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學校文化報告多篇

學校文化報告多篇

【第1篇】“文化建設優秀學校”申報自評報告

爲進一步加強學校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切實推進學校內涵發展, 進一步優化學生的成長環境,依據xx縣教體局《關於印發》的通知精神,我校積極做好申報創建工作,逐項對照標準找差距,努力改進做好學校文化建設,現將自評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一、學校整體概況

xx縣第一實驗學校,始創於XX年,是一所九年一貫制義務教育學校。學校總投資8500萬元,佔地127.7畝,建築面積35000平方米,綠化面積XX0平方米。設計國小教學班24個,中學教學班12個,幼兒園教學班9個,可容納學生XX餘人。現有在校生1390人,教學班28個,教職工87人,專任教師71人,教師中榮獲“省優秀教師”稱號2人,榮獲“市優秀教師”稱號3人,榮獲“市學科帶頭人”稱號5人。

學校於XX年9月開始招收國小部和幼兒園學生,XX年9月招收國中生。在縣委、縣政府和教體局的正確領導與大力支持下,全體教職員工發揚“團結、求實、奉獻、創新”的一實精神,秉承“人文校園、科技校園、綠色校園、書香校園、藝術校園”的發展理念,堅持“以愛爲源、以人爲本,培養師生綜合素質、能力,爲師生終生髮展奠基”的辦學宗旨,充分依託雄厚的教育資源和先進的教育技術,努力創辦獨具特色的現代化義務教育學校。

近年來的學校建設中,我校充分認識到建設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對全體師生是一種無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礎,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爲進一步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切實加強學校德育工作,進一步優化學生的成長環境,充分發揮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在學校管理和學生優秀思想品質形成過程中的獨特作用,在縣教體局的正確指導下,我校師生上下一心,經過不懈的努力,校園文化建設再上新臺階。

二、創建工作開展情況

(一)組織規劃建設方面:加強組織領導和規劃,確保經費保障到位。

1、領導重視,健全工作機構:

組 長:副組長: 成 員: 全體班主任

2、做好規劃建設,宣傳教育到位:

我校將文化建設納入學校建設發展規劃,制定了文化建設總體規劃方案、中長期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且落實效果好。加大對校園文化教育功能的宣傳。我校藉助各種傳播媒介,升旗儀式,以及入學教育、軍訓教育、傳統教育、法制教育、運動比賽、紀念儀式、讀書徵文等活動形式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對校園文化建設內涵的理解與領會,去探索校園文化的自身規律和教育改革相聯繫的內涵實質,真正做到高度認識和大力推廣校園文化。 3、重視經費保障,納入年度預算:

我校將學校文化建設經費納入學校年度經費預算,每年都安排一定的專項經費。

(二)精神文化建設方面:重視核心理念,創新打造教師文化和學校文化。

我校把精神文化建設作爲校園文化建設的思想核心。注重培養和樹立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精神,結合學校特點形成了一種學校無形的人文精神。

1、規範辦學行爲,紮實推進素質教育。我校辦學思想和辦學目標明確,辦學行爲規範,辦學有特色。學校認真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嚴格執行上級規定的作息時間,規範學校辦學行爲,開展了陽光大課間活動,開齊開全學科課程,除音、體、美外,堅持開設綜合實踐、地方校本課程等薄弱課程。加強作業管理,實行班主任協調、級部主任把關制度,統籌作業時間控制,不增加學生課業負擔。加強家校交流,定時召開家長會,設立家長接待日,開通班主任家長聯繫熱線,形成家校育人合力。爲突出文化的引領作用,我校結合實際,特別是對學生校園文化中的創新成果,比如校徽設計、班徽設計等,對於優秀作品進行表獎,並在校報上發表或進行公開宣傳展示,讓廣大師生從對學校的關心和熱愛做起,樹立起學校意識。我校非常注重“三風”建設,教風踏實、求真求善、不斷創新,學風規範、善學樂學、全面發展,並處處彰顯平安、文明、和諧的良好校風。

2、錘鍊師德,鑄造教師文化。教師是教育的主導力量,我校從增強敬業意識,提高育人水平,塑造師德風範入手,加強師德修養。充分發揮領導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多次召開中層以上幹部會議,狠抓幹部隊伍思想作風建設,要求班子領導樹正氣,講團結,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全身心投入到教學中去,時時處處爲教師作出表率。大力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認真查擺整改思想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要求全校教職工牢固樹立教學質量意識、危機意識、全校一盤棋意識,旗幟鮮明地反對各種錯誤思想和行爲。不斷完善學校評教、教師互評、學生評教、家長評教“四位一體”的師德考覈辦法,對職稱評聘、評優樹先實行“一票否決”,堅決糾正師德失範現象,抵制和克服各種不良現象,以紮實的工作作風、優質的教育服務,樹立良好的教育形象,營造風正氣順、團結向上的校風和教風和學風。教師教學認真嚴謹,努力創建學習型團隊,開展讀書活動,撰寫讀書筆記,“書香校園”建設效果明顯。學校尤其重視教師培養、培養,有教師專業發展規劃,建立教師專業成長檔案,教科研活動豐富,教師參與積極性高,教科研氛圍濃厚,成效顯著。

3、德育爲首,強化學生文化。學校高度重視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始終把德育擺在各項工作的首位,有學生思想道德建設規劃,年度有計劃、有總結,每學期至少兩次專題研究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健全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工作網絡,家長委員會工作成效顯著。創新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方式,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民族精神、理想信念等教育,廣泛開展文明禮儀、法制、行爲規範等教育,學生遵紀守法,有良好的文明習慣。如:規範養成要求學生從具體事情做起,如針對學生存在的突出問題,實行《學生量化考覈細則》,從教室、衛生區清潔,課堂和考場秩序,各項規章制度的執行,因班制宜,美化、淨化校園環境,班級常規工作量化評比等方面抓起,讓學生在參與管理的過程中學會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學生學習自主愉快,精神飽滿,充滿活力。同學之間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快樂和諧、健康向上。

(三)物質文化建設方面:建一流基礎設施,抓好校園物態文化環境的着力點。

1、學校把校園基礎設施作爲校園文化建設的物質基礎。學校的各種標牌精緻規範,校門、校牌設計整潔大方,建有體現學校辦學目標的文化建築;有規範的宣傳櫥窗、閱報欄;走廊、過道和室內懸掛與環境相協調的名人畫像、名言警句、名家字畫或師生的書畫、美工作品。並繪製了學校介紹冊、宣傳片,體現學校特色。學校整體佈局合理,各區域文化主題鮮明。規範班級文化建設,班訓、班規、學習園地等文化內容佈置上牆,教室內國旗、學生守則及規範等張貼規範,黑板報、讀書角經常更新,班級文化有特色。我校加強圖書室管理,藏書量按規定配備,並逐年增加;閱覽室整潔、物品擺放有序,圖書、報刊、基本滿足師生需要,並能全天開放,利用率高。音、體、美、科技、實驗、心理健康、綜合實踐等教育設施設備基本滿足教學需要;各專用教室管理規範,有校內外德育基地、實踐教育活動基地,並充分發揮其教育作用。學校建有校史室、榮譽室、陳列室等,形式多樣,氛圍濃厚。

2、校園的綠化、美化、淨化,是校園物態文化環境建設的着力點。我校環境優美,無亂搭亂建現象。美化綠化到位,綠化用地生均不低於4平方米,基本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綠”,格調高雅,富有教育意義。

(1)校園淨化。

乾淨、整潔的校園是學校文明的第一標誌。一年多來,我校通過整體規劃,加大投入,積極實施,努力提高外部環境。修建塑膠操場、籃球場、幼兒食堂,修建報告廳,增設和改進校園雙控系統。同時加大值周檢查力度,做到校園各個區域無白色垃圾無石塊雜物。使學校整潔文明,象一個真正的大花園。

(2)校園美化。學校在淨化的同時做到美化。建立詩畫牆壁走廊,與凸現辦學理念的慧泉景觀遙相呼映,各樓層的文化精心設計,色彩豔麗,內涵深遠。無論白天與夜晚置身校園,不但使人神情愉悅,還會受到濃郁的人文氣息的薰陶。學校的各種牌匾製作規範精緻,在走廊過道分別飾以與環境相協調的名人名言、科普掛圖;教學樓各班前門左側分別懸掛的是由學校統一加工而成的各班的班徽設計圖案及寓意;充分發揮我校美術教師和美術生的特長,將他們的書畫作品精心裝裱後,懸掛在大會議室及閱覽室;在學校甬路旁邊設置宣傳窗,發揮了重要的宣傳作用。教室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學校在班級文化建設評比的基礎上,按統一要求佈置,同時又提倡各班級在兼顧規範的同時,適當創新,進一步提高了各班級文化建設的品位,爲全校同學營造了一個優美的育人環境。

辦公室美化工作也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全校各教師辦公室做到佈置優雅大方、整潔衛生、富有文化氣息。

(3)校園綠化。歷年來,學校十分注重校園綠化的設計、規劃工作,努力提高綠化的文化品位,努力創建綠色學校。學校綠化面積XX0多平方米,覆蓋率高達70%。在校園綠化過程中,力求做到富有層次感、藝術性和觀賞性,並配有專業綠化養護人員進行養護、修剪。如今的xx一實,你不能不爲她的優美環境而欽嘆,可以說一實中的外在景觀就是一座美麗的花園。每一株草,每一棵樹,每一塊綠地,每一個景觀都傾注了一實人的拳拳愛心。

(4)校園的語言文字規範化。學校提倡把普通話作爲校園語言,要求教師上課、與學生交流、談話等活動,必須使用普通話;學生在校內必須使用普通話,提倡使用禮貌用語,不說髒話,粗話;公用文字規範化,學校公文、標牌、牆報等校園文字使用規範化。校園內杜絕了不健康報刊、雜誌、歌曲、圖片等文化垃圾。

(四)制度文化建設方面:建章立制,狠抓陽光校園建設。

作爲一所新建學校,高度重視規章制度的建立。建立健全了教育、教學、安全、後勤、體衛及考覈獎懲等現代化管理制度,內容科學並彙編成冊,考評執行到位,體現了民主管理、科學管理、自主管理。學校以打造陽光校園爲契機,認真貫徹落實民主集中制,做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黨、工、團隊組織健全,校務公開執行到位,教代會作用發揮良好。建立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預警機制,開展學生不良心理訪談活動,一年內無違反教師職業道德和學生違法犯罪事件發生。

(五)課程文化建設方面:落實課程方案,突出抓好“薄弱課程”的管理。

學校把課程文化建設作爲校園文化建設的有力抓手。夯實了學科課程,開發了以“三生”爲主題的校本特色的課程,還開設《輪滑》《舞蹈》《舞動的線條》等多種獨居學校特色的學科類、藝術類、體育類、科技類的校本選修課程和綜合實踐課程,構建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並提升到文化層面來管理,在課程建設、體系確立、評價模式等方面充分體現學校特色。我校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方案,開全課程、開足課時。規範考試管理,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評價體系,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學校成立以校長爲首,級部校長爲副組長的學校課程開發委員會,科學設計學校課程及實施方案,建立以“領域、科目、模塊”爲系列的課程結構體系。學校課程開設教師參與率不低於85%,學生參與率達100%。效果明顯,形成了“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分層次教育”和“創造教育”的新模式。

(六)活動文化建設方面:寓德於教,寓教於樂,將活動文化作爲德育的主載體。

1、常年堅持實踐活動:堅持每週一的升降國旗、國旗下講話制度,學校網站開設專題反映學生活動的欄目;利用校園廣播站等多種宣傳媒體對學生開展專題宣傳教育並有記錄;主題班隊會等形成制度,定期活動並有記錄。充分利用重大節慶日和紀念日、德育基地、社會實踐活動基地等教育資源開展主題教育。定期組織學生參加公益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精心組織每年9月的“中國小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動。利用各種節慶日、紀念日舉行各種主題教育。如迎新聯歡會、學雷鋒活動月、五四青年節、母親節、父親節、教師節、七一、十一、九九重陽節,開學典禮,以及各項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都力求思想性、知識性、娛樂性、實踐性相統一。

2、積極開展讀書活動。學校每年拔出專用經費,添購新圖書資料和報刊雜誌,充分利用中午、傍晚和雙休日時間向學生開放閱覽室,提高圖書資料的利用率。組織開展“書香校園”活動,每年舉辦“讀書節”,利用講座、演講、徵文等形式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在假期組織開展讀書活動,開學後上交讀後感,讓讀書成爲學生的習慣。

3、藝體教育常抓不懈。每年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藝術節、體育節、科技節等活動,師生參與面廣。紮實開展課外活動,保證學生每天不少於一小時體育鍛煉時間。我校設有舞蹈室,聲樂室、器樂演奏室等設施,組建了各類藝術團體和興趣小組。以促進人格全面發展爲出發點,特別注重了審美、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每個班級開設美術課的基礎上,在每個年級都設有美術興趣小組。在老師指導下,同學們利用業餘時間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在學校“藝術節”期間,每個班級都展示出滿意的繪畫作品,與同學們分享。我們在校園傳統文化基礎上,各班充分利用大課間開展活動。課前一支歌,中英文演講,中英美文賞析,時事新聞發佈會,百科知識積累,許多班級還自編班歌,學生自己作詞,班主任老師修改定稿。學校爲各班配備了一根長跳繩、10根短跳繩和10個毽子、2付羽毛球拍,加上學生自帶的小健身器具使學生有了“玩”的條件,活動使每個課間“鮮活”了起來。每天下午課外活動時間聲樂、舞蹈、器樂、書法、繪畫、足球、籃球、田徑、武術等各類興趣活動小組定時開展系列文體活動,其中老師們培養出了許多“小老師” 和“小教練”在活動中發揮着積極作用。1000多人的健美操、武術操隊伍在操場上擺出極大的陣勢,演繹着運動的風采。

4、社團活動豐富多彩。學校充分保證共青團、少先隊每週的活動時間,組建了文學社、書法社、籃球俱樂部等幾十個學生社團,開展各類課外興趣小組活動,讓學生學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

(七)特色與成績方面:校園文化建設成績喜人,碩果累累。

校園文化建設是反映學校辦學水平與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它所創造的精神財富與物質財富,在教書育人過程中發揮着特殊的作用,也給學校帶來了諸多榮譽。一年多來,學校通過了“市級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全縣“平安和諧校園”的創建;健美操比賽中榮獲全縣一等獎等多項榮譽,縣委、縣府等各級領導及社會各界對於學校的文化辦學經驗和管理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讚譽。

校園文化是一個意識形態範疇,是學校全體成員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逐步創造和形成並共同遵循的具有獨特凝聚力與穩定性的思想觀念和行爲方式,是一所學校的精神生命和靈魂。在今後的實踐中我們將繼續努力,爲創設優美的校園文化而不懈追求!

【第2篇】國小校園文化管理調查報告

先進的、健康的文化對社會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小校園文化管理調查報告,希望對你有幫助。

新課程改革的本質是要以學生爲本,以學生髮展爲本,要形成適合人的發展的學習觀念和學習方式,達成有效學習。而新課改在向縱深推進的同時對學校文化建設提出了強烈的呼喚和要求,課程與教學的變革,需要新的課程與教學文化;新的課程與教學文化,需要形成和建設新的校園文化,這是課程改革的自然進程。一個和諧、寬鬆的學校環境,是新課程改革的基礎;厚重的學校文化積澱,是新課程改革的沃土,也是提升管理品味的源泉。因此,爲了探索新課程理念下的校園文化建設與發展,我們於 20xx年10月31日—20xx年11月3日在我校進行爲期四天的調研,現彙報如下:

一、調研的背景及意義

文化對人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它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爲和交往方式、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它對人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持久深遠的。一方面,人們總要處在一定的文化氛圍中,文化對人的影響,不是有形的、強制的,而是潛移默化的。另一方面,潛移默化不等於消極被動,人們接受健康文化的薰陶,既是潛移默化,也是主動積極的。

學校不僅是學生汲取知識的地方,更是培養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重要環節。校園文化是學校的一種“教育場”,它不僅能陶冶師生的情操,規範師生的行爲,而且能夠激發全校師生對學校目標、準則的認同感和作爲學校一員的使命感、歸屬感,形成強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羣體意識,同時,還能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的活力與靈魂,一個學校若缺乏校園文化,那麼就如鮮花缺少水分的滋潤一樣,沒有發展的潛力,缺乏生存的活力。

校園文化對校園中每一個人的影響和制約正好與管理的導向、凝聚、激勵、約束等功能相吻合。

優秀的校園文化可以塑造出一個全面發展的學生。學生一天的生活絕大部分是在學校度過,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健全人的人格,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當代社會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學校教育也應該緊隨時代的步伐。培養出成績一流的學生,並不是一件難事,而培養出一個真正全面發展的學生,纔是最難的。所以,校園文化建設不是一無是處,它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一個學校要發展,一定要有一種校園文化的定位”。如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應該是一個值得深思和探討的問題。

二、黃陵縣隆坊鎮中心國小的基本情況

隆坊鎮中心國小位於千年古鎮隆坊,其雛形爲隆坊義學,1985年後正式命名爲隆坊鎮中心國小。學校佔地8296平方米,建築面積6373平方米,綠化面積1231平方米。學校配備有少隊部勞技室、剪紙室、書畫室等1部22室。學校現有學生1060人,設有教學班級21個教職工78人,一級教師36人,是一支朝氣蓬勃、勇於進取的教學團隊。

學校已形成了“遵紀守法,明禮守信”的校風、“團結自律,勤奮創新”的教風、“刻苦學習,誠實做人”的學風和“嚴謹好學,求真務實,敢創新路,敢爲人先”的校訓。

近年來,我校牢固樹立“以人爲本,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堅持內涵發展、注重特色辦學、精心打造高效課堂,綜合實力不斷得到增強,教育教學質量不斷得到提升。學校先後榮獲陝西省文明校園、陝西省實施素質教育優秀學校、陝西省少兒藝術家示範園地、延安市實施素質教育優秀學校、延安市文明校園、延安市少先隊紅旗大隊等多項榮譽。

三、我校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的成功經驗

(一)制定了學校章程,開展了校風建設。根據學校辦學思想和理念,大力營造具有時代特徵和學校特色的良好校園風氣。紮實開展了師德教育,積極倡導優良教風。完善了學生行爲規範,嚴格考試紀律,營造了良好學風。

(二)精心組織了校園文化活動。活動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吸引力強,比如利用學雷鋒紀念日、六一兒童節、七一、十一等重大節慶日和紀念日,開展了主題教育,唱響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主旋律。實施了“學生素質拓展計劃”,開展多項課外活動、中學閱讀和寫字活動、藝術節、美食節和運動會等。

(三)重視校園人文環境建設。各校大多設立了校榮譽室,生動形象地反映了學校辦學歷程。確定了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精心設計、組織了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等具有特殊教育意義的活動,如部室樓過道粘貼一月的文明之星、教育之星、學習之星、勞動之星的資料,激勵學生勤奮向上、求實創新。

(四)重視校內文化設施建設。部分學校建立了圖書室、閱覽室、實驗室、團隊活動室,加強了校報、牆報、校內廣播、校園網、宣傳櫥窗等建設。如拉堡中學,專門在校園一處顯眼的牆壁上師生共同合作繪畫了一條長長的、生動可愛的、中學生行爲規範的牆報。

(五)重視校園景觀建設。加強了校園的規劃和建設,特別是做好了綠化美化工作。在公共場所佈置了具有豐富內涵的書畫等作品,組織學生廣泛參與校園樓宇建設、打造文化氣息,建設文化校園。

四、我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共性問題

(一)文化主體不健全。校園文化是以校園爲空間,以學生、教師爲參與主體,以課外活動爲主要內容。但我校教師大多忙於備課、上課、作業批改、教研活動等,不能積極參與學校的文化建設,不能發揮教師的作用,展示教師的文化底蘊。

(二)文化活動開展困難。由於地域、經費、思想等方面的原因,學校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思想落後,不能走出去,請進來,對外交流少,理念滯後。

(三)校園文化缺乏校本特色。缺乏體現自身的特點、歷史淵源和發展趨勢,校園文化建設趨於千篇一律,個性不明顯。班級文化模式陳舊,班級特色不濃。樓道文化主題不突出,體現地域特色和地方發展的文化不夠,

(五)校園文化建設包括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質文化是實現目的的途徑和載體,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的內在機制。我學校這三種建設出現脫節現象,不能協調發展,從而對實施素質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對學生成長起制約作用。

五、校園文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靜態環境是物化的文化,要做好學校建築設施和環境文化建設的整體規劃。校舍建築不僅具有使用價值、美化價值,而且要有深刻的教育價值。因此,既要管理好,更要利用好。加強學校環境文化建設,美化學校環境,要達到陶冶師生的情操、淨化師生心靈的目的。精心構思,設計製作學校標誌;繪製好學校大幅宣傳畫,辦好櫥窗、板報、專欄、刊物,使校園文化的凝聚力、號召力以及教育性、激勵性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同時,要加強學校信息網絡建設:一是要建立學校網絡平臺;二是要提高計算機在教學中的使用效益;三是校際聯網,互通信息,以利於廣泛吸收先進的有價值的教育內容,抵制不健康的教育內容,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教育作用。

(二)校園文化離不開各種活動這些載體,作爲學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長應經常開展一系列的活動,讓師生在活動中享受校園文化的陶冶。比如,學校可以開展一年一度爲期一週的“文化教育節”活動來集中展現動態的校園文化。如開展書畫作品展、電影海報展、陶藝作品展等;舉辦辯論賽、學生原創作品朗誦比賽、十佳歌手演唱比賽、服飾文化展示、特長生展示、綜藝歌舞晚會等。“文化教育節”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爲主體的原則,所有的活動都讓學生自己設計方案、發揮想象、組織主持。比如時裝表演,服裝從哪裏來,展示時搞什麼造型,選什麼音樂,這都應由學生自己來設計完成。

(三)儀式能夠表達一種精神意念,把人們的情緒調動起來,集合起來,使意念得到表現和強化。儀式的多次重複,可以成爲一種讓人記憶深刻的文化符號,甚至成爲一種集體無意識,成爲羣體的一種精神與心理的需要。學校應重視 “儀式”文化的建設,除了每週常規的升旗儀式、每年的運動會頒獎授牌儀式外,還應創造性地舉行年度十大感動學校人物評選頒獎儀式、學生幹部就任宣誓儀式等。作爲一種特定的文化現象,儀式體現了一定的社會秩序與社會關係,並表徵了某一時代人們的意識觀念、思想情感等。儀式的舉行富有教育意義,是全校師生的一次精神洗禮。

(四)課程是文化的載體,也是育人取向的直接表現。從某種意義上說,什麼樣的課程體系決定着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以知識繼承爲主的課程體系,最大的弊端是與實踐相分離,而圍繞文化育人構建的課程與實踐是一體的。知識只關注智力因素的開發,而文化則關注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和諧發展。在校本課程的整合中,應該重視實現校園文化的內滲,在校本課程體系的構建中應關注兩組關係,一是科學與人文整合,其二是學習與實踐整合

(五)用科學並人本的校本評價體系,把相對“虛”的校園文化精義凝固下來,讓它變得可觸、可感、可認知、可執行,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點。學校對學生的評價應拋棄過去那種把成績作爲唯一的標準的做法,把“文化”作爲動詞(以“文”化“育”)來堅持實踐,採取學生自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內容涵蓋德、智、體、美、能等多方面的評價體系,讓學生在評價中認識自我、發現自我、發展自我、悅納自我、成就自我。

(六)制訂切實可行的學校規章制度,並要不斷修改、不斷完善,認真落實。一是要做好規章制度的宣傳工作;二是組織好師生員工對規章制度的學習;三是規章制度的實施要與學校教育活動有機結合;四是加強常規管理,使規章制度更好地貫切落實,確保規章制度的穩定性和長效性。

(七)學校管理文化決定着校園文化的發展走向。一是校長要有現代的辦學理念、教育理念、價值觀念,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和培養目標既體現了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又有本校特色。二是校長要確立“以人爲本”的管理理念,樹立“管理育人”的思想,真正把人文化管理落到實處;三是校長要把剛性管理與柔性管理結合起來,突出柔性管理,以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使每個教師的主動性、創造性都得到充分發揮,實現教學效益的最大化和教學質量的最優化;四是校長要把目標管理、制度管理、量化管理、民主管理、情感管理結合起來,注重情感管理,爲教職工辦實事,排憂解難,使教職工更能集中時間和精力做好教育教學工作。

【第3篇】關於國小校園文化建設的調查報告

一、調查工作概述

(一)、調查概況

筆者於xx年秋對我實習所在的國小(*縣**基金國小)進行了校園文化建設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該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現狀有了初步的瞭解,爲準確地掌握當前農村國小的校園文化建設現狀,深化教育改革,加強農村國小校園文化建設的針對性,提高農村國小校園文化建設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研目的、意義

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辦學理念的具體體現,是學校發揮育人功能的重要抓手。爲加強校際學習聯繫,進一步探索具有各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新路子,打開學校德育與教學相互促進的新局面。

(三)、調查切入點:

此次調查以校園文化建設爲主要內容,即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爲主要切入點展開調查。

(四)、調查時間及對象:

調查時間:

調查對象:*縣**基金國小及該校部分教師、學生

(五)、學校概況

*縣**基金國小原名大埠中心國小,是一所始建於1934年的名不見經傳的典型山區國小,因條件所限,學校規模極小,校園破爛不堪,當時的校園面積僅有3000多平方米,校舍不足1000平方米,且一半以上還是低矮破爛、陰暗潮溼的一級危房。在校的學生也不過200多人。因爲校舍嚴重不足,周邊村莊裏的許多學齡孩子都無法入校讀書,只能分散在另外幾個教學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生產隊的土倉庫裏上課。就在這一年,正在尋找資助對象的洪逸揮先生,在贛州市旅遊局的牽線搭橋下,與大埠中心國小結上了不解之緣,大埠中心國小也從此更名爲**基金國小。

如今,該校的辦學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校園面積翻了幾番,危房全部被拆除,建起了寬敞明亮的教學樓和宿舍樓,教學環境和設施設備得到大大的改善,學校辦學規模也不斷擴大,目前已擁有學生1167人,教職工46人,且30歲以下的教師佔教師總人數的2/3,比原來增加了近三倍。

xx年來,逸揮基金會以一種全新的精神理念一直關心學校的成長,使學校管理大大加強,辦學質量顯著提高,由全縣後進一躍進入了先進行列。在xx年舉行的三年級語文、四年級數學抽考中,該校成績分別名列全縣同類學校第一、第二名。xx年起,在全縣抽考中,該校又連續四年取得全縣同類學校第一名。師生中還涌現了一大批工作、學業、操行優秀分子,受到各級表彰,其中有一名教師被評爲全國模範教師。加上學校其他各方面均取得不錯的進步,從xx年起至今,該校連續獲得“市文明校園、德育示範學校”、“紅領巾示範學校”、“小公民道德建設示範基地”、“文明校園創建先進單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單位”等衆多榮譽。

二、調查基本情況分析

*縣**基金國小把校園文化建設置於體現學校理念、學校精神、學校品位的高度來積極構建,使其在倡導素質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素質的過程中,較好地發揮其育人功能,成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力支撐。

一、精心設計,構建綠化、美化、知識化的校園環境。

在創建過程中,學校在佈局調整、建築設計、區域劃分、小品點綴、綠化配套等方面進行了精心的設計與構建。尤其在學校內部環境的建設上,以“從新”、“從特”、“從細”來裝點佈置。目前,校園內教室、宿舍、走廊、活動室都能做到美觀潔淨,而各式宣傳櫥窗、畫廊、黑板報上豐富多彩的內容成爲全校師生經常駐足,翹首以待的一道可口的精神快餐。展現在各區域的宣傳標語、校訓、名人警句無不體現出師生們的人生信仰或教育理念。教師、學生的一些書法、美術作品的點綴,加濃了學校典雅怡人的文化氛圍,給師生提供一個賞心悅目、充滿生機的教育空間。學校的校園環境真正成無字的詩、無聲的歌、立體的畫。

二、規範有序,形成制約、自律、激勵的法治環境。

以法治校、以法治教,應是實現學校管理序化優化的重要途徑,也是弘揚校園文化的重要原則。近三年來,學校依據學校章程,建立與健全了一系列具有客觀性、穩定性、系統性特點的規章制度,使學校在校園管理、評先薦優、行爲規範、考績考勤等諸方面有章可循。在制定或修改每一項制度時,學校都組織教師或學生積極參與,發動大家充分發表意見,力求各項制度能爲全體成員共同認可,共同接受。

三、與時俱進,倡導開拓、進取、創新的人文環境。

*縣**基金國小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十分重視人文環境的構築,盡最大限度地把時代信息、時代精神、時代理念融入校園文化之中,使學生能做到“立足校園、關注祖國、放眼世界”。一週一次的國旗下講話,直接成爲“世紀論壇”。在這“世紀論壇”上,講話者歌頌改革開放以來的豐碩成果,介紹科技發展的最新成就,暢談個人的社會責任,描繪獻身四化、獻身祖國的宏偉理想,所有這些,激發了全校學生愛校愛國、立志成才的熱情。

四、以人爲本,優化培養特長的活動環境。

校園文化的建設應是一種動態的過程,它應當以人爲宗旨,以活動爲載體,通過校園文化的張揚與滲透,來鮮明學校理念,鮮明教育理念,發展師生個性、陶冶師生情操,增加師生的自主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民主法律意識和開拓創新意識。近幾年來,學校採用“座標式”來組織開展各類活動。橫向以時間爲序,在每學期,每學年中具體規劃好面與點的校園文化活動。活動內容的安排主要依據紀念節日、傳統節日、學校特點來組織。縱向以空間爲序,通過陣地建設來組織安排活動。近幾年來,學校充分利用一切文化宣傳陣地,音樂、美術、書法等興趣小組、學校德育基地、社會實踐基地等,使教師與學生都有共同參與的空間,都有“露一手”的機會。校園文化活動的積極開展,既普及又有提高,使全校師生在活動中激發了興趣,發展了個性,培養了特長,形成了風格。形成校園文化的鮮明特色與風格。

三、調查收穫與思考

當代的學生具有“興趣多樣化,生活多色彩,成才途徑多”的特點。校園文化建設可以滿足他們求新知、求技能、求娛樂、求交際、善表現的願望及要求;能開拓他們的視野,提高他們的素質和能力,有利於他們在知識、能力、道德、情操諸方面的發展。因此,全面性、多層次、多角度地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對學校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校園文化建設在陶冶學生情操,豐富業餘生活的同時,能激發調動他們的創造性,使他們的剩餘精力得到渲泄,使他們的潛能得到開發利用。

二、校園文化活動可以增強學生的榮譽感和責任感,起到自覺維護班級、學校的榮譽,激勵他們爲全面成長而努力學習、認真探索。

三、校園文化活動能調劑、豐富學生的業餘生活,使他們在緊張的學習之餘得到輕鬆愉快的休息,同時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促進學校全方位、多角度爲學生成長、成才進行研究和探討。

四、可以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建設的教育作用,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學生在接受教師教育的同時,通過參加校園文化活動來提高自己的素質,爲將來走向更高一級學校打好基礎,做好準備。

五、校園文化是學校師生共同創造的羣體文化,優秀的校園文化寄託了全體師生的理想、希望、要求,滿足了全體師生共同的需要,使學校羣體產生強烈的內聚力量和激勵力量。同時能夠激發全體師生對學校目標、準則的認同感。個體對羣體強烈的歸屬感、自豪感和使命感。一方面,校園文化建設越發達、愈成熟,羣體心理就愈協調、相融的越統一,學校對個體的吸引力、凝聚力、激勵力就愈大,羣體意識就愈強。另一方面,處於社會中的體現凝聚力、激勵力的學校形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通過擴散、傳播,還會使外部公衆對學校的信念、目標、育人的有效性也產生認同和信心,這樣就可以強化學校內部的自信力,從而將個體目標整合爲學校總目標。

【第4篇】國小校園文化建設自查自評報告

校園文化建設爲我校辦學品位的全面提升、師生素質的綜合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近年來,我校堅持“快樂學習健康成長”的辦學育人理念,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優化育人環境,創新管理機制,建設校園文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根據市教育局要求,我校對校園文化建設認真進行了自查自評,現彙報如下:

一、學校基本情況

桐溪國小位於瑞安市桐浦鄉桐溪村太平山南麓山坡腳,陶山至溫州 、湖嶺至瞿溪客車從我校門口經過,隨着高桐公路、瑞楓公路的先後建成,桐溪國小離溫州甌海潘橋火車站約10分鐘的車程,離瑞安市區約20分鐘的車程,又是瑞安南門至桐溪5路公交車的終點站,交通十分便利,是名副其實的溫州、瑞安城市的後花園 。她又坐落於瑞安市桐溪風景區,校園環境清幽秀美,校園佔地面積4290平方米(6.5畝),施教區涉及桐浦鄉的桐溪、桐星 、桐西 、根溪 、陶嶴 、丁嶴 、丁嶴山 、高河 、小嶺 、後龍 、坳頭 、桐嶺 、二平、山外等14個行政村。學校現有6個班級,學生246人,教職工14人 。

桐溪國小創建於1937年,至今已有70多年辦學歷史。原爲中國小部的鄉鎮級學校,1992年撤擴並後成爲一所完全國小,隸屬於桐浦鄉中心國小。xx年3月經瑞安市教育局批准爲升格學校,即獨立的鄉鎮級學校,學校有又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二、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具體開展情況

(一)制度保障,民主管理

進一步完善了《學校管理制度》、《教職工考覈制度》、《班級考覈制度》、《教學工作制度》、《一日常規》等等,切實保證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的落實。學校領導和校務委員成員,時刻傾聽教師們的建議,保證學校決策無誤、行動無誤。對師生、家長反映出來的問題,條件成熟的要馬上改,暫時不能改的也要向老師們解釋清楚,使學校管理更具有人性化、合理化。

(二)、強化校園文化管理,統一思想認識

1、加強組織領導。

學校成立了以周碧輝校長擔任組長,書記張鬆虎爲副組長,工會組織、教導處、總務處、少先隊大隊部等負責人及各班班主任爲組員,在學校的統一領導下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工作。

2、制訂實施方案。

學校領導班子堅持把校園文化建設作爲一項重要的常規性工作來抓,將其列入了學校的長遠規劃和每學期的工作計劃,做到常抓不懈。

3、統一思想認識。

正是因爲學校黨政領導的高度重視、齊抓共管,使全校師生形成“只有以深厚的人文底蘊爲依託,建設具有豐富內涵,適應時代發展、符合學校實際的校園文化,才能辦好學校”的共識,從而在校園中形成人人討論校園文化建設、人人蔘與校園文化建設的氣氛。

(三)合理規劃校園佈局,加強校園環境建設,精心打造綠色校園。

校園環境不僅是師生學習、生活的空間,又是精神的外化、文化的象徵,更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因素。我校在新建校舍初就對校園合理佈局,對環境建設統籌規劃。學校多方籌措資金完成了食堂、廁所、傳達室、花壇、門臺、校門、操場等修建,從根本上改善了校園環境和辦學條件。爲了達到最好的環境育人效果,使校園突出“綠”字,強化“美”字,講究“香”字,保持“靜”字,學校於xx年,在市教育局和陶山教育學區的 親切關懷下,撥款62萬元對教學樓後面的山坎、教學樓、操場、校門口臺階等大修理, xx年投入3萬餘元綠色、美化校園,使學校面貌煥然一新,得到了本施教區14個行政村的幹部、羣衆,特別是學生家長的一致好評。

(四)營造校園文化氛圍,讓文化育人於無形

我校坐落於瑞安市桐溪風景區,校園環境清幽秀美,是名副其實的溫州、瑞安城市的後花園。我們着眼校園一花一草、一樹一木,讓每處細節都體現出文化,讓人有美的享受。

一是處室標誌清晰美觀。多媒體室、電腦室、儀器室、音樂室、圖書室等,學校規模雖小,處室齊全,採用三棱柱銅標誌,雅緻、美觀。

二是校園內教育牌、提示牌、提醒牌,醒目美觀,處處體現着教育與文化內涵。校園大門金燦燦的銅字校牌,進入大門看到兩塊明顯的教育牌,《國小生守則十條》和《國小生日常行爲規範》。進入小門臺是校宣傳欄,進入樓梯看到提醒牌教育牌。如:上下樓梯請勿擁擠,語言文明 禮貌待人,爲燦爛明天而學 留一個無悔年華等。走廊文化讓牆壁說話,教學樓一樓走廊張掛古詩詞,二樓走廊張掛學生優秀字畫作品,每年更換一次。三樓走廊張掛名人名言。在食堂張掛珍惜糧食 節約用水,講究衛生等標語,在教師宿舍樓集中張掛安全教育專題牌,在花壇邊樹立“紅花喜人 手下留情”溫馨提醒牌。

三是校園淨化、綠化、美化突出。校園乾淨、整潔,師生衛生習慣好,綠化有整體規劃與設計,樹綠、花紅、廁所不臭,在這兩個學期教育局對學校開學初工作檢查中我校校園環境得到檢查組的高度評價。

(五)以校園文化活動爲載體,開展校園文化教育活動

校園文化活動貫穿於整個學校的教育過程,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對科學藝術的興趣,而且對他們瞭解社會,走向社會十分有益。所以我們以學生爲主體,以活動爲載體,認真組織和開展好校園文化活動。

1、古詩詞考級活動。

共分8級:1級爲背誦1-20首古詩;2級爲背誦1-40首;3級爲背誦1-60首;4級爲背誦1-70首古詩和《三字經》選篇;5級爲會背、會默寫70首古詩(包括作者、朝代)和《三字經》選篇;6級爲會背、會默寫70首古詩(包括作者、朝代)和《三字經》選篇、初步瞭解古詩的意思,初步體會作者的感情;7級爲背誦規定的15首宋詞;8級爲背誦規定的1古文。考覈分基本考覈和跨級考覈。基本考覈爲每一年級必須達到相應的等級,考覈時間爲每學年第一學期的第11周,補測爲13周,合格率達50%以上。跨級考覈定於第二學期的11周,13周基本考覈達通過綠爲100%。1-4級,7-8級爲面試形式,5-6級爲筆試形式考覈達到80分爲過關。學校爲每位學生訂一本《國小生必背古詩詞70首》,學生興趣高漲。通過這項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讀古詩文興趣和習慣,積累語言。還使他們瞭解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提高古詩文鑑賞水平,陶冶高尚情操。

2、開展讀書活動。

由於校安工程原因,我校圖書室、會議室、工會活動室三合一,我們克服種種困難,圖書室於每週三中午如期開放,學生借書熱情高,豐富同學們課餘生活,開闊學習視野,充分發揮圖書教育功能,同時也讓書香工程真正的“香”起來。

3、開展好校園系列文化活動。

每週一的升旗儀式、國旗下講話,少先隊的入隊儀式,開學典禮、期末表彰等均以莊重的氣氛,深深影響學生,做到形式新穎,內容充實,具有時代性和挑戰性。我們還抓住凝聚着悠久歷史的每一個紀念日開展文化活動。如三月份植樹節活動,我校推出“五個一”活動,即出一期黑板報,種一棵樹,寫一句護綠標語,制一塊護綠牌,做一項護綠活動。在班主任的帶領下,學生們想出了許多極具創意的標語,製作出造型不一的標語牌,讓校園春意盎然。四月份清明節掃墓活動,帶領3-6年級學生祭掃了桐溪革命烈士墓,接受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在六一兒童節前夕,我們舉辦了慶六一文娛匯演活動,同學們認真準備,精心排練,把自己的才藝充分的展示出來,把活動推向高潮。……

(六)開展教學與研究,構建教研文化

緊跟課改步伐,教導處採取“經驗交流(班主任)、案例分析、課堂研討、彙報課、公開課、推門課”等形式來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用“終身學習”的理念指導、鼓勵教師多讀書,促進教師養成自覺讀書學習的習慣;提供機會讓老師走出去學習,利用專業引領這一形式指導教師的教學實踐;加強落實學校教研組的指導力度,加強教師之間的對話、互動和合作;要求教師做好教學反思,讓教師在自我反思中提升教學綜合能力。

同時開展與瑞安市集雲實驗學校結對活動,集雲學校是瑞安市一流學校,具有強大的科研水平和文化氛圍,上學期集雲學校領導、骨幹教師送教下鄉,就學校管理,校園文化建設,課堂教學做了指導,使我們受益匪淺。本學期我們派骨幹教師到他們學校參加教研活動、課堂教學,切實提升我校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

三、需要改進的方面

1、儘快上馬學校教學樓輔助用房工程。

由於校安工程原因,學校教學樓2鑑定爲d級危房,食堂鑑定爲c1級危房教學樓2要求拆除,食堂要求加固。正式能夠使用的只有一幢教學樓,約1000平方米,遠遠不夠用。所以,要想更進一步發展學校的內涵,提升學校的影響力的話,配套的教學輔助用房建設是必不可少的。

2、校本課程開發滯後,綜合實踐活動流於形式。

學校內涵發展離不開學校本土的文化建設,校本課程開發是個很好的載體,現在我們有開設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但都是溫州地區一張面孔的,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校本課程,我們要植根學校自身的發展歷史和和本片區的人文地理,開發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讓學生覺得親近、自然,這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和人格塑造是非常有意義的,同時也豐富了學校的文化底蘊。

3、學校缺乏自己的特色,還沒有充分發揮農村學校、山區學校、薄弱學校的潛力與優勢。

總之,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校師生長期共同的努力,更需要各職能部門齊抓共管、同心協力發揮各自的功能,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構建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特色。我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將繼續努力,加大校園文化建設的力度,提高校園文化的品位。

【第5篇】國小校園文化建設自查報告

近年來,我校堅持揚長教育理念爲指導,全力打造藝術教育特色學校,深入推進藝術教育課程改革,熟悉並能夠很好地貫徹有關藝術教育的法規政策。能夠很好地處理藝術教育與學校其它各項工作的關係,藝術教育在揚長理念指導下取得初步成效。

一、課程的開設:

我校嚴格執行課程計劃,開足開齊藝術課程。音樂、美術開課率爲100%。提倡非藝術學科的教師能夠將藝術教育滲透在學科教學中,通過欣賞、表演等各種形式豐富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藝術修養。學校通過藝術教學培養學生的藝術興趣,開闊學生的文化藝術視野,提高藝術修養,陶冶情操,形成熱愛藝術的情感意向以及基本的音樂、美術能力和審美能力,促進全面發展。

爲了滿足學生藝術興趣和愛好,結合我校藝術教師的專長,近幾年來,自主開發了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的校本藝術課程,開設剪紙、紙藝、葫蘆絲、兒童畫等校本藝術課程。按學生的實際水平自編教材、定時間、定地點、定專業輔導老師,有計劃、有秩序的開展校本藝術課程。

二、活動開展:

我校堅持突出育人宗旨,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健康向上、符合青少年身心特點的藝術活動,能結合重大節日慶典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學生參與率達100%,學校德育部門牽頭,每年舉行一次校園藝術科技文化節,活動中,星光舞臺、科技製作比賽,操場馬路畫、給學生提供了揚我特長的機會。每個學生都能夠不同程度進行自我展示,提升自信,揚師生藝術特長。藝術節每年都有不同活動主題,每次活動前都會由校藝術領導小組反覆商討活動計劃,確定符合學生年齡特點、深受大家喜愛的活動項目,充分做好活動的準備工作。在爲期一個月的藝術節各項活動中,全校師生投入極大的熱情,積極參加,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和個性。

我校把德育教育與藝術活動相結合。在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唱弘揚民族精神的歌曲,說民族英雄的故事等。我校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藝術活動和競賽,認真落實“四個一”活動,每天上下午大課間結束後安排統一時間練習班班有歌聲,歌曲爲學校校歌和自選曲目,並把自選曲目做爲班歌,並定期舉行以校歌和班歌爲主的合唱比賽活動,提高學生班班有歌聲的質量,揚班級風采。學校每天的大課間操活動安排校園集體舞內容,師生共舞,陶冶情操。我校藝術特色爲葫蘆絲,保證人手一個,爲了給學生提供良好藝術環境,學校每天中午11:00下課鈴響後葫蘆絲演奏的經典曲目定時響起,學生聽着幽雅的音樂午餐,受到全校教師的歡迎,學校還利用學校小廣播站,升旗儀式各種途徑給學生提供個體和班集體展示的機會。

學校根據實際情況成立合唱隊、舞蹈隊、葫蘆絲隊、剪紙藝術隊,使學校各個藝術團隊,各隊伍教師制定訓練計劃,遵循循序漸進原則,系統的常年堅持訓練,教師定期組織學生有針對性參加區級以上的競賽和社區展演活動,得到師生和家長的好評。

三、隊伍建設

學校根據國家有關規定配備音樂專業教師一名,美術專業教師一名,配備數量和教師學歷水平達到國家規定標準。都爲專業本科學歷,有牢固專業思想和專業能力,周課時量均爲19節,在評選先進、職稱評聘時,藝術教師享有和其他教師同樣的待遇,學校對藝術教師的工作量也進行了合理計算。學校十分重視藝術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學校也十分重視藝術教師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通過教研組紮紮實實的主題教研活動,來提升藝術教師的教學素質和科研意識。

四、工作成效

我校充分利用現有的校園資源,發揮老師、學生的創造力,讓每一塊牆面成爲對孩子進行藝術教育的主陣地。隨處可見班中獨具匠心的板報、牆面設計;走廊上隨處可見兒童畫、手工工藝品,剪紙等各具特色的學生藝術作品; “校本課程作品展室”是我校藝術化工作學生成果的積累,這塊是對學生進行審美的教育,心智的完善歡樂天地。每位學生都能夠熟練掌握一門樂器葫蘆絲,並能熟煉吹奏曲目,學校的剪紙作品內涵不斷提升,這項傳統藝術越來越多受到師生家長的好評。學校定期組織藝術教師外出培訓,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音樂和美術老師先後參加了東師大的培訓,順利結業,並做了學習成果彙報。學校各項競賽活動積極參與,力爭取得好成績,在區美術繪畫比賽中我校美術作品獲一等獎三名,二等兩名,三等一名,教師獲優秀獎,創歷史最好成績。舞蹈區級比賽中我校自編的舞蹈《茉莉花》也獲得歷史最好成績。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學校整體藝術工作的提升,學生藝術特長的形成和發展。

五、藝術特色

對於美術和葫蘆絲特色課程的開發與建設,我校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促使學生形成了健全的人格。以滿足學生多方面興趣和個性的需求。結合我校實際,確立了“剪紙 “葫蘆絲”特色課程。我們現已自行編制教材。這兩套校本教材,內容由易到難,既有基礎知識和技能的講解、還強調了學生的動手實踐和操作,充分體現了特色教材的實效性與實用性。

我國有着悠久的歷史文化,爲此,我校把着力點放在利用歷史文化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上。“剪紙—--特有的民間手工藝術和葫蘆絲民間樂器,它以其獨特的東方神韻、豐富多彩的變化,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剪紙”不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而且皆因其形意而得名。基於“剪紙”和葫蘆絲厚重的文化背景和美好的寓意,並便於取材,編制過程中能夠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審美能力、創新能力及耐心、細心、愛心等優良品格的形成,所以,我校把傳統藝術納入學校特色課程進行開發、推廣,將特色課程放入常規課中,考慮到課程特點,使每位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所收穫

六、不足及改進措施

(一)、藝術教師外出培訓機會太少,專業性還需進一步提高,今後學校要加大培訓經費投入,真正提高藝術教師的專業性和科研意識。

(二)、藝術教師的創新意識不強,不重視理論知識和技能技巧的教學,人文素養有待提升。

(三)、經費投入力度不夠,雖然學校藝術類器材和教具比較多,但遠遠不能適應教師的實際需要。

(四)、藝術化校園文化建設還不到位,作品整體質量不高,不注重過程資料和作品的積累。

針對以上不足我校會力爭上下統一思想,提高對學校藝術化教育工作的認識,從點滴小事做起,在完成上級相關規定任務之外,進行創造性開展自選類藝術化工作。力爭學校藝術化教育工作全面提升。

【第6篇】實驗中學校園文化建設調查報告

爲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關於大力加強中國小校園文化建設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按照萬盛經開區教育局工作統一部署,結合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辦學實際,經過大量資料收集和分析,形成此調研報告。

一、學校簡介

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校創建於1945年9月,由東林礦業公司萬盛煤礦員工子弟國小校開辦;1950年更名爲“西南工業部四0三煤礦子弟學校”;1951年更名爲“公私合營東林煤礦職工子弟學校”;1959年9月更名爲“魚田堡煤礦子弟校”;1965年,更名爲“南桐礦務局職工子弟校”;1968年更名爲“南桐礦務局機修廠子弟校”;1978年更名爲“南桐礦務局第二職工子弟校”,1982年9月成立“南桐礦務局中學校”;1983年更名爲“南桐礦務局第一中學校”;xx年1月更名爲萬盛區東林初級中學校,xx年11月,學校恢復高中辦學,更名爲重慶市萬盛區東林高級中學,xx年7月,與原進盛實驗中學校合併,成立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校。

目前學校佔地面積30203平方米,建築面積27511平方米。其中教學樓5棟,實驗樓1棟,共計教室78間,功能室19間,辦公室47間,會議室5間。室外塑膠運動場2塊,面積8000平方米,室內塑膠運動場923平方米,食堂948平方米,教師宿舍1棟,學生公寓3棟,學生浴室1棟。目前有班級個,其中高中班,學生人,教職工人。美術、音樂、舞蹈、計算機等教室基本具備。

二、文化現狀

學校的誕生與抗戰和採煤都有密切的關係,經過70餘年風雨,學校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並逐步形成底蘊厚重的文化理念、辦學理念。

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的文化理念是“竹文化”,以培養高尚、正直、有用的人才。文化特色是“礦工底蘊、修竹氣質”。文化建設方向是“傳承·弘揚·拓新”。文化建設途徑是“承載傳統文明·打造時代特色”。

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的辦學理念“奠基成功人生”。學校精神是“負重自強、和諧共進”。校訓是“知行精進、日新月盛”。校風是“虛心致遠、止於至善”。教風是“兼百家之美、嚴不倦之教”。學風是“博採衆長日高日上”。

根據這一系列完整理念,確立了學校的教育主線,這就是“竹韻勁節、文武兼習、擔當責任、永懷感恩”。圍繞這一教育主線,學校辦學質量的提高既要重視書本知識的學習,又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通過歷史挖掘和地區實際,以及學校優勢、傳統等等,逐步形成以武術、羽毛球爲教育品牌,兼顧其他藝術學科,以“感恩與責任”爲德育主線,強力推行校園文化的建設工作。

(一)武術特色:圍繞武術特色教育教學工作,近年來先後完成了一定的武術文化建設工作。如一是完成了武術文化浮雕;二是以年級、班級爲單位,建立了武術廊道文化;三是在體育課中全面推廣武術項目;四是開展了以武術爲主的大課間活動;五是開展了一年一度的全校性的武術套路比賽;六是確立了“武術教育在學校全面開展的”課題研究;七是以班會課等爲載體,大力弘楊武術文化;八是在學校各種活動中均有意識的穿插武術節目,以達到宣傳武術特色;九是在師生中建立武術業餘愛好者聯盟,開展晨練等;十是與有關部門聯姻,建立太極拳、跆拳道、散打等專業訓練隊伍……目前,已經初步營造出武術文化氛圍。需要指出的是,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開展武術特色教育教學活動的資料、新聞先後在《重慶日報》、《西部開發報》、《萬盛經開報》,以及地區電視臺得以報道,並給予了高度評價。同時在重慶市的各種運動會中,武術也獲得了各種金牌十餘枚。

(二)竹韻文化:圍繞竹文化,一是完成了校歌、校旗、校徽、校訓、班牌等等的設計工作,並廣泛應用於學校各種媒介中;二是發行了校刊、校報;三是完成了竹文化廊道文化建設;四是將學生的書畫作品上牆展覽;五是製作了大量反映學校的展板;六是開展了系列大型“竹韻勁節書青春”舞臺活動;七是開展了寢室文化、辦公室文化、教室文化的建設工作;八是全面綠化、美化校園,種植了比較多的樹木花草;九是重點開展了以學生會爲中心的講文明、愛衛生活動;十是開展了有上千人參加的各種特長生專業訓練,藝術體育大學聯考成績突出。同樣需要說明的是,在萬盛子如廣場開展的“竹韻勁節書青春”大型活動,得到了廣大市民的交口稱讚。而恢復高中辦學後,藝術體育培養的學生前後有700餘人進入了各級院校,其中不乏“四川美術學院”、“重慶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成都體育學院”、“西南大學”等等知名大學,較好的實現了大學聯考與文化建設的結合。

三、存在問題

雖然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在校園文化建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是從縱向看,還沒有完全發掘出學校豐厚的歷史底蘊;從橫向看,與兄弟學校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具體表現在特色不夠鮮明,文化不夠彰顯,繼承不夠統一,執行不夠嚴肅。在文化特色與應試教育中還左右搖擺,缺乏足夠的毅力和恆心來辦好校園文化建設,部分幹部教師對於校園文化建設的認識還存在偏見。通過調查研究,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還存在問題。

一是特色教育沒有有效開展,特別是武術特色的開展工作還處於低效率狀態,還沒有樹立成學校的文化品牌,沒有成爲學校對外交流的一張名片。個別教師主人翁意識淡薄,敬業精神不強,缺乏工作的積極主動性,對學校佈置的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存在一定的牴觸情緒,工作中敷衍了事,馬虎應對,消極幹事。

二是校園文化建設工作還缺乏系統化和常態化,部分工作屬於見子打子狀態,缺乏前瞻性,結果導致工作疲於命,但效果未必最佳。一些分管領導也圍繞着自己的小地盤打算,缺乏全盤意識和犧牲精神。許多工作各自爲陣,使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執行力度不夠,沒有最大限度完成此項工作。

三是已經完成的校園文化符號還沒有最大限度地宣傳展示,沒有有效利用校園的地理環境,因地制宜地營造校園文化,以至於學生還對於學校的各種標識不夠了解。

四是校園衛生做得多,保持差,亂丟垃圾現象十分突出。語言不夠文明現象時有發生,校牌佩帶堅持不好,亂塗亂畫時有發生。

五是部分幹部教師缺乏正確的校園文化觀,潛意識還存在主、副課觀點,始終頑固堅持傳統課堂教學,忽略課外活動,特別是社會實踐。就是高會考試中十分重要的藝術體育考試,也認爲是小兒科現象。評優評先、獎金制度、福利待遇等方面沒有考慮藝術體育教師的利益和感受,使部分特長教師也存在工作消極情緒。

四、今後方向

爲此我們認爲學校下階段在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中,將着力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將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有機結合,完善制度,加強執行力,儘快形成完整的校園文化體系,確立校園文化建設完成時間表,嚴格檢查力度,務求完成工作。避免走形式、喊口號。

二是在原有校園文化建設領導班子的基礎上,重新進行職能分工,特別是對於那些具有交叉性質的工作,要嚴格執行領導負責制,落實領導具體負責。

三是在當前基礎上,有效利用學校的圍牆、教室、花園、房屋、操場、廊道,以及學校廣播站、電腦、網頁、校刊、校報、校訊通等,全面豐富學校文化氛圍,如張貼校徽,播放校歌,強力營造文化氛圍。

四是重點開展武術活動,開設專門的武術課,儘快形成武術周活動體系,儘快形成全校參與的高潮,建設學校武術用教室和陳列室。以此爲核心,將學校已經頗有影響和成績的藝術、體育特長訓練做大、做強。

校園文化建設不僅彰顯了學校辦學的教育魅力,還爲深化素質教育,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奠定良好基礎。今後,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將努力創出特色、形成品牌,加強人文關懷、提高人文素養,讓學校真正成爲師生共同的精神家園,爲萬盛這方熱土培養大量有用的。

【第7篇】學校文化建設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本課題屬於長春市教育學院關於《中國小優質教育資源的開發與管理策略的研究》的子課題。它是在學校快速發展的時期鄭重提出的。我們旨在通過以課題形式的研究來有力地促進學校文化建設,在校園內營造起一個優美的自然物質環境與和諧的人際關係環境,置身其中,讓教師活得幸福,教得精神,讓學生過得開心,學得主動,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還教育以本來就應該具有的高貴的靈魂。同時,我們還希望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去努力探索建設校園文化的途徑與規律,從而使學校的發展不斷走向良性循環的軌道。我們清醒地知道,學校文化是一個學校長期的積澱形成的,學校文化建設自然也是一個不斷髮展、不斷積澱的過程;但我們同時也明白,本課題的研究意義重大,它或許能夠使我校的學校文化建設從無意識走向有意識,從“自然”發展走向尊重規律,這就能夠讓我校的文化建設逐步沿着科學、高效的方向發展。現將本課題研究的相關問題報告如下。

一、研究背景

(一)國內“大環境”的啓示

20世紀80年代,校園文化一經提出就受到人們的重視。通過研究,我們發現了三個方面的客觀原因。第一,校園文化作爲一種微觀現象,這是學校管理髮展的高層次追求。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發展,校園文化成了各級各類學校育人的一條重要途徑,成了學校管理的一種重要手段,充分顯示了文化管理的高層性、規範性和科學性,爲學校管理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二,校園文化作爲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加強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發展的需要。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和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爲校園文化的培植創造了優越條件。第三,隨着我國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迫切需要學校教育在教育方法、教育內容和教育手段上開闢一條新的路子,以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要求。因此,校園文化在我國的興起是客觀必然的。

(二)學校發展的需要

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在學校的體現,是一所學校獨特的精神風貌,也是師生文明素養、道德情操的綜合反映。校園文化建設反映了學校的綜合辦學水平,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的內在要求。同時,校園文化作爲蘊含精神因素、信念因素、傳統習慣和道德風尚等內容的一種精神和文化氛圍,對學生素質的提高具有直接的制約作用。它能潛移默化地薰陶人、規範人,而又使受約束的個體心甘情願。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把素質教育的內容融合於校園文化活動之中,是提高學生素質的一種十分重要的方法和途徑。今天,我校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歷史機遇,上級政府和人民大衆對我校的要求越來越高,但由於學生數和教師數逐年增多,辦學規模逐年增大,於是造成了教育難度、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的局面,所以,我們也迫切需要通過對校園文化建設課題的研究,在學校的教育方法、教育內容和管理模式上摸索出一條新路子,以適應我校不斷髮展的要求。

二、研究意義

本課題的研究意義是校園文化本身內涵及功能決定的。

(一)校園文化的內涵

校園文化是指學校羣體行爲方式規則的總和,是學校全體成員在教育活動過程中共同創造並逐步形成的文化氛圍及相應物質形態,是學校這個共同羣體精神風貌、心理狀態、思維方式、價值取向等文化素質與文化集合的整體表現。校園文化包括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兩大部分。物質文化方面如校園環境、整體格局、人文景觀、文化設施等作爲其物質載體,構成校園文化的物質內容與發展前提;而精神文化則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內容,包括學校傳統、校風學風、禮儀規範、人際關係等因素,由此反映一個學校的本質特徵與精神風貌,對學校成員尤其是學生產生直接、深刻、持久的影響。

校園文化在縱向結構上由表及裏,可劃分爲“物質的”、“制度的”、“心態的”三個層次,它們之間相互聯繫、相互影響,構成校園文化形態的整體。

(二)校園文化的基本特性與功能

一般說來,校園文化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性:

(1)羣體性。校園文化既不是某種單一表象的短暫顯現,也不是整體樣式的簡單複合,而是通過校園文化的持久、穩定的表現來反映學校主流與文化趨向。

(2)綜合性。指對社會其他文化既能繼承,又有吸收、選擇、過濾、整合與創造,在此基礎上綜合成一種特定的校園環境與文化氛圍。

(3)規範性。主要體現在校園文化特有的薰陶影響與約束教化,並因其不帶強制性而顯示出道德力量與文化定勢,調整、規範着學校羣體的行爲。

(4)發展性。校園文化的發展性一方面是社會發展使然及其映照,而同時又較突出地表現出自身的演進慣性。

從校園文化呈現出的上述特性,我們不難歸納出其以下幾方面的功能:

(1)認同作用。這是其羣體性的必然功效。校園文化羣體的道德趨向,歸根到底是一種人格、人品等的協調與認同。相近趣味、愛好的個性在整體傾向上而又不失個性風格,其實就是精神凝聚的一種心靈感應。

(2)修養作用。無論是校園文化的物質或精神方面,對學生主體的修養、薰陶都是客觀作用於主觀的持久表現。我們常聽到的“書卷氣”、“學生味”等其實正是校園文化定勢對師生氣質、風度等心理陶冶及修養教化作用的直觀烙印。

(3)規範作用。這是校園文化最主要的本質約束力,其作用的強度雖因文化程度的高低而呈現出不同層次,但由於這種規範內涵的規定性,使得不同的文化感受又呈現出相近或相同的精神內涵,從而顯示出無意、無形、無所不在與現實的制約力量。

(4)導向作用。現代條件下,校園文化是開放式的,從而爲學校羣體行爲及價值趨向提供了較廣的選擇餘地。同時,校園文化又以其文化物質的定勢爲這種選擇提供了主動吸收與消化導向,既不盲目排斥,也不被動盲從,而能對任何非主導文化觀念和傾向進行抑制、批判與指責。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客觀上指導着學校羣體的行爲方式與精神傾向。

(5)娛樂作用。校園文化本身就是在教育活動中產生、形成並發展着的。通過開展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集思想性、趣味性、娛樂性於一體的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寓教於樂,教樂相融,不僅可使師生羣體得到多層次、全方位、高格調的情感宣泄與交流,還會使他們在有益的文化娛樂活動中獲得身心愉悅與境界提高。

(三)研究意義

1、構建起和諧、美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使教師活得幸福,教得精神,使學生過得開心,學得主動。

2、使學校有“魂”(精神)可守,帶動學校沿着良性循環的軌道發展。

3、完備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使各項規章制度合法、科學、人性。

4、以校園文化建設爲切入點,推動學校素質教育實踐的深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

三、理論依據

(一)以人爲本的教育思想

(二)和諧教育思想

(三)創新教育思想

四、研究原則

(一)實事求是。

(二)整體規劃,分階段研究。

(三)邊研究,邊實施。

五、研究內容和研究重點難點

(一)物質的校園文化建設。包括校園環境的綠化美化、道路景觀建築物的命名、校徽校旗的設計、校歌的制定、學校網站的建設與管理等;

(二)制度的校園文化建設。包括日常規範、獎懲條例、教育科研、教師培訓、學生活動、飲食衛生等等;

(三)心態的校園文化建設。包括和諧人際關係的構建、學校精神的打造、師生心靈的呵護、團隊價值觀的形成等等。

其中,研究重點是制度的校園文化建設,研究難點是心態的校園文化建設。

六、研究方法

(一)文獻法

(二)討論法

(三)訪談法

(四)行動法

七、人員組成

八、人員分工

史富坤:參與設計研究方案,負責定期召集課題組會議,確定會議議題,督促研究落實情況,向學校行政與教代會提交供討論通過的研究成果;安排課題組成員參觀學習的相關事宜;邀請顧問到校進行學術講座和研究指導。

黃宏明:負責設計研究方案,撰寫開題報告、年度報告和結題報告,整理最終成果,統籌、審定書稿;聯繫顧問,不定期地與顧問交流,聽取顧問的指導性意見。

課題組成員分工將詳見研究方案中。

九、研究時間

20xx年8月1日—20xx年4月30日

十、技術路線與研究步驟

(一)技術路線

1、研讀文獻,探尋學校歷史,訪問學校歷史“知情人”,篩選、提煉學校之“魂”(精神)。

2、設計研究方案,據方案、按步驟、分階段進行研究。

3、課題組全體成員每兩週定期集中討論一次,內容主要是彙報並討論上一階段的研究成果,佈置下一階段的研究內容。

4、至少每兩月向學校彙報一次研究情況。

5、及時向學校行政和教代會提供需討論通過的相關制度、措施。

6、及時向全校師生員工反饋研究成果,認真聽取全校師生員工的意見和建議。

7、已經徵得學校同意,每學年進行一次年度報告和一次年度獎勵,最後結題時再進行結題獎勵。

(二)研究步驟

1、20xx年8月1日—8月31日,組建課題組並開展具體工作,完成課題開題報告的撰寫,完成道路景觀建築物的命名和“一訓三風”(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的提煉與論證。

2、20xx年9月1日—9月30日,完成課題開題論證,設計研究方案。

3、20xx年10月—20xx年7月,研讀文獻,探尋學校歷史,訪問學校歷史“知情人”,完成學校精神的提煉;完成校徽、校旗的設計和校歌的制定;更新學校網站主頁,使學校網站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全校師生員工和社會的面前;進一步強化學校綠化美化“文”化的建設,增強學校環境的文化氛圍;完成年度報告。

4、20xx年8月—20xx年7月,進行學校制度文化的研究與制定,以之帶動心態文化的良性發展;完成年度報告。

5、20xx年8月—20xx年4月30日,完成制度文化的建設;完成成果整理;完成書稿撰寫;完成結題報告的撰寫,等待結題驗收。

十一、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一)學校的全力支持。學校已經深刻地意識到,本課題研究在學校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意義,所以,相信學校將會在人力、物力、財力上全力支持。

(二)強大的研究隊伍。本課題組成員,以學識論,幾乎全是學校骨幹;從素質看,全部擁有可貴的敬業精神和嚴謹的治學態度,且都能憂心於學校發展,願意爲學校的發展竭盡自己的力量;從行政職務上看,包括了學校黨務、行政、政教、教務、總務、工會六大方面,既能在研究中高瞻遠矚,又便於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實現部門間的協調配合,做好上傳下達的工作。

十二、預期成果

(一)優美、和諧、高雅、大氣的校園環境,成爲師生學習、工作的理想之地,奏響春風化雨的育人小夜曲。

(二)改進後美觀大方、實用精彩的學校網站,既打開學校與外界溝通的通道,又提供師生在線交流的平臺,爲學校培養個性化人才提供網絡基地。

(三)良好的校風,和睦的人事關係,逐步實現“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樂做事”的管理妙境。

(四)編印圖書一冊,彙集3年的研究心得,從理論到實踐闡述我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與行動,以鑑後人、啓來者。

標籤:多篇 學校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