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發展產業調研報告多篇

發展產業調研報告多篇

發展產業調研報告篇1

根據區委、區政府關於打造全區文化旅遊產業的會議要求,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結合本鄉實際,緊扣調研內容,立即組織相關人員開展文化旅遊產業調研活動。

一、樂居鄉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的優勢

一是產業優勢。蘋果、水稻田園風光獨具特色,爲發展農業休閒觀光旅遊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二是基礎設施優勢。全鄉水利化程度高,三面光溝渠縱橫交錯,抗旱水窖遍佈地塊,爲發展農村文化旅遊業創造了條件,提供了保障。

三是區位優勢。昭大公路貫穿南北,漁洞水庫專用線途徑樂居、上街兩個村,灑漁河煙柳與樂居、上街兩個村遙遙相望。區位優勢十分突出,容易進入過往遊客的視線。

四是幹部優勢。有兩支好的幹部隊伍,一支是靠得住、有本事、能幹事的村級幹部隊伍,一支是作風硬、吃得苦、能力強的鄉級幹部隊伍,爲宣傳樂居和服務遊客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

五是羣衆優勢。廣大純樸、勤勞、善良的樂居人民,爲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二、樂居文化旅遊產業的定位

根據樂居現狀以及歷史文化發展特點,認爲樂居的文化旅遊產業可定位於:

一是發展休閒觀光農業旅遊。休閒觀光農業旅遊集農業產銷、農產品加工、農業旅遊服務等三種產業於一體,順應了人們嚮往自然、崇尚自然、親近自然的心理需求,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1、發展種植業觀光旅遊。可以依託科技示範園,組織青少年開展“農村科技夏令營”活動,普及農村科技文化知識。可以結合昭大公路沿線引導羣衆發展庭院果園種植,根據節令適時開展春季賞美景、夏秋季摘果子活動,推動農村旅遊經濟,帶動農村文化產業的發展。

2、發展水面養殖業觀光旅遊。可以充分利用周家口子水庫、桃樹井水庫從事水產養殖,還可以在水庫周圍添置一些必要的設施,方便遊客垂釣和打撈。還可以設置餐廳,讓遊客自己品嚐勞動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悅。

二是發展地方民俗風情體驗旅遊。樂居人文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非常迎合城市人到農村的體驗需求。

1、民俗民風旅遊。一年一度的新觀音廟會,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少都會自發聚集到這個地方。老的燒香拜佛,年輕的唱歌嬉戲、自娛自樂。這些民俗民風帶有明顯地方特色,有着深厚的傳統文化背景,對遊客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2、農村節慶旅遊。進一步挖掘、整合本地農村節慶風俗,以農村老年協會爲載體,不斷豐富羣衆文藝生活,體現獨特的地方文化特色,打造獨具魅力的地方文化品牌。

3、農村飲食文化旅遊。品嚐風味餐飲是旅遊不可缺少的內容,具有農家地方特色的食文化應該成爲吸引遊客的旅遊資源。農村之“食”關鍵在於“土”和“特”,樂居的野菜、豆乾、臘肉遠近聞名,對過往遊客具有強烈的誘惑力。

三是發展生態旅遊業。以樂居大河土地整理項目爲契機,順河綠化,打造“樂居煙柳”風姿,使之與綠油油的稻田相依爲伴,真正構成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美景,以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三、發展文化旅遊業的建議:

1、要在政策上給與積極扶持。發展農村文化旅遊是一個全新的領域,需要各級政府、部門相互協調、全力投入。首先,要在區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會同區直有關部門,制定出臺鼓勵農村文化旅遊的扶持政策,在資金投入、道路通訊等方面向農村文化旅遊項目傾斜。同時,要組織專門人員幫助挖掘有較深文化內涵的旅遊文化資源。

2、要加大對農村文化旅遊基礎設施的投入。實施相關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合理開發旅遊資源,強化文化旅遊功能。

3、注重抓好農村文化旅遊品的開發。一是要篩選出能顯示地方特色、文化底蘊深厚的文化旅遊品。二是要在保留其古色古裝的基礎上,按照旅遊品的要求對一些民間藝術品或古建築物要進行重新設計、包裝。三是要加強農村文化旅遊產業的包裝宣傳和市場開發工作,充分激發消費潛力。

4、要注重文化旅遊隊伍的培養。要充分發揮鄉文化站的職能作用,千方百計吸引旅遊管理人才,努力造就一支素質高的農村旅遊從業人員隊伍,爲推進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保障和智力支持。

發展產業調研報告篇2

保障人民羣衆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提升全民健康素質、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舉措,也是提升服務業整體水平、有效擴大就業、形成新的增長點、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下面是小編爲大家精心收集的健康產業發展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健康服務業是以維護和促進人民羣衆身心健康爲目標的相關服務行業的統稱,主要包括醫療服務、健康管理與促進、健康保險以及相關服務,涉及藥品、醫療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產品等支撐產業。隨着廣大羣衆對健康服務需求的持續增長,加快發展內容豐富、層次多樣的健康服務業,是切實保障人民羣衆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提升全民健康素質、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舉措,也是提升服務業整體水平、有效擴大就業、形成新的增長點、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一、我市健康服務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市健康服務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整體實力不斷增強,基礎醫療保障體系日臻完善,居民養老服務體系逐步健全,全民健身氛圍日益濃厚,服務領域全方位拓展,服務能力大幅提升。

(一)基礎醫療保障體系日臻完善

1、基本醫保覆蓋面不斷擴大。2022年全市參加城鎮職工和居民醫保人數達到60.6萬人,參保率達到98%,全市2.02萬名關閉破產國有企業退休人員和5.29萬名困難企業職工全部參加了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市政府將“新農合籌資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300元”列爲承諾爲民辦的實事之一,比省定標準290元高出10元,成爲全省人均籌資唯一達到300元的地市。新農合參合人數56.93萬人,參合率達99.21%。

2、基本醫療保障水平不斷提高。2022年我市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由22.5萬元提高到28萬元,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基金最高支付限額由13.5萬元提高到15萬元,是我市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城鎮職工和居民醫保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達到73%,初步建立了城鎮醫療保險市級統籌信息系統;大力推行社保“一卡通”工作,共發放社保卡58萬張,超額完成省下達的45萬張發放任務。率先在全省出臺了市級統一的補償方案,2022年全市統籌區域政策範圍內補償比達到了75%以上,封頂線達到12萬元,均超過省定目標。

3、商業健康保險制度基本確立。2022年6月,我市建立了城鎮職工大病統籌保險制度,制定了《__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實施辦法》,並將此工作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委託中國大地保險公司山西分公司承辦。同時,我市還建立了城鎮居民補充醫療保險制度,制定了《__市城鎮居民補充醫療保險實施意見》,規定了參保居民在報銷醫藥費用時的相關細則。

4、基本藥物制度逐漸完善。我市目前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已全部配備使用了基本藥物,按規定實施了醫保支付政策。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村衛生室全部實行省級網上招標採購和統一結算,確保了基本藥物供應及時和貨款安全、按時上繳。2022年,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各級醫療機構向配送企業回款3202.81萬元,建立完善基本藥物採購新機制工作取得新進展。

5、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進一步深化,建立了多渠道補償機制。2022年基本藥物

零差率市縣財政配套資金共計646萬元, 基本公共衛生經費3183萬元。各縣(區)根據《__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辦法》制定了具體實施辦法,覈定收入項目爲醫療服務收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收入、藥品收入及其他收入;覈定支出項目爲人員經費支出、業務經費支出、藥品支出及其他支出。

6、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穩步提高。一是強化全科醫生規範化培養和轉崗培訓、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在崗培訓工作;二是認真落實鄉村醫生多渠道補償和養老政策,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我市1620名鄉村醫生現都已參加新農保。對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村衛生室,按行政村覈定30%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予以補助。對無衛生室的村公開招聘的大學生村醫,在聘用期間其補助標準因不低於每人每月800元,2022年全市下撥村醫補助經費350萬元。

7、基層中醫藥創建工作穩步推進。我市對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非常重視,各縣區政府均加大了投資力度,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了中醫醫療設備,在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適宜的中醫藥服務項目。其中:__縣創建成爲山西省唯一一家國家級第二批“治未病”預防保健試點縣,併成功創建爲省級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__縣的基層中醫藥創建工作受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審專家組的高度評價。

(二)居民養老服務體系逐步健全

陽泉是全省較早進入人口老齡化的城市之一,截至2022年,我市60週歲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市總人數的14.58%,預計到“十二五”末,我市老年人口將佔到全市總人口的18.19%以上。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養老服務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資金支持力度,不斷優化養老設施建設,積極創新養老服務形式,逐步完善養老服務體系,養老服務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導、民政牽頭、社會參與、市場運作,以居家養老爲基礎、社區服務爲依託、機構養老爲支撐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

1、政策環境日漸完善。2022年,市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全市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陽政辦發[2022]53號),養老服務業的發展政策得到進一步細化,該《意見》具體明確了我市“十二五”期間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監督管理和保障措施,從土地保障、資金補助、人才培訓、稅費減免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進一步擴大扶助範圍和內容,提高扶持標準,扶持政策更加完善。

2、養老服務機構設施建設成效顯著。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社會養老福利機構46所,其中市級公辦養老機構2所;縣(區)級公辦養老機構2所,__縣、郊區各1所;鄉鎮敬老院33所,分別爲__縣10所,__縣15所(包括分院1所),郊區8所;民辦養老機構9所,分別爲市級1所,__縣1所,__縣3所,郊區3所,礦區1所。

3、城鄉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全面啓動。爲了更好地落實市政府出臺的《關於加快推進全市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在已有5所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的基礎上,今年7月份,民政局制定出臺了《__市2022年城鄉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我市今年要完成14個城市社區和50個農村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的建設任務。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滿足廣大人民羣衆不斷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以上項目完工後,日間照料養老牀位將達到700張。

4、養老服務隊伍專業化建設逐步推進。近年來,我市積極開展養老服務職業技能培訓,並逐步推行養老服務人員持證上崗制度,養老服務隊伍整體素質的穩步提升。2022年以來,全市共參加民政部、省民政廳組織的各類養老服務職業技能培訓80餘人,同時積極開展各類公益性養老助老服務活動,全市現有助老服務志願者近5000名,爲全市提高養老服務整體水平發揮着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全民健身氛圍日益濃厚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通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以“三邊工程”爲主要內容的羣衆體育事業得到了較快發展全民健#from 本文來自大學聯考資源網 end#身氛圍日益濃厚。

1、場地設施建設數量大幅增加。已建成農民體育健身工程960個,全民健身路徑工程69條,鄉鎮全民健身活動廣場8個,全民健身中心1個,全市人均體育設施面積達到1.14㎡,羣衆體育的物質條件得到了較大改善。

2、健身組織不斷壯大。成立了全民健身工作委員會,批准成立了24個體育協會,發展社會體育指導員2000人,創建完成國家級體育先進社區2個,省級體育先進社區2個,全國體育先進鄉鎮7個,省級體育先進鄉鎮11個,羣衆體育的網絡組織不斷完善。

3、羣體活動品牌創建成效凸顯。以“五個百萬人羣”和“兩個關愛人羣”爲重點的羣衆體育活動蓬勃開展。打造了“全民健身大拜年系列活動”、“__市足球聯賽”、“__市乒乓球聯賽”、“國際籃球邀請賽”、“元旦登高、長跑、越野活動”、“8月8日全民健身日大型體育展演活動”等衆多品牌賽事,舉辦了“汽車場地越野賽全國邀請賽”、“山西省第十九屆傳統楊氏太極拳比賽”、“山西省‘體育三下鄉’桃林溝村健身行系列活動”、“迎奧運萬人長跑”等一系列有影響力的賽事活動,形成了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圍。

二、我市健康服務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市健康服務業的發展總體勢頭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基礎醫療保障體系方面:一是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尚需繼續完善。我市現有醫療機構尤其是縣級以下基層醫療機構的基礎設施、醫療技術和設備以及人才等,還遠遠不能滿足人民羣衆的就醫要求;二是基本藥物制度配套措施有待進一步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普遍存在人員少,基本藥物品種、數量少的問題,加之沒有單獨的醫保網絡系統和收費系統,極大地制約了醫保職工購買基本藥物的積極性;同時,由於配送機制不完善,配送不及時,基本藥物品種與需求不相適應,基本藥物實行零差率銷售後的財政補償資金到位緩慢等,導致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使用基本藥物積極性不高,基本藥物的推廣受到一定影響。

(二)居民養老服務體系方面:一是養老服務發展落後於經濟建設的步伐,養老服務的整體水平與社會需求差距較大,發展步伐遲緩,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牀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二是養老服務機構建設資金嚴重匱乏,財政投入不足,政策扶持不夠,沒有很好地調動社會化養老的積極性,存在基礎設施數量少、條件簡陋、功能不全等諸多問題,難以滿足人

民羣衆對養老服務日益增長的需求;三是養老服務建設用地難以解決,成爲制約養老服務業發展的瓶頸。多年來,我市在制定城市居住區規劃時,無論是新區建設還是舊區改造,都沒有很好地將社會福利設施特別是老年人服務設施納入公共設施進行統一規劃,存在着養老服務設施用地難的問題;四是服務理念落後,服務內容單一。與沿海發達地區相比,不僅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相對滯後,而且在服務理念上也存在很大差距。如:佔全市養老機構比重71.74%的鄉鎮敬老院,在服務內容上,僅僅侷限於爲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照料,而其他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精神慰藉、文化娛樂等服務項目尚未有效開展;五是隨着我市老年人口基數不斷增大,三口之家等家庭日益增多,“421”家庭結構已大量出現,加上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日益激烈,子女工作壓力大、閒暇時間少,外出讀書、工作、經商、留學人員增加,“空巢家庭”越來越多,傳統的家庭養老服務功能日益弱化,急需社會化的養老服務來解決;六是嚴重缺乏高標準多功能的大型綜合性養老服務機構設施建設。目前,我市市級老年福利機構只有2所,空餘牀位有限,遠遠不能滿足城市老年人的基本養老服務需求。

(三)全民健身構建方面:一是羣衆健身意識有待提高,經常參加體育健身活動人數比例偏低;二是公共場地設施不足,公共體育設施數量、面積和質量不能滿足羣衆多元化健身的需求;三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覆蓋範圍不夠廣泛,城鄉基層公共服務能力薄弱;四是城市、農村區域之間羣衆體育事業發展差距較大,社會力量參與全民健身事業,興辦體育健身產業的積極性尚未充分發揮;五是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財政投入機制等有待進一步完善。

三、關於促進我市健康服務業發展的建議

健康的國民是社會全面發展的基礎,國民健康是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和民族興旺的重要保障。健康是生產力的基礎,對經濟發展來說,投資於健康,就是投資於生產力和投資於未來。疾病、傷殘和死亡會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爲此,要堅持以人爲本、統籌推進,政府引導、市場驅動,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社會公益、全民參與的原則,大力發展健康服務業,提升居民健康素質,以此來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一)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健康服務業

建立公開、透明、平等、規範的健康服務業准入制度,凡是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入的領域,都要向社會資本開放,並不斷擴大開放領域;凡是對本地資本開放的領域,都要向外地資本開放。民辦非營利性機構享受與同行業公辦機構同等待遇。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醫療機構,優化醫療服務資源配置,積極發展康復醫院、老年病醫院、護理院、臨終關懷醫院等醫療機構,推進護理服務的專業化、規範化。。對連鎖經營的服務企業實行企業總部統一辦理工商註冊登記手續。

(二)加強規劃佈局和用地保障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中統籌考慮健康服務業發展需要,擴大健康服務業用地供給,優先保障非營利性機構用地。新建居住區和社區要按相關規定在公共服務設施中保障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社區服務等健康服務業相關設施的配套。支持利用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存量房產和原有土地興辦健康服務業。

(三)優化投融資引導政策

鼓勵金融機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加大對健康服務業的支持力度,創新適合健康服務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擴大業務規模。鼓勵各類創業投資機構和融資擔保機構對健康服務領域創新型新業態、小微企業開展業務。政府要採取積極措施,引導、推動設立由金融和產業資本共同籌資的健康產業投資基金。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鼓勵和引導融資性擔保機構等支持健康服務業發展。

(四)完善健康消費的保障機制

鼓勵商業保險公司提供多樣化、多層次、規範化的產品和服務,開發長期護理險,推行醫療責任保險、醫療意外保險等多種形式醫療執業保險。建立商業保險公司與醫療、體檢、護理等機構合作的機制,探索健康管理組織等新型組織形式。

(五)積極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大力支持健康知識傳播機構發展,培育健康文化產業,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平面媒體及互聯網等新興媒體深入宣傳健康知識,鼓勵開辦專門的健康頻道或節目欄目,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公民健康意識和健康素養。開展心理健康諮詢活動,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把醫保工作的重點由花錢治現病轉向健身防未病上來,在全社會形成重視和促進健康的社會風氣。規範藥品、保健食品、醫療機構等方面廣告和相關信息發佈行爲,嚴厲打擊虛假宣傳和不實報道,積極營造良好的健康服務業發展氛圍。

發展產業調研報告篇3

一、__開發區產業發展現狀

__開發區是我區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自成立以來,始終按照區委區政府提出的構築外向型經濟新格局的總體要求,堅持“高水平是財富,低水平是包袱”的招商思想,找準主導產業定位,突出產業招商,在十幾年間迅速發展壯大。

目前,__開發區已經形成以電子信息產業爲龍頭,汽車配套、生物醫藥爲主體的產業羣體。截至“十五”期末,__開發區已經引進電子信息類企業達__家,此類企業投資累計達到__億美元,佔到開發區引資總額的72,形成了比較完備的電子信息產業鏈條,代表企業有_/:請記住我站域名/_、__等,形成了芯片製造封裝、電子元器件、手機配套、消費類電子產品等四大行業,成爲__市投資規模最大、資金密度和技術含量最高、產業鏈最完備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汽車配套產業投資累計達到__億美元,代表企業有__、__等,是目前__市最主要的汽車配套產業基地之一;生物醫藥產業投資達到__億美元,代表企業有__、__等,成爲我區新興的支柱產業。

二、__開發區發展面臨的形勢

未來幾年,對__開發區發展來說,既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又存在着嚴峻的挑戰。

從國內外大環境看,國際經濟全球化和經濟區域一體化進程加速,爲開發區更快更好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大環境。在國際資本轉移上,以信息產業爲代表、以跨國公司爲主導的新一輪產業轉移浪潮正在蓬勃興起,微電子產業和汽車製造業成爲轉移的主流,並呈現出製造、研發和服務一體化轉移的態勢。中國加入wto後,經濟穩定增長趨勢將更加鞏固,正在逐步全面地融入到世界經濟體系和發展潮流中,開發區作爲《中國入世議定書》中規定的特殊經濟區,在我國的整體開放格局中將繼續存在併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與此同時,我們發現開發區的發展也面臨着一些新的制約因素和問題,主要是產業鏈條還不盡完善,尤其主導產業的影響力和帶動作用還有待進一步加強;投資環境還待進一步改善,尤其是軟環境方面,在服務意識、社會治安等方面還有不少不到位的地方;國家對土地、信貸等採取宏觀調控導致土地資源短缺和資金到位減緩,開發區二、三產業發展還不平衡,這些問題將在一定時期內長期存在,對我區產業招商和發展會造成一定不利影響。

三、__開發區產業發展建議

未來幾年,面對國際國內招商引資新形勢,__開發區應緊緊抓住歷史性發展機遇,加快推進__開發區的發展,要在不斷優化投資環境、打造國際一流工業園區的同時,充分發揮軟硬件投資環境俱佳和主導產業集聚等優勢,繼續實施產業招商、載體招商和以商招商等措施,凸現__開發區在全區經濟發展中的龍頭作用。

1、加強主導產業宣傳力度,突出產業招商

緊扣產業發展的主線,積極對接國際資本向中國轉移的新動向,緊緊把握世界經濟新一輪結構調整和世界五百強等外資企業在我國尋求第二市場的機遇,在新一輪招商引資競爭中搶佔先機。進一步圍繞電子信息、汽車配套、生物醫藥等主導產業,延伸產業鏈,以產業爲紐帶,以配套促集聚,做好產業鏈的延伸和重點產業技術水平升級,形成電子爲主體、汽車配套、生物醫藥等爲代表的高科技產業鏈的重要產業基地。鎖定具體的招商區域,集中力量強化對美國、韓國、臺灣電子信息產業,日本的汽車配套、生物醫藥業加大力度招商引資,努力打造比較完備的產業集羣。

2、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環境是形象,是財富。完善的投資環境是吸引外資企業投資的基礎條件。__開發區要在現有的基礎上逐步打造中央商務區(cbd),大力發展服務業,進一步提升開發區的檔次和水平;加強配套商務服務區的建設,進一步加強工業園區物業管理,同時加強工業園區的治安管理,有效防止盜竊等案件的發生。

各政府部門應提高行政綜合服務功能,延伸服務內容,誠信服務外商,經常深入企業,積極主動爲企業解決實際困難,提高政府效能,提高服務水平。對主導產業大項目、成立項目服務小組,開展全程式服務,真正做到公開、公正、便民、高效;加強涉外人員的法律、法規教育和相關業務培訓,提高服務質量;進一步完善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的執法監督機制,保障外商投資企業健康發展。

3、發揮“以商引商、以情招商”的示範作用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已開業的和已落戶的老企業對選址準備投資的企業本身就是一種示範。要把積聚的產業、企業看作招商工作的優秀資源,一方面大力宣傳我區業已形成的產業優勢和已投資企業的經營業績,以此示範,消除外商的戒備心理,增強信任度;另一方面通過對入區企業的優質服務,讓企業以現身說法的形式驗證本企業的成功典範,說服新客商。採取“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的示範方式招商,是發揮產業鏈作用,提高招商成效的一大捷徑。

發展產業調研報告篇4

近年來,太旗依據區位和自然資源優勢,科學調整農業生產結構,轉變馬鈴薯傳統生產方式,全面向現代化、規模化方向發展,馬鈴薯產業格局已初步形成。

一、發展現狀和成效

20xx年,全旗馬鈴薯種植面積50.1萬畝,佔總播面積的35.3%,總產量55.14萬噸,17萬農牧民人均增收392元。20xx年馬鈴薯種植面積55萬畝,佔總播面積的39%,預計總產量79.5萬噸,加工7.9萬噸,儲藏20.4萬噸。現有生產、加工企業35家,種植大戶80餘家、專業合作社100餘家,園區308處、20.7萬畝,膜下滴灌3萬畝。

先後被評爲無公害農作物生產基地、馬鈴薯優勢作物產業帶、全國馬鈴薯標準化示xx縣、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示xx縣、高產創建示xx縣,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在國家商標總局註冊“精豆”牌商標,認證爲綠色食品,部分馬鈴薯產品被認證爲有機食品。

二、主要做法

(一)開展宣傳培訓。一是邀請自治區馬鈴薯示範推廣團隊培訓指導。二是舉辦“高產創建”等系列實用技術專題培訓班。三是召開現場觀摩會,技術人員實地指導,發放培訓手冊、明白紙。四是利用媒體發佈信息進行宣傳。

(二)做到“三個結合”。一是行政與技術結合。發揮行政部門、科研推廣、基層幹部在組織發動、方案制定、政策扶持、技術推廣等方面的作用,構建政技結合的組織領導體系和技術指導體系。二是科研與推廣結合。以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示xx縣項目爲載體,推動高產優質品種的選育應用、高產技術的普及推廣、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三是規模化經營與專業化服務結合。堅持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引導耕地向種植大戶集中,推進集約化經營。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專業化服務,探索社會化服務新模式。

(三)實現“四化標準”。一是田間設施標準化。整合項目、集中資金,按照渠道不變、性質不變、用途不變的原則,實施標準化農田建設。二是管理服務專業化。建立 “旗有技術專家、鄉有技術骨幹、村有技術標兵”的三級科技服務隊伍,實行統一技術服務,做到技術全面入戶到田。三是生產過程機械化。大力推廣農機作業技術,促進農機農藝結合。四是生產方式集約化。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實現土地分散經營向規模化生產轉變,提高種植效益。

(四)實行“四個統一”。一是統一推廣優質高產品種。示範推廣荷十五、夏波蒂、大西洋等綜合性狀優良的馬鈴薯品種,落實良種補貼政策,實行統一供種。二是統一應用集成高產栽培技術。根據品種特性,採取針對性高產栽培技術,通過技術集成配套、示範應用,形成標準化規程。三是統一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按照土壤養分構成和作物需肥規律,進行有機和無機相結合、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相結合、土壤施肥和葉面施肥相結合,提高施肥效果和利用效率。四是統一進行病蟲害防控。科學制定綜合防治方案,應用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技術,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和機械化精密精準打藥綜合防治技術。

三、存在的問題

(一)生產方面。一是馬鈴薯基地發展建設相對較緩,需要加大資金等方面的投入。二是旱地耕作方式較傳統,在應用現代栽培技術、優質高產模式等方面差距較大,需要加大新技術推廣力度。三是需要加快完善和配套馬鈴薯種薯繁育體系建設。

(二)加工方面。一是現有馬鈴薯加工企業規模小、產能低、技術較落後,產品出成率10-15%。產品主要以澱粉、全粉等初級產品爲主,產業鏈條短,產品結構不合理、附加值低,馬鈴薯加工轉化率不足15%。二是企業資金短缺、融資難。由於生產經營規模小,銀行貸款難度大,在原料收儲、設備更新、技術投入、擴大生產等方面發展受到制約。三是受資金、貯藏能力的制約,無法大量收購馬鈴薯進行加工,每年只能在秋季馬鈴薯收產時生產2-3個月,實際產能僅達到15%左右。四是大部分馬鈴薯加工企業均建在鄉村,交通、供水、供電等基礎配套設施不完善。

(三)貯藏銷售方面。馬鈴薯在收穫季節受集中上市影響,價格低,銷售難,錯季價格升高後,供應又不足,急需加大馬鈴薯貯藏庫建設規模,拉開上市時間,實現均衡上市。

(四)科研推廣方面。一是馬鈴薯脫毒種薯不能自主研發生產,馬鈴薯科研單位在我旗乃至全盟都是空白。二是盟農研所雖然設在太旗,因科研設施落後、經費不足,高新技術無法推廣。

四、發展建議

(一)做好產業規劃

根據發展方向及產業特點,進行專業調研,編制切實可行的馬鈴薯產業發展規劃。

(二)逐步建立脫毒馬鈴薯種薯繁育生產體系

加大高產優質專用品種推廣力度,引進脫毒高產優質品種進行栽培,擴繁試驗,篩選適宜地方種植的脫毒馬鈴薯品種,加快品種更新換代,逐步把太旗建設成爲優質脫毒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和優質馬鈴薯商品薯生產基地。

(三)提高旱地機械化水平

多渠道融資,擴大現代化節水馬鈴薯種植規模,提高旱地馬鈴薯生產機械化水平。利用好自治區農機補貼政策,提高馬鈴薯機械化、集約化種植水平。

(四)加大品牌建設力度

抓好產品質量和品牌創建工作,推廣標準化無公害生產,加強綠色有機生產基地和產品認證工作,打造馬鈴薯知名品牌。

(五)培育馬鈴薯加工企業

一是出臺相關政策鼓勵現有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建設生產基地。二是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建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建立信用擔保體系,拓寬融資渠道。三是協調解決交通、供水、供電等配套基礎設施。

(六)加強技術推廣

做好節水噴灌、滴灌馬鈴薯機械化種植技術,旱作機械化馬鈴薯種植技術,馬鈴薯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脫毒馬鈴薯種薯擴繁技術的試驗、示範和推廣工作。

(七)加大貯庫設施建設力度

通過幫扶、政府補貼、專項資金等方式,支持和幫助標準化馬鈴薯貯藏設施建設,逐步改善馬鈴薯貯藏條件,爲生產提供優質種薯,延長企業加工期和反季節銷售12

爲切實做好今年夏收夏種工作,更好服務“三農”,xx縣農機局立足本職,周密部署、依法履職,統籌調度、強化服務,充分展示了農業機械在“三夏”生產中的主力軍作用。今年xx縣小麥種植面積約9萬畝,適宜機械收穫的面積機收率達98%。

發展產業調研報告篇5

近年來,隨着經濟的發展,我鄉文化建設在上級各部門和鄉黨委、政府的關心重視下,致力於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把加強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努力貫徹落實文化藝術的“二爲”方向和“雙百”方針,文化建設進一步加強,文化活動進一步豐富,文化市場不斷繁榮,鄉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和文化活動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一、基本情況

(一)高度重視,措施到位,文化建設環境良好

鄉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工作,文化中心由副鄉長直接分管,崗位職責、財務財產管理、檔案管理等規章制度建立健全,並一一落到實處。鄉文化站業務用房因修建政府大院被拆遷,於鄉黨委政府劃撥土地重建文化站,10月建設完工並投入使用。文化崗位現有3人(大專學歷),工資和業務金費得到落實,列入財政預算。每年用於文化站業務金費3萬餘元。文化中心活動正常。目前,有6個村委會建立了村級文化活動室,活動開展正常,羣衆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二)底蘊深厚,隊伍龐大,文化建設陣地廣泛

近年來,鄉黨委、政府從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出發,依託彝、壯族傳統文化以及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深厚底蘊,切實加大了對文化陣地的建設,使文化陣地由平面的、單一的向立體式多樣化轉變。每年農村的文化活動主要是在各種節慶日、紀念日,由鄉文化站通過協辦等方式,組織開展民間文藝演出及棋、球類比賽等。上級宣傳、文化等部門組織開展“文化下鄉”活動,活動形式多爲慰問演出、電影公映、送書下鄉等,基本解決了老百姓看電影、看戲、看書、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的問題。目前,全鄉14個村委會共有文化室6個、農村文化戶14戶、文藝演出隊5支;文化愛好者隊伍也十分龐大,全鄉有羣衆文化業餘骨幹xx年齡偏大,知識老化,專業化水平低,而且素質參差不齊,農村文藝後備人才相當缺乏,農村特色文化人才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二)文化事業投入少,活動經費短缺

縣、鄉對文化事業的經費投入相當有限,文物事業經費沒有納入財政預算,由於缺乏資金,使得文化部門無法對一些文物保護單位進行維修,也無法向民間徵集文物。文化室、文化戶開展活動沒有固定經費來源,主要靠臨時籌集。經費的匱乏,造成農村文化基礎設施落後,現有資源難以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文化站多年來未能添置新書,且文化活動器材匱乏。

(三)文化建設觀念滯後

對於文化建設方面普遍存在認爲文化是意識形態領域工作,在建設上打不開路子、邁不開步子,缺乏創新意識。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時,要積極藉助社會各方面力量加大發展文化事業的探索。

(四)文化保護及民族民俗文化挖掘力度薄弱

我鄉由於受經濟、歷史等因素的影響,民族民俗文化挖掘力度不夠深入。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力度,充分發揮農村文化陣地的作用。引導農村文化進入千家萬戶,形成健康的精神食糧,逐步提高羣衆的文化素質涵養。

(二)抓好文化市場管理,使文化市場健康有序的發展。

(三)積極開展“先進文化鄉鎮”創立活動,完善文化陣地設施。多層次多渠道的開展羣衆性文化娛樂活動,發展業餘演出團隊,搞好各類文化藝術培訓,更好的滿足羣衆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四)注重鼓勵和扶持羣衆自辦文化產業,使之成爲新時期農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公辦文化的重要補充。

(五)紮紮實實做好文化工作,以勇於開拓創新的精神,以完美的精神面貌,以高素質的文化品牌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快速發展。

發展產業調研報告篇6

根據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內蒙古自治區供銷合作社對全區供銷合作社系統參與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經營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參與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現狀

一是龍頭企業經濟實力有了明顯提高。各級供銷合作社以社屬企業爲依託,圍繞自治區六大主導產業,依靠當地資源優勢,特色產品,重點在農資、羊絨、羊毛、乳業、糧油、蔬菜、馬鈴薯、烤煙、桑蠶、中藥材等產業,培育和發展了一批具有一定經營規模,輻射帶動能力強,經濟效益好的流通、加工型龍頭企業。全系統現有盟市級以上龍頭企業40個,其中,符合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標準的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有5個。自治區農牧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個。自治區供銷合作社系統重點龍頭企業13個。

二、參與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主要做法

四是通過改造經營服務網絡,完善農牧業產業化經營體系。包頭市供銷合作社在參與和推動農牧業產業化經營過程中,加大經營服務網絡建設力度,不斷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了農牧產業化經營的發展。目前市社共建設基層供銷合作社(中心社)40個、村級綜合服務社381個、專業合作社35個、組建各類農畜產品行業協會30個,以包頭新合作公司爲依託,改造新建110個農家店和100個新合作配送網點。烏蘭察布市各級供銷合作社在改造經營服務網絡建設中,將承認供銷合作社章程,願意加入供銷合作社的個體經營者及原基層社職工重新組織起來,掛供銷合作社牌子,作爲供銷合作社配送農資商品、收購農畜產品的基層網點,目前通過這種形式新建基層社66個、專業合作社117個。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各地供銷合作社自然資源條件和經濟基礎條件不同,發展的規模和水平不盡相同,參與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層次不同。

二是龍頭企業規模小、數量少、帶動力不強。目前,全系統共有旗縣級以上社有企業340個,其中,經濟實力強、帶動力強的企業很少,多數企業只是勉強維持經營,且企業生產方式落後,技術水平落後,產品檔次和附加值低,效益不高,距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

三是國家、自治區扶持力度不夠,嚴重影響制約了供銷合作社參與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主要的困難是國家、自治區對供銷合作社沒有扶持政策,供銷合作社在爭取農牧業產業經營、農牧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農村牧區基礎設施建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等項目以及扶持專項資金等方面難度很大,相關的優惠政策基本享受不到。

四是資金短缺,嚴重製約供銷合作社正常的業務經營和發展。農業銀行一般情況下不給供銷合作社提供貸款。信用合作社貸款額度小,不能滿足供銷合作社業務經營的需求。

四、對策和建議

一是圍繞優勢產業,儘快引進、改造、培育龍頭企業和企業集羣。各級供銷合作社應當圍繞當地優勢產業和特色產品,充分利用現有存量資本和經營設施,採取引進、租賃、改造等多種形式,吸納農牧民入股、參股,整合有效資源要素,開展多方面聯合與合作,儘快培育發展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企業集羣。重點發展以當地農畜產品爲主要原料的加工業,大力發展農畜產品精深加工,延長加工產業鏈條,最大限度地提高農畜產品附加值和綜合效益,讓農牧民不僅得到出售農畜產品的收入,而且還要得到加工增值的收入。

二是大力發展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完善農牧業產業化經營機制。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是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載體。各級供銷合作社要圍繞把供銷合作社真正辦成農牧民合作經濟組織的目標,新建改造基層供銷合作社,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社,有計劃地興建一批專業批發交易市場,加快組建農牧民各類專業協會,培育和壯大農牧民經紀人隊伍,提高農牧民在經濟上參與市場競爭的組織化程度,帶動、引導、幫助農牧民將資源優勢轉化爲產業優勢、競爭優勢、市場優勢。不斷完善“龍頭企業+農牧民合作經濟組織+農牧戶”的產業化模式。通過與農牧民簽訂產銷合同、發展訂單農業、設立農牧業抗風險的保險制度、實行利潤返還等形式,與農牧民建立穩固的利益聯接機制,開放和開發各種生產經營要素,參與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經營。

三是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爲農牧業產業化經營創造良好的內外部環境。各級政府應大力支持供銷合作社參與農牧業產業化經營。多年來,各級供銷合作社始終堅持爲“三農”服務的辦社宗旨,在深化企業改革,培育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農牧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等方面有了新的進展。但是由於缺少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使供銷合作社在參與農牧業產業化經營過程中步履艱難,進展緩慢。因此建議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儘快出臺扶持政策,在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給予扶持,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經營健康快速發展。

四是切實加強社屬企業經營管理,用現代經營理念和科學管理方式,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社屬企業是供銷合作社參與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力量,要進一步深化社屬企業改革,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通過明晰產權關係,理順管理體制,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深化企業內部改革,不斷提高社屬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競爭力。通過資產重組、聯合和併購等手段,對社屬企業佈局結構進行調整,使社有資產向產業化經營領域、有競爭能力的支柱產業和骨幹企業集中,全面提升參與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能力和水平。

發展產業調研報告篇7

一、xx市文化產業發展整體工作情況

鄒城是“鄒魯文明”的發源地,文化底蘊豐厚,生態資源豐富。近年來,xx市委、市政府緊緊抓住“文化經濟特區”建設的重大機遇,發揮作爲南部主戰場的重要作用,以實施“文化突圍”戰略爲統領,以推進城鄉文化一體發展爲目標,以實施重點文化旅遊項目爲抓手,以研究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爲支撐,以完善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爲基礎,努力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爲產業優勢、發展優勢、競爭優勢,爭創儒家文化保護傳承的創新區、全國文化經濟融合發展的示範區。

目前,我市城鄉文化產業已形成古玩書畫、網吧經營、圖書音像、歌舞娛樂、文藝演出、藝術培訓、出版印刷等10餘條文化產業鏈,共有文化產業項目99個,專業文化市場4處,其中3個省級文化產業項目(山東省重點文化產業項目xx市嶧山文化產業綜合開發項目,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xx市聖城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省級文化產業經營單位鐵山書畫市場);xx市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11家(鄒城萬佳文化產業園、博美廣告裝飾有限公司、xx市飛鴻傳媒文化有限公司、鄒城在線、鋼山劇院藝培中心、鐵山公園書畫市場、兩孟管理處、嶧山管委會、文化館羣星藝術服務中心、動感地帶娛樂商務會所、北關科技文化苑);xx市級文化產業文明經營單位 3家(新華書店、鋼山劇院、大世界娛樂有限公司);現有院線電影2家,電子游藝廳12家。

經初步統計,目前註冊和掌握的我市文化產業重點經營單位爲838家。xx市文化及相關產業從業人員總數爲34256人,其中人才數爲13600人。從行業分佈上看,文化人才相對集中在文化休閒娛樂服務業、廣告業等行業,圖書、音像製品銷售及出租、工藝及收藏品業及會議及展覽服務業等行業人才則相對缺乏。

分析近年來全市文化產業的發展情況,主要呈現出以下三個方面的特點:一是市場構成逐步擴大。上個世紀80年代,xx市文化產業經營項目還比較單調,當時的經營主體是電影以及少量的舞廳,經營單位數量不超過10家。90年代隨着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文化市場迅速發展。到目前爲止,全市的文化產業發展已形成了歌舞娛樂、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演出、印刷、音像、圖書等十餘個門類,初步形成了綜合性的市場體系。二是經營主體日益多元化。我市文化產業經營主體正由過去國有、集體經營爲主向個體、私營、股份制經營爲主轉變,形成了個體、私營、股份制、國有、集體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多元化格局。其中非公有制比重逐步提高,發展勢頭迅猛。全市文化經營單位中非公有制經濟成分佔85% 以上。三是文化產業發展呈現迅猛發展勢頭。自去年我市被列入曲阜文化經濟特區,尤其是去年七月份,市委市政府召開了高規格“文化突圍”工作會議之後,全市上下思想高度統一,工作目標十分清晰,各鎮街結合各自實際,規劃明確了各自重點,文化項目,文化企業有了大幅度增長。文化產業發展爲我市的科學協調發展開拓了新的領域,注入新的活力。

二、xx市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的看到,我市文化產業發展的總體水平與先進地區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規模偏小,缺乏亮點,對gdp的貢獻不足。具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文化產業增加值佔國民經濟比重較低。xx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在國民經濟中的佔比較小。與周邊縣市區相比,差距較大,處於落後地位。全市文化產業經營單位數量雖然不少,但是總體規模小、發展慢、效益低,沒有在地方經濟中起帶動作用的文化龍頭企業,整體實力不強,文化產業增加值佔國民經濟比重較低。

二是文化產業規模效應不夠,沒有形成支柱型產業。目前,我市文化產業經營單位的規模偏小,尚缺乏有核心競爭力的大規模文化產業基地和園區,缺少有示範帶頭作用的文化產業龍頭企業。支柱性產業的增加值要求佔gdp的5%以上,我市的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還達不到2%,整體發展比較緩慢,文化產業發展沒有形成聚集效應,文化產業發展載體不成熟,文化產業成爲支柱型產業的差距太大。

三是文化產業發展沒有形成品牌效應。我市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有着獨特的區位優勢,“孟子故里,儒風鄒城”已成爲我市獨有的“城市名片”。但是我市的文化資源還沒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整理挖掘和開發利用,缺乏叫得響的文化產業品牌,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生態尚未形成。現有的文化產品多處於粗放型經營,缺乏文化產品的宣傳推廣和後續配套經營。大多數文化產品缺乏創意和創新,缺少能夠體現我市地域特色和人文風情的文化亮點。

四是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度不高,對gdp的貢獻率不大。目前我市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高科技產業乃至製造業的融合度不深,造成文化產業的服務性功能也不是很突出,溢出效應沒有受到重視,並由此制約了文化企業的升級改造和集約化發展,文化產業發展緩慢,對全市gdp的貢獻不足,文化輻射力更是有限。

五是文化產業發展專業運作人才緊缺。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高素質的人力資源的支撐,尤其是高素質的領導和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具體而言,一是數量少,既懂文化藝術又懂經營管理,抑或擅長項目策劃、文化經紀、市場營銷、資本運作的複合型人才少,尤其是具有豐富經驗的高層次、高素質的經營管理人才嚴重缺乏;二是專業化程度低,部分經營管理人員不熟悉相關政策、法規,不瞭解文化產業的發展動態,不擅長市場化運作和產業化經營;三是結構不合理,包括從業人員的行業結構、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年齡結構、學歷結構等。文化產業人才隊伍的嚴重缺失,造成了文化產業創造力和競爭力的不足,制約了我市文化產業的後續發展,導致文化產業發展營養不良。

三、xx市文化產業發展的意見建議

推動文化產業城鄉一體化跨越發展,是一項緊迫而艱鉅的硬任務,必須想實招、求實效,抓重點、求突破,切實把各項工作抓緊抓實抓好。

一是研究出臺文化產業發展扶持政策。今年以來,國家、省、市陸續出臺《國務院關於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xx〕10號)、《進一步支持文化企業發展的規定》(國辦發〔20xx〕 15號)、《山東政府關於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的意見》(魯政發〔20xx〕15號)等一系列推動文化改革發展的重要經濟政策,爲新一輪的文化體制改革提供有力支撐。我們要牢牢把握中央、省、市文化產業發展政策規定,從我市實際出發,儘快研究和制定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加快完善財政、金融、稅收、土地等方面政策措施,努力做到結構好、佈局好、效益好、可持續,不斷增強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市場競爭力。加大財政對文化產業的投入,推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爲文化企業提供技術、人才、融資、產品交易等方面的高效服務,吸引社會資金和人才向文化產業流動。優化文化產業佈局,積極推進以文化創意、影視製作、數字出版、數字舞美等新興文化業態爲支撐的文化產業園區的規劃編制、專家論證等工作。

二是科學制定文化產業中短期發展規劃。目前,我市尚沒有制定出臺文化產業發展規劃。要立足我市發展實際,充分結合全市的整體規劃,儘快制定出有的放矢、重點突出,具有科學性、可行性的文化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規劃建設文化產業園區,把文化創意、影視製作、數字產品生產加工、出版印刷等新興文化業態納入園區發展,努力打造成爲魯西南地區省級文化產業園區。推動文化與旅遊、科技、創意等產業的融合,積極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將豐富的文化資源轉化爲產業優勢,發展特色文化產業,逐步形成富有特色、又有一定競爭力的文化產業集聚區域。以舊城改造爲契機,規劃編制特色文化街區,以廣告策劃、文化科技、娛樂遊戲、網吧影城、藝術培訓、花鳥書畫等特色街區爲重點,引導傳統文化產業集中集聚聯片經營,進一步拉長產業鏈條。

三是加快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大項目帶來的是大投入、大產出,有沒有大項目,有多少大項目、好項目,決定着文化產業發展的後勁、質量和潛力。利用好現有政策和陣地,尤其是青島保稅區鄒城功能區文化板塊,實施對外合作戰略,通過文化專題招商,用好的政策吸引和鼓勵國內外大型文化產業集團在鄒城進行文化產業項目投資,使其成爲文化市場的主導力量和文化產業的戰略投資者,引領和帶動全市文化產業整體發展,提高產業集中度和集約化經營水平。加速推進嶧山整體開發,將規劃中“山城園”逐一落實實施,打響“儒家文化第一山”品牌;通過對“兩孟”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和建設,帶動“三孟”景區項目;精心打造鄒東生態休閒遊、鄒西溼地遊,推進文化與旅遊的深度融合。同時,打造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文化企業品牌、區域文化產業品牌和新興文化產業品牌。

四是要努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文化產業發展,項目建設是支撐。我們要像發展工業、農業、城市建設一樣,抓好文化產業的招商引資工作,爭取在文化產業發展方面上一批好項目、大項目。要積極制定文化產業投融資實施辦法,建立和完善文化產業招商引資項目庫和指導目錄,把文化產業項目招商引資納入考覈體系,逐步加大文化產業項目招商引資的比重。要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文化產業,降低文化產業准入門檻,形成國有、民營、內資、外資共同發展文化產業的格局。要優化文化產業發展環境,主動爲文化企業排憂解難,探索建立文化產業審批、管理、扶持、獎勵服務體系,營造全社會關係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五是要加快推動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融合發展是文化產業的一個顯着特性,是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第一要推動文化與金融融合。文化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業的支持,尤其是在宏觀調控的形勢下,爭取金融支持更顯重要。第二要推動文化與旅遊融合。文化與旅遊的聯繫非常緊密,要加強深度融合。大力發展文化旅遊項目,開發文化旅遊產品,打造旅遊演藝品牌。第三要推動文化與現代工業、農業以及體育、交通、房地產等其他產業融合,不斷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