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中歷史教學論文(精品多篇)

國中歷史教學論文(精品多篇)

國中歷史教學論文 篇一

摘要:隨着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傳統的國中歷史課堂已經沒有辦法滿足學生的需求,並且這樣的學習效果也沒有辦法保證課堂效率。如何才能解決現在國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效率低的問題,是歷史教師要高度重視起來。因此,本文主要對國中歷史課堂的現狀進行分析,提出相關的解決對策,努力改變教學現狀,保證國中歷史課堂開展的有效性,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國中歷史的學習中有所收穫。

關鍵詞:國中歷史;課堂教學;低效化;現象分析;對策

國中階段,歷史科目所佔的比重不及語文、數學等學科的重要,這讓教師和學生對待歷史學科的態度和熱情降低不少,學習效果自然而然就會有所下降。爲了解決在歷史課程教學中存在的這一問題,本文主要就對其問題存在的原因進行分析,然後提出相關的解決方法,爲提高歷史課堂效率提出自己的意見。

1轉變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應該拋開傳統教學中的“滿堂灌”的形式,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不斷的變幻教學的花樣,多利用比較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對於一些學生比較難理解的內容加以詮釋,讓學生理解起來更加方便。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組織一些小活動和小競賽,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上,既能幫助學生加強對歷史知識的記憶能力,還能讓學生更好的理清歷史知識存在的關係,活躍課堂氛圍,增強學生的歷史學習體驗。對於一些條件允許的地方,教師可以利用課餘時間組織學生到當地的歷史紀念館或者是革命聖地進行學習,通過實物讓學生對我國曆史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幫助學生的學習更加立體。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讓他們對自己感興趣的歷史知識進行課外拓展的學習和討論,增強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自學能力,同時還能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

2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

歷史的發展是有一定規律的,而在國中歷史的學習中,可以注重對歷史的年限、事件之間的聯繫等關係的梳理,幫助學生更好的記憶。例如,在學習世界史關於資產階級革命相關知識點的時候,這段歷史的主線也就是讓學生掌握資產階級革命的規律,也就是革命的背景、領導階級、革命任務以及最後的革命意義等等,而在這個基礎之上,除了要讓學生可以掌握相關的內容之外,還需要讓學生可以根據這一段歷史內容,然後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這一典型的內容,讓學生可以通過自學體會,並且讓學生可以組成討論的小組對這一歷史內容進行討論,最後對這一歷史問題進行歸納和總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把學習的權利放寬給學生們,教師只是起到一個引導方向和掌控的作用,對於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看學生們的方向是否準確無誤,一直到最後能夠讓學生有正確的理解思路爲止。通過這樣的方法能夠讓學生可以從中找到學習歷史的樂趣和方法,漸漸掌握學習歷史的技巧。

3利用課本插圖,加強學生記憶

現在的教材上有很多插圖,這裏的插圖基本上都是和歷史事件有關聯的,不是單單就這樣存在的,教師可以利用好教材上的插圖,幫助學生把歷史事件內容與插圖上的內容結合在一塊,還能幫助學生更加方便的理解插圖與歷史事件的意義。另一方面,還能鍛鍊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把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對事件的講解上了,而對於課本上的插圖並沒有加以利用,這樣就浪費了插圖的價值,學生們理解起來就會比較枯燥無味,有些抽象的內容還有可能無法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師能夠把插圖加以利用的話,有圖像進行刺激就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對知識點進行進一步的掌握,相互連貫的學習還能保證學習效果。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在實踐中取得非常大的效果。

4進行專題性的複習,提高複習效率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也強調了知識複習的重要性,而每一個年份發生的事情可能比較零散,複習起來也是一件非常頭痛的事情,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死記硬背”,而這樣雖然當時的記憶效果比較好,但是,學生忘記的也比較快,不夠連貫。所以,在進行國中歷史學科複習的時候,可以利用專題複習的方法,幫助學生對歷史知識內容進行梳理。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掌握情況,根據時間、時間、年代、人物等不同專題進行知識點的總結,在這一過程中,還能幫助學生重新梳理一遍知識內容,同時鍛鍊學生的總結能力。有些同學爲了更加方便自己的記憶,會製作一個方便記憶的卡片或者是表格,這樣的記憶方法在其他學科上也是可以應用的,培養學生獨立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系統學習,有更大的收穫。

5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

歷史事件都是離我們有非常長的時間,由於當時的社會發展水平、事件發展背景不同,與我們現在的事件解決方法有着非常大的差別,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們的熱情度也不會非常高漲,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所以,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可以全方面的感受到歷史事件始末。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放映歷史事件的相關視頻、影像資料以及圖片,提升學生的視覺效果,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還能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教師在講紅軍長征這一歷史事件的時候,學生可能對長征的具體路線、路途中所歷經多少磨難沒有特別大的概念,瞭解不到長征的艱難情況,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長征》這一電視中的片段,然後給學生展示出長征的路線圖,結合地理知識和季節的變化,讓學生感受到這一事件的艱辛程度,學生可以在學習中投入更多的熱情,通過直觀的學習,更加深入的掌握歷史知識。總之,教師需要改變國中歷史的課堂教學方法,這還需要學校和學生多進行配合,只要不斷豐富課堂的授課形式,才能更好的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歷史學科的學習上,瞭解我國以及世界的變化,以古思今,對現在的行爲有指導的作用。學校還應該合理的設置歷史學科的考察方法,不僅僅是通過簡單的筆試考覈,還應該靈活的讓學生可以全面的發展,通過歷史學科的學習,讓學生素質可以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朱秋麗.國中歷史課堂教學低效化現象分析及對策[J].課改前沿,2013,(11).

[2]張揚.國中歷史探究性學習研究[J].歷史教學,2002,(6).

[3]蘇瑩.淺析國中歷史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3,(39)

國中歷史教學論文 篇二

(一)通過時事來對歷史知識進行解釋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運用一些時事熱點來對歷史知識進行強化總結,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印象。比如,在講授《三民主義》時,許多學生可能對“三民主義”的意義都不太理解。那麼教師可通過當前我國嚴重的物價上漲問題進行分析,指出人民生活的重要性,對黨“提高民生”的思想進行解釋。這樣一來,學生對此知識點的記憶就會更加深刻。

(二)多聯繫實際生活進行歷史教學

不管是新課程標準理念還是新史學理論,都要求教師的歷史教學要更加貼近實際生活,因此教師一定要將歷史知識生活化。比如在講授《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時,教師可要求學生問家裏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瞭解他們年輕時的生活狀況,再與自己的生活狀況對比。這樣學生不僅能對我國人民的過去生活方式有充分了解,還可以讓他們明白當前幸福生活的可貴,激發他們珍惜現在、好好學習,爲祖國發展做出貢獻的雄心壯志。不難發現,這樣做不僅培養了學生自主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更陶冶了學生的情操,達到了“教書育人”的目的。

(三)注意與其他學科的結合

由於歷史學與其他學科的結合日益緊密,以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充分將之與其他學科結合在一起。具體來說,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1.與語文的聯繫俗話說“文史不分家”,在所有學科中,語文是與歷史聯繫最緊密的。教師可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恰當的語文知識來進行歷史知識地講解。比如在談到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時,可通過《范進中舉》或《神童詩》中“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等來說明古代人們對科舉的重視程度,加深學生對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認識。這樣,不但會使得中學歷史課堂教學變得趣味橫生,還可以提高了教學效果。2.與英語的聯繫教師在講授其他國家的發展歷史時,學生往往難以理解,學起來興趣不大,這時如果教師適當地運用一些英語知識就能大大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如在講授英國的崛起歷史時,會提到英國的議會制度建立以及《權利法案》的提出,這些內容學生不但學習興趣不高,而且很難理解。這時教師就可以用“Power”和“Right”兩個單詞來說明“權力”和“權利”的區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權利法案》的意義。3.與其它學科的聯繫除上述內容之外,歷史教學還與地理、數學、政治等各個學科都有聯繫。比如在講授《新中國的成立》時勢必會提到三大戰役,那麼可通過對這三大戰役的地點進行分析,闡明三大戰役的重要性,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在講授1929年“經濟危機”時,通過對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不同點的分析,來幫助學生理解其產生的原因;在講授中國古代的“青銅文化”時,可讓學生知道“青銅”本來不是青色,只是由於年代久遠,出土時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生出銅鏽才變爲青灰色的,因此稱爲“青銅”。總之,只要教師們用心去探索,史學新理論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就會更加廣泛。史學研究的進行使得其產生了各種新理論,歷史將不再只關注“名人大事”,而是更多地關注普通百姓的生活,同時歷史研究將更加依賴於其他學科。教師在歷史教學中主要多利用時事、聯繫生活實際、將歷史與其它學科有機的結合起來,將這些史學新理論運用在中學歷史教學中。這樣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出符合社會要求的優秀人才。

國中歷史教學論文 篇三

一、合作學習的重要作用

第一,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真正成爲了學習主體。合作學習爲學生提供了開放性的活動形式和活動內容,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選擇學習小組,開展學習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這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有了充分思考、發表自己看法和見解、展示自我個性的機會,這爲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究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第二,強調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有利於促進學生情感的發展及良好個性的形成。合作學習強調在課堂教學中營造寬鬆、民主、愉悅、開放、和諧的教學氛圍,促進師生間、生生間積極的情感交流、多維互動以及思維碰撞,從而構建良好的師生關係和生生關係,消除學生緊張、拘束的心理,促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樂觀情緒和努力探索獲得成功的強烈願望,幫助學生建立習自信心。同時,合作學習也是學生間互幫互助互學,彼此交流知識、相互溝通感情的過程,有助於促進學生情感的發展及良好個性的形成。第三,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和交流,有助於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是一種求異和創新思維,是現代社會創造性人才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傳統的英語教學過於重視教師的講解,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這種以教學爲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抑制了學生的創造慾望,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合作學習強調以學生爲中心,教師爲指導,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和交流,這樣學生思維獲得了更充分的發展自由,有助於激發學生想象力的發揮,拓展學生思維深刻性和廣闊性,進而極大地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二、構建國中歷史課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主要策略

1、合理構建合作小組,明確任務分工合理構建合作小組,明確任務分工是合作學習的基本前提。在國中歷史課堂合作學習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根據學生個性特點、學習基礎、思維能力、認知水平等方面的差異進行合理分組,以確保組內成員之間的差異性和互補性,促進組內的有效合作。一般而言,合作學習小組以2~5人爲宜,並按照優、中、差不同層次進行均衡搭配,從而達到優勢互補,取長補短。其次,要注意明確任務分工。在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分組後,還應做好學生的任務分工工作,以明確小組成員各自的責任,使各小組成員各司其職,以確保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通常情況下,由各小組成員共同推選出一名小組組長,負責合作學習任務的分配、紀律組織以及督促落實工作,其他的小組成員分別負責組內的記錄、整理、彙報等工作。

2、精心設計學習任務,引導合作學習在構建國中歷史課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特點和認知規律,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學習任務,藉助富有趣味性、針對性、開放性、探究性以及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參與、合作探究、交流討論、共同完成,從而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積極探究、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上活動課二《編歷史小故事》,筆者設計了以下學習任務,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究、合作交流,自主學習。

1、活動過程:

(1)以自願原則爲基礎,將全班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各小組推選出組長負責組內活動的協調與管理;

(2)小組成員共同選出故事主題,然後圍繞主題蒐集查閱相關資料,並進行整理、充實、潤色、加工、創編成短篇故事;

(3)先在小組講,然後由小組擂主參加班級擂臺賽。

2、活動要求:

(1)儘量做到再現歷史,允許學生充分發揮合理的想象,使歷史故事更加生動有趣。

(2)小組成員均要參加編寫、演出任務(語言允許旁白)。(3)師生共同評選出最佳編劇獎與表演獎。這樣,通過合作編寫、表演、評選故事,既深化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又激活了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合作精神,同時也提高了學生歷史知識的運用能力和語言表達、人際交往能力。

3、積極開展反思評價,優化學習效果

有效反思、積極評價是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環節。在合作學習教學過程中,在進行教學評價時,教師要注意打破傳統單一機械的評價方式,注重反思評價的多元化,從而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保持學生合作熱情,提高合作學習效果。具體包括:一是學生自評。引導學生對自己在在整個合作學習過程中的行爲表現進行自我審視和反思,從而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自我,不斷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二是學生互評。要求各小組成員或組際之間相互找出優勢和不足,學會傾聽他人意見,吸收別人優點,彌補自身缺點,取長補短,促進學生共同發展。三是教師點評。教師在進行點評時,不能侷限於對學生合作學習結果的評價,更重要注重對學生合作學習過程的評價。評價時要肯定學生的努力,並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以更好地激勵學生,同時要及時指出學生的問題所在,以便於學生改進。

總之,在國中歷史課程教學中構建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對於改善教學質量,增強教學實效性發揮着積極的作用。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起重視,從實際情況出發,優選有效方法和策略,巧妙實施合作學習,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國中歷史教學論文 篇四

一、充分調動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探索學生興趣

目前,積極性對於人們辦事學習都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時候積極主動地去學習一樣東西會得到更多的知識與收穫。“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心理學角度看,學習積極性通常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那種認真、緊張、主動與頑強狀態。作爲學習積極性的一系列心理現象,都與學習需要直接相連,受制於學習動機。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興趣是推動學習的內在動力。

在歷史課堂上,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可以引用讚美品格、充滿激情的名人名言,能使他們很快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如:在教學吉林省古代民族和民族政權的時候,可以引用講各大族系發生的小故事來加深學生對吉林省古代民族和民族政權的理解。這樣不但可以傳授了知識也讓學生了解一些相關方面的知識。

二、採用分組討論,設立遊戲小組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重要過程,現如今,我們的生活時時刻刻都離不開溝通,而在課堂上採用分組討論則給學生溝通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對歷史的看法。這樣大家可以互相學習、相互幫助,在課堂上會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設立遊戲小組則是在枯燥的課堂裏增添一些歡樂的氛圍,遊戲可以使學生在歡樂的氛圍裏學到更多的知識,加深學生之間的友誼。我認爲:“動如脫兔,靜如處子”是對這樣的學習課堂上學生們最恰當的形容。在學習中,我們應該樂學,就如孔子所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快樂的學習不但會使學生記得牢固而且也會讓學生愛上學習,所以我們要充分培養這種學習思想。

三、課後總結,回顧課堂內容

課後總結是學生們對課堂知識瞭解多少的一種反饋,也是對老師課堂教學的反饋,所以課後總結是非常重要的,現今,任何場合都需要總結陳詞。課堂上老師應該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給學生們概括一下一節課的內容,把每一節課的內容穿針引線,讓學生頭腦裏有一個清晰地思路,這樣就會提高課堂效率。老師也可以讓學生概括在課堂上學到了什麼、瞭解到了什麼、對歷史有什麼新的認識和自己的看法。回顧課堂內容是整堂課中一個比較重要的環節,學生通過在課堂上知識的學習,然後用自己的理解概括出來,不但可以使學生記憶深刻而且也會讓學生對歷史的知識有了新的認識,對歷史有了新的興趣。

總之,怎樣提高國中生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其關鍵的地方在於,老師給學生營造一個怎樣的課堂氛圍,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可以帶動學生們的興趣以及對於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歷史課也是一門學生必須瞭解的課程,老師所起到的作用就是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學到知識,這對老師是一種考驗,同時也是一種磨鍊。

國中歷史教學論文 篇五

摘要:一直以來,對國中教育的發展主要側重於認知方面,對學生的培養也注重於知識和技能方面,過於看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忽略了學生情感方面的精神需求和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歷史科目作爲國中學生的必學科目,也不例外,教學中過分重視對歷史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忽略了對學生精神方面的培養。通過新的改革,歷史課程不再是傳統地要求學生學習歷史知識,而是注重對學生情感方面的培養。在基礎教育改革中情感教學的實施極其重要,研究國中歷史課堂的情感教學也就勢在必行。深入探討國中歷史課堂的情感教學研究,以及如何在國中歷史課堂中實施情感教學。

關鍵詞:國中歷史;情感教學;課堂教學

情感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科學的教學手段,通過激發、調動和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從而促進教學活動積極化的過程。情感作爲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是學生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的催化劑,不容忽視。在國中課堂中,教師應該科學利用和調節情感,努力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從而提高歷史課堂的學習效率。相關數據顯示,很多國中歷史老師對情感教學的理解不夠全面、充分。在教學過程中把握不住重點,不知道該側重於學科還是該側重於學生。傳統的教學模式有一大缺陷,只重視學生對學科知識的學習和掌握,而不注重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情感。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情感方面的培養,使學生愉快、主動地學習。

一、情感教學在國中歷史課堂中的重要性

情感教學是教學過程中的一部分,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態度、情緒、信念等方面,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和推動社會的和諧發展。研究表明,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只有20%來自於智力方面的因素,而80%來自於非智力因素。在非智力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情感智力因素,也就是俗稱的情商。因此,國中歷史教學一定要對情感教育非常重視。情感在教學過程中能轉化爲促進學生學習的動力,使學生積極好學。在國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學生情感品質的培養,提高學生自我情感的控制能力,有利於學生形成獨立健全的人格,從而成爲對社會發展有用的人。

二、在國中歷史教學課堂中實施情感教學

1、激發學生的情感。在國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應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對學生的情感因素合理利用,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結合起來,營造一個愉快、有趣的課堂。教師在對歷史知識進行講授時,應該和學生交流討論,而不是把學生當成一個“被學習”的對象。例如,講解二戰時期的歷史事件時,提出問題:“爲什麼會發生戰爭?”以及“人們爲什麼討厭戰爭?”來和學生進行討論。通過提出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對問題的交流討論,掌握學生對相關歷史事件的預習情況和預習能力,增強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和對歷史事件的求知慾,同時也能使學生掌握二戰時期的歷史事件,掌握相關知識點。

2、培養學生的情感。新課改改變了以老師爲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課堂上不再是老師講、學生聽,而是要求老師轉變教育觀念,樹立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觀念,用真摯的情感以及教學語言、手勢、眼神等對教學內容進行講解,既能使教學課堂變得豐富有趣,也能感染學生,從而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習的積極情緒。例如,對抗日戰爭方面的知識進行講解時,老師要充滿愛國情懷,通過語言、表情等表現出對共產黨的愛戴及讚揚。對紅軍長征的知識進行講解時,應該聲情並茂講解長征過程中紅軍的艱難與不易。通過老師聲情並茂的講述,學生感受頗多,對我國愛國人士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使學生學習到歷史文化知識,還培養了學生的愛國情懷,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了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培養。

3、通過情境教學,加深學生情感。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側重於情景式教學,仔細深入地研究教材,發現歷史事件的真實情境,設立情景課堂,改變課堂氛圍,從而感染學生情緒。例如,在講解“抗日戰爭”時,給學生播放《義勇軍進行曲》,讓學生感受中華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時,一些知識分子從苦悶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線的愛國主義情懷。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課堂上學習到歷史文化知識,也能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促使學生努力學習,將來爲祖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做貢獻。新課改的核心理念是關注學生,“一切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也就意味着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和人格養成。老師通過與學生心靈上的接觸,和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在國中歷史教學中,老師應該將教學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相結合,制定合理、科學的教學方案,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

參考文獻:

[1]孫志芬。淺論國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情感培養[J]。考試周刊,20xx(12)。

[2]胡金萍。國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教學研究[J]。新教育,20xx(11)。

國中歷史教學論文 篇六

一、國中歷史

國中歷史是國中階段一門基礎的學科,主要講述發生在過去的中外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重要歷史概念及歷史線索等方面的知識,然而由於這門課程在會考中所佔的比重不大,再加上教師教學理念落後、教學方法陳舊等,因此,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二、學習興趣

1、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是學好這門課程的關鍵所在,由此道出了學習興趣的重要性,要想提高課堂效率,就必須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着手,現在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一下,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營造一種和諧快樂的學習氛圍,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總是以非常嚴厲、高高在上的形象出現在課堂上,這樣就會形成一種教師在講臺上講得興趣盎然,而學生則在臺下昏昏欲睡的局面,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而新課改則強調,教師要努力營造一種和諧、快樂的學習氛圍,在這種氛圍中,教師不再是一名高高在上的領導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不但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而且可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貞觀之治”爲例,在講述這節內容時,不是教師一上來就開始爲學生講述這節內容,而是可以這樣設計,同學們,你們都聽說過“貞觀之治”嗎?有哪個同學能爲我們簡單地介紹一下是哪個朝代出現的?是由誰提出來的?它的提出有什麼歷史意義?這時學生紛紛舉手,有的同學提出是唐朝唐太宗(李世民)提出的,使社會出現了安寧的局面;有的同學還根據自己看過的電視劇或者讀的一些歷史名著,爲大家講述了“貞觀之治”提出的背景等,從而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着教師引導學生看看課本教材是怎樣描述的,在這種氛圍中,不但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提高了課堂效率。

2、創設情境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圍繞着課文教材來授課,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會覺得特別單調、乏味,因此,學習興趣不高。而新課改則強調,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靈活改變教學形式,如創設故事情境、生活情境以及多媒體情境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通過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以“絲綢之路”爲例,在講述這節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這時期的學生求知慾比較強等心理特點,藉助多媒體爲學生展示“絲綢之路”開闢的過程,通過一幅幅畫面的展示,立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通過教師適時的引導,使學生不但對“絲綢之路”有了詳細的瞭解,而且對絲綢之路給我們後代帶來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有了深刻的體會。通過多媒體教學的創設,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課堂效率。

3、巧設疑問,以疑激趣。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爲課堂主體主導着整個課堂,採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形式,而學生也習慣了被動地聽課、記筆記、做作業等,因此,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而新課改則強調,教師可以通過創新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我們的課本里穿插着很多有趣的小故事,教師可以選擇合適的例子來講述,而對於難度較大但書中沒有什麼解釋的知識點,可以選擇有趣味或者貼近學生生活的角度去講解,讓學生感覺到有趣,這樣他們纔會主動地學習。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巧設疑問的方式來進行,不但可以以疑激趣,還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造紙術”爲例,我們都知道造紙術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在發明造紙術之前,人們在哪兒寫字?西漢就發明了造紙術,爲什麼到了東漢時期,蔡倫又要改進呢?教師可以讓學生帶着這些疑問來進行學習,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有了目標,而且有什麼不懂的地方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得到了解決,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4、綜上所述,興趣是學習最好的教師,是學好這門課程的關鍵所在,我們從努力營造和諧快樂的學習氛圍、創設情境教學以及巧設疑問三個方面具體論述了在國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希望我的論述能爲我們的教學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黃亦嬋。如何在國中歷史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新課程(下),20xx(3)。

[2]楊俊才。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歷史教學質量[J]。新課程(中學),20xx(10)。

國中歷史教學論文 篇七

【摘要】歷史作爲國中教學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在整個國中的教育體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當前,隨着新課程改革的紮實推進,國中的歷史教學也吸取了一些新的教學理念。尋求更有效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理解能力和實踐能力,在國中的歷史教學中進行史料知識的補充是一個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有益舉措。立足於教學實例,首先指出了國中歷史補充史料知識的必要性,然後爲教師在國中歷史教學中如何恰如其分地運用時事政治進行教學提供一些建議。

【關鍵詞】國中歷史;史料知識; 應用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新的教育理念在國中歷史教學中傳播開來,有相當一部分國中歷史教師意識到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弊端,開始豐富國中歷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史料知識作爲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引起了國中歷史教師的重視,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和阻礙,因此,在今後的國中歷史教學中,還需要師生合作互動,不斷摸索,積累成功經驗,然後大力推廣,促進國中歷史教學能夠更有效的實現。

一、國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史料知識的必要性

(一)擴充歷史教材知識。我們知道,國中歷史教材所包含的內容是十分的有限的,它更重視的是理論的完整性和系統性,所以一般情況下歷史教材一經編制完成,就會具有一定的連續性和固定性,即使修訂也只是增加一些圖片或案例,空間的。限制使它不可能將大段的史料知識編入教材。但是,在考試的時候,歷史的考題所呈現的背景材料基本上很多的史料知識,這些材料學生在課本上基本不會見到,如果教師不在平常進行必要的補充,學生在考試時可能會不懂得用什麼知識答題。另外,由於歷史距離我們太過遙遠,好多學生對於歷史上一些政策或者習俗可能在理解上有很大的難度,如果教師能將補充必要的史料知識,就可以促進學生對這些知識的理解,也會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歷史教學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爲了教會學生掌握一些歷史事實,它的更重要的目的是爲了讓學生利用知識來明白一些道理,進而能夠分析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史料知識的運用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自己對歷史的見解,促進批判思維能力的發展。但是,一些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基本上把重點歷史知識的傳授上,基本的方法就是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而對於史料知識則涉及較少。這樣的方式只會增加學生學習的枯燥性,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而史料知識的應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動機,促使學生主動的進行探索和思考,進而增強他們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高。

(三)轉變教師角色。新課改的理念認爲,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而不是主宰者,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促進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是發展中的人,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但是在傳統的歷史教學中,基本上採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教師一個人唱獨角戲,學生完全處於被動狀態。而將史料知識引入國中歷史教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師走出這個怪圈,促進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解放教師,將課堂還給學生,促進師生角色的共同轉變。

(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現在的學生大都習慣了根據老師的要求進行學習,對於一些探究性的問題則不太擅長,這對於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不利的,而史料知識的引用可以使學生通過閱讀加深對歷史的瞭解,還可以瞭解一些多元化的學術觀點,促進學生的發散思維的開發,進而進一步形成學生的探究式的學習方式。

二、國中歷史教學中的史料知識的應用對策

(一)增加對史料知識的關注。史料知識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豐富性,教師應該增加對史料知識的關注。將史料知識融入日常的教學實踐中,學生可以藉助一些新的網絡工具,如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實時的瞭解一些史料知識,將每天進行史料知識的積累成爲一種習慣。歷史是我們瞭解自己的重要工具而且它是一個既定的事物,基本上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學生養成每天閱讀和積累的習慣,纔會不斷的昇華歷史中蘊含的價值,從而爲教師在課堂進行講解時奠定一定的基礎,並進一步帶動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舉例來說,在講解“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體質特徵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古猿頭像、北京人頭骨復原像、山頂洞人頭骨復原像和現代人頭像,然後對其外秒特徵進行描述,使學生更加生動形象的瞭解北京人、山頂洞人和現代人的區別與聯繫。

(二)增加對史料知識的討論。由於國中的學習較爲緊張,因而一些教師不願意花費寶貴的課堂時間進行一些探究式的討論,更願意把時間花費在知識點的講解上。其實,如果讓學生進行一些史料知識的討論,對於學生的學習的提高更有效果。另外,史料知識是活生生的社會實例,如果僅僅像記憶知識點一樣的死記硬背地進行積累,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效果不大。史料知識更多的是對學生的歷史敏銳性進行培養,學生只有通過激烈的討論和交流,才能將史料知識中內含的知識進行內化。舉例來說,在講解有關“代議制”的知識時,爲使學生更好的瞭解英國議會、內閣首相以及英國女王之間的關係。使學生分組扮演內閣首相、英國女王以及衆議員等角色,讓他們根據對英國首相布萊爾追隨美國出兵伊拉克的決定的合法性等進行探討,在扮演中體會各人物的權利以及權力界限,講學習過的知識進行應用。

(三)增加對史料知識的課堂應用。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是,可以在講課的過程中讀一些史料知識進行引用,作爲案例進行相關的分析,促進學生對理論的理解以及利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講解秦代的焚書坑儒事件時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當時的社會背景進行必要的瞭解,並且瞭解相關的實例,同時可以與我國當代的“科教興國”戰略進行對比,教師可以通過正反的對比是學更加深刻的理解教育和知識對於社會發展的重要的意義。

(四)突出對史料知識學習主體的認識。教師應該改變應試教育下的教師觀,樹立新的教育理念,將學生視爲學習活動的主體。促進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在進行史料知識的教學中,要充分的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例如,在講解有關科舉取士的問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積累對一些科舉取士的案例進行舉例和講解,一來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和積極性,二來還可以最大程度的共享資源。

綜上所述,在國中歷史學習中引入史料知識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和學習積極性的高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顯然完全不能適應現代學生的學習需求,還能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活躍程度。雖然目前的國中歷史教學對於時事政治的應用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但隨着成功經驗的不斷積累和失敗經驗的不斷總結,它必然會對國中歷史的學習產生積極作用,促進國中歷史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紅豔.史料知識在國中歷史教學中的合理應用[J].新課程,2016,(09):73.

[2]陶媛.國中歷史教學中運用鄉土文化資源的思考與建議[D].華中師範大學,2016.

[3]李現麗.史料知識在國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才智,2012,(29):61.

[4]鄭麗霞.國中歷史探究學習理論與實踐的研究[D].福建師範大學,2003.

[5]謝藝明.www.史料教學中發展高中生歷史思維能力研究[D].福建師範大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