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獎懲之後作文 (菁選【精品多篇】

獎懲之後作文 (菁選【精品多篇】

應試教育完全背離素質教育,採用機械化教育方式培養學生。它以升學率高低檢驗學校教育質量、教師工作成績及學生學業水平。以下是人見人愛的小編分享的獎懲之後作文 (菁選【優秀8篇】,在大家參照的同時,也可以分享一下本站給您最好的朋友。

獎懲之後作文 篇一

飯後在手機上瀏覽,偶然之間,我看到了一幅很特別的、引人深思的漫畫。

有一對兄弟倆在同一個班級,哥哥天天上課不專心、做小動作、走神、下課也不認真複習,每次考試下來都名落孫山,最多也就考55分,迎來的還是父母一記響亮的耳光。弟弟則品德良好,學習成績優異,是老師、家長、同學眼中標準的好學生,他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次次都得100分,常常得到父母慈愛的吻。

又有一次考試,哥哥出乎意料地考了61分,正好及格,他的父母就特別地開心。於是,經常給弟弟獎勵的脣印出現到了哥哥的臉頰上,而弟弟考了98分,滿懷期待地回到家準備接受父母那無上榮耀的獎勵的吻,可到最後給他的只是一記巴掌和嚴厲的訓斥。

看完這個漫畫,我陷入了沉思,這不僅僅是個簡單的漫畫,還反映了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況,腦海中不時浮現上課的片段。

一個好學生舉了一個反比例的例子,可被老師認爲舉了一個很笨拙的例子,而另一個上課從來不發言,這次發言,舉了一個看起來更差的例子,老師卻說做的非常好……

這公平嗎?這不公平嗎?不同人的答案是不同的,在我看來,這個選擇反映了人們的生活態度,個人認爲是公平的。爭所謂能者多勞,一個學習好的學生,老師對他的要求一定十分高,而一個學習不太好的學生能力不怎麼高,當然老師對他的要求也會無限放低,所以每個人都應該能懷有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回到漫畫上,弟弟從100分變98分要捱打,而哥哥從55分變61分則會受到表揚,很多人認爲這種做法是錯誤的,但事實擺在眼前,我們觀察事物要看他變化了什麼而不是表面的現象。很簡單地來說就是:哥哥進步了,而弟弟退步了,這次只是退步2分,可下次只不定會退步幾分,迎合“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思想的話,弟弟可能會變成哥哥的成績,哥哥可能會變成弟弟的成績。不過這也只是一種假想。弟弟也不必委屈,因爲哥哥的成績依然比他低。

總之,這幅漫畫鎖講述的道理是:我們要懷有積極向上的態度,事事爭取做到最好。雖然可能像弟弟那樣被委屈地批評,但是隻要換個角度看事物,可能它們的意義會截然不同。一幅漫畫蘊含着多少的人生哲理!

2019語文大學聯考作文獎懲之後 篇二

獎懲之後,看看現實

如今大家都愛用調笑胡侃,來攪和那些讓人看着心酸的真相,遊戲過後,看這一幅漫畫,又令我有些感慨。 你可以說,這是教育的問題。我們的家長,對孩子的期望總是高於孩子能做到的事,沒幾個人能永遠得100,如果把分數作爲一種衡量標準,那更沒有人能完美到無懈可擊。

你可以說,這是一種可恥的雙標。對優秀的人苛刻,對普通人放縱,壓榨着優秀者的成果,用以逃避自身該盡的職責。 不管怎麼看,好像都挺無奈的。

我們抨擊現行的教育體制,我們呼籲家長不將分數作爲唯一的衡量標準,我們期望以後的孩子可以不在最有活力的時候、無論天賦到底在何處,只顧着盯緊分數、排名。

或者不那麼嚴肅地看待這種現象,只當是人之常情。人們對優秀者的期許總是很高,對錶現平平的普通人則不相同。心理預期過高,從100降到98就足以令人失望透頂;沒什麼期望,及格就讓人欣喜若狂。 不過,無論人的主觀情緒怎麼變化,事實是不會變的。98高於61,學霸還是學霸,學渣就是學渣,跨過分數線、擁有更多選擇權的,仍舊是那個挨巴掌、不夠完美的學霸。

一直在追求完美的'學霸,扣除掉2分的失誤,依舊在前進道路上跑出了很遠。遊走在及格邊緣線的學渣,加上6分的幸運,也一樣被遠遠落在後面。這一場公平的競爭,還是會公平地分出勝負。

優秀的人,在試卷上答對更多的題,試圖盡最大的可能去掌控自己的命運,失誤也好,天命也罷,這些偏差從實力中扣除後,他們依舊自信滿滿地走在前方。承受着更高的期望、更大的壓力,在更加苛刻的要求中,接受不大公平的指責與懲罰,咬着牙追求下一個圓滿。

而像我從前一樣愛自欺欺人的傢伙,每一步都走得搖搖欲墜,每一刻都忐忑不安,雙耳充斥着呵責,或一時幸運,得到浮誇虛榮的讚賞,在圓滿的假想中,苟安於及格線,遠遠望着他人負重遠行,一轉眼,早已經天差地別,不在一個世界了。

一場考試,不會決定誰的命運,一個分數,不能斷言成王敗寇。但在這或許會是人生中唯一一場公平透明的比賽裏,有的人已經表現出優秀者的潛質,準備背起行囊,去看最廣闊的世界,而有的人,沾沾自喜於一枚口紅的獎賞,大聲叫囂着“分數不能決定一切”、“學習好不代表更優秀”,然後在下一場比賽中,輸在起跑線上而不自知。

漫畫作文寫作技巧 篇三

漫畫多取材於社會現實和熱點問題,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現實性,所以在材料作文迴歸大學聯考的日子,便成爲一種新穎別緻的大學聯考作文題型。其本質就是諷刺,通過誇張、比喻、象徵、寓意等手法,表現幽默、詼諧、辛辣的畫面,藉以諷刺、批評社會上的某些醜惡、痼疾。敢用漫畫出大學聯考作文,這說明我們可愛的命題專家已經有了直面現實的勇氣。

以漫畫作材料的題目,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1)讀懂畫意畫旨。拿到題後,首先就要全面、細緻讀圖,圖中人物的動作、神態等要仔細觀察;

(2)關注背景材料。漫畫標題是漫畫的靈魂,能補充畫面所不便給出而又十分重要的信息;圖中如有文字,更不能放過,它往往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3)聯繫生活實際,揣摩畫中之話、話外之音,聯想和想象不但可以獲得大量寫作材料,而且可以加深對畫旨的理解。

(4)最後根據題目要求,議論畫面,構思成文。

英雄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四

今天,大學聯考全國I卷語文作文試題給出的是一幅漫畫,題目出爐後,在網上引起熱議。

時光穿越到33年前,那一年的大學聯考作文也是漫畫,題目是:挖井。矢志與篤誓:下面沒有水,再換個地方挖。漫畫以其形象有趣的畫筆,把某一種人的工作態度展現在我們眼前,使人在啞然失笑之餘,浮想聯翩。畫中人失敗的根本原因,就是挖井人缺乏銳意進取的精神,淺嘗輒止。作文命題與改革開放初期的時代背景及其吻合。

言歸正傳,今年全國I卷大學聯考作文“獎懲之後”,擊中時弊。漫畫中,一個孩子第一次考100分被親吻獎勵,第二次考98分被打臉懲罰;另一個孩子第一次考了

55分被打臉懲罰,第二次考了61分被親吻獎勵。諸如漫畫中的情景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在應試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以分數論成敗的例子隨處可見。漫畫中,小小四幅圖像,兩組數字,卻全方位多角度揭露了社會現實,讓人深刻感受到現實切膚之痛:片面追求分數,片面追求升學率。

瞧,漫畫上那個小男孩臉上的脣印和掌印……一個愁眉苦臉的小男孩,他數學考了100分,臉上留下了他媽媽讚賞。親吻的痕跡,而語文卻只考了98分,則吃了媽媽的一頓“紅燒熊掌”——臉蛋右邊印了個通紅的手印。無奈的小男孩一手拿着語文試卷,一手拿着數學試卷,捲上的分數與臉上的兩個通紅的印跡成了鮮明的對比。

通過漫畫,我看出了現在的父母把分數看得太重了,考好就賞,考差就罰,可他們並沒有體會到孩子們的感受,而是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孩子的身上。其實分數並不代表子女的能力!父母們只從表面看孩子只看到孩子優秀或不足的一面。像這幅漫畫中男孩的媽媽一會給予男孩太過溺愛,一會兒又給男孩嚴厲呵斥,甚至拳腳相向,對於這種自相矛盾的做法,孩子能承受得起嗎?“獎罰分明”,這個詞用在別人身上是沒什麼不好,但用在這位媽媽身上,就有些名不符實了,難道“獎”就是給一通熱吻?“罰”就是扇一巴掌?這也太具諷刺意味了。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父母還少嗎?家長們不能因爲孩子有了一次退步就對孩子又打又罵的,當然,也不能因爲孩子有了一次進步就對孩子又獎又吻的,做父母的應該看到的是孩子進退的背後原因,應該看到的是他們進退的過程付出,我們應該幫助他們查找原因,如此,孩子們纔會在進步中找到經驗,在退步中吸取教訓,纔會在人生的考場上書寫他們自己的更加精彩的生命答卷!

條條道路通羅馬, 莫以分數論成敗。應試教育,培養的是高分低能,動手能力差的“考試機器”,他們出身社會,卻不能很快適應社會。教育的急功近利,讓學校與社會嚴重脫節。我們常常聽到一些家長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擇校花錢,到處補課,減負喊了這麼多年可孩子的學習負擔越來越重。我理解家長

們的心情,孩子上名校,求成功,本無可厚非。但是,我們不能片面追求分數,分數考了一百固然好,成績有了進步難道不值得獎勵嗎?不但如此,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對孩子的獎懲其實是大有學問的,它是講究有度和有效的,而不是粗暴的“胡蘿蔔加大棒”,不是簡單的“親吻和巴掌”,在對孩子獎懲上,我們應當承認我們在更多時候手段是有限的,所以效果也是有限的,我們應當承認不會獎勵如同不會懲罰一樣對孩子的。健康幸福成長是很不利的,我們應當承認既然孩子的進退有因,我們的獎懲就應該有度。如此,我們才能真正做到科學歸因進退,適度合理獎懲。作爲家長,我們不要隨便責怪孩子,而是幫我找原因,多鼓勵,對孩子加以正確引導,我覺得,鼓勵和批評相結合的效果也許會更好。不是嗎?這樣既不會傷了孩子的心,同時又激勵了孩子,就做到兩全其美了。

可憐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家長們的共同心願。懲”和“罰”並不會讓孩子開心,單憑分數也不能決定孩子的能力,只有用實際能力來衡量孩子,用理解來包容孩子,用愛心寬容孩子,用鼓勵來教育孩子,那麼,祖國的花朵纔會在陽光下開得更加燦爛,更加美麗!

獎懲之後作文 篇五

掩圖而思,不由得想到了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中說的那一句:“救救孩子。”或許有人會說,右邊的孩子身上體現的是家長對進步的鼓勵;左邊的孩子身上體現的是家長對完美的要求。而我,卻只看了兩個孩子臉上先後的摑痕。當他們的父母口口聲聲說着“愛孩子”的時候,卻用此等粗暴的手段來對待孩子。所以,我要疾呼:莫讓孩子臉上再現摑痕!

莫讓孩子臉上再現摑痕,就要我們在孩子不夠拔萃時耐心鼓勵。在我們的孩子尚不夠優秀的時候,正是他們的沉潛期,此時,我們需要報之以耐心,鼓勵他們穿越低谷,走向高峯。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曾先後參加過兩次大學聯考卻均折戟,就在他準備奮戰第三次的時候。村民們大多勸其母親去說服自己的孩子放棄掙扎,安心將自己的一生綁在土地之上。在此時,俞敏洪的母親給予了孩子最大的耐心和支持,借錢交學費,鼓勵孩子重頭來過。最終,俞敏洪走過黑暗,題名北大。再看圖中右邊的孩子臉上的摑痕,我想,他的父母應該爲自己不懂在孩子不夠拔萃時應耐心鼓勵的道理的矇昧而感到汗顏。

莫讓孩子臉上再現摑痕,就要我們在孩子偶然退步時溫情陪伴。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會有無數挫折、失敗、退步,這在所難免,無可非議。此時,我們應該爲在風雨中受盡寒冷的孩子打開溫情的臂彎,讓他們在溫暖的陪伴中重拾信心,再次上路。想到了民國大師樑思成,其子樑從誡打算報考父親擔任系主任的清華建築系,原本具備實力的樑從誡在考試時發揮失常,以兩分之差名落孫山。此時,樑思成、林徽因夫婦並未疾言厲色地加以指責,而是選擇了溫情陪伴,細心分析。最終,樑從誡掃除了心中陰霾,踏入了分數足夠的清華歷史系,最終成就了另一番事業。與之相對,圖中左邊孩子臉上的摑痕,告訴着我們,他父母的行爲不能叫做恨鐵不成鋼,而應該叫冷漠疏離、叫求全責備、叫愛分數勝過愛孩子。

龍應臺說過:“孩子,你慢慢來。”在這句話中,我看到了在孩子不夠拔萃時的耐心鼓勵,看到了在孩子偶然退步時溫情陪伴。圖中兩個孩子的遭遇讓我痛心,我想,如果所有家庭都用掌摑的形式“鞭策”孩子的話,除了能夠“遂感激勤學”的西晉左思,應該大多數孩子都會興趣受挫、信心受阻吧。我真誠地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夠在耐心的環境中成長,在溫情的氛圍中茁壯,最終昂揚滿懷,揚帆啓程,破浪遠航,直濟滄海!

莫讓孩子臉上再現摑痕!

2019語文大學聯考作文獎懲之後 篇六

漫畫中,一個孩子考了100分,臉上賞了一個吻;另一個孩子考了55分,臉上罰了一個掌印。而當第一個孩子只考了98分之後,便由“吻”變“掌”;第二個孩子考上61分,由“掌”變“吻”。這一簡單粗暴的賞罰舉動的背後,或許正是我們長久以來唯分論英雄的人才培育制度的體現。可嘆,教育之殤! 唯分賞罰,反映出社會中急功近利教育思想正“深入人心”,毒害着許多跟風的家長們。此風不止,將直接影響每個孩子的教育成長。第一個基礎稍好的孩子由100分變爲98分,其中原因是什麼?是考試難度大了,還是孩子考試時身體不舒服,抑或是上課時不專心所致?第二個基礎薄弱的孩子由55分考到61分,是正常發揮,還是方法上的改進,抑或只是猜測蒙對?家長們不由分說,直接玩“變臉”---晴轉過雲或多雲轉晴,孩子呢?或愁眉苦臉或盲目高興。而家長們就做了孩子人生舞臺上的“幕後導演”,簡單粗暴地左右了他們的人生。急功近利,不明就裏的賞罰,帶來的後果必然是造就了一批同樣“不明就裏”的家長和孩子!

唯分賞罰論英雄,也許是我們整個教育界都應該警惕反省的。一個巴掌拍不響,家庭、學校、社會、國家,如果都只停留在一個維度上思考實踐教育的真諦,那將是教育的一場災難。教育之殤,源於單一單薄的教育評價體制。兩個孩子的綜合素質的高低評價,除了分數這一個結果,還應該與其學習過程的表現,與同學協作的情況,表達交際能力的強弱,特長的發揮等因素結合起來,才能給學生正確而全面的“吻”與“掌”,否則教育將走向死衚衕,會逼瘋多少個“范進”,庸常多少個“方仲永”,埋沒多少個“韓寒、馬雲、錢鍾書”?而那些虎媽狼爸們,巴掌下又教訓毀滅了多少“優秀有潛力”的孩子們?可嘆,教育之殤!

猜想,這幅漫畫給國小生們目睹,怕也會會心一笑,更何況歷經了大大小小考試的我們。不管學生或是各行各業的人士,都能深切體味這分數背後給自己一生帶來的影響。它猶如當頭棒喝,敲醒了“陶醉”於唯分是舉的家長們、老師們、教育專家們?圖中兩個小孩的人生不是簡單的“98”和“61”能決定的。我們能給予孩子更好的,或許只是更寬鬆包容的教育環境,更多維深厚的文化薰陶,更理性明晰的人生規劃,更正確適當的一個“吻”和一個關鍵犯錯時候的“掌印”。明晰賞罰,不唯分論英雄,教育之殤纔有可能變爲教育之幸!

遙想千年前大教育家孔子面對個性化的學生,給予的評價各不相同,有默許的“吾與點也”,有大讚的“賢哉,回也”,也有委婉否定的“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沒有簡單粗暴,只有循循善誘。想要我們的教育不再停留於分數的表面,便要明白愛因斯坦那句教育箴言的真諦:“學校的目標始終應該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爲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爲一個專家。”

“圖畫小兒賞與罰,應由社會明眼察。不囿分數殤教育,喜怒哀樂皆人生”。希望一幅輕鬆幽默的漫畫,能敲醒更多沉醉不知歸路的“大家”,還教育一個包容博大的天地,給孩子一個快樂完滿的明天!

2019語文大學聯考作文獎懲之後 篇七

看兩幅漫畫,觸目驚心的是漫畫上的兩個掌印和孩子同樣委屈的表情。或許有人會貶抑從100分退步到98分就掌摑孩子的父母,抨擊的理由是眼裏只有分數;讚揚從55分進步到61分給孩子親吻的父母,讚揚的原因是看到孩子的進步。其實,“直不百步耳”,兩位孩子的家長都採用“巴掌教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棍棒教育”的方法。

如果糾纏於家長要重分數還是進步,或者棍棒教育也是一種嚴格教育,打是親罵是愛,我們可能一葉障目,不見中國家庭教育弊端的“泰山”。現在很多家長都知道教育後代的重要性,“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這樣的話大家耳熟能詳。但很少有父母想到:打在兒女臉上的掌印,打的是父母的臉。

魯迅先生曾在1919年寫過一篇文章《我們怎樣做父親》,文中說中國親權重,父權更重,中國人從來認爲父親問題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近一百年過去了,中國父母依舊認爲打孩子是天經地義的,這是父母威權的體現之一,把孩子臉上的掌印當做父母權力的印戳。只是爲這掌印找了“望子成龍”等美麗的掩飾,算是有點“進步”了。魯迅說“本位應在幼者,卻反在長者”,中國的家庭教育就這樣“本末倒置”了。父母把自己未竟的理想或對子女的期望施加給孩子,忘了孩子是“即我非我”的獨立個體了,在孩子的生命歷程中,他們是本位,父母可以給孩子引導,但不能越廚代庖,代替甚至強迫他們生長。 打在兒女臉上的掌印,首先打的是父母的臉面。孩子的成績是許多父母的臉面,成績差,父母臉上無光。那些信奉“巴掌教育”的父母,他們的人生多數不成功,卻企圖用自己的。巴掌“打造”成功的孩子。第二,打的是父母的臉,父母對孩子嚴格要求當然沒錯,但過於嚴格就可能物極必反。棍棒下出孝子,更多出的是逆子。“虎媽狼爸”的成功只是個案,最讓人擔憂的是棍棒和掌印在孩子的心上留下難以癒合的創痕,而且學業上的成功就等同於人生的圓滿嗎?網絡上曾有句流行語:“你這麼做,你父母知道嗎?”對那些巴掌高高舉起、重重落下的父母,我也問一句:“你們這麼做,你們孩子知道嗎?”

紀伯倫說:“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乃是‘生命’爲自己所渴望的兒女。”魯迅說中國父母做了自己父母的“犧牲品”,反過來苛責孩子“又來專做他的犧牲”,這樣的謬種流傳,難道不值得現在的父母深刻反省嗎? 魯迅在那篇文章的最後說:“父母對於子女,應該健全的產生,盡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親子關係健全,纔是家教的基礎。父母盡力教育子女,但應該先讓孩子從巴掌的陰影中走出,才能“完全解放”,還孩子以自己的生命和人生。唯有這樣,孩子臉上的掌印纔會消失,吻痕纔會深刻、暖入孩子心扉。

2019語文大學聯考作文獎懲之後 篇八

又是“別人家”的家長 最近有一句網絡流行語叫“別人家……”,意思是羨慕別人家的---,而自己卻沒那麼命好,沒能碰上。同樣一張試卷,小明考了98分,結果得到的“獎賞”是一

個耳光,小王考了61分,就得到了一個鼓勵的親吻。哎,又是一個“別人家”的家長,同樣一張試卷,獎勵和懲罰的命運卻千差萬別。 理解潤親情,鼓勵成遠方。成功沒有標準答案,勝利不一定就是滿分,只不過期望值不同而已。有些時候,我們習慣於成功,習慣於完滿,把標準定得太高,把腳步邁的太大,可能落差也會更大,還不如春風化雨,腳踏實地,讓成就一步一步積累,讓喜悅一點點綻放。

北風與南風打賭,看誰的力量更強大,他們決定比誰能把行人的大衣脫掉。北風無論怎樣強烈,行人只是將衣服越裹越緊;而南風只是輕輕拂動,人們就熱得敞開大衣。“南風效應”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強扭的瓜不甜,早熟的柿子生澀,早拔的育苗根兒鬆,漫灌的鮮花會被淹死,關鍵看你如何把控尺度,如何設置期望值。

20世紀英國著名心理學大師唐納德·溫尼科特曾提出“足夠好的媽媽”的概念,具體含義是媽媽做到60分,滿足孩子的基本生活需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把剩下40分的愛以“特別狠心”的方式隱藏起來,留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讓他自己努力學習成長。相反,六一兒童節之際,湖北武漢一“着急媽媽”火了。從半歲到5歲,她爲自己的小孩累計投入近12萬元,報了英語、數學、聲樂、表演等17項培優班,結果沒想到兒子竟然由“學霸”變成了“學渣”。對比觸目驚心,做“60分媽媽”總比做“着急媽媽”更令孩子接受。

教育是一塊橡皮泥,可以任人隨意捏造出各種形狀。那麼反向推演,一件成功的雕塑與一件破摔的雕塑,他們的最初狀態都是陶泥,無所謂孰輕孰重熟好熟壞。我們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學藝雙全,各方面都很優秀,但在平凡世界裏,我們不甘於平凡但應習慣於平凡。每個人都想成爲鶴立雞羣的那隻“鶴”,那麼誰來成爲那大多數的“雞羣”呢? 上善若水任方圓。98分的“學渣”與61分的“學霸”,獎懲分明、區別對待背後是一種焦慮,中間隔着習慣性與偶然性的轉換差,而這個差值正是中國應試教育下的一種常態。在此呼籲別讓“中國式焦慮”毀了“中國式教育”,因爲方圓即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