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村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精選多篇)

第一篇: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

村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精選多篇)

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

前言

“三下鄉”即有關文化、科技、衛生方面的內容知識讓農村知道,促進農村文化、科技、衛生的發展。大力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宗旨的具體體現。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團中央首次號召全國大學生在暑期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1996年12月,中央宣傳部、國家科委、農業部、文化部等十部委聯合下發《關於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的通知》。1997年,“三下鄉”活動在全國正式開展。

實踐時間:

八月十四日

摘要

不過令人嘆息的是有些政府部門去卻不能夠積極響應‘三下鄉’活動,甚至於違背了政府部門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沒能貫徹黨的精神。有些鄉村機關工作人員根本不具備作爲國家公務員的資格,服務態度極差,對老百姓的問題能推即推,甚至欺騙老百姓,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爲應該受到應有的譴責。

關鍵詞

鄉鎮機關 素質 爲人民服務

正文

隨着三下鄉活動的進行,江蘇省宿遷市農村建設有了明顯的變化。不管是文化生活還是

衛生建設以及科技生產都發生顯著地改變,農民們不再僅僅侷限於農間勞作,而是在其基礎上大大增加日常生活中文化活動,如羣衆性聚會演出、參加觀看電影活動、參加鄉村歌舞比賽等等。

不過令人嘆息的是有些政府部門去卻不能夠積極響應‘三下鄉’活動,甚至於違背了政府部門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沒能貫徹黨的精神。有些鄉村機關工作人員根本不具備作爲國家公務員的資格,服務態度極差,對老百姓的問題能推即推,甚至欺騙老百姓,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爲應該受到應有的譴責。

對於以上種種不良現象,我決定做一次調查,於是我於八月十四日上午十點到某鄉鎮的一個機關進行暗訪。當我走進辦公大廳,一眼看到兩名工作人員伏在電腦前聊天,我走過去向其打招呼聲稱我要辦理業務,一名女工作人員看了我幾眼,又看了看電腦,很是無奈的走回自己辦公桌前打開電腦公然在工作時間上網看電視連續劇,另一名工作人員問我辦啥業務,我拿出該機關給劉女士的一張證明向工作人員索要社保卡(該女士的社保卡省份證號錯誤,要求補辦社保卡),然而該工作人員卻推三阻四,總是答非所問,最後給我一張掛失證明叫我去農行辦掛失,而劉女士卻告訴我說該機關曾許諾幫其辦理好此業務。劉女士便於該工作人員爭吵,然而該工作人員卻對之不甚理會,無奈下又去農行掛失補辦。農行每天業務都很繁忙,結果等了老長時間才辦理好掛失,此時已是十一點三十分。

機關已關門,只得等下午來辦業務。

下午三點,該機關人員悠悠然的騎着電瓶車趕來,問我辦好了嗎,我說要十天才能拿到,之後又告訴我之前兩年交的兩百元得重交,說那兩百塊被國家錯交給另一位同名劉女士,所以得補交,當時劉女士就生氣的指出之前該機關重來沒提過要補交,並且還保證幫其辦好,現在要錢,早知道她就不辦了。氣呼呼的劉女士拿起手提包就走,並聲稱不再辦理此業務。

作爲國家公務員,她們沒有真心實意的爲老百姓辦實事,爲老百姓辦好事,而是一味的推脫責任,減輕負擔。這與三下鄉活動所表達的精神相左,是不可取的。

通過“三下鄉”活動,我們國家把發展經濟、建設小康和扶貧攻堅結合起來,爲農村中心工作服務,爲農民致富服務;把集中活動與經常工作結合起來,抓好集中活動,發揮示範作用,做好日常工作,滿足農民需要;把面上活動與雪中送炭結合起來,突出工作重點,着重幫助貧困地區的農民;通過“三下鄉”活動,引導農民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提高素質,增強致富能力;通過“三下鄉”活動,使得各部門的業務工作結合起來,服務農民,鍛鍊隊伍,推動部門工作,加強自身建設;培育農村文化市場,制定政策措施,多渠道、多形式,引導扶持農村文化科技衛生事業的繁榮發展。

政府的工作人員本應做到熱心服務羣衆,追求盡全力幫助羣衆解決問題,向羣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但鄉鎮機關工作人員這種推脫的舉動嚴重損害了政府在人民羣衆的形象,,我想作爲鄉鎮領導是否對此情況做一些努力。所以作爲新型社會的我有理由去深入羣衆瞭解他們的疾苦,並及時向社會報道有關事件。

如何加強鄉鎮機關建設?

對此我的建議是:

1、進一步提高鄉鎮幹部素質能力問題。通過近年來的幹部調整充實和加強學習培訓,鄉鎮幹部隊伍的素質能力有了一定改善,但鄉鎮幹部“素質不高、本領恐慌”現象依然比較突出,專業技術人員相當缺乏。從問卷調查來看,認爲“部分鄉鎮幹部素質不高、作風不實”是影響鄉鎮機關效能建設首要因素的佔49.8%。具體表現爲:一是宗旨觀念和服務意識不夠強。一些鄉鎮幹部對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和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本質認識不夠,理想信念淡化,與人民羣衆的感情有所疏遠,缺乏爲農村羣衆辦實事辦好事的熱情。二是工作能力有待提高。突出表現爲缺乏“三種能力”:帶領羣衆致富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做羣衆工作的能力。一些鄉鎮幹部有爲羣衆辦事的願望,但對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研究不夠,政策把握和依法行政能力欠缺,難以開創工作局面。部分年輕幹部沒有掌握面對面做羣衆工作的方法。三是幹部人才資源匱乏。目前,鄉鎮非常缺乏農技、信息、經貿、城鎮建設、金融、管理、法律等方面的人才。從鄉鎮幹部隊伍的結構來看,存在嚴重的青黃不接問題。年紀輕、文化程度高的鄉鎮幹部數量少,少數素質好的年輕幹部往往錄用不久即被縣級機關挖走。一批年齡較大、文化程度不高的幹部仍是鄉鎮機關的主體,他們主要靠“吃老本”,雖有實踐經驗,但知識更新不夠,開拓創新精神不強。四是學習培訓質量需要提高。近年來,幹部學習培訓較多,但學習培訓的實效性不夠。一些培訓形式主義嚴重,如何通過學習培訓,真正提高鄉鎮幹部爲“三農”服務的知識和水平,是一個緊迫的課題。

2、進一步轉變鄉鎮幹部工作作風問題。從問卷調查來看,認爲鄉鎮機關效能建設重點應抓好“轉變工作作風,改善黨羣幹羣關係”的意見居首位,佔63.5%。目前,鄉鎮機關作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一是聯繫羣衆上“沉不下去”、“深不進去”。有的鄉鎮幹部習慣於“坐堂門診”,不搞上門服務,羣衆對此十分不滿。鄉鎮幹部進村少入戶少,到村主要是去村黨支部和村委會主要負責人家裏,蜻蜓點水,與普通村民接觸很少,幫助羣衆解決實際問題的更少。二是工作停留在忙於應付、敷衍了事上。一些鄉鎮機關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的現象比較普遍,對上級佈置的工作表面上應付一下,滿足於走過場,工作落實不夠。縣(市、區)和鄉鎮本級“文山會海”相當嚴重,鄉鎮領導幹部成天忙於開會,疲於應付,用於抓工作的時間和精力不足。一些鄉鎮幹部工作上不思進取,得過且過,對羣衆利益不夠關心。部分鄉鎮幹部缺少羣衆觀念,擺官架子,打官腔,盛氣凌人,羣衆非常反感。三是 “事難辦”現象比較突出。羣衆反映,部分鄉鎮機關辦事拖拉推諉,工作效率低下。有些事項需由鄉鎮送縣審批,但縣級機關審覈太慢,週期太長,鄉鎮“代人受過”,有苦難言。四是工作紀律不嚴。一些鄉鎮幹部經常遲到早退,無事離崗。鄉鎮幹部“走讀”現象普遍,不僅鄉鎮領導走讀,一般幹部走讀現象也日趨增多。一些鄉鎮值班制度沒有落實到位。

3、進一步規範鄉鎮機關行政行爲問題。鄉鎮機關行政行爲不規範,不作爲、亂作爲現象比較突出,是羣衆反映比較強烈的問題之一。一是部分鄉鎮幹部依法行政、照章辦事意識不強。一些鄉鎮幹部對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政府職能轉變不適應,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沒有及時調整,習慣於憑經驗、靠感覺辦事。有的鄉鎮黨委、人大、政府三套班子職責分工不明確,存在以班子聯席會議包攬事務的現象。在對待村級事務上,少數鄉鎮幹部指導方式不妥,包辦代替一些本應由村級組織自行決定的事務。二是解決羣衆生產生活困難不夠。由於主客觀條件限制,鄉鎮在解決羣衆生產生活困難方面不作爲問題比較突出。問卷調查中,認爲鄉鎮機關效能建設重點應抓好“解決羣衆生產生活困難”的佔57.4%。三是鄉鎮機關工作制度不夠完善,執行不夠嚴格。大多數鄉鎮都建立了便民服務窗口,出臺了一些規章制度,但一些鄉鎮銜接配套不夠,辦事無章可循、無“法”可依現象依然存在。羣衆到鄉鎮辦事,往往不知找哪個部門,按什麼程序,多少時間可以辦好。少數幹部規則意識不強,工作隨意性較大,“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的現象還有發生。四是政務公開不夠規範。鄉鎮政務公開雖已推行多年,但由於公開內容有限,形式比較單一,時效性較差,與羣衆的要求還有不少距離。尤其是對建設工程項目招投標和鄉鎮財務開支情況,幹部羣衆知之甚少,希望進一步公開事項,公開程序,公開結果。

4、進一步完善鄉鎮績效考覈機制問題。在問卷調查中,有46%的人認爲缺乏科學的績效考覈機制是影響鄉鎮機關效能建設的重要因素。績效考覈,包括對鄉鎮機關的考覈和對幹部個人的考覈兩部分。目前,對鄉鎮機關的年度考覈,往往無所不包,而且有名目繁多的目標責任制,動輒“一票否決”。考覈機制的不完善,帶來鄉鎮行政行爲的無序化,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鄉鎮機關效能的提高。目前,鄉鎮機關還存在着人員過多、人浮於事的問題。對鄉鎮幹部的考覈,各地雖然作了不少探索,也取得了一些經驗,但總的來說,量化程度不夠,科學性和操作性仍然比較低。考覈欠客觀公正,沒有說服力,加上鄉鎮幹部交流不多、“出口”不暢,幹部的積極性

難以調動,好的人才也很難留住。

結束語

想羣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這是鄉鎮政府機關工作人員應該擁有的素質,今日之士就應爭做國家的棟樑之才而不是貪食國家的蛀蟲。

第二篇: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

觀兩江新視野,感百姓美生活

民生政策促發展,和諧經濟節節高

——2014暑期大學生科學發展觀實踐服務團社會實踐報告

明媚的陽光一大早就映進了車窗,這般明朗的天氣讓我們的心情更加澎湃了。車子行駛進入兩江新區,公路旁藍色隔離擋板後的公租房建築工地上,工人們正幹得熱火朝天。7月19日, 大學生科學發展觀實踐服務團走進兩江新區,開始了歷時2天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即使是土生土長的重慶人,我對“兩江新區”這個名詞也並不熟悉,只知道它是內陸唯一的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包含了江北區、渝北區、北碚區、北部新區的部分地域。這次能夠真正走進兩江,感受企業文化,體味百姓生活,思考當官爲民,讓我們更深刻地體會到這片土地所散發的無限魅力。

“超越期待,邁向卓越”——感受企業文化

可口可樂重慶分公司是我們服務團本次實踐活動的第一站。在公司形象大使龍小姐的接待下,我們暢飲着可口可樂除去旅途疲憊,跟隨龍姐的腳步,參觀可口可樂產品的全自動化生產線。生產車間裏幾位身着白色消毒工作服的生產人員通過按鈕控制着各種大型設備的正常運轉。成品車間,檢驗人員正隨機抽取樣品進行檢測。可以說從水、糖漿的生產到裝瓶包裝出廠,我們見證了可口可樂飲料嚴格、安全生產的全部過程。

當問及可口可樂公司針對大學生就業的相關問題時,龍姐說,在技術人員方面,一般是大專以上文化要求,公司招聘後將進行專業的技術培訓;而對一般的銷售人員特別是針對在校大學生這一塊兒,公司的幾大賣場都發展了相當一部分的大學生做兼職。重要的是可口可樂公司更加重視員工的素養是否與其“誠信、承諾、權責一致、激情、團結互助”的企業文化素養相融合。

之後,大家又興致勃勃地參觀了可口可樂博物館,這裏陳列着可口可樂每一個時期的標誌、吉祥物、紀念瓶。每一件似乎都在述說着這個品牌崛起的傳奇。通過觀看各種活動視頻材料,可口可樂公司爲我們展現出其參與全民活動,投身公益環保事業的積極性。讓我們強烈的感受到可口可樂公司的核心價值觀——企業的社會責任。

同樣,走進重慶市毛(請收藏好範文 網)哥食品開發有限公司,優秀的企業文化依然薰陶着我們。在公司的大廳裏牆上的刻字道出了毛哥企業的理念——只要“盡心盡力(服

務理念)”“每天進步一點點(管理理念)”堅持“共贏發展(經營理念)”就能“創名牌,樹中華湯料大王(品牌理念)”。在公司人事部劉主任的帶領下,我們對公司進行參觀。走到員工宿舍區,優美的環境,舒適的住宿條件讓我們感嘆不已。劉主任說:“我們董事長非常注重善待員工,公司爲每位員工都提供組織保障,增加福利待遇,豐富他們的文化生活,鼓勵並擴展晉職晉級”。他還提到,公司近日剛爲幾對“夫妻職工”安排了套房住宿。這讓我們對毛哥公司的人性化、民主化發展深深感嘆。

其實無論哪家企業都必定會有其精神理念,企業理念不僅勉勵員工更好的工作,更多的是提倡一種精神,一種社會風尚,更加塑造着企業在大衆中的形象。一切服務於大衆,服務於社會是每個企業不斷髮展的前提。正如可口可樂公司總裁寄語提到的“一個企業僅僅在營銷時體現責任感已經不夠了,今天我們必須超越期待,邁向卓越”。

與民起舞,走進村莊——體味百姓生活

要說這次實踐之旅中最令人回味的經歷,得算是實踐第一天的傍晚,我們在綠夢廣場與當地市民舉行的聯誼活動了。

結束一天的忙碌,晚飯後總是最閒適的時段。換雙舒適的鞋子,着輕裝在街道、廣場上漫步,周圍空氣還透着大地一天所吸收的的熱氣,偶爾打下扇,整個城市露出畫紙上水墨映開的倦怠隨意。廣場上,花臺邊、階梯口、鐘塔下一家子人或是隨行的同伴,坐在一塊兒暢聊這一天發生的有趣故事,亦或是談論着以後的些許打算,一天的疲憊在這時徹底的放下了。

沿着街道,穿過還在修建的輕軌工程,綠夢廣場上,音樂紛紛,人潮涌動。在緊挨鐘塔的空地上,身穿白色文化衫的青年大學生正跟隨着叔叔嬸嬸的舞步,一起跳起了“壩壩舞”。我的第一位舞伴是位身穿紅杉的大爺。對於從沒接受過舞蹈訓練、完全沒有交誼舞基礎的我來說,能保證不睬到大爺的腳是我最大的目標。整段舞蹈裏,我死盯着大爺步伐,他左腳向前,我就右腳向前,他向後退,我就趕忙向前。想來看着我如此僵硬、笨拙的動作,如此不自然、不輕鬆的表情,大爺道出了一個快樂跳舞的祕訣,“別看腳下,就像走路一樣,自己想往哪邊邁步就大膽的邁出去,要相信你的舞伴。”我靦腆的笑了笑,開始了這外人看來可能毫無章法的舞蹈,跟着自己的感覺走,心情輕鬆好多,在這片舞池裏擺動着,一會兒就跳得大汗淋漓,跳舞的興致卻更高了。周圍的同學也正和自己的舞伴起舞飛揚。

現在才知道爲什麼晚飯後,外婆總喜歡參加社區的“壩壩舞”。因爲這不僅僅是種社區活動,更是一種健康、快樂的生活方式。回家,晚飯後不再陪電腦,和外公外婆一起跳舞去。

空地旁的高處,圍觀者越來越多,都談論着這羣走出校門的大學生與社區人民共舞的歡樂。看着人們臉上洋溢的幸福快樂,若是沒有好的民生政策作保障,人們的生活怎會這般自在?正是重慶市政府,兩江新區的相關部門推行了一系列民生政策作爲人民生活堅強的後盾,纔有了人們掛在臉上不落的笑臉呀!

帶着與社區民衆共舞后的歡樂入眠,第二天,我們啓程前往一個新農村代表——渝北區王家街道大屋村,在那裏感受民生政策”給人民生活帶來的新氣象。

在大屋村實踐過程中,通過與村幹部的座談我們瞭解到大屋村21個全保戶、61個低保戶、77位退伍軍人等都得到了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都有基本生活保障。村內工業、企業也有相關政策的扶持。村委會與地區法院開展的“3進3同”已經走訪了38位羣衆。村幹部都實行三個制度,每日走訪10戶人,瞭解並解決羣衆困難。

談到對於民生政策的建議時,村支書提出一點希望:在走訪中他發現有的退休老幹部雖然並非特困戶,生活依舊艱辛。對於這些曾經真心服務於人民,奉獻爲國家的人,希望國家能夠出臺相關政策,給他們更多的關心。

會後,在村支書的帶領下,我們走訪了當地生活困難羣衆,併爲他們送去慰問品,帶去了同學們的祝福。最後,我們還參觀了陵江食品、南極公司、養豬基地等多個民辦企業,瞭解到更多新農村的經濟發展狀況,實踐學習了科學發展觀。

“作爲黨員幹部就沒有考慮過代價”——思考當官爲民

在與王家街道大屋村的座談會上,我們有幸邀請到了當地的幾位老黨員。各位老前輩通過講述他們的革命經歷、工作經歷最真切地說明了“作爲幹部,作爲黨員就沒有考慮過代價”這一人生準則。

77歲高齡的老黨員周天福老人加入中國共產黨已經54年,他先後擔任過村幹部,村支部書記,村委主任等職務,他談論起以前工作的些許經歷時依然神采奕奕。對於如今的生活水平的發展,他說:“以前和現在根本就沒法比

呀,向前看,肯定會變得越來越好的”。他說當年自己幹村支書的時候一年才125塊錢的工資,已經覺得很滿足了,當幹部收穫最多的不應該是物質,而是一種精神,一種心靈滿足感。作爲人民公僕,要像是父母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哪裏會談什麼代價呀。

坐在我旁邊的肖良玉老人,耳力已經大不如從前了,聽說要說說自己的黨員經歷時,清了清喉嚨,侃侃而談,感慨千萬。於51年加入志願軍,參加抗美援朝戰役他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爲我們描述着那個時代的人們艱難中依舊信念堅定,不畏艱險的頑強意志。還有當年黨領導人民“清腐反霸”的決心。

說道“清腐反霸”,將思維轉向位於鐵三平的重慶廉政基地。實踐期間,我們有機會與其他黨員領導幹部一起見證了重慶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鬥爭的歷程。“做清官是大智慧”這幾個有薄熙來書記題寫的大字,在廉政教育基地大門前那塊巨大的晚霞玉上蒼勁有力,時刻警醒着前來學習的幹部羣衆。

關於“腐敗”的描述中有這樣一句話“凡權力所在之處均有腐敗的可能。”我想這反映的是一種本末倒置的現象。國家的主人是人民大衆,人民將權利賦予一部分有責任心,有大局觀的優秀的人身上,是希望他們能更好的爲人民服務,這一部分人我們統稱爲幹部。換句話說,作爲幹部首先應該認識到權力是人民給的,是拿來爲人民服務的。而那些腐敗的幹部顯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反而借之作爲危害人民利益的工具。從根本上歪曲了權利。

那麼怎樣才能杜絕腐敗現象的發生呢?這就是廉政教育基地建立的意義所在了。廉政基地裏通過列舉國內國外、從古至今的反貪反腐手段事例,歷數重慶市大大小小腐敗官員貪污犯罪經歷以及他們最終的悲哀的結局,深刻地警示着各級幹部腐敗的危害。

記得看到這樣兩幅照片。第一幅,時任重慶市司法局長的文強參加廉政教育基地奠基儀式。照片上的他身着黑色外套,站在車前,眼光犀利。第二幅,文強在獄中雙手緊握,低垂着頭,充滿無限悔恨。同一個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境地,如此巨大的差距只因一個原因——腐敗。腐敗之初,你大權在握,你以爲自己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風光無限。腐敗敗露,你深陷囹圄,一無所有隻剩悔恨,才知一切終是空。可惜很多人只有到了最後才知是悔,才知是錯。

那麼重慶市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到底開展得如何呢?一組數據告訴了我。居民滿意其成效的調查顯示:2014年52.12%,2014年54.95,2014年

63.40,2014年63.65%足以說明重慶市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作出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爲官者當知“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爲民者應明“事或見一利而喪萬機,取一福而致百禍”。作爲青年學生,培養早期的清廉意識也是非常必要的,杜絕校園中的攀比虛榮,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教育階段做起,預防爲主,防治結合。從根本上治癒腐敗。

爲期兩天的實踐活動很短暫卻很充實,兩江之行,從經濟到生活,從企業到個人,從幹部到羣衆,從物質到精神,衆多的事例給我們更多的反省和思考。作爲青年大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會,用還單純的眼光看世界其實會看到更多,更遠,收穫更多,更寶貴。

大學生科學發展觀實踐服務團宣傳組 曾俊榕

2014年8月29日

第三篇:2014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

2014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

7月5日,我們來到水城縣金盆苗族彝族鄉麻窩村,開展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我們開展了許多活動,和國小生聯歡、與當地青年座談、爲國小生義務輔導功課,深入農民之中調查研究,到農田幹活,飼養雞禽等等。在農村裏,我們學到了好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同時也看到了一些問題。這是我們這些大學生第一次如此熱衷於農村問題,並且

如此深入地思索農村問題。其中大家關心最多,也是討論最多的,就是農村經濟的發展問題。水城縣位於貴州西部,地處烏江和北盤江的分水嶺地帶,素有貴州“高原明珠”、祖國“西南煤海”之稱。水城地處滇東高原向黔中山原過渡的梯級大斜坡地段,全縣東西寬69公里,南北長97公里,總面積3605平方公里。水城縣隸屬於六盤水市,位於貴州省西部邊緣,東鄰六枝特區和納雍縣,西接威寧縣和雲南省宣威市,南抵盤縣和普安縣,北與赫章縣毗鄰。由於地處雲貴高原向黔中山原過渡的梯級狀大斜坡地帶,山高、坡陡、谷深,土地貧瘠,全縣現有耕地80萬畝,人均耕地1.18畝,其中人均佔有基本農田0.45畝。境內山巒起伏,海拔高差大,最高海拔2861米,最低海拔633米,屬溫涼溼潤的高原亞熱帶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2℃,年平均降雨量1100—1300毫米。全縣轄32個鄉,1個鎮,3個開發區,485個行政村,總面積3584平方公里,總人口73.9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72.6萬人,非農業人口1.31萬人。境內居住着漢、彝、苗、布依等26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32.15萬人,佔總人口的43.43%。

糧食作物主要有玉米、馬鈴薯、水稻、小麥和大豆,經濟作物主要有油菜、烤煙、生薑、花生、白芸豆和大蒜。野生植物中,果樹有矮楊梅、剌梨、獼猴桃、會甘子、山渣等;藥用植物有三七、黃連、天麻、何首烏等。野生動物中,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黑葉猴;國家二類保護動物岩羊、蟒、錦雞、水獺、穿山甲等。

礦產資源種類多,分佈廣,儲量大,是水城縣的一大優勢。現已探明的有煤、鉛、鋅、鐵、銅、鈷、錳、鎳、螢石、砂岩、石棉、陶土、硫鐵礦、稀土、鋁釩土、白雲岩、重晶石、高嶺土、冰洲巖、油頁岩、石灰石、粘土等。煤炭探明儲量43.3億噸;鉛鋅總儲量64.4萬噸;鐵礦遠景儲量爲5313萬噸,工業儲量爲1649萬噸。

2014年,全縣生產總值45.71億元,同比(下同)增長10.1%;財政總收入完成6.41億元,增長27.39%;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39億元,增長32.7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7.39億元,增長23.6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5.67億元,增長16.89%;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538元,增長16.5%。

金盆苗族彝族鄉位於水城縣東北部,距市中心區65公里,位於水城、納雍、赫章三縣邊緣結合部,東與納雍縣鍋圈巖鄉和左哩戛鄉接壤,西與赫章縣松林坡鄉和本縣木果鄉相連,南抵本縣南開鄉,北與赫章縣松林坡鄉毗鄰。地處東經104°52′05″——105°01′36″之間,屬新階段扶貧開發二類重點鄉、六盤水市“一山一河”地區貧困鄉之一。全鄉轄9個行政村,106個村民組,6305戶24934人,境內漢、苗、彝等民族雜居,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4987人,佔總人口的62.5%,低收入人口7320人,貧困人口3337人。全鄉總面積107.1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5萬畝,林地面積2.9萬畝,森林覆蓋率爲25%,石漠化面積1.8萬畝,水土流失面積0.8萬畝;年均氣溫11-13.2℃,年降雨量1130-1300毫米,無霜期221-245天,年日照時數1500-1600小時;最高海拔2325米,最低海拔1592米;糧食作物以玉米、洋芋爲主,經濟作物有烤煙、芸豆等,烤煙是金盆苗族彝族鄉主要經濟支柱產業;全鄉經果林面積有近萬畝,主要有漆樹(50餘萬株)杜仲(10餘萬株)核桃(5萬餘株)板栗(1萬餘株)等;境內煤炭資源豐富,主要集中在義忠片區,已探明儲量1.4億噸,設計年生產能力爲60萬噸、投資1.2億元的義忠煤礦正在建設之中;旅遊資源豐富,世界第一天生公路高橋---天生橋已被納入六盤水市旅遊開發總體規劃。

水城天生橋景區介紹天生橋旅遊風景區位於六盤水市下轄的水城縣金盆苗族彝族鄉的幹河地域,毗鄰畢節地區赫章、納雍兩縣交界處;距六盤水市中心區71公里,面積94平方公里,含天生橋景區和青林苗寨、南開花場兩個獨立民族風情點。橋屬石灰岩洞穴坍塌後殘留洞段,橋高達135米,跨度60米,頂拱厚15米,橋面長30米。據中外岩溶地質學家考證,水城天生橋爲世界最高的可行駛汽車的公路天生橋。橋兩岸全系懸崖絕壁,東部爲倮布大溝,西部爲幹河大溝,橋的四周分佈着暗河和溶洞,與灰巖陡壁、深箐密林、構成了天生橋奇特的、高品位的喀斯特奇觀,其下游還有數量衆多、大小不一的天生橋組羣。96年4月2日由中科院地質研究所與六盤水市政府在此成功地舉辦了“96南開苗族跳花節暨首屆國際洞穴技術比賽”,吸引了衆多海內外遊客及洞穴專家。

隨着國家對西部地區開發力度的不斷加大,近幾年來,金盆苗族彝族鄉基礎設施逐步改善,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通水、百分之九十以農戶通電,南開至金盆通鄉油路正在建設中,預計2014年10月底竣工投入使用;農村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條件已得到極大的改善,貧困人口逐年減少。2014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達3355.67萬元,財政收入完成8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64元,人均佔有糧387公斤。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各項社會事業有序推進。在全鄉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金盆鄉經濟社會將躍上一個新的臺階。

麻窩村是合併原來的金盆村和麻窩村而得。村民主要靠種養植爲生,人均耕地非常少,除了種植玉米和土豆,很多農民都種烤煙。人均年收入不到兩千元。大多數人家都是四五口人,每年的收入大多都用在撫養孩子讀書。隨着九年義務教育的開展,孩子上學都不用交錢,這又爲大家節約了很多。新農村合作醫療體系的建成,又給人們提供了一分健康的保障。既然政府也在不斷的加大對農業的投入,爲什麼收入還是如此的不樂觀呢?這主要因爲地理條件的限制。這裏到處是山區,實現機械化生產就是個大問題。生產方式還是傳統的牛耕,在平原地區一個人乾的活相當於在這裏十個甚至更多的人乾的活。雖然烤煙的價格也在上漲,但有限的土地和有限的勞動力也決定了有限的收入。

從調查的情況看,麻窩村農民的收入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農民收入水平低。

2、農民增收渠道變窄,難度加大。

3、農戶貨幣收入比重低。

通過村委和村民的共同努力,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要想再發展農村經濟,還得想辦法。我覺得要想拓寬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領域,還要在以下三點上想辦法:

(一)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在堅持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推進規模經營和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加快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帶動力量。

1、鼓勵採取公司加農戶、訂單農業等多種形式。要採取財政、稅收、信貸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扶持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從信息、技術、資金等方面爲龍頭企業搞好服務,支持龍頭企業建設農產品生產、加工和出口基地,引進、開發和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銷售企業和科研單位帶動農戶進入市場,與農戶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營機制。合理調整農業生產區域佈局,發展特色農業,形成規模化、專業化的生產格局。推進農業機械化,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農產品生產成本。

2、提高農產品加工水平和效益。農產品的轉化主要是發展畜牧業和水產養殖業。目前,我國農產品加工業水平還很低,通過運用高新技術,實行對初級產品的深加工,還可以爲農產品的增長提供極爲廣闊的市場空間。要加快農產品加工技術和設備的引進開發,發展農產品銷售、儲運、保鮮等產業,積極促進初級農產品的轉化和加工,不斷開發名、優、特、新品種,搞好優良品種的繁育。

3、擴大對外開放,發展創匯農業。"十五"期間,我國將加入世貿組織,要以此

爲契機,千方百計引進國外資金、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我國農產品結構調整優化和升級。建設農產品出口創匯基地,重點扶持和擴大畜禽、水產品、水果、蔬菜、花卉及其加工品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特色產品和有機食品的出口。有計劃地組織勞務輸出,參與國外農業開發、水利工程承包等。

(二)積極有序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

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逐步從種植業向多種經營、鄉鎮企業和小城鎮轉移,是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的必由之路,也是使農村豐富勞動力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的客觀需要。

1、向農業的深度和廣度進軍。引導農民更多地從事非農產業,要立足當地資源優勢,重點發展農副產品加工、儲藏、保鮮、運銷等行業,加快改造傳統工業,積極發展商業、運輸、飲食服務、旅遊等勞動密集型產業。

2、發展個體私營企業和鄉鎮企業。通過深化改革,完善機制,充分調動投資者、經營者的積極性,引導鄉鎮企業加快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加快科技進步和體制創新,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名、優、特、新產品,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提高鄉鎮企業的科技水平和競爭能力。

3、加快發展小城鎮。小城鎮是轉移農民的基地,是二、三產業的載體,對增加農民收入具有強大的帶動作用。有選擇的培育一批重點的中心集鎮,努力在城鎮投資體制、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使小城鎮成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4、鼓勵、支持和組織農民開展勞務輸出。採取多種形式,通過多種渠道,把農村富餘勞動力組織起來,到大城市和沿海開放城市務工經商,加快促進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步伐。

(三)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

鼓勵農民服務組織創新,培育經紀人隊伍,加強農業質量標準體系、農產品質量檢測檢驗體系和市場信息體系建設,加快制訂或修訂農業行業標準和重要農產品質量標準,推廣採用國際標準,創建一批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加強農村市場體系建設,有計劃地興建或擴建一批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和科技、勞務等要素市場。搞好農業服務,大力推廣優良品種,引導農民發展優質高效經濟作物;搞好對農民的科技教育和培訓,組織技術人員深入到農戶,及時爲農民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

這次"三下鄉"活動雖然已經結束,但它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思考,使我們這些"讀聖賢書"的人也開始關心"窗外事"。它時時刻刻提醒我們,在生活着九億多農民的廣大農村中,還存在着許許多多這樣或那樣問題,那裏的經濟還不夠發達,那裏的政治體制還不夠健全,非常需要我們這些大學生爲祖國的繁榮昌盛,爲人民生活水平的整體提高,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儘自己應盡的一份力,作出自己應做的一份貢獻!

第四篇: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

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一)基本情況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學生廣泛接觸社會,增長見識、鍛鍊成材的有效途徑,是學生了解國情,服務社會的必由之路。爲此本人蔘加了西南大學暑期”三下鄉“興國小分隊的社會實踐活動。此次社會實踐以“關注農村發展,傳承紅色精神”爲主題,於8月15至8月17日前往興國縣塘石村開展了各項與主題有關的活動。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主題的確定充分考慮到了活動地點的特殊性,興國縣被稱爲“將軍縣”,56位將軍爲我們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而塘石村又被稱爲“將軍縣”裏的“將軍村”,爲我們挖掘紅色精神與紅色文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同時塘石村作爲興國縣長崗鄉產業發展的龍頭村,必定能夠爲其他鄉鎮的發展提供寶貴經驗。爲此,我們選擇了興國縣塘石村作爲活動的對象。地點的確立爲我們開展各種實踐活動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二)活動內容及思考

我們於8月14日與塘石村村委會主任取得聯繫,並徵得村委會的同意。村委會表示會大力支持我們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同時我們也到農戶家中進行了簡單的走訪,說明了我們的來意,得到了村民的支持。

8月15日,西南大學暑期“三下鄉”興國小分隊實踐活動正式啓動。經過半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到達了塘石村,通過村委會的幫助,我們被安排在謝阿姨家裏,把謝阿姨家作爲我們的“指揮部”,各項事宜都在此再次進行明確的安排與分工。

首先,我們在謝阿姨兒子的帶領下,來到了田間幫助謝阿姨割魚草。農村裏一片青綠,第二季的稻子已經種上,各種蔬菜正值旺盛生長季,池塘邊蘆葦異常茂盛,如此美景,讓我們看到了大自然的青春與活力,更增添了我們的幹活熱情。雖然烈日炎炎,但對於我來說,是難得的體驗,雖然也是生長在農村,但是我卻沒有體驗過幹農活的艱辛,更對許多應該瞭解的農村信息都不瞭解,可以說是一種遺憾。八個人在田裏忙碌着,不一會兒就割了兩籮筐,面對着這些經過汗水換來的魚草,我們感覺很開心。人生就是如此,成功的花兒總是在飽經風霜之後纔會那麼的燦爛,過程是艱苦的,但結果是甘甜的。魚草割好了,就要往池塘放魚草,本以爲魚草只要扔到魚塘就行了,謝阿姨的兒子說要放到一個固定的地方,這樣既能保證魚草不易被曬乾,又能夠保證魚草充分被魚吃到,因爲魚兒已經習慣在同一個地方吃草了。這和生活中很多原理不是一樣嗎?作爲集體中一份子的我們都要有一個約定的共同的時間地點,否則就亂了,集體的力量就是體現在有共同的目標和思想,否則就不叫集體。這給了我啓示:要讓集體充分發揮作用,就必須嚴格按要求辦事,不能此一時彼一時,當然對於不正確的要求還是要改正的。

當天下午,爲提高村民尤其是孩子的安全意識,我們進行了安全知識的宣傳與宣講。我們以宣傳單的形式和個別家庭宣講的形式對用電安全、沼氣使用安全、用水安全等安全知識進行了比較詳細的宣傳,通過宣傳不僅鍛鍊了我們大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以及應急處理能力,更提高了塘石村人民的安全意識。“你們的活動很有意義,很有必要,你們大學生是這個(頂呱呱)”一個老爺爺說完豎起了大拇指。我們也感到非常榮幸,同時也深感責任重大,我們大學生的確要做一些事情回報社會了,但我感到自身能力的不足。我想,不能再浪費時間了,要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不僅僅是爲自己的將來開闢天地,更要爲農村、爲社會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爲全體中國人民素質的提高作一點貢獻。

安全知識宣傳宣講結束之後,爲了使安全真正貫徹到現實,我們來到當地的沙場與河邊安插警示牌,警示小孩不要在沙場遊戲打鬧,不要下河游泳。或許有人會覺得很做作,但是我想,這至少讓看到警示牌的人心中有這麼一個意識,雖然他可能做不到,但潛意識裏已經有了。有些事,尤其是和宣傳、動員有關的活動,在很多人看來是沒有必要的,但是它的存在一定是有意義的,不然爲什麼我們雖然很討厭廣告,但有些公司還不惜花上億的價錢打廣告呢?或許,潛意識真的是一個很有力量的意識。

8月16日爲了瞭解當地青年的創業情況以及受教育狀況,我們進行了問卷調查,以及家庭訪談。通過調查我們瞭解到,在青年創業方面,青年普遍反映的問題是自身創業資金的不住,雖然有相關政策支持,但支持力度還不夠,他們希望政府能夠出臺更有力的措施支持青年自主創業。同時,青年們也表示,自己學歷的不足也是最主要的方面,受所學知識的侷限,深感自身能力與經驗的不住。由此可見,創業要政府支持與青年個人能力相結合起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能力,有能力才能抓住機會。讓我深深感受到知識的重要性,“書到用時方恨少”,千萬不要覺得自己學的東西沒有用,所謂“藝多不壓身”,多學習定會有施展的機會。在教育方面,全村所有村民基本達到國小水平,“孩子到了一定年齡都會送去上幼兒園”,村委會主任說。當地的清華幼兒園,爲培養人才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在進行調查的同時,我們也爲各個家庭送上了關於家庭教育的宣傳單,所謂“百年大計,教育爲先”,希望家長能夠運用正確的方式方教育出優秀的子女。此次活動,充分發揮了我們大學生的專業知識,瞭解農村的創業與教育狀況,還爲爲農村送上了切實可用的知識,村民很是高興。“西南大學的學生真是好樣的!你們要努力學習,爲我們的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一位老爺爺大聲的對我們說到。的確,大學生,在很多人心目中都是一個文質彬彬、能力很強的人,而我就是要努力樹立好這個真正的形象,一個大學生應該有的形象。

當天下午,全體成員參觀了塘石村史館,以及塘石各個地方的宣傳欄。塘石之所以建設得如此美好,與她的文化建設的分不開的。塘石村在興國人民革命史上曾經見證了興國臨時縣委的成立和紅軍長征前的最後戰場、白色恐怖下的中共 興國地下縣委的艱苦鬥爭等重要革命歷史事件發生,爲蘇區興國創造第一等工作留下光輝的歷史。塘石村承和發揚了蘇區精神,“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爲民,清正廉潔,艱苦奮鬥,爭創一流,無私奉獻”,真是這種精神激勵着塘石人民與村委會共同努力,打造出一個全新的塘石村。爲了弘揚蘇區精神,塘石村不僅保留了革命舊址,還建設了新的“博士長廊”“將軍風範”等等富有教育意義的建築及宣傳牆,這些都爲提高幹部素質與人民素質有重要意義。通過參觀,我們切實體會到了紅軍革命時期的那種大無畏精神,那種爲國捐軀,保家衛國的精神,正是有這些有集體主義精神、有無私奉獻精神的人的流血,我們纔有如今美麗的新生活。而如今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怎麼樣的社會呢?人與人之間變得越來越冷漠,每個人都思考着如何保全自己的利益,爲了金錢奔波,爲了名利反目。原來那種質樸、和諧的社會氣氛慢慢的消退了,我們的建設或許還缺少點什麼,不僅僅要經濟建設,更重要的是文化與思想建設,如果文化建設跟不上經濟建設,那麼將來人們將會是經濟的奴隸。那些即將逝去的精神,還是讓我們共同把它喚醒吧。

8月17日爲了給老人送上一份溫暖,同時瞭解老人過去的故事,我們來到了興國光榮院。光榮院內住的主要的一些參加過抗戰的老兵,我們希望通過與老人對話學習過去的事,發揚紅色精神。我們爲老人送上了西瓜、香蕉等慰問品。

同時每人準備一個小小的節目。我爲老人跳了一個舞蹈,雖然自我感覺跳的很差,但是我很欣慰曾經害羞的我能夠在大衆面前表演一番。越害怕的事越去做纔有可能讓自己不再害怕,逃避只會讓自己一無所成,沒有進步。老人們看到我們的到來還帶來了精彩的節目非常高興,其中一位老人還爲我們唱了一首興國山歌,雖然不是很懂老人唱的歌詞,但可以知道,那都是老人最最美好的回憶,彷彿帶着我們回到了那些光榮的歲月。我們還和老人們聊天,雖然我和老人很少聊天,但這次增強了我與老人聊天的信心,我和老人聊得很開心。其中一位老人是抗美援朝時候的老兵,當他說到抗美援朝時頓時激情滿懷,“當時美國佬很強大,武器先進,中國人只有土槍土炮,我們憑什麼能夠打敗它呢?憑的是中國人過人的勇氣,憑的是中國人民蓬勃的士氣,憑的是中國人民不屈的志氣!”老人的一席話,讓我終身難忘,的確,無論面對什麼困難,都要“氣”,爭氣、志氣、勇氣.......老人喜歡作詩,他還特地帶着我去看他寫的四首詩《紀念中國人民抗勝利67週年》,從老人的詩中看到的不僅僅的文采,更是對如今美好生活的讚揚以及對共產黨的熱愛,吃水不忘挖井人,中國共產黨讓我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我們應當堅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共產主義道路。

(三)活動意義

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不僅增強了我的個人能力,包括組織能力、交際能力、思考能力等等,更讓我對農村、對歷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讓我在鍛鍊自我的同時,也服務了農村,非常有意義。同時,此次活動也讓我對自己有了更加準確的認識與定位,明白了自身各方面的不足,例如說話方式有待加強、專業知識不夠深厚等等,這都需要在日後學校與生活中不斷學習與增強的。

(四)活動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雖然此次活動整體讓人滿意,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參與人員時間觀念不夠強,沒有按照約定的時間集合。其次,活動準備方面存在明顯不足,很多活動的準備工作都是在活動開展前一天的下午才準備,時間不夠,準備不夠充分。第三,策劃不夠詳細,分工不夠明確,導致活動過程中“一窩蜂”。第四,成員在活動過程中本來能夠說家鄉話卻與村民講普通話,讓大學生與村民的距離有點疏遠。一個良好的活動是需要充分的準備與團隊合作的,更要求要能夠與羣衆打成一片,與羣衆進行心貼心的交流。此次活動給了我們經驗和教訓,活動存在的不足我們會在下一次活動中進行完善,活動的優點我們會繼續保持,爭取把下一次“三下鄉”社會實踐辦得更好!

第五篇: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一.活動簡介 實踐時間:xx年7月5日—xx年7月20日

實踐地點:駐馬店市汝南縣良屯村

實踐目的:響應黨中央關於開展“三下鄉”工作的號召,服務農村,深入瞭解農村現狀。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週年之際,傳承紅色經典,做好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

指導老師:湯基德老師、唐福永老師、劉凱老師

實踐小組成員:施政傑、於逍遙、李楠、易春陽、韓林廷、謝科、趙甜甜、劉瓊、朱偉、李雪、崔翔、蔣欣、劉志超、徐志達、秦露、尚丹丹

實踐內容:1.關注和幫助留守兒童問題。

2.紅色記憶重溫。

3..豐富村民文娛生活。

實踐形式:1.以問卷調查形式調查留守兒童問題。

2.以宣傳單形式宣傳安全教育知識。

3.“一對一”幫扶、發放學習用品和幫扶卡。

4.紅色電影展播,文藝晚會等活動豐富村民文娛生活。

二.活動總概 本次“三下鄉”活動是在黨中央關於開展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工作的號召下,由黃淮學院經濟管理系團委牽頭,在系黨總支書記張水成教授及學工辦老師支持和指導下,由黃淮學院經濟管理系16名同學組成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小組於xx年7月5日—xx年7月20日前往汝南縣良屯村開展以文化下鄉爲主的“三下鄉”活動。

本次“三下鄉”活動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工作,分別是前期的準備工作、社會實踐工作、後期總結工作。前期準備工作主要包括實踐小組的組建,思想動員,與活動地點即汝南縣良屯村村委及良屯國小的先期接洽。社會實踐工作主要包括以問卷調查形式調查留守兒童問題,以宣傳單形式宣傳安全教育知識,深入田間地頭及農戶家中務農,“一對一”幫扶農村兒童學習生活及舉辦多種形式的文藝活動豐富文娛生活。後期總結工作主要包括對社會實踐活動中的資料的整理與總結。

在此次“三下鄉”活動中通過實踐小組團結一心共同努力,共發放宣傳單300份,回收有效調查問卷100份,在活動進行的過程中,大部分的活動都是在計劃之下進行的,且大部分的計劃都有較強的實效性,但是也由於對當地情況瞭解有限,以至於在計劃中一些項目很難實施的情況。我們開展的幾項活動所起的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都得到了農民的認可,真正達到了文化下鄉的目的。

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展現當代青年精神風貌,鍛鍊新時期大學生能力的重要活動,大學生通過三下鄉體驗社會感悟生活,對以後的學習、工作必將起到深遠的影響。經過了15天的“三下鄉”活動,實踐小組收穫很大。每一位志願者都能不怕吃苦,腳踏實地,盡心盡力的幫助留守兒童,以慶祝建黨九十週年活動爲契機,繼承和發揚革命優良傳統,無私奉獻、服務人民。大家所學的知識有了用武之地,精神境界也得到昇華。

三.活動內容

(一)前期準備工作

1.組隊與思想動員

基於“三下鄉”活動服務農村的宗旨,在活動籌備之初,系裏領導在人員確定的問題上,對實踐小組組員提出一系列要求。經過自願報名、結合指導老師意見等環節選出了一批優秀的隊員,形成了本次“三下鄉”活動實踐小組這個充滿了凝聚力的團體,爲這次活動的完成奠定了基礎。

2.先期接洽

受學工辦唐老師指派,在張亞東同學的引見下,我向汝南縣良屯村村委及良屯國小領導介紹了本次實踐活動的意義及內容,並就活動啓動儀式細節、實踐小組的後勤保障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商談。汝南縣良屯村村委及良屯國小領導紛紛對實踐小組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大力支持。

(二)社會實踐內容

1. 留守兒童問題

本次“三下鄉”活動服務對象是汝南縣良屯村,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爲務農和外出打工。村戶家裏的成年人絕大多數外出打工,每年回來一到兩次,與子女通話次數較少,孩子們由爺爺、奶奶撫養。爺爺、奶奶文化很低,無法滿足他們課餘時間接受輔導的需求。不過孩子們都很懂事,據老人們反映,孩子們放學後都能盡己所能做些家務。

根據調查情況,我們決定把大部分時間用在輔導孩子們功課上,不僅解決了書本遺漏問題,而且交給了孩子們一些學習方法。此外,我們還向孩子們發放了留有自己電話號碼的幫扶卡,與孩子們建立了長期的幫扶關係。

2. 紅色記憶重溫

我們走訪了老戰士,老黨員的家庭,傾聽他們講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紅色故事,重溫紅色經典,增強了我們對黨的熱愛,使我們更加感到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我們應該學習老戰士、老黨員的革命精神,熱愛黨,珍惜美好,奉獻社會。

3. 豐富村民文娛生活

我們播放了《建guo大業》、《建dangwei業》等一批優秀的紅色電影,並且舉辦了文藝晚會等村民喜聞樂見的活動,豐富了村民的文娛生活,受到村民的熱烈歡迎和廣泛好評。這些活動密切了我們與村民的關係,加深了感情,同時也提高了我們組織活動的能力。

(三)後期工作

返校後,小組成員開始了對活動期間的各類資料的總結和整理工作,對相關數據進行了分析,做出實踐報告並交流心得,爲下次的實踐活動提供了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