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中歷史教案2022【精品多篇】

國中歷史教案2022【精品多篇】

國中歷史教學設計 篇一

導入新課:

自18世紀60年代以來,人類社會先後進行了三次科技革命。不同時期的中國政府對待科技革命的態度,深刻地影響着中國或強或弱的不同命運。

複習舊知:

歷史回眸一:有人說,第一次工業革命時,中國正在沉睡……

1、故事切入:展示1888年法國鐵路公司爲慈禧太后修築鐵路的故事,學生閱讀,初步明確中國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關係,同時也在小組競爭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問題導航:

A、火車是哪一次工業革命的產物?爲最早的火車提供動力的是什麼?

B、除火車外,這一次工業革命在交通領域還有怎樣的創新?

C、在科技人物風雲榜上,你會選擇誰作爲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的風雲人物?說明理由。

D、第一次工業革命對當時中國的影響如何?

小組討論,由小組代表發言闡述。師適當點評與總結: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後

①列強加緊對東方的侵略,發動鴉片戰爭,中國開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先進的中國人開始向西方學習的探索之路,洋務運動應運而生。

3、展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關鍵詞,學生進一步夯實相關知識。

歷史回眸二:有人又說,第二次工業革命時,中國正在掙扎……

1、故事切入:展示1901年慈禧太后與汽車的故事,學生閱讀,初步明確中國與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關係。

2、問題導航:

A、汽車是哪一次工業革命的產物?爲最早的汽車提供動力的是什麼?

B、除汽車外,這一次工業革命在交通領域還有怎樣的創新?

C、在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啓的電氣時代中,你又會選擇誰作爲引領時代的風雲人物?簡要說明理由。

D、聯繫自己的生活,說一說第二次工業革命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影響?

藉助我們當今生活中來自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讓學生感受科技就在身邊。

E、聯繫中國史,分析第二次工業革命給中國帶來的影響?

要點歸結:

①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中國完全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中國人民掀起救亡圖存運動。

3、展示第二次工業革命相關關鍵詞,學生進一步夯實相關知識。

4、總結兩次工業革命學習要點,爲學習第三次科技革命做好鋪墊。

學習新課:

活在當下:“網絡時代的到來”

1、通過對兩次工業革命的回顧,運用“範例導學”,展示出第三次科技革命需要學習的知識點,學生結合教材自學。之後進行自學效果的反饋,讓學生回答一些比較簡單易懂的問題。並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生物工程)進行較爲詳細的點撥,以幫助學生深化理解。

2、展示美國XCOR航天公司xxxx年開始用太空飛船搭載乘客進行太空旅行的相關新聞,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巨大魅力。

3、展示相關材料,引導學生分析,進而總結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突出特點,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展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關鍵詞,幫助學生加深印象,進一步夯實相關知識。

過渡:有人還說,第三次科技革命時,中國開始奮起!

思維提升:面對第三次技術革命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中國政府採取了哪些重要舉措?(提示:從政策、戰略、計劃等方面組織答案)再次聯繫中國史內容,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的認識。

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制定並實施“863計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引進外國的先進技術和經驗;鼓勵知識創新和科技發明,不斷增強綜合國力等。(言之有理即可)

思考未來:“科技之光”下的思考

師說明:三次科技革命給世界帶來了巨大變化,科技之光熠熠生輝。但在輝煌的背後,人類不止一次地打開了“潘多拉盒子”:

出示組圖《大氣污染》《資源枯竭》《太空垃圾》《遭受核污染的人》等,以事實闡述以科技進步爲核心的人類文明如何發展,已成爲人類邁向知識經濟時代的重大課題。

小組探究:三次科技革命給了我們怎樣的啓示?(我們應當如何全面地看待科技革命?)通過設問,培養學生的深度思維、學會辯證全面地思考與處理問題的能力。

精彩回放:

1、科技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促進了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也改變了我們人類的生活;另一方面,科學技術的發展也帶來了環境污染、網絡犯罪等負面影響。

2、我國應加快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大力發展生產力,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時,我們還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趨利避害,使科技更好地爲人類服務。

3、青少年要學習科學家勇於創新,努力探索科學奧祕的精神和品質,提高綜合素質,立志報國,爲實現民族振興而努力!

直擊會考:

1、總結命題規律,幫助學生了解這部分知識如何考,以及怎樣備考等。

2、出示近年相關會考題目,讓學生直面會考,實戰演練,做到胸有成竹。

生答,師點評學生的作答情況。

課堂小結:

科技革命的累累果實,讓人們享受祖先無法企及的舒適、快捷、溝通無限的現代生活。而科技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負面影響。只有全人類共同面對,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才能趨利避害,使科技更好地爲人類服務。

課後探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衆多成果中,你認爲哪一項對當今人類社會的生產和生活影響最大?請談談它的利與弊。

國中歷史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一、瞭解孫中山早期的主要革命活動;掌握同盟會的革命綱領和武昌起義的歷史影響等。

二、通過觀察想象當年加入同盟會的儀式、武昌起義的緊張情景等插圖,體會三民主義的實際影響以及辛亥革命在民衆中產生的巨大震撼力;理解三民主義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敗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比較同盟會政治綱領與三民主義的聯繫與區別,資產階級革命派與維新派的歷史聯繫與本質區別。

三、使學生認識到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中華民族的愛國傳統的發揚光大;武昌起義的槍聲是辛亥志士不屈不撓革命精神的張揚。以孫中山爲代表的革命黨人不斷進取的精神,將鼓舞我們完成民族復興大業。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中國同盟會的建立及其綱領,武昌起義和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教學難點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法圖片分析法提問啓發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南京又稱金陵,自古被譽爲虎踞龍盤的帝王之地,有詩爲證:“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老師就曾經在南京這座美麗的城市裏生活過三年,拍下了許多美麗的照片(ppt展示中山陵巍峨的全貌),在中山陵中葬着的就是被稱爲“中華民國國父”的孫中山先生,孫先生做過什麼事呢?有什麼功績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二、新課教學

1、2分鐘快速閱讀第一子母,完成老師給出的“孫中山創建革命黨”的表格,時間、地點、綱領、性質。ppt展示興中會成立後各地涌現的多個政治團體,思考:處於分散狀態的革命團體對革命形式的進展有何影響?

師:10多年後,中國同盟會怎樣建立起來?

師:“三民主義”是從同盟會綱領闡發而來的,兩者之間有哪些相同?有哪些變化?

小結:兩者沒有實質上的不同,三民主義是孫中山對原來同盟會的綱領加以闡述和完善而已。這樣的革命綱領適應當時的歷史潮流,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擁護,已經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成了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後來,就是在三民主義的鼓舞下發生了武昌起義,並取得初步的勝利。

國中歷史教案2022通用 篇三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瞭解“一五”期間經濟建設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國第一部憲法的頒佈掌握“一五”的主要任務(從背景、目的分析其合理性)

2、過程方法目標:閱讀資料聯繫理解利用《第一個五年計劃工業交通建設主要成就分佈示意圖》,說明“一五”期間我國交通運輸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分佈特點歸納分析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的性質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愛黨情感“一五”計劃的提前超額完成,使我國改變了工業落後的面貌,證明了中共在經濟建設方面“進京趕考”的成績斐然唯物史觀,全國人大的召開和新中國第一部憲法的頒佈,標誌着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制已經基本形成

二、教學重點

“一五”計劃的主要任務和1954年憲法的頒佈

教學難點

1954年憲法的性質

三、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組織學生回顧前一單元學過的線索。

教師講授:雖然經過三年努力,我們的國民經濟已經超過歷史水平,但跟其他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這差距有多大如何趕上去請同學們閱讀第4課。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第一個五年計劃

1計劃編制前夕,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有什麼特點(仍然屬於落後的農業國,工業水平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而且不如印度。)

教師過渡講解:爲了迅速改變這種狀態,黨中央依據我們國家的實際條件,決定通過政府制定計劃,從1953年到1957年集中力量發展重點項目,帶動各行各業全面發展。這就叫做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簡稱“一五”計劃。

2“一五”計劃的基本任務是什麼(指導學生閱讀15頁課文,找到相關內容作好標記,然後加以理解記憶:

a.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基礎;

b.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

c.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科技是發展工業的第一生產力,要靠人才來掌握。)

教師小結、過渡:由於“一五”計劃的基本任務符合當時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得到了人民羣衆的擁護和支持,還得到了當時友好國家蘇聯的援助,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就。[及時組織學生根據教師的講解,完成《填圖冊》第7頁第2題的答案。]

3“一五”計劃取得哪些重大成就(組織學生完成《填圖冊》第6頁第1題第1個小題的答案:

a.先在課本第17頁或地圖冊第8頁上標註出重要企業、新建鐵路和公路的位置,接着在填圖冊上完成答案。

b.教師在黑板上畫出示意圖,組織學生“對號入座”進行“接龍”活動。)

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的頒佈

1這部憲法是什麼時候由什麼機構頒佈的(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2憲法的主要規定是什麼(我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一切權利屬於人民。)

3它的頒佈有什麼歷史意義(由於事先廣泛徵求意見,經過1.5億人民討論,還經過人民代表認真的修改,充分表達了人民的意志,成爲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也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性質的憲法。)

國中歷史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歷史上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包括電力的廣泛應用,發明家愛迪生和他的發明成就,汽車和飛機的發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實。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比較電的發明前後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培養學生歷史想象力和知識遷移能力。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汽車的發明與使用對人們更有利還是更有害?”等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科學技術對推動社會進步發揮的巨大作用,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進而培養學生積極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課教學重點:電力的發明和廣泛應用,汽車和飛機的問世。

本課教學難點:學生對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社會的進步的理解。

教學設計思路

教學媒體

幻燈片、圖片、視頻

教學結構與過程

[導入]今天我們已習慣了藉助了電燈照明,使用電話與人交流,我們走在大街上,放眼望去,五顏六色的汽車來來往往,遙望藍天,銀白色的飛機在空中翱翔。還有今天的世博會,這些都讓我們自然的聯想起人類歷史上的第二次工業革命。

[教師引導]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人類在生產領域又有一次大變革。這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它以電的發明和應用爲主要標誌,人類由“蒸汽時代”過渡到“電氣時代”。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相關的知識。

[板書]

第20課 第二次工業革命

一、電力廣泛應用。

[教師引導]同學們家中或周圍都有哪些電器,它們分別有什麼作用?

[學生回答]電燈,可以用來照明;電視,可以瞭解世界大事和娛樂;電飯鍋,可以煮飯;電熨斗,可以熨衣服;電腦,可以查資料、玩遊戲;電熱水器,可以用來洗澡……

[教師引導]同學們說得很好。我們的生活和“電”有着密切的聯繫,那麼電是如何發明的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一段小字內容。

[學生看書]……

[教師講述]第一段說明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的背景,即政治的穩定促進了經濟的繁榮。那麼電是怎樣發明的呢?請同學們閱讀第二、三段小字內容。

[學生複述]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1866年,德意志人西門子研製出發電機,但這種發電機存在許多缺點,到19世紀70年代,發電機才進入實際生產領域。

[教師講述]剛纔大家說了電的發明的理論基礎,那麼電力作爲一種新能源,與蒸汽動力相比具有哪些優點?

[學生回答]傳遞速度快,傳輸損失小,能遠距離輸送並可按用戶需要分配能量,使用方便、清潔高效、價格便宜等。

[教師小結]由於電力作爲能源具有這麼多優點,所以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二、電器的發明與使用

1.電力在生活領域的應用

[教師引導]剛纔我們已經說了電與我們生活中的密切聯繫。那假如沒有電,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

[學生回答]沒有電,我們將不得不熬過一個個漫長而漆黑的夜晚;我們不能看電視,不能打電話,不能上網聊天;沒有電,自來水沒有了,冰箱也不能使用,食物的儲存成爲難題;城市裏,電車不能行駛,學校裏,電教設備也不能使用……

[教師小結]總之,沒有電,我們的生活將會很不方便,所以說,電的發明和使用,是人類在生產領域的一場巨大的變革,它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教師引導:第二次工業革命另一個重要領域的`發明,是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通訊領域。

[出示圖片]早期的電話。

[教師講解]這是最早的一次電話通話演示,圖中的通話者就是電話的發明者貝爾。在1876年的美國費城世界博覽會上,貝爾展示的電話引起了轟動。電話及電報事業的發展,爲快速傳遞信息提供了方便,從而大大加強了世界各地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繫。

[教師過渡]在電器發明領域,美國科學家愛迪生最爲著名。下面就來了解一下愛迪生和他的發明。

2.愛迪生髮明耐用電燈泡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閱讀本目內容,瞭解愛迪生髮明燈泡的過程。

[學生看書]……

[教師講述]在電燈發明以前,人們普遍使用的是煤油燈或煤氣燈,這種燈不但亮度差,而且燒起來有黑煙和臭味,要時常添加燃料,擦洗燈罩,還很容易引起火災。自從電出現以後,很多人都想用電來照明,併爲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效果都不理想,以至電燈很難普及使用。

愛迪生立志解決這一難題,在幾年的時間裏,他和他的助手們廢寢忘食,試驗過從世界各地找來的1600種耐熱材料、6000種植物纖維,才找到合適的燈絲材料,終於造出了耐用的白熾燈。

[教師補充]愛迪生是著名的“發明大王”。他一生中有近兩千項發明,正式註冊的就有一千三百多項,其中最著名的除了電燈以外,還有留聲機、電影攝影機、鹼性蓄電池等。許多人稱愛迪生是個“天才”,而他本人卻回答說:

[投影顯示]

“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

[教師提問]請大家就這句話結合自己對愛迪生的瞭解談談個人的認識和感受。

[學生回答]

國中歷史教案 篇五

一、知識目標

1、掌握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的經濟結構和實行工業化的必要性。

2、掌握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內容及取得的成就。

3、掌握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的誕生過程及其內容和意義。

二、能力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2、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綜合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的工業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業化開始起步。

2、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第一部憲法的頒佈,真正地體現了人民的意志,是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顯著成就。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和第一部憲法的頒佈。教學難點: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的性質。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學生閱讀教材導入框教師由此導入

一、第一個五年計劃

【教師提問】

閱讀教材18頁—19頁,思考新中國成立之初,經濟上面臨怎樣的局面(背景)(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多媒體出示背景

(1)1952年主要產品產量表。

(2)中國、印度、美國的工業的對比表格。

(3)毛澤東的話語。

教師歸納背景1:國民經濟得到根本好轉,工業生產超過歷史水平背景2:我國工業水平落後

【教師提問】=爲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改變當時的經濟狀況,我國政府制定了什麼

學生回答:制定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多媒體展示制定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圖片)

【教師過渡】下面請同學們把課本第二段內容看一下,瞭解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內容。

[教師要求]請大家把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內容複述一遍。多媒體展示一五計劃的任務[教師引導]現在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第一個五年計劃爲什麼要以發展重工業爲主一般來講,應該是先發展輕工業、農業和商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纔對呀大家可以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

【教師歸納】1.當時的國情,中國的工業基礎太薄弱。

2、受蘇聯發展的影響

[教師引導]下面我們來看一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所取得的成就。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課本上相關內容,看一看第一個五年計劃在哪些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學生回答]多媒體展示第一個五年計劃的主要成就。

思考:動腦筋

教材第20頁

[教師引導]對於課本上“動腦筋”欄目中小女孩提出的觀點應該怎樣看待呢我們說,看待任何事物,必須放到當時的環境中去,解放牌汽車也是這樣,我們應當看它誕生的意義和爲新中國的經濟建設做出的貢獻,而不能拿它和現在的產品去比。

[教師過渡]隨着經濟的發展,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也加緊進行。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一方面的內容。

二、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的頒佈。

【教師提問】

(1)1954年,在北京召開的會議是什麼。

(2)這次會議的內容是什麼。

(3)這次會議上制定的憲法的性質如何。

【教師提問】同學們通過看書,知道憲法的主要規定是什麼嗎。

[學生回答]我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一切權利屬於人民。

【教師提問】它的頒佈有什麼歷史意義。

師生通過討論,總結:由於事先廣泛徵求意見,經過1.5億人民討論,還經過人民代表認真的修改,充分表達了人民的意志,成爲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也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性質的憲法。

國中歷史教學設計 篇六

課題:春秋戰國的社會變革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簡要了解與概括周王室衰敗的原因;

2、齊桓公率先稱霸的條件及其歷史意義;(重點)

3、秦國異軍突起並後來居上的原因及其歷史意義;(重點)

4、爭霸的過程也是一種民族融合與歷史進步的表現;(難點)

5、改革是社會發展與進步的重要條件。(拓展/難點)

二、過程與方法

1、問題教學法;

2、故事講述法;

3、小組討論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引導學生總結周王室衰敗的原因,培養學生的分析與概括能力;

2、通過對齊桓公與管仲、越王勾踐以及秦孝公與商鞅等事蹟,培養學生樹立“有志者事竟成”自信心;

3、通過齊國率先稱霸與秦國最後稱雄,讓學生了解改革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

教學準備:

1、請學生查閱“退避三舍”、“秦晉之好”、“問鼎中原”及“臥薪嚐膽”等歷史故事;

2、編排歷史短劇:商鞅力說秦孝公進行變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幽王烽火戲諸候

西周末年,國家連年災荒,而周幽王卻不理朝政,終日吃喝玩樂,醉心於女色。當時周有一個諸候國叫褒國,其國君褒珦因規勸幽王而被關進大牢。褒珦之子爲救父王不惜重金買得一年輕美貌少女,取名“褒姒”,並教給她宮廷禮儀,然後將她送給周幽王,從而褒珦被釋。褒姒生得嫵媚動人,深得幽王專寵並立爲王后,但她有個怪脾氣,就是從來不笑,不管多有趣的事,她都不露一絲笑容。於是,幽王貼出告示:誰能讓王后一笑,賞金一千。結果,衆人白費心機,褒姒無動於衷。幽王手下有個愛逢迎拍馬的大臣叫虢石父,他給幽王給了個壞主意,即烽火戲諸侯,……,幽王死於犬戎之手。

二、新課分享

(一)課堂準備

學生快速閱讀(3分鐘),用最簡單的話或詞概括閱讀後對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特點。(老師在黑板註明關鍵詞)

學生概括:“國家”、“改革”“商鞅”、“戰爭”、“動盪”、“爭奪”……

教師:(詢問:能否再簡單一些,用一個字?)“亂”(板書大寫的“亂”字?學生表示認同)

(二)圍繞“亂”字展開話題並設問,請學生再次思考並進行小組討論。

1、爲什麼會“亂”?

2、怎麼“亂”的?

3、天下大“亂”帶來的結果是什麼?

(三)板書:春秋戰國的社會變革

爲什麼會“亂”(板書)

1、要求學生根據第一章所提供的“分封制”與“宗法制”史料,分析周王室衰敗的必然性。(小組討論)

(①分封制確保了王室的血脈;②王室內部矛盾的不斷顯性化與統治力的衰弱。)

亂世出英雄(板書)

1、總括:

(1)“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2)“戰國七雄”——秦、楚、齊、燕、趙、魏、韓。

2、故事講述

(1)退避三舍;(2)秦晉之好;(3)問鼎中原;(4)臥薪嚐膽。

3、課本劇展示,迴歸歷史:衛鞅力勸秦孝公納其主張,實行變法。

4、齊桓公率先稱霸

(1)條件

a)良好的地理位置——地處東方,盛產漁鹽,經濟富庶;

b)銳意進取,實行改革——管仲改革,國力逐漸強盛;

c)戰略戰術——“尊王”、“攘夷”,整合也力量,樹立了威信,最終成就霸業。

(2)結果:齊桓公吹響了爭霸有號角,諸侯之間互相兼併,諸侯國數量急劇減少,最後出現了以齊、宋、晉、秦、楚爲代表的“春秋五霸”局面。

設問:如何理解爭霸也是民族融合與進步的過程?(小組討論)

(提示:諸侯國數量減少,割據狀態與規模縮小,有利於國家向統一邁進。而且,諸侯國的兼併,使不同習俗的人走到了一起,也有利於民族團結。)

4、秦國後來者居上——商鞅變法,秦稱雄於世,並完成大一統。

(1)秦爲何成爲“後來者” a)地處西北,國力弱小;

b)受中原各大國輕視,被拒於諸侯盟會大門之外。

(2)厚積薄發——商鞅變法及其影響

a)鼓勵墾荒,承認土地私有;

b)獎勵軍功,按軍功大小授爵與田宅;

c)編制戶口,嚴刑峻法,實行連坐;

d)建立縣制,國君直接任免官吏。

(3)影響

a)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促進了生產的'發展;

b)涌現了一大批軍事新秀,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

c)有利於在當時的特殊背景下,強化國家的控制力;

d)有利於強化國王的權力;

e)但觸動了舊貴族的利益,商鞅最終慘遭酷刑而死。

亂之終結——秦滅六國,一統天下

三、總結:

春秋戰國時期,通過兼併戰爭,最終消滅分裂實現天下統一。當今社會,和平是永恆的主題,構建和諧社會人人有責,大家也應該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爲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四、訓練與評價

課後思考:以春秋戰國爲例,說明改革是實現社會進步的重要條件?

國中歷史教案2022通用 篇七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命前夕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的成長和新貴族的出現;斯圖亞特王朝開始統治英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的專制統治;蘇格蘭人民起義;1640年議會鬥爭;納西比戰役;查理一世被處死和英國宣佈爲共和國;克倫威爾的獨裁統治;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1688年政變;《權利法案》的頒佈和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2.能力培養:①引導學生分析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發生的原因,從而初步認識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關係。②通過分析克倫威爾在歷所起的作用,提高學生辯證看問題和全面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①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是一個反覆、曲折的過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功,是人類歷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②資本主義制度同封建制度相比較,是人類歷的又一重大進步。但資產階級革命終究是用一種剝削制度代替另一種剝削制度的革命。③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二、重點和難點

重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和歷史意義。

難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曲折性和保守性。

三、講授新課

【導入新課】我們知道,新航路開闢後,歐洲的主要商道和貿易中心由地中海區域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國利用它處於大西洋航路的中心地位,積極開展對外貿易,進行殖民掠奪,資本主義迅速發展起來。但是,當時統治英國的斯圖亞特王朝實行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發展。要--束縛資本主義發展的封建專制統治,必須實行革命。今天,我們就學習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7世紀中期,英國已經變成擁有廣大殖民地的海上強國了。市場擴大了,財富來源增加了,同時國內工場手工業也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大大加強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勢力。當時英國的封建經濟基礎瓦解了,但是保護它的上層建築卻不願自動退出歷史舞臺,成爲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的嚴重阻礙。這是英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的根本原因之一。

一、“君權神授”下的英國

查理一世繼位後,仍然獨斷專行。由於議會不同意他隨意收稅,他竟多次解散議會,結果形成多年無議會統治的局面。王室生活腐化,揮霍無度。國王徵收各種苛捐雜稅,壓榨勞動人民。大量工人失業。農民反對封建壓迫,要求取消地租,獲得土地,革命運動蓬勃興起。城市平民和失業的手工業者爲生活所迫時常--。查理一世的專制統治使英國社會的各種矛盾迅速激化。在人民革命運動的推動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爲了自己的利益結成聯盟,反對封建統治,並取得對運動的領導權。

二、查理一世命喪斷頭臺

首先起來反抗查理一世統治的,是蘇格蘭人民起義。查理一世爲了籌劃軍費,鎮壓起義,被迫於1640年恢復長期關閉的議會。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聯合起來,利用議會同國王進行鬥爭,他們要求限制王權,取消國王的專賣權,監督國王和大臣的活動。國王和議會最後決裂。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了內戰。內戰結束後,在人民的壓力下,議會和軍隊組成法庭審判查理一世。判決他爲暴君、叛徒、殺人犯和國家的敵人。1649年初,查理一世在白廳(王宮)廣場被處決。

三、《權利法案》的頒佈

共和國成立後,克倫威爾獨攬大權。竭力維護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利益,完全不顧人民的死活,甚至掉過頭來,同人民爲敵。就任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的“護國主”,成了英國的無冕,共和國名存實亡了。1660年5月,流亡法國的查理二世被迎爲英國國王,斯圖亞特王朝復辟了。面對着復辟王朝的高壓政策,人民羣衆從不滿發展到武裝起義,資產階級和新貴族,也無法容忍復辟王朝的倒行逆施,迫切要求改變現狀。但是,他們已經脫離了人民,害怕人民,不敢依靠和發動人民通過革命的手段去--復辟王朝。他們就向封建貴族妥協,於1688年發動了政變,--了詹姆士二世的復辟王朝。荷蘭執政威廉當了英國國王。

爲了限制君主的權力,英國議會在1689年通過了《權利法案》。提問:(1)英國議會制定《權利法案》的目的是什麼?(2)《權利法案》起了什麼作用?《權利法案》確定了議會的大權,爲限制王權提供了憲法保障,是英國政治的重要文件之一。這樣,經過半個世紀的鬥爭,英國終於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然後教師歸納總結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世界意義)

國中歷史教學設計 篇八

內容標準

瞭解秦兼併六國和秦始皇加強中央集的史實,探討統一國家建立的意義

教學目標

1.知識識記

①瞭解秦統一六國,建立統一國家的基本情況。

②知道秦始皇開創皇帝制度,推行郡縣制,建立一整套官僚體制和統一文字、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修築馳道,連接長城等加強和鞏固統一措施的基礎知識。

2.能力培養

①討論秦建立統一國家的進步意義。

②識讀“秦朝疆域圖”,能指出秦朝疆域的四至,學習識讀歷史地圖的基本技能。

③觀察文字、貨幣、度量衡在統一前後的插圖,指出統一後的優勢所在。

④識讀“秦代馳道示意圖”能指出通往齊、燕地區和吳、楚地區的馳道;能正確指出秦長城西起和東至的所在地區。

⑤歸納秦始皇建立統一國家時的各方面活動,並就秦始皇建立強權正體和實行統一措施對中國社會的影響進行初步的分析和評價。

3.情感教育與價值觀

①通過學習秦的統一,明確秦統一六國實現從小國林立到國家一統的演進,符合歷史的潮流和人民的願望,是歷史的進步。

②通過學習秦鞏固統一的措施,感知這些措施對促進各地區經濟文化發展和交流的作用,以及對中國歷史產生的深遠影響。

③通過學習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認識秦始皇在統一過程中的作用。

教學要點

1.重點 秦的統一和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秦統一六國,結束了長期以來諸侯分立混戰的局面,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統一的國家,而統一的趨勢則成爲此後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秦始皇將戰國時期的官制加以調整和擴充,建成一套適應統一國家需要的新的行政機構。成爲我國長達2000年多年曆史的基本制度。經濟文化上的整齊劃一舉措,不僅加強了統一國家制度的交通,而且促進了各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和交流。總之,秦的統一和鞏固統一的措施對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難點 如何正確理解秦始皇的統一措施對我國古代民產生的深遠影響,其中有利與不利因素是教學的難點。教師應根據七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適當地從政治上的強權統治和經濟文化上的促進作用兩個角度進行分析,讓學生能較全面認識統一措施的作用。

教學分析

1.秦滅六國

①指導學生運用第6課“戰國形勢圖”,結合“秦兵馬俑騎士與戰馬圖”以及“長平之戰”的材料,組織學生分析秦王政採取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的策略,掌握秦先後滅掉六國的次序。比如:蠶食韓魏,利於東進;長平之戰,傷趙元氣;十年激戰,兼併六國。

②組織學生着重討論秦滅六國建立統一國家的進步意義。一是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小國林立的局面,完成了統一大業;二是有利於當時人民安居樂業和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

2.建立中央集權制度

建立中央集權制度是秦始皇在政治上採取的重大措施,運用“秦政治體制示意圖”,向學生說明三點:

①回憶“三皇”、“五帝”,說明“皇帝”一詞的名聲煊赫與權力龐大。突出政自定“皇帝”稱號後,這個稱號延續了2000多年,直到清朝被推翻爲止。

②介紹中央三公――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的職責、地位,介紹地方郡守、縣令的職責、地位,強調中央和地方的官職都由皇帝任免,官員必須絕對服從皇帝。

③引導學生分析秦始皇建立強權正體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可從鞏固國家統一和加強統治兩方面進行分析。

3.統一措施

①指導學生識讀“秦朝疆域圖”,能正確指出秦疆域四至的所在地,明確秦是當時世界上大國的概念。以“統治如此廣闊的疆域,除了政治上建立強權正體外,秦始皇在經濟和文化上又採取了哪些措施呢?”導入“統一措施”一節。

②運用教材的插圖、資料,引導學生對文字、貨幣、度量衡進行統一前後的對比觀察,明確其優勢所在。

③識讀“秦代馳道示意圖”,知道通往齊、燕地區和吳、楚地區的方向。瞭解匈奴的情況和匈奴對秦的威脅,強調萬里長城是舉世聞名的偉大工程,是人類文明的奇蹟,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④組織學生開展對思考題“秦王朝進行文字、貨幣、度量衡和車道的統一,你認爲好處在哪兒?秦的統一相對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分立,其進步又在哪兒?”的討論。

⑤歸納秦始皇在建立統一國家上的各方面活動,並就秦始皇建立強權正體和實行統一措施對中國社會的影響進行初步的分析和評價。。

(以上內容主要來源於教師用書)

複習舊課

師:第6課我們學習了“商鞅變法與社會變革”,(提問)“春秋五霸”是哪五霸?(提問)“戰國七雄”是哪七雄?他們的地理位置在哪?商鞅變法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有關商鞅變法的問題希望同學們多記、多看、多想。

今天,我們接着學習下面的內容。請同學們翻到第三單元“統一國家的建立”

第8課 秦的統一

(板書,以下綠色黑體字爲板書內容)

閱讀教材

下面給同學們5分鐘時間,請大家認真閱讀教材,看書時用筆標出你認爲應該掌握的內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內容,看完書之後,我會要求大家合上書本,回顧你記憶中的本課內容。

補充:

嬴(yíng)政 郡(jùn)合書布點

採點布點

學生閱讀完教材後,找學生講述教材內容,根據學生講述的內容採點、布點(板書)。

布點小結

今天,幾位同學對課本內容的複述,我是比較滿意的。我想改變前幾節課的做法,要求述點的同學,先由我來指定,其他同學注意聽,中途不要隨插話,如果有什麼問題,一定要等別人把話說完,舉手向老師示意,得到允許後,站起來,面向全班同學和教師表述自己的觀點。

分層推進

再讀教材(大約2分鐘)

快速提問(5分鐘)

①秦滅六國的時間?(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十年間。進一步提問:公元前230年是幾世紀多少年代?)

②秦滅六國的策略是什麼?(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秦滅六國的過程,概括爲四句順口溜:秦滅六國計謀精,遠交近攻二步行,打敗削弱再滅亡,十年統一順民心。)

③秦滅六國的順序是什麼?(韓、趙、魏、楚、燕、齊,)

④秦滅六國的意義是什麼?(結束了長期以來分立混戰的局面,建立了統一的秦王朝,有利於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會生產的發展,符合當時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

⑤秦王嬴政滅六國後,自稱什麼?(“始皇帝”,後人稱其爲秦始皇。秦國與秦王朝,秦王嬴政與秦始皇的區別:秦國是指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之一,秦王朝指的是秦王嬴政滅六國後建立的王朝。滅六國,稱皇帝前稱爲秦王嬴政,稱皇帝之後稱爲秦始皇。)

⑥秦始皇在中央設立的主要官職?他們的職責是什麼?(丞相——掌管政務;太尉——掌管軍事;御史大夫——監察百官。他們孝必須絕對服從和執行皇帝的命令。)

⑦秦始皇在地方實行的制度是什麼?職權怎樣?(略)

⑧秦始皇採取哪些鞏固統一的措施?(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車軌、連接長城。)

⑨識圖:第43頁“秦朝疆域”,找出秦朝的都城、四至、長城的起止。

處理問題(約15分鐘)

①爲什麼秦能滅六國?

⑴客觀條件——人民渴望統一。“戰國七雄”之間,爲了爭奪土地和人口,不斷進行戰爭,使生產遭到極大破壞,給人民帶來難以忍受的痛苦和災難;封建割據嚴重阻礙各地區間的經濟交往。《孟子離婁》描繪戰國時期的戰爭場面是:“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縱觀烽火連天、刀光劍影的270年戰國曆史,可知孟老夫子的這番話並沒有誇張的成分。因此,人民渴望統一,結束分裂割據。“戰國七雄”中誰能承擔“統一”的歷史重任呢?

⑵主觀條件——“戰國七雄”秦國實力最強。秦國實行了商鞅變法,它是各諸侯國“變法”中比較徹底的,變法後秦國的舊制度廢除了,政治、經濟、軍事力量都得到發展,成爲“戰國七雄”中綜合實力最強的國家。因此,滅六國實現統一的重任就落在秦國的肩上了。

⑶正確的策略:遠交近攻、各個擊破。

②中央集權制度

集權就是把全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大權集中於中央。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軍國大事,均由皇帝一個裁決,中央的主要官員都必須絕對服從皇帝和執行的命令。指導學生看第44頁圖“秦政治體制示意圖”。

③秦始皇採取的鞏固統一措施及其影響:(指導學生看課本中的相關圖片)

⑴文字 小篆 隸書

李斯受命統一文字,規定小篆爲全國推廣的標準文字。日常文書來往通用的是隸書。

文字的統一,解決了原先六國文字異形的狀況,便利國家政令的發佈和民間文化的交流。並直接影響漢字的演進和發展。後世各種漢字字體都呆溯源於秦。

⑵貨幣 圓形方孔錢

圓形方孔錢與古代天圓地方的觀念有一定的關係。我國曆史都依照秦錢的樣式鑄行,它通用了兩千多年。

貨幣統一,將戰國後期秦國的圓形方孔錢作爲流通貨幣,解決了拾、流通的困難,方便了經濟交流。

⑶度量衡

解決了各地換算之間的困難,便利經濟的發展。

⑷車道

馳道,意爲奔馳車馬之道。直道意謂路線直、距離近、行馳快的道路。

解決了交通不便,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轄和地區間的聯繫。

④秦的統一相對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分立,其進步又在哪裏?

有利於統一國家的發展;有利於經濟文化的交流;有利於加強軍事力量;有利於鞏固民族的團結。

貫通評價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建立統一國家。秦始皇開始中央集權制度,推行郡縣制,建立一整套官僚體制。同時採取統一文字、貨幣統一、統一度量衡、修築馳道和直道、連接長城等加強和鞏固統一的措施,促進了經濟文化的發展。秦的統一在歷史上且有進步作用,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秦始皇在統一過程中的作用是巨大的。

國中歷史教學設計 篇九

教材分析:

本課時講述了在社會中人與人之間正常友好交往的基本原則——尊重與平等,它對指導學生如何與人交往,提高社會生活技能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認識尊重、平等的重要性和真正含義。

2、過程與方法:通過案例分析和討論,培養學生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尊重父母、鄰居、同學、外地人、殘疾人的品質,使學生認識到人格的尊嚴,平等待人,引發人生價值的思考。

教學重點與難點:讓學生有意識地在人際交往中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教學方法:情境表演、討論。

教學準備:讓三、四個學生準備情境表演。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溝通與理解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進行有效地溝通、理解的技巧。其實,能夠溝通與理解需要一個前提,那就是雙方的相互尊重和平等待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尊重與平等。

[幻燈片] 二、尊重與平等

[老師敘述]下面,通過觀看王麗同學上國中後遇到的幾件事情,請大家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情境表演一:

[幻燈片] 展示演員表(主持人及解說:老師;演員:兩位學生。)

[表演] 王麗上了中學之後,開始有了自己的小祕密。她常常在自己的小房間裏寫信、寫日記。有一次,媽媽看她在房間裏呆了很久,怕她學習太累了,想叫她休息一會兒。於是,媽媽一邊推門進去,一邊說:“小麗啊,做作業那麼久了,休息一下吧。”王麗一聽是媽媽進來了,趕緊把日記本放進書桌的小抽屜裏。媽媽看她神神祕祕的,就笑了笑說:“什麼祕密啊?”王麗支支吾吾地說:“沒什麼。”其實,在她心裏已經想好了明天要去買把鎖來。(暫停)

[教師提問] 請同學們想一想,王麗的媽媽是去偷看王麗的小抽屜了還是沒有去偷看?請同學分別談談你的理由。

[學生討論] 有的同學認爲當媽媽的一定很好奇,想看看抽屜裏究竟是什麼,她也是關心自己的女兒。有的同學則認爲媽媽知道那是王麗的祕密,覺得應該給她私人的空間,所以不會去偷看的。

[教師總結] 剛纔同學們都對媽媽接下去的行爲進行了猜測,並談了自己的理由,我們就看看下面的事情到底是怎樣發展的吧。

[繼續表演] 第二天,王麗正準備去買鎖,媽媽卻微笑着走進來,說:“這把小銅鎖送給你,爸爸媽媽知道你的想法,你長大了,希望有自己的空間,我們尊重你。”王麗拿着這把鎖,不知道面對父母的信任還應不應該把抽屜鎖起來,她覺得很爲難。

[教師提問] 王麗的媽媽的做法你是不是感到很意外?

你從媽媽的做法中感受到了什麼?

你覺得王麗應該把抽屜鎖起來嗎?爲什麼?

[學生討論] 有的同學認爲要鎖起來,萬一被媽媽看了,祕密就沒了。大多數同學認爲不用鎖了,既然媽媽把鎖送給了你,說明她尊重你、信任你,那你也應該尊重和信任她。

[教師總結] 正如大多數同學所想的,王麗沒有使用這把小鎖,而是一直讓它在抽屜裏靜靜地躺着。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知道了尊重和平等是相互的,父母應該尊重你,你更應該尊重父母,大家是不是知道以後該怎麼做了啊?

[教師敘述] 過了幾天,王麗在小區裏又碰到了一件事。

★情境表演二:

[幻燈片] 展示演員表。(略)

[表演] 一天,王麗和同學龔倩在王麗住的居民小區裏玩,王麗看到開修鞋鋪的老大爺,主動打招呼說:“張爺爺,您好,有什麼我可以幫忙的嗎?”老大爺說:“謝謝,你已經幫我打掃好幾次衛生了。”龔倩悄悄地問王麗:“這個人是誰啊?”王麗說:“他是一個外地來的老大爺,在這裏開了個修鞋鋪,我們小區裏有好幾個外地人,有的開商店,有的賣早點,還有的修自行車。”龔倩說:“你怎麼對他們那麼好啊,我們和他們不一樣的,尤其是那個修鞋的大爺,手總是黑呼呼的。”(暫停)

[教師提問] 你們覺得龔倩的說法對嗎?

如果你是王麗,你會怎麼回答龔倩?

[學生討論] 一般同學都會說龔倩的說法是不對的。如果自己是王麗,他們會說“人與人之間是一樣的、平等的,應該互相尊重,不應該看不起別人”等。

[教師敘述] 大家說得很好,讓我們看看王麗是怎麼說的。

[繼續表演] 王麗聽了龔倩的話,鄭重地說:“人與人之間都是平等的,不管他們從事什麼職業,只要是正當的,就應該得到尊重。”龔倩聽了之後感到很慚愧,低聲說:“我懂了,我以後不會再看不起他們了。”

[教師總結] 從這則小故事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人與人之間應該尊重、平等,不能因爲工種的不同而看不起別人的勞動。外地人來異鄉打工,我們作爲本地人應該幫助他們,而不是藐視他們,我相信你們知道以後應該怎麼做了,是嗎?

[教師敘述] 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件王麗在學校裏遇到的事情。

★情境表演三:

[幻燈片] 展示演員表。(略)

[表演] 又有一天,王麗去上學,在學校的樓梯上,她遇到了她們班的一位腿有殘疾的同學,於是她就走上前,說:“我扶你吧。”“謝謝你。”當她們走進教室時,看到兩個調皮的男生在模仿她走路的樣子,那位同學傷心地哭了。(暫停)

[教師提問] 你們認爲那兩個男生的做法對嗎?

如果你是王麗,你會怎麼做?

[學生討論] 一般同學都會說他們不對。如果自己是王麗,會罵那兩個男生,不許他們嘲笑殘疾人,應該尊重和幫助殘疾人。

[教師總結] 那麼,我們看看王麗她是怎麼做的。

[繼續表演] 王麗非常生氣,上前阻止他們說:“你們這樣做,實在是太不尊重別人了。我們大家都是平等的。想一想,如果你的腿有殘疾,還受到這樣的嘲弄,會有什麼感受呢?”那兩個男生被說得啞口無言。

[教師總結] 從上面的這則小故事中,我們知道了應該尊重同學、尊重殘疾人、幫助殘疾人,而不應該是嘲笑、諷刺殘疾人,大家說對嗎?

[教師提問] 感謝幾位同學的精彩表演。從以上的三則小故事中,我們都知道了人與人之間應該尊重、平等。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尊重他人、平等待人呢?

[學生討論] 同學們各抒己見。

[教師歸納] 大家都說得很好。我們應該

(1)平等的尊重他人的勞動。

(2)平等地尊重他人合法合理的選擇。

(3)平等地尊重他人的合法權利。

(4)平等地尊重他人的人格尊嚴。在這個世界上,人與人是不同的,思想不同、職業不同、觀念不同,但尊重與平等地對待他人,這個是相同的,也是最起碼的。最後送大家一句話:你可以不喜歡他,但你不可以不尊重他;懂得尊重與平等,收穫豁達與平和。讓我們互相尊重、平等相處,讓這個世界充滿愛吧!

[結尾] 播放歌曲 《讓世界充滿愛》,並同時展示尊師愛生、捐款助殘、關愛殘疾兒童、關愛老人等圖片。

課後作業:寫一寫,通過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你體會最深的是什麼?

最讓你感動的又是什麼?

對你以後的生活又有什麼影響呢?

教學提綱:

二、尊重與平等

1、生活需要尊重與平等

(1)情境表演一:父母與子女間的尊重與平等

(2)情境表演二:對外地人的尊重與平等

(3)情境表演三:對殘疾人的尊重與平等

2、如何尊重與平等對待他人

(1)平等的尊重他人的勞動

(2)平等地尊重他人合法合理的選擇

(3)平等地尊重他人的合法權利

(4)平等地尊重他人的人格尊嚴

主要參考書目:

1、《歷史與社會》(人教版)教材中第六單元《走進社會》第二課《你我他的世界》之第二課時〈尊重與平等〉。

國中歷史教學設計 篇十

【宋代的經濟和社會生活】

一、本課地位:

我說課的內容是-的第15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課本內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張騫通西域2、絲綢之路3、班超經營西域(自學內容)。

漢朝對外交往充分體現了中西文明的交流與滲透,而絲綢之路是中國古代文明向外傳播的重要通道,所以本課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根據新課改的理念和學習的需要,我對內容作了一些調整和拓展。以絲綢之路作爲本節課的主線,增加了對絲綢之路變遷和衰落的探討,以史爲鑑,談對當今的啓示。而這些也正是我們歷史教學的最終目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受到歷史的薰陶,爲現實服務。

二、學生情況分析:

在網絡迅速發展的今天,學生已經能夠運用網絡,而且他們對新事物也比較感興趣,對一些社會熱點問題也會給予一定的關注。但七年級學生知識的積累還較少,同時對歷史地理的概念還比較模糊。

三、本課目標:

根據以上情況和課標的要求,對本課我確定瞭如下目標

1、知識目標: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與結果,絲綢之路的路線與意義及絲綢之路衰落的原因與啓示等。

2、能力目標:

(1)通過網絡的自主學習,學會查找資料,蒐集信息的方法及使用現代信息技術爲學習服務的技能。通過探究式的合作學習,學會交流,增強同他人合作的意識。

(2)通過繪製絲綢之路路線圖培養歷史空間感及動手能力。

(3)通過對絲綢之路衰落原因的探究和絲綢之路對今天的啓示的交流,培養探究能力及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本課學習,認識到少數民族和邊疆地區在祖國經濟文化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貢獻,從而認識到開發邊疆的重要意義。

(2)通過學習張騫等人爲報效祖國,不屈不撓敢於冒險和開拓的精神,強化愛國意識和開拓進取的意識。

(3)通過對絲綢之路衰落的原因探討和今昔對比,汲取歷史教訓和營養,以史爲鑑,強化環保意識和對祖國一些方針政策的理解(如西部大開發,改革開放等)。

四、本課重點:

本課的重點有兩個:

1、張騫通西域。

張騫出使西域是漢朝對外交往當中最爲重要的事件之一,有着開先河之意。所以具有重要地位。

2、本課的第二個重點是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是本課的主線,並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所以絲綢之路也是本課的重點,在此當中絲綢之路的形成和意義及衰落又是重點的重點。

五、本課難點:

由於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積累程度的限制,對理性的知識較難領會,所以本課的難點是通過一系列的歷史事實如何認識絲綢之路的意義和對當今的啓示。

六、教學方法設計:

根據要求和新課改的理念,我把本節課設計成網絡探究課的形式。以webquest爲載體,這是目前採用較多的一種網絡探究的形式。在網絡逐漸普及的時代,信息更爲廣泛,老師已經不再是知識的唯一傳授者,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獲得信息,如何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當中最大限度的發揮主觀能動性,學會學習,提高興趣應當是我們教學當中充分考慮的問題。本節課通過webquest平臺,學生自學、蒐集資料、討論、動手等多種方式可以取得較好效果。

在此當中我特意設計了這樣兩個環節:評價、作品與交流。

如何有效的評價對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提高學習的效果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學生的自主評價,一方面學生可以更爲明確本節課要完成的任務,同時也更有利於對學生的鼓勵和對教學效果的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