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鄉鎮調查報告多篇

鄉鎮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鄉鎮財政隊伍建設的調查報告

根據《關於做好全省鄉鎮財政隊伍建設調研工作的通知》(鄂財函[2022]134號)文件要求,我辦鬆滋調研專班從6月10日開始對鬆滋市基層財政所進行了調查研究。調查對象涉及鄉鎮財政所所長、副所長、在職在崗普通幹部、改革分流人員、離退人員、提前退養人員,鄉鎮黨委、政府領導,鬆滋市局預算科、農村財政管理局、監督局、人教科、調研科等負責人。調研方法主要採取系統數據統計分析、分類定點重點剖析、座談會面對面交流、典型案例分析、同類比較分析、公共財政績效評價分析、行爲學分析等。

調研基本結論:(1)鄉鎮財政幹部成爲農村綜合配套改革的買單者。農村稅費改革後,鄉鎮機構合併、人員分流,其後實行鄉財縣管,財政所、經管站合併,並按50%的比例分流人員。合併後的財政所確定爲鄉鎮事業單位,承擔了鄉鎮黨委、政府不直接辦理之外的所有公共事務;財政所幹部不是公務員,也不是參公人員,其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同企業一樣,自己掏一半、單位買一半;既不能從行政上提拔,也不能在財政內部調動;工作量對比改革前增長一倍,在惠農政策一項接一項中再增加一倍。分流下崗人員,如同普通工人一樣,四出找工作再就業或自己創業,其中素質高的約60%有了着落,40%的人員成爲不穩定對象。

(2)“六個關鍵詞”概括鄉鎮財政幹部現狀。無論是在崗職工還是分流人員,目前的思想狀況、工作狀況、對未來的期待,可以用“六個關鍵詞”來概括:

失落——不知“我是誰”;

頹喪——“我心傷悲”;

困惑——明天是否有太陽;

感恩——我以我心獻財政;

呼籲——鄉鎮黨政領導訴真情,爲財政所幹部撐起一把保護傘;

吶喊——千萬不要把我拋棄!

(3)鬆滋市動用一切資源維護了基層財政隊伍的基本穩定。自改革開放以來,鬆滋財政各項改革一直走在全省、全國的前列,並以其特有的財政文化先後獲得全國預算外資金管理“鬆滋模式”榮譽、全國財政系統先進集體、全國財政系統新風頌基層先進單位、省級文明單位等殊榮,財政隊伍整體素質較高、集體榮譽感強、團隊管理理念先進。因此,鬆滋市委、市政府及社會各界對財政從政策制度、輿論支持、預算安排、人文關懷等各方面傾斜了鄉鎮財政改革,動用一切可以動用的資源維護了基層財政隊伍的基本穩定。

(4)財政所職能定位不清、幹部身份不明、事權大於財權的現狀導致鄉鎮財政暗流涌動、危機四伏。事權無限大與經費無保障、責任無限與地位最底層、持續的無償付出與長久的無望期盼將導致基層財政運行系統的崩潰。

【第2篇】鄉鎮土地問題的調查與思考工作報告

土地問題歷來是農民最關心的問題,是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的聚焦點。**鄉在二輪土地承包時,遺留了一些土地問題,隨着形勢的發展,這些問題逐漸顯現,特別是“一免兩補”政策的出臺實施,使土地矛盾更爲突出。到2022年底,**鄉尚有**戶**口人的**畝土地問題沒有解決。針對這一問題,我們組成土地問題清查小組,邊清查邊調研,從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啓示。

一、基本情況

**鄉現有*個村、**個自然屯、**個村民組,總人口*人,土地面積爲**萬畝。二輪土地承包時,我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和省市的有關規定,對所有土地進行了重新發包,全鄉人均土地面積6.19畝,最多的原**村人均土地面積10畝。

隨着“一免兩補”政策的出臺,種地收益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土地問題也隨之突顯出來。這些土地問題既有歷史積累的,也有新產生的。歸納起來主要爲:一是要地問題。**鄉在二輪土地承包中,有部分村一些戶在人不在的農戶,在分地時沒有分得承包田。依照法律和政策規定,這些農戶應該享有承包土地的權利,在分地時理應預留。“一免兩補”後,在外居住的農戶回村要地,產生人地糾紛。二是缺地問題。二輪土地承包到現在,全鄉的人口、壓濾機濾布勞力等都發生了變化,新增人口和勞力要求分承包田的願望越來越迫切,由於無地可給,問題越積越多。三是返地問題。綏中鄉在二輪土地承包時或承包後,部分村爲加速回收村級債權,將欠款農戶的承包地收回抵債。現在這部分農戶想還欠抽地,而村裏將這部分農戶的土地長期發包,一時很難徹底解決。四是補地問題。婚出婚入的婦女沒有土地的問題較爲嚴重,造成新的人地矛盾。五是失地問題。近年來,隨着退耕還林計劃的實施,加之自然災害等原因,造成農戶失地的問題也存在。

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是二輪土地承包時工作不到位。部分村在二輪承包工作中沒有與農民續訂承包合同,農民沒有領取到土地承包經營使用權證,土地承包關係不穩定,致使土地承包經營權屬不明晰,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缺乏法律保障,給一些村級組織隨意侵佔或轉包農民土地提供了便利,也使農民重新收回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要求缺乏法律依據。二是少數村違法收回農戶承包地。近年來,隨着勞務輸出工作力度的不斷加大,一些村屯的農戶常年在外務工經商,耕地請人代耕,甚至撂荒,拖欠或拒交應承擔的稅費,造成“稅費懸空”。一些村爲解決這一問題,不顧有關政策、法律規定,出現流轉主體錯位,侵害農民流轉主體的權益,越俎代庖,強制收回承包地、或重新調整發包承包地,致使村級集體多留機動地或者將承包地收回後發包給本村以外的單位或個人,發包收入歸集體所有。三是土地流轉工作無序。**鄉多數土地流轉是農戶之間在私下裏進行的,既沒有經過發包方備案,也沒有簽訂正式轉讓、轉包合同或協議,即使簽有書面合同的,條款也不具體、不規範,對雙方權利義務及違約責任、有關賠償等項條款缺乏明確的規定。同時,鄉和村也沒有建立土地流轉情況登記備案制度,導致農戶之間發生糾紛時各執一詞,無據協商或裁決。四是多數的村沒有預留地。1998年第二輪土地承包時,我鄉**村20戶(原六、七組)和**村(一、四組)4個村民小組把原有村上的剩餘土地全部均分給了農戶,主要是因爲鄉村兩級組織在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政策工作中態度不堅決、措施不得力、放任自流、急於求成。還有的村沒有按照規定,留足預留地和機動地,現有的預留地根本滿足不了回鄉要地羣衆的要求,土地分配較難。**村這樣的問題較爲嚴重。另外,爲了化解鄉村債務,一些村把當時留足的預留地變爲機動地長期發包,有的發包期甚至到第二輪土地承包期結束。對預留地缺乏相應的管理,隨意進行發包現象也存在,導致人地矛盾增大。同時,地方規定與現行法律相矛盾也是產生土地問題的一個原因。原**地區在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政策時出臺的32條中規定:欠款戶不交欠款的只給口糧田不給承包田,要求外住戶必須遷回本地且有住所時才能分得土地,導致一部分農戶被擋在第二輪土地承包之外,沒有分到土地。

二、幾點建議

土地問題的大量出現,影響了農村社會的穩定和長治久安,對農業結構調整、農民增加收入,以及農民種地的積極性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採取合理的措施、有效地解決這些土地問題,對整個農村今後的發展,必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1、積極做好要地戶身份的核實工作。清查要地戶按政策是否應得承包地。主要是以二輪土地承包時確定參與分地人口爲界定,清查戶在人不在的戶籍狀況、生死情況等。重點對1998年以前已在外地落戶要地戶的情況進行逐一審覈,主要調查其在現居住地是否得到承包地。

2、加大法律法規的學習和宣傳力度。掌握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是解決農村土地糾紛問題的依據。要加強村級幹部對黨的農村政策的學習力度,讓他們準確領會農村土地承包的有關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切實提高依據法律和政策規定解決土地承包和糾紛問題的能力和自覺性。濾布同時,要教育和引導廣大農民知法、懂法、守法,增強法律意識,切實在依據法律和政策解決問題上形成共識。對一些農民在政策理解上的偏差,要做好耐心解釋和說服教育工作。加大對《農村土地承包法》及其相關政策的宣傳力度,讓法律進村、入戶,使廣大農民掌握《農村土地承包法》的基本內容,準確理解基本精神。

3、對機動地發包進行規範。對機動地發包情況進行一次全面清查,對機動地超限額的部分,要按公平合理的原則分包到戶。對機動地發包大多數農民滿意的,要維持原合同不變;大多數農民不滿意的,要修訂或完善承包合同。今後,村機動地全部實行競價發包,堅持一年一發包,承包期最長不超過三年。堅持同等條件下優先發包給本村的農戶,農戶承包機動地後不得再轉包。

4、積極促進土地的合理流轉。要切實加強對土地流轉的管理,口頭協議要及時補籤合同;合同標的不明確的,要重新修訂合同,明確界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對土地流轉過程中,雙方因流轉價格和期限等引發合同糾紛的,首先由合同雙方協商解決;對協商不成的,再由村集體組織調解解決,也可由農村承包合同管理部門仲裁,還可以直接訴諸法律裁決。對今後的土地流轉進行嚴格管理,未經承包人同意,村集體經濟組織或他人不準代爲流轉承包地使用權。土地流轉除承包方和接包方協議外,還要到村集體經濟組織備案,併到鄉農村承包合同管理部門進行鑑證,防止發生新的土地糾紛。

5、重點查處土地承包中的違法違紀問題。農村土地承包中的違法違紀問題,歷來是廣大農民關注的焦點問題,也是引發農民上訪的重點。個別村幹部在土地發包中暗箱操作,偏親向友,低價發包,個人從中漁利。要對鄉、村幹部仗權發包土地、強行流轉農民承包地、承包費中飽私囊等問題進行重點檢查,並將檢查結果向羣衆公佈,接受廣大農民的監督。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糾正,對違法違紀的幹部要嚴肅處理,切實保護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羣衆的利益不受侵害。

6、依法處理土地糾紛。按照既要尊重歷史、又要面對現實的原則,妥善處理農林糾紛和農農糾紛。凡是土地權屬已經確認的,任何一方不許越界開荒、搶種;凡是有爭議一時又不能協商解決的,一律維持現狀。對非法侵犯他人土地、搶佔搶種他人耕地,以及非法鬧事的,要採取果斷措施,依法嚴肅處理。

【第3篇】鄉鎮人才隊伍建設調查報告

鄉鎮是我國最基層的一級行政建制,處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第一線,承擔着農村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重要職責。爲了進一步摸清我市農村人才隊伍數量、構成及存在的問題,市人才辦決定開展實地調研,採取座談、問卷和走訪等形式,弄清農村最基本的人才需求,爲我市研究制定引進高層次人才、緊缺型人才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據,真正讓人才引得來、留得住,服務好人民羣衆。

本次調研選取**鎮。該鎮地處溮河區西南部,南灣湖上游,距市中心27公里。全鎮總面積285平方公里,轄24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263個村民組,總人口4.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8萬人。該鎮屬山區,且特色產業鮮明,農村人才的開發、引進、使用及面臨問題在全市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一、**鎮人才隊伍建設現狀

(一)黨政人才隊伍情況

1.機構設置

該鎮經區編辦覈定機構爲4中心2所,即農村經濟發展服務中心、村鎮建設發展服務中心、文化事業發展服務中心、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和國土資源所、民政與勞動保障所。

2.編制設置

人員編制爲行政編29名,其中黨政領導職數9名,機關工勤人員3名。事業單位編制44名,其中農村經濟發展服務中心編制13名,村鎮建設發展服務中心編制7名,文化事業發展服務中心編制2名,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編制14名,國土資源所編制4名,民政與勞動保障所編制4名。

實有人員爲行政人員16名,其中黨政領導11名,行政空編13名;工勤人員3名。事業單位人員35名,空編9名。農村經濟發展服務中心10名,空編3名;村鎮建設發展服務中心6名,空編1名;文化事業發展服務中心1名,空編1名;計劃生育服務中心10名,空編4名;國土資源所4名;民政與勞動保障所4名。

表一 略 **鎮黨政人才隊伍編制情況統計

3.人員構成情況

黨政領導11名,60年代2名,70年代5名,80年代4名,其中研究生學歷1名,本科學歷8名。人員年齡梯次結構搭配相對合理,基層工作經驗豐富。

總的來看,黨政人才隊伍空編較多,政府部門運轉較爲緊張。急需複合型人才充實管理隊伍,以提高政府管理效率。

(二)事業單位人才隊伍情況

1.教育系統

(1)概況:全鎮現有學校16所(中心校本部、5所聯合中心國小及10所村級國小),其中10名學生以下的教學點4個,10-50名學生的國小6個。在校學生3905人,87個教學班,入學率100%。中國小在編教師共計271人,實際在崗教師248人(調研員6人,長病不能上班8人,外校借調5人,本期調出4人),其中省級骨幹教師5人,市級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48人,區級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36人。專任教師學歷符合規定及取得相應教師資格證書的比例爲100%,高層次學歷佔38%以上。

表二 略 **鎮教育系統學校情況統計

(2)年齡結構:50歲以上教師102人,佔教師總數的37.6%。師資水平有待提高,中老年教師知識結構老化,高層次學歷教師比例偏低,不能靈活運用現代化教學設備。教師隊伍具體構成情況如下表:

表三 略 **鎮教育系統人才隊伍構成情況統計

(3)教師工作量情況:

中國小在編教師共271人,實際在崗教師248人,人均周工作量15節。其中中學教師103人,28個教學班,人均周工作量12節;中心國小教師43人,16個教學班,人均周工作量16節;村小三個教學班的配5位教師,人均周工作量21節;教學點一個班一位教師,全天候上課,每週34節。

(4)教師收入及生活情況

本次實地調查,分別採訪了中學和村小教師。中學教師明睫雅xx年參加工作,本科學歷,任教七年級兩個班語文。每月工資2300元左右,每月自己租房費用130元,做飯開銷600元左右,每月通訊費用60元左右,家在市內,週末回家每月往返車費80元左右。黃龍寺國小教師樊銳,xx年9月參加工作,本科學歷,每月工資2100多元,學校提供住房一間,每週往返市內交通費用40元,週五下午回家車少或沒車,週日下午要提前到校,變相延長了工作時間。另有20位教師家住信陽市,孩子在市內上學,每天早來晚回,每月需要交通費用近500元。

(5)走讀生的情況:

全鎮走讀生共計1795人,主要是一、二、三年級學生,多數爲就近入學。一、二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偏低,多數學生需要家長一日四接送。部分學生離校較遠,最遠的距離學校近6公里,每日6點就得起牀趕往學校。冬季放學回家,天色已晚,安全隱患較大。部分家長離家在街鎮上租房居住(大多由其爺奶監護,只能照顧生活,不能輔導學習),極大地浪費了人力物力。

從調查統計可以看出,**鎮教師數量相對緊缺。教師隊伍結構不均衡,急需改進。教師年齡結構偏大,30歲以下年輕教師偏少,教師學歷結構中本科比例偏少,知識結構難以緊跟社會時代進步。教師承擔教學任務比較重,現實生活如住房、吃飯面臨諸多困難,加上回家需要長途跋涉,課餘生活單調枯燥,既影響教師日常教學,也難以真正吸引、留住優秀人才。

2.醫療衛生系統

(1)編制設置:該鎮衛生院實有幹部職工總人數26人,其中在編在崗16人,聘用10人。衛生技術人員按學歷層次分類:大專學歷9人,中專學歷17人;在編人員按職稱層次分類:專業技術崗位中級2人,初級以下3人;技術工崗位高級工5人,中級工6人。另聘用人員10人,9人爲專業技術人員。本院內設13個科室:內科、外科、兒科、牙科、婦產科、放射科、檢驗科、防保科、護理辦、手術室、藥房、財務科、收款室。

衛生院覈定編制數46人,實有在編在崗16人,嚴重缺編。實際工作中一人多崗,影響業務正常有效地開展。

表四 略 **鎮醫療衛生系統人才隊伍構成情況統計

(2)年齡構成及收入:本院在職職工26人,其中30週歲以下10人,30~50週歲14人,50週歲以上2人。在職在編人員平均每月工資xx元左右,聘用人員平均每月1800元左右。單位提供職工住房,2人一間,飲食自理,生活費每月500元左右。

(3)村衛生所情況:全鎮共有24個村衛生室,每個村衛生室2~4人,共有村醫64人,都已取得執業醫師資格,村衛生室人員大都爲中專學歷,年齡30~45週歲居多。

可以看出,**鎮醫療衛生系統尤其是鎮衛生院人員比較緊張,空編多達30人,日常工作中常務副院長都要坐門診;其次,臨牀一線工作人員月工資相對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第三,醫療衛生系統人才隊伍培養週期長,引進、留住人才的關鍵在於是否有編制,否則不利於隊伍的穩定性,從而影響本地的醫療保健水平。

(三)農村實用人才基本情況。

該鎮擁有各類農村實用人才2180人,人均年收入爲3.98萬元。

(四)其他人才隊伍情況

**鎮有社會工作從業人員5人,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近177人,公共文化從業人員3人,技能人才6人。

二、**鎮人才工作主要做法

該鎮緊緊圍繞“放大人才引領效應,打造生態魅力茶鄉”這一主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推動了生態環保茶麪積的擴大,爲溮河區茶產業的健康發展做出了貢獻。

(一)堅持黨管人才,健全人才工作體制

成立了以鎮黨委副書記爲組長的人才引領工作領導小組,配齊配強了工作人員。完善了《**鎮創新人才投身農村綜合試驗區建設工作方案》,突出人才強鎮的戰略地位,把人才工作放在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同等重要的位置。

(二)招商引才並舉,放大特色人才效益

咬定“茶”字不放鬆,堅持招商引才並舉,引進、培育涉茶類人才2150人。如引進廈門華祥苑實業有限公司的高級茶藝師李志順研製開發出信陽茶系列的新貴——“信陽觀音”,繼“信陽紅”之後進一步拉長了信陽茶產業鏈條,爲茶農創造了新的收入增長點。幫助本土農村實用人才朱發陽創建發陽紅茶廠,發展“信陽紅”,提升了當地夏秋茶利用率。爲全鎮150名茶葉土專家申報種茶、製茶、茶葉銷售管理與評茶技術員。

(三)創新工作舉措,推進各類人才培育。

一是建立人才信息庫建設。建立鄉土人才、迴歸人才、引進人才、企業人才、村組幹部和大學生村幹部六個類別的人才信息庫,爲黨委、政府提供了豐富詳細的人才資料。

二是紮實開展培訓工作。邀請區茶辦、區農業局、市職業技術學院等有關單位的專家爲全鎮茶農開展無性系茶苗栽種、紅茶加工、茶園管理等科學技術。組織農村技術骨幹參加由市、區組織的專業性較強的培訓會。另一方面,利用遠程教育開展技能培訓,爲培養人才提供學習與實踐機會。先後有萬名茶農受益。

三、**鎮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雖然該鎮在人才隊伍建設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仔細分析該鄉的人才隊伍現狀,可以看出還存在着一些問題,嚴重影響和制約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制約了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發揮。

(一)人才總量偏小。人才總數爲2664人,佔全鎮人口6.20%,低於全市(8.52%)、全國平均水平(8.75%)。在人才總量中,經營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社會工作人才、公共文化人才等都比較匱乏,其中公共文化人才還爲空白。而與羣衆利益最相關的教育、衛生類的專業技術人才都比較短缺,存在着有編無人的現象。其中鎮衛生院空編30個,人員青黃不接,一人多崗,無法提高服務水平。教育系統因各村適齡入學兒童較少,4所村國小學生數不足10人,按照農村國小師生比爲1:25配備教師,師資力量不足,一名教師教5、6門課程,工作任務繁重。

(二)人才結構不合理。

一是年齡結構不合理,隊伍老化。鄉鎮黨政在xx年以後除了補充科級幹部和選調生外,沒有補充年輕的公務員;事業單位在xx年以後沒有補充年輕人,現最年輕的人都在30歲以上。教育系統50歲以上教師102人,佔教師總數的37.7%。茶產業受年輕人外出務工經商影響,茶園管理、採茶製茶能手年齡也都偏大,後繼乏人。二是行業地域分佈不均,中心集鎮人才相對比較集中,而邊遠村人才嚴重不足。教育系統內初級中學及中心國小滿員,而村級國小需要聘請代理教師才能維持教學。村級國小生源減少,在一定程度上與教師不足、素質不高存在着正關聯。高、中級專業技術人員主要集中在教育部門,而農業、城鎮規劃建設等系統缺乏高、中級類人才。三是性別比不均衡。xx、xx年教育系統新進人員40人,其中女教師爲37人,鎮裏其他機關單位很少,合適的未婚男性鳳毛麟角,女教師的婚戀成了一個不小的問題。

(三)人才整體層次不高。

一是高層次人才稀缺。一般性人才較多,現代複合型人才少,高層次、創業創新型則廖廖無幾。特別是作爲“老牌”茶鄉,茶產業人才層次不高,茶文化創意、茶葉科技及產品研發、茶市場營銷等高端人才極度匱乏,嚴重製約着茶產業升級。二是急需人才稀缺。專業技術人員普遍存在“三低”現象,即學歷低、技術水平低、職稱低。且大多數沒有掌握現代辦公技術,城建規劃、企業管理、特色農業、金融財會類人才匱乏。在教育系統中,理科類教師相對緊缺。

(四)人才容易流失。

受編制、待遇、環境、發展機會和發展空間等因素影響,該鎮現有人員特別是專業技術人員只要有機會就流動到城區。近三年流出21人,其中研究生學歷1人,本科8人。教育、衛生等系統人才流失更加突出。鎮衛生院xx年聘用了一部分專業技術人員,因無法入編,xx年都通過招考到了能給予編制的其他地方。在塔耳灣教學點有兩個班級共25人,只有一名正式教師,聘用一名退休教師;白馬山教學點6名學生,一名教師,都需要全天候工作。同時,因農村寄宿制學校工作經費與學生數量掛鉤,爲每生每年220元,一年也只有幾千元,無力改善工作環境,存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現象,現有教師人心浮動。

(五)人才增量和社會發展不同步。

受“凡進必考”所限,鄉鎮無法及時補充新的工作人員,且新錄用公務員和選調生往往很快被上級機關借調或調走,加重了缺人現象。鎮衛生院雖然空編較多,除聘用10人外,沒有補充在編人員。教育系統由過去民辦教師轉正138名教師都將在近幾年集中退休,雖然不斷補充新人,但教師隊伍還是一直處於淨減少狀態。全鎮教育系統xx年招考20人,退休16人,調走6人,實際減少2人;xx年招考20人,退休18人,調走4人,實際減少2人;xx年已調走4人,且將要退休12人,預計請產假8人,需要新補充30人以上。同時,上級要求大力發展學前教育,但沒有分配學前教師編制,只能從國小教師調任、兼職,擠佔了有限的教師資源。寄宿制學校缺少後勤人員、管理人員、生活教師編制和缺乏專職保安。

(六)人才培養培訓滯後。

目前,受經費短缺影響,基層人才培訓、考察、學術交流機會比較少,缺乏剛性、深層次的規模培訓措施。該鎮黨政、事業人才80%在三年內沒有得到培訓;教育系統因爲一人多崗,85%的專任教師沒有培訓、考察、學術交流機會。衛生系統的培訓只侷限於一般的崗位培訓,培訓的深度和廣度不夠。農村實用人才組織化程度不高,各自爲戰、不能形成規模效益。

四、加強基層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思考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引進、培養、留住更多的優秀人才,是建設小康社會最重要的工作。根據農村一線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建議用科學人才觀統領人才工作,在優化結構、暢通渠道、營造環境及科學評價上下功夫,進一步加強鄉鎮基層人才隊伍建設,有效服務並促進我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一)普及科學人才觀,進一步解放思想。

堅持大力宣傳中央和省、市委人才工作重大部署、重大舉措、重大成效,深入解讀科學人才觀的新思想新理念,使科學人才觀更加深入人心,從上到下推動思想觀念轉變,引導各級幹部,尤其是領導班子一把手轉變思想觀念,充分認識到鄉鎮基層人才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引領帶動羣衆、加強基層政權建設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促進人才健康成長和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放在首要位置,着力營造尊才愛才的社會環境、育才用才的政策環境和惜才留才的服務環境,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科學、鼓勵創新、見賢思齊、奮發努力”的良好風尚,增強對優秀人才的吸納能力和聚集效應。

(二)創新人才引入機制,促使人才補充常態化。

一是制定配套的優惠政策。如設立人才專項編制,按照人進編增、人走編收的原則安排使用,使人才引進不受單位性質、編制限制。對到鄉鎮工作的博士可享受副高職稱經濟待遇,碩士研究生、“211”重點高校本科生可享受中級職稱經濟待遇;對其他人才,免除試用期,給予一定的交通、食宿補貼等。二是實事求是覈定編制。對農村國小,要配置學前教育編制,每校配備2名幼師。寄宿制學校按照200名學生配備工勤人員2名、生活教師2名的比例配置工勤人員編制。村小配置安保人員1名,中心校、國中學校配置專職安保人員1-2名。對農村國小教師編制應根據農村實際按班級數配備。三是建立穩定的人才補充渠道。每年在高校畢業生畢業之際,主動到高等院校聯繫引進急需專業人才。適時公開招聘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爲基層補充新鮮血液。四是大力實施迴歸工程,吸引外出務工經商成功人士迴歸報效家鄉。

(三)實施重點人才工程,壯大人才隊伍。

一是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試驗區建設的人才多元化需求,依託項目、工程和特色產業,強力推進重點人才工程實施,強化基層一線人才隊伍建設。二是加大人才教育培訓工作力度,優化整合各種教育資源,建立終身教育培訓體系,完善教育培訓工作機制,推動學習型社會的形成。遵循人才成長規律,科學制定分層分類人才培訓方案,做到重要人才重點培訓,年輕人才經常培訓,緊缺人才抓緊培訓,提高人才隊伍質量。要通過業餘教育、聯合辦班、專項短訓、委培聯姻、學術交流、出外深造等方式,給廣大農村人才經常“充電”,以促使他們知識常新,成果常有。三是突出特色產業主題,引進、扶持各類特色產業人才,發揮特色人才引領帶動作用,促進特色產業做大做強。

(四)創新人才流動配置機制,引導人才紮根基層。

一是加快鄉鎮人才市場的基礎建設和監督管理,完善規模和功能,爲用人主體和人才資源之間搭建起快速配置的橋樑。發展網上人才交流服務,促進人才信息共享。二是繼續實施大學生村幹部、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志願服務貧困縣等計劃,繼續開展選調生工作,開發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落實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任教、到鄉鎮衛生院工作特崗計劃,推進人才向基層、向農村流動。開展教育、衛生、科技和文化人才下鄉支農工作,完善專家服務團、科技特派員到基層和農村、企業服務的政策措施,鼓勵各類高層次人才通過兼職、技術入股、合作研究、培訓講學等方式爲鄉鎮服務。三是實施城鎮公職人員到基層服務和鍛鍊的派遣和輪調辦法,專業技術人員晉升中高級職稱必須有一年以上的基層工作經歷。四是鼓勵城鎮高層次人才通過兼職、技術轉讓、技術入股、合作研究、培訓講學、網絡諮詢等多種方式爲鄉鎮基層服務。五是提供靈活有效的績效考覈方案,向在農村一線工作的人才傾斜,向業務骨幹和專業技術人員傾斜,減少人員流失。

(五)創新人才激勵保障機制,增強人才隊伍活力。

對在農村一線工作特別是在偏遠山區工作的人員,在工資、職務、職稱等方面實行傾斜政策,改善生活、工作條件,確保人才“下得去、待得住、幹得好”。一是深化職稱改革,評定職稱以業績爲主,放寬對論文論著的要求。且不受結構比例和崗位數額限制;對沒有專業技術崗位的,特崗特聘。工作xx年以上且年度考覈爲稱職以上的,可以直接評定中級職稱。二是建立人才週轉房制度,免費提供必要的生活條件,按照人進房住、人走房收的原則安排使用。三是增加繼續教育、外出進修機會,每2年提供一次到縣級以上城區機關、學校、衛生醫療機構學習、實訓的機會。提高評先評優指標分配的比例,增加評選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學術技術帶頭人等各種機會。四是規定市、縣機關、事業單位新補充本科及以下學歷的人員,原則上從有3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人員中遴選。

(六)創新人才投入機制,增加人力資本投資比重。

一是各級政府優先保證對人才發展的投入,較大幅度增加人力資本投資比重,確保教育、科技支出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衛生投入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支出增長幅度。二是建立人才發展專項資金,納入財政預算,重點用於農村一線人才的教育培養和獎勵,以及緊缺人才的引進、資助、培訓等。提高邊遠山區寄宿制學校工作經費標準,改善辦學條件。三是對農村一線人才,每月發放租房補貼、交通補貼、科研津貼等適當的津貼,幫助降低生活、工作成本。

【第4篇】2022年暑假鄉鎮衛生院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堅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堅持以人爲本,本站爲大家整理了關於鄉鎮衛生院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格式範文,借鑑!

**鎮衛生院創建“人民滿意醫院”活動工作方案

爲認真貫徹落實縣衛生局提出的“關於開展創建人民滿意醫院通知”的精神,貫徹落實“科技興院、人才強院、誠信立院、文化建院、依法治院”的辦院方針,爲進一步搞好行業窗口的服務工作,堅持“以病人爲中心”,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思想,營造人人向上、奮發進取的氛圍,把醫院建設成爲作風優良、技術精湛、服務一流的文明單位,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特制定關於開展創建“人民滿意醫院”主題實踐活動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堅持以人爲本,提高職工隊伍綜合素質爲核心,以進一步加強行業作風建設,改善服務態度,提高醫療質量,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無私奉獻爲主要內容,以“比學習,比服務,比貢獻,比技術,比作風”活動爲載體,以全心全意爲病人服務爲宗旨,以人民滿意爲出發和落腳點,全面開展創建“人民滿意的醫院”活動,推進我院衛生事業發展

二、創建“人民滿意醫院”目標與要求

應該使醫院每一個工作人員明白開展創建“人民滿意醫院”是貫徹和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在醫療行業的體現,是新形勢下加強行業作風建設的需要,是推進醫院技術進步,提高服務質量,提高我院社會美譽度的需要,是提高我院綜合競爭力的需要,是醫院發展的客觀需要。總的要求是,通過爭創“人民滿意醫院”的活動,實現醫療隊伍素質極大提高,社會形象極大轉變,服務態度極大改善,服務質量充分保證,人民羣衆普遍滿意的總體目標。在創建活動中要着力解決職工隊伍中思想作風,工作作風、行業作風以及人民羣衆反映強烈問題,努力使醫院的綜合滿意率達到95%以上,職工對醫院的滿意率達到95%以上;醫院青年文明號對社會承諾踐行率100%;杜絕一、二級醫療事故和重大醫療糾紛,出院病人的投訴率控制在0.3%以內;努力做到門診和住院病人治癒好轉率超過部頒標準,“紅包”回扣得到基本根治。

1.加強教育,內強素質。開展公民道德、職業道德、行風知識和法制教育,提高全體職工思想政治素質,思想道德素質,自覺抵制

行業不正之風,樹立全心全意爲病人服務的理念,以病人爲中心,把科室的各項工作貫穿於爲患者的康復之中,把各項服務活動落實在羣衆滿意的目標上來。

2.技術精良,服務周全。創新醫療技術,開拓醫療新領域,不斷推進醫療技術進步,醫療質量普遍得到提高,服務水平得到更大提升,滿足人民羣衆的求醫需求。服務環節不斷簡化,藥品費用比例進一步降低。

3.社會形象好,美譽度大爲提高。及時解決病人的痛苦,維護病人的利益,服務行爲規範,患者的知情權得到充分保障,“紅包”回扣不正之風得到有效治理。積極開展扶貧濟困,送愛心送溫暖活動,樹立起醫院的良好社會形象。

4.樹立“爭分奪秒,救命第一”的急救意識,不分節假日,實行24小時急診服務,積極做好院內、外的急救工作。

5.在診療工作中,做到服務態度好,檢查細緻有序,處理準確及時,杜絕與病人及其家屬發生爭吵,嚴禁脫崗現象發生。

6.嚴格實行首診負責制,凡需住院或留觀治療的病人,任何情況下不得拒收和推諉。

三、創建“人民滿意醫院”實施細則

創建“人民滿意醫院”,這是我院創建工作的核心,各項工作必須圍繞這個總目標,服務、服從於這個總目標,在創建活動中我們必須以弘揚白求恩精神,以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爲主線,建立和完善質量控制體系;建立和完善親情化服務體系;建立和完善行風監督管理體系。使創建“人民滿意醫院”活動形式和內涵相統一,取得實質效果。積極響應局黨委的號召,積極倡導職業道德與職業文明,全心全意地爲病人服務,爭創“人民滿意醫院”,特制定如下實施細則:

1.熱愛本職工作,樹立病人是親人,人民是父母的思想,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時刻把病人的疾苦放在心上。

2.遵章守紀,堅守崗位,不遲到、不早退、不脫崗、檢查病人細緻有序,處理病情準確及時,認真負責。平時加強崗位練兵,經常做好各種技術訓練。

3.文明行醫,禮貌待人,學好用好文明用語,杜絕服務忌語。不論患者有理無理,均不能與之爭吵,把溫暖送到病人的心坎上。

4.努力學習業務知識,鑽研技術,熟練掌握各種現場急救技術,在掌握全科知識的基礎上,略有專業側重。不斷提高醫療質量,杜絕醫療差錯事故的發生,塑造優質服務,技術精湛的“白衣戰士、白衣天使”的形象。

5.廉潔行醫,拒絕接受患者及親屬的“紅包”,拒收禮物和拒吃各種宴請,對於出自病人內心感激而無法退回的錢物,應想方設法退回或上交組織。

6.艱苦創業,增收節支,不浪費醫療資源,不亂收費用,不開人情方,搭車藥品,不以不正當的醫療手段收取回扣,小費等。實行高效優質服務,力爭患者、羣衆的滿意度達95%以上。

7.對待病人一視同仁,不分病人的貧富、社會地位、種族等。只要他們有疾病,有危難,均一視同仁地進行救治,對各種危重病人,應“有錢要治,沒錢也要救治”。

8.在現場搶救、救治、轉送病人途中,要確保病人的安全,及時做好請示報告制度。

四、實施的方法步驟:創建工作中,要結合行風評議工作的要求,主動查找科室、個人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制定好邊整邊改的方案。主動對羣衆反映的問題要認真分析研究,及時整改,並將情況及時報院創建領導小組。科室接到醫院的整改通知書後立即研究,在規定時間內做好整改工作。科室要在整改階段經常組織醫護人員下鄉義診,到各衛生服務站開展業務指導工作,義務培訓工作,爲基層爲羣衆辦實事,做好事,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問題,讓衛生服務站在我院開展創建活動中得到幫助,讓人民羣衆得到實惠,爲**人民的健康工作作出貢獻。把創“人民滿意醫院”的工作作爲經常性的工作來抓,進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和工作機制,使工作不斷深化、持久,不斷取得新成效,讓人民羣衆更加滿意。科室要切實加強創建“人民滿意醫院”工作的組織領導工作,要把創建工作放在醫療業務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醫院領導是創建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要親自抓,把握工作重點,明確工作任務,做到認識到位,工作到位,制度落實到位,整改到位。科室領導要做到帶頭學、帶頭整改,確保創建工作的實際效果。

要責任到人,狠抓落實,科室和職工要高度重視創建工作,把創建人民滿意醫院作爲科室和每個人重要工作職責,要從對人民負責對病員負責,對醫院負責的態度,抓好創建工作。

科室要加強管理,以確保創建工作不流於形式,不走過場,防止形式主義,使創建工作富有成效。科室在創建活動中要注重醫療安全工作,嚴格管理,嚴格要求,嚴格紀律,嚴格執行醫療操作規程,要抓好各種醫療制度的落實,加強檢查,加強日常事務的管理,加強醫療事故的防範工作,對醫療安全保持高度警惕,防範於未然。要不斷改進醫療服務工作,提高服務質量,確保醫療安全,確保創建工作的順利進行。

【第5篇】鄉鎮民情調查報告範文

根據市、縣委的要求,及創先活動的精神,洵口鎮爲使“三包爲民”各項工作職責及內容落到實處,結合本鎮實際,各包村組利用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紮實開展樂“民情調查月”活動,抓住“三包”工作的着力點和關鍵點,務求創先爭優活動取得新的突破,並建立民情臺賬,現將我鎮“三包爲民”活動民情調查彙報如下:

一、洵口鎮主要概況

洵口鎮於1992年撤鄉建鎮,系江西省xx縣東北部重鎮,素有黎川“東大門”之稱,與資溪、福建省緊密相連,交通便利,各村均有公路相通,素爲縣內鄰近鄉村及閩贛邊貿主要集散地。洵口鎮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著名的“洵口戰役”在這裏打響,xx縣第一個黨支部——皮源黨支部1937年成立於洵口鎮皮邊村。距今已有1500多年曆史的省文物保護單位“壽昌寺”也座落於洵口鎮下寨村香爐山。

鎮距縣城21公里,全鎮國土面積118.6平方公里,轄6個行政村,76個村小組和1個居委會,全鎮總人口12700人,其中城鎮居民6000人,設黨委一個,黨員共321人,下轄11各黨支部。鎮區範圍內有中學1所,國小5所,設有一箇中心衛生院,派出所、地稅分局、工商分局、信用社、電信所、郵政所、供電所等20多個單位。

洵口鎮擁有xx縣最大的養雞場聖農鳴亞和最大養豬場鑫農生豬發展有限公司。近幾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洵口鎮人民發展各種特色產業,涌現了烤煙、食用菌、竹筍、三元雜交生豬等一批民憂農產品。在工業方面,洵口鎮充分發揮自己林業豐富的優勢,引進了黎川一鳴吉祥紅木工藝廠,同時還引進洵口眼鏡廠、洵口塑料加工廠。

去年,洵口鎮遭受6.19特大暴雨襲擊,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3.29億元,沖毀農田2200畝,道路、橋樑、陂壩渠道毀壞慘重,道路中斷28處,毀壞21處、橋樑沖毀47座、陂壩渠道毀壞137座(其中洵口村道路毀壞5條、橋樑7座、陂壩渠道27座),全鎮受毀農田3000畝。洵口鎮鎮黨委及政府舉全鎮之力,抓好災後重建工作,現已復耕農田1200餘畝,修復應急陂壩渠道61座,橋樑橋涵8座,道路11條,總預算投資資金693750元,通過組織羣衆投工投勞1780個及就地採集沙石材料,實際投入331250元,節約資金36萬餘元。確保了應急農田的灌溉,修建大型陂壩10座,大型防洪護堤一座。

二、各村民情調查情況

1.洵口村

洵口村地處洵口鎮鎮區所在地,轄16個村小組,共589戶,2345餘人,黨員42名,專業戶70戶,特困戶35戶,五保戶46人,貧困學生23名,計生對象35戶,纏訪戶3戶,耕地面積2360畝,山林面積4337畝,完成新農村試點建設村小組2個,是“xx”期間省級重點扶貧開發村。全村有村級公路,通村組率達100%,便民路戶連通率達90%,改水比例達30%,改建沼氣池比例達10%,環衛設施比例達5%。需建陂壩、道路等基礎設施5座,鎮中心國小位於洵口村,設施完善,遠程教育點使用正常,有農村書屋,藏書量3000餘冊,種類齊全,有相關制度,有借閱記錄。洵口村主要經濟來源烤煙及茶菇、水稻等。

洵口村同洵口鎮居委會羣衆對生活安全用水訴求比較大,現鎮政府已投資建設江家門集中供水工程,洵口村的村民用水問題在工程建設完工後,將會全部解決。同時,由於去年特大洪災,洵口村基礎設施損失嚴重,不少村民要求建設陂壩等,據郵政局包村組調查,洵口村去年共重建大小陂壩十餘座,橋樑五座,現在洵口村應急的灌溉及交通問題已解決,在之後的建設中,將會加大力度建設基礎設施。

2、白沙村

白沙村是荷源鄉與洵口鎮交界的村,轄11個村小組,共396戶,1720餘人,黨員36名,專業戶62戶,特困戶34戶,五保戶5人,貧困學生12名,計生對象20戶,耕地面積1760畝,山林面積9700畝,完成新農村試點建設村小組2個,是“xx”期間省級重點扶貧開發村。全村有村級公路,通村組率達100%,便民路戶連通率達90%,改水比例達20%,新村點建沼氣池,有村級國小,設施完善,遠程教育點使用正常,有農村書屋,藏書量2022餘冊,種類齊全,有相關制度,有借閱記錄。白沙村主要經濟來源茶菇及烤煙、水稻等。

由於6.19特大洪災,白沙村基礎設施大量被毀,多數村小組反映生活安全困難,要求建設自來水,有部分村小組(官橋、熬下等)要求修建水毀陂壩,際上等村小組要求建設新村點,據中國人壽包村組調查,洵口鎮災後重建中,白沙村共修建陂壩9座,修建橋樑3座,現已經建設黃際自來水和楊背自來水,2022年熬下村小組被設爲洵口鎮新村點。

3、石蓮村

石蓮村地理位置偏避,山河圍繞村莊,地處洵口鎮北部,是我鎮烤煙大鎮,轄17個村小組,共657戶,2217餘人,黨員39名,專業戶76戶,特困戶40戶,五保戶7人,貧困學生8名,計生對象30戶,纏訪戶2戶,耕地面積3268畝,山林面積6600畝,完成新農村試點建設村小組1個,全村有村級公路,通村組率達100%,便民路戶連通率達80%,改水比例達20%,改建沼氣池比例達10%,環衛設施比例達3%。需建陂壩、道路等基礎設施16座,有村級國小一座,設施完善,遠程教育點使用正常,無農村書屋。石蓮村村主要經濟來源烤煙及茶菇、水稻等,同時有一大型生豬養殖廠。

石蓮村是洵口鎮烤煙大鎮,去年,該村已建設煙水工程,將集中連片發展烤煙產業,但是同其他村一樣,很多村小組生活用水條件惡劣,用水質量得不到保證,嚴重影響村民的生活和健康,鎮政府高度重視,已經着手在各村尋找水源,建設小型自來水。

4、下寨村

下寨村距鎮區4公里,轄9個村小組,共320戶,1270餘人,黨員33名,專業戶2戶,特困戶30戶,五保戶2人,貧困學生14名,耕地面積1690畝,山林面積6400畝。全村有村級公路,通村組率達90%,便民路戶連通率達30%,改水比例達10%。需建陂壩、道路等基礎設施5座,有一座村級國小,設施不完善,遠程教育點使用正常,無有農村書屋。下寨村主要經濟來源烤煙及茶菇、水稻、生豬等。

下寨村由於地理位置偏遠,資源缺乏,整體羣衆生活水平低,多數村民都已外出務工,包村組走家入戶,幫助留守在家裏的老幼解決生活困難問題,同時發展該村烤煙,通過烤煙產業的發展來帶動全村的致富。很多村民反映要建設新村點,現鎮政府已提交申請。

5、皮邊村

皮邊村距鎮區五餘裏,是我鎮6.18特大洪水最先受災,也是受災最嚴重的一個行政村。轄16個村小組,共530戶,2430餘人,黨員43名,專業戶6戶,特困戶5戶,五保戶7人,貧困學生20名,計生對象30戶,纏訪戶2戶,耕地面積2030畝,山林面積8200畝,完成新農村試點建設村小組1個。全村有村級公路,通村組率達60%,便民路戶連通率達40%,改水比例達10%,改建沼氣池比例達5%,環衛設施比例達2%。需建陂壩、道路等基礎設施8座,有一座村級國小,設施完善,遠程教育點使用正常,無農村書屋。皮邊村主要經濟來源烤煙及茶菇、水稻等。

皮邊村王家邊村小組遭受6.18特大洪災襲擊,整個村小組成爲地質災害點,經鑑定,該村必須要全部搬遷,王家邊在災民建房問題上存在很多糾紛,經鎮村幹部及包村組的努力,現基本上達成一致,災民建房也在有序進行中。經村民要求,皮邊已經建設了桐源自來水,幫助張嶺村小組和胡家排村小組解決了水源糾紛問題。

6、渠源村

渠源村鎮區八餘公里,是我鎮最偏遠的一個小行政村,轄7個村小組,共178戶,756餘人,黨員24名,特困戶12戶,五保戶3人,貧困學生2名,計生對象5戶,耕地面積797畝,山林面積208畝。全村有村級公路,通村組率達100%,便民路戶連通率達30%,無新農村建設點。遠程教育點使用正常,有農村書屋,有相關制度,有借閱記錄。

該村耕地面積少,大多村民已外出務工或搬遷至洵口鎮區,大多家庭只有老幼留守,資源匱乏,產業發展落後,全村主要靠種植水稻及部分村民種植烤煙爲產業經濟收入來源,少數村民反映林權糾紛等問題,現已基本解決。

7、洵口居委會

洵口居委會設在鎮區,共有453戶,1762人,黨員20名,專業戶10戶,特困戶73戶,便民路戶連通率達90%,有文化書屋,老年腰鼓隊,居委會羣衆主要收入來源與經商以及小型服裝、鞋生產加工等,商業氛圍較濃,同時部分羣衆有養殖茶菇等菌類食品。羣衆對生活安全用水問題反映比較突出,根據農技推廣中心包村組調查,洵口鎮鎮區(含居委會)主要供水來源洵口村王家山自來水廠,該水廠水源質量及供水量均不穩定,現在各級政府的幫助下,洵口鎮已在洵口村江家門建設大型集中供水工程,現工程已開始建設。同時鎮區羣衆要求扶持本鎮加工業產業的發展,爲個體戶創業提供幫助,加大居委會公共設施的投入,以及對鎮區環境問題的整改力度,加快改進城鎮化進度。

三、洵口鎮包村組主要成果

自全縣“百十千”活動動員大會後,我鎮黨委立即召開班子會,傳達學習了全縣動員會議精神,併成立了由鎮黨委書記林楠同志任組長的“千百萬”活動領導小組,及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於12月5日召開了全鄉動員大會,市風景名勝局局長對活動做出了要求,對活動進行了全面部署,動員大會後,我鎮各村支部在保存組的帶領迅速行動,相繼召開了動員大會,成立領導小組,走家入戶,宣傳活動,瞭解民情,制定民情臺賬和幫扶對策,各包村組深入洵口鎮農村,爲農村發展出力獻策。

1、各包村組大力發展我鎮烤煙產業,爲菸農解決田塊、翻耕等困難問題。現正值烤煙育苗及田塊翻耕之際,洵口鎮2022年烤煙計劃面積1700畝,由於今年我鎮遭受6.19特大洪水襲擊,大大削弱了菸農種煙的積極性,包村組得知這事後,立即同鎮村幹部,深入各村組,宣傳烤煙生產,鼓勵菸農,發展新菸農,慰問老菸農。市風景名勝局吳局長並對今年受災嚴重的石蓮村菸農李祥福、劉志艱同兩位志給予了各1000元的慰問金,鼓勵老菸農再接再厲,帶頭髮展石蓮村烤煙產業。包村組的到來極大的鼓舞了各村的菸農,加大了生產積極性。

由於2022年新增近千畝的烤煙面積,育苗工作已開始,但是不少菸農還在爲無法置換田塊的事情犯愁,包村組得知這事後,立即帶領各組成員同鎮村幹部,一同下村幫助各村菸農解決田塊問題,經多方面調解,幫助黃細忙菸農解決了12畝的田塊,幫助皮邊村黎貴芳9畝的烤煙田塊,幫助下寨村菸農共解決了30與畝煙田。同時,包村組幫助各村搭建育苗棚,幫助菸農翻耕,做好種煙前段工作。

時,各包村組爲困難家庭發放了慰問金和油、米等資助物質,並前往新民搬遷建設點察看建房情況,菸草局並並指導石蓮村烤房建設,發展烤煙,宣傳烤煙生產。

2、郵政局走訪洵口村兩個豬場。縣郵政局在活動中是洵口村的包村單位,自全鎮活動開展以來,時刻情繫洵口村,帶領包村組成員走家入戶,調查民情,察看洵口村產業發展,洵口村有兩個民辦的豬場,郵政局副局長等人,走訪了豬場,慰問了養豬農戶。對豬場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副局長提出,天氣寒冷,要做好豬圈防寒工作,同時需要加大養殖規模,看好市場,利用市場優勢,尋求更好的銷售出路。

3、市風景名勝局領導走訪洵口鎮各村,調度活動情況。12月29日,市風景名勝局領導親臨洵口鎮各村,檢查指導工作,各村民情臺賬及民情日記,市風景名勝局吳局長對農村特色產業非常重視。他說,只有發展產業,才能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他強調要提高農民的創業積極性,引導羣衆調整產業結構,幫助羣衆創業,利用優勢發展特色產業,通過特色產業帶動全鎮經濟的發展。

4、郵政局幫助洵口村農村電網改造。洵口鎮洵口村遭受“6.18”特大洪災,原有的水電站、輸電線路遭受重創,導致該區域經常跳閘停電,嚴重影響村民生產生活,村民非常抱怨。得知信息後,工作組迅速行動起來想方設法解決。通過努力共爭取了24萬元的資金幫扶,爲該村電網成功改造提供了保障,此舉不但杜絕了用電安全隱患,而且有效滿足了村民的生產和生活需要。

5、縣農技推廣中心爲洵口村天子地改造沼氣池。縣農技推廣中心自“三包爲民”活動開展以來,以“辦實事、解難題、保穩定、促發展”爲目標爲洵口鎮村民辦好事辦實事,幫助洵口鎮村民解決困難,發展經濟。洵口鎮洵口村天子地村小組是我鎮新農村建設點,縣農技推廣中心幫助該村村民建設農村沼氣池,以前該村組村民都是燒柴生火做飯生活等,如今在縣農技推廣中心的幫助下,該村組村民無一戶燒柴,都用上了沼氣池,過上了方便、環保、低成本的農村生活,告別了以前燒柴生火的生活。縣農技推廣中心不僅對該村小組沼氣池建設提供技術服務,還資助生活困難的家庭建設沼氣竈。“三包爲民”活動徹底改善了該村村組農村人居環境,讓更多的農戶得到實惠。

【第6篇】2022年鄉鎮建設調查報告

一、調查背景

xx位於xx金安區東南,原爲雙河區公所駐地。總面積89.5平方公里,下轄1個街道,20個行政村,人口5萬人。她是一個有三百年曆史的古鎮。傳說清代中葉,劉銘傳收復臺灣後,棄官回鄉,曾在xx北岸中街碼頭建立門樓,撰刻“雙溪古鎮”四字於其上,xx由此得名。xx歷來是重面的農副土特產品集散地,民間有“買不盡的雙河,裝不完的三河”之說。

xx交通便捷,氣候宜人,屬江淮分水嶺鄉鎮。xx山川秀麗,人傑地靈,有“人才之鄉”美譽;xx物產豐富,資源充足,盛產優質糧油,有“魚米之鄉”美譽;xx建有全省第一座“農民文化宮”,1981年被國家文化部授予“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鄉鎮”稱號。有“文化之鄉”美譽。xx是一方充滿朝氣、涌動活力,煥發生機的熱土。鎮黨委政府把發展作爲第一要務,堅持解放思想,優化環境,堅持科教興鎮、農業穩鎮、工業強鎮、三產富鎮、環境靚鎮,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以及農村生態化。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雙河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農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顯著提高,尤其是國家實行“三農”政策以來,農村的各項生活指標都朝着健康穩步的方向發展,然而,與此並不協調發展的卻是農村的生態環境。雖然農村生態環境比以前好多了,但在全國上下踐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及我省推行生態安徽建設的大環境下,我們農村還有很多的東西要學,很多的路要走,很多的事要幹。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是我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由之路,在發展的進程中,搞好農村的生態建設尤爲重要。對農村的生態環境做好全面認識,並採取合理措施,改善其生態環境已是一件不容忽視的事情。xx在全面推進生態建設的過程中既取得了一些喜人成果,但也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下面就談談我所瞭解的有關xx生態建設方面的成果,問題以及我的一些意見和建議,僅供參考。

二、生態建設成果及未來展望

據調查,今年來xx深度挖掘在生態農業發展方面的潛力,研究開發合作項目,依託鎮情,緊密圍繞種植業、畜禽飼養、水產養殖開發爲重點,與相關投資者加大洽談力度,力爭建設生態種養殖基地。目前,現代生態農業示範園區在我鎮悄然興起,其中以九十鋪村香椿樹生態農業示範園區的發展尤爲引人矚目,是xx發展特色農產業的亮點之一。該園區佔地600畝,園區內擁有年出欄xx頭、年利潤達150萬元的規模養豬廠一個,現存欄3000只的皖西大白鵝養殖基地一座,佔地400畝的荷業塘水產品精養基地,年售銷水產品利潤達50萬元,也是xx的休閒垂釣中心之一。xx本着引入先進農業發展的理念,着力提升全鎮農業標準化、機械化、生態化、組織化水平,強力推進全鎮現代生態農業一體化進程。以下爲xx生態建設成果及未來展望:

(一)金盃農田治理區: 該項目已完工很多年了,主要是將金盃水庫下游的農田區域進行合理規劃,“割田成方”,並興建水泥溝渠等灌溉設施以便於灌溉,同時還在溝渠兩側栽種經濟林木,使水庫,農田,林木成爲一個有機整體。不僅使灌溉的效率提高了,還通過“割田成方”使農田變得更整齊劃一,便於管理了。溝渠兩側的經濟林木既美化了環境又增加了經濟收入。這應該算是我鎮生態農業建設的一個典範了。

(二)金盃生態觀光農業開發區: 該項目是以位於六安至舒城北側1000米處水面面積大440畝的金盃水庫爲中心,今後將興建二個碼頭,購置數十艘遊船,加強周邊道路建設,開發湖中島,建精養魚塘和垂釣休閒魚塘,建一批生活類基礎設施。此項目的建成主要是讓城裏人在休閒度假中享受生態旅遊所帶來的快樂,同時帶動本地經濟的發展,又能使當地的生態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真正將其建設成爲具有雙河特色的生態旅遊產業!

(三)生態農業產業化開發項目: 我鎮現擁有農田4.6萬畝,且交通便捷。由於今年來外出務工的不斷增多,已達1.5萬人,土地耕作錯放化經營現象比較普遍。今後將採取轉包,租賃等方式規模集約開發經營,經濟效應將十分普遍。建成後的開發區將分爲若干功能區:優質水稻種植區,無公害蔬菜區,花卉苗木區,經濟林果區,特種水產養殖區,畜牧飼養區(分白鵝,土雞,麻雞,生豬等若干養殖區)。這樣一來,不僅減少了土地拋荒面積,還使我鎮農業進行產業化開發,可謂益處多多。

(四)把水留住工程: xx屬江淮分水嶺鄉鎮,全鎮各村在“把水留住”工程中,積極清挖原有池塘,河道,積極新挖當家塘,修建節水閘,提水站等,實現了一村一口當家塘,生活農作水不荒。通過這項工程,真正的把寶貴的水資源留住。另外,爲解水困我們將興建水廠。xx黨委政府情繫百姓,關注民生,爲徹底解決我鎮飲用水問題,經鎮黨委政府研究決定,在我鎮許樓村陳家河節制閘南岸重建自來水廠一座,用地20畝。目前這項工程還在進行申報土地審批階段。新自來水廠的建立,必將進一步提升人民生活質量,緩解供水需求的矛盾,爲我鎮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五)退耕還林政策: xx各村響應上級號召,積極實行退耕還林政策。鎮政府通過將“退耕還林”任務分村到戶的方式,廣泛宣傳,精心規劃,認真組織,規定了所以村在搞好坡耕地和“四荒”(荒山,荒灘,荒墳,荒崗)地植樹造林同時,更要注重莊前屋後,道路,塘口等處的植樹工作,保證在能植樹的地方都要載上樹。並要求各村務必做好任務落實,地點落實,務工落實,領導落實,樹種及承包機制落實。要求生態林佔80%以上,經果林佔20%以下。平均每村完成退耕還林達400畝。現在xx到處都可見一片片生態林,可以說農村更綠了,景色更美了。

(六)教育學習活動: 鎮政府積極組織黨員幹部學習落實科學發展觀,對全鎮的黨員幹部進行主題教育,要求廣大黨員幹部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努力“踐行科學發展觀,建設美好新家園”。通過座談及主題教育活到,確保使建設富強,美麗,生態的新家園之一理念深入到每一個黨員幹部心中。使生態農村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

三、存在的問題及我的建議

(一)農村環境基礎設施落後,環境衛生狀況仍然很差

就目前而言,農村地區幾乎沒有專門的環境基礎設施。生活垃圾、人畜糞便、養殖廢物、農業廢棄物和生活污水任意堆放或流淌,使得“髒、亂、差”現象較爲嚴重。主要表現在農村生活垃圾問題和農村污水及排水設施問題上。主要原因在於一方面由於經濟落後導致基礎設施落後,另一方面就是農村人的環保意識不夠。我覺得政府應當加大農村環境基層設施的建設,積極宣傳,引導農民學習環保知識,治理環境污染,建設美好家園。

(二)秸稈利用率低,焚燒秸稈污染大氣

由於農村沒有將秸稈進行高效利用的技術和設備,每當收穫過後留在田間低頭的秸稈及成了老大難的問題了。做飯用不着,放在田裏又礙事,所以多數村民採取焚燒方式處理秸稈。可生態環保意識欠缺的農民哪知道這要既污染了大氣,使耕地板結,還使秸稈這一寶貴資源白白地浪費掉了。只要通過科學合理的手段,農民完全可以將之變廢爲寶。但農村目前就是缺少技術和設備。

(三)骨灰“墓葬”傳統依舊,土地資源損失嚴重

雖然農村人去世後實行殯葬制度已經很久了,然而,當地居民受傳統舊俗的影響,人死後實行骨灰“墓葬”依舊。田野裏、山坡上、公路旁隨處可見的是一個個墳墓。“墓葬”正無情地吞噬着家鄉有限的土地資源,而且破壞家鄉的生態環境,對此我們非常心痛,爲了引起重視,儘可能改變這一現狀,特將之提出。“墓葬”不但造成土地資源的嚴重浪費,還造成耕地嚴重“白化”現象,同時也會相應的帶來一些問題。我覺得可以推進農村公益性生態墓建設,即將殯葬同生態保護結合起來,以鄉村或鄰近幾個村爲單位,主要針對農村亡故者,統一規劃墓地面積,墓面培土,周邊植樹種花,儼然一個綠樹成蔭、花草蔥蘢的生態墓地。我覺得政府部門應該出臺優惠政策積極引導、幫助各村建設村級公益性生態公墓,從而最終達到青山白化的根治,促進生態環境建設。使農村的山水變得更美,農村的風俗變得更淳。

(四)能源利用率低,政府推動力度不夠

xx屆三中全會精神就怎樣形成清潔,經濟的農村能源體系這一問題寫道:一是加快發展農村沼氣。積極增加農村沼氣建設方面的投資,穩步擴大農村戶用沼氣池建設規模,通過建設沼氣池,引導農民改水,該廚,改廁,改圈,全面改善農村生活條件。二是加快發展秸稈利用。加快推進秸稈氣化的試點範圍和規模,加大科技攻關力度,對秸稈生物氣化技術進一步完善,不斷提高示範工程的總體水平。三是因地制宜地加快發展小水電。四是加快發展風能和太陽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強科技攻關,加強宣傳培訓,示範推廣和技術服務,推動風能和太陽能的開發利用健康,有序地進行。雖然黨中央是這麼說的,可由於很多原因,我們這裏的農村並沒有感受到這些氣息。沒有人宣傳,沒人帶動,沒人扶持,也沒有人指導。因爲這些工程無論對農村的生態建設還是對提供農村人民生活品質都有益處(特別是沼氣工程,該工程的核心是一池帶動三改,即建沼氣池,帶動改廁、改圈、改竈。該工程的效益是達到省煤、省電、省勞、省錢;增肥、增效、增產;化肥和農藥用量減少、病蟲減少、水土流失減少。該工程的意義是促進“三個改變”,即改變人們的傳統觀念,提高環境意識,樹立人與生態自然環境和諧發展的新理念;改變農村髒、亂、差的環境;改善人們的健康狀況。總之,這一模式實現了系統內農業資源的多層次利用和良性循環,達到了農業生產少投入、多產出、高效益、無污染、可持續的目的,是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爲一體,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成功的生態模式,好處不言而喻)!希望政府部門在今後的工作中能夠使以上惠民工程在農村廣闊的土地上爲民造福!

(五)農民環保意識淡薄,農村建設人才匱乏

之所以會產生以上種種生態環境方面的問題,根源在於廣大農村人民缺乏環保知識,缺乏建設美好家園的主人翁意識。因此加大對農村人民的環境保護,生態建設方面的知識宣傳尤爲重要!具體可由政府部門組織人員對農民進行分批培訓,然後再由這些人員將環保的意識傳遞給其他村民,可以讓村民對生態環境的認識滲透到日常生活中。開展多層次、多角度的環保意識教育。在中國小廣泛開展環保教育,通過中國小生帶動家長影響社會;加強對農民羣衆環保科技知識的培訓,把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系列標準和生產技術、生態保護基本知識作爲農技培訓的重要內容,提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能力。在採取一定的引導教育措施後,也要制定必要的行政法規,是生態建設這項事業能夠持續有序的在農村開展下去。另外,要積極鼓勵廣大生態方面的知識分子前往農村帶領廣大農村人民建設生態家園!鼓勵廣大高校畢業生前往農村,奉獻光熱!怎樣讓知識分子願意去農村,在農村留得住,幹得好,這些都是擺在政府等部門面前的棘手問題。

通過網上搜集的資料,下面的建議比較符合針對我鎮農村現在的生態現狀所應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值得提倡:

1、建立農村環境保護的長效管理機制,逐步實現規範化制度化。要落實環境保護領導責任制,真正做到認識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將生態環保切實提上各級政府、尤其是縣、鄉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堅持保護與治理並重,強化依法監督管理,嚴格控制不合理的資源開發,重視自然環境的保護與修復。要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列入各級政府領導幹部政績考覈的主要內容,制定考覈辦法,建立激勵與約束機制,推進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規範化、制度化。

2、以防止土壤污染和農村飲用水環境保護爲重點,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創建文明村鎮。緊密結合村鎮建設規劃的實施,積極開展以基礎設施建設、飲用水源地保護、農村能源建設、生活污水及垃圾處理、農業有機廢物處置、村容鎮貌建設等爲主要內容的“環境優美城鎮(村鎮)”的創建工作。大力推進縣城、鄉鎮和村莊環境規劃的編制工作,並在城、鎮、村莊建設或改造過程中,積極組織實施。

3、加強環保科技的推廣和應用,發展生態經濟。實行生態平衡施肥技術和生態防治技術,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對化肥施用“處方”,做到合理有效使用;利用植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合理選擇使用農藥。綜合利用人畜(禽)糞便,尤其是經過沼氣池無害化處理後的糞便及污水。加大扶持力度,推廣沼氣工程、太陽能利用工程、省柴節煤工程和小型電源工程,形成農戶基本生活、生產單元內的生態良性循環,實現家居溫暖清潔化、庭院經濟高效化和農業生產無害化,引導農民改變落後的生產生活方式。三是積極開發農膜回收利用技術和可降解生產技術,嚴格控制超薄農膜的生產和使用。四是大力推廣秸稈還田、過腹還田、秸稈氣化技術和其他綜合利用措施,從飼料、肥料、燃料和工業原料等領域開拓秸稈綜合利用渠道,開發工業利用秸稈新途徑。

4、加強農藥管理,提高農藥使用的環境安全性。完善農藥生產和使用的環境安全管理法規、標準,探索建立中高毒、高殘留農藥使用申報制度,加強在人口集中區、自然保護區農藥使用的管理;鼓勵開發和推廣高效、低毒和低殘留化學農藥。

5、開展土壤污染現狀調查,綜合治理土壤污染。縣鄉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積極開展土壤環境質量狀況調查,通過分析土壤中重金屬、農藥殘留、有機污染物等項目的含量及土壤理化性質,結合土地利用類型和土壤類型,制定適合土壤污染防治基本戰略,提出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框架,建立土壤污染事故應急預案,實施土壤環境安全教育行動計劃。

6、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大力發展節約型農業、循環農業和生態農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引導和鼓勵農民使用有機肥和生物農藥,運用病蟲草害科學防治、生物防治和精準施肥技術。推廣生態化養殖模式,推進健康養殖業發展。強化水資源和生態功能區保護。強化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加大增殖放流力度。推動重點區域水土流失防治。加強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提高森林覆蓋率。加強對珍稀物種和優良種質資源的保護,有效防範外來動植物疫病和有害物種入侵。扶持秸稈和林木利用等生物質產業。普及節能減排技術,積極防治農村工業、生活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評制度。

7、建立農村家庭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倫理新觀念。可持續發展觀告訴我們,雖然現代人已處於主動地位,但人始終是自然環境的產物,人的生存、繁衍、發展,要從自然界中獲取物質和能量。因此,人們在開發利用自然謀求發展的過程中,應尊重生態平衡規律,給予自然界以足夠的生息、養育、更新和再生的機會。這一新的發展觀。正是我們將“五好文明家庭”進一步引伸到創建“綠色家園環保示範戶”活動,推動建立家庭人與生態自然和諧相處的家庭生態倫理道德的基本思考和出點。家庭生態倫理新觀念包括:倡導樹立新的家庭生態價值觀,以校正生態無成本的觀念,制止無節制的索取、浪費;樹立新的家庭生態道德倫理觀,從關心後代生存發展的角度出發,選擇有利於自然資源永續利用的生產生活方式,控制人口增長,以減輕對生態環境的壓力;樹立新的家庭生態發展觀,改變單純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觀念,積極採取新的生態生產方式,把對環境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樹立新的家庭生態消費觀,採取節約資源,減少污染,循環使用,勤儉持家,保護環境的消費行爲。

【第7篇】關於鄉鎮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調查報告範文

要切實推進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就要深入瞭解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現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鄉鎮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調查報告範文,歡迎閱讀!

關於鄉鎮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調查報告

爲深入瞭解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現狀,切實推進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筆者利用在鄉鎮掛職鍛鍊的機會,採取走訪、座談、問卷等形式,對鄉鎮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進行了調查,現將調查報告情況如下。

一、工作主要措施及成效

在組織領導上,鄉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xx”普法工作領導小組和辦公室,由鄉鎮主要領導任組長,相關機構和人員任成員,將普法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做到普法工作與全鎮總體工作統一安排,統一檢查,統一評比,確保了普法工作目標任務的貫徹落實。

在普法教育上,突出對重點對象的法律服務和法制宣傳。對於鄉鎮領導幹部、鄉鎮直單位負責人和村幹部以規範依法行政行爲爲主,提高幹部依法執政水平;對鎮企業管理人員、個體工商戶加大稅法宣傳力度,提高企業、商戶依法經營意識;對普通黨員、羣衆廣泛深入開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教育,提高村民依法自治水平;對青少年學生加強交通、消防、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增強學生自我防範和遵紀守法的意識。

在依法治理上,大力推進“民主法治村”創建活動。把法制教育、依法治村與“民主法治村”創建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有效地推進了農村基層民主法治建設進;全鄉鎮普遍實行了村民自主選舉村委會,建立了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制度,農村基層幹部依法管理、依法辦事的觀念開始樹立,農民積極參與村級事務管理的意識明顯提高。

在活動載體上,普法工作與黨委、政府中心工作、與法治實踐活動相結合。開展“法律進企業”活動,增強企業經營從業人員的法治意識、公平競爭意識;開展“法律進鄉村”活動,爲農民和外出務工人員開展法律諮詢,提供法律服務;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社會熱點、難點和羣衆關心、關注的問題,開展法治主題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開展“法律上門”服務活動,加大對弱勢羣體和經濟困難人員的法律援助力度,受到羣衆的歡迎。

二、存在主要問題及原因

1、對農村普法認識不足,思想上有偏差。調查發現,當前農村中“重人治、輕法治”的思想以及執法不公、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等不良社會現象依然存在,導致學法用法脫節,挫傷了農民學法的信心,給普法工作帶來了消極影響;有的基層幹部認爲抓普法教育是一項“軟”指標,既花錢又費力,積極性、主動性不高;有的則認爲普法就是要農民守法,強調羣衆義務多,宣傳羣衆權利少;還有許多基層幹部羣衆對法律存在實用主義思想,遇到問題纔想起來去找法律,不能做到事前學習和預防。

2、農村普法幹部隊伍力量薄弱,法律素質不高。鄉鎮司法所3人,專職工作人員不足,工作壓力重;村(街、居委)普法幹部全部都是由分管綜治的村幹部兼任,這些村幹部主管工作多,完成鎮、村中心工作任務繁重,對農村普法工作不以爲然;不少村幹部文化素質不高,自身法律學習不夠,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宣傳法律時,要麼避而不談,要麼憑主觀臆斷,對複雜、疑難的糾紛更是顯得束手無策,不知道依法該怎麼辦;有的在調解民事糾紛、處理村級社會事務時,涉及法律宣講不到位,導致民事糾紛擴大和無序上訪事件時有發生。

3、農村普法宣傳手段和形式簡單落後,亟待突破創新。除了進村入戶散發些法律宣傳品或是上集市設個法律諮詢臺之外,就是放廣播,搞宣傳欄、標語進行普法宣傳,傳統形式多而創新形式少;傳統普法“被動式”的教育由於成本高,加上組織難已不受組織者和農民的歡迎;從調查情況看,大多數農民獲取的法律知識主要來源於電視、報刊等媒體,如《焦點訪談》、《今日說法》等法律新聞類節目,從其它方式獲取法律知識的途徑很少;大多數村(街、居委)法制宣傳陣地建設薄弱,正常開展法制教育活動不多。

4、普法工作不能適應新形勢下農民羣衆的需求。隨着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各種新型矛盾逐漸產生,農民對學法用法有新需求,如在信訪維穩工作中,面對個別“上訪戶”的訴求,法律宣傳的技巧顯得極爲重要,這對鄉鎮農村普法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着農民經濟意識的不斷增強,農村多數青壯年外出打工或在企業就業,留守在家的主要是“老弱病婦小”,他們法律知識接受能力差,自我依法保護意識不強,導致普法教育組織難,時間落實難;加上鎮流動人口多,組織鬆散,都增加了普法的難度。

5、農村普法經費沒有保障,制約工作開展。司法所無專項普法經費,宣傳活動經費要臨時籌集,列支主要依附綜治經費報銷,數量少、效果差,完全不能保障普法工作的正常需要;村(街、居委)普法,沒有經費,落實起來難,自然什麼事也辦不成。

三、工作建議和對策

針對農村普法調研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鄉鎮農村普法實際,現提出如下工作建議和對策:

1、進一步更新農村普法觀念,糾正基層幹部羣衆對普法思想認識的偏差。黨委、政府各級領導要從羣衆需要出發開展普法工作,真正把服務農民、提高農民法律素質、切實維護農民的根本利益作爲農村普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逐步培養廣大人民羣衆對法律價值的尊重和法律知識的追求,引導基層幹部依法決策、按章辦事;引導羣衆遵紀守法、依法維權和依法參與村民自治;要把普法與依法解決農民的實際法律問題結合起來,針對法治實踐中羣衆關心的難點、熱點問題,通過具體的參與法治實踐活動,樹立法治的權威,使人民羣衆養成崇尚法治的行爲習慣。

2、要進一步加強普法工作隊伍建設。按照有關文件要求,切實解決司法所人員、編制、職級待遇等實際困難;進一步整合農村人民調解員、司法助理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和法制宣傳志願者等農村法制宣傳教育人才資源;加強對村(街、居委)普法員的選聘、培訓工作,把大學生“村官”或者具有高中以上學歷的農村兩委幹部選聘到普法隊伍中來,使他們成爲各村(街、居委)農村普法教育的宣講人;實行農村普法宣傳輔導員制度,在公安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部門中選派政法幹警到各村(街、居委)、各中國小校擔任普法宣傳輔導員,指導村(街、居委)、學校開展普法宣傳,提供法律服務。

3、要進一步創新普法宣傳教育方式方法。加強農村法制教育陣地建設,鎮設立法制輔導站,行政村建立法律圖書角,依託公開欄設立法制宣傳欄;在繼續利用傳統法制宣傳教育陣地的基礎上,採取以案說法、圖片解法,組織旁聽審判,組織反面典型現身說法、法制文藝、法律諮詢、農村黨員幹部遠程教育網、網絡博客等貼近羣衆的新形式,把多姿多彩的法治文化和法律服務送到農村千家萬戶。

4、要進一步把普法工作與新農村建設、平安建設相結合,增強工作靈活性和針對性。按照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和任務,把開展法制宣傳教育與民間糾紛排查調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引導農民依法調整社會利益關係;要緊緊抓住有利時機,有效地推進農村普法工作;譬如,抓住黨員冬訓時機,對黨員幹部進行法制專題教育;抓住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時機,對廣大村民進行《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選舉法》等法律法規宣傳教育;抓住春節民工返鄉時機,對他們進行《治安管理處罰法》、《信訪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抓住葵毒、禁賭、反對xx等專項治理活動時機,大力開展相關法律法規宣傳活動等;此外,普法工作還要突出重點村(如信訪村、宗姓村)、重點人羣(如刑釋解教人員、外來務工人員)、重點年齡層次(如15-25歲青少年)的宣傳教育,增強普法工作的針對性。

5、進一步加大農村普法的經費投入。縣、鄉鎮黨委、政府要對司法所日常辦公所需經費與普法經費共同納入財政預算,使農村普法有專款,專款能專用,保證農村普法的必要支出;要利用匹配資金修建司法所辦公用房,購置交通、通訊、微機等必要辦公用具,爲司法所工作正常開展提供基本物質保障。

附: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調查報告

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艱鉅、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認真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培養和造就適應社會改革發展的新一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合格人才,是強化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根本措施,直接關係到國家的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更關係到依法治國戰略、和諧社會建設的順利實現的大問題。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結合全區實際,對全區青少年法制教育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採取有力措施,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一、全區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現狀

經濟技術開發區目前共有公辦中國小43所(其中普通高中2所,職業中專1所,國中8所,國小32所),在校生42500餘人,普遍都開設了法制課,聘請了法制輔導員或法制副校長;有成人中專、教師進修學校、業餘體校各1所;社會力量辦學機構65家,教職工3000餘人;高等教育院校5所,學歷教育在校生6xx人,一個多元化的大教育格局初步形成。在高校中建立了法制教育基地。隨着開發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我區的外來務工人員急劇增長,目前國小在校生23356人,借讀生6954人,借讀生佔在校生總數的29.77%;國中在校生8705人,其中借讀生2505人,借讀生佔在校生總數的28.78%。全區借讀生總數近10000人,法制教育也顯難度和重要地位。

二、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通過走訪調查,我們發現一些學校存在着以下主要問題:一是有些學校對師生的普法教育不重視,對法制教育有流於形式現象;二是忽視法律操作方式方法的傳授,宣傳教育往往強調事後的依法追究;三是許多學校非常重視法律知識的課堂學習,並以考試的成績作爲評價普法效果的主要指標,客觀上使普法教育墜入了單純追求分數的誤區;四是有些學校寄希望於通過每年或每學期一、二次法制講座來解決普法教育所存在的突出問題;五是學校作爲法制教育的主要陣地,有一個具體的操作的問題。現在許多學校雖然也經常開展了法制教育,也可講出一些工作成績來,但並沒有真正花力氣來抓,或者並沒有抓到點子上;六是大專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不力、效果不明顯、少數學生中還存在着潛在的犯罪因素的現象,相當數量的大學生到畢業還不知道“xx”普法是在做什麼,有的教職員工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意識不強,法制觀念淡薄,個別的甚至出現違法行爲。

三、思維超前,形式新穎,突出青少年法制教育特點

針對我區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情況和存在的問題,我們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認識,強化領導,落實措施

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使之從小就學法、知法、守法和用法,樹立社會主義法制觀念和意識,是我國民主法治建設的基礎工作,是關係到科教興國戰略、依法治國方略順利實施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大問題,也是一項長期艱苦的社會系統工程,任重道遠。因此,我們必須從根本上認識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要性、長期性和艱鉅性。多年來,開發區非常重視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把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納入普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及時對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進行全面規劃和部署,提出明確的目標和要求。確定以學校教育爲主渠道,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有機結合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思路,建立了工作制度,明確了工作要求,強調青少年作爲普法重點對象,要從小抓起,構築起學校、社區和家庭齊抓共管的社會教育體系。每年在人大代表視察和向人大常委會報告普法工作中,將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作爲重要內容,爭取人大代表的重視和支持。在創建“平安西海岸”工作中,把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作爲重要的考覈目標,每年進行考覈驗收,確保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有效地增強青少年的法律意識。

(二)突出重點部位,創新教育形式,拓展教育空間

青少年作爲普法的重點對象之一,始終是我們工作中關注的一個重點羣體,根據“xx”普法規劃的總體要求,我們積極開展創新思維,力求與時俱進,全力將我區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經過認真調研、反覆醞釀,在全區大中國小校開展了一系列法制宣傳教育活動。一是組織開展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調研活動。xx年4月,對全區43所中國小校和規模較大的30餘所民辦院校進行了調查,摸清了學校法制教育的情況和問題,爲科學決策提供了可靠依據。二是進行現場警示教育。組織中學生到區看守所內的監區,由在押未成年犯以其自身經歷現身說法,講述了自己走上犯罪道路的過程和失去人身自由的感受;使中學生到場坑受教育,活生生的教材和在押人員的泣淚講述使參加活動的中學生們的思想和心靈受到了震撼和洗禮,他們發表感言,表示決心以此爲鑑,加強自身修養,遠離不文明和違法犯罪。三是建立法制教育基地,法制文藝進社區,增強青少年法制意識。我區與科技大學聯姻,在該校建立法律知識培訓基地,組建業餘法制文藝宣傳隊。編排法制文藝節目到學校、進社區進行演出,使學生更加直接地受到法制教育。四是積極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圖片巡迴展覽活動。我區製作了內容涉及政法、治安、交通、消防、勞動、計劃生育、安全生產、經濟犯罪以及防範和處理邪教工作,九大類70餘塊法制宣傳教育圖版,在中國小校、各大院校進行了巡迴展覽活動。有10萬餘青少年參觀了展覽、接受了教育,受到了廣大青少年的好評。這是我們在廣泛深入開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同時,大膽探索,勇於創新,在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中摸索出的切合我區實際,具有開發區特色的新的法制教育形式,對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質,促進創建“平安西海岸”活動的順利開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五是堅持法制副校長聘任制度化。爲全區43所中國小校和30餘所民辦院校聘請了法制副校長或法制輔導員,積極指導和參與學校法制教育活動,幫助學校開展依法治校工作。六是積極了開展創建“平安校園”活動。積極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健全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網絡,突出了學校法制教育的綜合性、實踐性和針對性;不斷探索新時期創建“平安校園”的新思路、新措施。如黃浦江路國小開展形式新穎的普法教育形式,在教育的方法上以“活”字爲抓手。改變過去呆板說教的方法,以“活”融入法制教育活動的始終。如利用清明節掃墓時機,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在法制教育的形式上以“新”字爲主線,採取讀書演講式教育,讓青少年學生在法制教育中得到法制理論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認識的深化。大家都暗下決心,不但從小要學法守法,還要以優異的文化成績參與大學聯考,爭當法學教授、法學博士。在法制教育的氛圍上以“廣”字爲平臺,開展了“小手拉大手共讀一本書”活動。通過開展讀書活動,進一步加深了大家對法制內容的理解。在法制教育的效果上以“實”字爲層面,使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取得實效,着眼於減少和預防青少年的違法犯罪工作,以抓好單親家庭的青少年學生的法制教育爲重點,對這些學生的法制教育由所在班的班主任負責,定期進行家訪,有針對性地經常進行個別法制教育,重點給予關心和愛護。對“問題學生”由法制副校長重點進行幫助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七是充分發揮了區普法講師團作用,開展以案釋法教育活動。從普法講師團中抽調部分經驗豐富、熱愛關心孩子成長並從事過教師職業的政法幹警分批到各中國小校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以案釋法。先後組織了30餘場專題法制教育講座,爲4萬餘名中國小生上了法制教育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八是充分發揮律師和“12348”法律援助作用,爲青少年維權提供法律保證。根據青少年特點,建立了律師維權崗,培養了一支關心青少年事業的律師隊伍,擔任校外法制輔導員,幫助學校和青少年解決法律難題,不斷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質。建立了青少年“12348”法律服務諮詢平臺。每年爲全區青少年和外來青工提供法律諮詢服務和法律援助達4000多人次,有效的維護了青少年的合法權益,促進了全區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

(三)堅持依法治校,實行綜合整治,彰現教育成效

抓好建章立制,夯實基礎工作和防範工作,共同維護學校周邊治安秩序,使依法治校工作邁上了新的臺階。一是制定了《開發區依法治校實施意見》,抽調專人配合教育部門對區屬學校建章立制情況進行督導,進一步規範了教育系統依法管理的行爲。二是加強對學校周邊環境的治理活動。綜治、公安、文化、教育、城管、工商等部門聯合行動,加大了清除“精神毒品”的力度,制止了含有色情、暴力、兇殺等音像製品的傳播,嚴厲查禁不健康的“口袋書”,取締了學校周邊200米內傳播色情內容或進行色情服務的錄像廳、歌舞廳、網吧、洗頭房、按摩室等。加大了對網吧的管理力度,對全區在冊網吧進行同一管理,簽訂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責任書。對傳播有害信息的網吧能及時掌握,嚴肅處理。通過聯合整治活動,清除了污染源,淨化了學校周邊環境,形成了學校、家庭、社會齊抓共管、聯防聯治的良好局面,使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銜接,互爲補充,形成合力,有效的預防和遏止了青少年的違法犯罪。三是培養典型,示範帶路,完善校內管理機制。近年來,我們把依法治校工作納入行業依法治理的重要日程,從組織、制度、評估、激勵四個方面入手,全方位地構建了學校依法治校的管理機制,協助學校成立了依法治校領導小組,聘請了校外輔導員和法制副校長,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形成校內校外、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法制教育網絡。使我區的依法治校、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逐步走上了規範化、制度化的軌道。每年都對依法治校情況進行分析評估,把握重點,有針對性地培育了典型,加強了與教育部門的聯繫,對依法治校典型進行現場指導,對學校依法管理的事項及法制宣傳教育情況,提出具體要求,使全區區屬學校依法治校工作有了新的突破,爲全面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8篇】關於鄉鎮教育資源均衡化的調查報告

一、裏雍鎮概況:

裏雍鎮地處柳江縣城東部,與鹿寨、象州縣相鄰。全鎮總面積243平方公里,人口約3萬。共分爲立衝、廣實、紅花、長沙、裏雍、基田、龍團、龍江、富龍、紅賴10個村委會,105個自然屯,有壯、漢、仫佬、侗、瑤、水等民族。農民人均年收入約2500元,在柳江縣屬於比較貧困的鄉鎮。

裏雍鎮現有初級中學兩所,國中生共1003人,全鎮國小一至六年級共有學生1219人。

二、我鎮教育資源均衡的現狀及問題

1、生源分佈及班額:我鎮共有1219名國小生,其中女生589人。一年級185 人,二年級172人,三年級196人,四年級223人,五年級224人,六年級219人。所有學生分別在一所中心校及11所村級完小、1所有一至六年級的教學點,共有77個教學班,全鎮平均班額爲15.8人。

現在11所村級國小裏,僅有龍江、立衝、基田、紅賴四所國小學生人數超過100人,近三年級內學生人數在100人以下的學校有西河、紅花、長沙,龍團、河表,據統計,三年級後學生人數超過100人的僅有龍江、紅賴兩所村級國小。目前學生最少的紅花國小六個年級一共僅有33人。但是,也需要配備8個教師。學生生源收縮較突出的是龍江、紅賴、廣實、龍團等,每年減少的人數在50人左右。

各校各年級人數具體如下:

年級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合計

裏雍

30

19

33

23

19

24

148

廣實

11

14

12

26

9

15

87

立衝

13

14

16

19

22

16

100

河表

11

0

16

13

12

22

74

紅花

5

6

6

5

5

6

33

基田

23

18

11

21

29

24

126

西河

6

8

11

7

6

10

48

長沙

7

10

6

9

11

6

49

龍團

10

12

8

21

16

13

80

龍江

26

29

41

29

42

34

201

付龍

14

12

14

21

18

19

98

紅賴

23

25

17

23

28

21

137

古路點

6

5

5

6

7

9

38

合計

185

172

196

223

224

219

1219

2、師資力量及教師編比:全鎮具備合格學歷及有教師資格證的在崗教師共126人,除去中心校行政機構的6名非教學人員、借調到其他學校的、長病在家不上課的等,還有122人。這122人共承擔全鎮77個教學班的教學任務,教師的班比不到1.6人。有的學校還開設有學前班,教學任務更重。有的學校爲了辦好學前教育,爲九義教育打好基礎,但是苦於沒有教師上課,只好不開設學前班。這樣的狀況,非常不利於教育教學的發展,難以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

3、學校硬件設施:由於學生數減少,班數減少,各校的教室基本夠用。教師有辦公室,各校還專門設立有一間遠程教育資源室,但是,各校的功能室,如體育室、儀器室、圖書室、實驗室等則配備不全,原因是校舍有限,相關的設備也有限,學校無力購買,上級下拔的也非常有限。另外,學校的運動場地也非常有限,主要是受限於校園的面積,有的學校面積比較大,但是缺少資金進行建設,校內需要配備的體育設施等方面都還沒有配齊,制約了體育課的正常教學和學生素質的提高。

另外,學校的教師宿舍也非常有限。有的學校根本沒有教師宿舍如河表國小、西河國小。現在不少的教師都不是本地的,有的家是外鄉鎮的,也有的是外村委的,而學校沒有足夠的條件讓教師們住宿,即使有住宿條件也是在邊遠地區,離集市很遠,生活很不方便,教師的工作難以安心。

4、教育經費方面:現在我鎮教育經費唯一的來源是上級下拔的雜費,每年每生240元,這些經費下拔的金額的多少是按學生數的多少而定,我鎮學校規模小,所得的經費就相當少,加上學校分散,資金也就分散,資金分散後錢就不見錢了。錢少了,也就難以辦成大事。現在全鎮共有七所學校人數不足100人,如果按100人計算,每年的經費也只有24000元。按照普通學校的開支,請人守校、報刊、差旅三項開支已佔一半,餘下的錢用來應付日常的開支,已是相當緊張。而有長沙、西河、紅花三所國小人數只在50人左右,所得到的經費更是少得可憐。受到教育經費的制約,很多學校本身該做的、想做的事都無法完成,學校的發展根本無從談起。

5、校際間存在較大差距。在裏雍鎮各國小中,存在着許多的差距。在硬件方面,紅花、立衝、廣實、西河、基田五所村校至今沒有教學樓,教室都還是瓦房,外面下大雨,教室裏下小雨,加上年久失修,存在着不少的安全隱患。在教學質量上,中心校與各校之間也存在着較大的差距,每次期末檢測,一分三率都與中心校有較大的差距。

在教學設備方面,村校與中心校也存在着較大差距。中心校按照“普九”要求,配備有電教室、電腦室、圖書室、體育室、儀器室等,而各村校是沒有這些設施的,即使有一個室,如圖書室,其中的藏書量也相當有限。

6、在學校管理方面。由於學校分散,地域較廣,中心校對各校的管理也難以均衡,各校間的管理質量也很不一致。現在裏雍鎮各國小的校長和教導主任都承擔着近20節課時的教學任務,有的還擔任班主任,因此很有可能疏於對學校的管理,同時對學校管理方面的思考也不足,因此,學校管理存在較大的漏洞,對教學、財經、教師、學生等方面的管理也很不完善,有的學校一學期也未能對教師批改學生作業的情況進行一次檢查,學校對各班、各科教學的具體情況沒能做到深入瞭解。另外,由於教師少,每到上課時各個教師都有教學任務,根本無法抽出時間互相聽課,教學氛圍不濃,課改意識不強,教學質量低下。裏雍鎮在最近十年的時間裏,全鎮村級國小的平均分一直排在全縣各鄉鎮的下游。教學質量的低下,讓裏雍鎮的人民享受不到義務教育的公平。

三、實現我鎮教育資源均衡發展的對策及措施

1、逐步推進寄宿制學校的建設。

全鎮國小實行寄宿制集中辦學是大勢所趨,然而,現在我鎮的條件還沒有成熟。但是,充分利用中心校及兩所中學現有的資源,便可以逐步推進寄宿制學校建設。裏雍鎮如果在XX年不實行部分學校的寄宿制,許多村小將陷入沒有教師上課的尷尬境地。因爲目前有六個年級的一所村校的配備也只有8—9名教師,而到XX年將有25位教師達到提前退休年齡,相當於失去了三所村校的教師,如果平均分配各校教師,各校將只能有6—7個教師來上6個班,教師的工作量可想而知。

雖然大規模地辦寄宿制學校的條件還沒有成熟,但我們可以將部分學校的部分年級的學生撤併到中心校進行寄宿制教學。如付龍、龍團兩所學校最偏遠,生活相當不便,難以調入教師,便可以將五、六年級撤到中心校;另外,西河、紅花、基田、長沙、紅賴國小古路教學點等規模較小的學校也將五、六年級撤併到寄宿制學校。以上學校五年級共有63人,加上中心校的19人,共82人,可以開設兩個教學班;六年級共有63人,加上中心校的24人,共87人,也可以開設兩個教學班。以上共撤掉10個規模較小的教學班,集中以後,部分插入中心校現有的班級,實際上只增加了兩個班額較大的教學班。以上學校撤掉了2個班,每所學校可以抽調1名教師共約6人協助寄宿制學校的教學及學生生活的管理,其中部分管理生活的老師可以利用至今未獲得教師資格證的政府分流人員來擔任。

2、同時整合部分村校資源,改造村級薄弱學校。

有的村校學生較多,可以暫時不撤併,如紅賴國小、龍江國小;有的兩所學校卻同屬一個村委,這些學校要進行整合。如我鎮的西河國小、基田國小,立衝國小、河表國小也可以撤併部分高年級,讓學生繼續走讀。如果有少部分學生走讀不方便的,可以通過家長申請,轉入到寄宿制學校就讀。資源整合以後,學校建設的投入將傾向於今後規模較大的學校,如中心校和紅賴國小、龍江國小、立衝國小共四所學校。

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合理調配教師資源。

進行佈局調整整合後,具有專業特長的教師則可以作爲專職教師發揮他們的特長,搞好藝術、體育等學科的教學。一線任課教師要從全鎮教師中擇優錄用,對於這些一線教師在教學業績上要有一定的激勵機制;而負責生活的教師則要明確責任,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自己的力量。集中辦學後,教師更集中,更利用開展教學科研活動,可以形成更濃厚的教學氛圍,可以形成各科的備課組,教師間有了更多同年級同學科的交流的機會,同時也增強了教師的競爭意識,有利於提高辦學效益。

4、推進學校管理制度化建設。

由於辦學更集中,管理的人員得到落實,分管的職責更明確,管理工作也會更爲規範化和科學化。保留下來的部分村校,可以在管理上尋求統一的模式,由中心校直接監控。管理的辦法、措施可以由中心校集中各校領導統一擬定,並在執行的過程中嚴加要求。中心校直接管理的寄宿制學校,則要有另一套管理模式,使得學生的學習、生活更爲優化。總之,對學校的管理要形成制度,學校少了,要增加檢查和幫扶的力度,使學校的管理過程更爲有序,更有效益。

5、統一財經管理,對重點學校進行重點投入。

集中辦學後,財經得以集中,這就能夠發揮它更大的作用。對重點學校,要加大投入,所有的投入要結合學校發展的願景,有意向地進行投資。在硬件上、在軟件方面、在教學設施、設備、在信息化設備等方面要加大投入,讓學校的辦學條件更好,更能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

四、均衡教育資源,辦寄宿制學校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目前,進行寄宿制學校管理,主要問題是家長、學生對寄宿學習的瞭解還不夠,家長擔心學生年齡小生活無法自理,擔心學生往返的交通安全等。在硬件方面則是教室、學生宿舍、教師宿舍還沒有辦法解決。

對於家長的擔憂,我們可以通過優質的服務,打消家長的顧慮。可以通過考評考覈,將教學成績優秀的教師擇優放到教學第一線,而部分教學質量低下的教師則作爲學生的生活教師。我們可以通過對教師的教育,提高學習、服務的質量,讓學生學得更好,食宿更爲便利,讓家長放心。在放月假時,教師將學生送到車站、碼頭,或要求各村屯的學生家長輪值日派代表來接學生回家,保證學生的安全。爲便於處理學生日常的小病痛,我們還可以設立校醫,讓學生隨時能看上病,吃上藥,免去家長的後顧之憂。

爲使學生在校住得更安心,我們可以在每天組織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如看電視、體育、文藝等方面,把學校辦成學生的樂園。

在硬件方面,學校要充分用好每一分錢,同時爭取得到上級的大力支持,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將學校建設成爲與城鎮學校沒有差別或差別較小的學校。

經充分的調研,我鎮在近年內逐步推進實現寄宿制學校的建設是可行的,通過集中辦學、集中管理、集中投入,實現教育資源的均衡是完全可能的,辦好讓裏雍鎮人民滿意的教育也是可以做得到的。

柳江縣裏雍中心國小 卓禮海

【第9篇】關於鄉鎮機關效能建設的調查報告

關於鄉鎮機關效能建設的調查報告

關於鄉鎮機關效能建設的調查報告前段時間省效能辦組織了兩個調研組,就全省鄉鎮機關效能建設的現狀、存在問題及下一步的工作重點進行了調研。在20天的調查研究中,調研組採取聽取彙報與實地走訪、座談了解與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分別走訪了寧波、湖州、嘉興、衢州、舟山、台州等6個市及所屬江山等10個縣(市、區)的18個鄉鎮,召開了22次不同層面的座談會,近200名市、縣、鄉鎮、村居幹部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村民代表、企業經營者參加了座談;對6個市進行了分層分類的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983份,回收1977份(問卷調查情況分析附後);實地踏看了一些鄉鎮、街道,查閱了有關文件資料,對今年2月以來6個市鄉鎮機關效能建設的基本情況作了初步瞭解。

現報告如下:

一、前一階段鄉鎮機關效能建設的基本情況全省開展機關效能建設以來,各市、縣(市、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精心組織,周密安排,認真抓好鄉鎮機關效能建設,工作進展順利,社會反映較好。問卷調查中,對鄉鎮機關效能建設總體評價好和較好的佔83.1,充分說明幹部羣衆對鄉鎮機關效能建設是比較滿意的。

前一階段鄉鎮機關效能建設取得的初步成效,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統一了思想認識,形成了推進鄉鎮機關效能建設的良好氛圍。各鄉鎮普遍建立了機關效能建設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廣泛動員,認真部署,措施有力,初步形成了推進機關效能建設的良好氛圍。

二是提高了便民服務質量,方便了羣衆辦事。以制度建設爲抓手,進一步加強鄉鎮便民服務窗口建設,積極構建便民、爲民、利民服務工作體系,提高了爲民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三是深化了政務公開,增加了鄉鎮工作透明度。規範政務公開的對象、內容和形式,通過建立招投標中心、推廣財務公開報審制等,接受羣衆的監督,進一步深化了政務公開。

四是加強了聯繫羣衆工作,推動了幹部作風的轉變。結合派駐農村工作指導員,進一步加強與農村羣衆的聯繫,改進聯繫方式,提高聯繫效果,進一步密切了黨羣幹羣關係。

五是辦了一批實事好事,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各鄉鎮圍繞羣衆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建立服務平臺,採取具體措施,爲羣衆排憂解難,解決了一些羣衆生產生活中的急難問題。

在機關效能建設中,各鄉鎮結合本地實際,積極探索,力求在制度建設上下功夫,在工作創新上下功夫,在注重實效上下功夫,在機關效能建設中涌現出不少創新舉措:

1、效能聽證制度。常山縣宋畈鄉推行效能聽證制度,半年來召開效能聽證會4次,解決了一批羣衆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促進了機關日常工作。

其主要做法:一是在舉行聽證會之前,由駐村指導員、村級宣傳員等將有關問題上報鄉效能辦,效能辦彙總後確定聽證議題、參加對象、時間地點等。二是聽證議題確定後,制定工作計劃,提前一週把聽證會的議題、時間和地點通過廣播、公告等途徑向廣大幹部羣衆公佈。

三是通過羣衆自願報名和鄉邀請兩種方法產生聽證代表,聽證員主要由鄉黨委班子成員和幹部組成。四是由鄉黨委政府組織召開聽證會,採取“聽證代表提問—聽證員釋疑”的互動方式,由聽證代表陳述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聽證員就有關內容即時與聽證代表進行討論,解釋說明有關情況。

對形成一致意見的問題,可宣佈聽證結論,未形成比較一致意見的問題,不作結論,由鄉黨委政府再進行研究。五是效能聽證會後,對效能聽證會上反映的問題確定落實措施。

對暫時不能落實的,作出限時承諾。落實情況通過政務公開欄、告知說明書以及會議通報等形式及時向羣衆反饋。

2、機關幹部月承諾制。嘉善縣惠民鎮以機關幹部月承諾製爲抓手,着力解決幹部行爲不規範問題。

該鎮要求每位幹部根據本職工作,每月以書面和會議表態發言相結合的形式,對本月工作的重點內容、工作措施、工作目標等作出承諾。鎮裏統一印製工作月承諾表,每人每月填寫表格;同時,每月召開一次工作承諾報告會,開展“月析月評”,隨機抽取幾名幹部,報告承諾內容。

效能監督員對機關幹部每月工作進行監督,鎮裏覈實情況後,對完不成任務的下發通知書,分別責令說明情況、進行誡勉談話或限期整改。

3、機關績效複式考評制度。玉環縣珠港鎮城關辦事處試行機關績效複式考評制度,其具體做法:一是分級層評。

“一把手”對班子成員,班子成員對分管中層幹部,中層幹部對下屬幹部進行評定。主要是採取記錄工作情況冊、本人日記帳冊和填寫測評表的評定方式,半年初評,年底總評。

二是日常積評。由效能辦組織對幹部日常行爲進行量化打分,每月公佈一次,年終累評。

三是效能抽評。效能辦採取查閱工作日記、服務對象走訪等方式進行抽評。

四是羣衆測評。由機關內部互評和效能監督員等外部測評兩塊組成,對擔任農村工作指導員的還要到所駐村測評。

五是目標核評。根據年度目標責任完成情況覈定分值。

年終,根據以上五類考評得分和附加分、硬性扣分情況,擬定機關部門和幹部考評得分、名次,報效能建設領導小組通過後,逐一反饋,接受複評。複評後,績效考評結果公示一週, 接受幹部羣衆監督。

4、便民服務體系。東陽市巍山鎮以“擴大規模、深化內涵、連動各片、覆蓋各村、延伸到戶”爲目標,從十個方面深化365便民服務,積極構建便民服務體系。

其主要做法:一是構建三級服務體系。在鎮服務窗口基礎上,在中心工作片和其餘5個工作片均建立“365便民服務站”,在偏遠村建立“365便民服務點”。

二是擴大服務窗口規模。鎮365便民服務窗口面積擴大一倍。

三是深化服務內涵。鎮服務窗口由原來的5個窗口擴展爲9個窗口。

四是規範辦事程序。印製了365便民服務辦事指南和工作流程表,發放給羣衆。

五是配強服務人員。鎮服務窗口工作人員14名,各工作片服務站確定2名工作人員,各村服務點確定1名全程代辦員,由鎮發給一定補貼。

六是加強組織建設。明確由鎮黨委政工副書記分管,組織委員具體抓。

七是完善工作制度。建立限時辦結制、服務承諾制、一次性告知制、全程辦事代理制等有關制度,健全完善365便民服務制度和實施細則。

八是強化業務培訓。九是規範文明用語。

十是嚴格監督與獎懲。設立便民服務意見箱,把反饋意見作爲考覈的重要依據。

有的鄉鎮還整合資源,鎮便民服務中心下設行政服務、綜治司法信訪聯動服務和機關效能監察投訴三個分中心,協調互動,方便羣衆。

5、政務監督平臺。德清縣武康鎮建立“政務監督平臺”:一是公開政府行爲。

在鎮機關宣傳窗、鎮政府網站上開設政務公開專欄,公佈全鎮機關工作人員的姓名、職務、承諾工作事項、投訴電話,確保政務信息公開、透明、充分、完整,接受羣衆監督。二是實行重大工程和採購物品招投標。

嚴格把好“接標關”、“開標關”、“評標關”和“定標關”。今年前4個月,順利完成4項招標,涉及金額228萬元,羣衆反響較好。

三是健全監督制度。鎮裏每天確定一名黨政班子成員進行效能監督,負責檢查事項辦理、承諾情況和填寫廉政勤政報表等。

四是加強投訴處理。進一步整合意見箱、投訴電話、信訪室等,規範投訴處理和考覈機制。

6、“民情三制”。平陽縣麻步鎮推出“民情三制”:一是政情通報制度。

鎮黨委、政府在做出重大決策和確定重點工作之前,不定期召開政情通報會,對事關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項目、重點工程和重點工作,及時向羣衆代表通報,廣泛徵求意見和建議,民主決策。二是民情答疑制度。

每月召開一次民情答疑聽證會,對羣衆反映強烈的問題,現場給予答覆和解釋。急案採取即來即聽,重大事件則實行查案專聽。

三是民事督辦制度。不定期召開民事聯合督辦會,邀請有關職能部門聯合辦公,互相監督,現場解決羣衆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

對於一時不能解決的問題,做到限時督辦,按時報結。

7、“聯村訪戶”制度。義烏市在鄉鎮街道開展“聯村訪戶”活動,專門成立了“聯村訪戶”領導小組和督查小組,下發實施方案,發放“百姓卡”,制定詳細的考覈辦法,結合每月重點工作、信訪問題、訪貧問苦來開展這項活動。

該市佛堂鎮確定每月15日爲信訪接待日,每月5日前,由各聯村幹部對所聯繫村的潛在信訪對象進行走訪和排查,在15日前解決好可能上訪的問題。每月15日後,重點走訪和解決信訪接待日中受理的問題,對暫時不能解決或按政策法規不能解決的,上門解釋,避免重複上訪。

常山縣在所有鄉鎮開展“雙聯雙帶”活動,要求機關幹部聯村聯戶,帶着責任進村,帶着感情入戶。該縣球川鎮開展“上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增收到項目、服務到農家”活動,要求每位機關幹部走訪100戶農戶,還發放農戶基本情況調查表,建立每戶農戶家庭收入基本情況檔案,瞭解每年增收項目和需提供的服務內容。

江山市長臺鎮在“走千家、訪萬戶”活動中,把鎮主要職能科室責任人的姓名、電話和服務內容印製成“連心卡”發給羣衆。有的鄉鎮還試行聯村幹部由村和幹部“雙向選擇”,沒選上的待崗。

桐鄉市專門制定農村工作指導員有關管理制度,就加強與羣衆的聯繫作出規定。

8、“菜單式”培訓體系和幹部學習積分制。奉化市建立了“菜單式”學習培訓體系,針對鄉鎮幹部的學習需要,有針對性地開設培訓班,用請進來、走出去、專題輔導、集中辦班、現場示範等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政策理論教育和業務培訓,鄉鎮幹部可根據個人需要按“菜單”自主選擇培訓內容和方式。

平湖市黃姑鎮推行幹部學習積分制,把幹部的學習情況量化,累加積分,並作爲年終考覈的一部分。

二、鄉鎮機關效能建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從調研情況來看,鄉鎮機關效能建設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思想認識不夠到位、進展不夠平衡、措施不夠紮實和羣衆滿意度不夠高等問題,與鄉鎮機關在推進“八八戰略”、建設“平安浙江”進程中承擔的責任還有相當的差距。鄉鎮機關效能建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進一步提高鄉鎮幹部素質能力問題。通過近年來的幹部調整充實和加強學習培訓,鄉鎮幹部隊伍的素質能力有了一定改善,但鄉鎮幹部“素質不高、本領恐慌”現象依然比較突出,專業技術人員相當缺乏。

從問卷調查來看,認爲“部分鄉鎮幹部素質不高、作風不實”是影響鄉鎮機關效能建設首要因素的佔49.8。具體表現爲:一是宗旨觀念和服務意識不夠強。

一些鄉鎮幹部對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和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本質認識不夠,理想信念淡化,與人民羣衆的感情有所疏遠,缺乏爲農村羣衆辦實事辦好事的熱情。二是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突出表現爲缺乏“三種能力”:帶領羣衆致富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做羣衆工作的能力。一些鄉鎮幹部有爲羣衆辦事的願望,但對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研究不夠,政策把握和依法行政能力欠缺,難以開創工作局面。

部分年輕幹部沒有掌握面對面做羣衆工作的方法。三是幹部人才資源匱乏。

目前,鄉鎮非常缺乏農技、信息、經貿、城鎮建設、金融、管理、法律等方面的人才。從鄉鎮幹部隊伍的結構來看,存在嚴重的青黃不接問題。

年紀輕、文化程度高的鄉鎮幹部數量少,少數素質好的年輕幹部往往錄用不久即被縣級機關挖走。一批年齡較大、文化程度不高的幹部仍是鄉鎮機關的主體,他們主要靠“吃老本”,雖有實踐經驗,但知識更新不夠,開拓創新精神不強。

四是學習培訓質量需要提高。近年來,幹部學習培訓較多,但學習培訓的實效性不夠。

一些培訓形式主義嚴重,如何通過學習培訓,真正提高鄉鎮幹部爲“三農”服務的知識和水平,是一個緊迫的課題。

2、進一步轉變鄉鎮幹部工作作風問題。從問卷調查來看,認爲鄉鎮機關效能建設重點應抓好“轉變工作作風,改善黨羣幹羣關係”的意見居首位,佔63.5。

目前,鄉鎮機關作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一是聯繫羣衆上“沉不下去”、“深不進去”。有的鄉鎮幹部習慣於“坐堂門診”,不搞上門服務,羣衆對此十分不滿。

鄉鎮幹部進村少入戶少,到村主要是去村黨支部和村委會主要負責人家裏,蜻蜓點水,與普通村民接觸很少,幫助羣衆解決實際問題的更少。二是工作停留在忙於應付、敷衍了事上。

一些鄉鎮機關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的現象比較普遍,對上級佈置的工作表面上應付一下,滿足於走過場,工作落實不夠。縣(市、區)和鄉鎮本級“文山會海”相當嚴重,鄉鎮領導幹部成天忙於開會,疲於應付,用於抓工作的時間和精力不足。

一些鄉鎮幹部工作上不思進取,得過且過,對羣衆利益不夠關心。部分鄉鎮幹部缺少羣衆觀念,擺官架子,打官腔,盛氣凌人,羣衆非常反感。

三是“事難辦”現象比較突出。羣衆反映,部分鄉鎮機關辦事拖拉推諉,工作效率低下。

有些事項需由鄉鎮送縣審批,但縣級機關審覈太慢,週期太長,鄉鎮“代人受過”,有苦難言。四是工作紀律不嚴。

一些鄉鎮幹部經常遲到早退,無事離崗。鄉鎮幹部“走讀”現象普遍,不僅鄉鎮領導走讀,一般幹部走讀現象也日趨增多。

一些鄉鎮值班制度沒有落實到位。

3、進一步規範鄉鎮機關行政行爲問題。鄉鎮機關行政行爲不規範,不作爲、亂作爲現象比較突出,是羣衆反映比較強烈的問題之一。

一是部分鄉鎮幹部依法行政、照章辦事意識不強。一些鄉鎮幹部對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政府職能轉變不適應,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沒有及時調整,習慣於憑經驗、靠感覺辦事。

有的鄉鎮黨委、人大、政府三套班子職責分工不明確,存在以班子聯席會議包攬事務的現象。在對待村級事務上,少數鄉鎮幹部指導方式不妥,包辦代替一些本應由村級組織自行決定的事務。

二是解決羣衆生產生活困難不夠。由於主客觀條件限制,鄉鎮在解決羣衆生產生活困難方面不作爲問題比較突出。

問卷調查中,認爲鄉鎮機關效能建設重點應抓好“解決羣衆生產生活困難”的佔57.4。三是鄉鎮機關工作制度不夠完善,執行不夠嚴格。

大多數鄉鎮都建立了便民服務窗口,出臺了一些規章制度,但一些鄉鎮銜接配套不夠,辦事無章可循、無“法”可依現象依然存在。羣衆到鄉鎮辦事,往往不知找哪個部門,按什麼程序,多少時間可以辦好。

少數幹部規則意識不強,工作隨意性較大,“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的現象還有發生。四是政務公開不夠規範。

鄉鎮政務公開雖已推行多年,但由於公開內容有限,形式比較單一,時效性較差,與羣衆的要求還有不少距離。尤其是對建設工程項目招投標和鄉鎮財務開支情況,幹部羣衆知之甚少,希望進一步公開事項,公開程序,公開結果。

4、進一步完善鄉鎮績效考覈機制問題。在問卷調查中,有46的人認爲缺乏科學的績效考覈機制是影響鄉鎮機關效能建設的重要因素。

績效考覈,包括對鄉鎮機關的考覈和對幹部個人的考覈兩部分。目前,對鄉鎮機關的年度考覈,往往無所不包,而且有名目繁多的目標責任制,動輒“一票否決”。

考覈機制的不完善,帶來鄉鎮行政行爲的無序化,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鄉鎮機關效能的提高。目前,鄉鎮機關還存在着人員過多、人浮於事的問題。

對鄉鎮幹部的考覈,各地雖然作了不少探索,也取得了一些經驗,但總的來說,量化程度不夠,科學性和操作性仍然比較低。考覈欠客觀公正,沒有說服力,加上鄉鎮幹部交流不多、“出口”不暢,幹部的積極性難以調動,好的人才也很難留住。

5、進一步理順鄉鎮管理體制問題。問卷調查中,45.3的人認爲“鄉鎮職能界定不清晰、體制機制不順”影響了鄉鎮機關效能建設;66.8的人認爲“建立健全各類制度,形成管理規範、效能良好的鄉鎮工作運行機制”是鄉鎮機關提高效能的有效辦法,居首位。

鄉鎮普遍反映,現在鄉鎮職能呈弱化趨勢,責權不相對稱,經常面臨有責無權、有事難管的窘境。如土地管理、交通管理、衛生和工商管理等,都是由縣級機關派駐鄉鎮的站所負責。

這些站所由於人員限制等原因,工作不能完全到位,但出了問題,上級和羣衆往往指責鄉鎮。比如,農村違章建築很多,建設局執法大隊限於人力無法處理,而鄉鎮熟悉情況,但限於職權無法處理。

縣級主管行政機關與鄉鎮之間溝通不夠,沒有建立運轉順暢、職能明確的協調互動機制,對站所的管理監督也不嚴,從而導致互相扯皮,辦事效率低下。鄉鎮自身的機構設置、職能分工等不盡合理,也影響了辦事效率。

農村稅費改革後,受現有財政體制的制約,有些鄉鎮財政赤字比較嚴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幹部的工作積極性,影響了機關效能的提高。經濟欠發達的鄉鎮財政困難,主要是財政來源少。

經濟發達的鄉鎮財政困難,主要是基本建設投資規模過大。

三、關於抓好下階段鄉鎮機關效能建設的若干建議下一階段的鄉鎮機關效能建設,應根據全省機關效能建設的總體要求,結合鄉鎮實際,以抓效能、強服務、促小康爲主題,明確重點,加大力度,整體推進,務求實效。

1、深化思想認識,加大工作力度。要對鄉鎮及幹部進行機關效能建設的再教育再發動,進一步引導廣大鄉鎮和鄉鎮幹部增強對開展機關效能建設重要性與必要性的認識,有針對性地解決思想認識問題。

一要注意把握好機關效能建設的特點,防止和克服效能建設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教活動、十六大精神主題教育等思想教育活動“差不多”的思想,做到動真、抓實、過硬;二要注意統籌兼顧、全面推動各項工作,防止和克服“單打一”、遊離中心“兩張皮”的思想,做到“兩促進、兩不誤”;三要注意教育廣大鄉鎮幹部增強服務意識,防止和克服鄉鎮“失權”、“無權”的思想,做到執政爲民、服務第一;四要注意狠抓工作落實,防止和克服轟轟烈烈走過場、冷冷清清無所謂和先緊後鬆等收場的思想,真正把效能建設抓實抓好。要落實領導責任制,層層抓落實。

市、縣(市、區)要運用總結推廣典型、輿論引導、召開現場會和定期督查等方式,加強工作指導。各鄉鎮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加大力度,紮實做好組織實施工作。

鄉鎮領導班子成員要明確任務,各負其責,把效能建設的有關要求落到實處。

2、多辦實事好事,解決突出問題。下一階段,要重點解決一批羣衆生產生活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以實際成效取信於民。

一是繼續開門徵求意見。有條件的鄉鎮可以推廣和借鑑“效能聽證會”制度,定期聽取羣衆對鄉鎮機關效能建設的意見建議。

已建立“民情懇談會”等制度的地方,可以將兩者結合起來進行。要充分運用前一階段問卷調查、徵集“金點子”等多種形式徵求意見建議的成果,進一步進行梳理歸納,找出那些羣衆關注、影響較大、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二是在全省集中開展一次“爲民辦實事月”活動。建議將9月份定爲全省鄉鎮機關效能建設“爲民辦實事月”,集中解決一批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從調研情況來看,農村普遍存在農產品銷售難、農村實用技術輔導缺乏、農村勞動力轉移難、失地農民保障不落實、建房審批難、就醫難等突出問題。各鄉鎮要大力實施“民心工程”,重點解決好當地存在的若干熱點難點問題,辦實事辦好事,爲農村羣衆生產生活排憂解難。

三是抓好相關重點工作。要根據省、市、縣的部署,採取具體措施,提高工作效能,抓好“千村示範、萬村整治”、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失地農民社會保障、“雙整治雙建設”等重點工作,幫助農民致富奔小康。

3、規範工作載體,密切聯繫羣衆。要創新載體,建立聯繫羣衆的各項制度,逐步使聯繫羣衆工作經常化、制度化,推動鄉鎮機關及鄉鎮幹部進一步轉變作風,密切黨羣幹羣關係。

一是抓“三聯”。即聯片、聯村、聯戶。

要求鄉鎮領導班子成員管片聯村,農村工作指導員駐村訪戶,定期考覈督查。建立包戶制度,按照總戶數確定幹部包戶數量,做到村村有鄉鎮領導聯繫,戶戶有鄉鎮幹部服務,月月有幹部上門訪問。

二是知“三情”。即村情、民情、社情。

每位聯村幹部要填制村居、農戶、企業基本情況調查表,建立村情、民情、社情檔案,瞭解聯繫村居、農戶和企業情況。通過走訪,傾聽羣衆呼聲,反映羣衆要求,掌握社情民意和信訪動態。

三是創“三到”。即服務到農家,幫忙到企業,增收到村居。

通過建立每週定期服務日等制度,落實幫民富民的具體措施,着重在解決羣衆生產生活困難問題上下功夫,在服務企業發展、村居集體經濟發展上下功夫。四是推“三進”。

即政策法規進萬家,文化活動進萬家,科技衛生進萬家。通過“三進”,增強廣大農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豐富農村文化生活,提高農民生活質量。

4、加強制度建設,建立長效機制。要根據省裏的有關規定,抓緊建立鄉鎮工作的相關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便民服務制度。完善各類便民服務措施,在全省所有鄉鎮建立全程辦事代理制、崗位責任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首問責任制、ab崗工作制等制度,簡化辦事程序,縮短辦事週期,提高辦事效率。

已建立便民服務中心、窗口的鄉鎮,要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爲羣衆辦事提速提效。沒有建立便民服務中心、窗口的鄉鎮,要抓緊建立便民服務窗口。

有條件的鄉鎮,要加快電子政務建設,建設新型辦事平臺。二是完善政務公開制度。

要根據《浙江省政務公開辦法》,抓緊研究制定鄉鎮政務公開的具體規定,規範鄉鎮政務公開的對象、內容和形式。重大工程項目、採購物品都要實行招投標,有條件的鄉鎮要建立招投標中心。

建立財務公開報審制,增強鄉鎮財務工作的透明度。三是建立績效考覈制度。

要採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辦法,量化考覈標準,嚴格考覈程序,進一步提高績效考覈的科學性、可操作性。通過建立科學合理、客觀公正、操作性強的績效考覈機制,更好地發揮績效考覈的激勵約束作用,倡導正確的政績觀,形成鄉鎮機關和鄉鎮幹部的正確導向。

四是建立監督檢查制度。要通過部門和幹部自評、領導點評、羣衆和效能監督員測評相結合的機關評議,對機關幹部的工作進行監督。

同時,要抓緊建立效能告誡、誡勉教育、責任追究等制度。

5、提高幹部素質,增強服務本領。鄉鎮幹部是鄉鎮機關效能建設的主體,要象抓“百萬農民素質工程”一樣,抓“鄉鎮幹部素質工程”。

重點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加強幹部學習培訓。鄉鎮幹部的學習培訓,要做到年度有規劃,季度有計劃,每月有安排。

要結合幹部培訓和領導幹部“三樹一創”活動,安排鄉鎮幹部參加省、市、縣舉辦的各種培訓班、學習會。加強鄉鎮幹部專題培訓,確保五年內使全體鄉鎮在職幹部輪訓一遍。

對鄉鎮幹部的全員培訓,要以短期培訓爲主,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多渠道分層次進行,着重提高鄉鎮幹部發展經濟、依法行政、做羣衆工作的能力。鼓勵鄉鎮幹部利用中心組學習、網上遠程教育、電大、函授、在職自學等多種形式,學習農村實用技術、管理、法律等知識,提高學歷層次和業務水平。

二是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競爭上崗、雙向選擇、辭職辭退等制度,加大鄉鎮幹部的交流輪崗力度,建立待崗和淘汰制度。

三是調整充實鄉鎮幹部隊伍。拓寬鄉鎮幹部隊伍來源,既要繼續選拔優秀大中專畢業生到鄉鎮機關工作,又要從優秀的村兩委幹部中定向選拔鄉鎮機關公務員,着力解決鄉鎮機關人才緊缺、結構不合理的問題。

【第10篇】對鄉鎮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調查與思考報告

鎮在持續多年的開發建設中,特別是成都高新西區、西南交大等項目大量徵地,全鎮已有70%以上的農民失去土地。如何解決好失地農民安置和就業問題已成爲當前鎮面臨的重要任務,不僅關係到鎮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更關係到城鄉一體化進程。

一、失地農民基本情況

據調查,現共有失地農民21511人(含涉及西區應農轉非人口9989人),佔農村總人口的74.4%,其中失地農村勞動力12723人,通過劃地建房出租房屋獲取穩定收入人員2998人,佔失地農村勞動力的23%,通過務工、經商等實現就業6564人,佔失地農村勞動力的52%,兩項合計爲75%;未就業3161人,佔失地農村勞動力的25%。從就業分佈看,有21.9%的農民向第二產業轉移,72.8%轉向第三產業,兩項合計佔農民就業人數的94.9%。從收入狀況看,年均收入在4000—8000元的達到55%,部分已達到8000—1元。

二、主要做法及經驗

(一)大力培育市場促轉移。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交通優勢和產業聚集優勢,打造特色專業市場,先後培育了福隆石材市場、蔬菜交易中心等5個專業市場和犀池飲食文化一條街、玉龍綜合市場、兩河村成都外語學校市場等10個農民安置區市場,以市場開拓新的就業崗位,吸納城鄉勞動力5000餘人。

(二)主動服務企業促轉移。加強與西區企業和鎮內企事業用工單位的聯繫與溝通,在爲企業提供優質服務的同時,掌握用工信息,做好勞動力輸送工作。僅,就先後爲成都市車管所、成都市兒童福利院、銀河磁體公司等單位組織用工面試17次,崗前培訓勞動力1142人(次),轉移530人。

(三)挖掘公益崗位促轉移。爲解決就業崗位不足的問題,從鎮環衛所、市政所,城監隊,社區服務中心等鎮屬單位挖掘就業崗位,優先解決了岷江小區失地農民34人。同時配合車管所周邊環境和城區環境綜合整治,從岷江小區住戶中招聘城管員52名,重點解決“4050”人員,既幫助失地農民實現了就業,又爲城市管理充實了力量。

(四)切實服務農民促轉移。加大農村勞動力培訓力度,爲失地農民開展免費培訓,與縣友愛職高、縣就業培訓中心等單位合作,有針對性地開展失地農民就業培訓。今年1—6月,已舉辦失地農民轉變就業觀念、創業培訓和崗前培訓班8期,培訓1100人。開展全鎮農村勞動力基本情況調查,對每個失地農民進行建卡登記,加快村微機工作室建設,建立全鎮農村勞動力資源信息網,實現縣、鎮、村勞動力資源和用工信息聯網運行,資源共享,爲每位有就業願望的農村勞動力提供一次以上的就業機會。

三、存在問題及原因

(一)鎮域經濟發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還不高。全鎮適合農村勞動力就業的第三產業、勞動密集型企業吸納勞動力的容量還不夠,不能爲農村勞動力轉移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加之長期的開發徵地,待轉移的農村勞動力基數大,勞動力供求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增加了失地農民再就業難度。

(二)就業觀念落後成爲影響失地農民再就業的重要因素。在我鎮失地農民就業工作中,失地農民的就業觀念不適應現實需要的問題十分突出。一邊是政府的積極推進,甚至不惜投入大量的人財物力,開展失地農民免費培訓和推介就業工作,另一邊失地農民並不積極參與甚至不配合,他們既希望政府幫助他們解決就業問題,又對政府推介的工作挑三撿四,在工作崗位、工資待遇、勞動時間,甚至工作地點遠近等問題上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對就業的期望值較高,高不成低不就,加大了推介工作的難度。失地農民就業觀念與勞動力市場競爭現狀的反差成爲當前我鎮失地農民就業難的主要制約因素,轉變失地農民就業觀念的任務十分迫切。

(三)農村勞動力文化水平普遍較低,缺乏就業技能。這是當前農民再就業面臨的主要障礙之一。據調查顯示,徵地農民中,國小文化程度的佔34.3%,國中文化程度的佔57.7%,兩項合計爲92%。由於文化水平偏低,又無技術和就業門路,失地農民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四)失地農民自主就業的積極性不高。由於受資金、項目、創業技能、市場風險等多種因素的限制,一些失地農民雖然也想通過自主創業的方式實現就業,但不敢輕易行動,他們迫切希望得到政府的幫助和政策扶持。

四、對策建議

(一)在城鄉一體發展中促進就業。失地農民就業難,其根本原因是鎮域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城市化相對滯後,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不足。因此,必須把農村勞動力轉移與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我鎮優勢,加快第三產業發展,培育新的就業崗位,加快失地農民向第三產業轉移,在城鄉一體化發展中實現失地農民的充分就業。一是以興程元汽配汽貿市場項目爲重點,加快發展汽貿、汽配、汽車養護等特色產業,儘快形成車管所周邊經濟圈。二是大力發展中高檔房地產業,利用房地產業發展聚集的人氣和商機,加快發展商貿、餐飲、物業、教育、文化等配套服務業。三是大力發展校園經濟,着力打造西南交大、西華大學校園經濟圈,發展和規範川外成都分院、紡專、南洋學校等校園商業街,促進校園周邊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爲擴大農民就業和鋪面增收創造良好條件。四是大力打造岷江小區商業街,爲農民創業、就業開闢新渠道。加快城區商業街,特別是拆遷農民安置區市場的改造和上檔升級工作,規範市場管理,促進經濟持續繁榮,爲失地農民提供更多適合就業的崗位。

(二)提高就業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一是高度重視失地農民就業觀念教育和培訓的重要性和現實性,採取切實措施,加大失地農民就業觀念培訓力度,增強就業競爭意識,形成符合實際的就業觀。同時應建立失地農民推介就業制度,建議對推介2次以上無正當理由不就業的,政府不再承擔推介責任,給心存依賴又缺乏努力的部分失業農民增加壓力,促使轉變就業觀念,學習就業技能,從而提高政府推介就業工作的效率和實效。二是廣泛聯繫用工單位,加大訂單式就業培訓力度,這是提高農民參與培訓積極性和自覺性的有效辦法,從而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三是針對農村婦女和“4050”等特殊羣體就業難的實際,開展適合他們的專項培訓,使他們掌握一技之長,增強就業的適應力和竟爭力。

(三)切實發揮政府在促進就業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和完善農村勞動力轉移服務體系,從職業培訓,勞務輸出、就業諮詢、勞務信息和勞動力市場機制建設等方面,爲農村勞動力轉移提供全方位服務。創造良好的創業環境,鼓勵失地農民自主創業。制定和落實優惠政策,鼓勵和幫助失地農民積極創業,相關部門也應積極配合,爲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提供便利和服務。

(四)建立市場化的社會就業機制。大力發展以農村勞動力輸出爲主要服務對象,以職業介紹、技術培訓、就業服務、勞動事務代理等爲內容,以市場運行爲基礎,在政府指導下的職業中介組織,建立市場化的勞動力資源配置機制,促進勞動力的充分流動,使更多的失地農民實現就業,讓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從找政府、找關係中解放出來。

【第11篇】家鄉鄉鎮企業發展情況調查報告

一、鄉鎮企業聚集基本分佈情況

目前,xx形成了特色產業羣體有近百個,其中有一定經濟規模的產業羣體42個左右。2022年,xx州的產業集羣分佈在:以興義、頂效、安龍等縣(市)爲主的以農副產品加工、煉焦、化學品製造、醫藥製造、有色金屬冶煉、建材等產業集聚發展區。

二、鄉鎮企業聚集規模情況

“十五”以來,xx州堅持把鄉鎮企業發展與小城鎮建設有機結合起來,積極引導鄉鎮企業集中連片發展,蓮山 課件 有效帶動了二、三產業的興起,壯大了小城鎮經濟,促進了小城鎮的快速發展。鄉鎮企業與小城鎮建設已經形成了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格局,鄉鎮企業已經成爲xx州加快農村城鎮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手段。xx市xx年就完成鄉鎮企業總產值xxxxxx萬元,同比增長xx.24%:鄉鎮企業營業收入完成xxxxxx萬元,同比增長xx.75%;上交稅金xxxx萬元,同比增長xx.69%。全市共有鄉鎮企業xxxxx個,從業人員xx餘人,企業職工人均年收入超過xxx元以上。其中龍頭企業xx個,從業人員xxxx人,鄉鎮企業總產值xxxx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xx.23%;增加值xxxxx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xx.02%;xx開發區到xxx年底,全區建設園區x個,分別爲建材工業園、冶金工業園、加工工業園、科技工業園,入園企業xx家,xxx年實現鄉鎮企業總產值xx億元;xx工業園目前已有電解鋅、鐵合金、農機制造、建材及化工生產等近二十家,總投資達xx億元,其中,利用縣境充裕的電力發展起來的鋅冶煉業,生產能力x萬噸,可創工業產值xx億元,創稅收xxxx萬元以上,解決xxxx餘人富裕勞動力就業。同時,工業園的建設和發展還拉動了當地第二、三產業的發展。但是,也有一些縣受地理環境、資源配置等因素的制約,不具備鄉鎮企業集聚發展的條件,如xxx等。實踐有力地說明,發展鄉鎮企業已經成爲農民增收中流程最短、農民最易接受的一條重要渠道。

三、鄉鎮企業聚集區存在的困難及問題:

1、產業結構中,第一產業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比重較低,第三產業發展滯後,主導產業不突出,支柱產業特色不明顯;產品結構中,名特優新和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品少、規模小;出口產品結構中,勞動密集型產品少,資金、技術密集型產品少;企業組織結構中,相當部分企業規模偏小,技術裝備落後,管理水平低;資源結構中,未能充分利用我市的區位、人才、市場、信息優勢,資源浪費與閒置並存,人才不足,科技創新能力差等問題尚未根本解決。

2 、工業產品結構較爲單一,近年引進的企業多爲硅錳合金、煉焦等高能耗的冶煉企業,科技含量不高,容易受到市場干擾。

3、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少,規模小,實力較弱,帶動性不強,較難實現農業產業化。

4、市場化進程相對滯後,與經濟發達地區相比較,我市的市場化進程已明顯滯後,健全的市場機制、公平的競爭環境、完善的服務體系、具有吸引力的優惠政策等方面與先進城市相比均有較大的差距。

四、鄉鎮企業聚集發展的主要特徵

1、形成模式多樣化。分析xx州鄉鎮企業聚集的形成,其發展模式概括起來主要有:一是資源優勢型。主要是依託本地資源優勢,培育壯大地方特色產業,並進而匯聚形成的產業集羣。二是企業帶動型。由龍頭企業擴張裂變或帶動而成。如醫藥製造產業集羣、汽車銷售和配件產業集羣等。同時一些與產業集羣相配套的專業化市場正在興建之中,主要有農產品批發市場及果蔬冷藏保鮮、生薑系列產品深加工、芭蕉芋澱粉及系列產品加工等。三是“一鄉一品”型。是在某個鄉、鎮或村出現某個產品的集中生產,形成“一鄉一品”、“一村一品”的格局,比較典型的有興義的倉更、滄江、洛萬板栗產業集羣、冊亨的桐油等。

2、初步效應已形成。xx州鄉鎮企業聚集羣已經有了合理的企業構成,涌現一批市場佔有率較高的品牌產品,集羣的效應初步顯現。

五、鄉鎮企業聚集的主要做法及經驗

1、培育要素市場,加快產業集聚。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規範有序競爭的市場環境,健全以市場爲基礎的要素價格形成機制,完善市場化導向的收入分配機制,促進生產要素有效地流動、集聚和優化配置。充分利用現有城鎮基礎設施加快生產要素集聚,積極引導、合理規劃土地投入方向,使土地資源向優勢企業、優勢項目集中,鼓勵企業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2、培育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集聚。積極引進和培育關聯性大、帶動性強的大企業大集團,發揮其輻射、示範、信息擴散和銷售網絡的產業龍頭作用。發揮龍頭企業的集聚帶動效應,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關企業集聚,通過企業之間的集聚效應降低綜合成本,增強競爭優勢。

3、創造區域品牌,引導產業集聚。大力實施品牌戰略,重點扶持技術含量與附加值高、有市場潛力的名牌產品企業。

4、努力擴大開放,拓展產業集聚。大力推行以股份制爲主的公有制多種有效實現形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積極引進導和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鼓勵民營經濟加快發展,放寬市場準入,改進對民營經濟的管理和服務,更多地把技術水平高、增值含量大的加工製造環節和研發機構轉移到。

六、今後應採取的措施

要突出集聚鄉鎮企業發展的優勢,突出連片發展鄉鎮企業的特色,培育新的成長型企業,必須從三方面採取措施:蓮山 課件

1、在產業上創新,就是要連片培養新型產業,成熟、成長型產業居首位:

2、在管理機制上創新,使連片鄉鎮企業貫徹以人爲本的管理機制,建立以人爲本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3、在集聚鄉鎮企業發展管理職能建設上創新,改善環境,強加服務。抓好一批重大投資項目,發揮我市民營經濟優勢,能啓示範帶動作用。

【第12篇】鄉鎮綜合配套改革調查報告

取消農業稅費後,如何鞏固稅費改革成果,從根本上遏制農民負擔反彈?湖北省谷城縣實施的鄉鎮綜合配套改革以鄉鎮機構和人員精簡爲突破口,大大轉變了農村基層政府職能,探索出一條與農村稅費改革制度相適應的鄉鎮機構改革新路。

最近三年來,谷城縣鄉鎮機關幹部減少64%,機構編制大大壓縮。同時,把鄉鎮事業單位整體轉製爲公共服務組織,通過規範服務方式,明確公益職能、量化考覈指標等方式,構建起農村新型公共服務體制。

--鄉鎮機構臃腫 農民負擔沉重

谷城縣位於湖北省西南部,全縣有10個鄉鎮,43萬畝耕地,55萬人口。據谷城縣委常委、組織部長陳啓合介紹,20*年,谷城縣一般鄉鎮財政供養的人口少則500人,多則上千人。記者在調查時瞭解到,綜合配套改革前,紫金鎮僅鄉鎮一級的領導幹部就有22人,城關鎮僅鎮財政所就有70多人,就連谷城縣石花鎮城建所的在冊工作人員都達到99人。襄樊市委常委、谷城縣委書記周霽說,稅費改革後,這些人依然在打擦邊球,不收費就沒有辦法生存。過去上面有一個部門、下面就要對應一個,機構龐大,行政效率不高、鄉鎮機構職能不清晰,必須把鄉鎮黨政機關人員壓縮,合理設置機構佈局,才能鞏固稅費改革成果。

--四大措施推進鄉鎮機構改革

從20*3月開始,經過兩輪改革,谷城縣在四個方面全面推進鄉鎮綜合配套改革:

一是整合鄉鎮機構設置,統一設立“三大辦”:黨政綜合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和社會事務辦公室。根據農村稅費改革後鄉鎮工作的實際,谷城縣重新界定了鄉鎮機構職能,劃分了職責範圍,撤銷了鄉鎮政協機構。改革後,鄉鎮機關內部拉開了收入檔次,以農民是否滿意爲標準,每年工作最好的機關幹部與一般的機關幹部相差1500元。

二是縮減鄉鎮機關人員編制。現在,谷城縣10個鄉鎮共覈定行政編制395名,實際在崗353人,分流646人,比改革前全縣鄉鎮機關幹部減少了64%,同時,後勤服務一律實行市場化、社會化運作。

三是精簡領導班子。通過實行領導班子交叉任職,鄉鎮領導幹部得以全面壓縮。同時,縣裏對超配領導幹部進行調整,其中改任鄉級助理、幹事45人。以紫金鎮爲例,改革後的領導職數只有書記兼鎮長、副書記兼副鎮長、副書記兼人大主席團主席、副書記兼紀檢委書記,兩位黨委委員兼副鎮長、宣傳委員7人。

四是分流人員待遇落實到位。分流的鄉鎮機關幹部中,很多在40-50歲之間,上有老、下有小,既沒有出去闖蕩的年齡優勢,又沒有達到退休年齡。爲此,谷城縣決定,對鄉鎮機關分流人員的基本生活費統一按其檔案工資標準的60%發放。同時,對主動分流的幹部按70%發放檔案工資。整個改革建立在大家可以承受的範圍內,始終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把政策交給大家,沒有出現大的波動。幾年的實踐證明,改革實現了既定的“減人、減事”的目標,成效非常明顯。

--鄉鎮事業單位整體轉制

談起改革前鄉鎮事業單位的狀況,城關鎮黨委書記兼鎮長周雲說:“基本上是人心散了,黨委、政府爲農民服務的線斷了。”城關鎮畜牧獸醫服務中心主任楊國政說:“我們不知道幹什麼,收入也沒有保障。”當時,農民羣衆對政府的公共服務很不滿意,例如,農民購買假種子、假肥料等情況沒有人能去進行真正有效的管理。

按照谷城縣鄉鎮事業單位改革的整體部署,谷城縣將全縣鄉鎮事業單位整體轉制,以促進農村公共服務水平的提高。各鄉鎮把財政所和經管站合併,民政所撤銷,職能轉到鄉鎮社會事務辦公室。撤銷鄉鎮殘聯、黨校、社會保障服務所,其他站所整體轉製爲中介組織。目前,全縣10個鄉鎮共有計生、城建、文化、廣播、農水、農技、農機、獸醫等8類站所71個事業單位順利實現轉制。

爲解除鄉鎮事業單位等被改革對象的後顧之憂,谷城縣在全縣鄉鎮事業單位內,全面推行全員參加養老保險工作。谷城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魏開傑告訴記者,到2005年底,全縣鄉鎮事業單位的2768名職工全部參加了養老保險,單位應繳的1250萬元和個人應繳的1213萬元全部收繳入庫,職工參保率、基金收繳入庫率、養老保險手冊發放率全部達到了100%,確保了鄉鎮事業單位改革的穩步推進。

--三方面舉措構建公共服務新體制

在構建農村新型公共服務體系方面,谷城縣主要有三項舉措:

一是規範服務方式,明確公益職能。除各鄉鎮畜牧獸醫中心實行縣級行政主管部門派出制外,其他服務中心一律實行委託服務制。縣裏在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確定了鄉鎮站所轉制後承擔的43項公益職能。對公益職能,政府購買服務,預撥10%至20%的財政投入,最後考覈通過、農民認定後,一起算總賬。現在由各鄉鎮站所轉制而成的服務中心充滿朝氣。這些單位的職工,過去每月平均收入只有300元左右,現在大多數提高到600多元。

二是各鄉鎮和縣直主管部門,將各項服務活動量化成具體考覈指標,在與各服務中心充分協商的基礎上,簽訂委託服務合同,明確雙方的責權利、服務要求、經費數額和考覈兌現辦法等事項。制度的創新使服務中心員工的工作態度有了巨大的轉變。比如鄉鎮農機站的工作人員過去只是在辦公室裏等着農民來,現在必須下到田裏去直接服務農民。只有農民接受了服務,滿意簽字,農機服務單位才能收到政府的撥款。

三是重新界定農村公益投入標準,打足經費,實行資金直達。過去全縣10個鄉鎮每年共下撥農技推廣費用28萬元,而現在按照全縣43萬畝耕地,每畝1元多的標準,將全縣農技推廣費用總額提高到40多萬元。在結算方式上,縣財政對這些轉制後的服務單位實行年初預撥款、半年一考覈、年終結總賬的辦法。目前,谷城縣已按照全年預算20%的比例,向各服務中心預撥了啓動經費,保證了農村新型服務體系的運轉。20*年穀城縣鄉鎮公益事業經費預算爲627萬元,與20*年相比,增長了約30%。

--政府工作效能明顯增強 新機制活力顯現

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完成後,谷城縣鄉鎮機關和事業單位的職能得到了重新界定,基層政權結構得到了優化。陳啓合告訴記者,鄉鎮綜合配套改革斬斷了亂收費的根子,切斷了隨意進人的源頭。改革到位後,機關幹部普遍增強了危機感。現在,縣裏設立了鄉村幹部尋訪問事制度,變農民的上訪爲幹部的下訪,主動與羣衆溝通,解決羣衆的各種問題。

襄樊市委副祕書長、市農辦主任吳長華說,谷城縣鄉鎮政府職能轉換的效應是顯而易見的。目前留下來的鄉鎮幹部隊伍,素質比較高,用引導、服務、示範的方式發展經濟和社會事務的能力大大增強。現在谷城縣農民與政府之間的關係空前密切,黨在農村基層的執政地位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圓滿完成了改革之初確定的各項目標。

周雲告訴記者,以前鎮裏各站所在資金上是“以錢養人,一年缺半年的糧”。20*年,縣財政對城關鎮各服務中心的投入,比改革前多投28萬元,全面實現了“以錢養事”。

縣鄉兩級財政對農村公益事業投入的大幅增加,爲服務中心增加收入、服務人員提高待遇創造了條件。新型考覈體系的建立,特別是通過推行服務內容和服務效果農民簽字認可制度,讓農民有了更大的發言權。

【第13篇】關於鄉鎮新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範文

一、新農村建設進展情況

自去年來,我們鄉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關於認真開展新農村建設活動的實施意見》的要求,加大宣傳發動羣衆,精心組織,自我加壓,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鄉鎮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結合本鄉實際,積極開展新農村示範村建設和環境整治工作。通過全鄉幹羣的共同努力和紮實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去年實施的道士塘、南莊、山上應村四個村中二個整治村順利通過了達標驗收,其餘兩村正在整改。今年新創建的大林、小林、下盤三個村,正以整治環境“髒、亂、差”爲主要突破口,狠抓創建工作。回顧一年多來的新農村建設工作,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健全組織訂規劃。爲切實加強對新農村建設的領導,鄉成立了由鄉長馬賢茂擔任組長的鄉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宣傳發動、規劃編制、協調指導等工作。做到任務到村,責任到人。成立村莊規劃工作組,負責規劃工作,落實了編制8個創建村的整治規劃,做到科學合理,重點明確,方案規範,佈局得當。

(二)宣傳發動造氛圍。我們堅持把宣傳工作作爲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先導工程來抓,組織鄉村幹部深入一線,以對新農村建設工作進行廣泛深入地宣傳。充分利用會議、橫幅、標語、黑板報、宣傳櫥窗等形式,宣傳新農村建設的目的意義。全鄉共召開各類會議8次,張貼標語265張,宣傳圖片132張,刊出黑板報16期,鄉宣傳報道組進行跟蹤報道,在全鄉範圍內營造了一個新農村建設的濃厚氛圍,有力地推進了我鄉新農村建設工作進程。

(三)分類指導定製度。爲切實做好我鄉的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對創建的8個村針對各村實際,一方面實行分類指導,有序推進。一年多來,在村級資金比較薄弱的基礎上,全鄉投入專項資金464萬元,共拆除簡易棚屋52間,拆除危房及斷牆殘壁45處,硬化道路30240平方米,清理河道1200米,新安裝路燈116盞,新增綠化面積18700平方米,村容村貌明顯改觀,調查報告《鄉鎮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通過整治,目前各村主幹道路基本上達到了硬化、淨化、亮化、綠化標準,主要河道基本實現無殺草、無漂浮物,村莊面貌有了一個改頭換面的變化。另一方面加強教育,提高認識。在整治的過程中,我鄉注重對農村幹部、羣衆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們爲更好地美化家園牢固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如下田村村幹部積極充分護綠使者,花木的澆水、修剪、病蟲害防治等他們全包了。此外,建章立制,鞏固成果。在環境整治的基礎上,爲了使環境整治落到實處,各村相應成立了衛生、綠化、養護組織,同時建立了管理制度,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如下田村建立了公共場所衛生管理制度、公共廁所管理制度、家庭衛生制度、綠化公約等。

二、新農村建設工作成效

(一)村容村貌有了新變化。通過環境整治,道路的硬化、村莊的綠化、河道的淨化、路燈的亮化以及斷牆殘壁的拆除,徹底改變了農村的“髒、亂、差”現象,衛生保潔制度的健全,使環境衛生得到長效管理機制的保障,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二)羣衆環保意識有了新提高。通過淨化、綠化、亮化、美化工程,羣衆不但對庭院衛生意識有了轉變,對公共衛生也有了講究,樹立起講衛生、美環境的新意識,形成“人人講文明、個個愛清潔、戶戶講衛生”的良好氛圍。

(三)團結協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廣大黨員幹部羣衆羣策羣力,齊動手,齊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體出資和羣衆集資緊密結合,全村上下擰成一股繩,團結協作精神得到進一步發揮。

(四)村班子號召力、戰鬥力、凝聚力有了新轉變。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通過各項方案的實施,進一步體現了黨員幹部的戰鬥力;在各項實事工程的建設中,進一步提高了黨員幹部在羣衆中的號召力、凝聚力。幹部的工作責任心和事業心增強,村班子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幹部的作風得到了明顯轉變。

三、存在問題

1、鄉、村資金缺乏,如何用有限的資金去創建更大的成績是一個難題;

2、部分羣衆的認識還不到位,環保意識有待加強;

3、各村新農村建設工作存在不平衡性。

四、幾點建議

1、強化幹部隊伍素質教育,進一步統一思想,抓好落實;

2、加強制度建設,健全管理責任機制;

3、鞏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動村級經濟發展;

4、廣泛開展羣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豐富羣衆文化生活;

5、加大政府對經濟薄弱村的扶持力度,爲各村的經濟發展起助推器作。

【第14篇】毛概社會實踐調查報告:鄉鎮人民教育情況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簡稱,毛概。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包括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理論成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社會主義改造理論、社會主義的本質和根本任務、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等等。

主要撰寫人(組長):xxx 班級:自動化09-1 學號:20xx043117

調查時間:20xx年1月20號—2月15號

地點:xx鎮內中國小校

對象:部分中國小校部分老師,學生,部分村民。

調查目的:xx鎮是北方有名的工業城鎮,自其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起,開始大力發展鋼鐵工業,並獲得顯著的經濟效益,而xx更是成爲了曾經名揚天下的“華夏第一村”。在經歷了九十年代的“文革派”**,以及亞洲金融危機後,如今的xx早已沒有了當年的豪壯的風采。

教育是一個國家和地方長遠發展的根本保證。而xx作爲中國鄉鎮企業的先行者,作爲中國農村改革的弄潮兒,以及作爲研究中國鄉鎮企業發展的重要模板。它能否保持強勁發展動力,能否擁有受過良好教育的未來一代: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調查過程:

如今,xx所轄26村街,有中國小校,幼兒園幾十個。但此次調查由於時間有限,人員有限,調查範圍只在xx鎮內的幾所學校:xx鎮中學,津美國小,津海國小。 xx鎮中學曾經是全縣有名的中學,在九十年代早期的時候曾經有接近百分之八十的升學率(考入我縣最好的中學——靜海一中),而且幾乎年年都有不少保送到天津一中,南開中學等名校,要知道那時候,學校的條件很苦,任課老師的水平更是實在不敢恭維。但是那時候的學生真是“苦”學啊!據很多老師回憶,對那些學生用聞雞起舞,頭懸樑,錐刺股來形容他們,最合適不過。當時各個國小都是和鎮中學在同一校區。直到xx年的時候各個國小才紛紛搬走,離開那擁擠簡陋的鎮中大院。

而如今,我回到我的母校(我的國小是在津美國小讀的,中學是在鎮中學)。這兩個地方我都是很多年沒有回去了,而現在,許多我當年的熟悉的東西早已不復存在,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新教學樓,粉刷的雪白的牆壁,隨着生源的不斷增加,伴隨着大量資金的涌入。如今在xx無論是什麼學校,早已沒有了當年“寒磣”的景象,都是清一色的氣派,豪華。 此次,我更是走訪了我們鎮曾經最特別的國小——津海國小。之所以特別,因爲這裏曾經農民工子弟最多的學校。自從xx的經濟騰飛以來,大量的農民工涌入,而xx的原住民不過只有幾千人,而農民工的數量高達四萬人(不完全統計,因爲xx有不少民工沒有戶口。這個數量僅僅指的是在xx鎮內工廠的工作的工人)。有了大量的工人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的農民工的子女。幾年前,曾今一度因爲高額的借讀費用,以及各種入學門檻而使大量的農民工子女輟學,十多歲就去工廠上班,童工現象非常普遍。而當時的靜海國小卻獨自降低了入學門檻和解讀費用,所以當年很多農民工家長可謂是蜂擁而至。

同時,我也走訪了當地的一些村民,還有一些外來人員。爲的使我的調查更加客觀。 調查結果及分析:

曾經的xx,是靠禹作敏等人靠血靠命才把這個江山打下來的,我這樣說一點也不爲過,如今很多老人如果一回想起當年艱苦創業的景象,都會不由的感慨,今不如昔啊!!!

今不如昔:

今不如昔?我們該如何去理解?禹作敏等那些老一輩的創業者們他們沒一個有高中以上學歷的,確切的說那些人們當中有好多人連書都沒念過。他們就是一羣土的不能再土的窮農民,對他們而言,談什麼文化,談什麼市場規律,談什麼市場營銷!但是就是這羣土農民創造了曾經的xx神話!我也是xx人,我每當想起這,我都非常的自豪。對於xx的輝煌歷史,我在此不再贅述。

今天的xx如果從整體的經濟規模,以及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上都已經超過了當年禹作敏“在位”的時候(此人曾以土皇帝自居)。甚至可以說遠遠超過了。但是因爲什麼,很多人會這麼說“今不如昔”。這是因爲如今的xx早已不是當年的共同富裕,而是早已變的兩極分化,貧富懸殊;如今的人們早已不是像十多年前的那樣,整天拼命幹活,爲的是集體而非個人,而如今卻變得自私自利,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如今的xx早已不是富甲全國,傲視天下而是變的普通,真的是很普通,某種程度來說就是甘於了平庸,就是因爲xx自身的弱點,當年的“華夏第一村”在天津這片鹽鹼地上早已不復存在,而是輸給名震世界的“華西村”。 說到華西村,每一個有着榮辱感的xx人都應該多多少少有一些羞恥感,因爲當年華西村默默無聞的時候,xx是何等的輝煌。如今華西村無論是在經濟總量,人民收入,基礎設施,民衆文化素質,都遠遠超過了xx;最重要的是:在華西村,根本就沒有貧富懸殊的分化!我完全可以用“根本”這兩個字,是因爲如果在xx你放眼望去,貧民窟和豪華別墅不過幾街之隔,這相差的可不是幾百米的距離,而是隔開了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我從來不是歌頌派,這只不過是擺在眼前的事實,在此我更是不想提xx某些地方“官僚”的作爲,他們根本不值一提。

有人肯定會問我:你上面所說的和你所要探究的當地教育問題有什麼關係? 這個很簡單,上面所說就是一個大背景,就是我所要探究的xx教育問題的一個大背景。所以下面就是xx如今天的教育狀況。 學校已經豪華中帶有浮華。

如今的學校設施絕對在全縣範圍內算是一流的,學校的建築,設備,教室及其優良,在xx鎮內的很多國小都已經配備了實驗室,多媒體教室等,但師資力量我沒做過詳細調查,但是在整個靜海縣當地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如果想進像xx這個地方的學校當老師,不走後門是行不通的。但是,有一點可以明確,因爲隨着各個學校的財力漸漸雄厚,聘請一些不錯的老師應該是沒有問題。總之;如今xx的各個學校的硬件軟件可以說是非常非常的好。但是學校在某種意義上的好,真個教育就好嗎?

答案肯定是不一定,雖然每次全縣召開教育大會,xx的鎮教委大多數情況下都會受到縣裏的表彰,因爲有升學率做保障。可是,我卻從中看出水分!因爲;從這些學生的結構來看,70%以上的學生都是外來人員。這個“外來人員”其實是我個人定義的,我認爲:這個外來人員分這麼幾種:

1.外來民工子女,他們都是隨打工的父母遷移到這裏。

2.藍印戶口子女:我敢說這是像天津這中教育資源豐富的省份所特有的。衆所周知,天津的學生考大學就是比山東、河南的考生要容易的多,這是由於中國的教育制度存在很大的不公平性。很多那些來自大學聯考大省的父母就在天津買一處價格不菲的房產,一次換取一個蓋着藍印的“天津戶口”,就是爲的讓子女能有更大的機會考上更好的大學,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3老師,以及技術人員子女:xx曾經花錢聘請了很多優秀的工程師,技師。他們爲xx的發展做了很大貢獻,他們很多人就留在了xx居住,所以子女也在這裏就學。

在xx教學的老師大多數非本地人,他們及其子女是非農業戶口。

如果有人仔細看一下每年各個中國小校的那些優秀學生們——他們大多是都是我所定義的外來人員。對,事實就是這樣,在今天,撐起xx各個學校的優秀學生們大多不是我們土生土長的本地子弟,而是外部勢力。我在此絲毫沒有歧視和排擠外來人員的意思,我只是作爲一個有血有肉的從xx走出來的學生,對整個xx的學生們而感到悲哀。 那些本地學生們,他們大部分人實在是太不認真學習了!真是太不知道如今的生活是多麼來之不易啊。

好在也有不少學習比較用功的本地學生們,有的是因爲家境貧寒(貧富分化),有的家境富裕但是卻非常懂事。

就是這樣,在xx走出去的本地學生,可謂一年不如一屆,如果在鎮中學成績名詞表上:前茅的很多都是非本地學生,但是倒數的幾乎都是本地學生,這真的很令人悲哀。

但是我們能將這種責任歸咎於誰?老師?學生?還是政府官員? 這其實還有一個更生深層次的地方值得思考。

富二代現象

可以這麼說,在xx億萬富翁,千萬富翁真是不少,而家裏有個百八十萬的家庭更多的是!所以這就涌現了一個富二代的現象,這些孩子和他們的父輩們成長的環境不同,從小就衣食無憂,更別提經受過什麼磨礪。對於有些孩子來說“敗家子”形容他們最恰當不過。

正如我此次路過各個中國小校的門口,真是別有一番景象啊!在國小裏就出現了一對對牽手接吻的情侶,而手機更是流行於國小校園,要知道我在國小的時候,早戀和手機可都是非常少見的東西。而十幾歲的小孩混跡網吧,街頭打架更是數不勝數。國中生開豪華車四處亂轉,互相攀比電子產品,去酒吧,吃西餐;對於一些孩子來說,好像,錢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生來就有,永遠用不盡的東西,這些孩子們真可謂“奢靡”啊。

這正是答案的所在,這樣的學生能夠靜下心來,去學習,去讀書嗎?不可能,根本不可能。因爲物質的極大的滿足造成了墮落與頹廢。而他們的父母大多忙於自己的生意,很少去管他/她們。就這樣,這就是多數xx的孩子們,這就是xx的未來,這就是xx的所謂的接班人們,他們的祖輩們艱苦創業的精神呢?曾經的xx人的志氣與豪氣呢?沒有,沒有,在他們身上好似都變成了浮雲,他們只是趴在祖宗基業上的蛀蟲。

結論:

這就是xx教育狀況,這就是xx這個號稱“天津第一村”繁華背後的景象之一。如果說有什麼建議,我覺的還是務實一些的爲好,希望政府能在經濟建設的同時,在花一點力度關心一下xx的未來——這些孩子們。至於那些父母,我不知道他們能什麼時候醒悟,我真心的希望越早越好!至於,xx鎮內的各個學校以及政府內部的種種問題,以及對於廣大民工子弟就學的種種不公問題,總之都是不公正,這些問題和全國很多地方都類似。所以在此就不多做披露。

【第15篇】2022鄉鎮環境污調查報告

環境污染損也是導師全球氣候變暖的人重要原因之一。下面是爲您準備的2022鄉鎮環境污調查報告,供大家參考和借鑑噢!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後續精彩不斷,敬請關注!

一:

寒假,學校大學生實踐調查的作業,因此,我對我家鄉-的環境進行了調查。多年了一直在外面讀書,很少回家,回家也從來沒有好好的瞭解家鄉環境的變化,這一次的調查和實地走訪,說實在話家鄉的環境讓我打吃一驚。小時候,經常從爺爺、奶奶那一輩聽到這樣的說唱:二十年代洗米洗菜,六十年代魚蟲絕代,七十年代河水氾濫。我記得小時候,家鄉的河水是清澈見底的,河裏魚蝦成羣結隊,傍晚時分河裏的石頭上會有螃蟹停留在上面,我們就這樣一邊撿着螃蟹,一邊嬉戲,這裏曾是我童年快樂的回憶,是我童年迷戀的地方。那時從來不曾想過這一切都會逝去。可是現在卻應徵了魚蟲絕代、河水氾濫的說法。河道里滿是廢器、垃圾,由於垃圾的堆積,沒有清理,河水變得臭氣難聞,河裏沒有了魚蝦,更別說小孩嬉戲了。而且許多水資源也因爲人類的過度索取和開發已經枯竭。不僅僅在於河裏,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是有是無得污染。今年來由於環境污染,天氣也變得異常炎熱,特別是在夏天令人難以接受。

環境污染的原因

由於我國工農業生產的迅猛發展和村鎮住宅建設的激增,不僅城市,農村的生態環境也日趨惡化,許多地區的鄉鎮工業由於缺乏長遠規劃,一方面各種工業任意布點;另一方面又因經濟能力和技術力量的薄弱,企業無力處理三廢,污染問題相當嚴重。農村地區對自然資源利用多,培育少,目前興建的水利設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自然災害的威脅。隨着生產的發展,化肥農藥不合理的大量使用,畜禽養殖業廢水、廢氣和廢渣的任意排放,使各種污染物在農村地區內循環,造成大面積農村面源污染,水體污染現象十分嚴重。小城鎮衛生條件差,交通擁擠,居住緊張。村鎮或佈局分散,或延展過長,於生產、生活和公共設施的安排都極爲不便。村莊內部結構鬆散,空間混雜,生活用水不衛生,道路不規範等。但城鎮建設費用很少,無力改變這種現狀。通過調查發現造成家鄉環境污染的原因有:

(一)、白色污染

1、塑料垃圾沒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處置,垃圾沒有實行分類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許多企業對於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白色垃圾沒有科學地處理,放任自流。

3、我國現有的法律沒有對塑料包裝廢棄物的處理,制定出過硬的相關法規。(幸好國家新出臺了禁塑令,但效果還不顯著。希望能有大的作爲。)

(二)、森林遭受迫壞,水資源污染嚴重:

1、森林面積減少,除了一些自然因素外,還有就是認爲造成的森林面積減少。人類大量開發森林資源,然而又沒有及時的進行補進;

2、由於森林面積的減少,土壤變得鬆散,雨水下來,泥土衝進河道,造成河道,河水可以的道換新,形成污染;

3、森林減少,造成了水土流失問題;

(四)整治仍不徹底。在城區,雞鴨屠宰點和燒肉攤點污染嚴重;花盆和盆景中菸頭、紙屑較多;攤點商戶佔道經營較多;車輛亂停亂靠現象依然存在;牛皮癬仍然很多;向河道里傾倒垃圾依然嚴重,河水污濁。在鄉鎮街道,亂丟亂吐亂倒現象嚴重;農貿市場垃圾較多;車輛亂停亂放現象嚴重;小食店清潔衛生問題突出;存在重城鎮輕農村、重幹道公路沿線輕邊遠村社的現象;部分鄉鎮對場鎮和主要公路沿線外的村社還未開始環境整治。在農村,農戶院壩散養家禽嚴重;柴草亂堆,垃圾亂倒較爲普遍。

(五)設施不夠完善。一是環衛設施數量不夠多,尤其是垃圾池、垃圾桶、果皮箱、垃圾清運車、路燈、人行道板等環衛設施配套不足,破損嚴重;二是部分設施佈置不合理,有的修(洗、停)車場、水果市場、畜禽交易市場佈局不合理,造成市場交易秩序混亂,影響市容市貌;有的垃圾池設置、垃圾桶擺放位置不合理,造成新的環境污染和視覺污染。

(六)、交通工具(、車輛、輪船、飛機等)廢氣和噪音音;

(七)、使用化肥、殺蟲劑、除草劑等化學物質的農田灌溉後流出的水。

境污染的危害

人類要擁有健康的身體,就必須要擁有健康的生活環境。環境污染不利於人類的生存,吸入有害的氣體,影響呼吸,影響健康;白色污染的危害有:

1、視覺危害,散落在環境中的塑料廢棄物對破壞了市容景觀。如散落在自然環境、街頭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飛舞或懸掛枝頭的超薄塑料袋,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

2、潛在危害:

(1)、塑料地膜廢棄物在土壤中大面積殘留,長期積累,造成土壤板結,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

(2)、拋棄在陸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廢棄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食後,會導致動物死亡。

(3)、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廢棄物質量輕、體積大,很難處理。如果將它們填埋,會佔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裝的材料,這樣對人體的健康不利。

保護環境的措施

通過調查的我得了: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不是一個人造成的,所以保護環境應該是全社會的行爲。我們每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雖然家鄉現在在的環境狀況不是很樂觀,但是據調查,我們的政府正在努力進行環境保護的工程: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向老百姓宣傳環境保護,提高人們的環境白虎意識等;在政府的努力下,作爲這片土地主任的人們,外面更應該努力保護我們生存的家園,愛護它,保護它,從手上的事做起,不亂扔、亂折、亂吐;從身邊的是做起,共同把我們的家鄉建成美好的家園。

總結

通過這次調查活動,我們瞭解到:隨着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爲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使環境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已經構成了嚴重威脅。每當大風颳起時,空中就瀰漫着黃色的粉塵,有時在空中還飛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們出門十分狼狽。因此,解決環境問題已成爲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改變這種狀況,光靠環衛工人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提高我們大家的環保意識。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不是一個人造成的,所以保護環境應該是全社會的行爲。我們每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把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牢記心中!

2022鄉鎮環境污調查報告二:

隨着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區域性環境建設已經成爲地方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當前,我縣正在掀起新一輪經濟發展熱潮,開始步入擴張、裂變、規模發展的快車道,與此同時,環境建設已成爲影響我縣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近日,縣督考辦組織力量,對我縣農村經濟發展環境問題進行了調查。

一、我縣農村環境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爲主的硬環境建設亟需加強。近年來,我縣不斷加強電力、通信、道路、小城鎮等基礎設施建設,爲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隨着農村礦業的興起和農業特色產業的壯大,水、電等資源供應不足問題日益突出,已成爲影響我縣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

(二)企業生產經營幹擾因素亟需排除。一是來自行政執法部門的干擾。去年以來,縣委、縣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優化環境的政策和措施,並要求各部門按照縣有關要求爲企業和外商提供優質服務,優化縣域經濟發展環境。但個別行政執法部門自身利益、個人利益至上,不顧大局,我行我素,吃、拿、卡、要、報現象仍時有發生,企業有苦難言。二是來自企業周圍村民的干擾。企業周圍部分羣衆思想保守,缺乏大局觀念、發展觀念、法制觀念。在企業徵山、佔地過程中漫天要價,百般刁難;在修路、架電過程中以種植徽?崩磧桑?宋?柚謎習個別村痞村霸無事生非,敲詐勒索,蠱惑羣衆,製造事端。三是來自行業不正當競爭的干擾。我縣食用菌、杏仁露、活性炭、鐵選等行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競相壓價、以大欺小、以熟欺生等現象。同時有少部分業戶只顧眼前利益,以次充好,作弊攙假,致使品牌受損,影響行業發展。

(三)鄉鎮政府的區域經濟發展觀念亟需更新。部分鄉鎮過多地強調客觀理由,認爲無資源、無項目,不能積極主動挖掘發展潛力,創造發展優勢,致使區域經濟發展緩慢。同樣沒有現實資源優勢的榆樹林子鎮、臺頭山鄉,卻能立足鄉情,主動爭取上級政策、資金扶持,強服務,建市場,搞外聯,使蔬菜產業成爲富民立鄉的主導產業。這說明部分鄉鎮經濟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還是主觀努力不夠,發展觀念不新不活。

二、加強農村環境建設的主要對策

(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在硬件環境建設上實現突破。農村礦業的發展暴露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後,使企業開工緩慢,不能如期投產達效。要進一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使其適度超前發展,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二)轉變幹羣思想觀念,在人文環境建設上實現突破。人文環境是形成整體環境的基石和根本,軟環境建設歸根到底是人的問題。要對幹部羣衆持之以恆地開展思想教育工作,重點教育引導廣大幹部羣衆樹立和強化四種意識。一是開放意識。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靠項目、靠開放,要教育幹部羣衆進一步解放思想,破除靠山吃山的資源發展觀,強化零資源經濟的發展觀,樹立大開放意識。二是大局意識。教育引導幹部羣衆增強全局意識,轉變部門利益、個人利益至上的錯誤觀念,樹立科學發展觀。三是法制意識。加大法律法規宣傳普及力度,提高羣衆知法守法水平,依法維護正當權益。四是進取意識。引導幹部羣衆破除小富即安的保守觀念,培樹發展意識和進取精神。

(三)建設服務型政府,在政務環境建設上實現突破。一是加強鄉級執政能力建設。重點加強鄉鎮謀劃發展、對外開放、服務羣衆、維護穩定四種能力建設,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二是增強服務意識。鄉鎮政府要承擔起引導、扶持農戶的責任,有效進行市場調研、品種引進、試驗示範,主動承擔風險;建立和完善農產品供需市場信息發佈機制,爲羣衆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務;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壯大經濟人隊伍,活躍農村經濟。三是實施陽光工程。紮實推行政務、村務公開,建立重大事項公示、社會聽證、社情民意反映等長效機制。四是加強行風建設。有效開展行風評議活動,有效實施羣衆監督;開展執法、執紀大檢查,突出解決部門行業不正之風問題。

(四)建立信訪穩定工作長效機制,在穩定環境建設上實現突破。

一是以預防爲主,加大調處力度。要充分發揮信訪網絡的作用,常排查,勤調處。同時在決策和實施過程中,要預先考慮信訪因素,一旦發生矛盾,能夠及時就地解決。

二是齊抓共管,構建大信訪格局。對信訪工作,各鄉鎮、各部門一把手不僅要親自抓,而且要善於調動副職及一般幹部共同抓。

三是加強幹部教育管理,提高服務水平。加強對各級幹部的教育培訓,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努力建設規範化機關,提高各部門的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減少工作偏差,維護羣衆利益。

四是規範信訪程序,堅持依法治訪。加大信訪條例等法律法規宣傳力度,教育羣衆依法信訪。對於有理訪,要依法引導,妥善解決;對於無理訪及信訪過程中發生的違法違紀行爲,堅決嚴厲打擊,促進信訪工作法制化、規範化。

五是加強羣衆思想教育,引導羣衆支持黨委政府工作。教育羣衆既要依法維護自身權益,又要依法規範自身言行。對羣衆反映符合政策,但一時又解決不了的問題,要向羣衆講明道理,取得他們對黨委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在羣衆中創造優化環境、加快發展的強大氛圍。

2022鄉鎮環境污調查報告三:

根據市政協年度工作安排,爲全面瞭解州河污染整治情況,今年2月,市政協人資環委組成調研組,對宣漢縣、通川區、達縣境內州河污染整治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工作進展情況

1、召開了全縣性的污染源普查動態更新調查工作佈置會,明確了各部門職責以及各階段工作任務,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了普查領導小組以及普查辦公室,聘請一名數據錄入員和一名環保專業技術人員。

2、新增企業依據環評審批以及三同時驗收確定,同時根據環境監察和環境監測部門提供的企業名單核對,沒有遺漏排污單位。

3、農業源由環保局負責調查與填報,農業局提供農業源名單、地址,並參與表格審覈。2022年和2022年新增農業源名單已確定。

4、分三個調查組全面開始調查,目前已完成工業源表格發放,工業源調查表發放的範圍和數量與環保部門確定的調查名單一致。

5、工業源擬發表調查企業數38個,農業源擬發表調查企業數10個。目前,工業源已發表38份,收回10份;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發表1份,收回1份;農業源未發表調查。

6、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調查表格已收回,普查對象填報了基本信息,未填寫產排污係數表。生活源表格還未填寫。

二、存在問題和困難

部分企業負責人不在廠內,調查表格蓋章以及企業負責人簽字受到影響,影響調查進度。普查時間緊,任務重,專業技術人員少,影響表格填報和審覈進度。

三、下步工作打算和建議

一是合理安排入戶普查次序,避免上門找不到負責人,提高普查效率;二是加快外圍入戶調查工作進度,同時要確保數據來源可靠、真實;三是做好三個同步,即外圍入戶調查與表格審覈、修改與數據錄入同步進行,白天入戶調查,晚上審覈修改普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