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職業教育論文(多篇)

職業教育論文(多篇)

職業教育的論文 篇一

爲了提升學生的就業質量,更好地實現校園到社會的過渡,應該加強職業教育理念的深化,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特別是廣告學專業本身就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如何實現現有教育的轉型,是目前面臨的重要問題。從職業教育理念出發,進行廣告學專業目標的定位思考、職業教育平臺的搭建以及職業教學體系構造的設想,並對課程實踐進行新形式地融入,探討廣告學專業的職業教育之路。

面對國家的職業教育政策,有着很大的壓力,在思考、在分析、在探討,究竟什麼是職業教育,大學的職業教育之路與專科的職業教育區別在哪,應該如何更好地結合技術技能的培養,才能在國家發展政策中立足。帶着這些基本的認識來反思我院廣告學專業的職業教育的轉型之路,主要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探討。

一、專業目標的定位

在考慮職業教育專業目標定位的時候,不應該盲目地去學習其他廣告學專業的定位策略,面對職業教育的改革,既是挑戰又是機遇,應該立足教育產業、結合自身專業所處的環境,來分析專業的位置和職業教育的可能性。

1、專業目標的定位,要考慮一下本科教育廣告學專業的學科歸屬。把廣告學專業歸類爲新聞傳播學,從傳播學角度來看認爲廣告學是信息傳播,在這裏似乎忽略了廣告營銷的本質,廣告其實是在運用媒介,進行信息傳播的營銷活動。因此,由於廣告學的邊緣學科特性,放在某一個學科領域當中,都不能夠完全詮釋廣告的特質,這是一個綜合性的、交叉性的學科,具有傳播性,又有着經濟性和文藝性的屬性,縱觀廣告的發展史,我們看到的是它與經濟的相輔相成,可以稱之爲“廣告是經濟的晴雨表”,所以,廣告專業定位在經濟類纔是科學的。我院的財經特色正好給廣告學專業提供了成長的沃土,應該更加看到廣告在經濟中晴雨表的作用,帶動經濟的發展。

2、專業目標的定位,要考慮大學本身的內部因素。廣告學專業的發展必須要迎合國家的教育政策和所處大學的改革路向。現在所處環境是國家的職業教育政策和我院對於財經依託的職業教育,國家的職業教育政策明確指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的人才是技術技能型,我院的職業教育政策是在國家的職業教育指導下,做好財經特色的職業教育。因此,突出財經特色的職業教育轉型,加強技術技能的培養是廣告學專業面臨的首要任務。

3、專業目標的定位,要考慮市場需求的外部因素。也就是專業學生的就業去向。筆者更習慣從廣告活動的角度,去描述學生,學生就像是我們的產品,產品的出路何在,應該是我們目標定位中的重點考慮問題,因此應該把握學生就業領域的發展狀況和相關行業的大體趨勢,也更符合國家所提出的技術技能型職業教育理念,就是想讓學生畢業之後,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而通過相關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廣告行業急需五類人才,分別是爲了解國際市場、熟知國際廣告運作經驗和較強的溝通能力的人才;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市場駕馭能力的高層管理人才;具有整合營銷、傳播、策劃的複合型人才;能夠自己創作、設計的人才;高層次的各類廣告製作,特別是擅長影視廣告策劃、設計和製作的專門人才。結合我院學生生源和自身特點,就業方向更加適合於第三類整合營銷、傳播、策劃的複合型人才和影視廣告製作人才。

結合學科的經濟類歸屬、專業的內外因素幾點來看,應該加強技術技能在廣告學專業的理解,才能確定出財經院校廣告學專業的職業教育的目標定位。技術技能型的含義是對某項活動,尤其是對涉及方法、流程、程序或者技巧的特定活動的理解程度和熟練程度,它涉及的是專業知識和專門領域的分析能力,以及對相關工具熟練應用。在廣告學中也就體現出要熟知廣告的活動流程;掌握每個環節的基本技巧,能夠熟練應用;具備專業的廣告知識和廣告專業的分析能力,並且對相應的工具能夠熟練應用。面對活動的流程和廣告知識和專業的分析能力,是在廣告基礎知識和相關學科知識的積累中能夠培養的,在以往的廣告教育中,也都做到了這點。而基本技巧和工具的熟練應用則是我們定位的主題。因此將我院廣告學專業目標定位的理念是夯基礎、弱理論、強技能,使我們的學生頭腦充實、腳步紮實、手法靈活。基本技巧更多是夯實基礎知識和每個環節的理論知識進行傳遞;弱理論是指要注重學生的創意思維的培養,靈活應用技巧;強技能則是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所謂的頭腦充實是學生對於廣告活動流程的掌握和相關專業知識的積累;腳步紮實,就是一條腿強文案能力,即廣告文案、商務文案和新媒體環境下的文案,另一條腿強策劃能力,即廣告策劃、營銷策劃、活動策劃和公關策劃;手法靈活就是強調動手能力即平面設計能力、影視廣告製作能力和社會化媒體廣告的製作人。結合這些理念和就業需求我們確定了“精文案策劃多技能,更加側重強影視後期製作的人才培養”的專業目標定位。

二、教學平臺的建構

爲了更好實現我們的專業目標,應該加大平臺建構的力度,從教師的組建到各種平臺的搭建,從以下幾點思考平臺建構的設想。

1、加強師資隊伍平臺。只有將教師置於教學、科研、實踐中,才能更好地實現專業目標。首先,加強教師的培養,積極參加廣告業界的各種經驗交流會,瞭解行業動態,與時俱進,將新思想和新發展運用於教學和科研中,拓寬學生的思維和視野。其次,加大師資的培訓力度,積極參與到各種相關知識的培訓課堂和進行碩士、博士的深造。最後,注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到企業的實踐中去,利用假期時間加強自身的實踐能力,教師通過對廣告活動中具體問題的解決,更好地給學生以理論融會實踐的示範。

2、完善資料獲取平臺。廣告是一個發展迅速的行業,廣告人對於資料的更新極其重要,因此就需要爲學生完善資料獲取的平臺,更好把握行業的發展,也就是學生閱讀平臺的搭建,學院應及時購置廣告學期刊和更新書目,豐富學生的視野,院系的圖書館都應爲學生開放,更大範圍提供學科資料。

3、搭建技術技能平臺。職業教育注重基本技巧和相應工具的熟練應用,爲了更好地實現職業教育的專業,應從這兩方面出發,加大技術技能平臺的搭建力度,從多種渠道搭建廣告校內校外的技術技能培養平臺。在校內應加大投入建立廣告學實驗室,比如,影視製作廣告實驗室、廣告攝影實驗室、平面廣告實驗室和提案室。購置相應的實驗器材,如單反照相機、攝像機等。在校外積極拓展實踐教學基地,通過教師和畢業生的努力共同建立穩固的訓練基地,有選擇地參加廣告行業內的各項活動,專業成熟之後也可打造廣告工作室或者廣告公司,爲師生提供對外聯繫和宣傳的平臺,通過各種途徑與廣告公司媒體傳播部門確定長期的合作關係,建立穩固有效的實習基地。

三、教學體系的搭造

結合專業目標和教學平臺的建構,要搭造一個系統的、層次性的和可執行性的專業課程體系。

1、知識結構的合理。我們以國家教育部過規定的廣告學本科教學的專業課程爲核心,按照學科性質組成經濟、藝術和文化課程羣。在課程設置上包含公共選修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和專業選修課幾類。在掌握專業的基礎知識之後,也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將各個知識面的經典元素運用到廣告創意策劃中。並且開設一些前衛的,與社會發展緊密相關的課程,比如新媒體廣告研究,來了解當代經濟環境中的最新動態,在行動上保持與廣告學專業發展的一致性。

2、理論與實踐的並舉。結合我們的專業目標,這就要求我們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強調把課程從專業知識技巧的模仿轉變爲對專業創意作規律的感性與理性的體驗與認識,然後變爲學生潛能的發現與發掘。我們要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結合起來,不僅要讓學生學習課堂的知識,更要讓學生參加廣告的實踐活動。真正地轉化爲學生實踐創作潛能的挖掘。

(1)在每一門課程,都應該有實踐學時的體現,並認真執行,在講中練,在做中學,將理論和實踐穿插在一起,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並舉。

(2)體現全程制教學,在基本課程設置實踐教學的同時,每一學期都有相應的實訓課程進行深化。

(3)學校統一組織的教學實踐活動,這裏主要包括統一安排學生到廣告活動的現場,觀察活動流程,使學生對自己未來從事的廣告事業有一個大體的感知。以及聘請業界人士進行專家講座,拓寬學生的視野,感受業界的廣告人帶來的實戰案例分析,感受廣告作品背後的策略。

(4)學生的自主實踐實習,利用假期時間,走出校園,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結合,學生一邊實習、一邊工作並且承擔相應的工作責任,像真正的廣告人一樣,一方面參加企業的經營管理,一方面爲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提前完成學校到社會的過渡與飛躍。

(5)舉辦校園廣告類的文化節目,比如“校園廣告節”,在活動中,從主題口號挖掘到獲獎作品頒獎的全程策劃,都由廣告專業的學生負責,專業老師作爲指導。這完全符合一個大型活動的策劃和執行,會使學生的策劃實戰能力得到迅速的提升。也符合我們對於“精文案策劃多技能”的人才培養目標

(6)案例資料庫的完善

爲了突出學生技術技能的培養,我們在課程實踐中提出了案例資料整理的構想,在人才培養方案上面我們進行了調整,精文案策劃是我院廣告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因此將專業核心課程廣告策劃和廣告文案寫作的課時進行提升,以來加強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而在廣告教學中,案例教學法是最爲常用和經典的教學方法,在廣告行業中,任何一個成型的企業都有自己專門的案例資料庫,而文案和策劃能力的培養,是文字內容較多的東西,不是在課堂案例中,就能夠熟記和掌握的,因此我們要求學生去記憶整篇的文案和策劃的內容,“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就要求我們建立本專業的案例庫,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分門別類,比如,地產、服裝、服務、食品、家電等詳細的分類蒐集文案和策劃的內容。老師進行整理和挑選,將經典的案例進行彙編,共享給每位同學,要求記憶並進行考查。筆者相信這樣畢業的學生,就業時面對20分鐘寫出30條廣告語、當場創作廣告、策劃構想的時候會執筆成文,更好地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對接。

職業教育的論文 篇二

摘要:學徒作爲最古老的職業教育形式之一,其發展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英國現代學徒制度是對其古代學徒制度的批判繼承和創新,爲英國經濟的穩步發展提供了各種人才資源。爲改革我國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提高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其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英國;職業教育;啓示

一、英國現代學徒制的特點

(一)僱主的主導地位

英國的現代學徒制由僱主、學徒、企業協會共同參與。學徒必須到相應的繼續教育執行機構學習相關的課程,在學習內容、方法和成績評估方面,企業僱主佔據主導地位。職業教育機構和教育管理部門主要負責學徒在職業院校接受學習培訓的內容。工會通過與僱主協商來監督和影響學徒的學習內容和培訓計劃。在學徒的培訓內容、方法和考覈等方面,用人單位仍然佔有主體地位。學徒取得學歷認證後在工作能力方面更符合企業的要求。

(二)學徒制的等級制度

英國的現代學徒制具有獨特的學徒制體系,體現了明顯的等級特徵,英國教育教學體系將現代學徒制分爲五個層次,從高到底依次爲高等學徒制、高級學徒制、學徒制、前學徒制和青年學徒制。這五個層次相互聯繫貫通,從低級到高級逐次遞進,最高一級的高等學徒制還可以進階到高等教育進行深造。與此同時,英國現代學徒制搭建了不同層次學徒之間相互溝通渠道,以及學徒制與高等教育之間的連通。這種相互連通的機制可以滿足不同學徒的需要,鼓勵學徒不斷努力學習。與此同時,這也提高了學徒的社會地位,並增強了學徒制對普通青年的吸引力。[5]

(三)培訓與考覈的能力和標準

英國現代學徒制的培訓目標已經從簡單的技術工人的培養髮展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新型勞動者的培養,因而,培養出的學徒學成之後可以適應更廣泛領域的工作內容。學習期限並不嚴格固定,通常爲三到四年。考覈指標重點關注對職業技能和學徒成效的考評。對於學徒過程中的教學方式、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等方面考覈並無嚴格要求,重點對培養結果進行監控。學徒制中的認證證書是學生個人能力的體現和證明,學徒制教育體系通過職業資格證書來鑑定學生的學習效果。對於教學的評估形式並不單單是傳統的書面考覈形式,而是更注重工作場合的實踐考覈,來評估學生對專業技能的掌握和熟練程度。這種基於能力的評估方式能更有效地確定學徒是否掌握了相應的專業能力。

(四)從學校到企業的有效過渡

從學生到工作通常需要兩個過渡階段:第一個過度階段是從學校到職業培訓,第二個階段是從職業培訓到人力資源市場。在英國現代學徒制培訓中,學校學習與工作實踐交替進行,這有利於徒弟從學校順利過渡到工作。在學徒培訓的過程中,學徒的身份逐漸轉化爲熟練工人。這種轉化過程貫穿於學徒培訓的整個過程。學習、工作和就業是相互聯繫、相互交叉的,促進了學徒從學校到工作的順利過渡。[6]

二、英國現代學徒制對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啓示

(一)加強校企合作,發展現代學徒制

校企合作推動了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也爲企業轉變經營模式提供了新的路徑。通過校企合作,高職院校可以參與企業的生產技術改造和生產設備的更新換代。這不僅鼓勵學校獲得企業的財務支持,還幫助高職學生直接參與生產實踐。同時,學校還能瞭解公司的用人需求,及時調整專業課程結構,深化教學內容改革,開展適應人才需求的人才培養計劃。英國的現代學徒制爲我們提供了培養中等技能工人的模式。

(二)提高企業的參與度,使其占主導地位

我國建立現代學徒制體系的一個重要難題就是缺乏企業的參與。企業對現代學徒制的參與缺乏興趣,並沒有在現代學徒制體系中佔據主導地位,經常是職業院校和政府在主導現代學徒制。我國企業和職業院校之間存在着嚴重的人才供需錯位:一方面許多畢業生找不到合適的崗位;另一方面,企業找不到適合企業內部需求的人才。在現代學徒制體系中,企業的參與具有極爲重要的作用,要着力提高企業參與的積極性,讓企業通過現代學徒制體系獲益並吸收合適的人才。因此,只有提高企業的積極性,現代學徒制才能取得長足的進步。

1.設計培訓框架

從英國學徒制的框架可以看出,英國政府在學徒制教學體系改革過程中賦予了行業協會或企業更大的權利。行業協會或企業有權根據行業內部需求和企業實際崗位需要來制定現代學徒制培養的方案,評估和考覈標準更符合企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

2.建立培訓樣本

行業協會或企業可以針對自己的公司實際需求設計培訓框架,建立相關的學徒制培訓樣本,公司可以根據行業或自身組織的需求進行變更,這樣節約了資源又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費。

3.加強公司自身能力建設

在進行學徒制框架設計時,企業或行業協會應加強自身能力建設,包括實踐技能、專業技能和提高知識。企業根據自身的需要深入企業的一線去了解徒弟和各行各業對培訓結果的滿意程度,並將調查報告反饋給相關部門。現代學徒制的目的是爲企業增加合適的技術和人才,從而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

(三)轉變培訓方式,提高培訓質量

在英國,現代學徒制的培訓十分靈活,無論是在培訓方式、地點、時間方面,還是在課程內容設置方面都有很大的彈性。而且,對於學徒的年齡沒有具體的限制。學徒在每一層次完成學徒訓練,通過培訓考覈,即可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在中國,一些職業學校仍然使用過時的培訓方法,學徒的參與度不高,培訓質量通常難以達到理想的預期目標。

1.改變教學方法

儘管近年來中國一直在倡導教學和教育體制改革,但大多數院校在改變現有教育模式方面依然十分緩慢。應該積極鼓勵職業院校教師逐步轉變教學模式,增加實踐操作教學的內容。現代學徒制輔導體系是一種雙重輔導體系,職業學校的專業教師和企業的技術講師相互配合進行學徒培訓。靈活的培訓方法不僅可以調動徒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可以提高徒弟學習的質量。

2.提高培訓質量

首先,改善學徒培訓的機構應該爲學徒提供更專業的工作技能和可轉移的技能培訓渠道。其次,注意學徒與導師之間的關係,明確學徒和導師的地位、角色和任務,並將學徒置於項目的核心。最後,除了發展學徒制外,還需要注意培養學徒綜合能力。

3.建立第三方培訓機構

除了商業機構和職業機構,還應該建立第三方培訓機構。企業主導的學徒培訓可能偏重於公司自身的利益,而忽視了學徒自身的發展;學校主導的學徒培訓容易過於側重理論,忽視了企業的實際需求和學徒實踐技能的培養。第三方培訓機構以市場爲導向,與政府和行業共同制定實施方案,明確規劃地使用時間框架,即在規定的時間內,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情況更新實施方案。

(四)改革課程評估模式

評估具有診斷、指導、激勵、認證和指導的功能。在現代學徒制發展過程中,普通的評估和考覈方式對職業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英國的現代學徒制度採用了自我評估和各種行業的考試相結合的方式來評估課程的實施情況。英國的現代學徒制考覈強調對技能的評估,有利於形成以就業爲導向的評價方式。與英國的現代學徒制的評價方式相比,我國對學徒的評價標準相對滯後,評估過程中存在重理論和輕實踐的現象。因此,相關部門應制定權威並且具有實踐導向的評價標準,爲學徒提供努力的目標,也爲企業提供人才選拔的標準。

(五)建立法律制度,完善政策推廣

英國的現代學徒制之所以被企業高度認可,政府提供的強大法律保障十分必要。在中國,相關現代學徒制的法律法規並沒有完全地建立健全,上個世紀末頒佈實施的《職業教育法》二十多年來一直沒有新的條款補充,因此我國的職業教育亟待通過完善立法來保障現在學徒制改革中的各方利益。

1.建立法律制度

隨着社會的發展,政府爲現代學徒制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政策,包括現代學徒制的法律地位、教育指標、資本投資、教師培訓和管理模式。雖然在某種程度上這些政策文件可以作爲現代學徒制的規範基礎,然而,政策並不能代替法律,沒有足夠的強制性,因此,有必要儘快完善法律制度,明確具體規定。應運用法律條文列舉具體的規章制度,加強規章的嚴格約束力,並對職業教育的各個方面,如職業教育的地位、資助制度、組織管理等方面提供詳細而全面的規定。

2.更新法律框架

利用西方國家有關學徒制度的法律和政策制定法律框架,以便對學徒制的所有方面提供詳細的條例,並及時加以修訂,以確保該法律及時有效。任何法律法規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根據時代和國情的不斷變化及時加以修改和完善。現代學徒制的發展關係到社會經濟,有必要修訂和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和框架來保障現代學徒制的發展。綜上所述,現階段包括現代學徒制在內的法律法規相對稀缺,依賴零散的政府政策文件,不屬於“現代學徒制”的法律法規。

(六)擺脫傳統觀念

中國教育體制長期以來形成的教育觀念致使很多人對職業資格教育存在着很大的誤解,根深蒂固的認爲從事一線技術崗位的社會地位和收入都低;固化的認爲職業教育培養的人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不如高等院校學術型人才:這些傳統思維嚴重影響了社會對技能型人才培養。要樹立現代學徒制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的觀念,提倡工匠精神,鼓勵學徒以技能大師爲榜樣,追求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同時,相關部門也應該加強宣傳工作,着手建立權威的宣傳機構,搭建企業與學徒之間的溝通平臺。總之,中國職業教育發展與普通教育的銜接發展還存在着很大的障礙,注重理論知識學習而輕視實踐教學是其中重大障礙之一。一方面,這種教育現狀致使很多畢業生在取得畢業證後很難找到理想的工作;另一方面,企業也很難在人才市場上找到技能型人才和合適的員工。英國現代學徒制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國借鑑,我國需要完善政策支持並提供資金支持,充分考慮企業需求,搭建服務平臺來確保學徒素質。通過建立完善的評價標準和相應的法律來保障現代學徒制的蓬勃發展。我國現代學徒制要解決兩方面問題:第一,現代學徒制要充分考慮現代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和未來企業對人才需求的趨勢,提高高技能學徒工的比例並制定相應的更高的人才培養標準。在現代學徒制培養過程中,要以企業爲主導,學校、社會和政府積極參與來確定人才培養的模式。第二,真正構建終身學習的理念,從觀念上、制度上對終身學習加以引導和支持,使職業教育和技能教育深入人心。第三,要加快普通教育與職業技術之間的銜接,着力提高職業教育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關晶,石偉平。西方現代學徒制的特徵及啓示[J]。職業技術教育,20xx(31):77-83.

[2]杜廣平。我國現代學徒制內涵解析和制度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xx(30):88-91.

[3]魯葉滔。基於現代學徒制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教育與職業,20xx(12):19-21.

[4]李祥。高職院校試行現代學徒制的現狀及其對策研究[J]。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1):121-124.

[5]楊敏。簡論英國現代學徒制及對我國職業教育的啓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xx(18):16-18.

[6]佘松濤,萬軍梅。英國現代學徒制實施情況及其對我國的啓示[J]。職教論壇,20xx(15):91-96.

中職教育如何實施工匠精神論文 篇三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已經成爲了製造大國,正在一步步地向中國夢靠近。其中對我們實現中國夢起着決定性作用的就是工匠精神。

俗話說得好:中國夢,我的夢。那麼中國夢究竟是什麼呢,其實早在1984年,我國已經解決了溫飽的問題,現在也正準備向全面小康邁進,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已經實現了脫貧,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而且中國是一個文明的古國,這裏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他們在這裏拼搏奮鬥,他們把自己的夢想與國家夢想結合起來,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但是,爲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僅僅是不夠的,還需要強大的製造業的支持,這就關乎我們平時所說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對工作的高度忠實,對產品精益求精的一種態度,那些工匠們將這種精神塑造成了一種價值觀念,也化作是一種生活方式。這就是工人與工匠之間最大的不同,工人們只是在工作中勤勤懇懇,做好自己的本分而已。但是工匠們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鑽研,它們在工作不斷地發現,不斷地改進產品,因爲在他們的心中已經形成了一種意識∶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他們想把最好的產品展現在中國人的面前,想讓中國製造這四個字讓更多更多的外國友人們知曉。所以我們更應該弘揚這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創造中不斷的創新,在創新中不斷的改進,追求更高更優越的品質,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把中國製造變成中國智造,讓中國向製造強國邁進,讓中國的科技水平也可以走在世界的前沿。

其實,在古代我國就已經對工匠精神十分的重視,庖丁,魯班就是其中優秀的工匠的代表。現如今,這些優秀的工匠代表更是數不勝數,比如,高鳳林,中國焊接第一人,很多公司高薪請他去工作,他都拒絕了,就是因爲他對焊接技術的那種執着的追求與熱愛,成就了現在的他。其實不止高鳳林,還有許多許多像他那樣的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精益求精,認真的對待自己所從事的工作,默默的付出,只爲能夠成就更好的中國。

所以,弘揚工匠精神,推動萬衆創新,創造更好更高的品質,打造更好的品牌,樹立精益求精的態度,實現中國夢就指日可待了。

職業教育的論文 篇四

摘要:職業教育負擔着培養生產服務一線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職能,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加強職業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研究,這對發展和繁榮我國職業教育事業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關鍵詞:職業教育;重要性;意義

縱觀當今世界,所有經濟發達國家,都是依靠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發展起來的。這些國家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未來經濟無論怎樣發達,社會所需的人才,多數是高素質的中等和高等職業技術人才。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職業教育雖有了長足發展,各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經濟發達回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在整個教育事業中還處於相對薄弱的環節。我國目前在生產一線的勞動者素質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緊缺問題十分突出。職業教育負擔着培養生產服務一線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職能,是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和技能,把我國巨大的人口壓力轉爲人力資源優勢的重要途徑。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加強職業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研究,這對發展和繁榮我國職業教育事業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職校”,請大家不要小看它!它代表的是一種職業教育,大學教育是綜合素質教育,雖然方方面面的都涉及到,但在專業技能方面有些不足,而職業教育是針對就業的教育,針對社會技能人才的需求和人們工作中需要用的知識和技能的教育。

相對大學教育來說職業教育有其明確的目的性,因此,職業教育作用顯著。大學教育需要改革,應該把職業教育融入進去,讓同學們學到知識的同時也學到技能,學到在社會上謀生的本領,大學教育在這些方面有待提高!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經濟結構調整和升級非常劇烈,就業結構變化速度快。大學教育只重視理論教育,缺乏實踐技能教育。而職業教育正是具有直接面向勞動力市場和就業需求的特質,因而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凸顯出來。從東亞經濟發展經驗看,職業教育在其起飛階段發展很快,對提升勞動力素質、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開發人力資源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隨着這些經濟的發展成熟以及高等教育的發展,東亞國家和地區的中等職業教育規模出現了下降趨勢。因此,職業教育在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發展呈現出一個倒U型變化的趨勢。我國很大一部分家長和學生由於對職業教育認識不到位,強烈的虛榮心讓人們認爲讀技校可笑,可悲,甚至可恥!人們普遍認爲只有學習差的學生或者家庭條件不好的學生纔會讀“技校”。現在的孩子一般又是獨生子女,家長爲了儘量滿足孩子的要求,只考慮眼前去什麼學校,有着先讀一般大學然後就業時再想辦法的思想。

這是一種落後的觀念,這也是歷史原因造成的,人們往往把大學教育奉爲“正宗”,把大學教育看的很高,期望很高,殊不知大學教育被大衆化以後已經不再是精英教育了。而人們習慣性地會把“技校”看低,是對社會需要的認識不足和虛榮心的體現。其實現在“技校”已經發展成爲職業教育機構,我們應該正視這種職業教育,它是一種針對就業的培訓,是大學教育的完美補充。從就業角度來看,職業教育已經凸顯它的重要性,一般單位招聘人才時把職業教育也就是培訓經歷作爲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在一些行業或職業職業教育的資格認證已經成爲了一個崗位的充分條件,而高等教育的學歷只能作爲一個參考條件。種種事實告訴我們職業教育已經成爲一個人職業生涯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一個人打破職業瓶頸職業轉型的重要途徑。一些職業資格認證如用友的ERP認證、思科的網絡工程師認證、微軟的MCSE等等證書成爲進入一個行業的依據,尤其是在信息化行業拿到用友ERP認證就代表着拿到了信息化行業的通行證,你可以去做ERP實施顧問、售前顧問,第三方信息化諮詢公司的諮詢顧問等等。近年,我國職業教育有了長足發展,出現了很多職業教育品牌,不僅中高等職業院校日益紅火,一些民辦技校的發展也突飛猛進。

最有代表性如山東藍翔高級技工學校,孫進技校。這些民辦技校年培訓能力達3萬人之多。現在一些大學生畢業之後,由於沒有技能,不好就業,不得不上技校重新接受培訓。大學教育遭遇尷尬,需要每一個人理性的看待這些問題,高等教育大衆化後質量難保證,百畝良田也難保沒有一粒秕穀,加之高等教育本身也有些不完善,出現這樣的事並不奇怪。

國家大力發展教育事業給職業教育快速發展提供了一個前提條件,職業教育已經成爲高等教育的重要補充和完善,大學生上技校這種現象不是高等教育的尷尬,而是體現了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大學教育和職業教育分屬兩個不同方向的教育,而職業教育是一種面向工作崗位的技能要求的教育形式,因此,職業教育重要性凸顯,把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平衡搭配,將是今後教育發展的方向。

中職教育如何實施工匠精神論文 篇五

在如今這個科技發展,向高層邁步的社會,我們齊奔富裕的“小康”目標。可是城市的繁雜,讓許多人拋棄或遺忘了“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在大衆面前,體現出敬業、刻苦、以逸待勞。不光這些,還有一定的技術含量,自然態度是放第一位;再其次爲細節。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我認爲亂幹不如不幹,亂幹毀壞形象與道德,不幹反倒是沉穩。

我的記憶中,工匠是一種低調藝術,它們隱藏自己的光彩,置身於幕後,顯得默默無聞而不染風塵。

美術是人內在的體現,畫出的不止是華麗景象,更將心靈的細節展現清楚。畫家在作畫時會有情緒波動:他興奮,狂躁,平靜或悲傷中帶着無奈·····都能隱約表達在紙上。美術爲視覺的滿足提供一系列條件,高檔次的美術更可以引發視覺衝擊。美術是立體藝術與平面藝術,還能在平面內表現立體。它可以誇張放肆,豪邁且富有想象力。

比如《蒙娜麗莎》的畫像,梵高的《向日葵》等全是工匠的“結晶”,後無來者的驕傲。爲什麼著名畫家一直流傳於世?因爲他們有種對人生,對自己,對藝術的執著;他們滿懷希望與熱情,哪怕失望亦不會絕望。畫家們不光堅持,更重要的是有一顆開放自由的心。心自由了,看他們作品的人才不會感覺一潭死水,而是感到胸襟開闊,走入這個世界之外的境地享受。

我所說“工匠”精神包括:文學家贈予讀者的修養品質,心理的改變和撫慰。作家是文學的“工匠”,他們把每種感情、思想築成文壇的殿堂,其中飽含豐富的知識內涵,有這些東西陪伴,靈魂不再寂寞空虛。所以說作家和文學家是人心的“工匠”,他們給世人陳述愛和底線。

在這世俗紛擾的年代,許多人一味追求物質與外在,卻忽略追求精神的高貴。無論是文學家還是美術家,靈魂共同存在着執著和專注。

工匠,一種信仰“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什麼是工匠精神?核心是一種精神、一種信念或者說一種情懷,是把一件工作、一項事情、一門手藝當作一種信仰,一絲不苟把它做到極致,做到別人無可替代。30年間,何世良從一位國中畢業生成長爲省級非遺傳承人、嶺南民間雕刻工藝大師,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繼承,奉獻了不少大型作品,體現的不正是我們當下念茲在茲的工匠精神麼?

走進沙灣何世良工作室,記者目光立馬被一幅磚雕作品所吸引。作品呈現了香蕉、荔枝、龍眼、洋桃等嶺南佳果,構圖疏密有致,密處葉果層疊,疏處大量留白,頗富中國畫意蘊。最誘人處當屬細節,香蕉的飽滿、荔枝的粗糙、小鳥的顧盼,甚至蕉葉上的蟲眼都栩栩如生,在青磚上表現如此精妙細節需要何等功力。感嘆之餘,不禁好奇,是什麼讓他對磚雕藝術如此癡迷。

何世良說,生於斯長於斯,自己從小就“流竄”在村中大大小小的祠堂中,放眼所見皆是在少年眼中充滿神祕感的磚雕、木雕、灰雕,長期浸淫在嶺南建築藝術中,讓他從小涵養了一種古典情懷、雕刻情結。從16歲國中畢業到今天,從木雕到磚雕,從傢俱到大型磚雕作品,從個人到團隊協作,從默默無聞到行業翹楚,他一直在堅持,未離開過半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之”“樂之”,方能不改初衷,一以貫之。那些傑出工匠一輩子,甚至一個家族幾代人都做一件事——如清代負責宮殿、皇陵修繕的“樣式雷”家族,在200多年的時間裏,傳承8代,爲大清帝國營造了數不清的經典建築——正是有這着這樣一種信仰,一種耕耘不輟的愚公精神。

創新,一種品格“不敢越雷池一步並不是工匠精神”,何世良說,“如果師傅教會我雕荷花,我一輩子只會雕荷花,雕一朵牡丹都不行,那有什麼用呢?一輩子都不能超越師傅,機械式傳承意義不大。師傅教你的是技法,你用技法去創新,這纔是徒弟的使命。”

何世良這種觀念深深融進他的磚雕創新實踐中,譬如磚雕工具改良創新,採用電動工具雕刻,速度提高一倍,提升了效率;譬如技法創新,在長50米、高9米的大型磚雕作品《百福暉春壁》中,因此壁雕幅面積甚大,爲增強立體感和克服平板之弊,他把雕刻深度大大增加,千方百計讓雕刻物“凸”出來,成爲磚雕技術上的一大突破。由於青磚質地鬆脆,容易崩折,故一般磚雕鏤空較淺,此壁鏤空度極大,深厚而面廣,景物內部結構通空如蟻穴,把鏤空技術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舊、因陋就簡,不是不能超越前輩,否則技藝就不會進步。當傳統工藝遇上新工藝、新技術,傳承與創新有機融合便成爲一種必然,這或許可以稱爲新工匠精神吧?在“中國製造2025”中,創新是勾勒藍圖的一條主線。其戰略任務和重點,第一項就要提高國家制造業創新能力。這表明,創新是提升中國製造的基礎,沒有創新帶來的活力和動力,中國製造只能原地踏步。

傳承,一份責任

傳統工匠講究師徒之間口授心傳,隨着老一輩工匠離去,後輩一旦跟不上,這門手藝就有失傳的危險。採訪中,記者瞭解到,嶺南磚雕作爲嶺南建築文化的一朵奇葩,不僅面臨着製作材料的枯竭,還有人才斷層之虞,能夠掌握在磚上進行雕刻技藝的人已經很少了。如再不重視,和許多老手藝一樣,磚雕這種嶺南所獨有的民間藝術面臨着消亡的危險。爲了讓傳統工藝薪火相傳,不讓磚雕後繼無人,何世良成立磚雕工作組。由於磚雕市場日益萎縮,願意學藝傳承者並不多,很少人能堅持下去。

不但磚雕,包括嶺南風格特色建築,也因受到現代建築衝擊,人才不足而日漸式微。何世良舉了一個例子,某單位需要設計一個傳統嶺南戲臺,但許多設計院都無法勝任此項任務,這個側面足以窺見嶺南風格特色建築的尷尬現狀。

讓“工匠精神”滲透進各個行業中,培養出更多的大國工匠,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人觀念的更新,更需要國家戰略、國家意志,如提升職業教育地位、重視技能型人才培養、提高工匠福利待遇、重點扶持某些行業,使工匠安心在自己的領域裏追求極致、精益求精,並將技術與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

工匠精神有多重要?舉個例子說明。坐過廣州地鐵的人都聽過“車門即將關閉,謹防夾傷”這句提醒,可誰又知道,廣州地鐵二號線首次引進國外屏蔽門時,單維修一扇屏蔽門就得花8萬元。9年後,經過廣州工匠努力,維修價格已降至不足1萬元。2007年起,廣州地鐵工程師成功促使屏蔽門國產化。

一個優秀工匠可以帶動一羣人,一羣工匠可以帶動一個明星企業,一羣明星企業可以提升一座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工匠精神重要性可見一斑。“十三五”期間,廣州將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雙輪驅動,先進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將由的54。2%提升到2021年的70%。從這個戰略高度,廣州不僅需要討論工匠精神,對工匠精神的再度詮釋,還要進行工匠精神培育的全新實踐,爲廣州打造先進製造業源源不斷注入新動能。

不久前,廣州市委、市政府正式發佈《關於加快集聚產業領軍人才的意見》及相關配套文件,突出“高精尖缺”導向,計劃5年投入約35億元,在重點產業領域內支持500名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含團隊成員),每年支持1000名產業高端人才、2000名產業急需緊缺人才。政策先行、資金到位,廣州將成爲人才窪地。大量工匠注入,亦將爲廣州經濟騰飛奠定堅實基礎。

職業教育論文 篇六

一、以校企協同作爲酒店管理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

這一概念後來被引入到教育學的研究領域。當社會系統與教育系統通過資源的相互聯繫和作用而推動教育系統的發展時,這種協同效應被稱爲協同教育。國內外學者已從不同角度對這種產學協同模式進行了研究,Etzkowita認爲加強政府、高校和產業之間的多重互動是提升國家創新績效的關鍵。陳憶、何鬱冰基於戰略協同、知識協同和組織協同的三重互動產學研究協同創新模式,分析了三者之間的邏輯關係,並構建了產學研協同創新的理論框架。我國酒店職業教育從誕生至今已經歷了三十多年的發展,“校企合作”一直被認爲是使酒店職業教育與行業發展需求相契合的最好方式,但在實施過程中表現出不同的缺陷。如“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模式功利性比較突出,並且存在人才培養規格的單一性與社會需求多樣性的矛盾,甚至會因爲合作結果與學生期望相差太多而產生反面效果等。“2+1”模式、“工學交替”模式則存在着學習和職業行動往往相脫離、崗位實習管理難度大等弊端。隨着傳統校企合作的弊端不斷顯現以及各行業對工作者創新能力要求逐漸提高,學者們開始探討更加合理的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協同的概念開始被引入研究的範疇。所謂校企協同是指學校和企業之間通過資源、信息的互相聯繫和作用,從而達到校企雙方共贏目標的一種合作方式。不同於單一主體的校企合作,它是一個包括校企、校際、政府等多元主體合作、融合程度更高、資源整合能力更強的校企合作關係。

二、博弈視角下酒店管理職業教育校企協同模式的實現基礎及現實困境

酒店職業教育校企協同合作的參與主體主要是酒店方和學校。從經濟學角度來說,這兩者都是理性的經濟實體,即二者都會將“獲得的利益最大化”作爲決策的出發點。在校企協同的過程中,雙方都存在投資惰性,希望以最小的投資獲得最大的回報。基於以上分析,筆者提出以下模型假設:第一,對於學校而言,S1代表其選擇高投入策略,S2爲低投入策略;對於酒店方而言,H1代表其選擇高投入策略,H2爲低投入策略。第二,當酒店和學校均選擇低投入策略時,雙方分別得到基本收益Rh和Rs。其中,Rh主要是指酒店從學校獲得的實習生,Rs主要是指學校可以將酒店作爲實習基地,並獲得較高的就業率。第三,當酒店和學校均選擇高投入時,雙方均需要支付一定的合作成本。酒店所付出的成本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履約成本。如酒店在學校設立獎學金、參與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制訂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等。二是風險成本,即酒店必須承擔的人才培養質量與預期產生偏差的風險。學校方支付的成本也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需要爲產教融合配備相應的師資、實訓場所等組織成本,二是因人才培養質量低於預期而產生的風險成本。目前酒店職業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是一所學校對應一家酒店或某酒店集團的幾家酒店。而從現實運行情況來看,這種合作方式的結果不如人意。很多校企合作項目中,酒店與學校雙方投入了很多物力、人力和財力,但是最終學生的留用率和人才培養質量卻很難達預期。如洲際酒店集團與某學院合作的首屆“洲際英才班”28名畢業生中,實習期滿最終留在酒店行業(包括境外實習)的學生只有68%,而留在洲際酒店集團的只有36%。這樣的留用率還未達到洲際酒店集團對“洲際英才學院”的考覈目標。

三、酒店管理職業教育校企協同模式的基本框架

基於以上分析,要滿足校企協同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是降低校企投入,提高雙方的合作收益。因此,筆者認爲,酒店職業教育應充分實現學校和酒店資源的有效整合,應建立一個從橫向和縱向相結合、主體多元化的現代職業教育的協同體系。

1.縱向合作鏈:酒店職業教育院校聯盟。從酒店人才數量和技能要求分佈狀態來看,酒店行業對人才的需求結構基本呈現金字塔形狀。即酒店基層的工作人員需求量最大,要求也最低,只需要具備基本的業務操作和服務技能。而酒店高層管理人員的需求量相對較少,但素質要求很高,要具備戰略決策能力和管理協調能力。因此,針對行業的人才需求結構,酒店職業教育應在不同的教育階段作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部署。這就需要建立一個包括中職、高職和本科等不同層次的職業教育機構在內的酒店職業教育院校聯盟。院校之間可以通過如中高職銜接、高職與本科分段培養等方式打通職業教育的通道,並明晰不同階段的人才培養目標。

2.橫向合作鏈:校企協同體。傳統的融合程度較高的校企合作模式多以訂單班的形式存在,一般由某個酒店或酒店集團牽頭,主動尋求院校展開合作。由於酒店對於教育的信息不完全,以及急功近利的目的存在,正如前文所述,這種合作效果並不佳。因此,在校企協同的視角下,應由院校聯盟牽頭,聯合酒店開展合作。同時,爲了降低酒店的投入成本,院校聯盟應選擇多家酒店集團建立合作關係,即採用“泛訂單化”的人才培養方式。由院校聯盟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結合各酒店的優勢,合理整合各酒店的資源,形成良好的教育協同體。這樣的教育協同體既保證了人才培養的優質性,同時因酒店均想從中獲得優秀的人才儲備,必然在酒店之間產生競爭,從而提高合作效率。而且相對於“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方式,多家酒店作爲實習和就業選擇對象降低了學生選擇的機會成本。

3.跨境合作:與境外院校、酒店的合作。爲進一步提高人才的競爭能力,校企協同體在加強境內的院校與酒店緊密合作的同時,應將視野拓展到境外,聯合境外的優質教育資源和優秀酒店集團,爲人才培養提供更強大的保障。這種境外合作主要包括聯合境外具備優秀酒店管理專業的院校,爲校企協同體系下的學生提供更爲優質的職業和學歷教育;酒店集團也可以開拓境外的同集團酒店,爲優秀學生提供實習的平臺。

四、酒店管理職業教育校企協同模式的實現途徑

1.制訂階梯式人才培養方案。爲實現校企協同體的人才培養目標,不同的教育階段應制訂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將學生的學歷成長與職業成長過程相融合。這些人才培養目標之間應形成梯級的遞進關係,並且不同階段之間應具備良好的銜接關係。具體而言,中職階段的人才培養目標應是酒店基層管理人員,其教學應圍繞基本服務技能和團隊協作能力展開,併爲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意識;高職階段的人才培養目標應爲基層督導人員,教學圍繞基層管理能力和協調能力展開;本科階段的人才培養目標應爲中層管理人員,應主要培養學生的決策能力和管理能力(見表2)。各階段的課程應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目標來設置,同時理論學習和實習實訓應作合理安排。如在中職階段應加強技能實訓,安排短時間實習以提高學生的服務能力;高職階段應增加酒店實習,爲學生積累實踐經驗和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在前期基層崗位實習的基礎之上,本科階段的實習內容應以管理崗位實習爲主。

2.採用“泛訂單化”人才培養方式。合作之初,由院校聯盟與酒店簽訂協議,規定校企雙方的權利與義務。在合作過程中,首先,以精英化培養定位爲依據,吸引生源,嚴格選拔標準;其次,由各家酒店根據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要求提供酒店的培訓課程資源,參與院校的課程開發,並安排員工參與授課;再次,由酒店提供實習崗位,在學生自主選擇和酒店嚴格考覈的基礎之上達成實習意向,在實習過程中安排學校和酒店雙導師,力求達到實習應實現的目標;最後,由各家酒店共同制定考覈標準,實行淘汰制,選拔優秀學員作爲酒店集團的儲備力量。總之,校企協同體系應以培養酒店精英力量爲目標,將在校學習作爲酒店集團管理培訓生培養的初始階段。

3.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對於酒店職業教育而言,政府以及行業協會的正確引導會爲其發展提供重要保障,主要體現在:第一,政府是院校聯盟的牽線者。在院校之間結成聯盟的過程中,政府能夠起到牽針引線的作用,尤其以政府或行業協會爲主體的院校聯盟尋求境外院校合作者可以爲校企協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第二,政府是酒店職業教育校企協同的政策支持者。政府可以通過政策支持爲院校之間的銜接合作提供助推力,如“3+3”中高職銜接、“3+2”高職與本科階段分段培養模式能夠得以實施就是得益於政府靈活的政策。第三,政府對行業的引導改變了酒店人才培養的格局。“國八條”等政策的頒佈使我國酒店行業迴歸到服務業的本位,同時對員工的素質要求也不斷提高,如何使員工更能符合新時期的行業需求,並更具競爭力則是酒店職業教育校企協同體必須考慮的問題。

五、結論

作爲經濟主體,校企合作的學校和酒店雙方都必須要實現投資收益最大化才能在雙方博弈過程中達成“納什均衡”,實現校企雙方共贏。主體多元化的酒店職業教育校企協同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酒店投資的風險,提高了校企雙方的收益,能夠爲我國酒店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可借鑑的模式。

職業教育的論文 篇七

1構建職業教育體系的內涵

1.1我國社會現有實際人才結構與學歷水平得到均衡發展

我國是個人口大國,經濟基礎薄弱,教育資源匱乏,現有的人才結構學歷層次在總體上還比較低,水平參差不齊,發展不平衡。因此,應對不同的人羣不同的需求進行不同的教育模式。一方面,要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高學歷人才,擅長科研理論的研究,同時要大力培養高等職業技術人才來滿足當前社會的發展。要優化教育資源的配置,發揮教育的效益,既要發展普通高等教育,也要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

1.2順應教育自身發展的規律

推進教育結構體系的改革與創新,是教育發展的重要任務。但由於與之相關的諸多因素都具有相對穩定性,因此各國對於學歷教育結構體系的改革都極爲審慎,都需要經過充分大量科學論證,並進行反覆的實驗驗證才進行。爲了順應教育自身發展的規律,教育結構體系應該多樣化,尤其是職業技術教育結構體系,但多樣化並不排斥規範化,由於教育結構體系是一個有機聯繫整體,爲了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學校之間的有效銜接,我們需要對他們進行規範管理。同時,我們也要對學歷、文憑、證書進行統一的規範管理,給出合理的定位,這樣才能讓每一個受教育者實現自我價值。

2我國現代職業教育構建面臨的主要問題

1)工作機制阻礙了體系構建的進程,約束了我國現代職業教育構建形成與發展。工作機制是順利構建體系的核心因素,但是由於政府、企業、行業、學校之間並沒有形成有效的溝通,沒有發揮自身的作用,沒有明確自身的責任,中高職的銜接鬆散,職業教育脫離了與企業行業的有效聯繫,職業教育的發展目標也不是很清晰,必然不能高效地促進企業經濟的發展。

2)校企合作的機制不完善。校企合作能否落實到位是衡量職業教育成敗的重要標準之一,但是目前高職校企合作的落實情況並不是非常理想。一方面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企業行業參與到學校職業教育教學不充分,不能很好的做到有效銜接,另一方面企業是創造效益作爲目標,學校的校企合作模式並不能給企業帶來預想的效益,企業和學校的目標存在着差距,不能再統一層面上得到均衡,自然企業參與的熱情就降低了。多數的校企合作都是職業學校“一頭熱暠,長此以往對校企合作會產生不利影響,週期短,缺乏有效的穩定性,也不利於職業教育的發展。

3)經費支持缺乏力度。在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國家注重普通本科教育的發展,也給予了很大的經費力度支持,經費支持力度遠遠高於職業教育,導致職業教育的辦學條件落後,很多職業院校不能及時的建設學生需要的實訓基地,沒有經費讓教師下企業鍛鍊,沒有經費讓學生更多的到企業實踐,達不到“雙師型暠素質教師數量。同時生均撥款也不能按時到位,實訓儀器設備,包括基礎建設經費都比較緊張,這些經費的開支資金渠道單一,缺乏多元化的投資機制,目前依然主要是國家投資爲主,而企業、個人投資、民間組織的投入都比較少。在經濟較發達的東部地區,職業技術教育較爲發達,一是由於企業需要高素質的勞動力,二是當地政府重視,兩種因素推動了職業教育的發展。在經濟較爲落後的地區,由於本身沒有高技能的人才需求,加之有關職能部門也不夠重視,因此職業教育也就較爲落後,並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3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的完善對策

3.1建立四方有效合作機制

建立依靠政府調控、行業正確指導、企業積極參與、學校大力配合的四方有效合作機制。首先政府要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加強對職業教育工作的關注力度,給予幫助,例如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爲基準,扶持特色專業的發展,政府要鼓勵、監督行業,企業參與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實踐教學指導及人才培養質量的評估[6]。政府在這裏的發揮的行政權力一定不能過度,否則將會導致職業教育不能充分發揮各主體的作用。

3.2大力推進產學結合,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模式

職業院校要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做實與企業的合作,力爭建立二者長期的利益共享、責任共擔的校企合作模式。明確企業支持校企合作的社會責任,建立職業院校與行業的對話機制。加強學生進入企業實習鍛鍊的機會,提高學生進去企業實習的效率,爲學生提供高質量、高保證的校企合作機制,促進校企共同治理、共同發展、共同培養、共同教學的機制,加大實訓基地的建設,鼓勵引廠進校,引校進廠的模式,進一步推進產學結合。

3.3加大投入力度保障資金投入

資金的投入是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有力保障,提高職業教育生均撥款水平,對於新增加的資金投入,適當向職業教育傾斜,逐步提高職業教育的財政預算的比例,同時擴大職業教育多元化投資機制,吸引企業的投資,多吸納一些民間的資本,保證職業學校健康快速的發展。

職業教育的論文 篇八

摘要:就如何結合互聯網開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中國一流的高職院校與用人企業的銜接平臺展開研究,以期實現職業院校學生學生畢業即就業,爲廣大用人企業量身培養各類熟練的技術工人爲目標,從而解決我國結構性失業難題,促進我國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助力經濟轉型騰飛,努力讓學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關鍵詞:職業教育;互聯網+;校企合作;就業

一、課題背景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連續多年作爲中央文件主要內容,隨着《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的制定和頒佈,明確了我國今後十年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任務。即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調動行業企業的積極性,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通過對這四項任務的明確,直接爲職業教育未來發展指明瞭方向。從“綱要”中可以看出,無論是在生源保障還是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國家對職業教育可謂傾力支持。而如何有效實現生源、學校、企業三者的有效交流與無縫銜接,是全面貫徹落實“綱要”的關鍵環節和重中之重。依託社會現有培訓機構和企業,在已有培訓經驗和人力資源構建的基礎上,藉助互聯網這一有效媒介,下游通過吸收廣大職業院校確定性生源客戶羣,建立包括其健康狀況、興趣愛好、求職取向、理論技術水平以及實行情況的數據庫;上游通過行業趨勢分析以及企業選人用人需求建立企業客戶數據庫。以有效溝通和滿意服務爲內容,構建並做大做強校企合作這一大型平臺,促進我國職業發展併爲社會提供多層次,全方位技能型、實用型人才。

總之,職業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會的教育,職業教育的發展,爲公民自立於社會,實現體面的勞動、有尊嚴的生()活提供了可能。隨着金融危機和債務危機的發酵和深化,世界已然進入了大調整、大變革的關鍵時期。同時,我國的改革發展進入到深水區即全面攻堅階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升級產業結構,已成爲實現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當前轉型時期,職業教育所承擔的責任,遠遠不止於塑造一批真正意義上的公民,更重要的是它還承擔了推動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任,直接關乎着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正基於此,以互聯網+思維爲重要催化因子,儘快開闢並逐步完善富有中國特色校企合作模式,實現高技能人才的不斷涌現,實現產業升級換代,並通過有效溝通和銜接,最終建成實現求學求職生源、職業院校、用人企業三者之間良性互動的綜合平臺,助力經濟騰飛不僅是發展職業教育的有效途徑,更是當前時代和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求。

二、互聯網+思維的應用途徑

互聯網思維應用非常廣泛,現行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通過互聯網構建國家、省、學校三級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體系。國家級資源主要面向專業布點多、學生數量大、行業企業需求迫切的專業領域;省級資源根據本地發展需要和職業教育基礎,與國家級資源錯位規劃建設;校級資源根據院校自身條件補充建設,突出校本特色。研製資源建設指南和監測評價體系,在保證公共服務基礎上鼓勵圍繞應用成效展開競爭。探索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資源可持續開發、應用、共享、交易服務模式和運作機制。第二,應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教學,促進泛在、移動、個性化學習方式的形成。在現場實習安排困難或危險性高的專業領域,開發替代性虛擬仿真實訓系統;針對教學中難以理解的複雜結構複雜運動等,開發仿真教學軟件,推廣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實時互動的遠程教學。第三,推進落實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相關標準;加快職業教育管理信息化平臺建設,消除信息孤島;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作爲教師評聘考覈的重要依據,辦好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依託互聯網建立快捷有效的溝通渠道,譬如以創建微信公衆平臺、建立QQ羣、職業教育博客等方式重點從擇業就業、子女教育、大學生髮展等發麪撰寫相關文章,提供專業就擇業就業服務等多種途徑吸引用戶關注,發展個人會員。初高中、大學校園爲主要推廣地點。廣大學生及家長爲受衆羣體,確保生源保障。本機構負責對會員提供興趣職業匹配測試,擇業就業義務諮詢,大學生心理及發展規劃指導,確保廣大家長和考生學有所長、學有所成、學有所用。

以廣大個人會員爲資源爲基礎,根據會員不同的性格和職業傾向分類建設數據庫,同時藉助相關企業界資深人士大力發展企業會員,建設企業會員數據庫。逐步實現求學、求職者數據庫與用人企業數據庫的無縫銜接,通過與各類會員企業達成合作意向以及簽署人才定制培養協議,結合企業發展需要,量身定製所需人才標準和具體人數,訂單式委託培養。企業爲會員院校提供實訓基地及相關專業理論指導和技能培訓。專業機構負責保障寒暑期實訓基地和學員雙向保障,並提供個人會員相關資質證書考錄培訓和報考服務,確保會員百分百取證、如期畢業。以生源保障和就業保障雙向保障逐步與各大職業院校接觸和合作,發展職業院校會員,和會員院校展開合作,以相關會員企業人才訂單爲基礎,定向委培學生。職業院校專門開設相關專業和班級對入學學生專業化、系統化培養,讓學生實現以興趣求學、以專業化定向培養推學,以畢業即就業促學,真正做到術業有專攻,學有所用,學以致用。

三、討論

借力互聯網平臺和社會商業力量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提高國民勞動技能和綜合素質是一個長遠的課題,可以說,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首先,如何建立互聯網平臺僅僅停留在概念上,內容和形式都需要摸索和完善。單純以互聯網爲平臺的模式應用到職業教育中可以說既缺乏市場吸引力又沒有成熟的技術模式,如何豐富互聯網平臺內容,以內容吸引受衆,以服務創造價值,如何依託互聯網大數據建立起學生、學校、用人企業的聯繫,從而在職業教育領域建立並使用互聯網平臺是要面臨和解決的首要問題。

其次,職業技術教育方面重視程度和全民認同感較低,如何把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是科教強國的必要舉措這一理念深入人心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儘管國家把職業教育放到了一個相當的高度,但是政策的具體落實需要很長的時間,以中招和大學聯考兩次考試爲例來說明,儘管政策提倡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生實行分流制度,現實中能夠主動實施的地方寥寥無幾,教育部門、高校、學生家長依然把大學聯考作爲一切工作的指揮棒,如何讓職業技術教育深入人心,讓廣大羣衆認同技術人才是一個亟須解決的課題之一。

再次,中、高等職業院校數量不夠,質量參差不齊。一方面,按照職業教育發展規劃要求,職業院校學生和高等院校的學生比例逐漸要接近1∶1,現實的情況是高校數以萬計,而且年年擴招和新建,職業院校本就寥寥無幾,部分職業院校仍然把升級進本作爲努力的方向和前進的目標。可以說如果嚴格執行中招和大學聯考招生政策,分流的廣大學生將無處求學。另一方面,現有的職業技術院校教師隊伍嚴重不足,很多職業院校通過外聘臨時工作人員雖可緩解人手不足,但師資水平尤其專業水平與用人企業和社會需求相去甚遠。如何大力發展職業院校規模,提升職業技術院校師資力量和專業水平同樣不可忽視。

最後,始終要清醒地認識到互聯網僅僅只是一個媒介、一個催化因子,吸引學生前來求學的最有吸引力的核心是就業。一是如何對接用人企業,依託企業發展目標和制定和培養社會需要的專業性人才是職業院校的重要使命,能夠吸引企業加盟甚至投入的絕非僅僅是互聯網和一些可有可無的數據。二是實實在在的人才儲備,依託互聯網助力拓展招生規模,建立學生興趣愛好、能力水平、學習成績以及求職意向供企業參考是必要的,但如何立足院校自我力量藉助企業相關的實訓基地和專業技能培訓指導在學制內儘可能多的培育合格的人才依然是職業院校發展的重中之重。因此,技術推動發展、質量決定生命不僅僅適用於企業發展,同樣適用於職業技術教育發展。

參考文獻:

[1]顧珺。五年制高職教育的問題及對策[D]。南京師範大學,20xx.

[2]李歆。關於高職教育教學創新的對策建議[J]。職業教育研究,20xx(04)。

[3]王宇東。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研究[D]。遼寧師範大學,20xx.

[4]殷英。高職教育“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創新研究[D]。湘潭大學,20xx.

[5]潘利羣。關於推進高職院校與企業戰略合作的探索和思考[J]。北京市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xx(04)。

職業教育的論文 篇九

摘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具有適應需求、有機銜接、多元立交三個要素。陝西省通過完善職業教育體系,搭建人才培養的“立交橋”;加強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提高職業學校辦學質量與水平;加強管理、鼓勵企業積極參與等方面促進現代職業教育健康發展,從而構建了具有陝西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關鍵詞】陝西;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對策

從當前陝西省職業教育體系發展情況來看,還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求。陝西省迫切需要對職業教育體系進行改革,因此,優化陝西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提高陝西省職業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突破口。

一、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搭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立交橋”

(一)鞏固中職教育,發展高職教育,推進中高職教育銜接

統籌安排中職學校和高職學校的招生工作,做好職教和普教協調發展。組織實施好“三校生”單招考試錄取工作,增加高職和本科的招生計劃,吸引考生選擇中職教育。規範中職學校的建設,強化職業教育的地位,加強人才培養的質量。改進中等職業教育的課程設計結構,注重理論和實踐的同步教學。積極組織開發與陝西產業結構和職業教育專業佈局相適應的特色專業的教學指導方案,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通過多種途徑,發展繼續教育,搭建終身教育

“立交橋”結合當地特色整合教育資源,加大繼續教育的發展力度,建立健全職業教育課程,讓更多的勞動者能夠接受到專業的職教培訓。充分發揮職教平臺的作用,實施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企業定向培訓、“三農”培訓等。同時根據陝西省農業發展現狀,積極推進職業農民的培育工程,加強農業相關專業的建設及課程教材建設等,爭取創建農學結合的新模式,加強社區教育和終身學習服務。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職業學校辦學質量與水平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通過實行總量控制、適當調整的方式給予職業院校一定的自主權,建立健全職業院校教師管理的標準。健全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評聘辦法,適當增加中職特級教師評選比例。校企聯合定期組織活動,企業管理者與學校領導、技術骨幹與骨幹教師相互兼職、崗位互換。充分利用社會優勢資源,創造教師繼續學習的機會,有組織、有計劃地安排職業教師到國內外著名企業或知名院校去進修學習。

(二)堅持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加強實驗實訓基地建設

通過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不斷提升職業院校的辦學水平,提高辦學質量。鼓勵有條件的職業院校與企業聯合招生,學生入校後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培養,實施現代學徒制的育人模式。鼓勵職業院校與國內外知名企業開展合作辦學,互派教師、互換學生交流,滿足各方需要。企業要直接參與到合作院校教學計劃的實施中來,達到專業與行業的無縫隙對接,從而實現企業和學校之間的深度合作。

三、加強政府統籌管理,鼓勵

企業積極參與,共同促進現代職業教育健康發展

(一)建立分級管理機制

建立適合當地特色、社會積極參與的政府統籌管理目標責任制度。通過行政手段加大對現代職業教育統籌管理、分類指導。各級部門要制訂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實施方案,分級管理、明確責任。統一規劃轄區內職業院校的佈局和專業設置,推進職業教育統籌發展,同時要普及發展農村職業教育。

(二)通過多種渠道鼓勵企業積極參與

爭取通過各種渠道吸引企業對職業教育投資,鼓勵發展民辦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中,要充分鼓勵併發揮企業的實踐引導作用,學校和企業合作共建實踐基地、科技創新基地等。同時也要加強民辦職業教育的監督管理,杜絕各種非法集資的行爲。積極探索職業教育集團的管理辦法,創建示範性職業教育集團。

(三)強化督導評估,進行第三方質量評價

完善現代職業教育的督導評估體系,落實督導報告公佈制度。專門針對職業院校制定符合現代職業院校特點的指標評估體系,交由社會第三方進行評估,施行管、辦、評分離制度,逐步形成政府監管學校,學校自主辦學,企業參與辦學、第三方監督評價的格局。

參考文獻:

[1]徐曄。供給側改革視角下構建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xx(06):52-86.

[2]屈文斌。陝西省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探索[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03):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