁式評價”不僅讓學生的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動手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越來越強,課堂氣氛也越來越活躍,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小組“捆綁式”評價還讓學習差的學生有了明顯進步,他們在組員的幫助與鼓勵中產生了自信,更重要的是,學生在“捆綁式”評價的過程中學會了團結,學會了合作,學會了交流,學會了做人。我們通過養成教育系列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能力,同時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對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和修養起到了很大作用,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