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建設工作的調研報告多篇

建設工作的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調研報告2022

近年來,我旗着力加強生態保護與建設,深入實施京津風沙源工程等生態建設項目,大力開展全年禁牧、春季休牧、劃區輪牧工作,通過合理利用草牧場,加強了保護草原生態環境力度。經過不懈地努力,全旗生態環境整體惡化的趨勢已得到初步遏制,生態環境實現了“整體遏制、局部好轉”。

一、生態建設取得的成效

xx年以來,我旗累計投入資金34961.7萬元,治理面積1112.39萬畝,其中飛播造林61萬畝,封山育林70.56萬畝,農田防護林0.5萬畝,林木種苗1.01萬畝,人工種草0.4萬畝,人工造林31.03萬畝,圍欄封育656.53萬畝,劃區輪牧271.68萬畝,基本草牧場1.31萬畝,飛播牧草12.5萬畝,暖棚16.67萬平方米,飼料機械1700臺,水源工程758處,節水灌溉489處,小流域治理5.87萬畝,生態移民864戶4130人;xx年開始認真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每年投入資金1億元,在10個嘎查實施禁牧416萬畝,在61個嘎查實施草畜平衡3709萬畝,政策涉及全旗7個蘇木鎮、71個嘎查、5300個牧戶1.8萬餘人;通過圍欄封育、“三區四帶五個基點”建設,全旗打草場面積達到732萬畝,佔可利用草場總面積的18%,正常年景打貯草總量超過2億公斤;加強草牧場制度化管理力度,全旗圍欄化草場面積達到3848萬畝,佔可利用草場面積的95%,其中實施劃區輪牧面積達到2802萬畝,佔全旗可利用草場面積的69.1%,劃區輪牧和季節性輪牧工作已成爲我旗投入成本最低,保護成效最好的亮點工程。堅持不懈地抓好牧區“兩項基本制度”的落實,着力改變傳統草牧場利用方式,不斷降低利用強度,有效推動畜牧業發展方式轉變。全旗放養牲畜總數由xx年的168萬頭只壓減到146.6萬頭只,牛和馬分別增加58%和52%,山羊和綿羊分別減少54%和15%;通過治理和合理利用,全旗林草植被蓋度增加了30%—50%,其中:森林覆蓋率由0.74%提高到2.67%。全旗草牧場植被平均高度、蓋度、產草量由xx年的23.2釐米、41.7%、81.2公斤/畝提高到xx年的35.1釐米、54.7%、88.8公斤/畝,分別提高了11.9釐米、13%、7.6公斤/畝。

二、採取的主要措施

自xx年啓動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以來,我旗高度重視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始終將該項工作放在全旗各項工作的首位,全面實施“圍封轉移”和“兩轉雙贏”戰略,落實草畜平衡和“三牧”制度,採取有效措施,紮實有效地推進。

——堅持科學的指導方針。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堅持建設與保護並舉;堅持“三生結合”(生態、生產、生活),“三效”統一(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遵循自然規律、經濟規律、社會規律;堅持以工程建設爲支撐,以科技爲動力;按照集中連片、整村推進的要求,科學合理安排項目佈局;轉變畜牧生業產經營方式,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達到牧業增產,牧民增收。

——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羣衆的認識水平。開展廣泛宣傳活動,提高廣大人民羣衆的生態保護意識和憂患意識。使人們認識到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性,加強政策宣傳力度,調動羣衆積極性,鼓勵羣衆參與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治理。動員全社會力量投入到項目建設中;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認真落實各項政策,在產權明確的前提下,堅持“誰建設、誰管護、誰受益”的原則,採取多種形式增加投入,使生態項目建設發揮具大的現實及深遠的歷史意義。

——增加科技含量,提高造林、種草質量。積極推廣科研成果,把生產適用技術落實到生態建設的全過程,加強科技培訓工作,提高科技人員的技術水平,鼓勵各類科研機構和科技人員深入基層開展技術攻關和有償技術開發,技術服務和技術諮詢,大力培育和推廣適應區域特點的優良品種。

——加大工程管護的執法力度。生態建設工程是一項建設週期長的綜合性工程,它是造福於後人的工程,因此我旗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進行更好的管護,同時各項目實施部門及時督促有項目區的各蘇木鎮、嘎查建立管護組織,制定管護制度,廣泛宣傳,責任到戶、到人,依法管護,提高廣大羣衆的生態環境意識,將保護生態環境建設作爲人人有責的自覺行動。

——加強草原監理隊伍建設,提高草原管護水平。草原生態獎補機制實施後,我旗結合實際,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制定了《關於招錄全旗草原管護員的實施方案》、《阿巴嘎旗嘎查級草原管護員選聘錄用辦法》、《全旗草原管護員考試考覈方案》等考錄方案,並在全旗範圍內進行公示,在全旗7個蘇木鎮共聘用嘎查級草原管護員188名、旗級草原管護員40名,充實草原管護隊伍,加大了對草原生態的保護力度。xx年3月16日起截止31日,對全旗188名嘎查級草原管護員以蘇木鎮爲單位進行了專門培訓,頒發了“聘書”,簽訂了“合同”,並給每個草原管護員製作了“草原管護員工作實用手冊”和“草原管護員巡查日誌”。同時對考試招錄的旗級40名草原管護員,重點培訓國家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草原執法、行政執法、勞動合同法等,並簽訂了“草原管護員勞務合同”,培訓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目前草原管護員已全部上崗到位,開展禁牧區和草畜平衡區管護工作。

三、存在問題及建議

(一)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後,我旗結合本地實際,制定了嚴格的禁牧區和草畜平衡區限量養殖標準,壓減了牲畜頭數,有效保護了草原生態。雖然國家給予了一定的補助,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牧民增收,所以提高牲畜個體產值是提高牧民收入的有效渠道。提高牲畜個體產值除了提高種畜質量外,保護基礎母畜也是非常重要的,但目前還沒有保護基礎母畜政策措施。所以建議出臺給予基礎母畜相應的補助等保護基礎母畜政策。如每頭合格基礎母牛每年補助800元,每隻合格基礎母羊每年補助500元等。

(二)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以來,項目區的管護問題越顯突出和重要,我旗按上級要求聘用一批牧民擔任了嘎查級管護員,也起到一定作用。由於嘎查級管護員工資低,工作積極性不高,沒有執法權等原因,未能發揮足夠的管護作用。建議在聘用草原管護員的工作中,由執法單位正式工作人員的身份招錄一批文化素質高、辦事能力強、有一定工作能力的人員,予以充實草原管護員隊伍,從而加強項目區管護力度。

(三)目前,我旗草地生產力監測設備較落後,從而影響載畜量的測算。爲使產草量測算更加準確,望上級支持配備更加先進的草地生產力監測設備。

(四)近年來,牧民保護草場的意識不斷提高,通過牛羊育肥等現代化養殖來轉變生產經營方式、增加收入的認識度也逐漸提高。但是,引領牧民走向現代化、規模化、集約化養殖道路上需要標準化育肥棚圈、儲草棚、水源井等畜牧業基礎設施,希望上級在這些基礎設施方面出臺新項目予以支持。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今後我旗將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把草原生態保護和建設擺在首要位置,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啓動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和我旗被納入烏珠穆沁沙地治理區域的有利機遇,立足於長遠發展,認真組織實施好京津風沙源治理、營林造林、草地治理、水利措施、生態移民等各類生態項目,以沙化、退化嚴重地區爲重點,加強生態治理工作,建立完善生態保護與建設的長效機制。針對我旗不同地區草原生態及土質的特點,採取不同的建設方式,北部地區以圍欄封育爲主,南部地區以封山造林、飛播造林及人工造林爲主,同時在全旗範圍內加強棚圈、水源井等牧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生態保護工作,繼續堅持不懈地抓好牧區“兩項基本制度”的落實,抓好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加強草地、林地和溼地的保護管理,依法嚴厲打擊各種破壞林草資源和生態環境行爲,進一步鞏固生態建設成果。積極穩妥推進牧區人口轉移,不斷完善牧區人口轉移的政策措施,重點抓好牧區青年和學生的教育培訓,增強他們在城鎮創業就業本領,加強對轉移進城牧民的管理和服務,解決進城牧民的後顧之憂。穩步控制牲畜數量,放養牲畜數量控制在140萬頭只以內。爭取五年內全旗植被蓋度穩定在65%以上,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生態系統穩定性進一步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穩步提高,林草資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全面實現草畜平衡,草原畜牧業和特色優勢產業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取得重大進展,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全面改善,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道路,實現草原生態環境的明顯改善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第2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調研報告

在今年全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會上,中宣部劉奇葆部長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要牢牢把握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根本任務,堅持以人爲本、重在建設,以美麗鄉村爲主題,深化農村文明創建,着力培育新型農民、建設文明鄉風。近年來,xx市緊緊圍繞美麗鄉村建設,突出抓好民風建設和環境整治,堅持城鄉統籌、一體推進,推動培育踐行核心價值觀各項任務落細落小落實。

一、近年來xx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情況和成效

近年來,xx市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擺上重要位置,突出抓好農民道德素養培育和農村文明程度提升,努力創新形式載體、拓展內容渠道,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是文明新風廣爲弘揚。以《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爲指引,在鎮村、社區普遍設立道德講堂,每年舉辦“道德評彈”、模範事蹟報告等活動超過150場,道德講堂成爲基層羣衆的精神家園。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尋訪身邊道德模範新聞行動”,充實市、鎮兩級凡人善舉典型庫,試點發布“善行義舉榜”,開展道德模範評比表彰、“六個一”關愛禮遇等活動,先後推出梅李鎮薛馥華、支塘鎮曹留保等5位來自農村的“中國好人”,爲羣衆樹立起具有時代氣息的價值導向。以支塘鎮蔣巷村、虞山鎮夢蘭村等一批文明村爲榜樣,實施“十村萬戶”鄉風文明示範工程,制訂“十好文明戶”村規民約,推出“同吃同住”養老敬老、文明戶“福利變獎勵”等措施,推動形成文明、醇厚的鄉風民風。

二是文化民生大爲改善。農村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實現提檔升級,建立覆蓋全部行政村的“四位一體”綜合信息服務體系,“四館一站”免費開放,在沙家浜、古裏等鎮推廣農村有線智慧社區,數字電視實現村村通,用戶總數超過21萬戶。“三下鄉”、“村村演”等文化惠民活動每年舉辦公益巡演、廣場文藝超過300場,各地開展的文化活動也受到羣衆熱烈歡迎,海虞鎮“紅杉樹書場”、尚湖鎮“蘭花藝術團”,評彈、戲曲月月都有演出,梅李鎮以“孝愛”爲主題組織“孝廉、孝和、孝德”系列文化活動,董浜鎮設立燈謎一條街,推出燈謎競猜等節目,使羣衆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各地還結合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精心培育地方特色文化,虞山鎮民舉辦的俗文化、農副產品、文明成果“三進城”,廣受xx市民歡迎,梅李鎮“孝愛文化”、董浜鎮“燈謎文化”、古裏鎮“藏書文化”,汲取了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逐步打響了品牌。

三是文明創建紮實推進。優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新風杯”考覈辦法,考覈部門由 35個精簡爲12個,考覈內容由雙百分壓縮爲100分,改變年終集中檢查方式,更加註重日常工作考覈,進一步調動了基層工作積極性,2022年,xx市9 個鎮全部通過省級文明鎮考評,實現“滿堂紅”,沙家浜鎮榮獲江蘇省文明鎮標兵稱號,16個村、4個社區獲評省級文明村、社區,夢蘭村被授予江蘇省文明村標兵榮譽。城鄉文明創建互動頻繁,一批省級文明單位和村社結對共建,全市結成近百個共建對子,促進發展要素向農村集聚、城市文明向農村延伸。紮實推進志願服務工作,建立170多個村級志願服務站,“虞城熱心人”、“仁風古裏”等一批志願服務團隊做大了影響,“海虞媽媽”助學關愛志願服務行動獲評省級優秀志願服務項目。

四是關心農村未成年人成長。在蔣巷村建立xx市首個省級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2022年,xx市青少年活動中心與蔣巷村基地“強強聯合”,形成“一體兩翼”的教育模式,截止目前,累計接納中國小生社會實踐近10萬人次。各地還依託51個學校鄉村少年宮、17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45個校外輔導站,組織“七彩的夏日”、“繽紛的冬日”、“我們的節日”等主題活動,辛莊鎮設立“德善基金”關愛青少年成長成才,沙家浜鎮開展以“紅色文化”爲特點的校園教學,形成了“一鎮一品”德育特色,清理網吧、打擊遊販等校園周邊環境清理行動實現常態化開展,爲青少年成長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存在的問題

總體來看,這些年我們所做的工作,豐富了農村羣衆精神文化生活,激發了農村文明創建活力,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動城鄉一體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得益於基本現代化成就的有力支撐,是社會各個方面、廣大農村幹部羣衆共同努力的結果。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少數領導對精神文明建設重視不夠,一些農民的公德意識、集體觀念淡薄,道德冷漠、傷風敗俗的人和事時有出現,少數村級黨組織軟弱渙散,難以起到戰鬥堡壘和示範帶頭作用,鎮村發展差距呈擴大之勢,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發展還不均衡;文明創建工作的內容、形式相對單一,工作動力和延續性顯得不足,載體建設水平還有待提高;公共文化設施使用率偏低,文化活動對年輕人吸引力不強,基層文化隊伍整體素質參差不齊,文化產品和服務能力還不能滿足羣衆需求;農民的道德意識、價值取向、文化認同趨於多樣,少數人蔘與精神文明建設的積極性不高,一些不健康不科學不文明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對此,我們要高度重視,在實踐中加以解決。

三、關於今後工作的建議和對策

當前,xx市正處在全面深化改革、推進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現代化建設實踐,需要做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從某種意義上說,最艱鉅繁重的任務還是在農村。因此,在新形勢下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促進農民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轉變、農村社會和諧穩定,顯得尤爲迫切。今後一個時期,我們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要始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爲根本,緊緊圍繞美麗鄉村建設和城鄉一體化戰略,堅持教育引導爲先,着力抓好民風建設和環境治理,全面提升農民思想道德素養和農村社會文明程度,讓農村“環境更美、風尚更美、人文更美、秩序更美、創業更美”,爲建設“美麗常熟”創造良好條件。

(一)注重精神塑造,提升核心價值踐行能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要的是思想認同和情感認同。在實踐中要注意與羣衆思想實際相適應、話語體系相融合,把我們所倡導的和羣衆所需求的有機結合起來,引導羣衆更好地踐行核心價值,養成美的德行。一是抓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普及。要以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爲抓手,結合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好鄉鎮黨委中心組學習、“四學四講”等活動,落實好基層黨校校長暨理論骨幹培訓、黨員幹部冬訓等工作,使農村黨員幹部把握核心要義、領會思想精髓。要面向農村羣衆,發揮好報紙、電視、電臺等傳統媒體的價值觀傳播主渠道作用,強化熱點難點問題的輿情研判和正面引導,組織好講師團宣講、村民課堂專題和社科普及宣傳週等活動,在文化廣場、主要道路、集中居住區等區域設立“我們的價值觀”、“中國夢”公益廣告,使“三個倡導”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家喻戶曉。要發揮地方特色文化的載體作用,編寫、製作一批通俗讀物、文化作品,深入淺出解讀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今年,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聯合董浜鎮黨委編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燈謎集錦》,反響很好,希望大家認真對本地文化資源梳理挖掘,用優質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塑造提升羣衆的精神品質,推動形成普遍的價值共識。二是抓好典型羣體宣傳推廣。我市現有2位全國道德模範、10位“中國好人”、7位“江蘇好人”、44位xx市文明市民標兵,以及一批星級文明戶、十好文明戶、文明戶標兵,要注重發揮典型羣體的示範引領作用,通過道德模範事蹟巡迴報告、道德評彈講“身邊好人”故事、“善行義舉榜”發佈等生活化、場景化的宣傳形式,讓羣衆感受美德善行,要注重先進典型的草根性、時代性和可持續性,繼續抓好“最美人物”“身邊好人”的挖掘、推薦,使先進典型可見、可親、可學。要熱情關心典型羣體,通過關愛禮遇道德模範“六個一”活動等形式,解決模範羣體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難,在全社會旗幟鮮明地倡導“存好心、做好事、當好人、有好報”的價值取向。三是抓好愛祖國愛家鄉愛社會主義宣傳教育。圍繞重要節慶日、紀念日,組織“堅持中國道路、實現中國夢”宣傳教育、“中國夢”羣衆宣講和形勢政策解讀等活動,深入淺出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具體鮮活闡釋“中國夢”的深刻內涵和實踐意義,堅定幹部羣衆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要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礎作用,舉辦升國旗、奏國歌儀式,愛國歌曲傳唱等活動,深入挖掘文化館、紀念館等蘊藏的文化資源、教育資源,運用文藝演出、鎮(村)史展覽等形式,開展黨的奮鬥史、創業史、改革開放史教育和現代化建設成果展示,增進農民羣衆對國情市情農情瞭解,增強他們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

(二)注重教育引導,提升農民羣衆綜合素質。農民是美麗鄉村建設的主體和基本元素,只有加強對農民的教育引導,才能培育有文化、懂法律、善經營、講誠信的新型農民,促進農民、農村全面發展。一是加強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教育。要依託鄉鎮文化站館、道德講堂、村民學校、綜合信息服務中心等載體,舉辦報告會、知識講座和培訓班,宣傳文明禮儀、道德規範,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引導農民轉變思想觀念、提高科學文化素質。要深入開展普法教育活動,編寫農民法律讀本,組織普法講師團開展巡迴宣講,引導農民羣衆增強法制觀念,理性合法表達利益訴求。要強化農業股份合作社橋樑紐帶作用,採取合作社幫扶等形式,幫助農民提高種養技術水平,要在實踐中注重對接農民需求,整合培訓資源,適時舉辦各類實用技術、創業技能以及市場經濟知識等培訓活動,幫助農民提高就業創業能力。二是培育農民良好的生活習俗。要繼續開展評比表彰星級文明戶、十好文明戶,組織新聞單位宣傳農村先進典型,編印村情簡報傳揚好人好事,深入開展道德評議活動,使文明有禮、崇德向善成爲農民羣衆的自覺行爲。以農村環境建設爲突破,繼續實施舊村改造、環境整治等民生工程,解決了一批羣衆反映強烈的難點熱點問題,要加強保護生態宣傳教育,建立完善環境治理長效機制,促使農民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公德意識。三是提高農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養。把農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與培育新農民、建設新農村結合起來,依託學校鄉村少年宮、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組織面向農村青少年的主題教育、公益培訓和送演出、送電影、送圖書等活動。深入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實踐活動,創作和展播“文明禮儀歌”、文明禮儀教育小品,組織原創童謠比賽,要充分發揮農村教師的骨幹作用,動員“五老”人員、機關幹部、文藝愛好者等參與農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不斷改善青少年的學習成長環境。

(三)注重民風建設,提升農村社會文明程度。風醇物厚、風清氣正,農村自然就清風撲面、美麗宜人。要把民風建設作爲突出重點來抓,從基層着手、從源頭入手,重文明創建、重城鄉共建,努力建設秩序良好、文明和諧的民風鄉風。一要深化文明創建活動。突出鎮、村(社區)的服務網絡和服務功能,繼續抓好文明鎮村、文明窗口、文明市場和誠信企業等創建活動,倡導文明風尚、文明服務、文明經營、文明生產。廣泛開展“講文明樹新風”活動,依託文化站館、道德講堂、村民學校等陣地,宣傳普及文明禮儀、誠信制度等知識,試點建設鄉風文明館,展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成果,引導農民羣衆移風易俗、除舊佈新。要把“鄉風文明志願崗”作爲重要抓手,全面推進農村志願服務活動,各地既要尊重實際,又要遵循社會志願服務工作的規律方法,加強鎮村兩級志願服務站建設,完善招募、註冊、培訓和激勵褒獎機制,以關愛空巢老人、流動兒童、困難職工、殘疾人爲重點,設立愛心幫扶、便民利民、助殘助學、心理疏導、文化體育等符合農民需求的崗位,要注意吸納新市民參與志願服務活動,讓志願服務得到各個階層的認同認可,營造我爲人人、人人爲我的濃厚氛圍。二要培育文明和諧風尚。以培育“好家風好家訓”爲重點,組織家風家訓徵集評選和推廣展示活動、“萬名媳婦獻孝心”活動、“鄰里守望”志願服務行動,評比表彰“孝親敬老之星”、“十好文明戶”、“最美家庭”等羣衆身邊的典型,促進形成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團結友愛、禮讓寬容的人際關係。要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進一步完善村規民約,組織“五老”和黨員代表成立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參與民間事務討論、監督和服務,在遏制陳規陋習、倡導文明新風上發揮作用,推動形成互諒互助、真誠相待、守望相助的社會風尚。三要完善城鄉共建機制。要借鑑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經驗,對農村公共環境、秩序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設計創建項目,發揮黨員幹部、駐鎮單位、窗口行業、重點企業的作用,開展綜合整治、環境保護、文明引導、志願服務、技能培訓等活動,不斷增強以城帶鄉、城鄉共建力度。要廣泛宣傳文明單位與村社結對的典型事例,進一步激發機關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新經濟組織等參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動力,幫助農村落實項目、完善設施,進一步提升城市支援農村的範圍、層次和深度,推動城鄉文明共同進步。

(四)注重文化薰陶,提升農村文化生活水平。農村文化發展了,美麗鄉村纔有內涵、有品位、有活力。我們要準確把握當前農村文化發展的現狀,及時迴應農民羣衆對文化的期盼,努力使農村文化活動設施貼近羣衆、服務方便羣衆、產品滿足羣衆。一要“以文聚人”。繼續抓好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突出普惠共享,注重均等服務,優先安排關係農民切身利益的文化項目,統籌推進羣衆文化廣場示範點建設,繼續做好“四館一站”免費開放、學校文體設施開放等工作,促進優質文化向農村流動,優化配置鄉鎮文化站館資源,推行“菜單式”服務,把羣衆“要”文化和政府“送”文化結合起來,努力提高公共文化設施的使用效率,使廣大農民都能享受到普惠、均等、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務。二要“以文化人”。鼓勵文藝工作者寫農民畫農民演農民唱農民,創作題材、體裁、風格、樣式多樣,能夠反映農村美好生活的文藝作品,讓不同類型的文化產品都成爲弘揚核心價值的生動載體,使羣衆在享受文化生活中接受思想教育和信息服務。注重弘地方特色傳統文化,通過舉辦地方文化節慶、傳統文化進校園、對外文化交流等活動,把“孝愛文化”、“燈謎文化”、“藏書文化”等品牌做大影響,讓優秀傳統文化家喻戶曉、凝聚人心。此外,全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會議要求各地做好培育鄉賢文化這項工作,希望大家會後認真研究,通過深入挖掘農村名賢的思想觀念、文化傳統、文史典籍,進行創新性轉化、發展,使其成爲尋根文脈、寄託鄉愁的所在,成就一種傳統和時代相互交融,能夠傳播滋養主流價值的地域文化。三要“以文悅人”。結合“我們的節日”主題,繼續辦好“三下鄉”、“村村演”、“五送三進”等文化惠民活動,鼓勵城鄉共建單位開展到農村送戲、送書等活動,把優秀文化產品送到田間地頭、集市廣場,給農民送去歡樂。各地要積極創新農村文化產品供應渠道,探索文藝大篷車、文化俱樂部、圖書漂流等方便羣衆參與的活動形式,加強對農村文化骨幹、業餘文化愛好者以及文化藝術團隊的培育扶植,夯實農村文化發展基礎,引導農村文化市場發展壯大。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工程,事關羣衆利益和城鄉一體發展大局。要堅持走羣衆路線,把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全心全意爲羣衆服務上,不斷提高農民素質和農村文明程度,紮紮實實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向縱深發展,奮力開創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新局面。

爲進一步深入把握我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情況,助推和提高養老社會化程度,促進昆明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社法委於20**年4-6月間對我市不同類型、各具代表性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服務體系的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我市老年人口和養老服務機構現狀及工作成效

(一)我市老年人口的基本狀況

按照國際標準,一地區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0%,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7%即爲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誌。我國於1999年進入老齡化社會,至2022年底全國老年人口達1.94億,佔全國總人口的14.9%。我市1991年有老年人口36.25萬,佔總人口比例的10.09%,標誌着我市進入老齡化社會;截至2022年底,我市戶籍老年人口達87.264萬,佔全市戶籍人口的16.06%,較1991年增長了1.41倍,年平均增長率爲7.32%。目前我市有空巢老人23萬,佔老年人口總數的26.36%;失能老人19萬,佔老年人口總數的21.77%。在全國31個省會城市中我市老齡化程度排第9位,在雲南16個州(市)中排第1位,是人口老齡化較爲嚴重的城市,具有高齡化、空巢化的特點,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數量劇增。

(二)我市養老服務機構現狀

我市目前具有一定規模的老年人活動中心4所,各類養老服務機構119所,總計擁有牀位數1.6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牀位18張,已建成投入運營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72個,市級層面成立了xx市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協會、xx市養老產業協會,全市95%的城市社區和85%的農村社區(村)均成立了老年人協會。

(三)我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情況及成效

1、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情況

根據省、市《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相關要求,我市於2022年啓動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建設工作,當年省下達我市建設任務爲60個,2022年爲80個,到目前爲止已有72個建成並投入使用。

——建設方式及規模。我市因建蓋較早的城市老舊小區難以找到800平米的場地,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採取新建、改擴建、租賃場地整合資源等方式進行建設,有的中心功能較爲齊全,有的採取多點建設彌補或達到功能相對齊全。

——服務內容。目前根據我市不同社區老年人的需求,在個別“中心”四項基本服務已得到拓展,如xx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示範點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增加了情感關懷、養老機構外展、小家庭結對等服務。

——服務對象及方式。服務對象爲本轄區內60週歲以上老年人,具體根據老年人的實際情況分爲無償、低償和有償服務,無償服務的對象爲具有本轄區戶籍的城市“三無”和農村“五保”老年人;低償服務對象爲具有本轄區戶籍老年羣體中的高齡老年人、特殊羣體的老年人;有償服務對象爲有經濟來源並有服務需求的老年人。

2.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運營情況

我市積極探索不同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運營方式,按管理主體和經費來源大致可以分爲以下五類。一是由政府全額負擔運營經費的,如xx區長壽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成立於2022年,與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合用,結合“4050”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招聘工作人員,成立至今已爲12.9萬人次提供服務,每年投入65萬元用於政府購買服務。二是由集體經濟承擔運營經費的,如xx區中營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成立於2022年3月,新建小區預留用地建蓋,每天爲150餘位老人提供用餐服務、爲80餘人提供康體娛樂活動。三是社會力量興辦、民營經濟補貼。xx區916社區養老示範基地,成立於2022年4月,由愛心企業家免費提供場地,成立至今已爲3.6萬人次提供服務,愛心企業每年提供運營經費120萬元。四是大型工礦社區,由單位與社區共建的,如xx市新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成立於2022年,與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合用,與單位離退休人員工作相結合,成立至今已爲3萬人次提供服務,至今投入運營經費70萬元用於政府購買服務。五是市婦聯探索的“三工”協作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即市由婦女工作者、社會工作者和義務工作者三者結合,由市婦聯組織牽頭,引入南鑫家政服務公司提供社會工作者服務,招募志願者參與,共同爲社區居家養老提供服務和幫助。

3.取得的工作成效

我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至今經歷了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00年的“星光計劃”,即2000之後的2-3年,通過發行福利彩票籌集的福利金,約40-50億元用於資助城市社區的老年人福利服務設施、活動場所和農村鄉鎮敬老院的建設;第二階段是2022年的“163”計劃,即給予每個社區5萬元啓動資金,建立“1個”老年服務中心,針對社區內的特困老人、殘疾老人、高齡老人、獨居老人和患病老人,開展溫情、援助、醫療、教育、康樂和維權“6項”服務,實行領導、標準和標識“3個”統一;第三階段是當前開展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即建立健全縣(市)區、鄉鎮(街道)和社區(村)三級服務網絡,城市街道和社區基本實現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全覆蓋,80%以上的城市社區和20%以上的農村社區建立包括養老服務在內的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和站點。

目前已逐步探索出居家養老爲基礎,社區資源爲依託,社會力量參與的新路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在西南地區處於中上水平。通過實地走訪與瞭解,截止2022年3月,我市72個建成投入運營的“中心”,獲得省、市、區三級財政撥付建設補助資金累計達4900萬元(具體補助標準見表五),其中申請省級財政補助2300多萬元、市級財政配套投入1600多萬元、縣(市)區級財政配套投入1000萬元左右,爲近萬人次老年人提供了服務。

二、我市目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發展不平衡。一是各縣(市)區之間呈現不均衡發展。二是各社區之間發展不平衡。

(二)缺乏市級層面的政策支撐,各職能部門之間難以形成合力。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涉及規劃、土地、住建、專業人員培訓、政府購買服務、志願者服務管理等多方面工作,需要多個職能部門的協同推進。

(三)工作開展過程中“三難”問題突出。一是“中心”用房選址難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主要制約因素。二是各級配套資金落實有困難。三是運營難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

(四)服務項目有待擴充,充分發“中心”養老服務功能揮。由於“中心”的建設工作尚處於起步階段,與“中心”建設的基本功能要求還有較大差距。另外,一些“中心”由於缺乏宣傳,雖然具有較爲齊備的設施和配置,但呈現出服務量不飽和的狀況,“中心”難以真正發揮養老服務的功能。

(五)社區功能不健全,社區內資源整合利用率不高。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支撐在社區、根基在社區、服務對象在社區,需要社區內每一個組織、每一個家庭的參與協作,需要整合社區內各種資源,納入整個社區的發展建設統一規劃之中。但調研中瞭解到,許多現有社區資源還處於“分離”狀態。一是社區內的基層組織未能實現有效聯動。二是“中心”與小區物管沒能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三是社區內公共單位、組織擁有的資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社會力量引入不夠。

(六)“中心”責任主體要不夠明確,助老服務隊伍建設有待加強。一是“中心”責任主體不夠明確。二是助老服務隊伍力量薄弱,專業養老護理員緊缺。

分頁閱讀第1頁:一、我市老年人口和養老服務機構現狀及工作成效第2頁:三、對策和建議

按照你局《關於提供“十三五”經濟發展主體功能區戰略發展調研材料的通知》要求,現將我鄉“十二五”時期空間佈局、主要指標完成情況、存在問題和“十三五時期”發展空間佈局、發展重點、發展目標等情況報告如下:

一、《“十二五”規劃》發展情況:

“十二五”是我鄉實現跨越式發展、加快小康社會建設進程的一個關鍵性五年計劃,2022年我鄉制定了《民化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並於 2022年4月10日在民化鄉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上審查通過。自實施以來,在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鄉上下緊緊圍繞“十二五”規劃發展目標,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的新民化,以經濟結構調整爲主線,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爲動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爲根本出發點,全面實施工業富鄉、集鎮興鄉、農業穩鄉戰略,狠抓招商引資和工作措施的落實,通過全鄉人民的共同努力和艱苦奮鬥,“十二五”規劃中期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保持了持續快速發展的勢頭,爲順利實現“十二五”規劃奠定了基礎。

(一)“十二五”空間佈局情況

我鄉土地總面積50.5平方公里,轄8個村(居)48個組,位於xx縣城西北面,與東皇鎮、隆興鎮、土城鎮、馬臨區接壤。1992年建鄉,距離縣城13公里,交通方便,素有習水後花園、外環路、工業城、蔬菜地的稱號。三元村除靠石料開採、交通運輸業及殯儀館等帶動外,還有農業、畜牧業帶動發展;豐壩、長征居委會除靠餐飲、貿易、集鎮建設土地置換等發展外,基本上以務農和外出打工爲主。順龍、沙溪、長春、羣新、豐光等村,由於都有煤炭產業,靠雙黃公路帶動致富,羣衆致富門路相對多一些,村級經濟發展勢頭也較快。

(二)“十二五”規劃主要任務完成情況

1、綜合經濟增長目標。財政總收入“十二五”規劃目標9711萬元,年均增長25%以上;固定資產投資規劃達到24.6億元,年均增長60%以上,尤其2022年增速大大提高,僅2022年就完成8.77億元。到“十二五”期末,固定資產投資會超大額度完成任務。

2、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目標。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規劃目標爲21000元,目前我鄉城鎮居民也是農業戶口,384人的非農業戶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能夠達到;農民人均純收入規劃目標爲7000元,2022年底已實現6930元,2022底可望提前達到預期目標;城鎮化率規劃目標50%,需要提高;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達到98.8%。

3、社會事業發展目標執行情況。全鄉註冊商標1項;國小和國中入學率分別達到100%和98.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到98%以上;硬化通村通組公路83.51公里;95%農村人口用上安全清潔的飲用水。人口自然增長率爲5.5‰以內。

4、工業富鄉。一是加快企業發展。全鄉共有煤礦9對,非煤礦山企業4間,電站和加油站各一間,微型企業12家。煤礦全面生產時,煤炭產量可達300萬噸,石子石粉達500萬噸,對鄉域經濟發展的推動和支撐作用明顯增強。我鄉重點項目建設任務主要集中在煤礦企業,全鄉共有煤礦9對,其中30萬噸生產礦井一對(東楓煤業),30萬噸關停礦井一對(金牛煤業),15萬噸生產礦井三對(龍寶煤礦、泰龍煤業、大田壩煤礦),15萬噸六證齊全但安證過期、煤證未年檢的煤礦一對(水地溝煤礦),15萬噸整改不達標待整合礦井二對(新民煤礦、盛發煤業),15萬噸關停礦井一對(永利煤礦)。另外,4間非煤礦山企業、1間電站、1間加油站、12家微型企業正常生產和經營。二是加快項目建設。這幾年來,我鄉項目總投資達到25億元。目前,豐光村移民安置、鑫晟倉儲物流、國泰建材有限公司、遠東觀光休閒山莊、現代農機中心、盛焰農機裝備服務公司、五老山陵園擴建、集鎮建設續建項目、中儲糧庫、惠升煙花爆竹有限公司、習水液化氣站建設、木擔壩煤災移民搬遷、xx縣水泥製品有限公司等建設項目先後落戶我鄉各村居,尤其三元村因縣城拓展,成爲各項目建設的黃金地段,給我鄉招商引資和固投資金的進一步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5、城鎮興鄉。三元集鎮初具規模,以新穎別緻的黔北民居風格迎接八方來客,已經xx縣城接壤;豐光村工業集鎮正在規劃設計中;民化集鎮已於2022年8月上旬正式開工建設,目前進展順利,建成東西250米、南北470米的街道,完成排洪溝建設, 修建商品房5棟共128套住房80個門面,建築面積18700平方米,正在修建廣場、車站和農貿市場等基礎設施。

6、農業穩鄉。 主要糧食有水稻、玉米、小麥、紅樑等,無公害蔬菜是xx縣城的主要供應點之一,還遠銷外省,水果生產發展較好,主要水果有西瓜、草莓、葡萄、梨子、桃子、楊梅、板栗、核桃等,其中民化西瓜已經註冊,正在申請專利。

近年來,我鄉積極爭取項目支持,啓動蔬菜、西瓜和葡萄等農產品加工,增加農業副加值,給農民增收致富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一是鞏固蔬菜產業。採取獎勵、扶持等措施,引進和引導大戶實行規模種植,繼續鞏固1000畝核心蔬菜基地。二是發展特色農業。發揮區位、氣候、土壤等優勢,發展精品葡萄200畝、大棚草莓 30畝、民化西瓜300畝,核桃5782畝。四是發展規模農業。種植千年桐1000畝,金銀花3000畝。全鄉種植大戶達到51戶。畜牧業發展也是民化農業生產的又一重頭戲,牛、羊、豬、兔、雞等養殖大戶有153戶。完成沼氣建設30口。

7、社會事業項目。2022年以來,農村中國小寄宿制工程全部完工;民化幼兒園和龍寶幼兒園建設完工;三元留守兒童之家建設完工;空巢老人之家(三元敬老院)完工;民化衛生院和龍寶分院、習水精神病院投入使用,進一步完善了各村居衛生室的設備設施;修建完善7個村居辦公樓全鄉社會事業明顯進步,民生保障、科教文衛、和諧建設等工作全面加強,全體人民共享改革和發展成果,有力地推動了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一是民生保障得到加強。4年以來,全鄉9083人次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共兌現低保金864萬元,66人次享受城鎮低保,兌現低保金122080元。兌現季節性缺糧1357人近7萬斤;兌現優撫、傷殘、軍烈屬等補助86人53.6萬元;解決臨時困難救助171 人次12.6萬元,每月兌現養老保險2650人147565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8%;18300餘人享受國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政策;符合“五保”條件50人納入了“五保”供養範圍,其中集中供養15人。認真抓好新農合醫療保險工作,積極開展“光明行動”,14名白內障患者實施復明手術。完成沙溪、豐壩582戶“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二是科教文衛得到加強。一是大力推動教育強鄉工作。解決教育經費67萬元,支持建設並投入使用了民化幼兒園、龍寶幼兒園和三元留守學生之家的設施建設。解決資金45萬元,表彰獎勵了品學兼優的中國小生、民化籍考入高校學生和在基礎教育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全面實施營養午餐改善計劃。二是努力抓好醫療衛生工作。繼續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參保率達94%,新建農村衛生室3 間,職工週轉房350平方米,4年來未發生大小食品衛生安全事故。三是實施公共文化服務工作。啓用文化服務中心和村居圖書室,吸收民間藝人,恢復了龍寶花燈、豐壩蘆笙等民間文藝表演隊,編排了羣衆喜聞樂見的鄉村文藝節目,利用空閒時間到各村居巡迴演出。管好廣播電視接收工作,確保了廣播電視的安全播出。三是和諧建設得到加強。平安村寨創建紮實開展,陽光信訪平臺、綜治維穩中心、黨務政務綜合服務中心等相繼建成,信訪維穩工作繼續加強,非正常上訪明顯下降。安全生產基礎加強,監管制度不斷完善,監管水平明顯提高,安全工作喜獲省市先進。依法打擊了各種違法犯罪行爲,保持了較好的發展環境。“三關”工程深入開展,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8、基礎設施建設。2022年以來,全鄉基礎設施得到了較大改善,道路建設、飲水安全、電網改造、危房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全面加強,改善了鄉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了羣衆生活水平。一是道路建設穩步推進。以財政獎補“一事一議”、同步小康等工程項目實施爲抓手,硬化鄉村公路83.51公里;以礦山企業建設、養護運煤、運料專線爲重點,極大改善了鄉域公路的通達能力;仁習赤高速公路建設在我鄉的各項工作順利推進。二是飲水管網逐步擴增。2022年以來,通過項目投入和企業支持,實施農村人畜飲水安全工程7個,解決6457人的人畜飲水困難問題;羣衆自建小水窖300餘口,外加小山塘改制、尋找地下水等工作,對羣衆因受煤災影響吃水難的問題形成有益補充。2022年,鄉政府一是全力安裝與縣城同步供水大管網,除縣947萬元負責主管網外,到戶到礦管網建設耗資800萬元,全部由受益羣衆投工投勞或者其它企業和個人捐贈;二是協調關門山水庫用水功能的第二次轉換,投資約 700萬元的工程即將啓動;三是匹配資金22萬元,引進中國扶貧開發協會和新加坡連氏援助組織在三元村捐資33萬元修建完工67口小水池;四是爭取革命老區促進會資金4.8萬元修建完工蓄水池12口;五是同步小康計劃資金12萬元修建30方小水窖30口;六是正在積極爭取掛幫工作隊幫助15萬元解決羣新村三伏場組150戶700餘人的人畜飲水。從多方面多渠道解決人畜飲水問題。三是農村用電質量進一步提高。2022年以來,實施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工程1個,改善2300多戶羣衆用電質量。四是危房改造成效顯著。2022年以來,全鄉順利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程500多戶,確保羣衆住房安全。

(三)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原因分析

1、農村經濟發展後勁不足。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抵禦自然災害能力較差,由於關門山水庫的改制和煤礦生產造成水源閃跌,加之環境破壞和溫室效應等等原因,豐欠靠天的局面還沒有完全化解。示範大戶帶動作用小,實力不強;農產品大多爲粗(初級)加工產品,且規模小、產品加工轉化率低、輻射帶動作用不強。

2、工業經濟加快發展的制約因素多。一是工業經濟塊頭小。既缺少“頂天立地”的龍頭企業,也缺乏“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二是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佈局分散,集中度不高,產品單一,資源利用率低,資源型初加工企業佔總數程度不高,對工業經濟起支撐和帶動作用不強,制約了規模經濟和產業集中度的提高。三是企業融資困難。目前,我鄉企業發展除靠自身積累以外,主要依賴銀行貸款融資,民間資金借貸利率趨於上升,企業普遍反映資金緊張。四是工業園區因可用土地不足等原因進展緩慢。

3、投資結構不夠合理。從投資主體看,基本建設項目投資在2022年纔有較大提升,農業、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對國家投資依賴性強。從行業結構看,拉動經濟發展、提高經濟素質的工業項目、技術改造性投資比例過低,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任務艱鉅。

4、財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一是總體稅源結構不合理。生態型企業等新興稅源的培植目前還處於初級階段,重點稅源主要集中在資源和資源消耗型產業中、勞動密集型企業建設開發型項目中,提供的稅收不穩定。二是鄉財政運行困難,保障能力低。財政收入塊頭還較小,財力不足。收入增幅低於支出的增幅,收支差額呈逐年增加的趨勢,事業發展和經濟建設投入不足。三是債務負擔較重。由於企業改制、破產,導致有債無法還,清收困難。

二、“十三五”規劃發展預想

(一)“十三五”時期發展空間佈局

“十三五”時期,民化鄉將借併入縣城發展的機遇,按照“一環四心多點佈局”的空間規劃發展。其中“一環”指習水—三元—民化集鎮—沙溪—龍寶—雙埡子—習水, “四心”指三元、民化集鎮、沙溪、龍寶四個人員流動比較密集、經濟較繁榮的中心,“多點佈局”指大梁村、泥埡坪、毛草田、石頭寨、華聯寺、鴨子池、旺龍山、水井坡、石泉灣、回頭灣、觀音坎、瓶子田等人員密集的村寨進行產業佈局。

1、三元村以中儲糧庫和鑫晟倉儲物流有限公司引領,在已建成的五老山陵園、精神病院、養老院的帶動下,融合國泰建材有限公司、盛焰農機裝備服務公司、惠升煙花爆竹有限公司、習水液化氣站、xx縣水泥製品有限公司等入駐企業,建成三元建材倉儲物流商貿區。

2、順龍至沙溪一帶,借高速路“四河四帶”工程打造和“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的春風,發展西瓜、草莓、葡萄、臍橙、清脆李等民化優勢農產品,發展農業旅遊產業,引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入駐順龍、遠東觀光休閒山莊入駐豐壩,形成農業生態旅遊產業帶。

3、沙溪至龍寶一帶,即雙黃公路沿線,擁有煤炭資源優勢,也是民化多年來引以自豪的“產煤大鄉”的黃金地段,在已基本建成的龍寶煤炭工業園區和東楓煤炭工業園區的引領下,開展永利、盛發等煤炭產業園區創建,建成煤炭工業產業園區。

(二)“十三五”時期發展重點

爲進一步推進規劃順利實施,確保完成“十三五”時期確定的各項目標和任務,以“保增長、保發展”作爲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圍繞解決“規劃綱要”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化挑戰爲機遇,立足當前、着眼長遠,把保增長和調結構更好地結合起來,把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緊密結合起來,確保我鄉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十三五”時期着力在以下幾方面做好工作:

1、加大投資力度。一是“十三五”時期要加大投資力度,改善投資環境,特別是要加大對項目投資和招商引資工作。另外,對小城鎮基礎設施、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基礎教育、基層醫療衛生設施、社會主義新農村等方面的投資力度,不斷打牢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同時,要抓緊做好保障性住房、城鎮污水和垃圾處理、農村沼氣和飲水安全工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儘可能多地爭取資金支持。二是堅定不移地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通過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鼓勵、支持、吸引煤化工企業等入駐我鄉。三是加快“同步小康六項行動”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小康房”和 “小康寨”建設,公路、水網、電網、電視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社會事業投入,改建村計生衛生室,努力提高農村醫療服務水平。加大農業產業發展的投入力度,重點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項目。加大集鎮街道整治力度,重點推進垃圾、污水、污染物處理等。

2、加快發展。繼續加快“一事一議”公路建設,建設佈局合理的農村公路交通網絡,建設完善客運站。儘快建立健全低標準、廣覆蓋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增加對科技、教育、文化、衛生建設的資金投入,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儘快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3、加快構建和諧社會。從維護人民羣衆切身利益出發,重視困難羣體就業,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保障公共安全,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增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確保羣衆安居樂業和社會穩定。一是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大力發展各類中小企業。加大對失地農民及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力度,幫助弱勢羣體和特殊困難羣體就業。二是積極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依法保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三是積極發展教育、衛生事業。四是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加強圖書館等公益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五是保障公共安全。把人民羣衆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全力做好防災減災工作。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採取切實有效措施遏制事故發生。

(三)“十三五”規劃發展目標

“十三五”時期,利用“2022民化率先小康”、“2022年併入縣城發展”等機遇,利用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明確的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政方針,今後若干年內國家將加大我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生態保護、科教文衛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力度,爲我們推進新農村建設和促進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帶來更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國家在繼續實施新農村建設、新階段扶貧開發的同時,將在項目、資金、財政轉移支付、金融信貸、稅收、土地使用、招商引資、社會事業等優惠政策向中西部地區傾斜,爲我鄉加快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政策機遇;隨着東部沿海地區產業加速升級,產業將加速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爲我鄉承接資本、產業、技術創造了良好機遇。因此,“十三五”時期,我鄉有信心和決心超任務完成各項既定目標。

【第3篇】縣委關於思想文化宣傳建設工作的調研報告

xx年,黨中央在xx屆四中全會上提出了“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重大戰略任務。我們知道,思想理論建設是黨的根本建設,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是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也必須不斷提高科學化水平,更好地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增強實效性。而近年來,在省、州上級業務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我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基層的宣傳思想文化建設有了較快發展。總體來看,基礎設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體現,民間文化有所弘揚,文化市場漸趨繁榮。通過對我縣所轄的七鄉一鎮一場,四十個行政村,經過實地調研瞭解。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我縣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建設的基本情況

(一)宣傳文化管理隊伍。在縣委宣傳部行政編制人員中(包括參照公務員管理辦法),外宣辦3人、文明辦1人、縣文聯1人,在職幹部,共5人。年齡在25歲至46歲之間,26歲至36歲的佔40%,36-46歲的佔60%;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佔20%,大專學歷佔70%,中專學歷佔10%。事業編制人數佔10%。業務經費相當短缺,沒有專門的辦公用房,外宣辦、文明辦、縣文聯和宣傳部合用二間辦公室。

(二)新聞傳媒專業人才。瑪曲縣廣播電影電視局,全局行政編制爲8人,事業編制爲20人。現有職工29人,年齡在23-47歲之間,其中本科文化程度4人,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11人,中專文化程度5人。初級職稱3人,中級職稱2人。現有辦公用戶和機房建築面積477平方米,其中磚木結構平房187平方米,磚混結構二層樓房290平方米,固定資產174萬元。下屬機構包括縣有線電視臺、調頻廣播電視轉播臺和無線電視轉播臺。事業發展經費嚴重不足。現有辦公和業務用房477平方米,無演播室、材料庫房,廣播電視播出機房和值班室混用,廣播電視安全播出存在一定隱患。

(三)文化、文藝專業人才。

1、機構設置:縣文化體育局內設辦公室、文化股、體育股、財務項目股。下設縣文化館、藏族歌舞團。文化館內設辦公室、民間文化工作室、羣衆文化工作室、圖書室、文博工作室、財務室;歌舞團內設辦公室、舞蹈隊、聲樂隊、創作室、民間藝術團、財務室。

2、編制:文化體育局5人,文化館16人,歌舞團33人。

3、人員構成:總人數54人。25歲以下的16人,26至35歲的20人,36至45歲的11人,46歲以上的7人。本科4人,大專13人,高中及中專22人,高中以下15人。副高職稱1人,中級職稱4人,初級職稱24人。圖書管理人員7人,聲樂管理人員5人,作曲1人,編劇1人,舞蹈表演15人。文化體育方面,除了縣文化體育局和歌舞團經費基本上能保證其日常業務的正常運轉外,縣文化館的經費顯得十分緊張,好多涉及到文化的蒐集、整理等工作無法開展。

二、我縣宣傳思想文化隊伍建設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強教育,注重學習,隊伍的政治思想素質得到提高

在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中,通過深入紮實地開展“三講”教育、“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兩個條列、兩個務必、先進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科學發展觀等學習教育活動,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了宣傳思想文化戰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隊伍建設。在廣大黨員幹部中,不斷建立健全學習制度,通過中心組學習會、單位支部學習會議、中青年幹部培訓、專題知識講座等多種有效形式,使廣大黨員幹部開闊了視野,拓寬了思路,增強了工作能力,提高了政治理論水平。在新聞系統中,重點開展了“三項學習教育”活動,加強了對新聞工作者的理想信念和職業道德教育,不斷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

(二)加強培訓,注重實踐,隊伍的工作水平得到提升

近年來,我們以提高隊伍操作到位、破解難題的能力爲重點,堅持培訓與實踐並重的原則,不斷提高廣大宣傳思想文化隊伍的工作水平。制定專業人才培訓計劃,有步驟、多層次、多渠道地對宣傳思想文化人才進行了培訓。近幾年來,我縣組織新聞理論與實踐講座3期,參培人員100餘人次;文化人才培訓班2期,參培人員80餘人次。通過多種渠道,鼓勵幹部和專業人員通過參加業務技能培訓、攻讀中央或省委黨校函授學院的大專、本科學歷等渠道,提高了個人的綜合素質和業務工作能力。在瑪曲縣舉辦了1期瑪曲文學創作“雪光”筆會,邀請了全省範圍內頗有影響力的50餘名作家,廣大文藝工作者始終堅持“二爲方向、雙百方針”,貼近基層、貼近羣衆、貼近生活,創作了一批羣衆喜聞樂見的優秀文學作品,進一步提高了瑪曲在外界的知名度。

(三)完善機制,注重培育,隊伍的素質結構得到優化

近年來,宣傳文化系統各單位根據事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完善用人機制,大膽探索,創新方法,不斷拓寬選才、引才渠道,努力吸引優秀人才到宣傳文化隊伍中來。一是面向全社會招聘人才。縣廣電局面向社會公開選拔節目播音等專門人才等。這些人員到崗後,經過實踐磨練,已成爲單位的骨幹和“中堅”力量。二是跨部門選調人才。全縣宣傳文化系統各單位從相關部門單位選調了一批文字功底紮實、理論水平較高、且有專業知識和管理水平的高素質人才,進一步優化結構,充實力量。爲全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四)深化改革,注重實效,隊伍的工作潛能得到激活

全縣宣傳文化系統各部門堅持黨管幹部、黨管人才的原則,按照德才兼備的要求,以思想政治建設爲重點,切實加強了宣傳思想文化隊伍建設。在圍繞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要求,培養了一批堅持原則、敢抓敢管、有改革創新精神的宣傳思想文化幹部隊伍,繼續深化和拓展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職業道德、職業精神爲主要內容的“三項教育”活動,在全社會樹立了我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正確把握改革方向,不斷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努力爲優秀人才發揮才智、施展才華創造良好的成才環境。

(五)縣、鄉(鎮)、村領導以及廣大幹部羣衆的文化意識有所增強。文化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尼瑪鎮、阿萬倉鄉宣傳文化站已啓動使用。曼日瑪的宣傳文化站正在修建當中。宣傳文化站配備有圖書、電視、光盤、閱覽室、健身器材、棋牌等文化活動廳(室),縣城中心興建了格薩爾文化廣場,縣總工會開設了1處文化活動室。縣老齡委開設了1處文化娛樂活動室,爲整合文化資源開闢了一條創新之路。縣委宣傳部、縣文化體育局、工青婦等部門在每年都能利用重大節(慶)日、配合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組織了一定規模的文體活動,如組織文藝演出、書畫攝影展、籃球比賽、送“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等。尤其是自前年在全省範圍內實施的“千臺大戲送農村”戰役活動開展以來,活動規模大,品味檔次高,文藝節目多姿多彩,具有地方民族特色,普遍受到基層廣大幹部羣衆的熱烈歡迎。縣委、縣政府爲了向外界推介並打響了“天下黃河第一彎”、“格薩爾發祥地”、“亞洲第一天然草場”等特色文化旅遊品牌。通過政府投資,市場引導,將瑪曲賽馬大會做大做強,形成規模,樹立了產業品牌。瑪曲賽馬大會已成爲全甘肅十大旅遊文化賽事活動之一,使民間傳統文化體育事業得到傳承發揚。

三、我縣宣傳思想文化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

我縣宣傳思想文化及隊伍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國家、省、州對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總體要求相比,差距很大,問題不少,現狀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宣傳思想文化建設的意識不強,思想認識不到位

不少鄉鎮、牧村幹部對宣傳思想文化建設意識淡薄、甚至缺失,不能做到對牧村宣傳思想文化建設豐富內涵的整體把握。甚至不知道牧村文化建設應該抓什麼,如何抓,導致於不想抓、不願抓的局面。他們在思想認識上有偏差,認爲新農村文化建設是“軟任務”,不如搞經濟建設,能夠看得見,摸得着,體現政績明顯。長期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認爲宣傳思想文化建設不好搞,費錢費力抓不到點上,出不了成績。

(二)文化經濟政策落實不夠,文化事業資金投入嚴重不足

雖然,中央、省上制定和提出了關於加快基層文化建設的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但地方政府文化事業的投入幅度不是太高。尤其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投入很少,與經濟增長的幅度相比,嚴重失衡。

(三)文化陣地建設滯後,村級文化設施基本處於空白

截止目前,全縣七鄉一鎮一場,已建成2處宣傳文化站。還有1處正在修建當中。基層鄉鎮宣傳文化站的覆蓋面佔全縣鄉鎮、場總數的33.3%。40個行政村文化設施建設基本處於空白。遠遠滿足不了牧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四)基層文化建設引領作用不強,牧民對文化活動方面的參與積極性不高

首先基層領導幹部缺乏先進文化的影響力、號召力和凝聚力;羣衆的精神文化生活過於單調、匱乏,導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賭博打麻將之風盛行不止。在這種情況下,先進文化如何能夠佔領基層鄉村陣地?不少幹部羣衆對此十分憂心。這種現象,固然與大多數羣衆知識水平低、接受能力差,思想觀念落後等因素有關。但主要原因則是基層幹部對宣傳思想文化建設的宣傳力度不夠,工作方法不對路,缺乏相應的組織和因勢利導,調動不了牧民羣衆參與先進文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五)農村文化人才隊伍缺失,文化活動後繼乏力

絕大部分鄉鎮、村沒有吹、拉、彈、唱和文學創作等方面的專業人才,也沒有專業的文藝輔導人才。各鄉鎮文化站沒有專門的文化幹部,已建的2處文化站的管理人員都是由鄉政府一般幹部兼職,沒有專業的文化知識和管理經驗。總體素質偏低,業務能力不高,且大多身兼數職,工作處於應付狀態。文化部門缺乏對文化工作者系統的業務培訓,基層文化工作者學習新知識、接觸新事物,出外開闊眼界的機會少之又少,在文化活動的組織和管理上很難有所作爲。人員編制、經費支持、活動場地等得不到落實,文化活動開展沒有發展後勁,基本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

(六)隊伍素質整體不高

1、“先天不足”。全縣宣傳文化人才隊伍來源比較雜,科班出身少,第一學歷大專以上的比例不高,大多是工作之後再進修、再深造取得的。

2、“專業人才少”。尤其是宣傳文化部門調進來的幹部中,絕大多數沒有學過宣傳報道或文化管理方面的專業,只能是一邊學習,一邊實踐,好多幹部剛調進來,一時無法適應,工作上面“眉毛鬍子一把抓”,費時費力抓不到點子上,工作上很難打開局面。

3、屬於“大家”的人才太少。在宣傳文化領域能夠擔當起懂專業、能帶頭的人才少,特別是有影響力、知名度的“大家”類的人才更少。

(七)隊伍結構不合理

從年齡結構看,一些學科和專業人才斷層問題比較突出,特別是高中級專業人才年齡構成偏高。40歲左右的專業技術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比重較小。從專業結構看,就文化系統而言,有些專業如:戲劇人才、舞臺藝術人才、文化經營管理人才、學術性研究人才、網絡技術人才、圖書情報信息人才等相當緊缺。從知識結構看,有的學科和專業人才學歷結構偏低,知識結構老化,不少人僅停留在“技術性”層面,缺乏發展後勁。這種人才結構,很難適應和滿足目前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八)民間藝人缺少機制管理

近幾年來,民間文化藝術人才在我縣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成爲繁榮發展全縣文化事業的重要力量。由於長期以來對民間藝人的作用、地位認識不清、重視不夠,沒有建立相應的管理機制,缺乏有效的管理。平時也沒有什麼扶持的政策措施等。目前對民間藝人的管理處於無序、鬆散狀態,影響了其作用發揮和水平的提高。

五、加強宣傳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思考

(一)加強領導

充分認識宣傳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意義,牢固樹立和堅持“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儲備是第一儲備、人才工作是第一工作”的理念,切實加強對宣傳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的領導,努力形成黨委統一領導、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全社會大力支持的抓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格局。要把人才建設工作列入宣傳文化單位領導班子,特別是“一把手”的年度考覈內容,宣傳文化系統各單位每年要對系統內人才的思想政治表現、職業道德、工作業績、工作目標完成情況及崗位職能履行情況進行考覈。加強對宣傳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的宏觀調控、中長期規劃和督促協調等工作。

(二)重視培訓

在抓好人才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的基礎上,加強人才資源能力建設,重點培養人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要以培養拔尖人才、複合型人才爲重點,以培養中青年人才的創新能力爲切入點,不斷提高宣傳文化人才隊伍整體素質。一是要加強教育培訓。整合培訓力量,創新教育形式,組織人才參加各類專業培訓,促使提高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建立基層文化骨幹培訓制度,每年至少舉辦1次館、站文化專職幹部學習交流活動,縣、鄉(鎮)、場文化專職幹部每年至少參加2次集中培訓。每年至少組織宣傳文化幹部出外考察學習1次,進一步開闊眼界、增長見識,轉變觀念,有助於在工作實踐中轉變觀念、創新思路,改進方法。逐步將繼續教育與專業技術職務考證進行掛鉤,調動各類人才學習的積極性,使全縣宣傳文化系統各類專業人員每年接受繼續教育時間不少於15天。二是要注重實踐培養。大力發展區域文化產業,舉辦好賽馬大會等特色文化旅遊節慶活動,在實踐中培養人才;重視在宣傳文化重點工作、重大課題項目中培養人才;採取上掛下派鍛鍊、橫向交流、下基層採訪、演出、體驗生活等有效形式,選派宣傳文化幹部到艱苦環境和重要崗位接受鍛鍊、增長才幹;充分發揮有專業知識、懂行業管理人員的帶動作用,通過對中青年宣傳文化人才骨幹進行傳、幫、帶,提高他們的業務技能和管理水平。三是要抓好個性化培養。充分發揮用人單位、高等院校、各類協會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促進人才的個性化培養。重視用人單位的作用,促使崗位成才;重視高等院校的優勢,抓好專業化教學;重視各類行業組織、學術團體的作用,整合資源,促進人才建設;重視培養民間文化人才,突出以師帶徒的方式,延續傳統文化項目的傳承與發展。

(三)完善機制

一是要建立人才公平競爭機制。深化宣傳文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競爭上崗制度,完善目標責任制考覈,積極推進幹部交流,建立動態管理的長效用人機制。推行專業技術人才聘用制,按崗選人,競聘上崗,獎優罰劣,形成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建立評價體系,對宣傳文化人才實行“業績文化”評價,真正形成“重業績、重能力”的用人氛圍,並作爲提拔任用的依據。鼓勵企事業單位對關鍵崗位的專業技術骨幹和承擔重點文化項目的帶頭人實行協議工資制、年薪制。對特殊專業崗位上的優秀拔尖人才,經批准可以實行高薪聘用。二是要建立人才合理流通機制。省、州、縣、鄉鎮宣傳文化幹部實行上掛下派,增強機關幹部的實踐能力,拓寬基層幹部的視野範圍;加大宣傳文化系統人才交流力度,理順各級宣傳部與“宣傳口”單位的幹部使用渠道,爲激發宣傳文化幹部的幹事創業奠定創造有利條件。三是要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對科研上有重大突破、創作上有重大成果、經營管理上實現較高經濟社會效益的拔尖人才給予獎勵。繼續開展“三優兩品牌”(優秀記者、優秀編輯、優秀人才,品牌欄目、品牌活動)評選活動,對高學歷、高職稱、有專長和優秀工作者給予表彰獎勵。要重視對民間文化藝人的有效管理,對優秀民間文化人才給予一定的經濟補貼,特別是對一些瀕臨滅絕的民間文藝項目和藝人進行重點扶持,推動民間文化藝術有序健康發展。建議中央、省上進一步加大對欠發達地區宣傳文化人才建設的支持力度,在政策、資金、培訓等方面給予扶持、傾斜。四是要完善人才保障機制。根據宣傳文化系統的職業性質、職業風險、對社會的累積貢獻度等特點,實行具有宣傳文化人才特點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住房、津貼制度和補充養老保險等制度,使編制內外的宣傳文化人才在享受養老保險、經濟適用房等待遇及社會保障上地位平等、待遇公平。對學有所長、貢獻卓著的專業人才要優先繳費,在住房、職稱等方面給予傾斜。要保證宣傳文化專業人才的工資福利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做到“用適當的待遇留住人才”等激勵機制。爲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四)加大投入

加大對宣傳文化人才建設的投入,從實際出發,多渠道籌資。設立宣傳文化人才發展專項資金,用於人才培養、培訓、引進、扶持、激勵和管理等方面的支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激活宣傳文化單位的內在活力,爲宣傳文化專業人才施展才華創造良好平臺和發展環境。加大對優秀宣傳文化人才的宣傳力度,深入報道引才、育才、用才的先進經驗,樹立典型,擴大影響,爲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第4篇】關於我市社區建設工作的調研報告

社區建設是今年我市的一項重要工作。宣城市社區建設工作會議後,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全年工作目標,進一步加大了社區建設工作力度。爲及時掌握我市社區建設工作情況,我辦就此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一、今年我市社區建設工作情況

今年以來,我市緊緊圍繞“創建、規範”的社區工作主題,全面推進社區建設,取得了較爲明顯的成效。文海英副省長等一批省市領導相繼視察了我市社區建設,並給予了充分肯定。

(一)社區活動房建設進展順利。在2003年完成城東、城西、北園三個試點社區活動房建設的基礎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全面完成其它6個社區活動房建設”的工作目標。各街道辦事處和社區居委會立足現有條件,進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目前,除南河社區活動房建設正在積極的籌劃當中外,其它五個社區活動房建設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展。其中,橋西社區活動房投資25萬元、改造公用房面積700平方米,橋東社區活動房投資15萬元、改造公用房面積750平方米,均已投入使用;城南社區活動房建設已進入實際運作階段,擬於10月份交付使用;城中社區與九洲房地產開發公司已初步達成協議,將社區活動房設在即將開發的山門中路生活小區;城北社區擬在津恆幼兒園綜合樓購置一層用於社區活動房。五個在建社區活動房面積均已達到400平方米以上的規定標準。

(二)社區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堅持把社區幹部隊伍建設作爲社區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一方面,通過競爭擇優,充實社區工作力量。今年年初,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民政局、教體局聯合辦公,通過考察、考覈,從農村中、國小教師隊伍中選調了9名年輕同志到各個社區擔任“社區居委會主任助理”。另一方面,通過加強學習培訓,不斷提高社區幹部的素質。在2003年舉辦社區幹部培訓班的基礎上,今年市委、市政府進一步修訂編印了《社區建設工作手冊》,作爲各級幹部推進社區建設的工具用書,各社區居委會分別組織了學習。宣城市社區建設工作會議之後,市民政局又會同有關部門先後通過舉辦培訓班、組織外出參觀考察等方式,對社區幹部進行了專業培訓。通過學習培訓和參觀考察,社區幹部開拓了視野,深化了認識,工作思路進一步明晰。

(三)社區服務功能逐步趨向完善。在加快社區活動房建設的同時,市委、市政府注重在逐步規範和完善社區服務功能上下功夫,下放部分社會管理權限,興辦社區服務站。民政、計生、衛生、公安、勞動、市容、司法、文化等部門,在社區服務站設立服務窗口,並按照“責權統一,費隨事轉”的工作機制,將面向社區居民服務的工作職能下放到各個社區居委會。目前,計生、民政、勞動、公安等部門進駐社區工作已全面完成,衛生、市容、司法、文化部門已全部進駐城西、城東和北園三個試點社區。此外,各個社區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點和優勢,不斷加強社區服務功能,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

二、社區建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儘管我市社區建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通過調研,我們也發現當前社區建設工作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和困難,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社區建設資金“缺口”較大。去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在解決社區活動房上儘管採取了力度較大的扶持政策,但是由於社區居委會的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社區活動房建設資金仍然存在較大“缺口”。據統計,全市社區活動房建設資金“缺口”累計116元,其中橋西社區“缺口”8萬元,橋東社區“缺口”5萬元,城南社區“缺口”25萬元,城中社區“缺口”10萬元,城北社區“缺口”20萬元,城東社區“缺口”10萬元,城西社區“缺口”18萬元,北園社區“缺口”20萬元。社區建設資金緊缺,導致社區債務沉重、社區幹部工資無法按時發放,有的拖欠工資達5月個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區幹部的工作積極性。

【第5篇】關於開展人口計劃生育建設工作的調研報告

計劃生育是一項基本國策,是促進社會經濟和諧發展,提高人口素質的重要保證,開展好計劃生育的關鍵無疑是村級計劃生育工作,能否發揮好村級第一道防線的控制能力,是繼續保持低生育水平的關鍵。9月28日至30日,根據縣委書記劉新利的要求,政府組織了調研組一行6人,在魏國華常委的帶領下,在全縣範圍內就計劃生育工作的現狀進行了多層次、多角度廣泛的調研活動,進一步掌握第一手資料,形成一些初步意見,現將調研情況總結報告如下:

一、計生專幹隊伍建設情況

(一)全縣村級計生專幹的組織狀況

全縣共有7個鄉鎮,41個行政村。目前村級全部配備了計生專幹,有15人,計劃生育助理員9人,村宣傳員36人。總體上看,經過近幾年的調整、穩定、提高,我縣村級計生專幹隊伍進一步穩定,年齡文化結構不斷改善,報酬基本落實,第一道防線作用能較好發揮。

學歷情況:全部達到了國中以上文化水平。其中中專以上32人,佔53%,高中9人,佔15%,國中19人,佔32%。

年齡結構:30歲以下26人,佔43%,31-40歲有28人,佔47%,41-50歲6人,佔10%。

計生工作年限:5年及以下現在職26人,佔全部計生服務人員的43%,6-xx年的21人,佔35%,11-20年的13人,佔22%。

(二)計生專幹現行工資的發放渠道和標準

鄉鎮工資發放渠道來看,6個鄉鎮由鄉鎮統一發放,1個鎮(沒有鄉鎮轉移支付資金)自行支付。每年年底兌現工資,都能按時支付,不存在報酬拖欠或不落實情況。

從落實標準來看,縣財政每月給計生專幹崗位津貼50元,另外由鄉鎮或鄉村共同支付的工資由鄉鎮黨委進行審批,從縣級給鄉級轉移支付款項中的“工資款”部分發放。

二、計生服務工作開展情況

各鄉(鎮)開展了婚育新風進萬家和關愛女孩活動。調研組看到所到之處的樓道內和科室的牆壁上懸掛了計生宣傳標語,樓道內的牆壁上懸掛了大玻璃框,裏面放有避孕藥具以及日常預防保健藥品,方便了廣大羣衆。

加大了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已完成了喀爾交鄉、託斯特鄉2個鄉級中心服務站建設,其他鄉鎮的中心服務站項目正在積極爭取中。

通過實地調研瞭解到,近年來縣財政加大了對計劃生育經費的投入力度。目前,共投入計劃生育事業費91.75萬元,其中:人員經費74萬元;計劃生育事業遞增經費4.75萬元;計劃生育工作會議經費3萬元;鄉鎮計劃生育工作經費5.3萬元(其中城鎮計生業務經費0.8萬元;鄉鎮轉移支付資金4.5萬元);流動人口管理經費1萬元(含免費服務經費);雙創經費投入3萬元,節育措施獎勵金投入0.7萬元。同時,免費技術服務經費4.5萬元和城鎮無業居民保健費6.5萬元已納入財政預算中來。

從以上的調研結果來看:黨和政府對計劃生育工作給予了高度的重視。但是各鄉鎮存在的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具體表現在:

1、計生辦原來是執法部門,更名計生服務站後,編制存在一定的問題。由於她們不是學醫療保健專業的不能走職稱,仍然按事業編制發放工資。更名爲服務站以後,理論上要求懂計生服務工作技術的人員,但是在這方面的技術人員很少,正常的工作難以開展,更不用說業務上的拓展。

2、懂漢文的幹部少。由於這裏是民族地區,哈族人口占絕大多數,計生服務工作中哈族幹部佔多數。由於他們從小上的是民族學校,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漢語教育,無論是在處理文件(漢文)還是在語言交流上(跟漢族農牧民)都存在一定的困難。

3、整體結構老齡化。從事計生服務的幹部年數很長,計生專幹的報酬不是很高,部分村計生宣傳員相繼離職,給計生宣傳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信息的普及,現代化步伐的加快,許多工作都離不開計算機,而能夠熟練操作計算機的人員很少,影響了工作的開展。

4、人員流動性大。由於這裏是牧業地區,大部分牧民從事放牧業,他們隨着春秋轉場遷移到別的地方放牧,鄉里沒有爲計生宣傳服務配備專車,這就爲開展計生服務工作帶來很大的不便。

5、計劃生育經費投入金額薄弱。經費的匱乏,影響了計劃生育工作的正常開展。現在有些領取《光榮證》農牧民家庭一次性xx元優待獎勵金及城鎮領取《光榮證》無業居民和下崗職工每月的補貼至今未兌現。

三、建議和意見

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事關改革發展全局,涉及社會方方面面,必須從思想上真正認識計劃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落實好計劃生育工作。

1、縣鄉兩級高度重視。當前是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關鍵時期,一些工作都跟計劃生育工作掛鉤,若計劃生育工作不過關,那就是“一票否決”,所以各級政府及組織、人事部門一定要給予高度的重視。

2、進一步提高鄉級計生幹部隊伍素質。大力加強計劃生育幹部隊伍,特別是鄉、村兩級計劃生育幹部隊伍的建設,努力建設適應形勢發展所需的行政管理隊伍、技術服務隊伍、部門工作隊伍、羣衆工作隊伍。

3、落實好計生專幹待遇。目前我縣縣、鄉、村三級財政狀況,若想進一步提高計生專幹工資待遇,僅憑縣、鄉兩級還不夠,關鍵是地區財政要給予大力支持,並出臺相應政策,縣級以下具體組織抓落實。

4、嚴格兌現獎勵政策。把領取《光榮證》的農牧民、無業居民和下崗職工最關心的一次性獎勵金及每月生活補貼協調各部門落實好。

【第6篇】新時期關於強化離退幹部思想政治建設工作的調研報告

加強離退休幹部思想政治建設,是老幹部永葆先進本色的思想基礎,是全面做好離退休幹部工作的重要內容。做好離退休幹部思想政治建設工作

對於把老同志的智慧和力量匯聚到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上來,對於保持離退休幹部隊伍的穩定,推動社會主義二、明確目標,增強離退休幹部思想政治建設的針對性

中央和省對加強新形勢下離退休幹部思想政治建設提出了總的指導思想和目標要求,我們要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把思想政治建設貫穿於老幹部工作的全過程。

1、全面落實老幹部政治待遇,是做好思想政治建設工作重要基礎。按規定落實老幹部的政治待遇,既是老幹部工作的重要內容,又是做好離退休幹部思想政治建設工作的前提條件。要認真組織廣大老同志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用理論武裝頭腦,增強政治堅定性。要通過建立完善的閱讀文件、聽重要報告、參加重要會議、通報工作和參觀考察等制度,及時向他們傳達有關文件精神及改革發展情況,介紹國際國內形勢,幫助他們開闊視野。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老幹部的原則,認真組織老同志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使離退休幹部黨員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科學發展觀的忠實推進者、社會和諧的積極促進者。

2、切實加強離退休幹部黨支部建設,是做好思想政治建設工作組織保證。離退休幹部黨支部是離退休幹部思想政治建設的組織者、實施者,是黨聯繫老同志的橋樑和紐帶。加強離退休幹部黨支部建設,對於協助各級黨委、政府部門落實老幹部的政治、生活待遇,穩定老幹部隊伍,維護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保證黨的各項任務的完成,都將起到重要的作用。要切實加強離退休幹部黨支部建設,按照“五個好”要求,本着有利於教育管理、參加活動和發揮作用的原則,創新黨組織設置方式,合理設置離退休幹部黨支部和黨小組,健全各項3、注重建設,把硬件投入與軟件投入結合起來。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只有增加硬件投入,思想政治建設工作纔有陣地和物質保障;只有增加軟件投入,思想政治建設工作纔有動力和活力,兩者缺一不可。要在按規定不斷加強硬件建設的同時,着重抓好軟件建設。一是抓隊伍。各級黨政主要領導要帶頭做好思想政治建設工作;各級黨委組織部門要加強對思想政治建設工作的具體指導,及時協調解決工作中的重要問題和難點問題;老幹部工作部門要加大思想政治建設工作的力度,探索和把握思想政治建設工作的新規律,儘快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整體綜合素質,掌握創造性地開展思想政治建設工作的本領。二是抓培訓。要建立教育培訓機制,組織部門、老幹部工作部門通過老幹部活動中心、老年大學、老幹部黨校等陣地,結合形勢任務需要和離退休幹部黨員的實際需求,對老幹部黨員進行定期培訓、專題培訓和日常培訓。三是抓典型。宣傳先進典型,推廣先進經驗,對於加強離退休幹部思想政治建設能夠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要及時發現、認真總結、大力表彰和廣泛宣傳離退休幹部思想政治建設的先進典型,充分發揮其示範、導向、激勵和帶動作用,使離退休幹部思想政治建設不斷創新發展。

4、以人爲本,把耐心教育與嚴格管理結合起來。思想政治建設必須以教育爲主,通過教育,啓發、引導、幫助老幹部樹立正確的立場觀點,提高老幹部的思想政治水平。絕大多數老幹部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後,仍然保持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保持革命晚節,但也有少數老同志存在黨員意識淡漠、生活細節不檢點等問題,這就要求我們以改革的精神,積極探索科學的、人性化的管理辦法。要強化老幹部黨組織的管理功能,建立健全和落實好老幹部黨組織會議制度、報告工作制度、民主生活會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和請銷假制度,引導老幹部黨員自覺接受黨組織的領導和管理,使其制度化,確保教育管理取得實效。對一些老同志不合理的要求和不嚴肅的舉動,要儘量說服教育,以求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但教育不是萬能的,對於少數靠教育已不起作用的人,必須進行嚴格管理,給予必要的紀律處分。

5、與時俱進,把繼承傳統與開拓創新結合起來。離退休幹部思想政治建設,在20多年發展歷程中,有許多好做法、好傳統,值得我們繼承。但隨着老幹部已進入了高齡、高發病期,出現許多新情況、新問題。

這就要求我們既要對於過去行之有效的活動形式和方法,根據形勢的變化賦予其新的內涵和做法,同時又要根據時代發展要求和老幹部思想政治狀況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形成新的載體。只有這樣,離退休幹部思想政治建設才能夠常抓常新,富有成效。既要繼承優良傳統,按政策原則辦事,又要從實際出發,大膽改革創新,通過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系統規範、銜接緊密、運行有效的離退休幹部思想政治建設的制度體系,使老幹部始終保持“政治堅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

【第7篇】2022關於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調研報告範文

一、生態建設取得的成效

2000年以來,我旗累計投入資金34961.7萬元,治理面積1112.39萬畝,其中飛播造林61萬畝,封山育林70.56萬畝,農田防護林0.5萬畝,林木種苗 1.01萬畝,人工種草0.4萬畝,人工造林31.03萬畝,圍欄封育656.53萬畝,劃區輪牧271.68萬畝,基本草牧場1.31萬畝,飛播牧草 12.5萬畝,暖棚16.67萬平方米,飼料機械1700臺,水源工程758處,節水灌溉489處,小流域治理5.87萬畝,生態移民864戶4130 人;2022年開始認真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每年投入資金1億元,在10個嘎查實施禁牧416萬畝,在61個嘎查實施草畜平衡3709萬畝,政策涉及全旗7個蘇木鎮、71個嘎查、5300個牧戶1.8萬餘人;通過圍欄封育、“三區四帶五個基點”建設,全旗打草場面積達到732萬畝,佔可利用草場總面積的18%,正常年景打貯草總量超過2億公斤;加強草牧場制度化管理力度,全旗圍欄化草場面積達到3848萬畝,佔可利用草場面積的95%,其中實施劃區輪牧面積達到2802萬畝,佔全旗可利用草場面積的69.1%,劃區輪牧和季節性輪牧工作已成爲我旗投入成本最低,保護成效的亮點工程。堅持不懈地抓好牧區“兩項基本制度”的落實,着力改變傳統草牧場利用方式,不斷降低利用強度,有效推動畜牧業發展方式轉變。全旗放養牲畜總數由2022年的168 萬頭只壓減到146.6萬頭只,牛和馬分別增加58%和52%,山羊和綿羊分別減少54%和15%;通過治理和合理利用,全旗林草植被蓋度增加了30%— 50%,其中:森林覆蓋率由0.74%提高到2.67%。全旗草牧場植被平均高度、蓋度、產草量由2022年的23.2釐米、41.7%、81.2公斤/ 畝提高到2022年的35.1釐米、54.7%、88.8公斤/畝,分別提高了11.9釐米、13%、7.6公斤/畝。

二、採取的主要措施

自2000年啓動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以來,我旗高度重視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始終將該項工作放在全旗各項工作的首位,全面實施“圍封轉移”和“兩轉雙贏”戰略,落實草畜平衡和“三牧”制度,採取有效措施,紮實有效地推進。

——堅持科學的指導方針。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堅持建設與保護並舉;堅持“三生結合”(生態、生產、生活),“三效”統一(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遵循自然規律、經濟規律、社會規律;堅持以工程建設爲支撐,以科技爲動力;按照集中連片、整村推進的要求,科學合理安排項目佈局;轉變畜牧生業產經營方式,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達到牧業增產,牧民增收。

——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羣衆的認識水平。開展廣泛宣傳活動,提高廣大人民羣衆的生態保護意識和憂患意識。使人們認識到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性,加強政策宣傳力度,調動羣衆積極性,鼓勵羣衆參與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治理。動員全社會力量投入到項目建設中;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認真落實各項政策,在產權明確的前提下,堅持“誰建設、誰管護、誰受益”的原則,採取多種形式增加投入,使生態項目建設發揮具大的現實及深遠的歷史意義。

——增加科技含量,提高造林、種草質量。積極推廣科研成果,把生產適用技術落實到生態建設的全過程,加強科技培訓工作,提高科技人員的技術水平,鼓勵各類科研機構和科技人員深入基層開展技術攻關和有償技術開發,技術服務和技術諮詢,大力培育和推廣適應區域特點的優良品種。

——加大工程管護的執法力度。生態建設工程是一項建設週期長的綜合性工程,它是造福於後人的工程,因此我旗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進行更好的管護,同時各項目實施部門及時督促有項目區的各蘇木鎮、嘎查建立管護組織,制定管護制度,廣泛宣傳,責任到戶、到人,依法管護,提高廣大羣衆的生態環境意識,將保護生態環境建設作爲人人有責的自覺行動。

——加強草原監理隊伍建設,提高草原管護水平。草原生態獎補機制實施後,我旗結合實際,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制定了《關於招錄全旗草原管護員的實施方案》、《阿巴嘎旗嘎查級草原管護員選聘錄用辦法》、《全旗草原管護員考試考覈方案》等考錄方案,並在全旗範圍內進行公示,在全旗7個蘇木鎮共聘用嘎查級草原管護員188名、旗級草原管護員40名,充實草原管護隊伍,加大了對草原生態的保護力度。2022年3月16日起截止31日,對全旗188名嘎查級草原管護員以蘇木鎮爲單位進行了專門培訓,頒發了“聘書”,簽訂了“合同”,並給每個草原管護員製作了“草原管護員工作實用手冊”和“草原管護員巡查日誌”。同時對考試招錄的旗級40名草原管護員,重點培訓國家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草原執法、行政執法、勞動合同法等,並簽訂了“草原管護員勞務合同”,培訓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目前草原管護員已全部上崗到位,開展禁牧區和草畜平衡區管護工作。

三、存在問題及建議

(一)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後,我旗結合本地實際,制定了嚴格的禁牧區和草畜平衡區限量養殖標準,壓減了牲畜頭數,有效保護了草原生態。雖然國家給予了一定的補助,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牧民增收,所以提高牲畜個體產值是提高牧民收入的有效渠道。提高牲畜個體產值除了提高種畜質量外,保護基礎母畜也是非常重要的,但目前還沒有保護基礎母畜政策措施。所以建議出臺給予基礎母畜相應的補助等保護基礎母畜政策。如每頭合格基礎母牛每年補助800元,每隻合格基礎母羊每年補助500元等。

(二)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以來,項目區的管護問題越顯突出和重要,我旗按上級要求聘用一批牧民擔任了嘎查級管護員,也起到一定作用。由於嘎查級管護員工資低,工作積極性不高,沒有執法權等原因,未能發揮足夠的管護作用。建議在聘用草原管護員的工作中,由執法單位正式工作人員的身份招錄一批文化素質高、辦事能力強、有一定工作能力的人員,予以充實草原管護員隊伍,從而加強項目區管護力度。

(三)目前,我旗草地生產力監測設備較落後,從而影響載畜量的測算。爲使產草量測算更加準確,望上級支持配備更加先進的草地生產力監測設備。

(四)近年來,牧民保護草場的意識不斷提高,通過牛羊育肥等現代化養殖來轉變生產經營方式、增加收入的認識度也逐漸提高。但是,引領牧民走向現代化、規模化、集約化養殖道路上需要標準化育肥棚圈、儲草棚、水源井等畜牧業基礎設施,希望上級在這些基礎設施方面出臺新項目予以支持。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今後我旗將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把草原生態保護和建設擺在首要位置,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啓動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和我旗被納入烏珠穆沁沙地治理區域的有利機遇,立足於長遠發展,認真組織實施好京津風沙源治理、營林造林、草地治理、水利措施、生態移民等各類生態項目,以沙化、退化嚴重地區爲重點,加強生態治理工作,建立完善生態保護與建設的長效機制。針對我旗不同地區草原生態及土質的特點,採取不同的建設方式,北部地區以圍欄封育爲主,南部地區以封山造林、飛播造林及人工造林爲主,同時在全旗範圍內加強棚圈、水源井等牧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生態保護工作,繼續堅持不懈地抓好牧區“兩項基本制度”的落實,抓好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加強草地、林地和溼地的保護管理,依法嚴厲打擊各種破壞林草資源和生態環境行爲,進一步鞏固生態建設成果。積極穩妥推進牧區人口轉移,不斷完善牧區人口轉移的政策措施,重點抓好牧區青年和學生的教育培訓,增強他們在城鎮創業就業本領,加強對轉移進城牧民的管理和服務,解決進城牧民的後顧之憂。穩步控制牲畜數量,放養牲畜數量控制在140萬頭只以內。爭取五年內全旗植被蓋度穩定在 65%以上,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生態系統穩定性進一步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穩步提高,林草資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全面實現草畜平衡,草原畜牧業和特色優勢產業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取得重大進展,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全面改善,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道路,實現草原生態環境的明顯改善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第8篇】關於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調研報告

一、生態建設取得的成效

2000年以來,我旗累計投入資金34961.7萬元,治理面積1112.39萬畝,其中飛播造林61萬畝,封山育林70.56萬畝,農田防護林0.5萬畝,林木種苗 1.01萬畝,人工種草0.4萬畝,人工造林31.03萬畝,圍欄封育656.53萬畝,劃區輪牧271.68萬畝,基本草牧場1.31萬畝,飛播牧草 12.5萬畝,暖棚16.67萬平方米,飼料機械1700臺,水源工程758處,節水灌溉489處,小流域治理5.87萬畝,生態移民864戶4130 人;2022年開始認真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每年投入資金1億元,在10個嘎查實施禁牧416萬畝,在61個嘎查實施草畜平衡3709萬畝,政策涉及全旗7個蘇木鎮、71個嘎查、5300個牧戶1.8萬餘人;通過圍欄封育、“三區四帶五個基點”建設,全旗打草場面積達到732萬畝,佔可利用草場總面積的18%,正常年景打貯草總量超過2億公斤;加強草牧場制度化管理力度,全旗圍欄化草場面積達到3848萬畝,佔可利用草場面積的95%,其中實施劃區輪牧面積達到2802萬畝,佔全旗可利用草場面積的69.1%,劃區輪牧和季節性輪牧工作已成爲我旗投入成本最低,保護成效的亮點工程。堅持不懈地抓好牧區“兩項基本制度”的落實,着力改變傳統草牧場利用方式,不斷降低利用強度,有效推動畜牧業發展方式轉變。全旗放養牲畜總數由2022年的168 萬頭只壓減到146.6萬頭只,牛和馬分別增加58%和52%,山羊和綿羊分別減少54%和15%;通過治理和合理利用,全旗林草植被蓋度增加了30%— 50%,其中:森林覆蓋率由0.74%提高到2.67%。全旗草牧場植被平均高度、蓋度、產草量由2022年的23.2釐米、41.7%、81.2公斤/ 畝提高到2022年的35.1釐米、54.7%、88.8公斤/畝,分別提高了11.9釐米、13%、7.6公斤/畝。

二、採取的主要措施

自2000年啓動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以來,我旗高度重視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始終將該項工作放在全旗各項工作的首位,全面實施“圍封轉移”和“兩轉雙贏”戰略,落實草畜平衡和“三牧”制度,採取有效措施,紮實有效地推進。

——堅持科學的指導方針。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堅持建設與保護並舉;堅持“三生結合”(生態、生產、生活),“三效”統一(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遵循自然規律、經濟規律、社會規律;堅持以工程建設爲支撐,以科技爲動力;按照集中連片、整村推進的要求,科學合理安排項目佈局;轉變畜牧生業產經營方式,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達到牧業增產,牧民增收。

——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羣衆的認識水平。開展廣泛宣傳活動,提高廣大人民羣衆的生態保護意識和憂患意識。使人們認識到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性,加強政策宣傳力度,調動羣衆積極性,鼓勵羣衆參與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治理。動員全社會力量投入到項目建設中;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認真落實各項政策,在產權明確的前提下,堅持“誰建設、誰管護、誰受益”的原則,採取多種形式增加投入,使生態項目建設發揮具大的現實及深遠的歷史意義。

——增加科技含量,提高造林、種草質量。積極推廣科研成果,把生產適用技術落實到生態建設的全過程,加強科技培訓工作,提高科技人員的技術水平,鼓勵各類科研機構和科技人員深入基層開展技術攻關和有償技術開發,技術服務和技術諮詢,大力培育和推廣適應區域特點的優良品種。

——加大工程管護的執法力度。生態建設工程是一項建設週期長的綜合性工程,它是造福於後人的工程,因此我旗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進行更好的管護,同時各項目實施部門及時督促有項目區的各蘇木鎮、嘎查建立管護組織,制定管護制度,廣泛宣傳,責任到戶、到人,依法管護,提高廣大羣衆的生態環境意識,將保護生態環境建設作爲人人有責的自覺行動。

——加強草原監理隊伍建設,提高草原管護水平。草原生態獎補機制實施後,我旗結合實際,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制定了《關於招錄全旗草原管護員的實施方案》、《阿巴嘎旗嘎查級草原管護員選聘錄用辦法》、《全旗草原管護員考試考覈方案》等考錄方案,並在全旗範圍內進行公示,在全旗7個蘇木鎮共聘用嘎查級草原管護員188名、旗級草原管護員40名,充實草原管護隊伍,加大了對草原生態的保護力度。2022年3月16日起截止31日,對全旗188名嘎查級草原管護員以蘇木鎮爲單位進行了專門培訓,頒發了“聘書”,簽訂了“合同”,並給每個草原管護員製作了“草原管護員工作實用手冊”和“草原管護員巡查日誌”。同時對考試招錄的旗級40名草原管護員,重點培訓國家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草原執法、行政執法、勞動合同法等,並簽訂了“草原管護員勞務合同”,培訓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目前草原管護員已全部上崗到位,開展禁牧區和草畜平衡區管護工作。

三、存在問題及建議

(一)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後,我旗結合本地實際,制定了嚴格的禁牧區和草畜平衡區限量養殖標準,壓減了牲畜頭數,有效保護了草原生態。雖然國家給予了一定的補助,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牧民增收,所以提高牲畜個體產值是提高牧民收入的有效渠道。提高牲畜個體產值除了提高種畜質量外,保護基礎母畜也是非常重要的,但目前還沒有保護基礎母畜政策措施。所以建議出臺給予基礎母畜相應的補助等保護基礎母畜政策。如每頭合格基礎母牛每年補助800元,每隻合格基礎母羊每年補助500元等。

(二)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以來,項目區的管護問題越顯突出和重要,我旗按上級要求聘用一批牧民擔任了嘎查級管護員,也起到一定作用。由於嘎查級管護員工資低,工作積極性不高,沒有執法權等原因,未能發揮足夠的管護作用。建議在聘用草原管護員的工作中,由執法單位正式工作人員的身份招錄一批文化素質高、辦事能力強、有一定工作能力的人員,予以充實草原管護員隊伍,從而加強項目區管護力度。

(三)目前,我旗草地生產力監測設備較落後,從而影響載畜量的測算。爲使產草量測算更加準確,望上級支持配備更加先進的草地生產力監測設備。

(四)近年來,牧民保護草場的意識不斷提高,通過牛羊育肥等現代化養殖來轉變生產經營方式、增加收入的認識度也逐漸提高。但是,引領牧民走向現代化、規模化、集約化養殖道路上需要標準化育肥棚圈、儲草棚、水源井等畜牧業基礎設施,希望上級在這些基礎設施方面出臺新項目予以支持。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今後我旗將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把草原生態保護和建設擺在首要位置,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啓動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和我旗被納入烏珠穆沁沙地治理區域的有利機遇,立足於長遠發展,認真組織實施好京津風沙源治理、營林造林、草地治理、水利措施、生態移民等各類生態項目,以沙化、退化嚴重地區爲重點,加強生態治理工作,建立完善生態保護與建設的長效機制。針對我旗不同地區草原生態及土質的特點,採取不同的建設方式,北部地區以圍欄封育爲主,南部地區以封山造林、飛播造林及人工造林爲主,同時在全旗範圍內加強棚圈、水源井等牧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生態保護工作,繼續堅持不懈地抓好牧區“兩項基本制度”的落實,抓好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加強草地、林地和溼地的保護管理,依法嚴厲打擊各種破壞林草資源和生態環境行爲,進一步鞏固生態建設成果。積極穩妥推進牧區人口轉移,不斷完善牧區人口轉移的政策措施,重點抓好牧區青年和學生的教育培訓,增強他們在城鎮創業就業本領,加強對轉移進城牧民的管理和服務,解決進城牧民的後顧之憂。穩步控制牲畜數量,放養牲畜數量控制在140萬頭只以內。爭取五年內全旗植被蓋度穩定在 65%以上,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生態系統穩定性進一步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穩步提高,林草資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全面實現草畜平衡,草原畜牧業和特色優勢產業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取得重大進展,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全面改善,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道路,實現草原生態環境的明顯改善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第9篇】2022關於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調研報告

一、生態建設取得的成效

2000年以來,我旗累計投入資金34961.7萬元,治理面積1112.39萬畝,其中飛播造林61萬畝,封山育林70.56萬畝,農田防護林0.5萬畝,林木種苗 1.01萬畝,人工種草0.4萬畝,人工造林31.03萬畝,圍欄封育656.53萬畝,劃區輪牧271.68萬畝,基本草牧場1.31萬畝,飛播牧草 12.5萬畝,暖棚16.67萬平方米,飼料機械1700臺,水源工程758處,節水灌溉489處,小流域治理5.87萬畝,生態移民864戶4130 人;2022年開始認真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每年投入資金1億元,在10個嘎查實施禁牧416萬畝,在61個嘎查實施草畜平衡3709萬畝,政策涉及全旗7個蘇木鎮、71個嘎查、5300個牧戶1.8萬餘人;通過圍欄封育、“三區四帶五個基點”建設,全旗打草場面積達到732萬畝,佔可利用草場總面積的18%,正常年景打貯草總量超過2億公斤;加強草牧場制度化管理力度,全旗圍欄化草場面積達到3848萬畝,佔可利用草場面積的95%,其中實施劃區輪牧面積達到2802萬畝,佔全旗可利用草場面積的69.1%,劃區輪牧和季節性輪牧工作已成爲我旗投入成本最低,保護成效的亮點工程。堅持不懈地抓好牧區“兩項基本制度”的落實,着力改變傳統草牧場利用方式,不斷降低利用強度,有效推動畜牧業發展方式轉變。全旗放養牲畜總數由2022年的168 萬頭只壓減到146.6萬頭只,牛和馬分別增加58%和52%,山羊和綿羊分別減少54%和15%;通過治理和合理利用,全旗林草植被蓋度增加了30%— 50%,其中:森林覆蓋率由0.74%提高到2.67%。全旗草牧場植被平均高度、蓋度、產草量由2022年的23.2釐米、41.7%、81.2公斤/ 畝提高到2022年的35.1釐米、54.7%、88.8公斤/畝,分別提高了11.9釐米、13%、7.6公斤/畝。

二、採取的主要措施

自2000年啓動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以來,我旗高度重視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始終將該項工作放在全旗各項工作的首位,全面實施“圍封轉移”和“兩轉雙贏”戰略,落實草畜平衡和“三牧”制度,採取有效措施,紮實有效地推進。

——堅持科學的指導方針。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堅持建設與保護並舉;堅持“三生結合”(生態、生產、生活),“三效”統一(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遵循自然規律、經濟規律、社會規律;堅持以工程建設爲支撐,以科技爲動力;按照集中連片、整村推進的要求,科學合理安排項目佈局;轉變畜牧生業產經營方式,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達到牧業增產,牧民增收。

——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羣衆的認識水平。開展廣泛宣傳活動,提高廣大人民羣衆的生態保護意識和憂患意識。使人們認識到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性,加強政策宣傳力度,調動羣衆積極性,鼓勵羣衆參與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治理。動員全社會力量投入到項目建設中;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認真落實各項政策,在產權明確的前提下,堅持“誰建設、誰管護、誰受益”的原則,採取多種形式增加投入,使生態項目建設發揮具大的現實及深遠的歷史意義。

——增加科技含量,提高造林、種草質量。積極推廣科研成果,把生產適用技術落實到生態建設的全過程,加強科技培訓工作,提高科技人員的技術水平,鼓勵各類科研機構和科技人員深入基層開展技術攻關和有償技術開發,技術服務和技術諮詢,大力培育和推廣適應區域特點的優良品種。

——加大工程管護的執法力度。生態建設工程是一項建設週期長的綜合性工程,它是造福於後人的工程,因此我旗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進行更好的管護,同時各項目實施部門及時督促有項目區的各蘇木鎮、嘎查建立管護組織,制定管護制度,廣泛宣傳,責任到戶、到人,依法管護,提高廣大羣衆的生態環境意識,將保護生態環境建設作爲人人有責的自覺行動。

——加強草原監理隊伍建設,提高草原管護水平。草原生態獎補機制實施後,我旗結合實際,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制定了《關於招錄全旗草原管護員的實施方案》、《阿巴嘎旗嘎查級草原管護員選聘錄用辦法》、《全旗草原管護員考試考覈方案》等考錄方案,並在全旗範圍內進行公示,在全旗7個蘇木鎮共聘用嘎查級草原管護員188名、旗級草原管護員40名,充實草原管護隊伍,加大了對草原生態的保護力度。2022年3月16日起截止31日,對全旗188名嘎查級草原管護員以蘇木鎮爲單位進行了專門培訓,頒發了“聘書”,簽訂了“合同”,並給每個草原管護員製作了“草原管護員工作實用手冊”和“草原管護員巡查日誌”。同時對考試招錄的旗級40名草原管護員,重點培訓國家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草原執法、行政執法、勞動合同法等,並簽訂了“草原管護員勞務合同”,培訓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目前草原管護員已全部上崗到位,開展禁牧區和草畜平衡區管護工作。

三、存在問題及建議

(一)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後,我旗結合本地實際,制定了嚴格的禁牧區和草畜平衡區限量養殖標準,壓減了牲畜頭數,有效保護了草原生態。雖然國家給予了一定的補助,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牧民增收,所以提高牲畜個體產值是提高牧民收入的有效渠道。提高牲畜個體產值除了提高種畜質量外,保護基礎母畜也是非常重要的,但目前還沒有保護基礎母畜政策措施。所以建議出臺給予基礎母畜相應的補助等保護基礎母畜政策。如每頭合格基礎母牛每年補助800元,每隻合格基礎母羊每年補助500元等。

(二)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以來,項目區的管護問題越顯突出和重要,我旗按上級要求聘用一批牧民擔任了嘎查級管護員,也起到一定作用。由於嘎查級管護員工資低,工作積極性不高,沒有執法權等原因,未能發揮足夠的管護作用。建議在聘用草原管護員的工作中,由執法單位正式工作人員的身份招錄一批文化素質高、辦事能力強、有一定工作能力的人員,予以充實草原管護員隊伍,從而加強項目區管護力度。

(三)目前,我旗草地生產力監測設備較落後,從而影響載畜量的測算。爲使產草量測算更加準確,望上級支持配備更加先進的草地生產力監測設備。

(四)近年來,牧民保護草場的意識不斷提高,通過牛羊育肥等現代化養殖來轉變生產經營方式、增加收入的認識度也逐漸提高。但是,引領牧民走向現代化、規模化、集約化養殖道路上需要標準化育肥棚圈、儲草棚、水源井等畜牧業基礎設施,希望上級在這些基礎設施方面出臺新項目予以支持。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今後我旗將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把草原生態保護和建設擺在首要位置,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啓動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和我旗被納入烏珠穆沁沙地治理區域的有利機遇,立足於長遠發展,認真組織實施好京津風沙源治理、營林造林、草地治理、水利措施、生態移民等各類生態項目,以沙化、退化嚴重地區爲重點,加強生態治理工作,建立完善生態保護與建設的長效機制。針對我旗不同地區草原生態及土質的特點,採取不同的建設方式,北部地區以圍欄封育爲主,南部地區以封山造林、飛播造林及人工造林爲主,同時在全旗範圍內加強棚圈、水源井等牧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生態保護工作,繼續堅持不懈地抓好牧區“兩項基本制度”的落實,抓好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加強草地、林地和溼地的保護管理,依法嚴厲打擊各種破壞林草資源和生態環境行爲,進一步鞏固生態建設成果。積極穩妥推進牧區人口轉移,不斷完善牧區人口轉移的政策措施,重點抓好牧區青年和學生的教育培訓,增強他們在城鎮創業就業本領,加強對轉移進城牧民的管理和服務,解決進城牧民的後顧之憂。穩步控制牲畜數量,放養牲畜數量控制在140萬頭只以內。爭取五年內全旗植被蓋度穩定在 65%以上,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生態系統穩定性進一步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穩步提高,林草資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全面實現草畜平衡,草原畜牧業和特色優勢產業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取得重大進展,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全面改善,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道路,實現草原生態環境的明顯改善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標籤:多篇 調研 報告