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如何立德樹人,爭做合格教師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教師節重要寄語精神之

如何立德樹人,爭做合格教師

——如何立德樹人,爭做合格教師

萬源中學 杜巧紅

2020年9月9日,在第36個教師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發表教師節重要寄語,對廣大教師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教育脫貧攻堅中的突出貢獻予以充分肯定,並提出殷切期望。9月11日,教育部下發通知,要求教育系統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迅速掀起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教師節寄語的熱潮,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凝聚力量,把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殷切期望轉化爲推動教育改革發展的強大動力。

作爲正在教育一線的我,很慶幸自己生活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新時代。通過學習習主席的“寄語精神”,反思自己在工作中的點點滴滴,感慨萬千。作爲教師,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寄語精神,對於全面推進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樹立高尚的師德——師德是教育者的靈魂

常言說,立人先立德,樹人先樹品。鑑於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對應關係,“立德”,既有對教育者——教師的要求,也有對被教育者——學生的要求。具體來說,“立德”對教師的要求是立師德,“立德”對學生的要求是立學德。立德樹人,首先要立“師德”。“師德”作爲教師的基本職業道德,卻不是一般的職業道德,教師勞動的示範性與創造性特點決定了師德不同於一般道德的特殊性。愛崗敬業、作爲一名教師,必須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具有較高的人格魅力。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德者師之魂。”教師是學生崇拜和模仿的對象,教師只有以身作則,纔能有效引導學生怎樣去做人和學習。教師必須“立德樹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打動學生,提高學生的學識和修養,這是教師工作的最終目的。學高爲師,身正爲範,這是對教師職業特徵的概括,也是對現代教師人格塑造的要求。關愛學生,刻苦鑽研、嚴謹篤學,勇於創新、奮發進取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我認爲要做一名好老師,教師的專業知識是教書育人的資本,是將學生培養成才的必備條件,是教師必備的業務素質。,淡泊名利、志存高遠,實際上就是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要立的“師德”。

2.熱愛教育——教育是愛的事業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他對教育的愛的理解;著名教育藝術家李燕傑教授曾深有感觸地說:“一切好的教育方法,教育藝術都產生於教師對學生無比的摯愛之中”。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均在學生的監督之下,並對學生的道德行爲習慣的形成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 愛是教育的動力。愛學生能激勵教師個體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之中,去實現自我的人生追求。教師愛學生纔會贏得學生的尊敬與愛戴,同時教師從學生的尊敬與愛戴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進而引發教師職業道德的昇華。

3.尊重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有些教師認爲,只要自己課講得好,學生就能學得好,其實不然。心理學揭示的規律告訴我們,愉悅的情感體驗可以使學生感知敏銳,思想活躍,積極向上。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即讓我們每一位老師保持一顆平常心,保持激情,做好花的事業,少生氣,少抱怨,快快樂樂的去面對,努力去適應環境,適應社會。“用平平常常的心態、高高興興的情緒,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 “眼睛向內,敬業奉獻,提高素質,超越自我。只有學生在情感上比較親近老師時,對老師傳授的知識才會樂意接受。由此可見,教學是否成功,離不開良好師生關係的建立,若教師不瞭解學生心理需要,不和學生進行情感溝通、不去傾聽學生們的心聲,而是一味指責,會使學生對老師產生嚴重的牴觸情緒,影響雙方的教學活動。只有把學生當做朋友,與其交心談心,才能讓他們接受你的教育,獲得教育的成功。教師要尊重學生,不使用粗暴的態度,不隨意呵斥學生,這樣就會使學生感到教師是可親可敬的。學生的精神上沒有了束縛,必然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學生的積極性越高,教學效果就越好。如果我們在課堂上或者在輔導學生的過程中,失去了耐心和對學生的信賴,我們出口傷人的可能性就會增加。儘管我們事後恢復了正常,但我們的教育對象(學生)卻可能無法恢復,師生間的關係可能無法再恢復如初了。如果我們信賴學生,使學習充滿無拘無束的氛圍,就可以使學生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方能使師者樂教,學者樂學。但如果我們缺乏可信度,學生就會想方設法和我們對着幹,自然難易取得預期的教育教學效果。因此,不要做出傷害學生的舉動,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需要和學生們相互信賴。

4.挖掘長處——善於鼓勵,消除自卑

任何一張白紙都有黑點,若只看到黑點,那是失敗的,也是片面的!我們應首先看到白紙,讓其光芒逐漸掩蔽那微不足道的“黑點”,豈不美哉!經常犯錯誤的學生,往往是最讓老師厭煩的。我們應該深信這張“黑紙”上一定有“白點”,認真去發現這個“白點”,將其放大,優點得到肯定,學生自信心會成倍增長,轉化起來事半功倍了。首先教師應當善於協調教育情境中的人際關係,對那些侮辱學困生的言詞和行爲要進行嚴肅的批評,以維護學困生那顆受傷的心靈和脆弱的自尊心。其次教師要用“沙裏淘金”的精神去尋找、挖掘學困生的長處,讓其它同學看到學困生也有不少長處,只不過在學習上暫時落後。這樣學困生的自卑心理就能得以消除,同時激發起學困生自強、自信的勇氣。第三“好學生是表揚出來的”。鼓勵性評價對增強學困生自信心,提升學困生積極參與教育活動尤爲重要。課堂上,教師應時刻注意運用鼓勵性評價方式,不斷激勵學生學習知識和深入探究的興趣。對學困生的任何回答,教師都應細心處理,正確的回答給予及時肯定;不完整地甚至錯誤的答案,若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正確結論也要積極肯定;即便是一時答不出來,也應給予他們思考的時間。學困生由於自控力差,難免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教師的批評教育應講究藝術,不能信口說學生“笨”,不能諷刺挖苦學生,更不允許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

5.溝通心靈——以愛喚愛,潤物無聲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情感是教學的催化劑,愛是教育的原動力。無私的師愛,創設愉悅、和諧的交往氣氛,是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師生關係的基石;尊重、信任,增強學困生學習信心,鼓勵其主動參與教育活動,是學困生良好情感養成的前提。教師對學困生的信任、尊重是具體的,必須通過師愛來體現和支持,通過師愛來澆灌與滋潤。教師真心實意地到學困生中去,傾聽他們的心聲,做他們的知心朋友。課外,教師要主動地多與學困生接觸,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誠懇地徵求他們對教學的建議,經常問問:老師講課會太快嗎?聽課有什麼困難?作業有什麼問題?有什麼需要老師幫助?輕描淡寫的一句關心,看似簡單的一份期盼,都會在學生心底留下刻骨銘心的暖意。課內,教師要以敏銳的洞察力,觀察學困生的情緒變化,迅速地通過自己的語言、手勢、眼神向學生傳遞出親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真正的教育是不留痕跡的,責罵或說教只能事半功倍,甚至事與願違,學生更需要的是對他的欣賞、信任和尊重,學生會從老師對他們的信息、尊重之中增強成功的信心、看到成功的希望,從內心涌動出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和激情。此外,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喜怒哀樂的情感變化。現在學生的學習壓力、環境壓力、心理壓力、競爭壓力、困難壓力等無處不在,作爲老師能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那就看會不會“換位思考”了,我們最好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理解、寬容、等待,即使學生做錯了事情,通過某種途徑達到了解決的目的,可能學生不一定口頭表示“我懂了”、“我錯了”,但只要信服了,這不正是我們老師想要的結果嗎?

其次,讓學生們信任你愛戴你這也是家長尊敬你的前提,學生們如果對你崇拜有加,他必然回家會說你的種種優點,無形中增加了你在家長心目中的形象。教師應該學會與每一位家長交流,讓每位家長都能感受教師的關注或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