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歷史教學論文(新版多篇)

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歷史教學論文(新版多篇)

在教學中,學生是構成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是教育活動的最基本的對象。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如下是勤勞的編輯爲家人們整編的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歷史教學論文(最新7篇),希望對大家有一些參考價值。

淺談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論文 篇一

淺談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論文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我們教師以前在講課時,對學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夠,總怕學生聽不懂。在講到某些重、難點時,由於對學生潛力估計不足,所以教師講道理多,而學生說的不多,更不要說自學了。有些學生在長期的“填鴨”式教學方式下,自身的自學能力已經被埋沒。

對此,我的體會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纔是讓學生成爲課堂主宰者的真正解決之道。讓學生由“要我學”“我要學”變成“我會學”“輕鬆學”。

怎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投入課堂的學習中,變“要我學”爲“我要學”呢?這就需要建立以學生爲主體的課堂教學,將課堂還給學生。教師爲學生設計、組織各種課堂活動,並事先設想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好應急準備。將學生引入情景後,教師應把角色充分甚至完全交給學生,自己可以作爲旁觀者或其中一員,留心傾聽,記錄出現的問題或錯誤,之後作簡明扼要的小結,就學生在活動中對信息的接受、傳遞及語言的`應用等情況加以講解講評。而作爲主角的學生,便可以大膽積極地投入交際實踐活動。

1.教會學生“看”書。基於政治學科的特點和近年來會考發展的趨勢,我認爲學生首先應該學會“看”書。千萬不可忽視閱讀課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學生才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把聽起來空洞乏味的內容變成自己的閱讀體驗。

學生在閱讀時,首先從宏觀上把握當天所學內容,在心中構建出基本框架。讓學生知道今天要學習的有那些內容,以及這些內容之間有何內在聯繫。

2.教會學生提問。教師作爲教學活動的引導者,理應在適當的時候啓發學生,引導學生,將學生一步步的領向真理。這個過程中就需要學生不斷的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很多學生在考試時,面對題目和材料往往無從下手,這說明他們平時缺乏這方面的鍛鍊。

學生在政治學習的過程中,同樣需要“凡事問個爲什麼”,學會提問。無論是書本上的材料,報紙上的時事,都可以做爲學生提問的素材。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養學生提問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3.教會學生答題。政治學科的會考命題,題型多樣,既有選擇題,又有辨析題,分析題,各類試題,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現,有的以漫畫、圖表的形式出現。縱觀近幾年政治學科的會考情況,學生在答題時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不會提取有效信息,以至失分過多。

作爲教師,教會了學生看書、提問和答題,自身還要謹記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曾經說過的話:人性中最深切的素質是被人賞識的渴望。課堂上,對於學生的任何回答,教師要給予不同的評價。保護學生髮言的積極性。在糾正錯誤時,也講究方式、方法,切不可諷刺、挖苦、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尤其教師要一視同仁,不可偏愛優秀生,忽略中等生,否則,教師就失去了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學生也會失去回答問題甚至是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隨着制度的改革,變數越來越多,但是,如果真正做到了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學會了學習,掌握了方法,成爲學習的主人,那麼他們就能從容應試。我想,這是實施改革,減輕學生負擔,提倡素質的初衷。

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語文教學反思 篇二

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語文教學反思

教學是師生雙邊活動的一致和統一,現代教學理論早已闡明,在教學雙邊活動中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在教學實踐中要真正做到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卻並非易事,其中既有教學思想方面的問題、也有教學藝術方面的問題。本文從三方面談談自己的做法和體會。

一、要做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必須在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思維。

根據國小語文的性質、特點和教學目的,我比較注意把發展語言同發展思維結合起來,在教學中注意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他們動口、動腦、動手,使他們主動參與教學過程。

二、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必須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我比較重視學法指導,根據學生和教材實際由淺入深、及時點撥、滲透總結,通過學生的。掌握,讓學生形成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以閱讀教學爲例,隨着學生年齡的增長,我有意識地改變“學生跟着老師閱讀”的做法,課前讓學生明確閱讀目的及用什麼方法去學,學生明確了“主攻”方向,在閱讀過程中就能積極主動地進擊並一步步逼近“目標”。

三、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必須改進教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

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也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相反,爲了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好地爲教學主體服務,教師必須不斷地改進教法,以自己的善教爲學生善學樹立榜樣。同時,教師應設法建立一種互相尊重、平等合作的師生關係。以便通過師生的共同勞動來完成教學任務,爲此,我注意吸引每一個學生投身於課堂教學之中,努力使他們成爲學習的主人。學完每篇課文我總要問“學了這一課,你有什麼收穫?”給學生一個思考、交流的機會,鼓勵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從不同的角度去總結、分析不完善的地方,啓發學生自己補充。對於有些內容,我有意識地讓學生爭論,從而形成師生協作、共同探索的局面。通過教學實踐我深刻地感受到,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需要教師付出不懈的努力,我認爲只要教師在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的同時充分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目的。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篇三

教師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起主導作用。學生是認識活動的主體和學習主體,教的目的在於學生學,如果沒有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任何教育都無法落實。爲了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學生個性發展,我認爲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發揚民主師生關係

在教育工作中,教師的工作水平不僅取決於教師完成工作角色的任務水平,更重要的是取決於教師對教育事業和對學生的熱愛,取決了師生關係的質量和水平。教師對學生真摯的熱愛,學生對教師尊重敬佩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當一個孩子跨進學校的大門成爲你的學生時,他無限信任你,你的每一句話對他來說都是神聖的真理。在他看來,你就是智慧、理智和道德的典範……”作爲教師,我們必須尊重學生從心底發出的對教師的這種神聖感和信任感。教師作爲教育的主導力量,要贏得學生的熱愛與信任,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是教師的重要職責,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學生個性發展的基本保證。爲此,教師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對學生要擁有一顆愛心。要關心學生、愛護學生,要把學生當作具有獨立人格的人來看待。通過教師對學生的愛,使學生的心靈得到感化,爲塑造學生健康的人格,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發展個性奠定基礎。同時,教師還必須把權威建立在長期與學生平等的交往中,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主動關心學生,滿足學生求知的需要。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真正成爲學生可親、可敬、可近、可信任的知心人,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才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在教學工作中,要營造一個民主的、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主要是在課堂上,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要虛心接受學生的意見,向他們學習,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師。”在某些方面,學生也會比老師強,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長處,對學生在學習中好的見解,新的方法,教師要及時加以肯定和鼓勵,要耐心聽取學生的積極發言,對正確的回答給以肯定,讓學生品嚐成功的喜悅,滿足其好勝心,點燃智慧的火花。對不正確或者“文不對題”的回答也要面帶微笑地聽取,還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並正確引導他們積極思考,找準問題的關鍵和實質,激發學習積極性。千萬不要表現出不耐煩,甚至大聲指責學生,挫傷學生的自尊心。教師要盡其所能關心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設身處地與學生一起思考,一起探索,使學生品嚐學習樂趣,樂意學習,真正發揮主體作用,發展個性,不壓抑個性發展。

二、在課堂上變被動接受爲主動探索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以往,我們的教育大多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忽略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上,老師要求學生正襟危坐,接受、同化、記憶和再現傳授的知識,即使理解和消化,也不過是爲了牢固地記憶知識,若變換角度或換個場合,則不知所措。教師往往要求學生回答問題時面面俱到,注重答題的完整性和統一性,而忽視了答題的特性和多樣性,這樣,導致了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被動學習,對學習產生厭倦心理,使課業變成一堆“死物”,這樣就談不上學生的個性發展,更不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要讓學生變被動接受爲主動探索,教師就要鼓勵學生多提問題。比如,我在進行《圓明園的毀滅》一文的教學時,從課題入手,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從課題上,你想知道什麼?學生的思維很活躍。提出了自己的問題--“我想知道圓明園是什麼樣的?”“我想知道圓明園是誰建造的?”“我想知道圓明園是被誰毀滅的?是怎樣毀滅的?”等等。就學生提出來的問題,我一一引導他們去認真學習課文;都得到了圓滿的解決。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探知慾。在課堂上,教師要爲有把自己問倒的學生而自豪,要想方設法引導他們提問,如果學生提出來的問題令自己無法回答,那就意味着自身的教學方法高妙,就證明自己的教學方法成功,就能更好地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發揮,個性得到發展。

三、開展各種活動

豐富多彩的活動,不但能陶冶學生的情趣,更重要的是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了個性的發展。在活動之前,讓學生髮揮各自的聰明才智,爲每次的活動設計活動內容、活動方案、總結活動情況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大展才華。在繪畫上有才能的,多讓他們爲黑板報、班報等設計刊頭,並鼓勵他們勇於創作,爭取畫出高水平的圖畫。在組織上有才能的,多讓他們組織活動,並引導他們總結經驗、教訓,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提高自身的組織能力。多開展一些集體活動,給學生,尤其是後進學生以展示自己個性特長的機會。在活動中不要限制學生的個性和自由性,要啓迪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學生的個性,給予學生全面發展自身獨特能力的時空,對學生主體性的尊重,又是對未來活潑、多樣、亮麗的世界的創造。

總之,作爲教師,我們的任務是艱鉅的,責任是重大的,我們是教育者,學生是受教育者,隨時隨地我們都要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爲祖國培養出高質量的有用之才。

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國小數學教學成績論文 篇四

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國小數學教學成績論文

摘 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可以提高國小數學教學成績。

關鍵詞:主體 和諧 積極

要想提高國小生數學的學習成績,僅僅憑靠老師一人之力是不行的,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提高數學成績的有效途徑。教師盡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促進他們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發現和掌握解決問題的規律,提高解題的能力。這樣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造能力,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同時又能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大面積地提高教學質量。既能發揮學生個性特長,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又是一條實施素質教育的成功之路。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讓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爲:人的生存需要得到滿足後,愛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就會突出出來,成爲主要的需要。滿足了愛和受尊重的需要,人就會感覺到自己在世界上有價值、有用處、有實力、有能力,從而煥發出自尊、自強、自我實現的需要,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只有對國小生熱愛、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教學中教師只有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使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才能建立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還可以利用課外活動時間,按興趣和程度差異組成活動小組,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活動中始終把學生推上第一線,讓學生當成活動的主人,採用啓發式、探討式、討論式、自學式等教學方法,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到位。

二、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1、給出預習思考題

在每章節教學前,教師先依據教學大綱、參考書,吃透教材,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所在,根據學生在上課前帶着問題進入教室,有的放矢地研究教學內容,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

2、預習教學內容

學生根據教師給出的思考題,對教材先預習,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大致的瞭解,並對疑難問題進行思考,讓學生把可理解的內容解答,在難以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以便討論。這樣,可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主體作用,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和提高自信心。

3、再學課本,分組討論

學生帶着問題進入教室,教師引入新課後,學生對着思考題再學課本內容。同桌或鄰桌同學(約2―4人)進行討論,使他們對發現的問題或疑難提出自己的看法,以達到比較提高的目的。“理不爭不透”,爭論是思維的最好觸媒,經常展開討論,對培養和發展人的創造力是一個很好的途徑。討論還可以培養學生互幫互助的合作精神,促使教學多向信息交流。如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一課中,教師出示例題:1/2+1/3=?5/6―3/4=?接着讓學生討論兩個問題:(1)能否直接相加減?爲什麼?(2)誰能用學過的知識通過轉化後再相加減?通過討論,教學中重點、難點就更容易突出和集中,也容易暴露學生中的錯誤,有利於教師作針對性的指導。

三、注重學法指導,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依據學生實際進行點撥、解釋,歸納總結,達到學生掌握所學內容的目的,如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這一課時,讓學生出示自己準備好的三個大小不同,形狀不同的三角形硬紙板,讓學生用量角器量出每一個三角形內角的度數,再由學生報出任意一個三角形的兩個內角的度數,教師迅速、準確地說出第三個內角的度數。這時,學生的'思維馬上活躍起來,有旺盛的需求慾望,心理上造成“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狀態。只要教師稍加提示:“根據三角形三個內角和等於180°”,很快解決了難於理解的問題。教師加以點撥、總結,印象自然加深了,把教學內容變成切合學生心理水平的問題,轉化爲學生的求知慾望和需要。

開展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雙邊教學活動,學生先講解,教師後補充、總結,改講堂爲學堂。解決某一問題,學生一步能完成,教師稍加提示,減少“坡度”,讓學生跳一跳,摘蘋果,使學生感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力量,從而自覺主動地獲取新知。學生有質疑問難的時間,可大膽發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全班同學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四、注重實踐中反饋,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練習、提問等形式收集學生掌握當堂知識的情況。學生先解答,教師後講評,發現存在問題並及時調整教學,減少無效勞動,提高學習效率。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自我觀察,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分析,是一種自我監督的行爲,是自我教育的開始,還有利於學生主體性的發展。教師先在課始向學生提出學習目標,課末由學生對照目標檢查學習情況。教學中經常開展這樣的活動,既增強了學生參與學習的意識,又有利於學生自學和自我評價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總之,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可讓學生在自身素質的基礎上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認識自身主體作用,克服畏懼心理,提高學習興趣,特別是差生,可看到自己的進步,體會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有效地提高了數學教學質量,對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是卓有成效的。

閱讀教學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篇五

閱讀教學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閱讀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新課程理念的體現,也是提高課堂效率的要求。教師可從營造愉悅氛圍、提供對話空間、鼓勵大膽質疑、重視個性體驗四個方面嘗試實踐,以期引領學生閱讀走向深入。

作 者:倪寧馥  作者單位:泉州第一中學,福建,泉州,36 刊 名:考試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39) 分類號:G63 關鍵詞:閱讀教學   主體作用   學習情況

論歷史教學中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教育論文 篇六

論歷史教學中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教育論文

摘要:隨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歷史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素質的問題,越來越受到各級教育部門的重視。歷史教學的任務不再是單純的傳授歷史知識、提高升學率;而是把培養具有創造能力、終身學習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作爲教學目的放到了首位。

關鍵詞:歷史教學;新課改;主體;主導

一、高中歷史教學新課改存在的問題

從目前的高中歷史教學的現狀來看,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素質,部分教師在認識上還存在着一些問題。一是以爲運用多媒體課件就是新課程、新理念。二是認爲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難以把控,得不償失,因而滿足於傳統教育的成就,公開課也只是傳統教學模式加課件,而不願做實質性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更新。三是認爲教材內容多、大學聯考任務重,沒有時間玩新花樣。

二、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的主體作用包含選擇性、能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多個功能性特徵。突出地表現爲通過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形成班級活躍的學習氣氛和敏捷的思維氛圍,使學生能自主的選擇學習目標、學習方式和學習手段,在學習用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自覺積極的學習態度,獨立感知、學習和理解教材,自主的吸取歷史的'經驗教訓,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學生提高能力、提升素質,達到教學目的。

三、學生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的關係

學生既是教學的客體,更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指導、組織者;教學過程則是一種師生互動活動。課堂教學在教師的指導和對課堂學習氛圍的把控下,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通過調動學生學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發掘學生蘊藏的學習潛力,有效地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充分發揮自身潛力,靈活地運用知識,有豐富的想象,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完成學習目標。,達到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等素質教育的目的。

四、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

教師定位於課堂學習活動的組織者,鼓動者、指導者。就必須改變觀念,擯棄傳統教學中教師一講到底的習慣教法。潛心研究學生的學法,不斷提升自己活躍和掌控課堂氣氛,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能力。變傳授知識爲教會學法、培養能力、提高素質。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展示教學內容,制定學習目標,營造活躍的學習氛圍,巧妙地展開師生互動的學習活動。活動中教師要不斷的鼓舞學生學習地熱情,巧妙的向學生傳授學習方法和經驗,使廣大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如學習活動中某學生在發表自己觀點時運用了某種學法,不管其歷史觀點正確與否,首先要肯定其學習方法,對其學習方法進行擴展式的理性分析後,對該生加以表揚。這樣既鼓舞該生學習歷史的激情,又強化了其學習經驗,體驗了成功的喜悅,同時也潛移默化的全體同學傳授了學習方法。活動中對於學生不同於教材觀點的看法,只要其自成系統,就要加以肯定,對於偏執觀點看法,要循循善誘,積極引導、鼓勵,使之更加全面,切不可打擊其學習的積極性,給活躍的學習氛圍澆冷水。

五、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在教學理論指導下,通過教學實踐概括而成的教學活動相對穩定的基本結構或規則系統。”是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吸取歷史的經驗教訓,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提高能力、提升素質,完成教學目的而實施教學方法的程序。

教材的處理必須以學生的認知規律爲依據。教學內容爲=載體、教學方法與組織形式爲推動力,完成歷史教學學生主體地位與主體性品質的有機整合。教學方法應有利於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能動、理性以至創造等主體性品質,克服學生思維的單一性,淺顯性和對教師的依賴性。使“教”成爲“學”的過渡與連接,使“學”在“教”的引導下高速運動。

(一)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

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以素質教育爲指導,學生參與爲前提,自主學習爲途徑,討論合作爲形式,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爲重點,構建教師導,學生學的教學程序。

(二)“引導――探究――感悟”教學模式

“引導――探究――感悟”教學模式是經驗主義、建構主義思想應用於課堂的教學方法。通過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啓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探究。在教師的“導”與學生的“探”的有機結合中,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對歷史有所感悟、思想有所昇華,以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爲目標的教學活動形式。

(三)“1+2+1”教學模式

該模式以合理分配課堂教學時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完成預期的教學目的,

(四)“歷史專題”教學模式

模式以學生學會學習爲宗旨,以專題爲載體.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爲主體.以創新性、發展性爲目標,實現學生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和整體素質共同提高的一種教學模式。

(五)合作教學模式

合作教學是本世紀70年興起在美國,目前盛行於世界各國教學模式,它強調教學中師生的多邊互動合作活動,通過合作、競爭和人個學習,三種學習情境,充分調動教學中各動態因素間的密切合作,構成一個全方位的合作運行體系,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行爲,從而達到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目的。

六、模塊教學

模塊教學是專題、課時教學的一種形式。通過教學內容總體設計。把一學期模塊教學任務的總課時量,分解到每個專題課時中,以便於學生從宏觀到細節上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掌握。達到提高能力,增強素質的目的。

總之,作爲教師就應該時常關心教學動態,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加強自身能力修養,採用最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出創新能力強,知識更新快的高素質人才。

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論文 篇七

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論文

主要內容:現代教育理論認爲,教育的本質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活動。就學校教育而言,人的發展和培養主要是通過教學活動來實現的,因而學校的教學水平直接關係到學生的發展方向和水平。而教學作爲一種教與學相結合或相統一的活動,在這一活動中學生是發展性的主體,因此,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既是學生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同時也是我們當前在減負的基礎上提質的關鍵。基於此,本文將力圖運用主體性教育思想和原理,對在高中生物學科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作一論述。

關鍵詞:生物教學發揮主體

1、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目的意義

1.1使學生和教師都認識到,學習不僅僅是發生在課堂內的45分鐘,也不僅僅是充滿標準答案的一本教科書,也不僅僅是是坐在課桌旁等待知識的權威(教師)發號施令,學習應該是一種時時處處的生活經驗,一種無拘無束的藝術創造,一種和諧愉快的過程和體驗。能增強學生自信心和成就感,減輕學習壓力,創建優良校園文化,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厭學情緒和違反校紀問題的發生。突出學習的研究性,促進學習“從知識傳授向自主學習的轉變”,以學生需求出發,教師指導,實現教師角色的轉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能體現對學生興趣、才能、志向的理解與尊重。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增加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使學生養成團隊精神,規範學生的個人行爲,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學生主體作用的確立方法

2.1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心理氣氛

課堂教學心理氣氛指師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情感狀態的綜合表現。它是教師和學生集體相互作用所構成的一種心理環境,它影響着課堂上師生的思想和行爲、教學的效果以及學生個性的發展。實踐證明,消極、冷漠、沉悶的課堂教學心理氣氛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背離了學生的心理特點,造成師生間的不融洽,同學間的不友好,學生往往會產生不滿意、煩悶、厭惡、恐懼和緊張等消極的態度和體驗。相反,積極、民主和諧、生動活潑的課堂心理氣氛則符合學生的求知慾和心理特點,師生、同學之間關係和諧,學生就會產生滿意、愉快、互諒互助的態度和體驗,在這種積極的態度和體驗的支配下,學生就能充分發揮其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和開拓性。因此,良好的課堂心理氣氛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在教學中我們可採取如下策略來形成良好的課堂心理氣氛。

2.1.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課堂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活動的場所,課堂教學中師生關係的融洽與否,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和教學效率的高低有直接的影響。師生關係融洽,氣氛活躍,學生就越主動。但是,生物教師所教的班級較多,往往是上課時來,下課時走,平時和學生交往的機會比較少,師生間缺乏情感上的交流。因此,我們就要充分利用課堂四十五分鐘,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去關心學生,把每一個學生都看作是值得尊重的人,以平等的身份去和學生做心靈上的朋友,形成師生間的良好關係。

2.1.2使教學富有情趣。熱烈的情緒與濃厚的興趣既是產生良好課堂教學心理氣氛的原因,也是衡量課堂教學心理氣氛的基礎。生物界是一個紛繁複雜,多姿多彩而又充滿神奇和奧祕的`世界。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和提高教學技能,並利用多媒體技術等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

2.1.3教學的內容要難易適度。根據新發布的課程標準的規定,高中生物教學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初步的生物學思想,樹立起辨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從這一教學目的看,對教學的難度和深度要求都不是很高,這樣,教師就有了很大的自主權。因此,在教學安排上,我們應使教學內容難易適度,內容適量。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通過積極的努力取得學習上的成功,當學生有了成功體驗後,他們就會有一種內心的幸福和喜悅,產生強烈的理智感,有利於良好課堂心理氣氛的形成。

2.2構建主體參與的教學模式

良好的課堂教學心理氣氛形成後,學生就會產生主動學習和探索的心向。此時,我們應始終把自己定位在學生自我發展的引路人和指導者這一角色上,採取多種策略使每一個學生最大限度地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教學中體驗到包括感知、思考、概括、記憶、運用等諸環節在內的學習---認知的全過程,做到自我設計、自我發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可採取如下教學程序。

2.2.1學生自學。由於高中生已經具備了較強的認知能力,加之現行高中生物教材的淺顯易懂特點,在每一專題的教學前,我們可先向學生提出明確的自學提綱,然後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如在講“生物的遺傳”一節時,我們可向學生提出以下幾個具體問題作爲自學提綱:①什麼是遺傳?其途徑是什麼?②遺傳的物質基礎是什麼?③爲什麼親代性狀能傳給子代等。

2.2.2師生展開討論。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教師可就該課題的重點、難點內容提出具有啓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如在上述一節的教學中,可讓學生討論下面兩個問題:①爲什麼同樣是受精卵細胞,有的發育爲雌性,有的發育爲雄性?②爲什麼位於X染色體上的隱性遺傳病總是男性患者多於女性患者?

2.2.3啓發引導,形成結論。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圍繞教學主題,對大多數學生難以理解和認識的共性問題進行啓發,幫助學生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以實現學習上的遷移。如在講完前述一節課後,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結合以前學過的減數分裂等知識,來合理解釋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

間存在的性狀差異。最後,在啓發的基礎上,引導全體學生對重、難點內容形成科學的結論。

2.2.4適當練習。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任何一門學科教學的最終目的都在於提高學生的相應素質和培養學生相應的能力。因此,在教學的最後,我們要佈置具有典型性的練習,指導學生獨立地將所學知識靈活地運用於實際,使學生學到的理論知識在運用中得到鞏固和發展,以形成學生新的技能,促進學生能力和智力的發展。如“生物的遺傳”一節學完後,我們可向學生布置以下練習:一個地區的男女出生的比例爲什麼總是大約爲1:1?我國婚姻法規定禁止近親結婚的原因是什麼?

2.3提倡學生間的合作學習

人的受教育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研究表明,人的社會化的關鍵和最終結果在於其個性化的形成,在於人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的發展。而社會化的一個有效途徑便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因此,學生之間的合作互動學習有利於學生主體性的發展。生物學本身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在教學中,我們應多設置一些實踐性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進行合作學習,然後在的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討論,相互啓發。這樣,在心靈與心靈的碰撞中,學生的主體性就得到了發展。

綜上所述,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有賴於良好課堂心理氣氛的形成,學生的主體參與以及學生間的相互合作學習。在教學中,只要我們從以上幾點入手,學生就一定能得到主動的、全面的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認知發展心理學》,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2、J.皮亞傑《兒童心理學》,商務印書館1980年出版。

3、《課堂教學理論》,上海師範大學主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