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精品多篇】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精品多篇】

產業調研報告 篇一

##市畜牧水產局在宣傳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結合當前我市畜牧業發展現狀,特別是圍繞重點特色肉牛產業,在調查研究中發現肉牛產業發展存在幾個突出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當前肉牛產業存在問題

一是肉牛育肥場普遍存在空欄現象;二是牧草種植面積得不到落實,特別是青貯飼料不足,造成冬季和初春牧草嚴重匱乏;三是資金投入不足,肉牛育肥場、可繁母牛培育、技術培訓等整個產業鏈普遍存在資金缺乏狀況;四是可繁母牛數量少,無法解決各育肥場架子牛來源,必須依靠山東、河南等地調進,極易受架子牛價格、疫病、運輸條件等因素的制約;五是肉牛飼養管理、標準育肥技術尚未得到普及,育肥場管理人員、技術員和專業技術幹部對肉牛現代化飼養和科學管理技術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六是各育肥場與宏宇牧業公司之間尚未找到利益平衡點。

二、肉牛產業發展對策

1、抓住春季有利時機,做好空置補欄工作。各縣要按照市政府年初下達的肉牛育肥任務的目標,逐級落實到各肉牛育肥場,要求各育肥場排好進出欄時間表,有計劃地做好補欄工作。

2、大力推行種草養畜,推廣青貯飼料技術。各地要儘快落實市畜牧水產局20xx年《種草養畜工作意見》,積極推行糧、經、飼“三元”結構調整,不斷加大宣傳力度,組織和引導農戶特別是肉牛育肥場種植青飼玉米、雜交狼尾草、墨西哥玉米、黑麥草等優良牧草品種。落實牧草種植面積,推廣種植新技術,合理解決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合理構成,提高蛋白質含量高的牧草比例。同時,大力推廣青飼玉米的種植,廣泛開展以青貯玉米爲主要原料的`青貯料,改變現在各育肥場主要以雜交狼尾草,冬養以稻草爲主的飼養模式,確保牧草四季均衡供給。

3、加大資金投入總量,打牢肉牛產業基礎。肉牛產業是一個資金密集型產業,資金投入量大,必須解決好資金來源問題。一是圍繞我市肉牛產業化發展的各個環節,有針對性地上報一批項目,爭取上級的資金支持。二是爭取農業、財政、農業綜合開發、科技等部門的有關項目資金,統一規劃,捆綁使用。三是爭取金融部門扶持力度,幫助肉牛加工企業、養殖企業、養殖戶解決生產發展中資金不足的問題。四是加大財政資金的扶持力度,設立肉牛專項基金。五是建立肉牛貸款擔保中心,提高擔保貸款額度。多渠道融入的資金重點用於黃牛品種改良,擴充和壯大母牛羣,扶持肉牛加工養殖企業。

4、加快品種改良速度,壯大可繁母牛羣體。##市肉牛產業發展的關鍵與難點在於黃牛品種改良的力度與速度。一是能否培育出個體大、肉質優的架子牛是肉牛肥育與加工的關鍵環節,我市肉牛發展的速度能否上規模取決於黃牛改良的速度與力度,因此要紮紮實實地做好可繁母牛的擴充,制定地方政策,保護雜交一代和二代母牛。各地要落實市政府下達引進雜一、二代可繁母牛10000頭任務,安排好每月、的引進數量,不斷擴充和壯大可繁母牛羣。二是大力推廣寧化縣流動冷配車的做法,把冷配器械送到各村,方便農民,增加母牛冷配數。三是要科學制定肉牛良種繁育技術路線。一方面抓“級進雜交”,從根本上改良本地黃牛品種;另一方面抓好三元雜交,既可以提供雜一、二代母牛,又可爲肉牛育肥場提供雜一代和雜二代公牛供其育肥。四是出臺鼓勵飼養雜一、二代可繁母牛政策,調動廣大農戶飼養可繁母牛的積極性,把肉牛產業基礎打牢夯實。

5、加大科技投入經費,提升養殖科技含量。爲了把肉牛產業做大做強,要重視發揮畜牧獸醫科技人員的作用。一是要增加畜牧獸醫科技人員全額撥款編制,目前市、縣兩級專業技術人才青黃不接,各地應根據事業發展的需要,積極引進和充實畜牧獸醫專業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二是制定並推廣育肥品種、飼料營養、育肥技術、飼養管理、屠宰加工、產品標準。標準化是組織現代化生產的手段;是衡量生產技術和科學管理的重要尺度,能有效提高牛肉產品質量和勞動生產率。三是加大培訓力度,對育肥場管理人員、肉牛飼養、黃牛冷配技術員和專業技術幹部要採取多渠道、多形式、走出去、請進來方式,進行強化培訓,儘快提高肉牛現代化飼養和科學管理水平。

6、構建市場交易平臺,做大肉牛加工企業。##市肉牛產業成敗與否,關鍵要有龍頭企業支撐。因此,必須加快培育和扶強做大一批龍頭企業,拉長肉牛產業鏈。一是要把堅持高標準、高起點、高質量,加快宏宇牧業公司建設,通過幾年努力實現年加工肉牛6萬頭、年產值達3億元的目標。二是要吸引一批有實力的客商或企業投資建立飼料、牛肉熟製品、皮革加工、生物製藥企業,以延伸產業鏈。三是在用地、稅收、信貸等方面出臺優惠政策,扶持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四是宏宇牧業要根據不同肉牛品種和胴體瘦肉率制定不同的肉牛收購價格,確定最低保護價,並根據市場價格按一定比例向上浮動,保護肉牛育肥場的合理利益,與各育肥場建立有機統一的利益平衡機制。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二

發展文化產業,提升文化競爭力,是實現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重大舉措。近年來,我縣縣委、政府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把發展文化旅遊業作爲第三產業的骨幹產業積極培育推進,不斷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努力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縣文化產業發展取得了一定的實效,現將我縣文化產業發展的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不斷完善文化產業的基礎設施,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保護、傳承、開發取得一定成效。

(一)文化基礎設施現狀。隨着我縣經濟、社會的發展,“兩館一站”文化基礎設施不斷夯實。文化館、圖書館先後被評爲省級三級達標館。圖書館現有館藏圖書6萬多冊,年訂閱報紙雜誌140餘種,現正積極推進“全國文化資源共享工程”縣級支中心及兩個鄉鎮農村網絡培訓學校的建設任務。縣民族歌舞劇團建有練功房一處。15個鄉鎮文化站建設項目已報上級批覆,目前泗南江、雅邑鄉、壩溜鄉、景星鄉已經動工建設,其餘鄉鎮也將於近期內動工建設。建成農家書屋11個。雙胞之家網站開通營運兩年,加大了__對外的宣傳力度。

(三)文化資源現狀。①哈尼文化。__是全國唯一的哈尼族自治縣,哈尼人傳承着數量浩瀚、絢麗多彩的富有本民族特色的民間文學故事、詩歌、音樂、舞蹈、工藝、節日、服飾、哭嫁、祭祀等哈尼文化的瑰寶,創造了豐富的民族民間文化財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近年來,通過不懈努力,哈尼族口傳敘事長詩《洛奇洛耶和扎斯扎依》被公佈爲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收集整理了《巴哈雅咪》、《密瑪箐格卡呃吶瑪坡》、《阿迷車》等一批散落於民間的原生態歌曲。結集出版了《洛奇洛耶和扎斯扎依》、《__縣民

間故事》一、二集,《__縣舞蹈集成》、《魅力__》(20_-2022)、《阿__增刊》(歌曲)、《雙胞迷城:__》、《哈尼文化叢書》(6本)等書籍。哈尼族9個支系的歌舞樂,赴中央電視臺進行了《哈尼風情:魅力__》節目的錄製,並在中央電視臺音樂頻道《民歌·中國》欄目進行了連續播放。以“阿迷車”爲主線,獨立創作、編排了反映哈尼族遷徙史和發展史的大型歌舞史詩《阿迷車》。②迴歸文化。縣城駐地聯珠鎮建有融天文、地理、科普爲一體的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北迴歸線標誌園,並被列爲了“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北迴歸線把縣城一分爲二,使縣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北迴歸線文化,更使__的自然、氣候、生物、人文變得多姿多彩,體現了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的多樣性、地域性和獨特性。③雙胞文化。據不完全統計,整個__縣境內生活着1000多對雙胞胎,其中,北迴歸線穿過的村寨就有600多對,其雙胞胎密度之大是世界罕見的,近年來,隨着縣委政府的深入挖掘利用及媒體的大力宣傳,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雙胞文化。

(四)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全縣現有文物103件,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__文廟目前已向遊人免費開放,逢年過節,香火旺盛。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碧溪古鎮的建築爲明末清初的古式風格,“一顆印”、跑馬轉角樓等建築形式與中西合璧的建設格局,體現了一定歷史時期保存下來的建築風格,加之是護國將軍庾恩暘故居,歷史人文氣息較濃,目前正進行二期修復。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中發現的新撫巖畫彌補了我市沒有巖畫的空白,使__縣乃至普洱市的文明史都將前推千年。

二、文化產業培育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基礎設施薄弱,缺乏專業人才隊伍。一是縣

內文化基礎設施比較薄弱,目前只有文化館、圖書館達到省三級館標準,鄉鎮文化站建設比較落後,設施設備簡陋,全縣無供演出的劇場或影劇院。二是缺乏高素質、高水平的文化經營人才和文化專業人才。三是羣衆保護傳統文化的意識淡薄,對文化產業發展認識不到位,阻礙了文化產業的發展。

產業調研報告 篇三

由福安市政協副主席陳成基帶隊,組織該市茶業局、諮詢委、市政協有關委辦負責人和專家等一行5人前往安溪考察茶葉生產,在安溪縣政協聽取了該縣農業與茶果局局長所作的情況介紹,考察參觀了安溪茶都和華芳茶葉公司等企業。安溪縣濃厚的茶文化氛圍以及其茶業生產上在確立支柱、強化領導、建設基地、科技創新、宣傳造勢、拓展市場等方面的經驗和成效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的印象。他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明確把茶業作爲關係民生的重點支柱產業來抓,推動茶葉生產迅速發展。安溪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茶業的發展,10多年來,對茶業的定位由傳統產業→支柱產業→出口創匯產業→民生產業,並採取有力措施全面推動茶產業的迅速發展,使其在安溪經濟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全縣有茶園面積30萬畝,年產茶1.9萬噸,產值10億元,銷售收入30億元;出口1.2萬噸,創匯3000多萬美元。主要茶樹品種有鐵觀音(20萬畝)、黃、毛蟹、本山、水仙、大葉烏龍等。全縣22個鄉鎮,457個自然村,總人口107萬,有70多萬人從事茶業相關行業。

二、加強領導,完善機制,爲茶業生產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加強領導,縣裏成立縣茶業管理委員會,由一名正處級、三名副處級領導分別擔任主任和副主任,農業、財政、計劃、經貿、技監、工商、供銷等有關部門負責人任管委會成員,並在每個鄉鎮都有一名副職負責抓茶葉生產,確保了茶葉生產管理各項措施的及時協調和落實。二是職能機構健全,縣裏有農業與茶果局、茶業質量監督中心、茶葉科學研究所等配套齊全的職能部門,每個鄉鎮經作站都配備1~2名專職茶葉技術人員。三是政策落實到位。在全省率先實行茶葉特產稅減免3年;縣、鄉對茶農種茶各補貼每畝50元;縣政府在全縣發佈關於禁止銷售使用高殘毒農藥的通告,嚴禁在茶、果等農作物上使用高殘毒的農藥,並試行對連片茶園統一病蟲測報、統一定點供藥、統一時間噴藥。

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鐵觀音名優茶葉基地。政府把鐵觀音品種作爲全縣烏龍茶發展的當家品種來抓,每畝補助100元鼓勵茶農改植或新墾種植鐵觀音,20xx年來共新植10萬畝鐵觀音,形成上規模的名優茶葉基地。

四、重視科技投入,增強發展後勁。安溪的茶樹品種、製茶技術許多都引自中國臺灣,並經當地吸收消化和發展,轉化成當地的品種優勢和技術優勢,特別是製茶工藝水平得到不斷的改進和提高。近年來又發明和推廣空調製茶技術,大大提高了夏季烏龍茶的做青質量,增加了農民收入。

五、政府搭臺,文化開道,經貿唱戲。安溪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營造濃厚的茶文化氛圍及茶葉市場的培育和拓展,通過政府搭臺、文化開道、經貿唱戲,向建設國際型茶都的目標穩步前進。20xx-20xx年,以縣政府爲主,每年分別投入800萬元、450萬元和300萬元巨資舉辦“中國茶都(安溪)茶文化節”大型招商活動,海內外政要、學者、商家雲集,規模空前,招商引資取得豐碩成果。還先後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舉辦鐵觀音“茶王”賽,獲“茶王”的茶師得到重獎,享受戴紅花坐花轎的茶譽。這些都有力地宣傳、塑造了“安溪鐵觀音”品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

20xx年,安溪縣政府由一名副處級領導掛帥,僅靠3萬元啓動資金、200萬元銀行貸款,用10個月的時間就建起了佔地151畝、5幢建築面積共5萬平方米、有750家店面的“茶都”(一期)。爲吸引商家入駐,政府又施行了爲購買“茶都”店面經營者解決城區戶口“藍戶”和子女就學,提供6成20xx年銀行按揭等優惠政策。“茶都”商鋪店面不久就銷售一空,政府不僅還了200萬元貸款,而且賺了主樓二、三層包括交易大廳、會議廳、茶文化展廳、茶藝表演廳等在內價值20xx多萬元的固定資產。“茶都”的成功運營,形成了全國最大的茶葉批發市場和“鐵觀音”茶貿易市場,20xx年交易額達到5億元。“鐵觀音”茶的發展,茶葉市場的建設,還帶動了茶葉包裝業、茶葉機械製造業、運輸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形成了一個規模巨大的產業鏈。(福安市政協茶業課題調研組)

產業調研報告 篇四

一、調研路線:

11月3日:柳州—柳江—柳城—柳州

11月4日:柳州—象州—武宣—來賓

11月5日:來賓—賓陽—青秀—南寧

11月6日:南寧—扶綏—上思—崇左11月7日:崇左雙高基地(雙高:畝產8噸以上、含糖量14%以上)

二、各主產區調研情況彙總

1. 柳州地區

從考察沿途來看,柳州地區受颱風影響很小,幾乎沒有倒伏,反而因降雨較多,甘蔗長勢較好;面積方面,改種現象較爲普遍,像柳城地區,主要改種桔子樹,據廣西糖網統計,整個柳州地區面積減少10萬畝左右,去年160萬畝,今年在150萬畝;單產方面,從實地測量看,部分地塊估產能達到5.5噸/畝,多數地區單產正常或略偏高水平,僅個別地區因新植蔗缺苗嚴重,單產較低,估產僅有3.5噸/畝,結合糖網10月份調研數據,估計整個柳州單產較去年同比略有增加,大約每畝增加0.2噸左右。

2. 來賓地區

來賓境內甘蔗整體長勢良好,有甘蔗地改種桉樹和木薯現象,據糖網估計,今年甘蔗面積減少20多萬畝,去年甘蔗面積在260萬畝;驅車南行逐漸有倒伏現象,但整個來賓境內倒伏比例不大,多數輕微倒伏,少部分地塊有中度倒伏現象,倒伏嚴重地塊一方面會影響甘蔗的生長高度,另一方面影響甘蔗糖分的積累,據我們實地測量單產,來賓普遍估產在5噸/畝左右,田間錘度基本在21-23的水平,有倒伏地塊,錘度在20以下,影響後期入榨的出糖率;據廣西糖網對比去年數據,來賓境內整體單產略高於去年。

3. 南寧地區

來賓與南寧交界地帶,僅有輕微倒伏,估產普遍都在5-5.5噸/畝,屬正常單產水平;進入南寧周邊地區,倒伏現象較爲普遍,多數中度倒伏,據糖網人員介紹面積略減,改種玉米和花生較多,據伶俐鎮農戶介紹,甘蔗價低於400元/噸的話,會大幅度改種,單產受倒伏影響較去年減0.5噸/畝左右,我們實地測產4.8噸/畝,去年普遍在5噸以上;對比去年數據南寧蔗區單產略有下降。

4. 崇左地區

從南寧往崇左調研途中,倒伏現象較爲普遍,多數爲中度倒伏,部分地塊嚴重倒伏,但因蔗農扶直捆綁生長有所恢復,株高低於正常水平,基本在2.5-2.6m,錘度偏低,平均在20左右,每畝有效莖的個數差異較大,整體看,受颱風影響有效莖普遍低於正常水平,實地估產基本在4.5-5噸/之間,個別宿根地塊估產僅3.5噸左右;途經上思縣七門鄉一帶,據糖網人員介紹,7月份時候,甘蔗地基本完全倒伏狀態,是全區當時倒伏最嚴重的區域,從現在看,基本都呈L型重新生長起來,單產肯定會受一定影響,但比之前7月時候的預估情況要好。

5.雙高示範田的推廣目前仍處於推廣初期,今年50萬畝的任務並未完全落實,有形象工程之嫌。

三、種植成本、收益與替代品種植:

農戶走訪:南寧青秀區伶俐鎮蔗農種植成本與收益(按新植1年,宿根1年計算):據瞭解,該村98%的農戶都種植甘蔗,歸屬南寧糖業伶俐糖廠收購。每畝甘蔗地每年種植成本明細:尿素兩包合計180元,複合肥150元,肥料50元,農藥25元,新植蔗需要0.5噸甘蔗苗(新植額外成本)。該村一般用牛打壟,沒用機械,如果用機耕每畝需要100-120元,種植行距約60-70釐米,比較密。其他費用:地膜每畝地一捆10-20元,繩子20元,砍蔗人工費用100元/人/天,約砍0.8噸。交收到伶俐糖廠集中收蔗點短途運費10-20元/噸。這個村農戶的種植成本相對較低,總計1250-1300元/畝。

關於甘蔗收購價格:在13/14榨季,每噸甘蔗440元的收購價格,實際上伶俐糖廠以435元/噸結算(包括財政補貼10元,扣除裝卸費用15元)。按這戶農戶家7畝地計算,其中4畝多種植甘蔗,13/14榨季收穫27噸,減去成本純收入6500-7000元。這個收入並不高,農民還是接受的,新榨季種植面積還是保持4畝以上,由於是第二年宿根蔗,加上臺風天氣出現倒伏現象,今年收成會減少,估計約22-23噸,若甘蔗收購價格下調到400元,他們收入將大幅減少,明年繼續種植甘蔗的意願將很低。另外,在12/13榨季時,農戶在4月份已全部收齊甘蔗款,而13/14榨季,糖廠資金壓力的原因,到8月份才全部收到蔗款,這也影響了農民的種植意願。

關於替代品種的種植:目前桉樹的收益確實明顯比甘蔗高,但只能種山坡上,甘蔗地政府明令禁止改種桉樹。甘蔗地改種替代品最大可能是選擇玉米或花生,也有小部分套種香瓜和西瓜。種植花生或玉米每年兩次收成,純收益在1200-1300元/畝左右。一旦改種花生或玉米,隔年可以轉回種甘蔗,如果改種桉樹和其他水果,轉回種甘蔗的機會就小的多,種植桉樹需要7-8年才能重新種植甘蔗。另外廣西旱地居多,玉米受乾旱影響大,甘蔗抗旱性較強,所以還是選擇種甘蔗的農戶較多。伶俐糖廠蔗區的土地情況比較好,新臺糖22號是主力品種,第一年新植,第二年宿根,農戶注重管理,第一年新植每畝最高能收8噸,第二年宿根收成約6噸。

四、政策方面信息

從廣西農業廳糖料處林影副處長了解到,根據農業廳的數據,去年廣西甘蔗面積1600萬畝,今年甘蔗面積減少50萬畝左右,受災面積300萬畝,其中有40萬畝絕收,因此實際甘蔗面積減少約100萬畝;單產方面,近些年來廣西平均單產基本維持在4.5噸-4.8噸/畝,今年預估在4.5噸左右,認爲颱風整體影響不大;關於甘蔗收購價的問題,目前還是在調查研究中,之前410元/噸和5500元的聯動價的方案被廣西自治區政府否定,理由是該價格農民會接受不了,種植面積會萎縮,但實際根據當前的食糖市場狀況,410的價格,糖廠是最難以接受,製糖成本將達到4800左右了,對農戶來講,還算比較合理可接受的價格;關於直補的。相關政策,目前還尚未有較成熟的預案,仍在討論中,正式的方案出臺還無明確時間。

五、調研總結以及產量預估

通過本次對廣西四大產區的調研,廣西單產較去年持平或略有下降,產量減少主要集中在面積上面,按照糖協的數據,廣西種植面積減少250萬畝,按官方農業部門的數據減少100萬畝左右,市場其他機構的調研基本減少140萬畝左右,從沿途看,甘蔗面積萎縮是不爭的事實,但改種的品種較爲分散,沒有哪個品種適合大面積改種,另外,440元的甘蔗價農戶還仍有一定收益,個人觀點廣西種植面積減160萬畝左右;調研中實地測甘蔗錘度發現,受倒伏影響的甘蔗錘度較低,會影響後期入榨的出糖率,綜合考慮,預估20xx/15榨季廣西產量在760萬噸左右;廣東和海南受此次颱風影響較大,參考糖協以及其他機構的調研,預估廣東80萬噸,海南25萬噸,加上雲南230萬噸,甜菜糖70萬噸,最終20xx/15榨季食糖產量預計在1170萬噸左右,較上榨季減產160萬噸左右。此報告將隨天氣等變化修正。

信息管理部 楊紹志

20xx年11月11日

產業調研報告 篇五

爲更加科學準確地反映林業生態建設和產業發展情況,充分發揮統計工作對林產業發展的指導、促進作用,按照省林業廳《關於開展林業產業統計調研工作的通知》(雲林計財〔20xx〕46號)文件要求,我局對以來的林業產業統計工作進行了調研,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林業產業建設及發展情況

(一)林業經濟發展迅速,產業結構漸趨合理。至全縣完成林業總產值分別爲1.45、2.96、2.59、3.07億元,結構比分別爲99:0:1,47:0:53,63:10:27,52:16:32。總體來看,二、三產業比重逐年上升,產業結構變化較大。但結構仍然不盡合理,一產業比重大,二、三產業比重小。今後林業發展應當在抓實一產業基礎上,重點發展二、三產業,提高其產業比重。

(二)產業發展勢頭迅猛,龍頭帶動力逐漸增強。多年來,我縣高度重視林業產業建設,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發展要求,積極建設100萬畝生態公益林、100萬畝速生商品林、30萬畝優質核桃、30萬畝油茶、1000萬株綠化苗木“五大基地”,着力打造木本油料、木材加工、生態旅遊、苗木花卉“四大產業”。 至累計造林58萬畝,全縣建成公益林95.4萬畝,商品林基地146.5萬畝,商品林中:用材林面積114.8萬畝。經濟林10.5萬畝,薪炭林面積20.8萬畝,竹林面積0.4畝。

同時,通過龍頭帶動,非公有制林業發展快速,形成了以華海木業爲龍頭的加工業基本形成(僅華海木業年銷售收入就達5000餘萬元),以雙禾生態產業有限公司、海晏科技園爲代表的綠化苗木培育業逐步壯大,經營面積3375畝,年產綠化苗木和生產性苗木2500餘萬株。以爲例,全縣木材加工及人造板產業企業總數37個,從業人數6240人,總資產8230萬元,年實現總產值7809.9萬元,年銷售收入7385.2萬元;特色經濟林產業企業總數2個,從業人數216人,總資產170萬元,培育核桃2萬畝;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產業企業總數8個,從業人數137人,總資產460萬元,總產值560萬元,銷售收入485萬元。以菌子山自然保護區爲主開發的森林生態旅遊業,年旅遊人次達到35萬人次 , 產值達到9859萬元。

(三)林業投入增加,發展後勁提高。林業投入主要由四個方面組成,即各級政府投入、企業自有資金投入、貸款投入和林農投勞折資。經統計,各級政府累計投入2178萬元(不含天保工程、退耕還林工程投入),至分別爲165、365、624、1024萬元;企業自有資金投入1.6億元,主要是引進龍頭企業,對原料林基地和林產品加工方面的投入;貸款投入375萬元,主要由林業企業、造林大戶及林農通過金融借款,對林業基地建設方面的投入。從投入看,各級政府對林業產業建設高度重視,經費投入逐年增加,林業產業建設得到快速健康發展。

二、機構設置及統計制度執行情況

(一)健全和完善統計機構。林業是一項基礎產業,公益事業,事關農民增收致富、事關農村經濟發展,詳實準確掌握林業產業發展情況、生態建設,科學分析經濟效益,是謀劃林業發展的基石,因此統計工作重要性日益顯得突出。爲搞好林業統計工作,縣林業局在財務室、營林股各設置了兼職統計人員,負責嚴格按照統計制度對全縣的林業建設進行全面、準確統計。

(二)加強統計制度執行力。林業局始終把加強林業統計能力建設,規範林業統計制度,提高林業統計工作水平納入林業工作的重要日程。認真貫徹《雲南省林業產業統計報表制度》等林業統計的有關規定,積極搞好與縣統計部門和有關業務單位的溝通和銜接,在提高林業統計數據的統一性、規範性和有效性的同時,注意抓好對統計數據的綜合分析,用好用活統計資料,爲林業發展和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充分發揮林業統計工作在促進林農增收的支持作用。

三、存在問題及工作建議

(一)工作量大、面廣,難度增加。當前,隨着國家高度重視林產業發展,經濟主體日趨多元化,投資方式的多樣化,經濟結構的複雜化,城鄉間收入的差異化,個體私營等非公經濟的快速發展,統計調查對象不僅數量成倍增加,而且變動頻繁,統計工作量逐年增加,難度加大。

建議:加強統計管理,改革統計方法,科學合理制定統計報表制度,達到既便捷,又實用,更科學。

(二)機構不健全,統計人員缺乏。近年來,林業工作繁雜,任務艱鉅,而我局從事林業統計工作僅有兼職的2位同志,由於統計人員的頻繁調整,水平不一,人員較少,加之培訓教育跟不上,統計口徑的理解差異大,不能適應統計工作需要。

建議:規範設置專門林業統計機構,劃定編制數額,專業化發展統計事業。

(三)培訓教育亟待加強。目前,全縣林業統計工作人員對統計法律法規及林業統計制度的執行情況不是很熟,對報表理解常有偏差,導致報表填報經常出現錯誤,無法做到及時、詳實、全面。

建議:加強統計法律法規等相關制度的培訓力度,定期或不定期舉辦培訓班,提高統計人員水平。

產業調研報告 篇六

目前我國手機產業在市場快速發展的依託下,繼續持續了高速增長的發展勢頭。而手機商也在極力的至於手機的創新,追求更加的與衆不同,以至於在市場的競爭中佔據優勢。這時候智能手機就順應時代的潮流而問世了。谷歌安卓系統的HTC、蘋果IOS系統Iphone頓時風靡全球。在中國市場有力的挑戰了諾基亞的市場份額第一的寶座。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不想落後那麼就務必得創新,務必跟得上時代的腳步。國產手機雖然取得了羣體性的突破,但系統、品質、營銷、宣傳等都跟不上國外品牌,佔領市場份額的優勢很弱。國產魅族就順應時代呈此刻消費者面前,讓所有的國產手機商有了借鑑的榜樣。不可否認的魅族手機的宣傳很到位、很成功。但宣傳的成功並不代表真正的成功。在真正的開售日開始,魅族手機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就顯示出來了。於此基礎上,在各種渠道從魅族手機的營銷、優勢、產品、庫存多個方面上進行了資料蒐集,並保證執行操作的簡易性與客觀性,最後對問卷進行了詳盡的分析,並藉以了超多數據與圖表,以此更加全面地闡明問卷的具體狀況,得出更加精準與富有代表性的結論。

調查背景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20xx年我國手機產量6.19億部,佔全球手機產量的49.9%;截止到20xx年5月底,我國手機用戶已經到達7.96億戶,並繼續持續快速增長態勢。但是從國內手機市場的品牌佔有狀況看,國產品牌的手機只佔28.2%,中國的手機市場依然是海外品牌一統天下的局面。20xx年中國手機市場規模將接近1600億,智能手機、音樂手機、3G手機將成爲未來5年市場發展的亮點。

中國手機市場進入規模化增長階段,產品及市場層面的競爭相當激烈,產品同質化、價格戰及渠道下沉是最直接表現,廠商競爭重點也由爭奪市場份額向追求利潤轉移,手機市場競爭全面升級。與此同時,手機覈准製取消以及中國3G手機市場即將啓動加速手機市場競爭全面升級,一方面體此刻優勢品牌份額集中及衆多中小品牌份額分化,另一方面體此刻廠商、運營商、渠道商及零售商之間的博弈由競爭向競合發展。

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我們小組採用了問卷調查的方式,我們使用了標準化的問卷程序。問卷以一般性問題開始,而後隨着問卷深入,問卷更爲具體。問卷的一大特色是我們採取邏輯的跳躍式問題,讓回答者減輕負擔,也方便於我們最後的統計工作。讓負責人按時收回問卷,小組成員人工進行統計。本次調查發放了120份問卷,實際收回了110份。

調查結果及分析

ZDC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手機市場上,最受用戶關注的前十五大品牌累計獲得94.8%的關注份額,用戶對手機品牌的關注高度集中。諾基亞、三星、HTC位居前三甲,僅三大品牌就累計佔據超過六成的關注比例。而智能機市場佔有率方面,根據最新的數據,三星在20xx年第三季度仍然是中國市場佔有率第一,佔領了14.6%的市場。而蘋果從今年第二季度的13.3%下降到第三季度的10.4%,蘋果公司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首次出現下滑。最近幾年國產手機的強勢崛起給了手機市場巨大的衝擊,一些國內手機開始嶄露頭角,具有必須的競爭優勢。

產業調研報告 篇七

爲貫徹落實縣委十二屆八次全會精神,準確掌握全鎮精準扶貧工作現狀,對照“六個精準”要求和“五個一批”路徑,找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更加有效地推動扶貧攻堅工作開展,根據縣委辦公室關於做好精準扶貧專題調研工作的通知要求,近日,本人通過現場瞭解、走訪農戶、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對全鎮精準扶貧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貧困現狀。東青鎮地處縣城以西13公里,轄22個村(社區),130個村民小組,7165戶,20422人,其中農業人口18361人,幅員面積62。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927畝。全鎮以傳統糧油、核桃、花生種植和畜禽養殖爲骨幹產業,20xx年農民人均純純收入7435元。按照精準識別相關要求,20xx年6月,鎮黨委、政府按照“三公示一公告”的程序和“一高一低一無”的標準,組織村(社區)組篩選識別出全鎮貧困戶788戶,2574人,貧困發生率14。65%。其中貧困村5個,貧困戶197戶,660人。按貧困戶屬性分,低保戶佔21。4%,其它戶佔78。6%;按致貧原因分,因病、因殘、因災致貧佔83。64%,因學致貧佔3。43%,因缺產業、資金、技術、交通條件差致貧佔12。93%。行路難、住房難、飲水難、就醫難、增收難在5個貧困村和其他非貧困村均不同程度存在。

(二)致貧原因。通過調研分析,個人認爲貧困村和貧困戶致貧主要有以下五方面原因:一是保障低。村民雖普遍購買了醫療、農業、小額人身意外傷害等政策性保險,但保障水平不高,因病因災致貧返貧的情況在農村尤爲突出,佔貧困戶戶數的80%以上;二是勞力缺。全鎮外出務工人員佔總人口的48%,在家留守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兒童,基本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國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佔85%以上,讓其接受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就更是困難;三是產業弱。作爲傳統的旱山鄉鎮,東青鎮產業結構單一,種植業以傳統的水稻、小麥、油菜、花生等糧油作物爲主,養殖業以小家禽、生豬爲主,增收致富門路窄,農業抗風險能力弱;四是投入少。長期以來,由於鎮本級財力有限,對各貧困村基礎和產業項目資金投入少,已遠不能滿足各村發展需要;五是基礎差。5個貧困村均是離場鎮較遠的偏遠村,坡陡溝深,不但自然條件差,水、電、路、村級活動陣地等基礎設施建設都較爲滯後,羣衆生產、出行時有不便,嚴重影響致富奔康的工作進度。

(三)減貧成效。20xx年以來,鎮黨委、政府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1號文件精神爲指引,先後培育家庭農場8戶、專合社7戶、業主大戶30戶,加快了發展產業,致富奔康的步伐。借力市縣幫扶部門的真幫實扶,在完成東明、高峯兩村76戶、238人脫貧解困的同時,今年1—8月重點實施東林、東臺兩個貧困村的涉農整合扶貧項目和各戶的產業脫貧內容,脫貧人口新增84戶269人。由縣人大辦公室幫扶的東林村硬化3。2公里村組道路工程已全部完工,投入扶貧專項資金80萬元。由市扶貧移民局幫扶的東臺村村委會改造和1。5公里村道路硬化已完成初驗,投入資金30萬元。由市住建局幫扶的志願村已完成500畝核桃產業園的新植和村級活動室的主體工程建設,投入資金60萬元。鎮黨委、政府多次召開精準扶貧工作現場會,在全鎮範圍內以現場展示、先進促後進等方式,加快各村貧困戶產業脫貧的進度,確保全年脫貧173戶541人的既定目標能順利完成。

二、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和認識不到位。調研中發現,疲倦厭戰的情緒和觀望、等靠的思想在部分村組幹部、貧困戶中存在。一是認識片面。部分村組幹部、貧困戶對扶貧工作的認識還停留在“輸血扶貧”的老路,認爲扶貧無非就是給項目、投資金,前期寄予希望值過高,看到規劃的項目並非大幹快上、資金也並非動輒千萬,就認爲上級對扶貧工作有敷衍之嫌;二是定位模糊。部分非貧困村的村組幹部認爲項目都集中在貧困村,本村只有貧困戶產業脫貧的相關內容,是貧困戶自己的事,提不起興趣、打不起精神,沉下心來思考借力扶貧發展本村特色產業;三是自立意識不強。

看到各級對扶貧工作日益重視,部分貧困戶產生了依賴思想,認爲各級的幫扶理所應當,過多強調自己的困難,以缺勞力、身體差、年齡大爲由,只想走“政策兜底”的路子。甚至還有按脫貧規劃種養一季,拿到3000元產業扶貧資金就不幹的應付式想法。

(二)貧困戶識別不精準。20xx年6月,各村(社區)雖按程序評議出貧困戶,因對後續配套政策不瞭解、對可能出現的矛盾預計不足,導致部分村(社區)出現對象識別不精準的情況。一是有打平均的想法。各戶困難程度相差不大,單獨評哪一戶都難以服衆,於是由各戶推選一戶來承頭,有項目和資金安排時,各戶都平均參與分配;二是有公益集資的想法。與第一種情況類似,不同的是有資金安排時,由承頭的戶拿出國家項目資金,用於組集體內修水、築路等公益事業;三是有還情報恩的想法。調研中發現鎮內有2個村在貧困戶評議過程中,在村民提名環節把關不嚴,把給村組捐資修路的在外務工成功人士在家的父母納入政策享受範圍。針對以上三種情況,今年8月在全縣開展“五個一批”統計時,我鎮按申請、評議、公示的步驟集中調整了貧困戶享受對象13戶,使扶貧對象更加精準。

(三)規劃與意願有差別。前期在制定幫扶規劃時,雖也入戶瞭解羣衆意願與期待,從羣衆最迫切的需求着手,在基礎設施、教育培訓、種養殖業方面優選排列其幫扶需求,但由於資金、勞動力等因素的影響,幫扶規劃與貧困戶的意願還有一些差別。如在制定東林村一貧困戶的幫扶規劃時,最初計劃幫助其一年養殖黑豬八頭。調研過程中,貧困戶反映養殖黑豬是她的意願,但是八頭黑豬超出了她的養殖能力,她認爲可以分兩年來完成這一幫扶規劃。

(四)扶貧資金投入不足。一是項目資金安排有限。目前到位的資金和項目都集中於今年計劃要脫貧的村,其他貧困村和非貧困村的貧困戶還沒有具體的`資金和項目安排,難以滿足貧困村和貧困戶脫貧幫扶的需求;二是幫扶單位整合資金難度大。雖然貧困村都有幫扶單位掛點聯繫,但幫扶的形式和力度各有不同,有的幫扶單位人財物都十分有限,沒有資金投入,更難以整合其他項目資金投入貧困村,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開發,幫扶工作推進存在困難。

(五)政策支持不配套。一是脫貧標準不明確。縣委十二屆八次全會提出到20xx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000元,此前脫貧的貧困戶僅以略高於人均2736元純收入的標準制定了脫貧規劃,但20xx—20xx年擬脫貧的村和貧困戶分別應達到那些標準,市縣各級一直未能進行明確;二是非貧困村的貧困戶脫貧時限不明晰。截止目前,各級和各幫扶單位對全鎮的貧困村,特別是列入今年要脫貧的貧困村工作普遍較爲重視,制定專項扶貧規劃、落實各類項目資金,對面廣量大的非貧困村貧困戶的政策支持也從單一的產業脫貧資金,到農房建設、光伏扶貧、小額信貸等方面逐步配套完善,但各戶以村爲單位具體在那一年脫貧,時限不明晰;三是貧困戶動態管理進出不暢。受貧困戶資料系統全省統一管理的制約,面對情況的不斷變化,在年度時間內各村貧困戶條件改善的及時驗收摘帽、因病因災返貧的及時得到幫扶救助的動態管理制度未形成,影響了幫扶工作的時效性;四是舉家外出貧困戶如何實現產業扶貧資金報賬政策未出臺。全鎮788戶貧困戶中,舉家外出務工的貧困戶比例高達13。2 %。其他貧困戶在幫扶幹部的幫助下均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了產業脫貧規劃,並分步實施。而舉家外出務工的貧困戶雖也定有脫貧規劃,由於長期未在家,前期規劃的種養殖產業脫貧項目未能實施,對這一共性問題,亟需研究解決。

(六)工作合力尚未形成。一是缺乏有效溝通銜接。市縣業務主管部門與鄉鎮之間在制定貧困村脫貧年度、非貧困村貧困戶脫貧進度等環節缺乏溝通銜接,導致鄉鎮接受任務較爲被動;二是未充分尊重基層項目規劃意見。鎮村兩級在規劃對貧困村整合的涉農項目時重點向水、路等基礎設施傾斜,方案上報後,個別縣級部門在未徵詢鄉鎮意見的情況下,大幅修改項目規劃內容,造成項目作用的發揮大打折扣;三是缺乏統一的宣傳口徑和尺度。以關係貧困村和貧困戶幫扶資金的兩個數據爲例:貧困村專項扶貧資金是之前宣傳的100萬還是現在規劃的上千萬?貧困戶產業扶貧的資金3000元是驗收合格由扶貧專項資金打卡到戶還是通過小額信貸自行解決?諸如此類問題,在政策文件未明確前,不宜提前宣傳,導致說法不一、解讀衆多、引發猜想。四是缺乏有力的考覈追責機制。作爲一項系統工程,扶貧工作需要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的積極廣泛參與,駐村工作隊的組建、第一書記的選派、涉農項目的整合、“七進村、八到戶”所涉及單位的規劃等各環節都還存在着工作未完全到位的情況。以涉農項目的整合爲例,已列爲年內脫貧村規劃的項目,相關部門就不能再以十二五期間項目已規劃實施完,沒有指標沒有資金爲由敷衍塞責。

三、對策建議

縣委十二屆八次全會已經發出決戰全面小康動員令,吹響了全力精準扶貧衝鋒號。通過調研,個人認爲要完成好精準扶貧這一重大政治任務、民生任務、經濟發展任務,確保縣委提出的“兩個率先”奮鬥目標順利實現,工作應緊緊圍繞以下幾方面來開展。

(一)思想認識需要進一步提高。首先,鎮村組各級幹部要克服疲倦、厭戰的思想。其次,貧困羣衆要擯棄觀望、等靠要的認識。要充分認識到實施精準扶貧既是調動貧困羣衆脫貧致富的有效方法,更是貧困村組脫貧奔小康的重要抓手,絕非一項階段性的中心工作。是當前上至中央下到地方的一項全局性任務,更是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省委十屆六次全會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爲扶貧開發工作的主攻方向,要在20xx年率先脫貧實現小康,任務十分繁重,需要廣大幹羣以等不起的危機感、慢不得的緊迫感、坐不住的責任感,牢固樹立自強自立觀念,儘早甩掉貧困落後的帽子。

(二)組織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繼續把扶貧開發與村級組織建設結合起來,以加強村級黨組織建設爲重點,堅持抓黨建、打基礎、抓班子、帶隊伍,選好配強貧困村領導班子,突出抓好貧困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選拔能很好發揮村幹部的優勢和作用的同志來擔任,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爲帶領羣衆脫貧致富、維護農村穩定的堅強領導核心。

(三)基礎建設需要進一步抓好。充分利用國家加大扶貧資金投入的政策機遇,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堅持不懈地搞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抓好農村村道公路的改造升級,千方百計幫助貧困戶改善生產、生活、生存環境,不斷爲農民羣衆增收致富夯實基礎。

(四)產業扶貧需要進一步鞏固。積極引進專合社、業主大戶,增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示範引導作用,幫助貧困戶搞好信息、技術、銷售服務,因地制宜地發展有特色的種養業,注重示範引導,爲貧困戶發展生產、增加收入創造條件。

(五)技能培訓需要進一步加大。鑑於貧困戶普遍缺乏專業技能和農業種養技術的實際情況,一方面加強外出務工人員職業技能培訓力度,逐步提高業務技能和水平,增加務工收入。另一方面充分挖掘現有勞動力潛力,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對在家的貧困戶進行種養等農業實用技術培訓,不斷提高貧困戶的能力。

(六)資金用途需要進一步拓寬。對於舉家外出或家中留守老弱病殘孕等貧困戶,要用3000元補助資金髮展產業難以實施,僅靠3000元脫貧也不現實,應根據貧困戶的實際家庭情況來安排3000元補助資金的用途,不侷限於種養殖等產業發展,可以通過其他方式進補貼,比如參加勞動技能培訓報銷學費、爲貧困戶購買醫療、商業保險等,既能增加貧困戶學習實用技術的勁頭,又能減少貧困戶因病、因災返貧的機率。

(七)動態管理需要進一步明確 。對各類扶貧資源到村到戶、貧困村經濟社會發展、扶貧對象教育培訓就業增收情況、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等情況進行監測評估,準確反映扶貧成效,使“已脫貧者”及時退出,“真貧困者”和“返貧困者”得到最大限度的扶持和幫助,切實增強扶貧開發工作成效。

產業調研報告 篇八

一、調研路線:

11月3日:柳州—柳江—柳城—柳州

11月4日:柳州—象州—武宣—來賓

11月5日:來賓—賓陽—青秀—南寧

11月6日:南寧—扶綏—上思—崇左11月7日:崇左雙高基地(雙高:畝產8噸以上、含糖量14%以上)

二、各主產區調研情況彙總

1、柳州地區

從考察沿途來看,柳州地區受颱風影響很小,幾乎沒有倒伏,反而因降雨較多,甘蔗長勢較好;面積方面,改種現象較爲普遍,像柳城地區,主要改種桔子樹,據廣西糖網統計,整個柳州地區面積減少10萬畝左右,去年160萬畝,今年在150萬畝;單產方面,從實地測量看,部分地塊估產能達到5.5噸/畝,多數地區單產正常或略偏高水平,僅個別地區因新植蔗缺苗嚴重,單產較低,估產僅有3.5噸/畝,結合糖網10月份調研數據,估計整個柳州單產較去年同比略有增加,大約每畝增加0.2噸左右。

2、來賓地區

來賓境內甘蔗整體長勢良好,有甘蔗地改種桉樹和木薯現象,據糖網估計,今年甘蔗面積減少20多萬畝,去年甘蔗面積在260萬畝;驅車南行逐漸有倒伏現象,但整個來賓境內倒伏比例不大,多數輕微倒伏,少部分地塊有中度倒伏現象,倒伏嚴重地塊一方面會影響甘蔗的生長高度,另一方面影響甘蔗糖分的積累,據我們實地測量單產,來賓普遍估產在5噸/畝左右,田間錘度基本在21-23的水平,有倒伏地塊,錘度在20以下,影響後期入榨的出糖率;據廣西糖網對比去年數據,來賓境內整體單產略高於去年。

3、南寧地區

來賓與南寧交界地帶,僅有輕微倒伏,估產普遍都在5-5.5噸/畝,屬正常單產水平;進入南寧周邊地區,倒伏現象較爲普遍,多數中度倒伏,據糖網人員介紹面積略減,改種玉米和花生較多,據伶俐鎮農戶介紹,甘蔗價低於400元/噸的話,會大幅度改種,單產受倒伏影響較去年減0.5噸/畝左右,我們實地測產4.8噸/畝,去年普遍在5噸以上;對比去年數據南寧蔗區單產略有下降。

4、崇左地區

從南寧往崇左調研途中,倒伏現象較爲普遍,多數爲中度倒伏,部分地塊嚴重倒伏,但因蔗農扶直捆綁生長有所恢復,株高低於正常水平,基本在2.5-2.6m,錘度偏低,平均在20左右,每畝有效莖的個數差異較大,整體看,受颱風影響有效莖普遍低於正常水平,實地估產基本在4.5-5噸/之間,個別宿根地塊估產僅3.5噸左右;途經上思縣七門鄉一帶,據糖網人員介紹,7月份時候,甘蔗地基本完全倒伏狀態,是全區當時倒伏最嚴重的區域,從現在看,基本都呈L型重新生長起來,單產肯定會受一定影響,但比之前7月時候的預估情況要好。

5、雙高示範田的推廣目前仍處於推廣初期,今年50萬畝的任務並未完全落實,有形象工程之嫌。

三、種植成本、收益與替代品種植:

農戶走訪:南寧青秀區伶俐鎮蔗農種植成本與收益(按新植1年,宿根1年計算):據瞭解,該村98%的農戶都種植甘蔗,歸屬南寧糖業伶俐糖廠收購。每畝甘蔗地每年種植成本明細:尿素兩包合計180元,複合肥150元,肥料50元,農藥25元,新植蔗需要0.5噸甘蔗苗(新植額外成本)。該村一般用牛打壟,沒用機械,如果用機耕每畝需要100-120元,種植行距約60-70釐米,比較密。其他費用:地膜每畝地一捆10-20元,繩子20元,砍蔗人工費用100元/人/天,約砍0.8噸。交收到伶俐糖廠集中收蔗點短途運費10-20元/噸。這個村農戶的種植成本相對較低,總計1250-1300元/畝。

關於甘蔗收購價格:在13/14榨季,每噸甘蔗440元的收購價格,實際上伶俐糖廠以435元/噸結算(包括財政補貼10元,扣除裝卸費用15元)。按這戶農戶家7畝地計算,其中4畝多種植甘蔗,13/14榨季收穫27噸,減去成本純收入6500-7000元。這個收入並不高,農民還是接受的,新榨季種植面積還是保持4畝以上,由於是第二年宿根蔗,加上臺風天氣出現倒伏現象,今年收成會減少,估計約22-23噸,若甘蔗收購價格下調到400元,他們收入將大幅減少,明年繼續種植甘蔗的意願將很低。另外,在12/13榨季時,農戶在4月份已全部收齊甘蔗款,而13/14榨季,糖廠資金壓力的原因,到8月份才全部收到蔗款,這也影響了農民的種植意願。

關於替代品種的'種植:目前桉樹的收益確實明顯比甘蔗高,但只能種山坡上,甘蔗地政府明令禁止改種桉樹。甘蔗地改種替代品最大可能是選擇玉米或花生,也有小部分套種香瓜和西瓜。種植花生或玉米每年兩次收成,純收益在1200-1300元/畝左右。一旦改種花生或玉米,隔年可以轉回種甘蔗,如果改種桉樹和其他水果,轉回種甘蔗的機會就小的多,種植桉樹需要7-8年才能重新種植甘蔗。另外廣西旱地居多,玉米受乾旱影響大,甘蔗抗旱性較強,所以還是選擇種甘蔗的農戶較多。伶俐糖廠蔗區的土地情況比較好,新臺糖22號是主力品種,第一年新植,第二年宿根,農戶注重管理,第一年新植每畝最高能收8噸,第二年宿根收成約6噸。

四、政策方面信息

從廣西農業廳糖料處林影副處長了解到,根據農業廳的數據,去年廣西甘蔗面積1600萬畝,今年甘蔗面積減少50萬畝左右,受災面積300萬畝,其中有40萬畝絕收,因此實際甘蔗面積減少約100萬畝;單產方面,近些年來廣西平均單產基本維持在4.5噸-4.8噸/畝,今年預估在4.5噸左右,認爲颱風整體影響不大;關於甘蔗收購價的問題,目前還是在調查研究中,之前410元/噸和5500元的聯動價的方案被廣西自治區政府否定,理由是該價格農民會接受不了,種植面積會萎縮,但實際根據當前的食糖市場狀況,410的價格,糖廠是最難以接受,製糖成本將達到4800左右了,對農戶來講,還算比較合理可接受的價格;關於直補的相關政策,目前還尚未有較成熟的預案,仍在討論中,正式的方案出臺還無明確時間。

五、調研總結以及產量預估

通過本次對廣西四大產區的調研,廣西單產較去年持平或略有下降,產量減少主要集中在面積上面,按照糖協的數據,廣西種植面積減少250萬畝,按官方農業部門的數據減少100萬畝左右,市場其他機構的調研基本減少140萬畝左右,從沿途看,甘蔗面積萎縮是不爭的事實,但改種的品種較爲分散,沒有哪個品種適合大面積改種,另外,440元的甘蔗價農戶還仍有一定收益,個人觀點廣西種植面積減160萬畝左右;調研中實地測甘蔗錘度發現,受倒伏影響的甘蔗錘度較低,會影響後期入榨的出糖率,綜合考慮,預估2014/15榨季廣西產量在760萬噸左右;廣東和海南受此次颱風影響較大,參考糖協以及其他機構的調研,預估廣東80萬噸,海南25萬噸,加上雲南230萬噸,甜菜糖70萬噸,最終2014/15榨季食糖產量預計在1170萬噸左右,較上榨季減產160萬噸左右。此報告將隨天氣等變化修正。

信息管理部楊紹志

2014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