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語文馬說教案【多篇】

語文馬說教案【多篇】

語文馬說教案 篇一

【教學思路】

《馬說》是一篇寓意深遠,寄情深沉,富有啓示作用的古代雜文。教讀本文時,可引導學生從誦讀入手,體會語言承載着的思想情感,並與作者的遭遇感同身受,在受啓迪的同時拓寬思維空間,形成與時俱進的人生觀、人才觀和用人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 熟讀成誦。

⑵ 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實詞和虛詞。

2、過程與方法:

指導朗讀,領會虛詞,品味情感,逐層分析語調變化,當堂成誦。

⑵ 誘導思辨,激發爭論,培養學生勇於質疑、探究、創新的語文素質。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 理解短文所闡明的深刻道理;

⑵ 客觀、正確地把握本文提出的懷才不遇的問題。

⑶ 形成與時俱進的人生觀、人才觀和用人觀。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⑴ 掌握古今異義詞。

⑵ 背誦全文。

⑶ 正確理解《馬說》所闡明的深刻道理。

2、難點:

討論有關人生觀、人才觀、用人觀的問題。

【教學方法】

點撥法、誦讀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教學課時】

一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收集、整理材料,做好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掃清字詞障礙,準備相關材料。

【教學過程和內容】

一、導入

1、播放《萬馬奔騰》音樂;展示幾幅馬圖來激活氣氛。

2、請學生說說有關“馬”的成語、名句;

3、請學生講講傳說中有哪些千里馬。

(以對比故事導入)

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據說,有一匹千里馬拉着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並脫下自己的衣服覆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於是低下頭吐氣,擡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雲霄。這是它感激伯樂瞭解並且體貼它啊。伯樂把馬獻給了楚王,經過精心餵養,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後來,千里馬爲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了不少赫赫戰功!

千里馬有了伯樂的發現、啓用,經過精心餵養,自然精壯神駿,能馳騁沙場,立功揚名了!但如果沒有伯樂的出現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韓愈寫的《馬說》,一定會讓你對千里馬有進一步的認識!

二、解題和作者、作品、背景簡介

《馬說》是通篇借物比喻的雜文,屬論說文體。“說”就是“談談”的意思,比“論”隨便些。從字面上可以解作“說說千里馬”或“說說千里馬的問題”。

本文選自《韓昌黎文集》中的雜說四,作者韓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學家。本篇取材於古代伯樂相馬的寓言,借千里馬因無伯樂賞識的不幸遭遇,說明了“欲得士,必須善識士,善養士,善譽士的道理。”表達了對當時社會壓抑人才,摧殘人才現象的控訴,對昏聵愚蒙的達官貴人的譴責,以及沉淪下僚的才智之士的乞求脫穎而出的渴望。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聲情並茂的誦讀全文。

2、老師指導誦讀的斷句、節奏、重讀、語氣、情感表現等。

3、播放錄音,要求學生注意聽好難字的讀音,把握好語調、語氣。

4、學生朗讀課文,討論、探究難詞難句和關鍵句,瞭解全文大意。(掃清文言詞語障礙、積累文言詞彙)

四、再讀課文,深入探究下列問題

1、“千里馬”有哪些不幸遭遇?(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2、誰該對千里馬的不幸遭遇負責?(引發學生強烈的思辨、探究和爭論)

3、“千里馬”、“伯樂”和“食馬者”各比喻什麼?作者對他們的態度怎樣?你的感覺又如何?(學生應感同身受,有感而發)

4、像這樣借寫它物來寄託情感、闡明道理的寫法叫做什麼?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明確託物寓意的寫法;領悟本文的思想內容。)

合作探究爭辯:世上是先有伯樂還是先有千里馬?

五、拓展探究

1、作者認爲“伯樂”決定了千里馬的命運,你同意他的觀點嗎?如果你是千里馬,你只會等別人來發現嗎?如不然你可怎麼做呢?

2、結合當今社會談談如何“多出人才,用好人才,人盡其才”!

六、學生當堂熟讀成誦

七、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以《假如我是千里馬》爲文題,寫寫自己的想法。

【板書設計】

引論: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惋惜)策之不以其道(託物)

表達:懷才不遇《馬說》

本論: 食之不能盡其材 (憤怒)

控訴:埋沒人才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寓意)

希望:重用人才

結論: 其真不知馬也。 (諷刺)

千里馬 託物寓意 人才

語文馬說教案 篇二

[教學目的]

一、熟讀課文,理清思路。

二、理解課文所蘊含的寓意。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好!很高興能與同學們共度一段愉快的學習之旅。雖然五寨到小河頭只有10多公里,但如果要騎馬來這兒,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咱們今天就來共同學習一篇關於“馬”的文章吧。請翻開課本《馬說》。(大屏幕顯示)

二、釋題及作者簡介

1、說,古代的一種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跟現在的雜文相似。課題可簡單地理解爲“說馬”。(大屏幕顯示)

2、韓愈(768——824),唐代文學家,散文尤爲著名,爲“唐宋八大家”之首。他29歲才初登仕途,但爲官路上受挫頗多,懷才不遇的思想極爲強烈。(大屏幕顯示)

三、研讀課文【原文】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zhǐ)辱於奴隸人之手,駢(pián)死於槽(cáo)櫪(lì)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盡粟(sù)一石(古音爲dàn,今音爲shí)。食(sì)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xiàn),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yé)?其真不知馬也。

(選自《昌黎先生集· 雜說》韓愈 唐)或(韓愈文選)

【譯文】

世間有了伯樂,然後(纔會)有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可是伯樂不經常有。所以即使是名貴的馬,也只能在馬伕手裏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馬)一起死在槽櫪之間,不把它稱作千里馬。 日行千里的馬,有時一頓能吃下一石糧食。餵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能(日行)千里(的特點)來餵養(它),(所以)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也就)表現不出來,想要跟普通馬一樣尚且辦不到,(又)怎麼能要求它能夠日行千里呢?

驅使它,不能按照適當的方法,餵養它,又不能竭盡它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馬鞭子站在它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

【註釋】1 伯樂:孫陽。春秋時人,擅長相(xiàng)馬(現指能夠發現人才的人)。 2 祇辱於奴隸人之手:只是在馬伕的手中,不能展現才能。 辱:辱沒,受屈辱。 祇 :同“只”,只是。 3駢(pián)死於槽(cáo)櫪(lì)之間:(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櫪間。駢,兩馬並駕,引申爲一起。駢死:並列而死。 4 一食(shí):吃一頓。 5一石(dàn):重量單位,一百二十市斤爲一石 。三十斤爲鈞,四鈞爲石。——《漢書·律曆志上》 6 食:同“飼”,餵養。 7 故:因此 8 故雖有名馬:即使 雖有千里之能:雖然 9 於:在。 10 奴隸人:古代也指僕役。這裏指馬伕 11 槽櫪:喂牲口用的槽。 櫪:馬棚、馬廄 12 不以千里稱也:意思是不以千里馬著稱,即人們並不認識這是千里馬。 以:憑藉 稱:著稱 13 馬之千里者:之,定語後置的標誌。 14一食:吃一頓。食,吃。 15 或:有時,或許 16 能:可以 17 盡:全,這裏作動詞用,是“吃盡”的意思。 18 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糧食。 19 石(dàn),容量單位,十鬥爲一石。 20 其:指千里馬,代詞。 21 是:這樣,指示代詞。 22 能:才能。 23 外見:表現在外面 見:通“現”,表現;顯現。 24 且:猶,尚且。 25 欲:想要。 26 等:等同,一樣。 27 不可得:做不到。 28 得:能,表示客觀條件允許。 29 安:怎麼,哪裏,疑問代詞。 30 策之:鞭打馬。策:馬鞭子,引申爲鞭打,這裏指鞭策,駕馭。 31 之:代詞,指千里馬。 32 以其道: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正確的方法。(以:用) 33 道:正確的方法。 34 食之:食,通“飼”,喂。 35 盡其材:竭盡它的才能。這裏指餵飽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發揮出來。 36 材:通“ 才 ”,才能。 37 鳴:馬叫, 38 奴隸人之手:馬伕的手中,之:的、39 通其意:通曉它的意思。 40 臨:面對 41 嗚呼:表示驚歎,相當於“唉”。 42 其(1):難道,表反問語氣。 43 其(2):恐怕,表肯定語氣。 44 邪:通“ 耶 ”,表示疑問的語氣詞。 45 知:懂得。 46 美:才能,長處。

1、教師範讀(目的是讓學生感受語氣,初步感知大意。)

2、學生齊讀(目是讓學生熟悉文句,進一步感知大意。)

3、學生思讀,討論理解

(1)教師引語及提問:同學們以同桌爲小組,結合課文註釋讀課文理解文意,找出作者在文中提出觀點,看哪小組同學完成得又快又準確?(巡視備問)。(大屏幕顯示)

明確:作者在課文第一段首先提出論題: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接着提出自己觀點:因“伯樂不常有”,“雖有名馬”卻“不以千里稱也”是不可避免的。(即“千里馬”常被埋沒。)

(2)教師引語及提問:同學們說說論題中“伯樂”與“千里馬”是什麼關係?

明確:“伯樂”決定着“千里馬”的命運, “千里馬”依靠 “伯樂”生存。

(3)教師引語及提問:明白了論題中兩者的關係,也找到了作者的觀點,同學們繼續以同桌爲小組讀課文第二段,想一想,作者是怎樣論述自己的觀點的?

明確:作者舉例論述了“千里馬”被埋沒。作者認爲,“千里馬”沒能表現出日行千里的才能,原因在於“食馬者”不知馬,因爲他只用對待普通馬的方式餵養千里馬,千里馬因“食不飽,力不足”,才能才被埋沒。由此可知,“食馬者”平庸淺薄。流露出作者的譴責之意。

(4)教師引語及提問:同學們,我們已經明白了“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是“食馬者”的無知。現在,我們把第三段齊讀一遍,想一想,作者又作了怎樣的論述?

明確:作者在這一段還是繼續寫了“食馬者”不知馬的表現,而且還刻畫了一個特寫鏡頭——“食馬者”“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更進一步地指出:“千里馬”被埋沒是由“食馬者”的不知馬造成的。在這個鏡頭中,我們可以看到,“食馬者”的不知馬簡直到了讓人難以接受的地步,他不只平庸淺薄,還狂妄無恥!作者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於是發出質問:“其真無馬邪?”同時還作了肯定的回答:“其真不知馬也。”表達了作者對“食馬者”“不知馬”的強烈憤慨。

(5)教師引語及提問:第二、三段都是論述“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是由“食馬者”“不知馬”造成的,這些內容是否重複了?

明確:沒有。第二段是從千里馬的角度論述的,而第三段是從“食馬者”的角度論述的。

(6)教師引語及提問:誰能說說課文的思路是怎樣的?

明確:先提出觀點,“千里馬”常“不以千里稱也”,指出其命運的悲哀;接着從從千里馬的角度論述的“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是由“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最後,又從“食馬者”的角度論述“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同時,斥責了食馬者的愚妄,並以“其真不知馬也”歸結全文主旨,表達了作者對“食馬者”“不知馬”的強烈憤慨。

4、學生齊讀

目的是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綜合理解

討論理解下列問題:

1、課文通篇不離千里馬,是否只是就“馬”說“馬”?(大屏幕顯示)

明確:不是。文章借千里馬難遇伯樂最終被埋沒的現象,揭露了埋沒人才的社會現狀。

2、文中“伯樂”“千里馬”“食馬者”各比喻什麼樣的人?

明確:“伯樂”比喻善於發現人才的賢士,“千里馬”比喻人才,“食馬者”比喻摧殘人才愚妄淺薄的統治者。

3、本文通過千里馬的遭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大屏幕顯示)

明確:本文通過千里馬的遭遇,闡述了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摧殘的原因,表達了作者對封建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強烈憤慨和懷才不遇的思想。

五、課堂總結

由於時間關係,我們今天的學習之旅只能到此爲止了,請同學們利用課外時間把這篇課文背誦下來。在這即將分別的時刻,我祝願大家,在未來的學習中收穫多多、快樂多多!

語文馬說教案 篇三

一、動畫導入

在所有的動物中,我最鍾情的是馬。因爲一直以來我都有個夢想,有一天能夠在草原縱馬馳騁,聽着風聲在我耳邊呼嘯而過,一切的不快都隨風而逝。現在我就請大家欣賞一個關於千里馬的故事(flash)。伯樂可謂相馬高手,僅憑一雙慧眼,就能識別一匹貌不驚人的良駒。伯樂相馬究竟是否可信,是否所有的千里馬都能得到伯樂的賞識呢?我國唐朝的著名散文家韓愈寫了一篇《馬說》來訴說這一切,今天咱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幻燈)

二、釋題,介紹作者(幻燈)

1、“說”,是古代託物寓意的議論體裁。我們學過類似的文章嗎?“說”就是“談談”的意思,比“論”更隨便些。“馬說”這個標題是後人加的。從字面上可以解作“說說千里馬”或“說說千里馬的問題”。

2、作者簡介:

作者韓愈,大家瞭解多少呢?請說出唐宋八大家的名字。那麼這篇文章是他在什麼樣的情況之下做的呢?這篇《馬說》大約作於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這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書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憂天下之心”的他,終未被採納。後來又相繼依附於一些節度使幕下,鬱郁不得志,再加上當時奸佞當權,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視,所以他有“伯樂不常有”之嘆。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文首先要讀通,讀準,讀熟。現在請大家來欣賞此文的朗讀,請注意字音,節奏和重音。(幻燈)

2、大家學過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還記得文中的先生是怎麼讀書的嗎?確實,古文讀起來要搖頭晃腦,韻味十足。現在就請大家四人一小組進行朗讀。並在預習的基礎上討論難字難句,如果有不能解決的請舉手,我樂於爲大家效勞。等會請同學起來朗讀並翻譯文章。

3、朗讀。

⑴先推薦男女生代表朗讀,並評價。

⑵再放朗讀錄音,跟讀。

⑶然後分男女生齊讀課文。

4、有沒有同學自告奮勇的站起來翻譯文章呢?我想請三位同學分別說出三個段落的大意。好,請你們各自邀請一位同學爲你們朗讀課文,讓我們看一看哪一組同學配合最默契。

5、詞語積累,一詞多義。(幻燈)

6、比賽背誦課文。

四、再讀課文,深入探究

真是窺一斑而現全豹,大家配合得如此默契,可見大家是一個團結的集體。而且基本上能夠準確地說出文章的大意,說明大家是勤於課前的。那麼在課堂爭論中大家是否能夠舌戰羣儒,力挫羣雄呢?我們拭目以待喲。現在有幾個問題需要我們共同商討:

1、課文開篇就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你們認爲到底是先有千里馬,還是先有伯樂呢,爲什麼?

先有馬,再有對馬的認識,就一般馬而言應該是這樣的。然而對千里馬來說,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他從普通的馬羣中識別出來,只是一般對待,發揮不出它的特長來,那就等於它不是千里馬,識別就成爲前提了。

2、當“千里馬”被埋沒時,他的遭遇怎樣呢?請從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回答。

“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才,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幻燈)

3、韓愈對千里馬的不公遭遇持什麼樣的態度,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呢?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4、俗話說,不平則鳴。韓愈怎麼會單單爲一匹馬的不公遭遇而鳴不平呢?這豈不是小題大做?你們怎麼理解呢?

千里馬在這裏也指人才,而伯樂則是賞識人才的人。託物言志。(幻燈)

五、拓展延伸

天生我才必有用,只可惜韓愈懷才不遇,英雄無用武之地,所以他只能無可奈何的發出了“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感慨。

1、那麼假如你就是一匹千里馬,卻暫時不被重用,你會怎麼做呢? (幻燈)

韓愈認爲“伯樂”決定了“千里馬”的命運,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未免絕對。我們要主動地去爭取,像毛遂一樣的自薦,方可把握住自己的命運。在這裏我送幾句話給大家。雖不是什麼金玉良言,對大家也應該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學生齊讀)

是金子,無論放在何處總會有發光的時候。

哪怕是一塊煤,也有它的價值。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請不要憂傷,不要憂鬱,相信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請不要憂傷,不要憂鬱,相信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競爭是當今生存的一門功課

別等機會尋找你,而是你要去尋找機會

2、那麼作爲千里馬,你們又想對伯樂說些什麼呢?

我也相信所有的伯樂一定會尊重教育,尊重人才。讓千里馬能夠物盡其用,人盡其才。願伯樂們能夠擁有一雙慧眼。。因爲世界上不是缺少千里馬,而是缺少發現千里馬的眼睛。

小結:韓愈以良馬謂英雄,寫自己知遇之難,是因爲它生不逢時,我們有幸生長於新時代,能夠人盡其才,那麼我希望大家能夠發出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的豪言,天馬行空任我行的壯語。同學們,莫愁前路無知己,我相信只要大家努力,若干年以後,你們一定會站在我面前自豪地說:天下誰人不識我!

六、課外練筆

圍繞課文當中“人才”這個話題,選取一個角度,寫一篇不少於500字的文章。(幻燈)

最後我預祝大家前程似錦,鵬程萬里!有一天真得能夠成爲千里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