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馬說作文(精品多篇)

馬說作文(精品多篇)

馬說作文 篇一

馬,中華民族珍視了上千年的一種動物。從古至今,就有“寶馬配英雄”之說,更有數不勝數的名馬,楚騅、赤兔、的盧、絕影。如此種種,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被奴役了的生物,都喪失了應有的自由。在韓愈的《馬說》中也反映了這一點:

“世有伯樂,然後又千里馬。”果真如此嗎?千里馬始終存在,“千里”是他的內在屬性,伯樂只是可以發現這一點。如果世上後又千里馬,那麼,伯樂之前的存在都是毫無意義的。

“故雖有名馬,衹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只稱也。”千里馬和駢死於槽裏之間的馬都是馬,它們有着同等的靈魂,是同一種生物,爲何千里馬就不該如此,而普通的馬就應當如此?即使千里馬被伯樂識出,不再“辱於奴隸人之手”,又會怎樣?馳騁沙場,拼個你死我活?戴上束縛着自由靈魂的繮繩,還是金絡腦?百戰過後,被尊爲“寶馬”?僅僅如此,千里馬們仍然是被人駕馭着,奴役着,這與“辱於奴隸人之手”的馬有何區別?它們希望的是迴歸自然,而不是當一匹五花馬。即使對人來說,馬或者千里馬,完成了它們的任務。但對於馬或者千里馬,這個靈魂與肉體的真正主人,它們存在和誕生的意義是自由!無奴役!

對於人來說也是如此,如果你是一個有才之士就非要做一介朝廷命官麼?你有真正隨從於你的心願,你的意志了麼?你又是真正自由的麼?只要你快樂,自由,在小小的世界的任何一處,發揮着你的才能,又何必等那個伯樂來把你帶入那個不自由的世界?

自由,我們曾經擁有的寶石,它什麼時候消失了?在你渴求功名利祿之時,在你唯唯諾諾,瞻前顧後之時,在你被眼前利益驅使之時,它,自由,就像一個膽小鬼一般逃走了。

趕快去抓住它,那些屬於你的真正的有益自由!

馬說作文 篇二

馬年的第二堂語文課上,老師來給我們講一講馬,讓我們說一說馬。

首先,老師給我們講了馬的種類,分家馬和野馬。家馬性格溫順,野馬有很強的野性。汗血寶馬是家馬和野馬的孩子,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馬。老師還給我們看了幾張馬跑步的圖片,我們個個驚歎不已。

接着,老師教我們玩一個成語接龍的遊戲。遊戲規則是四個組輪流派出一個代表來說有馬字的或者形容馬的成語,說的成語不能重複,在5秒內答不出來的就會被淘汰。因爲我們組有一個高手王辰冰同學,她收集了很多關於馬的成語和故事資料,在全體組員的一起努力下,讓我們組保持了領先,其他組的同學很不服氣。接下來的遊戲,我們組都獲得了勝利。

最後,老師給我們看了歷史上最早的馬字,讓我們說出的馬的頭和尾以及身體,我們的答案全都錯了。老師還給我們看了幾句馬的諺語,要說出它的意思,大部分同學都呆掉了,只有幾個同學回答對了。這一局下來,每個組差不多都打成了平手。

下課鈴聲響了,時間過得真快啊,我們戀戀不捨得結束了這堂課。這堂課上的講馬和說馬,讓我們認識了馬和了解了馬的相關知識,真是獲益匪淺啊!

讀《馬說》有感 篇三

在封建制度下,懷才不遇、才華被埋沒是一件不足爲奇的事。這自然引起許多文人墨客的不滿,韓愈就是其中之一,他的一篇《馬說》有感而發,託物寓意,表達了自己得不到重用的憤懣,也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敗。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一個有才能的人出生貧賤會引起誰的注意、欣賞和重用呢?滿腹詩書卻沒有舞臺施展,還有什麼能比這更令人惋惜的呢?拼搏過後好不容易取得一些好成績,卻不曾想“能在這種環境下取得那麼好的成績,就憑他的意志將來定有大的作爲”,而是膚淺的認爲“在那種環境下取得那麼好的成績是多麼艱難,定是竭盡其能了”。“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自己不識材硬說別人沒有才,看來伯樂真是難遇呀!真的等到成就顯著時人們才恍悟過來:這人不簡單,是個人才。時間雖然證實了真的有才,但生命還剩幾朝啊!

一些古代的文學大儒如:杜荀鶴、蘇軾、韓愈等都因被埋沒而憤懣、傷感、憂鬱過。社會在他們的腳下畫了一個圈,限制了活動範圍,卻永遠不能在他們頭上戴個金箍限制思想,所以他們的不滿都發泄在了文章中,留給了當今人們見證歷史的證據。

現如今21世紀了,國家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了,機會也多了,當然“伯樂”也多了,我們只要抓住恰當的機遇,展示自己的特長和優點,自然就有伯樂欣賞你,爲祖國貢獻的機會也多了。

馬說作文 篇四

按照中國的傳統曆法,農曆壬午年是馬年,辭舊迎新,又到了馬年說“馬”的時候了。

與龍一樣,馬在中國文化裏是一種神奇的動物。說到“馬”,中國人的腦海裏首先涌現的是有關“馬”的吉祥成語,譬如,馬到成功、萬馬奔騰、人強馬壯、馬上封侯、馬不停蹄、龍馬精神等等。

的確,倘若把中國的歷史書找來翻一翻,馬的諸多佳名美譽就會躍入眼簾,比如:千里馬、天馬、寶馬、汗血善馬、駿馬、老驥、白駒。

這諸多的成語與美譽都印證了生活在世界東方的人們與馬自古就有着密切的往來。在很早的時候,馬便成爲了中國人的交通工具。中國人喜歡馬,因爲它是速度和耐力的完美結合,無論艱難險阻,它都有耐力去完成。

沒有馬兒,秦始皇不可能驅馭萬軍統一中國,並用馳道把龐大的疆土聯爲整體。古代伯樂和千里馬的故事至今仍被中國人引爲經典。關公的赤兔馬更是中國人嚮往的神物。

到了20世紀,機動車纔在中國城市逐漸取代馬匹、馬車,成爲新型代步工具。但在廣大的農村和牧區,馬兒仍是農牧民們喜愛的馱獸。

中國人在數千年來對馬的讚美中,還賦予了馬許多人性化的特徵,比如:勤懇、堅韌、不畏艱難等等。人們之所以把這些精神賦予馬,緣於中國人本身對這些精神的推崇。勤懇、堅韌與百折不撓早已融入在了中國淵源流長的文化當中,早已體現在了中國人的精神當中。

人們常常講,中國的文化是龍的文化,但是龍畢竟只是人們意念中的圖騰,在這一點上倒不似馬,無論馬兒的精神是中國人賦予的,還是馬兒的精神啓迪和激發了中國人,總而言之,每當中國人提到馬,他們便會覺得它是那麼的實在和貼近人的心靈。

《馬說》讀後感 篇五

伯樂相馬的故事古已有之,而被人們廣爲傳贊,而韓愈卻借千里馬不被發現的悲慘遭遇鳴不平之音。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吃不飽,力氣不充足,不能跑出千里的路程。在我看來,千里馬,之所以叫做千里馬,因爲其有足夠的能力去完成其千里之行。雖說食不飽,力不足,但若竭盡所能,必定能顯示其與常馬的不同之處。

古語云:“天馬行空而步驟不凡。”千里馬與常馬必然會有巨大的差別。在僅有的資源和基礎上,跑出與常馬相同或比常馬更遠的行程。才能顯示出其步驟不凡,日行千里的與衆不同。若是如此,還會有人感嘆道:“天下無馬嗎”?

在當今的社會裏,人才濟濟,才人輩出,不由生疑,爲何唯獨千里馬似的人不在其列呢?答案是堅持!是爭取!千里馬們是否爲自己的命運爭取機會?是否毛遂自薦的推薦過自己?答案無疑是否定的。他們爲了證明自己所謂的“志存高遠”,就時不時的無病呻吟,鬱鬱寡歡,安於現狀,完全忘記了自己是一匹千里馬,自己有能力去做。只得整天怨天尤人,就會在自己的馬棚中說幾句“誰主沉浮”之類的話。

既然如此,我們就不能怨“食馬者不識其能千里之食也”千里馬不懂得如何去利用現在的僅有的資源去展現自己的才能,卻是早早的放棄,只知一味的等待伯樂去找自己,這談何容易呀!我想當伯樂找到了你,你也成了常馬了吧!這也只能算是一個扶不起來的阿斗罷了。

在這愈演愈烈的社會競爭中,要想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就要抓住機遇,利用好身邊的一切對我們有利的資源充分的展現自己的千里之能。只有這樣抓住一切機會,振奮起來,發掘自身潛能,讓自己這匹千里馬不會埋沒在這競爭激烈的社會之中。

馬說作文 篇六

最近我們學習了韓愈的《馬說》,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多次上書宰相請求錄用,“而志不得通”,所以,他創作了這篇名作。他以“馬”爲“說”的對象,借馬的遭遇來抒發自己對社會的看法。表明他希望統治者能識別人才,重用人才,使他們的美好才能能夠充分發揮出來。

從現代的眼光來看,這種觀點是並不完全正確的。因爲別人不知道你的才華,他不可能賞識和重用你,所以你要“毛遂自薦”。

我還聽說這麼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國王在大街上出題招才,有兩個才華出衆的人看見了此事都想參加面試。那個國王又故意刁蠻:“答題者,答對封高官,賞金千兩,答錯者,則逐出京城。”其中一個聽了此話,有些猶豫,他生怕出醜,可另一個人毅然決然走上臺。他一看這道題他熟悉,便提筆解答,最終,他得到了國王的賞識和重用,國王封他爲宰相。自己退出的那個人追悔莫及,可有什麼辦法呢?他已經錯過了良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抓住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華,還要不斷學習,使自己出類拔萃。我想如果韓愈老先生還健在的話,他用現代的方法展示自己,推銷自我,他或許是一位著名大學的學者或教授吧!

《馬說》讀後感 篇七

今天,我讀了《馬說》這篇文章,讀得即認真又仔細。

《馬說》的作者是我國唐代著名詩人,此文寫於貞元11年至貞元16年間,這時的作者初登仕途得不到重用。曾三次上宰相求擢用,但沒有達成,便寫下此文來抒發“伯樂不常有”的情感。

《馬說》這篇文章寫的是刻畫出一匹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千里馬”因爲得不到“伯樂”的發掘,又因爲“食馬者”用不適當的方法去飼養和對待這匹“千里馬”,從而導致了“千里馬”被埋沒。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把自己當作“千里馬”,把發掘他的“伯樂”當作是“伯樂”,把愚妄淺薄的統治者比作是“食馬者”,在最後,食馬者還因不懂的是別“千里馬“而感嘆:”“其真不知馬也”中可以看出“愚妄的統治者的昏庸無能而把有才能的人流失。此文直接地闡述了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原因,對統治者有眼不識英雄和摧殘人才的現象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對於不識人才,埋沒、摧殘人才的行爲發出了強烈的譴責。這篇文章巧妙的運用了比喻手法。將韓愈本人比做“千里馬”;將中用韓愈的人比作“伯樂”。

現實生活中,人才需要學會表現自己。我們需要“伯樂”,但我們更要學會自己去找“伯樂”。只要有真本事就應該展現出來。

社會給了人才一個施展本能的舞臺,創造了一個公平、公正、自由的人才競爭社會,讓每一個人靠真才實學贏得社會地位。最重要的就是靠自己,如果你是“千里馬”,如果你確實有才,那麼你就應該展示自己的風采,讓“伯樂”發現你。

這就引發我們深思。在愈加強烈的社會競爭中,怎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除了必須的才能以外,我們必須要進取、必須要自主、必須要堅強、必須要爭取一切機會。如果甘於做個平凡人,那縱然有成萬雙手託舉你,你仍然只是個平凡的人。振奮起來,抓住機會,真正能夠拯救你的人只有你自己而已。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是珍珠總會發亮的,只要付出自己的努力,哪怕是沙子也會發出耀眼的光芒的。

《馬說》讀後感 篇八

自古以來,就有伯樂與千里馬的爭論。有人認爲,“現有伯樂,而後又千里馬”,也有人認爲,“有沒有伯樂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是千里馬”,可韓愈的觀點又是怎樣的呢?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不足以千里稱也。”一句句話觸目驚心,直指問題本質,述說了當時並不是沒有人才而是不識人才的道理,同時也述說了作者韓愈不遇不被賞識的痛楚,這種痛楚細細的流露在文章的字裏行間,令人不禁同情作者的遭遇。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啊!

可我並不這樣認爲,生活的道路並不只有一條,不必要一棵樹上吊死,可以嘗試一下新的方法,毛遂就是這樣一個機靈的人。當找過危機平原君要去楚國搬救兵時,平時一言不發的毛遂主動自薦,在平原君趙勝半信半疑中,他爲趙國贏得了救兵,贏得了榮譽。我認爲“有沒有伯樂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是千里馬”,即使沒有伯樂,只要你是千里馬,只要你主動出擊,你那萬衆矚目的千里馬的才能一樣不會被隱滅,你一樣可以奔馳在心愛的草原上。

不管是先有伯樂還是千里馬,是說明了一個道理:人才和賞識人才的人是緊密相連、無法割捨的。

讀《馬說》有感 篇九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古往今來有多少一智之士,雖有滿腹經綸,但是懷才不遇,淹沒了自己的才華。沒有遇到賞識他們的伯樂。

《馬說》裏的千里馬就是個悲劇。雖有千里之能,卻不能得到千里馬的稱號,辱沒在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養馬之人不知道它有千里之能,因此和普通的馬一同飼養,讓它們做於自己本身不相符的事情當然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它們吃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現,當然也無法日行千里。養馬的人不用正當的方法來驅使千里馬,養着它不能夠施展才能,馬叫飼馬着不能夠懂得其中的意思,因此拿着馬鞭到馬近前,感嘆天下無馬。天下真的無馬?其實他們不懂得什麼是好馬。千里馬就這樣在這些庸俗之人手中度過了自己的一生,無法發揮自己的才幹,遺憾地死去。

《馬說》的作者韓愈就是通過寫千里馬懷才不遇的悲慘遭遇來說明自己雖有報國之至,但是遇到的卻是一個昏庸無道之君,使自己的才能無法得以善哉的悲哀。自古以來伯樂和千里馬就是難以分開的。只有千里馬而無發現千里之能的伯樂也是不行的。必須先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纔可以。有了發現千里馬的伯樂纔不至於好馬被埋沒。大將保明主,俊鳥登高枝,從古之今不知道有多少人才無用武之地,白白的埋沒了自己滿腹的才華。但是也有很多幸運之人遇到了賞識自己的伯樂,因此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遇到明智之君因此就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華和君主一起創出一番大的事業,因此這些被明主發現的人也因遇到懂得賞識自己的伯樂而高興,而感激這個發現自己的人,因此就鞠躬盡瘁,踏踏實實的爲自己的伯樂賣命。因而名傳千古。

西周丞相姜子牙是一個很有作爲的人,他爲周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他之所以忠心耿耿爲周朝是因爲感激周文王的慧眼識人。姜子牙是個德才兼備的人,可奮鬥了大半生也依然是個普通人,自己的才能無法展現。快八十歲的時候依然沒有遇到駕馭自己的伯樂。他經常在江邊釣魚,別人釣魚都是彎鉤而他釣魚則是直鉤,人們都覺得他笨,很不理解他爲什麼直鉤釣魚。西周的文王千歲不滿紂王的昏庸無道一心想推翻這個無道的朝廷,因此需要輔佐自己的人,就開始四處招賢,廣納人才,他後來遇到了姜子牙覺得他不平凡,於是就和姜子牙進行深談,通過談話看出姜子牙的志向,認爲他絕非等閒之輩,因此把他請入西周。周文王對姜子牙十分敬重,到西周後給以重任,直接就封爲丞相和他一起共商滅商大計。後來周文王死去他的兒子武王即位,繼續任命姜子牙爲丞相輔佐新君繼續滅商。姜子牙在滅商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很快就殲滅了商朝,輔佐武王成就了西周大業。如果不是周文王的獨具慧眼,識出姜子牙絕非等閒之輩,他就無法施展才能,發揮自己的作爲。所以姜子牙能夠成功除了自己的才幹外就歸功於賞識他的伯樂,周天子。由此可見千里馬要想施展才能必須得遇到好的伯樂。

千里馬和伯樂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只有伯樂無千里馬也不能,只有千里馬無賞識自己的伯樂縱使在有本事也是白白的被埋沒,無用武之地。如果千里馬和伯樂湊到一起就必定能夠幹出一番大的事業。有的人雖然很有能力但是一直碰不到賞識自己的伯樂,無法施展,只能默默的生活。有的人卻很幸運,既有才華又能夠遇到開發自己的伯樂,就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實現自己的夢想。

有一年的《加油好男兒》依然是紅紅火火,選手比去年的更加優秀,都才貌雙全。其中有一個選手是瀋陽賽區的冠軍叫做井柏然。他那時才十九歲,如果不是好男兒這個平臺,他依然是個平凡的小男生。但是他很幸運,遇到了自己的伯樂。他並沒打算參加好男兒這個比賽,但是他在瀋陽的一家烤雞店裏吃烤雞居然巧遇好男兒的導演。導演看到這個小男孩就覺得他身上有一種特殊的氣質,覺得他是個人才。然後就給他名片告訴他讓他參加好男兒海選。結果井柏然果然去參加海選,他出衆的表現征服了評委,很容易就晉級了。然後在好男的舞臺上充分實在自己的才能。一路過關斬將走到全國總決賽。他的才華和長相吸引了很多觀衆,很多觀衆都成了他的後援團,成了他的鐵桿粉絲,都拼命的支持他。導演看到井柏然在舞臺上的表現十分欣慰,覺得自己沒看錯人。井柏然確實是很有才,是後起之秀,相信他會在好男的舞臺上走得更遠。他的成功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就他最應該感謝的人是發現他的導演。如果不是導演的慧眼識人他也許還是個默默無聞的鄰家小男生,正坐在學校裏拼命的讀書,在思考着何時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有的能夠成功,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而有的卻是默默無聞,那就是因爲成功者遇到了自己的伯樂,默默無聞着縱使自己才華橫溢也無法施展,是因爲沒有人發現他的才能,沒有一個發展自己特長的平臺。所以“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句話是永恆不變的真理。無論何時也會有被埋沒的千里馬,但是也有幸運的千里馬,他們遇到了駕馭自己的伯樂。

讀《馬說》有感 篇十

韓愈不愧爲唐宋八大家之首,寥寥數百字寫出自己的。鬱郁不得志,但,這對於馬兒,是否有些公平?

人類做到的最高貴的征服,便是征服了這豪邁剽悍的動物——馬。它和人分擔着疆場的辛苦,同享戰鬥的光榮;它和主人一樣,有無畏的精神;它的馴良不亞於它的勇敢,它不逞自己的烈性,它知道剋制自己的動作;它爲滿足主人而豪無保留地貢獻自己,儘自己的一切力量爲人類服務。

上面所說的,是一匹有才能的馬,是天然品質被人工改進後的馬,是從小就被人養育,後來又經過訓練,專爲供人驅使而培養出來的馬。然而這樣的好馬,它的教育從喪失自由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這種動物被馴養得太普遍、太悠久了,即使解除了羈絆,它也不會因此而變得活潑。

天然的卻比人工的美麗得多。看看那些生活在南美各地的馬匹,它們行走着,奔馳着,跳躍着,不受拘束,沒有節制,不因受到羈勒而自豪。它們不屑於受人類照顧,它們能夠自己尋找適當的食料。它們沒有固定的住所,除了晴朗的天空外沒有任何庇廕。它們呼吸新鮮的空氣,這種空氣,比我們用來禁閉它們所提供的空氣,要新鮮得多。所以那些野馬比家馬來得強壯又輕捷。因爲,它們有大自然給予的美質,有充分的精力和高貴的精神。而人類擁有的家馬,僅是技巧和妍媚。

其實,從一匹馬的角度來看,自由纔是最寶貴的。不管它是否日行千里或者能否遇上伯樂,也不管它在幹什麼工作。一匹具有高貴品質的馬,恰恰是馬性喪失得徹底的馬。馬的悲劇,不是因爲他們沒遇到識馬的人,而是因爲它們本不該遇到人。它們一切的馬性開始扭曲,而這樣的變化不是因爲自己,是因爲人。

韓愈一生在政治上的無所作爲是由他的性格所造成的,《馬說》告訴我們,韓愈的本性是自由、豪邁的,他受不得約束,他本該屬於一片自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